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征范文
时间:2023-03-19 14:53: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长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心律失常是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激动传导等任一项异常[1]。在冠心病监护病房内心律失常发生率达72%-96%[2]。心律失常可按心律失常时循环障碍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将心律失常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恶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和心率极度缓慢的完全性房室阻滞、心室自主节律、重度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若不及时治疗,病人可迅速导致循环功能障碍而威胁病人生命。我院在2007.2-2011.4这期间共收治重症心律失常病人129例,经过系统的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及有效的措施,均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7年2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心律失常病人129例,男78例,女51例,年龄36-80岁,平均年龄53岁,室性快速心律失常68例,完全性房室性传导阻滞36例,心室自主节律2例,重度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3例。
1.2方法:129例病人均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和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1.3结果:经过严密观察病情及精心的治疗护理,129例患者住院8-24d,平均16d,均取得满意效果,患者好转出院,无一例死亡。
2 护理措施
2.1一般护理:(1)迅速将病人安置在抢救室或ICU病房,心电监护,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2)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护士应协助做好生活护理,并保持病室安静整洁,利于患者休息、病情好转后再逐渐起床活动,不要做剧烈运动以免诱发心律失常。(3)氧疗护理:持续给氧3-4l/min,病情稳定后可改间歇吸氧。(4)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一条输入抗心律失常药,补液速度控制在20-30滴/分钟,一 条输入其他药物,根据医嘱合理用药。(5)药疗护理: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良反应多,应严格按照医嘱的剂量,时间,方法给药,做到服药到口,注意观察服药后的反应,如利多卡因可致神志改变、嗜睡、谵妄,躁动、抽搐和呼吸抑制等药物中毒征象,因此,静脉注射累积不宜超过300mg/2h[3],可用微量泵控制滴数,同时定时测血压,必要时心电监护;奎尼丁应严密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及头晕,恶心,头痛,发热等不适,同时可致血压下降,QRS增宽,Q-T延长,故给药时须定期测心电图、血压、心率,若血压下降,心率慢或节律不规则应暂停药。服用洋地黄制剂时,服药前应检查心率(脉搏),当每分钟低于60次或出现恶心呕吐,头痛,黄视,绿视等症状时,应立即停药并报告医生处理。胺碘酮可致肺纤维化,转氨酶升高,故用药期间应定期复查胸片,肝功能;(6)准备好除颤仪,呼吸机,气管插管等急救用品及急救药物,使之处于应急状态。(7)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低脂,容易消化,富营养之品,少量多餐,多食蔬菜、水果,以保持大便通畅。饱食、刺激性饮料(如浓茶、咖啡等),吸烟和酗酒均可诱发心律失常应避免,心功能不全患者应限制钠盐摄入,对服用利尿剂者应鼓励多进食富含钾盐的食物如桔子、香蕉等,避免出现低钾血症而诱发心律失常。(8)心理护理:某些心律失常可引起胸闷,心悸和周身不适,且易反复发作,故病人多有焦虑、烦躁和恐慌等心理,并对治疗信心不足,故护理人员要做好安慰,解释及健康宣教工作,指导病人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以免诱发加重心律失常,告知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因,心律失常可能会消失,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脉搏,心率,心律,呼吸,血压。(1)心率、脉搏:测心率,脉搏应连续一分钟,对心房颤动应由两名护士分别测并做好记录,当听心率、测脉搏1分钟以上发现心音、脉搏消失,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或心率每分钟160次以上的情况时应及时报告医师或做出及时处理。(2)心律:当心电图或心电示波监护中发现以下任何一种心律失常,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并做好急救处理。(3)呼吸:注意观察呼吸深度,节律,频率,当呼吸频率小于8次/分或大于40次/分或者自主呼吸微弱伴意识障碍时立即告知医生,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4)血压:如患者收缩压低于80mmHg、脉压小于20mmHg、头晕,面色苍白、脉搏细数、出冷汗、神志不清、四肢厥冷、尿量减少时,应立即进行抗休克处理,并注意保温,记录24小时出入量。(5)警惕阿期综合征发生:当患者意识丧失,昏迷或抽搐,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到,呼吸停止或紫绀,瞳孔放大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如叩击心前区和进行胸外心脏挤压,并备齐各种抢救物品,心室颤动时积极配合医师作电击除颤,发现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3 体会
恶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危急重症之一,如果治疗护理不当,死亡率非常高,所以对这类病人,我院在积极治疗本病的同时,制定了一系列护理措施:如严密的病情观察,精心的生活护理,合理的饮食指导,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药疗的护理,密切配合的抢救等是病人转危为安的必要条件,我们这些护理措施值得在基层医院借鉴推广。
参 考 文 献
[1]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M].(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55.
