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回收利用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22 18:03: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雨水回收利用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污水 循环利用 实践
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397-01
前言
河南省将安钢污水“零”排放列为十大民心工程之一。为此,公司成立了节能减排攻关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专项攻关。2006年安钢综合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一期工程污水收集范围是安钢胜利大道以南区域二轧排污口(3#)的排水,而胜利大道以北区域综利公司排污口(1#),因含焦化厂酚氰水、高炉煤气洗涤水,污水含污染物浓度高、成份复杂,严禁流入污水厂,因此,仍有1800m3/h的污水全部排放。随着安钢节水工作的开展,生产排水大幅减少,污水厂的进水量由投产初期3500m3/h降至日前2000m3/h;且各项水质指标远超设计值,水质恶化已威胁到了设备的正常运行,及公司的供水安全。一边是大量污水外排;一边是污水收集水量严重不足,这个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耗指标依然落后
国内的宝钢、济钢和莱钢等企业吨钢耗新水已经降到了3.1~3.4m3,而安钢工序水耗及污水排放指标,和先进比仍有差距。
2)用水结构仍需挖潜
如:无水、少水工艺,如三干技术(CDQ,高炉煤气干法除尘,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普及率低。
3)先进技术使用不到位
空冷系统在公司推广困难,污水处理二期工程没有建设;管路漏损严重,一般在10~15%;循环水系统仍不完善等。
2 污水回收循环利用方案研制及实践
2.1 综利公司1#排水口污水收集方案
将焦化厂生产所有排水集中收集,通过专管输送厂区以外单独利用和排放;将综利公司污水外排口关闭,仅作为泄洪时使用。同时,让通过此排水口的污水回收至安钢综合污水处理厂。在炼铁路南现有排水管道上敷设一根排水管道连通9#高炉区域内去胜利大道北侧主排水管道的排水管系统。 另外,连通炼铁北路北段D1500排水管道与D1800排水管道,堵住此连接点下游D1500排水管道。同时,在原炼铁污水提升泵站处D1800排水管道上设置电动闸板,待泄洪时使用。
2.2 焦化酚氰水、动力二沉管网改造
焦化酚氰水通过过滤器过滤后,由提升泵提升,经输水管道分别至综利公司泡渣池、大高炉INBA冲渣、综利公司泡重渣及钢渣打水热焖使用。大高炉区动力厂二沉淀池的外排水,由提升泵提升,经外输水管沿高架溜槽敷设至大高炉INBA冲渣。
2.3 焦化厂节水方案及改造
生化系统更换废水冷却器,降低入生化水温度;在生化入口调节池增加耐高温潜液下泵,利用调节池交替使用以降低进生化系统水温度;在好氧池安装蝶阀,根据生产需求进行地表水或废水进水灵活切换,减少地表水补水量。回收车间用沙袋隔离,堵截脱硫生产区域各类水,阻止水直接外排;连通脱硫区域水沟,打通去1#真空泵附近的暗沟通道,收集区域水排至终冷处总外排水沟。硫铵及粗苯区域泵类冷却水直接进入终冷处总外排水沟,终冷外排出口窖井附近建地下水池并与窨井连通,将原排放口标高抬高,安装水收集自吸泵于新建水池,利旧和新架设管线接入生化均合水池,保留入调节池的入口。一炼焦及三炼焦进行水封、熄焦酚氰水管网改造,一鼓冷及动力厂4#锅炉生产耗水系统优化,利用现有4#锅炉集水池与泵房,增建冷却塔。实现锅炉冷油器冷却水入一鼓冷循环循环使用;焦化老区排水回收至生化作稀释水改造等。
2.4 炼铁厂节水方案及改造
在8#高炉及9#高炉事故水排出口检查井附近建一地下水池并与检查井连通。安装液下长轴泵于新建水池,通过泵提升输送高炉循环水泵站及鼓风机站。对6~7#高炉风机房油冷却水系统改造,提高风机冷却效果,减少循环水系统溢流排污量。
2.5 二炼轧节水方案及改造
精炼浊环水作为净环补水:从浊环回水管路靠近净环水池处直接开口,用管道引至净环水池;VD炉浊环水补给炼钢净环:从浊环冷却塔上水处直接开口,用管道引至净环水池;炼钢VD浊环过滤器反冲洗水由消防水改为系统水;炼钢污泥斜板冲洗工业水改为系统用水;4#连铸机过滤器反洗水改造:用轧钢浊环水反洗连铸过滤器;炉卷轧钢污泥加药用水改为轧钢浊环水; 除盐水站外排水收集至炼钢过滤器间净环旁滤过滤器,滤后水进入炼钢净环水池;煤气洗涤水供一次风机房叶轮冲洗水和水封补水;RH浊环水补给除盐水站原水池。
2.6 动力厂节水方案及改造
烧结环冷余热发电站、140t、75t干熄焦余热发电工业废水的回收利用:从射水箱溢流、放空管对接管道,将水引入汽机房水池。通过液下长轴泵提升,至冷油器循环回水管,及排水沟。轧钢区热电站工业废水的回收利用:将1~3#锅炉房引风机直排水改为循环水。8#、9#高炉及鼓风机循环水泵站过滤器反洗水改造:将各循环水系统的反洗水池与循环水池之间开孔,所开孔上部高度与吸水池正常运行水位一致,使吸水池内循环水可自流入净化水池,作为过滤器的反洗水。
2.7 第一轧钢厂西区外排水进入公司大循环改造
在一轧厂西区水处理系统平流沉淀池东,原污水向南转弯处开始向西修建排水沟,通入轧一干道主排水管道,最终流入综合污水处理厂。另外,在排水沟处适当位置上根据场地大小建一座简易钢混沉淀池,避免大颗粒流入下水道。
篇2
关键词:小区雨水回收与利用系统;雨水的回收方式;雨水的初期弃流;雨水的储存;雨水的处理;雨水的回用
在我国城市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必须采取开源与节流并举,科学合理的利用一切可回收、再利用的水资源,非传统水源--雨水的回收与利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重视。
深圳市是一个雨水充沛、台风暴雨频繁的城市,降雨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年降雨量85%集中在每年的4-9月份。由于降水季节不均,深圳一方面常年缺水,一方面暴雨洪涝灾害常有发生。雨水利用工程不但可以有效地减少雨洪、营造地表水文景观、改善小区周边环境,也有利于增强居民爱水节水意识,而且还可以改善室内的局部热岛效应。这样可以使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的目的,保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一、雨水的回收方式
来自小区不同集水面的降雨径流水质有较大差异,一般建议采用如下的雨水利用策略:
1. 屋面雨水污染较少,集水效率高,是收集利用的首选;
2. 广场、路面特别是机动车道的雨水相对较脏,不宜收集;
3. 绿地上的雨水收集效率低,不经济。
对于考虑雨水收集利用的小区,在设计时室外应设置两套雨水排水管网,一套为雨水收集利用管网,一套为雨水收集排放管网。屋面雨水由雨水管道收集后排入雨水收集利用管网,收集后回用。场地雨水经渗排雨水口收集后排入收集排放管网,收集利用管网的溢流排水、初期弃流排水均排至收集排放管网,最终排至市政雨水管。
二、雨水的初期弃流
在降雨的过程中由于降雨对大气的淋洗作用,地面径流对下垫面表面沉积物及表面建筑材料的分解析出物的冲刷作用,致使初期雨水污染程度较高,随着降雨的延续,雨水径流中污染物含量逐渐减少并趋于稳定,雨水径流的水质明显提高。利用雨水降水过程的这个规律,在雨水利用系统中对污染浓度较高的初期雨水弃之不用,而把中后期雨水收集起来的做法称之为雨水的初期弃流;初期弃流是为了有效的收集到水质良好的雨水,减轻后续处理构筑物的负担,节约投资,减少运行费用。
初期径流弃流量应按照下垫面实测收集雨水的COD、SS、色度等污染物浓度确定。当无资料时,规范以初期2~3mm降雨径流为界,将屋面降雨区分为初期径流和持续径流。从规范对弃流的规定中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
1. 雨水的弃流发生在降雨初期;
2. 连续几场降雨,只需要在第一场降雨完成弃流,这个间隔期视情况一般为3至7天;
3. 雨水弃流主要是为了降低后续雨水处理系统的难度和成本,后续有完善的处理系统的情况下,可以不做弃流;
4. 经弃流的雨水其水质也好过污废水,可直接排至市政雨水系统,不建议排到污水系统。
初期径流弃流量Wi=10×δ×F
式中:Wi:设计初期径流弃流量,m3;
δ:初期弃流厚度,mm;
F:汇水面积,hm2;
1.雨水弃流设施的分类及原理
从市场上主要的弃流设施使用情况来看,按工作原理来区分可分为五大类:
1.1容积型
容积型雨水初期弃流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雨水径流的冲刷规律,降雨时初期雨水储存在雨水初期弃流池中,当水池中的储水量等于雨水初期弃流量时,收集管开始收集雨水。
优点:方式简单有效,维护管理方便,可以准确的按设计要求控制初期雨水量。
