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范文

时间:2024-03-22 18:03: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

篇1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绿色经济 生态经济 低碳经济

1 相同的理念、支撑点和追求

1.1 新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新的价值观包括:在考虑自然资源,不仅是可用的资源,但也需要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在科学和技术的考虑,不仅要考虑自然的发展能力,也要充分考虑其生态系统的维持和修复能力,使它成为有利于环境的技术;在人类发展的考虑,既要考虑自然人转化的能力,更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消费观念排斥过渡的新铺张浪费,倡导绿色消费,也适度消费的材料,消费水平。储蓄与自然生态平衡,材料消耗低,产品,服务和注重健康,环境保护和消费模式。在日常生活中,鼓励更多的消费,耐久性,减少一次性消费。它是一种无损伤或威胁环境和可持续消费模式和消费习惯。在消费的同时,也考虑到资源的浪费,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1.2 是由绿色技术和生态经济伦理学的支持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是绿色技术和生态经济伦理学作为支撑点。绿色技术是指科学技术的生态化,因此也被称为生态技术,主要是针对科学的功能和社会功能和技术而言,它涉及到科学技术伦理和科学价值。绿色科技或生态科学和技术是基于人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目的是促进协同进化,共同发展,是天然的生态观,生态意识的科学技术与生态伦理为主,生态价值的限制,这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统一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和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的优化是更安全。自然与人的本质是绿色技术的主要特征。

生态经济伦理是适应当代人类发展生态经济的新时代需要新的经济伦理的产生。生态经济伦理的深刻内涵是:生态与经济伦理强调环境意识的重要性;生态经济伦理,道德追求平衡和谐的状态;生态经济伦理学的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价值。要实现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是人类和环境友好的追求,要求在生产和消费的思考人类不能把这个大系统本身,而是将自己要符合客观规律的研究该系统的经济原则的一部分。充分考虑系统的生态承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采取的战略,全面,对材料的转换过程的预防措施,减少对资源和环境对人体的负面影响经济活动的过度使用,从生产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每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投资少,低排放,高利用,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无害的。与工业和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市和农村地区,行业和产业,结合生态链,从自然经济体系,更好的人类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循环和自然循环。

2 追求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追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的实现,要求人类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能把自身置于这个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对物质转化的全过程采取战略性、综合性、预防性措施,降低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使用及对人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每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少投入、少排放、高利用,达到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并且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从自然-经济大系统出发,使人类经济社会的循环与自然循环更好地融合起来。

3 不同的侧重点、突破口和核心

3.1 研究的重点

循环经济的物质循环的重点放在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强调如何使用“3R”原则来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提倡在生产,流通,资源的节约和充分利用绿色经济消费全过程;热爱生活,创造,突出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实现绿色生产,绿色绿色流通,分配,以物质需要和精神上的满足;生态经济吸纳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其核心是经济与生态的协调,以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相结合,利用太阳能或氢基的要求,生产,消费和废物的闭式循环的全过程,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毅力。在碳排放方面的低碳经济,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的使用,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温室气候,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碳排放量相对较低,经济形式。

3.2 来解决不同危机的突破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是以人为本,解决人类生存危机,但突破他们解决问题的不同。循环经济是通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反映;绿色经济绿色分布,如最低收入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消费支出;生态经济是人类最先进的智能生物,实现人类经济持续发展的人共同的环境创造,依赖性和协同进化的关系;通过减少碳排放的低碳经济,在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CO2)浓度不再是一个深刻的变化,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气候条件的保护。

3.3 不同的核心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物质循环,使各种材料的回收,以提高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绿色经济,以人为本,以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福利水平为核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人与环境,人与社会公平之间的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了最大的公平的社会制度。对生态和经济情况的研究,农业生态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核心。以低能耗低碳经济,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的根本性转变,供人类消费的概念体系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河北省“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河北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到2025年,单位GDP能源消耗比2020年降低15%左右。

 

近日,河北省发展改革委印发《河北省“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规划提出,以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为核心,以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主线,建立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资源循环利用的协同减碳作用,加快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绿色循环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资源保障。

 

规划明确了主要目标:到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重点行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基本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形成较大规模,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循环经济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到2025年,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20年提高约20%,单位GDP能源消耗、用水量比2020年分别降低15%左右,新增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处置率达到95%;强制分类区域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60%,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量提升10%以上,基本实现农作物秸秆全面综合利用、废旧农膜全回收。

 

聚焦4项重点任务,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规划提出,河北省实施4项重点任务,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绿色循环发展。

 

加快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推行重点产品绿色设计,开发60项绿色设计产品,创建200家省级以上绿色工厂。推动重点行业清洁生产,依法在“双超双有高耗能”行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2022年底前完成全省年产危废量100吨及以上的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推动园区循环化发展,鼓励争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到2025年,创建绿色园区20家。加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到2025年,新增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处置率达到95%以上。全面推进产城循环链接。

 

加快完善循环型农业体系。完善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到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秸秆基本实现农作物全面综合利用。建设完善废旧农资回收利用体系,加强地膜新国标执行力度,推广使用0.01毫米以上标准地膜,到2025年,废旧农膜基本实现回收。推行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到2025年,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000家。

 

大力推进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完善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合理布局建设“交投点、中转站、分拣中心”三级回收体系,争创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1至2个。提升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水平,到2025年,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量提升10%以上。大力发展二手商品市场。推动再制造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建立完善覆盖京津冀、辐射东北和华北的再制造旧件回收体系。提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到2025年,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

 

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大力倡导绿色消费,鼓励消费者购买绿色标志产品;实施垃圾分类,到2025年设区市、雄安新区、张家口市崇礼区、廊坊北三县、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和处理系统。大力推广绿色低碳建筑,率先在雄安新区建设“绿色建筑发展示范区”,到2025年全省城镇新建建筑全部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完善绿色交通出行体系,到2025年,清洁能源及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占比分别达到90%、85%以上。

 

实施10项重大工程与行动,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规划提出,河北省实施10项重大工程与行动,即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工程、园区循环化改造工程、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创新工程、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提质行动、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推进行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推进行动、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行动。

 

实施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工程。以石家庄、唐山等人口较多的城市为重点,开展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统筹废旧物资“交投点、中转站、分拣中心”建设,合理布局便民交投点,在商超、学校、办公场所等探索推行智能回收设施。到2025年,设区市基本建成较完善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实施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创新工程。鼓励各类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申报国家、省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相关专项科研项目。围绕典型产品生态设计、再生资源高质循环、高端装备再制造等领域,加大科技支持力度,突破一批绿色循环关键共性技术等;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开展循环经济绿色技术体系集成示范,推动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科技成果转化。

 

实施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以河间京津冀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迁西机电再制造产业园等为重点,着力发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工程机械等再制造产业。支持瑞兆激光等再制造服务企业发展。加大再制造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建设再制造技术创新平台。积极争取国家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争创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试点。

 

