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济管理研究范文

时间:2024-03-22 18:03: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技术经济管理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技术经济管理研究

篇1

【关键词】电网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关键环节;质量控制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众多支柱产业当中的一个就是电力产业,其发挥出来的作用是巨大的,而最近电力产业也发展速度也是惊人的,因此,电网工程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了,关于其技术的经济管理也能了一个大家都关注的内容,根据这一现实情况,为实现其建设投入的成本的良好控制,最终建设质量的把控,一定要强化其经济管理,笔者在文中将就电网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关键环节与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1 简要分析加强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关键环节的策略

1.1 项目规划决策阶段的具体策略

项目进行的可行性研究是其中结尾重要的内容,涉及到进行市场的调研,有关的技术方案的确定同研究具体的建设条件,分析、评价具体的经济效益等。但是处于核心地位的就是分析、评价具体的经济效益,然作为控制项目具体投资成本的关键点所在还是要数针对该项目经济方面是否合理所进行的分析。而成本的控制当中,要把握住系统性方面的一些管理原则,而对此,我们必须重视控制项目具体投资的一个要素,它就是成本控制方案性规划能够得到很好的完成,但是该规划不是一层不变的,它是需要以具体的项目为基础才能形成。

1.2 设计阶段的费用管理阶段需要把控

从某个角度来说我们的设计阶段是能够创造出一定的价值的,可以实现成本方面的进一步优化。其实质就是从源头上对项目的具体投资成本进行控制。工程设计这一个过程,主要涉及到全面地规划该工程建设项目,并对其实施的具体意图进行较为详尽、仔细的表述,然而它在还处理经济、技术关系中发挥促非常之重要的作用,使其有对立走向协调统一。虽然说我们的设计整个过程所使用的费用很少,大约是整个工程造价的百分之一,但是它却在极大的程度上影响到了工程的总体的成本,所以工程设计阶段一旦确定了建设项目之后,就是成了控制整个工程造价的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1.3 工程发包阶段、具体施工阶段

要想更好地实现工程项目的有效的成本控制、施工的进度合理、优质的质量等目标,其关键就在于工程的发包,具体的施工阶段。具体来说可以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第一,始终把握好原则: 充分做好施工前的测算,即“先算后做”;第二,为了更为科学、规范地管理项目造价,应将具有资质的造价方面的咨询机构加以引入,以此来实现工程量和计费的标准的严格、科学的审查,这是为了更好地对项目资金进行规范、合理、科学的规划、筹集、运用等;第三,可以通过管理模式来实现规范管理,如二级成本这样科学的管理模式,其中的监督小组和项目部分别是其中的二级与一级;第四,为了让我们让财务监控的工程更为充分的发挥,在工程的发包、施工的整个过程都应该相关的财务人员参与进来。第五,为了进一步提高工程的实际管理水平,必须做好相应的工程监理的工作;第六,为了更好的控制风险,必须增强合同风险的防范意识和采取实际措施。

1.4 充分管控好工程竣工决算阶段

竣工验收是该阶段中应首先和重点处理好的工作内容,因为它是对整个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的考核,对之间的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也是整个工程建设结束之前的一个程序。归纳起来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第一,对工程的决算环节和具体决算工作进行认真的审查,将合同作为我们此项工作的依据,从而对台账进行相应的管理等,再加上我们的财务资料这一极为重要的依据和概算指标(以投资项目作为对照的),对于实施具体施工的公司或企业的预算与决算书进行仔细核对,从而实现有效的工程决算审核工作;第二,要想让工程决算审核工作得以顺序展开,我们应依靠公司或企业的内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而真正这里要王成的就是进行第二次审核,涉及到工程项目具体的土建施工方面、设备方面的投资、建筑安装方面的具体工程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在于有效使工程的投资和工程的成本得到节约与控制。

2 简要分析电网工程技术经济管理质量的控制策略

2.1 注重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的进一步提升

直接影响和决定这工程技经济控制质量的一个极为关键的因素在于:相关的管理人员所具备的业务水平与技能、其自身的职业素养。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看到相关的管理工作因人员的实际素质不足造成的很多问题,对工程投资的估算、压缩等暴露除了一些错误行为等。对此我们可以加强其培训工作和提供其更多业内交流学习的机会。

2.2 加强电网工程技术的经济管理体系的健全工作

首先我们正视现阶段我们工程技术的经济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促使我们管理水平的提高,让企业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才能更好地适应,因此,我们应积极的健全该体系,可以吸收国内、国际的很多优秀的方法和经验,在准确抓住机遇和充分依照相关的工程造价管理方面原则的基础上,开展相关工作。

2.3 对于合理的工期应进行充分的把握

为了让施工的相关费用和其进度得到合理的保障,对于相关的建设施工的公司或企业来说,必须认真制定电网建的设的相关的进度计划,而其制定的原则依据就是:均衡有序,与此同时,对于建设的实际的具体情况的考虑和安排。比如其规模、进展、难易程度(指施工操作)、所处的环境条件、甚至对于需要停电的一些具体安排等方面都要加以充分的考虑,以便更好地实现对于给个环节的安排,让工期更够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避免应工期延误所增加的各项费用。

3 结束语

就目前数量和规模都增多的电网工程建设项目而言,在确保其最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该提高其中的各项管理工作和质量的控制工作,尤其是电网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关键环节与质量控制,以此来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和成本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邓芬芬.电网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关键环节与质量控制研究[J].通讯世界,2014(24).

篇2

关键词:企业;安全技术;经济;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02

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一旦出现工程安全事故,势必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在今后建筑企业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管力度,以提高工程质量的安全可靠性。与此同时,经济管理工作在建筑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该项工作的开展,能够对建筑产品的经济规律进行及时掌握,进而提出相应的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方法,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可行性、技术经济指标等做出科学评价。因此,在当今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安全技术与经济管理已经成为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将针对建筑企业安全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进行分别阐述。

一、企业的安全技术管理

1.现阶段企业安全技术管理概述

就现阶段的建设项目而言,是一项工序繁多,且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性系统工程,它包括图纸会审、方案设计、组织施工等诸多环节,每一个操作环节不确定因素的存在都有可能对工程质量安全可靠性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必须做好各个阶段的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该项工作的效能,让其贯穿于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整个施工过程。因此,对于整个工程建设而言,安全技术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应用工作,对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加强安全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建立起相应的安全技术组织机构与规章制度

安全技术组织机构是确保现场安全施工的重要机构。为此,建筑企业应加强对于该机构的建立与完善。在此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由项目经理担任施工现场安全第一责任人,由项目工程师主要负责安全技术工作,在安全第一责任人、项目工程师、安全员之间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同时还应制定出相应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度,确保每一位安全管理人员各尽职责,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和接近零事故。

对于安全技术管理工作而言,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一项重要内容。在该制度的制订过程中,首先应确保制度的针对性、时效性与可操作性,在遵循此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出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在现场指导工作过程中,还应注重所有参与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以加强现场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

