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运营管理范文
时间:2024-03-22 18:04: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药运营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0-062-01
运营管理是企业发展到一定体量和成熟度以后的必要管理手段。企业的运营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运营管理是指生产运营管理,致力于生产管理的精细化、系统化、专业化。广义的运营管理指企业各个系统的统筹、协调、指导、监督,实现对上支持决策、对下考核跟踪的目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一是推动公司层的决策落地,避免决策被曲解和逐层弱化,对决策执行情况进行过程跟踪和评估。二是为公司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支撑,通过对外部与内部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对各类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使公司领导能够科学、快速地做出决策。因此,运营管理的两大核心作用是对领导层决策的推动与支撑。
一、目前医药制造型企业运营管理的现状
目前医药制造型企业(特别是总部定位为投资管理型的企业)在运营管理方面存在两个极端:一是没有运营管理意识,企业仍处于拍脑袋决策、拍桌子管理的业务导向型管理模式;二是具备运营管理意识,但运营管理部成了行政部、总经办、信息部的杂交体,运营管理部名不符实。
二、对医药制造型企业总部层面运营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一)医药制造型企业的两个属性
医药制造型企业主要包括两个属性:首先是制造业属性,核心是围绕效益与效率的过程管理,关键信息应包括产品质量、生产成本、产品毛利、产销平衡、现金流等。其次是医药行业属性,其中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医药行业属于政策敏感性行业,医药企业必须时刻关注政策环境的变化和对企业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二是药品生产经营具有较高的认证门槛,必须严格遵守GMP和GSP管理规范,特殊管制类药品还要遵守更为严格的管制要求;三是制药企业(特别是制剂企业)一般生产品种较多,必须关注品种结构组合的影响;四是制药行业为对科技创新要求较高的行业,对技术和产品的创新管理也是企业关注的重点。
(二)对医药制造型企业总部层面运营管理的思考和实践
结合上述医药制造型企业的属性特征,为了切实能够充分发挥运营管理在医药制造型企业总部层面的作用,避免使管理流于形式,笔者在工作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1.准确定位。根据运营管理的作用和各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将总部层面运营管理定位于信息整合、计划跟踪与决策参谋。信息整合,就是要立足于公司层面,关注动态过程,打破信息孤岛,统筹、整合、分析公司层面与经营管理相关的各个方面的信息。计划跟踪,就是要依据战略规划、年度经营计划和决策层布置的阶段工作,动态跟踪、评估落地情况。决策参谋,就是要随时关注外部与内部环境变化,对外关注行业的新趋势、先进企业的经营模式、竞争对手的新动态,对内关注企业的战略方向、结构问题、效益问题和效率问题等。
2.构建体系。构建一个标准化的企业运营管理体系,是使运营管理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杜绝管理真空区的重要保障。
(1)构建基于关键指标群的报表体系和报告体系。按照时间节点划分,可以设立月度、季度和年度三个层次;按照分析维度划分,可以设立运营效益、运营效率、运营结构、运营风险、其他重要事项五个维度,在每个维度中建立关键指标群。本文对月度报告关键指标群进行列示如下:
通过对以上关键指标的预算与实际对比、同比、环比、与行业和对标企业对比等分析,评价企业当前的运营状况,找出存在的运营问题,并分析问题的外部与内部原因。
(2)构建与所属全资及控股企业、总部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体系。与所属全资及控股企业之间建立起公司运营管理的组织架构,规模较大的或较为重要的所属企业应设立运营管理部门,其他所属企业应设置运营管理岗位。参照前述报表体系和报告体系,设计符合所属企业的报表和报告模板,同时组织召开月度运营分析会,针对运营问题发函沟通。
由于运营管理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只有掌握充分的企业各方面管理信息,才能做出全面、正确的决策。因此,总部运营管理部除与所属企业建立沟通机制以外,也必须与总部其他职能部门(包括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科研部、质量部、总经办、安全环保部等)之间建立起快速、有效的互动沟通机制。具体可以通过运营例会、运营信息报告、ERP等形式建立沟通。
3.提升能力。通过上述所知,运营管理部是掌握企业综合信息融合与应用的重要平台和枢纽,为充分发挥其职能,运营管理部门的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力。主要有以下几项:执行能力,能够对公司决策进行快速、有效跟踪,不拖不推;沟通能力,能够与各专业部门、各企业进行高频率顺畅沟通,不卑不亢;专业能力,能够熟悉公司运行状况和生态环境,具备必要的行业、工业制造、财务、管理学等知识;分析能力,能够在大量数据信息中筛选关键信息并从中找到关联或规律,并能够准确确定调研分析课题;敏感度,能够及时感知外部及内部环境的变化,提早应对;忠诚度,对所掌握的公司内部各类信息要进行高度保密。
参考文献:
[1] 刘平文.经营分析与企业诊断[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
[2] F.罗伯特・雅各布斯,理查德B・蔡斯.任建标译.运营管理(原书第14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篇2
关键词:医药分销企业;运营资金;管理
一、引言
在现代财务管理中,资金被比喻为企业的血液,其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某种程度上说,资金流被认为比单纯的账面利润更为重要。对医药分销企业来说,近年来,由于一些大型医药分销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并购扩张,企业规模迅速扩张,如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先后迈入千亿销售大关,另外一些区域性龙头医药分销企业在当地发展速度也较快,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商业分销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产生资金沉淀,这给企业筹融资、有效管理资金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因此,能否有效筹集和使用资金,对医药分销企业将产生重要影响。首先,可以帮助企业降低资金成本,提升企业效益。其次,可以控制资金风险,维护资金安全。再次,虽然资金的直接管理部门是财务部门,但资金流转涉及到企业多个部门,只有多部门积极配合,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管理和使用资金,从这一点来说,这将促进各部门的协同能力,提升企业整体的经营效率和经营质量。长期以来,企业的财务部门被赋予了一项重要的职能就是筹资,筹集足额资金以保证公司购销业务正常开展。但实际上,企业的背景、实力、经营状况等对企业能否筹资、以何种方式筹资以及能够筹集到多少资金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财务部门的筹资能力是受限于企业整体情况的,财务部门更重要的职能是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医药分销企业运营资金管理现状
