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制度建设重要性和意义范文

时间:2024-03-22 18:03: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制度建设重要性和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制度建设重要性和意义

篇1

关键词:制度建设;误区

引言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企业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这里也不再赘述。各个企业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各不相同,但对制度建设大可分为"规范化--精细化--个性化"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制度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也会有所不同,但究其本源,问题的本质大同小异,都应成为制度建设中重点关注和防范的"误区"。这里着重对制度建设过程中的这些"小细节"进行论述,以供参考。

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企业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科学、规范并加以标准化的过程,企业制度是企业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各项规则的总和,是企业内部的"法律"。建立健全企业制度,有助于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推动企业发展的可靠保证。从这个角度讲,企业制度在各项工作中应当无所不在。以笔者所在的企业为例,自1956年"一五"期间建厂以来,就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企业各项制度,1989年更是在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了《管理标准》,内容涵盖企业23个子体系,内容从经营计划、研发工艺、生产、销售服务、财务、人事、政工等包罗万象,从这套管理标准中上至公司经营决策,下至当时管理的子校中学生学籍、奖惩管理都可以找到。即便放在今天,这套《管理标准》所体现出的系统性和整合性都不落伍,符合现在制度建设中"三标合一"或者"N标合一"的理念。也许大家会奇怪,30年前就有这么好的制度建设基础,今天制度建设不就应该没有问题了吗?这恰恰就是题目中所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森林"就是指企业的制度体系,"树木"是指单个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新的管理理论层出不穷,人们的认知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制度建设也在遵循PDCA的原则不断进行完善。但在起草或是修订单个制度时,人们往往还是有意或是无意的只是从个体出发、从自身出发,没有关注企业整体的制度体系。举个例子,笔者在公司制度换版评审时发现,以采购合同和管理要求为例,同一件事在《采购控制程序》、《物资供应管理制度》、《物资采购价格审核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中均有描述,甚至有时还会有所矛盾。这就为后续管理中产生争议埋下了伏笔。还会有的情况是,起草或修订单项制度时,缺乏与整体版块的层级、隶属概念。其实制度之间也是有"血缘"和层次关系的,比如质量管理体系就可以分为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执行文件三个层次。在单个制度版块中也有"血缘"关系,比如营销管理制度就是营销版块的"母制度",其下可分为营销需求计划下达管理办法、货款回收管理办法、储运管理办法、成品市场推广管理办法、广告宣传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子制度。如果企业需要新拟定营销合同评审管理办法,就需要理清与营销管理制度这个"母制度"的隶属关系,而不能简单的只写自己。

2切记制度的执行是关键

企业制度建设的目的就是将企业管理中各种需要注意和遵守的行为标准以条例、章程、标准、办法、守则等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了制度,就成为了企业内部的法规,全体员工必须遵守和严格执行。但实际运行中,企业制度执行力往往大打折扣,甚至事与愿违。究其原因,制度建设的核心是让人用的,因此制度的落地可执行性是关键。否则即便制定出的制度词藻再华丽、篇幅再宏伟,不具备执行力就不是好制度。比如,有的制度建设是应外界要求增加的,无论是各种贯标的要求、审核整改的要求,甚至对标先进的要求,这部分制度在建设过程中一定需要注意"消化"和"落地"。首先是"消化",要能够将增加这项制度的初衷和本意真正搞懂,真正将引进外部的建设思路和要求搞懂,做到"嚼得碎、咽得下、能消化",然后结合企业自身实际,融会贯通,才能落地成文。这样的制度才会有执行力。否则,生拉硬套、囫囵吞枣式的盲目照抄照搬,不假思索移植出的制度一定会造成"水土不服"的局面,这样建设出来的制度与企业实际发展和业务流程脱节,也就失去了建设的意义。再细致点说,有的制度条款乍一看没毛病,但执行起来会有很多问题。比如为提高员工在外办事效率,差旅费管理办法中曾规定在外住宿连续超过三天,降低住宿标准;同一地区连续超过七天,降低伙食标准。这样看似鼓励员工提高差旅效率的条款,实际执行中被员工诟病满满。

3制度间相互引用关系混乱

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中6.2.3"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对引用文件的表述方式、排列顺序、引导语等都做出了清楚的表述,虽然该章节作为一个可选要素,看似无关轻重,可在实际编写过程中可恰恰又是一个"误区"。在企业制度建设审核中曾经见过这样的例子,A制度"引用文件"中引用B制度,其后的管理要求也是具体见B制度,当顺藤摸瓜查到B制度时,发现其中竟然又引回了A制度,管理要求详见A制度,这样下来一件事在两个制度中表述,却又都没有表述。这里面至少犯了两个的问题,一是逻辑关系不清,该表述的不表述;二是引用关系混乱,引用随意无原则。制度建设过程中都应注意合适的篇幅,单个制度内容不宜包含过于广泛,比如人力资源管理就不能将员工管理、薪酬设计、职业生涯、绩效考核、人事档案等所有东西一股脑全部装进去,而应分出层级,构建母制度和一干子制度,母制度树立版块关系的宏观概念,具体要求和细节在子制度中详细表述。这样版块间引用关系就顺理成章的是母制度引用子制度,而非子制度引用母制度。但有的企业制度建设不够规范和长远,建设过程是先有若干子制度,后来逐渐才形成版块,才需要构建母制度,这种建设情况就需要重新梳理层级关系,统一表述逻辑关系,才不至于造成混乱。古人云"下智者治事,上智者治人,睿智者治法",引用我们企业89版《管理标准》颁布令中的一段话:"一个企业没有管理,就无法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企业管理的法规是企业的规章制度,它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规范和准则。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现代化社会大生产的客观需要,有助于消除工作中的混乱现象,实现科学管理。"企业制度建设应本着"靠标、精简、规范、适宜、实效"的原则,重视并努力"谋良制而避莠法",不断提升制度的执行力。律人先正己,消除工作中的混乱,让我们先从消除制度建设的"误区"做起。

