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培训主要内容范文
时间:2024-03-22 18:03: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庭教育培训主要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发展的第一任教师且持续伴随终身成长的教师。但是,并不是所有家长凭借着自己的经验就能够胜任家庭教育工作的,家长是否能够胜任“老师”是有条件的,是需要教育的。虽然当前学校和社会相关机构普遍开展了家L教育,但是由于对家长教育内涵缺乏理性思考,导致家长教育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厘清家长教育的内涵及其特征,有利于家校合育理论构建与相关实践发展。
一、家长教育的相关概念
家长教育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教育家长之意,但家长教育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与家庭教育、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等概念相联系,理解家长教育首先要厘清家长教育与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第一,家庭教育与家长教育。家庭教育与家长教育是一对密切联系但又有所区别的概念,二者关系如同学校教育与教师教育关系一样。从区别来看:首先,二者的目标不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列,是家庭中以提高儿童基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形式;家长教育是以提高父母家庭教育胜任力为主要目标的成人教育形式。其次,二者主体与教育对象不同。家庭教育(狭义上)的主体是家长,对象是家庭中的未成年人;家长教育的主体是家长教育相关专业人员,对象是家长。再次,教育内容不同。家庭教育主要是家长在家庭日常生活经验和人类基本的知识经验中对孩子开展的教育;家长教育主要内容是“家庭教育学”“家庭管理学”方面的知识技能。从联系的一面看:其一,家长教育的直接目的是提高家长教育胜任力;但间接目的(也是最终目的)是推进家庭教育,促进家庭子女健康成长。其二,家长教育的内容不是凭空产生,而是基于家庭教育的需要,依托家庭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展开的,家庭教育、家庭生活指导是开展家长教育的内在逻辑。
厘清家庭教育与家长教育关系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开展家长教育需要根据家庭教育的实际需要,不能脱离于家庭教育空谈家长教育;另一方面开展家长教育不是家庭教育本身,不是简单地告诉家长要教什么、如何教、如何评,而是要促进家长具备教育者的角色意识和相关素质,能够根据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灵活多样地设计出符合自己家庭实际和子女特征的教育方式。
第二,家长教育与家长学校。在我国的官方文件中经常出现家长学校这一概念,不难理解,家长学校属于成人教育的一种形态,主要承担家长教育的任务。家长学校类似于家长教育的上位概念,是教育家长如何开展家庭教育的相应机构。这是一种相对比较松散,没有一个统一、固定的模式,不像现代中小学那样有严格的制度保证。它可以是独立开办的,也可以依附于学校或社区;可以在固定的时间、地点开展活动,也可以临时开展活动;可以是民办的、市场的,也可以是官办的、公益的。从目前的实践来看,我国的家长学校基本上是由妇联和学校举办的;从实际影响来看,学校举办的家长学校覆盖面和教育效果要远远大于其他形式。
关于什么是家长学校,目前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虽然有人认为家长学校“是对中小学校(包括幼稚园)学生的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形式”,但具体在实践中家长学校的概念随着其承担的功能而不断发生变化。2004年教育部和全国妇联联合颁布的《关于全国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家长学校是以儿童和青少年的父母或监护抚养人为主要对象的成人教育场所,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儿童和青少年的父母或监护抚养人建立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思想观念,掌握正确的家教知识和方法,了解儿童和青少年阶段的生理、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人身安全保障常识,以及相关教育政策法规。这个更符合学校或教育的概念。但是,2011年全国妇联、教育部、中央文明办等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家长学校的任务进行了扩展:“家长学校是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升家长素质的重要场所,是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内容主要包括:宣传党的教育方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为家长提供指导和服务,帮助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难点问题;增进家庭与学校的有效沟通,努力构筑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未成年人教育网络。
比较这两个文件可以明显地看出,家长学校的功能在原有的宣传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传播家庭教育知识、技能、方法、思想等内容基础上,增加了家庭教育活动、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活动、联系学校、家庭、社会等内容。由此也可以看出,家长学校已经囊括了许多不属于“家长教育”的功能,使得家长学校越来越游离于“学校”的内涵之外。
第三,家长教育与家庭教育指导。与家长教育还有一个更加接近的概念是家庭教育指导。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家庭教育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成为家庭教育研究与实践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成为相关部门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一个概念。有人认为:“家庭教育指导是家庭外的机构、团体和个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过程,它是以家长为主要对象的、以家庭教育为内容的教育过程,家庭教育指导具有成人教育、业余教育、师范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性质”,“其同类概念有西方国家常用的家长教育和我国台湾地区常用的亲职教育等”。这个定义列举了家庭教育指导的基本内容、任务,概括出其主要特征,很显然,家庭教育指导似乎包含家长教育内容,不仅因为它明确指出类同于家长教育和亲职教育,而且在定义中也指出了就是以家长为对象、以家庭教育为内容的教育过程。但从现实逻辑看,二者之间并不是完全一致。
首先,家庭教育指导不能等同于家长教育,家庭教育指导主要指导方法指导、工作指导等,教育属于这个过程的一部分,或者是其中的应有之意,但家庭教育指导还包括诸如研究家庭教育状况,为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提高诊断、咨询,为家庭教育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设施和保障等。其次,主体不尽相同,家庭教育指导更多的是妇联、教育主管部门等机构负责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统称;而家长教育的主体是家庭教育指导专业人员(教育者)。再次,目的不尽相同,家庭教育指导主要目的是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和事业的发展;而家长教育是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方法,促使家长在家庭教育素养方面发生变化,以便更有利于进行家庭教育。所以,家庭教育指导是相关部门开展家庭教育事业的工作语言,并非严格的学术概念。
综上,家长教育与家庭教育、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等概念是密切联系又有所区别的概念。家长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和保障;家L学校是实现家长教育基本形态(正规),但不是唯一形态;家庭教育指导是相关部门为开展家庭教育而对家长采取教育和指导的工作概念。厘清这些概念之间关系,有助于准确把握家长教育的内涵。
二、家长教育概念的评析与厘定
家庭教育的地位决定了家长教育的重要性,家长教育由于语言习惯不同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称谓,在德国成为“双亲教育”,在美国称之为“父母教育”,前苏联称之为“家长教育”。根据汉语的习惯,我们称之为家长教育,这里的家长包括家庭的其他监护人。尽管家长教育(或亲职教育)在字面上理解起来比较简单,但其内涵界定上还是有一定的偏差。下面对近年来关于家长教育概念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在前人界定基础上尝试对家长教育内涵加以阐释(见表1)。
第一,关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于教育者,上述概念中只有两处提及。林家兴概念中认为教育者是“正规的或非正规的亲职教育专家”,缪建东概念中认为是“社会教育机构、社区或教育、福利部门”。笔者认为,家长教育一定是家庭教育指导方面专业人员,包括学校教师、教育研究者、儿童保健、心理方面的专业人员、有经验的家长等等。上述概念中将“社会教育机构、社区或教育、福利部门”视为教育者很明显是不妥的,这里将教育者与教育主管部门或组织混为一谈了。关于受教育者,大多数都认为是父母或准备成为父母的人,这种界定是准确的。但有人认为教育对象是“家庭教育组织者”(杨宝忠)、“家庭教育的责任者”(李俊)、“家庭生活组织者”(赵刚)等,期望将教育对象更加准确,但都存在不严密、不准确之嫌,都是不妥的。家长教育的对象就是家长(广义上的),当然有的家长在实际中没有履行没有承担家庭教育职责要另当别论,这是他(她)教育权利和责任的转移问题,不属于本研究讨论的范畴。
第二,关于家长教育目标。这是家长教育概念中的核心问题。上述概念中对家长教育目标都有涉及,具体内容大致包括了这些关键词:管教子女的知识能力、改善亲子关系、称职父母、角色经验、有效能、履行父母责任、家庭幸福、父母自身素质、自我实现等等。这里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将家长教育带来的客观影响作为目标,如“实现家庭幸福”“自我实现”;二是将教育内容与目标相混淆,如“管教子女的知识与能力”“改善亲子关系”。笔者认为,教育目标是人的改变,家长教育目标是改变家长使之更加适应家庭教育需要,成为合格父母。如果用一个更加简洁而专业的概念概括,那就是“胜任力”,说白了,合格父母也罢、称职父母也罢,就是教育胜任力问题。
第三,家长教育内容。目标决定内容的选择,上述概念基本上都涉及到家庭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管教子女、改善亲子关系的知识能力,保育、教育儿童(未成年人)的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素养的知识、技能,正确的教育态度和观念,组织家庭生活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总体来说,教育的内容大致包括了“父母对自身的教育和父母对子女实施教育两个指导维度”,涉及到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人生哲学等方面知识。笔者认为,上述内容依然没有找到一个统一的逻辑体系加以涵盖,如果以“胜任力”为目标,家长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该围绕家长教育胜任力而展开,包括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动机、情意、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第四,家长教育的属性。从“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来看,“属”即该被定义概念的上位概念,“种差”即被定义概念与同层级概念的区别。上述家长教育概念的定义中基本上都回避了这个问题,只是个别概念提及到。有的将家长教育归类于成人教育、终身教育,有家长教育的概念将其归类于“教育”“培训”。后者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教育与培训涵盖的内容更大。笔者认为,家长教育应归类于成人教育,但不能归类于终身教育,因为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类型的总和,包括各阶段和各种教育方式。
在总结以上分析基础上,笔者认为:家长教育是家庭教育主导者以家庭教育主体(家长)为对象,以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技能、观念、思想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活动,以提高家长家庭教育胜任力为目的的成人教育活动。如果从广义的角度看,凡是对家长在育儿方面产生教育影响的主体都包含在教育者的行列之中。
三、家长教育特征
当前家庭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重视家庭教育务必要注重家长素质,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引导;目前虽然妇联、关工委、文明办等部门都在开展家长教育培训,但是无论从哪方面说,学校都是主体和主导者。提高家长教育效果亟待抓住家长教育的特质。
第一,家长教育是成人教育。前文有述,家长教育属于成年人,家长教育属于成人教育。“成人教育是那些不再进入正规和全日制学校的人们借此可以连续地、有组织地活动,自觉地、有目的地促使自己在信息、知识、工作技能、欣赏能力与态度等方面发生变化,或以扩充知识并解决个人或社会的问题为目的。”成年人接受教育的动机非常明确――工作或生活的切身需要,因此成人教育的办学思路和方向也非常明确――解决工作或生活中的切身问题。家长教育属于成人教育,家长之所以接受教育,根本在于在自己已有知识无法满足教育子女需要,学校和其他相关部门应该提供这种教育,在提供这种教育时需要“回归丰富的成人生活世界、走进缤纷的成人精神家园”,为此,学校和相关机构需要进一步地“解析成人群体结构、关怀成人生存境遇、解读成人学习行为、构建教育支持系统”。
第二,家长教育是非正规教育。教育分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正规教育是教育制度规定的教育形态,主要指学校教育;而非正规教育是在正规教育制度以外所进行的,为成人和儿童有选择地提供学习形式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活动,包括各种岗位培训、校外教育、继续教育等。很明显,家长教育属于成人非正规教育,具有以下特征:其教育对象包括一切需要接受教育的家长;内容上主要包括“非标准化的内容体系,不一定采取阶梯式的课程结构,强调学习成果的应用性”;证书形式上,不是以证书为目的的;时间上主要是短周期、非全日制;教育主体可以在教育机构内,但主要在教育机构之外;授课体系是弹性组织,以学习者为中心,节约教育资源;从管理者来看,可以是政府部门,也可以是各类非政府机构。基于家长教育的非正规性,虽然国家可以将其纳入公共教育体系之中,但最起码从目前的条件来看,国家无法强迫要求家长必须要接受教育任务;虽然可以倡导家长要“持证上岗”,需要达到某一要求,但由于家长和家庭的千差万别,我们无法真正像要求教师那样要求家长也要具备教育资格证才能开展家庭教育。
