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22 18:03: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教育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化教育管理制度

篇1

教科研工作是学校教育的生命,只有以现代教育理论和管理理论为指导,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学校教育才能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基于“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指导思想,“内涵发展,特色强校,规范创新,就业之上”的办学理念,“创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着力打造渝东南职教高地”的办学目标,“文化高移,基础宽厚,技能复合,素质全面”的培养培训目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从操作岗位干起,向技术岗位迈进,朝管理岗位努力”的成才路径,学校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始终坚持“教研兴校,科研强校”的战略思想和教科研工作宗旨,坚持“教研兴校,科研育人,教科研出成果”的教科研理念,坚持“以教科研为先导”的管理思想,牢固树立“学校应成为教科研的基地,教师应成为教科研的主体,师生共同发展是教科研的直接目的”的基本理念,狠抓教科研工作,把教科研工作作为整个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并纳入学校的办学规划和年度计划之中,形成了“以科研为龙头,促进全面工作”的思路,注重用教科研的手段研究解决面临的诸多问题,使学校的管理、教学更趋科学、规范和理性。学校教科室坚持以发展学校和发展教师为出发点,始终围绕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这一主题,明确提出“狠抓教学研究,培养名师队伍,创建一流学校”的口号,坚持不懈地以教科研引导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现就秀山县职业教育中心教科研制度文化建设工作谨作如下理性思考:

一、教科研制度文化建设的背景

(一)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教科研;

(二)新课改呼唤教科研;

(三)重点学校体现示范教科研。

二、教科研制度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教科研制度文化建设为完善学校制度文化提供了实践支撑;

(二)教科研制度文化建设为顺利推进课改提供了专业支撑;

(三)教科研制度文化建设为培育新型的教师队伍提供了有效保障。

三、教科研制度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以教科研工作为抓手,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二)开展以市级立项课题为重点突破口的课题研究,形成浓厚的教科研氛围;

(三)抓校本培训,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台。

四、教科研制度文化建设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重内涵,立兴校理念,努力建构教科研动力;

(二)注重制度建设,做到教学和教科研管理规范化;--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充分认识到:要提高学校的品位,必须营造教科研氛围,让教科研从边缘走到学校的中心。把教科研的内容、项目建设迅速整合到学校的教科研文化上,推动学校的教科研文化发展;必须通过教科研引领的研究性、学习性组织建设,把学校的教科研与学校、学生、教师的发展有机而高效地结合起来,通过培养研究型的老师,来造就高质量的学生。因此,我们围绕学校的核心价值观,重新梳理、修订和完善以前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管理手册》。综合起来,主要建立和制定了以下制度:

1、建立了新的管理者与教师的平等对话制度;

2、建立了新的学校常态的课堂教学调研制度;

3、建立了新的校内骨干教师的经验分享制度;

4、建立了新的校内学科之间的协作交流制度;

5、建立了教学评价、考评制度;

6、建立了校本课题研究制度;

7、建立了新的教学后勤保障制度;

8、制定了“校本培训制度”;

9、制定了学校“教科研工作制度”;

10、制定了学校“教研组工作制度”;

11、制订了“校本教科研考评制度”;

12、制订了新的学校“教科研成果奖励条例”

(三)以校本教科研为重点,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教科研活动;

(四)拓思路,以模块式教学、市级立项课题为主线,搭建“教―研―修”平台,努力解决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实际问题;

(五)加强师资队伍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养,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

1、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提供展示分享,重建教科研新文化;

3、整合教学研究力量,营造学习型学校;

4、召开教学教研科研经验交流会,营造共同学习、探讨、研究的浓厚教科研氛围;

5、加强专业引领,建“一帮一”互助制度;

6、注重各种技能竞赛活动,提高教师科研意思。

(六)努力探讨,积极研究,为教科研搭建广阔的舞台,促进学校跳跃式发展;

(七)注重科研课题的管理与指导。

五、教科研制度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体现教科研制度文化的教科研氛围有待于形成,教师中存在功利化的研究态度;

(二)教师的专业素养还需进一步提升,主要体现在青年教师的发展不平衡;

(三)学校缺乏进一步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激励措施;

(四)研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应加强;

(五)资料及时收集、整理、防遗失工作有待加强;

六、教科研制度文化建设的改进措施

(一)学校领导要提高对教科研重要性的认识,要把教科研工作同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教学质量的提高联系起来看,促使教科室加强对教师教科研考核要求,有奖有罚,转化教师中存在的教科研功利化态度;

(二)加强教科研制度文化建设,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

(三)教育理论的学习是教科研工作实践的支撑,要注意加强教师的“实践理论”和行为的跟进,为教科研的实效性奠定基础;

(四)在教科研创新上还需不断下功夫,注重实践反思与专业引领,充分发掘教科研有效资源。将骨干教师和其他专家纳入我们的教科研活动;

(五)注重教科研内涵,变“反省”为真正的“反思”,促进教育行为的提高,努力构建学习型学校;

(六)定期组织教师“交流自己的教育故事”、“做自我的教育反思”、“写自己的教育笔记”,让教师在平等的心与心的交流中交换彼此的观念、思想;

(七)学校根据教科研的现状,寻找新的突破口,使教师感到教科研“有新意”,并将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八)妥善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七、教科研制度文化建设的打算

(一)围绕课题,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注重课题研究过程,使教科研制度文化特色建设、课题研究成为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支撑,加强课题资料的收集,努力形成有价值的课题成果;

(二)加强专业引领,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与内化,定期邀请专家参与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指导工作、举办讲座,借助专家的视角、新的信息和理论支持,为教师走进学术前沿、寻觅新路、新知识、新技术提供机会,从而更有效地帮助我们推动教科研制度建设项目;

(三)加强过程研究的问题分析,增强教师的问题意思,继续寻找问题、梳理问题,找到教师最关注、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探究式学习,内化教师的课改理念,继续积极有效地开展教科研活动;

