高速铁路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4-03-22 18:04: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速铁路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速铁路调查报告

篇1

关键词:高速铁路;工程施工;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U238 文献标识码: A

一、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

在铁路设计、勘测、施工和养护维修管理等方面,高速铁路隧道建设与一般铁路隧道具有许多共同点。但由于高速铁路列车运行速度很高,许多在低速运行时可以忽略的问题在列车高速运行时则对列车运行的舒适与安全构成了相当大的影响。隧道内空气对列车的作用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高速列车进入隧道排除隧道内原有的部分空气,由于空气具有一定的粘性以及隧道内壁、列车外表面摩阻力的存在,被排开的空气并不能像在隧道外部那样及时、流畅地沿列车周侧形成绕流,列车前部的空气受到压缩,而列车进入隧道后会在车尾形成一定的负压,空气作用产生压力波动过程。这些都会对高速列车运营、人员舒适度和环境造成一系列影响。其次,由于列车的高速运行引起剧烈震动,考虑对行车安全的影响,高铁建设对围岩与地基的要求尤为严格。

(一)爆破施工技术要点

对隧道现场光面爆破进行试验,根据不同围岩岩性进行优化爆破设计,不断调整爆破设计参数,使光面爆破设计更符合实际情况,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操作规程。严控周边眼的间距,控制在35~40cm,并采用空气间隔装药,提高光爆效果。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负责指导监督钻眼质量,确保钻眼的深度、方向、角度、间距按光面爆破设计的要求实施,特别对周边眼应严格控制。出碴时,准确控制好开挖底部标高,使下一循环放样、钻孔准确无误。严格控制装药量,并用炮泥堵塞严密,封堵长度不得小30cm。发现瞎炮,应首先查明原因,如果是孔外的导爆管损坏引起的瞎炮,则切去损坏部分重新连接导爆管即可,但此时的接头应尽量靠近炮眼,如因孔内导爆管损坏或其本身存在问题造成瞎炮,则应参照《爆破安全规程》有关条款处理。目前双线铁路长大隧道均采用双风机单风管压入式通风。依据相关规范要求及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压入通风为主,辅以辅助坑道通风。一般结合辅助坑道的具置,将分为三个通风阶段,即两掌子面未过竖井前的压入通风阶段、掌子面过竖井后的通风阶段,隧道贯通后的通风阶段。

(二)围岩支护

采用超前小导管,超前小导管是在隧道开挖之前,沿着隧道开挖轮廓线外按照一定的角度打入直径为32~70mm,长度为3~5m的带孔钢管,利用钢管进行注浆,并与钢架形成整体进行围岩加固的超前支护方式。施工要点:

(1)根据地质条件调查报告、隧道断面及支护结构形式确定超前小导管参数;

(2)超前小导管沿隧道的周边布设,环向间距不应超过400mm,外插角在10~15°。钻至孔深后,用吹管清孔,防止孔位坍塌。两环小导管之间搭接不宜小于1m;

(三)空气波动

增大隧道净空面积,这项措施对空气动力学效应有整体减缓作用;改善洞口形状,设置洞口缓冲结构,在隧道内和出口增设其他主被动型减缓微压波的设施或结构,以减少空气波的冲击;洞内设施尽量隐蔽设置,使隧道表面平整光滑,减少列车运行时的阻力对设施的破坏;在洞内设置减压通风竖井、斜井或横洞;改善轨道结构,提高洞内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和舒适度;使高速列车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学特性的形状。在通常情况下设计高速铁路隧道时,考虑到空气动力学的特性,都采用单洞双线断面,较少采用双洞单线断面。

二、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探讨

(一)铁路路基施工的特点

路基工程的施工是整个铁路施工过程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重要的一步,是铁路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路基工程的施工具有施工持续时间长,施工迁移程度大、投资大、所需要的作业人员以及作业机具较多等显著特点。因其路基施工的原材料为土质材料,所以对其气候环境的变化具有较弱的承受能力。因此在铁路投入运行以后经常会因其环境的原因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这也成了阻碍铁路继续向前发展的障碍。虽然上述这些问题大部分归咎于自然因素的影响,但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技术措施不到位也是导致出现问题的另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不仅阻碍了铁路事业的发展,而且大大降低了铁路的安全运行。

(二)路基施工中的技术措施

一般无水地段, 先将路堤征迁范围内的树木砍伐清理,并将原地面的种植物、地表附着物、草皮等杂物全部除掉,挖树根,清除深度不小于0.2m,同时做好排水设施。在填料的选择上,路堤基床表层采用A、B组填料(砂类土除外)填筑,填料的颗粒粒径不得大于150mm,路堤基床底层及基床以下采用A、B、C 组填料进行填筑。填料的工艺试验:路基填筑前先进行试验性施工和检测,确定施工工艺、参数和质量控制措施,并将试验结果报监理单位确认,用来指导本工