篇2
其实,不要说公募基金行业,现在整个证券市场都存在被边缘化的情况。从比重上看,这两年发展最快的还是银行,但整个证券行业,包括证券保证金、基金行业,都是停滞不前的。
从中国资本市场大环境来看,公募基金真正发展的时候是从2006—2007年。那一次,实现了金融资产的再配置,就是把一部分银行存款,挪到证券市场里面了。
我觉得,发展公募基金行业首先要问这么一个问题:你能不能给投资者带来回报?如果不能,客户就会怀疑产品的投资价值。
那么,这个行业究竟有没有空间,有没有前景?这涉及到两个问题:一个是对中国经济有多大信心,一个是对资本市场有多大信心。
显然,现在大家对这两个问题并不是特别有信心。市场投资心态都比较谨慎,对于长期的发展趋势,没人那么有信心,或者说市场没有形成这种共识。
对经济增长判断的分歧很大。相对普遍的论调是:10年以后的事情看不清楚,5年以后的事情也看不清楚,现在只能看一年,且看一年只有看政策。
这种情况下,整个市场的投资理念和逻辑都倾向于短期化和博弈化,一定会让投资行为变得更加具有博弈和投机感。
其实,就市场博弈来看,需要眼光稍微放长远一点,可大家没有长期信心。
比如,大家都知道中国人口红利要消失,经济的增速一定要下来,但是,增速什么时候下来,下来以后影响有多大?第二个,转型一定要做,但是目前谁都没有看清楚该怎么转?因此,人们必定长期信心不足。
还有就是资本市场的结构问题,即使经济能增长,但资本市场是不是有一个健康的结构?资本市场运行这么多年,一直都面临结构性问题。
上一次大牛市其实是由于股权分置改革问题的解决,加上其它一些因素才促发的。
但是,这两年又出现了新问题,就是一、二级市场倒挂。利润都被一级市场拿走了,二级市场没有利润,这个也是市场结构性问题。
如果说资本市场的结构性问题解决不了,最后看到的情况就是股指不涨不跌,那二级市场所有行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都会受到很大制约。
如果这个市场没有带来比较稳定的回报,那投资人自然会弃你而去。其结果是什么?就是现在的资金都流到银行,去买银行的理财产品。
因为银行理财现在还没有出问题,投资者觉得那些产品提供的回报是比较好的,又没有风险。
篇3
1.设立了发展基金和减费储备金。一是发展基金是在财务上作为公司的一个负债账项,用以协助公司购置固定资产,发展新项目。如果电力公司赚取的利润高于准许利润,多出部分会由损益账转入发展基金,当基金积累超过一定水平时,就可以采取降低电费的方法来减少发展基金的余额;如果利润不足,会先从发展基金中拨出资金补足公司准许利润,如果基金不足,电力公司可申请增加电费。二是减费储备金是电力公司从准许利润中拨出存入减费储备金的专项资金,该项减费储备金通常于紧接年度内以电费回扣方式减少,以降低电费或尽量减低电费的增加。减费储备金的结余在电力企业账目内代表负债,除管制计划内另有规定外,不归于其股东的利益。如2008年度中电给市民的回扣0.8港仙/(KW.h),这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一种特有的经营手法,另一方面也制约了发展基金的过量积累。2.制定了燃料价政策。协议规定电力公司不能从燃料价中赚取任何利润,也不承担由于燃料价变动而造成的任何亏损,由国际燃料市场波动导致的燃料价格波动由用户承担,当电力公司燃料实际采购价格低于标准燃料价格时,将以回扣方式返还用户。若燃料实际采购价格高于标准燃料价格时,超出部分将向用户加收。如2008年1月因国际市场燃料价格上涨,中电向市民加收5.9港仙/(KW.h),同年10月国际市场燃料价格继续上涨,中电向市民加收11.8港仙/(KW.h),这一电价变动正是基于协议中燃料价条款的规定。3.规定了电费调整程序和资产性开支审批程序。除基本电费外,电力公司可通过燃料价格调整条款来调整收费,电力公司申请电费调整时应先将财务计划报香港政府审批,政府会监督电力公司的业务,并核查财务情况,情况属实审批才会通过。电力公司增建发电、输电及配电设施,该类资产性开支必须预先报香港政府核准,并于事后接受详细审查,同时,协议对电力公司有效资产种类、折旧率、折旧年限等都做出了详细规定。
二、香港电价的形成机制
1.香港电价的计算公式。香港电价的计算公式为:电价=基本电价-回扣±加减燃油费波动。其中:基本电价,反映服务成本,当中包括用以满足客户电力需求而维持电力供应所涉及的投资及营运开支;燃料价格条款收费,反映用于发电所需的燃料成本,属于客户支付的账项。2.电价种类和电价水平。香港的电价种类主要分为四大类:住宅用电、普通非住宅用电、大量用电、高需求用电。住宅用电适用香港住宅,按照电量收费;普通非住宅用电适用于小型工商业客户,采用按电量收费;大量用电适用于每月电量不少于20000KW/h的中、大型工商业客户,这种电价基本收费包括电量收费和需求量收费;高需求用电适用于用电容量不少于3000KVA的大型工商业客户。香港的电价水平自六十年代起,一路高速成长,电力需求也激增,但从未出现过电力短缺的情况,相反,充沛的电力供应一直在有力地支撑香港的经济腾飞,成为香港经济发展背后的动力源泉。
三、电价监管过程
1.电费检讨。预测的基本电价水平应由定期的发展计划检讨来决定,并获得行政会议批准。政府与电力企业于每年十月份进行电费检讨,关于当年度的估计会考虑估计的年终电费稳定基金结余上限,在随后的年度作出一次性回扣或电费调整,使估计结余减至或低于该上限。该上限为电力企业从销售电力给香港客户所得的每年总收入(包括燃料成本账户调整但不包括该年度的回扣和调整费)的8%。电费检讨得出的结果:如当年度的下一年度的预测基本电费率≤行政会议为该年最近一次获批准的预测基本电费率5%,则该年度基本电费率调整将按照电费调整的修订数字做出,无须再由行政会议批准;如预测基本电费率>行政会议为该年最近一次获批准的预测基本电费率限额,但不超过该限额5%,如果行政会议批准,电力企业可实行预测基本电费率,无须做出发展计划检讨;如预测基本电费率超过上文所载的限额5%,将尽快进行另一次发展计划检讨。2.电费调整。电力企业可通过基本电费率的定期变动来调整收费,也可经常透过燃料价格调整条款账来调整收费,藉以反映电力企业为发电而消耗的燃料价格上的变动,还可透过电费稳定基金和减费储备金的回扣方式,调整收费。3.财政计划变更。如果电力企业计划增加发电及输电设施,必须向政府提交五年财务计划,双方共同进行财政检讨。检讨时,企业须提交未来电力需求及销售的预测、财政安排以及收入和支出数字,以供政府进行评估,而评估结果要提交行政局审核批准。
四、结语
篇4
【关键词】 清洁灌肠;并发症;护理
清洁灌肠是指通过自肛管经直肠灌入一定量溶液,以达到软化粪便、促进肠道内积存气体排出、清洁肠道的作用,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用到技术[1]。进行这项操作时不仅需要护理人员有操作技能熟练、细心,同时还需要得到患者的理解与配合才能顺利进行。否则易导致不良后果,甚至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肠道黏膜损伤、肠穿孔等,结患者带来伤害及引发医疗纠纷[2]。为预防及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我院对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需清洁灌肠的患者中的200例,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400例需清洁灌肠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89例,女性111例,年龄16-76岁,平均年龄38岁。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0例。患者进行清洁灌肠的目的均为排空大便,清洁肠道,为手术或者是检查进行准备。两组患者灌肠所用溶液相同,操作均由技术熟练的护理人员进行,所有患者均能配合完成灌肠。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在进行灌肠前,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评估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得到患者的理解与配合,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肛管,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在操作细节,插管方法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并在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对照组按常规操作方法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在操作完毕时退出的肛管前端是否有血迹,了解肠道黏膜是否受损,询问患者对操作的满意度[3]。