篇2

【关键词】留学生;教育管理;思考

作为高校教育的一部分,留学生教育同样遵循普通教育的基本规律,但由于教育对象来自异国他乡,因此留学生教育也有不同性及特殊性。因为首先它是一种跨国教育,教育对象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招生、就业等方面要面对国际市场,这必然要求在教育衔接和教学安排上要适应跨国性的需要。其次,它是一种跨文化教育。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必然有着不同的教育文化背景,这势必要求在教育中,以促进各类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我们从实际的工作中探讨留学生教育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一、留学生教育管理面临的一些问题

1.异国文化冲突导致矛盾产生

所谓的文化冲突,是指个人或群体从一个熟悉的文化环境到另一陌生的文化环境生活、学习、工作而引起的在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文化碰撞。由于来华留学生的本民族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冲突、留学生之间文化冲突的客观存在,加上语言的障碍,给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外国留学生中,不同、种族之间的文化碰撞难以避免,中外学生之间和留学生与管理部门、社会人员之间的摩擦也偶有发生。特别是在理解、执行学校有关政策和规章制度方面,外国留学生会很自然地运用本民族惯有的思维模式去认识、理解外来信息,在理解和接受的过程中,难免产生认识上的偏差或者理解上的错位,导致矛盾的产生。

2.留学生教育管理不够规范科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来华留学生数量日益增多,无论从国别,地区,数量层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高校在留学生的管理制度上并没有与时俱进进行改革完善,有的甚至一直沿用过去的管理经验和措施,致使不能适应新的情况,也不利于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提高留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从跨文化角度帮助留学生尽快了解适应中国文化生活

1.正确认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有效沟通

在留学生管理过程中,了解特定文化背景对人的思维倾向和行为的影响,针对不同的民族特点,总结出有规律的经验,摸准脉搏,找出症结,有的放矢地解决各类文化冲突现象,是我们实施教育管理的重要方法。笔者所在学校有不少印度尼泊尔学生,在与他们交流过程中,发现他们的肢体语言中轻轻摇头是表示“是”、“好的”这样的意思而并非否定。所以管理者与学生需要积极的交流和沟通,双方能够较准确的认知和理解文化差异所在,并通过不断调整各自的视角去理解,适应对方,从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创造有利条件,促进文化交流

对初来华者,业余活动对留学生顺利克服“文化休克”,尽快适应新环境作用很大;因此要鼓励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一起积极参加运动会、艺术节、班会、学生会和团委等组织的各种学习经验交流会、小型学术会,小发明活动及演唱会、演讲会、歌舞、书法、绘画等比赛活动。比如“汉语角”,给留学生提供学习汉语的平台,同时也促进他们与中国学生交流,了解中国文化。也可以根据留学生爱好、特长,介绍、推荐他们参加学校大学生的各种业余爱好社团组织,以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丰富留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与氛围。

3.在趋同管理中

“趋同管理”指的是对外国留学生的教学、研究、生活等趋向于与中国学生相同的管理,是比照教育本身的含义和国外对留学生教育所采用的方式而提出的一种对留学生管理模式。趋同本身的提法就表明了还不相同而且朝着相同的管理方式去努力,表达了管理模式改进的一个目标。有人在论述趋同管理问题时说留学生教育“同”是相对的,“异”是绝对的,这话不无道理。比较中国学生而言,同是学生,进行同样的学习,具有同样的层次,相同的学制和教学计划;但是他们与中国学生又是不同的,体现在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与中国人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的不同,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的不同等等。比如:留学生们大多有,在他们国家有很多重大传统的节日,如“圣诞节”“开斋节”“古尔邦节”等,这些节日的来临,我们管理者也应考虑到留学生的特殊性,不做“一刀切”,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考虑到他们的需要特设节假日等,随着留学生来华时间增长,可采取方法让他们尽快融入中国并逐渐淡化其最后达到“趋同管理的”效果。对外国留学生的教育管理中采用同、异相结合,朝着相同管理方向发展是切实可行的。

三、制定合理规范的教育管理制度使留学生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1.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制度

合理科学的教育管理制度,是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推进留学生工作不断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及我国国际交往的不断扩大,来我国的留学生无论从国别、地区、数量、层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沿用过去的一套管理经验和措施,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情况,也不利于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提高留学生的教学质量,为此各有关高校

根据教育部的指示精神,都制定了包括“外国留学生守则”,“外国留学生学籍管理”,“外国留学生出入境、居留、旅行的规定”等规章制度,并配有中英文对照。新生入学第一件事就发给人手一册,和中国学生一样,对他们进行入学教育。还制定了“外国留学生奖学金试行办法”。凡是留学生违反学习纪律、违反校纪校规,均有相应的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等处分。留学生在学习上获得奖励,学校也会以邮件方式告知家长。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使得留学生的各项教育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由于奖罚分明,留学生都自觉遵守,学风日渐上升,人人暗下功夫,相互竞争。特别每逢考试,留学生们都复习到深夜。

2.因人而异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在中国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来自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和传统背景,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是有些人概念中的政治思想教育,而应当是一种多数国家、各种社会能普遍接受和遵守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的教育。来华留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他们成为掌握一定知识,了解中国,对我友好的人才。帮助留学生了解中国、了解学校也是一种思想道德教育。对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应根据留学生的国家社会背景等诸多因素的不同,采取统一与个别,严肃与温和,正式与非正式相结合的多种方式。笔者所在学校近年来为留学生开设了《中国概况》一课程,课程涉及到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化教育等方面,实践证明,这门课程颇受欢迎,以上课的形式帮助他们了解中国,同时也传播了中国文化。在管理者采取各种方法的同时,还应该努力发掘留学生自身管理的积极性,重视和发挥留学生骨干的积极作用,指导他们成立自我管理委员会,培养他们自立精神,独立思考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一件重要而复杂的工作,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面临新的形势,需要探讨的问题很多。只要我们在工作中深入研究和勇于实践,一种既接轨国际规则,又适应我国实际的外国留学生管理体制会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我国的留学生教育将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张美云.关于加强来华留学生教学与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05.

