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故事范文

时间:2023-04-10 22:08: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典故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典故故事

篇1

1、“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2、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3、孔融让梨: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弟弟比我小,我也应该让给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零头价格的尾数究竟定到哪个数上比较合适?对此,国外的市场学家曾有专门研究。在美国,认为5元以下的商品,尾数定在“9”较为合适;5元以上的商品,尾数定在“5”最佳。在我国,一些有经验的商品经销人员认为:价格尾数定在“7”较易为消费者接受。可见价格中大有学问和艺术。

打仗也好,谈判也好,暂时的退却是为了将来的进攻。这是退与进的辩证法在商战中的运用。以下五个价格战中的经典故事,或许可以给商战中的朋友以启发。

一、画廊发生的故事

美国画商看中了印度人带来的三幅面,印度人要价250美元。画商不同意,谈判陷入僵局。那位印度人被惹火了,怒气冲冲地跑出去,把其中一幅画烧了,画商见到这么好的画烧了,太可惜了,十分心痛,问印度人剩下两幅愿卖多少?印度人还要250美元,画商又拒绝了。印度人又烧掉其中一幅,画商只好乞求,可千万别烧到最后一幅。又问印度人愿卖多少?还是250美元。画商出口说,三幅与一幅画能一样价钱PS?那位印度人说你买不买吧,反正就这一幅了,于是把这幅画的卖价不断提高,最后竞以500美元的价钱成交。

当时其他画的价格都在100美元到150美元之间,而印度人这幅画的卖价最高。这位印度人之所以采用烧掉两幅画,以吸引那位画商的策略。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卖的三幅画出自名画家之手,烧掉了两幅,仅留一幅,反而物以稀为贵。这位印度人还了解到。美国人有喜欢收古董珍藏名画的习惯。只要他爱上这幅画,是不肯轻易放掉的,宁肯出高价也要收买珍藏。聪明的印度人施展这一招果然很灵,一笔成功的生意唾手而得。

二、每天一款特价海鲜

1988年,林青峰从香港到广州,投资200多万港币在花园酒店附近。兴建了第一家南海渔村海鲜酒家,但生意平平。林先生的南海渔村开张很不顺利,头三个月就亏了50多万。一天。他在西濠二马路看到两家时装店,一家生意兴旺,另一家却相当平淡。什么原因呢,他走进那家旺店一看,原来里面除了高档货外还有几款特价服装。他受到了启发。于是就创出了“海鲜美食周”的点子。每天有一款海鲜是特价的,售价远远低于同行的价格。当时基围虾的市场价格为250克38元,他们降侣元。不出所料,这一招果然成功,很多食客就冲着那一款特价海鲜走进了南海渔村大门。降低价格他们原来是准备亏本的,但由于吃的人多,每月销出4000公斤基围虾,结果他们不但没亏,反而还赚了钱。自此以后,门庭若市,生意络绎不绝。

三、巧克力肖售战

对年轻人,生意要“爽”;对中年人,生意要“诚”;对老年人,生意耍“周”,对孩子,生意要做“逗”……

日本有两家最大的糖果公司,以前制造的巧克力糖块,全部以儿童为销售对象。森永制果公司为开拓新的市场,制出一种“高王冠”的大块巧克力糖片,定价为70日元,向成年人推销。随后,明治制果公司也以“阿尔法巧克力”为牌名,制出两种大块巧克力糖片,一种每块定价为60日元。另一种每块定价为40日元。明治公司又采取了十分巧妙的销售策略,分别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顾客。制定不同价格和质量标准的巧克力,同时开拓三个市场:以每块40日元的巧克力向十二三岁的初中生推销;以每块60日元的巧克力向十七八岁的高中生推销;以每盒100日元,精致包装、便于馈赠的盒装巧克力向成年人推销。这样,明治制果公司就在市场竞争中占了上风。

四、提价销售“金利来”

某商品一旦成为名牌被大家所关注的,必有戒备,很难突破;而被大家所忽视的,乘虚而入,易如反掌。不论是兵战还是商战,把力量指向对方意料不到、来不及救急地方,极有希望获胜。

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大降价”的彩旗挂满街头,“七折”、“八扣”的标签俯拾即是。被招引来的顾客却很少破费,市场很不景气。可是,开业不久、专营领带的金利来有限公司,在董事长曾宪梓的谋划下,竞反其道而行,提价出售领带。对此,同行们言论纷纷,皆笑其不识时务。但是,曾先生却认为:领带的降价,只是受香港经济不景气的影响。由于香港人普遍穿西装、系领带,还很追求名牌,所以领带市场的需求仍然很大。此时采取“反向调价”的作法。不仅有市场,还会因此举引人注目,有助于扬名创牌。结果,提了价的金利来领带,不仅销路大畅,还从此创出了国际市场上的名牌产品。

篇3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

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

我一直挎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单位身上。

2、《生命的价值》

——不要让昨日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

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

3、《昂起头来真美》

——别看它是一条黑母牛,牛奶一样是白的。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珍妮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地拍拍她的肩说。

