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念感悟范文

时间:2024-03-22 18:03: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理念感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管理理念感悟

篇1

1.1以学生为本

五年制学生有自己的心理特点和规律,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包括学生的个性、生活行为方式、学习态度和方法,甚至对于个别问题突出的学生,还须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该生的家庭特点,采取符合人心理行为规律的管理措施,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管理,正确引导学生心理、心智的健康发展,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集体学生的集体意识.五年制学生所处的青春叛逆期使他们缺乏对规章制度的接纳和理解,他们学习、生活的动力受外在因素影响比较大.例如,他们喜欢某一课程,可能仅仅是因为他们喜欢该任课老师,反之,他们不喜欢某一课程,也仅仅是因为他们讨厌该任课老师而已.此外,他们对某些行为的好坏缺少正确的判断,通常他们会表现出对某一事物或行为的喜好仅仅是因为周围其他同学的影响.老师如果在管理中对学生们一味地采用刚性管理制度去约束他们,会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反抗,这样将不利于学生对辅导员或班主任的认同和接纳,从而势必会影响辅导员或班主任的管理效果.因此,老师在管理五年制学生时,应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其行为的出发点,为其找出原因和解决的方法,与学生深入交谈,这将比单一使用刚性的管理制度和手段去说教更符合五年制学生的需要,不但管理效果好,而且会使学生轻松、愉快、幸福地投入学习.

1.2因材施教

情感管理应该针对学生因个性、能力和行为方式的不同而导致的个体差异,在管理态度、方式等方面,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此学生管理者要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感,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经多年的工作实践,五年制学生的行为问题比较突出,但是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却各不相同.有的是因家庭关系不和谐而导致的厌学,有的是因同学关系不融洽而导致的厌学,他们虽然都由于环境的压力而影响了正常的学习态度,但学生管理者不能采取同样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因此我们只有深入了解这些学生问题形成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2情感管理的有效途径

2.1赏识教育

情感管理要求学生管理者能以发展的眼光,通过教育、鼓励和引导等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认知、情感、行为方式的自我完善,不断激发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把外部的刺激转化为成长的动力.五年制学生大多数是在初中学习时处于中下的学生,一直以来受到的负面评价远远多于正面评价,因此他们更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通过赏识教育、激励教育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发挥优势、张扬个性,努力进步.使学生的个人目标与辅导员的管理目标产生良好的期望效应.

2.2让学生参与管理

五年制学生年纪小,但自尊心很强,自我意识比较强烈,他们希望自己管理自己而不是被管理.因此通过给予他们更多的自,让他们参与班级的决策并担负一些班级工作等,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使学生切身体会并理解班级管理的意图和目的,提高他们对班级管理的认同感、责任感.

2.3尊重关爱、亲近学生

五年制的学生在情感上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学生管理者如果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和尊重,把学生看成朋友,学生就会变被动为主动,极大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竭尽全力地为班级服务.学生管理者应经常性地深入到学生中,贴近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心声,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创造富有人情味的成长环境,提升学生的归属感,让学生在这样有爱的环境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2.4平等沟通,增强凝聚力

篇2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方法

【中国分类号】G635.1

对一个新组建的七年级新班集体来说,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比较重要、比较讲究方法、讲究艺术的工作,如果这项工作做的好,就有利于班级较快地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更有利于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形成,是班组管理走向成功的关键。我是这样做的:

一、抓好每一个“第一次”,树立良好的班风

军训的第一天,学校要求7:40到学校,我7:10分就满心激动地在教室等待学生的到来。一会儿,学生陆陆续续来到教室,可其中有两个学生一边接电话,一边大摇大摆走进教室,我说,进教室不能带手机,他大大咧咧地对我说,那我与家长怎么联系,我马上没收了手机,并借机召开了十分钟班会,带领学生学习了中学生行为规范及学校相关制度,教育学生学校行为规范要人人遵守,从今天起,我们就是中学生,每个学生都要为学校为班级增光添彩,大家要处处注意自己的形象,如仪容仪表、见面问好等,不允许做有损学校班级的事。此后,学生在这些方面总体做得还不错,特别是再也没有一个学生带电子产品进入学校。

这样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班中大小事务责任到人,切实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一新生有许多“第一次”,第一次班会,第一次升国旗,第一次自习课等等,都不能轻易放过,第一次,既要对准学生心灵的弦,把温暖吹拂到学生心坎上,又要严格要求,让学生口服还要心服。树“德”靠亲和与爱心,树“威”靠魅力和智慧。

二、确立目标,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体制

1.“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因此制定科学的班级考评制度至关重要。学期一开始,我们就利用班会时间,带领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的学生的校规校纪等,从间操、卫生、学生行为习惯、大型活动等都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制订了《班级一日常规考评》,从学习、纪律、卫生、作业、考勤、好人好事等方面对学生的在校行为进行量化考评,对学生的考评结果一周汇总并及时在“学习园地”中公布。

2.实行小组管理制度,实行组长负责制,小组成员进行捆绑评价。在执行的过程中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名学生。具体我是先均衡地组建班级合作学习小组,由小组长组织管理,形成班级一个个纪律、卫生、学习的小单元,这样班级工作便于落实、执行、管理。同时三、五个人容易形成合力,凝聚成团结的有共同目标的团队,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容易激发,慢慢地提升为更大范围的班级荣誉感、责任感。对于班级合作学习小组的考核,公平、公正且有序。通常合作小组的考核一个星期一汇总,评选出明星小组(比如曾经班级8个小组评选出前三名),明星同学(比如前十名),并且及时表彰,班级总结表彰、家长会汇报总结表彰,发奖状、奖品,小组合照留念,家长会用课件展示,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学生干劲十足,家长为之骄傲并且支持,慢慢地形成整个班级积极向上、和谐的班风。