在开展此项工作过程中,还应要求安全技术管理人员对施工技术规范、质量建设需求与标准、项目要求、各项验收规范等进行熟练掌握,进而组织人员进行标准化施工。在施工阶段,安全技术管理机构应对施工图纸、会审制度、施工阶段的质量建设监督机制等进行详细的分析与了解,从而针对各个分项工程与隐蔽工程建立起相应的检核验收机制。同时,还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对各项测量数据、分工序施工工艺、进场材料、半成品质量等进行严格控制,尽可能消除潜在因素对工程质量安全可靠性造成的不利影响。

2.2加强对于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

工程技术资料是包含多种业内工程技术资料的技术性、管理性文件,是衡量工程质量是否得到控制的基础依据。因此,应在工程的各个阶段,加强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各项分工程与分施工工序的细化管理程度,严格按照各项施工标准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对于工程的整体施工状况而言,各项分工程都应进行及时的准确技术交底。特别是对于隐蔽工程而言,更应加强对于技术交底工作与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对施工过程中各项重点施工工艺与技术进行重点管理,确保各项施工技术满足安全性要求。同时,还应加强对于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以从硬件设施上确保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3注重安全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

为了便于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加强对于先进管理经验与管理方法的学习,以学习、培训、交流的形式不断提高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与综合管理水平,从而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技术隐患,将工程质量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

2.4严格贯彻执行安全技术方案

(1)在工作任务布置时,应首先布置相应的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对可能存在的安全技术问题进行详细检查,并进行及时处理与排除。同时,还应做好对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及时总结,让安全技术管理渗透到每个施工工序的安全防护工作中去。同时还应加强对于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切实提高每一位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与技术能力。

(2)在上道工序结束之后,应进行严格的交接验收审核,只有当验收合格之后才可进入下一道施工工序的施工,确保安全技术隐患的零移交。

(3)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对于施工现场的定期检查与评比,针对评比情况,采取相应的奖罚措施,加强对于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视。同时还应加强对于施工环境与施工进度的管理,确保各个工程安全因素处于受控状态。

(4)强化专项检查。在此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以检查记录、抽查、审核等方式来提高企业安全技术管理水平,以对安全事故的通报和相应的奖罚措施来提高每一位员工对于安全技术管理的认识与重视,切实将安全技术管理工作转变成每一位员工的事情。

篇3

目前煤矿采煤核心机械设备取得了飞速发展,传统煤矿的掘进作业方式已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新型综掘机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煤矿掘进速度及效率,本文通过分析EBZ-160型综掘机的主要技术特点及应用,探讨了综掘机在井下的应用技术与管理内容及改进管理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

综掘机;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K-9]

0 引言

煤矿机械的工作性能和自动化程度影响着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近年来,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加快了煤矿机械更新换代进程。由于煤矿机械控制部分的性能对煤矿机械本身的工作性能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一些煤矿企业在综掘机上安装了电子控制器,可依据外界的变化自动改变综掘机功率和技能。

综掘机的应用标志着煤矿企业机械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我国煤层地质条件普遍十分复杂,在开采过程中通常需要开掘出大量的煤岩巷道,客观上制约了综掘机的应用与发展。我国从1980年初开始研发和应用煤矿机械化开采综采设备,目前我国使用综掘机械开采的原煤产量已达到90%,拓展了煤矿工作面,实现了开采和综掘机械的同步发展,提高了煤矿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1 综掘机的应用及特点

EBZ-160型综掘机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综掘机,由截割部、装载部、履带式行走部、液压系统、水系统及电气系统等组成,具有自行切割、装运和行走的功能,目前市场价格约为300多万元。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外形尺寸:9.2m×2.9m×1.8m

整机重量:45t

总功率:286kW

最大切割硬度:60/80MPa

油箱容量:580L

2008年,贵州响水采区开始在采面运输巷使用EBZ-160型综掘机,综掘队采用三班制轮换作业,该采区地质条件较为简单,煤层稳定,并针对综掘机进行了良好的维护和管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先后勾出两道采煤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平均日掘进量高达19m,月掘进量达到260m。由于响水煤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在掘进过程中,不得不采取一边抽放瓦斯以便巷道掘进的措施,因此,造成月掘进量与日掘进量相比有较大差距。

2 综掘机管理概述

当前,煤矿综掘机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改变了煤矿技术的结构,也促使煤矿企业管理者在管理方法上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综掘机设备管理体系,明确管理综掘机设备,以适应综掘机设备的新发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学科,推进了煤矿综掘机械的飞跃发展,简化了操作,提高了安全性,降低了操作者的工作量,同时可实时地对煤矿综掘机的电动机和传动系统实施监控,一旦出现了故障,监控系统准确的发出指令信号并指出故障部位,减少了维修人员的工作量,保证了煤矿生产的效率。

煤矿企业要设置专门的综掘机设备管理部门,包括机电技术、电气技术和设备小件的专业化管理技术人员。设备管理部门每月要定期召开技术管理会议,制定机电检修技术措施以及技术人员培训方案等,详细记录设备检修工作的实际情况和结果,不断完善机电技术系统,同时努力提高煤矿井下工作条件,建立全面的井下数据库,方便检查和检修大型的煤矿机电设备。

3 提高综掘机管理水平的途径

3.1 采用高效掘进技术

近几年工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拥有连续快速掘进系统的悬臂式综掘机,可支持多巷道掘进交叉作业,需与连续运煤系统配套使用。在我国,以钻爆法为主的岩巷高效掘进技术平均掘进速度可达到80-100m/月,煤矿企业要引进和吸收先进高效掘进技术,认真查找在综掘机管理上的不足,加大井下综掘机管理力度,细致检查综掘机作业现场的设备、电缆线路及安全设施等装置,严格按照规程规定要求进行整定,保障综掘机的正常完好运转,确保安全生产。

3.2 领导和建立权责明确的机电管理机构

首先,煤矿企业要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网络,加强领导,建立一套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全员参与的管理机构,强化职工机电设备管理职责。

3.3 加强管理综掘队机电技术岗位

为保障安全生产,企业要落实综掘队的机电设备管理责任制,不断提高综掘队职工技术水平,定期审查和整理综掘机设备技术档案和资料。及时登记和上报设备的工作情况,如果对设备的改造或报废等,要充分动员综掘队所有职工参与对综掘机设备进行检修和更新的记录登记工作,保障综掘机设备在实际生产中正常运行。

3.4 贯砌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

煤矿企业要建立健全和贯砌落实各种规章制度,如机电设备管理制度、机电运输配件管理制度、机电设备定期检查检修制度、电力调度管理制度、机电运输干部上岗检查制度、机电运输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等,利用人性化的制度做好管理工作。在日常生产过程中,要坚持持证上岗,保证每班施工现场都有机电工跟班,交接班以及班中情况汇报,及时处理综掘机设备故障。

3.5 重视培养人才

煤矿企业生产管理部门要重视培养职工专业知识和技能,努力提高职工的业务知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采用技术奖励等方法激励员工提高业务技能。定期根据生产进度情况对各个岗位的职工进行培训和考核,针对企业研发人员,要加大资金投入,鼓励企业科技人员不断创新,及时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根据自身情况对煤矿企业综掘机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3.6 扎实推进设备综合管理工作