篇4

1、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家姓赵的和一家姓周的,他们是邻居,赵家经商,周家务农,两家相交甚厚,关系密切。后来,赵家经商破产了,周家便慷慨接济,赵家将女儿许配给了周家以表谢意。不久,周家父母相继去世,家境败落,赵家悔婚毁约。周家公子气恼加相思,病亡入黄泉。赵家女儿到周家公子坟前,哭昏过去,恍惚中,周家公子要求她把坟前的一株稻谷带回家去。赵家女醒后真的带回去那株稻谷,淘米吃了,之后赵家女怀孕,生下一个男孩,因鬼生谷,因谷生子,赵家女给自己的孩子取名为鬼谷子。

2、相传,鬼谷子的师傅升仙而去时,曾留下一卷"天书"。打开看时,从头至尾竟无一字,鬼谷子想,与师父相依为命九年时光,今天师父突然离去,一时觉得无着无落,回房睡觉,辗转反侧,满心那卷无字天书,百思不得其解。索性爬将起来,点着松明火把,看到竹简上一行行蝌蚪文闪闪发光,鬼谷子叹道:“莫非这就是世传金书”。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在美国阿拉斯加,有一对年轻人结婚后,他的太太因难产而死,遗下一孩子。

他忙生活,又忙于看家,因为没有人帮忙看孩子,就训练一只狗。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小孩,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抚养孩子。

有一天,他出门去了,叫它照顾孩子。

他到了别的乡村,因遇大雪,当日不能回来,第二天才赶回家。狗立即闻声出来迎接主人。他把房门打开一看,到处是血,抬头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在身边,满口也是血。主人发现这种情形,以为狗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来向着狗头一劈,把狗杀死了。

之后,他忽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又见孩子从床下爬了出来,于是抱起孩子,虽然身上有血,但并未受伤。

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没有了,旁边有一只狼,口里还咬着狗的肉;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了,这真是天下最令人惊奇的误会。

感悟:误会的事,是人往往在不了解、无理智、无耐心、缺少思考、未能多方体谅对方,反省自己,感情极为冲动的情况之下发生的。

误会一开始,即一直只想到对方的千错万错:因此,会使误会越陷越深,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人对无知的动物小狗发生误会,尚且会有如此可怕严重的后果,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后果更是难以想象。

且慢下手,

大多数的同仁都很兴奋,因为单位里调来一位新主管,据说是个能人,专门被派来整顿业务。可日子一天天过去,新主管却毫无作为,每天彬彬有礼进办公室后,便躲在里面难得出门,那些本来紧张得要死的坏分子,现在反而更猖獗了。

他哪里是个能人嘛!根本是个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唬!

四个月过去,就在大家为新主管感到失望时,新主管却发威了――坏分子一律开除,能人则获得晋升。下手之快,断事之准,与四月表现保守的他,简直像是全然换了个人。

年终聚餐时,新主管在酒过三巡之后致词:“相信大家对我新到任期间的表现,和后来的大刀阔斧,一定感到不解,现在听我说个故事,各位就明白了。我有位朋友,买了栋带着大院的房子,他一搬进去,就将那院子全面整顿,杂草树一律清除,改种自己新买的花卉。某日,原先的屋主拜访,进门大吃一惊地问那最名贵的牡丹哪里去了,我这位朋友才发现,他竟然把牡丹当草给铲了。

后来他又买了一栋房子,虽然院子更是杂乱,他却是按兵不动,果然冬天以为是杂树的植物,春天里开了繁花;春天以为是野草的,夏天里成了锦蔟;半年都没有动静的小树,秋天居然红了叶。直到暮秋,它才真正认清哪些是无用的植物,而大力铲除,并使所有珍贵的草木得以保存。”说到这儿,主管举起杯来:“让我敬在座的每一位,因为如果这办公室是个花园,你们就都是其间的珍木,珍木不可能一年到头开花结果,只有经过长期的观察才认得出啊!

宽大

这是一个来自越战归来的士兵的故事。他从旧金山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告诉他们:“爸妈,我回来了,可是我有个不情之请。我想带一个朋友同我一起回家。”“当然好啊!”他们回答:“我们会很高兴见到他的。”

不过儿子又继续说下去,“可是有件事我想先告诉你们,他在越战里受了重伤,少了一条胳臂和一条腿,他现在走投无路,我想请他回来和我们一起生活。”

“儿子,我很遗撼,不过或许我们可以帮他找个安身之处。”父亲又接着说,“儿,你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像他这样残障的人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负担。我们还有自己的生活要过,不能就让他这样破坏了。我建议你先回家然后忘了他,他会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空的。”就在此时儿子挂上了电话,他的父母再也没有了他的消息。

几天后,这对父母接到了来自旧金山警局的电话,告诉他们亲爱的儿子已经坠楼身亡了。警方相信这只是单纯的自杀案件。于是他们伤心欲绝地飞往旧金山,并在警方带领之下到停尸间去辨认儿子的遗体。