班级中李煜同学当他带领的小组终于获得小组考核第一时,她妈妈激动地和我通电话,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曾经的他是我们班工作认真负责、无私热心、积极进取的组长代名词。二班的班风得益于一直地树立一个个榜样:“工作最认真的,工作最朴实的,最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胸怀最宽广的”,这样的代名词还有很多,而且这些是不需要评选的。良好的班风影响下,同学们心中有杆称。

3.实行值日班长与值日小组制度,当天的值日班长全面负责监督大家在各方面的表现情况。

三、培养一支高效率的班干部队伍

班干部是班主任和学生联系的桥梁,是学生的精英,是教师的助手,是自我管理体现最明显的一部分。在选择班干部时,我遵循三个原则:(1)责任心强,办事公正,品学兼优,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易于他人沟通的学生。(2)各类特色学生,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展示他们的能力。这样产生的班干部工作热情高、工作态度端正、切实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利于体现老师的要求。

从七年级开始,班级工作,我一直遵循着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原则。从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班干部的评选、班级各种评优活动,学生有组织、参与班级工作的权力,他们是班级的主人,所以对待班级工作他们有强烈的责任感,对待集体荣誉他们极力捍卫,对于自身的发展,班级的口号是“做最棒的自己,成就最优秀的班级”。

这学期我与学生交流的主要方式,一是通过课堂上的普遍教育,二是在个别问题的谈话及处理中,三是通过周记。而个别谈话和周记是我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窗口,也是进行行为矫正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而学生非常喜欢周记这种方式。例如我在学生周记中的批语有:(1)祝贺你,期中考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你的学习是不用老师操心的,但作为班干部,你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大胆一点,多多锻炼!(2)你这两周的纪律表现有明显的进步,老师相信你,只要你坚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会做得更好!……

四、家长是我最好的朋友和帮手

篇3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方式;课程理念;体育与健身;认识误区

一、研究背景

体育与健身课程改革十多年来,体育课程新思想、新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被广泛认同,使得体育教师在教学观念和行为方面都发生了积极显著的变化。从过去的“教师为中心”转向现在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是课程理念的一个重要变化。这个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教学方法单一化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体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和现代化的特点。体育教学方法的改变是贯彻课程理念的晴雨表——课程理念始终支配着教学行为的走向,决定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程度。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重视教师的教法,忽视学生的学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实现三维课程目标有着极大的局限性。从转变人才培养方式的角度出发,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改善学习方式成为课程理念的核心内容。但是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中至今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许多教师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摒弃了传统教学中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的甚至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方法,致使体育课堂教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二、研究过程

(1)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过程中的认识误区。在新课程理念的大背景下,体育教学方法开始追求一个“活”字。即教师选择教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要“活”,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已经很普遍。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者,改变了学生的被动学习的现状,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冲击力度,收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如今,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必用“探究式”而全盘否定了“接受式”。在课前想尽了办法,预设了探究式教学的情景,希望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模式一步步地探究。由于没有深刻理解探究式教学的实质,只不过是涉及了探究的表面形式,所以体现不出探究的实质。难道每一个问题、每一个动作技术都必须去探究吗?根据教学的单元计划以及动作技能形成规律来看,深入浅出的讲解和直观的示范动作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动作表象,顺利地进入泛化阶段和分化阶段,初步掌握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教师的示范与讲解、学生的模仿练习是体育教学最基本的方法,对此观点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是不科学的。它与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宗旨并不矛盾。由此可见,“探究式”和“接受式”教学方法并非完全对立,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与依赖,起到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探究式”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而“接受式”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已知的经验和知识。因此,排斥体育学习必要的接受式教学方法是不可取的。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们不妨把“探究式”与“接受式”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优势互补,使其成为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

(2)改善学生学习方式过程中的认识误区。部分体育教师为了顺应新课程实施的潮流,机械地将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作为学生体育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运用和推广,逐步形成了体育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教学评价也将是否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硬性评价指标。于是,许多老师不考虑课的学习目标、教学进度、学生特点、教材特点想方设法搞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断地强化这些学习方式的外部特征,并以此来突出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经常出现一些认识上的偏差。教师不作指导,学生自己练习就是自主学习;教师提些问题、学生思考就成了探究;学生分组练习和讨论就是合作学习等等。那么,是否所有问题都要求学生去探讨呢?不需要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也非得安排一些学生在一起合作学习吗?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被无情地边缘化了。显然,这种认识上的偏差违背了体育与健身课程理念倡导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宗旨,混淆了体育学习方式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运动和认知的特征。

