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环保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4-03-22 18:03: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煤矿环保应急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煤矿环保应急预案

篇1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应急管理工作主要抓了三方面工作:

(一)抓宣传教育,筑牢应急管理思想基础。紧密结合学习贯彻新《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新要求宣讲活动、“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以及全市依法治市安排部署,扎实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应急管理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活动,积极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浓厚氛围。今年通过安全生产宣传周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新要求宣讲活动,旨在进一步增强全民安全意识,普及民众安全知识。加强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将应急管理知识作为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特种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的重要内容,强化日常监督检查,促进企业自觉抓好应急管理相关工作。

(二)是抓应急预案管理,提升应急处置水平。突出应急预案管理,着力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今年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全局综合性应急救援预案和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及烟花爆竹等重点直管行业应急救援预案。按照《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要求,适时督导各乡镇、市级部门、企业做好应急预案修订、评审和备案工作;突出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强化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应急救援演练工作。进一步检验了预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提升了生产事故应急处置水平。督促煤矿、非煤矿山等企业开应急演练,危化品和烟花爆竹高温防雷防静电应急演练。积极争取政府和部门支持,拟筹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鼓励企业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充实应急救援力量。

(三)抓应急值守,建立完善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强化安全生产应急值班值守,不断完善制度、明确责任、规范流程,畅通事故信息渠道,及时为应急指挥和决策提供依据。严格落实局机关24小时领导带班和值班制度,煤矿监管中心全天候值班值守。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动配合,及时预警信息,协调发挥好公安、交通、气象、卫生、环保等有关部门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切实提高应急处险效率。

二、存在的问题

应急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安全生产应急保障层次较低,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匮乏,应急救援力量薄弱,尤其缺乏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缺乏安全生产监测预警系统和应急指挥平台。二是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和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安全生产应急援救实战演练缺乏,预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有待进一步检验和提高。三是一些重点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仍不健全、人员和设备配备不足,难以适应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要求。

三、下一下步工作计划

(一)继续推进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完善领导机构,明确各自分工职责,加强队伍组建,确保人员、职责、经费、培训“四落实”不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篇2

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中,政府是主要负责方,企业作为社会主要力量之一,是危机治理层级网络中的重要一员,掌握大量社会资源,无论是作为灾害源头方,还是灾害波及方或灾害协助方,其能否有效参与都直接关系到政府应急管理的成效。

政府和企业协调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已取得的成绩

在SARS、松花江水污染、2008年雪灾、汶川地震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爆发与应对中,企业的角色受到了关注。为更大程度地发挥企业作用、更快更好地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各级政府不仅加强了相关的制度建设,而且还积极推进制度的落实。

制度建设。尽管目前政府协调企业参与应对突发事件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但相关的规定也能从各类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文件中找到。目前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与企业协调主要体现在以下13个方面:一是工作原则方面,即强调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需要充分动员和发挥企业单位的作用,通过联动协调机制,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二是预案体系方面,即企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应急预案,构成地方政府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对企业制定适合自身实际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作出了要求和规定。三是预警方面,主要包括整合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监测信息资源,依托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及相关网络,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系统(广西);定期调点企业、分析重点问题,并预测可能出现的紧急重大情况(甘肃);倡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举报各类危险源和灾害灾难隐患,并予以表彰或奖励(重庆)。四是先期处置方面,事发地企事业单位必须快速反应,组织有关力量进行先期处置,并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应急委、专项应急委报告(湖南)。对于驻地中央、省属企事业单位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由其先期处置,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其主管部门负责事件的应急指挥工作;事发地人民政府在上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参与先期处置和应急指挥工作(山西)。五是信息协调方面,主要要求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建立应急管理基础数据库,并定期更新(海南);建立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员制度(甘肃、海南、湖南等);企业单位有义务按照省应急办要求向社会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云南)。六是人力资源方面,即在政府专业应急救援力量的基础上,动员企业单位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同时企业也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装备水平,建立联动协调机制。企业救援力量必要时能为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救援提供支援(内蒙古、贵州、海南、江西、青海等)。七是财力保障方面,即在实施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的基础上,国家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单位及时研究提出相应的补偿或救助政策;企业应当设立本单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专项资金(湖南);提倡、鼓励企事业单位为恢复重建工作捐赠资金和物资(湖南、江苏等);进而为此建立省突发公共事件救助基金(云南)。八是物资保障方面,即政府可调集征用企业单位的应急物资、设备、房屋、场地等。主要涉及企业储备台账、应急保障服务协议、专项物资调度制度、生产潜力储备制度、应急生产启动运行机制、动态应急救援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储备保障机制等。九是科技支撑方面,即注意发挥企业在公共安全领域的研发作用。鼓励企业研究、开发、生产用于突发公共事件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的新技术、新工具、新设备(江西、宁夏),加强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建立完善应急专业人才的激励机制(宁夏)。十是善后处置方面,即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怃恤、补助或补偿,因参加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导致伤残或死亡的,其抚恤事宜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十一是保险方面,一方面鼓励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的公民、法人单位和其他组织购买财产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从事高风险活动的企业应当购买财产保险,并为其员工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北京),政府支持各保险公司推广针对应急工作的险种(湖南);另一方面,保险监管机构督促有关保险机构及时做好有关单位和个人损失的理赔工作(上海、四川)。十二是教育培训方面,即企业单位应当根据政府要求组织开展本单位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教育,加强自救、互救和逃生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十三是责任追究方面,规定企业单位等需对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中出现的不听从调遣等违法违规承担责任(海南、湖南)。

制度落实。从目前看,国家和各省市一方面加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政府和企业协调制度建设,另一方面也注重通过现实演练来磨合相互行为。总体来看,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应急预案制定及演练方面。随着国家对应急工作的重视,国有企业、高危行业企业在政府的督促下基本上都建立了企业应急总体预案和适应于企业自身的专项应急预案,健全企业内部灾害管理机制和制度。为了检验企业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以便及时完善修订应急预案,国内许多大中型企业均成功开展了应急预案演练。例如:2005年6月10日,国家电网公司与北京市政府联合举行了全国首次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北京市电力突发事故应急处置联合演习”,全面检验了政府部门与电力企业相互配合的联动机制。第二,企业应急队伍建设方面。国家在建设政府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提高救援力量技术装备水平和后勤保障能力的同时,也在推进形成由国家级基地、骨干救援队伍和企业专兼职救援队伍组成的矿山、危化救援队伍体系。天津、河北、浙江、山东、河南、云南、青海等地积极探索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模式,采取建立专业救援队伍、依托消防队伍调整整合、与企业协议共建等方式,大力推进救援基地建设,救援力量总体规模、分布种类都有积极进展。高危行业(领域)的绝大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加大了对企业专职救援队伍的资金投入力度,装备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第三,企业安全生产方面。在国家严格行政许可,提高煤矿、非煤矿山、化工、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市场准入门槛,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以及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行为等多方面工作的压力下,企业灾害事故隐患情况得到改善,减少了突发事件的发生。第四,企业资金保障方面。财政部、国家安监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制定印发了《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矿山(煤矿除外)、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和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按照一定标准缴存一定数额的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在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转作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为彻底解决“老板赚钱、政府埋单、群众受害”的不正常现象,2007年12月,国家环保总局和保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并在湖南、江苏、湖北、宁波、沈阳、上海、重庆、深圳、昆明等省市开展了试点工作,如无锡市已在江苏省内率先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并推动蓝星化工等25家企业参加投保。与此同时,保险公司针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新保险业务也逐步开展起来。第五,救灾应急物资储备方面。国家已经初步建立以物资储备仓库为依托的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国家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正逐步完善。目前,全国设立了10个中央级生活类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并不断建设完善中央级救灾物资、防汛物资、森林防火物资等物资储备库。部分省、市、县建立了地方救灾物资储备仓库,抗灾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初步形成,并通过与生产厂家签订救灾物资紧急购销协议、建立救灾物资生产厂家名录等方式,进一步完善应急救灾物资保障机制。第六,教育培训方面。在安全监管总局制定《安全生产培训办法》的推动下,企业积极开展安全生产业务培训。环境保护部组织的全国环境应急管理师资培训,也为企业应急人才的培训提供了渠道。