那的确是他们的儿子没错,但惊讶的是儿子居然只有一条胳臂和一条腿。

故事中的父母就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要去喜爱面貌姣好或谈吐风趣的人很容易,但是要喜欢那些造成我们不便和不快的人却太难了。我们总是宁愿和那些不如我们健康、美丽或聪明的人保持距离。

然而感谢上帝,有些人却不会对我们如此残酷。他们会无怨无悔地爱我们,不论我们多么糟总是愿意接纳我们。今晚在你入睡之前,向上帝祷告请他赐给你力量去接纳他人,不论他们是怎么样的人,请他帮助我们了解那些不同于我们的人。

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种神奇的东西称为“友情”,你不知道它究竟是如何发生何时发生,但你却知道它总会带给我们特殊的礼物。

篇6

庆祝建党100周年暨红色经典故事会开幕致辞

今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迎来了国际六一儿童节,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共度这美好的节日。值此机会,我谨代表学校全体老师向各位小朋友、少先队员们致以诚挚的节日问候!

同学们,我们正处于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时代,你们是幸运的一代,也是肩负重担的一代。古人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少年时代是美好人生的开端,远大的理想在这里孕育,高尚的情操在这里萌生,良好的习惯在这里养成,生命的辉煌在这里奠基。我真诚地希望同学们要珍惜美好的生活,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不辜负父母的厚爱,树立远大理想,养成优良品德,培养过硬本领,练就健康身心,在校做一名好学生,在家做一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文明的小公民,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把握正确的人生航向,用行动来证明这个时代因你们而绚丽,未来的社会将以你为荣!

少年有志,国家有望。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历来是党和政府十分关注的大事,我校全体老师将与社区、家长一起并肩携手,与时俱进,为学生的成长献力献策,推进教育事业再谱新乐章、再创新辉煌!

所有学生要从小树立伟大志向,厚植爱国情怀,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努力学习,长大做一个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全体教职员工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丰富养分,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办好人民群众满意学校的具体行动!

篇7

关键词:古诗词;典故;作用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23-01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具体说来有如下作用:

一、品评历史中借古论今

古代诗人在一些以慨叹历史为主题的诗歌中,往往通过引用关于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的典故来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或者是针对社会存在的一些弊端,古代诗人在受到周围环境的限制不便畅所欲言的时候,往往引用典故来影射时事,借论古之得失,讽时劝世忧国。要么托古讽今,以历史对统治者进行嘲讽;要么以古鉴今,劝诫当朝莫走老路;要么忧国忧民,对国家命运充满担忧,对黎民疾苦表示同情。如唐?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政治讽刺诗。表面写汉朝把国家的安危寄托在和亲这件事上,乃是历史上最为拙劣的政策。实则反对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面对严重的边患一味求和的政策。又如唐?李商隐《隋宫》“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花》?”这时表现的是隋炀帝弃旧官想另建帝王之家。若不是玉玺落到了有“日角”之相的李渊手里,隋炀帝的锦帆龙舟会游遍天下。颈联用对比、典故等表现手法粑隋宫昔日之豪华与今日之凄凉作了鲜明的对照。尾联再写虚拟的场景引人思考:不论是隋炀帝还是陈后主都因荒奢侈亡国。全诗用了“锦帆南游一征求萤火”“《玉树花》”三个典故,形象地描写了隋炀帝的贪婪奢侈,揭示了荒奢侈亡国的道理,同时也是告诫晚唐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总之,对于咏史怀古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有评判历史、借古伤己、借古讽今三个角度。

二、抒情言志

诗歌的本质特征就在于抒情,但诗人的情感有时往往并不直接流露,而是借助典故作委婉含蓄的表达。从抒感类型的角度,我们通常可以分为这样几种情况:一是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讴歌和赞美;二是表达对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进取和追求;三是表达对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慨叹。比如战国时燕国燕昭王问政郭隗,怎样才能招得贤士报齐国灭燕之仇。燕昭王采纳了郭的建议,搭黄金台,置千金于上广揽人才,结果造成了“士争凑燕”的局面。投奔而来的有魏国的军事家乐毅,有齐国的阴阳家邹衍等,乐毅帮助燕国报了齐灭燕国之仇。燕国复兴,智者郭隗功不可没。陈子昂就写过“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隗君亦有幸,遂起黄金台”一诗赞颂此事,后世明君贤将也学燕昭王做法征慕人才,如诸葛亮筑高台于成都之南以延四方之士。可见人才乃强国之本。求贤纳士,选人用才,贵在诚心实意。燕昭王采纳郭隗建议,不以“才”小而不敬,敢向天下人昭示自己尊重人才、招募人才的诚心,所以四方贤士纷至沓来,燕国由此日渐强盛,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再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引用了一个典故。据《汉书?冯唐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诗人是在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下以魏尚自喻,抒发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还有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现了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分,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用典故来引发联想或创新意境