篇3

关键词 环境 绿色会计 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1低碳经济与绿色会计的概念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 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

2低碳经济与绿色会计的关系

2.1低碳经济与绿色会计的不同发展

21世纪,世界进行了经济全球化。我国的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带来了环境破坏和能量资源的快速流失,我国对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受到了阻碍。因此实行低碳经济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必经之路。由于绿色会计的概念是最近才被提出来,其制度并非完美无缺,所以它依靠在现代会计发展的基础上,具备着很强的专业性。与此同时,因为这是第一次把经济以及环境问题合并在一起作为评价准则,正因为其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加强绿色会计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必经之路。

2.2低碳经济与绿色会计的协调发展

低碳经济与绿色会计相辅相成,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两者才得以结合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我国现阶段主要任务,低碳经济和绿色会计是一种包含的关系,低碳经济需要绿色会计整合经济内的一些环境方面的内容,同时绿色会计的发展主要是为了推动低碳经济的逐步提升。实现我国经济的环保方面的主要目标,是加强环保型的城市建设,绿色会计工作是发展低碳经济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3我国绿色会计发展的问题

3.1我国理论与方法体系内容的不全面

中国的低碳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我们需要不停的探索与发展。 并且在绿色会计这个方面,我们处于“坐而论道”阶段,缺乏理论和实践。绿色会计是由国外引进的新观点,我国的对绿色会计的研究少之甚少而且不够全面, 当务之急是提高绿色会计的内容,才能对低碳经济各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改善。

3.2政府以及各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

我在谴责环境污染的同时,政府企业以及人民群众却做不到在实际行动中去进行监督,可谓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从另一个角度看,绿色会计本身不完善,需要得到公众的监督并提出意见加以改善,另一方面,企业在绿色会计方面的违法行为和不合常理利用,也需要有关部门的监督。对于环境污染暂时仅有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社会监督,这说明我国在绿色会计各种监督中并不重视。

3.3宣传的范围不够广阔

由于我国的绿色会计起步比较晚,社会对于绿色会计还不是很了解,在不了解的情况绿色会计的推广将面临巨大的困难,人们不会将绿色会计与低碳经济联想在一块,更加不会想到两者的结合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这样子绿色会计就得不到完善与补充,促使绿色会计理念与研究在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得不到相应的应用。

3.4绿色会计专业人才不足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由于部门及社会对绿色会计的推广不够广阔,对绿色会进行研究仅限于一些专业的学者,研究的范围也小导致人们对绿色会计认识的不足,企业的不重视导致培训的不到位,没有系统的培训计划也不能进行专业的培训,这也是绿色会计人员严重缺乏的原因。

4我国绿色会计发展的策略

4.1制定合乎我国国情解决方案

我国对于绿色会计的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一些相关的规则及理论也不够完善。绿色会计理念是由国外提出并得到了发展,国内绿色会计的发展并不成熟,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关于绿色会计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状况制定出合理正确的方法。进行反复验证和推敲,制定符合国情的制度。

4.2政府必须加强对绿色会计信息的监督及宣传

企业本身往往存在着企业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全面的状况,政府必须大力加强监督,监督机制也要持续完善,经过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机构一起强化企业信息审查和评估,确保应有的全面性以及真实性。在同一时间内加强宣传的力度,对人们的思想也进行耳濡目染的影响,加上政府以及各部门的政策,有益于绿色会计内容的进一步落实,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4.3培养专业人才

对绿色会计人员的培训不要仅仅局限于专业的学者,要从基本出发,挖掘人才并对其进行专业绿色会计的培训,同时要进行高质量的培训,资金要准备充足。广阔的宣传绿色会计理念及完善,人们才能更有兴趣的进行探讨,更要鼓励专业人才对绿色会计进行深刻的研究,更为我国开辟出一条新的绿色会计发展道路。

5结论

低碳环境与绿色会计相辅相成,绿色会计作为新的概念出现在大众的面前,人们在不了解的情况下需要低碳经济对其引用,让更多的人知道绿色会计并发展绿色会计。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的迅速损失导致环境破坏严重,使得人们更加重视低碳经济下绿色会计对环境保护的问题,达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宋诗雨,钟骏华.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会计工作[A].中国商贸,2014.

[2] 王宁,陈阳.低碳经济背景下对绿色会计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3.

篇4

【关键词】绿色会计;低碳经济;产生;内涵

20世纪化学燃料的过度消耗,引发了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由此产生的能源、生态、水资源以及粮食问题,一方面严重地冲击到各国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隐隐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国际问题。如何看待和解决全球变暖现象,进而合理引导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这一问题引发主流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对现有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正是在这一国际大背景下,以“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为口号的全新发展模式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在冲击和影响旧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同时也孕育着全新的变革和突破。

一、绿色会计

(一)绿色会计的产生及其内涵

1.绿色会计的产生

工业革命以来,现代工业在为人类社会提供丰富物质产品的同时,也使得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人类社会发展所依赖的物质资源和生态环境,呈现出日渐衰竭的征兆,从而使全球经济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遭到破坏。为解决这一矛盾,部分西方经济学家、环境学家、社会学家和生态学家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着手研究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1999年,联合国讨论通过了《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国际环境会计与报告指南。各国政府也纷纷开始研究建立本国的环境会计体系,我国于2001年3月成立了“绿色会计委员会”,2001年6月,经财政部批准,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了第七个专业委员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标志着我国绿色会计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2.绿色会计的内涵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是将会计学和自然环境相结合,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和属性,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给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分析,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绿色会计的基本理论是在修正和批判传统会计理论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长期以来,传统会计理论只从人类经济活动的角度反映和监督企业资本及其运动,按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和复式记账这三大会计基本支柱对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从未涉及环境所引发的经济问题。绿色会计则以人类的全部活动过程和整个生态环境资源为出发点,围绕着自然资源的耗费如何得到补偿的问题,努力对环境管理中各个层次的职责履行情况做出确认、计量和报告,在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会计理论对整个会计要素的界定。

(二)绿色会计的基本理论结构

1.绿色会计的目标

绿色会计目标是在环境会计目的指引下设定的对绿色会计职能作用的要求,是绿色会计目的的具体化。绿色会计目标可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基本目标是协调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使它们能够均衡发展;具体目标是向环境利害关系人提供有关企业环境状况和环境行为方面的信息。

2.绿色会计的基本原则

(1)政策性原则。社会资源环境成本与收益的确认要受到国家政策和法律的约束,所以在进行环境会计核算时要体现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2)社会性原则。绿色会计要揭示企业对资源环境的责任,必须要求企业站在社会的角度去考虑企业的业绩,提供的会计信息,不仅要为企业内部服务,而且要有助于宏观管理和调控。