政府和企业协调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存在的问题

目前,尽管我国政府在推动企业参与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政府和企业预案体系的协调性较弱。当前,除自然灾害、社会安全外,食品、高危行业企业是我国暴发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源头之一。但目前大部分地区仅大型国有企业、高危行业企业和地方重点企业编制完成了企业应急预案,中小企业应急预案制定情况不容乐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仍未完全形成。地方各级总体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企业应急预案等不同层次方面的预案体系协调性仍然缺乏,企业较少能参与到主管部门、上级政府应急预案的制定中,地方政府也较少能切实地全面指导企业制定应急预案,备案和检查制度并不能根本解决预案体系的协调性问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先期处置的灵活性,削弱了政府和企业的快速联动反应能力。而且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央企、省属国有企业与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之间还存在沟通与协调问题。

政府和企业的协调平台建设不充分。一方面,政府与企业应急机构和机制衔接不充分。部分县级政府和中小企业仍未建立应急常设机构,已经建立的存在人员少、活动开展少、应急管理能力低等问题。另一方面,政府缺乏有效掌握企业生产运营情况的信息平台。虽然部分省市通过摸底统计,逐步建立涉及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社会物资统计数据库,但该监测系统仍集中于主要应急资源,不能全面涵盖所有社会资源种类,亦不能及时更新社会资源分布,而且基层政府的资源普查工作仍不容乐观。同时,企业风险排查不全面、不彻底。除安监系统进行高危行业重大危险源普查外,自然灾害、公共安全、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可能涉及企业的风险排查尚未展开,如企业破产可能引发的。

企业参与应急管理的政府动员机制缺乏。由于缺乏长效的政府动员机制,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中,往往存在“政府急,企业不急”的难题。一方面,目前政府安监等部门的监查行为尚不能有效遏制企业违法行为,难以促使其自觉遵守相关制度,主动承担违法成本,不容乐观的安全生产现状使政府的监管工作量和压力增大。另一方面,相比于外资企业,当前国内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普遍不强。尽管特殊的社会地位和行政隶属关系迫使国有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必须承担应急救援的责任,但在平时的安全生产方面却并未起表率作用。民营企业家普遍未能认识到参与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对政府的应急救援呼吁置若罔闻。一份慈善公益组织的专项调查显示,全国上千万家企业里,有过捐赠记录的不超过10万家,99%的企业从来没有参与过慈善捐赠。而且部分捐赠企业还存在弄虚作假行为,承诺捐助金额出现不到位情况。在政府鼓励企业捐助方面由于企业税收减免的优惠措施不力,抑制了企业捐助的积极性。

政府和企业应急资源储备方面协调性不够。首先,目前的应急资源储备大多局限于地方事故易发领域,政府对罕见灾难中应急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估计不足。近年来多次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均暴露这一问题。其次,企业储备应急资源的积极性不高。一方面,政府和企业在应急资源储备的种类和数量方面缺乏深入沟通,造成主要由政府部门推动的局面;另一方面,大部分应急资源须由民营企业提供,而现有政府补贴不足以激励这些企业严格遵循储备要求,关键时刻未必能解政府燃眉之急。再次,应急资源的动态储备制度仍是摆在政府和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灾后赔付中政府和企业的协调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广泛存在“老板赚钱、政府埋单、群众受害”的不正常现象。尽管国家环保总局和保监会出台文件指导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并在湖南、江苏、湖北、宁波、沈阳、上海、重庆、深圳、昆明等省市试点,以推进企业为安全事故负责,但截至目前,由于政府支持力度小,只有平安、华泰、人保等部分保险公司设立类似险种但未全面推广,参加保险的企业还不多,覆盖面较窄,起不到分散风险的效果,而且风险识别和量化的困难也降低了参保的积极性。此外,政府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临时征用企业物资的程序尚不规范,补偿机制也不健全。

政府指导企业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不足。目前,政府指导、培训企业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主要由各专业部门承担,如安监、环保部门各自开展培训工作,部门之间缺乏整合,政府应急办公室的协调职能亦未能充分发挥,这无形中增加了企业参与培训的成本,降低了企业积极性。而且,由于政府部门资源的有限和关注点的局限,政府尚未能对所有企业开展指导和培训工作,现有的指导和培训既缺乏系统性,又浮于表面,未能做到深入细致。

政府和企业协调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目前,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和企业协调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造成:

传统行政方式的延续。尽管行政体制改革已进行多轮,但政府权责结构、政府职能及其实现方式等仍未得到彻底变革,行政命令方式仍是目前政府管理社会的主要手段,国家和社会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政策和政府对社会资源的调控。这种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及处理方式也全面体现在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中,政府几乎全盘包办,但模糊的权责结构阻滞了政府协调联动的速度,固有的信息不对称也会使政府缺乏足够的能力成功应对。

政府资源和技术有限。资源和技术匮乏是目前政府难以有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直接原因。这里的资源不仅包括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还包括信息、权威和制度资源。从目前看,后者更为重要,特别是制度和信息。应急管理中,资源的有限加大了协调的难度,同时也使得政府协调的重要性大大增强。而造成目前资源匮乏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是传统行政体制未将应急管理整合到日常行政管理中,历史欠账太多。

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目前企业未能积极参与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企业家缺乏社会责任意识。这里的社会责任意识包括企业守法运营的责任和慈善捐助社会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主要是因为缺乏动力和压力。在企业运营方面,由于企业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以及法律、行政的约束力较弱,企业缺乏足够动力遵纪守法。在慈善捐助方面,一方面由于我国缺乏慈善捐赠的传统和氛围,使企业家缺乏社会压力;另一方面也因为我国慈善捐赠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使企业家难以放心捐赠;同时,企业捐赠中税收减免等优惠措施不到位,也抑制了企业捐赠的积极性。

国内应急市场相对有限。企业是市场主体,其参与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主要以市场方式进行,以取得利润为目标,但目前国内应急市场尚待开发,尚未形成有效的产品竞争市场,而且国家法律法规的缺乏也使市场容量和产品市场前景不大明朗,地方政府的某些考虑也会减缓应急市场的成熟,这就客观造成企业缺乏动力参与应急管理。目前,环境污染责任险推进缓慢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建立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政府和企业协调系统的建议

国内外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经验和教训表明,企业在公共危机中的正、负作用不容小觑,需要通过有效的协调机制加以系统调用。