对于医药分销企业来说,如果企业制订的战略就是快速扩张发展,那么应收账款的增加以及资金的大量沉淀不可避免,而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应全力配合做好资金的筹集和管理工作。目前医药分销企业普遍存在着应收账款周期较长、余额较大的情况,特别是一些大型医药分销企业,巨额资金沉淀在应收账款的情况较为突出。
(一)资金筹集方式与成本
企业的筹资方式多种多样,其主要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比如有些企业外部筹资能力较弱,可能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加上合理利用供应商提供的商业信用,保持一定的销售规模或较小的增长规模,对下游客户进行选择,只选择与回款账期较短的优质医疗机构或其他商业客户开展业务,等等,也可以保持正常运营;规模大一些的能从银行筹资,从抵押借款到信用借款条件不一而同,甚至还可以通过保理、商票保贴等方式向银行筹资;大的集团公司则可以通过资产支持证券化、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等方式筹资。筹资成本主要是根据企业情况、筹资方式和当时的市场行情来决定的,因此,在不同企业、不同银行,或筹资方式不同、时间不同,差别较大。
(二)资金预算及预算准确性
长期以来企业更为关注的是筹资能力和规模,因此对于资金预算及预算的准确性要求相对较低,一些企业甚至没有资金预算。一般来说,财务部门根据存量资金和预计回款作为可用资金,然后结合预计的采购付款情况,来判断资金的盈余或短缺,进而做出相应资金安排,这个预测周期可以按年、按季度、按月度以及按周。但销售回款的估计和采购付款的估计需要销售部门和采购部门作出,其预测的准确性直接决定整个资金预算的准确性。从实际情况来看,销售部门的回款和采购的付款预计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由于涉及到考核,销售部门倾向保守估计,常常导致实际回款金额大于预计回款金额,而采购部门恰恰相反,倾向于激进的估计,又导致实际付款额小于预计付款额。这样一来常常造成资金预算不准,通常的结果是筹集了比实际需求更多的资金。
(三)资金管控及资金管理效率
资金管控是财务管控的一项基本内容,从岗位设置、不相容岗位分离、印章使用乃至资金收付的监控等都有专门的财务管理制度定,企业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相应修改,并严格遵照执行即可。但实际上,由于不同企业规模不同,组织架构差异较大,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严格按照会计制度规定执行,因此容易出现漏洞,一旦出现薄弱点,就可能会造成损失的发生。另一方面,财务部门对资金管理效率主要体现在控制财务费用,虽然筹资方式和筹资成本基本由公司整体情况而定,但财务部门对资金的管理在一定范围内仍然能够对资金成本产生影响,比如对于企业暂时盈余资金如何处理、不同银行资金如何归集、如何处理归集成本差异(不同银行手续费差异)等,这些在资金量不大情况下可能差异并不明显,但是在资金收付频繁、资金量较大时,就会出现较大差异,实际操作中,一些企业的财务人员并未仔细进行比较和分析,然后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制订一个最优的资金操作方式。
(四)对业务部门的资金管控
资金管控实际上涉及企业多个部门。一般来说,销售部门因为有较大的销售指标压力,因此一般重销售,轻回款。对于回款往往不能准确把握和估计,造成应收账款不断增加,回款预算往往不准;而采购部门为了保证采购,同时,也为了维护与供应商的良好关系,有可能会应供应商要求提前回款,这样一来,财务部门如果根据业务部门的回款和付款计划筹集资金,往往会造成筹集过量资金的情况发生,不利于企业降低财务成本。
三、运营资金优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
医药分销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如果融资方式非常有限,只能通过合理控制自身发展规模以及选择优质下游客户来保证资金的正常运转。对于较大的医药分销企业来说,一般是优先选择成本低的筹资方式,当然,这主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企业所追求的目标综合判断,不能一概而论。如向银行筹资,也因为不同银行之间要求提供的担保方式、资金成本、服务品种不同而不同,企业需综合比较后,选择合适的方式筹资。而大型的集团医药公司因为能通过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这样成本会更低。
(二)加强资金预算管理
资金预算涉及企业多个部门,尤其是销售部门和采购部门,其预算准确性直接影响整个资金预算的调度使用。首先需要销售部门和采购部门提高对资金预算重要性的认识,其次要将认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比如销售人员应保持与客户的密切沟通,在综合了解客户的采购、使用情况以及一些突发的特殊因素之后,根据当月实际情况,与客户确认当月应回款金额,并应及时将客户回款情况第一时间反馈给财务部门,以便财务部门确认核实;采购人员原则上应坚持按协议约定编制付款计划,如因供应商原因需变动付款计划,应严格按审批流程,不得擅自决定。
(三)加强资金管控
医药分销企业应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依据内部控制管理规范,合理设置相关岗位,并严格依照制度执行资金的收付操作,确保资金安全。同时财务部门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暂时闲置资金作出相应的安排,目前银行等金融机构针对短期资金都有多种期限和额度的理财产品以及类似产品,其收益率远高于银行的活期存款收益率。而对于大型集团企业来说,可以通过现金池方式归集资金,每日末子公司层层集中上存闲置资金,既满足了集团集中管理的要求,又降低了整个集团的资金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不同银行之间各种产品项目的收费标准实际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财务部门应进行详细比较,选择手续费最低的银行进行长期合作,如果必须与某一银行开展合作,而其手续费用又相对较高,可以与其协商,要求其降低相关费用。
(四)加强对业务部门的管控
在加强资金管控的同时,应加强对业务部门的管控。首先,财务部门应协助销售部门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由于在销售之前,销售部门都向公司申请了客户资信,核定了其资信额度和资信账期,财务部门可据此每月编制相关报表,按销售部门和客户分类,全面反映各客户的应收账款余额、应收余额账龄分布情况、资信内账期余额、超资信账期余额等情况,使销售部门清楚了解各客户的回款情况,督促相关销售部门负责人、销售业务员加强清收;同时财务部门应加强应收账款对账的管理,协助销售部门准确了解客户应收账款余额,及时发现和处置可能发生的退货、破损、过期等情况。其次,针对采购部门,财务部门应严格依照采购协议复核其资金付款申请,根据采购协议约定的付款条件、方式、期间及返利支付方式进行复核,是否已满足约定的付款条件、是否是协议约定的付款方式,是否在约定期间内最后一天付款,等等。如果因特殊原因不能按照协议约定付款要进行审核,采购部门是否已经申请特殊付款审批流程。只有这样,才能挤掉付款预算中的水分,做实做准付款预算。从而编制出较为准确的资金预算,合理筹集和使用资金。
四、结束语
医药分销企业加强运营资金管理需要整个企业管理层重视,并层层分解落实,各负职责,同时也需要改变运营资金管理责任仅在财务部门、运营资金管理主要是筹资的观念。只有如此,通过财务部门执行和协调,企业多部门积极协助配合,才能真正实现运营资金的优化管理,降低资金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黄嫦娇.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运营资金管理研究[J].财会研究,2014,(2).