4结束语

篇2

品牌建设绝不仅仅是市场营销、促销或传媒等技术问题,它涉及信念、道德、诚信和智慧,作为企业以及社会的重要资源和财富,打造品牌的过程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过程。 “著名品牌”已经成为社会财富和企业的文化财富,这类财富的增值必须依靠制度建设才可以持续。曾经备受国内外媒体和公众关注的“三聚氰胺”毒奶粉危机,历经媒体曝光、社会震惊、行业致歉、政府问责、司法审判到三鹿公司破产重组等阶段,现在似乎“转危为安”了。但是最近香港政府的“奶粉限购令”,再次唤起我们的集体记忆并促使我们思考,当企业品牌失信于市场、客户、团队和社会时,我们损失的到底是什么?事实上,限购之争背后的信息告诉我们,决不能让“中国式健忘”且“习惯让悲剧尽快过去”的假说,成为当代社会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回顾“三聚氰胺”毒奶粉危机,社会舆论的共识乃是因“道德沦丧”而导致的行业悲剧和社会灾难。与自然灾害不同的是,天灾不存在道德谴责的问题,但是因为诚信缺失而产生的行业悲剧,可以肯定的说是企业的价值迷失所致。乳品作为社会生活水平提高后的必需品,关系到普通人的身体健康,其行业必然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而行业的知名品牌或是捆绑国家信誉的“国家免检产品”,则更应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承担起对社会、对消费者、对企业员工的责任。自2009年至今,中国社会诚信指数先高后低,尤其是企业诚信指数大幅下滑;在金融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的国际背景下,诚信问题涉及国人对“中国名牌”和“国家免检”制度的信任问题,涉及国际社会对“中国制造”和“中国创新”的信任问题。在中国30年市场化改革取得巨大物质成就的背景下,发生如此见利忘义、信仰缺失、杀伤“中国名牌”的事件,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去思考“中国人的道德前景”,思考如何把经济发展的成就转化为精神文明的繁荣,而后者恰恰是现代社会的真正财富,我们必须关心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的道德意义。具体而言,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品牌建设是涉及现代社会的企业价值观、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及社会精神财富的问题。品牌建设的价值绝不仅仅是出于盈利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它是社会和企业诚信的重要标志。今天,“限购”现象促使我们再次探讨并汲取“毒奶粉”案的教训,深刻理解保证品牌建设的健康、持久地发展、放大品牌这一社会财富的关键是制度建设,优秀的品牌应该是制度建设的结果。

进一步讲,作为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的重要内涵,品牌建设还涉及企业和企业家对团队的承诺和责任,当企业家绘制事业发展蓝图时,他必须想到在这个蓝图中的每一个团队成员,以企业家的精气神来带动团队的精气神,以他的投入和专注来唤起团队的专注,以他的责任心换来团队的责任心 , 而这一切不仅仅需要企业家的个人魅力,还需要制度的保证。否则,一切都可能得而复失。

有关品牌是什么的讨论,管理学已经有太多的研究成果。追溯品牌产生的历史可知,品牌(Brand)原意为 “烙印”,目的是为了区别牲畜或产品的所有权,由此可见,品牌的产生本身是市场发展和商品交换的产物,同时具有界定所有权的功能,正是品牌具有明确所有权或提供商品制造者信息的作用,才使得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商品交换得以顺利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讲,品牌产生本身就是与交易双方的不信任有直接的关系。

现代管理学中的品牌内涵极其丰富,从产品要素的角度讲,在市场交易的实践中,人们对品牌的理解是商品的名称、图案、标准字和标准色的集合,其目的是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定位;从客户关系管理的角度讲,现代市场营销学指出“品牌就是产品和消费者的关系”。这种观点认为,品牌既不是品牌所有者的主观判断,也不是品牌所有者的凭空臆想,品牌是建立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这种关系或许存在着亲密与疏远、友好与敌对、持久与短暂的差别,但无论是何种状况并不会妨碍品牌是否存在。一个品牌没有和消费者产生过任何联系,则该品牌是毫无意义的。这种关系是通过产品在市场的表现来被客户和社会评价的;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讲,品牌已然构成企业发展战略以及市场营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发展成为吸引目标客户及整合社会资源的合作平台,对内则具有价值体现和凝聚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功能。进一步说,品牌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在全球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力量,构成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品牌建设也是企业制度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品牌建设,企业家寄托着企业的信念和对未来的期望。品牌内涵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使品牌具有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和社会道德感召力。为此,企业家不仅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更重要的是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表现出对公司和团队的高度责任心。品牌建设是企业真正的领导力和执行力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在企业发展的逆境之时、当领导者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之下,在利益与承诺之间发生激烈冲突的时候,品牌所代表的价值观应该是企业家做出选择的重要依据。

可见,在品牌的各类含义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内涵从最初的产品标识涵义,逐步延伸成为公司的核心能力,成为公司对其员工、对客户、对市场、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或承诺,正是这种承诺在经过竞争和市场的检验以后,使品牌成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相互信任的纽带,它不仅成为社会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内容。这种社会诚信和社会财富构成当代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而且是中国参与国际化竞争中的重要支撑,作为企业和社会的无形资产,品牌甚至是社会核心价值和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与世界沟通与合作的基础和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超出了企业市场竞争的边界,外延可达全球竞争力,内涵则必然渗透到企业营销的每一个环节、团队的每一个成员。

综上,我们不难理解,在现代社会中,品牌的涵义绝不仅仅是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它还涉及社会诚信问题并成为社会诚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如此简单的道理却屡屡受到破坏?为什么在人性的“善、恶两匹狼”的选择中,贪婪和邪恶之狼似乎总是能够占到上风呢?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已经30多年,正是在市场化的选择过程中,中国走向了强国富民之路,在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道德的挑战,或许如韦伯所说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人类灵魂中的一切污泥浊水都必然会涤荡起来。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和《财富论》中试图解决的问题,今天仍然在困惑着我们。人性在追逐利润最大化和履行社会责任、建立诚信体系之间徘徊,他们之间有时是如此的统一,而有时则是那么的对立。制度经济学指出,我们不必去假设人性之善恶问题,制度是重要的,而制度包括有形的制度和无形的制度,即制度本身包含有道德和良心的问题。我们宁愿去相信企业的决策者绝不会在主观上刻意欺骗、危害社会公众,我们也相信企业在面临挫折以后能够痛定思痛,真诚地改进。但是“毒奶粉”事件和后来的一系列“有毒事件”告诉我们,品牌建设和品牌发展不是凭借公众善良的愿望便可以持续的,也不是凭借道德或企业管理人员的营销智慧和广告投入即可达到目标,企业家们要深刻地认识到,凭借一个静态、简单的安排, 绝不能够使企业和社会在产品安全和诚信建设问题上安枕无忧。

事实证明,品牌建设需要的是一套完整、动态、开放的制度建设来保障,企业家终究是一个凡人,他们必须真正理解凡人的有限理性与能力的边界。对于寄期望于打造“百年老店”的企业家来说,强化企业内部的制度建设和流程管理固然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完善治理结构和强化企业外部监督。如果我们理解品牌建设是企业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抓手,那么企业家们应该在其品牌建设的创新实践中行动起来,能否完善制度,丰富制度供给,对于希望再铸辉煌的企业家来说是必须超越的一个挑战。具体讲:

首先,企业决策者在观念上要实现转变和提升。

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发现价值的能力是企业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关键性因素,对企业团队来讲,这是他们能否表现出持续发展能力的精神力量。对企业家来说,则需要深刻反思,曾几何时促使我们成功并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的东西,在今天还适用吗?抑或已然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障碍?环境在变、问题也在变,企业家的观念、工作习惯和工作方式也要做到与时俱进。通过观念的创新,带动制度创新,使每一个团队成员能够发挥其潜在的能力。