缺点:连续几场降雨时,无法有效的控制弃流,影响回收利用率;当汇水面较大时需要比较大容积的弃流池;初期雨水同时在弃流池中完成沉淀作用,维护管理较为复杂;纯容积式弃流池需专项设计。
1.2流量型
流量型雨水初期弃流装置,是使用智能流量计测得雨水径流量,通过控制器控制电动阀的启闭,达到雨水初期弃流的要求。为市面上广泛使用的类型。
优点:准确地按设计要求控制初期雨水量;连续几场降雨时,可有效的控制弃流量,有较高的回收利用率。
缺点:需通过流量信号和时间信号来控制电动阀的启闭来完成弃流,控制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1.3雨量型
雨量型雨水初期弃流装置与流量型雨水初期弃流装置的主要区别,是弃流装置的信号不再是降雨初期下垫面的径流量,而是雨量计检测到的降雨量,弃流装置的控制只与降雨量有关。通过降雨量值(降雨厚度)控制雨水初期弃流量。
优缺点同流量型雨水初期弃流装置。
1.4渗透弃流井
通过渗透式弃流井截留初期雨水并下渗来达到对初期雨水的弃流的目的。
优点:方式简单有效,可以准确的按设计要求控制初期雨水量。
缺点:连续几场降雨时,无法有效的控制弃流,影响回收利用率;维护管理较为复杂,常年使用,会因滤水层截污太多,而降低效率甚至失效。
1.5室外雨水检查井大小管弃流方式
利用降雨过程表现出初期水质差而流量小的特点,在室外雨水检查井底部设置一根初期雨水弃流小管,在检查井溢流水位设置一根溢流雨水的排水管。水质差的初期小流量的雨水首先通过小管排走,超过小管排水能力的后期径流进入雨水收集系统,超过雨水收集系统能力的雨水通过溢流管排至小区雨水排水管内,保证雨水收集区域的排水安全。
优点:该法的特点是自动弃流,可以减少切换带来的运行和操作的不便。
确定:弃流量难以合理控制,尤其是在降雨强度较小而降雨量很大时可能会使弃流量加大,减少收集水量甚至收集不到雨水。
三、雨水的储存
雨水储存设施的有效储水容积不宜小于集水面重现期1至2年的日雨水设计径流总量,扣除设计初期弃流流量。
W=10×0.9×δ×F
式中:Wi:设计初期径流弃流量,m3;
0.9:雨水可回用量宜按雨水设计径流总量的90%计;
δ:初期弃流厚度,mm;
F:汇水面积,hm2;
雨水储存设施
1.首选利用景观水池。
2.钢筋混凝土水池。
优点:成本较低,寿命长;
缺点:储水集中放置,占地面积大;施工不方便;只能一次性使用,一旦系统有改动,或地块功能变化,不再合适放置时,只有作废;
3.聚丙烯模块组成的雨水收集箱
优点:适合集中回收系统;可组合成不同的容积;较混凝土池而言,施工方便;
缺点:由于模块不具备储水功能,要储水必须外包防水膜,防水膜的质量和施工都会影响到收集箱的使用。
四、雨水的处理
雨水处理工艺的原则是力求简单,一方面经弃流处理的雨水水质比较洁净,另一方面是降雨随意性大,回收水源不稳定,处理设施经常闲置。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推荐流程:
屋面雨水弃流沉沙池雨水蓄水模块过滤井过滤取水井消毒回用绿化及浇洒道路
五、雨水的回用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适合回用于绿化和浇洒、水景补水。雨水回用系统宜与中水系统共用清水池,但中水清水池要预留出雨水的储存容积,并有可靠的溢流系统。
六、结语
篇3
关键词: 建筑工程;给水排水;建筑热水;建筑消防;管材;建筑给水
1.1给水(含热水)定额是否偏大
随着国家节水法规、政策的出台,民众节水意识的提高,节水卫生器具的推广及用卡取水的应用等,现《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以下简称母规范)中给水(含热水)定额是否偏大,定额值下限是否可以放宽?
1.2倒流防止器设置问题
为防止回流污染,保障水质,母规范 3.2.5定在 7个部位应设置倒流防止器,其设置准则及可操作性遭到质疑:不考虑污染危险程度,一律设置倒流防止器;考虑防上游(城市管网)污染多,防源头污染少;造成串、并联设置;目前国内推广的减压型倒流防止器从其防倒流的原理上就决定了其水头损失大,体形长;还可以采取其他的防回流污染的措施吗?如采用双止回阀等。
1.3无负压变频二次供水技术
为保障城市给水管网安全运行,充分利用城市给水管网余压,防止二次供水水质污染,节水节电,目前国内二次供水中,正迅速推广无负压变频供水技术。对该技术关注的热点问题是:从城市给水管道直接抽吸是否要取得主管部门批准,该技术应用的前提是什么?城市给水管供水量与二次供水用户最大用水量的匹配关系;无负压变频供水设计流量如何取值,泵要否备用;稳流罐起何作用?是密闭的吗?容积如何取值;真空抑制器起何作用?如何保证空气不污染二次供水水质?
1.4管道直饮水系统
城市自来水在输送过程中,在二次供水中引起的水质污染,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为确保人民必需的饮用水水质,提供安全、可靠、经济的饮用水,有二种途径:提高现有水厂处理水平、改善输配水管网、使自来水达到可直接饮用的水平;另一途径,即设置管道直饮水系统。两种途径利弊的争论不妨碍管道直饮水系统市场的存在,也不妨碍它成为房地产商的卖点。其热点问题是:
(1)应用范围:城市、小区及建筑物。不同的应用范围,其设计方法是否应不同?
(2)水处理工艺与水质的关系:深度净化水处理核心技术是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纳滤和反渗透。不同的水处理工艺有不同的出水水质标准。原 CJ94-1999《饮用净水水质标准》被认为是管道直饮水最低的水质标准。但何为更高水质标准?究竟是纯水好?还是矿泉水好?
(3)系统供水方式:计量方式、管材及附件选用及水质保障措施。
2建筑排水
2.1同层排水技术
由于商品房的出现及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为加强住宅的私密性,方便排水横支管的维护和检修,同层排水技术在我国发展很快。在目前我国同层排水技术的三种模式中,欧洲模式(墙体隐蔽式)和中国模式(升板式降板式)应用较多,而日本模式(设排水集水器)正在研究中。
2.2真空排水
近年来为满足人们快捷、舒适的旅行需要,我国几条铁路线列车上安装了密闭真空式厕所,走出了真空排水的可喜一步。真空排水不同于重力式排水方式,目前人们关注的是该技术可以应用的范围;该系统的真空系统有何要求?系统的设计参数;它在民用建筑工程中系统的组成、设计、施工及验收。
2.3中水系统
中水是非传统水资源,是将污废水处理达到某种水的使用功能,它的使用是缓解水资源匮乏、污水资源化的重要举措。随着自来水、污水和中水三者间价格的合理化,中水系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显现。但SARS后,人们对中水回用于住宅和建筑小区、对公众健康所带来的潜在危险提出了质疑:是否鼓励中水系统入户;城镇净化污水回用技术与中水回用技术有何区别,如无本质区别,为何技术名称不同;膜法和土地法等新工艺在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2.4小区雨水回收利用
小区雨水回收利用是通过收集、贮存及处理使其作为杂用水加以利用,或通过雨水的渗透、回灌、补充地下水源。雨水回收利用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还可维持和改善小区生态环境。由于我国小区雨水回收利用才刚刚起步,所以有很多值得关注的热点:小区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分类;小区或单体建筑雨水利用与
区或单体建筑中水系统的关系;初降雨水污染特征及其排除的工程措施;各种屋面、地面径流系数与雨水回收及下渗关系;雨水贮存容积取值与各地降雨特点关系;雨水净化工艺及利用设施;雨水回收利用的相关法规。
2.5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建筑物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流态:有压流态、无压流态和过渡流态。由欧洲发展起来的压力流雨水系统(即虹吸流雨水系统)因在国内多项大型公共建筑上的应用实践,已趋成熟。母规范推出的堰流斗式重力流雨水系统是无压流;而传统的 87型斗式重力流系统是大家熟悉的过渡流态,其在某些情况下可表现为半有压流态。上述三种雨水系统热点问题是:各种系统适用条件;各种系统重现期如何取值;各系统雨水斗泄流量如何取值,87型雨水斗其泄流量值是否应提高?超设计重现期雨量排除方案的落实,尤其是重要的不规则形状屋面超设计重现期雨量排除工程措施。
2.6吸气阀
母规范 4.6.8条“在建筑物内不得设置吸气阀替代通气管”的规定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
(1)既要执行母规范,又要在特殊条件下设置吸气阀,两者如何结合?
(2)何谓特殊条件?
(3)吸气阀设置条件及设置要求和位置。
(4)如何解决无伸顶通气管但带有吸气阀的排水系统正压问题?
3建筑热水
3.1循环管道同程布置的探讨
母规范 5.2.11条“循环管道应采用同程布置的方式”,且用了“应”字。是否可以放宽改“应”为“宜”?在建筑小区集中水供应系统中可操作性如何?如不采用同程布置,应采取何种工程措施维持系统热损失平衡和水头损失平衡?
