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绩效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4-03-22 18:03: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绩效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校;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近年来,财政拨款的不足已影响和制约了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高校在想方设法地积极拓展筹资渠道的同时,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是关键。其中贯穿于高校全部经济活动和事业发展全过程的预算管理工作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怎样做好预算管理是高校面临的新任务和新挑战。因此,加强高校预算的研究和管理工作,使其在财务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和效益性,对保障高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高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加强预算管理一是合理配置高校资源,体现战略目标。运用预算管理,合理分配资源,尽可能的将高校的预算资金配置于需求最强烈的项目上,通过调控预算资金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重点、兼顾一般项目,有效维护高校的正常运转;二是适当控制财务风险。现阶段高校普遍依靠高额贷款来解决资金缺口问题,加强预算管理,可以避免浪费和重复建设,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据以对支出和负债总量实施控制,可限制各部门过高的支出期望,树立勤俭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高校的财务风险,对促进高校稳定、协调和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算管理观念淡薄
长期以来,高校对预算管理重视不够,校内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预算申报程序不明确,预算的编制实际上主要由财务部门和有关人员参与。各个学院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校下达的预算,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由于预算编制人员对学校纷繁复杂的业务活动了解有限,难以对学校预算编制提出切实可靠的依据,使得预算编制缺乏系统的科学论证,难以据此对各项费用支出加以有效控制,造成财务目标与财务预算的严重脱节。
2.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各高校预算管理常常采用“基数+增长”即增量预算法以及经验加估计的方法来进行编制,这种编制方法是按年度编制,以上年度的支出数为基数,力求维持年度收支平衡,基本上没有考虑或少有考虑学校的长期发展目标,在编制预算时缺乏长、短期目标的整合思想,如此下去,预算数与实际支出情况差距会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严重虚报的情况,造成资金配置不合理。
3.预算执行刚性不强,预算约束力软化
目前许多高校的预算管理仍只注重预算的制定和下达,但是在下达后,却未能对预算执行过程及时有效地实施监控、跟踪和指标考核,执行中随意调整、追加的现象严重,预算指标没有约束力,起不到刚性和权威的作用。实际工作中,由于预算编制没有细化,预算管理水平不高,很多资金没有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具体项目上,屡屡出现项目资金被挤占、挪用、截留、甚至虚列支出的情况,违反了相关财务管理规定,造成学校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加重了资金供给矛盾。
4.预算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预算管理已成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一种机制,是财务管理的核心,但是许多高校在预算管理方面只注重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对预算下达后的执行情况和进度缺乏监督,尤其是对预算下达后的执行情况和进度缺乏跟踪和分析,使预算运行情况成为盲点,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致使经费监督部门未能及时进行项目经费绩效评价,预算决策层和管理层未将上年预算资金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年度下达预算经费的依据,造成预算经费使用效率低等不良后果。
三、强化高校财务管理的对策
1.强化预算管理意识,建立预算管理机构
高校的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建立由职业道德良好、责任心较强及业务能力较高的财务、审计等专业管理人员组成的预算管理机构,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集体智慧,加强对预算管理的监督,为学校预算管理工作提供保障。高校预算的编制有了专业人员的集体智慧和努力,预算指标可以更为客观、合理、准确和科学,以避免预算编制的随意性。预算的执行和调整有了专业人员的监督,必将更为规范,可以避免预算执行的盲目性。
2.严格执行零基预算编制
由于目前高校业务复杂,新增项目较多,要严格“零基预算法”编制,结合本单位实际合理测算、细化各项开支的标准,严格按标准核定人员、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适当结合技术测定、绩效考核等措施。比如,学生“三金”可以根据条件分各种等级,专项资金采用“零基预算法”加绩效考核编制,后勤服务经费可采用技术测定方式,教学部门可根据管理的学生人数结合日常公用经费编制等等,强化预算编制是实现高校全面预算管理,保证预算正确性的基础。
3.建立健全的高校预算管理制度
科学、合理的财务制度是顺利开展财务工作的必要前提。为适应当前高校发展的需要,减少实际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必须制定健全的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明确预算编制的原则、程序、方法,明确预算的收支、执行和调整,使预算管理工作进入程序化、制度化的轨道。高校在编制预算时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通过制度明确学校与各部门在预算执行时的权责,使整个学校预算管理工作,如预算收入的取得、预算支出的使用以及预算的追加和调整等各个环节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证其规范性和延续性。
参考文献:
[1]李雄平.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意见.会计之友,2010(1).
[2]陈秀芳.加强高校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2).
篇2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高校财务管理是指在高校范围内对资金的筹集、组织、融通、调拨、使用、结算、分配以及对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管理的工作。财务管理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高校各方面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整个高校机制的正常运转。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呈加速发展态势。高校如何在新形势下不断改进财务管理工作,以适应高校发展需要,保证高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已成为当前高校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完善,执行不严格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预算是高校根据其发展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主要包括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分析与调整。有些高校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预算目标与实际严重不符。预算编制过程中因领导不重视、编制时间短、透明度低等而造成了部门预算不准确或覆盖面不够广泛,不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高校财务收支状况和学校的工作重点及发展方向。在预算执行上不严格,缺乏监控。有些学校往往事先无计划,缺乏统筹安排,对全年的业务开支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无控制,不管支出是否必要,只要领导签字就全部报销,造成预算变更频繁,经常失控。对预算执行情况和进度不能动态的进行跟踪、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措施,这样就常常会出现预算实际执行情况和财务预算不符合,大大减弱了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职能和作用。在预算执行评价上,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对各部门预算经费的使用效益难以做出正确、完整的分析评价,使高校财务管理失去了其“管理”目的。
(二)资产管理不规范,使用效率低
随着高校的发展,各校的固定资产迅速增长。由于高校的国有资产是无偿取得的,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不核算使用成本。所以高校普遍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高校内部各院系、部门为了自己使用方便,不顾实际需要,盲目要求增加投资购置仪器设备,从而造成大量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的现象。同时,由于缺乏统筹协调,各院系、部门之间互不沟通,使设备不能共享,使用效率低下。有许多设备处于闲置状态,浪费现象严重。在固定资产处置上,有的部门视资产为“私有”财产,在资产调拨、出售、转让、报废核销时,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处置,不履行资产的处置审批程序,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浪费。
(三)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发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升综合竞争力,各高校普遍重视科研活动的开展,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和筹集的科研经费总额均大幅度增长。科研经费是高校收入来源之一,也是科研人员业绩评价的指标。很多高校只重视资金的来源,而忽略了经费的使用。在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中,出现种种违规现象。比如,用与科研项目无关的票据套取科研经费,将个人或家庭生活开支列为科研费用,开支大量劳务费等等。有些教师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争取来的,学校只负责保管,使用时不用遵守国家和学校的财务制度和规定,导致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年终课题完成没有结题,出现结余的资金未能转入事业基金,严重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益和下年度的预算编制。
(四)银行贷款增加了高校的财务风险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新校区的建设,许多高校出现了资金紧张的状况。面对资金缺口,高校只能依赖于银行信贷。银行贷款与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一样形成了高校的资金来源。但是银行贷款与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的性质不同。银行贷款所取得的债务资本具有使用上的时间性,需要到期偿还,不论学校财务状况如何,必须支付固定的债务利息,成为高校固定的财务负担。虽然通过银行贷款缓解了经费紧张和拓展了筹资渠道,但同时也使高校的财务风险逐步加大。