篇3
关键词:新时期避孕药具发放管理以人为本
在新时期,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依然是我国在人口管理上的重点工作。相关部门应该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计生工作的政策,坚持以人为本,要让避孕药具的发放工作充满人文关怀,创新工作机制,从而提升计生工作的整体服务水平。我国人口多,需求量大,情况复杂,这就为计生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相关部门需要紧跟时代的潮流,在对大众的情况进行基本的了解后,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避孕药具发放策略,创新理念与形式,从而满足大众的需求。
一、避孕药具发放的基本原则和问题
在我国的避孕药具日常发放工作中,实行免费发放的制度。有些育龄夫妇自愿使用避孕药具,那么都应该免费发放。也有一些人不了解国家是免费提供避孕药具的,甚至不知道在哪里能够领到避孕药具。大众没有清晰的了解,相关部门缺乏有力的宣传,这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另外,由于城市内人流大,人口繁杂,特别是外来人员没有统一的居住地,这都为避孕药具发放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关于避孕药具发放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的思考
(一)创新服务方式
应该紧密结合时代的发展趋势,在服务方式中加入时代元素,不断地创新服务理念与方式,为大众提供优质的避孕药具服务,从而提高大众的满意度。基本上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1.创新宣传方式
应该转变传统的宣传方式,不能为了宣传而进行宣传,应该将避孕宣传和两性健康紧密的结合起来,开展婚育新风宣传活动,倡导宣传的个性化与人性化。可以通过个体咨询、集体活动、大众传媒等宣传形式,充分运用生动直观的模型、实物等方式,向人们宣传避孕知识和避孕器具的使用,从而增强大众的避孕意识。
2.创新发放方式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结构的发展,计生工作的工作量也不断增大。传统的发放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大众的避孕需求。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紧密结合实际情况,针对人口较多的地区,应该增加避孕器具的发放点,并且扩大发放人员的规模,同时还要定期将避孕药具分配到各个发放点,并指派专人管理,提高药具的续用率和随访率。
3.推广新型药具
人们的需求层次是不同的,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型避孕药具也被不断的研制出来,计生部门应该加快避孕药具的更新速率,从而为大众提供种类更多、更新的避孕药具。
(二)避孕药具的发放与宣传活动紧密结合
避孕药具的宣传活动与发放活动是密切相关的,应该将二者紧密结合,不能脱节。例如在避孕知识的宣传活动中,同时进行避孕药具的发放活动。使得人们在了解避孕知识的同时,能够及时的领取到免费的避孕药具。工作人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宗旨,不同类型人群,对于避孕药具的需求是不同的,所以工作人员一定要对人群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讲解与药具发放。
(三)避孕药具发放与人们的孕情检查相结合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的人流量也在逐渐增大,特别是一些外来务工人员,由于文化程度较低,所以缺乏足够的避孕知识,容易发生意外流产等较严重的现象。所以,工作人员一定要把握住孕检的时机,通过调查,了解基本情况,然后与之进行交流,宣传避孕药具知识。对于孕检妇女,进行相关的知识讲解,将国家的政策法规、生殖健康知识以及避孕节育及时的传递给她们。从而使得人们能够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避孕药具。
(四)改革发放模式
保证发放渠道的畅通,供应及时,为群众提供便利的服务,从而提高社会效益。农村地区基本上主要依靠避孕药具的服务网络,城市则依靠各个社区。计生部门应该整合社会资源,结合避孕人群的基本特征,建立自动领取、实时发放、多点发放与入户发放相结合的避孕药具发放网络。在人员上,在专职人员的基础上接收部分的兼职人员和志愿者,将自动领取与主动服务相结合,智能发放与人工服务相结合,流动发放与定点发放相结合。逐渐的形成集合了多种发放形式的服务网络,使得避孕药具的发放管理工作更加人性化和多样化。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对于我国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巨大的意义。对于避孕器具的发放工作,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为人民服务。拓宽发放渠道,加大在全社会的宣传力度,并且结合我国人口多的实际情况,创新服务理念,采用不同类型的发放形式,从而满足大众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马立广,彭左旗,赵君,王媛媛,李兵,马旭.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城市免费避孕药具发放公共服务模式的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3(08).
[2]刘云嵘,齐大逊,王东玲,常勇杰.中国乡级计划生育服务站技术服务提供及服务能力跨地区分析[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6(04).
[3]游丽琴,王倩,王云江,张英,黄维浩,陶林,吴露萍.以人为本提高育龄群众领取避孕药具的积极性和易得性[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6(03).
篇4
构筑民族药业核心竞争力必须遵循远景规划原则、注重学习原则、顾客满意原则、绩效考评原则和持续改进原则。目前,构建民族医药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有三种方法,它们分别是演化法、孵化法和收购法。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管理及运营管理的关系十分密切。
关键词:民族医药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
文章编号:1008-6919(2007)03-0056-02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B
【论著】
构建民族医药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内涵,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1 强调独特性。2 强调持续性。3 强调技能和知识的结合。4 强调创新能力。5 强调综合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资源有效整合而形成的独具的、支撑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核心竞争力的特征(1)资源有效整合; (2)独具性; 企业不同,核心能力不同。核心能力是特定企业的特定组织结构、特定企业文化、特定企业员工群体综合作用的产物,是在企业长期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企业个性化的产物。(3)持续竞争优势;
民族医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医药行业是一个高新科技含量高、集约化国际化程度高、投入高、收益高的产业。以著名的跨国企业GW(原葛兰素威康,2001年与史克合并,现为葛兰素史克-GSK)公司为例,1995年其全年药品净销售额达125.7 亿美元,比我国整个医药工业6000家制药企业1997年全年的销售总额还多。在中国很多企业,如海尔、华为赢得了世界性的关注和尊敬的同时,笔者认为,创新就是民族医药行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
医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相关因素有管理能力(内部能力)1.2 营销能力(外部能力)1.3 创新能力(智力能力)。营销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中心能力,它上承管理能力所形成的成本优势,使之变成利润优势,下载创新能力形成的产品和技术优势,使之成为保持和增长利润的优势。凡是具有了上述比其它企业或竞争对手更强的“三位一体”的能力的企业,就可以成为“市场老大”,就具有别人无法战胜的核心竞争力。
医药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包括体制、技术、管理、营销等等方面,其中比较重要的两个就是技术创新能力和营销创新能力。技术创新。医药行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创新药物的竞争。中国民族医药企业的规模一般比较小,缺少强大的资金支持,突出表现在新药开发能力弱,新药数量少,科技含量低。多年来,中国民族医药企业的新药创制能力一直比较薄弱。营销创新。市场定位 企业在开发一种新产品的时候,都应进行周详的市场调查。这个调查将涵盖该类产品的市场容量,消费者的心理价位、产品品质期望及该类产品的当前竞争对手等情况。 品牌培育,正确投入。国内医药企业需要在营销投入上转换思路,将更多的精力和经费放在提升企业整体营销能力上。
构筑民族药业核心竞争力的原则
1远景规划原则 企业远景是企业定位、企业价值观、企业使命和企业远景目标的总称,是凝聚企业士气的重要因素,是凝聚企业团结一致的方法。民族医药企业要有一个简单、明了、统一的目标,使命要足够清楚和宏大,为成员创造出一个远景,使成员有长期努力方向和承诺。
2注重学习原则 在当代民族医药经济中,通过市场竞争,在有实力的竞争对手间要想压倒、搞垮竞争对手可能性越来越小,竞争的优势差距也不会很大,因此竞争取决于学习的速度,企业应该是学习和教育机构,培训和发展工作必须在各个层面上展开而且永不停止,员工要终生学习,才能适应竞争的需要。
3顾客满意原则 企业依存于顾客,因此,企业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4绩效考评原则 绩效指标(包括市场地位、创新、生产力、人力资源开发、质量、财务成绩等)对企业业绩及生存是至关重要的,是评估企业健康发展及表现的手段。核心竞争力的绩效评估是由企业文化、理念企业、远景相结合并予以具体化和提出阶段实施的目标,突出体现出人才是企业最珍贵的资产,尊重个人,信任员工,是提高企业凝聚力的重要因素。绩效考评的目的是为了发现不足,持续不断地提高。
5持续改进原则 通过评估(包括自我评估和第三方评估),找出不足,采取措施进行持续改进; 采用基准法将自己的企业同本行业中最好的民族医药企业进行对比,如果已经处于行业排头兵位置,可以同本行业中每一项最佳指标进行对比,找出差距,采取对策和措施,加以改进,目的是为了超越;通过顾客满意度调研与全国本行业内的顾客满意度指数进行对比,找出差距,进行改进。
构筑民族药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1.1演化法
演化法是民族医药企业运营者选定一个目标,由全体员工在原有工作岗位一起努力,设法在合理期限内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做法。它几乎等同于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变革方案,其影响力将遍及全公司。演化法一般涉及整合好几十个行动方案,因而要求组织中的其他要素全力配合。