(3)过分强调学科整合的认识误区。中学各学科之间有些知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但是这种联系又是间接而非直接的联系。这种超越学科框架的综合性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应得到教师的支持,值得提倡。但是,这种超学科的综合性学习并不意味着过度地模糊学科界限。体育学科的认知形式有其特殊性,与其他学科想比较,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体育学习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身体练习是体育学科的本质功能,这种学科的基本行为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如今,一些教学研究课上展示板的利用已流行多年了,教师利用展示板分析技术动作的物理学原理与动作技术方法之间的关系。展示板把不同学科的内容引进体育课堂,使体育教学形式表面上反映出形式多样的特点,但实质上却影响了教学效率。学生用过多的时间观看展示板,听教师讲解,而且教师又多次作了质量较高的示范与讲解,那么展示板的作用就显得不大了。其实这些教师还未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关于体育课程定位的论述,或者说对如何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并不是学习方式本身的问题。由此,体育课上必须有适宜运动量的基本目标达成度就很难贯彻。

三、结论与建议

十多年来体育课程改革引起了体育教师越来越多的实践与思考,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在不断地更新。这些积极的探索更加有利于形成科学的教学模式,随之体现了教学语言和教学行为的巨大变化。体育教学方法单一化的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取而代之的是教学方法的形式多样,富有特色。但是,由于对体育课程理念与体育教学之间的各种关系研究不深刻,加之体育教师以前接受的几乎都是传统的教学思想且根深蒂固,真正接受和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这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反思、自我实践的过程。当然,我们可以尽量缩短这个过程。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身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田宗湖.体育课程热点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篇4

在队伍建设方面提升组织感召力

这里所说的组织,其内在含义可理解为行政组织。广义上的意义是指各种为达到共同目的而负有执行性管理职能的组织系统。它既包括各类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政党的负有管理职能的组织系统,也包括国家机关中的立法,司法系统中负有执行职能的各类单位和国家的整个组织系统。

具体来说,劳教单位的组织,对劳教所而言,省局代表一级组织,对基层大队而言,所部代表一级组织,对中队而言,大队代表一级组织,即使对于劳教人员而言,民警的管理、教育行为,其实也代表了政府%26shy;%26shy;(最大的行政组织)所赋予的法定职责。

那么,感召力又是什么呢?感召力即是一种由衷感染人的魅力,主要体现在领导班子及成员的人格魅力上。组织的感召力表现为对民警队伍的强大凝聚力,能有效地提高队伍的战斗力,是一个优秀单位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观理念,提升组织的感召力,其本质就是贯彻以基层单位和民警为本的理念,就是要充分发挥领导机构在队伍建设上的核心、积极、能动作用,通过组织行为,提高民警队伍的战斗力。下面,本人就如何在队伍建设方面提升组织感召力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理解和看法:

一、加强组织的自身建设,使之更坚强有力,使组织对民警而言更具“安全感”,通过提高组织的向心力以提高组织的感召力。

1、谋求单位的长足发展,使组织本身更强大。一个单位是否有活力。与该单位向心力的大小有直接的关系,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前进的方向或要到达的目标是:下属单位和民警对内时生活幸福指数高,事业上成就感强,对外时,对单位有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真正做到。

2、既要从严治警,也要从优待警。要一以贯之地协调抓好从严治警和从优待警工作,不因工作的阶段性目标或重心转变而改变,也不因主要领导或班子调整而调整。从严治警是保证队伍战斗力的必备条件,从优待警是提高民警向心力的有效办法。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3、提高班子的组织、指挥、协调能力。主要方法是:班子团结,协调一致;方向明确,指挥得当。目的是要使组织成为基层民警的主心骨,使民警在工作中思想有方向,行动有动力,目标明确,措施得力。

4、给予基层民警必要的政策、心理、道义支持,当民警的坚强后盾。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给基层民警以完成相应管教、生产任务所必要的政策、心理、道义支持,能辩证地对待和妥善处理民警工作中的缺点,不足和错误。

二、建立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使各项行政措施更具原则性,管理、号令使人更愿自觉服从,通过提高组织的信服力以提高组织的感召力。

1、建立、健全民警工作绩效考核及奖罚机制。目前一些基层劳教所虽有这方面的文件,但存在考核没有常态化,条款设置不科学,操作性不强等诸多缺点。更多的是依靠政出多门,各部门各行其是的考核、检查、评比,主观性,片面性不说,且容易造成基层单位和民警的疲于应付,而一旦用这些零散的检查评比结果要评价一个单位或一名民警则明显缺乏全面性,权威性不高。健全和完善公平、公正、公开的绩效考核和用人制度,提拔、使用德才兼备的民警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是对人才肯定,更是对敬业奉献者的肯定,其示范作用巨大。相反,由于不公平,不公正,不公开或任人唯亲而提拔使用干部,对单位民警的积极性将会产生严重挫伤,组织的信服力将大为下降。

2、促进民警在一定范围内正常,合理交流。具体而言,这种交流可以是单位内部岗位性的,也可以是单位之间职务性的,如内勤与带班民警交流,机关民警与基层民警之间交流,基层大队与后勤单位如教育中心、警戒护卫大队民警之间交流,大队长和科长、中队长与指导员之间的交流,促进这些交流的经常化,不但可以促进民警知识、技能的增长,对组织(劳教所)而言,更有利于消除各单位、各工种之间民警苦乐不均,矛盾加剧的不利因素,亦有利于民警队伍素质的提高。真正实现了交流的制度化,体现的是一种以事业为重的责任心,是平等待人的公正心,是雷厉风行的自信心,实现了交流的制度化,组织在民警中的威信也将得到极大提高。