[2]宫兴林.加强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学校管理与改革,2006,05.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班学习特点教育管理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也由起步阶段迈向了成熟发展的阶段。学校作为加强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培养的重任。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加强广大青少年的思想教育管理,实现学校教育的目标,成为摆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高中阶段加强学生教育管理的意义

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当中,高中教育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是学生未来发展走向的分水岭。这一阶段,作为中学教育的最高阶段,还是一个过渡的阶段,是高等院校选拔优秀生源、为各大院校提供生源的重要阵地,也是一部分学生走向职校或走向社会的重要关口。因此,这一阶段的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就我国目前高中教育管理现状来看,由于教育管理的目标始终是围绕高考进行,因此,普通高中与重点高中之间的学生特点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学生在学习目的上,普通高中与重点高中之间明显不同。客观而言,普通高中学生在学习基础、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文化功底等方面,与重点高中的学生比较有着较为明显的差距。笔者以为,普通高中与重点高中的学生的差距是可以缩小的,关键的原因是普通学校的学生往往由于学校的管理问题,没有形成良好的、有助于自身成长的学习风气和学习习惯,缺乏相应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也正是因为普通学校的高中生存在着诸多的自身问题以及学校教育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才导致两者之间差距的加大。因此,作为普通高中的教育管理者,唯有付出更多的心血和精力,进行有重点、有目标、有详细过程的细化教育管理,才能达到高中教育阶段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健康、顺利地成长。

二、加强和改进高中阶段学生教育管理的措施

1、建立和完善学校教育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日常学习活动的教育管理。作为一所学校,无论是否重点,都应当重视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自学生们迈进高中校门的那一刻起,就要严格地对学生的各方面活动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与约束,从而使他们尽可能快地受到校风的影响,进而有效地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但同时也要注意的是,制度的实行要符合高中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心理特点,不能脱离学校的实际情况,不能搞“空、假、大”的制度标准。学校管理者应当在制度的落实与可行性上做足工作,要从促进每一个班集体的发展和学生们的思想、学习能力的不断进步上为出发点,这样才能做到真正地通过制度来检查和督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2、建设高质量的骨干教师队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时才能加强学生教育管理。不管是哪一所学校,其领导班子都应当对学生们的教育和管理高度重视,这样才能够以教育管理核心层为重心,建设出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这样的一支教师队伍,其组成人员不仅需要强烈的责任感,而且要有对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的热情,更要有可贵的敬业精神,能够按照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教书育人,也才能够把学校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不仅如此,由于这支队伍的成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近,因而也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各方面动态,开展针对性的教育管理工作,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管理的水平。

3、强化班集体的规范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的教育氛围。如果说学校是一个大集体,那么班级就是构成这个大集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充满凝聚力、合作力、向上力的班集体对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有着莫大的帮助和推进作用,对于学生的成长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对于班集体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都必须高度重视。特别是作为班主任教师,要时刻注重培养班集体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班风,用优良的班风引领学风。班主任要通过在班级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努力营造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积极进取、乐学笃行、诚实勇敢的和谐学习氛围,使班集体每一名成员都能够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存在感,努力从自身做起,培养良好的品行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有效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篇4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 教育教学管理 改革方案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13-01

新课程改革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以实现整体性课程教育目标,要求学生学好本国文化和优秀外来文化,形成批判性和创造性的逻辑思维能力,熟练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增强动手动脑能力。开展当代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需要融合文化教育理念、服务内涵与和谐管理法,学校领导自身要练好“内功”,教师要切实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大胆管理学生,严格按照校规校纪办事,这样才能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领导自身要练好“内功”

执行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使其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学校领导首先要练好“内功”,在工作过程中融合文化教育理念、服务内涵与和谐管理法。所谓的练好“内功”主要是指学校领导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开展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时要坚持以“教育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创造具有特色校园文化的教育环境和学习环境,领导要以自身的品德和模范行为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其次,学校领导要挖掘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服务内涵,开发校园文化服务产品以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例如分层举办知识型竞赛、演讲比赛和特长才艺比拼等。另外,领导应注意转变传统管理法,避免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过于严肃和僵化,将管理和放松相结合,运用和谐管理法来整合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文明、和谐的校园。

二、切实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在开展新课程改革和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时,教师应切实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结合“寓管与教”理念,充分发挥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和信息资源的价值,指导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增强自控能力,遵纪守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教师在进行课程教育工作时,要注意挖掘课本教材的时代信息和基础知识,精心挑选教学内容,运用综合教育方法对学生予以正面教育和积极管理。另一方面,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删繁就简,加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具体化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使学生形成自我控制管理方式和知识生成方式。

三、大胆管理学生,严格按校规校纪办事

初中教育管理者理应大胆管理学生,严格按照校规校纪办事,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这样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新课程改革和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激励作用。其次,初中教育管理者要制定阶段性工作目标,为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而且要注意发挥工作目标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调控作用和评价作用。其中的导向作用是指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目标应体现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为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供最佳方案;激励作用是指初中教育管理者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目标制定工作和管理工作,用切实可行的目标来激励全体师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调控作用是指初中教育管理者在设计目标和执行管理工作的同时要注意协调学校各方面的力量,使人尽其能,物尽其用;评价作用则要求初中教育管理目标应作为准确评价与衡量管理工作的标准尺度。另一方面,初中教育管理者要注意全面优化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手段,创新管理体制,制定符合现代教育管理理念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照校规校纪办事。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主要是指课程理念、教育感念、课本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与变革,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则是指初中教育管理者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和信息资源的作用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学校领导自身要练好“内功”,教师要切实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大胆管理学生,严格按照校规校纪办事,全面推动教育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龙兴.高中教师对新课程改革适应状况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5(22)

篇5

关键词:农村小学;管理;科学化;人文化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052-01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正常进行的基础,服务于学校的各项工作,因此学校的管理工作是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就农村小学而言,管理的科学化与人文化是学校健康运行、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