2.1孵化法
孵化法是指民族医药企业成立一个专门小组,针对企业选定的目标全力开发,负责在一定时间内培育出一种核心能力,之后再用同样的做法建立新的核心能力,最终达到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做法。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其经过特别设计的环境,工作小组可以专心和安心地进行研究开发。
3.1收购法
收购是民族医药企业先挑选心目中的理想能力,然后对拥有这一技能的民族医药公司进行收购的策略。
一个民族医药企业不可能在各个相关领域都具有优势,而且靠自己研制开发一项高新技术要消耗巨额投资和承担巨大风险。
核心竞争力、战略管理及运营管理的关系。一些成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传统观念上有四个方面: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品牌的竞争力、市场的竞争力、资本的竞争力,但必须注意的是,除了上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战略管理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怎么运用先进的战略运营管理方式来改变民族医药企业,提高民族医药企业的竞争力,也就是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管理工具来改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进行企业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管理的科学性、透明性,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改变整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民族医药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要具有不断地寻找市场上出现的机会和深度挖掘自身内部资源的能力,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获得并维持这种优势地位。在知识经济出现后,人们对企业内部资源中知识资本的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基于知识资本的核心竞争力”理论逐步取得人们的认同,知识和技能即人力资本成为主导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
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标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1)创造价值的超常性;(2)竞争方式的独特性;(3)难于模仿和超越的领先性;(4)与企业整体的不可分割性;(5)覆盖企业运营范围的全面性。衡量民族医药企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关键标准是这种能力是否覆盖了民族医药企各个部门和产品,是否提供了进入多个现实和潜在市场的各种方法或途径,是否在最大限度上实现了范围经济,这就需要通过多元化运营才能加以检验。
篇5
在医疗领域,物联网既应用于临床也应用于医院运营管理。在医院临床上,物联网应用在移动护理条码扫描系统、移动门诊输液管理系统、婴儿防盗系统、患者生命体征动态监测系统等;在医院运营管理体系上,物联网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追溯系统、科室物资管理系统、医疗废物管理系统、手术器械清点系统等。
医疗物联网离不开二维条码技术和RFID射频识别技术。其中,二维条码技术配备移动护理终端能全程追踪患者的就诊信息以及医疗器械的消毒信息等。用移动护理终端扫描患者腕带、输液瓶(袋)、药品、病床上的二维条码,信息便无线传递至医护工作站。二维条码技术的应用既确保了各项医嘱信息的实时传递,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减少了医疗差错,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
RFID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RFID技术被应用在资产管理和设备追踪的应用中,中国药学会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至少有20万人死于用错药与用药不当,有11%~26%的不合格用药人数。以及10%左右的用药失误病例。因此,RFID技术在对药品与设备进行跟踪监测、整顿规范医药用品市场中起到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对于婴儿防盗、医疗废物的监测等方面,RFID技术都功不可没。例如,基于物联网的生命体征采集系统采用目前最先进的RFID技术,在患者身上佩戴内置感应器的RFID标签就能实时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医院物联网整体构架图:物联网结构复杂,主要包括三大部分:感知层,承担信息的采集(通过智能卡、RFID电子标签、条码、传感器等);网络层,承担信息的传输(通过无线网、移动网、有线网、RFID网等);应用层,完成信息的分析处理和控制决策(医生、护士工作站、IP通讯终端)。
门急诊护理系统:以无线网络为数据传输链路,使用EDA将医院各种基础数据源通过无线网路与EDA连接,实现门诊护士在病床边实时输入、查询、修改患者的基本信息、医嘱信息和生命体征等;通过将二维条码标识技术应用于患者腕带、药品标签、生化标签和标本标签等,采用EDA作为手持终端设备扫描腕带等标签信息,快速准确的实现患者、药品和标本等标识。
篇6
深投控是深圳资产规模最大、盈利能力最强的市属国有企业,成立于2004年,总资产达1600亿元;全资、控股企业72家、主要参股企业42家,经营范围涉及金融证券、房地产、高新技术投资、公用事业、节能保护等众多领域。深投控是深圳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辅助平台,其成立之初就承担着深化国企改革的历史使命。2004—2006年,深投控核心任务是推进企业改制,成功完成了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劣势企业的退出。2006—2010年,深投控又重点发挥了行政事业单位改革主阵地的作用,顺利完成了338家事业单位转企和党政机关所办企业的接收和整合重组工作。经过两轮改革,深投控初步形成经营资源向金融证券、房地产、高新技术等领域集中的战略格局,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完善。2011年,深投控使命发生了深刻变化,承接了4个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任务,将按照国际一流的目标着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载体,将进一步优化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布局;也为深投控实现转型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高交会举办前夕,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深投控总经理李真。
中国经济信息:请您介绍一下深投控目前重点打造的园区项目的具体情况。
李真:2011年6月,深圳市政府把深圳湾科技生态园等四个大的园区项目交给深投控运作。深圳湾科技生态园项目,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0万平方米,2013年陆续建成交付使用,主要满足高新科技企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发展需求。该项目作为深圳湾龙头项目,是按照国际一流标准打造的绿色生态产业园区,在建设模式上也开创了园区建设的先河。深圳市软件产业在全国很有地位,2011年年产值已超过500亿元。60万平米的软件产业基地项目即将投入使用,将吸引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软件企业入园,形成高端品牌汇聚的具有国际化水准的软件研发和生产基地。高交会期间我们将举行新闻会及授牌仪式,重点推介该项目。创业投资大厦项目主要引进服务科技企业的金融服务企业,结合创新型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提供配套的资金解决方案。生物医药企业加速器项目将建设成为集医疗器械区、生物制剂区、综合服务区、试验区为一体的生物产业基地,为生物医药企业及医疗器械产业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提供空间和服务。
深投控将按照市政府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相关工作部署,重点引进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入园,打造新型的创新创业载体,进一步优化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布局,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空间。仅深圳湾科技生态园一个项目,预计可引进30-50家创业板中小企业板上市企业总部,动态引进80-10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入园。
中国经济信息:整个产业园区的特点是什么?
李真:近年来,新兴产业园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是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但产业园区的开发运营对深投控是新任务,自身没有经验可循。接到任务后,深投控高度重视,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营的指导思想,组织项目管理人员和参建单位对北京、上海、天津、香港以及美国、日本、法国等地先进产业园区的考察学习,创造性地提出了投融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的园区建设模式,坚持以政府政策为主导,以企业为运营主体开展市场化运作,对产业园区从土地摘牌,到规划设计、开发建设,再到招商、入园企业服务等全过程的管理,打造宜居宜业的新型科技产业园,实现运营主体与入园企业共赢。产业园区项目将突出五个特点:一是绿色生态,营造出清新优美、节能环保、以人为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二是创新要素聚集,通过充分发挥系统企业综合优势,为园区企业提供人力、融资、创投、上市辅导等一揽子配套服务,大力推进中小创新型企业和创新技术的孵化和产业转化,力争站在产业发展的前沿,引领产业发展方向。三是产业高度聚集,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吸引产业企业跟随进驻,形成协同效应和完整产业链,有利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化程度。四是基础设施完善。注重标准化,更注重人性化和差异化,提供完备的基础设施和高效便捷的服务,降低入园企业营商成本。五是推动区域发展,通过规划设计,增强高新区的生活氛围,有效弥补原高新区配套功能的不足,形成生产、生态、生活相结合的新一代产业园区新形象。
中国经济信息:成立不到十年,深投控可以说是荣誉等身、资产倍增,下面有这么多家实力非常强的公司,我们在管理上是怎样做到的?有哪些自身探索出来的经验?