其次,要重视企业内部部门、团队之间的沟通,加强信息对外披露,全面提升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管理的经验表明,信息不畅、沟通不足、理解错位、信任缺失是企业产生管理危机的具体原因。一般来讲,这些因素始终伴随着企业发展,只是在企业发展的顺境时,问题被发展的成绩所掩盖,隐藏与“冰山之下”,当企业处于逆境之时,潜在的矛盾则会浮出水面。此时,决策者不要文过饰非,后退几步绝非是懦弱的表现,简单、坦诚并直面问题,是重新赢得团队信心与社会信任的重要途径。

再次,在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的基础上,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监管机制。

篇3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思考

一、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区别与共性

(一)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的区别。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尽管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但是企业文化的构建要以精神文明建设标准为建设基础 ,而精神文明的建设却不以企业文化的建设标准为依据。这种建设标准的依据是区别企业文化与精神文化建设的依据之一。其主要表现在内容、内涵、性质以及方式的不同。

(二)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的共性。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共同存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中,两者的共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内容上的统一性、价值取向的一致性和作用、目的的一致性。首先是内容上的统一性。企业文化内容主要是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除此之外还包括全体企业员工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准则以及奋斗目标,这与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内容是趋同的。其次是价值取向上,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致性。同样地,两者的功能目的也具有一致性。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和功能主要是通过树立良好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来提高企业员工的效率和效益。由此可见,企业文化的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具有共性,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和融共建的作用和意义

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在企业的发展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将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和融共建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的构建。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员工所认同并且能够遵循的文化氛围,是全体员工提高自我约束、提升企业效益的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的建设能够在思想上引导员工的观念,比如:团结协作的团体意识、健康向上积极的企业理念等,这种企业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从而促进文明企业的建设。比如炒货行业中的杭州姚生记就是因为其“质量第一,服务到位”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才让该品牌驰名中外,深受大众喜爱。

(二)精神文明建设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在市场竞争中要想获得不败之地,必须坚持走生产效益好、员工素质高、产品质量优的道路,正因为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为企业文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在企业的发展中必须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首先,精神文明的创建能有效地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与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只有员工建立了良好的价值观才能更好地推动企业价值观的实现。除此之外,精神文明建设还体现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归属感的提高上,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离不开员工良好生产积极性,因此,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以及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过程中,务必要加强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从而为企业的良性循环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

三、加强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弘扬企业文化,构筑精神文明。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所培育而来的,这种文化存在于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念和理想目标上。大力弘扬企业文化,有利于精神文明的创建,而精神文明的创建反过来也会有效地促进企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正因为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的一致性,所以精神文明的建设可以为企业文化的发展提供指导性意见。企业文化的弘扬需要企业不断发掘自身特色文化,在文化的弘扬过程中还必须切实地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比如京东快递公司,该公司在大力宣扬自身快递物流“高效、快速”理念的同时,开展多次职工培训、丰富员工文化生活以及常规化每日学习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从而使得该公司赢得了较好的口碑。

(二)完善企业制度建设。企业的制度建设是企业发展的保障。在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与弘扬企业文化时,员工的职业道德规范需要企业相关制度的约束,应当以“守制度,抓规范”为立足点,从而做到将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固化于制。因此,完善企业制度具有必要性。可建立相应的日常规范守约机制以及考核机制,让员工在统一领导下,分工协作,形成团体意识,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企业文化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基础,而精神文明建设为企业文化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因此,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想获得优势地位,必须重视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两者和谐共建。企业精神文明的建设工作应该被当成是一项常规性的工作来抓,要充分地认识到企业文化中精神文化发展的重要性,转变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观念,从而推动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和谐共融,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媛媛.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融合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5):195-196.

[2]庆阿丽.关于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N].企业家日报,2017-03-15(007).

[3]禹东.以企业文化为领航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22):176.

[4]王晓娟.新时期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1):179-180.

篇4

【关键词】 战略管控;内部审计

一、战略管控模式

集团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理模式划分为“财务管控型”、“战略管控型”、“运营管控型”三种基本管控模式。战略管控型集团由于较为合理的平衡了财务管控型和运营管控型与这两个集权和分权的极端模式,目前世界上大多数集团公司都采用或正在转向这种管控模式。在该管控模式下,集团总部对下属单位具有实质性影响,下属单位也具有一定的自。集团总部负责集团的财务、资产运营和集团整体的战略规划,各下属企业还要制定自己的业务战略规划,提出达成规划目标所需投入的资源预算,各下属单位负责在规划范围内日常的经营管理。为确保集团整体价值大于集团内各下属单位价值的简单加总,集团总部、各战略业务单位、下属单位三个层次之间需进行明确的管理功能界定。集团总部作为战略实施监控者,检验集团战略在效果和操作上的合理性,以便合理配置资源,获取整个集团协同效应。

二、战略管控模式下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分析

(1)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需要。随着规模的扩大,企业内部不得不进行分权处理,战略管控实际就是平衡总部权力和下级机构权利的选择。作为企业集团,基于上下级单位的位级关系,充斥着委托―关系。由于信息披露方式、时间等的限制,不能保证上报的各种信息的准确性,信息不对称常常引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企业的运行过程,即使不出现各种损失浪费和贪污、舞弊等现象,也不能保证人严格按照委托人的要求执行相关战略任务,确保战略方向性工作。为了保证委托人的利益,包括财务信息的各类战略信息应及时、准确的上报决策层并有相关的配套体质保证这些信息的及时、准确。(2)加强战略执行力的需要。战略执行力是指通过一套有效的系统、组织、文化和行动计划管理方法等把战略决策转化为结果的能力。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学中有两个永恒的话题,就是“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战略执行力的推进通常是一个体系,需要管理工具和管理手段。内部审计为战略推进提供了重要手段,发挥的鉴证、监督、引导、咨询等作用促进了决策层战略意图的传达,保障战略执行的方向性和执行深度的实施。(3)制度化管控的需要。制度是企业内部运作成文的规则,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制度建设对于克服人治、寻求内部规范等有极大好处,良好的制度建设是现代企业集团必备的条件之一。内部审计工作广泛依赖制度建设,审计工作以制度为标杆的特性反过来引导企业完善制度建设,促进战略的科学制度和有效实施。制度必须适合公司的战略、业务及管理水平,因此内部审计工作中发现的“恶法非法”问题回溯制度制定,为企业制度化建设增加重要的手段。

三、战略管控模式下内部审计的工作要点

(1)工作思路转向战略执行力。2001年IIA定义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目标。战略管控模式下的审计工作,为了“帮助组织实现目标”,应关注战略执行情况的校验,鉴证战略执行效果,并在战略执行鉴证的基础上,利用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为企业战略执行提供咨询服务。关注战略执行情况实际上已把内部审计工作从事后事中型转变为预测型的工作,虽这种工作以事前事中结论为基础,但由于有战略规划的参考,审计结果与之对比可有效的预测未来。(2)审计重点转向战略控制。战略控制通常体现为四个计划的控制:战略计划、投资计划、经营运作计划和人力资源计划。通常战略计划作为总体框架,投资、经营运作、人力资源计划作为分计划配合。战略计划执行审计主要关注执行情况与既定战略的匹配度,以此来验校既定战略的完成情况,分析战略执行过程中的困难及反过来验校既定战略的准确性。其重要意义在于审计企业发展方向,通过偏差分析,提出对策。是内部审计中层次较高、增值空间最具弹性的项目。投资、经营运作、人力资源计划执行审计与传统的审计较为接近。基于战略管控模式的需求,对这些控制计划的审计工作应重点关注与战略管控有关的方面。(3)目前工作的难点。要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必须适应企业管控需求。战略管控模式下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型势在必行,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涉及事后风险分析,内部控制等常规领域远未达到为企业增值的目的。目前各单位内部审计面临的环境、人员素质、工作方法等还难以承担上述工作职能。