发挥市场机制功能,转变政府应急管理职能和方式。政府应以应急管理职能建设为契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方式,弱化命令行政,强化依法行政,调整政府与市场关系,发挥市场机制功能,着重推进应急协调和服务能力建设。政府应急管理应充分借助于市场机制,合理引导企业资金和资源配置,最大化整合社会资源,这不仅有助于减轻政府部门工作量和压力,而且还能有效调动企业自觉参与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积极性。政府还应调整当前在日常行政工作之外单独建设应急管理体系的方式,通过加强平战结合、寓应急管理于日常行政,来缓和资源有限的困境,减少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政府应急服务应着重于企业环保、安全等方面面临的难点,解决企业现实问题。

建立应急预案模块系统,全面整合政府和企业应急预案。政府应急部门应研究确立应急预案模块结构,以便政府部门或企业制定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应急预案。在应急预案的制定过程中,建立预案的制定方与有关政府部门或相关企业的沟通协调机制,听取对方意见,充分关注预案所涉单位的权责边界,为日后应急合作奠定基础。驻地央企和省属国有企业应特别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的沟通。预案制定完成后,按照应急预案模块结构,政府应急部门全面整合所辖区域内各单位的应急预案,建立政府和企业共享的人机互动型应急预案模块系统。

强化风险排查工作,共同推进社会风险评价体系。风险排查有助于政府和社会全面掌握社会风险源,为灾害预警和应对提供基础信息。目前,针对企业的风险排查工作应在日常行政和专项工作中按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四大类系统推进,转变企业作为灾害源头方的传统认识,客观定位其灾害波及方和灾害协助方的角色及功能。在风险隐患排查中,为促使企业自觉行动和动态更新风险源数据库,福建泉州的企业安全生产等级评价制度值得借鉴推广。与此同时,国家须加强对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风险评价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此外,我国还应借鉴美国国家基础设施保护计划,推进国家基础设施风险评价和保护工作。在建立有效风险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各地政府应急部门应完善预警机制,通过综合政府部门和社会信息,及时向公众和有关单位发出预警并提供应对建议。

健全公私合作机制,形成应急资源动态储备体系。在应急资源储备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在确立专业应急物资和基本生活物资目录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公私合作机制,建立多元化储备渠道,确保应急物资准备充足、及时到位。在公私合作中,政府应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市场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在明确权责关系的基础上,监察和审计部门应通过有效的监管机制,确保应急物资储备到位。同时,政府应规范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物资征用程序、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

篇3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TD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2-0149-02

1 梨园矿概况

梨园矿位于河南省汝州市西南35公里的寄料镇境内,南依岘山,北邻汝河,北距焦枝铁路庙下站19km,东距汝州市32km,东南距平顶山市97km,西距洛阳市87km,北边13km处有南洛高速公路,17km处有洛(阳)界(首)高速公路,鲁山至庙下公路从矿区通过与平洛公路相连,交通十分便利。梨园矿是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下属生产单位,始建于1947年11月,前身是平顶山市梨园矿务局,是平顶山市属国有煤炭企业,曾是河南省地方煤矿的一面旗帜。2004年8月加盟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后,更名为梨园矿。梨园矿综合生产能力123万吨/年,全矿现有职工7700人。梨园矿现有梨园、宁庄、长虹公司三块井田,总面积15.9km2,煤炭产品主要有二1煤、二2煤、一4煤、四7煤四个品种,是典型的工业动力煤和炼焦用煤。工业动力煤低硫、低磷、含灰量较低且符合国家环保政策要求,主要用于电力、石油化工和建材等行业;炼焦用煤为优质冶炼煤,主要用于钢铁制造业。

2 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办法

全面做好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煤矿企业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从矿井到区队、班组、岗位上分别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体系,要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时段、不同环境有计划地开展应急演练,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原则,同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相衔接。应急处置方案应做到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清楚,应急管理责任明确,应对措施正确有效,应急响应及时迅速,应急资源准备,充分将煤矿应急体系建设纳入企业总体发展规划,通过紧急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煤矿应急组织体系、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完善应急指挥平台、监测预警、预案体系、培训演练、物资保障、科技支撑等方面建设,提升煤矿企业综合应急能力。

2.1 加强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领导

应急管理工作是煤矿企业一项系统工程,完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是开展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和基本内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负责人也是应急管理并组织制定应急救援方案,全权指挥应急救援工作的第一负责人。煤矿企业要建立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带头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协调配合,不断增加应急管理水平,深入一线,定期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做到煤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指挥工作机构、职责、编制、人员、经费五落实;同时,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条、第七条具体内容中确立的应急体制“以基层负责为主,上级负责为辅”的原则,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要以区队、班组为重点,明确基层组织是应急管理工作的第一道防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应急管理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区队、班组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

2.2 加强应急管理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

煤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消除事故隐患,减少事故发生,提高事故处置能力,降低事故损失的重要举措。《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安监总应急【2007】34号)的要求,要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工作,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煤矿企业要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纳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总体规划中,要以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为核心,合理规划,加强组织协调,抓好培训工作落实,确保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煤矿企业应有计划开展不同形式的安全生产应管理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同时要加强安全生产应急宣传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煤矿企业现有的各类培训教育资源、网络、电视、图片等手段,通过知识讲座、案例分析、应急演练等多种形式,提高员工学习的自主性、参与性,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2.3 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煤矿企业要建立专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目前我国的矿山应急队伍的建设严重落后于矿山行业的飞速发展,处理重大、特大事故的能力严重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有这三个方面:(1)应急救援队伍缺少精良的专业装备,这就从根本上限制了救援队伍的能力。(2)煤矿企业缺少大型排水等配套设备,而且装备的配套性较差,无法在短时间内为救援队伍扫清障碍,这就导致最佳的救援时机被错过。(3)救援队伍的后勤工作不到位,在很多时候,救援队伍的饮食和休息场所得不到及时供应,这严重影响了救援队伍的战斗力。有关部门应该针对上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要按标准配足应急装备,加大应急装备投入,开展针对性专项、单项应急救援队伍演练,保证应急救援队伍熟悉煤矿企业各个环节、场所、工作地点的安全生产环境及条件;加强专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工作,打造一支科学施救、技术水平过硬、反应敏捷的专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

2.4 加强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工作

煤矿企业要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做好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闭合管理工作,消除各类不安隐患,做到“小隐患不隔班,大隐患不过天”。深化区域瓦斯治理、防突工作。严格落实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和瓦斯防治“十条禁令”,不断优化完善通风系统,确保瓦斯监测监控有效,强化防突措施现场落实,坚决做到“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加强防治水工作。持续推进宁庄井水害区域治理和老空水的探放工作,按照集团公司“综合治理、远近兼顾、以疏为主、疏堵结合、水压达标、确保安全”的承压水防治水原则和“有掘必探、有采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的探放水规定,加大群孔疏放水力度,完善各类防水设施。坚持物探、钻探相结合的探放水方法,深入开展防治水安全评价,严防水害发生。加强通风系统、监控系统、排水系统、机电提升运输系统的完善,认真开展检查、维修、维护工作,确保大系统、大设备安全可靠,运行良好。注重抓好工程开工、巷道贯通、采面初采初放以及过地质构造带期间的顶板管理,防止顶板事故发生。加强放炮管理,强化打眼、装药、封泥正规操作,严格执行“一炮三检”、“三人连锁”放炮制度,正确处理“瞎炮”,杜绝放炮事故发生。

2.5 加强应急管理,完善应急管理保障体系

事故应急管理对重大事故的全过程管理,贯穿于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常抓不懈”的应急思想。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急管理的内涵主要是事故预防和风险控制途径两个方面,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必须首先立足于防范事故的发生上,着重做好事故预防(即预警机制、加强预防性安全检查、搞好隐患排查整改等工作)、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风险控制上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岗位存在的危险源进行针对性的风险评估,将风险控制在最低范围内;煤矿企业要加快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中要求,“建立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要依靠制度约束机制、科技创新投入保障机制、建设信息系统、安全生产应急资金管理机制等等保障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从而增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

3 结语

煤矿职工的生命安全问题始终牵挂着众多领导的心,国家对此也是日益重视,各煤矿企业领导要认真负责,切实把职工安全放在首位,加大资金投入,采取有效的措施为煤矿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吴宗之,刘茂.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系统与预案导论[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1-70.