第三,家长教育“入职”教育和“在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家长和学校教师是学生一生中两个最重要的教育者,教师职前和职后都需要教育,家长也是这样。所谓的“入职”教育是指夫妻在成为父母之前应该掌握的、履行家长教育职责所需要的必备知识、能力和观念,这是成为父母之前的夫妻应该做到的教育铺垫。“在职”教育是指夫妻在拥有子女之后,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应该具备的教育知识、技能和观念等。过去我们过多注重职后教育,现在越来越需要将职前教育纳入家长教育之中。“在职”教育是家长教育的主要形式,对家长的教育是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呈现出来,家长教育的逻辑与家庭教育的逻辑有一定的关联。孩子出生后所经历的每一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教育挑战,都需要家长胜任,也都需要对家长进行教育。教师资格证有阶段性划分:如幼师证、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师;也有类型划分:如语文教师、数学教师、体育教师等。但家长只有一个证,什么都要懂,什么都要学,都是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而不断学习。
第四,家长教育是统一性和个性化相结合的教育。统一性,是因为家长共同的教育需要,也因为教育者对家长有统一的要求,每个家长都需要达到,比如掌握孩子成长的基本特点,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个性化,反映家长不同的需要和家庭教育的具体情况。人们常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如有的亲子关系不好,有的孩子学习习惯不好。个性化需求就是根据家长自己那本“难念的经”而开展的教育。从正面说,个性化需要也指不同家庭有不同的培养目标,比如有的家长准备让孩子出国深造,大多数则让孩子在国内发展;有的孩子想学工科,有的孩子则想学艺术。开展家长教育,既需要有统一要求,开展统一的教育,也需要具体要求,开展有差异的教育。
篇2
**区总人口52万人,其中18岁以下儿童8.2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5%,我区城镇有5万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农村有47万人口,占人口总数的90%。2002年**撤市设区。近年来,**的综合经济实力始终保持在河北省的领先地位,2004年全区财政收入达到15.97亿元。今年1—11月份,实现财政收入25.1亿元。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我们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以贯彻落实省、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为主线,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星级文明家庭创建为切入点,以家长学校为主要阵地,以提高民族素质为目标,大力加强家庭教育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齐抓共管,不断探索新时期家庭教育的新特点、新规律、新方法、新途径。目前全区家庭教育知识普及率达到90%,有力地推动了精神文明及和谐社会建设,我区先后被评为河北省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单位、“双合格”活动示范县。
一、建立组织,完善措施,确保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领导。首先,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区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把家庭教育纳入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以及全区儿童发展规划之中,明确把家庭教育工作作为新时期三个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之一。各乡镇、村也都制定各自的计划,明确了本地的家庭教育任务、目标,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把家庭教育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其次,成立**区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主管副书记戴征为组长,区政府副区长刘会荣、妇联主席卢双云、教育局局长段煦宁为副组长,区教育局、妇联、共青团、司法局、民政局、计生局、卫生局等13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妇联,办公室主任由区妇联副主席董淑艳担任。区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专门会议。同时,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区财政每年都拨付专款,为全区家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第三,加强督导检查。出台了《**区家庭教育工作检查评估方案》,每年对全区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评估,定期召开家庭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研讨会和家教工作推进会,及时总结经验,找出差距,提出问题,总结表彰。从领导上、组织上确保了家庭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促进了家庭教育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二、创办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一是健全家教网络。区成立家长学校总校,各乡镇、村分别建立了妇联牵头的家长学校。各学校分别建起了教育部门牵头的家长学校。目前,全区123所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家长学校110个,占89.4%;16个乡镇妇联全部建立了家长学校,497个村中建立家长学校的有433个,达87%。在全面推进家长学校建设的同时,为提高办学质量,我们根据**实际,重点培树了小集镇、于北村、**第一实验小学等各个类型的示范家长学校10个,第一幼儿园等亲子教育示范园3个。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使家长学校真正做有场地、有教师队伍、有教学安排、有特色活动,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二是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制定下发了《家长学校管理办法》、《家长学校教学指导纲要》,并印发了《家庭教育读本》、《家庭教育实用教材》等专门教材,使家长学校的管理更有针对性、指导性、科学性。各类家长学校依据《管理办法》,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了教学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学校与家长联系制度、先进奖励制度等规章制度,规范了办学形式,做到了有组织、有教师、有教材、有计划、有档案资料、有工作总结。完善了一册(学员花名册)、二本(老师备课本、活动记录本)、三卡(孕妇、婴幼儿登记卡、老师登记卡、家长儿童情况登记卡)、四上墙(家教领导小组成员名单上墙、职责上墙、教学安排上墙、学习心得上墙)。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组建了由三个方面人员组成的教师队伍,即由在校教师中的教学骨干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由离退休教育工作者和热心家教的志愿者组成的专职教师队伍;由法律、卫生工作者和家教专家组成的业余教师队伍。为提高教学水平,我们一方面选送骨干教师到国家、省级院校进行深造。另一方面,请家教专家到**对教师进行培训,定期组织家教调查报告、论文的征集及交流活动。为保证教学质量,完善了教师工作制度,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四认真”,即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听取意见,认真做好总结。四是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根据不同学龄段的学生家长安排了不同教学内容,分别办班,分层施教,并做到因材施教。设立了新婚夫妇班、爷爷奶奶班、单亲家庭班等系列家教班,形成了统揽0—18岁年龄段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网络。在教学内容上,针对不同家庭的实际需求,除配合学校的成才教育外,还将法律、卫生、科普等内容引入家庭教育之中,使家长的知识水平与时代相适应,增进与子女的沟通,推动家庭教育工作主动顺应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在教学形式上,除集中授课外,引入了参与式教学。同时采取观看录像、进行家教咨询、请优秀家长介绍家教经验、交流学习心得等形式开展教学工作。五年来,全区共组织大型的家教讲座、经验交流30场次,邀请屈开等国家级家教专家做报告达8场次,深入乡镇、村开展法制常识、婴幼儿保健知识等巡回家教讲座86场次。区第三中学家长学校教学形式力求多样化,采取授课、专题报告、家长自学、专题研讨、经验介绍、个案分析等形式抓好家长学校的工作;**镇家长学校在运用好自身家教资源的同时,注重家教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采取教师授课与家长现身说法相结合的方法。不仅邀请优秀学生家长讲他们成功教育子女的方法、经验和体会,还邀请在家教方面有教训可借鉴的家长,讲述他们在家长学校学习后的感悟和变化,使其他家长得到启示和教育。这些做法充分体现了家长的主体性,发挥了家长的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形成了积极参与、乐学、善学的良好局面,实现从“自然父母”到“合格父母”的提高。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三、突出特色,注重实效,把家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一是以宣传为手段。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家庭教育在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宣传它的不可替代性,提高全社会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对0—18岁的儿童家长,我们着力宣传新的家庭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子方法,并选树了韩春珍、刘久焕等家庭教育典型大力宣传。针对部分农村家长依然存在的“树大自然直”的错误观念和独生子女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致使家教走入误区的现象,引导他们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育子观和成才观。二是以家庭为阵地。在深入扎实的推进“摇篮工程”的同时,把家庭教育与“十星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突出“养教星”的评比,明确了严格的评比条件,开展了“家家议”、“家家评”、“家家学”、“家家乐”活动,丰富了“摇篮工程”的内涵,使家庭与家庭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改进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做到既重视孩子文化知识的学习,又重视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和良好品德;既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又重视他们的行为规范的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使孩子关心家庭、孝敬父母、尊敬邻居,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良好习惯,形成健康心态、健全人格和自信人生。三是以农村为重点。我区以农业人口为主,尽管近年来我们坚持不懈的在农村开展家庭教育工作,但由于农民素质相对较差,视野不宽,与城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我们将农村确定为“十五”家庭教育工作的重点,采取措施,分类指导,帮助不同类型的家庭掌握不同的教育方法。对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在文化、实用技术培训的同时,引入家庭教育知识,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之能与子女平等沟通。对忙于生产经营疏于家庭教育的父母,侧重于让他们认识放任自流的危害。特别是以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编写了家庭教育明白纸、家庭教育知识小册子等浅显易懂的教材,适应农民家长的需求。四是以“双合格”活动为载体。为增强家庭教育的吸引力,我们始终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以活动促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活动中以家长受教、孩子受益为衡量标准,面向社会,结合实际,把教育家长、儿童参与贯穿“双合格”系列活动全过程。一方面,以孩子为主体,先后开展了儿童书画展,展览了一大批少年儿童的优秀图画。特别是争创“五小”标兵活动和“我的成长故事”有奖征文活动,共收到征文4000多篇,有12篇征文获唐山市优秀奖和特别奖,在各县区征文中获奖率最高。另一方面,以母亲为主体,开展了“年轻妈妈读书”、“优秀母亲”评比等一系列活动。此外,以家庭为单位,先后开展了亲子活动、家庭美德知识竞赛、节约型家庭知识竞赛、家庭风采展示大赛等活动。在开展“城乡家庭互动”活动中,组织家庭条件优越的家长、儿童,深入到春蕾女童家中,了解她们生活学习中的艰辛,引导这些儿童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家庭教育更加具体化、生动化,提高家长素质、教学相长、亲子互动的理念全部融入“双合格”系列活动之中,营造了广大家长“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的社会氛围,推动了全区家庭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篇3
【关键词】煤炭企业;工会;女工工作
在煤炭行业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煤矿企业女职工面临着劳动就业、优胜劣汰、地位下降以及自身素质亟需提高的挑战,如何做好女工工作,是摆在各级工会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在本文就如何做好工会女工工作,提高女工干部队伍素质做了深刻的探讨。
1、新形势下煤炭企业女工的重点工作