参考文献

篇5

Abstract: The imperfection of accounting system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private enterprises have an adverse effect on its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analysis of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accounting system construction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private enterprises, then puts forward my own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for improving it.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外部环境

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private enterprises; accounting system; external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0-0044-02

0引言

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和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不重视内部会计制度建设,使得很多中小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混乱,不仅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外部利益相关人对其进行监管。调查分析表明,中小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上的问题,究其原因,除了中小企业自身不重视会计基础工作、会计人员基本素质不高等内在因素以外,企业外部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会计发展史告诉我们,企业外部环境从来都是推动会计制度和会计方法变革的主要力量。因此,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阶段,研究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会计制度建设的影响,对于加快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建设,引导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影响企业会计制度建设的主要外部环境

1.1 政策法规环境对中小企业会计规范约束力不够我国财政部于2005年颁布了《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这个制度充分考虑到了中小企业的特点,简便易行,通俗易懂,意在规范中小企业会计工作。如今《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已颁布、实施了五年时间,但从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的现状可以看出,这个制度的执行情况不令人乐观。究其原因,客观上是由于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习惯于原有的会计制度和方法,同时国家对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也没有采取强制措施;主观上则是一些小企业不重视会计核算,不关心会计制度改革及实施,根本没有关注会计制度的变革。结果是税务、工商及金融部门在对中小企业进行监管时,同类企业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会计制度,给制度的实施监督带来困难。

1.2 相关会计信息使用人对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要求不高目前社会各方面比较关注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提供,因为虚假的会计信息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多且大多数为私有企业,行业跨度大、管理水平低、信用级别低。对于小企业会计信息的提供,无论是从有关会计信息使用者还是从小企业的经营者本身,都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政府除了强制其缴税外,很难像对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那样对其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如强制年报审计、公开信息披露、建立社保等,政府主导、指导的服务体系不健全,没有建立小企业诚信档案。银行对小企业是“拒贷”或“慎贷”,也就很少分析其会计信息;民间融资活跃,但放贷方对小企业贷款的主要依据是其股东的资信和能力,而不是财务报告。这样,在没有来自政府、银行、投资者等的强有力的压力和支持的情况下,小企业很难自发、有力地实施会计制度。

1.3 中小企业缺少规范健全的会计服务市场在调查的一些中小企业中,利用会计服务机构聘用会计的现象比较普遍。事实上,作为企业和相关利益关系人第三方的会计机构和人员,从理论上讲,对规范小企业的会计行为是有积极作用的。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目前会计服务市场缺少有效的监管,一些中小企业聘请会计人员从事记账业务的原动力并不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与完整以及依法纳税,其真正目的是为了完成向税务部门纳税申报,拿到税务部门发票,因此在记账人员聘用上没有依法行事,而是大量聘请个人从事记账业务,对会计业务的要求也很低,就是按时纳税申报。作为从事记账业务的人员,其主要目的也就是拿到报酬,根本不关心企业内部的会计制度和规范如何,只要按时把业主提供的资料进行账务处理并按时完成纳税申报就行,至于信息质量的真实与否、基础工作的规范与否则与已无关。而会计事务所等相对规范的会计服务机构,由于小企业能支付的费用有限,也很少对其提供高质量服务。

2改善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建设外部环境的建议

从会计发展史来看,会计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从来都是企业内部需求和外部监督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内部出于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需要,必然会逐步认识到会计核算和会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但在目前经济高速发展及经济结构快速调整的历史时期,这一过程可能相当漫长,结果是对整个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国家管理机关在这方面要积极发挥引导、指导和监督作用,从政府监管等外部作用上促进中小企业加快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步伐。

2.1 政府管理机关要规范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我国财政部于2005年颁布了《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这个制度充分考虑到了中小企业的特点,简便易行,通俗易懂,意在规范中小企业会计工作。如今《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已颁布、实施了近五年时间,但从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的现状可以看出,这个制度的执行情况不令人乐观。究其原因,客观上是由于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习惯于原有的会计制度和方法,同时国家对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也没有采取强制措施;主观上则是一些小企业不重视会计核算,不关心会计制度改革及实施,根本没有关注会计制度的变革。结果是税务、工商及金融部门在对中小企业进行监管时,同类企业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会计制度,给制度实施的监督带来困难。因此建议政府管理机关继续加强对《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的宣传引导,强化对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及民间会计服务机构的培训,在一定范围内对《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进行强制实施,从而统一会计规范。

2.2 为小企业在资金市场、财税、金融等方面提供较好的服务,促进中小企业的科学化管理历史经验表明,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不仅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同时外部的各种监管也促进了企业会计制度的规范化建设。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小企业会计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都与企业本身的整个制度建设有关,同时缺少现代企业中外部各种环境对小企业的约束,如资金渠道单一,使投资人和金融的监管缺失等。而要解决企业制度问题,仅靠几家企业自我完善和会计人员个人努力是很难达到的。因此,国家对应从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市场开拓、社会服务等方面规定了一系列鼓励措施,为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小企业在享受一系列外部服务的同时,要定期向企业外部关系人提供公开透明的财务报告,接受各方利益关系人的监督,从而促进小企业的内部制度建设。只有中小企业实现科学化管理,克服自身的弱点才能使中小企业从根本上解决会计规范化和会计制度建设问题。

2.3 要积极创造条件,推进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步伐1996年6月财政部颁布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提出“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各单位要把会计电算化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根据财政部规划,到2010年我国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考虑到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推进会计电算化建设可以区分不同的情况进行:对于经营状况良好,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应当尽早实现以计算机代替手工操作来完成会计核算工作,并且随着条件的成熟,逐步向会计管理的电算化和财务管理电算化发展;对于那些刚刚创业,资金有限,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配备专职会计人员的小企业,可考虑委托中介机构记账,因为中介机构配备了会计电算化的人力和物力的条件,而且有着健全的记账业务规范和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2.4 大力发展会计服务业,并规范记账行为为支持小企业发展并规范小企业会计行为,国家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会计服务市场,鼓励自身条件不足的小企业聘用记账,同时国家主管机关要通过法律形式,加强会计记账市场的监管,规范记账单位和人员的资质标准及法律责任。同时还要明确机构和人员在中小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和会计基础规范建设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使人员不仅是企业的记账人员、报税人员,更是这些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建设者和实施的监督者。

参考文献:

[1]李占国.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及对策研究[J]. 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6,2:21-24.