3、畅道上下交流,互通,对话的互动途径。尤其是领导班子及政工、纪检部门等与队伍建设联系紧密的相关部门,一是要乐于并善于听取群众意见,除了解民警在工作,学习中的具体情况外,也听取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难于做到却又必须极力做好的是,要敢于听取不同意见乃至批评意见并合理处置。在具备了这些条件之后,可以达到良好效果的是,组织上的一些决定、要求、倡议甚至可以通过这种互动途径,以更柔性的、感性的且又非正式的、更具人性化的方式得到更好的落实。

三、领导干部要加强自身修养,体现班子及成员人格魅力,通过提高领导干部的亲和力、感染力以提高组织的感召力。

领导干部具备良好的亲和力和较强的感染力,对于班子而言,将产生极大的感召力,这也要求领导干部在一些素养上高人一等,即:

1、平等待人。领导干部要平等待人,其一是以平等的姿态与下属和同事相处,尊重他人的独立的意志和人格的尊严。特别是处理问题化解矛盾时,领导干部能换位思考,放下架子,以一颗热情的心对待同志;其次是能平等地对待不同的对象。对不同的同志,无论其职位高低,关系亲疏、能力大小,在纪律要求、业绩评价、评先评优、入党提拔等方面都能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再次是能客观地对待民警工作中的成败和优缺点。理解基层民警的难处,设身处地为民警着想,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给民警战胜困难和不幸的精神力量。民警有了过失,要了解他的本意和实事求是地分析产生过失的主、客观原因,提出切实有益的建议,要教育、鼓励其振作精神,努力工作。

2、大公无私。古人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生明,廉生威。”作为领导干部,应该是民警队伍中严格遵守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规定的典范,“对名之心平和,对利之心知足”,真正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排非份之念,能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经得起考验。状态良好的领导干部品行端正,襟怀坦白,大公无私,任何时候都表里如一,其对民警的感染力不言自明。

3、胸怀宽广。这主要体现在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上:一是能够以宁静之心观察社会,以平常之心看待名利,以奉献之心对待事业,正确处理好名利得失,以豁达的心态对待个人名利以及职务升迁,正确面对自己的进退留转;二是有宽容的胸怀,容人的雅量,善于领导 不同意见的人或与之合作共事,团结协作;三是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不断在挫折中磨炼意志,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增强克服困难、应付挫折的能力;四是要有广阔的胸襟。想问题、办事情从大局出发,从事业成败考虑。心怀坦荡,不顾忌个人的尊严、得失,包容他人的缺点和不足,接纳别人的批评或建议,做到心胸宽广,海纳百川。

4、果敢有力。果断决策绝不是盲目决策。在决断前要谨慎周密地加以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集中民警队伍的智慧,为果断决策提供正确依据和可靠基础。如果不征求或根本听不进民警意见,缺乏评估和论证,这样的决断就可能变成武断。同样,如果关键时刻不当机立断,犹犹豫豫,延误了时机,那样就变成了优柔寡断。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在突发事件来临时,在紧要的关头,作为领导干部要敢于决断,敢于拍板;对重大问题、棘手事件,不回避矛盾,不推诿、不拖拉,敢于触及热点、难点问题,敢于负责。做事雷厉风行、决策果断快捷,对上级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能迅速贯彻和执行,对工作别是群众生产生活中发生的问题,能迅速调查和解决,做到说干就干,令行禁止,毫不含糊。

5、敢于负责。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有敢于负责的勇气。必须坚决破除求稳怕乱、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做克服“碰到问题就躲,见到困难就推,遇到矛盾就绕”的不良倾向的领头人,大事面前勇担当,面对矛盾不回避。特别是在一些条件艰苦的地方或矛盾较多、工作难度较大的时期,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要善于负责、敢于负责,必须要敢于触及矛盾、敢于攻坚克难。遇到困难不回避,遇到矛盾敢碰硬。

除了这些之外,领导干部其实还应具备的素养还很多,如善于学习、实事求是、坚韧不拔等品质也非常重要。当然,任何领导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不能要求领导干部是“神”,毫无缺点,时时、处处都是光芒四射。要完全符合这些很难,但是作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至少应基本达到这些要求,并朝更高标准不断努力。

四、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组织网络和层级结构,提高各级组织管理、组织、指挥能力,通过提高执行力以提高组织的感召力。

1、完善责权利相结合的层级结构。作为劳教单位的三级重要组织——局、所、队,在人财物和责权利上各有一定的管理权限空间。就个别单位而言,比如,对中队的管理权限,按理就由基层大队决定的内部民警调配、劳教一长三员的使用、生产项目的确定,当前都由所部直接行使;两级管理三级核算流于形式、职能部门的多头指挥,各行其是,均暴露出这种层级结构的欠缺性。其最突出的矛盾在于:大队、中队的职能作用不明显,缺乏作为一级管理层次所必须的综合功能;分队,也就是每名民警包管包教部分劳教人员的责任分解措施,还未真正落到实处。层次结构的混乱或不到位,使管理方面在从上而下的贯彻效率上容易打折扣。

2、善于调动各级管理层次的主观能动性,整个管理系统的强大战斗力,必须使单位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各层次机构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注重各级组织间既不越位,也不错位,但又到位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作为重要的基层组织,对基层劳教所来说,赋予大队更多的管理权限,将发挥大队一级的主观能动性,可以使管理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实际上更好地体现所部的执行力。