程及全线范围内路基工程的施工。对填料取样试验,按《铁路土工试验规程》规定的方法进行颗粒分析、含水量与密实度、液限和塑限、有机质含量、承载比试验、击实试验等试验。符合规范要求后,用于路基填筑。用于填方(包括回填)的每种类型的材料,都要进行现场压实试验。过渡段施工与其相邻路堤同时施工。过渡段填筑采用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填料,推土机平地机摊铺整平,压路机碾压施工,构筑物2m 范围内用小型机械施工。桥台基坑和过渡段基底处理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施工; 桥台混凝土或砌体结构水泥砂浆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后才能进行过渡段填筑施工。

三、冻土铁路施工中混凝土施工的技术方法

我国的多年冻土分布面积约占世界多年冻土分布面积的10%,其中大部分分布在青藏高原上。“冻胀”和“融沉”是高原多年冻土区工程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也是铁路建成后影响其安全运营的主要问题。其次,混凝土施工的技术方法:①原料的选用。水泥优先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硅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不得与硅酸盐水泥或石灰等碱性材料混和使用。硫(铁)铝酸盐水泥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现浇细薄截面结构、装配式结构的接头和孔道灌浆。不得使用矾土水泥(高铝水泥)。拌制混凝土用骨料应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冻块及其它易冻裂物质。②试配。对低温早强耐久混凝土来说,耐久性要求是其设计的依据。因而需要根据混凝土使用部位及地质条件、原材料情况、最小胶凝材料用量、使用环境温度、最大水胶比、拌合物和易性要求等具体情况选定。③拌制过程控制。耐久混凝土应集中拌和、集中供应,禁止分散拌和。试验室在每次开盘前应提供当次的施工配合比,搅拌站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拌制设备宜设在温度不低于10℃的暖棚内,拌制混凝土前及停止拌制后,应用热水冲洗拌和机。④混凝土浇注。在浇注混凝土前,地基基础表面应予清理,并应采取防、排水措施,将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清除干净,模板应设置稳固,能够满足混凝土侧压力的要求,当模板有缝隙和孔洞时,应予堵塞,不得漏浆。

结语

高速铁路项目建设与一般铁路项目建设不同,其建设具有规模大、工期长、投入高、管理难、风险多的特点,所以高速铁路项目施工技术管理中,不仅要运用和遵循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和理论,还要有自己独特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程序,为此,相关的高速铁路项目建设单位应当高度重视,保证高速铁路建设项目的高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进,贾艳红,刘武成. 浅谈高速铁路工程质量管理措施及制度[J]. 铁道建筑技术,2001,03:60-62.

[2]单圣熊,许建国,赵海量. 国内外高速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的现状[A].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学会电气化委员会.中国电气化铁路两万公里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学会电气化委员会:,2005:8.

篇2

国家统计局宏观经济数据,7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6.5%,创下37个月以来新高。

7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上涨1.2%,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7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上涨4.1%,影响环比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0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蛋和水产品价格继续上涨,环比涨幅分别为4.7%、0.8%和1.2%,共同影响环比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9个百分点,但上述三类食品价格环比涨幅分别比6月份缩小1.6、3.4和0.8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7.7%,环比涨幅比6月份缩小3.7个百分点);鲜果价格继续下降,环比降幅为10.2%,影响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20个百分点。

广深高铁带动港人北上置业潮 看楼人数翻倍增长

人民网8月9日电,备受关注的广深港高铁广深段将于近期正式开通,珠三角1小时生活圈将成现实,港人北上神州的出行方式也将出现根本改变。虽然香港段最快要到2015年始建成,但有早着先机的港人已悄然将置业目标向高铁沿线靠拢。深圳中原地产董事总经理李耀智预计,到今年年底,在深圳口岸附近置业的港人中有3成将落户深圳北站附近。广深港高铁虎门站附近的多个新楼盘,近日更出现港人北上看楼潮,人数较年初翻倍增长,一周内最多有5、6批次。

快将开通的广深港高铁广深段,全长104.5公里,起于广州南站,途经广州庆盛站、东莞虎门站、深圳光明站,终于深圳北站,是国家铁路“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北京─武汉─广州─深圳高速铁路的最南端。广州南至深圳北,全线运行时间约35分钟。

全球大型城市生活成本调查:安哥拉首都最高

近日,美国美世谘询公司公布了一份“2011年全球214个大型城市的生活成本调查报告”,世界上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竟然是非洲国家安哥拉的首都罗安达。在罗安达,两居室房屋的月租金,可达7000美元(人民币约4.5万元),能容纳50万人口的罗安达住了500万人,供需压力令人望而生畏。排名第3的乍得恩贾梅纳、第12名加蓬首都利伯维尔、第23名尼日尔首都尼亚美和第25名塞舌尔首都维多利亚也面临着如同罗安达一般的窘境。

