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庭教育范文

时间:2024-03-22 18:04: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家庭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校家庭教育

篇1

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分析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由于家庭教育具有盲目性和自发性等特点,因而家庭教育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由于大多数家长在观念上常被一般的社会期望和价值观所左右,因而往往仅从提高学业成绩地角度来关心子女的成长,很少顾及子女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化问题,因而引发出各种问题。例如家长的教育价值观仅仅体现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目标,重智育轻德育,忽视子女的个性、精神面貌和道德观的培养,更少关心子女的思想和心理方面的发展变化,造成子女的逆反心理,这种价值观甚至还会成为子女犯罪的主要原因。

第二,家长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如何密切配合的问题认识片面。他们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只要交学费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没事了,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造成学生对老师、学校产生厌恶的情绪,认为父母都不管,老师倒变成了多管闲事的人了。甚至有个别的家长袒护孩子,不配合学校老师对孩子的教育。

第三,家长对于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家庭因素认识不足,往往把学业的失败归因于学生本人不努力、不聪明,或某个老师上课不认真等,忽略了左右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家庭环境。曾经我班有一个女生,平时成绩很好,表现也很好,从不旷课。有一次,一天没有来上课,后来她来了,坐在座位上发呆,上课时走神。问及原因,她说她父母吵架了,她没有心情学习。由此可见,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影响是非常大的。

第四,独生子女问题成为一个普遍的、等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家长的溺爱、放任纵容,使子女在个性及品德发展上出现问题。据我调查我班独生子女占全班人数的88%,他们总体表现为不会关心别人,总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是非观念,做事完全根据个人的喜好,自理能力较差。我班某同学一直由祖父母抚养,祖父母极其溺爱,一米八几的个头,刷牙、洗脸都要由祖父伺候,晚上睡觉还要人给盖被,自理能力极差,同时也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懒惰、怕吃苦,军训时逃跑,学习时逃课,抽烟、喝酒,花钱如流水,不体谅家长的钱来之不易等等。

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

我们通过对家庭教育产生的根源及其结果的考察,不难看出家庭教育对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既具有积极作用,又具有消极作用。因此班主任必须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有利因素,同时避免和克服不利因素,具体采取的措施有如下几个方面:

1.利用开家长会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让家长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教育,严格杜绝互相推诿的现象,特别不能让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的事。家长会是邀请学生家长参加学校教育工作,使得学校和家长能够互通信息,统一思想和认识,从而充分地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来配合学校教育,让他们认识到教育是我们双方共同责任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家长会上切忌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数落一些表现不好或成绩较差学生家长。

2.通过家访或采用现代通讯手段与家长及时地沟通,互相配合。班主任要以介绍学生在学校的思想和学习的成绩与进步为主,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指出不足。对于后进生,班主任应实事求是地反映他们在校内外的表现,并和家长一道耐心地进行分析、研究,商量教育地方法,不能带有厌恶学生、埋怨家长的情绪。班主任在和家长联系时切忌“告状”,因为“告状”会带来消极作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失去信心,学生对老师反感,从而加深师生间的隔阂。

篇2

教育是人的发展过程,是生命的不断升华与超越。与学校教育相比,教育是一个更开放、更丰富的概念,它随处发生,既包括校内的正式教育,也包括学校外的非正式教育。就个体发展而言,教育是终身性的,是个体生命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是社会健康发展和个人获得幸福生活的基础和源泉。

而学校教育,顾名思义,它是在学校中实施的教育,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与学校教育不同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内部成员相互之间进行的一种教育,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身心健康、情感生活、伦理观念、道德行为等立身处世的教育,并带有终身教育的特点,它是相对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言的一种教育方式。而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儿童从出生到入学前的教育,主要是父母对子女所施的教育。现代家庭教育属于前者而非后者。一言以蔽之,对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通过学习与实践,笔者认为有以下四种:一是彼此地位平等的关系;二是流与源的关系;三是既相联系又相制约的关系;四是相互独立不可替代的关系。

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共同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

众所周知,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无一例外地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没有也不应该有任何职业上的高低贵贱之分,而在事实上,哪一个教师不是扮演着家长角色?又有哪一个家长不是承担着教师(子女的终身教师)的角色呢?不仅如此,无论教师还是家长,在人格尊严上又都是平等的,这是国家根本大法--宪法所规定的。因此,这种平等关系是天经地义的,是不容置疑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种种不平等的现象却时有发生,这不能不令人深思。有的学校有的教师不尊重家长的人格,对家长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特别是当学生未达到要求时更是如此。