煤矿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综掘机综合管理体系和设备运行体系,记录掌握综掘机技术性能运行状态,建立和管理综掘机档案,对综掘机设备实行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健全综掘机综合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科学合理的调配综掘队管理人员,扎实推进安全管理教育工作,深入细致做好自查和定期检查督查工作,确保设备管理精细化,制度管理规范化,技术管理科学化,安全生产高效化。

4 结语

煤矿综掘机的应用提高了机械自动化水平,为煤矿企业带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煤矿企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提高综掘机的检修和管理水平,充分保证巷道掘进的效率和生产安全,从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彦伟等,综掘机在半煤岩巷道中的推广应用[J],煤矿机械,2007(28);

[2]李平,陈健永,当前煤矿机电管理中的问题探析[J],煤矿开采,2006(2);

[3]赵学社,煤矿高效掘进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煤炭科学技术,2007(4);

篇4

关键词:市场经济交通运输经济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产业之一,近几年,国家相继颁布了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运输条例等,为运政管理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武器。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中心来组织经济运行的一种生产形式,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配置社会资源,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件制下运输市场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运输市场经济管理摸式也发生变化。本文为此具体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一些变化与改革。

1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实行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下,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如何适应市场的需求,建立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运输市场,使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并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法律化的轨道,这是当前及今后一项较为突出的任务,那么市场化改革是其最重要的一条出路。

1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生产社会化程度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必然产物,只要是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无论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私有制,都必然要求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而交通运输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部分。因此,交通运输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现代生产力高度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2是教育运输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客观要求

交通运输市场是进行道路运输商品交换的场所以及交换双方经济关系的总和。而运输企业则是运输要素市场的一部分,要落实企业的经营自,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必须要有健全的运输市场做后盾,只要有了健康的运输市场机制,才有可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促进经营机制的转换,从而推动整个运输行业的发展。同时随着市场体制的逐渐完善、市场机制作用的逐步发挥,必将导致一些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从而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市场经济可以通过价格杠杆和公平自由竞争,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经营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同时还有有利于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特别是通过税率、费率、价格等经济参数的调节来调控运输市场,从而促进交通运输事业的均衡发展。

2市场条件下加强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措施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发达国家多年积累的先进管理经验,它是建立在责、权、利相结合基础上的各责任单位的预算体系,通过其监督、激励及分配功能,解决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管理者只有广泛采用现代管理观念,充分认识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不但懂得如何科学地编制全面预算,而且善于运用全面预算管理,才能使企业真正成长为现代企业,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交通运输企业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应着力解决的以下两个问题。第一,要与实行现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相结合预算控制以成本控制为基础,现金流控制为核心。通过控制现金流量才能确保收入项目资金的及时回笼及各项费用的合理支出;只有严格实行现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充分发挥企业内部财务结算中心的功能,才能确保资金运用权力的高度集中,形成资金合力。降低财务风险,保证企业生产、建设、投资等资金的合理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二,要同深化目标成本管理相结合。全面预算管理直接涉及到企业的中心目标—利润,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目标成本管理,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准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制定降低成本、扭亏增效的规划、目标和措施,积极依靠全员降成本和科技降成本,加强成本、费用指标的控制,以确保企业利润目标的完成。

2实行合同运输

交通运输实行经济管理,依法尤为重要。认真贯彻执行《合同法》,在运输业户、货主中推行合同运输,就是依法管理运输市场的有效途径。新颁布的《运输进款及运输收入管理规定》新增了各级收入管理部门有权对客运售票系统、行包制票系统、货运制票系统生成的原始信息进行稽核、检查,并对客票信息、行包信息、货票信息网络传输的安全性、准确性进行检查与监督的条款。随着交通运输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必须采取内部审核、会计核算、实地稽查的方法,对运输进款的资金运动及运输收入实现的全过程进行检查与监督,对发挥稽查的职能作用提出更高要求。收入稽查工作重在防范和纠正运输收入核算中发生的差错,查处运输收入领域违法犯纪和贪污舞弊行为,维护运输收入的正确与完整。新形势的工作要求我们的收入稽查人员既要帮促基层收入部门提高运输进款的核收业务,防止多少收款或漏收款,减少收费上的差错,又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良好的工作作风与职业道德,强化稽查力度,准确分辨违纪行为的隐蔽化、多样化,严肃运输收入纪律,尽可能挽回国家运输收入经济损失。

4加强路车综合管理

因为交通运输市场的主要场所是路。交通运输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没有路便没有交通运输劳务商品的交易,也就没有道路运输市场。因此,离开路来进行运输管理,路子会越来越窄:而路车综合管理,才能保证运输市场管理的生命力。可以设想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将养路费稽征机构与运输管理机构台并,设置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实行分级管理。中央级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管理特级和一级市场。负责这些市场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的管理和服务等;省级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负责所辖范围内一级和二级市场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的管理和服务等;市级(地级)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负责所辖范围内二级三级市场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的管理和服务等;县及县以下重要乡镇可以设立市(地)级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的派出机构,担负市(地)级管理机构所赋予的职责等。

5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在现代化市场的大潮中,交通运输企业要生存、要发展,改革是出路,管理是关键。一是加强对企业的管理,成立经理办公室、企业科、经营科,组成经营决策中心。职能是进行市场调研,市场预测,制定企业经营目标,内部管理的制度,岗位工作标准和进行市场信息管理,克服人浮于事,办事托沓互相内耗、效益低、适应市场慢的弊病。二是管理人员要最佳化加强企业管理主要的因素是企业领导,管理人员要专业化,培训最优秀的专业人才是加强企业管理的当务之急。三是企业管理制度化。市场具有规范性平等性、条理性的特点,运输事业要克服“以包代管理”的弊病,制定科学的可操作性岗位工作标准,工效挂钩奖罚分明,责权分明,完善企业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内容,控制运行机舸,以规范企业的内部管理行为和经营行为,作到依法经营依法管理。

积极应用现代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也逐步向科学化、制度化、现代化发展,许多新的现代经济管理方法都会相继问世。企业要尽快的掌握市场动态、对经济信息进行快速模拟分析,就必须重视广泛不断运用先进的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采用现代化市场的一些数字模式和理论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3结语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运输市场将不断探入发展,运管部门当致力于探索研究,同时运输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是各级收入部门都要积极面对并探索。我们既要培育、完善和发展运输市场,又要采用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

参考文献

[1]张辉;适应市场经济-提高运输收入管理水平[ J].铁道财会, 200(6)

篇5

关键词 输差;技术创新;一体化;计量;四段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316-(2014)06-0067-2

胜利油田天然气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天然气的集中、净化、增压外输及销售。输气单位、管线和客户具有点多、线长、面广、岗位分散、管理难度大,涉及到采气、压气、输气、护卫、维修、销售等多个部门、单位和人员,管理的对象包括人、物、机、财、环等众多因素,降低天然气损耗是提高集输经济效益的关键,需要实施一体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一、创新“输差三段”管理模式,实现输差管理的全覆盖

十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企业来说,创新是一个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的生命力。输差管理是一个系统管理工程,更是一项复杂的管理技术,要因企制宜,创新实施“输差三段管理模式”,将胜利油田管理的输气系统分为北线(埕岛站至压气站)、压气站和南线(压气站至临淄末站)三部分进行管理,通过细化计量仪表的监督检查要求、确定各单位计量输差工作的管理范围、制订贴合实际的奖惩考核规定,要求相关单位各负其责,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强化相互监督、促进输差管理的积极性,提升胜利油田输差管理水平。(图1)