李真:随着改革任务的基本完成,深投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清晰,资产配置趋于合理,具备了近1600亿元的资产规模,形成了金融证券、房地产、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四大产业板块,但企业来源、功能定位、资产规模、经营管理的市场化水平都存在较大差异,要管理好确实有一定的挑战性。深投控在对系统企业的管理中,关键是建立了一套规范的运作机制,包括治理结构、管控模式、制度体系等,特别是着力加强了内控体系和风控体系建设,加大了企业经营全过程的监督力度,确保了企业运作总体良性,避免了很多失误。另外,对所属企业实行了分类管理,完全竞争性企业是市场化运作,按照市场法则办事;公共服务类企业按政策性定位,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基础性、公共性、先导性作用。
中国经济信息:您到深投控已有两年多的时间了,这几年您觉得深投控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李真:深投控的最大变化,就是任务使命发生了变化,原来以改革为主,现在以发展为主。深投控作为国企,在深圳市的城市建设与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经过几年的调整,深投控的主业更加突出,竞争力增强;内部运营机制越来越市场化,经过三项制度改革,员工能进能出,干部能升能降,工资能高能低的人事劳动管理机制已基本形成;战略导向更加清晰,根据战略设置组织架构,开展整合重组、资源配置、资本运作等工作。总之,深投控走向市场的基础已基本筑牢,下一步要加快实现转型发展。
中国经济信息: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深投控也是深圳创投领域的名片,请您从自身(深投控)的角度谈谈深圳的创新和投资环境?
李真: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生态环境非常好,一是源于政府的重视,历届市委市政府都把发展高新技术放在产业立市的地位;二是源于好的政策环境,上下各方都在主动自觉地为高科技企业服务,出台了各项配套措施来支持推动高新企业发展。现在深圳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不管是IT还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配套能力都非常强。深投控下属国信证券公司投行业务一直名列行业前茅,重点关注高新技术企业的上市保荐工作;高新投集团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已打造了中小板的高新投系;会展中心承办的高交会自1999年第一届高交会开始到现在,已经是第14届,连续十四年长盛不衰,参展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化和国际化都在不断提高,为高新技术成果的展示、交易和推广运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已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助推器和创新创业发展的加速器。
中国经济信息:随着市场化越来越强,以后怎么平衡保值增值和社会效益?
李真: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需要破解的难题。深投控作为企业需要市场化运作以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一个企业想持续发展,必须要保值增值,不然没有竞争力。而根据部分公共服务类企业不同的功能定位,还要用一部分资源来支持她们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履行社会职责。非营利性的国有资产怎么运作?我们正在探索企业市场化经营、政府购买服务、作为股东的深投控给予支持三方面相结合的新型运营模式,而且对这类企业重点考核其社会效益和市民满意度。另外,深投控这些年在扶贫济困上也做了很多工作,如深投控坚持多年对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帮扶,已累计投入上亿元,包括在教育、医疗、经济等方面进行了较大力度的资金扶持和智力帮扶,最近我们还在做规划帮扶,包括城市规划、园区规划,帮助三都提升整个地方的经济实力。因全国水族同胞有超过60%居住在三都县,基本实现了帮扶一个县就是帮扶一个民族的目标。
中国经济信息:作为一个市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深投控与国际上的合作是怎样的?
李真:国企发展壮大,国际化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目前的国际合作已有不少,在深圳已经有几个示范项目。今年五月份我们到了荷兰、德国与法国,推介高交会,同时也推介了我们在建的产业园区,当地的许多企业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高交会不光是城市名片,也是我们了解介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平台。将来在产业园区的运营中,我们将着力引进国际知名企业,多种方式开展合作。
篇7
关键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难点 公立医院 配合 研究
基金项目:浙江省康恩贝医院管理软科学研究项目一类课题(2012
ZHA-KEB104);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13KYB265);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重点课题(125316)
2012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提出:着力在全民基本医保建设、基本药物制度巩固完善和公立医院改革方面取得重点突破。作为医改“三轮驱动”之一的公立医院,是此次改革的中坚力量,尤其应积极顺应改革,主动予以配合,以确保改革取得全面成功。
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难点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医疗服务供需矛盾突出
“十一五”期间,全国医院门诊量、住院量同比增长50%和100%,但全国医院医生数量、病床数仅增长23%%和32%,卫生事业发展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国民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
(二)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困难
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启动以来,新增投入改革内容进展迅速、成效显著,但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如药物生产流通、公立医院、人才培养等领域进度缓慢、发展不平衡。
(三)药品生产流通矛盾突出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键是制度的创新和完善,缺乏制度的创新,破除“以药养医”、实施基本药物、控制医药费用就不能成为医院和医生的自觉行为,积极性也难以发挥。
(四)公立医院缺乏顶层设计
我国公立医院存在政府职责不明确、激励机制扭曲、监管不力、医疗资源配置失衡等方面核心问题,公立医院改革必须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确保回归公益性、调动积极性的实施策略、路径和政策选择。
(五)人才建设有待系统规划
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医学院校毕业生进入医疗机构从业人数比例较低,医学院校毕业生转化为住院医生的培训不够严格,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提高受到一定限制。
二、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
为确保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发展,我们需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建立强有力的实施保障机制。针对目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难点,我们尤其需要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全力配合,突出体现政府主导作用,破除“以药补医”机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优化医药收费结构;发挥医保调节作用,引导病人合理就医;加大财政保障力度,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积极维护改革成效。
三、公立医院积极配合
公立医院是此次新医改的中坚力量,尤其应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质,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积极顺应改革,主动予以配合,以确保改革取得全面成功。针对目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难点,本文认为公立医院应在以下五方面予以积极配合。
(一)开展医院管理服务创新
通过深化预约诊疗服务、是优化服务流程、开展“志工”活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加强医疗安全、完善监督测评、加强区域卫生健康一卡通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医院医疗服务水平。
(二)主动促进体制机制改革