(一)工会和女工委员会要在积极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的同时做好维权工作。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改革必然涉及权力和利益的再调整。在改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一些职工切身利益问题。工会和女工委员会要帮助企业管理层做好宣传解释和疏导工作,同时也要维护职工尤其是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向管理层反映职工尤其是女职工的意见,提出符合实际的合理建议,帮助职工尤其是女职工解决实际问题。因为女职工一旦失去就业的机会,要想重新就业难度比男职工更大。尽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注重解决差距过大,合理调整分配不公问题,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但是,实施起来仍有一段过程,工会和女工委员会不能因此掉以轻心。
(二)工会组织要紧紧围绕企业发展,全面提高职工尤其是女职工素质。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必须通过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素质和品行,全力打造自己的品牌职工队伍,建立起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高素质职工,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工会和工会女工委员会要积极配合支持,组织员工积极参加各类文化和专业技能培训,对培训内容、培训重点和培训方式等提出积极的建议和意见,使培训方案更加切合企业发展实际,更加科学和规范。工会和女工委员会要在鼓励职工积极搞好岗位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为职工构筑学习平台,吸引职工尤其是女职工广泛参与读书自学、技能培训、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等,以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在实践中充实完善自己。要坚持面向基层、立足班组,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把职工的素质教育和企业的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结合起来,按照岗位“精一门、会两门、学三门”的要求开展多面手操作赛,通过岗位练兵、技能比赛和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激发、调动广大职工尤其是女职工获取知识、提高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崇尚知识、重视人才、爱岗敬业的良好风气,让他们在二次创业再造天府中多做贡献。
2发挥工会女工组织的主观能动性,保障女工合法权益
发挥工会女工组织的主观能动性,保障女工合法权益 维护女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是工会女工委员会的重要职责。是体现女工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的有效举措。女职工作为一个特 殊的群体,在工作、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她们不仅是单 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家庭的支柱。企业女工委员会要通过多种 形式了解女职工的思想状况,对她们的心事、难事、烦事做到心中 有数,通过与她们交流、谈心,关心她们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切实 帮助女职工解决后顾之忧,让女工组织真正成为女职工的娘家人、贴心人、知心人。在实际工作中,全方位对女职工进行普法教育尤为重要。
(一)开展有益于女工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健康向上的女工文体活动,可以使女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更 好地为搞好安全生产服务。“以开展活动为桥梁,用文化凝聚人心” 是成功开展工会女工工作的有效手段。例如:在重大节日期间,组 织女职工开展拔河、跳绳、跳棋、健美操比赛等活动。通过开展这 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女工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也使女工队伍焕发 出新的活力,增强女工团结奋进、努力拼搏的顽强精神。
(二)发挥女工协安作用,开创女工工作的新局面 煤炭企业的女工工作,必须结合企业实际,不断创新工作形式,适时开展具有煤矿特色的活动,吸引更多女工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来,不断创新安全协管活动内容和形式,主动为矿山安全生产搞好 温情服务,常吹安全“枕边风”,常敲安全警示钟,使安全协管活 动发挥更好的作用。首先,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女工家属协管员队伍,对于搞好安全 协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在人员选拔上,要严格把关;其次,在构建安全协管网 络上,要不断健全完善安全协管的各种制度,加强对协管员培训教 育,提高协管员的素质,使女工家属协管员们充分认识到:要当好 一名协管员,必须在思想上热爱、行动上投入。在协管员的待遇上,要给她们足够的时间和一定的工资待遇,使她们心情舒畅地投入到 安全协管工作中去。在安全协管工作中,要紧紧围绕矿井安全生产,大力倡导安全亲 情观,突出安全协管特色,依托“撑起半边天,共筑安全线”、“当 好贤内助,常吹枕边风”和创建“安全幸福家庭”等载体,组织安 全知识竞赛、安全座谈会、安全访谈,使广大职工在警示教育中做 到警钟长鸣。采取日常抓宣传、井口搞服务、区队建联保、协管结 对子、帮教入家庭等多种亲情化、人性化活动形式,不断把安全宣 传教育阵地延伸到区队、班组、家庭,形成浓厚的安全亲情文化氛 围,筑起安全亲情防线。
(三)把女职工认可作为评价工会女职工工作的标准 煤矿工会女职工组织要始终把女职工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 成,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女职工群众的评价为 主要标准,使工会女工组织的向心力、吸引力、凝聚力不断增强。同时,从关心女职工生产、生活入手,通过到基层走访,及时了解 女职工一些实际困难;通过开展女职工保健知识讲座、再就业培训 及认真热情地处理好女职工的来信来访,来维护女职工的各项权 益。
3、在全公司开展加强女职工培训,提高女职工综合素质的活动
篇4
1、优化政策环境。加大工作力度,抓好“十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终期监测评估的后续工作,促进“两规”目标落实和重点难点问题解决。积极配合政府将妇女儿童发展主要指标纳入“十一五”总体规划,纳入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布局,推动政府加大对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投入,促进在就业、参政、教育、社会保障、卫生保健等领域影响城乡妇女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使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充分发挥妇儿工委办公室的协调作用,开展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宣传,推进“十一五”妇女儿童规划的分步实施。
2、优化法制环境。20*年是全国妇联的法制宣传年。各级妇联要按照上级妇联的统一部署,配合有关部门制定“五五”妇联普法规划,着重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开展送法律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大型宣传行动和举办培训班、讲座,组织报告会、演讲,开设专栏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全社会自觉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关心妇女儿童进步发展的责任意识。特别要加大妇联系统干部的培训力度,层层组织培训,开展交流,使广大妇联干部全面掌握关于保护妇女权益的新规定,更好地依法维护妇女合法权益。通过有力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妇女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综合能力。区妇联将联合司法部门开展以“法制宣传与依法维权”为主题的“三八”维权周活动,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系列学习培训。
二、围绕城乡统筹发展,引领妇女创新创业创优
1、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农村妇女全面发展。妇女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各级妇联必须充分发挥扎根农村的优势,牢牢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机,继续深入开展“双学双比”活动。
一是要以帮助农村妇女致富为目标。按照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把千方百计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作为推进农村妇女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拓展为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服务的网络体系,强化科技培训、实施致富项目、创新扶贫模式、培树先进典型,引导妇女挖掘农村内部增收潜力。全年拟举办各类培训班100期,培训妇女8000人,其中培训初、中级家政1200人,拟输出妇女4000人。
二是要以提高农村妇女素质为着力点。要不断提高农村妇女的政治素质和文明素质,逐步扩大农村妇女参与农村公共事务管理的参与面;要深化“万名妇女学技能、千名妇女创新业、百名妇女树标兵”活动,全面提高农村妇女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市场经济意识,使她们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要在农村大力传播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妇女发展与进步。
2、坚持城乡妇女统筹发展,促进妇女就业创业。把促进妇女就业创业摆在突出位置,按照“发挥妇联工作优势、适应妇女就业特点、用创业促进就业”的思路,以多种形式努力推进妇女就业。着力创建和完善以政策咨询、技能培训、信息服务、职业介绍等为主要内容的妇女就业服务网络,充分利用妇女学校、妇女素质培训基地的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大力培训城乡失业、失地妇女,增强妇女就业和创业能力,使下岗、失业、失地妇女尽快摆脱贫困。深入开展巾帼建功活动,结合学习日、共建日,开展“万名巾帼社区共建”活动。通过举办知识竞赛、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进一步激发女职工创新、创造、创优的活力。
3、提升“巾帼示范岗”品质。进一步开展争当“巾帼建功”标兵、争创“巾帼示范岗”活动。找准结合点,与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有机融合;瞄准兴奋点,分层次、多形式地在全区各级各类“巾帼示范岗”中开展以学文明礼仪,学文化知识,学技术技能,学法律知识,学现代管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主要内容的“五学一提高”活动,新创20个区级“巾帼示范岗”;选准生长点,拓展“巾帼示范岗”团队学习、诚信服务、科技创新、优质管理的内涵,深入创建学习型、科技型、服务型、管理型的特色“巾帼示范岗”,推动创建活动向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延伸,向非公经济领域拓展,向新市民相对集中的社区、企业渗透。
三、参与和谐社会建设,深化家庭文明创建活动
1、廉政文化进家庭。以阵地为依托倡廉。利用社区、村现有的图书室、阅览室、黑板报、宣传栏、楼道和网站等教育资源,让廉政风气深入社区、家庭和农村。以文化为媒介助廉。建立“廉政文化园地”,开辟“廉政书架”、“廉政读书角”等,营造家庭廉洁氛围。
2、科学育子进家庭。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总体部署,认真实施儿童发展规划和“家庭育人”工程,全面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区妇联将开展“家庭优教*行”系列活动,组织以“倾真心当合格家长,连真情筑和谐家庭”为主题的“我心中的合格母亲”征文活动,编印《合格母亲征文选》,开展“什么是成功的家庭教育”大讨论,评选“十佳合格母亲”,并举行事迹报告会。积极推广“与孩子共同成长家庭网上行”活动,逐步向我区农村延伸,充分运用各种阵地,整合社会资源开展群众性学网用网活动,计划培训学员800名;“六一”期间,区妇联与区教育部门联合开展创建合格型家庭,评选“优秀家长学校”和“优秀家长”活动。通过评选活动,进一步深化“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的“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活动的开展。
3、现代文明进家庭。围绕五城联创工作,以和谐家庭建设统筹整合各类家庭文明创建活动,根据不同层次家庭的需求,把各类特色创建活动有机整合起来,置于构建和谐家庭的主题中,真正实现在载体上抓融合、在资源上抓整合、在工作上抓联合。各街道、社区要通过举办以“温馨你我他,和谐千万家”为主题的“邻里节”活动,用宣传引导妇女,让妇女带动家庭,以家庭影响社区和乡村,促进家庭和谐与社区和谐互动发展。在5.15“国际家庭日”,举办“千条格言进万家”家庭格言大赛,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四、推动可持续发展,加强妇联组织自身建设
各级妇联要巩固和扩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加大妇联组织和妇联干部“双五能力”建设的力度,进一步提高组织妇女、宣传妇女、教育妇女的本领,切实做好党的妇女群众工作。
1、夯实组织根基。推动“党建带妇建”目标的落实,传统领域抓巩固。进一步完善基层妇联组织体系,加强乡镇、社区、村居等基层妇女组织建设,发挥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点的导向作用,增强传统工作阵地的内在活力。新兴领域抓拓展,在非公领域和巾帼新市民相对集中的社区、单位建立妇代会,切实解决好妇女组织建设空白点问题,保证基层组织有人员、有阵地、有载体、有经费。
2、锻炼干部队伍。要积极开展争创“五多型”干部活动,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思想好、业务精、能力强、作风正的妇女干部队伍,切实提高综合工作能力。20*年我们将结合我区妇女工作实际,健全妇联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拟举办妇联主席、妇委会主任、社区妇女干部培训班以及“巾帼文明示范岗”负责人培训班。
篇5
为孩子教育如此超负荷投入令人唏嘘。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家长大有人在。全国经济景气检测中心公布的居民储蓄消费意愿调查结果显示,这十年来,我国城市家庭消费支出中增长最快的是教育,其年均增长速度为20%左右。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魔咒获得了绝大多数中国家长的认同。投入,大量地投入——各种辅导班不管有用没有,全上!海龟即使变成了海带,出国上学这钱,照掏!
只是,这些投入,真能获得相应的“收益”吗?