诗词中,在对现实景物描绘时引用典故。可把此时此景与彼时彼景相联,能创设新的画面,加深诗的意境,促使人产生联想,从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当然,许多时候,诗文用典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既融达意抒情为一体,又集含蓄典雅于一身。我们在阅读诗歌时只有理解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体会其表达作用,才能全面、准确地鉴赏作品。平时,我们可以采取分类的方式整理一些常见典故。如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诗中“八百里”“的卢”涉及两个典故:一是据《世说新语》记载,晋王恺以牛“八百里驳”与王济作赌注,王济获胜后杀牛作炙,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二是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运用这两个典故,不由让读者仿佛看到战争爆发前犒劳出征将士的壮观场面和战场上铁骑飞驰敌阵的激烈场景,极具穿透力。

还有就是可以用简洁精练的典故表达内涵丰富的意义。我们知道,古诗词往往受字数、句数的限制,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丰富的内涵,用典就是很好的一种手段。因为用典是对历史故事等的高度概括,在增加诗歌容量的同时.还可收到言简而意丰的艺术效果。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8

比如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个成语。乍一看,很好理解:城门着火了,大家纷纷去池塘里打水救火,结果把池塘的水舀光了,水里的鱼全了。比喻遭受了无妄之灾。

可如果翻开《风俗通》,里面却明明白白写道:“城门失火,祸及池鱼。俗说司门尉姓池名鱼,城门火,救之,烧死,故云然耳。”闹了半天,池鱼不是池塘里的鱼,而是个大活人,负责看城门,因公殉职。

再比如说“我见犹怜,何况老奴”这个故事,也是人人皆知的典故:说东晋名臣桓温娶了一个小妾,桓温老婆听说以后大为恼怒,前去兴师问罪。可他老婆一看到那小妾,就大发感慨,说你这姑娘长得真好看,我看了都忍不住要怜惜,何况别人。遂接纳她入家门。

这故事太著名了,以至于“我见犹怜”从此成了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惹人喜爱的一句成语。就连李敖都曾经感慨,说夫人妒心之下,不忘审美,实在是古今第一个美学家等等。

可这个故事最初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我见犹怜”出自《世说新语》。主角确实是桓温,但他娶的小妾可不是普通“小三”,而是汉末代国主李势的妹妹。当初桓温伐蜀,李势出降,这个妹妹也作为战利品之一献了上去。桓温娶她,其实带了点政治婚姻的味道,为的是安抚降兵,收取蜀中人心。

而桓温的夫人,是晋明帝之女南康长公主,心气高,脾气躁,听说自己老公娶妾,立刻拔刀带着婢女冲来。咱们熟知的场景,是这位李姑娘泪光盈盈,夫人一见她楚楚可怜,审美之心大起,立刻心软。而实际情况呢?李氏徐徐曰:“国破家亡,无心至此,今日若能见杀,乃是本怀。”南康长公主一听,把刀一扔,把她搀扶起来说:“阿姊见汝,不能不怜。”

可见桓夫人之怜,并非是可怜她的漂亮,而是可怜她的身世,整件事与审美没什么关系。后世传颂的“我见犹怜”,根本是会错夫人之意了。那不是对美学的鉴赏,实在只是同情心旺盛而已啊。

顺便说一句,在这个故事发生前一百多年,发生过一件很类似的事。不过那个故事中没有女人,而是一群男人。其中有一个主角,叫做诸葛亮,另外一个主角叫做谯周。

篇9

首先碰到的困难是,对字义、词义的理解。中国的字义、词义变化很大,往往一字一词多解。例如,"玄黄"一词,一般是天地的代称,有的却指丝帛,有的又作疾病解,需要将这两个字的上下文联系起来,才能界定它的含义。这种变化在诗词中尤其显著。又如长安原是汉、唐的京城,可是在旧体诗中常把长安泛指京城,不论在哪个朝代。这还容易理解,如把京城称"日边"、"日下",就难懂了。又如酒,李白诗中叫"中圣",杜甫诗中叫"竹叶",李贺诗中叫"琥珀"。《致》中说:"李贺诗很值得一读",李贺诗有一特点:好用代词,不直说物名。如剑曰玉龙,天曰苍圆,秋花曰冷红,春草曰寒绿。中国古典诗词讲究比喻,其中明喻、暗喻比较容易看懂,借喻则难懂,弄通它需要具备有关的知识,例如柳宗元《郊居》:"莳药闲庭延国老,开樽虚阁待贤人。"以"国老"代甘草;以"贤人"代浊酒。又如苏轼《雪》:"冻合玉楼起寒粟,光摇银海眩生花。"以"玉楼"代肩;以"银海"代目。这些在读诗词时都得好好琢磨。