1.2.2 具体护理干预措施
1.2.2.1 操作前对患者进行评估 在进行灌肠前,护理人员与患者主动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年龄、生活习惯、性格等,了解是否患有可能导致腹内压增高的疾病,如腹水、便秘等。了解是否有痔疮、肠道息肉、肠炎等可能导致肠道出血的疾病。在同时告知患者进行灌肠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在灌肠时的感受以及可能出血的不良反应等,在灌肠前嘱患者排空小便,让患者做好心理与身体上的准备。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并准备好操作所需器具。
1.2.2.2 选择合适肛管 选择形态规则、表面光滑、无毛刺、管壁柔软透明、硬度适中的导管,对于年龄大的患者,可以用管径小的表面有刻度的一次性吸痰管或导尿管替代。
1.2.2.3 除对肛管使用石蜡油进行外,还对进行。用带有无菌手套的示指蘸取石蜡油后对及肛周进行按摩,等适应刺激后再按压肛周皮肤,使肛瓣分开后露出缝隙后再将好的肛管延缝隙轻轻旋转插入。
1.2.2.4 改进插管方式 操作者站在患者背侧,肛管在插入时应该保持水平状态,在通过括约肌(进入3cm左右)时一般会有落空感,这时再将肛管头端在尾骨方向转,在插入约5cm(一般到达直肠壶腹部)时,开始灌入溶液并继续插管直到插入约10-12cm。
2 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158例(79.0%),对照组123例(61.5%);观察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清洁灌肠在临床检查或治疗前经常用到,如进行肠道检查,进行肠道手术等,目的是排空与清洁肠道,以利于检查与治疗的进行,是每一位护理人员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每位护理人员必须对严重掌握灌肠的禁忌证及操作程度,以满足医疗及患者的需求。
通过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法,观察组在进行护理干预后,只有1例发生肠黏膜损伤(0.50%)较对照组(9.50%)明显降低;同时无肠穿孔发生。综上所述,通过进行护理干预与改进操作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灌肠相关并发生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乃霞.术前清洁灌肠对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7):141-142.
篇5
鼻腔共鸣需要一定的空间,所以我们往往在感冒鼻塞的情况下,声音不好听,而且歌唱得艰难。简单地说这是因为鼻子不通气,而实际情况应该是鼻子的空间被堵塞而不能让气息声波通过,没有空间而不能产生共鸣。我们在教学中常常会在鼻子上方的眉心处寻找“共鸣点”,这是一个很普遍的概念,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地研究这个像聚焦般的共鸣点。
头腔共鸣和鼻腔共鸣在歌唱中能够使声音获得较为明亮的色彩,具有穿透力。而对于这个现象的产生和训练手段,我们也可以反思一下某些习惯性训练的方式,在漫长的声乐教学年代里,我们许多人努力追求眉心的那个“点”。从一般认识理解,这个“点”被理解为头腔共鸣的现象,仿佛是一个声音的聚焦,显示出歌声的明亮度。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似乎眉心处挤出一股细细尖尖的的声音线,清脆透亮,这是许多声乐教学课堂里被反复强调的要求,这个思维惯性引导我们很多人练习了许多年了。
现在我们不妨思考一下:从物理分析,产生共鸣的首要条件应该是具备空间,如果在眉心集中“挤”一个点,从意念到行为似乎都违背了共鸣的物理条件。对任何产生共鸣的条件来说,我们需要一个扩张的空间,一个能够让气流畅通无阻的相对固定的形状,是舒展的。因此,鼻腔共鸣首先需要人为地扩展鼻腔空间,由于鼻腔基本上是骨质和软骨组织,能改变空间的可能性不大,改变的是气流经过鼻腔的量和速度,不是紧逼的挤,而是流畅的通过,使之产生更丰富的泛音而引起它上方蝶窦空间的响应。我们可以在实践中将“挤向眉心”与“舒展眉头”两个动作作比较,前者肌肉的刺激性比较明确,而后者的气流感比较强烈。也许我们自己听来似乎前者更明亮些,更刺激些,或者说亮得更表面化,而后者的声音现象则比较丰满,有较多的声音内涵和表现力。我们把这种流动的鼻腔共鸣现象称之为“共鸣场”,请注意“场”与“点”之间的差异。我们可以在这两种意识指导下作几次客观的比较试验,我们会发现声音的质量不同,点的感觉比较集中、紧张、尖利、自我感觉也比较明确,肌肉的感受性比较强烈刺激,自我听觉方面也比较容易得到满足。而“场”的声音比较松弛,共鸣的感受面积也相对宽厚,声音虽然也很亮,但是很明显与点的亮度不一样,层次比较多。自我感觉是整体性比较强,在鼻子和周围气流与声音混为一体的感觉比较多,与“点”的声音和气流分家的现象很不一样,肌肉的感觉是向外松开的,而不是向内挤压的。自我听觉上也比较暗些,圆润些。听表面现象,似乎“点”比“场”更明亮。是的,声音亮有很多种,有摩擦的刺耳的亮,有共振的和谐的亮,并不是只要亮就优秀,而应该是有层次的,要符合艺术形式的需要,要符合音乐风格的需要,也要符合各类层次的声音审美品位需要。声音的质量中,亮确实是一个方面,但是要亮得丰满有层次,有内涵。德国钢琴制造专家认为我们的国产钢琴音色很亮、很清透,但是没有内涵,大概就是这种意思,声音的内容比表面的亮度更具有生命力。有的时候学习者对自己的肌肉动向发生感觉差异,在自我感觉比较空的流动感与比较尖利的紧逼刺激之间选择的时候,往往更容易寻找刺激,这与他们的年龄、审美、文化等密切相关,也往往容易在自我感觉和客观现象之间产生差异。就像许多人把喉头上提的动作误以为打开喉咙一样。如果作为教育者首先自己要建立科学的有效的共鸣认识,然后通过实践来验证和总结经验,改变学习者对声音运用的普通意识,帮助他们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歌唱的思想认识和实践两方面的进步。
很多声乐书籍上将这个“共鸣场”称之为“面罩”,这对于歌唱技术比较高的专业人员来说,是比较容易理解并感到很形象的说法。但对于大部分学习者来说,常常会被“罩”这个字引发思维形象偏离,常常会将声音闷在鼻腔里,不向外传送,产生被“罩”住的状态。因此,在声乐学习中要避免这方面的倾向。也许追求眉心“点”的本意也是寻找这一部位的共鸣“场”,但是,由于我们在某种认识惯性上的思维,常常会因为缺乏彻底研究而有时产生认识上的偏离,甚至会钻牛角尖。只要多角度地思索一下,就更能够实事求是了。歌唱共鸣是整体的,不是局部的,局部的打开服从于整体的协调,这应该是声乐学习中贯穿始终的中心思想。“共鸣场”和“共鸣点”的意思从根本上也许是相同的,至少是相近的。