(3)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原则。该原则是指绿色会计核算时不仅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而且要兼顾生态和社会环境效益,要综合反映和控制企业的经济效益、资源环境、废弃物及生态环境,将会计主体置于生态环境之中,将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相应的生态循环都反映到会计模式中,综合计量和揭示企业生产活动给社会生态环境带来的后果,以规范企业行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相结合原则。该原则是指在绿色会计核算体系中,政府相关部门或组织应对企业最低限度的环境资源信息披露做出明确的、强制性的规定,同时鼓励企业自觉向社会公众和政府相关部门或组织提供尽可能多的环境资源信息。

3.绿色会计的基本假设

(1)可持续发展假设。可持续发展假设是指绿色会计核算以会计主体在自然资源不枯竭、生态资源不降级的基础上,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中蕴含了大量生态环境的内容,要求经济与环境必须协调发展。尽管绿色会计中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但核算和监督的程序和方法都应当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绿色会计建立的基本前提,是构造绿色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的根本条件。

(2)环境价值假设。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具有价值。环境资源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交换形成的价值和价格,不属于传统会计核算范围,但要进行绿色会计核算首先必须承认环境资源是有价值的,它虽不适用于劳动价值理论,却适用于边际价值理论。

(3)多重计量假设。由于环境因素的复杂性和绿色效益的模糊性,若仅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就不能客观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环境状况和绿色效益,因此绿色会计在计量上应是多重的。应以货币计量为主,辅之以实物、百分数或指数等,有时候甚至可以用图表和文字附注加以说明,应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精确性与模糊性相兼容的计量方法。

4.绿色会计要素

(1)环境资产。环境资产是指特定的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事项取得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可能带来未来效用的环境资源。环境资产的界定须符合资产的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此项资产可以在将来给企业带来收益;第二,资产的所有权必须属于本企业,另外还须具备一个特殊的条件,即此项资产须是自然资源,如海洋、土地、石油、森林、煤、天然气或者它们的使用权,或者是生态资源,如水土保持、环境美化等。

(2)环境负债。企业由于过去或者现在的环境污染等问题,而导致的尚未支付需要在将来支付的债务即是企业的环境负债,另外,还有一个或有环境负债的问题,或有环境负债或潜在的环境负债是指过去和现在的环境行为,按现行的行为规范无需企业承担任何责任,然而未来可能会为之承担的责任。

(3)环境费用。环境费用是指一个经济主体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与环境保护等有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4)环境收入。环境收入是指一个经济主体在一定的时期内,利用环境资产获得的或者即将获得的,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5)环境效益。环境效益计价是指以货币计量实现的效用价值。由于直接环境效益和间接环境效益形成的过程不同,其计价方法也不同,一般情况下,直接环境效益渗透着人类劳动,其效益可按劳动量的货币表现计量;间接环境效益通常没有人类劳动的直接参与,其效益的确定带有很大主观性,可按模糊数学的计量属性和包含效用的货币表现计量。

5.绿色会计的计量

绿色会计的计量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实际成本法、机会成本法、人力资本法、重置成本法、防护费用法、边际成本法、影子价格法、替代性市场法和生产率变动法等;二是以非货币为计量单位的有指标体系法、图表法、文字叙述法等。具体使用哪一种计量方法,应视企业具体的事项和涉及的会计要素而定。

6.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

绿色会计披露的信息是为了向有关各方提供准确有效的绿色信息,以满足决策者分析、决策的需要。现有的会计报表只披露能用货币计量的会计事项,主要提供的是经济效益指标,而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指标均未披露。鉴于绿色会计信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重大影响,而单独编制绿色会计报告难度较大,有必要在日常核算的基础上,通过在会计报表中或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的办法披露有关绿色会计信息,应在财务状况说明书中列明企业对环境损害情况及其治理措施等,必要时应针对特定的信息使用者,编制特定的环境信息报告。

二、低碳经济

(一)低碳经济的产生

“低碳经济”一词始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在该白皮书中,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作为岛国的英国资源并不丰富,对能源供应正从自给自足走向依靠进口。因此英国率先提出低碳经济以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应对未来发展。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发表了《斯特恩报告》,呼吁全球每年用GDP1%的绿色投入来回避未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美国未来将力图走低碳型的发展道路。2007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在本次大会中制订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减排25%-40%。

(二)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目前国际学术界对此概念尚未统一。从广义上讲,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狭义上讲,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效率的利用问题和结构问题,它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能源制度创新和发展观念的根本转变。因此,我们既可以将“低碳经济”视为以减少碳排放为主要目标,通过发展低碳技术、低碳产品来建构新型低碳市场、贸易规则与财税体系的一种国家政策,也可以将“低碳经济”视为一类涵盖各类国民活动,通过建立经济高效、能源节约、低碳排放的生产、消费方式,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形成整个国家的全新消费活动的国家活动。

(三)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

低碳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它是解决发展经济与减少污染、维护生态平衡的根本。未来世界经济的竞争必将是低碳经济的竞争,低碳经济必将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积极探索大幅度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方法,对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英、德两国都将发展低碳发电技术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切入点,认为煤炭在经济发展的一定时期内仍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必须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日本投资化石能源减排技术装备作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切入点,如开发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技术,建立烟气脱硫环保产业。美国政府则把开发创新型污染控制技术、先进燃烧系统及碳收集封存技术的研制开发作为低碳排放的切入点。

我国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走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探索和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模式,结合我国学者的研究,归纳如下:

第一,建立和完善低碳经济立法体系,加速碳减的实施。通过立法把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节能减排、清洁生产、低碳消费变成自觉行为,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管理制度,把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上升为基本制度予以规范,强化执法监督,确保低碳经济各项规定的贯彻执行。

第二,加大低碳经济理念宣传,强化民众责任意识。通过宣传可以使民众树立与低碳消费相协调的正确价值观与消费观,感受绿色消费的好处,倡导绿色产品,减少化学物质在生产上的使用,鼓励使用节能环保的家用电器,出行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倡导低碳消费方式,减少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

第三,国家财政扶持低碳技术研发和节能产品的生产。利用低碳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转化技术研究,鼓励生产、使用清洁节能产品,提高社会碳减的技术含量。

第四,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现有能源结构,对原有的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三高”企业实行关、停、并、转等措施。现阶段我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当前的经济建设也绝不容许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因此,对那些排放不达标、污染严重的企业坚决予以关闭和停产;对于低碳技术不高、污染不是太严重的企业可以被低碳技术较高的企业并购,实现资源的整合。

三、绿色会计与低碳经济的关系

(一)绿色会计是实施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

1.绿色会计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会计理论未将个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纳入成本计算,长期如此,势必阻碍企业自身及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重视环境因素,实行绿色会计,才能将个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对自然及社会的影响做出科学的判断。

2.绿色会计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备条件

目前,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选择,发展低碳经济,必定需要健全完善低碳会计制度,以此为制度基础保障低碳经济的发展。绿色会计是实施低碳经济的必要条件。