公立医院在加强内部管理、履行医院应尽职责的基础上,主动与医保、医药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自发形成本地区医疗机构间的松散型集团化模式,实现有限医疗卫生资源的共享。加强资产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完善财会管理、加强运行监督,注重对财政补助资金的绩效评价与自我引导。加强上下级医院间的纵向、横向沟通,进一步完善双线转诊制度、实现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缓解病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三)加强药物使用内部监控
公立医院应建立、健全内部监控制度,努力实现“一提四控”的目标:调整医院药品目录,提高基药使用比例;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管理,严厉惩处商业贿赂等不法行为;重新调整大处方划定标准,努力控制药品比例;引进先进技术、改善服务流程,缩短平均住院日;细化核算单元、明确考核目标,加强费用监控,努力控制门诊、住院均次费用的增长。
(四)加强医院内部运营管理
首先,完善内部分配机制。彻底取消以药品提成和利润奖励为基础的分配方案,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费用控制、技术难度、成本控制和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等人员倾斜。其次,加强精细化管理。建立以成本和质量控制为核心的管理模式。积极探索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收费管理,开展项目成本与作业成本核算,引进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付费模式。
(五)加强卫技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提高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实现人才的“一赛二用三提高”政策,改革人才选拔制度,充分发挥人才个人优势,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素质。二是加大医学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院校合作平台,建成一批优势学科,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加强与境外知名医学院校和医院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学习世界先进的医学技术。三是引进人才竞争机制,完善主诊医师负责制,发挥鲶鱼效应,促进全体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的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篇8
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参与单位众多,且不同项目实施阶段参与方不同,组织模式和运作方式也不同。综合现有信息系统项目组织结构,采用如图1所示的项目组织结构,强调不同部门、阶段的协同,图1中的虚线表示双方的沟通、交流、合作、协同等。对于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的具体实施,采用技术开发单位和生产组织单位共建、共管的机制。设置项目总经理岗位一个,主要负责项目的协调及实施,同时分管财务部和商务部。设置项目副总经理岗位两个,一名项目副总经理主要分管硬件部、采购部和系统集成部的工作;另一名项目副总经理分管软件部和测试部的工作。为保证项目的成功运行,各部门成立项目技术管理小组,该小组由熟悉该领域的人员负责。如硬件部由资深高级硬件工程师负责;软件部由系统分析员负责,由多位熟悉至少一个专业的高级程序员、程序员组成。这种项目型组织结构,有利于项目总经理充分调用项目内资源,项目团队精神得以充分发挥,保证项目进度,能够对客户需求和高层的意图做出更快的响应。各部门之间由项目总经理定期召开项目协调会,保证设备、信息、知识、经验、资源在各部门之间共享。各部门人员可由地理上分散的研发单位的人员共同组成。
二、基于协同论的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组织
(一)协同论
协同论(synergetics)也称“协同学”,是系统科学的重要分支理论协同论以揭示自组织过程的一般规律为其研究内容,即研究系统中要素之间怎样进行相互配合与合作才能形成系统层次上的空间、时间或功能上的新结构。物联网应用系统作为一个大系统,其中关于协同的特征也必然符合协同论的一般规律。
(二)基于协同论的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组织的必要性
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组织层面复杂,相对于一般的信息系统项目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传统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方法与思维方式已经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的要求。将协同管理应用于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管理中,能协同项目中不同的参与方,使项目中分散的参与方成为协调发展的有机体,有利于提高整个项目的效率,加快项目进度。运用协同论对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组织管理方面的问题深入分析,构建适合于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的组织协同管理模式,对于提高项目组织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项目组织协同分析
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的各研发单位可以分布在不同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为共同完成项目而联合在一起,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沟通和交流,协同工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最终使项目顺利完成。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中的协同包括如下内容。
1.异地协同
项目根据需要可分成若干子项目,由各异地研发单位分工负责一个或多个子项目。在整个过程中,为达到项目预期目标,异地各研发单位必须及时进行有效沟通与协作。
2.部门内协同
各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分为若干个分部门,由项目经理负责部门的具体工作。同一部门的各分部门之间需协同工作。从管理的角度看,项目经理要接受项目总经理或副总经理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又要指导、监督其领导下的分部门,对其负责的部分进行部署与安排。
3.部门间协同
由于项目任务量非常大,涉及面又广,对质量要求非常严格,所以项目各部门之间需要协同,如硬件部和软件部、硬件部和采购部等都需要协同。
4.项目组织与外部单位协同
有些项目组织以外的单位对项目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帮助、支持作用,这就需要项目组织与外部单位协同,以获得外部单位的授权、许可或帮助。协同的方法主要是报告、请示、汇报、沟通、说明等。与外部单位的协同主要包括与政府相关部门(如科技部门、环保部门、建设部门等)、社会服务单位、社会团体等的协同,其中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关系协同是重点。
(四)项目组织协同对策
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协同关系复杂,需要项目参与各方之间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机制,才能提高项目协同度。因此可在项目成员之间建立一个高效的动态联盟,以增强项目参与各方之间交流、沟通的有效性,以提高项目管理效率。项目总经理是动态联盟的总盟主,对应用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划分并建立一级联盟项目,协调整体联盟项目的运行,负责与外部单位的协同。项目副总经理为副总盟主,部门经理或项目经理为二级盟主,建立该部门的顶层联盟项目,协调、管理该部门联盟项目的运行。同时,作为子项目,该项目需连接到一级联盟项目中,由其统一协调和管理。各部门由上至下进行任务分解,每个盟员(部门或项目成员)把盟主下达的每项任务都作为小项目来管理。采用阶段管理与职能管理相结合的“混合”管理模式,在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开发的各个阶段,进行阶段内部协同管理、阶段间协同管理。同时,每个部门也采用职能管理,即从传统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角度,将联盟项目管理分为进度、成本、资源、控制等多方面的管理,与传统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区别在于:每个部门的管理还存在联盟管理、部门内部管理、项目内部管理等不同层次的管理方式,其中联盟管理包括与盟主项目其他部门的协商、对盟员项目的监管、协调、与其他相关盟员的协商等。
三、物联网应用系统技术架构
物联网是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从技术架构来看,物联网可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应用服务层、专业管理与决策层等4层。其中感知层是实现物联网全面感知的基础核心层。网络层由互联网、云计算平台、移动通信网络(2G/3G/4G)无线通信网和近距离无线通信网等组成,负责传递、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应用服务层是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应用服务层提供了丰富的基于物联网的应用,是物联网发展的根本目标。物联网应用系统经由移动通信网络、互联网,将感知层传送来的信息作为输入,利用云计算技术进行数据融合和处理,得到真实、可靠的数据供专业管理与决策层分析和使用,并通过网络将信息以文字、图表、语言、视频等多种方式发送至用户的手机、PDA、PC、等终端设备中。专业管理与决策层主要提供决策支持、信息服务等。