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如果只重视智育教育而忽视品德的塑造,不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人,将是有智育没有智慧,有知识没有文化,有文化没有教养,有教养没有信仰,有欲望没有理想,有青春没有热血的人,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家长,必须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尽快走出各自教育的误区。任何厚此薄彼或对立的看法和作法都是十分荒谬和错误的。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流”与“源”的关系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子女第一任也是终生任教的老师。这两个“第一”理所当然地决定了家庭教育是一种“源”的教育。 “源”与“流”是一脉相承的关系,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没有“源”,也无所谓“流”;没有“流”,其“源”也无从延续与发展。充分认识两者关系,能够使我们切实重视起家庭教育,自觉地抓好家庭教育,从而为学校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既相联系又相制约的关系

学校教育与家庭是紧密相关的关系。现代教育认为,学校教育只有在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结合的前提下,才能实现自身的职能。现在情况也充分表明,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任何改革努力,离开了家庭的理解认同、支持和配合,都是寸步难行的。

两者关系在相互联系的同时,更有相互制约的一面,并且这种制约关系已经影响到各自教育的效果。比如,现在家长总是说学校和老师的问题,而学校和老师又总是埋怨家长素质低,其实双反方都存在相应的问题。家长和教师间的这种对立情绪无形中割断了两者之间的联系,这种现象虽然发生在家长与教师之间,但学生往往是最大的受害者。在联系与制约问题上既要重视联系,更要重视制约,教师、家长各自要换位思考,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从而共同把握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最佳着力点,使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4.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相互独立不可替代的关系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各自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两者的相互独立和不可替代的关系。尤其是进入21世纪,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整个教育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必须充分体现与时俱进。

对于学校教育,有专家指出,今天的教育应当是智慧的教育,它不在于教师讲授多少个知识点,而在于学生提出更多个为什么;不在于教师教学方法精益求精,而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不在于学校安排多少课程,更不在于基础型、拓展星和研究型之分,而在于学生能否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通过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不在于学生从书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于他们质疑和批判了多少;不在于老师布置多少课外作业,而在于他们如何千方百计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广阔的心灵:不在于考试得了多少分,而在于对自己和发展是否有足够的自信心;不在于学校走廊上悬挂多少名人名言,而在于学生对自己以及身边人和事有多少深刻的感受;不在于孩子会不会拉小提琴、画画或有其他特长,而在于他是否有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与对真善美的热切渴望。

与此同时,家庭教育无论从内容形式还是结构功能上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其重要标志是从封建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复杂走向单一,从前喻文化走向后喻文化。现代家庭教育已不再只是家庭之间的教育,也包括家庭之外的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它不仅提供文化习俗的学习,也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及促进人的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它的受教育者不仅是儿童,也包括成年人。家庭教育已不是过去所说的“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学校教育也不是“要交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准备好一桶水”的教育,而是除了准备好一桶水之外,还应当为自己找到知识的源头,每天向源头汲取活水。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尽管具有各自的特点,但在确立人的终身教育和终生学习的观念和目标上是相同的,在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是相同的。这正是素质教育区别于以往任何教育的根本所在,同时也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共同追求的目标。

篇3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家长与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并不是完全一致的。虎妈狼爸的例子足可以说明中国的家长还是深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味注重自己的孩子是否能够得高分,是否能够成才;教师则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成才,所以教师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起到了策划和引导的作用。首先,教师要为学校的教学任务及进度进行策划,帮助学校教学的顺利发展;其次,教师要鼓励家长用心培养自己的孩子,提出新理念,创造新方法;除此之外,教师在家校合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样的合作使得家庭与学校变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能使家庭与学校变成两张皮,甚至使家庭与学校成为对立面。教师这个职业具有神圣的作用,既要在学校尽全力教会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也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格,除此之外,也要勤与家长沟通,把学生的情况及时汇报给家长,所以教师应该在家校合作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打通家校合作的壁垒,化解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矛盾。