3.绿色会计是衡量低碳经济发展的手段

随着各国对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逐渐深入,人们发现传统的GDP由于没有考虑经济过快发展而导致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不再实用,进而引入了“绿色GDP”的概念。“绿色GDP”从传统GDP中扣除不是真实财富积累的“虚假”部分,剩余的才是科学的、真实的“可衡量GDP”。而绿色会计恰恰是通过自然资源耗费、环境成本和费用的确认、计量、记录来分析环境质量效益,从而有助于“绿色GDP”的计算,进而可以更好衡量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程度。

(二)低碳经济实施中的绿色会计发展对策

1.设立专门的权威机构,确定绿色会计准则

为迎接21世纪世界经济运行低碳化发展格局的深刻变化,顺利实施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国家战略,我国应立即着手实施绿色会计的各项准备工作,当务之急是成立专门的权威事业机构,尽快制定绿色会计准则,推广开展试点工作。建议由财政部牵头,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总会计师协会负责,筹建中国绿色会计发展改革领导小组,组织法律专家、经济学家、环保及会计实务工作者密切配合,加快绿色会计理论研究及付诸实施的进程。

2.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呼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绿色会计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既不能以片面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也不能为了片面保护环境而忽略经济发展,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把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有机地联系起来,力求做到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即发展低碳经济,而绿色会计正可以做到这一点。这些都要向全社会进行广泛的宣传,以加强全国人民努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思想意识教育,使绿色会计尽快被公众、企业和市场所接受。

3.建立绿色税收机制

从世界经济学界着手研究绿色环保经济问题开始,国家税收在一定程度上也赋予了新的职责。为了从根本上使自然资源、环境得到长远的保护,增加民众环保意识,建立绿色生态税收制度是我国当前绿色会计实施的基础。

4.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严格执行奖惩措施

努力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加大对破坏环境的惩罚执行力度,破除阻碍企业使用绿色会计的短期利益驱动机制。

综上所述可知,发展低碳经济与绿色会计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后者是前者的必要手段和实现途径,前者是后者的存在前提和理论基础,它的实现必然进一步推动后者的研究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俊吉.低碳时代绿色会计新探[J].经营管理者,2010(11).

[2]金莹.基于低碳背景下的绿色会计新探[J].财会研究,2010(23).

[3]黄瑞丽.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会计模式构建初探[J].财会天地,2011(7).

[4]陈留平,张珊珊.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会计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1(1).

[5]王清武.论环境会计理论体系[J].科技创业,2011(1).

[6]路国莲.绿色会计理论与制度建构[J].西部财会,2009(9).

[7]杨妍,宋子义.关于绿色会计体系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

[8]钟卫稼.关于环境会计与低碳经济发展的思考[J].财会通讯,2011(8).

[9]李宗才.我国低碳经济研究述评[J].学术界,2010(6).

[10]刘佳,龚唯平.低碳经济内涵及发展途径:一个述评[J].经济研究,2011(4).

篇5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会计 绿色革命

一、低碳经济下会计绿色革命的主要内容分析

(一)低碳经济下会计绿色革命的基本内涵

所谓的低碳经济,实际上就是指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通过更新观念、完善制度、创新技术等有效途径,加大对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尽可能的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及排放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开创低碳经济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现今各个国家都在致力于低碳经济的研究之中。

所谓的会计的绿色革命则是指在结合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会计学,也可以说是一种环境会计。绿色会计冲破了传统会计学的禁锢,利用多元化的手段,结合经济发展、环境资源等现状,计量企业对社会资源及环境造成的损益大小。

开创低碳经济下的会计绿色革命则是指在经济的低碳发展过程中,在会计学基本理论的观点的引导下,运用丰富的会计学方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进行计量和适宜的补偿,以维护自然环境对经济持续发展的有利影响。毫无疑问,低碳经济下的会计绿色革命对自然资源的有效配置及优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以及经济效益的综合提升具有明显的积极影响。

(二)低碳经济下开展会计绿色革命的基本原则

1、法律性原则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现已出台了许多保护环境,低碳发展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政策、方针、路线等。因此,要在低碳经济下开展会计的绿色革命就必须了解、遵从这些政策法律的约束,并尽可能的使其在会计量过程中得以有效体现。

2、社会性原则

在低碳经济下开展会计的会计绿色革命意味着企业完成自身效益目标的同时也肩负着发展社会经济,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浪费的职责。因此,企业在谋求自身发展时,必须在社会学的意义上将企业效益与市场的宏观调控及资源保护相结合。

3、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就是指低碳经济下会计绿色革命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护环境,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开展会计的绿色革命时,企业必须协调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将生态环境的效益也考虑其中。尤其是在会计的计量、监督等过程中都要遵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规范企业经济活动的行为。

4、经济性原则

低碳经济下会计的绿色革命虽然是以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但这不意味着经济发展不再重要。相反,不管怎样创新和改革,其最终都是为了实现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还必须遵从经济性原则在保护环境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也应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

5、信息披露性原则

信息的披露是为了帮助决策者在准确、有效的信息基础上做出正确合理的分析判断及决策。要开展低碳经济下的会计绿色革命就必须在相关的会计报表中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的指标信息等都进行一定的披露。而在进行信息披露时可以选择信息的自愿披露与强制披露相结合的方式。即在进行会计计量时,政府应对企业资源环境相关信息的披露确定出一个最低披露限度,并强制性要求此类信息得以披露。而对于限度之上的资源环境信息则采取自愿性原则,鼓励但不强迫企业向社会或相关部门进行信息的披露。

6、多重计量原则

复杂的环境因素造成了在环境效益方面会计计量难度的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为更加客观地反映环境效益,我们必须进行会计的多重计量。会计多重计量则主要是指将以非货币为计量单位的文字叙述法、图表法及指标体系法与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实际成本法、机会成本法、重置成本法、人力资本法、替代性市场法及生产率变动法等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宜的整合与调整。

二、我国推行低碳经济下会计绿色革命的积极意义分析

(一)低碳经济下推行会计的绿色革命是时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观念日新月异,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已经成为目前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此情形中我们不难看出,在低碳经济下推行会计的绿色革命史时展的必然要求。唯有如此,我们才可能进一步实现企业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推行会计的绿色革命是进一步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针对气候的急剧变化、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的不断恶化,低碳经济作为解决这些矛盾的一项有效途径已成为全球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而推动会计的绿色革命对低碳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地保障和促进作用。尤其是低碳会计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可以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此外,推动低碳经济下的会计绿色革命,通过会计计量的方法实现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资源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较严重等问题进行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及事后维护的环境保护方略。这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效发展。

(三)推动会计的绿色革命是衡量低碳经济发展程度的有效手段

随着世界各国对低碳经济的不断探索与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在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有了越来越深入的认知。特别是在考虑到经济快速发展造成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对GDP的计算也突出了科学、真实、可持续的绿色概念。推动会计的绿色革命则可以在进行GDP的有效计算时对自然环境成本、资源消耗费用等进行准确地计量,进而对低碳经济发展的程度进行有效的衡量。