(五)完全学分制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完全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以学分衡量其学业完成情况,并以学生取得最低必要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教学管理制度。学生可以提前毕业,也可以延期毕业,使得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确定,从而使教育主管部门不能准确把握高校在校生的规模。完全学分制下每个学生按所学学分计算交费金额,这种收费方式给学校的学费收入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不仅增加了学校安排年度预算的难度,而且将造成学校生均成本的上升。此外,完全学分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主选课,选择上课老师,安排学习进程,而学生大多希望选择校内的名师授课,普通的教师将面临着下岗的尴尬境地,这样可能造成人力资源的闲置,增加学校人员支出。
(六)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高校改革发展的深入,高校财务活动的空间不断拓展,财务活动的内容不断丰富。长期以来,高校在强调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同时,却忽略了财务管理在高校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大多高校会计的工作模式仍然是以“报账型”为主,财务管理人员工作的重点还基本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等方面,过多的强调服务职能而忽视了内部管理职能,财务管理目标不够明确,观念陈旧保守,缺乏创新意识,难以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合理编制预算,加强预算管理
高校预算方案由学校预算管理委员会制定并通过,由学校财务处执行。高校预算的编制应当与高校发展目标相结合,坚持科学、透明、公平、公正的原则,全面考虑,统筹安排学校的各项资金。要选择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高校在预算编制时,应该遵循政策性、稳妥性、合理性、全面性和统一性的原则,采用零基预算法和绩效预算法相结合的预算编制方法,细化项目预算,坚持量入为出,合理安排预算资金。预算在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执行,学校不能随意改变,要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对超预算、无预算的支出,财务部门有权拒绝执行。对确因特殊情况需要超计划的经费支出,应按规定的审批程序申请预算调整。要建立预算的跟踪、分析、评价制度,财务部门应定期进行检查、分析,及时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对投入的经费使用效益要进行分析评价,确保资金正确使用,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增强高校资产管理意识,高度重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避免各部门各自为政,重复购置、资产闲置,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应建立完善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以形成有效的资产管理约束机制。高校应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配置专门的管理人员和职工,统一管理学校资产,形成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做好高校资产的分配和归口管理工作;建立完善资产购置制度,对需购置的设备,要做出详细的预算申请,购置前进行充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论证,强化购置环节的管理,避免重复采购;建立完善经济责任制,定期清产核资,检查资产的使用与保管情况,实行岗位责任制和经济处罚制度,将资产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个人,本着谁用谁负责的原则,把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的资产配置制度,统一调配管理学校的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保证教学、科研的正常开展;建立完善资产清理清查制度,定期对学校的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及时了解学校的资产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在保证学校教学、科研等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通过投资、出租、出借、调拨等方式,盘活学校闲置资产并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资产的利用率,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
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高校应将取得的各类科研经费,无论其资金来源渠道,均作为学校收入,必须全部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确保科研经费专款专用。其次,加强财务部门与科研管理部门的沟通。对科研经费开支明细表要求细化、合理,会计人员应根据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审查报销票据真实性与合理性,特别在招待费、劳务费支出方面严格把关,对与本项目无关的消费项目,不得在科研经费中列支。再次,加强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应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校内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明确课题结账时间和结余经费的用途。对当年完成的课题及时结账后结题,这样可以有效地杜绝结题不结账的类似情况发生。对无正当理由已结题而逾期不办结账手续的科研项目,学校有权按照校内管理办法予以结账。
(四)控制贷款规模,防范债务风险
债务资金解决了高校规模扩张时基本建设所需资金,但其是以学校负债增加及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为代价的。如果银行贷款规模过大,超过学校财务承受能力,就会加大学校的财务风险,甚至引起学校的财务危机。所以,要对贷款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和可行性分析,合理控制贷款规模,加强对贷款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督,提高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要积极寻求政府的政策支持,争取获得债务的减免或补贴,改善学校的财务状况。还要利用学校自身的人力、科研资源优势,开展多种多样的办学活动,增加收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资金短缺问题,促进高校的良性发展。
(五)制定合理的收费依据和收费方式
高校实行教育成本分担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但应符合受益原则、能力原则和兼顾公平原则的要求。完全学分制增加了学生在校期间的时间弹性,任何教学时限的延长都意味着教学生产成本的增加。根据配比原则,学生应对成本进行分担。学生毕业后的预期收益与在校期间的培养成本成正比。所以,完全学分制下学生的学费应由专业基础费用和学生选课费用两部分组成。专业基础费用是学生必须缴纳的基本费用,选课费用是根据学生所选课程的学分数和学分单价计算的费用。高校在学生收费方面可以采取按年预收,学生毕业前,按学生所学学分总数清算,多退少补的方式来收取学费。
(六)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素质和管理能力
高校财务部门既要为学校管好财、理好财,又要为学校执行好国家财经法规把好关,其责任重大。因此高校各级领导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把财务管理工作摆在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合理调整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人员结构,使学校的财务人员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建立财务人员培养体系,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我国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依据这些问题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用发展的眼光不断探索与实践,建立符合我国高校实际的财务管理体系,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乃至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志红.浅谈高校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经济师,2011
[2]张记元.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代经济,2010
篇3
【关键词】技工学校;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分析解决
原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第二届计算机审计国际研讨会上表示,目前少数技工学校的财务管理有失控现象。这些年来,技工学校发展很快,存在着内部管理薄弱的问题。他警告说,如果技工学校对财务的管理跟不上,就很容易把技工学校教育在这几年来的增长度抵销。安徽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程必定说:“制度上的薄弱、管理上的漏洞是技工学校职务犯罪的客观原因,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迫在眉睫”。会计法规、规章制度上的薄弱、管理上的漏洞两个方面的问题是技工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技工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上存在的问题
1 政府在制定技工学校的财务管理法律法规上存在滞后性,不能适应技工学校高速发展的要求。
譬如,汾煤办发[1997]6号《关于下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差旅费开支规定的通知》文件一直沿用至今,每天20元的伙食补助,到哪出差,住宿标准都为每天125元,这一标准就目前的消费水平来说。有些城市根本无法食住,出差人员每天都得贴钱食住。影响了出差人员的积极性。消费水平与出差补贴大相径庭,导致财会工作不得人心。有的技工学校为了多发一点出差补贴,少上一点税,合理不合法的情况就出现了。同时为“小金库”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2 技工学校制定本校的规章制度时存在不完善、不健全,或者合理不合法的问题。
(1)技工学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不完善、不健全的情况。目前,技工学校普遍制定了《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尚不健全、不完善,要么是一些大的框框条条,要么就不完整。譬如,没有制定“防止技工学校的管理发生无效率行为”的条款;对主要业务的控制没有规定“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执行、记录、检查等的控制程序”;对所属各部门没有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明确划分各部门在财务工作中的职责和权限等。
(2)国家先后制定了《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为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提出了要求。但由于有的法律法规是指导性的。比较笼统;有的法律法规制定的时间较早,现在出现了缺乏约束和规范的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各技工学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结合自己实际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有的规章制度合理不合法,有的没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有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这里指的工资是全额工资,还是工资的前几项;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比,是“不低于”,那只规定了最低标准,最高标准就没有规定。有的技工学校制定的教职工加班工资:周一至周五加班100元,天;双休日加班200元/天;法定休假日加班300元/天。有的技工学校除国家规定的正常工资津贴外,自己又制定了一系列“岗位津贴”、“绩效津贴”、“管理津贴”、“误餐补贴”、“中餐补贴”等“财务管理制度”来发钱。而技工学校下属的各科室、各部门也制定一些规定来“合理”地发钱,致使各技工学校间、技工学校内各部门问规章制度比较多、比较乱,也进一步拉大了收入差距。