二、家长的角色———互动与合作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家长就要给老师足够的空间来管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与老师、学校互动合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关怀,家长要权利配合学校组织的活动,比如家长会,通过这样的活动,才能更深入了解自己的孩子。因为有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中学生不愿意向自己的父母吐露心事,相反,他们更愿意向老师寻求帮助,所以家长应该经常与老师联系,多询问学生的情况。家庭教育是学生更好地接受学校教育的前提,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管理子女的教育,首先,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要知道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以及该如何培养孩子;其次,家长要足够了解自己的子女,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子女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进行教育;最后,家长要使用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学生,有了教育孩子的信念加上科学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

1.充分发挥家长会作用

召开家长会是沟通家与学校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也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会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在家长会中,家长不仅可以充分了解学校先进的教学及管理理念,还可以针对这些提出自己的意见;通过老师与家长的相互沟通,家长和教师都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使学校教育能够朝着有利于学生的方向改善,正是这种信息的双向交换过程才能使得学校教育更加便利,总之家长会是沟通学校与家庭、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保持密切联系、协调一致的有效形式和途径,是学校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定期进行家访或电访

通过家访,教师可以深刻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父母的文化水平以及学习环境等基本情况,针对这些了解,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教师也要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情况,包括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家长了解之后可以及时督促孩子学习;每次家访之前,教师都要做到与家长沟通好时间,在双方都便利的条件下进行家访,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在家访之前有针对性地提出学生的几点问题,这样会节省时间,推动家校合作的健康发展。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电话家访已经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它的优点就是更加便捷更加直接,作为在家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模式,电访是家访的重要补充,对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有重要作用。

3.鼓励家长与学生的互相沟通

篇4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生教育;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组成部分之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对一个人的性格、品德、爱好、才能等有着直接的影响。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正是需要我们家长更多关心的时候。但实际上,在与中职学生及其家长相处和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往往有问题的中职学生,他的家庭教育肯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很多家长工作压力很大,不得不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因此家长们无瑕顾及甚至忽视对孩子的指导和教育。其二,很多家长觉得把孩子送到学校里就可以了,教育孩子的事交给老师就好,自己给孩子提供好吃的、好穿的、好用的就行,因此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发展不闻不问。其三,很多家长的教育理念滞后,对家庭教育的理解不到位,有些家长的教育理念甚至违背了孩子成长的规律,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每个家长都希望培养出有前途的孩子,但是落到实际行动上却不是那么容易。特别是当家长持有的是错误的教育理念时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消极,甚至会导致孩子走向堕落。中职学校学生的家长想要让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家庭教育至关重要,而家长拥有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则是前提和关键。中职生的家长要拥有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主要需要做到以下几个观念的转变:由原来的“以智育人”转变为“以德育人”;由原来的“家长制”转变为“民主制”;由原来的“经验型”转变为“科学型”。中职学校学生的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学健康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完好状态。身体健康是孩子学习、事业、人生发展的根本保障,而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则影响着孩子在学习、事业和人生发展的道路上发展的深度和宽度以及长度。首先,要确保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在中职学校的学生中有很多晚上在家上网会上到凌晨一两点,有的家长不管,或者有的家长也管不了,因为孩子把自己锁在自己的房间里不让家长管;中职学校的学生抽烟、喝酒是常有的现象,有的家长不但不管,甚至认为这是为将来的社会交际做准备;中职生在校园里抽烟,老师对其进行处罚,并请家长到校来协助教育,会有一些家长认为是老师小题大做,并不配合老师的工作。中职生正处于身体的生长发育阶段,这样长期下去身体肯定会受到影响。健康的身体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根基。其次,要让孩子拥有健全的心理。拥有健全心理的孩子,才能够更好地表达和展现自己,才能与环境和谐相处。而且拥有健全心理的孩子,他们会善于利用各种资源,来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凡事也会从积极正面的角度去考虑。所以说,心理的健康,才能帮助孩子成就更多事情。最后,让孩子拥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在当今社会中是维持生存与发展的必要因素。我们家长在生活的点滴和细节中要做一个有心人,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能够在情感和心理上支撑孩子,陪着他一起走过,帮助孩子建立良好而稳固的心理状态,并逐渐锻炼和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注重孩子情商的教育