(四)低碳经济下推动会计的绿色革命是会计创新的必然条件

目前,我国的会计行业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要想进一步发展社会经济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企业就必须对会计进行相应的创新与改革。尤其是在在现行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推行会计的绿色革命是发展会计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现会计创新的一项必要条件。

三、我国推行低碳经济下会计绿色革命的现存阻碍分析

(一)缺乏低碳经济下推行会计绿色革命的制度保障

现今,我国已经逐步认识到生态环境资源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就发展低碳经济和推行会计绿色革命而言,我国尚未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制度上的不完善,是企业的行为的不到有效的规范,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和会计的绿色革命都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篇6

摘 要:近些年,随着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政府明确提出将低碳经济的发展作为国家战略,一时间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会计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探究热点。论文在综述了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低碳经济下绿色会计的发展现状,发现其在我国发展中存在的诸如绿色会计理念并未确立、绿色会计体系不成熟、绿色会计发展的监管不足、专业绿色会计人才匮乏等问题以及形成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和原因提出有意义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会计;利益相关者

一、引言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世界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低碳经济主题跃然成为学术界探究热点,中国政府在2009年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中明确提出将低碳经济的发展作为国家长期战略,并严格制定了二氧化碳排放的约束性指标,将低碳经济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可见,低碳经济的发展势在必行,中国经济进入低碳经济时代。

在中国,绿色会计的发展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它涉及了情况十分复杂的各个方面。绿色会计并不仅仅是会计行业的问题,也是针对现阶段的主要社会、环境问题应运而生的主要内容,它是以政府和企业合作为前提,需要政府对其进行大量推广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做好环境保护,节约能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文献回顾

发达国家对于绿色会计(早期称为环境会计)的定义研究起步很早。英国学者比蒙斯(1971)在期刊《会计学月刊》上就发表了论文论述了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的研究。而在1973年,马林讨论了污染的会计问题,这是两篇开启绿色会计研究的文献。Stewart Jones(2008)最早提出了“碳会计”这一全新的定义,他定义了碳排放会计,认为碳排放会计是将碳排放及其排放权交易和相关鉴证等的会计问题的统称。Alan Mann(2012)认为将碳成本与实际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量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成功应对全球气温升高造成的威胁。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会计从业者开始对绿色会计展开了研究与讨论,但遗憾的是由于环保意识欠缺,导致整个社会对其关注度很低。中国的绿色会计理论是从介绍发达国家绿色会计的研究情况为起步点。在绿色会计的袁增申(2011)教授在他的研究中强调绿色会计是一门具有传统会计特征,更兼有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特点的综合科学。

三、低碳经济与绿色会计

低碳经济顾名思义就是要将“低碳”和“经济”归集于一体,它是现代社会在应对环境日益恶劣的情况,实现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一种全新模式。低碳经济具有能耗低、碳排放低、污染程度低等三大基本特征,其核心在于两大技术分别是能源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

绿色会计又可以称为环境会计,最早起源于二十世纪初的西方国家。传统会计将能源和原材料等归入了成本,但并没有将环境成本核算到其中。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不同,它运用了绿色理念对传统会计理论体系进行进一步整合,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的独立的核算与控制的综合管理。

绿色会计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来看绿色会计的提出,是因为机器化大生产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全球气温升高、社会经济发展遭到环境的威胁的背景下而造成的,绿色会计的提出是为了跳出传统会计的局限性,为经济模式的转变服务,坚持走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就是为了实现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绿色会计体系的健全。

四、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会计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绿色会计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绿色会计对于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以及环境污染的现状的改善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由于绿色会计牵涉到一系列的复杂问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境。

绿色会计的体系还没有完全成型。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水平,所以还有许多环保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需要建立和完善。绿色会计体系需要较长时间的理论构建和反复实践证明才能够完整地建立起来,在这段体系构建的时期内必然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绿色会计事务的混乱。

绿色会计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存在诸多漏洞。环境污染长期得不到解决,与政府的监管力度密切相关,绿色会计制度的发展也缺乏相应的监督,导致了发展的不完善。因此,要提高我国的绿色会计发展水平,需要政府、社会以及企业自身的广泛参与,对绿色会计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

企业对于绿色会计的了解不够深入,在目前的外部环境下也不够重视绿色会计相关人才的储备,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方法不合理以及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但是,由于发展的时间较短,我国的绿色会计理念提出的时间不是很长,在企业内还没有完全确立,绿色会计的体系还不够完善,其概念也还没有被人民群众广泛地熟知。

五、政策建议

(一)强化利益相关者绿色会计意识

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其经营活动具有外部性,尤其是有些制造型企业的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排放到环境中会产生污染,产生负的外部性。绿色会计制度的实施通过影响企业的成本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产生影响,管理者在做出决策时就必须要将环境因素考虑在内,从而在源头上达到治理环境污染的目的。对于公众来说,要提高他们的绿色会计意识,可以通过媒体的宣传来达到效果,例如在电视上投放公益广告,在网络上积极宣扬环保小措施,以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健全会计准则,完善绿色会计体系

要保证我国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完善绿色会计体系就是实现这种发展的基础。积极引导企业实施绿色会计制度,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鼓励企业的会计制度改革,根据研究出来的绿色会计理论框架,补充具体的绿色会计实施制度,满足市场和社会的需要,积极实施绿色会计核算制度对促进企业建立科学完善的绿色会计体制有巨大的作用。

(三)加强利益相关者监督力度

加强对于绿色会计实施过程的监管,需要针对各个阶段的不同情况分别进行,不能够一刀切,以免对企业造成不良的影响。企业每年独立编制环境报告书,对绿色费用和收益、资源资产和折耗等表内信息,以及废弃物利用水平、环境规定落实情况、质量状况等表外信息进行披露,而且要结合多个专业领域的专门机构对此加以评估和审计,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

参考文献:

[1] 比蒙斯(F.A.Bcams).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J].会计学月刊,1971,(3):24-28.

[2] 马林(J.T.Marlin).污染的会计问题[J].会计学月刊,1973,(2):18-22.