二、推行目标管理,实现输差管理的全员参与

有压力才有动力,由动力产生行动,良好的行动才能创造理想的效益。以油气集输总厂输气分厂为例,分厂将天然气计量输差率总目标定为不高于3%,分为北线、压气站和南线三部分,明确各单位计量输差工作指标:压气站输差不得高于0.5%,集气站输差不得高于3%(指集气站单井到大管网计量),北线输差不得高于1%,南线输差不得高于1%,签订输差经营承包责任书,着力推动各责任主体抓好内部输差损耗管控工作,强化指标的层层分解,明朗担负的亏盈责任,制定详细的输差绩效考核办法。分厂领导分别承包各单位,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各基层、班组分别设立了“线长”、“区长”、“ 片长”等输气管线管家,加密经营效益分析,搭建输差目标数字化信息平台,推行绿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色相”输差预警,构建以天然气生产、集输、计量、销售为中心的“日清日结月兑”运行机制,充分调动上下全体干部职工“人人细算效益帐,个个都是当家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力地促进“经营一方气”意识的转变。

图1 输差三段管理模式分布

三、强化系统节点管理,实现输差管理的全过程监控

一是要确保计量仪表计量精确度。计量仪表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既是输差指标衡量的重要保证,又是内部市场运作化映射经济效益的唯一依据。因此,要加强计量器具和仪表进行管理,按照“6W1H”原则科学编制健全《计量仪表周期检定制度》、《计量仪表的使用维护保养制度》、《计量三联监督制度》、《计量仪表领换存制度》、《计量仪表铅封制度》、《计量仪表现场抄计、更换读数与交接存签制度》、《计量资料管理制度》,确保仪表检定率达到100%,仪表使用合格率100%,仪表台帐准确全面真实率100%,使计量一切工作都在制度的约束下精准高效运转。

二是要提前介入。一方面要加强管道施工的TQM监控。坚持“三同时”原则,输气单位要早期介入管道图纸设计、施工方案、管材质量、焊接工艺、埋藏地基、河流穿越、管道防腐、阴极保护、沟土回填、应力试验、气密性检测、阀门开启流畅、仪表安装、竣工验收,特别是要强化现场监理,防止管线沉降、弯曲、地质灾害、漏失气等现象的发生,减少后期运行隐患。另一方面,联合纪委、财务、工会、计量等部门,邀请职工代表,加密输差损耗效能监察,查违章、堵漏洞,认真剖析输差产生的根源,要严肃处理人情气、关系气等违规违纪行为,放大输差与薪酬兑现过程中厂务公开频率,以务实、高效、廉洁、为民、为公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推动输差目标的实现。

三是把握运行实际,配置最佳计量工艺条件。由于天然气供气运行受气温条件、生

活气运行时段、节假日加气车辆需求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最低瞬时供气量和最高瞬时供气量相差较大,存在单路计量流程无法满足计量要求,输差较大的客观实际。为解决峰谷不均的矛盾,需要针对每一计量的运行实际,认真调查、深入研究、合理配置,用最佳的工艺计量条件实现天然气计量的准确化和精细化。如东营市垦利县和利时加气站和垦利县生活气属于同一燃气公司经营,使用一条Φ150高级孔板计量流程,量程较窄无法满足精确计量的实际,为此采取了如下措施进行应对:

1、实施双表计量。在原Φ150计量流程保留的前提下并联一条Φ80计量流程,Φ150计量流程使用开孔直径51.5mm的孔板,Φ80计量流程使用开孔直径35mm的孔板,并安装了SIXNET RTU、SIXNET 8点DI模块、SIXNET 8点DO模块及隔离安全栅,编写出新的计控程序。

2、科学选定计量区间。Φ80计量流程的计量区间选定为500m3/h―2300m3/h,Φ150计量流程的计量区间选定为1800m3/h―5100m3/h。

3、实时开闭。当瞬时流量由500m3/h增加到2300m3/h时Φ150计量流程打开,Φ80计量流程关闭;当瞬时流量由5100m3/h降到1800m3/h时,Φ80计量流程打开,Φ150计量流程关闭。

4、效益显著。φ80高级孔板计量,孔板的开孔直径是35mm,当静压0.8Mpa时,差压2kpa对应的瞬时流量为483m3/h,差压50kpa时对应的瞬时流量为2391m3/h。φ150高级孔板计量,孔板的开孔直径是51.5mm,当静压0.8Mpa时,差压2kpa对应的瞬时流量为1024m3/h,差压50kpa时对应的瞬时流量为5089m3/h,确保了计量的准确性。

图2 客户计量改造

参考文献:

[1]盛胜利.计量器具的检定标准与网络化管理系统[J]. 计量技术,2008,10

篇6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科学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通信技术的发展也是可圈可点的,一些新技术及新业务逐渐变得成熟。正是这些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通信技术朝着高频段,大容量及高速度的方向发展。数字化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电磁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电磁干扰状况也是逐渐递增的,电磁干扰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电磁污染,同环境污染一致,电磁环境也是受到了电磁干扰的污染。因此,加强对电磁环境的监测是分析电磁污染,最大限度的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服务,使得电磁辐射能够满足人类健康的需要。电磁环境的复杂性和危害性使得电磁环境监测工作变得格外的重要。本研究针对电磁环境监测以及管理新技术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对于减少电磁污染,保障人类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电磁环境 监测 管理 新技术 研究

一、前言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电磁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快的发展,对于电磁环境的监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电磁兼容性数据库在当今电子通信技术发展下,成为了整社会环境越来越重要的信息支撑平台。电磁环境是一个较为广泛的定义,主要指的是存在于给定场所的所有电磁现象的总和,电磁环境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无线电设备的使用质量,如果电磁环境恶劣,那么将会直接影响无线电设备的正常使用。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电磁技术应用的越来越广泛,这样无疑会使得电磁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促进电磁环境的监测及管理新技术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关于电磁环境的介绍

电磁环境指的是在特定场所的所有的电磁现象的总和,一般有两种理解,第一种是限定某一特定场所;第二种是在给定的区域内所有电磁现象的总和,当然不仅包括人为的电磁现象也包括自然界的电磁现象。电磁噪声是一种明显的时变电磁现象,在传递过程中可以与信号相叠加。电磁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无线电设备的质量,如果电磁环境较为恶劣那么将导致无线电设备不能正常工作,这就是受到了电磁噪声的污染。

(一)目前电磁环境的研究状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为了迎合时展的需要,我国的无线电技术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大量的新技术及新业务不断涌现。数字化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但是电磁环境也如同人类的生存环境一样,也会受到污染,使得电磁环境遭受污染的状况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电磁干扰,另一种是某个频段出现的电磁环境恶化。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根据发生的原因不同,可以分为天然辐射和人为辐射两种类型。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是与电磁的频率有关。当前研究最多的两个频段,一个是电力工频,另一个是无线电波频,这两者对人体的危害有很大的差别。