1.小学科学化与人文化管理的分析

文化一词最初来源于"观平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一句,意思就是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将"人文"因素纳入到教育的参考范围内。

1.1小学的科学化管理。小学教学过程中落实科学化管理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终身发展为基本的考虑因素,加大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以健全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作为小学科学化管理的依据;始终坚持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对学校的日常教育给予科学的指导。在努力实现小学科学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始终加强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对于学校的日常管理给予具体的指导、评价与监督,以实现对学校日常管理的具体化指导。对于学校教职工的管理,则要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校教学水平为主要目标,确定学校更高效的管理措施。

1.2小学的人文化管理。小学教育管理的人文化模式,要始终坚持"以人文本"的管理目标和宗旨,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而健康发展为最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要求广大教职工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自身人格魅力、崇高品质的培养,对教职工开展一定的文化教育,以提高教职工服务于教育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积极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2.落实小学科学化与人文化管理的措施

2.1及时更新教育管理观念,促进教育管理科学化发展。为了能够促进教育管理科学化的发展,学校的管理者必须及时地更新管理观念。教育管理科学化是适应社会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小学教育管理科学化需要树立起以下观念:(1)树立起教育管理民主化的观念,教育民主化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化可以激发出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2)树立起教育管理自主化的观念,在现代教育管理中十分注重管理者的自,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拥有一定的权限,这样有助于将责任落到实处,从而做到责、权、利的统一;(3)树立起教育管理开放化的观念,现代教育管理应该建立起一个开放的系统,而非封闭的系统,如今社会开放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没有开放化的管理,就很难实现教育管理的科学化。

2.2实施合理的激励机制。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如何能够激励广大的教师努力地工作,是保障学校各方面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实施、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措施之一。学校的任务是为了给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是教师在学校的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培养学生的活动。学校必须要树立起以人为本、求大发展的思想观念,实施班级绩效管理措施。在工作过程中分工不分班,促进教育管理工作发展。

2.3完善教育管理队伍建设。要实现教育管理科学化就必须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教育管理队伍。要想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教育管理队伍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要建立起完善的评估系统。学校必须对管理层以及其他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水平、道德情操等进行经常性评估,评估系统要能够反映出教师的管理效果与教学效果。(2)要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小学的教师都不可能是管理专业毕业的,即使是学校的管理层。因此,在管理方面他们必然会存在许多的缺陷,而学校应该积极地组织教师接受相关的教育管理培训。

3.重视学校人文环境建设

重视学校人文环境的建设,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教学方针,结合理论上研究课,逐步建立并完善三级教学与研究网络,由校级中心教学与研究组设立并指导全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全校区设立语文、数学、艺术、体育、综合学科中心和年级教研组,以集中推广中心教学与研究小组成果。在每一学期开始的阶段,校中心教研组都要集中教师设立并开展各阶段的主题活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将新课改要求的教育教学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学校要认真挑选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研究,从而为其他教师的教学提供指导;要结合教育教学主题对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分析重点和难点,引导教师积极思考,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将新课程理念应用实处。

小学管理中采用科学化、人文化的管理理念是适应新时代素质教育发展要求而提出的,它是提升小学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提高教师教学的创新意识,深化教育科研改革,加强对教师的指导与培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重视学校人文环境建设,将科学化和人文化管理理念切实应用于小学管理中,为师生营造良好的教育与学习环境。

4.结语

篇6

Key words: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Foreign students'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目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留学生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留学生管理工作进而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的留学生教育,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标志,可以提高大学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提高整体的教育水平。而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则是推动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有效途径。为此,健全和完善留学生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富有成效的管理方法与模式,提高留管干部素质,建立完整留学生教育管理体系,构建一个规模适度、层次合理、质量优良、管理科学、效益显著的发展模式,才能保证我国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一、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状况分析

所谓“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指把跨国界、跨文化的视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功能相结合的过程”。具体来说,是指将大学的教育和科研置于世界背景中,在借鉴国外教学理论和科研成果的同时,也注重本国科技和文化的对外交流,提高大学的国际影响力,培养出具有国际理解力和国际竞争力人才的观念和行动。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也是文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教育国际化进程加快,外国留学生教育工作得到了迅猛发展,规模得到迅速扩大,学生层次有较大提升,接收院校大幅增加。特别在近十年内,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截至2008年,已累计接受来华国际学生146万余人次。2008年共有来自189个国家和地区的223499名各类来华留学人员,其中政府奖学金生达14000名”。

我国《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继续大力发展留学生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增加中国政府奖学金数量,优化来华留学人员结构。增加高等学校外语授课的学科专业,不断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为贯彻落实《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各高校高度重视留学生的发展与管理,均把发展留学生教育纳入各高校的“十二五”规划中,来华留学生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随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留学生教育培养层次、专业学科和留学生多样化,使留学生管理工作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笔者认为,目前,在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四个方面突出问题。

1.结构层次不合理。从留学生的教育层次来看,大多数高校留学生主要为本科生和语言培训生,学历生较少,高层次(研究生层次)比例较小,总体规模依然偏低。尤其,教育国际化层次和规范化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2.生源过于集中。大多数留学生主要集中在我周边国家,如蒙古、韩国、新加坡、印尼等,而欧洲、美洲则较少;

3.专业缺乏竞争力。目前,各高校所开留学生学科专业特色尚不够突出,缺乏竞争力。有的则尚未完全建立起全英文课程体系,课程基本采用中文授课,对外国留学生难度较大;

4.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管理流程不畅,缺乏符合留学生特点的培养计划、考评、管理体系。

二、对加强和改进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性思考

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建立健全科学化、规范化的留学生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对策:

1.完善管理制度,理顺管理体系。建立留学生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留学生招生制度、费用规定、教学培养、学籍制度、宿舍制度、考勤制度等。每年应对新来留学生进行入学教育,为新生宣讲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使留学生从开始申请学校时就了解并熟悉上述制度,为后续的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奠定基础。应强调为留学生服务化整为零,集中办理:接受申请、发送录取通知书,办理相关手续、政策法规学习、选课、体检、签证办理、年度审查等,均应采取提前统筹,统一办理的方法,以提高办事效率。应对留学生实行严格的学习、考试制度、请假制度,对那些学习不努力、经常旷课的学生,视情况轻重给予处理。

2.丰富课余生活,传播中国文化。为丰富留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帮助他们尽快融入中国社会,各高校应重视对留学生进行中国先进文化教育,有计划地、系统地为留学生开设多种多样的中国文化课程、讲座、社会实践活动;各高校每学期都应组织留学生参观旅游,使他们认识和了解中国社会;除课堂教学外,还应开设武术、太极拳、京剧等选修课;应安排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交流,组织留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举办留学生文化节;每逢重大的节日,组织留学生举办多种形式的庆祝活动,以满足留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多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3.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实施“以情管理”。应树立国际化的留学生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情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服务促管理。“以人为本”,即应为留学生提供较好的人性化服务。包括为留学生提供舒适、方便的食宿环境和良好的生活设施,尽可能做到随时为留学生的合理需要提供帮助,使他们能够较快地适应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更好地完成学业。例如,针对一些留学生汉语能力较低、刚到中国学习和生活不适应等情况,建立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选派有经验的教师对留学生日常行为进行专门的要求和监督。“以情管理”,包含了留学生工作者对留学生的关心与帮助。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应尊重、理解留学生的文化习惯、思想方法、帮助留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获得留学生的信任,逐步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协调融洽的师生关系。

4.突出专业特色,增强学科吸引力。扩大留学生学历教育,必须以特色求发展。应集中制定我国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的海外宣传、策划和推介活动,组织高校赴海外举办教育展。如制作反映各高校教学成果的对外宣传资料、适时更新学校网页,以方便世界各国的留学生了解最新信息。同时,各高校应整合优势学科、师资等资源,突出专业特色,建立形成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国际教育课程体系,以彰显各校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吸引各国留学生前来学习。

5.建立科学考评制度,发挥奖学金激励作用。每年各高校应进行优秀留学生评选工作,对品学兼优的优秀留学生予以表彰并发给优秀留学生奖学金。特别是应对获得政府奖学金的来华留学生进行严格的年度审核考评,以决定下一年度是否发给其奖学金,以发挥政府奖学金的激励作用。

篇7

一、加强合规文化教育建设的设想

__系海峡西岸名城,具有多元文化宝库,同时又是经济的活跃带。俗语说:“常在河边走,难免不湿鞋”,生活、工作在这样一个经济繁荣且高速消费的环境中,但应如何加强合规文化教育,使员工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坚持合规经营,形成懂法律、守纪律,合规经营的文化氛围,现提出四点设想。

1、加强合规文化认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开展合规文化教育活动是规范操作行为,遏制违法违纪和防范案件发生的需要。一是要统一各级行领导对加强合规文化教育的认识,使之成为企业合规文化建设的倡导者,策划者、推动者。二是要提高全体员工对加强企业合规文化教育的认识,全行干部职工是__农行企业合规文化建设的主体,又是企业合规文化的实践者和创造者,没有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建设好优良的合规文化企业,更谈不上让员工遵纪守法。

2、制定合规文化规划,建立长效发展机制。企业合规文化教育建设是一项工程浩大的系统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它与企业同在,要建立相应的目标规划。企业合规文化教育目标应包括企业合规文化建设的战略规划和年度计划。__农行合规文化教育应针对自身的文化现状,采取分步走的方式,明确不同阶段的建设目标,具体建设内容包括:__农行的企业精神、价值观念、企业目标、企业制度、企业环境、企业形象、企业礼仪、企业标识等内容,形成有自已特色的文化经营理念。

3、实行“以人为本”精神,做好合规文化教育。__农行经营管理的主体是全体员工,__农行的建设与发展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集体智慧和力量,要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协作精神,实行“以人为本”的合规文化教育管理。在管理中要注意关心员工、爱护员工、尊重员工、理解员工、信任员工,让员工亲身感受到农行的关爱,使员工形成对农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__农行的凝聚力。

4、建设农行品牌特色,形成自已文化品牌。金博士理财卡经过近三年的营销已声名鹊起,走俏__,风靡八闽,要运用已成立金博士艺术团、金博士理财网、金博士论坛等一系列文化载体,组织员工创作合规文化教育建设的小品、诗歌、散文、小说、舞蹈、剧本等题材,大力营造农行的企业文化精神。在创作过程中,应避免时冷时热、有促有抓、没促没抓的不良局面,更应避免走马灯式、敷衍了事的思想。要着力于培育纵向的执行力、横向的凝聚力和对外的综合竞争力。

二、企业合规文化教育建设的组织措施

__农行开展企业合规文化教育建设要不拘于形式,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要把企业合规文化建设包涵在各种组织活动和形式之中,和平时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项正常的工作内容。

1、通过员工教育培训,营造企业合规文化。目前,许多员工对企业合规文化教育建设的内涵缺乏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把企业合规文化建设与企业的一般文化娱乐活动混淆起来,以为提几句口号,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唱唱跳跳就是企业合规文化建设。要通过对员工的培训,如采取编制发行企业合规文化读本等形式,使全体员工准确把握企业合规文化建设的真正科学内涵,自觉地融入到企业的合规文化建设中去,增强内控管理意识,狠抓基础管理,促进依法合规经营。

2、加强有效学习交流,凝聚企业合规文化。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通过学习、交流、研讨使全体员工认识到农业银行应如何发展,员工在自已的岗位上应如何做好自已的工作,与别的员工相比差别有多大,应如何改进;在__农行这个大家庭中自已是什么角色,自已出了多少力,对农行的改革与发展有何建设性意见。要通过谈认识,谈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此提高农行的凝聚力,也凝聚企业的合规文化。