[2]王惠珍.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现代商业,2008,27:177.

[3]郭晓玲.对我国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问题的探讨[J].绿色财会,2009,6:44-45.

[4]秦嘉.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6,11:87-88.

[5]操欣.关于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30:37-38.

[6]张亨明.徽省位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研究及对[J].经济师,2008,9:242-243.

篇6

关键词:项目管理;企业文化;文化建设;愿景因素;理念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009-2374(2009)17-0069-02

通过多年的实践,项目管理不论在理论研究的深度上,还是在全面推行的广度上都取得了重大的成效,但目前不少企业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各企业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大格局中去定位和思考。尤其是一些企业本部和项目部认真贯彻落实公司的工作部署,紧密结合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不断深化对企业文化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效果日渐明显。从总体上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发展不够平衡

项目之间企业文化发展不平衡,越是重点工程、好项目,企业文化越是受到重视,积极贯彻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和项目文化建设标准,雷厉风行,措施得力,规范到位,有声势,有实效,文化建设越是做得有声有色,而在小项目、差项目,企业文化就越是受到漠视,行动迟缓,标准不高,苍白无力。其结果是好的项目企业文化的作用得到更好的体现,越做越好,差的则恶性循环。

(二)工作不够扎实

一些项目没能很好地将公司理念文化体现到各项管理工作中,融入到具体的制度中,致使项目文化建设与项目管理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一些单位、项目部提出的理念缺乏个性色彩,又多又乱,似曾相识,千人一面,在内部得不到员工认可,在外部缺乏视觉冲击力。有的项目对工作只有部署和一般性要求,缺乏考核评价体系,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二、影响因素分析

项目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一)制度因素

企业的制度文化是由企业的法律形态、组织形态和管理形态构成的外显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中坚和桥梁,把企业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企业的制度文化一般包括企业法规、企业的经营制度和企业的管理制度。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必然涉及到与企业有关的法律和法规、企业的经营体制和企业的管理制度等问题。企业的法律形态体现了社会大文对企业的制约和影响,反映了企业制度文化的共性。企业的组织形态和管理形态则体现了企业各自的经营管理特色,反映了企业制度文化的个性。

(二)愿景因素

企业文化是为了解决企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而在实践中形成的价值理念,如果企业文化与企业愿景不相适应,这种企业文化就不是从实现企业愿景的实践中产生的,就不能解决实现企业愿景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甚至阻碍企业愿景的实现。因此,确定项目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都必须紧密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使企业文化真正为实现企业目标服务。简单地讲,企业愿景就是企业所要创造的价值,它由各项目的愿景所构成。项目愿景的形式多种多样,一句标语、一个符号都能捕捉到它们的踪影。项目管理企业文化建设要培养员工共同的项目愿景,共同的项目愿景的作用极为重大。首先,它能够激励成员付出最大的努力,将不同背景的专业人员结合起来,达成统一的愿望。其次,它可以鼓励成员们做最有利于项目的事情。再次,愿景为大家提供了重点,增加了无形的沟通,这样可以有利于成员们做出适当的判断。最后,对项目的愿景培养了团队成员的长期承诺,保证了项目质量。

(三)人才因素

项目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正在全球范围内飞速发展。当前国际项目管理的特点是正朝着全球化、多元化、专业化发展,社会上逐渐形成了证书热、培训热、软件热等三大热点,企业领导者对项目管理的渴求空前高涨。但有―个危险的倾向,就是有的企业领导错误地把企业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咨询机构身上,幻想咨询师针对企业的情况开一剂灵丹妙药,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这种想法忽视了企业自身人员素质的重要性,事实上,项目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依赖于项目团队人员的素质。

1、项目领导班子的素质。据了解,国内企业中绝大多数的部门经理和项目经理都是对企业有过突出贡献的技术专家提升上来的。到了经理岗位上,他们的角色没有及时调整,工作重心没有及时转移,管理技能没有提高。项目经理只关心具体的技术工作,使他们的视线从项目的大目标转移开来,把项目团队的管理工作置于脑后,换句话说,他们更像兼职管理者。必须意识到,作为管理者的项目经理不能以个人对企业作出的贡献和个人的专业技艺来衡量他的成就,而要以提高团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为使命,要强调一点:只有团队的成功,才有项目经理个人的成功。搞研发的项目经理,除要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和开发经验外,还要具备专业的项目管理知识和技巧。要把握项目本身的一些规律,如时间、质量、成本三者间的制约关系等;要掌握多种项目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如项目分解、项目计划、网络计划技术、进度估计、费用估算、风险评估与分析、项目控制等;还要具备管理者应有的管理技能和领导艺术,如激励方法、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沟通技巧等。

2、项目员工的素质。单有一个高素质的项目经理,而项目团队中其他人员的素质普遍低下也无济于事。因为项目中大量工作是普通员工完成的,如果他们没有必要的技能,或者不能准确领会领导的意图,怎么可能做好项目?项目员工素质主要包括员工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第一,提高员工道德素质,是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提高职工的道德素质,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教育,通过学习领会中央对社会主义道德的论述,使职工懂得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从而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次,要积极参与群众性的道德实践活动,让职工懂得自己既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者,又是建设成果的受益者,让自己的思想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再者,要积极参与各种健康向上的宣传活动和文化活动,职工参与健康向上的宣传文化活动可以激励自己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的意识,帮助自己辨别是非,抵制假、恶、丑,塑造美好的心灵。第二,提高员工文化素质是推动企业发展根本保证。企业要发展,文化是灵魂,如果放松企业文化建设,那么“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会变成无源之水。从文化形态来看,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经济发展在文化上的具体表现,企业文化建设上去了,就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企业文化要突出企业特色,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一切尊重人,是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文明生产,文明经营,就能增强企业的活力。虽然企业性质不同,经营领域各异,但只要按照各自特点来建设企业文化,紧扣中心环节建设企业文化,就一定能见大成效。第三,提高员工技术素质,是增强企业内涵发展的源动力。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竞争,实质是核心技术、关键人才的竞争。科技创新离不开人的智慧的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先进设备,也离不开人的掌握和运用。因此,要拥有核心技术、掌握先进设备,首先要提高人的技术素质,这就要求企业员工必须由过去的简单操作向复杂操作的转变。特别是高技术含量的企业,就要求员工不仅要掌握现有技术,而且要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活动,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四)理念因素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应当由“命令与控制”转向“一致与满意”,“一致与满意”理念来自Cleland,D.I的《团队的战略管理》。这种理念对于项目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同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致与满意”理念具体来说,就是项目领导的职能是促进而非负责,是领导而非指挥;决策应当由项目全体成员协商制定;项目领导要授予团队成员一定的权力;管理职能应由整个团队共同执行;提倡“Y”理论,即认为人从根本上来讲是自我激励、喜欢工作的,并且如果把他放在适当的工作岗位,在没有高压的环境下也会勤奋工作;适当发挥团队核心人员的影响力;遵循参与式管理方式,即全体团队成员都参与管理;团队成员自我激励,即自己能够对自己进行激励。