此外,东京位列世界第二、亚洲第一;莫斯科位列第四,是欧洲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香港是中国城市中排名最高的,位列第9名,中国内地的北京和上海分列第20和21位,而一直作为中国城市参照物的美国纽约,仅排在第32位。

深圳大亚湾核电站扩容可满足香港全年用电所需

篇3

关键词:铁路;信号工程;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铁路工程项目的快速发展发展为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进步,但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我们的日常铁路信号工程项目发展,铁路信号工程项目是一个事件发展的指示,也是我们铁路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个指向灯。在我国铁路发展的历史上,我们很大程度上的依赖于我们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创新,但是,我们的创新一定要是合理的,接下来,即将介绍关于铁路信号工程项目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且在铁路信号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应该有哪些铁路信号工程项目技术上的注意点和质量上的监控情况,这都是本文在叙述上的重点,希望读过以下的介绍,能够简单的了解有关铁路信号工程项目建设这方面的知识,开拓自己的交通发展意识,促进其快速发展。

一、铁路的发展状况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铁路工程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新体制下铁路工程计量管理工作正如火如荼的展开,并且近年来铁路工程正迎来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既有线上列车运行速度大幅提高,朝发夕至列车、动车组大面积开行,客运专线、高速铁路工程的建设也在不断的增多,与铁路工程项目配套的各种先进设备日新月异不断创新应用,可以说,铁路工程的发展不仅方便了出行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与此同时,铁路部门对铁路信号施工的要求越来越多,对铁路信号监控的要求也越来越严,对新技术下的铁路信号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实施铁道信号工程的优势

从我国的国情来看,铁路事业的发展极有力的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便于各地物资的流通互补,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由于我国地域众多,且铁路事业发展较晚,所以大力发展铁路事业势在必行。我国现阶段运用比较成功的例子就是1951年在京广铁路上装设的进路继电式集中联锁,这个设备是我国知己开发设计、自己制造并且顺利投入使用的。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信息化、自动化的设备也越来越受欢迎。我国也相继在铁路线上装设自动闭塞、调度集中控制和调度监督等设备。此外,在北京地铁还成功地装设行车自动指挥和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三、提高铁路信号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平

在铁路信号工程实施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影响铁路运输的故障出现,应该提高铁路信号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平。

(一)施工准备

1、做好施工前的储备,为顺利开工及完工打好基础

1.1由项目总工牵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设计图进行审核,了解设计意图,特别对涉及新技术、新材料的进行重点核对和研讨。

1.2根据审核情况,编制详尽且有针对性的施工调查提纲,为到施工现场调查做好技术准备。

1.3按照调查提纲的安排,组织技术、劳资、后勤等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逐一调查,调查提纲中漏项的重点核对。

1.4现场调查完毕,组织相关人员编写施工调查报告,对涉及新技术、新材料的项目提出可行性方案。

1.5依据设计图和调查报告编制物资需求计划,同时编写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涉及新技术、新材料领域的专题施工方案。

2、既有线设备换装前的施工准备

2.1根据设备到场情况,审核设计图和换装设备内部图、实际盘面布置是否一致,同时核对与既有换装设备设计是否有出入,新零层及电源配线图是否与既有一致。

2.2调查既有换装设备是否有设计外的电源或其他用途的线过路,比如:闭塞电缆、通信电源、通信通道等。

2.3按设计图将换装设备至组合零层及电源屏控制电缆、电源线布置到位。

2.4换装设备方将所有电缆、电源线按审核后的设计配线图施工完成,并完成通道校核。

2.5组合架零层及电源屏按审核后的设计配线图施工到位,并完成通道校核,同时逐一用铭牌做好增设标示,同时将端子用绝缘胶布逐一可靠防护,防止与既有端子接触。同时将组合架校核后需拆除配线做好拆除标示。增设标示用绿色粘胶带,拆除标示用红色粘胶带,并标明用途、来向、去向。

(二)加强对人的管理

任何机器或者设备,无论有多么先进,都是服务于人且受到人的控制的,所以要加强对人的管理,这里所说的人,主要是指领导层以及具体的操作人员。首先,要提高领导者的素质。领导层的整体素质越高,相应的,他们的决策能力就会越强,即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拿出处理问题的最优的方法,这样工作效率就得到了保证。其次,要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他们对施工质量的重视,并且保证他们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都达到良好。这样保证操作人员作为施工的主体技术技能过关,工作作风严谨,工作状态良好。提高领导及操作人员的素质可以从定期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各方面的执行能力;通过物质鼓励等方式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