诗词,尤其是格律诗,因为受押韵、平仄、对仗等要求的制约,有的字的字义往往是似而非,不像在散文中那样确切。如李群玉《送萧十二校书赴郢州婚姻》:"马穿暮雨荆山远,人宿寒灯郢梦长。"自古都说"夜长梦多",而这里为什么偏说"梦长"?这除了表示新婚情绵绵之外,还因为这首诗押的是"阳"韵,所以用了"长"字。下面是两例是为了平仄合辙而迁就用字的。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只有白发搔更短的,哪来的白头搔更短呢?因为这一句按格律应是"平平平仄仄",第一个字可以不论,第二字不能通融,必须是平声,而"发"字恰是仄声,那就只好用平声的"头"字来代替。李商隐《无题》:"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只有桂花香,哪来的"桂叶香"!因为这一句按格律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第六个字必须是仄声,通融不得,那就只好以仄声的"叶"字来顶替平声的"花"字。

为了对仗而迁就用字的更常见。如杜甫《春宿左省》:"星临万户动,月傍九宵多。"意思是星斗灿然欲动,临于万户;皓月当空,光明于九宵。若在散文中,这个"多"字就显得多余的了,而在这首诗中,却是不可少的,一来以"九宵多"与"万户动"相对仗,二来是为了押韵,这首诗押的是"歌"韵。又如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这一联的意思是:自己的生计全靠黄阁老来照顾,而衰老的身体则托付给丹药来治疗了。其实作者服用的未必就是"紫金丹",其所以用这一词,完全是为了与出句的"黄阁老"相对仗。

读诗词,对字义、词义的理解,不能太较真----死抠字眼儿,需要联系诗词诸要素来"望文生义"。初学者如果有教师辅导,当然方便得多;若没有这条件,那就需要购置注释比较详尽的选读本,还要具备《词源》、《辞海》之类的工具书。

第二个难点是语法。白话文与文言文的语法有很多差别,诗词的语法与文言文接近,但又有很大的差别。一是因为在诗或词的一句区区几个字之中,要舒展相当丰富的想象,不得不力求简洁,凡是可以省去的字,尽量省去;二是受句式、字数、格律等要求的制约,有时不得不把词的位置变动,或者改变词性,突破常规句法。诗词的语法相当复杂,初学者也难一时全弄通。

(一)首先是省略。最常见的省略是姓名,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宵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诗的第一句中的"诸葛"是诸葛亮的简称;第五句中的"伊吕"是佐商汤王的伊尹与佐周武王的吕尚的简称;第六句中的"萧曹"是西汉初丞相萧何与曹参的简称。在诗词中往往把春秋时齐国的政治家、知心朋友管仲和鲍叔牙简称为管鲍,把汉朝的史学家班固和司马迁简称为班马,文学家扬雄和司马相如简称为扬马,在爱情故事中又把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简称为司马文君。

诗句中常常省略介词、连接词、动词、副词、谓词等。例如:

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两句按常规语法应是"明月照于松间,清泉流于石上。"这里省略了个"于"字,并且把动词的"照"、"流",和宾词的"松间"、"石上"换了个位置,也可算作倒装句。在诗词中,常把"于"、"则"、"而"、"有"等字省略了的。这种省略比较容易理解,某些省略了动词、谓词的句子就比较费琢磨些。又如,杜甫《喜观即到》:"江阁嫌津柳,风帆数驿亭。"这两句的意思是:"江阁久凭,嫌津柳之碍目;风帆渐近,数驿亭以慰心。"词的省略更是常见。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现将词中省略的词语用括号括起,表达如下:

昨夜雨疏风骤,(女主人)浓睡不消残酒。(早晨女主人)试问卷帘人(今天景色如何),(侍女)却道"海棠依旧"。(女主人纠正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因此说,诗词中不完全的句子经常见。诗词是最精练的语言,几十字中要表现尺幅千里的画面,句子结构要压缩。一般是无谓语,或谓语不全。如所谓名词句,一个名词性词组,就算一句。例如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有: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是说李白的诗清新得像庾信的诗一样,俊逸得鲍照的诗一样。当时杜甫在渭北(长安),李白在江东,杜甫见了暮云春树,触景生情,引发了甜蜜的回忆。意思很清楚。

又,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里“晴川历历”是一句,“芳草萋萋”是一句,“汉阳树”与“鹦鹉洲”则不成句子。但汉阳树和晴川,芳草和鹦鹉洲的关系却表达出来了。因为晴川历历,所以汉阳树更看得清;因为芳草萋萋,所以鹦鹉洲更美。

又,杜甫的《月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云鬟湿”是一句,“玉臂寒”也是一句,但“香雾”和“清辉”则不成句子,而关系是很清楚的。杜甫惦念妻子,想象她在富县(陕西)独自一人观看中秋明月,在乱离中惦念丈夫,深夜无眠,云鬟为露水所侵,已经湿了,有似香雾;玉臂为明月的清辉所照,越来越感到寒冷了。