3、结合案件专项治理,提高企业合规文化。合规文化教育活动要与案件专项治理和正在开展的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结合起来,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加强对易发不正当交易行为和商业贿赂的业务环节的分析研究,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地开展专项治理,坚决纠正经营活动中违反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影响公平竞争的不正当行为,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要通过开展教育活动,鼓励员工检举违纪违法的人和事,提供案件线索,推动案件专项工作深入开展,提高企业合规文化。

4、抓好文明优质服务,提升企业合规文化。企业合规文化教育是当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和新创新,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精髓和灵魂,也是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开展规范化服务,按照《中国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营业网点规范化服务实施细则》要求,中的各条款,深入讨论,知晓熟记严格执行。对一些细节问题、难点问题要进行专项学习。对当前的业务经营和柜台服务形势,认真总结和细分客户群体和业务需要,整合有限资源,对存在较大矛盾和服务困难的服务焦点要集思广益,打开思路,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以最大的限度满足客户需要,提升企业合规文化精华。

三、农行合规文化教育建设的建议

在建行、中行、工行先后完成股改之后,农行的改革日益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清理不良资产、强化风险控制、遵循法律法规、监管规章制度、达到强身壮体,加强合规文化教育是明排着的问题。现结合实际,提出合规文化教育建设的四点建议,

1、大兴合规文化。要大兴__农行合规文化教育形象、铸造其灵魂、增强其凝聚力。要以合规文化教育活动暨案件专项治理为依托,加强合规文化和商业道德建设,建立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行为规范,认真对所有自然人提交开户、贷款、评估、贴现等申请材料及书填写的事项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进行认真审查,坚决杜绝、严防造假,进一步规范业务经营行为和权力运行。

2、合规经营指导思想。当前要树立正确的业务发展指导思想,要在追求盈利的同时重视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防止出现为了片面追求高速业务增长而忽视风险防范和内控机制建设的倾向。特别要防止企业炒银行的思想。一个项目必然会引起多家银行竞争,在竞争中企业肯定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条件让银行增加贷款风险,要很好权衡利弊,切忌为了芝麻而丢了西瓜。宁愿不发展,不要盲目发展,而造成新的资金沉淀。

篇8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跨文化教育;文化适应冲突;培养策略

放眼全球,积极开展全球伦理、生态环境、国际理解、和平发展等主题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国际眼光,提高大学生认识、分析和处理复杂国际问题的能力,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跨文化教育的发展越是蓬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就越要加大。将跨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相结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平台,更应该责无旁贷地加强对大学生的跨文化教育。

一、中外合作办学下跨文化教育必要性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一个国家的文化修养是整个国家和谐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国际化人才,不光要非常熟悉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还要不断学习世界文化知识,尊重他国的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风俗和,无狭隘的民族观,培养国际化意识,遵守国际规范,增强国际理解。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全球化也不断扩展,西方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越来越明显。这些现实都要求国家文化体系、育体系应该具有更大的开放程度,更好地与各国加强教育交流,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面对西方文化的涌入,教育者既要保证不丢失自身的文化瑰宝,又要加强传播“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大局意识,在高等教育中加强本土化文化学习的同时,紧跟国际步伐。中外合作办学的应运而生,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此问题。本土文化要依靠中外合作办学的平台,进行跨文化教育,方可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增进国际间的理解,与世界的发展协调一致。

二、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所呈现的文化适应冲突

大学生在接受文化差异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不适应是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者经常遇到的教育困境。比如中国文化的中庸之道与西方文化的强调本我、战胜自然,在某种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异。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正视这种冲突,并一一剖析。目前而言,中外合作办学中所呈现的文化适应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意识形态差异

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基础上。国内教育的基础是指导下的集体主义。无论课堂内外,我们都倡导大学生将国与家相融合,个人价值的实现依附于国家的繁荣发展。而西方文化的教育理念核心是自由、民主,倡导大学生实现自我,强调个人价值,实现自我利益。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势必会对学生在不同环境下的学习生活带来冲突和差异。

(二)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国内教育者习惯注重知识的讲授,打牢基础,讲解细致,并依靠教材辅助学生熟悉重点,在应试考试中有很大优势;而国外教育者或者来华的外教专家,习惯在授课中以启发式方法教授内容,不依附于传统教材,思维发散。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诸多大一新生认为外教的教授方式太跳跃。此外,在教育管理模式上也存在较大差异。中方办学遵循校规校纪,设立辅导员、班主任制度,全方位督促学生学业、上课考勤、住宿、安全、卫生等各方面;而国外院校的管理较为自由,完全靠学生本身的自制能力和规划能力。

(三)评价机制的差异

中国教育对学生的评价机制有较成熟的参照体系,主要看个体在集体中的表现;而西方教育的评价机制中,自我评价占据重要位置,较多看中个人的独立性,对人情和社会关系的评价弱化较大。

三、中外合作办学下的跨文化教育培养策略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宗旨是要培育国际化人才,自然要注重学生的跨文化教育,在充分了解学生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内容进行创新。但是不能毫无规律,肆意定制内容,在讲究形式多样的同时,理论体系化、系统化也是必需的。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的同时,我们要汲取国外先进教育经验,也要注意结合本国国情,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一)以网络教育为新平台,为国际化人才学习世界文化知识创造环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平台对国际化人才教育的重要性,也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对教育的冲击与挑战。在积极运用微博、微信、BBS、贴吧、QQ的同时,高度重视信息内容,营造和谐、文明、清新、活泼的网络氛围,同时要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引导与教育,发挥新媒体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首先,高校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加大力度建立自己的网络平台,合理安排学生登录校园网站进行学习。一方面提高校园网络舆论引导水平,发挥其渗透力强的优势,把握好舆论导向,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网络资源,为其提供学习国际化知识的平台。其次,高校应当合理优化资源。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汲取各方力量,为推进国际化人才建设而努力。