(三)加强对材料的管理

在信号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材料是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同时也是影响整个工程开通的关键。据统计材料物资所消耗的费用占总投资的比例高达70%,材料质量的好坏决定着整个工程的好坏。对材料的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一定要技术管理人员要编制详尽准确的物资供应计划,让物资部门人员

组织材料时做到有据可依,同时减少应沟通不畅影响材料供应。

2、一定要挑选高素质的采购人员,让采购人员能够有一定的眼力,分辨能

力,挑选合适的,高质量的材料。同时,也要确保采购员不会在采购的过程中为自己谋取私利。

3、一定要挑选可合作的信誉好的供应商,达成合作意向。既要保证材料物

质的质量,也要确保在信号工程施工时各类材料物资能够及时供应,不影响施工进度。

4、一定要做好材料的进场验收、材料报检、设备检测及中间的转运交接手续,确保物资质量。

(四)加强对设备的管理

信号工程施工过程中设备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在信号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在综合考量施工现场的条件以及施工方法、施工的组织与管理后,选用合适的机械设备,并且物尽其用,争取做到效率与质量的稳步提高。同时结合新材料、新技术及各条线施工特点的要求,进行技术创新,采用新的机具设备,确保施工安全,提高施工效率,实现效益增长。

(五)对环境因素的控制

影响铁路信号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有:铁路信号工程项目技术环境,如铁路信号工程项目水文、地质、气象等;铁路信号工程项目管理环境,如铁路信号工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等;劳动环境,如劳动工具、劳动地域、工作面等。所以说铁路信号工程项目的施工环境因素的控制和铁路信号工程项目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息息相关,例如,雨季铁路信号工程项目施工方案的制定,在雨后土质松软的情况可以进行必要的铁路信号工程项目施工预防处理,这点对于行车安全及铁路信号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有着重要的影响。

(六)过程控制管理

1.对于施工准备阶段的过程控制管理

在施工准备阶段要对铁路信号工程项目施工设计图纸进行审核,找出铁路信号工程项目设计图纸中的错误及遗漏,并提出合理的铁路信号工程项目施工图纸改进措施,针对铁路信号工程项目设计图纸各个方面细心研究,在铁路信号工程项目施工之前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保证铁路信号工程项目施工顺利进行。此外铁路信号工程项目现场调查与铁路信号工程项目施工定测、复测并组织相关的技术人员根据铁路信号工程项目设计图纸对工程项目设备位置和铁路信号工程项目电缆径路进行反复测定和核对,这对铁路信号工程项目施工的顺利实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铁路信号工程正常施工阶段的过程控制管理

这方面主要包括两点,一是严把铁路信号工程项目产品的试验测试关,二是严把铁路信号工程项目设备验收交接关。信号产品交付使用的质量检验始终穿插在铁路信号工程项目施工中,其中检验批作为铁路信号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过程控制重要的一环,也是铁路信号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验收的基础,提高铁路信号工程项目检验批验收的操作水平,是贯彻强化铁路信号工程项目验收过程控制的基本点。

3.铁路信号设备倒接换装过程控制

铁路信号设备换装,通常是在既有信号设备正在使用,不影响铁路运输或

尽量对铁路运输影响最小的情况下进行。具有时间短、工作量大,外部干扰大,投入人力、物力大的特点。这就要求在设备换装过程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 根据倒接换装施工内容,结合既有设备及本次设计情况对倒接的各个接口进行详尽的调查,并对新旧设计方案进行核查,确保新旧设计方案能完全结合,同时做好施工准备。

3.2根据核查情况,制定专项的设备倒接换装专项方案,并组织建设、运输、电务、监理等单位进行会审,优化施工方案,做到方案操作性强,减少对铁路运输的影响。

3.4严格按照会审通过的施工方案进行各阶段的天窗和封锁施工,在技术、物资、人员组织上确保每阶段工作圆满完成,做好下一阶段的准备。

3.5 各阶段的天窗和封锁施工完成后,设备倒接换装前,彻底清理倒接工程量,再次与设计人员、电务人员对技术条件和过渡内容进行核对。对应急物资供应、人员组织、技术保障等方面进行再次梳理,确保设备倒接换装正点完成。

结束语

如今铁路信号工程项目也成为提高铁路区间和车站通过能力、增加铁路信号工程项目运输经济效益、改善铁路信号工程项目员工劳动条件的一种现代化科学管理手段和技术。而伴随科技进步,相信我们对铁路信号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会更加完善与科学,从而使铁路信号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水平得到更加全面地提高,促进其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坤.浅谈铁路信号工程施工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4:194.

[2]廖蔚祁.浅谈铁路信号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传播,2011,08:91+86.