四、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实施中的技术管理
(一)RFID选择
根据具体的应用选择相应的硬件设备,如物流、医药等行业的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可选择RFID标签及RFID读卡器。建议选择高频、超高频或微波射频识别系统并尽量选用国内生产厂商。若物联网应用系统的操作距离要求3米以上,则要选择超高频或微波射频识别系统。环境、智能家居等行业可选择支持ZigBee、Wi-Fi等技术的传感器节点。
(二)移动通信网络选择
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均开展了3G业务,选择移动通信平台时要尽量选择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并考虑到今后技术的扩展。我国的第四代(4G)移动通信技术与标准为TD-LTE,中国移动在广东、浙江省的大城市采用由现有TD-SCDMA平滑升级的办法建设TD-LTE,经过四年多的产业化、国际化推动,我国主导的TD-LTE含有多项中国自己的专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不仅成为4G国际标准,而且得到了国际制造、运营等产业和市场的广泛支持。因此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建议选择中国移动的移动通信网络。
(三)应用服务层软件
目前流行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7,应用服务层软件要做到向下、向上兼容,即在WindowsXP、7、8操作系统上均能运行,也要能在iOS、Android、WindowsPhone等主流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上运行,以适应日益普及的智能手机和平板手机的时代。软件版本升级要方便,要支持在线升级或离线升级。
(四)数据库选择在数据库选择方面,主要考虑ORACLE或DB2等大型关系型数据库。ORACLE、DB2均可作为物联网应用系统使用的数据库,具体的物联网应用系统选择何种数据库主要考虑开发者对两者的熟悉程度、价格、所采购的硬件设备等综合考虑。
(五)安全管理
做好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安全管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技术层面,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降低安全风险。如在设备终端采用防火墙、防毒软件等措施,在传输信息时采用加解密、攻击防御等安全措施。实施对整个应用系统的有效监管,确保系统各层的安全可靠。
2.在制度层面,在项目立项、研发过程中要做好信息安全规划工作,制定好信息安全策略,做好相关人员的信息安全教育,制定与之配套的安全管理制度,尤其是涉及到保密数据、隐私、安全等核心时,落实安全责任。
3.在管理层面,政府相关部门在注重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要围绕维护公共安全这一目标,加强对市场、企业、相关系统的监管,防止物联网或相关技术被不良企图者左右。对相关研发机构,应当明确相应的社会责任和安全责任,对物联网应用企业,应将其纳入特殊行业管理范畴,加大管理力度。
五、物联网应用系统运营管理
篇9
[关键词]组织结构;运营管理;变革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6-0017-02
某医药物流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是某大型医药上市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的分公司,2009年12月注册成立。成立之初,A公司以为B公司内部各生产经营单位提供主要原材料为主营业务,肩负着B公司约70%的物料采购和仓储管理,年采购额达20多亿元,承担着上千种、几十万吨的原、辅材料和包装材料的采购供应和物料的储运、发放等工作,负责对B公司约30个子、分公司的原材料采购进行集中管控。
1 初期组织结构(0~6个月)
A公司成立之初的主营业务利润依赖集采的规模优势,大量低价采购,辅之以少量的费采率(销售价除以采购价),其组织结构采用职能制。
A公司脱胎于B公司的供应处,起初只是负责若干B公司下属公司的采购供应,其没有营业性指标,更没有利润的概念,只是一个成本中心。在正式成立后,A公司需要由原来的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总经理下属两位副总并直接管理综合科(人事、质量认证、办公内勤、安全、设备、消防等);一名副总经理管理信息科(合同、信息技术、价格预测)和采购科(化工、包材、原料药采购)以及超市科(办公用品、劳保品、杂品、辅料采购);另一名副总经理负责物流科(物流规划)和运输组(运输)以及仓库(生产性仓库和周转仓库)。从以上组织结构来看,其虽然有了信息科(市场部的雏形),但仍旧没能脱离供应处的思维。A公司成立之初并未出现财务科,其原因有二:一是刚刚脱胎于B公司的供应处,财务仍由B公司统一控制;二是领导尚没有浓烈的财务意识,未意识到财务工作对公司运营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在A公司成立三个月后,组织结构中出现财务科(部)并由总经理直接管辖。各科室也相应的由计划经济时代常用的“科”改为现代市场经济普遍使用的“部”。
2 中期组织结构(6~12个月)
A公司中期组织结构逐渐趋向直线职能制,总经理下属的两位副总转变成两名总经理助理和一名物流主管。其中一名总经理助理负责财务部,并聘请了专业人士主抓财务工作。另一名总经理助理负责公司的主营业务部分,原来的超市部转变为物资超市,其业务拓展以福利用品、办公用品、生产设备配件、维修设备工具为主。物流主管主抓物流部和储运部(由周转仓库和运输部整合而成)。综合部和市场部(来源于信息部)由总经理主抓。
中期组织结构的亮点在于增加了财务工作的重要性,独立运营的公司,CFO是一个必设的职位。其次是减少了部门,运输部和周转仓库(生产性仓库剥离给B公司其他生产单位)整合为储运部,储运不分家,但物流部的职能(物流规划)并未凸显出来,A公司成立之初有搬迁计划,随着生产性仓库的剥离,周转仓库库容不足,搬迁日程再次提上议程。A公司成立了市场部(收集市场信息作出价格预测;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维护等),希望借此为业务部门提供可靠的市场信息,但是市场部和采购部、物资超市分属不同的主管领导,其信息传递及绩效考核必然出现问题。
3 中后期组织结构(一年之后)
随着时间的推移,B公司对A公司的任务指派越发增多,B公司下达了对内销售不得高于当期采购价的指令。A公司作出了如图1所示的调整,由直线职能制转变为矩阵制组织结构。
此次调整,取消了总经理助理和物流主管;合并原物流部及储运部为物流部;取消综合部和市场部;增设人力资源部;增设公共支持部负责信息系统维护、合同管理、内勤业务、后勤服务等;将原有的采购部、物资超市、市场部分解为常规采销部(负责对B公司内部销售)和采销项目组1、采销项目组2、采销项目组3。
本次A公司组织结构设置的优点在于组织的扁平化构架,任何一个部门或项目组都由总经理直属,减少中间环节信息传递的损失,能够提高管理效率,减少管理失误,降低管理费用,扩大了管理幅度。防止被副总级人物架空,减少了部门之间的心理不平衡性。
由于B公司对A公司的指令,A公司对内销售已不能创造效益支撑本公司的生存,更谈不上发展。在深入研究后,A公司决定将采购业务分解为对内销售(常规采销部)和对外销售(采销项目组1、2、3)。依靠各采销项目组对外的销售赢利支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相应的绩效考核偏重于销售利润和销售收入,工资收入在所有部门里是最高的。而其他部门每月工资基本固定,其绩效考核指标之一就是对各采销项目组的支持。各采销项目组组长在人力资源部的支持下负责筹建本部门,各项目组实行横向加纵向考核,横向与其他项目组相比,连续三季度末位淘汰项目组长;纵向项目组内部人员业绩考核,连续三个月末位淘汰最后一名;空缺后的职位在A公司范围内公开选拔招聘,这样既对各项目组形成压力,又使公司范围内人员得以合理流动(要么安安稳稳少挣点,要么战战兢兢多挣些)。
4 后期组织结构(两到三年之后)
在图1所示的组织结构中,采销项目组的成立及绩效考核的偏重,在于B公司对A公司的重新定位,A公司必须迅速拓宽营业渠道,在没有任何外销经验的前提下,需要集中尽可能多的人力物力快速发展。当两到三年之后,外销业务逐渐稳定、商业渠道不断拓宽且趋于平稳增长、A公司内部人员流动趋向明朗之后,过多的将人力、财力、物力集中到采销项目组,会使其他部门逐渐归于平庸态势,使得公司缺乏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整体运营效率下降,采销项目组权力过大,威胁到总经理的权威,不便管控,此时需要有新的组织结构来应对上述问题。
图2所示矩阵制逐渐趋向模拟分权制。撤销采销项目组,改为外销部;增设总经理助理一名(从原采销项目组中选取一人晋级):一是为改变撤销项目组“特权”减少阻力;二是便于推进战略采购部及物流拓展部的发展;三是逐渐推进接班人计划。战略采购部负责利用期货操作或类似期货操作稳定采购价格,创造采购时间效益。物流拓展部重点运作仓储外包及运输外包业务,建立运输渠道及布局仓储节点,为公司下一步向第四方物流企业转型做准备。
5 结 论
A公司通过组织结构的改变,不仅保证了B公司内部产销活动的正常运行,降低了下属各生产单位的成本,更成为了B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目前已经从企业物流成功转型为当地极具实力的物流企业。A公司的每一次变革都是围绕运营管理进行的,是为明确新方向、拓展新业务做准备的,由此可见,组织结构由公司运营管理决定,反过来又影响公司运营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张泽欣,赵玉恒.制造业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基于我国A股市场的经验数据[J].企业导报,2010(12):79-80.
[2]黄速建.中国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与企业重组60年[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4):14-22.