(二)技工学校内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预算管理不完善,资金的使用缺乏计划性
企业财务处与技工学校的预算编制范围和考核要求都不一致。从范围上看,后者的预算是技工学校的“大”预算,范围包括全校教育教学正常经费的收支、专项经费的收支、预算外资金的收支、附属单位上缴款、其他收入等,预算编制要求细化、具体化。而前者的预算只包括全校教育教学正常经费的收支、专项经费的收支、附属单位上缴款。以及其他收入中技工学校可支配部分。而属于学校或部门的很多预算外收入未纳入技工学校的综合预算。预算编制较粗。从考核要求上看,前者要求以权责发生制进行收入费用的考核,后者却在9月将经费收入一次八账,学期末将各种奖金(代课费、绩效奖、教案奖等)一次入账。
2 资产管理观念淡薄,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损失突出
由于技工学校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教育经费属无偿拨款,技工学校事业支出不要求对培养成本进行核算,购置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因此,长期以来技工学校领导及教职员工在教育经费的使用观念上,重视社会效益,忽视经济效益,重视教学、科研等计划任务的完成。忽视对已购资产的管理和充分利用;无形资产、经营性资产有偿使用观念淡薄,资产管理混乱,家底不清,知识产权流失现象突出。在核算方面,有些单位对低值易耗品与固定资产未按规定标准严格分开核算,带来管理上的混乱。如按规定单价在500元以上或者虽然单价未达到500元,但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物品应作“固定资产”处理,学校却作为“低值易耗品”处理,使“固定资产”有实无账、账实不符。又如购买低值易耗品,直接作支出,不入财产账;领用不办理手续,使这部分财产无账无实物,致使领用人领用后或分发给个人或当作礼品送人,造成国家财产流失。
3 会计信息失真比较严重
2004年5月,在云南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云南省财政厅厅长曹建方所做的《关于c云南省会计条例(修订草案)>的说明》中讲到:“会计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首先就是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技工学校会计信息失真突出。具体表现为:一是不认真执行会计制度,有意混淆会计科目;二是不认真执行“收支两条线”和“收缴分离,足额缴存财政专户”的规定;三是技工学校财务部门未将全部收入纳入技工学校统一管理中,校属部门有的各自为政,自收自支、私设小金库;四是将国家预算资金通过扩大开支范围和提成比例及结余分配不实等手段转为预算外资金使用;五是通过各种手段偷税漏税:六是将收入私自列为暂存款、应付款,在往来款中核算收支,致使收支不实等。2004年11月,新疆自治区审计厅在审计新疆大学、医科大学等7所大中专院校时发现,新疆大学举办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以新疆大学名义招生,利用新疆大学的教学资源,举办
各种自学考试班,用自购票据收取学费2000多万元没有入账,长期失去监控。该校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与地州技工学校联办专业证书班等,收取的分成学费和教材费等140万元没有计入技工学校账目,而是以个人名义存放,其中用“白条”报账43万元。新疆医科大学以医科大名义开办的10多个医疗门诊部全部承包给个人,部分承包费变成单位的“小金库”。医科大学所属中医院将联合办学和医疗门诊承包费等177万元不入单位财务账。整个学校会计信息失真,成为腐败的根源。
二、技工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技工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上述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概括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
(一)外部因素
1 政府制定政策的滞后性
国家相继出台了《会计法》、《高等院校财务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为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提出了要求。但是,由于有的管理文件滞后于现实,脱离了实际,致使合理不合法的事情发生,或者给技工学校财务工作的开展带来被动。
2 大环境的影响
省内外各技工学校间相继进行改革,分配制度、奖惩制度的出台,再加上筹资渠道的多元化,技工学校可供支配的资金越来越多。各技工学校之间、技工学校同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个人收入相互攀比。有些技工学校领导和财务人员在利益驱动下,思想意志动摇,顶风作案、违法乱纪。
3 审计部门缺乏审计力度和广度
近年来,教育厅、物价局、财政厅、税务局等部门也陆续开展了对技工学校进行专项检查监督。笔者所指的外部审计主要是审计部门对技工学校进行的审计。近些年确实查处了一些技工学校的违纪违规行为和大案要案,应该说审计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但笔者认为,由于外审人员对技工学校的经济运行情况了解较少,审计起来难度大。而且这些审计人员不是专门审计技工学校财务的。相对缺乏技工学校财务管理知识,在审计过程中,有时只有听取被审计单位意见来进行判断,这就造成审计的偏差。由干时间紧、任务重,在审计中,对有些情况只能做到抽查,以点代面,譬如对各技工学校校内办学、校外办班的情况落实不能深入到每一个班,技工学校自己计划外办学没有列入学校账务的“账外账”就逃出了审计,这样就进一步纵容了违法违纪行为。
4 舆论宣传和执法力度不够
2003年以来,党和政府已将治理教育乱收费列为近几年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的重要内容,这一问题已经成为群众热点问题之一。教育部每年都在强调,但每年都有技工学校顶风作案。教育乱收费曝光的也不少,但真正受到处分和追究行政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的又有几人?
(二)内部因素
1 技工学校领导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九条规定:“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业务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总会计师”;《技工学校财务制度》第六条规定:“符合条件的技工学校,应设置总会计师,协助校长全面领导学校的财务工作”。技工学校目前基本上都没有设置总会计师一职。随着技工学校改革的不断深化,技工学校面临着办学形式多元化、资金筹集多渠道化、办学规模扩大化的发展趋势,经济业务更加繁琐,内部控制要求越来越规范和严密,对领导学校财经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设置总会计师,需要真正懂得系统的财务管理知识的专家来协助校长全面领导技工学校财务工作,真正为领导“当好家,理好财”,以适应技工学校的转型发展、安全发展与科学发展的需要。
2 各级领导对财务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特别是各二级学院(系部)的领导
这些领导都是在各自不同的专业领域里提拔起来的,没有系统地学过财务知识,对财务管理不甚了解或一知半解。缺乏财务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有些领导认为财务是后勤保障,财务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事情,我作为领导。没有必要懂那么多财务知识,只要懂得如何抓好生源、抓好教学、妥善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知道总的收入和支出就行了。不懂得最起码的财务知识。不懂得财务制度、财务法规,看不懂财务报表,对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深感费解等等。但是,领导又要求财务人员按照他的思维模式去开展工作,给财务工作的开展造成被动局面,成为财务管理问题的根源。
3 目前技工学校财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普遍不高,职业道德素质参差不齐
笔者曾经遇到这样一个会计,且不说其会计证用何种手段取得,先说其素质,只有初中文化,特别喜欢占小便宜,最基本的会计知识都不懂,就连定期要对账都不知道,票据高兴什么时候入账就什么时候八账,自己可以不通过任何人而越权行事,甚至说:“付不付款我说了算。”其行为没有不与《会计法》相违背的。可想而知该同志所在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有多高,账目的混乱程度会有多大。会计人员本身素质低下、不求进取,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些会计人员业务不精,法律意识不强。有的会计人员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或培训,墨守陈规,不求上进,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下,无法按照新规定开展工作,同时,他们不学法,不懂法,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知之甚少。所谓无知者无畏,由于他们不懂业务、不懂法,因此,一些会计人员既谈不上遵纪守法,当然更谈不上依法办事了。有些会计人员品质不好,缺乏职业道德。像上述所讲的少数会计人员其本身就爱占小便宜,所以这些会计人员势『必会在经济上犯错误。尤其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社会不良风气给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造成了重要的影响。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逐步抬头,私欲不断膨胀,削弱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部分会计人员不顾会计行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大肆贪污、挪用公款,以满足自己的私欲,最终以身试法,甚至走向了断头台。
4 技工学校财会仍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核算型报账制”为主
这种财会工作模式严重滞后于技工学校改革,并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这是造成当前财会工作被动的根本原因。财务部门的任务就是把钱用好。技工学校财务管理还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资金的收取、分配和使用上;财会工作的重点还基本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等方面,过多地强调服务职能,而忽视了内部管理职能。例如对学费的收取、对支出的监督,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账上”,没有落到实处,重核算、轻管理、忽视落实。
5 有些技工学校制定的内部管理制度本身就没有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来制定,本身就是合理不合法或不合
理也不合法的
譬如有的技工学校由于国家规定的差旅费标准偏低,没人愿意出差,就自行制定了差旅费报销的规定,提高了差旅费标准,笔者认为这样的规定属于合理不合法。有些技工学校虽然制定了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内部管理制度,但就是不执行或执行不力造成“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状况。
6 在预算执行上存在没有建立相应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对各部门的预算经费难以做出准确、具体的分析评价,对资金的使用效益也难以正确、完整地评价的情况
目前,一些技工学校基本上只进行笼统的、总括的分析评价。预算执行中还存在预算内容不实、预算约束不强和预算执行不了的情况。一些技工学校对于各项事业经费在使用上往往事先无计划。缺乏统筹安排,对全年业务开支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无控制,不管对事业发展是否需要,只要领导批字就全部报销。资金的使用缺乏计划性,因而导致资金使用不台理,使一些主要工作因缺乏资金不能按期完成,影响了事业的发展。
7 内部审计人情因素较多
各技工学校都设置了纪委,负责对技工学校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监督、审计。主要对校内大的投资项目、各二级财务部门的财务收支、处级以上干部离任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等。内审机构是技工学校内部监督经费合理有效使用、帮助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保障技工学校经济活动健康有序开展的不可替代部门,在技工学校财务管理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内审人员都是技工学校的工作人员,要在校党政领导下开展工作,而且同被审单位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都是同事,在审计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干扰。比如,审计人员要考虑到这个审计结果会不会影响到主管此项工作的校领导;有些技工学校纪委工作人员不够,在对二级财务部门进行审计时,主要是从校财务科及另外的二级财务部门抽调人员成立审计小组进行审计,这样循环审计,导致大家相互包庇、相互吹捧,审计工作根本没有做实做细,审计结论提不出实质性的问题,内部审计成了一种程序、一种形式。