篇7

【摘要】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巨大发展优势,已经成为当代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但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地区,特别是内蒙古的一些县市,由于地域特点,还需要深入调查研究,以更加切合当地的发展措施进一步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就此,本文作者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资借鉴的措施,现总结于此,与同仁商榷。

【关键词】绿色低碳 循环农业 经济发展 措施研究

一、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村经济发展基本还停留在小农经济的个体单户动作状态中,特别是北方的内蒙古,土地贫瘠,水源缺泛,新世纪更具发展优势的创新技术运用极少,不能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优质的条件,农业经济发展亟待培育新型的增长方式。

1、农业生产经营相对分散经济效益低下。

自一九八七农村实行联产承包以来,内蒙古地区直到现在还处于分散的个体生产状态,尽管在土地流转以来,农户有的把土地承包出去,使得农业经济小部分地走上了集约式发展,但由于各种原因,农业产业化发展还是没有多大起色。农业生产基本处在粗放型阶段,抗风险能力差,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2、村镇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科技应用不广泛。

改革三十多年来,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的,但也很难弥补土地承包时对水利设施的严重破坏,因而很多地方农作物的收成还决定于天气的好坏,倘若遇到旱灾或洪灾,则农作物的收成会损失很大,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相当脆弱。再加农民文化成度不高,科学知识短缺、用科学种田的意识淡薄,因而在病虫害防治、新作物的引进、化肥的选择、农药的用量、使用的周期方面做的并不怎么到位,从而就在一定程度上影着农业生产的收成,并在饮食的安全上会出现诸多问题。

3、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近些年来,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土地盐碱化、沙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加之大水满灌式灌溉方式,不仅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严重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稳步向前发展。加之当地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加快了工业化进程,工业生产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日益严重,大量的固体废弃堆积占用了大面积的农田,使地下水资源的污染日益加重,极大地影响了内蒙古地区农业的发展。

二、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及特点

1、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

内蒙古地区的县域农业经济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加快经济转变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农业经济之路。因为,绿色农业经济是以市场需求和经济、生态协同发展为原则的,是传统农业经济走上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的必由之路,是对各种农业资源进行开发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的最好方式,是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佳方式。这种发展方式是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与社会、生态资源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深入认识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的价值。

我们知道,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是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主要方式,同样,也是内蒙古地区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最佳方式。内蒙古县域虽然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但是土地贫瘠,可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却有限,已经开发的土地又面临着高消耗、高污染的问题,这种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现实,因此,县域农业经济必须采取低碳农业发展模式,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内蒙古县域农业的发展还要注意土地污染和大气污染的问题。在传统农业经济发展中,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工业用水的乱排乱放,水土污染日益严重,而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保护环境,更有利于提升农业产品的质量,切实解决好粮食安全问题,因而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

三、县域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措施

1、加大低碳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

近年来,我国一些农业发达地区的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发展县域农业低碳经济就应该大力推广现有的好经验、好技术。首先政府要通过财政政策进行支持和引导,引导社会资金的不断投入低碳农业生产中来,为发展低碳农业提高充足的资金。其次要积极构建引进低碳技术推广的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学会运用先进农业技术,使技术真正运用到低碳农业生产中。第三要加强农村地区新型农机技术的推广力度,组织农民学习新技术,开展免费农业教育课堂培训业务,宣传新型低碳农机的作用,使低碳农机在农村得到真正使用。

2、提升低碳农业经济从业人员的发展理念。

首先,绿色低碳循环农业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理念的,加强从业人员树立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理念是十分重要的。这里我们提出了从业人员的概念,就是针对当前的农业从业者的现状。自土地流转以来,有的农民把自己承包的土地流转出去,城市一些人员获得了这些流转的土地,他们也就成了“二手农民”,他们往往是“短视”的,往往以掠夺式经营方式获取短期利益,因而要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现代农业发展观,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发展理念,走科学的可持续的农业发展道路: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的现代低碳农业经济发展道路。同时要对他们加强低碳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法》《资源保护法》等资源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还要适当利用优惠的经济政策引导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鼓励和扶持绿色低碳农业生产。

3、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

目前,内蒙古地区县域正处在工业化发展时期,二氧化碳的排放给本地区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此,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完成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以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县域农业的产量和质量,进而提升当地粮食安全水平,为当地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陈诗一.中国的绿色工业革命:基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解释(1980―2008)[J].经济研究,2010(11):21-34+58.

篇8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旅游;旅游管理

1低碳经济及绿色旅游的基本概念

低碳经济通常指以能源消耗低、碳排放量小、污染程度弱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协同发展的新型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低碳经济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开发利用新能源、提升能源利用率为主要方式,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维系生态环境。其次,低碳经济可以完善传统经济体制的缺陷,转变旧有的经济发展观念,为更多绿色企业的发展增添动力。低碳经济符合新时代经济模式的基本发展理念,能够有效保障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1]。绿色旅游是指以生态环境保护及能源节约为核心理念的旅游产业,是一种集环保、节能、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新型旅游产业模式。绿色旅游于游客而言,不仅是一个休闲娱乐的过程,更是一个亲近自然、养成环保观念的过程。绿色旅游能够最大限度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让节约环保、绿色生态的理念深深扎根于每一位游客的心中[2]。

2我国发展绿色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温室效应、雾霾等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之中,环境恶化成为了全世界的共同难题。如何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量,已经成为了各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贯彻落实低碳经济、生态环保以及绿色产业等理念,并在各行业的实际运营中加以有效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绿色旅游作为低碳经济模式下的标杆型产业,充分体现了绿色、环保、节能等理念,是我国传统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例如海南省出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旅游业建设,为海南省绿色旅游发展抢占制高点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绿色旅游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各项规章制度较为欠缺,对旅游业的监督与管控较为松懈,难以完全满足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3]。

3低碳经济视域下绿色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存问题

3.1碳排放量超标,空气污染严重

旅游是集交通出行、餐饮住宿、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型产业模式,难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导致碳排放量超标。如果旅游产业及旅游消费者不能很好地意识到发展绿色旅游的重要性,很难满足低碳经济的基本发展要求。对于旅游消费者来说,交通出行是旅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大多选择搭乘飞机、高铁、旅游大巴等交通工具,但也有部分游客选择自驾游方式在生态景区观光,加剧了景区内环境污染,也对游客出行安全造成一定隐患。大部分景区占地面积较大,在景区内设置了观光巴士。由于客流量巨大,巴士长期处于运作状态,持续在景区内排放污染气体,严重增加了景区碳排放量,使景区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3.2景区开发污染较大,难以实现绿色旅游发展

近年来,旅游行业已经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具有自然资源条件的地区纷纷大力发展旅游业,大规模开发自然景区,而在此过程中极易出现大量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等情况。首先,缺少与自然景区开发相关的政策法规及管理条例,导致景区开发缺少法律法规的约束,开发过程是否绿色环保得不到保障。其次,景区开发更多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开发团队对于生态保护及低碳经济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在开发过程中不仅产生了大量建筑垃圾,导致地区环境污染,更严重消耗了当地自然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再次,部分景区管理者为了牟取更多利益,在自然景区内开发娱乐游玩项目,不仅增加了生态系统自我修复的负担,更破坏了固有的特色生态资源,与绿色旅游的核心理念背道而驰。

3.3游客环保观念较差,在旅游中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较为严重

游客是旅游产业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旅游活动中基数最大的群体。因此,游客的环保观念是否良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绿色旅游发展。尽管低碳、环保理念已经在各大景区和酒店广泛宣传,但仍有部分游客严重缺乏环保观念,铺张浪费现象时有发生。首先,在餐饮方面,部分环保意识不够的游客将垃圾随意丢弃在景区,造成严重污染。其次,旅游出行中聚餐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部分游客所点餐食远多于实际需求,出现严重浪费现象。再次,部分素质较差的游客在景区内肆意践踏、损坏绿植,严重破坏了景区自然生态环境,违反了绿色旅游的基本要求。