篇10
工业物业租金全国最高
目前,国内制造业仍多停留在三来一补、OEM、ODM等简单加工的层面。对于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低廉的地价、劳动力仍是最受重视的竞争力要素。在原材料、能源开支不断上涨的今天(表2),企业为了保持利润,所能够削减的也正是这两项开支。然而,在房价高涨的拉动下,上海的地价不仅与周边城市相比处于劣势,在国内各大城市中也属偏高。这决定其对于制造企业的吸引力大大减弱。
事实上,2001年上海大规模撤县设区时,奉贤、嘉定、松江等郊区的一般征地价格仅为每亩5万元左右。然而此后,在房价一再上涨的推动下,工业用地的价格一路上扬,至2003年,浦东新区每亩土地开发费用已达25万元左右,而邻近的苏州工业园区约为15万元,昆山为12万元。上海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在2002年上海市土地交易价格指数开始大幅攀升(表3),而这正是制造业大规模出走的开始。
上海工业用地价格的飙升,与供量紧张也不无关系。虽然上海的工厂面积从2000年的5739万平方米,到2003年增至9003万平方米,但工业用地和厂房仍见紧张。2004年国家整顿全国各地工业开发区的行动中,上海原有的176个开发区被核减为79个,更加剧了这种紧张态势。至2004年第四季,浦西地区的漕河泾经济技术开发区已连续2季厂房空置率为零,浦东的张江高科技园区则连续5季空置率为零。为此,各主要工业园区都对土地相当惜售。
2004年9月颁布的《上海产业用地指南》,更设置了建筑容量率、投资强度、土地单位面积产出率、建筑系数和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占比等5项指标,作为批出产业用地的评估标准。这一方面封杀了一些借工业开发之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的“狸猫换太子”行为,也直接提高了一些传统制造企业的入园门槛。高科技制造业、以研发为主的企业、新兴的物流仓储企业,拿地时则更具优势。
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从2004年第三季度开始,上海工业土地价格开始持续走高,厂房租金到2004年第一季已升至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图10-11)。按照戴德梁行的测算,2004年第四季,张江高科技园区土地价格仍上涨了近10%。截至2004年底,上海各工业区的平均地价已达74.3美元/平方米(图12),远高于国内其他城市的开发区(表4)。
对于普通企业,由于上海市民的房地产负担自2002年以来不断攀升,员工生存成本相应提高,企业必须提高员工收入以保持团队的稳定。上海8000元/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单位比例由2001年的4%提高至今年一季度的40%,显示当地住宅售价已大幅上升。因而,即便上海实施的“总部经济”中引来的各种跨国公司总部,开支也在上扬。
在地价、房价暴涨引发的连环成本上扬中,沪上企业的经营负担持续上升。因此,追根溯源,地价高企可谓制造企业撤离上海的第一推动力。今年1月,浙江省中小企业局的调研报告透露,近一年多来,有近3000家在沪浙企逃离上海。而2001年左右,正是市郊低廉的土地,吸引了茉织华、杉杉等浙江企业将总部迁往上海。如今,承受不住地价上涨压力的浙企,已纷纷将基地向湖北孝感、安徽淮南及浙江平湖等地转移。
人工成本居高不下
人工成本偏高,是上海之于制造企业的另一块短板。根据上海劳动部门的数据,2003年上海企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8.1%,企业人均人工成本为44512元;在制造行业,人工成本占比更高,为8.9%,人均人工成本为44427元(表5)。而按照青岛市劳动部门的统计,当地企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为5.8%,人均人工成本为23733元;制造业人工成本占比为5.4%,人均人工成本为21277元,远低于上海的水平。因此,不难解释为什么2002年底上海通用将“赛欧”等经济型轿车的生产基地移师山东烟台了。
国内权威的薪酬数据服务提供商“太和顾问”的数据也显示,上海汽车业的人工成本远高于其他城市。在制造行业薪酬中,上海的经理层仅次于深圳,但在操作工层中,上海则高于深圳、北京、苏州等地(表5)。
对于上海的人工成本较高,联合利华也有体会。联合利华(中国)公司新闻发言人吴亮表示,合肥的员工每月工资一般只要600-700元左右,“这在上海是不可想像的”。生产基地迁往合肥后,联合利华的综合生产成本降低了30%。那些离开上海的浙商同样抱怨,对于一些艰苦的工作岗位,上海人不屑一顾,月薪不到千元的没人干,上海的“海归派”虽不少,但要价很高,流动性大,愿寄于民营企业篱下的不多。
由于地价、房价、人工等开支日益增加,即令上汽集团这样的本地利税大户,也不能无视上海在商务成本上的劣势。事实上,上海大众增资30亿欧元的计划,就一度因股东上汽工业(集团)总公司和德国大众对新生产基地的选址持不同意见而陷入僵局。为降低成本,德国大众2002年就计划在上海之外建设新厂,上海方面则极力挽留。然而,由于汽车业利润日趋微薄,上海大众最终将普桑的生产基地建在了江苏仪征。
总部经济也有阻力
2003年,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的傅钧文博士带领的课题组同样研究了上海的商务成本。这项被列入上海市重大决策咨询研究课题的分析显示,在北京、上海、深圳、大连、重庆5个样本中,上海的总体商务经营成本低于北京,而高于其他三大城市(表6-7)。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引资的新卖点已放在信息成本、营销成本、物流成本与其他地区相比较低上。而在制造企业向周边及内地转移已成大势所趋后,上海下一轮引资的目标也锁定为引跨国公司总部的运营管理中心和信息管理中心落户了。
然而不经意间,上海作为跨国公司总部的运营管理中心和信息管理中心的成本也已大幅上升。根据仲量联行的统计,上海市A级办公楼每年每平方米租金已飙升至286美元,超过新加坡的244美元,排名亚洲各大城市第三位(图13)。上海的高级公寓年租金水平也突破150美元/平方米,高于曼谷,紧随新加坡之后(图14)。上海白领的工资仍低过新加坡,但与东南亚其他大城市不相上下,远高于印度南部跨国公司运营管理中心和信息管理中心的平均水平。跨国公司外籍管理人员居住的高级公寓租金仍低过新加坡,但高过东南亚各大城市。中国的企业税负在亚洲仅次于日本,为第二高。没有减税优惠,企业利润会大打折扣,营运成本会加重许多。而上海的税收优惠恰恰又少于周边城市。
办公楼租金高,白领工资不便宜,语言没有优势,税务上缺少余地,起步又晚过印度、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上海搞跨国公司运营管理中心、信息管理中心,也有逆水行舟之感。
附文四
中国产业迁移路线图
观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自东而西、自南而北的梯度发展进程,可以看到一条比较清晰的产业迁移路线,即作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沿续,制造业在上世纪完成了由国外向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转移后,本世纪又继续由东南沿海向环渤海、中部和北部沿海地区迁移。
长三角、珠三角率先承接产业转移
作为中国引资的第一站,珠三角在上世纪80年代吸引了大量港台资金,同时接纳了由港台转移而来的纺织、电子、玩具、钟表乃至高尔夫球具等产业,深圳、广州、东莞等地同时成为人才高地,引得无数孔雀东南飞。
90年初的浦东开发令上海成为新的热土,其周边的苏州等城市也为台湾及新加坡资金所青睐。在汽车等制造企业由欧美向这一地区转移的同时,电子产业开始由珠三角向长三角转移,从而为如今长三角电子业产业链的成型奠定了基础。
1999年北京申奥成功,则令北京及环渤海地区继前两者之后,成为投资集中地,各类人才也加快向这些地区流动。
产业的迁移必然伴随着人才的聚集,因此,从人口迁移热点的转换中,我们也可以触摸到产业转移的脉搏。研究中国历次人口普查资料可以发现,20世纪80年代之前,江浙沪和长三角人口处于下降状态;进入80年代,上海人口相对规模首先转减为增;90年代后,上海和长三角的人口相对规模则出现了全面扩增的势头(附表)。这正与国内产业转移的动向吻合。
制造业继续北上西进
近两年,在原材料不断上涨的压力下,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不断上升的商务成本,令制造业厂商备感压力。而在江浙沪等地,由于土地供应有限,对于投资强度也提出了要求。按照苏州工业园区的要求,每平方公里的投资强度须达15亿美元。为此,一些制造企业开始将生产基地向内地转移。上海通用落户烟台,中芯国际向北京、天津、成都扩张,联合利华向合肥转移,以及顾雏军在南昌建设格林柯尔-科龙工业园,正汇聚成这一新的潮流。在江苏,一些产业也开始在政府的引导下由苏南向苏中、苏北转移。
由于这些产业转移时,还将带动相关配套产业跟进,各地方政府正极力捕捉这一机遇,竞相招纳知名企业落户。南昌即提出要抓住制造业“退沿海进中部”的趋势,尽快做强做大汽车、医药和食品业、电子信息和家电、纺织服装、新材料等五大支柱产业。烟台的统计则显示,上海通用落户后,通用配套体系的零部件生产商纷纷跟进,相关服务业也随之兴起,由此可望为当地增加数万个就业机会,烟台开发区黄金地段的楼价平均每平方米也上涨了4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