[2] 黄典剑,李传贵.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1-200.

[3] 腾五晓.日本灾害对策体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180.

[4] 苗金明,冯志斌.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模式的边角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10):62-67.

[5] 李文庆.现代事故应急管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1-200.

篇4

一、整治目标和内容

通过开展专项整治,督促企业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强化安全现场管理,推进非煤矿山企业安全达标建设,提升全县非煤矿山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非煤矿山安全事故,使全县非煤矿山企业达到“合法生产、管理规范、现场安全”三大目标,实现“五有五落实十达标”。

(一)合法生产“五有”

有合法有效的工商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安全和环保“三同时”手续、开采设计。

(二)安全管理“五落实”

配置安全管理机构或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台帐记录;应急救援预案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定期开展演练并做好记录;严格落实“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工伤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三项经济政策;安全管理档案健全规范。

(三)现场安全“十达标”

1.严格实行分台阶(层)开采。全面贯彻执行“采剥并举、剥离先行,自上而下分台阶(层)开采”原则,杜绝“一面墙”和高陡边坡开采;有经批准的开采设计和安全专篇,并严格执行。

2.严禁违规爆破。杜绝掏底崩落、扩壶爆破等违规爆破作业,除生产型材和最大开采高度小于10米的矿山外,强制推行中深孔爆破技术。

3.严禁冒险作业。及时清理浮石、险石,积极推进机械化铲装作业,杜绝高陡边坡和浮石、险石下冒险作业。

4.确保排土安全。排土场的选址建设经正规设计。防排水措施到位。排土工艺选取合理,排土作业规范。

5.安全距离有保障。矿山之间,矿山与周边民房住宅、道路交通、工业设施、高压供电线路等之间的安全距离和爆破安全距离达到规程要求。

6.严格管好爆破物品。《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民用爆炸物品购买许可证》、《民用爆炸物品运输许可证》合法有效,爆破物品的使用、储存、运输安全可靠,民爆信息系统运行正常,领退制度严格规范,台账记录完整清楚。

7.用电安全。变压器、配电房、电气开关等涉电设施的安全防护装置完备,电缆电线敷设规范,警示标识醒目。

8.机械运输安全。机械设备传动部分在外的转动轮齿、三角皮带、排风扇等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有效;特种设备(空压机、储气罐、装载机、挖掘机、运输车辆等)定期检测检验并安全有效,运输平台的留设符合规程要求。

9.防范职业危害。穿孔、破碎筛分、铲装场所作业人员佩戴防尘口罩、防噪音耳塞等防护用品,有效防范职业危害。

10.预防事故无伤亡。控制不出事故或少出事故,

二、整治时间和步骤

(一)安排部署和调查摸底阶段(1-4月)。各乡(镇)要召开专题会议,对专项整治工作作出全面具体安排部署,并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落实整治工作方案,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对辖区内的非煤矿山进行逐一调查摸底,如实填写登记表,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二)实施治理阶段(5-10月)。各非煤矿山企业依据有关法规、规程和标准,对照这次专项整治的内容和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制订本企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资金、期限和责任人,整改治理各类事故隐患;乡(镇)政府对企业自查和整改工作进行检查督查;县直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进行监督检查,监督企业严格按照整治内容和要求进行整治并达到检查验收标准。

(三)检查验收阶段(11-12月)。县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对各乡(镇)非煤矿山企业专项整治工作进行逐一检查验收;并对全县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总结,迎接市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检查验收。

三、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

(一)组织领导

成立县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

成员: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支部书记

县发改局副局 长

县经济局工会主席

县国土资源管理局副局长

县公安局副局长

县环保局副局长

县林业局副局长

县供电公司副经理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安监局,负责具体整治日常业务工作。

(二)整治工作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

安全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专项整治工作的综合协调、指导、监督工作;审查安全生产“三同时”执行和许可证颁况;督促指导各乡镇和企业编制及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调查摸底和安全隐患排查,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责令停止生产,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或不具备安全生产的,按照“属地原则”提请县人民政府依法实施关闭。

发展改革局主要负责检查相关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核准和备案情况,对没有依照有关规定进行核准和备案的项目进行依法处理。

国土资源部门主要负责采矿权的监督管理工作,积极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和矿业秩序整顿,加强对非煤矿山的整体规划和合理布局,提升开采生产规模,整合采矿权设置范围过小以及一矿多开、大矿小开的矿区,对无证开采、持过期采矿许可证开采、越层越界开采、不按许可的矿种开采等行为依法查处,保障开采设置具备安全条件;对县政府作出停办、关闭决定以及采矿权人申请注销的矿山,依法办理注销手续;对违反矿产资源管理法律有关规定的,依法予以吊销采矿许可证。

公安部门主要负责爆破物品的监督管理工作,检查企业爆破物品购买、运输、储存、使用行为的合法有效性,查处打击非煤矿山开采爆破作业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督促企业建立健全爆破物品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台帐记录;核查爆破器材库(包括临时存放点)是否通过验收;负责对涉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检查持证上岗情况;强化对爆破作业单位的监督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进一步提升其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严格民爆物品审批,对安全生产许可证过期和经整治验收不合格的非煤矿山,不得审批民用爆破物品。

经济局主要负责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工作;支持企业技术改造,限制、淘汰企业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环保部门主要负责组织拟定和监督实施重点矿山区域、重点流域的污染防治规划和生态保护规划;审查环保“三同时”履行情况;加强环境安全隐患的排查。督促指导企业编制、完善环境安全应急预案;检查环境安全管理责任落实情况,负责查处破坏环境及环境污染事故。

林业部门主要负责林地征用的审核审批,指导企业合法合理使用林地;依法查处违法违规占用林地和建设项目区域内各种盗伐滥伐林木资源及破坏林业生态等行为;督促指导企业开展复垦和恢复植被工作;协同环境保护部门查处破坏环境及环境污染事故。

电力部门负责输电、供电系统设施设备的安全运行,电力的供给和违规用电的查处,对安全生产许可证过期和经整治验收不合格的非煤矿山,不得提供电力保障。

四、整治措施

(一)按照整治要求,对照“五有五落实十达标”等方面内容分级检查验收,县级检查验收乡级。县级抽查验收不低于50%,乡级100%检查验收。

(二)制定检查验收标准。根据《安全生产法》《云南省安全生产条例》《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暂行规定》《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办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规定结合整治要求制定,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检查验收。(检查验收表见附表1.2.3)

(三)凡被县级检查、乡级逐一检查为整治验收不合格的(整治检查验收评定为70分以下的矿山),将分类采取以下整治措施:

1.被乡级检查验收不合格的,停止生产限期整改,整改后经县级检查一验收合格,方可恢复生产;

2.被县级检查验收不合格的,立即责令停止生产,列入县级安全生产黑名单实施监控,公安部门不得审批提供民爆物品,电力部门停止供电。安监部门不予办理安全生产许可延期手续;

3、被市级和省级检查验收不合格的矿山,列入市级安全生产黑名单实施监控。安监部门注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国土部门取消采矿许可权;

(四)实行重点安全生产挂牌。被县级和市级检查验收不通过(抽查中有40%的矿山未检查验收合格的可评定为检查验收不通过)的乡(镇)。列入下年度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挂牌督办乡镇,按照安全隐患挂牌督办的有关规定处理。

五、整治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乡(镇)人民政府及其相关职责部门和矿山企业要进一步提高对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扎实开展工作,务求专项整治取得实效,达到治理标准。

(二)各司其职,齐抓共管。要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专项整治联合机制,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加强督促检查,及时整治各类问题和隐患。

(三)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各乡镇要采取多种形式,切实做好 宣传动员和安排部署工作,明确目标、任务,细化落实整治措施,确保整治工作扎实推进。

篇5

一、客观估价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取得的良好成绩

近年来,特别是《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出台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完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体系、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初步建立了总体应急预案体系。继去年月出台《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后,各相关部门以及各区、县(市)政府制定的各专项应急预案、应急分预案和应急保障行动方案也在此后陆续出台。

二是初步建立了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成立了市应急管理委员会,正在筹建委员会办公室。各区、县(市)和市直有关部门也相继组建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并投入运行。

三是较好地加强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市公安局组建了人的特警支队。畜牧、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通过应急预备队的定期培训和演练,增强了应急救援队伍的反应能力。去年,全市开展各类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次。

四是妥善应对和处理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近年来,我市先后经历了诸如年的非典疫情,年月的江水污染事件,去年月的煤矿爆炸等突发公共事件或事故,由于有关方面应急预案启动及时,采取措施得当,有效地减少了损失和危害,也大大提高了各部门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虽然我市应急管理工作有了一个良好开端,但与新形势下公共安全的需要相比还很不适应,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比较薄弱的环节。主要是:应急管理机构建设还不够完善;现有各类专项应急预案缺乏统一标准和综合管理,预案之间缺乏有效对接,部分预案缺乏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灾害预警工作漏洞较多,突发事件的信息报告不及时;专业抢险救援队伍少,设施设备落后,难以应对高难度、特殊类、复合型灾害事故等。对这些问题,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务必予以高度重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进一步深化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

应急管理工作事关国家安危、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各级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只有居安思危,充分估计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和挑战,清醒地认识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充分理解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才能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首先,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安全是和谐之本,和谐必须安全。只有首先保证安全,和谐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客观分析近年我市的安全形势,总体上较好,但是问题不少,不容乐观。如年,全市由于安全事故所造成的伤亡人数、经济损失都有所上升,因各种原因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和环保、卫生、治安等方面的突发公共事件也是接续不断,凸显出形势的严峻性。这就要求我们时刻高度警觉、高度重视,时刻绷紧安全之弦,想方设法扭转被动局面,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安定、谐和的基础条件。

其次,加强应急管理是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重要体现。现代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维护公共安全。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安全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而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无疑会对人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这个威胁不排除,人就无法安生;政府不能有效地应对和解除这些威胁,那就是失职,也就难以得到公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妥善处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和公共危机,既是公众和社会赋予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重要体现。

其三,加强应急管理是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基本保障。日前结束的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三届一次人代会确定了加快建设城市、实现全面振兴的宏伟目标和主要任务,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共安全作保障,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不仅是维护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我市宏伟目标的基本保障。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为顺利实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宏伟目标保驾护航。

三、努力把应急管理工作的安排部署落到实处

全国和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市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各级政府以及政府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第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全市应急预案体系。没有制定分预案和专项预案的单位,要根据市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组织专门力量,加紧制定分预案和专项预案;已经制定和正在制定的,要进一步完善。切实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各地、各部门要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事件发生后谁去处理、怎么处理等重点环节,周密细致地编制应急预案,切实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总的要求有两条:第一条是纵到底、多层次,就是要按垂直管理的要求,从市到区、县(市)、乡镇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应急分预案要相互衔接、不断层;第二条是横到边、全覆盖,就是对所有种类的突发公共事件都要制订专项预案,确保全方位、不缺失。科学审定应急预案。市应急办成立后,要组织有关专家,对各区、县(市)的分预案和各部门的专项预案进行评估论证,然后提交应急管理委员会审定。同时,建立预案动态管理制度,针对实践和演练中暴露的问题,对预案体系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第二,要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组织体系建设。加强政府应急机构建设。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正式成立前,暂由市政府政务值班室代行其职能。各区、县(市)政府要抓紧建立本级政府的应急管理机构,做到有专门的机构管事、有专门的人员办事。应急管理机构设置要坚持实事求是和精简效能的原则,解决好职能和编制等问题。建立专家人才库。充分发挥专家、学者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信息研判、决策咨询、专业救援、事件评估等作用。抓好专业队伍建设。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要求,加强专业队伍建设,特别要在公安、消防、交管、医疗急救、森林防火等重点行业,着力培育骨干力量。加强预案演练工作。各地、各部门要依据各自实际,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突发公共事件预案演练活动,针对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加强岗位培训,提高实战技能,锻炼战斗队伍,确保应急队伍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赢、靠得住。

第三,要不断加强应急管理法制建设。近期,国家将颁布《突发事件应对法》。市政府法制办现在就要着手研究和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法规和实施细则,逐步把我市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要及时清理、修改、废止与《突发事件应对法》不相符的现行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保持法律、法规的协调性。

第四,要加快完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监测、预测、预报和预警体系。要抓紧研究制定科学、统一的风险隐患分级分类标准,组织力量集中做好普查工作,全面掌握各类风险隐患情况,综合采取防范和处置措施。对重大风险隐患,要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建立严格的信息报告和制度。信息报送要做到及时、全面、真实、准确,信息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虚报和瞒报。完善评价体系。制定科学完备的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各地、各部门的应急能力做出准确评估,把应急能力建设纳入政府部门工作绩效考核。建立健全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做好纵横两个方向的协同与配合工作,确保应急管理体系有机协调、高效运转。

第五,要切实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应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确保群众一旦受灾时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屋住、有医治。完善物资、装备、技术和财政保障制度,采取利用社会资源和政府必要投入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切实保障应急工作之需。提高公共设施的保障能力。在规划和建设各类公共设施时,充分考虑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合理配置应急处置设施和备用系统。逐步整合应急指挥平台。按照整合资源、提高效率的原则,推进“110”、“119”、“122”三台合一,并与急救、市政等紧急信息接报平台进行整合,实现“统一接报,分类分级处理”。以我市现有网络资源为依托,切实加强中枢平台建设。

第六,要突出抓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按照立足基层、重心下移、依靠群众的原则,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抓好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社区的各项应急措施要更完备、更具体,便于操作。加强农村应急管理工作。农村应急基础条件较差,特别容易受各种灾害侵袭。要按照全市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把做好农村应急管理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切实提高农村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各类企业特别是矿山、石化等高危行业企业,要做到应急有预案、救援有队伍、联动有机制、善后有措施,经委等部门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加强重要部位的应急管理工作。供水、供气、供电、医院、地下商场以及能源、运输、通讯等部门,是公认的应急管理重要部位。这些部位更易发生突发公共事件,而且往往一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这些重点要害部位,一定要有完善的应急管理预案和应急管理措施,力争做到万无一失。