[3]吴雄升.铁路信号施工过程控制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1,10:147-148.

篇4

【 关键词 】 铁路信号;故障―安全

1 引言

2011年7月23日甬温线发生的动车组追尾事故,从技术上分析,主要是由于雷击造成信号设备故障,而故障后控制系统失灵,没有检查到前行列车占用的状态,造成后续列车仍按“前方无车”的指示以“正常速度运行”,从而造成列车追尾、车毁人亡的悲剧。

这是一起严重违背“故障导向安全”(以下简称故障―安全)原则的“故障―危险”典型案例。结合本案例,本文对铁路信号的“故障―安全”作以分析和探讨。

2 铁路信号”故障―安全”概述

所谓“故障―安全”(Fail―Safe简称FS),原意是:当设备内部发生任何故障时,设备动作的后果应该是安全的。详细一点解释即是:一个系统当其内部发生任何故障时,该系统能给出一个预先设定的确保安全的输出值,这样的系统称为”故障―安全”系统,记作“FSS”。

铁路信号控制系统的核心任务是为列车或车列(称站内的调车为车列)提供安全可靠的指示命令。其控制对象是在铁路线路上运行的列车或车列,如果给出错误或相反的指示命令,后果不堪设想。可见,“故障―安全”原则在铁路信号控制系统中尤为重要。因此,对于铁路信号控制系统而言,在任何情况下,无论发生任何故障,都应确保系统输出安全的结果。

对于运行中的列车或车列,显然“车停”是安全的(安全侧),而“车走”是危险的(危险侧)。即如果设备发生故障,让运行中的列车停下来是安全的,而让本该停下来的列车继续运行则是危险的。因此,铁路信号控制系统的安全结果应是控制“车停”的指示或动作。

3 信号系统的“故障―安全”保障措施

3.1 传统铁路信号控制系统的“故障―安全”设计

为了实现”故障―安全”,铁路信号控制系统在设计时,采取了多项安全控制措施:

机械控制手段上,大多利用重力向下的原理,保证安全。如过去应用的臂板信号机,利用重锤控制臂板动作,当传导拉力的导线或拉杆折断时,靠重锤的重力使臂板保持水平状态,指示列车停车,从而实现”故障―安全”。

广泛应用的继电控制,采用非对称的安全型继电器。信号控制电路所用的继电器为安全型继电器,当发生断电故障时,靠衔铁及重锤片的重力,使继电器可靠落下,这样,保证继电器故障落下的概率远远大于故障吸起的概率。电路设计时,采用安全对应原则,用继电器的吸起状态对应设备的危险侧,而用继电器的落下状态对应设备的安全侧。例如在信号点灯控制电路中,用列车信号继电器(LXJ)吸起接点控制允许灯光(绿灯或黄灯)点亮,而用列车信号继电器的落下接点控制红灯点亮,当发生故障使列车信号继电器落下时,信号显示红灯,指示列车停车,从而实现了继电电路的”故障―安全”。

3.2 现代铁路信号控制系统的“故障―安全”控制

以现代集成电子电路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铁路信号控制系统,通过软件和硬件冗余的方式,实现“故障―安全”,下面是几种常用的“故障―安全”控制方式。

3.2.1 安全性冗余结构

如图2,模块A和模块B经与门输出,两个模块同步工作,只有两个模块输出一致才能使系统输出,如果有一个模块故障,系统将不能输出正常结果,从而发现故障,停止输出危险侧的执行信息。由于两个模块发生相同的故障而产生相同的错误结果的概率很小,这样,提高了系统工作的安全性,减少了危险侧输出的概率。

3.2.2 静态多元控制

静态“故障―安全”输入接口电路如图3所示,一个采集条件(GJ)同时由多个光电耦合采集单元同时采集,送入计算机。当采集条件接通时,各单元输出均为高电平,计算机收到代码为1111;当采集条件断开时,各单元输出均为低电平,计算机收到代码为0000。计算机对四个码元进行逻辑“与”的运算,结果为“1”时证明采集条件接通(危险侧),结果为“0”,证明采集条件断开(危险侧)。显然当采集条件断开而电路发生故障时,运算的结果为“0”的概率远远大于运算结果为“1”的概率,实现了“故障―安全”。

3.2.3 动态闭环控制

动态“故障―安全”输入接口的电路形式如图4所示,由计算机输出口控制的光电耦合管G2输出侧与采集输入口的光电耦合管G1输入侧串联。在采集条件接通时,由计算机输出的脉冲序列,会返回到计算机的输入端,即用动态脉冲作为危险侧信息;采集条件断开时,计算机输入口收到稳定的低电平(0);当电路任何一点发生断线或混线故障时。计算机输入端必然收到稳定的电平(1或0),将稳定的1或0均作为安全侧信息处理。