3.2膨胀罐总容积计算公式的探讨
母规范 5.4.21条规定日用热水量大于 10m 的闭式热水供应系统中应设置压力式膨胀罐。其总容积按母规范(5.4.2)公式计算,从工程角度看较大,在安全前提下,采用何种措施可使其数值减小呢?ΔP如何取值,ΔP如何取值?
3.3军团菌问题
生活热水系统中究竟是否存在军团菌?在开式热水供应中严重到何种程度?热水温度达多少度可抑制军团菌的孳生?降低供热水的温度对减少热损失和军团菌孳生的利弊关系;管材与军团菌的关系;杀菌方法的选择等。
3.4太阳能热水系统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应用是房地产中的热点之一。
(1)当前我国能源严重短缺,太阳能热水器为何不像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那样普及呢,原因何在?
(2)太阳热水器与建筑造型如何互相融合?如何不影响建筑景观?
(3)太阳能热水系统方案如何更加合理?如何保证安全、适用?
(4)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器类型及运行方式的选用。
4.1消防水池设置
根据《低规》、《高规》规定,大多数住宅小区、单体建筑及高层建筑等均应设消防水池二次加压。从城市规划角度,关注区域集中消防供水系统,即在区域内不设多个消防水池及泵房,只设一个消防水池及加压泵房,以满足区域消防供水要求。此方案究竟可行否?存在何种问题?如可行,消防水池容积如何确定?区域消防供水管道应如何设置?消防给水采用何种系统――常高压、临时高压或低压给水系统。
4.2各种水消防系统
(1)GB500084-200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简称“喷规”)已问世 3载,但围绕“喷规”70多条强制性条文、规范用语及工程可操作性等诸方面的探讨不断。
(2)由于“细水雾灭火系统”可替代气体灭火和水喷雾灭火系统,故大家十分关注各类细水雾灭火系统的应用范围、条件、特点;各类灭火系统的应用方式;设计参数的取值;喷头布置和管材的选择。
4.3气体消防灭火系统
2005年我国将彻底淘汰卤代烷灭火剂。目前替代产品七氟丙烷、三氟甲烷、烟洛尽、C02气溶胶等虽已在工程上多次应用,但仅部分地区有地方标准,至今无国家标准,各种气体灭火剂消防系统的设计参数、特点、应用方式等。
5建筑管材、管件
建筑给排水技术中,管材和管件是最大热点之一。金属管道、钢塑复合管和塑料管三大类管道及其管件均有不同的使用条件和适用范围,与工程明装、暗装要求,输送介质温度、压力、水质,环境条件,技术、经济等密切相关。“哪种管材好”的争议将继续下去。
篇4
关键词:校园雨水;雨量平衡;混凝沉淀;雨水回用
1 前言
中国是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水资源总量十分匮乏,用水形势十分严峻。面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危机和亟待解决的城市雨涝问题,雨水回收与利用成为城市节水的有效方法之一。高校校园作为城市集中用水大户,合理利用校园的雨水资源有利于缓解城市用水的压力,能使节约用水的观念深入大学生内心,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主题。
郑州大学新校区位于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总用地面积284.4万m2,其中屋面面积30.15万m2,道路面积59.4万m2,绿地面积112.8万m2。屋顶、道路和绿地是主要的下垫面。其中,绿地径流雨水以渗透为主,可收集量小,屋面和道路雨水径流大,水质较为理想,尤其是屋面雨水,从水量和水质上来说都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2 雨量平衡分析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资源公报提供的数据,郑州市2008―2012年年平均降水量为602.4mm[1].
收集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Q=×α×β×A×(H×10-3)
式中:Q为年平均可用雨量(m3);为径流系数;α为季节折减系数;β为初期弃流系数;A为汇水面积,即各用地占地面积(m2);H为年平均降水量(mm)。
结合郑州气象局多年统计资料可知郑州汛期降雨量(主要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4.65%,故可取α为0.65;郑州多年平均降水量602.4mm,校园屋面、道路、绿地初期弃流量分别取2、4、1.5mm,年平均降雨次数取40次,则β分别取为0.87、0.75、0.91; 径流系数屋面、地面取0.85,绿地取0.15[2]。代入公式可得出:屋面收集雨量87304.82 m3;路面收集雨量148278.91m3,绿地收集雨量60291.28 m3,总计295875.01 m3。
回收雨水用于景观用水。眉湖总面积为2.5256万m2,水深平均为1m,眉湖需水量为2.5256万m3,考虑到换水情况,眉湖总用水5.0512万m3。由此可知,收集的雨水足够眉湖景观用水。剩余的雨水24.5488 m3,我们可用于补充杂用水。主要用于补充草坪灌溉,绿地面积为112.8万m2,参考室外设计给水规范(GB50013-2006)[3],以用绿地用水2.0L/(m2・d)来计算,代入绿地面积,可得年用水量为33.84万m3。由此看来剩余的雨水可补充72.54%的草坪灌溉用水。
3 雨水水质及其处理
3.1 雨水水质及其分析
分别选择校园教学区路面、行政区路面、宿舍区路面、宿舍区屋面的雨水及混合雨水进行监测分析,监测指标为COD、NH3-N、TP、pH、浊度。2014年10月20日雨水水质。监测情况如表1。
*景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1 2002);**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 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从表中指标数据分析,未落地雨水和屋面径流的水质指标基本满足景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1 2002)限值和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 2002)限值;混合雨水径流雨水COD超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2倍;浊度超过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 2002)约7倍,NH3-N、TP接近标准限值。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CODQ50-60mg/L的要求,路面径流雨水以及混合雨水水质有机物浓度明显超标;因此,如果将其回收作为景观用水,需进行进一步净化处理。对比可发现,路面雨水较屋面污染较重,未落地雨水的污染程度较低,反映出导致高浓度COD、SS、NH3-N、浊度的原因主要还是下垫面因素,与路面材料、来往车辆、人员流动、路面卫生状况等因素有关。
3.2 混凝处理优化参数
落地雨水水质虽有超标,但相对污水来说,其水质还是比较好的。通过采用以混凝沉淀为主的处理工艺,可以有效改善水质,用作景观用水和城市杂用水。
收集多次雨水,按各采样点比例混合并预沉12小时后,NH3-N降至景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1 2002)以下。采用混凝沉淀工艺对其进行净化处理,以COD和浊度为指标,,通过实验确定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氯化铁(PFC)的最佳投加量,对比两种混凝剂的混凝效果,提出相关建议。各指标经混凝沉淀后结果在下图中体现。
从下图中分析可知, PAC投加量为25-35mg/L时,处理效果最佳;PFC的投加量为35-45mg/L时处理效果最佳。两者最佳投加量的水质COD去除率均达到40%左右,浊度达到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 2002),降至1NTU以下;但是由于投加PFC后,水中色度有所增加,因此应采用PAC作为絮凝剂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且适宜的投加量为25-35mg/L。
4 雨水收集与回收利用系统的设计
4.1 雨水回收利用工艺流程
通过实验室烧杯实验,进行雨水水质分析和混凝实验沉淀处理可以发现,混凝沉淀的处理工艺完全能够满足雨水的冲击负荷,且处理后的雨水能满足景观用水和城市杂用水标准,因此不需要采取初期弃流措施。雨水经过简单的混凝沉淀工艺就能回收利用。其工艺流程如图3:
结合郑州大学新校区的特点,雨水主要用于补充景观用水和绿地浇灌。据了解,眉湖所在地地势相对较低,因此可以考虑在此建立储水池。
4.2 雨水收集方式
城市雨水利用尚属于一种新的、非标准化的项目,雨水收集也没有固定的系统。在此我们提出两种雨水收集方案。
方案一:充分利用校区现有地下雨水管网,不用单独铺设雨水回收的管道,由雨水落水管收集屋面雨水,雨水口收集路面雨水,经雨水管道汇集到储水池[5]。
方案二:路面雨水经雨水管网汇集储水池;在屋面建设雨水花园,具体做法是在屋顶结构上由里向外依次铺设保温层、不透水层、排水层、种植土层与植物蓄水层。降雨时,雨水降落到屋顶,通过雨水景观下渗,并通过其中埋藏的管道排出。新校区的建筑周围都有绿化,可以根据这一优点,适当的将绿化改造成雨水花园,既美观,又能有效地防止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屋顶收集的雨水沿着管道流入雨水花园,多余的水可从雨水溢流口排出,流入雨水收集系统[6]。
5 结论
(1)雨量平衡结果:通过对郑州大学新校区的雨量平衡分析可知,收集的雨水可补充校园的景观用水和72.54%的绿地灌溉,在节约水资源方面有重大意义。
(2)水质监测结果:2014年10月20日未落地雨水和屋面雨水水质较好,基本满足景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1 2002)和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 2002);混合径流雨水COD超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2倍;浊度超过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 2002)约7倍;NH3-N、TP基本满足景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1 2002)混凝试验结果:对预沉后的雨水进行混凝沉淀实验可知,混凝沉淀处理工艺对预沉后雨水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其出水水质满足景观用水(GB/T18921 2002)和城市杂用水标准(GB/T18920 2002)。对于混凝剂的选择来看,对比浊度、COD去除率,发现PAC的效果略优于PFC;同时PAFC是具有颜色的混凝剂,对处理效果有一定影响。对于选择PAC进行雨水处理的混凝过程,25~35mg/L左右的加药量较为合适,浊度能降低到1NTU以下,COD去除率达40%左右。
参考文献:
[1] 河南省水利网.河南省水资源公报[Z]. http:///viewCmsCac.do?cacId=ff8080812afa870c012afae4033c00c0
[2] 胡良明.雨水综合利用理论与实践[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
[3]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M].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6.