第七,要扎实开展应急管理科普宣传工作。做好群众的教育和引导工作至关重要。各级宣传、教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要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手段,广泛宣传和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应急防护知识,增强公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训,推动应急宣传工作进工厂、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有关部门要组织编印公共安全手册或应急知识宣传手册,向社会免费发放。

四、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必须从加强组织领导做起,务求落实责任,形成合力。

第一,切实加强领导。要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本部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各级政府和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担负起首要责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主要领导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亲自调度指挥;较大以及其他各类突发事件发生时,各级领导及具体负责人也要相应负起责任。对在应急管理工作中、不负责任,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的,要依法严肃处理。

第二,密切地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应急管理工作涉及面广,不确定因素多,工作千头万绪。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有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在加强本地区、本部门应急预案编制,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的同时,还要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指挥、协同应对的总体要求,加强彼此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篇6

一、领导重视,周密组织

我局党委对环保世纪行活动高度重视,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制定了活动方案,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执法监察大队、矿产资源管理股、地环地勘股、办公室、监察室等部门均为成员单位,并明确规定该活动由执法大队牵头。局主要领导还多次深入*、*等地区检查乱采滥挖及地质灾害等情况,多次开会研究措施对策,有力地促进了活动的开展。

二、积极宣传,创造氛围

今年,围绕“地球日”、“土地日”等主题,我局认真贯彻执行省、市、县关于打击非法开采、整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加大对《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宣传打击非法开采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累计在各矿区和人口稠密地区张贴宣传标语*余条,设立宣传展板*次,悬挂宣传横幅*余张,发放宣传单*余张,出动宣传车巡回宣传*台次,及时报送相关活动新闻信息等形式,大力宣传有关打击非法开采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旨在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公众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全民参与打击非法开采,保护国有资源,维护生态环境。

三、严肃查处超深越界开采行为

上半年以来,在局党委统一组织部署下,聘请*技术人员对全县*家煤矿和*个乡镇的*家非煤矿山企业进行了全面的gps定点测量,检测以检查各矿山企业证照情况、超深越界开采情况、一证多井情况和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为目标,并对其进行日常监督和动态巡查,有力遏制了超深越界开采行为,较为全面地掌握了矿山企业的开采情况。共检查矿山企业*家,其中没有超深越界违法行为的有*家,存在超深越界违法行为的有*家,已停产的有*家,需调整矿区范围的*家,待查的*家。

四、重拳打击非法开采

一是配合县人民政府组织对*地区非法开采进行治理和整顿,今年累计组织*次集中整治行动,重点治理了*、*以及*周边区域,执法行动共关闭非法硐井*余个,拆除机械设备*台,拆除工棚*处,剪毁电线*余米,驱散非法矿井务工人员*余人。二是聘请地调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范围的非法开采*矿和*资源进行摸底,并绘制了详细的分布图。分发到治理整顿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以便加强治理。三是着手组织对全县范围的无证开采的砖厂进行调查取证。四是配合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进行突击检查行动。今年4月至8月,在市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支队的组织和领导下,我局执法监察大队、*国土资源中心所以及*矿业集团积极参加和配合对*小煤矿进行超深越界突击检查。通过检查发现*、*、*煤矿存在新的超深越界开采行为,对此,我局执法监察大队已予以立案查处。

五、切实抓好地质灾害治理项目

地质灾害事关国计民生,我局非常重视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年初,我局起草,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了《*县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旨在及时科学处置地质灾害。同时积极搞好*、*两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其中,*锰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一期工程已基本竣工,共投资*万元,通过该工程的建设,可以解决*及附近居民近*人的生活用水问题,保护*中学附近数栋房屋内的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恢复部分损毁农田,解决*路采场堆积废渣对居民生活道路的威胁;*泥石流治理项目现已全部完工,解决了原*县磷矿废渣堆因蓄水过多,突发的泥石流地质灾害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六、认真做好地质灾害日常监测工作

*公司长期地下开采造成*地区地质灾害非常严重,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局明确规定由*国土资源中心所负责,做好一周两次的巡查监测工作,并在危险地段竖立地质灾害警示牌十余块,发放明白卡80余张,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我安全意识,并相继制定了《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地质灾害汛期值班制度》、《地质灾害汛期检查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积极做好地质灾害日常监测工作,力争将隐患事故化解在萌芽状态。

篇7

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巩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成效,及时排查整治镇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排查内容

围绕污染排放、生态破坏、环境风险隐患等问题,重点排查以下11个方面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对县域内的重点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排查全面检视。

(一)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是否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是否按要求设置保护区标识标牌,并建设隔离设施;一、二级保护区内是否存在影响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否存在排污口等问题。

(二)自然保护区。

是否存在违规违法开发建设活动,是否存在违规违法的旅游和基础设施项目,是否存在产污排污企业等问题。

(三)非煤矿山、煤矿和尾矿库。

是否办理环评手续,是否通过环保验收;是否完善污染治理设施,并落实“三防”等污染防治措施;是否按要求及时开展生态修复;是否位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域;是否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非煤矿山、煤矿是否存在不按开发利用方案进行开采、非法开采、以探代采。尾矿库是否编制污染防治方案和风险评估报告;是否定期开展土壤及地下水监测等问题。

(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

是否存在城市污水直排口;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站)是否正常运行,是否完成配套管网建设,是否存在“清水进清水出”“污水进污水出”“无水进无水出”现象;污水处理厂(站)污泥是否规范处置,并严格登记联单管理;各村(社区)生活垃圾是否有规范暂存设施,是否存在渗滤液污染;是否存在生活垃圾违规填埋(焚烧)处置;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设施是否规范运行,废水、废气是否达标排放,是否规范设置地下水监测井;在线监测设施是否正常运行;废液是否规范处置等问题。

(五)规模化畜禽养殖。

畜禽养殖企业是否位于禁养区;是否办理环评手续;是否建设有畜禽粪污处置设施,并配套消纳土地;是否存在渗坑存放养殖废水;是否存在废水直排或养殖粪便随意倾倒等问题。

(六)医疗废物收集处置。

是否规范建设有相对独立医废暂存间,并规范设置标识标牌;医疗废物收集、储存、处置是否规范,产生、转移是否严格登记管理;涉疫定点医疗机构、隔离点是否建设有污水处理设施并正常运行、是否存在其他危险固体废物违.法收集、储存、转运和处置等问题。

(七)黑臭水体。

城镇建成区、聚居点是否存在黑臭水体。

(八)“散乱污”企业。

重点排查城乡结合部各村(社区)辖区内的化工、机动车维修、砖瓦窑、废塑料加工、砂石加工及转运、采石、石粉加工、石材(含墓碑)加工、榨油、棉麻加工、耐火材料、搅拌站、水泥制品、造纸小作坊、煤球加工、印刷、家具制造以及板材加工等企业是否符合产业政策、产业布局规划;是否办理产能、环评、立项备案、用地、生产许可、林地征占用等手续;污染物是否规范处理,是否达标排放等问题。

(九)重点工程项目。

是否办理环评手续;是否建设污染防治设施,是否落实大气、水污染防治措施;是否存在超环评许可建设混凝土搅拌站;是否在指定地点倾倒土石方;是否非法占用林地;是否造成生态破坏、河道堵塞等问题。