3.4旅游消费者“绿色消费”理念认知不到位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消费模式为“绿色消费”。尽管目前旅游产业相关行业,如餐饮业、交通行业及酒店行业等,都在大力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但仍有部分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理念的认知不到位。旅游业作为服务行业,对绿色消费理念更多只是倡导,无法以此作为道德标准约束游客消费行为。只要游客消费合理、合法,就要为消费者提供相应的服务。部分游客认为旅游出行就是消费的过程,肆意进行高消费活动,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更影响了低碳经济发展。

3.5不同地区间绿色旅游产业发展不平衡

低碳经济背景下,不同地区受到自然资源、政策及人文环境等因素影响,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表现出不平衡的态势。上海、杭州等城市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较高,近年来不断推广垃圾分类等低碳、低污染的环境卫生管理模式,这些地区绿色旅游开展较好。西北地区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同时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开展绿色旅游情况不容乐观。因此,目前国内旅游产业绿色旅游整体发展情况较为不平衡。

4低碳经济视角下发展绿色旅游的策略

4.1完善绿色旅游相关政策法规

目前,低碳经济已经受到了全世界关注,绿色旅游逐渐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推广。尤其是欧洲国家,已经出台相关政策扶持绿色旅游发展。我国旅游行业主管部门要联合各地政府,根据地区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促进绿色旅游整体发展。首先,国家旅游局要完善政策,约束景区开发,促进绿色旅游发展。其次,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条例,限制自然景区内碳排放及污染气体排放,为景区维持良好的自然环境提供保障。再次,地方政府及景区要针对交通、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制定管理条例,抵制高碳排放、铺张浪费等现象,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4.2建立完善的绿色旅游监督体制

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是促进绿色旅游顺利开展的基础保障。监管机制的监督对象有两方面,一是旅游景区,二是旅游消费者。首先,对于旅游景区,旅游局要对自然景区开发进行全过程监管,降低开发过程中的建筑污染。要对景区内部交通运输加强监管,采用新能源及电力运输设备进行物资和游客的运输。其次,对于旅游消费者,景区要安排专职监管人员对游客进行监督管理,杜绝景区内乱扔垃圾、破坏绿植等不文明行为出现。

4.3提升旅游消费者的低碳和环保意识

绿色旅游发展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旅游消费者的积极配合。因此,提升游客的低碳经济理念及环保意识尤为关键。首先,要加强对游客的思想教育,在学校、企业和机关单位定期开展绿色旅游知识培训,提升群众环保观念,让游客在出行前就将低碳、绿色、环保的理念植根心中。其次,旅行社要对游客进行适当的绿色旅游知识讲解,进一步提升游客的低碳环保意识。

4.4加强绿色旅游活动宣传及教育

在实际运营中,旅游行业不仅要重视提升经济效益,更要对低碳环保提起足够重视,加强对绿色旅游理念的宣传与教育。在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中播放绿色出行宣传片,在酒店、餐厅等休闲娱乐场所进行低碳经济及绿色消费宣传,在旅游景区内进行保护生态、绿色旅游的宣传教育,让绿色旅游的核心理念通过各个相关产业植根于游客的心中。

篇9

一、引言

在国家经济发展中,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促使社会进步与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在低碳经济背景下,需要企业改变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根据时代要求,更新管理理念与模式,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二、低碳经济的概念与特征

低碳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支持下,通过制度、技术的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减少能源排放,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与环保共同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低碳经济主要有三个特征:第一,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各种排放物对环境的污染。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对能源使用的控制,减少消耗,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坚决避免因经济发展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出现。第二,经济增长与消费能源相分离,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增加能源消耗,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升能源的利用率,促使企业经济健康发展。第三,创新低碳技术,将此运用在企业发展中,提升企业绿色环保意识,优化管理模式与经济发展模式,真正的实现低碳经济发展。

三、低碳经济对企业传统发展模式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碳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各个政府部门为了做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对企业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提出明确的要求。若是企业经营发展中,碳排放量超过规定的线上,那么该企业需要在碳金融市场购买排放份额。我国室温气体减排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随着国家企碳金融市场的发展,温室气体减排市场发展的前景越来越明朗。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低碳经济的研究,将此与自身发展充分结合,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促使国家节能减排发展,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二)消极影响1.技术与资金影响低碳经济更注重低成本、低排放的发展,对传统企业管理模式提出新的要求。我国中小型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由于经济与技术的问题,使用的生产设备多为能源消耗大的生产设备。在管理模式改革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与技术,对原有的生产模式进行创新,以此实现低碳经济发展需求。对于中小型企业发展来讲,资金与技术问题,是当前管理发展中面对的最大问题,也是影响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2.碳关税压力影响碳关税,就是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环境,对出口国家的产品进行征收税的一种行为。该税收的出现,增加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与运行成本,致使企业的经济利益严重受到影响,造成经济效益不理想的问题出现。该问题需要得到企业的重视,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学科的管理对策,减少因碳关税而造成的经济效益减少问题出现,提升自身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四、低碳经济下企业管理创新对策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低碳经济进行全面的分析,结合自身的运行状态,创新管理模式,优化自身工作的流程,落实低碳经济发展需求,提升企业综合运行情况。通过管理创新的方式,提升企业运行管理水平,满足低碳经济发展需求,实现持续长远发展。实际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代入手,实现企业管理创新。

(一)立足低碳理念,明确发展目标价值观与发展目标的建立,能够推动企业更加健康的发展,使企业发展状态更符合时代需求。在管理创新的过程中,融入低碳理念,丰富企业文化内容,展示出企业应有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企业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企业管理者需要认识到低碳经济对自身企业发展的影响,并将此与企业文化充分融合,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发展观,使企业经济更好的适应当前社会环境,实现节能减排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此外,管理者还应将低碳经济融入战略发展目标制定中,将此真正的落实在日常管理与生产中,体现出低碳环保的理念。对于企业经济发展来讲,明确低碳经营理念与发展目标的建立,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内部管理质量,同时能够促使国家竞争发展,提升我国室温气体减排市场发展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学习,转变管理理念,融入更多新的技术与手段,以此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如国家电网公司在运行的过程中,坚决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让绿色成为发展的鲜明底色,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低碳理念与企业发展的融合,转变自身管理模式,引入多种新能源技术,优化自身的工作模式与方法,提升管理效率。

(二)立足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提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充分体现出社会经济发展中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性,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企业管理创新中,需要重视低碳技术的创新,将此融入企业生产工作中,以此提升企业经济水平,促使企业低碳运行发展。就当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情况来讲,若想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需要研究与开发低碳技术,将此作为创新管理的重点,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实际生产工作中,转变传统产品生产开发模式,利用新能源技术进行创新,适应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以此优化自身的工作效率,减少能源的消耗与碳排放量。此外,企业还应建立完善的生产链,利用低碳理念与新能源技术升级产业模式,使企业生产模式更符合低碳生产要求,提升市场竞争力。在企业运行发展的过程中,只有不断的优化技术与管理手段,才能真正的在激烈累市场中脱颖而出,促使企业升级发展,实现企业产品生产的低碳化,真正的满足低碳经济发展需求。