现在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影响甚至超过了智力水平。个人认为,当今社会对于孩子来说,生存能力以及长远的发展能力远比学习成绩重要。家长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对孩子进行情商的培养:(1)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家长要帮助孩子逐渐的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找到自己的优势,并努力做到最好的自己。(2)家长要培养孩子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控制住自己,能够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有道德和责任感的孩子,才能在血液与人生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远。(3)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会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激励在推动孩子主动地去实现某个目标、开发自身潜力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4)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同理心是一种心理品质,它对一个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道德品质,乃至走向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同理心的孩子,能够设身处地的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能够理解和欣赏别人的情感。(5)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沟通交往能力。孩子的学习和发展都离不开群体,所以孩子在学习中、生活中就要具备一些与人相处、沟通、交流的能力。

3父母的期望

我想父母对孩子最简单直接的期望就是孩子拥有一个幸福而美好的人生。其实无论将来孩子从事什么职业,收入有多少,只要孩子发掘了自己的潜能,实现了自己的价值,那么作为父母的我们就应该为孩子而感到骄傲。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积极的观念和态度,孩子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4给孩子适度加压

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对孩子的各个方面要有一个合理的定位和评价。适度的压力会变成动力,但是如果压力超出了孩子的承受限度,那么压力就会向负面发展。不但会损害孩子的身体健康,还会扭曲孩子的心理。当然在孩子情绪高涨时,父母是可以给孩子适当的提醒和适度的压力的。只有这样父母的期望才会变成一种积极的态度,才会成为促使孩子努力向上的精神力量和潜在动力。

参考文献

[1]和月英,许肖辉.家庭教育必知47大关键[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10).

篇5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责任 结合 目的

作为一名从事教育工作十几年的我,既是教师又是家长,怎样找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最佳结合点,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并能够优势互补,进而使学生能够从这两者中终生受益,一直是我深深思考的问题。怎样把这两者的关系协调好,怎样正确认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作为双重身份(教师兼家长)的我有如下几种看法:

首先,要分清“主要教育责任”,一定要认清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应由家长承担,学校是辅助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机构。

其次,要分清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教育目的、教育方式、教育时间上存在的差异。

一、学校与家长的“具体教育目的”有所不同

教育的总体目的就是能够使孩子根据自身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自身的潜能,并重点培养其特长。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与家长的具体教育目的是有所不同的:

学校教育是一种针对许多孩子的共同点的“共性教育”,这种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标准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在某一阶段达到一个即定的标准。但是我们知道,每个孩子都是具有独特性的、有区别的,这种区别不仅表现在外貌上,同时也表现在内在的心理、素质、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差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家长的教育目的应该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立足于社会,而针对孩子自身的特点来进行的“个性教育”,如相关素质、能力、技能的培养,具有针对性和重点性,特点是“个性化”。

二、学校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所不同

由于学校教育是“普遍教育”,因此在教育方式上具有如下特点:从教育时间来讲,学校不可能对每个孩子进行全程教育,只能负责学生在校阶段的教育;从教育形式来讲,由于是针对群体的教育,所以必然要以“上大课”的教学方式为主;从教育内容来讲,学校不可能对每个孩子进行全部教育,它只涉及课内知识部分;从精力上来讲,学校和老师也不可能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教育;作为教育效果来讲,只要保证大部分学生达到标准,学校就算完成任务。

标准化考试,是检验学校教育成果好坏的重要形式——它既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检验老师的教学能力;既考核学生学习的效果,又考核老师教学的效果——如果不考试,就无法检验学生学得好不好、老师教得好不好,因此学校注重的必然是全校学生的考试分数和反映本校教学水平的升学率。

家庭教育是针对自己孩子特点的“特殊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形式就表现为:不可选择(因为只有一个孩子,不能以现有的水平高低对孩子进行选择)、必须成功(不能像学校那样计算升学率、成功率)、没有考核指标(没有任何单位对家长的教育效果进行考核)、非系统化(没有时间和计划安排)、因材施教(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潜移默化(教学形式非正规化)、内外结合(家教与参加培训班相结合)——在对孩子进行“个性化”教育方面,学校的普遍教育无法满足每个家庭的需求,只有家庭教育才能完成——因为只有家长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

同时还要明确,“家庭教育”是自己的事情,是在给自己干,不是在给别人干,因此不能提条件。不能“等靠要”,不要失职,不要用“没时间、没能力”为理由,推卸家庭教育的责任,要积极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中。

篇6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结合;问题;措施

一、前言

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离开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作用就会受到极大限制,而同样离开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就难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只有将二者密切配合,才能有效促进孩子的身心和学业的全面发展。不过,有时候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也会出现一些突出的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会使得二者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本文力求从这些问题中寻求一些积极的解决措施。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必然性