(二)关于电磁的兼容性的阐述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正是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及电子技术的应用造成了电磁环境的不断恶化,这就使得人们对环保的意识越来越强。因此,对电磁的兼容性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电磁兼容性就像是平时所讲的安全性,这也是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安全性不仅关乎财产问题还关乎人生问题,例如当在听广播和看电视的时候如果有汽车路过,那么就会受到影响,导致收看或者收听的质量下降或者在玩游戏的时候会受到其他游戏玩家的影响,这些例子都证明,在日常生活中空间中确实存在着电磁污染。电磁兼容性主要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一种是设备或者系统产生的电磁干扰,另一种是来自周围环境中的电磁干扰,这些都具有一定的兼容性。

三、对电磁环境展开监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

鉴于电磁环境监测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影响着人体的健康和正常媒体设备的使用,因此有必要重视电磁环境的监测。电磁环境是不可用肉眼观察到的,并且电磁波在楼宇间有独特的传播模式,在空间中布设的非常广泛,因此有必要进行电磁环境测试,只有做好电磁环境的监测活动才能确保无线电频谱正常使用;在设台前对于预选台进行电磁环境监测,能够给测试出接收机工作频段内的无线电干扰信号对有用信号产生的影响。

四、电磁环境监测技术

对电磁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测,目前常用的技术有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分布式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组件电磁环境监测系统,采用这些检测技术能够实现频谱量和信道占有率和干扰重心的计算,促进电磁环境数据库的检测,能够就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准确的完成电磁环境的监测任务。一般来讲电磁环境的监测系统主要包括电磁环境监测仪以及用户终端,采用通信监测方式,然后在用户终端展现测试结果,用户终端通常安装一台计算机电脑,根据需要设置终端软件,能够实时查看电磁环境监测仪的监测结果,促进数据库的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磁污染受到了越快越广泛的关注,促进电磁环境监测对减少电磁污染,保障社会正常生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需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带来的优势,促进管理新技术的应用,实现对电磁环境良好的监测。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低碳经济;公共交通;运输管理

[DOI]10.13939/ki.zgsc.2017.09.141

1 低碳经济概述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为减少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的排放和节约能源为目的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绿色环保理念的具体体现。低碳经济发展理念适合现在交通运输环境发展的需要,通过国家制度和政府提出的政策措施来对交通发展方式进行完善和改变,以减少环境污染为条件的低消耗、高效能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经济对城市公共交通运输有着一定的要求,首先,要求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在保证交通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来对交通污染进行控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法律措施和行政管理,保证环境污染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其次,应严格控制小轿车数量,可以采取限号等措施,并应加强对环保燃料的研究。新型燃料的研究和使用能有效地减少浪费情况,同时做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2 交通运输中存在的问题

2.1 交通规划欠系统性

公共交通是城市大部分人的出行工具,能够方便人们的出行,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目前,城市规划主要以土地利用规划为主,规划中缺少水、电、气各部门的有效沟通,国家虽对公共交通运输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投入,有时却未能充分考虑工、商、农、学及居民的出行等因素,从而造成规划实施中的随意性,出现了浪费现象,很难保证公共交通能够给城市中的人们带来便利。同时,运输质量和效率低下,出行速度下降,城市交通拥挤堵塞,停车场地缺乏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公共交通运输环节中的“快”,从而导致了污染、耗能等问题,违背了低碳经济的要求。

2.2 公共交通信息系统不够完善

城市公共交通工具作为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力量,为人民的生活提供了众多的便利。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是21世纪现代交通管理体系的发展方向,将逐步使交通运输和管理智能化、信息化、社会化。近年来,我国北京、上海、沈阳等大城市陆续从国外引进了一些较为先进的城市交通控制、道路监控系统,但大多数城市仍存在着许多这方面的问题。由于当前城市交通工具信息化管理不完善,以及资金短缺、信息设备不到位等因素,导致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阻碍了公共交通运输发展。公共交通工具设施的迟到现象在城市公共汽车上也比较常见,主要原因有道路拥堵、公共汽车出现突发问题以及公共交通车数量不够等,以上这些原因都会导致公交车晚点。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经济收入的逐渐增加,私家车的数量也迅速增加,很多城市开始忽略了公共交通信息网的设置,导致公共交通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公交车出现拥堵现象,以至于最后公共交通运输中出现了很多严重的问题。

2.3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法规有待完善

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管理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严重影响了城市交通问题的管理水平,同时,由于在公共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体制上分割,使交通政策和法规缺乏应有的协调,难以对交通运输中的问题作出快速反应,导致了交通运输的正常通行。同时,一些公交车司机违反交通法规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不仅仅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也不利于公共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进行。因为政策和法规只能从主管的行业和方向进行,所以失去了大量的利用综合协调解决问题的机会,而正是由于这些公共交通运输管理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因素,严重影响了公共交通运输的有序发展,例如有些公交司机违规运输,缺乏秩序,从而导致运输成本的增加。

3 低碳经济下的公共交通运输管理措施

3.1 政府加强干预管理

在进行交通运输的过程中应尽量地做好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和规划,保证人民的出行能够顺畅并安全,减少交通堵塞的现象出现。同时,应制定相应的调控措施,对道路进行权限控制,设定限号或者道路限行政策,以此来缓解道路拥挤的问题。在对城市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应不断地加强交通运输和电力等部门的协调合作,对能源头进行相应的控制,减少资源浪费。此外,政府应重视起公共交通运输,设立专门的公交道路,保持公共交通的运行通畅,缓解交通堵塞问题的出现,或者安排相应的应急车道在必要时给公共交通提供便利。

3.2 加强公共交通建设

地铁、公交等在能源消耗方面要远远地低于小汽车,因此在交通运输中应大力地倡导公共交通运输发展,提倡使用公交车和地铁来作为出行的主要方式。在一个城市的交通道路设置中,应将公路、铁路和轨道等进行融合使用,同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来给予公共交通运输一些保障和便利。轨道运输在低碳环保方面呈现出了比较大的优势,对此,政府部门应加强对轨道的建设,增加轨道建设中的投入资金,推动公共交通向环保方向发展。同时在规划中还可以设置一些白天免费停车场等。

3.3 加大资金投资力度

我国近年来在公共交通运输方面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公共交通事业也在不断地扩大,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受到了资金的限制。加大资金的投资力度不仅能使公共交通的舒适度得到有效的提升,使人们更加愿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同时也能有效地减少私家车在道路上的行驶频率,这对道路的通畅和节能减排来说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应加大在车辆更新方面的投资力度,我国现存很多的老旧车辆,在速度和安全性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同时排气量比较大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如果能加大在此方面的资金投入,购买排量比较小的车辆,将对环境保护和绿色交通的实现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新的交通工具还能提升车辆的舒适度,达到真正的低碳经济发展目的。

3.4 完善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的完备性是提升交通运输事业运行的重要条件。在当前信息时代下,公共交通运输需要比较完善的信息系统。作为一种资源,信息系统在公共交通事业中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不仅能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同时也能有效地减少在运输过程中所出现的安全隐患。政策信息是政策主体中的基础,对公共交通事业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政府一定要加强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建设,提高信息的综合性运用。