篇4
【关键词】财务分析;问题;措施
一、我国高校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财务分析只停留在“量”的分析,而忽视“质”的分析。目前高校的财务分析一直停留在今年收入多少、收入预算完成多少、支出多少、支出经费组成中各部分所占的比重是多少等总体“量”的财务分析,而对影响学校收入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支出结构是否合理、配置是否科学等“质”的方面进行的财务分析很少。(2)从高校财务分析的区域范围讲,只重视“内部”分析,忽视“外部”分析。(3)从经济活动发生的时点来讲,高校财务分析只注重事后分析,忽视事前分析。随着高校办学体制的改革深化,高校所面临的竞争和风险日益加剧,传统的事后分析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它要求高校的财务分析能为高校的生存发展预先提供高质量的指标信息,才能使高校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以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4)从财务分析因素的性质来讲,高校财务分析只注重定性因素分析,忽视风险因素分析。高校的日常财务分析通常是对资金的收入、支出及预算执行情况等具有确定性性质的因素进行分析,而对高校筹资能力、偿债能力等具有不确定性质的风险因素很少进行分析。(5)从财务分析的现象和实质来讲,许多高校的财务分析只停留在月、季、年报表上的分析,只停留在预算完成程度和预算执行效果的考核方面,而对一些实质性问题,如资金收支过程中是否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分析流于形式。
二、提高对高校财务分析的能力
(1)提高对高校财务发展潜力的分析。高等院校是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坚持收支平衡、量入为出、不搞赤字预算是学校预算的基本原则,不能将“负债经营”和“赤字预算”的思想引入学校预算的编制与执行之中。在这样的背景和要求下,全面考核和评价高校的财务发展潜力,衡量高校在负债和风险方面的承受能力,就成为高校财务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具体的考核内容包括:各高校累计对外负债状况及负债比率,学校年度总支出和总收入之比,年末存款净余额,借出款、暂付款数额大小及其比重,以及校办产业的资产负债比率和经营风险考核等。(2)加强对高校财务运行绩效的分析。高校的主要职责是培育人才,在培育人才的同时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形成为教学中心和科研中心。围绕上述两个中心任务,高校必须投入一定的运行费用,其中有事业拨款,包括教育事业费拨款、基本建设拨款、科学事业费拨款、科技三项费用拨款等;有学校自筹经费,包括教学服务收入、科技服务收入、后勤服务收入、校办产业收入、捐赠收入和利息收入等。
三、增加对高校财务问题分析的方法
(1)对比分析法。一是实际发生情况与预算指标比较,如预算收入支出执行情况表,通过比较可分析各项收支项目构成是否合理恰当,收支效果如何,支出与收入是否相适应,确保收入到位和预算的顺利执行;二是本期或本年与上期或上年度同期指标比较,是在同一张财务报表不同时期之间进行比较,得出财务数据相比的比率或指标,从这种量的比较(百分比)中对财务状况进行评价,决定是否需要改进财务管理方式;三是本单位与同类院校的可比指标进行比较,从中发现问题,找原因,寻求竞争中的立足之地,实现财务控制。(2)趋势分析法。第一,高校经费收支趋势分析法,即选取一个基期,以基期经费收支各项数额为基数,把其它年度经费收支与之比较,确定比例(可用百分比表示),查明项目的变化趋势、预测未来变化的可能性分析和把握控制的办法等;第二,高校经费收支多期比较分析法,即对连续几个会计年度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比较研究,查明收支项目变化原因和变化的趋向,通过计算列表,观察经费收支变化数额和趋势。(3)动态分析法。高校经费收支财务动态分析,可以按相关的时间序列(学期或学年)资料为依据,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研究学校财务活动及其管理的变化过程,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和结论。既可以从长期的动态过程对学校收益变化和支出趋势做出分析、判断,也可以从学校整体发展反映在财务上的各类问题进行综合性的观察和判断,使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学校财务的一般特点和规律,以便把握管理要领,提高管理效益。(4)整体分析法。在建立高校财务整体分析体系的过程中,要遵循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优化原则、时效性原则、效益性原则和可比性原则。上述原则中首先突出强调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一切经济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财务管理的根本目的。
参 考 文 献
篇5
关键词: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高校校办企业迅速发展,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对高校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校办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多方面的问题,财务管理问题则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本文拟对校办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校办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产权关系不明晰。大部分校办企业成立时,初始投资大致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三种形式。其中货币资金出资比较明确,校企双方都予以确认。而实物资产与无形资产出资往往很不明确,有些资产在企业注册时,学校做了出资证明以达到法定出资要求,而企业实际未使用这些资产;有些企业长期使用也不交使用费的资产没有被记作学校出资。随着校办企业的发展壮大,新增净资产的归属就更是难以划清。由于校企双方产权关系不够明晰,加上企业经营中的资产占用问题、收益分配问题等,使得高校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混淆,产生核算不科学、投资效益低、产权隐形流失等现象。
2、内控制度不完善。目前,有的校办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的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中,使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极为严重。内控制度执行不得力,有章不循,将制度“挂在墙上”,遇到具体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内控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3、监督管理不到位。由于种种原因,高校和工商、税务等部门对高校校办企业监督力度尚显不够。不少企业存在成本核算不清、经营情况不实、费用分摊过乱等问题,从而达到少交或不叫利润的目的;另一方面,部分高校校办企业中往往厂长、经理说了算,搞一言堂管理的现象较明显。部分高校校办企业的财务人员业务和思想素质还不高,在维护财经纪律方面还缺乏方法和胆量,害怕个人利益受损失或领导给“穿小鞋”,从而削弱了财会人员的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作用。
4、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激励约束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的重要环节。目前,高校虽然有对企业实施一些激励机制,如奖金制、目标责任制等,但这些激励机制实际上属于短期的激励机制,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目标责任制极易造成经营者为追求企业的短期利益,而忽略企业的长远发展。短期的激励机制导致企业忽视资产的合理使用,影响学校作为出资者的利益,使企业的经营行为与学校的长远目标相违背。
二、解决校办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1、成立资产经营公司。高校应设立资产经营公司,代表高校统一持有校办企业及高校对外投资的股权,负责经营、监督和管理,并承担相应的保值增值责任。资产经营公司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规范的产权关系和法人治理结构。资产经营公司设立后,要严格规范高校和企业的关系,高校除对资产经营公司进行投资外,不得再以事业单位法人的身份对外进行投资和经营。高校应向资产经营公司派出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高校与资产经营公司应实行人员、资产、财务分开,机构、业务独立,各自独立核算、独立承担责任和风险。
2、强化内部控制制度。校办企业要按现代企业的要求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就必须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的约束机制。⑴校办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力度,对各项经济活动实行过程监督,包括制定严格统一的规章制度、审批程序、报销办法及严密的计划等。⑵要强化组织约束。学校是管理校办企业的职能机关,如校产业管理处或校办企业集团,要大力强化对各校办企业的财务监控职能和对校办企业经营者的绩效考核职能。
3、规范财务基础工作。⑴强化企业负责人的会计责任,认真学习《会计法》,了解相关会计法规,认真履行职责,保障各项财务制度顺利实施;⑵高校应结合会计基础规范化要求,定期组织全校校办企业财务人员进行爱岗敬业、职业道德的教育,要求会计人员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会计制度,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正确运用掌握的会计信息和财务方法,认真执行财务制度,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⑶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电算化是核算方法和核算工具的改进,而且引起会计工作组织结构和人员分工的改变,从整体上促进了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节省了会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从而使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全面提高。
4、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在现行的企业制度构架条件下,既要对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奖励,又要对其经营行为监督管理。⑴建立企业法人经营责任制度。学校资产经营公司应赋予企业独立的经营管理权,与企业法人代表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书;⑵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根据风险责任与收益对等的原则,可推行年薪制、经营者与员工持股、奖励期权等机制,将经营者与员工的切身利益同企业经营业绩、经营难度、经营风险相挂钩,形成完整的利益共同体。
5、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⑴建立健全高校会计委派制。为了规范高校会计委派制,正确处理学校与下属单位的关系,调动委派人员积极性,使委派人员既能维护国家以及学校的利益,又能成为下属单位财务管理、经营决策的高参,学校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包括:委派会计人员的任用、考核和职务升迁制度、委派会计人员轮换制度、委派会计人员离任审计制度、委派会计人员的工资、奖金制度、委派会计人员培训制度、委派会计人员回避制度等。⑵加强审计监督力度。可以利用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定期对校办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进行审计;对派出的校办企业负责人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中组建高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若干意见》(教技发[2006]1号).