[4]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K].第二册,建筑给水排水.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5]徐锦生.雨水回收与利用生态工程.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12,1(01).
[6] 赵萌.北京科技园区雨水景观规划设计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3.
篇5
1 废水来源及参数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的废水主要包括循环水系统排污水,化学水处理系统产生的再生水、反渗透浓水,锅炉排污水,燃机空气压缩机清洗排水,含油污水,生活污水,雨水。以某电厂为例,
产生的废水类型、来源及估算流量见表1。
2 废水处理及处置
电厂废水处理按照分类收集,分离处理的原则,对不同的污水进行专门收集/处理后,进行回用或排放。为了节约用水,应采取先进的废水处理工艺,尽量提高废水回收利用率,回用水的水质应满足用水系统的供水水质要求;电厂应采取先进的工艺系统,尽量减少废水排放量,即使不能回收利用的废水,也要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排放水的水质应满足环境评价批复意见的要求。
通常情况下,每个收集/处理系统将安装一套连续监测系统,以测量具体污水的相应参数。万一测量值不满足相应的回用或排放限值,报警信号将传输至主控室,按预先确定的方案进行处置,如强化处理过程控制、降低机组出力、停止废水排放等。连续监测系统也将提供采样点,取样送至电厂实验室进行分析,同时允许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取样分析。
2.1 清洁雨水
来自道路、建筑屋面等无污染的区域,不受污染的雨水用专门的地下排水管道排至主排水渠内。这一清洁雨水管网不与任何其他的工业废水混合。
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按设计重现期计算,排水管道的尺寸要考虑经受收集到的最大洪峰流量。在重力流无法实现的地方设置泵站,以克服收集区与排放点之间水头损失和高差。
雨水随季节性变化大,来水时间上难于预测,具有间断和流量变化大的特点,受电厂占地指标的限制,对雨水的调节、处理和利用较为困难。
因为预期没有特别的污染,这种类型的废水不需要处理,一般直接排放到收纳水体。
2.2 含油废水
电厂的含油废水主要来自于燃机及汽机房,余热锅炉及车间,柴油储存及卸油站等区域可能被污染的雨水、地面冲洗水;主变压器及厂用辅助变压器区域被污染的雨水及消防水;食堂排出的含油生活污水。含油废水为非经常性间断排水,处理后达标排放。
含油污水先经过重力式油水分离设施初步进行油水分离后,再进行上浮或混凝澄清、过滤处理。
由于构筑物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各系统排放的水质也不同,因此,电厂厂区一般设置3个油水分离设施:1—主油水分离器服务于变压器区域,主厂房区域;2—油水分离器服务于油罐、余热锅炉及车间;3—厨房隔油池专门用于综合办公楼的厨房。
1—主油水分离器:由油水分离室、水室、回收油室组成。不仅是作为一个连续的油水分离设施,同时可以接纳变压器事故排油及部分变压器消防水量。按照NFPA规定,在主变压器泄漏及火灾的情况下,油水分离器应该能够接纳100%的油量加上10min的变压器喷水灭火系统的消防水量。其滞留体积,应保证即使在极端条件下,也没有未经处理的含油污水排放。重力式油水分离器处理后通常情况应低于20mg/L,最大不超过100mg/L。
2—油水分离器也采用重力式,分离室设计流量按服务区域最大一次排水量设计。为防止油罐泄漏时原油进入油水分离器,进口管道设置由密度驱动的自动关闭装置以及油液位探头。
经重力式油水分离器处理后的含油废水,经升压后送至含油废水处理站,再经过上浮式油水分离装置进一步处理,出水经过滤后预期含油量小于5mg/L,处理后的水排至监控水池。
3—厨房隔油池:将专门用于厨房排水,因此日流量很小,这样设计可以简化,典型的隔油池有一个或两个室,可以采用预制塑料型,设计流量根据用餐人数计算确定。分离油后的生活污水与其他建筑物生活污水一起进入生活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分离器排放至储油箱中的油,定期由具有资质的单位清理。
2.3 化学废水
电厂运行期间,化学水处理系统在RO/EDI膜清洗及实验室活动中会产生少量的化学废水。反渗透及电除盐的膜清洗采用酸或碱液(pH值接近2或11)膜的清洗每年一次到两次。每次冲洗产生约3m3的酸性或碱性废水,这样每年的污水量可以忽略不计。
这种废水将排放至设置在水厂内的中和水池内,为了达到排放标准,对其pH进行监控及调节。而且,水厂内的化学品区域的排水也将排至到这个中和水池内。
当中和水池中的水位达到预设点时,启动循环泵,进行中和,调节pH在6~9的范围内。当pH达到能够保持6~9一定时间时(10~15min)范围内时,排水阀打开,将处理后的水排至监控水池。
2.4 生活污水
电厂设独立的生活污水管网,收集建筑物排放的生活污水、厨房经隔油池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至生活污水处理站,经小型埋地式二次生化处理设备处理,并经过滤器过滤后,出水水质达到绿化用水要求,经清水泵升压后供厂区用水。
生活污水设计水量取生活用水量的80%,埋地式污水处理设备按日处理量选择,电厂一般设100%备用。
2.5 冷却水排污
当被凝汽器加热的冷却水在蒸发式冷却塔中冷却时,溶解性固体和悬浮物质积聚。固体积聚水平由冷却塔的浓缩倍率控制。大多数的积聚物依靠系统排污排除。
电厂循环冷却水的在设计浓缩倍率n下运行。意味着用于补充至主冷却水系统中的脱碳水将被浓缩n倍。预期的冷冷却塔排污水质主要基于生产脱碳水的原水的水质信息按循环水系统浓缩倍率计算,与脱碳水相比,主要是含盐量和SS增加。
对于缺水地区,回收处理后可回用于化学水处理、冷却水系统补水,典型的处理工艺为:混凝澄清、超滤、反渗透。对于水量丰沛的地区,可以直接排入收纳水体,在排污管道上设置连续的余氯监测装置,以便监控及控制氯排放值。
2.6 反渗 透排污
化学水处理系统的除盐工艺中生产废水主要有多介质过滤器反洗排水,反渗透浓水及电除盐浓水。按照当前最佳的实践经验,通过回收利用不同水质的废水,将减少废水的排放量。过滤器反冲洗排水返回至混凝澄清工序。第二级反渗透及EDI的浓水返回到第一级反渗透的入口。根据这种回收理念,通过将废水排放至一级RO,来降低废水排放量。
一级RO排放水水质可以通过厂内试验室常规分析得出,电导率、温度和余氯含量可以通过RO系统内设置的在线分析仪表显示数据得到。一级RO排放水不需要进一步的处理,排至监控水池。
2.7 软化水厂的再生废水
软化水是热网启动所必需的用水,这部分水将通过进一步软化处理脱碳水来获得,软化水处理系统设置在水处理厂内。
再生废水量会跟着区域供热厂的运行负荷变化而变化。
再生废水将收集在专用的废水池内。废水池内废水可通过槽罐车运送出厂处理。在排放标准允许的情况下,这部分废水也可以排至监控水池。
2.8 余热锅炉排污
采用余热锅炉排污是为了阻止结垢与腐蚀,并控制蒸汽的发生过程。通过连续的排除一小部分水(相当于蒸汽流量的1%~3%),系统中存在的金属氧化物,硬度,硅酸盐和磷酸盐可以保持在一个允许的范围内。从余热锅炉中排放的清水,避免固体及污染物在汽水循环中积聚,防止危害到汽轮机,水从汽包排放至设在地面水平面上的常压水[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服务]箱内,余热锅炉排污水质有以下典型特征:脱钙水,pH:9.5-10.5,铁(mg/l)<0.5,二氧化硅(mg/l)<0.5,钠(mg/l)<1,磷酸钠(mg/l)<1。
由于余热锅炉排污水水质依然很好,可以回收至冷却塔水池重复利用。这一理念广泛的应用与电力行业,具有以下优点:
主冷却水系统的补水量可以减少与锅炉排污相同的量,这就意味着整个电厂的耗水量降低。
锅炉排污水具有较低的溶解固体含量,可以降低主冷却水系统中的浓缩倍率。
冷却水呈中性,且量巨大,可以中和余热锅炉排污水中具有高pH值的缓冲溶液。此外,冷却塔系统配置有pH值测量装置,及加酸系统,可以矫正pH值在可接受的限度6~9之内。
因此,在电厂运行时,余热锅炉的排污不需要特定的处理设备,经掺冷水调温后(40℃以下)送至冷却塔作为冷却水系统的补水。
2.9 燃机压缩机冲洗水
燃机压缩机的清洗水通常在每台燃机排水分界点收集,尽可能靠重力收集至一个钢筋混凝土水池内。在线清洗和离线清洗的次数一般根据现场及电厂运行条件而定,但是通常是3个月一次。
清洗水箱将由电厂组织负压罐车清空外运,有专业的处理公司处理。因此,没有额外的处理,而且没有燃机压缩机洗涤水排放。
高液位报警信号会传至主控室,因此,可以及时由运行人员确认并采用适当的措施。
2.10 废水监控及排放
每种需要排放的废水应在各个处理系统的出口处且与其他废水混合前进行监测,以便快速充分的排除故障。如果分析方法允许,相关参数的监测应采用在线连续测量设备。对于补充性的参数及主要参数不能在线监测的,采取抽样在电厂实验室内分析或由外部认证的企业测定的方式。