养个孩子要花多少钱?
今年40岁的郑军出生在小城市,靠着自己的打拼考上了名校,一步步奋斗到今天,成为上海的中产一族,年收入40万元,有房有车无贷款,衣食无忧。可在中年得子后,却和太太因为孩子未来的教育问题发生了争执。他认为孩子未来能不能成才,关键还是靠自己,用不着花高价上各种培训班;可太太却为孩子规划了一条“贵族”之路:从上幼儿园,到结婚买房,需要为孩子准备573万元。
私立双语幼儿园:3年40万元;
市重点小学:6年30万元(含择校费、学费、租学区房等);
小学期间每年寒暑假在国内旅游:共计8次,费用10万元;
市重点中学:6年50万元(含择校费、学费、租学区房等);
初中开始每年暑假的海外游学:共计5次,费用25万元;
课外培训:钢琴10万元(购置、培训费、考级费等);围棋班10万元(各种培训费、参赛费);
上大学前的生活费,以一个月3000元计算,到19岁大约68万元;
大学出国留学费用:4年学费、生活费,合计80万元;
大学毕业后回国,准备婚房一套,资金200万元,不够的部分使用房贷;
其他有可能产生的花费杂项:50万元。
合计:573万元,孩子0~23岁,平均每年花费约25万元。
虽然这是一个相对极端的例子,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2011年的数据也证实了如今孩子的教育花费确实不菲。数据显示,城市家庭平均每年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占家庭子女总支出的76.1%,占家庭总支出的35.1%,占家庭总收入的30.1%,子女教育费用已成为中国家庭的负担。
钱都花哪儿了?
据该研究所调查,26.6%的家庭为子女就读某所学校支付过择校费用(包括借读、捐资助学费用),平均金额为1.24万元,最高额度为8万元。同时,课外培训或辅导、课外读物、少先队活动、参观演出、游学等扩展性支出构成了当前家庭子女教育支出的主要内容,其中以课外培训或辅导费用最高。有76%的家庭为子女支付课外培训或辅导的费用,平均支出为一年 3820.2元,最大金额达80001.0元。
现在有不少家长为了给孩子找一所重点学校,不惜多花钱、托关系。报辅导班的开销也是一个“大头”:奥数、英语、钢琴、跳舞……想上好的,每节课至少要百元以上。
红遍大江南北的蒙台梭利幼儿园,便是这个极端中的极端。这个在意大利为训练弱智儿童而诞生的教育方法,在中国竟成了“贵族”“先进”的代名词: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数千家公立和民办幼儿园开设有蒙台梭利实验班,每年的学费在6万元到10万元不等。人们不但不怀疑这个教育方法是否适用于正常儿童,反而竞相报名,寄希望于国外的教育理念能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在北京,“金坑”“银坑”“土坑”“粪坑”,这些旁人看来不知所云的词汇,对经历过“小升初”的孩子家长来说却“门儿清”。所谓“坑”,即“占坑班”,是指公办重点学校自办或与社会机构合办、面向小学生的学科培训机构,可从中选拔优秀学生升入本校初中。“金坑”,即与最顶尖中学关联性最大的培训班,不上该培训班就不可能通过“点招”被录取;“银坑”“土坑”次之;“粪坑”则是需提防的陷阱。为了扩大被重点中学录取的概率,家长往往要让孩子同时占好几个“坑”。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占坑班”家长每年花费在8000元以上,有的家长4年实际花费可达10万元甚至更多。奥数“占坑班”只是其中一种,也是最有利的种类之一。
家长心甘情愿花大钱?
中国式教育中似乎总存着“花钱多的总比花钱少的好”“还是外来的理念更先进、更有效”的焦灼感,有人收钱总比拿着钱都送不出去更有心理保障,抱持着这个信念,虽然各类幼儿园、“占坑班”的费用在一片骂声中水涨船高,但家长依旧乐此不疲,只要听到一个声音高叫着:“进来吧,给你名额!”家长就会前赴后继,出钱出力。
2012年9月初,教育部和北京市教育局又一次了新的奥数禁令,随之,北京四中、人大附中等北京近30所示范中学负责人纷纷承诺,不将奥数成绩作为入学依据。然而,与这些重点中学的表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家长对禁令能否有效执行疑虑重重,甚至坚决反对。
“往年一些学校也有过类似的表态,可是后来还不是认奥数成绩。幸亏当初我没把禁令当真,否则就麻烦了。”北京市民李先生说,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以后,就开始上西城区某培训学校的奥数“占坑班”,每年培训要花一万多元,去年很顺利地进了西城区一所重点中学。“如果没学奥数,孩子上重点中学的希望就很渺茫了。”
教育学者杨东平,把中国教育中这种过度竞争现状,用“教育恐慌”一词来总结。
在上海,民营教育培训机构一节幼小衔接课程的费用在60~100元不等,课程内容主要是奥数、英语或者拼音。“幼小衔接”是个新词,多年前谁能想到,幼儿园毕业生在进入小学前,也要像大学生准备考研一样报个班?竞争已经下移到3岁,这样的氛围中,家长怎能淡定?
少数家长,则用自己的方式反抗这种畸形的竞争态势。中国的各大城市开始出现不少选择“在家上学”的家庭,更多人则选择让孩子留学海外。近年来,中国小留学生人数增长迅速。《2011中国出国留学趋势报告》显示,我国留学人数已经连续4年保持了20%的增长,达到34万人的历史纪录。而这一切,都需要有家长的经济实力做保证。
中国家庭,正在以举家之力,铺平一个孩子的求学之路。
家庭教育投入越多越好 ?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无法评点。”一位教育专家如此评价 “教育投入”这个话题。“参加早教班有没有必要,好不好;孩子的教育投入要投多少,怎么投,效果如何,没有具体的调查,很难说,说不清楚。”
该专家认为,有钱的人可以多投一些,拮据的要量力而行,关键是要把握好“尺度”,不能一味地盲目支出,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比例,过多投入不一定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花钱择校,有些孩子本身学习成绩并不太好,而家长花钱把孩子送进好初中、省示范高中,这是对孩子好吗?”北京某重点中学班主任林老师说,如果孩子在学校跟不上课,对他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都是很大的打击,不适合孩子实际情况的选择不是好的选择。
另外,现在很多家长都将出国留学作为孩子未来规划的重要目标,甚至不惜举债而为。但在京、沪、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海归”早已失去了竞争优势,统统与国内大学生一样待遇。“4000元/月,愿干不干,人有得是!”一位财富管理公司老总的话代表了绝大部分用人单位的想法,“国外的就学经历不过是在毕业文凭上渡了层金,好看而己。至于值不值,还得看实际能力”!
篇6
(一)主要目标
1.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增强新婚人员的自觉婚检意识,提高婚检率;
——新生儿疾病筛查覆盖率达100%,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85%以上,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60%以上;
——产前筛查覆盖率达80%以上。
2.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和婴儿、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0%以上;
——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以上;
——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18/10万以下;
——孕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比“十五”时期有所下降;
——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3‰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5‰以下。
3.提高儿童营养水平,增强儿童体质。
——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控制在4%以下,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控制在2%以下,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普及率达到85%以上,4个月以下婴儿母乳喂养率达到90%以上;
——减少儿童维生素A缺乏症发生率,合格碘盐食用率达到95%以上。
4.加强儿童卫生保健和疾病防治。
——以区为单位,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90%以上,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达到90%以上,儿童五苗接种率达95%以上;
——注重青少年青春期生理、心理教育,不断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水平;
——不断提高农村儿童卫生保健服务的水平,提高流动人口中儿童保健覆盖率;
——幼儿园儿童龋齿发病率控制在30%以下;
——城镇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达85%以上;
——降低儿童的近视及弱视发病率;
——中小学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施行面达90%以上,保证中小学生在校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减少未成年人吸烟,有效防控未成年人吸毒;
(二)策略措施
1.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依法保护儿童健康,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措施。加大卫生执法力度,依法实行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规范管理,为儿童健康服务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完善医疗保健制度,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加强农村和社区的卫生保健服务网络建设,逐年增加对基层及妇幼卫生、疾病控制等基本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改进儿童保健机构的设施条件和服务质量,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不断提高城乡儿童卫生保健的服务和管理水平。
3.开展婚前保健教育和宣传,引导公民自觉增强婚检意识,不断提高婚前检查率;建立和完善产前筛查诊断中心,开展产前筛查诊断工作,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发生,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4.加强对孕产妇的保健服务和管理,认真做好高危孕妇筛查和跟踪服务工作,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
5.继续推广计划免疫接种,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率,建设规范化接种站,实施安全接种。
6.建立以医疗保健机构、幼儿园、学校、社区为一体的健康教育体系,通过新婚学校、孕妇学校、家长学校及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孕妇健康教育和儿童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和指导水平。
7.建立、健全儿童卫生监测统计信息网络,加强出生缺陷监测,巩固完善全区新生儿听力障碍早期筛查网络。
8.开展儿童疾病综合治理、行为干预等适宜技术。加强对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早期识别与干预儿童心理发育偏离和行为发育落后状态。对儿童和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9.把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工作列入学校综合考评内容,加强督导,积极推行体育与健康个体标准评价,培养儿童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10.严格加强对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的管理监督,不断提高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加强碘盐合格情况的监督监测工作。
11.大力拓展城乡社区妇幼卫生服务,把优生、优育的知识宣传和技术服务落实到社区,深入到家庭,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二、培养教育
(一)主要目标
1.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段教育和学前三年教育。
——3-5周岁学龄前儿童入园率达到90%以上,学前一年入园率达98%以上;
——创省、市示范(等级)幼儿园总数要达到15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创建率达90%以上,其中上等级幼儿园达80%以上;
——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99.9%以上,初中毕业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比例达到90%以上;
——盲、聋、弱智三类残疾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9.5%以上,在幼儿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的受教育率与正常儿童基本保持一致。
2.提高教育质量和现代化水平。
——幼儿园、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7%、99.5%、99.5%以上;
——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分别达到45%和85%以上,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到80%以上;
——加强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校校通”工程,使我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总体水平位居全市前列。
3.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建立多元化的家长学校办学体制,提高各类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
——乡镇以上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办学率达90%以上;
——提高儿童家长家庭教育知识知晓率,0-5周岁儿童的家长和看护人普遍受到科学的早期教育知识指导;
——区设立家庭教育专栏节目。
(二)策略措施
1.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区”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要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纳入战略发展重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之中,保证教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共同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2.广泛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的教育法律意识,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法律责任,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加大教育执法力度,切实推进依法治教。
3.增加对教育的投入,确保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通过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和设立专项资金等办法,加强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学前教育、薄弱学校和特殊学校的扶持力度,保障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儿童、孤残儿童、流动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促进区域内基础教育均衡。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校长队伍建设,继续推进“名校长”工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加快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大力扶持中青年骨干教师成长。