鼻腔共鸣与鼻音是近亲,如果把声音闷在鼻子里,气息不能流畅地尽快通过,就难免成为鼻音,鼻音会使歌唱的声音暗涩,所以尽量避免鼻音的说法也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利用鼻腔产生“高位置”的上部共鸣,就可以大大丰富声音的色彩。鼻音形成时鼻腔是压抑的、软蹋的,鼻腔共鸣的时候,鼻腔是开放的扩张的,气流的方向是向上的,而鼻音的气流往往是向下的。
我们追求歌唱声音共鸣,要尽量多从科学的道理出发去思考,从实践中总结有效的经验,要建立在完整的整体功能上,避免过分局限于某个局部上。许多时候,我们希望口腔充分地打开,以获得更好的共鸣效果,于是会将软腭抬得很高,确实是扩大了口腔的空间,但是会出现闷闷的鼻子不通如感冒般的声音往后堵现象。这是因为软腭过分的提高,关闭了通往鼻腔的道路,失去了口腔以上共鸣的缘故。
有时我们常常把头腔共鸣称之为头声,意思是相同的。头腔共鸣是我们声音中最具有魅力色彩的成分,它使声音明亮、光彩、辉煌、穿透力强,尤其是男高音、女高音声部,头腔共鸣几乎决定了声音的质量。任何缺乏头腔共鸣的男女高音都会显得声音浑浊笨重,唱起来听起来十分费力。缺乏头声也是和浓重的喉音联系在一起的,往往因为缺乏头声,却又想得到比较大的音量和饱满的音色,在高声区和较高的声区出现撑喉咙现象,声音紧张而又颤抖,不容易传送很远。因为在缺乏头声的声音里,能够导致声音传送很远的高频率明显缺少。男中低音和女中低音声部也需要头腔共鸣,不能满足于局部的声音效果,但是其明亮度和色彩不如高声部明显。在我们的认识中,头腔共鸣是由于声音的频率引起了头部前上方的蝶窦空间的振动而产生的。蝶窦位于鼻孔上方,是比较小的骨结构空间。获得头腔共鸣必须先具有鼻腔共鸣,如果鼻腔尚不能形成良好的共鸣声音,那么头腔共鸣是难以掌握的。
共鸣使得声音更有丰富的色彩和表现力,使得声音更响亮悦耳。人体共鸣的原始构造是相对固定的,但每个人的构造是稍有区别的,所以有些人天生声音好,而有些人声音差些,在原始自然的情况下,这都是由于构造不同而造成的。歌唱训练的目的就是发掘人的共鸣利用状态,达到歌唱所需要的声音共鸣。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共鸣和喉咙打开、气息运动一样,是改变人声的原始自然,而达到理想状态的变“自然”为“自如”的过程。入声共鸣要建立在整体的基础之上,没有喉咙的基础声音,就不能产生口咽腔的共鸣,没有口咽腔的第一阶段共鸣也不可能产生鼻、胸等其他部位共鸣。因为如果没有基音,就不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泛音。所以我们在追求共鸣的时候,必定要考虑到整体共鸣的重要性,不能片面地强调局部的突出,整体的共鸣才是丰满的、完美的。局部必须服从整体,整体是由许多局部构成的,互相作用的。
篇6
水粉画物质材料的特性,决定了水粉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独特表现技法和审美趣味。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纠正与克服水粉作画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弊端,是学习色彩知识、掌握水粉画表现技巧的重要环节。
在水粉画写生中,由于学生的色彩基本知识相对较弱,对色彩的整体把握能力不够,同时对水粉颜料的性能把握不准,从而使画面出现粉、花、脏、灰、火等弊病。
弊病之一:粉。粉气是水粉画最容易出现的毛病。其一原因是白粉使用不当,即画面上每一种颜色都含有白色,而缺少纯度较高的色彩。其二原因是色彩冷暖倾向不明确。因此,要明确和加强色彩的冷暖关系,避免将或冷或暖的色调画成中间灰色。在画面色彩较深、较重的地方,也更应明确、肯定其色彩的明度关系,这些都是避免画面“粉气”的有效方法。
弊病之二:花。主次不分。色彩杂乱,各自为政,缺乏整体性是“花”产生的主要原因。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在绘画过程中缺少统一的组织安排。因此当面对自然景物时,作者要依据画面主题的需要,大胆进行取舍、概括和提炼,删掉一些与主题无关的细节。使画面宾主分明,主体突出,这是纠正画面“花”的方法之一。要在画面上形成色彩的主色调,不宜在色相、明度、纯度上局部对比太多、太强,这是纠正“花”的方法之二。
弊病之三:脏。水粉的特性决定了其“干净”的本质,而污浊的色彩产生黯然不洁的画面,便会失去水粉画中最动人之处。 “脏”是水粉画常见的毛病,其产生原因是:①色彩的冷暖、纯度关系不明确,缺乏对比;②乱用黑色,造成色彩污浊;③用笔过度扫、刷、擦,着色遍数过多。要纠正“脏”的弊病,首先要避免对比色、补色颜料的等量相调。其次,要谨慎使用黑色或将低纯度、低明度的色彩渗透到高纯度、高明度的色块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通过色彩调配产生的黑色,不仅有明确的色彩倾向,而且与其他色彩相调时,可有效避免“脏”的感觉。另外,作画用笔用色要准确肯定。尽量避免过多的重叠、洗、刷、修改。否则,容易失去水粉画滋润透明的特色而色彩混浊。画笔、水和调色板不干净,也是造成画面脏的原因。
弊病之四:灰。一幅“灰”的水粉画会使人索然无味。色彩明度对比太弱,缺少浓重、有重量感的色彩;或是色彩纯度对比不够,缺少明快、纯度亮的色彩。都是画面“灰”的主要原因。因此。解决“灰”的问题就应从素描和色彩两方面人手。自然界中的物体,会因其所处空间位置的不同,固有色深浅的差异,及受到光线、空气等因素影响而产生色彩明度、冷暖和纯度等关系的变化。一般来说,画面中近处的物体实而具体、明暗对比强烈、色彩鲜艳偏暖,远处的物体相对虚而模糊、明暗对比较弱、色彩偏灰偏冷。培养正确的观察、认识方法,增强敏锐的色彩感受能力,掌握色彩变化规律,处理好表达对象的明暗、主次、虚实、冷暖、纯度这几个关系,是克服画面“灰”的根本所在。
篇7
【关键词】物探异常;解释推断;验证;探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探在地质勘探找矿过程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物探异常的解释推断与验证进行探讨,和同行共勉。
1 物探异常的解释推断的依据及注意事项
1.1 以地质为依据
不仅物探任务的确定、测区的选择、测网的设计、野外施工要以地质为根据,成果的解释也必须这样。以地质为根据,就要充分占有地质资料,掌握已有地质规律,有目的地开展辅地质工作,能建立测区内可能有的几种地质模型,去为地质解释服务。
以地质为根据并不是去凑合地质结论,用地质套物探资料,要防止简单对比、草率下结论的做法。应该对异常进行了充分的数学物理解释后,再实事求是地分析异常,采用既对比又分析的方法,善于利用物探异常与地质资料的矛盾深化地质解释。
1.2 以岩石物性为基础
岩石物性是基础,是联系地质与地球物理场的桥梁,是减少物探反演多解性的重要途径,可以说,没有扎实的岩石物性资料,就没有可靠的地质解释。物探中密度、磁性和电性的资料来源、参数的精度、数量及合理的统计分析方法都是岩石物性工作的重要内容。把地质规律与岩石物性结合起来就可以建立物理—地质模型。
岩石物性虽然有其一般规律,但是由于不同区域更有其十分明显的差异性,必须在测区及其周围区域做好岩石物性的研究,总结出该区域的岩石物性规律,切忌盲目地套用其它地区的资料。以花岗岩为例,在不同地区不同围岩环境中,可以表现为低密度,也可以表现为高密度,其磁性可以是微弱和无磁,也可以是中等和较强磁性。