(二)加强跨文化教育中的文化基础培养,树立家国意识

在中外合作办学实践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普遍缺乏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淀,对于西方文化和价值观也缺少理解。因此,在跨文化教育中,要始K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的原则不变,加大传统文化学习力度,并加强现代国防教育,防止学生出现过度西化的情况。跨文化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对国际关系有较深的认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此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传统文化和国防教育知识,可以树立大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改善大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在中外合作办学中,还要注重对办学方文化的了解,减少价值观摩擦。在学生接触国外文化环境的同时,有系统地进行交叉式文化培养,可以有效缓解差异带来的不适应,并且引导学生多元化看待处理问题,增强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力。

(三)引导学生树立全球性视角,加强生态教育,树立崭新生态和生存发展观

无论是何种高等教育方式,都要放眼未来,坚持科学发展观,关注全球热点问题。生态教育是人类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以生态学的思想、理念、原理、原则与方法为依据,塑造生态文明与精神的教育。将其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让大学生积极参与和解决全世界范围内的生存危机,是人类、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是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

在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在跨文化教育中引入生态教育,创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既有助于深化教育效果,又能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

四、中外合作办学下,实现跨文化教育的目标探索

(一)用全球化视野定位人才国际化目标

我们要用全球化视野来定位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运用开放多样的教育方式全面推进跨文化教育。围绕国家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开展,特别是要紧密结合各高校实际情况,按计划推进高校国际化进程;要围绕学科建设,高标准吸纳海外人才,高起点谋求国际实质合作,高水平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和协作创新,从而提升学科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要围绕人才培养,在国际化办学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大力引进国外优质教育方式,加强课程建设与国际接轨;要围绕制度建设,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加快管理制度创新,加快管理组织体系创新,从而在管理体制机制上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二)建立双方学校的无阻碍沟通机制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为避免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冲突,更好地开展跨文化教育,应建立中外办学双方的无障碍交流平台。建立重大决策领导小组,尽力缩减教学培养方案的差异,实时统一学生课程进度。引进具有国际水平的国内外教育人才,促进双方教师的交流学习。这样一方面有助于改善高校教育结构,带来新鲜空气,给僵化的教学方式注入活力,并能很大程度上弱化文化冲突;另一方面有助于高校师资队伍形成竞争意识,更好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创新提供动力。在拓展教育资源的同时,应注重国际化人才本身要具有跨文化教育的背景,要对中外文化兼容并包,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更新观念、知识。国际化人才对世界经济和文化前沿知识要深刻理解和洞察,在专业领域做到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并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改善知识结构。

(三)建立学生自主管理沟通模式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一般为“2+2”或者“3+1”等国内国外双方学校培育模式。为保证学生在国外示范作用的延伸,可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设立国外学生骨干组,通过以强带弱,迅速带领国内学生实时了解国外学习状况。

(四)立足创新,不断完善人才国际化配置管理机制

中外合作办学要求教育者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教学与管理,不断提升育人能力,发展进步。高校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政府的支持,需要教育部门的帮助,与兄弟高校加强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共同发展。国家应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增加高校学生公派出国的数量,创造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给予留学生更多的关心与帮助,加大留学生回国奉献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国际化人才资源配置与公共服务体系;制定完善的人才国际化配套政策等。

【参考文献】

[1]⒋.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探索[D].太原:中北大学,2010.

[2]毛毳.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30(01):145-146.

篇9

关键词:美国教育;改革;借鉴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222-01

美国义务教育的普及,促成了今日美国的繁荣与强大。美国对义务教育理念的重视之早,其效果是十分明显的。根据联合国的一份21个国家的教育索引,美国得分为99.9,排名世界第一,全国仅有1%左右的人不能识字或拼写,学生人数达7660万,美国文化教育的高水平奠定了在世界的领先地位。

现在我们从办学理念、办学形式、教学形式及内容、考核录取等四个方面去探讨美国教育,力求能从中探寻规律,找出精华所在,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改革所用,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一、办学理念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多民族、多语言、多宗教、多党派使社会中存在各种复杂的矛盾。其社会的开放性促使美国在教育发展上博采众长,建立灵活多样、讲求实效性和开发性的教育管理制度。所谓的“拓荒精神”一直是美国人引以为豪的民族精神。美国教育将认识论摆在突出位置,与实证科学相携并进。课程和学制则更强调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对知识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及对知识的拓展和创新能力。在实践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鼓励孩子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以加深对社会的感知,培养社会责任感。在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重视团队协作。

二、办学形式

美国是一个文化多元并高度发达的国家,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联邦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管理体制和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政府主要通过教育立法,经费援助等保障性措施对教育实施宏观调控,具体的教育管理权交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联邦政府还积极推进多元化的办学模式,鼓励企业、财团、社会及宗教人士投资教育,并从政策上予以充分的保护。美国的公立大学或私立大学,它们不仅仅是学府,同时具有企业的性质,在办学的同时还要投资经营股票生意,许多名校都拥有巨额财产和基金。因此,美国教育的办学形式十分灵活,既扩大了教育规模,又丰富了教育形态;既满足了不同社会群体的教育需求,又保证了教育与经济的多元协调发展。

三、教学形式及内容

美国中小学学生一天的课程在3至6节之间,下午3点左右放学,课外作业是有时间限制的,周末一般也不布置作业,如果某一门功课作业布置过多,该教师可能被学生或学生家长依法控告。美国中小学生所学课业知识在这个阶段要少于中国中小学生。课程实行综合化,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们拥有十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美国的初等教育阶段,学生是学得少,悟得多,美国教育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

培养方式方面,其特点之一是灵活有度。首先,课程设置的灵活性。美国各大学开设了各种课程,每门课程对相应的学分和任课教师做出了具体要求。每学期选修哪些课程,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决定,然后征求导师意见,导师签字、学校登记注册后即生效。其次,是学制上的灵活性。美国对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习只规定必须达到的学分总量,没有入学考试、修业年限、年龄等方面的严格规定,只规定在校学习的最长年限,至于学分在哪个学年完成则由学生自己决定。