3、界定机关和基层单位权限范围。防止工作重心转移。主要要防止的是机关部门将工作重心从为基层提供指导服务转向为将任务指标简单分解,转至基层,或忙于内部事务性工作,甚至是利用各种权力优势将本身的内部事务如定期报表、文件起草、档案整理、对外宣传都交基层单位和民警承担;作为基层单位,则要求具备更强的务实精神,抓班子,带队伍,抓管教,促生产,均必须脚踏实地,稳打稳扎,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稳定和发展的目标。要杜绝粉饰太平或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浮躁作风。

职能倒挂的弊病根源在于:机关部门只考虑如何谋求自身的部门工作“业绩”,甚至是“懒政”的需要,基层单位则是推卸责任,或图眼前利益,一味迎合。这种弊端产生的不良后果是:机关不勤于指导而忙于指挥,基层不愿务实而乐于务虚。管理方式上强力型的机关,松散型的基层,对提高组织的执行力有百害无一利。

五、构建和谐、团结、发展、创业的所区文化,激励斗志,团结人心,通过提高组织的凝聚力以提高组织的感召力。

一个好的单位,好的集体,必然会有一种好的氛围,有一条坚强的纽带,这种氛围、纽带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这是一种文化,也可以说是一种风气。好的风气可以振奋人、激励人、引导人、团结人,不良风气则会产生相反作用,使个人消极,颓废,使单位涣散、落后。提高单位、组织的凝聚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制订明确可行的阶段性目标和实施步骤。阶段性的目标分远期、中期和短期。明确的目标就是前进的方向,可以产生凝聚力,使人团结在组织的旗帜下。制订目标时要注意难易相当,切实可行。要改变和杜绝个别民警“做天和尚撞天钟”的“混日子”思想。

2、加强队伍教育,重建所区文化,净化工作环境。要加大对民警队伍的教育力度,树立正确的事业观、荣辱观,激发民警的好胜心,上进心,将广大民警的注意力尽可能地引导至谋稳定,求发展上来。要总结、提炼推出一些必要的宣传词以最大程度地彰显本所特色并产生凝聚力,如:今日我以所为家,明日所以我为荣;上班满负荷,下班零负荷等。净化工作环境要特别防止、杜绝既要干事,又要防止不良风气的产生和滋长。

篇5

前些时候,我参加了由我国著名的安全专家、中国地质大学*教授进行的安全知识专题培训。安全培训内容丰富,系统介绍了国家安全生产法,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并列举了大量国内外安全案例,作为一名安全员受到很大教育,感受很深。对自己的职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教授的安全知识培训,对于安全生产有了更深的理解: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应遵守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管理,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正常生产组织过程中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灵活应用安全管理的五种手段;督促,检查,落实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严格执行四级安全教育,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在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对本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对于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要求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篇6

人本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它对高校教育的管理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作为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等教育,应考虑如何在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人本管理的积极作用,促使高校教育顺应时代的发展,提高高校数学教育质量。在人本管理理论不断发展和总结积累的过程中,人们通过应用和探索,逐步发展形成了“以学生为本”的新的人本教育观。

1.人本观念的思想内涵。要在数学教育中应用人本观念,首先需要了解人本观念的管理内涵。对管理的准确界定,目前还没有统一。职能论者将管理描述为有效的计划、组织,并通过协调来实现科学的控制;系统论者将管理描述为结合固有的系统规律,通过施加一定的影响,从而激发系统呈现一种新的状态的过程。无论何种界定,人们都认为管理的要素不外乎管理的主体、客体、管理目标、管理方法及管理活动的内外环境。从高校数学人本管理实践来看,我们首先要明确管理者与管理对象,即教育的人与学生,其次要通过对数学教育活动的科学组织和数学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对学生的数学智力、数学意志等品质的锻炼,最终实现数学教育目标。

2.高校人本管理的意义。将人本管理理念应用到高等教育中,促进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发展,其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从高校管理理论的角度看,人本管理理念的引入进一步拓宽了高校管理理论的内涵和外延,并将对人的尊重引入人本管理的实践中,以促进人的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发展;二是从高校管理的根本任务看,人本管理理念将高校管理的重心放在对人的管理上,强调从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出发来推动高校体制改革;三是从高校管理的方法上看,人本管理理念更加注重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并将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思想与高校学生管理实践相结合,从而将教育方针落实到高校管理的内在活动中。

二、人本观念在高校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的发展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来指导。高校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同样需要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引。高等教育更应该引入人本教育的科学思想,来推动高校数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1.贯穿人本观念,确立高校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校数学教育实践活动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知识的主体,对高校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引导和激发,应是高校数学教育改革的重点,也应是贯穿于高校数学教育各个环节的重要内容。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行为感知来看,学生在学习意识的支配下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应是高校数学教育需要尊重和关注的重点,因此,我们应在教育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以人本观念来凸显高校数学教育的价值。我们应将教育的时代精神与教育理念结合起来,促进教育价值的重新确立,例如对传统数学教育思想中不合理的地方给予批判,并通过应用符合时代特色的人本理念,帮助更多的数学教育者打破旧思想的束缚,从而使高校数学教育真正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数学教育质量的提升。同时,在学习人本教育理念的过程中,数学教育工作者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增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合理性,要结合高校数学的教育现状,不断完善教育思路,开拓出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人本教育理念的树立过程中,数学教师作为高素质的教育活动的施动者,既不能依赖于个人的思辨推理,也不能仅仅依赖于自己的感悟,而要结合相应的教学实践,以变革的思想来引导自己积极探索与创新。教师要将人本理念与个人教育实践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内在潜能,尽快掌握人本思维,培养自己对问题的敏锐感觉,提升自己的教育创新能力。