动态输出驱动电路则采用输出动态脉冲作为控制信息。只有动态信息才能驱动执行继电器吸起,静态电平驱动无效。输出代码还要回读到计算机。当计算机“死机”或输出电路故障时,计算机不能连续输出动态信息,执行继电器不吸,设备不会错误动作。

实际上,动态输入或输出电路是一个闭环控制系统,它是通过计算机校验输入或输出代码是否畸变来判断电路是否故障。这种动态闭环控制,以动态信息对应危险侧,以静态信息对应安全侧,当电路发生故障,只能产生静态信息,从而实现“故障―安全”。

4 提高现代铁路信号控制系统安全性的探讨

随着铁路运输车流密度的加大和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铁路信号自动控制系统越来越复杂,现代铁路信号控制已有传统的机电控制变为集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网络通信、信息处理为一体的综合控制系统。但是无论系统如何复杂,都应严格保证实现”故障―安全”。

4.1 采用综合安全性冗余方式保证列车运行安全

高速铁路的信号控制设备,主要包括车站联锁控制系统、区间闭塞控制系统、调度集中(CTC)控制系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等,各系统之间即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为了保证列车运行安全,应设计综合上述各系统的安全性冗余环节,如图5所示,只有各子系统均输出指示列车正常运行的命令,列车才能正常运行。当任一子系统输出要求列车“减速或停车”的安全侧信息时,综合控制系统都能输出使列车“减速或停车”的控制命令,防止“故障―危险”。

4.2 增加“丢车”检查功能,防止故障―危险

“7.23”大事故是由于前方运行的列车占用信息被覆盖,即发生了“丢车”才造成了后续列车追尾。实际在线路上运行的列车,不可能丢失,出清一个区段,必然已进入另一区段。如果出现“丢车”或“飞车”信息,一定是设备发生了故障。因此,在各控制系统中应增加“丢车”检查功能,一旦发现“丢车”,应立即使综合系统输出后续列车“紧急制动”信息,以保证后续列车的运行安全。

4.3 增加机头和列尾防护设备,防止列车冲突

铁路运输尽管有一套功能完善、性能可靠的信号控制系统,但历史上不止一次发生了列车追尾甚至正面冲突的重大事故。如果在现有信号控制系统之外,在列车头部和尾部增加一套防护设备,当两车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通过无线设备或通过钢轨直接向前后运行的列车分别发送 “相撞危险”的信息。相邻列车接收后,立即报警和紧急制动,这是避免列车冲突的最好方法。当然这种防护设备要考虑防止干扰,需要认真研究和实验。现有条件下即使在列车尾部增加传输距离较远的监视设备或者特殊颜色灯光闪光提示,也能减少列车冲突事故的发生。

4.4 提高系统可靠性,减少危险故障发生

相对铁路运输而言,航空运输“故障―危险”的概率更大,但飞机发生“危险失效”的概率极低。主要原因在机采用“多个发动机”等措施,使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远远高于其他运输方式,从而也提高了运输的安全性。

铁路信号控制设备虽然在车站联锁等系统中采用了多套冗余设备,但为了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还应在区间闭塞、调度集中(CTC)、列车运行控制等系统中增加冗余设备,以保证发生故障后,能够通过自动切换等方式正常运行,以减少系统发生故障失效的概率。此外,应进一步加强信号控制系统耐高压、耐高温、耐强磁等试验,通过“破坏性”试验,检验系统在极限条件下的运行状态,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减少危险的故障发生。

总之,”故障―安全”是铁路信号控制系统应严格遵循的重要原则,任何高科技的设备,发生任何故障时,都应确保安全,否则再先进的技术设备也不会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何文卿.车站信号自动控制.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0.

[2] 林瑜筠.铁路信号基础.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3] 铁道部劳卫司.信号工.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4] 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国安监总局网站.2012.

篇5

一、保持基本稳定

1.编写体例保持稳定

从编写体例看,2012版教材(八上)沿用了原教材的基本体例,即“章首语—节—黑色标题”这种简约而又实用的体例。章首语是问题式的内容提要,黑色标题大部分是课程标准中的某一项或其中一部分。每个章节的结构框架分为三部分,即“正文”、“阅读材料”和“活动”,“正文”部分的呈现方式有文字叙述、图像表述和图文结合等;“阅读材料”多为趣味性、扩展性的知识;“活动”部分由材料(文字叙述、图表、案例)和设问构成,内容紧扣正文,既是学生的练习,又是正文的扩展。教学中可以将“正文”与“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视内容难易程度和学生实际能力调控好两者之间的使用比例。

2.内容构成保持稳定

从内容构成看,2012版教材(八上)继承2001版教材的主要内容,仍安排“从世界看中国”、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四章内容的学习。这样安排,避免大的改变给师生带来的不适,做到新老教材合理过渡与衔接,有助于稳定初中地理教学。