电厂应尽量减少废水排放点,处理后的废水宜收集至监控水池内进行最终同质化及监控,统一排放。
3 结语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的废水处理和管理,对电厂节约用水和防止排放水污染环境起到决定性作用。根据废水类型,回用水水质标准和排放标准,对废水进行分类收集与处理,对连续性废水尽量通过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处理后回收利用,达到节约用水,减少废水排放的目的;对于利用难度大的间断性废水,必须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电厂难于处理的废水应由专业公司回收处理。必须对各个处理系统的出口处及最终排放点废水的水量和水质进行检测,按制定的废水处置预案进行控制,是防止排放水污染环境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绿色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雨水回收利用;节能节水措施;设计简介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项目概况:
广西美术馆地处五象新区核心区域,南宁市未来的政治经济中心,周边规划建设多处政府部门、大型文化场馆、商业街区等,是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场地紧邻规划中的大型湖面,景观条件优越。项目周围的道路及相关市政设施均在规划建设中。建筑物±0.000以上部分四层,±0.000以下部分两层,建筑高度29米,建筑最高处高度43米。设计使用年限100年。建筑主要功能:展览、收藏、办公、研究。
2 地区水资源状况、气候条件及市政设施情况:
南宁市气候接近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长夏无冬,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21.6℃,极端最高温度40.4℃(1958.5.9)、极端最低温度-2.1℃(1955.1.2)。
降雨一般多集中在汛期五至九月间,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2%左右。由于海洋暖气团的影响,每年从五月份开始出现暴雨,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有峰面雨、低涡雨、台风雨三类,且暴雨来得急,历年最大一日暴雨发生在5-6月份占45%,8-9月份又受台风影响,伴随有大量降雨。据统计,多年平均降雨量1302.6mm,最大年降雨量1970.6mm(1923),最小年降雨量830.1mm(1989);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多年平均蒸发量1736.6mm,年平均日照时数1827h。常年风向以偏东风为主,年平均风速为1.5~2.3m/s,最大风速可达35.2m/s。
3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实施方案
本项目依据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广西地方标准《广西绿色建筑评价》(DB45/T 567-2009)对公共建筑的评价要求,针对本项目建筑规划方案特点,结合广西气候特征、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情况,制订了绿色建筑二星级技术方案实施体系。
表1 本项目满足绿色建筑二星级一般项和优选项数一览表
4用水状况
根据用水标准,用水定额采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的规定,见下表2。最高日生活用水量为274.45m3/d,用水量估算表详见下表2。
表2 用水估算表
注:绿化浇灌优先由非传统水源(雨水)补给,非传统水源不足时由市政给水供给。
水源为城市给水管网,拟从建设地址南面规划路和西面规划路的城市给水干管各接一根口径200mm的引入管及水表,基地处城市自来水供水压力0.18MPa(在116.00m处)。2根引入管上经水表计量连接室外环状管。
5 给排水系统
5.1给水系统
因市政管网供水压力0.18MPa(在116.00m处),不能满足所有用水的供水压的要求,因此,竖向设低区和高区两个给水系统。低区系统(地下层及一、二层)由市政给水管网经室外环状管直接供水;高区系统(三层及三层以上楼层)由市政给水管网+管网叠压供水设备+屋顶生活水箱联合供水。
为保证水质安全,小区给水环管与市政给水管网连接处设置管道倒流防止器。
5.2污水系统
污废水由排水立管收集后重力自流排至室外污水管,经玻璃钢生物化粪池处理后排至附近市政污水管网。
5.3雨水系统
雨水系统采用压力流,设计重现期为10a,南宁市5min设计降雨强度为5.77L/s·100m2 ,综合径流系数ψ取0.9,屋面面积F为3470m2,屋面雨水经雨水斗和室内雨水管排至室外雨水井,经管道收集后汇集至雨水收集沉淀池。该沉淀池的储水经提升泵提升后经过机械过滤器、紫外线消毒器,最后与室外绿化喷灌管网相连接,回用供水量按16.4m3 /h计算 。工艺流程详下图
5.3.1回收雨水水量:
(1)回收雨水来源:屋面雨水
(2) 屋面径流系数取0.9,绿地的径流系数取0.15,南宁市年平均降雨厚度1302mm,年雨水收集率可达87.1%。
(3) 年回收雨水量:V=3470×1.302×0.871=3935 m3/a
5.3.2雨水收集沉淀池
雨水收集沉淀池蓄水量=雨水设计径流总量-初期径流弃流量:
雨水设计径流总量W=10Ψc ×hy×F
式中:
Ψc ----径流系数,取0.9
hy ----计算降雨厚度 ,取39.2mm
F----汇水面积,0.347( hm2)
初期径流弃流量Wi=10xδxF
δ----初期径流厚度 ,取2mm
雨水收集沉淀池体积V=10×0.9×39.2×0.347-10x2x0.347=115.5m3,取150m3
5.3.3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表3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计算
用水项目如下:
1、绿化灌溉用水量
室外绿化面积约为15000m2,根据《民用建筑节水标准》(GB50555-2010)相关规定及项目所在区域实际情况,本项目绿化灌溉用水量取0.66m3/m2·a。则绿化灌溉年用水量为:15000×0.66=9900 m3·a。
2、道路浇洒用水量
室外道路面积约为8000m2,根据《民用建筑节水标准》(GB50555-2010)相关规定及项目所在区域实际情况,本项道路用水量取0.40L/ m2·次,每隔十天冲洗一次,共37次。则道路年冲洗用水量为:8000×37×0.40/1000=118.4m3·a。
3、未预见水量
未预见水量取绿化灌溉用水量的10%,未预见水量为1001.84m3·a。
因此绿化灌溉及道路浇洒设计年用水总量为11020.24m3·a。
6 节水节能措施
6.1 根据不同的用水要求,合理设置水表。
表4用水计量水表主要信息
6.2室内冷热水立管均采用薄壁不锈钢管,环压式连接,避免像传统管材如镀锌钢管容易生锈,会造成水质污染,长时间闲置后再使用时会有锈水放出导致浪费。同时避免接头处锈蚀而产生的漏水渗水。生活给水管阀门均采用铜闸阀。
6.3室内污水管及重力雨水管采用抗震柔性接口法兰承插式排水铸铁管,法兰承插式连接;屋面压力流雨水排水管采用薄壁不锈钢管,焊接或法兰连接;地下二层污水集水坑排水泵排水管采用球墨铸铁管,法兰连接。室外排水管道采用阻力系数小、抗接口渗漏的增强聚丙烯(FRPP)双壁加筋管排水管,橡胶圈接口,既增加通水能力,又防止漏损。
6.4洗脸盆水龙头采用瓷芯节水龙头和充气水龙头代替普通水龙头,公共场所的蹲式大便器及小便器均采用感应式冲洗阀(带手动阀门)有效节水;座便器全部采用一次冲水量≤6 L 的节水型座便器。
6.5总水表处安装管道倒流防止器,有效防止市政管网突然产生负压时的倒流现象。
7小结
7.1本项目绿色建筑技术措施体系满足国家标准中二星级绿色建筑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项数要求。
7.2本工程:(1)充分利用城市自来水管网压力;(2)高区加压采用管网叠压供水设备+屋顶生活水箱联合供水,减少了能耗。
7.3本工程收集屋面雨水作为非传统水源用于绿化灌溉和道路浇洒,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为35.7%。
参考文献:
[1] GB 50555-2010,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S].
[2] GB 50400-2006,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
[3] GB 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S].