1.3 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反映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必然规律。在物探解释中这个原则从两方面来体现:一是,工作的阶段性,不同比例尺、不同网度和精度的物探工作,其解决地质问题的重点、程度和深度不一样,一般应遵循由粗到细,由大到小,由区域到局部逐渐深入细致的原则;二是,应遵守从已知到未知的程序,尽量从地质、地球物理条件相似的已知区出发,总结物探异常与相应地质体之间的规律,找出适合本区的处理解释方法,从而指导未知地区的解释。
1.4 综合物探解释
鉴于地球物理反问题的多解性以及重磁在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中解决能力的有限性,重磁资料必须尽可能综合其它物化探方法才能作出更合理的解释,才能判定引起异常的地质原因。
1.5 三个结合
在进行物探异常解释时,行之有效的一条经验是实行三个结合,即定性解释与定量解释相结合,正演与反演相结合,平面解释与剖面解释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解释的结合可以使两者互为补充,逐渐深化;正演与反演的结合,打破了解释工作主要靠反演一锤定音的局面,可以通过对解释结果的正演,对比实测资料,修改补充原有解释模型,使解释工作前进了一步;平面解释与剖面解释的结合,可以更好地解决平面与剖面解释中的矛盾,并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补充,使解释工作更快、更有效。
1.6 多次反馈
人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解释工作也是如此,多次反馈就是为了体现这一思想。它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解释结果应通过多次正反演,反馈多次,以提高解释的精度;二是,每当补充了新的资料,或通过验证发现了重大问题,又应重新解释,不断反馈,深化现有的认识。
2 关于物探异常验证时的几点建议
2.1 物探异常需要验证
因为不经过验证的话,异常永远还是异常。
2.2 提供验证的物探异常要结合地质(成矿地质环境)、物探异常等的特征、套合情况,作认真分析研究,判断异常和矿体、矿化体的因果关系,空间关系后进行布置
2.3 在条件复杂的情况下,头一、两个孔不见矿或见矿不好是经常遇到的
但在这过程中,要始终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做出进一步的判断,在验证工程中要布置物探测井工作,对异常进行深入细致的解释,完善前期物探推断解释结果。另一方面,根据验证结果,该否定的一定要否定,该肯定的一定要肯定,因为引起异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2.4 重视验证后的再解释和孔中物工作以及与化探工作的有机结合
既然地下有矿而第一孔(或第一批孔)不见矿的原因如此之多,那么若一(或几)钻下去不见矿,也不见可引起异常的地质体就停止工作是没有道理的。在这种情况下,应投入井中物探、化探工作,寻找井旁、井底盲矿。在无法投入井中物探、化探工作时,也应依据验证孔取得的地质、物性资料作为控制条件,由物探、化探人员和地质人员共同进行验证后的再解释工作。并依据再解释结果提出继续验证或停止验证的建议。地质与物探、化探人员结合不够,共同的、反复的研究不够,这也是有些矿区几上几下,拖长见矿周期的重要和常见原因之一。
实践证明,室内评价、排序、筛选异常是必要的,但可靠性一般不高。要想尽快在众多异常中筛选出矿致异常,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大量现场查证异常。最好是100%查证。因为经常发生室内排序靠前的异常找不到矿。而排序靠后的异常却找到了矿,甚至是大矿。
异常查证的实践证明,有时一次查证就找到了矿,但多数情况下往往经过多次查证,甚至几上几下才找到了矿。我们寻找的矿床,可能出露于地表,更可能隐伏于地下,出露于地表的,少数主体已显露,而更多的是只露倪端,有的肉眼可能识别,有的肉眼难以辨认;矿床所对应的异常,有强有弱,有大有小;我们拥有的资料,有详有略,有全,也可能不全;找矿工作者的技术水平有高低之分,工作经验有丰富与贫乏之别。因此一次查证见矿与多次查证见矿大多属正常现象,当然也有因工作失误而导致几上几下的。不管属于哪种情况,只要工作者坚持查证到底,直到查明了异常源的主体和其主要矿化属性,查证的效果就是好的。在未查明异常源的主体和主要矿化特点前就中断工作,必然拖延找矿的周期。
篇8
一、引言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土地是一切生产的基础,土地财政管理是地方政府凭借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一种行为。这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经济现象,通过加强土地财政相关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财政体制以及土地制度的完善,所以加强当前土地财政管理,则显得意义重大。而为了确保土地市场的有序运行,则开展土地市场管理则显得意义重大。
二、土地财政及土地市场管理现状分析
1.土地财政现状
土地财政收入作为我国地方政府的预算外收入,近些年来,土地财政收入的总额不断增加,其占我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也不断提高。但是我国的土地财政收入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时,只是将土地占用面的考虑在内,而忽略了土地所处地段对土地价值的影响,这与我国目前的市场发展情况不相符合。其次,在征收土地增值税时,虽然考虑到了土地增值的因素,但是我国的许多投资者对土地增值税反应敏感,导致地方政府担心辖区内整个投资环境受到影响。由于房地产业以及建筑业的产业链比较长,再加上与这两个行业相关的各行各业的税收收入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土地财政收入,存在被低估的可能性。
2.土地市场管理现状
首先,政府对于一级市场的垄断会产生一些弊端,第一,这样会限制土地出售的数量,土地价格和因此而急速上升,从而增加了成本投入。第二,这会导致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提高政绩而滥用职权,滋生腐败。第三,一些农民会失去土地集体所有权。其次,政府对土地市场监管力度不够,这会引起土地市场混乱。再者,不规范的土地制度给政府的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我国所制定的土地制度有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土地出让制度以及土地征用制度等,但是这些制度中不合理的地方会为地方政府不遵守市场规则提供更多的借口,如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条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 。而在 《土地征用法》中又有规定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及其地上附着物”。这会使得一些地方政府以国家的名义来征收农民土地而再以发展经济的名义来出让土地,最终导致农民的利益受损。
三、加强土地财政及土地市场管理策略分析
1.进一步完善财税体制改革