篇6
关键词:内部控制;高校;财务
项目基金: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编号:Q2015008)《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研究》
我国高校在经历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过程,在校人数急速增长,招生规模急剧扩张,大量高校合并整合、高校新校园基础建设发展,随之国家的财政拨款也大量投入,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财务的内部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财政部在2012年11月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于2014年正式实施。针对《规范》的实施,各高校应该加强对经济活动的控制意识,防范财务风险,提高管理水平,使高校经济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
一、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部分问题
(一)部分经济活动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高校内外相关经济活动范围日益广泛,校办产业及附属单位的经济活动日益增多,而传统高校的财务控制仅限于财务核算监督,对于很多扩展领域的财务核算和监督相对来说处于盲区。对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业务环节缺乏适合本单位情况的内部控制规范、制度。
(二)缺乏有效的预算业务控制。高校的预算控制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预算内部控制制度。而高校传统的预算的编制,大部分是为了配合上级单位的预算数据上报,财务人员根据上年基数与本年调整数来确定新一年的财务收支规模,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预算编制过程中随意性较大。一般单位没有设置相应的预算编制岗位,部分会计人员即承担日常会计核算工作又承担预算编制工作,没有明确的岗位职责权限,导致预算编制人员很难有精力去把握预算编制的相关政策,确保预算相关规定能很好地执行。后期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没有事前科学的编制,执行起来会遇到更多问题,导致资金使用的随意性。
(三)缺乏有效的内部资产控制。部分部门缺乏对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意识,重视资产的购买而轻视资产的管理,部分贵重资产买回来后用一两次后束之高阁,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紧急需要情况下购买的资产没走审批程序,报废销毁也不进行登记,造成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部分单位没有对资产进行w口管理,没有明确资产的使用人和保管人,没有建立资产台账,没有定期清查盘点资产,造成大量固定资产流失、资源的浪费。
(四)政府采购业务缺乏有效控制。政府采购业务流程不畅,导致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高校政府采购部门人员设置较少,对相应的业务流程缺乏经验。在政府采购的内部控制上,预算的申报管理、采购的招标管理、入账验收、付款等业务流程,都缺乏足够的内部控制,缺乏公开公正透明。项目使用部门的采购申请不及时,项目使用部门参与政府采购文件不充分,招标的技术参数和采购需求不完善,导致预算编制不完善、政府采购不及时。
(五)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单位是为了实现控制的目标,通过制定目标、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单位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的内部部门,然而部分单位没有单独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有些单位审计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合并办公,独立性不强,使其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另外高校审计人员极其缺乏,没有专业的审计人员队伍。内部审计受本部门、本单位的直接领导,独立性较弱。目前高校内部审计主要是事后审计,事前审计事中审计相对缺乏,传统审计多,专项、重点审计少。
(六)缺乏有效的内部岗位牵制制度和优秀的会计人员。财务工作岗位的要求是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而现实情况下,在财务人员少事务繁多业务量大的情况下,经常出现了一人肩负多项工作、一人单独完成一项财务工作的情况,混淆了工作职责和要求,长此以往监管缺乏,财务部门极易成为新的犯罪温床。另外,高校财务人员收入低、工作压力大,导致高校财务陷入招人难、留人难得困难局面。
二、强化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建议
(一)建立适合高校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2014年1月1日财政部正式施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虽然此项规范是针对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但是对大多数的高校还是指明了原则性的规定和控制方法,各高校可以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应各自情况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方面的具体规定和办法,来加强对经济活动的监管和控制。
(二)加强预算业务的控制。首先确保预算的编制人员要及时掌握预算编制的相关规定,在预算编制前期做到与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预算批复进行执行,严禁无预算开支,发挥预算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业务的管控。引进相应绩效评价管理,做到对预算过程的有效监控。
(三)加强资产管理和政府采购业务的控制。在资产管理方面,配合资产管理部门做好资产在购置验收和付款环节的控制,做好资产台账,明确资产的使用部门使用人,不定期地进行资产清查,做到账实相符,在报废环节,严格按照资产管理办法进行资产报废。政府采购业务是高校用财政资金对企业提供的货物、工程、服务进行购买。财务部门应加强采购资产的付款、入账验收等业务流程的控制,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机制,做好政府采购资金申请、付款,确保专款专用。
(四)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和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在内部审计方面,高校审计部门应做好财务审计、经营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审计和风险审计,确保高校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降低高校财务风险。在财务人员方面,高校领导层应充分认识到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及时补充优秀的财务人员进入财务处工作,充实财务队伍。财务人员应随着外部财经政策的变化及时了解和学习新的财会知识、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提高服务意识和综合素质,保证高校财务的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
篇7
[关键词] 高校 财务管理 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及高校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已成为高校工作的重点之一,高校财务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生存与发展,而财务人员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主体,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关键。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于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效益,促进高校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管理不断加强,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有了一定程度提升,然而,实事求是地说,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提高。
1.政治素质有待增强
高等学校承担着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培养的重任,而财务无疑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从国家强盛、民族发展的高度来审视自己所承担的责任。财务管理人员既要执行国家政策和上级有关规定,又要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怀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树立全局观念和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的思想,从国家利益和社会责任出发,维护财经纪律,遵守国家法规,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然而,就目前财务管理人员政治素质的实际状况而言,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方面。一些财务管理人员还没有认识到高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历史作用,漠视财务管理在高校发展的重要意义,没有应有的政治责任感。
2.道德素质有待提升
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容易在金钱面前迷失自我。尤其是随着高校筹资能力与数量的扩大,需要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财务监督的领域日益增加, 所面临的诱惑也越来越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大公无私、廉洁奉公、铁面无私,才能自觉地抵御工作中来自各方面的诱惑,敢于监督财务管理中的各种违规现象。然而,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还有待提升。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公众的思想观念日益变得多样化。这种情况也给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道德观念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一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开始抛弃了清正廉洁、大公无私、客观公正的道德准则,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规范现象听之任之,对师生服务态度恶劣,甚至有个别财务管理人员利用自己的职权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因此,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财会人员面对各种经济利益的调整,如何把握自己、抵制不正之风、树立服务意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3.业务素质有待优化
高校财务管理是对财务主体的筹资、投资、用资和收益分配等的管理,是一项专业与技巧性都很强的业务管理活动。财务管理人员必须体现出财务管理活动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要求。随着高校投入由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向多元化筹资模式转变,高校融资渠道日益多元化,主要包括社会力量的资金投入、金融系统的资金投入、股份制形式的资金投入、收费、社会捐赠、科研经费等[4]。此外,高校科研、教学投入力度日益增大,高校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这些都意味着高校财务管理的内容越来越多,管理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其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具体说来,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在专业素质上要达到专业性、复杂性、创造性的要求。专业性是指财务管理人员应当掌握财务成本管理、管理学、会计学、金融学和财政学等方面的知识。复合性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在具有本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相关专业的理论和方法,具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创造性是指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善于对有用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创造,根据高校的财务环境和条件,采取有特色的管理模式,以提高管理的效益。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已有所提高,但与高校财务管理环境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有些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扎实,财务管理技能不过硬;有些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财能力不高;有些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专业性、复合性与创造性还比较低,不能有效地发挥财务管理的效益。