3.5 加强法制规定

政府应根据汽车的不同种类来划分燃油消耗值,制定合理统一的汽车燃油消耗实验标准,同时制定相应的惩罚方法。应不断强化交通运输管理,完善相应的法律规定,将交通污染控制在最低限度。作为政府单位可以通过报刊、网络等方式来进行环保理念的宣传,或者组织相应的宣传活动,加强对民众的法制教育宣传力度,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还可以对公交司机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司机的专业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保证交通运输的综合治理更加系统化。

4 结 论

环境发展以及能源利用影响着公共交通运输管理,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作为践行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压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给人们带去便利的出行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对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8

摘要:“要想富,先修路”,道路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现今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国家发展的重点。道路交通运输是我国除铁路运输外陆上交通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其是我国构建陆上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补充。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道路交通运输体系日趋完善。道路交通运输的良好发展离不开良好的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本文在分析现行的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进行了分析阐述。

关键词: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现状;改进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地之间的人员和物资交流日趋紧密,道路交通运输作为一种重要的陆上交通形式,其水平的高低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是促进道路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一环,近些年来,我国的道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各地针对道路交通运输的运输服务项目的种类及多样化程度不断增加。道路交通运输业也从原先的野蛮式增长向着规范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为道路交通运输业规模的扩大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为更好地促进道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应当积极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从提升道路交通运输的规模和服务质量等多方面入手,促进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1.道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我国的道路交通运输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得道路交通运输的触角逐渐延伸到了我国各个城市,从而构建起了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的道路交通运输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道路交通运输网络仍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如道路交通运输网络结构不合理、布局不完善等,这些因素的存在极大地影响着道路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近些年来,我国加大了对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并通过构建高速交通运输网络以便使得各地之间的道路交通运输更为方便、快捷。随着道路建设的逐步完善,道路交通运输业也应当紧抓这一有利形势,积极推进道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通过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提升道路交通运输的结构和管理水平,确保道路运输的质量及安全性,以确保道路交通运输健康、稳定的发展。

2.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1)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对于制定道路运输产业发展政策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道路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对于道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分析。只有在做好各种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才能针对性的予以解决。现阶段我国的道路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现状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与道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所制定的政策相关,其中政策的好坏对于道路交通运输产业发展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合理化,是道路交通运输产业发展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道路交通运输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做好道路交通运输政策制定的合理化必须要要对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现状进行正确的评定。通过对道路交通运输经济进行正确的评定可以对现阶段所实行的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政策中的不足进行有效的分析及解决,并可以对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此外,通过对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状况进行分析能够为调节市场运力及运量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便于资源优化配置。

在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道路交通运输行业的基础性加以了解,并应积极加强对于道路交通运输市场规模化管理的能力,通过加强对于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为市场提供一个有序、有效的管理机制,为道路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外,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还能积极促进道路运输单位的经营管理模式。道路交通运输市场管理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这一市场中,道路运输单位是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主体,其经营管理的模式对其规模化、集约化以及网络化管理的实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对道路交通运输单位的经营方式进行动态的分析能够为经营单位的管理方式提供有效的帮助,从而进一步促进道路交通运输产业发展。此外,在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如何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优化改革一直是管理者所关注的重点。在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与道路交通运输市场之间的关系,通过积极调整和优化道路交通运输市场结构作为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结构调整和优化以实现道路交通运输市场规模的扩大,从而提升道路交通运输经济效益。

3.提升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举措分析

在加强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加强对于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通过不断地调整和完善用以构建起良好的道路交通运输网络。在实现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水平提升的同时,要构建更为完善的道路交通运输网络,并推进道路交通运输服务的扩展,积极推进道路交通运输组织经济管理的优化,而这一切所实现的基础则是要做好相应的基础设施的建设。随着国家战略的推进,我国的道路交通运输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但是从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管理方面来说,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在骨干网络的建设上,应当更加重视对于国道主干线的建设,构建起以主干国道和高速公路为基础的纵贯东西、南北的运输大动脉,完成对于道路交通运输主干网的建设。在积极推进主干网络建设的同时也需要做好支线网络的改造,通过积极推进干线公路、支线公路的建设速度,提升道路交通运输的整体服务水平。在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积极引入和应用高新技术。通过对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理论模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现代化的运输技术对于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过程中积极引入高新技术的应用从而为道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保障。以计算机技术为例,将其应用于道路交通运输中,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将能极大地促进道路交通运输的升级。

在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道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及相关企业为提升其对于道路交通运输管理的水平需要通过使用计算机、电子数据交换以及GPS等的技术做好对于道路交通运输的管理强化,通过构建自动购票和异地结算业务,提升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水平。在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在充分考虑旅客出行便捷、舒适和安全性的同时合理地对道路交通运输车辆的运行班次进行安排,从而有效地提升相应的运输效率,积极提升道路交通运输产业的经济效益。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关键是要做好相应的宏观调控,在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结构优化的方式来提升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效率。结语道路交通运输是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人员和物资之间的交通运输的需求更为迫切。为实现道路交通运输的发展需要做好对于道路交通运输的经济管理,通过不断研究和改进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方式,优化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结构,为道路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闫子华.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J].时代金融旬刊,2014(6X):19-19.

篇9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思考

经济资本是商业银行用于抵偿“非预期损失”的资本数量和借以获取回报的资本性资源占用数量,是目前国际上先进商业银行普遍使用的一个管理参数。随着《巴塞尔协议》修订以来,建立在“资本至上”基础上的资本约束思想正成为国际银行业新的价值坐标,并推动着风险及价值管理理论和工具取得了革命性进展。21世纪初期,以建行为代表的一大批国内商业银行越来越广泛的运用经济资本预算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风险与效益约束机制已成为当今世界和国内主流银行的共同选择。经济资本概念的引入为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

一、经济资本管理的作用机制

经济资本管理的作用机制是把满足股东回报(价值最大化)的要求和责任通过经济资本配置落实到银行的各级分行、各项产品、部门、客户以及员工等层面,把风险和收益的平衡通过资本的配置和资本回报要求联系起来。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引入、运用以及相应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正有力促进我国银行业管理模式由传统的粗放式、外延式向集约式、内涵式转变。

(一)经济资本将有力的约束银行可承载风险总量

经济资本通过对非预期损失的计算和预测,直接反映银行的风险全貌,通过经济资本的配置能够实现银行资本与风险的匹配。以经济资本分配系数为纽带,一方面可以确定在一定资本下,银行可以承载的风险总量,从而控制风险资产规模,避免以前那种不注重风险总量控制,无限扩充资产的粗放经营方式。另一方面,当银行风险资产规模迅速扩张时,经济资本总量接近或超过监管资本时,银行可以根据资本充足率情况及时补充资本金,否则其安全性将在战略上受到威胁。2009年前几个月,国内部分股份银行大量发行可转债就是因为在国家刺激内需的政策导向下,信贷资产扩张太快,不能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而原投资者又不同意发行新股,所以只能通过发行可转债的方法来解决资本充足率问题。