3.呈现顺序保持稳定

2012版教材(八上)内容的呈现顺序仍体现教材编写者“由总到分”的编写思路,作为中国地理总论内容,首先通过第一章学习有关我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等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第二章学习我国的地形地势、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内容,通过第三章学习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及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水资源,最后通过第四章学习我国的交通、农业、工业等经济地理内容。这样编排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我国基本的地理国情。

二、进行合理微调

1.合理微调布局结构

从布局上看,2001版教材的每一节内容紧接上一节内容,没有严格重起新页。而2012版新教材每一章、每一节都从新的一页开始,字体、排版也略有调整,整个页面更美观大方、清晰醒目。从结构上看,2001版教材每一节的内容长短不一,重难点分布不均,给进度把握、习题安排等带来不便。新教材虽然每节仍由2~4目组成,但每目的知识点、重难点都大致相当,每目有2~3道活动小题,内容安排较老教材更合理,结构更趋严谨科学,方便教与学。

2.合理微调教学内容

2012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教材内容较老教材总体变化不大(见表1),但根据课标要求进行适当增减。从整体上看,新教材页码较老教材减少9页,但正文内容、图表系统及阅读材料等都有所增加,而活动题有所减少,难度略有降低,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探究。从内容上看,合理增删了部分教学内容。如在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增加一节“自然灾害”,在第二节“气候”的第二目“东西干湿差异显著”中增加有关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特点,将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由三目整合为两目,删除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的第一目“水是宝贵的资源”,删除第四章第一节“交通运输”的第一目“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将后三目整合为两目等。另外,新教材将一些原来放在“活动”中的内容调整到正文中,降低了难度,更利于学生学习。如第四章第二节“农业”中有关我国东部季风区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内容,老教材原是放在“活动1”中,新教材则直接调整到正文中,凸显对该内容的重视,有利于学生联系实际,理解因地制宜,落实生活地理理念。

3.合理微调编排顺序

2012版教材(八上)合理微调了一些内容的编排顺序,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具体有如下几处:一是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原顺序为“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和“山区面积广大”,现调整为“地形类型齐全,山区面积广大”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二是第三节“河流”,原顺序为“众多的河流”、“黄河的治理”和“长江的开发”,现调整为“以外流河为主”、“长江及其开发”和“黄河及其治理”;三是第四章第一节“交通运输”,原顺序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和“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现调整为“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和“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四是第二节“农业”,原顺序为“农业与我们”、“农业的地区分布”、“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和“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现调整为“农业与我们”、“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和“走科技强农之路”。

4.合理微调标题名称

2012版教材(八上)对大部分节、目的标题有所修改,更能体现内容主题,使教与学的目标更加明确。如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标题原为“河流和湖泊”改为“河流”,三目标题原为“众多的河流”、“黄河的治理”和“长江的开发”,现改为“以外流河为主”、“长江及其开发”和“黄河及其治理”。

三、落实课标要求

2012版教材(八上)根据新课标的增减,对教学内容作了相应的增减,以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如课标在自然环境部分增加了“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这项要求,因此新教材将原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中的地质灾害内容和第二节“季风显著气候多样”的气象灾害内容剔出,单独扩展组成第四节“自然灾害”,突出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的基本国情,使本章教材由原来的三节增加到四节。再如课标在自然环境部分中关于气候的要求由“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改为“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相应地将原教材中的“季风气候显著”和“气候复杂多样”两目整合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一目,又增加了“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一目,落实“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这一课标要求。又如课标在经济发展部分中关于交通的要求由“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格局”一条分解成“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和“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两条,相应地将原来“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和“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四目整合成“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和“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两目,使得教材内容更简洁、重点更明确。

四、彰显时代特色

1.谨慎处理争议热点

我国有漫长的陆上疆界线和海岸线,以及众多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我国与一些邻国的勘界工作已经完成,但还与一些国家存在领土、领海和专属经济区之争,因此新教材对这些方面的问题采取模糊处理,最典型的例子是老教材对我国四至描述非常详细:“我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我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我国领土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我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由于我国与俄罗斯的勘界工作已经完成,故我国最北端与最东端的详细位置有所变化;同时,南海周边的一些国家如越南、菲律宾等对我国南海的岛屿提出领土要求。有鉴如此,新版教材对我国四至简单叙述为“我国领土南至南沙群岛南缘,北到黑龙江,西抵帕米尔高原,东达乌苏里江”,同时也没有在“中国的疆域及邻国”图(图1.3)标识出四至的准确位置。