有时,表面上好象有主语、动词、宾语,其实仍是不完全句。如苏轼《新城道中》“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这不是两个意思,而是四个意思。“云”并不是“披”的主语,“日”也不是挂的主语。岭上积聚了晴云,好象披上了絮帽;树头初升起了太阳,好象挂上了铜钲。

(二)在诗词中,为了适应声律的要求,在不损害原意的原则下,诗人可以对语序做适当的变换。如七律《送瘟神》第二首:“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第二句的意思是中国(神州)六亿人民都是舜尧。依平仄规则是“仄仄平平仄仄平”所以“六亿”放在第一二两字,“神州”放在三四两字,“尧舜”说成“舜尧”。“尧”放在句末,还有压韵的原因。

又,《浣溪纱.1950年国庆观剧》后阕第一句“一唱雄鸡天下白”是“雄鸡一唱天下白”的意思。依平仄规则是“仄仄平平平仄仄”,所以“一唱”放在第一二两字,“雄鸡”放在三四。

《西江月.井冈山》:“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壁垒森严”和“众志成城”都是成语,但是,由于第一句应该是“仄仄平平仄仄”所以“森严”提前到三四字,“壁垒”后置。

《浪淘沙.北戴河》:“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曹操《观沧海》原诗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单依《浪淘沙》规则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故“萧瑟”放一二,“秋风”放三四。

语序的变换,也不能单纯了解为适应声律要求。它还有积极的意义,即增加诗味,使之成为诗的语言。杜甫《秋兴》(第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要认为应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那就错了。“香稻”、“碧梧”放前,表示诗人所咏是香稻和碧梧,反是则所咏是鹦鹉和凤凰,不合秋兴题目。又,杜甫《曲江》第一首“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上句有“看”则“经眼”好象是多余,下句“伤多”(感伤很多)似应在“莫厌”之前,但若然则即使平仄不失调,也是诗味索然。所以,这些地方如果按散文要求,那就是不懂诗词艺术了。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P><P>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凉州词

王瀚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P><P>(三)诗句中改变词性也是常见的。例如:杜甫《漫兴》"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第一句中的"糁"字原是名词,即米饭粒,可是在这里却作动词"抛撒"解。这两句的意思是:米饭粒似的杨花,抛撒在路上,像铺上了一层白毡;小小的荷叶,点在溪面上,象叠起的青钱。还有名词当作形容词的,如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曙"和"春"字都是名词,可是在这里"曙"用来成了形容"云霞","春"用来形容"梅柳"。这两句的意思是:云霞和太阳一同从海上升起,像曙光一样;梅柳在江南(渡江),早已着上春色。还有动词作形容词用,形容词作动词用,动词作副词用的,这里不一一例举了。所以读诗词更讲究"咬文嚼字",咬出文外之义,嚼出字外之意。各种版本的注释也不尽一致,还要靠读者自己多琢磨。

第三个难点是弄通古语、典故。用古语、典故状物、写景、伤时、感事、酬谊、抒情,是中国古典诗词艺术的传统和特点。读一首诗或词,若不把其中的古语、典故等原委弄明白,就不能理解全诗(词)的含义,更谈不上领略其意境和艺术构思。例如李白《送贺宾客归越》: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这是诗人为他的好友贺知章还乡时写的一首送别诗。贺知章在朝庭官居太子宾客,故称贺宾客;贺是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属越地,故云归越。镜湖就是绍兴的鉴湖;贺知章自称"四明狂客",故曰:"狂客归舟逸兴多"。诗的后两句用了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王羲之喜爱白鹅,山阴有一道士,请他写《黄庭经》(道教经典之一),以所养的一群白鹅为报酬。贺知章也是书法家,工草隶,亦是山阴人。诗中以王羲之比贺知章,说《黄庭经》换白鹅的故事,又将在山阴发生了。现在有的学书法的同志,把这首诗写成条幅送人。若是送给离退休好友,没问题;若是送给在职的就不适合了,因为贺知章是向朝庭请渡为道士而还乡的。若是对方也爱好书法,很相称;否则就显得勉强了。

白居易遭权贵所忌,被贬谪为江州司马,赴任途中唱和他的好朋友元稹《放言五首》,写了一组政治抒情诗,亦名《放言五首》。组诗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诸问题,纵抒己见,每一首中都引用典故或古代警语名句,宣泄不满和劝导朋友。中的"九一三"之后,社会上曾传抄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诗除了以"试玉"、"辨材"作比喻,表示受诬陷的人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自会澄清事实,辨明真伪外,还举了两个历史故事。一个是周公佐成王,当时曾有人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但历史证明他对成王一片赤诚;一个是西汉末年王莽"爵位愈尊,节操愈谦",但历史证明,他的谦恭是假,代汉篡权才是他的真面目。读者若不弄清这两个典故,就很难理解这诗所包涵的深刻哲理。《放言》其二:

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

福祸回还车转毂,荣枯反复手藏钩。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

不信君看奕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第一句的"倚伏"二字,系引自《老子》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是这一警语名句的简化,意思同现在我们常说的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事可以变坏事差不多。第二句的"尘网"是把现实世界看作束缚人的罗网的意思。陶潜《归田园居》:"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第四句中的"手藏钩",是古代一种将钩藏在手中叫别人猜的游戏。第五句中的"龟灵"是占龟卜卦虽然灵验的意思;"刳肠"即开膛剖肚之患。第六句中的"马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一典故的简称。读者如果不把这些词的原委和含义弄明白,就很难理解这首诗所反映的祸福观,以及诗人遭受打击之后的政治上不服输的精神。

有一点古籍基础的人,对诗中的古语、典故比较好理解些,但也不能对所有这些一看就明白,因此读诗词时就要好好读注释。但是现在出版的古典诗词选本,对典故的注释有的太简单,甚至语焉不详;有的诗词《鉴赏辞典》,撰稿人解析评论甚详,而忽略对古语、典故的注释。所以必要时还得查到典故出处,找出原著来读。有的诗人,如晚唐李商隐和北宋受他影响颇深的"西昆派",其作品用典,爱用古语、典故,有的是非常晦涩难懂的。所以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意思是:西昆派的诗虽好,但诗中典故太难懂了,需要西汉郑玄那样的经学大师来作注解。初学者碰到这种情况,那就来个"不求甚解",或者"绕道走",无须花过多的时间去死抠。

此外,要弄懂古代许多名词称谓,也是很费劲的。例如,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在黄道赤道两侧一周,选取了二十八个星宿作为观察天象的标帜,称为"二十八宿"。在古典诗词中,往往以二十八宿的名称表示方位或地域,多数人不看注释,是弄不明白的。

领会诗意,这方面学问最大。中国的诗词,尤其是那些比兴诗,都是"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司马光:《迂叟诗话》)这个"思"字是大有学问的。有的诗词,字面上难懂,但只要从字面上弄通了,诗意也就大致领会了。有的诗词,字面上很容易懂,而要真正领会诗意,却很不容易。例如,苏轼的《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乍看,这首诗是咏物诗,很明白;细细琢磨,则是首政治抒情诗,不简单。原来是苏轼慨叹他的政敌-----所谓"熙丰小人"----在宋神宗死去、哲宗即位、高太后临朝时,全被贬谪(刚被太阳收拾去);而到高太后死去、哲宗亲政时,又全被起用了(又教明月送将来)。是苏轼用以抒发政敌被起用的愤懑的。又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乍看,是首写景诗;其实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孤傲的情感,抒发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孤愤的,是首深沉而含蓄的政治抒情诗。又如王建的《新嫁娘词》: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意,先遣小姑尝。

乍看,是首人物素描诗;其实是作者抒发屈居卑下、操刀捉笔、仰人鼻息的官府小吏的牢骚的。王建这位中唐著名诗人,出身寒微,中了进士之后,晚年才为陕州司马。司马是州郡的属吏,位在别驾、长吏之下,等于现在的小科员。与这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朱庆余的《闺意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乍看,是首写新嫁娘情怀的诗;其实是作者进京应考时,呈给张籍投石问路的诗。张籍是中唐著名的乐府诗诗人,和王建齐名,世称"张王",历任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司业或张水部。其乐于提携后进又与韩愈齐名,故朱庆余写了这首诗,首先征求张籍的意见。作者把张籍比作新郎,主考官比作姑舅(公公、婆婆),自己比儿新娘。

上述那个"思"字,是指有事实根据的分析,不是胡猜。这里说的事实,至少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作品的时代背景;二是作者特定的境遇和心态;三是作者创作时的用意。

有的诗词还要知道它的"本事",才能理解其意。所谓"本事",就是触发诗人词人写这作品的具体故事。例如杜甫《又呈吴郎》: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这诗的"本事"是这样的:杜甫飘泊到四川夔府的第二年,住在一所草堂里。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诗题上的吴郎),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远的东屯去住。不料这姓吴的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禁止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劝告吴郎。以前杜甫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所以此诗题《又呈吴郎》。诗的大意是:我住在那里的时候,听任西邻来打枣,因为她是没有吃的、又无儿子的老寡妇。如果不是穷困到如此程度,她哪会来打枣呢?正因为她怀着恐惧心理,我不但不干涉,反面表示亲善。现在老寡妇见到你(远客),就提防你不让她打枣,未免多心;但是你一搬进草堂,就忙着插上篱笆,却象真的要禁止她打枣呢!这老妇人被官府剥削得穷到只剩下骨头了,使人想起兵荒马乱,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不禁热泪盈巾!若是你不知道这诗的"本事",你就不能逐句理解诗意,不能体会到诗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深厚感情。

篇10

关键词:古典歌词教学;古诗词审美;人文修养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块重要内容,古诗词的背诵要求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主要体现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1]为了实现这一要求,在具体教学中,引入歌词教学,让学生通过感受那歌词带来的意境,不论是其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还是其欣赏古诗词的审美力、领悟力和感受力,都会得以强化。因此更好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