篇7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管理,管理理念

文艺类社团,是高校繁荣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阵地。参加文艺类社团是大学生展现自我风采,培养兴趣爱好,锻炼交往能力,培养积极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同时,文艺类社团还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包括,审美认识能力,审美教育功能,审美愉悦功能;激发大学生的创造能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赋予他们敏锐的直觉;升华大学生品质,艺术作品蕴藏真善美的真性情,能引起心中强烈的共鸣;增进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在艺术类社团中能参与众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们可以用包容艺术的角度去感悟艺术,读懂现实的本真世界,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1良好的制度管理。在现今大学校园各类社团蓬勃发展,百花齐放的大背景下,对文艺类兴趣社团的凝聚力、影响力和管理水平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为此,团队建立一个适合本团体的良好的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1.1团籍管理制度。社团若想有良好的发展,必须有严格的团籍管理制度作为基本保障。艺术类社团需选择思想品质优良,自愿遵守社团各项规章制度的,在艺术上要求进步的,有奉献精神和很强责任心的,能吃苦耐劳,学习刻苦努力,文化课成绩良好的报名加入社团的学生。对于新成员,除对其悉心帮助,使其迅速融入社团大集体中外,还需设置短期考察制度,经考核合格者方可成为有团籍的正式成员。对于正式成员,社团内需建立成员档案。此档案由社团骨干、社团老师进行填写,用以记录成员的基本个人信息、训练状态、考核成绩、思想动态和奖惩情况等。对于入团后不按要求进行排练、演出,在团内造成不良影响的,的团员,及时开除其团员资格,清除其团籍。对于效力达到要求年限的成员,将其档案备份后,交予本人。使其了解与社团走过的历程,了解自己的成长与进步。

1.2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在各种团队中已经很流行了,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发展与进步。社团绩效考核,主要是对干部、成员的业务任务或社团目标的进度等,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评定,反馈给社团的成员。绩效考核主要服务于管理和发展两方面,目的是增强社团的运行效率、提高成员的业务技能、推动社团的良性发展,最终使社团和成员同时受益。此外,考核是与社团的战略目标相连的,它的有效实施有助于把成员行为、做法统一到团队战略目标层次上,激励成员积极上向。而且,良好的绩效考核还给干部选拔、成员评优评先提供可靠地基础数据。

1.3定期培训制度。一个文艺类社团,若想更好的在校园中起到繁荣校园文化,更好的促进成员的成长成才,必须使社团有更为专业的业务水平。而完善、严格、先进的培养、训练管理则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前提保障。定期的培训管理是在明确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后,从学生和团队发展的角度制定人性化、合理化、规律性的培养、训练计划。同时,定期的社团培训管理还应该包括定期的邀请老师对社团成员的思想动态等进行及时把控,对社团的发展方向与成员进行交流、沟通,要请外来专家对整个社团进行业务水平进行提升。在此过程中,要求社团成员、老师必须以积极、开放的态度,广泛而深入的探求团队发展的主要矛盾。有条件要多与拥有先进的专业技巧、方法的外请专家,进行深入、顺畅和丰富的交流,勇于尝试适合本社团的关键性的、实质性的建议和做法,使社团积极向上有生命力。

1.4活动开展制度。社团活动,是彰显社团活力、扩大社团影响力和体现高校素质教育成就的窗口,社团活动的规范管理有益于正确引导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社团活动管理包涵两方面:外部活动管理和内部活动管理。文艺类社团,外部活动主要包括演出、比赛等内容。它是展示团队、团员风采的重要途径,排演过程是增强团队成员意志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对于外部活动管理,应秉承积极参与、大力支持的理念,在参与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规范学生做法。同时,建立完善的大型活动排演参演流程,在完成演出、比赛任务后认真对活动进行剖析、总结,并整理归档,便于日后更好的为团队发展提供基础资料。对于内部活动,主要涉及的是社团内部素质拓展。丰富多彩的素质拓展可以强化专业知识,锻炼思维能力,更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更新学习理念、丰富知识结构、培养良好品质,最重要的是能够增强团队凝聚力,反映出一些团队存在的问题。因此,社团在教师正确指导下,开展定期的丰富的社团内部素质拓展。针对素拓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给带团教师和社团干部对未来发展提供指向性意见。

2先进的管理理念。社团管理理念是社团发展的源动力,更是社团的灵魂。只有不断的对固有管理理念进行更新,对传统管理理念进行摒弃,对先进管理理念进行吸收,学会扬弃,社团才能最终够找到印有自己烙印的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进而让社团在做大做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1激励理念。社团目标的实现需要包括活动资金、活动设备保障和学校政策支持多种因素的支持,但最关键的是人,社团的目标是靠社团成员的行为来实现的,而人的行为则是由积极性推动的。若没有人的积极性或积极性不高,再雄厚的活动资金、再先进的设备保障学校政策支持都无法保证社团目标的真正实现。那么积极性从何而来呢?又如何使已有的积极性继续保持呢?那就是是激励。激励理论在大学生艺术社团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有利于社团目标的实现,其次要有利于开发社团成员的潜能,再次要利于引导社团中学生个人目标与社团目标的统一,最后要有利于提高社团成员的责任感和自身素质