参考文献

[1]程大群,陈可,组织的项目管理文化,项目管理技术,2006,(2)

[2]骆殉,等项目管理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篇7

【关键词】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现代企业

引言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做好管理是重要因素,而抓企业管理应以抓财务管理为基础。企业的资金筹集、使用、分配都是通过财务管理实现的,企业财务管理则通过价值形态实现对企业资金运动的综合性管理,财务反映和调控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购入、销售、及存储等多个环节。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活动的行为准则,近些年,一些国有企业受传统思维模式影响,参与市场竞争意识不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意识淡薄,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着管理不力、相对混乱、运营成本过高等现象,制约企业的创新发展。本文在分析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对兰州电建实业公司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

1.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意义

①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是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呈现出相对滞后,管理制度不健全状况,财务管理理念还停留在会计核算、成本控制的基本概念上,认为做好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仅就是算好账、管好钱,没有真正意识到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现有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较为肤浅,远不能满足市场经济体制下电建企业的发展需要。

②公司自成立以来虽然建立了自己的财务管理制度,但仍存在财务是会计的附庸现象,财务管理局限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财务管理制度内容以成本费用控制为主,而在对企业发展中资金筹集、资金使用和合理分配等方面的研究管理则相当欠缺,必须通过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来强化财务管理工作。

③财务管理是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和全方位的重要环节,企业要在市场经济下生存发展,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通过核算、分析、对比等专业的财务活动反映企业经营成果,检查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时发现经营管理漏洞并解决问题。透过价值形态达到对企业资产的有效管理,使财务管理贯穿、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更好的为企业生产经营搞好服务,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有力的证据。

④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全面理解,通过财务沟通平台,可有效制定和执行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控制和预算把握,为企业增加收入、减少浪费提供可靠的数据指导,也为企业领导审时度势、全面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和依据,可将财务管理责任与企业整体战略充分、有效结合起来,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2.健全现代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措施

①企业经营方式、组织形式及生产规模不同,其财务管理方式也不相同,兰州电建实业公司在进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时必须依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才能使制度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还要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为制度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树立开展财务工作,进而实现企业目标,为国家电力建设事业和西部经济腾飞创造辉煌。

②首先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结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改革和经营机制转换,树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的思想和决心,摒弃传统财务管理错误认识,全力推动财务管理制度健康建设。

③企业财务部门要加强指导和监督,成立专门领导组织小组,为帮助和辅导制度建立工作肃清障碍,全面普及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工作的开展。

④其次还要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学习培训,不断提高财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利用参加培训班、研讨班和会议讲座等加强其对市场经济理论和会计理论的学习,提高电建企业财务人员爱岗敬业、严以律己的职业道德和现代财会业务水平。

3.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涉及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财务部门管理着每一个部门的资金运营,同时每个部门在资金使用、资金节俭问题上接受着公司财务部门的指导、监督和财务制度的约束,因此,只有将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深入到各个部门、基层单位,将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渗透到每一项工作细节中,才能协调每个部门,保证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可见,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是财务部门工作中的重点,合理、科学、完善的现代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实现了企业运行程序的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的可靠提高。

3.1 制定完善、规范的财务管理机制

首先要遵守《会计法》及相关财经法律法规,结合《合同法》等经济法规,制定完善的会计制度和规范的财务制度,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企业资产安全保障并能合理使用,发挥最佳经济效益。按照公司章程明确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划分出公司内部管理层、财务部门以及各职能部门财务管理职权范围,实现全公司财务管理的高效有序运行;建立企业财务管理基本业务程序制度,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业务中的财务核算管理,负债审批及登记、归还、计息处理流程,所收款项的登记、核对、清理及保管,加强项目可行性分析程序、立项审批及管理考核方法的制定,强化项目成本费用计算与资金分摊办法和费用开支审批程序制定等;建立企业财产物资、资金收支管理及其清查盘点制度,对公司各项财产物资的购入、收发、销售、损毁、报废、盘盈亏相关手续及管理建立制度,健全货币资金收付和牵制制度,建立起公司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日常维护及维修制度,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企业财产盘存制对公司财产进行清查盘点。

3.2 遵循一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制定原则

首先要使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遵循合规性原则,符合并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以此来引导并制约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根据兰州电建公司生产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以及其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既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又不失本行业本企业自身的特点和管理模式,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制定,这样就充分发挥了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主动性,其制定出的财务管理制度更具可操作性;在进行企业财务活动组织和企业财务关系处理时,要立足责、权、利三者相结合的原则,以责任为中心,采取权力作为保证并兼顾利益为手段,强化企业内部在岗人员责任制;而且要保证财务管理制度制定的全面性,保障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始终贯穿于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既相互补充又相互制约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实现企业各项财务活动的全面规范化。

3.3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根据国网公司以及国家经贸委颁布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中明确提出的企业应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以现金流量为重点,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的要求,企业必须全面推行企业预算管理制度,作为开展集团化管理的突破口实现企业对内部的控制管理。树立正确、科学的预算管理理念,注重发挥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整体战略协同效应,构建科学合理的多层级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建立严格、完善的预算执行与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葛勇.浅谈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J].开封大学学报,2008,22(3).

篇8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 制度 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越来越完善。国内各界人士也都在思考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较薄弱,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控制意识薄弱。面对中国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已成为企业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内部控制是指为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效率,保护企业资产的的完整,从而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内部控制主要包括组织控制、授权批准控制和文件记录控制,组织控制主要解决由一个人承担的既可能发生又可能掩盖其错误的职位;授权批准控制是指企业在处理经济问题时,需经过企业管理者批准以后才可执行;文件记录控制是一种手段,这种手段保证了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

到目前为止,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并未深刻的认识,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不健全,控制意识淡薄的问题已越来越凸现。所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改革的中心已逐渐演变为如何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恰恰是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中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企业制度的完善;同时一套健全有效、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更能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的责任制。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

目前,在很多企业内部,企业职工的职位划分不明确,导致企业职工责任意识薄弱,忽视自己的工作责任权利,这些宽松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内部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遏制经济犯罪的根源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在这个过渡期,由很多不法分子利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钻法律的空子,从而走向犯罪。经调查分析,我国每年经济犯罪的人数在呈逐步上升的态势。由此可见,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深远。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度,很多企业开始逐渐重视企业内部控 制制度的完善,开始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且在经济体制转变这一过程中,很多企业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起到了推动作用。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恶化,甚至没有控制活动

企业内部的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恶化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管理者价值观念薄弱,企业内部的产权关系不明确,上下层的职务定位不严格;其次是体现在企业的控制活动上中看不中用。企业中的控制活动是企业管理者的计划和目标得以实现的必经之路,但在很多企业中,控制活动似乎形同虚设,应用时并不能产生本身的实际价值。

(二)企业内部审计丧失了权威性,国家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乏力

在我国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对企业控制制度的监督薄弱。企业内部的监督和实施主要来自于企业的内部审计,调查发现企业内部审计几乎没有权威性。在一些企业中,任何事情都是听从于企业的管理者,而企业的审计人员几乎没有发言权,更没有监督的权力,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瘫痪,只是形同虚设。