(二)经济资本管理促进银行业务结构不断优化

通过经济资本分配系数的设定,可以有效的传导商业银行的经营导向,从而进行业务结构调整。具体来讲,一是促进区域结构调整,根据经济资本回报率和资产质量设定不同区域分行经济资本增长率和经济资本区域调节系数,通过区域间经济资本增量和总量的控制,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信用风险体系健全、资产质量好的地区分行快速发展。二是促进产品结构调整,根据不同产品资产质量、违约概率、损失率、净回报等设定各项产品的经济资本分配系数可以有效的控制不同产品的发展速度,从而提升银行产品的价值创造能力。三是促进客户结构调整,根据客户资信情况以及对银行贡献度大小设置经济资本分配折扣系数,从而鼓励经营部门和客户经理多营销优质客户。四是促进收支结构调整,通过经济资本分配系数的设置促进非利息收入的大力发展。

(三)经济资本管理促进银行不断满足股东回报率要求

如果银行不能产生与风险相匹配的资本回报率将导致股东满意度下降,资本退出,股价下跌,资本回报率对股价的影响就更加明显了。在以前没有进行经济资本配置的时候,商业银行很难通过一个分行创造的利润来计算该行到底为股东创造了多大贡献,因为账面上拨付的营运资金没有反映该分行的风险。经济资本净回报率(RAROC,=风险扣除后的净利润÷分行所占用的经济资本)就是反映商业银行以及其各级分行创造价值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经济资本净回报率计算结果,总行对于RAROC越高的分行可以分配更多的经济资本,或者进行资源倾斜,鼓励这些分行为股东创造更多价值。

(四)经济资本管理促进银行理性定价和营销

经济资本预算管理的实施为银行市场营销提供指引,为银行在营销中定价提供了更科学的依据。在实施经济资本预算机制下,银行决策者判断不同业务、产品、客户的市场进退标准是经济资本回报的大小;银行对客户定价是基于满足经济资本回报要求的定价,即某项产品的价格应该是在完全成本的基础上加上该业务所占用的经济资本乘以预期的经济资本回报率之和。反之,如果低于该价格,就不能满足资本回报的要求,就是毁灭价值。同时,对于多项产品、多个客户的营销中,银行应保留和发展较大资本回报的业务和产品,否则应予以收缩或退出市场。

二、当前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建行、招行、深发展等在国内较早推行经济资本预算管理的银行来看,经济资本管理机制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改进,有助于进一步完善该机制。

(一)基础信息薄弱,导致经济资本计量分配不尽科学

一是目前经济资本分配系数的准确性不够。目前国内大多数银行内部评级系统尚在建设之中,即使系统开发完成后,为使系统适于本行自身风险管理实际,还有一个经营数据积累、系统参数调整的过程。因此我国银行大多数采用的计量方法相对是粗线条的、平均意义下的系数法,这也是目前经济资本分配系数准确性不够的原因。二是经济资本产品分配系数分类不细。由于我国银行经济资本计量和分配大多数采用标准法,所以在进行产品细化时要受到会计核算和风险预警评级系统产品分类的制约,产品的会计核算及其在风险预警评级系统的分类情况,最终确定了经济资本分配系数的细化程度。三是对市场风险经济资本的计量不充分。目前,部分银行市场风险经济资本根据资金交易在险价值VAR的倍数来确定,其准确性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二)经济资本配置方式尚不完善

目前,我国银行经济资本配置一般由商业银行总行来完成,各级分行不再对下进行经济资本配置,各级分行对其下级行处的经济资本管理主要通过产品计划来实现,使下级行对总行政策导向理解上存在不同程度误差。例如各个省分行对二级分行都采用贷款规模控制,而并非采用经济资本约束,容易造成贷款投向僵化,不利于结构调整,甚至背离股东回报要求。

(三)基层行不能有效的将经济资本管理融入日常经济管理活动

目前,银行的基层行在经济资本管理中,经济资本分配的政策效应主要通过经济资本分配系数影响经济增加值计算结果来体现,经济资本分配系数是以某类产品的平均风险程度为线索的,但由于同一类产品中不同客户、不同地区的风险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实际的贷款营销及定价决策应以每一个客户具体的经营状况分析和判断为依据。由于不同的行业和具体客户的差异较大,基层行缺乏这方面的研究力量,迫切需要具体的指导意见,使以产品为线索的分配系数通过一定的调整过程落实和反映到客户上。

(四)对下级行的考核配套政策方面与经济资本管理理念存在冲突

目前,部分商业银行总行、一级分行除了对下级行实现的经济增加值实行综合考核外,还建立了单项考核办法,形成了多层次的绩效评价体系。这些办法中个别指标与经济资本管理的要求不一致。如业务部门对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考核政策连续性的担忧,也可能影响其对贷款营销的态度。

三、完善商业银行经济资本预算管理机制的建议

(一)改进经济资本管理流程,强化对预算实施的动态监控

鉴于我国银行目前仍普遍实行以总分行制为主要模式的经营管理体制,总行在经济资本管理上应主要着眼于政策的研究与制定,立足于宏观层面总量分配与控制,而经济资本具体在业务、部门、客户上的分配摆布与调整优化则应充分发挥各级分支行的主观能动性,赋予其在不同业务、部门、客户间调整经济资本的充分权利,减少不必要的上报审批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市场反应能力。同时,要加强对经济资本预算实施的过程管理,充分发挥各业务条线的职能作用,明确部门的经济资本管理职责,建立部门间定期分析研究解决预算实施问题的工作机制,保证经济资本管理“总量控制、结构最优”目标的实现。

(二)完善经济资本宏观管理参数,指导经济资本微观管理参数运用

一方面,应该在坚持方向的基础上,对经济资本管理机制中的有关方法和参数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完善。一是对经济资本管理参数需要动态调整。主要根据宏观形势、行业状况、区域经济、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发展变化定期进行调整和修正。二是提高经济资本分配系数准确性。

另一方面,应加强经济资本微观管理参数运用指导。为确保在产品定价和客户盈利性分析等领域经济资本微观管理参数运用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应尽快提出微观领域经济资本分配系数细化的指导意见,包括细化系数的要求和方式等。

(三)加快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完善相关配套管理制度

一方面,积极推进风险管理系统建设,以此为基础逐步采用先进的计量方法。要确定和分解经济资本,首先要计算单客户和单笔资产的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以及风险敞口等关键指标,因此,商业银行要在努力夯实内部评级基础,加快系统平台的开发和建设,提高风险计量的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要坚持“同步推进、配套建设”的原则,不断完善相关配套管理制度,通过加强对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经济资本计量模型的研究和加强非信贷资产的质量和风险评价体系建设,为充分发挥经济资本管理机制在价值管理中的各种作用创造条件。

(四)建立和完善以经济资本分配为基础的RAROC管理体系

经济资本预算管理不能简单理解为建立一套算法或开发一个系统,经济资本的理念和方法必须运用到银行所有业务流程中去,并使之充分发挥决策支持作用。目前,RAROC已在国际先进银行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在其内部各个层面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银行应借鉴其成功经验,逐步建立以经济资本分配为基础、以RAROC指标为纽带,使各种风险紧密联系的统一管理体系。在单笔业务层面上,可用RAROC来衡量一笔业务的风险与收益是否匹配,为是否开展该笔业务以及如何进行定价提供决策依据。在资产组合层面上,在考虑单笔业务的风险和资产组合效应之后,可依据RAROC衡量资产组合的风险与收益是否匹配,及时对RAROC指标呈现明显不利变化趋势的资产组合进行处理,为效益更好的业务腾出空间。在银行总体层面上,可利用RAROC进行目标设定、业务决策、资本配置和绩效考核等。