(十)工业企业。

是否办理环评手续,并通过环保验收;是否未批先建,未验先投;是否完善污染治理设施,并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废水、废气、固废等是否规范处置,并达标排放;是否属于国家落后产能项目等问题。

二、时间安排

(一)集中排查阶段(2021年1月18日至2月23日)

各村(社区)结合本领域实际情况,开展集中排查,1月27日上报第一批问题清单,2月23日前完成全面排查,并上报排查情况报告和全部问题清单。对日常巡查监管中新发现的问题,于每月底上报1次新增问题清单。

(二)方案编制阶段(2021年2月26日至3月8日)

各村(社区)对照问题清单,逐一明确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形成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责任清单及整改方案,于3月8日前报送至镇环保办备案。

(三)集中整治阶段(2021年3月10日至12月18日)

各村(社区)强化调度研判,落实要素保障,按照整改方案,推动各项问题按期完成整改。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村(社区)要坚持落实属地和辖区责任,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及时安排部署,全面深入排查,成立排查整治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该项工作。

(二)严格整治标准。

对此次排查发现的问题,各村(社区)要科学制定整改方案,确保措施精准可行、能落地落实,时限设置合理、能按期完成。整治过程中,要将高标准、严要求贯穿始终,绝不打折扣、搞变通,确保整改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不得反弹。

篇8

苦练内功

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世界港航业受到重创,衡量港航业干散货运输指数的波罗的海指数从2008年6月份最高时的将近12000点,下降到同年12月份的660点。青岛港也受到了冲击,船少了,货少了,一些货物压船压港,港口生产处于艰难的地步。

面对严峻的形势,青岛港领导层及时修订完善了集团和公司277个应急预案,同时结合港口实际,坚持所有码头、堆场、仓库、人力、机械设备等统一调度、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同时,加强精细化管理,积极增产增收、节约开支。

青岛港今年已创出集团级以上生产新纪录100多项次,矿石接卸“孙波效率”第十次刷新世界纪录。

打造环境友好型港口

“在危机中,企业讲发展,还要抓住机遇,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为企业下一步发展打好基础。”青岛港董事局主席常德传说。

青岛港始终坚持实施蓝天、碧水、绿地“三大工程”,高标准打造环境友好型港口。先后投资3.5亿元,建成了包括港口生活污水处理厂、煤矿系统防尘设施等一系列环保设施;投资数十亿元,在前湾新港区建设了现代化的矿石、煤炭码头,并建设防尘系统,加强粉尘污染防治。如今,“干矿不见矿粉,干煤不见煤灰”成了青岛港的真实写照。

在2009年5月意大利举办的世界港口大会上,青岛港对污水、污油、废气的处理工作和环境保护工作受到与会者的好评。

“抱团过冬”

去年第四季度以来,金融危机严重冲击铁矿石的运输和钢厂的生产。“我们青岛港集团主动与船东、货主联手,共同应对危机。”常德传说。

面对港口矿石堆积如山的情况,青岛港投入1000多万元,拆除了临时食堂等设施,扩大了25万平方米的矿石堆场,使矿石船舶能够及时靠泊,避免了一条船多停一天就要付出20多万美元的费用。

为了应对压港、压货情况,青岛港每吨拿出12元钱为煤矿货主寻找港外堆场。今年年初,青岛港走访了13家船公司,和他们签订了协议,使他们把大量集装空箱拿到国内来堆存,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也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篇9

一、实施严格的安全准入制度

(一)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审批采矿权时,申请人应提交安监部门的审查意见,通过安监部门安全条件审查的,方能审批采矿许可证。严格控制小型露天采石场数量和开采最低规模。(县国土资源局牵头,县发改局、县公安局、县水务局、县林业局、县安监局、县环保局、县工商局配合)

(二)各乡(镇)人民政府在对新、改、扩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进行设立审批前,由安监部门先进行安全条件审查后,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原则上必须进入化工产业集中区或工业园区。(县安监局牵头,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城建局、县硅工业园区办及有关部门配合)

(三)把符合安全生产标准作为企业准入的前提条件,严格建设项目安全审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冶金等行业领域的新、改、扩建项目未经安监部门安全审查批准的,有关部门不得办理项目审批、核准、登记、备案手续,已备案项目不得开工建设,银行不予授信贷款,没有办理安全“三同时”的不得组织验收和投入运行。(煤矿建设项目由县经贸局牵头;其他项目由县安监局牵头,县发改局、县经贸局、县公安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工商局配合)

(四)淘汰落后技术产能。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对我县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危及安全生产及人身安全的落后生产工艺和产品,按工业信息化部《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年本)》的规定提出淘汰计划,并限期予以淘汰。支持有效消除重大隐患的技术改造和搬迁项目,遏制安全水平低、保障能力差的项目建设和延续。对存在落后技术装备、构成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要予以公布,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依法给予关闭。(县经贸局牵头,县发改局、县安监局、县环保局、县质监局配合)

二、全面推行安全标准化

(一)督促煤矿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2013年底前达到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最低等级。(县经贸局牵头,县国土资源局、县水务局、县安监局、县环保局、县工商局配合)

(二)督促非煤矿山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在年底以前,大中型非煤露天矿山、地下矿山和三等以上尾矿库达到安全标准化最低等级;2013年底前,所有金属非金属矿山和尾矿库达到安全标准化最低等级。(县安监局牵头,县经贸局、县公安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水务局、县环保局、县工商局配合)

(三)督促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开展以组织达标、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标准化建设,必须在2013年底前全部达到安全标准化最低等级。(县安监局牵头,县经贸局、县公安局、县城建局、县工商局、县质监局配合)

(四)督促冶金、有色、机械、建材、轻工等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力争2012年底完成一批试点,2013年底前冶金、有色、机械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比例不低于40%,建材、轻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比例不低于30%。(县安监局牵头,县发改局、县经贸局、县公安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林业局、县水务局、县环保局、县工商局、县质监局配合)

三、强制推行安全技术装备

(一)督促非煤地下矿山在2013年底前建立完善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三等以上尾矿库安装全过程在线监控系统。非煤露天矿山在年底前实现自上而下分层、分台阶开采和中深孔爆破、机械铲装机械二次破碎,并通过省级专项整治验收。(县安监局牵头,县发改局、县经贸局、县公安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林业局、县水务局、县环保局、县工商局配合)

(二)督促采用危险工艺的化工企业在2012年底前全部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大型和高度危险化工装置安装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紧急停车系统或安全仪表系统,安全距离不够的加油站安装阻隔防爆装置或者搬迁。(县安监局牵头,县经贸局、县公安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城建局、县工商局、县质监局、县消防大队配合)

(三)强化车辆运行动态监管工作。督促交通运输企业在2012年底前对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和9座以上营运客车全部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GPS定位装置,建立三级监管平台,实行联网,并向公安、安监等有关部门免费开放,实施联合监管。(县交通局、县运政管理所牵头,县经贸局、县公安局、县安监局、县质监局配合)

四、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一)各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组织监管行业(领域)的所有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对《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3号)、《云南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通知的实施意见》(云政发〔〕157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保政发〔〕228号)和《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龙政发〔〕12号)进行专题培训,督促全县所有企业在年底前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合格后上岗。(县安监局牵头,各行业主管部门配合)