(三)基于市场需求,做好企业转型发展在企业管理创新中,需要立足市场需求,结合国家经济发展状态,制定创新发展计划,明确未来发展的目标,以此保证自身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坚决落实低碳经济,将此作为自身发展的关键,充分考虑自身的特点,明确发展思路,保证各项工作有序的进行。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构建,为经济转向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也明确未来企业发展的道路,为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指明道路。自从党的十一来,我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能源利用率明显提高,清洁能源优先发展,能源消费结构显著优化,碳排放量强度大幅降低。因此,在企业运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情况的分析,将其与企业发展充分融合,以此满足自身发展需求,提升企业运行发展水平。通过对市场需求、低碳经济发展的研究,使各项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以此推动企业长远持续发展。

(四)加强对国家政策的研究,实现与时俱进低碳经济是全球化经济发展的趋势,各个国家都根据自身经济体制发展状态,出台相关的政策依据,为国家内部的低碳经济发展指明方向。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对国家经济发展状态,相关的政策要求进行全面的分析,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制定管理创新发展计划,并在国家的政策中发现发展机会,利用低碳经济优势资源,提升自身的生产经营效果,提高综合竞争力。如,2014年12月,国家发改委颁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全国碳排放实行配额制度,根据发改委计划,全国碳市场将在2016-2020年期间全面启动实施和完善。如,2018年6月《国务院关于印发答应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该内容中要求在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15%以上,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这一政策的出台充分说明绿色环保建立的重要性,为企业发展提出明确的要求。通过对国家政策制度的分析,能够优化内部工作质量,使企业发展做到与实际俱进,真正的达到低碳经济发展建设。

(五)加强科研人才培养,促使企业低碳经济发展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若想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需要提升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建立科学研究人才队伍,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状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计划,并根据低碳经济要求,引导其对企业内部生产技术进行研发,减少资源的投入,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企业在运行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对科学人才队伍的培养,培养符合科学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科研复合型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为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促使企业健康发展。实际工作中,企业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将低碳经济渗透在培训活动中,并结合现代社会发展每,行业要求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活动,以此提升企业内部的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在培训活动中意识到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并主动提升自身素质与能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多种支持,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此外,企业可以组织相关科研人员交流活动,与同行业企业合作,建立交流组织活动,引导科研人员进行组织交流,分享工作经验与技术经验,在交流中获取经验与方法,以此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促使企业更好的经营生产。

篇10

关键词:绿色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应运而生。

1 四大经济的来源以及含义

1.1 循环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循环经济”一词并非国际通用术语,在学术界尚存争议,从各种文献对它界定的共同性来看,就是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社会生产投入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的经济发展模式。

1.2 绿色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绿色经济”是由经济学家皮尔斯于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在经济学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分配、绿色技术此起彼伏,使绿色经济成为经济学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命题。但直到目前对绿色经济的内涵、外延以及特征等方面都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相关理论正处于不断探讨和完善之中。

绿色经济的“绿色”,不是人们感知意义上的颜色,而是一种象征性用语。一般认为绿色经济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通过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高效地、文明地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的一种生产方式或经济发展形态。

1.3 生态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他的论文《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中首次使用了“生态经济学”这一术语,成为生态经济学学科的最早倡导者。

毫无疑问,生态经济学就是以生态经济为研究对象的。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第一,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第二,生态经济是让整个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废弃的全过程像生态系统一样形成全封闭循环,最终达到资源的零输入和废弃物的零排放,使生产系统自持,也就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是理想化阶段,在知识经济的后期才有可能做到。目前,各个国家生态经济的发展仅仅是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趋势。

1.4 低碳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早在2003年,英国颁布的《能源白皮书》,使之成为世界上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国家。

低碳经济是碳生产力(单位碳排放的经济产出)达到一定水平的经济形态,它的着眼点是未来几十年的国际竞争力和低碳技术产品市场,目标是低碳高增长。低碳发展通过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制度约束得以实现,表现为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消费行为的理性。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20世纪后半期产生的新经济思想,是对人类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和总结的结果,也是人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陷入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存危机深刻反省自身发展模式与改进的产物,因此它们有许多相同之处,当然也各具特色。

2 四者共同的理念和追求

2.1 新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

新的价值观念包括:在考虑自然资源时,不仅视为可利用的资源,而且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维系和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新的消费观念摈弃过渡浪费和奢侈之风,提倡绿色消费,也就是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是一种与自然生态相平衡的、节约型的低消耗物质资料、产品、劳务和注重保健、环保的消费模式。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多次性、耐用性消费,减少一次性消费。而且是一种对环境不构成破坏或威胁的持续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在消费的同时还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2.2 追求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追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的实现,要求人类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能把自身置于这个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对物质转化的全过程采取战略性、综合性、预防性措施,降低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使用及对人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每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少投入、少排放、高利用,达到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并且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从自然-经济大系统出发,使人类经济社会的循环与自然循环更好地融合起来。

3 四者不同的侧重点、突破口和核心

3.1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强调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利用“3R”原则以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倡在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资源节约和充分利用;绿色经济关爱生命,鼓励创造,突出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兼顾物质需求和精神上的满足;生态经济则吸收了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核心是经济与生态的协调,注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以太阳能或氢能为基础,要求产品生产、消费和废弃的全过程密闭循环,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而低碳经济是针对碳排放量来讲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采用清洁能源,以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缓和温室气候,使在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上,碳排放量比较低的经济形态。

3.2 解决危机的突破口不同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都是以人为本,解决人类生存危机,但是它们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各异。循环经济是通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存环境的改善来体现的;绿色经济实施绿色分配,如保证最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消费和费用支出;生态经济则将人类看成是具有最高级智慧的生物,通过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创造、依存和协同进化的关系达到人类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通过减少碳排放量,使得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CO2)浓度不再发生深刻的变化,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气候条件。

3.3 核心不同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物质的循环,使各种物质循环利用起来,以提高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绿色经济以人为本,以发展经济、全面提高人民生活福利水平为核心,保障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公平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系统的最大公平目标得以实现。生态经济学研究现状,以农业生态经济学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为核心。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消费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将引起现代经济发展的全方位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支撑这场变革的重要条件:绿色科技的进步,市场机制的建立,价值观念、消费模式的改变,生态经济伦理形成都需要时间。我国也面临着从传统的资源依赖过量消耗型、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用循环型、集约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我们应理性地对待,清醒地认识我国当前的国情,克服盲目地不切实际地攀高。因此,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加速经济转型。也就是说,要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王育德,步秀君,贾东水.绿色经济论[J].经济论坛,2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