4.能力素质有待改善
日趋复杂多变的财务管理环境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越来越强的要求。管理是一种时效性很高的活动,财务决策失误可能给学校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甚至使学校陷入财务危机。因此,高校财务人员必须具备风险决策与危机决策能力,以有效应对环境的快速变化。而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对于促进高校财务管理目标的完成以及财务管理效益的提高至关重要。组织能力强、协调到位,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管理与信息科技联系日益紧密,要求财务管理人员掌握一定的信息处理与网络应用能力。然而,目前在高校财务管理人员中,一些人缺乏准确预测能力、及时决策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协调合作能力不适应高校财务管理发展的要求,一些人还没有掌握基本的信息处理与网络应用能力。
二、提高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策略
高校财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可以概括为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方面。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财务人员自身不断总结、不断积累、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过程。财务人员通过参加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组织的业务培训、各类执业资格考试、职称等级考试、学历教育等方式,能够不断拓宽自己的理论知识;财务人员通过参加财务管理各个岗位的工作,能够不断加强自身的实践技能;财务人员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积累,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在管理工作中不断学习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不断总结将实践技能提炼为理论知识;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总结、积累和提高,使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适应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1.注重培养职业道德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高校财务人员应具备的首要的和根本的素质。职业道德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熟悉法规、依法办事,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做好服务、保守秘密等。
爱岗敬业、认真负责。高校在其发展和建设中,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筹集的办学资金不断增加,预算支出规模相应增加,财务管理工作量大幅增加。财务管理日常工作比较琐碎、繁杂,财务人员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要求财务人员热爱本职工作、不断钻研业务、认真负责、吃苦耐劳、耐心细致地开展工作,在工作中培养爱岗敬业精神,热爱和忠于本职工作,珍惜工作岗位,努力做到勤勉敬业、恪尽职守,乐于服务、甘于奉献,努力为广大的师生员工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提高管理效率。
熟悉法规、依法办事。高校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执行国家财经法纪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因此,结合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实际,财务人员应重点加强会计法、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基本建设会计制度、会计工作基础规范、现金管理条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税收法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政府采购法、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办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审批管理暂行办法、银行账户管理办法、公务卡结算管理暂行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的学习,加强学校内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注意与学校财务管理实际相结合,与财务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相结合,以使自己能够依照各项政策法规处理经济业务,依法把关守口;配合学校积极开展政策法规的宣传和解释,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政策法规知识,树立依法办理经济业务的法制观念。
诚实守信、客观公正。高校财务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与钱财打交道,需要诚实经办各种款项收支,对内对外交往中注重守信用,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对经济活动进行反映,以更好地为学校决策和管理服务。
做好服务、保守秘密。高校财务人员在服务工作中,服务对象包括广大教职工、学生和有经济业务往来的外单位。因此,工作中应以对服务对象高度负责的态度,平等、热情地服务,耐心细致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自觉履行保密的法定义务,保守学校的商业秘密,不得擅自泄露教职工、学生的个人信息,不得私自泄露学校的经济信息,也不得利用知悉的秘密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
2.加强实践,提升业务素质
(1)财务核算能力
财务核算能力是指财务人员应具备的记账、算账和报账的能力。高校财务人员除了应掌握会计学原理、预算会计、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应用基础、财务管理学和财务软件基本操作等基础知识,应根据工作需要将所掌握的知识熟练用于记账、算账和报账。注意将高校会计制度和基本建设会计制度与学校的管理实际和经济业务相结合,掌握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和范围、所核算资金的内涵及特点;掌握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教育系统支出功能分类预算科目设置、教育系统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置结构和科目核算内容;掌握年末结账账务处理方法、收支结余分析方法、报表编制原理及分析;学校为适应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管理而采取的核算方法和操作流程。熟悉预算编制与分配、成本核算、支出绩效评价、资金筹集、风险评价与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财务核算能力。
(2)计算机运用能力
高校财务人员,不仅应掌握财务软件和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和操作,更要注重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财务软件功能结构、数据处理流程、财务系统初始化、系统参数设置、财务软件维护等运用知识的积累,学习在使用软件过程中解决遇到的问题。在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中,掌握对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以满足其需求;在大量繁杂的财务数据中,掌握采用何种方法快速而准确地选取所需数据以满足使用需要;掌握如何实现外部已有数据转换接入财务系统成为系统可使用数据;初步掌握网络知识的应用和维护;学习应用常用办公软件进行财务数据的加工处理和分析统计,编制财务报表和决策有用信息。
(3)表达和协调能力
在日常财务工作中,高校财务人员需要向上级主管部门编制和报送各类报表、拟订学校内部各项财务规章制度、撰写财务工作计划和总结、将实践中认识和体会总结上升为理论等,需要财务人员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到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税务部门、银行等办理各项经济业务,需要财务人员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在学校内部为教职工和学生服务,涉及到政策的宣传和解释,涉及到教职工和学生接受服务的感受,也需要财务人员具有良好的表达和协调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可以让财务人员在理解、解释、执行政策等方面得到积极的配合和支持。
(4)外语运用能力
随着高校对外交流越来越广泛,经济业务中涉及使用外语记载的票据,需要财务人员既能读懂票据载明的经济业务内容,又能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核。外国留学生到财务办理收费和其他经济业务,也需要财务人员能与其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学校融资过程中,如申请外国政府贷款,也可能涉及填写外文申请资料等。因此,高校财务人员需要加强外语的学习,掌握一定的外语能力,才能适应财务管理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业务。
(5)实践技能
财务人员实践技能的培养贯穿于财务工作中,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多记、多看、多做、多想,注重业务知识和业务处理方法的积累;通过不断积累单笔简单业务处理的方法,学习多笔复杂业务的处理,不断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从事一项工作,无论该项工作是否枯燥和简单,应有把工作干通干精的决心,避免频繁轮岗使自己对所从事的工作一知半解;加强对行业特点、学校办学宏观和微观环境、机构设置、管理特色、基础信息和人员情况等信息的学习和积累,了解经济业务的发展和变化,以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6)提供决策参考
财务人员通过长期的学习和积累,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最根本的是为教职员工和学生提供优质服务,最重要的是要为学校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决策参考。财务人员提供决策参考,是各项素质和各项能力的综合,是自身所掌握的知识、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的提升。财务人员需要运用所掌握的财务管理理论、财经法规和实践技能,综合运用财务核算能力、表达和协调能力、分析学校建设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学校建设发展的建议,为学校领导的决策提供参考、当好参谋,以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高校财务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贯穿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是一个长期学习和积累的过程,需要财务人员坚持不懈地努力。高校财务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卿文洁: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现状及改进措施[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篇8
一、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形式也灵活多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的筹资办学渠道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随着会计制度和高校内部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原有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需要。
首先,高校的现代化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虽然高校发展已经融入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但由于“体制原因,高校的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1],高校的市场和资源开发比较盲目,没有形成现代化的发展体系,理财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而且,高校在科研方面的优势资源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有发展潜力而没能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造成高校资源浪费和经费紧张的局面。另一方面,在高校改革过程中,领导层并不重视建设现代化的财务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人员也没有树立正确的成本效益和成本核算等问题,对高校财务运营缺乏科学的可行性研究。