一般情况下,家庭教育指的是一个家庭内孩子的监护人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影响的过程,家庭教育包括监护人的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教育比其他教育有着更好的优势,而这些优势同样是学校教育所缺乏的。而学校教育则是指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以教育为目的的教育过程。和家庭教育相比,学校教育的专业性更强,教师都是经过专业的培训并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教师通过有计划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品质以及行为习惯等等。另外,家长希望望子成龙,而教师则希望孩子能够成绩优秀,品质高尚,未来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可以说,二者的出发点是一致的,虽然二者在内容、形式、方式等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是并不影响二者之间的相互配合、沟通和交流。因此,家长应该同学校教师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各项教育任务,使孩子能够全面健康的发展。

三、当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问题

1.教育分工不明确,增加孩子负担。在我国长期存在这样一种想法,只有上重点小学,才能上重点中学,而只有上重点中学,才能够上重点大学,相应地,企业单位在录取人才时,也是择优录取重点院校的学生。正是这种层层递级的模式造成了许多家长焦急的心态,他们都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让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便参加各种辅导班。“输在起跑线”的观点是建立在否定人的差异性的基础上的,是不尊重生命的表现。本来就是夜来香,你不要指望它能开出玫瑰的艳丽,但是它可以在每一个傍晚,发出它的芬芳。各种辅导班不仅增加了孩子们的负担,而且导致了学生重复学习,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继而丢失了原本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不吃正餐吃补品,正餐补品都不爱”的现象。

2.家庭教育质量不高,缺乏科学教育方式。由于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为孩子的监护人,大多数为孩子父母,由于他们在教育程度和水平方面的差异,使得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水平也参差不齐。当前,由于家庭教育质量不高而导致的教育问题并不少见。比如,有的家长只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一味地让孩子做题。有的家长把学校当育儿园,把老师当保姆,孩子交给学校了,一切都与自己没有关系了,忽视家庭教育。笔者曾经有一个实例:学生逃课,班主任打电话给家长说,孩子没来上学。家长说,是吗?我也不知道呀,我找个人帮你看看……“帮你看看”!孩子是谁的呢?还有的家长对小孩姑息迁就,没有规矩方圆,是非观念方面的教育,一味说,小孩还小,不要紧,长大就懂事了。殊不知,长此以往,助长小孩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

3.家长榜样示范不好,加大学校教育难度。通常情况下,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往往只有6-8个小时,其余时间基本上都是和自己的父母在一块,可以说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比老师都大,而家长的一言一行无不在潜移默化地对孩子造成影响。笔者对当前的家庭教育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说一套做一套,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而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种情况下带来的家庭教育成果显然是效果有限的。甚至还有一些家长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对孩子使用暴力,也造成了孩子从小就使用暴力的问题,甚至在校园中欺负其他同学。笔者就曾经遇到过某学生在学校中欺负其他同学,其他同学进行了报复,而这位孩子家长又反过来帮助自己的孩子欺负其他学生。这种行为显然很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再对这种问题进行纠正就显得难度很高。

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措施

1.明确家校教育分工,促进二者优势互补。由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上都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要将二者之间的责任和任务进行分工明确,以促进相互之间的优势互补。在对二者的责任和任务进行明确之后,就能够有效避免学校和家庭之间的重复劳动以及替代性劳动的出现,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避免了无谓的时间消耗。同时,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都有着各自的优势,二者应该充分结合自身的优势并在教育过程中将其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2.构建家校良性互动,及时掌握教育状态。只有构建了家庭和学校的良性互动,才能够及时掌握孩子们的教育、成长状态,并进行积极的干扰。具体来说,教师应该积极进行家访,这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结合的一种途径,通过教师和家长的面对面沟通,能够使二者产生情感共鸣。同时,在某种意义上,教师的家访也是对家长的再教育,传授家长正确的教育方式。同时,为了让家长能够良好地配合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学校可以多邀请家长走进学校,了解学校的教育方式,感受学校的教育氛围,增加二者的理解和互动,以不断提升教育成果。

3.家长应该严格自律,尽量做好榜样示范。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最初的行为都是从他们那里学来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产生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应该严格自律,做好榜样示范工作。比如,父母要求孩子要做得到的事情,首先要自己能够做到,这样的话,孩子才能心服口服。另外,家长们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的要兑现,不要经常“说话不算数”,一旦次数一多,孩子就会对家长的话不当一回事,更不用谈对孩子进行教育。因此,如果家长自己因为某种特殊原因没有兑现若言,一定要向孩子道歉,承认自己的错误,从而为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是非观。

五、结语

总之,只有有效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结合,才能有效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未来成为对国家和民族有用的人才。当前的家庭教育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只有在正视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积极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才能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获得更大的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王贵存.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怎样有机结合[J]. 中国校外教育,2014,S1:34.