5.加强和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建立学校德育导师制,努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6.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要通过创建文明学校、建设德育基地、德育队伍、开发地方德育课程、构建德育工作网络和建立德育督导评估机构等德育工作基础建设,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面发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推进中小学现代远程信息技术教育,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7.重视弱势群体教育,努力推进教育公平。建立和完善教育结对扶助帮困体系,健全扶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教育的助学制度,通过“慈善捐款”、“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结对扶贫等活动,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实施残疾儿童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力争使之与其他儿童同步接受15年教育。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享受与当地居民子女同等待遇。
8.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坚持和完善政府办园为示范、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的幼教办学体制。加大示范幼儿园的建设力度,创建一批省、市、区示范性幼儿园,不断扩大优质幼儿园教育资源。重点抓好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并发挥其教学示范、业务指导和信息交流作用,逐步形成以中心幼儿园为龙头的幼教辅导网络。稳步开展0-3周岁早期教育工作,创办0-3周岁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基地,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园教育形式相结合的早期教育服务网络。
9.重视和推进家庭教育。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互动式的教育体系。切实加强家长学校的规范化管理,办好各类家长学校,积极推进流动人口家长学校、社区家长学校的建设。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家庭教育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切实发挥家庭教育学会的作用,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注重研究成果转化,积极探索家庭教育工作的新趋势、新规律。
三、法律保护
(一)主要目标
1.保障儿童参与家庭、学校、社区有关活动和文化生活的权益。
2.保障儿童的人身权利。
——控制并减少侵害儿童的各类违法犯罪案件;
——杜绝违法使用童工。
3.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
——中小学生普法教育率达100%;
——加强中小学警校共建力度,乡镇中心校以上的中小学配备法制副校长的覆盖率达95%以上;
——全区社区儿童维权机构覆盖率达80%以上,加大儿童违法犯罪预警站建设力度;
——未成年人犯罪人数控制在总犯罪人数的15%以下,失足青少年帮教好转率达80%以上。
4.加强儿童法律救助。
——完善儿童法律援助工作机制;
——有条件的基层法院建立少年法庭;
——提高流浪儿童的接受教育率和回归安置率。
(二)策略措施
1.加强“两法一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宣传、咨询,提高全社会依法保护儿童权益、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咨询、服务,提高全社会依法保护儿童权益,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责任意识。
2.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培训和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在中小学设置法制教育课,扩大警校共建和法制副校长的覆盖面,充分发挥政法部门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职能作用,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3.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平安社区”、“平安学校”、“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把净化环境、保障儿童安全健康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加强学校周边交通、治安秩序的管理,加强对游戏机房、网吧、书摊等文化娱乐场所的检查整治力度,严格查禁危害儿童的视听产品。以警务室为平台,在学校、社区建立儿童违法犯罪预警站,整体推进快速处置学校意外事件和社区家庭暴力案件的预警机制建设。
4.完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教育防范工作网络,实施对社会闲散未成年人的有效教育管理,做好刑释解教青少年的跟踪帮教、就业安置工作,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工作落实到社区、学校和家庭。
5.严厉打击引诱、教唆和强迫未成年人犯罪及各种侵害儿童人身权利的刑事犯罪。加强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权利保护,积极探索推进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公诉方式改革。
6.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使流动人口中的儿童权利得到保障。加强对处于困境中的儿童的救助,做好流浪儿童的管理、收容、教育、遣返等工作。
7.关注单亲家庭儿童的身心健康,增强单亲家庭父母的法律意识和抚养教育子女的责任感,维护单亲家庭子女生存、保护、发展、参与的权利。
8.格执行《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定时开展“春苗行动”加强对企业用工的管理和监督,严肃查处非法使用童工,杜绝使用童工现象。
四、成长环境
(一)主要目标
1.改善儿童的生活环境。
——我区空气质量全年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大于330天/年;
——市区噪音达标区建成覆盖率达80%;市区环境噪音达到功能区要求;市区道路交通环境噪音达到功能区要求;
——市区生活污水处置率达60%以上;
——农村安全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改水受益率达到97%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以上;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达75%以上。
2.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
——积极创造条件,创建儿童活动场所。区建1所综合性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有条件的乡(镇)街道设少儿活动室,提高对校外儿童活动场所和设施的管理水平;
——加强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和科技教育基地建设,全区要建立青少年科普示范基地20个;
——全区少先队员参加雏鹰奖章活动率城市达90%以上,农村达60%以上;
——改善孤儿的供养、教育、康复医疗状况,提高残疾儿童康复率。
(二)策略措施
1.贯彻落实有利于儿童生存、发展和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相关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时要体现“儿童优先”原则,在全社会倡导和树立尊重儿童、爱护儿童、教育儿童的良好风尚。
2.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对水、气、垃圾和噪音的治理力度,把农村改水改厕纳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控制和治理工业污染,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争取乡镇水厂基本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扩大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粪便无公害处理水平。在儿童中广泛开展资源节约及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儿童的资源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引导儿童从小养成节约和环境保护习惯。
3.打击制止假冒伪劣产品侵害儿童合法权益的行为。加强行业管理,加大对儿童食品、玩具、用品的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督管理力度。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4.加强儿童意外伤害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完善相关交通安全标志,重视家居、社区、学校、幼儿园的安全环境建设,强化儿童游乐设施安全检测管理和监督检查,防止儿童意外伤害。
5.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的宣传优势,以竭诚服务孩子为主基调,明确宣传目标,制作、播放优秀的贴近儿童生活的少儿节目,有条件的中小学还可开办少儿电视台,成立小记者队伍等。
6.重视社区儿童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对儿童的服务、教育和管理。整合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科普、娱乐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大规模、有影响的少儿文艺体育活动,丰富儿童精神生活,提高儿童艺术素质。
7.进一步发展儿童福利事业,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建设和管理,改善孤儿、弃婴的供养和教育,逐步完善城乡残疾筛查、康复治疗、知识普及、转介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康复服务体系。
篇7
2011年,我校申报了德育课题《优秀班主任工作个案和工作规律的探究》,该课题被列为德育工作委员会2011―2012年度德育工作专项立项课题。什么是优秀班主任?如何做优秀班主任?怎样让优秀班主任持续领先?这是一个崭新的、富有时代意义的课题,我们的课题就是要通过问卷调查、行动研究、个案研究和文献研究等方法总结出优秀班主任成长的原因、基本条件和特质因素,并得出规律,从而给教育领导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尤其从继续教育的角度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地给中青年班主任以切实的帮助,促使其健康、迅速成长。《继续教育对优秀班主任成长的影响及分析》是该课题的一个子课题,本文重点阐述继续教育对优秀班主任成长条件的创设和保证及关于优秀中青年班主任的继续教育建议。
一、继续教育对优秀班主任成长条件的创设和保证
分析我校45岁以下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经历,除了自身的努力、学校的培养和扶持,以及围绕教育教学改革开展的各种比赛活动外,各级各类的继续教育和学术交流活动的作用有逐渐加大的趋势。同时优秀班主任对继续教育的作用都有自己独特、深刻的理解。
(一)继续教育的现状和对继续教育的理解
调查问卷:
1.你是否经常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再学习:(B)偶尔,55%。
2.你是否经常参加学术交流活动:(B)偶尔,65%。
3.你认为通过什么途径能最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能力:(C)工作实践,65%;(B)继续教育,45%。
4.你对继续教育的理解:(A)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非学历教育,50%;(D)形式多样,50%。
调查证明现阶段我校优秀班主任继续教育和学术交流的现状不太乐观,多数是偶尔参加,调查还证明在优秀班主任心目中,继续教育不再是镀金或面子的需要,已不是纯粹的学历进修,而是提供了一个自我提高、自我充电、自我发展的机会和舞台,最重要的是优秀班主任对自我的认识和要求非常客观,他们更希望通过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调查证明务实和高效是他们对继续教育的根本理解。
(二)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和要求
调查问卷:
1.你希望继续学历教育吗:(A)希望,85%。
2.希望的继续教育考核方法:(A)综合测试(要求理论和实践结合,书面、口试和现场上课相结合),70%;(C)实践考试,30%。
3.希望继续教育的教学法:(E)同行交流,70%;(D)专家讲座,65%;(F)组织进修,65%;(A)导师指导下的自学,35%。
4.希望继续教育的时间安排:(A)分散与集中相结合,75%;(D)集中学习,35%;(B)业余时间,30%。
5.目前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上感到欠缺的:(B)知识面太窄,50%;(G)教育心理类知识太少,50%;(D)教育资料太少,对教育信息把握不住,45%;(F)欠缺班主任工作方法及工作艺术,40%;(E)缺乏班级管理的科学性,35%。
6.你参加继续教育是为了:(F)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65%;(C)更新学科知识,60%;(D)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60%;(E)提高班级管理能力,60%;(B)提高教育理论水平,60%;(A)提高科研能力,40%。
7.继续教育中,你希望参加下列哪方面的教育教学研究:(A)教与学的心理研究,75%;(J)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55%;(F)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45%;(K)班主任工作方法,45%;(B)素质教育内容及实施策略研究,40%;(C)科学管理班级,30%。
以上问卷调查说明,优秀班主任对继续教育有着迫切而强烈的需求和渴望,继续教育内容最好能针对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欠缺,满足其教育教学管理及研究的需要,其需求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的复杂性、黑暗面越来越明显地显露出来,而相应的心理辅导相对薄弱,学生的心理问题愈益突出,这就对班主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所以班主任在深感自身教育心理类知识欠缺的同时,对教与学的心理研究有了迫切的要求。
随着课程标准的更新和教材建设的推进,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同时为了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变为可以触摸的教育教学现象、可以操作的教育教学行为、加大理论与实践的交融、提高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经验总结的水平,研究如何让优秀中青年班主任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加强教育理论水平,成为时代赋予的新的命题。调查还证明班主任对如何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及班主任工作方法的科学性有着普遍的强烈的要求。
(三)现有的心理学知识及研究学生心理特征的必要性
调查问卷:
1.作为班主任,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A)很有必要,100%。
2.作为班主任,研究群体心理:(A)很有必要,90%。
3.班主任观注学生的眼神应该是:(B)关注,70%。
4.班主任与学生成功交流,应该是:(A)10%的内容,30%的语气,60%的面部表情,5%(回答正确的只有5%!)。
5.班主任与学生交谈时的最佳距离:(C)1.2m~2.1m,40%。
6.班主任与学生交谈时的亲密距离:(B)76cm~122cm,55%。
7.当学生向你倾诉时,班主任应有的态度是:(C)有同感地倾听,15%(回答正确的只有15%!)。
8.当学生心中有事或不愿被班主任看到自己的心理活动时,其眼神是:(B)回避状,90%。
9.你对学生表现出的“习得无助感”是表示:(C)帮助,25%(回答正确的只有25%!)。
通过以上问题的调查发现,优秀班主任在管理班级和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自己学习心理学方面知识的必要性,一致表示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群体心理很有必要。同时根据个人自学和工作中的摸索,他们对心理学知识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比如以上的第三、第六和第八个问题,大多数班主任的回答是正确的。但是,有三个问题的回答反映出班主任们教育心理学知识的欠缺,如第四个问题,班主任与学生交流时,应是“10%的内容,30%的语气,60%的面部表情”,强调面部表情的重要性,亲切友善的面部表情可以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面部表情远比内容本身更重要,然而回答正确的只有5%!有40%的优秀班主任认为是“60%的内容,10%的语气,30%的面部表情”,他们认为内容重要性高于面部表情。对于第七和第九个问题回答正确的比例也很小。因此应加大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培训力度。