其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环节薄弱。目前,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许多内部控制薄弱的环节,大大增加了资金管理的风险。由于高校扩招、扩建等原因,经济关系呈现复杂化趋势,在采购、基建等环节易出现资金管理风险。内部控制不能对预算以外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监管,容易导致乱收费等现象。而且,大部分高校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有些不执行内部控制,使内部控制的作用大打折扣。同时,这还容易导致高校财务信息失真,影响领导层对高校的发展做出正确的决策。
最后,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素质偏低。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校改革规模的扩大,要求高校财务管理向科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这就需要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一方面,由于财务工作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习惯于传统的财会思维模式,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更不能把自己的知识和现代科学结合起来加以运用。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财政体制的深化改革,“高校财务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财务管理工作的任务日趋复杂”[2],这就对高校财务工作人员提出了新要求。
二、高校财务管理问题解决的路径选择
运用科学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才能适应财务管理的高效化需要。面对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从而,使高校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得到充分利用。
(一)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现代化的意识,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无论是高校领导层,还是财务管理的工作者,都需要与时俱进的提高财务管理的意识,加快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步伐。建立信息化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可以使学校各个部门准确、完整、及时的了解学校财务信息,有效的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互相监督,从而减少财务预算外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从“制单、审核、记账到报表、统计分析都可以通过财务系统来进行”[3],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财务工作的工作量,缓解高校财务工作人手不够的难题。而且,在信息化的基础上,通过对各部门财务信息的采集、加工,实现高校的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同步发展,促进财务管理部门把经济信息及时反馈给各业务部门,实现高校财务管理的信息和资源共享。财务部门还可以借助信息平台和学校其他部门之间交换信息,进而实现财务部门对学校各部门的财务监督。
(二)加快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促进高校经济健康发展
近年来,国家连续出台政策,特别是财政部在2012年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为高校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制度保障。为了高校持续健康的发展,不但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业务,完善高校内部委员会制度,引导和监督高校财务管理事业健康发展。而且,还要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加强各部门对内部控制的高度重视程度,将“集中管理和分级管理、统一领导相结合”[4],促进高校财务系统高效运转,有效控制高校财务支出,促进高校经济健康发展。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经济合同管理和对外投资管理的专门财务制度”[5],从而有效预防高校经济纠纷、避免财产损失。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促进对高校经济活动风险的科学预测,从而找到防范的关口,强化高校经济活动中的每一个薄弱环节。
篇9
论文关键词:高校,预算管理,对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预算管理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中心内容。目前,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资金流量迅速增加,如何创新管理理念,实现高校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使用已成为高校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预算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够。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各院校教育经费增长较快,财务管理科目增多,财务工作量明显加大,高校办学经费来源发生较大变化,财政拨款、银行贷款、学校收入、产业收入、社会投资等形式的办学经费,给高校带来了巨大的全方位经费支持。对于这些资金的管理和正确应用,保证高校教学科研、行政后勤、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是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然而,许多高校并没有认识到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不能适应高校快速发展的财务管理需要,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及监督机制,未能将财务预算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位,缺乏科学理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2.预算编制随意性大。一是部门预算编制时间一般为上年8月份,此时学生招生数和实际报到数无法准确核定,而高校为多获得财政拨款财务论文,往往会夸大招生数和报到数。二是对下年支出预算缺乏前瞻性、科学性的预测,编制支出预算时往往会出现虚报等现象。如“项目支出”经费一般由财政直接支付给供货商,高校为尽快套回财政拨款,会尽量少报“项目支出”,掩盖了学校事业发展的真实情况。三是预算编制基本上是财务部门独立完成,缺乏全员参与意识,预算编制信息不全面。四是上级部门对高校生均定额拨款数只是总数,没有经批准的每年详细定额数,而定额数又是下一年度扣减的依据,定额数的不透明,使得高校在编制部门预算时与上级部门出现扯皮、推委现象。
3.预算执行不坚决具有一定盲目性。有些高校在编制支出预算时,缺乏科学分析,不能做到以收定支,有的虽然编制了预算,但是预算编制不符合国家政策,也不符合单位实际,对预算执行流于形式,乱开支出项目,随意扩大支出标准。有的学校对大项目的进行缺乏有效监督和管理,造成决策失误。还有一些单位和部门领导法制观念淡薄或受利益驱使,不积极支持财务会计人员履行预算执行和监督职能,甚至设置障碍,使会计监督行同虚设,掩盖支出、虚报冒领等问题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很多高校领导或业务主管出现经济腐败案件的主要原因就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完整,预算执行不坚决,财务监督不到位。有的学校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建设资金严重不到位,盲目开工建设,对已经做出的支出或投资预算,往往不能严格执行,随意增加和突破。一些高校在预算下达后,没能实施监控,跟踪管理和指标考核。对下属各系院的预算执行情况和问题财务部门心中无数,一些高校所属系院的负责人,盲目地使用资金,有钱用完再说,使预算执行偏离计划的轨道。
4.在预算环节上忽视成效预算。从预算环节上看,有的学校只注意收入预算和投资预算,而忽视成效预算,使得实际需要与实际支出有很大差距。由于高校财务部门预算管理仅局限于预算分配,只是在“分钱”时控制经费额度,经费分出去使用以后是否产生了效益则未监管。这样的预算管理强调的是分配,是目标管理,忽视了对过程的监控,对预算执行结果也未进行绩效评价,财政部门也只对专向资金进行绩效评价财务论文,导致资金的分配与使用脱节。
二、加强高校预算管理的对策
1.建立科学的高校预算管理体系。高校预算管理体系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预算的决策层——预算管理委员会。高校预算管理委员会是预算的最高决策和管理机构,委员会主任由学校校长直接担任,成员为单位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第二层,预算管理职能部门。作为预算管理委员会的办事机构,预算管理职能部门具体承担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与协调工作。预算管理职能部门一般设在学校财务部门,由具有预算管理职能的财务部门相关人员组成,直接对预算管理委员会报告工作。第三层,预算责任部门。就是学校内各基层部门。学校内各基层部门作为预算的具体实施部门,其主要职能是将预算指标具体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实现预算管理和其他基础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并提供预算管理所需要的所有实际信息反馈,为预算管理委员会对预算的审批、考核等提供基础数据。
2.加强预算执行力度,强化预算约束力。建立学校内部预算管理体系是与学校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它是靠有效的内部责任制度和完善的内部组织结构运行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是执行预算,实现预算目标的组织保障。已经审定的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年度工作完成的好坏,影响学校事业发展和规划。为此必须加强预算执行力度,强化刚性管理。加大对单位各部门的管理力度,并且将经济指标与干部任期目标相结合,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预算收入的完成。支出预算必须依章进行,不得随便更改。合理安排本单位的支出,建立“一支笔”制度,严把支出关。对于重大项目经费支出,必须有归口领导审批,严格按照预算内容项目执行。
3.协调预算分类口径与会计核算方法。统一预算与核算、决算的内容和口径,使预算的管理要求与核算要求一致。对已编制的预算计划,要按照会计核算和决算口径进行还原和归集,形成与核算、决算口径可比的预算。完善预算科目及项目设计,使预算分类口径与具体会计核算方法协调一致。会计在核算过程中只有严格按照还原后的会计科目列收列支,决算才能正确反映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预算管理者才能分析原因,明确责任,从而更加科学地编制下期预算。
4.预算编制的科学化、规范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要按轻重缓急进行排序,优先安排急需可行的项目,实行专项项目滚动预算。可行的项目,当年安排不了的项目自动滚到下一年去。各收支项目必须有合理的编制依据,要有详细甚至统一的定额标准,逐渐作到人员经费按人数,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项目来确定。分别建立教学基础设施改造、公用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设备建设、队伍建设等专项建设项目,并根据学校的教育事业发展计划不断更新和完善,使专项建设目标和学校总体规划相适应,不断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5.预算执行当中的网络化、信息化。建立一套上下互动、层层畅通的预算执行信息传递与反馈网络。要结合实际财务论文,在高校内部建立一套以财务部门为中心,上通学校决策层、下联各学院(部门)的预算执行信息传递与反馈网络,建立通达的网上信息查询系统。财务部门可利用计算机系统管理及时对整个学校的预算计划及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严格控制超计划用款。同时还可完善校园网等查询系统,提高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及时更新相关数据,将预算执行进度和经费支出情况传递给决策者和各责任单位,使他们能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做出相应决策。
6.加强财会人员队伍建设,强化财务管理职能。高校预算管理面临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与挑战,如何充分利用高校自身资源,合理使用资金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已经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高校预算管理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高校财务人员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转变观念,开拓思路,更新财务管理理念。但是当前部分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配置却与财务管理要求不相适应。有的高校财务人员学历层次相对较低,后续教育流于形式,管理水平不高。因此,注重财会队伍建设尤其是财务管理队伍建设迫在眉睫。不断强化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培训,拓宽视野,使财务管理人员不仅掌握和了解财务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而且懂得教育业务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了解和掌握本单位财产物资的分布情况和使用情况等,进而加强高校预算管理,不断提高高校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佩佩.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 (7).