[2]张文倩,金博兰. 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J]. 知识经济,2015,09:66-67.

[3]朱岳锋. 试析教育对民族社会分层的影响――基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视角[J]. 长江丛刊,2015,25:84-85.

[4]周永军. 家校联合 共同教育――农村中学寄宿生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策略[J]. 中学课程资源,2015,01:21-22.

篇7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家长;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073-02

家长可以说是子女生活的领路人,家庭是子女进入社会生活之前的“演习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众多的家长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子女生活领路人的作用,家庭也没有成为子女进入社会之前的演习场,他们忽略了家庭教育,或者说缺乏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

一、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①家庭;②学校;③儿童所在的集体;④儿童本人;⑤书籍;⑥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1.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家长所受的教育程度的差别影响他们对子女学习指导的能力、关心程度和方式;家庭经济收入直接与子女的学习环境、物质生活、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家长的期望作为产生个体行为动机的决定因素而起作用,会促成子女强烈的学习动机,因此家庭环境是影响子女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

2.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四种:第一种是专制型,这种方式往往压抑年幼者的独立性、主动性和自尊心,对个性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第二种是保护型,这种教育方式同样是专制的,只是以慈爱的方式出现,其结果不仅与第一种教育方式所造成的结果类似,而且更会使子女缺乏现实生活的能力;第三种是放任自流型,这种教育方式是父母不关心子女的成长、发展,使子女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往往因缺乏必要的指导而做出越轨行为;第四种是民主型,其特点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既是紧密合作的,又是民主的,这是最佳的教育方式,可以使子女的个性健全发展。可见一个良好的教育方式可以促进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

3.家庭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能否把这一代孩子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关系到国家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挑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奠基作用,是最持久的教育场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助手,是整个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分析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由于家庭教育具有盲目性和自发性等特点,因而家庭教育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由于大多数家长在观念上常被一般的社会期望和价值观所左右,因而往往仅从提高学业成绩地角度来关心子女的成长,很少顾及子女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化问题,因而引发出各种问题。例如家长的教育价值观仅仅体现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目标,重智育轻德育,忽视子女的个性、精神面貌和道德观的培养,更少关心子女的思想和心理方面的发展变化,造成子女的逆反心理,这种价值观甚至还会成为子女犯罪的主要原因。

第二,家长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如何密切配合的问题认识片面。他们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只要交学费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没事了,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造成学生对老师、学校产生厌恶的情绪,认为父母都不管,老师倒变成了多管闲事的人了。甚至有个别的家长袒护孩子,不配合学校老师对孩子的教育。

第三,家长对于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家庭因素认识不足,往往把学业的失败归因于学生本人不努力、不聪明,或某个老师上课不认真等,忽略了左右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家庭环境。曾经我班有一个女生,平时成绩很好,表现也很好,从不旷课。有一次,一天没有来上课,后来她来了,坐在座位上发呆,上课时走神。问及原因,她说她父母吵架了,她没有心情学习。由此可见,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影响是非常大的。

第四,独生子女问题成为一个普遍的、等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家长的溺爱、放任纵容,使子女在个性及品德发展上出现问题。据我调查我班独生子女占全班人数的88%,他们总体表现为不会关心别人,总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是非观念,做事完全根据个人的喜好,自理能力较差。我班某同学一直由祖父母抚养,祖父母极其溺爱,一米八几的个头,刷牙、洗脸都要由祖父伺候,晚上睡觉还要人给盖被,自理能力极差,同时也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懒惰、怕吃苦,军训时逃跑,学习时逃课,抽烟、喝酒,花钱如流水,不体谅家长的钱来之不易等等。

三、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

我们通过对家庭教育产生的根源及其结果的考察,不难看出家庭教育对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既具有积极作用,又具有消极作用。因此班主任必须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有利因素,同时避免和克服不利因素,具体采取的措施有如下几个方面:

1.利用开家长会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让家长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教育,严格杜绝互相推诿的现象,特别不能让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的事。家长会是邀请学生家长参加学校教育工作,使得学校和家长能够互通信息,统一思想和认识,从而充分地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来配合学校教育,让他们认识到教育是我们双方共同责任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家长会上切忌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数落一些表现不好或成绩较差学生家长。

2.通过家访或采用现代通讯手段与家长及时地沟通,互相配合。班主任要以介绍学生在学校的思想和学习的成绩与进步为主,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指出不足。对于后进生,班主任应实事求是地反映他们在校内外的表现,并和家长一道耐心地进行分析、研究,商量教育地方法,不能带有厌恶学生、埋怨家长的情绪。班主任在和家长联系时切忌“告状”,因为“告状”会带来消极作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失去信心,学生对老师反感,从而加深师生间的隔阂。

篇8

1.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影响

1.1家庭教育带有功利性

目前,大多数中国家庭的教育带有功利性,要求孩子朝着他们要求的方向发展,而忽视了孩子的真正需要,忽视了孩子的真正教育。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草枯了,明年还会再绿的,孩子的童年失去了就不会再来了,抛开成人世界的功利主义,把教育还给孩子。”而当今的家长为了追逐社会潮流,不顾孩子成长的规律,想要把孩子培养成“神童”或“天才”,于是社会就有了“神童教育”。如孩子两岁时识1000字,三岁时钢琴达到五级,等等。于是孩子没有了自由,没有了童年的欢乐,没有了孩子应有的灿烂的笑脸。那么家长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因很简单:一是要让孩子做他们没有做到的事,他们认为自己是被耽误的一代,自己没有做到的事要让孩子来做。二是他们的虚荣心使然,因为现在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作为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聪明,这样他们就可以为自己的孩子骄傲。如有的家长总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好,会弹琴等,也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哈佛男孩”或“哈佛女孩”。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对孩子的要求带有了功利性,于是孩子小小的课程表上排得满满的,没有了玩的时间。孩子童年的快乐就在家长的功利主义的驱使下被剥夺了。没有了快乐童年的孩子对今后负担更重的小学和中学还有多少兴趣?学校教育再完美,能给学生一个快乐的童年吗?

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在科学素质的培养上,甚至在一技之长的培养上,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极大的经济投入,孩子在这方面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家长剥夺了孩子作孩子的权利及孩子做人的权利,从而孩子就失去了对自我发展的主动权,一切听从家长的安排。卢梭在他的自然教育中提倡“遵循自然”,“把孩子看做孩子,让孩子实现自己的意志,最终由孩子自己把自己造就成人”,“学习做人的天职,发展其自身”。我们的家长却没有这样做,他们的功利主义严重地束缚了孩子主动发展的要求。

1.2家长对孩子的溺爱

现在的家庭结构是“核心家庭”,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家庭明显增多。由于没有兄弟姐妹,独生子女往往被视为家中的“小皇帝”,集父母、祖父母的宠爱于一身,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一味地满足,不让孩子受到一丁点的委屈,这样就造成了孩子孤僻、内向、意志薄弱、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经不起一点挫折。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家长的这种溺爱已剥夺了孩子对生活的体验。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有一个原则,孩子进一步,大人就退一步,凡是孩子自己能做到的事,大人就不要替他去做。”而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不让孩子做任何事,甚至有的家长替孩子到学校做值日,这样就不能形成对孩子的良好的家庭教育。还有的家长看不到自己孩子的缺点,可以说是护短型的家长。我曾经在办公室见过这样的家长:她的孩子入学中考成绩是540分,班主任对他充满了希望,这孩子的确非常聪明,但是他非常的懒,还经常迟到。班主任确实对这个孩子尽了力了。后来这个学生要求到差班去,班主任帮他说了,他就去了差班。在这期间班主任接触过几次家长要求配合,每次家长来都说孩子还小,回去会说。有一天,家长去找校长要为孩子转学,转学的理由是原先的班主任对他的孩子太苛刻。当时我就想孩子是被家长毁掉的,这样的母亲能培养出孝顺的儿子吗?更别说成为人才!这样的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只会产生副作用。辛尼加曾说:“培养成高贵心灵的是劳苦。”若家长包办一切,什么也不让孩子做,教育出来的孩子就不能吃苦,不能承受困难,也没有对集体的责任感,同时孩子也不会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这样的家庭教育不利于学校教育。