(四)现行继续教育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继续教育的重要性,班主任们都能理解,也能积极参加培训提高,但是,从优秀班主任的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他们认为现行继续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有许多不满。现行继续教育的不尽人意,对希望通过继续教育提高自我能力和满足社会要求的优秀班主任而言,是一种浪费和遗憾。
调查问卷:
1.您参加继续教育目前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是:(D)继续教育形式少,55%;(B)学校没有提供相应的制度和机会,55%;(A)工作任务重,没有时间,50%。
2.在你成长的历程中,你面临的最大困惑是:(A)应付繁重工作,没有时间潜心研究(即工学矛盾),60%。
3.你的工作负担:(A)繁重,75%。
4.工作负担对班主任工作的影响:(A)很大,70%。
工学矛盾在优秀班主任身上更为突出,他们基本上都是学校的业务骨干,全部是兼职班主任,有的甚至身兼数职,服从大局、完成任务和提高自身的冲突很尖锐。他们的工作负担繁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班主任的工作。而学校也由于各方面原因,没有能给班主任提供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同时继续教育的形式太少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二、关于优秀中青年班主任的继续教育建议
《继续教育对优秀班主任成长的影响及分析》作为国家级德育课题《优秀班主任工作个案和工作规律的探究》的一个子课题,就是为了揭示优秀班主任的成长规律,以供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决策参考,加大继续教育部门自身硬件和软件的建设,给教育第一线的班主任教师提供高质量的继续教育,使更多的班主任加速获得成功。
(一)更新观念,建立机制、突出重点,全面打造优秀班主任成长新机制
在培训目标上,进修学校要把培养国内一流的骨干教师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培训内容上不应局限于教学,还要拓宽到教育管理等方面,对与班主任工作有关内容的培训要适当加强。在培训的指导思想上,要使整个培训以互动、体验为前提,注意发挥班主任教师的主体意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教师在学中做,做中学,注重培训过程中教师的体验和参与。在培训工作机制建设上,要做到校本培训―联片培训―市级培训三结合,教研、科研、进修三结合,职前培训―新班主任培训―骨干班主任培训―研修培训(指定单位培训)相结合。
(二)加强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实际上就是一种以任职学校为基地,辅之以大学或师资培训机构提供必要课程和人员而开展的师资培训模式。这种模式,首先由任职学校在搜集校内外各种信息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向大学或师资培训机构提出本校教师培训要求,然后在教育行政部门、师资培训机构和任职学校的参与下,共同制定培训方案、确定培训内容,最后以协议的形式规定培训的整个过程。
具体操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班主任进行职前培训,就相应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理念、科学管理方法、班主任的工作艺术和工作方法、人际沟通等方面进行较全面的培训和指导,使班主任提前做好思想上、心理上以及知识上的准备。
2.邀请教育专家、优秀班主任来校讲学,本校班主任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学习科学的管理方法。
3.组织班主任进行交流,互相切磋教育经验,共同研讨班级管理模式和方法,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
4.发挥本校优秀班主任中有教育管理经验的老班主任的传帮带作用,可以在老班主任工作过程中配备青年教师作为助理班主任学习经验,也可以在年轻班主任初次带班时配备老班主任作为指导员,帮助中青年班主任教师尽快成长。
5.组织班主任教师观摩主题班会等,学习班级管理的经验,学习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方法,然后再通过交流、研讨等方式提高教育效果。
据调查,校本培训在班主任教师专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三)开展校本研究
校本研究就是以校为本的教育研究,亦称校本教研,即把教育研究的立足点放在学校,重点解决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以班主任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充分发展和班主任教师专业成长为主要目的一种研究活动。班主任个体、班主任集体、专业研究者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班主任个体的自我反思、班主任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者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班主任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
校本研究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它有助于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学校教育者的教育教学行为;有助于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推进校本管理,形成办学特色;有助于研究主体即广大班主任教师素质的提高;最终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围绕班主任工作,校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校管理与文化建设(办学理念、管理模式、人文环境等);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心理健康(心理咨询、活动课设计等);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等)。
篇8
《教育与职业》:《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如何提高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作了哪些部署?
熊红: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是首都实现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发展目标对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北京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以下六方面的任务和措施。一是高等学校要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把育人作为学校和教师的首要职责,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主要内容,把创新人才和高素质人才培养作为学校评价的重要因素,教学资源向教学一线倾斜。二是深入推进“北京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教学应更加注重创新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选择性,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三是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和完善学分制,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择学习方向和学习进程。四是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图书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内实习基地、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鼓励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学科竞赛,着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科研水平。五是积极推动综合性教育教学改革,完善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教学绩效监控评估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六是大力推进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健全完善中外联合培养研究生机制。建立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追踪机制。
《教育与职业》:如何进一步提高北京高等教育的水平?
熊红:为了进一步提高北京高等教育的水平,建设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质量一流、开放融通的首都高等教育体系,大力提升首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能力、知识创新能力、社会贡献能力,为国家建设和北京发展提供高端人才支撑和科技智力服务。《北京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发展任务。
首先,要支持和加快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以多种形式为中央在京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提供支持和保障。加强重点学科、交叉学科和首都高校学科群建设,以专业和学科发展推动更多首都高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
其次,建立首都高等教育发展协调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中央院校和市属高校的沟通与合作,破除体制局限,促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整合共享,联合开展学科专业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合力创造首都高等教育优势品牌。
再次,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加强对市属高校发展定位、空间布局、学科专业的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市属高校合理定位、整合资源,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建设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地方大学及学科。
《教育与职业》:如何推进人才培养体制和模式的改革?
熊红:人才培养是教育的核心,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技能型人才和创新人才,是未来十年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为此,《北京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从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等方面破除障碍,形成具有首都特色、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一是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系统培养的观念,努力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健康、持续发展;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更加灵活开放的学习制度,探索建立高等学校学生校际转学制度;三是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深化课程教材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是建立学科专业结构的动态优化机制,形成教学内容更新机制,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五是构建合作培养、实践育人的资源平台,推进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六是建立全市统一的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建立各个学段的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及教学反馈系统;七是完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方法和基本程序。完善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和质量年报制度,建立社会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八是改进人才评价及选用制度,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
《教育与职业》:如何增强高等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
熊红:高等学校是国家基础研究的主力军,是高新技术研究的重要方面军,是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生力军。为了增强高等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北京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求高等学校结合自身特色和科研方面的优势,坚持服务国家和首都发展建设与鼓励自由探索相结合,加强基础研究;以重大实际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应用研究。二是创新高等学校科研体制,创新运行机制与管理制度,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与集成的有效衔接。三是加强经费使用管理,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四是推动科研基地发展,支持高等学校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工程研究中心。五是鼓励北京高校与海内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著名企业建立联合研发基地,建设一批科研创新团队,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六是加强北京市大学科技园建设,构建北京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提高高等学校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区域创新能力。
《教育与职业》:如何提升高等学校的社会贡献力?
熊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所以,面向社会开展全方位的服务,是高等学校肩负的重要社会责任。为了提升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和贡献力,《北京教育规划纲要》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措施。一是紧密围绕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开展科研攻关,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孵化一批产业效益高、社会效益大的科技成果。三是发挥高等学校知识文化优势,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积极为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高层次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普遍提高社会公众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四是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结合自身特色和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决策咨询,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五是鼓励师生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志愿服务,为促进首都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教育与职业》:如何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发展?