一、先声夺人――古典歌~音乐美激发学生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现在传唱歌坛的许多古典曲风的歌曲的歌词基本都改编自《诗经》、唐诗、宋词中的经典之作。有的甚至直接将这些经典之作谱成曲予以传唱。如《但愿人长久》、《独上西楼》、《别亦难》等古典曲目分别由苏轼的《水调歌头》、李煜的《相见欢》和李商隐的《无题》谱曲而成,如此艺术的横跨和融合实在巧妙。就像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2],十四个叠字的运用,构成了和谐的声调,汇成了流畅的音节节奏,正是古典歌词带给人音乐美的享受。如此一来,在以后的古诗词教学中,学生们就会以一种亲近、热爱的心态来欣赏领略古诗词的美。古诗词以古典歌词的面貌呈现,无疑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正所谓,纵使艺术形式加以各种形式与姿态的变化,它们对人类的吸引力将亘古不变。

二、沉醉不知归路――古典歌词提升学生感受古诗词意境美的能力。

清代学者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有云“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衰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3]古诗词的意境美有多种,各有各的美与韵味,有的意境开阔,壮美无比;有的悲凉凄婉,愁绪深重;有的含蓄典雅,朦胧唯美。由古诗词改编而来的古典歌词,将这种种意境美承袭下来,通过古典歌词引入相应的古诗词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快进入古诗词的意境感悟。

毛宁的《涛声依旧》“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4]正是借鉴了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渔火”、“枫桥”、“月落乌啼”,这些一模一样的意象,勾画着不一样的主人公,不一样的人生情绪,但这份孤独的意境却是相似的。优美之至,意境深远,蕴涵着一种淡淡的温婉和忧愁。

通过古典歌词,让学生感知所学古诗词的意境美,这是学生领悟并爱上古诗词的最关键,也是最首要的一步,于无声无息中投入到古诗词多情的怀抱中。

三、含英咀华――古典歌词提升学生品味古诗词语言美的能力。

许多古典歌曲之所以深得学生的喜爱,是因为里面的歌词很美。古诗词的语言很美,古诗词乃是其源头活水。古诗词内在所蕴含的修辞美、画面美、语言凝练美等已经为古典歌曲所吸纳。伴随古风优雅的曲调,通过欣赏古典歌词的美,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又深刻地来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

(一)领略画面美。

歌手含笑的《飞天》“……你所有的骄傲,只能在画里飞。大漠的落日下,那吹箫的人是谁?任岁月剥去红妆,无奈伤痕累累。荒凉的古堡中……”,歌词里就借鉴了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整首歌词立体感一下凸显,使得整个画面于荒凉中略有生气,于寥落中蕴含壮美。这一独特的画面留白,让我们竟预先可以感知到那吹箫的人和“我”一样的心境:飞天艺术的令人惊叹,它的消逝又让人遗憾。欣赏着这首歌曲,学生再来品读王国维的《使至塞上》,那画面的壮美就更震撼人心了,无愧这两句被王国维称之为“诗中有画”的千古名句。

(二)品味修辞美。

邓丽君的《人面桃花》“谁知道人面漂泊何处去,只有那桃花依旧笑春风。”呼应着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二句,运用拟人和借代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品味到了修辞的美,原来同样的场景,同样的修辞,可以在两种艺术形式间游走。

(三)体味语言凝练美。

黄的《铁血丹心》“天苍苍野茫茫,应知爱意似流水。万般变幻,斩不断,理还乱”,一个“斩”字,似乎比李煜《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抒发的情绪更为直接有力。情感的重心似乎都集中在它身上。由此再来感悟李煜这“亡国之音哀以思”的愁绪,就更能体悟了。这一切都归功于语言的凝练。正如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一切诗文,总需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5]字的锤炼是一种凝练的美。

四、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拒斥哗众取宠的古典歌词。

众多的古典歌曲风靡当下,这其中有优秀经典之作,但不乏哗众取宠之作,这些作品的歌词随意改编着唐诗宋词等古诗词,尽是辞藻堆砌,歌词难逃牵强附会,矫揉造作之嫌。为了古典而古典,歌词甚至用一堆生僻字随意拼贴,歌词内容语意不通,缺乏美的意境。同时语法混乱,断句出错,毫无音韵节奏美的效果,全仗旋律支撑。可悲的是,旋律又过于模板化,且太过刻意。

尽管古典歌词引入日常的语文课堂环境,可以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与热情。但是我们平时在古诗词教学时,对于古典歌词的教学一定要遵照适量与适时的原则,同时担负起教学责任,面对众多的古典歌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合理发挥其对古诗词教学的辅助和促进作用,绝不可以喧宾夺主,最终让每位学生都能以一颗发现美与体验美的心来参与每一堂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郑红峰编,唐诗宋词元曲,吉林出版集团,2015.

[3]王国维著,人间词话,江苏文艺出版社,2016.

[4]孟欣编,同一首歌,现代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