第一,合理划分政府间的支出责任。对此,对于那些经济发展相对较慢的地区,可以适当减少当地政府的支出责任。可以将全国性公共产品的支出责任划归给中央政府,然后将体育文化、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责任划归给省级政府,其它的责任则由市县来负责。第二,对地方税权进行适当地调整。可以建立一个税收体系,在这一体系中,要适当地扩大地方税权,通过这种方式来确保地方税的独立稳定,在这一体系中,所设立的短期税要以营业税为主导,而长期税则要以地产税为主。
2.规范土地出让制
在土地出让过程中,农民的集体用地会被作为建设用地,在此过程中会产生一笔出让金,而且有地方政府收取,通过规范土地出让制,要对城乡土地的使用权进行统一,让土地使用权作为农民的一种权利,让广大农民直接加入到商业用地和建设用地的流转过程中。当集体用地因出让而进入土地市场之后,要采用累进税的方式对土地出让金的规模进行调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为农民带来更多的土地收益,切实保障农民的权力。
3.完善土地产权制度
第一,通过对法律体系的完善来对政府的权力产生一定的约束和限制,进而有效预防权力的滥用。对此,应通过对我国土地法的修订,赋予我国农民集体土地完整的法律地位,对公共利益的概念进行明确界定,而且要确立征收集体土地所适用的法律条件,通过这种方式,对农民的集体土地所有权提供有力的保障。通过完善土地产权制度,使农民拥有完整的土地产权,而且要确保农民能够正确地使用自己的权力,维护自身的利益,而且,通过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使农民所拥有知情权、监督权以及参与权被予以确立。
4.转变政府职能
为了更加完善政府的职能,必须要适当地取消政府的一些行政干预,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不断减少政府对土地管理部门的干预,开放土地一级市场,使土地真正作为土地市场的一部分。通过转变政府职能,不断规范征地程序,在原有的程度上进一步缩小征地范围,而且不可以使政府部门随意利用国家的名义来征收农民集体用地,即使要进行必要的征收,也要设立合理的补偿标准,使补偿标准能够更加贴近市场。政府部门要开展宣传教育,让农民学习土地管理的相关法律,使农民能够真正参与到土地市场管理中,在相关土地市场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要积极听取农民的意见。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的作用,尤其是市场失灵阶段,通过强制性的手段来纠正土地市场存在的缺陷,从而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土地市场环境,真正维护土地所有者的利益。
篇9
【关键词】固定汇率制度 货币政策效应 制度选择 汇率目标区
汇率制度是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做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不仅是影响贸易收支的变量,而且是影响一国宏观经济环境、国际收支平衡、国内物价水平和就业的重要变量。不同的汇率制度安排决定政府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力。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之间相关关系的研究可以为一个国家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我国汇率制度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现。
一、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的经济效应
(1)资金不完全流动。中央银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基础货币(货币乘数作用)货币供应量利率。一方面,从经常账户来看:利率国民收入边际进口倾向进口经常账户收支逆差;另一方面,从资本与金融账户看:利率资本流出资本与金融账户收支逆差。总的来说,国际收支逆差本币贬值倾向(为维持固定汇率)中央银行入市干预售出外汇购买本币外汇储备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利率投资国民收入。这一调整过程将会持续下去,直到国际收支平衡。由于汇率固定不变,这便意味着国民收入恢复原状时调整过程才能结束。此时货币供应量恢复期初水平,经济中其他变量均与货币扩张前状况相同,但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外汇储备下降)。因此,在固定汇率制下,当资金不完全流动时,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等实际经济变量的长期影响是无效的。
(2)资金完全流动。中央银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措施基础货币(货币乘数作用)货币供应量利率资金迅速流出资本与金融账户收支逆差本币迅速贬值(为维持固定汇率)货币当局售出外汇购买本币外汇储备迅速下降基础货币扩张性货币政策效应抵消。因此,在固定汇率制下,当资金完全流动时,扩张性货币政策在短期内也无法对经济产生影响,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二、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的经济效应
(1)资金不完全流动。中央银行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货币供给量利率。一方面从经常账户来看:利率国民收入边际进口倾向进口经常账户逆差;另一方面从资本与金融账户来看,利率资本流出资本与金融账户收支逆差。总的来说,国际收支逆差本币贬值净出口国民收入水平。因此,在浮动汇率制下,当资金不完全流动时,扩张性货币政策会引起本币贬值、收入上升,此时的货币政策是比较有效的。
(2)资金完全流动。中央银行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货币供给量利率资本迅速流出本币立即贬值净出口国民收入水平。因此,在浮动汇率制下,当资金完全流动时,扩张性货币政策会引起本币贬值、收入上升,此时的货币政策是非常有效的。
三、我国现行汇率制度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从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经过制度改革初期的大幅贬值后,人民币汇率(兑美元)在近10年的时间跨度里始终处于一种“超稳定”的状态中,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始终维持在8.3∶1左右,而且自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波动幅度不足±1%。因此,人民币汇率名义上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在实际上已经变成为一种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