篇7
关键词:建筑;节约能源;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是能耗大国, 能耗总量居世界第二位, 平均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倍, 建筑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耗的30%, 建筑节能减排与开发清洁能源刻不容缓。国家要求新建建筑(含改建、扩建)近阶段达到节能50%,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则要达到节能65%的目标。因此, 建筑节能减排对促进能源资源节约, 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供应紧张,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抓住建造环节
不仅要切实降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能耗,更重要的是努力确保每年新建的每一个项目确实都能达到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国家要求新建建筑(含改建、扩建)近阶段达到节能50%。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则要达到节能5%的目标。针对以上目标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根据《GB 50189-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及《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的规定,对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进行详细的计算、比较和分析,合理确定建筑体形系数,选择优化的建筑围护结构,外墙、屋顶、门窗等的热工性能(包括平均传热系数、热惰性指标及气密性要求)必须满足国家最新颁布的节能标准。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的建筑设计,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环境参数条件下,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全年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的总能耗应减少50%。
二、常规能源系统的优化利用
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的基础上, 减少建筑对常规能源的需求量。合理地确定整个建筑中各设备系统的能源供应方案, 优化建筑中采暖、空调、热水制备、炊事、照明等设备系统的设计和运行。
1、采暖、空调系统
在设计采暖、空调系统时, 应进行详细准确的热负荷计算, 确定系统各设备装机容量的大小; 积极稳妥的采用各种先进的设备、技术措施, 确保空调系统在最优化的状态下运行, 节约能源, 减少污染; 结合当地实际条件, 选择优化的采暖、空调系统方案利能源供应形式, 比如, 采用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比传统的冬季壁挂锅炉铸铁暖气片采暖, 夏季分体壁挂式或窗式空调制冷节能40%—60%, 比空气源中央空调系统节能30%—50%,运行费用节省30%—50%。
2、热水供应系统
应选用适宜的能源制备热水; 整个系统应采取保温措施以减少输送系统的能耗损失; 应采用先进的控制调节措施, 优化整个系统的运行。
3、家庭炊事系统
家庭炊事系统的设计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应的标准进行, 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 进行最优化的设计,节约能源, 减少对空气环境造成的污染。
4、照明系统
在建筑规划和单体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利用自然采光; 合理设计照明点; 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 要设计相应的照明节能控制措施。比如, 采用太阳能光伏电源、节能灯及T15型直灯管, 根据具体情况考虑设置具有光控、时控或人体感应等功能的智能照明控制装置, 采用SCB10型节能变压器等, 可直接体现节约电能的效果。
三、建筑节水
水资源的缺乏, 在我国已经是迫在眉睫。在水资源的使用中,生活用水占的比重最大。建立将生活污水、雨水等收集、处理后重复使用的中水系统, 就地处理污水, 变污水为中水在建筑节水中至关重要。因此, 在建筑设计和日常使用中, 应结合当地水资源状况和气候特点, 制定相应的节水、污水处理回收利用、雨水收集和回用方案, 努力提高水循环利用率和用水效率, 减少污水排放量。
1、水量平衡
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水资源, 减少建筑污水的排放量, 实现建筑用水的良性循环。
2、制定节水率、回用率目标
根据 《水工业工程设计手册—建筑和小区给水排水》规定的用水定额及参照相关设计规范中的规定, 计算小区生活用水量、污水排放量及雨水收集量。制定节水率和回用率目标。
3、节水措施
在物业管理中制定节水管理制度, 在日常使用和管理中实行经济目标责任制,做到防止跑、冒、滴、漏, 以降低水资源的损耗。污水回收利用系统: 经济合理地利用污水资源。对再生水进行合理的规划, 使再生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回用水作为绿化、洗车、地下水补给等。合理设计给排水系统:通过给排水管道的合理设计, 用洗衣服、洗菜的水冲洗厕所。同时采用新型卫生设施, 比如节水龙头、节水马桶、节水浴缸等。雨水: 收集雨水用以在一 定 范 围 内 补 充 用 水 , 完善建筑屋顶和室外场地雨水收集系统, 建立完善配套 的 集 水 、处 理 、储 存 、回用等设施。雨水处理后进行回用。限制或禁止使用市政供水进行浇灌。
4、回水利用的质量标准
应结合中水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以保证水质, 利用雨水或生活污水回用作为绿化用水, 水质应达到用于灌溉的水质标准; 在输水—布水系统中余氯的含量不低于0.5mg/L或更高, 以清除嗅味、黏膜及细菌; 采用喷灌, SS应小于30mg/C, 以防喷头堵塞。采用再生污水用做景观用水, 需要脱氯, 达到《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 91), 以保护水生动物。
四、完善建筑节能减排的法律和政策
认真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 《可再生能源法》和《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并抓紧制定《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配套法规,把建筑节能减排的制度保障工作作为首要任务认真抓好。同时,要与各有关部门配合,加强建筑节能减排重大政策的研究制定,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健全激励建筑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 抑制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五、完善建筑节能减排的技术标准
加快工程建设节能减排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修订, 不断扩大标准的覆盖范围。直接涉及能源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建筑技术进步的内容将作为强制性条文。充分发挥节能减排标准的技术保障和引导约束作用。
六、大力推进技术创新
组织推动重大技术研究攻关,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组织实施水体污染与治理、北方地区供热改造等节能减排重点示范项目和重大专项。在加强成熟、适用新技术的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的同时,充分挖掘本土化的建筑节能环保传统技术和工艺。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海绵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水生态;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2月24日
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及环境承载能力的原因,使得我国城市水生态面临着两个极端:一方面是城市内涝严重;另一方面则是大部分城市缺水严重。因此,要保持城市健康持续发展,必须修复城市水生态。海绵城市建设是修复城市水生态的一条路径,能够解决我国城市水生态面临的上述两个极端。即在降雨的时候,通过建设“吸收、存储、渗透、净化”系统来吸收雨水,在干旱时用来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的一种城市建设系统。
最近几年,每当雨季来临,我国多个城市频繁出现城市内涝、水资源污染等问题。尽管季节性内涝严重,但同时大部分城市又是缺水的,水资源供应不足是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在我国660多个城市中,缺水的城市大约有400个,严重缺水的120个左右,以北方城市居多。即便是在水资源充足的长江流域,仍然有近60个城市缺水。如果按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标准来评价,我国缺水的城市更多,年缺水量超过70亿立方米。
一、海绵城市概念与建设原则
海绵城市就是将城市的河流、湖泊以及地下水系统进行有机的结合和协调,通过相互之间的协调将城市水污染防治以及生态修复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城市的水生态系统能够像海绵一样在城市雨季的时候将雨水吸收起来,然后在城市干旱期将吸收的水分再还给城市,这种雨季和干旱期的水分吸收循环使用的方式能够有效地防止城市出现内涝灾害。
海绵城市的建设首先必须遵守生态优先的原则,城市的建设要求能够将自然环境和人工措施进行有机结合。海绵城市的建设首要的前提是保证城市能够有效地实现排水防涝,在安全的保证城市排水防滞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城市雨水的区域积存、渗透和净化处理,促进城市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发展。所以,在现阶段“海绵城市”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必须做到通透城市降水、地下水以及地表水的系统性,协调城市排水以及给水工程,推动城市水资源循环开发和利用;同时,“海绵城市”的发展还需要考虑到城市水生态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海绵城市的建立主要包括了城市河流、湖泊、池塘等水系,同时也包括了城市绿地建设、花园设计以及可渗透路面工程,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城市雨水能够通过这些城市建筑实现雨水资源的下渗、滞蓄、净化以及回收利用,最后剩余的雨水部分进行外排。同时,对于一些特殊的城市来说,还需要建设一定规模的城市海绵体,通过城市海绵体的建设来提升城市建筑对雨水的收集作用,例如城市道路、广场建筑设施的建设以及城市绿地工程可以通过使用透水铺装来实现雨水的下沉收集和回收利用。借b国外做法,研究实施雨水排放收费制度,建立责任制。要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要求,设置若干自然的、人工的工程项目,把目标要求工程化、具体化。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