2.及时呈现最新资料

新版教材及时更新修正了一些有关我国自然地理研究的新成果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新资料,使学生对我国的认识更加准确和全面。如无论大纲版教材还是2001版教材都把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认定为孟津(或旧孟津),新版教材更新为桃花峪;再如新版教材全面更新了我国的人口总数、人口密度、人均资源占有量、各类土地类型比例等数据,正确客观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与新趋势,有助于更准确地认识我国基本国情。

3.紧跟时展要求

教材紧跟时代要求,文中出现了反映时展的众多新词热词,如“高速铁路”、“假日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绿色、低碳、生态农业”、“无土栽培”、 “生物技术”、“无公害产品”、“纳米技术”等,认识人类发展的新成就,关注当代人类生存与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情感教育。

五、优化活动板块

2012版教材(八上)与2001版教材一样,“活动”在整个教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些“活动”或是对正文的验证与巩固,或是对正文的补充与延伸。这些“活动”注重探究性,引领学生对相关事物进行演绎和归纳,从而把探究式学习贯穿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新教材共计35组79个活动题目,虽较老教材的活动题目稍有减少,但仍占有近一半的篇幅,而且较老教材相比,有如下变化。

1.明确活动主题

2012版教材(八上)最突出的特色之一是在每目正文后面的“活动”中都增添一句点明活动主题的话,简述活动要义,若干设问都围绕这个主题设计,解决了原教材中一些活动主题不够明确的问题,使“活动”与正文的结合更加紧密,既方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行检测,又便于教师的教学。如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的“人口”一节第一目“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活动主题是“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第二目“人口东多西少”活动主题是“感受我国东西部人口密度差异”。

2.优化活动内容

2012版教材(八上)更换了一些活动内容,使“活动”主题更明确,与正文的联系更紧密,操作更容易。如有关长江的“活动”,老教材的两题,一个是对长江“黄金水道”的障碍因素分析,另一个是长江洪水问题讨论,两个“活动” 互不相干,而修订后的“活动”围绕长江流域的生态建设展开,由长江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到上游与中下游面临生态问题间的联系,最后到不同河段的治理措施,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起到对正文的巩固、拓展作用。新教材删除了一些与正文或“活动”主题内容关系不大或者难度较大的活动题目,如老教材“众多的河湖”一目中的“活动3”主要分析东部季风区河流的汛期、流量等水文特征,与新教材该目以“认识我国的主要河流”的活动主题不符,故加以替换。

3.变换活动方式

2012版教材(八上)“活动”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运用阅读、讨论、绘图、填图、填表、调查、对比、交流、角色扮演、设计板报、举办主题班会、游戏等多种方法,为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创造了条件,也利于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如“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一目的“活动”内容,老教材的第1题是通过漫画说明土地资源面临的问题,第2题通过我国土地日的主题认识我国对土地资源的保护,第3题则通过一个家乡土地资源的调查报告为案例,引导学生调查思考家乡土地利用状况,三个“活动”设计出发点很明确,就是通过认识土地资源面临的问题,思考解决的措施,引导学生树立忧患意识,形成正确的资源观。但三个“活动”各自独立,缺少相应的联系,而且后两个操作难度较大,当堂难以完成,不好落实。新教材围绕“理解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这一主题入手,第1题模拟到医院看病“问诊”的方式进行,把我国土地面临的问题分解成“耕地”科、“草地”科、“林地”科、“建设用地”科,分别把脉问诊,找出“病因”,开出“处方”;第2题以“土地规划师”的身份,对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第3题则以“土地日宣传志愿者”的身份进行活动。三个“活动”形式新颖活泼,更容易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易于操作。

六、几点疑问商榷

教材作为一种教学材料与课程资源,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合性的特点,需要广大师生在不断研讨和使用中日趋完善。基于这个认识,笔者根据个人的理解提出几点疑问或需商榷的问题,和大家一起研讨。

(1)部分标题修改意义不明显。如第三章第一节老教材的标题是“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虽不够简洁,但突出了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但新教材用“基本特征”为题,太过平淡;该节第二目老教材用“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为题,呼应本节标题,再次突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和人口观,而新教材以“地大物博?”的疑问句为题,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但感觉不如原标题直接明确。再如第一章三节的标题原来依次是“辽阔的疆域”、“众多的人口”、“多民族的大家庭”,现在改为“疆域”、“人口”、“民族”,感觉单薄呆板,缺少原有情趣。对于这类意义不明显的修改,笔者建议还是依照旧版教材。

(2)部分内容需要加强。如我国不仅有广大的陆地领土,也有辽阔的海洋领土,但新教材对我国海洋领土涉及偏少,仅介绍了我国的领海面积和所管辖的海域面积,对中日之争的,中菲、中越之争的南海诸岛都没有提及,其实这是极好的情感教育内容,建议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呈现、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史实材料,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