[2]田晓霞,张岩峰.高校内部预算的编制与执行[J].财会通讯.2009,9.
[3]彭欣菲,兰湘.高校预算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5).
[4]王丽萍,郭岚,张勇.高校新绩效预算管理的组合评价方法研究[J].会计研究.2008,2.
[5]陈明风.关于高等学校全面预算管理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8,6.
[6]刘美华.高校如何做好内部部门预算[J].会计之友.2007,(2).
[7]杜荣江,刘昕.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海大学学报,2007,6.
[8]高丽红,付辉辉,张勇.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 理财版.2007,5.
篇10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 科研项目评价以及考核机制不健全
根据我国以及高校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应当对已经完成以及验收完成的科研项目的经费进行合理的审核,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一些科研项目并不能及时进行评价,并不能有效的评估经费的效用。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会导致经费不能得到有效的使用。同时,对于科研项目的考核机制并不健全,从而导致科研项目的成本会增加,一定程度下会对项目管理以及财务核算带来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相关管理部门在验收科研项目的时候,往往只重视对成果以及技术的验收,很少会重视经费使用的绩效考评。
( 二) 缺乏合理的决算程序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对科研项目的决算工作持有消极的态度,往往只是简单的设定一个经费使用范围,在项目完成后并不对资金进行全面决算。就2012年的调查可知,在所调查的20 所高校中,一共有15 所高校2.86 万个科研项目没有按照规定进行结账,其资金总额大约5.23 亿元左右,其直接造成了大量经费账面资金被闲置问题的出现,最终被相关人员随意支取使用。
( 三) 财务监管不足
当前,很多的高校设立了科研管理部门管理科研项目,然而,多数科研管理部门往往只重视提取管理费以及获得项目,而忽视了多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开支审核在财务处,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对外签署合同进行审核,而财务部门并没有合理的参与到科研经费的管理中,从而导致经费管理和项目管理脱节,最终导致财务监管力度不足。
( 四) 科研资源重复购置,设备利用率不高
在编制科研经费设备费的预算时,科研项目负责人为了项目研究的需要以及项目人员实验使用方便,通常会预算购置一定的设备,而这些设备有的已经在学校相关院、系、所购置过,可以形成资源共享的,但是,由于学校的资产管理人员并未参与到预算的编制审核中来,所以导致项目在成功申报后,重复购置了一定的设备。另外,部分设备价格昂贵,科技含量高,技术先进,但是在项目完成后的作用并不大,使用频率不高,很容易造成设备利用率的下降。
( 五) 科研经费管理手段单一
对于高校科研经费而言,通常都是来自多种渠道的,比如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企业合作等,并涉及到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对于来自不同渠道的经费而言,其预算以及使用的范围是不完全一样的,为此对于科研经费财务管理而言有着不同的要求, 从而导致科研经费的管理难度加大。但是,我国的高校主要是按照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对科研经费进行管理,从而导致了科研经费管理核算单一化和来源多元化相矛盾。
二、提高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相关对策
( 一) 经费申请阶段的透明化
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的申报程序是先由政府基于专家委员会报告确定相关研究方向,然后给出这些方向项目的申报指南,而科研人员则根据申报指南进行科研立项与经费申请。而这样的申报程序明显存在政府性引导,与科学规律发展具有一定的违背性,导致科研经费成为权钱交易腐败产所。显然,就目前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工作来说,申请阶段的透明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途径。例如,在2014 年3 月3 日,在国务院出台的11 号令《国务院关于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中就明确指出,在往后的科研工作上,要对科研项目与经费监管做出标准化规定,同时针对科研项目决策、管理以及实施主体等要逐级构建考核问责机制,通过科研信用记录制度与责任倒查制度做好科研项目的全程控制,发现违规行为后,要从严处罚[2]。
( 二) 决算阶段的制度化管理
在《意见》中明确规定:在科研项目完成后,对于结余的资金,必须要遵循相关规定在一定期限内由本单位统筹安排用于科研活动的直接支出,并将使用情况上报科研项目主管部门审核与备案。相对来说,在现行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上,预算管理较为严格,但是对于项目后期的经费决算则异常消极,且操作性较为弱化与简单,这也直接造成大部分项目结项不结账与剩余资金无故消化等问题的出现。另外,目前大部分高校对科研项目均采用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申请、合同的管理,而财务部门负责项目财务立项、日常核算的两权分立模式,但是二者由于体系的各异化,容易出现脱节问题,特别是对财务部门来说,其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上只是处于简单的会计报销层面,对于项目决算只能依据会计科目进行简单归集,再加上大部分高校存在重立项、轻结项的意识,这也造成经费预算与决算无法形成统一体系。因此,对于高校来说,一定要促进科研机构与财务部门之间的合作,构建一个定期化的督促与告知体制,然后结合高校审计部门等构建预决算统一化体系,形成科研项目经费的全程化监管控制及决算。
( 三) 加大对科研经费的绩效考核,强化监督管理力度
对于科研经费而言,要进行公平的绩效考核以及评估,从而促使人员工作积极性以及主动性的提高,最终能够促使科研项目的顺利完成。比如,有些大学设立了科研贡献集体奖、优秀科研工作者以及个人科研贡献奖等,从而能够合理科学的对有利于我国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科研项目进行奖励。而对于不能按时结题的科研人员而言,应当对其新项目的申报进行限制。此外,高校所获取的科研经费要全部归为财务部门集中管理,进行统一核算,保证科研经费专款专用。对于在内部监督检查中发现了不合规定的支出,应当立即要求项目人员在一定期限内整改,并且由专人跟踪落实到位。除此之外,因为高校科研人员会同时兼顾科研以及教学工作,为此,财务部门一定要联合二级院系以及科研管理部门,共同加大对科研项目的监管和评估。
( 四) 加大对财务管理方式的创新力度
为了促使高校科研经费得到有效管理,要充分运用会计电算化对科研项目进行管理。在一部分高校中,财务部门会和软件公司共同合作,加大对当前财务管理软件的创新力度,同时,要有效的结合高校对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要求以及特征,对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更新。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促使财务人员更加轻易查询、分析、统计科研经费的财务信息。同时,科研项目经费的负责人也能够及时对项目支出的实际情况进行查询,做到清晰明了的显示科研经费的执行进度。
( 五) 优化配置资源,健全信息共享平台
对于高校而言,要加大对科研设备的管理,同时要实行资产的共享,把科研资产管理归入到高校整体资产管理中,同时,要加大对科研经费设备购置的管理以及监督力度,从而更好的避免设备不必要的浪费并且要加大对设备的开放共享,使分散、反复、封闭、低效的问题得到解决,为科研项目研究提供有效的支撑服务。当前,我国一部分市科委已经建立设备共享平台,从而改变了以往高校独自使用设备的情况,并逐渐形成了共享仪器设备的管理模式,有效的对科研资源进行配置,促使科研资源利用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