海绵城市的核心思想是“一片天对一片地”,实现立体、多层次、多功能分流分滞,在基本遵循自然产汇流规律的基础上,城市建成后实现“一片天对一片地”,利用城市空间对降雨“化整为零”进行收集和储存:就地渗排,构建分散立体多层次、多功能的分流分滞系统。对所有新建或可改造的房屋屋顶进行屋顶绿化,可有效储存对应面积的雨水100~300毫米;对所有新建或可改造的绿地进行改造,实现旱可高效补灌,涝可快速渗排;修订地下消防水池国家标准,扩建地下消防水库,利用自然湖泊或新建人工蓄水池进行错峰调节,削减径流峰值。科学合理地将城市新建或可改造的广场、小区活动中心广场改成下陷式多功能广场,汛期作为分洪储水的人工景观湖,少雨季节恢复广场和活动中心,应对城市特大暴雨洪涝。
第一项任务:海绵体的建设。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海绵体的建设从点到线到面。要有效地保护现有河湖海绵体,要全面修复受损海绵体,要大力构建城市新海绵体。点状海绵体:蓄水池。在城市小区或公园里设置地下或半地下的雨水蓄积池,将小区屋顶的雨水、花园地面的产流收集起来,用于无雨日的绿地灌溉。线状海绵体:河湖水系。首先是做好河湖海绵体的拓展。增加河流系集蓄、滞留、承泄能力;在中下游建设生态缓冲带,在入河口恢复滩/湿地。做好河湖海绵体的连通。研究河湖连通的可能性及连通方案,提高城市水体流动性及调配灵活性。还有蓄洪区海绵功能开发以及海绵体整合。面状海绵体:绿地及透水地面系统。
第二项任务:排水设施建设――多尺度排水系统构建。小尺度排水系统建设:针对常见雨情,源头雨水控制,通过渗、蓄、滞策略排水。考虑城市用地布局、竖向设计和道路竖向设计对雨水综合利用和排放。中尺度排水系统:针对城市洪涝标准内雨情,通过中小河道、雨水管道、泵站提标改造、增设行泄通道、调蓄区、蓄涝区等策略,通过常规的雨水管渠系统收集排放。大尺度排水系统:针对超常雨情,设计暴雨重现期一般为50~100年一遇,由隧道、绿地、水系、调蓄池、道路等组成,通过地表排水通道或地下排水深隧,输送极端暴雨径流。
第三项任务:科学调度管理。在理清各部门职责的条件下,研究城市海绵体和排水系统联合调度的可能性及分工,制定海绵体个体与群体之间、上下游及左右岸之间分散滞蓄、缓释慢排的调度方案;研究通过海绵体渗、滞、蓄、净、用、排来实现城市生态补水的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海绵城市建设的防涝及生态补水功能。
三、以海绵城市思想构建水生态文明措施
海绵城市的建设使得城市雨水能够成为城市生态发展的宝贵资源,所以海绵城市的建设使得城市的发展从生态破坏逐渐地转变为生态恢复,这是建设海绵城市的最根本原则。现阶段,海绵城市建筑的发展和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一方面包含了城市雨水利用系统的多层次工程性措施;另一方面还包含了城市汛期洪水利用领域的其他非工程性措施。海绵城市建筑发展的工程性措施包括:
(一)从城市建筑工程性措施的角度来看,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的是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城市防洪减灾的要求,所以首先就要求海绵城市建筑工程性措施必须是多层次性的,需要从建筑雨水利用以及对环境的低影响开发的角度进行考虑。从源头选择减控措施,以此来应对城市较小重现期的降水,最大限度地将城市进行资源化利用,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层面的要求。一方面包括城市防洪建筑工程基础设施;另一方面需要包括雨水入渗地下、回收利用和调控排放功能。
(二)要注重城市建筑雨水排水管道系统的完善和技术改进,使得城市建筑能够有效地调控、利用以及排除中等程度的重现期降水,降低城市中等程度重现期雨水径流的影响,满足城市防洪减灾的要求。
(三)通过城市地表径流通道、蓄水池工程以及城市河流湖泊等建筑设施的建设,更好地应对超过城市雨水管道网络排水设计要求的大幅度降水,在满足防洪减灾的前提下,要合理地兼顾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通过城市水库、闸坝以及堤防等建筑工程来应对重大的重现期洪水。
(四)现阶段我国海绵城市构建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同时更重要的还需要法律法规的支持。具体来说,就是国家要制定各种法律法规,通过相应体制的改革和完善,逐步强化海绵城市发展和管理监督职能,通过这些措施的发展和完善来推动我国海绵城市朝着更加规范化和法制化的方向发展。逐步建立健全我国海绵城市建筑建设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政策体系,为海绵城市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国家制度保障,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要逐步改革和完善城市雨水管理机制,加大社会监督的管理力度,强化社会大众对海绵城市建筑建设项目立项、规划设计以及施工等环节的有效监督。
四、建议
(一)坚持规划先行。城市规划中应科学划定蓝线和绿线。城市开发建设应保护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与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持续水循环,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维护城市良好的生态功能。
(二)加强组织领导。良好的组织领导,是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保证。海绵城市建设和水生态文明建设时间跨度长、涉及范围广、投入资金多,只有加强领导、精心筹划、严密组织、落实到位,才能保证海绵城市建设和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效。
(三)坚持统筹推进。要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好自然与人工、城市与农村、流域与区域、海绵城市建设和水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要坚持科学发展,将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海绵城市建设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
(四)加强资金投入。建立政府引导、地方为主、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筹资机制,用好国家、省、市的支持政策,积极争取中央及省的资金支持,有效整合地方财政资金。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积极探索并创新投融资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宇,刘意等.济南水生态文明建设与海绵城市建设分析[J].山东水利,2015.11.
[2]邹宇,许乙青,邱灿红.南方多雨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研究――以湖南省宁乡县为例[J].经济地理,2015.9.
篇9
1.改进想法的来源
目前的海绵城市实施措施中,主要以路面透水铺装为主,包括车行道的透水路面和人行道的透水砖铺设,劲量使雨水能够下渗进土壤中去,实现就地解决,下沉式绿地、雨水湿地等也是通过土壤存水和积蓄的方式分担市区内的雨水量。这种措施在北方干旱地区效果会比较显著,但对于雨量充沛的南方城市,由于其常年降雨的原因,地下水位较高而且降雨频繁,土壤含水量经常处于半饱和状态,渗水的措施可能会大打折扣。
另外,目前的海绵城市建设措施,对于短时间降雨或是正常降雨量降雨的效果比较明显,但对于暴雨或南方的台风天气时长时间大量雨水降雨,目前建成的海绵城市设施就有点杯水车薪了。
同时,城区内的积水现象并不仅仅只出现在城市道路的低洼处和城区内的凹陷处,另一个深受市区洪涝灾害影响的地方是地下停车场。由于地下停车场整体标高远低于城市路面标高,甚至低于城市的市政雨水管道,导致其无法通过普通办法排水。而且,设置地下停车场的区域一般为商业中心、写字楼附近以及居住小区内部。这些地方都是人群密集区域,且停车场内积水不仅影响城市居民的正常工作与交通,还会造成很严重的财产损失。所以,目前地下停车场的排水策略主要思想就是“雨水最好不要流进车库,流进来的也要尽快抽排走”。既然如此,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思路呢?
2.设计概念介绍
如果我们将地下停车场改造成为一个,在不影响其正常的停车功能的情况下,在市区内长时间大量降雨时期的分洪储水区域,那会怎么样呢?城区内各个地区都有地下停车场,每个城市都有大面积的地下停车区域。在降雨期间,如果每个地下停车场平均分配,都能储存一部分的雨水,那么目前我国各城市的出现的路面积水以及“城内看海”等现象的发生将大大降低。而且,地下停车场所处在的位置主要以商业中心、写字楼附近以及居住小区内部为主,如果将地下停车场改造为能够存储一定量的雨水的分洪储水区域,就能杜绝城市内这些位置以及其他人员密集区域出现积水的现象。
目前停车场排水措施及存在问题
排水措施
目前地下停车场的排水措施主要有三个方面,我们把它比喻成三道防线,以下就各防线做简单的说明。
第一道防线:地下空间的地面出入口标高和附近路面不是齐平的,一般会高出路面标高300mm~450mm,就像一个小的挡水坝,起到了挡水的效果。
第二道防线:在地面以及地下入口处各设置一处排水沟,有的还会将水沟盖板向入口方向倾斜放置,以便于更好的排水。
第三道防线:地下车库里还均用布置了一些排水沟和集水井,车辆表面沾的水还有进入地下空间的雨水通过这些汇集到一处或多处,再由地面上的抽水泵抽出排到市政雨水管道中。
总的来说,就是用尽各种方法让外界的雨水不进入地下部分,在进入地下部分前尽可能的先流走,以及让进入地下部分的雨水往有利于排水方向的区域汇集,然后抽排。从而不影响正常的停车功能。
目前的地下停车场排水措施不仅没有给市政雨水管道的排水减轻负担,反而是加重其负担。并且,在暴雨时期,市政雨水管道很可能是满负荷排水了,这时候再想往里排水基本上不可能实现。因此停车场积水的问题时常发生。
高吸水性树脂介绍
1.高吸水性树脂功能介绍
高吸水性树脂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材料,它能够吸收自身重量几百倍至千倍的水分,无毒、无害、无污染,吸水能力特强,保水能力特高。高吸水性树脂是通过丙烯酸聚合得到的高分子量聚合物,其所吸收的水分不会被简单的物理方法挤出,并且可反复释水、吸水。
2.对高吸水性树脂材料的运用设想
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储水性能无需怀疑,因此堪称“微型水库”。如果城市里的每个区域都有这样的“微型水库”,在暴雨时期将一部分的雨水储存在这样的微型水库中,等降雨时期结束后再将这部分水过滤利用或是排放掉。这样,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市政雨水管道的负担,这些雨水也可以更好的回收利用,一举两得。
改进方案介绍
1.方案总体介绍
现有的地下停车场主要功能只有车辆停放的作用,少部分停车场还兼具人防工程的作用,总的来说,目前的停车场还有开发利用的空间。本次设计的主要想法,就是运用新型材料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储水性能,在不影响地下停车场原有功能的前提下,将其改造成一个能够在暴雨时期储存部分雨水的小水库。