四、考核录取

美国高校实行“宽进严出”,即开放起跑线,在终点线上对学生进行优胜劣汰。在美国高校学习,起跑是竞争,过程是竞争,冲刺更是竞争,学生始终面临竞争的压力。美国高校是一个“宽进严出”的冶炼炉,美国高校的录取不是把考试分数做为唯一标准,就考试本身而言就有多次机会,并取最好成绩作为参考。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学生一旦考上大学就“一劳永逸”,大学几年就是等着发毕业证这种怪现状,同时也尽量避免因各种个人或外界因素而导致的考试发挥失常现象,使人才最大限度的得到上升的机会和空间。

美国教育以人为本,以服务社会为目的,以其自主性、多样性和灵活性,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储备,美国经济的腾飞就是得益于基础教育的持续改革与创新,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使得美国的教育一直勃勃生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研究美国教育特点,可以找出更加深层次和实质性的东西,为我国教育所吸收与借鉴。从观念、模式,到手段,都应该有一个全新的改变,通过取长补短,可以帮助我们冲破误区,摒弃不足,锐意改革,促进我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大发展、大繁荣。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班级管理;企业化;可行性;构建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0-144-2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的多样化,并且对人才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为了保证培育出的人才符合企业岗位要求,校企合作成为职业院校和企业的共同选择。高职院校为了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也推行企业化管理,使高职教育满足社会需求。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企业化主要指的是将适宜、合理的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以及企业组织等融入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使学生在企业化教育管理模式下,充分了解企业需求,从而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就业。

1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推行企业化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1.1 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为班级管理企业化模式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就是为社会培育出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并且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国家对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从而保证高职院校培育的人才满足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求。为此,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明确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把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与企业职业技能紧密联系,并且以企业职业能力需求为重要的教学质量标准。职业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紧密配合,班级作为职业院校人才教育管理的基层单元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具有加高的可行性,并且校企合作也为职业院校班级管理企业化模式的推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企业化模式的推行是市场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办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育出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高职院校推行校企合作,借助企业资源,实行工学结合、产学结合,既能有效地降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成本,还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时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就业,必须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在职业院校班级管理中引入企业化,从而实现职业院校的学生到企业员工之间的无缝衔接。

1.3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与企业管理具有一致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与企业管理是具有共同性和一致性的,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都是为职业院校教学宗旨相服务的,其主要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从而实现就业,满足企业岗位需求;而企业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保证企业生产质量,使其满足市场需求,能够占据一定的市场;另一方面是管理理念的一致性。高职院校践行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人性化管理。同时,现代企业也在推行柔性化管理、情感化管理理念。

1.4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具有相融性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推行校企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在实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职业院校与企业进行技术交流、建设实训基地,异以及顶岗实习等使企业文化慢慢地渗入到校园文化中,使学生感受到企业文化。因此,通过多种校企合作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还能不断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使校企合作更加的紧密。

2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企业化模式构建措施

2.1 深化校企合作,提高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综合素质

为了构建企业化班级管理模式,必须提升班级指导员和专业教师水平,使其更好地了解企业。基于此,班组指导员必须深入到企业生产管理中,从而更好地了解企业管理内涵,为企业化管理模式的推行做好准备工作。并且一些辅导员并不是本专业出身,对该专业的就业以及工作环境并没有清晰的认知,通过深入企业可以使辅导员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就业方向,为班级企业化管理定好基准。同时,加强了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为院校技术研发提供有力的支持。通过专业教师深入到企业生产实际中,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为高职院校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的构建提供坚实的保障。

2.2 高职院校企业化管理模式组织机构构建措施

为了践行高职院系班级管理企业化模式,必须先建立班级企业化组织机构。将班级看作一个公司,完全按照企业组织机构建立班级管理层,如,班级辅导员为班级公司的董事长,班长担任班级公司的总经理,班级团支书负责班级公司的政工工作,这就是班级公司的领导机构;其他班委担任班级公司的部门经理,是公司中层管理机构;而班级里的普通同学就是班级公司的员工,是公司基层执行者,具体可见图1。将班级完全按照企业组织机构进行管理,明确划分各组织机构的职责,合理规定每个人的工作范畴,转变学生的身份,使其适应公司管理环境,有效增强学生的岗位意识,使其在毕业以后能够较快地适应岗位。

2.3 用企业文化引导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班级管理氛围构建的重要手段。因此为了践行企业化班级管理,需要引入一些适宜的企业文化,如团队协作、合理竞争、诚信等内容到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中来。将企业文化慢慢渗入的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在职业大环境下营造企业班级小氛围,实现班级和企业的有机融合,在无形中增强学生的岗位素养。

2.4 以企业规范为蓝本进行班级日常管理工作

企业管理制度与高职院校的管理制度还是具有一定相似性的,因此在某些管理内容上可以相互融通,将其应用到班级日常管理中。企业规范是企业每一位员工都需要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企业正常运营的基础,因此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必须引入企业管理规范,并且制度适宜的班级内部管理和奖惩管理制度。同时,还要结合高职院校班级学生特点,制定一系列的考勤制度、奖惩制度,对班级管理模式进行变革,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使其能够更好地投身到班级的管理中。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企业化是院校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式,其实行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充分了解企业、适应企业环境,从而能够在未来快速适应企业岗位需求,完美的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过渡,提高学生的就业率。高职院校与其他高等学校相比具有较大的不同,其办学宗旨是为社会培育出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在高职院校管理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实现企业化管理模式符合职业校园办学宗旨的要求,因此值得探究和分析。

参 考 文 献

[1] 徐付生.校企文化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构建[J].职教通讯,2013(26):70-72.

[2] 訾波,徐付生.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融入企业文化教育初探[J].管理观察,2011(23):144-146.

[3] 王成伟.高职院校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应用探析[J].职教通讯,2014(2):67-68.

[4] 郭莹.高职院校班级企业化创新管理模式探索[J].企业导报,2016(10):40-41.

[5] 尤影.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企业化探讨[J].开封大学学报,2014,01: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