(1)外汇储备成为货币供应的主渠道,货币政策独立性降低。第一,固定汇率制度使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加强,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主动性降低。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货币供应越来越内生于国民经济运行。对外开放的程度越高,与对外经济活动相关的货币供应所占的比重越大、内生性越强,于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主动性就越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长期“双顺差”,外汇储备规模迅速扩张。第二,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使我国制定货币政策受到很大的限制。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要求中美两国经济周期存在比较大的一致性,否则将造成内外政策目标冲突。
(2)外汇储备的内生性增强和汇率风险加大,增加了货币政策的实施难度。在我国现行汇率制度下,外汇储备内生于国际收支,外汇储备的增减是国际收支的结果和残差项。外汇储备的内生性增加了制定货币政策的难度。因为央行在进行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时,必须特别注意对外汇储备的变动进行预测,并尽可能按月预测,避免外汇储备波动带来基础货币投放的不稳定。外汇储备量的波动使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或升值压力,客观上也为货币政策的实施增加了难度。
(3)违规进出我国的资金增多,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被削弱。利率既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又是货币政策影响经济的主要传导机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变化往往首先表现为利率水平的变化。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低,银行存贷款利率基本上由央行直接制定。央行根据货币政策的需要,通过直接调整利率水平来影响金融机构可贷放资金量和企业借款量,进而影响企业投资规模和经济总量。在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下,利率影响经济的效力大为降低。如当央行企图通过降低利率放松银根,以扩大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时,套利资金就会千方百计将人民币兑换成外汇资金并流往国外,引起外汇需求增大、汇率波动。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央行往往会抛出美元买进人民币,从而减缓了降低利率所带来的信用扩张作用。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房地产;温州;政府调控;市场供需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8.5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8-128-03
一、温州房地产市场现状
温州是一个山灵水秀的城市,但是土地资源较之于浙江省的其他城市更加稀缺。因此,温州城市发展与房地产开发需要珍惜每一寸土地,高效集约利用土地。自从“限购”“金改”等调控政策陆续出台之后,以房地产作为投资保值者或炒房者大大减少,严格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给火爆的炒房市场灭了火、降了温。2012年,在楼市持续调控的背景之下,温州的土地市场上半年几乎交了白卷,而住宅用地收获了一个“鸭蛋”。
闻名于“炒房团大本营”的温州楼市被给予“腰斩”“暴跌”“崩盘”等字眼,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据了解,温州房价确实比最高峰时降低约30%,也出现过个别楼盘接近被“腰斩”的现象,但外界所议论的“崩盘”现象尚未出现。细察之下可以发现,温州市的房地产市场仍然盯牢在较高的价位上,由此生成其发展的特别“空间”。
通过表1可以看出,2012年温州市房地产市场的12个月的住房平均价格为25528元/平方米,是浙江省省会杭州市(18814元/平方米)的1.36倍,是其相邻的金华市(9000元/平方米)的2.84倍。显而易见,这种在号称“史上最严厉”的宏观调控背景下形成的高位运行可以说明的问题是矛盾的,一种观点可以认为温州市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无异于 “焚林而猎,涸泽而渔”,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在房地产市场上,因而这种高位运行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崩盘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另一种观点也可以认为温州房地产市场的这种高位运行是其经济基础的自然体现,甚至如果价位再往低探一点的话,就会有足够的需求力量把价格拉回到目前的高位上,因此目前的这种高位运行是一种最终的均衡结果。
二、温州政府房地产调控存在的问题
(一)高房价中的政府失灵和角色错位
1.地方政府角色的错位。我国主要是通过GDP来对地方政府的领导者政绩进行考核,为了GDP的高速增长,为了当前的政绩恢弘,地方政府开始成为房地产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角。因为土地出让费和房产税占地方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因此随着房价的攀升,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亦水涨船高。于是,地方政府在房价畸高的游戏中,不自觉地将所担任的角色错位了。正是在地方政府这支“看得见的手”的错位支撑下,房价调控变成了 “调控愈紧、房价愈高”的逆向调控,不仅房地产存量无法再短期内迅速增大,反而为房地产商们制造恐慌、囤积住房创造了机会。
2.房地产业的行政寻租。当今社会,行政寻租已经成为了房地产行业的普遍现象。一直以来,公众强烈呼吁要求公开房价成本遭到相关职能部门的反对。事实上,从去年起,关于房屋成本能否公布就一直是个“敏感的热门话题”。如果相关职能部门简单地以“工作量高负荷”、“缺乏可操作性”为托词,那么难以被普通购房消费者接受。有人说“建筑成本”可以公布而“建设成本”无法公布,原因是建设成本包括了所有建设项目运营的成本,不同项目不同模式,难以固定,开发商只能在整个项目竣工后才能核算出来,但是这样的解释无法使普通购房者信服。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房地产行业中普遍存在腐败现象。地方政府开始作为房地产市场参与者和利益共享者,任由 “看得见的手”发挥作用,对土地市场进行垄断性控制和对城市房地产开发建设的大力推动,这是推动房地产市场价格畸形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