(三)企业内部没有信息沟通平台,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出现闭塞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需要的就是一个无阻碍的、顺畅的、不闭塞的信息沟通平台。导致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的主要原因在于各部门之间出于自己的私利,并不愿意公开本部门的信息,而这一现象又未受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制约,所以更加肆虐,久而久之,就导致了部门之间很多信息是不沟通的,甚至出现篡改部门信息的情况。良好信息沟通平台的建立,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非常重要。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可以维护企业的信息沟通平台,使其更加畅通;反之企业的信息沟通平台能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促进企业制度的完善。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对策

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应考虑到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与发达国家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比,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促使我们有针对性地吸取发达国家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上的精华,加以研究和学习,弥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上的不足。

(一)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改善企业内部的控制环境是基础

企业内部的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可从企业管理者、企业职工和企业内部产权责任制度三方面入手。

首先应该加强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使其明确意识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是何等重要。

其次对于企业中的职工进行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相关法律法规的再教育,使职工意识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有重要关系。

最后,改善企业内部产权责任制度是关键。为改善内部产权责任制,我国企业可仿效国外企业设立董事会,董事会的成员由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组成,外部主要是聘请企业外部独立董事,在董事会的建立过程中,需对董事会内部的分工和董事会内部的主导者加以确定,从而形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机制。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关键

健全企业内部的控制体系,对于完善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建立新时代的企业制度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企业内部的控制体系主要包括事前控制体系、事中控制体系和事后控制体系。

事前控制体系是指在处理企业经济任务时,建立以授权、审批、执行、记录和复核为核心的五部环节。明确在企业经济任务中,不同工作人员所要承担的不同责任,杜绝之前的所有任务一人抓,建立不同工作步骤,不同工作流程不同员工去执行。

事中控制是指对在企业经济活动处理过程中,对不同工作岗位、不同工作业务进行监督的过程。这一控制体系目的是保证日常性工作的有序运行,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良好开展。

事后控制体系主要以审计和纪律检查为基础,对企业中的各个部门进行检查和控制。事后控制体系对于整个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维护和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是保障

企业的内部监督可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被顺利执行,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使内部控制制度越来越晚上的一种方式。企业内部监督的执行可通过两种方式来完成,一种是内部审计,另一种是企业内部自我评估。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环节,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起到一定的作用,这就注定了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求企业管理人员能给予内部审议人员足够的权力,使其在内部各个环节的监督过程中有足够的发言权和执行权。

企业内部自我评估是指企业每间隔一段时间对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和控制体系加以评估。这种企业内部的自我评估主要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企业财务人员共同进行,关注企业各个环节以及运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所达到的效果。这种企业自我评估的的目的在于了解企业内部存在的缺陷及针对这些缺陷如何解决。

对企业来说,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需从企业内部的控制环境、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内部监督等入手,同时,如果企业内部制度发生了改变,我们需及时的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以修改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四、结语

在我国,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取得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恰恰可以实现企业经营利益的最大化,企业内部控制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内部信息的可信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管理者管理水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只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内部的监督工作,才能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经济下健康和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班规秦.试论企业建立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J].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33(5)

[2]张彦.关于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 [J].经济出版社.20105)

篇9

关键词:内部会计控制;法人治理结构;激励机制

内部控制是指为确保实现企业目标而实施的程序和政策。《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证监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益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而内部会计控制是现代化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内部管理部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随着高科技的广泛应用,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营风险和竞争压力。为了求发展,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了解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特性及意义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特性

1、目的性

内部会计控制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即为实现某些特定的目标而实施的,包括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检查会计数据的真实准确、提高效率、贯彻既定的管理方针等。

2、动态性

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随着单位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完善,是一个对问题不断发现、解决、再发现、再解决的循环往复过程。

3、综合性

内部会计控制不是“死”的文件、制度和规定,也不是某个事件(如成本控制等)或某种状况,而是交织和融合于单位多项经济活动中的一连串行动。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充分体现人及人所具有的精神层面对事物的控制过程,如管理风格、管理哲学、道德修养、价值观念等。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意义

1、健全内部会计控制是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必然要求

我国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单位受利益的驱使,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违法违规现象。要杜绝违法违纪现象,抑制各种会计造假,不仅国家有关部门要尽快建立健全财经法规,更重要的是各单位内部需要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加强会计监督,保证财产的安全和完整。

2、健全内部会计控制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客观需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企业改革的一项根本任务和长远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内部会计控制对现代企业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健全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加强跨国管理的需要

由于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全球市场一体化,使公司面临的总风险增加,跨国公司在海外会遇到政治、经济、文化的风险,造成公司业务日益复杂,因此,为有效进行跨国管理,强有力的内部会计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二、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

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运行,有赖于企业内部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管理范围增大,管理层次增多,管理职能逐步分解,客观上需要一个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以保障所有者、经营者、债权人等的合法权益。在股份制公司,存在着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其中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董事会要维护出资人权益,对股东大会负责。董事会对公司的发展目标和重大经营活动做出决策,聘任经营者,并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监事会对董事会、公司的财务工作及经营者执行法律和公司章程的情况进行监督。这样构成了一个协调运行、相互制衡的内部治理结构,它有助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

(二)存在执行不力和串通舞弊的现象

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依赖于每个工作人员的素质。因槟诓炕峒瓶刂票暇挂通过人的执行才能工作。这些工作人员的素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必须具有良好的工作责任心,明确自己的工作所处的重要位置和责任,具有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必须具有与自己的工作相适应的工作能力,在业务出现不正常迹象时,应能及时发现,并能采取正确的措施。因此,为使内部会计控制的功能按预定的目标正常发挥,必须配备与承担职务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并重视对人才的培训和激励,否则,即使内部会计控制本身是完善的,也可能因为执行人员的粗心大意、判断失误或相互勾结、内外串通而失败。但近年来,由于执行人员素质不高、水平有限,有时也为了单位的经济利益,不按照规定程序操作,人为造成内部会计控制的失效。还有一些企业认为内部会计控制会束缚其发展,所以往往不会实施内部会计控制,会计的作用仅限于记帐算帐以及如何少交税。在“内部人控制”企业,经营者体会到没有内部会计控制对自己更有利,因此,该类企业更容易造成执行人员无法执行内部会计控制。

(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滞后不能适应新的经济情况

目前,会计电算化已得到普及,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将全部信息集中在计算机中,计算机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使检索、复制、删除可以在一瞬间完成且不留痕迹。但许多企业不适应企业新环境的变化。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岗位分工、系统操作、会计档案和数据保密等方面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安全制度和措施。同时,互联网迅猛发展,电子商务迅速兴起,这些都带来了新问题,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

(一)规范法人治理结构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需要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从所有者的立场出发,不但要把企业最高管理者行使权力的过程纳入内部控制制度的监控范围,而且要将其作为内部控制的重点监控对象。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使决策系统、管理系统和监督系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监督机制,强调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班子及公司财务的监督作用,使会计机构的设立、运行和管理更加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为企业内部监督提供一个较好的控制。