2.2情感理念。所谓情感管理就是管理者以真挚的情感分析成员的需求,了解成员的心理,增强与成员间的沟通与联系,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它既是团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团队管理的细胞工程。在社团管理中,要激发成员的热情,调动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就不能仅实行简单的社团规章制度管理,必须对其思想、情绪、爱好、愿望等情感进行分析研究,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必要的满足,进而形成和谐融洽的活动、排练、学习氛围,使社团的目标分解成每个成员的不懈追求。根据有关成功社团的管理经验,大学社团要做好情感管理,以下三种工作思路值得我们借鉴:一是“共识式”的情感管理方法。二是“交流式”的情感沟通渠道。三是“情感式”的亲和管理方式。

2.3文化理念。社团的文化是一个社团的行为习惯。是一个社团发展的基础。她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社团的发展基础不稳固,必然带来社团发展的滞后。社团文化又是一个综合体,她囊括了社团中的所有管理内容、排演指标,而这些最终都要落实到各个部分。为此,建设一个科学、严谨、有序的社团文化就要从成员抓起,从行为规范上抓起。改变社团成员不规范的行为习惯,建设一支高效的大学生队伍,才是大学社团文化的正本资源。而社团文化体现了社团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这种文化理念包括自我内聚,自我改造,自我调控,自我完善和自我延续。

篇8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发展校园,全面提升我校综合办学水平,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强化队伍建设,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高教发(2012)2号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黄

副组长:

成员:

二、工作目标:

通过今年的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制度的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教师培训的创新、后勤管理的创新等工作的创新,使我校教育管理有新思路,教学质量有新提高,养成教育有新发展,两支队伍建设有新突破,追上各级各类先进学校,真正实现“发展学生,成就教师,提升学校”,使我校成为一所人民满意的学校。

三、创新内容措施:

1、创新管理理念。学校管理理念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为此我校新一届领导班子结合学校现状将创新管理理念:坚持“质量立校,管理强校,声誉扬校,做大做强”的办学思路;坚持“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学生观,努力实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经验,坚持“制度管理和情感管理”的有机结合。学校自本学年起创新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特别是教学奖励制度、班主任管理制度、安全奖励考核制度、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外宣工作奖励制度等的创新。以各种德育活动为载体,坚持“抓养成,塑品行,为学生奠定成功人生”的创新以养成教育为中心的德育工作,积极协调招生工作,使今年的招生工作有序开展,保证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2、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优化育人环境,营造学校文化氛围的重要举措。学校将通过开展全校教职工大讨论献言献策,以确定校园文化建设方案。让花草树木说话、让墙壁说话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做到净化、绿化、美化、规范化、教育化。真正做到以正确舆论论引导人,正确氛围感染人。使学校面貌发生历史性转变,给各级各界领导来宾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学生在和谐向上文明的氛围中感悟、感受、体味,真正实现校园的精细雅致。

3、创新两支队伍建设。针对我校师资队伍的现状,创新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实效性。除继续坚持实践推广洋思经验,使教师学会洋思教学理念、课堂模式外,学校将争取承办县级以上教研活动3次,让老师们在本校就能参加县级以上培训;学校计划将全校教师带到柳胡中学、罗场中学等学校进行全天听课学习1—2次;联系聘请县内外知名教师、教育专家到校为教师进行专题培训。新购置有关著名教育教学专家的教育教学相关资料组织教师学习,积极开展年轻教师的培养帮扶工作,促进年轻教师迅速成长;积极培养中层后备干部,通过压胆子、扶苗子等途径促进他们成长。

篇9

请问:您在“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学习中的主要收获是什么?

■多年的实践中,我一直在寻找理想的教育形态。喜欢读夸美纽斯和杜威等人的著作,最大的心得是“教育最深层的还是人性的东西”。通过“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的学习,我最大的感受是关注教育的目的价值,而非工具价值。

学校应追求教育本质的回归,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同时获得向上、向善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更有道德的教育。我们大力开展价值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在宽松、自主、安全、自由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研究问题、大胆创新、学会合作,形成一种宽松和谐、安全自由的教育环境。

请谈谈您的学校管理理念。

■在多年的学校管理工作中,我把“润心”作为学校的管理理念。师生最美的相遇是心灵。在“润心”核心管理理念下,凸显“尊重”。

在管理上,学校追求一种文化自觉的管理,凸显对师生人格和权利的尊重,把有形的制度管理视为师生成长发展的规范机制,强化人文关怀和服务性管理。我认为,管理者的管理,不是“管”,而是引领,是激发。因此,学校管理突出强调要以尊重为前提,尊重聚人心,尊重显信任,尊重促自觉。

校长是教师的朋友,教师亦是学生们的心灵导师。尊重学生应是为师之本。在教师中我们开展“追忆童年”的故事会,共同制定尊重学生的条例。开学之初,教师记住班上每一个学生的姓名,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倾听学生的建议,是对学生意见的尊重;对每一个敢于走上讲台展示自己才华的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是对学生需求的尊重。

请您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些建议。

■教师的专业成长中,有许多复杂的因素,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我们只有很好地认识和处理这些关系,才能使自身素质、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和完善。特别是青年教师,要引领他们认识到:

一是状态大于方法。

成长,其实是一种状态。人的生活不管是多么的千差万别,但营造各自生活现实的根本恐怕还是人的精神。你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人与人最大的差距是状态,无论做什么事情,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一个人的“高度”。