3.房地产市场的垄断。房地产业的暴利来源于房地产业的垄断性。众所周知,垄断企业通常会取得高额的垄断利润,这种利润远远大于竞争市场中企业的平均利润,这便是房地产业暴利的原因。一方面,中国房地产业房价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房屋的空置率又在不断上升。这都是由房地产业的垄断性所决定的。房地产业的垄断利润既能够保证房地产商的资金链不会断裂,而对未来房价的预期又使得房地产商可以囤积房屋、哄抬房价,因此房价与空置率“双飞”的局面鱼贯而出。房地产业的暴利,仅仅依靠市场的力量,是无法消除的。现代经济学指出,垄断不仅降低经济效率,而且会损害社会福利,若要消除由于垄断带来的暴利,只能依靠政府干预。反垄断是现代政府的职能之一,由于垄断减少了房屋的有效供给,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干预变得顺理成章,但是政府对垄断进行干预的方式则需慎重选择。
(二) 温州房地产市场供给与需求
1.严重偏高的房价收入比。房价收入比是某个住宅市场上某个指定时期内销售的住宅自由市场价格中位数和该市场上家庭年收入中位数的比值。如果房价收入比上升,表明房价相对于收入来说有所升高,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有所下降,政府需要分析房价收入比上升原因,考虑是否进行调控;如果房价收入比下降,表明房价相对于收入来说有所降低,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有所升高。2000-2009年浙江省房价收入比逐年攀升,从6.49升至10.78,远高于国际平均的6.4。其中,温州2000年的这一数据为5.87,到2009年升至17。 同时,“房价收入比”呈现“收入越低差距越大”的特点,2000-2009年,最低收入家庭的这一指标由14.38升至31.03,低收入家庭从10.94提高到20.37,中等收入家庭从6.84提高至13.51,最高收入家庭只从3.35提高到4.43。产生的影响却是有本质性的差异的。
2.刚性需求的释放。2012年上半年,刚需房需求成为房地产商手中的“救命稻草”。在房价几稳的房地产市场中,公积金调整、利率折扣、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下降,这些微调政策都对释放刚需、利好市场有积极推动作用。但是,这些对房价的影响并不大,它只是作为一种信号,在心理上产生的影响,会传导到市场,从而影响销售量和房价。
三、完善地方政府房地产调控和市场关联的举措
(一)房价的合理回归
从某种程度上说,房价的合理回归,可以理解为调控思路上的一种很大改变。过去调控更多的实际上针对房价,如果把房价控制住,调控目的就达到了。所以长期以来都是以房价作为调控目标,并将其作为最终的衡量标准。然而,这同真正调控的目的相比而言,实际上是偏离的。调控的目的,即一个是短期目标,一个是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旨在促使房价合理回归,就是将房价作为重要目标。长期目标是促使这个行业回归到健康发展的轨道,这也是政府调控房产价格的真正目的。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减少城镇居民购买住房支出相当于增加了其收入,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强心剂”。
(二)有计划的土地供应
一方面,地方政府应该根据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按照市场主体的反映,有秩序地制定土地供应计划。如果政府轻易做出决定,在短期内推出大量土地,并减少土地供应,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让房地产商大量地吃进土地,或者通过炒高增量土地以抬高存量土地价格。另一方面,无论房地产商手中掌握多少囤地,它都无法真正成为地价和房价的主导。换句话说,如果政府真正下定决心坚决斩断与房地产商之间的共同利益链,其必然是有办法的。首先必须解开地方政府保护房地产业既得利益的心结,斩断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之间千丝万缕又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除此之外,地方政府应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加强土地增值税的征收,限制土地交易的投机行为。同时,应盘活土地存量市场,对土地存量和增量进行调控来控制土地供应。
(三)提高供应量,改善供应结构
首先,房产绝对供应量不足。2011-2012 年温州市房地产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都没有呈现总体增加的趋势,而且竣工面积远远小于新开工面积,这也制约了当年的新建住房供给以及销售量。2012年新开工房产项目约840万平方米,施工面积约3600多万平方米。截止到2012年10月竣工面积约只有110万平方米。其次,房产供给的结构不合理。由于温州市区土地供应量的限制,开发商通过“90/70”双套拼的方式开发销售当地的房地产,以此规避相关部门的规定,这恰恰反映出供应结构的失衡。因此,一方面政府必须运用政策和金融杠杆,抑制房地产市场中的投机行为,加快普通商品房的建设;另一方面,政府应当指导开发商加强市场调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适度提高商品房预售门槛,使房地产结构更加合理,发展更加健康。
(四)关注民资,拓宽民资战略出路
温州是启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先行城市,商业文化或者市场经济文化相对发达。一方面,温州人不仅拥有巨额财富,而且具备非常强烈的市场观念和意识。另一方面,温州人的巨额财富缺少足够的投资路径,开始寻求高收益高回报的投资路径逐渐形成温州人强烈的投资意识。于是,房地产市场必定成为温州民间资本投入的不二选择。然而,自限购政策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受到平抑并保持稳定,温州民间大量游资从房地产市场抽身出来,给温州市场经济活动带来了不小的波动。2011年底,温州出现的经济金融问题,使得温州“两多两难”问题集中爆发。更加重要的是,随着温州民间游资在一系列领域中左冲右突的折腾而造成的巨额损耗,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遭遇了严重的危机,特别是其发展动力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削弱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格局,将造成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效率的巨大损耗。
面对这种危机性局面,以放开目前绝大多数国资企业的垄断性控制为重点的国民经济战略转型,将是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战略关键。而这样一个国民经济的战略转型,同时也会有效地促成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合理回归,更会形成民营经济良好的成长和发展环境,最终形成我国国民经济总体上更加具有效率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符振彦.公众呼吁房价成本公开我们如何面对[J].北京房地产,2006,(11):26-28.
[2]张齐武、周德翼、曾启华.囤房现象形成的原因、影响与治理策略[J].城市发展研究,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