(二)强化对制度施情况的检查与考核,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为了保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得到完善,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执行中有何成绩,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某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能执行或不完全执行,估计可能产生或已经造成什么后果。对于严格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违章违规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降挂钩。只有做到压力与动力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内部会计控制的目的。

(三)加强现代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1、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是加强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应明确各种风险因素,确保企业有良好的风险管理过程。通过熟悉各项业务,深入了解风险管理的具体情况及其发展动态,从而对企业风险管理过程的检查和评估,发现重要的风险因素,提供风险管理的有限方法和控制措施,有利于改进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同时风险管理机制要求单位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从而使内部会计控制有效的实施。

2、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

一个良好的信息和沟通系统可以使企业及时掌握营运状况,提供内容全面、及时、正确的信息,并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沟通。目前,大中型企业的会计核算基本上脱离了手工操作的账务处理过程,许多企业内部控制的很大一部分也实现了计算机化,这既节省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少了人为因素对内部控制效果的影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内控环境的保障、监督制度的落实、建立内部动力机制,有效控制人员,构成了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对策的重要内容。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终将促使现代企业改善其生产经营管理的内部环境,提高各项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适应市场竞争。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资本力量不断介入中国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贾守华.重新审视内部会计控制及完善建议[J].会计之友,2005,(5A).

[2]王季青.对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5,(6A).

[3]连翠芬.企业内部会计控制[J].中国税务,2006,(9).

[4]张青.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思考[J].中国税务,2006,(12).

篇10

关键词:建设工程管理;工作误区;改进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建筑工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对于建设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建设单位既要满足建设工程的实际使用功能,还要解决施工进度、质量以及造价成本之间的关系。实现这些关系的有效结合,工程管理的作用也就显现出来。新时期新背景下,加强对建设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对策的分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建设工程管理现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我国建设企业在工程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思路。

一、近年来我国建设项目工程管理情况研究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现代工程项目越来越复杂,人们对其使用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建筑的智能化,生态化也是发展趋势,这些变化促使施工过程复杂性。建筑施工管理中,质量很重要,由其管理者的能力以及工程技术人员数量和素质等不同,对其施工中所取得的经济效果必然不同。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强化各工种、各工序、各系统的全面管理,使施工中人、财、物保持最好结合。建设工程施工管理不仅仅关系到施工企业形象、施工质量,而且还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做好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一是时展的需要。建筑业历来如此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唯有做好创新工作,才可以提高企业效益,促进建筑工程发展。二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方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不断进步,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也是日益完善。建设工程管理存在着奖励机制不够、关系模糊、责任不明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建设工程管理的正常发展。三是建筑市场不断发展的要求。市场竞争是残酷的,建设工程施工企业只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综合实力,不断地提高建设水平,不断地提高服务质量,才可以使得取得一席之地。四是市场竞争的需要。伴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推进,我国工程建设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但是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施工企业必须在建设工程施工管理方面下功夫。也就是说,建设工程施工管理是施工企业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需要。

二、我国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工作误区和改进方法

尽管建设工程管理在建设工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实际的建设工程管理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严重影响着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效益以及施工企业形象和盈利。总体来讲,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工程施工准备工作不充分

建设工程施工准备工作是做好建设工程施工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唯有做好了建设工程准备工作,才可以更好地进行施工管理。但是,很多的施工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赶进度,在没有做好施工准备的前提下盲目施工,给实际的施工管理带来问题。建设工程施工准备工作应该包括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准备工作,建设工程施工图纸绘制以及场地查看工作,建设工程施工预算管理工作等。建设工程施工企业唯有做好了这些工作,才可以进行相应的下一步施工。

2.建设工程造价体系建设不完善

建设工程造价体系是建设工程管理的关键以及核心,毕竟,建设工程工作主要是建立在资金的基础上的,缺乏相应的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施工企业资金管理无法做到统筹兼顾,影响到整个施工的进度以及质量。但是,在实际的建设工程施工当中,很多的施工企业在建设工程造价体系建设上比较忽视,无法建立完善的建设工程造价体系建设,导致建设工程施工管理质量以及进度出现问题。

3.缺乏有效的质量以及管理监督制度

建设工程全过程监督管理是建设工程施工企业监督管理的关键,加强建设工程全过程监督管理是有效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质量以及管理监督制度,质量以及管理监管存在问题,质量问题无法落实到人,尤其在安全方面,缺乏安全监督体系,安全建设施工极容易发生事故。

三、我国建设工程管理中的改进方法

1.进行充分建设工程施工准备工作

进度和质量协调管理贯穿到建设施工企业施工的全过程当中,这就要求施工企业首先要做好相应的施工准备工作,这是做好施工企业建设工程施工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保证建设工程施工工作经济化、均衡化以及协调化的重要基础。为此,施工企业首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相应的建设工程施工准备工作:一是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加强对于先进人才的引进,强化对于施工人员的考核与激励,努力做到用规章制度管理人,用规章制度管理工程施工。二是研究建设工程施工图纸。施工图纸是实际的建设工程施工的主要参考,加强对于建设工程施工图纸的研究,可以极大地提高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提高建设工程施工效率。三是做好建设工程施工预算。建设工程施工是要需要一定的预算的,做好对于施工预算的管理,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建筑施工成本,做好建设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协调管理。

2.构建完善建设工程造价体系

一个完整的工程造价控制体系,应该包括最基本的业绩考核、过程控制、信息反馈、组织体系等四个重要的部分。施工企业工程造价涉及的面是很广泛的,所以在实际的建设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企业必须明确各自在工程造价控制的责任,增强施工企业工程造价控制意识,形成完善的工程造价控制体系。施工企业各部门应该掌握实际的成本情况,对于出现的成本问题进行解决措施解决,建立完善的工程造价控制信息系统。努力地注重对于施工企业各个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包括设计、使用、损失、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控制。对于出现的施工企业工程造价问题,企业应该追究问题出现的责任以及原因,建立完善的工程造价奖惩机制,保证企业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3.加强建设工程全过程监督管理

建设工程全过程监督管理是建设工程施工企业监督管理的关键,加强建设工程全过程监督管理是有效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建设工程全过程监督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质量监督管理交底制度。在每一个项目施工之前,质量监督管理人员都应该根据规章制度做好质量管控工作,做好相应的质量监督管理交底工作。二是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作业指导书。对不同的机械、材料、环境以及方法进行相应的监控,确保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三是执行监督管理样板制度,在进行大面积的建设工程施工之前,建设工程企业应该实施样板间、样板房制度,保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得到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工程项目管理是企业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项目管理在建设单位进行现代化的管理中必须受到重视。只有把工程项目管理搞好才能更加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之有效的进行科学化的管理。要把项目管理当作企业管理的基点,强化项目管理,才能将企业的综合实力最终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柳志刚,何林,唐三波.工厂化预制沉管班组质量管理探讨[J]. 交通企业管理.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