熊红:截至目前,北京市共有民办普通高校15所,当年毕业生2.2万人,招生1.9万人,在校生7.3万人。民办教育已成为首都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人民群众对多样化教育的需求。为了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并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北京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五项措施。一是将民办教育纳入整个教育规划中统筹考虑,使之成为首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鼓励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捐资、出资兴办教育;三是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四是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市、区(县)两级政府采取专项资助、给予奖励等措施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促进民办教育有特色、高水平发展;五是依法明确各类民办学校变更和退出机制,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和监督。
《教育与职业》:如何大力开展继续教育,建立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熊红:大力开展继续教育,建立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是满足广大社会成员更新知识、提高能力和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先进的学习型城市的重要途径。关于如何大力开展继续教育,建立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北京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以下建设任务。
第一,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定期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鼓励行业、企业联合职业院校建立培训中心,为企业在职人员提供岗位培训,为转岗、失业人员提供职业培训。第二,发展社区教育,健全社区教育体制,依托社区教育培训机构面向广大社区居民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第三,鼓励各类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等社会文化教育机构面向广大市民开展多形式、多内容的社会教育。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的社会教育功能。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广泛开展老年教育、妇女教育、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大力开展家长教育,普遍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第四,加大政府对农村成人教育与培训的统筹领导,健全区县、乡镇和村庄三级农村成人教育办学网络。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和农转非人员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第五,建设北京开放大学,形成开放的继续教育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服务。第六,健全北京市学习型城市建设统筹领导体制,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促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创新学习制度,建立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机制,构建市民终身学习“立交桥”。探索建立“学分银行”“市民终身学习卡”等终身学习制度。
链接:
《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高教部分
建设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质量一流、开放融通的首都高等教育体系,大力提升首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和社会贡献能力,为国家及北京发展提供高端人才支撑和科技智力服务。
(十三)建设高水平大学。支持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以多种形式为中央在京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提供支持和保障。建立首都高等教育发展协调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中央在京高校和市属高校的沟通与合作,联合开展学科专业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
全面提升市属高校办学水平。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加强对市属高校发展定位、空间布局、学科专业的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市属高校科学定位,整合资源,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建设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地方大学及学科。
(十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要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把育人作为学校和教师的首要职责,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主要内容,把培养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学校评价的重要因素,推动教学资源向教学一线倾斜。更加注重教学的创新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选择性,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继续推进“北京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结构,加大本市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鼓励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加强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和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逐步完善学分制和弹性学制。鼓励高校建立学分互认机制。试点跨专业、跨学科、跨学校的选课制度。鼓励高校建设教学联盟。继续推进“北京高校科学技术与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建立产学研联合培养和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机制。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建立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建设北京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状态数据系统,形成北京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测制度。
(十五)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创新高校科研体制,完善科研评价和激励机制。支持高校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工程研究中心。鼓励高校与海内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著名企业联合建立研发基地。建设一批科研创新团队。加强北京市大学科技园建设,构建北京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篇9
关键词:终身教育体系;终身教育基础设施;终身教育基本制度;中国;日本;韩国
终身教育与学习体系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石,是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保障。基础设施和基本制度是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本文的目的是从终身教育基础设施与基本制度建设的视角,通过中日韩三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状况的比较研究,探讨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方向及日韩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日本终身学习体系的形成及其特点
1.社会教育体系的形成
日本终身学习体系是在其社会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教育是作为“学校基于课程开展的教育活动之外的,主要面向青少年及成人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二战后的1949年,日本颁布了《社会教育法》,形成了以公民馆①、博物馆和图书馆等基础设施及其人力物力保障为核心的社会教育制度体系。该体系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有法可依,注重法制保障。日本的社会教育法、图书馆法、博物馆法等相关法律,为社会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法制保障;二是设施和场所以非学校型的社会教育机构,如公民馆、图书馆和博物馆为主,内容上以非学历、非职业教育为主;三是注重基础设施和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公民馆、图书馆和博物馆等社会教育机构有明确的设施建设和运行标准,包括设施面积、设备配备和专业人员配置要求。②四是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性,注重学习者的自我组织和自我教育。
2.向终身学习体系的转型
随着20世纪60、70年代终身教育思想的传播,日本成为世界上最早着手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国家。1971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关于综合扩充完善学校教育基本政策”的咨询报告中提出,“要以终身教育的观点对整个教育体系进行整合”。1981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关于终身教育》的咨询报告中提出,要用终身教育的观点统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强化家庭教育,改革初等中等教育,促进高等教育向成人开放,大力推进社会教育及在职成人教育培训,加大支持老年教育等。③该报告首次使用了终身学习的概念,认为终身学习强调个人根据自身学习意愿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要求重新构建教育制度体系,整合社会各种教育功能和资源,促进终身学习。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首相设立的临时教育审议会作为全面教育改革政策的核心,提出要向终身学习体系转型。主张打破社会教育的封闭性,把人力资源开发、社会福利、娱乐休闲等纳入终身学习体系,加强同其他行业的统筹协调,大力发展民间教育产业。强调要恢复家庭教育力,强化社会的教育功能,振兴终身体育等。还特别强调把学校教育也纳入终身学习体系,提出在初等中等教育阶段加强基础学习,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高中和大学要面向成人开放,推进入学资格自由化、弹性化、灵活化等制度改革。根据临时教育审议会的建议,1988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终身学习委员会提交了“关于终身学习基本建设”的咨询报告,明确提出了完善终身学习推进体制、加强学习信息的提供、强化专业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定终身学习重点地区、支持民间教育事业等终身学习基本建设的主要任务。作为社区终身学习基础设施,提出建立“终身学习中心”的设想。终身学习中心应兼有对各种终身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转换为学分的功能。
1990年,日本颁布了“关于建立和完善振兴终身学习政策推进体制的法律”(简称终身学习振兴法)。该法的目的就是在原社会教育法等相关法律基础上确立终身学习推进体制。只有12条规定的该法的主要内容如下:一是明确了政府振兴终身学习的责任,主要包括:收集、整理和提供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包括社会体育)相关的学习与文化活动的机会的相关信息;调查研究居民的学习需求与学习成果的评价;开发符合本地情况的学习方法;为居民学习的指导者和教育者提供研修;为地方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文化机构或团体的合作提供咨询和支援;开办社会教育讲座等;二是要求地方政府整合终身学习资源,设立终身学习审议会,制定地方终身学习推进计划,完善终身学习推进体制,充实教育、文化及体育设施,扩充广播电视大学的学习机会等;三是提出修订社会教育相关法令,增加与民间教育事业合作等内容;四是通过改进政府、企业等的用人行为和改革公共职业资格制度等,纠正偏重学历弊端,使终身学习成果能得到恰当评价;五是要求改革教育行政、财政体制,强化终身教育政策统筹;六是确立跨部门的终身学习推进体制,把终身教育政策统筹置于地方政府首长的行政管理之下,在中央政府明确由文部省和通产省共同作为终身学习主管部门。为了落实终身学习振兴法的各项政策,日本文部省将原来的社会教育局调整为终身学习政策局,赋予其统筹协调各级各类教育政策的职能。
1991年,日本颁布了地方政府终身学习推进体制的建设标准。终身学习振兴法的实施促进了日本终身学习新体制的建立,促进了终身学习政策与职业能力开发与社会福利等政策相结合。但它同时也受到一些批评或质疑。主要理由:一是该法将终身学习治理从教育行政转向地方政府综合行政之后,容易使终身学习、社会教育政策成为政治与经济政策的附庸,导致社会教育地位的下降;二是该法受新自由主义思想影响,过分强调学习中的个人责任和扶持民间教育产业,会导致终身学习的市场化和商业化,弱化政府的教育责任,削弱终身学习、社会教育的公共性。
3.日本终身学习体系的特点及变化趋势
日本终身学习体系在内涵与外延上包含了学校的正规教育,强调学校教育也要推进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的教育教学改革。在政策上使用终身学习的概念,强调终身学习中学习者的自主与责任。在内容上以依托公民馆、图书馆和博物馆等社会教育设施的非学历教育为主。原社会教育体系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专职人员配置。终身学习振兴法颁布实施后,日本的终身学习机构或设施出现多样化的趋势。在新自由主义思想影响下,加上经济低迷及财政危机背景下政府缩减公共开支等政策的影响,公共终身学习事业出现萎缩趋势,公民馆等传统公共社会教育设施及社会教育专业工作者的数量持续下降,而民营的终身学习机构有所增加。以上情况表明,日本虽然经历了终身学习基础设施和基本制度建设阶段,但终身教育体系仍在调整和变化中,如何理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中公共保障与市场调控、政府干预与个人自主、教育部门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仍是一个未解决的课题。
二、韩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
1.韩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法律框架
韩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大致可分为社会教育体系形成发展期、终身教育体系孕育期和终身教育体系形成期三个阶段。从二战结束后韩国独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韩国逐步建立起了识字与成人基础教育、成人学历补偿教育、社区发展型社会教育、职业培训等人力资源开发、广播函授教育等构成的社会教育体系。[2]韩国社会教育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是1982年颁布“社会教育法”。该法将社会教育定义为“学校正规课程以外的所有教育活动”,并确立了社会教育的范围、政府责任、社会教育工作者资格认证制度、非营利原则等。韩国的社会教育体系中成人学历补偿教育和职业培训等占据重要地位。从社会教育法颁布实施时起,韩国的终身教育体系就开始进入了孕育期,其契机是1980年颁布的韩国宪法。该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必须振兴终身教育(韩语为“平生教育”)。这是韩国法律中最早出现的有关终身教育的表述。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逐步普及以及社会教育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前期起,韩国社会开始探索终身教育立法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1995年总统设立的“教育改革委员会”提出了“树立新教育体制的改革方案”,为构建适应21世纪需要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议在原社会教育法基础上制定终身教育法。1998年韩国教育部在其年度计划中明确提出了“构建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的5项主要任务:依据教育基本法制定“终身学习法”,扩大“学分银行制度”试点范围;扩大部分时间制教育的范围;开设自学学位制度(类似中国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促进中、高等学校开展终身教育。
经过数年的讨论和准备,1999年韩国颁布了在原社会教育法基础修订而成的“终身教育法”(韩语为平生教育法),对终身教育的内涵、政府责任、专业工作者、设施、经费资助、学分认定制度等作了明确规定,为韩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具体说来:一是明确了终身教育的内涵,沿袭原社会教育的概念,将终身教育定义为“除学校教育外的所有教育活动”;二是明确规定了国家及地方政府推进终身教育的责任与任务,包括设立终身教育设施、培养专业工作者、提供经费补助等;三是建立终身教育政策协调机制,要求在教育行政首长下设立终身教育协调委员会,协调终身教育实施主体间的关系。明确了教育行政首长对终身教育中心、地区终身教育信息中心等新型终身教育设施的管理权限等;四是建立了新的专业工作者制度,即“终身教育士”制度,明确了其主要职责、岗位知识技能要求;五是建立了终身学习成果的学分学历认定制度。终身教育法的实施有力促进了韩国终身教育的基本设施和基本制度建设。比如,韩国拓宽了非正规教育机构颁发学历学位的范围,允许经认可的“企业大学”授予学历、学位,允许主要通过互联网教学的远程大学颁发大学或专科大学的学历学位;鼓励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对其员工给予带薪或无薪的教育休假,或对其给予培训费、图书费、研究费的补贴;建立“人力资源信息银行”,即可以开设讲座、提供培训的终身教育专家学者的人才信息库、数据库;建立综合记录个人终身学习相关信息与成果的“个人教育账户”,也称为“成人综合生活记录簿”;广泛设立终身教育中心及地区终身学习信息中心等新型终身教育机构;扩大终身教育机构设置运行的自,将原来的机构设立时的申报注册制改为备案制,鼓励企事业单位、民间社团和媒体等面向社会举办终身教育事业。
随着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逐步深入,韩国终身教育法的一些局限也开始显露出来。比如,由于沿袭了原社会教育法的概念,终身教育体系建设难以突破原社会教育的范畴,同人力资源开发法等其他领域相关法律的关系也不清晰。[4]因此,2007年韩国对终身教育法进行了修订。这次修订的要点是:第一,进一步明确了终身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即“终身教育是除学校正规教育课程之外,包括学历补偿教育、成人基础与识字教育、职业能力提升教育、人文修养教育、文化艺术教育、市民参与的教育等在内的各种形态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第二,增加了有关“学校的终身教育”的内容,要求大中小学校积极参与共同体及地方文化的建设。第三,为落实政府推进终身教育的责任,增加了政府应制定终身教育推进基本计划的条款。2002年,韩国政府曾制定“为推进国家人力资源开发基本计划的终身学习振兴基本计划(2002—2006)”,2008年又制定实施了第二次“终身学习振兴综合计划(2008—2012)”。第四,加强了终身教育支持保障体系,确立了中央—市道(相当于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市郡(相当于我国的县级行政区划)三级终身教育支援体系。第五,增加了关于学习型城市的条款,规定国家可指定和支持地方建设终身学习城市。终身教育法的制定、修订与实施促进了韩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使韩国形成了独特的终身教育推进体制与治理体系。