(五)加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大信息技术对经济资本管理的支持力度

要从根本上改变经济资本分配和经济增加值的运作效力,必须实现信息基础质的提升。根据国外先进银行的经验,其经济资本管理一般都有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作支撑,如资产负债管理系统、资金转移定价系统、财务集中管理系统、内部评级系统等。这些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处理银行内部的资本配置问题,还可以对账面收益水平进行调整,得到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状况,从而经济资本占用及回报情况。因此,我国银行业下一步应当加紧进行内部评级系统、ERP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尽早进行经营管理信息的有效积累,改变目前信息散乱、整合困难、利用低效的状况。

(六)提高各级分支机构对经济资本预算管理理念的执行效果

经济资本管理机制微观层面的改进方向主要是指在银行的各级分支行、各部门、客户经理个人在经济资本计量、分配运用等方面存在的有待于改进之处,其执行者主要由各级分支行相关人员来承担。为促使经济资本分配系数在不同领域、层面和对象的正确运用,一方面总行必须加强政策指导;另一方面,各级行和各部门应继续加强对经营理念、经营政策、管理方法的宣传和培训,保障总行制定的经济资本管理政策顺畅、无偏传导,使各级经营管理人员能够正确理解政策、准确把握参数、熟练运用方法,在各个经营管理领域中算好帐、做好激励和决策。

参考文献:

[1]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新巴塞尔资本协议》,2001年1月版。

[2]陈建梁:《银行业风险评估理论模型与实证》,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彼德S•罗斯:《商业银行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4]黄奇辅(Chi-fuHuang)等著,宋逢明译:《金融经济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篇10

关键词:市场经济;公路运输;管理

一、进行市场经济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1.公路运输的经济管理搞个是顺应了社会生产力的基本需要

市场经济是在社会化进程当中的商品经济的前提下演变出来的,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前提之下的商品经济是需要遵循市场经济体制的,这就使得发展成为必然。

2.公路运输经济的监管革新是引导运输行业进行经营制度变革的外部依据

公路运输市场是商品通过交易地方变换以及交易对象两方的经济关联的综合。这就必须要拥有较为全面的外部市场氛围作为后盾,只要拥有较为良好的运输市场体制,那么就能够进行经营制度变革。

3.公路运输经济的管理变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以及发展的过程当中关键步骤

当前经济的发展是不能够抛开公路运输而存在的,同时较好的相关管理手段才能够成为经济发展的最根本的前提,公路运输在经济管理方面需要进行随时的革新,这样才会使得发展成为可能,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经济的进一步的前进。

二、公路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1.公路运输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目前国内在进行运输建设的过程当中要以中部以及西部地区还有内陆等在经济方面较不发达的区域作为主要的发展对象。虽然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但是公路运输在交通运输当中占有者重要的位置,因此在行业当中是最为关键的部分。在不发达地区的公路运输发展起来后,能够有效地推动该地区相应的产业以及项目得到进一步的推动,从而能够给与当地更多的就业的机会,最终实现该地区人民生活水准的提升。另外,也为国家经济的提高带来更多的动力。

2.公路运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公路运输的建立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公路运输对地区经济的发展的贡献也是非常突出的。由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原因导致了一些地区发展较为落后,在进行发展能力的拉距战当中,公路运输起到了一个调节的作用。大力发展不发达地区的公路建设项目,形成完整的公路体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从而使得地区经济能够跟上国家的发展水平,进而走向世界。另外,还能够受到外资关注,能够很好的推动推动该地域的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反作用于公路运输的发展,这就产生了一个好的依托效应。

3.公路运输对外资的吸引作用

良好的公路交通网络能够促进该区域的经济发展,也是提升投资环境的重要措施。多层次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共存能够改善当地经济发展方式。从而能够加速良性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这对于我国今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提高公路运输管理的措施

1.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的主要出发点是提高利润,通过销售来进行预估,随后在生产、成本以及资金支出等方面进行预估,同时制定好盈亏表、预算资金表以及资产预计负债表,这就能够很好的对一个企业今后的财务数据进行直观的表现。这样的预算方法不仅能够给与监管提供更多的依据,同时还能够有效地环节内部管理问题。首先需要从资金的收支两个方面进行管理,将成本的控制作为最根本的前提,将资金的流向作为管理的重点。另外,还要与目标成本的监管相联系。从而深入对成本的管理,以实际情况作为基本点,把握好企业经济发展的中心,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技术手段,构建一套能够有效减少成本、盈亏规划、目标以及方法,要鼓励企业员工参与到成本降低的工作当中,强化对成本、费用标准的管理。

2.加强外延合作扩宽营销渠道

伴随着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入,旅客以及货主对服务的简化要求迫在眉睫,将两地的运输方式进行良好的衔接。现如今各个交通运输企业在销售以及运营方面所采用的方式都大同小异,只是依靠自身的企业产品来进行营销,给与客户的选择空间很少,并不能够满足客户的多样性的需要。要想有效地解决以上一些问题,只有通过扩展营销网络的方式才能够解决。一是强化交通运输行业当中的内部合作,凭借已有的运输网络实现资源的共享,给与客户更多的选择空间。二是强化同外资企业相互之间的合作,利用对方强大的销售渠道来帮助自己扩展自身产品的销售市场;货运以及物流相关企业要强强联手,形成战略伙伴关系,运输环节由货运公司负责,短途的运输工作由物流企业负责,这就使得一站式的服务成为可能。最终使得企业在盈利方面得到最大化。

3.建立运输企业适应市场的内部机制

交通运输企业的管理同另外各个企业的发展态势一样,企业能够得到发展以及完善,就需要构建能够顺应市场要求的内部体制。在这里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要构建运输行业当中的市场应对机制。建立企业发展部门,其主要进行市场的调研、预测以及市场的开发。市场部要不定时的对客流以及货流进行调研,实时掌控市场的发展方向,从而预测未来的走向,并以市场需求作为企业经营的重要依据,积极扩展企业的市场份额。第二,构建运输企业的人才机制,如若企业拥有优秀的管理人才,那么企业才能够使得自身的价值得到最大的体现,推动企业管理者的水平提升。积极寻求拥有创新思维、拓展能力、有抱负和责任心的青年员工加入到核心管理团队当中,这就使得公司能够得到更进一步得到发展。第三,强化企业自身的科学化水平。需要建立更为合理的,操作性强的岗位标准,将工作效率与奖励联系到一起。将责任分配到人,奖惩分明,加强企业的自身素质,以及自我约束能力,掌握运行的机制,以此来使得企业的内部监管以及经营方式得到提升,要进一步的做到依法经营和管理。

四、结语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化管理对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推动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力。公路运输行业要想顺应当前信息化时展需求,引入高科技实现自身的转型是很有必要的,从而就需要加快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婕.基于市场经济的公路运输管理探析[J].知识经济,2012,(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