《给加西亚的信》曾让许多青年教师醒悟:把信送达目的地,靠的是忠诚敬业的心态。正确的方法,可以加快教师的成长;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状态作前提,你自己没有努力成长的强烈欲望,即使再好的方法也无济于事。有了状态就有了方法,因为有了状态就想做事,既然想做,就有可能成功。以苦为乐是一种状态,淡泊功利是一种状态,坚守清贫是一种状态,追求卓越是一种状态……一个教师只有拥有了这样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才能产生自我成长的内驱力,形成一种自我发展的巨大张力。

二是反思大于苦干。

“经验+反思=成长”,是学者波斯纳提出的一个教师成长公式,它清楚地揭示了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意义。美国的中小学优秀教师评价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学反思是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所做所为进行梳理,进行思考分析,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成长和完善。教育离不开智慧,而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增长自己的教育智慧,使自己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但我们还要注意:经验是成长的财富,但是成才绝不是经验的简单相加;反思是成长的途径,但是一味的反思绝不会达到成功。反思是对自我的一种审视,既要反思成功的经验,更要反思失败的教训。善于反思是成功者一种优良的品质。借鉴别人,思考自己,留下精华,扬长避短,丰富自我。反思的过程,是对自我的锤炼过程,更是一个提升的过程。其实,当我们静心反思的时候,我们已经超越自我,站在了“我”外或比“我”高的境界了。

三是研究大于经验。

篇10

一、教师第一,学生第二的管理理念

学校是实施对人的教育的重要基地,学校工作的这一特殊性明确了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在学校教育第一线上工作的是教师,只有教师的心理状态和工作质量呈良性发展,才能保证学校教育“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师为本的管理理念,才能确保学校教育中“以生为本”的落实。以师为本与以生为本本质是一致的,从学校教育层面上说,“学生第一”,从学校管理层面上说,“教师第一”。因而在学校管理中要突破传统的权本管理、物本管理,要克服急功近利,实现尊重教师与严格要求教师相统一,实现重使用与重培养相统一。我们面临的所有新任务,都是要靠教师的努力才能完成,所以在学校管理中要批判教师工具论,要明确教师是该依靠的人,教师是该发展的人,教师更是发展中的人。

从教师个体层面上说,教师自身要树立主人翁思想,要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对于学校而言,知识创新并不是对客观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而是发掘教师头脑中潜在的想法、直觉和灵感,并综合起来加以运用。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教师个人的责任感,及教师对组织和组织使命的认同感。教师只有认可学校组织的使命,并将个人目标与组织使命相结合,才能从内心出发接受并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的活动。以往教师总是把自己的发展排除在学校的发展之外,总是回避在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中自身的发展体现,这样必然导致教师在思想品德觉悟上的“高处不胜寒”,只为他人不为自己,“马儿只是跑,马儿不吃草”。舍弃自身个人价值的认可,就失去了实现目标的载体,失去了工作的乐趣,教师便生活的很累,工作的很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教师总会自觉的不自觉的把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归结于学校管理的问题,学生的问题,而不是自身的问题,忽视了问题的关键和核心,以及解决问题的主体和主力。我们要用我们的人格、事业心和集体荣誉感,来爱校如家,建校如家。

二、同等关注,公平对待的管理理念

教育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教师,教师的群体发展尤其重要,因为学校本身就是一个集体,学校中的学生和教师是大集体下的子集体,因而在学校管理中要注重的是关注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发展。培育骨干教师,提升学校师资力量,提升学校品位,固然重要,不让任何一个教师掉队尤其关键。教师队伍的整体合力不是简单的算术加法。由于学校工作的特殊性,就使每一位教师的形象就代表着学校的形象,为体现教育的公平性,任何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就是学校的教学能力。因而在学校管理中要遵循“木桶”法则,狠抓薄弱环节,提高整体效应,不能只活生生尖子教师的培养。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要关注自身的发展,不要把自己排除在学校的集体之外,要把自己的工作融入学校的整体工作中,要大胆的去认同自己在学校发展中的价值,把学校的事情看作自己的事情,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看作自己的问题,要积极主动地去克服困难,而不是一旁观望与牢骚怪话。“尊重集体就是尊重自己,尊重自己就是尊重他人”。首先让自己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决不能有怀才不遇的感慨,珍惜学校的发展和自身的发展,珍惜每一次机会,好好把握,让自己在不断的成功中体验发展的乐趣。

三、思想第一,教育生活的管理理念

学校的管理首先是教育思想的管理,教学管理首先是教学思想的管理。新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新课程相对于传统课程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教学管理的目的不在于“管、监、压”,而在于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要摒除浓厚的功利色彩,让学校、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当前,随着教师社会地位的提升及其经济状况的改善,相对而言,教师对物质方面的要求已不是最关注了。现代教师更注重获得工作中的成就感和成长体验。因此,适当的物质奖励虽然还是必需的,但更为持续有效的激励,则是与教师的工作成就和个人成长相联系的自我实现的需要。“物质的分配,可以穷尽,因为物质在分配过程中不能创生,而人的物质欲望不能穷尽,以有限的物质去填充无限的欲望之坑,迟早要出矛盾。”而思想的交换则不然,越交换越丰富。思想的充实带来的愉悦,远远高于物质享受带来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