2.韩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状况
终身教育法实施以来,韩国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形成了多样化、广覆盖的终身教育机构网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提供终身教育机会,满足了社会成员多样化的终身学习需求。二是终身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有所进展,拥有“终身教育士”资格者的数量持续增加,促进了韩国终身教育服务质量的提升。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韩国拥有“终身教育士”资格者已超过11万人。三是对终身教育的公共预算投入不断增加。据统计,2016年,韩国中央政府终身教育预算达到2544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5亿元),除教育部外,劳动雇佣部、产业资源部、文化观光部、国土交通部、未来创造科学部、女性家庭部、保健福利部等众多政府部门都安排了终身教育相关预算,涉及278项终身教育事业或项目。④四是学习型城市建设取得成效。韩国的终身教育城市发展很快,2001年至2014年,韩国共认定了129个学习型城市。[5]五是终身教育治理、支援体系逐步健全。目前韩国各级政府层面广泛成立了终身教育振兴会或者协议会,形成了中央、道、郡三级终身教育治理和支援体系。比如,中央和地方设立的终身教育开发院在推进韩国终身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六是终身学习成果认定制度逐步完善。特别是学分银行制度为学习者提供了通过非正规教育、非定形学习获得学分和学位的机会。据统计,在学分银行注册的学习者从起初的600多人持续增加,(2013年)曾超过14万人,2015年有11.5万人在学分银行注册学习。
三、中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状况
中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大体经历了孕育期(1978—1992)、萌芽期(1993—2009)和形成期(2010—现在)几个发展阶段。⑤孕育期体系建设上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先成人教育政策框架内成人学历补偿教育的迅速发展,这个阶段的基础设施与基本制度建设主要聚焦在成人学历教育领域内。萌芽期终身教育的主要进展体现在非学历教育,尤其是职业培训、远程开放教育、社区教育等出现和发展。中国提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政策目标也是在这个阶段:1998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的目标。在这个阶段,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虽然经常出现在政策文本中,甚至曾有过终身教育立法的尝试,但终身教育制度化、法制化方面的实质进展并不大,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仍停留在口号层面上。以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布实施为契机,中国进入了全面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形成期。这个阶段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和制度建设方面的进展,首先是地方终身教育立法的进展。上海市(2011年)、太原市(2012年),河北省、宁波市(2014年)等地方先后颁布实施了终身教育促进条例,推动了地方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为国家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有益参考。
其次,在终身教育制度建设上也有所进展。比如,2016年9月,教育部了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意见,为深化终身学习成果认定转换制度奠定了基础。再其次,教育治理机制调整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新的机会。比如,国家教育改革领导小组的成立,以及教育部综合改革司和教育部继续教育办公室的设立等,对于终身教育、继续教育政策的统筹协调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正如本文所分析的,同日本和韩国相比,我国在终身教育法制保障、基础设施和基本制度建设方面严重滞后,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目前,国家层面的终身教育立法尚未被列入立法计划,终身教育经费与人员保障依然薄弱,终身学习成果认定等终身教育基本制度建设刚刚起步,统筹有力的跨部门终身教育领导管理体制仍未完全建立起来。如果要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的目标,我国必须加快终身教育立法,加强基础设施、基本制度建设。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与韩国的有关经验乃至教训,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四、结语
篇10
关键词:生态产业系统;科技战略;社会和谐;生态技术
生态产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必须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科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科技对生态产业系统发展的促进作用
1.1 科技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关键因素
1.1.1 转变产业结构的促进
科技进步的过程往往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水平较低时,第一产业占据经济的主导地位;工业革命后,因为科技的促进,使得第二产业得以迅猛发展;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又使得服务业后来居上。可见,科技是促使产业结构变迁的主要原因。
1.1.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促进经济增长
相对于人类对资源的无限需求而言,资源的供给是受到严重限制的,主要包括资源数量的限制、质量的限制、时间的限制、空间的限制、结构的限制、资金的限制和环境容量的限制等。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科学技术。科技进步可以使上述限制不受限制。科学技术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科技进步可使几年前人们还难以想象其利用价值的自然物成为今人宝贵的资源,这为人类突破资源供给的限制带来了希望。另一方面,科技进步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我国的资源状况决定了我们的经济不能走高消耗、浪费、粗放经营的发展道路,而必须选择低耗、节约、精细经营的发展道路,其核心是建立一个资源节约的经济体系。
1.2 科技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武器
1.2.1 科学技术有助于人们重新认识环境污染
没有环境化学和分析化学的产生,就不可能很好地认识环境污染物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及影响:没有近代生态学的诞生就不能深刻认识生态破坏的危害。人们将环境问题提到战略高度加以重视,应归功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1.2.2 科学技术能够治理环境污染问题
高速的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已成为一种公害,而生物工程技术、膜分离技术、高梯度磁分离技术、遥感技术、核技术、活性炭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广泛运用,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1.2.3 依靠科技进步解决环境问题有着巨大的潜力
我国目前资源利用率不高,能源浪费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依靠科技进步,通过技术改造,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对资源能源的消耗,有着巨大的潜力。
1.3 科技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法宝
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面,生态产业的发展不仅使企业考虑到自身的利益,而且要考虑到他人的利益;不仅要考虑这一代人的利益,而且要考虑到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在生产中,自觉走绿色道路,自觉处理生产废弃物,减少向自然界的任意排放,保护环境与生态;在生活中,考虑到资源使用的可持续性,从而保持社会和谐发展。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而在这一过程中,科技的力量功不可没。
1.3.1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变革力量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科技进步都推动了社会的文明进步,社会的文明程度与科技水平成正比。科学技术可以帮助实现正确的领导和管理,影响着社会的政治生活。科学技术进步可以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化促进人们社会关系的调整。科技进步可以使人们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学习休闲,使生活更丰富。
1.3.2 科学技术是促进生态文明建立的坚实基础
科学技术不仅对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精神文明和社会发展也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人类文明的进步史也是一部人类科技发展史。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走过了朴素的和谐阶段、对立阶段以及自觉的和谐阶段等几个历程,从而建立一种适应于当今科技发展的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相对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是人类文化形态的一大飞跃。它是比工业文明更进步、更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指人类能够自觉地把一切经济矛盾都纳入地球生物圈的良性循环运动中去。而这一文明建立的基础正是由于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将人类社会从农业时代带入工业时代,而最终引入后工业时代。
1.3.3 科技进步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
从根本上来说,社会的和谐也就是人的关系的和谐,而这种和谐的建立与人口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现代经济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之所以能创造经济的奇迹,关键在于他们把生产国民财富的重心放在人力资本的开发上,高素质的人力资本是2l世纪人类财富主要来源。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上来看,首先是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提高。一方面,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是优生优育、战胜疾病、健康长寿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用现代科学知识武装人,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作用来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强调的是劳动力的素质至少应包括受教育程度和适应技术变革的能力,这两个因素都与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密切相关。
2 生态产业系统发展的科技策略分析
生态产业体系建设就是运用包括产业生态学在内的各种原理与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出发,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促进生态农林牧渔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之间整体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整个生态产业系统能量流与物质流的良性循环,达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其中许多具体关键技术问题都需借助科技手段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尽可能地提高生产力。
2.1 普及科技教育,夯实生态产业发展的人才基础
2.1.1 推进教育体系建设
普及中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目前。全国初中毕业生升学学率不足50%,其中西北五省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在34%~53%之间,即有近一半以上的初中毕业生终止学习。在实现普及义务教育的同时,要大力促进城市中等教育的普及,使所有的初中毕业生有条件获得高中教育、职业高中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提倡运用各种灵活助读方式。
2.1.2 创造全社会共同学习的环境与氛围
通过建设多样的教育层次,构筑学习环境与氛围,将生态产业的科技知识宣传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除学校外,应大力发展各种学习型的组织。从机关(政府)、企业、社区和家庭四个层次分别人手,根据不同层次的特点实施教育。
通过家庭教育的倡导与深入实施,深化教育范围。鼓励家庭参与各种有关环保的社会活动与知识
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环保理念。“家庭是一切教育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不仅能够培养下一代的创新能力,而且还可以通过家长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整个家庭的素质,从而推动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设施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各种科普常识;通过对生态文化的大力宣传建立居民正确的生态消费观,从寻求的层面促进生态产业系统的实施。通过企业的清洁生产知识与循环经济理念的教育,实现生态产业发展的科技促进功能;通过政府“全员性教育”、“开放性教育”和“务实性教育”,使学习和教育成为一种经常化、普遍化和制度化的行为,边工作,边学习,边提高并坚持学用结合,从而达到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干部并为生态产业系统发展的科技知识的学习与传播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的目的。
2.2 加强R&D投入,提高生态产业发展的科技转化能力
2.2.1 提高对R&D的资金投入
①政府增加投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大幅度提高政府对R&D的投入。科技创新与R&D的投入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规模效益。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任何一项战略性基础研究都会比小国产生更大的规模效应,尤其是在生态产业的建设方面。政府应该清醒认识到这一点,主动增加包括末端治理在内的各项生态产业建设的投入,例如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废弃物的回收与利用、气象预报重大疾病防治等方面的R&D的投入,这都将对区域乃至及整个国家的现实和未来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巨大的收益。
②企业成为投资的主体。随着市场经济转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及政府对环境管制的力度的加强,形成了企业投入生态R&D的外部压力,势必迫使企业增加R&D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逐步使企业成为生态技术创新的主体。鼓励企业增加对R&D的投入,使企业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主体。与此同时,政府还应鼓励私人进入生态R&D领域研究,以多渠道增加投资主体加强生态科技创新能力。
2.2.2 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促进从事生态产业R&D的公共机构的转制,保证其科技成果的转化能顺利实施。面向市场需求,鼓励一批R&D公共机构实行企业化或公司化改组,形成新型生态科技企业,直接进入生态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支持从事生态产业研究的重点机构的科技成果顺利转化为生产力,使其在进行R&D研究时能够多方位地寻求企业赞助或直接与国内外企业合作,以实现该产业界和学术界的联合研究与开发。
2.3 运用生态化技术,加强生态产业发展的科技适用能力
依靠科技进步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途径,通过大力研究、引进、开发、推广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促进生态产业的建设。这包括加强无废、少废、节能、节水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引进和推广;开发符合国情的污染治理技术和生态破坏恢复技术: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加强环境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研究;加强全球环境问题研究和国际环境保护科技合作。在这方面的技术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2.3.1 末端污染治理技术的攻关
污染治理技术是用来消除污染物质的技术。通过建设废弃物净化装置来实现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净化处理。其特点是不改变既有生产系统或工艺程序,只是在生产过程的末端通过净化废弃物实现的污染控制。污染治理技术包括汽车尾气控制和煤烟脱硫等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水污染防治技术、填埋和焚烧等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噪声污染防治技术、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等。
2.3.2 废弃物及副产品的再利用技术攻关
废物利用技术是用来进行废弃物再利用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实现产业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世界著名的生态工业倡导者、加拿大DALHOUSIE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院院长库泰说:“什么叫废物?废物其实就是资源放错了位置或未合理使用,也就是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放置了错误的资源数量”。依照生态产业理念,垃圾只不过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所有的废弃物都可以找到它的有效用途,因此废物利用技术是生态产业的重要技术载体。目前,比较重要的废物利用技术有:废纸加工再生技术、废玻璃加工再生技术、废塑料转化为汽油和柴油技术、有机垃圾制成复合肥料技术、废电池等有害废物回收利用技术等。
2.3.3 清洁生产技术的攻关
这是用来进行无废少废生产的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废弃物排放最小化。清洁生产技术在环境无害化技术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因为该技术体现了源头控制的思想,而污染治理技术和废物利用技术都属末端处理,清洁生产技术包括:清洁的生产和清洁的产品两方面的内容,即不仅要实现生产过程的无污染或少污染(如用干净能源代替肮脏能源),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在使用和报废处理过程中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损害(如对损害臭氧层的氟里昂的替代)。
- 上一篇:幼儿园交通安全应急预案
- 下一篇:初中地理学科知识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3家庭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