2.改变家庭教育的对策

篇9

关键词:农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我国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农村教育教学的质量比较城市里的差一些。身在农村的教师提起教育工作都觉得农村的学校很难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究其原因何在呢?因为“环境可以塑造一个人”,所以按照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再从一个人成长的主要环境中的教育谈点自己的看法。一个人成长的环境总结起来有家庭、学校、社会。这三个方面也是一个人一生成长的主要环境,来自于这三个方面的教育影响就会造就一个人。

一、家庭养成教育

在我国偏僻落后的农村人们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还有农村里人为了家庭生活的需要父母外出打工致使大部分孩子都成为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也缺乏家庭的教育。这是影响农村教育发展进程的一个根本因素。经过几年的素质教育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农村人的文化素质。还需要改变农村人的观念———上学不如去打工。大学毕业还是打工的思想认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的环境。

1、父母要给孩子树立好形象。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农村里人有一句口头禅“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称葱儿卖蒜。”从这句话说明了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孩子在幼年时期是受教育的关键时期,可是农村的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需要父母良好的教育。这就需要父母学习一些科学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孩子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耐心地教孩子认识客观事物、引导开发孩子的智力、不断的发展孩子的语言。想方设法克服不良的学习和生活的习惯。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行为漠不关心,放任自流,这样久而久之将会形成恶性循环使孩子养成了坏的习惯。

2、父母不能溺爱孩子。由于独生子女的出现,孩子在家里的地位也很明显地提高了,孩子成了家中的“小天使”“小皇帝”这样溺爱孩子,使孩子始终受到父母的溺爱。这样将会宠坏孩子,使孩子养成了不良的习惯。还有家长要对孩子的学习有明确的认识,农村孩子的家长,有的只为了让孩子将来能跳出农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切,这就对孩子盲目地严加管教,只是信使“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错误认识,这样只会给孩子的幼小的心灵有所创伤而产生了对抗心理。

二、防止社会生活中的负面影响

有的专家认为“5+2=0”就是说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生活了五天到周六周日在社会上学习生活了两天后,学校里所学习的变成了一片空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有所提高。可是有些农村人的文化素质和道德观念还是比较差,尤其个别自私自利的人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地做损人利己的事,尤其偏僻落后的农村里对自己的利益高于一切,还有极少数人甚至连国家的法律法规都置之度外,因此自私自利的人所做的坏事还是层出不穷,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孩子们身心健康有所侵蚀。再加上幼稚的心灵经受不住物欲的诱惑,学生羡慕社会青年的打工生活而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就走向了打工生涯。因此造成了好些农村学校学生的流失严重的现象。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给孩子们多做正面引导,使孩子们认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还要不断的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篇10

构建教师与家长之间互相信任、理解、支持的基础。学校应指导教师运用正确的沟通策略和方法,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赢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德育功能,以形成家校合力,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小学生与同学发生矛盾或者在班上受委屈或犯错误时会情绪不好,有的家长也会急躁,这时教师一定要冷静对待,理解、尊重家长对孩子的爱心。面对这样的情形,我们通常是首先了解情况,理智地分析事情发生的原因及可采取的教育方法,然后分层次解决问题——先由班主任解决,再由年级组长出面,最后再是学校德育处共同解决。这样,问题就能得到层层解决。在解决问题时,我们注重采用合理的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家长感受到教育是为了孩子,自愿地与我们配合。

二、丰富家校文化生活

开创共同育人的德育新局面。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我们重视每一个学期的开学典礼,在内容和主题上力求体现新意,显现时代感。在一些重大活动上,我们会积极邀请家长参与,使家长融入到学校工作中来,通过亲身感受与体验,更好地支持学校工作。我校经常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比如运动会、班会、家长进课堂等,这一系列互动的教育教学活动,加深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增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利用网络先进手段

密切家校联系。我校自2009年参加北京市网上家长学校这一专题研究工作后,在家教指导方面更加科学化,和家长的联系更加紧密了。通过这一交流平台,我们借鉴了外校家校工作的宝贵经验,同时也加强了教师和家长之间、家长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并通过交流获取了大量的教育信息,使家长在教育孩子上更有说服力。此外,学校所有的班级都与家长开通了家校互动平台——校讯通,QQ群、微信等也成为有效沟通的手段,这些网络平台使教师和家长的联系更加紧密、便捷。

四、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