目前的地下停车场内部空间高度大概为4.5~4.8米左右,其中顶部往下的0.5米是空调管道及其他管道的空间,剩下的高度为4米左右的空间就是停车空间以及人员行走的空间,十分充足。如果我们用带孔的金属板可拆卸或是其他高硬度可渗水材料,将现有的地下停车场地面整体抬高0.5~0.7米,抬高空出来的这部分空间填上适量的高吸水性树脂;甚至不需要将地下停车场地面整体抬高,仅仅将地下停车场位于地下的各出入口前的一部分区域下挖0.5~0.7米,将下挖出来的这部分空间填上适量的高吸水性树脂。同时将地上出入口的高出路面标高300mm~450mm的挡水坝,以及地面和地下入口处设置的排水沟取消,让降雨时期的地表径流部分流入地下停车场内这些填上适量高吸水性树脂的区域,就能达到设想中的减少地表径流水量,减轻市政雨水管道负担的设想。因为高吸水性树脂吸收雨水后自身体积会变大,所以我们需要按其吸水后体积来计算它所占空间,防止后期应吸收雨水导致的高吸水性树脂体积改变产生的压力而破坏了停车场设施。
被高吸水性树脂吸收的这部分雨水,回收再利用也非常方便。吸水后的高吸水性树脂是固体凝胶状态,方便运输和存放;由于其材料的特性,运输和存放时的挤压和碰撞不会使其吸收的雨水泄露。在回收利用时,我们可以通过对其简单的加热,就能将其中的雨水释放出来。
由于高吸水性树脂成本低廉,而且其具有无毒、无害、无污染,可被自然降解的特性,我们甚至可将其作为一次性用品使用。在原有的高吸水性树脂吸收满雨水后,直接将其取出替换新的高吸水性树脂,被替换掉的高吸水性树脂可以直接掩埋到土壤里,使其在土壤中自然降解释放水分。释放出来的雨水就能变成现有海绵城市措施中的土壤含水,进行正常的下渗补充地下水或是蒸腾作用释放。吸收雨水过后的高吸水性树脂依旧可以作为林业和防止沙漠化的保水剂使用,其省去了沁水这一步骤,可直接施用于土壤中。
2.方案预计效果
通过上述方法,我们能够实现在改进设想中的“将地下停车场改造成为一个在不影响其正常的停车功能的情况下,在市区内大量降雨时期的分洪储水区域。”同时成功减轻了市政雨水的泄洪负担。
从城市这个尺度上看,每一个被改造的地下停车场就像城市这个大的不透水表面上的小海绵,城市内四处分布的无数的地下停车场可以看做无数的小吸水海绵,因为重力,雨水会很自然的流向各个地下停车场并被停车场内改建加入的高吸水性树脂吸收。无数地下停车场将暴雨时的雨水总量均匀分配,雨水就不会大量集中从而导致城内积水。从地下车库附近区域的尺度看,建有地下停车场的区域多为人员密集区,改造后的地下停车场的吸水能力会将附近区域的雨水汇集并吸收,避免了人员密集区域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
篇10
关键词:绿色施工;项目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E42 文献标识码:A
一、绿色施工的含义
绿色施工是指在实施建筑工程项目的过程当中,在项目质量及安全得以保证的基础上,通过使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及管理技术,尽量减少因施工而造成资源浪费或环境污染等情况,以使四节一环保得以实现。其中四节一环保包括能源的节约、土地的节约、水资源的节约以及材料的节约和环境保护。绿色施工不仅仅是指保证施工质量及安全,而且还包括利用先进工艺、改变传统理念以实现低能消耗、经济环保的目标。
二、 绿色施工技术应用措施
以某工程为例,该办公楼为一类高层办公楼,建筑面积59619平方米,框架 - 核心筒结构,地下 2层,地上31层,楼高130.5m。作为某省首批授牌的全国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在绿色施工管理、措施细化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2.1 绿色施工管理
2.1.1 组织管理
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并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项目部绿色施工计划、目标的宣传发动和组织落实工作。项目安全员负责施工现场的自查工作,每月检查不得少于两次,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项目施工员负责施工组织及各种方案的落实工作。项目材料员负责物资材料供应计划和协调工作。
2.1.2 实施管理
在绿色施工过程中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①将绿色施工方案的内容及要点对所有管理人员、工人进行交底;对方案的实施进行动态管理。②在生活区、生产区设立宣传栏,及时宣传节能节材的方针要求等。③制定切实可行的专项方案,合理划分流水段,提高模板、木材、钢管支撑架等材料的周转次数。
2.2 绿色施工措施细化
2.2.1 节材措施与材料资源利用
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项目部制定了节材措施,主要包括:消耗材料和控制措施、周转材料控制措施。①消耗材料和控制措施:编制材料采购计划,从计划上控制。编制材料采购台账、进场验收记录、从过程中控制浪费。编制材料消耗台账、可回收利用物资清单,从末端控制浪费。②周转材料控制:优化模板、钢筋工程方案,并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图纸技术交底,设置模板、加工钢筋等,对在制作、安装过程中所造成的操作损耗和浪费,安排专人加强维护、保养、监督,提高材料的周转次数和使用率。③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如高效钢材、钢筋直螺纹套筒连接技术,高强混凝土、自防水混凝土、预应力技术等提高节材效能。现场临建设施、安全防护设施应定型化、工具化、标准化。
2.2.2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①节水措施。施工前,对工程项目的参建各方的节水指标,以合同的形式对进行明确,便于节水的控制和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②雨水回收利用。施工期间设置雨水收集系统,用于路面冲洗、厕所冲洗、挖土时控制扬尘、绿化浇灌等,后期回填土后周边设置排水沟、二级沉淀池和场区硬化,收集雨水,使其流向地下室消防水池,再进行循环水的使用。
③节水器材的使用。 施工现场生产、生活用水使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在水源处设置明显的节约用水标识。盥洗池、卫生间采用节水型水龙头、低水量冲洗便器或缓闭冲洗阀等。
2.2.3 节能与能源利用
①节能措施。项目部根据《绿色施工规程》要求,制定可行的节能减排技术措施。优先考虑低消耗的施工工艺,避免出现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运转的现象。建立施工设备检查、保修和检验制度,设置专人进行维护保养,延长设备的基本效能和使用寿命。
②办公区、宿舍区、施工现场、大型设备用电分开计量。现场分办公区、生活区、施工现场 3 个区域,每个区域安装电表,另大型设备塔吊安装独立电表,按月单独计量,及时收集用电资料,建立用电节电统计台帐,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及时掌握用电情况。
③采用节能型设备。项目临时用电在总体降耗上充分考虑三相负荷平衡,平衡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施工现场采用金属卤化物灯,比传统滴灯节能。办公区和员工宿舍内均采用节能灯具,工人宿舍安装节能空调。
2.2.4 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
施工现场布置实行动态管理,分基础、主体、装饰三个阶段进行现场设计布置。现场临时道路布置应结合室外工程设计,采取永临结合方式,利用永久道路基层做临时道路或道路基层,利用永久排水设施进行排水。
2.2.5 环境措施
①扬尘控制。在工地砂土采取覆盖措施、路面硬化、空余场地进行绿化、喷雾降尘、出入工地大门设洗车池用雨水冲洗车辆车轮,专人清洁洒水降尘,防止发生大气污染;运输易洒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②噪音与振动控制。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减少夜间作业。施工现场设置 2.5m 高连续、密闭围墙。采用低噪音设备施工,设置电锯房。夜间施工噪音声强值控制在国家有关规定值以下,现场设置噪声监测点,并实行动态监测。③光污染控制。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夜间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必要时在工作面设置挡光彩条布或者密目网遮挡强光。④水污染控制。现场道路和材料堆放场地周边应设排水沟,雨水、污水分流排放。在现场大门处设置沉淀池,基坑抽出的水清洗混凝土搅拌车、渣土车等,如此循环。⑤垃圾控制。严格控制施工质量,避免不必要的返工造成建筑垃圾增多。坚持执行工清料净、班后清理制度。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分类存放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现场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委托环卫所统一清运。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如电池、墨盒、油漆、涂料等应回收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通过采取这些有效绿色施工措施,取得了很好的节能降耗效果以及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 可能影响推行绿色施工因素
3.1 绿色施工概念的缺失
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建筑施工作业的特点,以及一线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较低,对施工过程的环境保护、能源节约不重视,已经习惯了刺耳的噪声、严重的浪费和一些习惯性的不良做法。
3.2 施工单位的效益考虑
对于施工单位, 绿色施工往往意味着可供的选材范围更小、材料成本更高,施工投入的成本更高,却没有相应的补偿。解决这种矛盾,需要政府参与调节,政策适当倾斜,让实施绿色施工的企业收益得到保证,才能促进绿色施工技术推广。
3.3 项目管理方面
施工人员绿色施工技术知识培训不够,工人自觉程度低。管理者对现场材料用量、能源利用量有记录,但缺乏数据的统计。
四、推广绿色施工需考虑因素
4.1 需要政府加强绿色施工政策性引导
鼓励各地区加快示范工程建设,引导绿色施工的健康发展,以示范工程为平台,促进绿色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多更快地应用于工程建设中。此外,要在相关的工程评优中,加入绿色施工的内容要求,提升工程的绿色含量,强化激励作用,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4.2 需要提高绿色施工意识
提高建筑业企业和社会公众对绿色施工的认识。通过加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一线建筑工人分类培训,使广大工程建设者掌握绿色施工的要求、原则、方法,有效地保障绿色施工的实施效果。施工企业作为实施绿色施工的主力军,加强绿色施工的技术和管理创新,把绿色施工贯穿到施工全过程,全面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实力。
4.3 需进一步完善绿色施工评价指标
我国的绿色施工尚处于起步阶段,《绿色施工导则》仅仅是提供了导向性要求。在量化方面的指标,比如能耗指标,都没有具体指标。因此需要及时总结地区和企业经验,对绿色施工评价指标进一步量化,并逐步形成相关标准和规范,使绿色施工管理有标可依。
五、 结 语
绿色施工注重节约能源、环境保护,建筑材料的二次资源化利用;扩展文明施工内涵,创造更好的绿色、文明施工氛围,并能促进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通过项目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群策群力,不断总结,鼓励小节约、小创新,让绿色施工理念在施工过程中逐步诠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