(二)督促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储存单位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规模以上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要设立技术总负责人,配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三级以上施工总承包建筑施工企业应配备总工程师、安全总监,专业承包建筑施工企业应配备总工程师,施工现场应配备技术责任人。(县安监局、县城建局牵头,县经贸局及各行业主管部门配合)

(三)督促企业主要负责人每年向社会和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承诺,每月组织召开1次安全生产例会,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安全投入、管理、装备、培训措施落实到位,按照国家标准为从业人员配备个体劳动防护用品。(各行业主管部门分工负责)

(四)加强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督促各类企业开展全员安全培训教育,每年至少对全体员工进行一次安全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县安监局牵头,县经贸局、县城建局、县质监局及各行业主管部门配合)

(五)督促企业开展危险源普查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每月至少集中开展1次安全隐患排查行动。要建立重大危险源登记管理档案和事故隐患排查整改档案,落实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和重大事故隐患登记报告、分级治理、整改销号制度。要逐级建立和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各行业主管部门分头负责)

(六)督促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救援协议;指导督促企业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定期修改完善预案;督促企业落实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第一时间下达停产撤人的决定权和直接指挥权。(县安监局牵头,县经贸局及各行业主管部门配合)

(七)督促非煤地下矿山企业落实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非煤露天矿山和露天煤矿、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建筑施工、冶金等行业企业要建立企业安全领导机构,明确领导带班职责,保证作业现场有领导带班。带班制度要报县级安监部门备案。县、乡安监部门要建立完善监督举报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煤矿企业由县经贸局牵头,非煤矿山企业由县安监局牵头,各行业主管部门配合)

(八)各部门要通力合作,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有关要求,督促用人单位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及时足额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县劳动人事局、县城建局、县安监局牵头,各行业主管部门配合)

五、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一)打击无采矿许可证、超层越界开采、以探代采等非法开采矿产资源行为;取缔非法开采矿山,关闭废弃矿山。(县国土资源局牵头,县公安局、县林业局、县水务局、县安监局、县环保局、县工商局配合)

(二)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储存危险化学品或超许可范围生产经营危险化学品等非法行为。(县安监局牵头,县公安局、县工商局、县质监局及各行业主管部门配合)

(三)整治无证驾驶、酒后驾车、驾驶证与所驾车型不符等违法行为。(县公安局负责)

(四)指导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查处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和运输车辆超限等违法行为。(县交通局、县运政管理所牵头,县公安局、县农业局配合)

(五)负责维护道路交通安全,查处超载、超员等违法行为。(县公安局、县运政管理所负责)

(六)打击工程建设领域未经主管部门审批非法从事建筑活动;整治施工企业无相关资质或超越资质范围承包、挂靠、违法分包、转包工程,以及无相关资质证书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擅自进行施工活动等违法行为。(县城建局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六、落实安全监管五项制度

(一)督促各乡(镇)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建立完善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严格落实主要领导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分管领导和其他领导的安全生产责任。(县安监局牵头,县政府督查室、县监察局配合)

(二)督促各乡镇、各部门建立安全生产“月通报、季、年考核”制度。县安委会每月向党政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通报安全生产情况,每季度以适当的方式公布伤亡事故控制考核指标情况,县人民政府每年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考核。(县安监局牵头,县广电局、各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媒体配合)

(三)对发生重特大事故和超半年、年度控制指标的地方政府分管领导,以及发生较大以上事故、重大隐患整改不力、存在非法和严重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的企业负责人进行约谈,并依法追究责任。(县安监局牵头,县监察局和各行业主管部门配合)

(四)督促各乡(镇)人民政府建立事故查处挂牌督办制度和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县政府和有关部门查处的一般事故,由县安委会挂牌督办。对安全生产重大隐患实行县政府挂牌督办,每年挂牌督办一批重大事故隐患,并在媒体上公布。(县安监局牵头,各行业主管部门配合)

(五)督促各乡镇、各部门落实安全生产“黑名单”公示公告制度,对发生重特大事故或者1年内发生2起以上较大事故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并在媒体上公布。凡列入黑名单的企业1年内严格限制其新增的项目核准、用地审批、债券融资和信贷。(县安监局牵头,县发改局、县经贸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城建局、县交通局、县水务局、县工商局等部门配合)

七、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一)进一步加强监管力量建设,提高监管人员专业素质和技术装备水平,强化基层站点监管能力。2012年底前,分期分批对安全生产监管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执法能力培训,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监管队伍素质。按照国家安全监管装备配备标准,加强安监部门、基层站点监管装备配备,保障安全监管工作条件。(县安监局牵头,县财政局、县法制局配合)

(二)督促各乡(镇)人民政府依托企业建立一支专业的或具有安全生产救援能力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装备配备和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建设。(县安监局牵头,县财政局和各行业主管部门配合)

(三)督促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建立完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制度,健全部门间联合预警机制,严格落实24小时应急值班值守和情况通报制度,对极端气象情况、地质灾害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做好事故预防。(县安监局牵头,县国土资源局、县气象局和各行业主管部门配合)

(四)加强应急预案管理,督促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落实预案备案管理责任,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定期修改完善预案。(县安监局牵头,各行业主管部门配合)

八、严格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

(一)严格目标考核。凡年度内发生重大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或考核不合格的,对单位当年的安全生产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实施问责。(县安监局牵头,县监察局和各行业主管部门配合)

(二)严格责任追究。县属企业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对企业主要负责人一律免职;对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依法从重处罚,其主要负责人终身不得担任本行业的矿长(厂长、经理)。(县监察局牵头,县发改局、县经贸局、县安监局配合)

(三)煤矿发生重特大事故、采石场发生较大事故的,一律予以关闭。(县安监局牵头,县经贸局、县国土资源局配合)

(四)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在行政区域内,对群众举报、上级督办、日常检查发现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和及时查处,致使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现象严重的,根据情节轻重,对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以及有关单位责任人给予记大过、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县监察局牵头,县安监局和各行业主管部门配合)

九、落实安全生产经济政策

(一)督促企业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加大安全培训、隐患整治、安全技术改造、标准化建设等安全专项资金投入,并纳入生产成本。督促高危行业企业严格执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全员风险抵押金制度,按照一定比例提取高危行业从业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费,用于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投保单位和企业的风险评估、安全技术咨询、生产安全事故防范、安全奖励、安全技术研究等。(县安监局牵头,县财政局和各承保公司配合)

(二)落实工伤保险制度。从年1月1日起,依照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第586号令)规定,抓好工伤保险的贯彻落实工作。对于非法用工造成人员伤亡的,按照《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国家人社部第9号令)执行。(县人事劳动局牵头,县总工会、县安监局配合)

篇10

三大转变重点

据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顾大伟在“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宣贯会上表示,未来的电子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要“实现三个转变、坚持三个原则、突出三个重点”。

所谓三个转变,就是我国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在建设目标上应该实现从过去注重业务流程电子化,提高办公效率,转向更加注重支撑部门履行职能,提高政务效能,有效解决社会问题;在建设方式上,应该从各自为政、相互封闭,转向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互动和资源共享;其建设模式也应该从粗放式、离散化转向集约化、整体化的可持续发展。

顾大伟表示,要想真正实现上述三个转变,今后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无论是项目建设单位还是项目审批部门都必须按照以下三个原则,进行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

一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原则。即建设项目的取合和建设内容的选择,应以服务公众为出发点,必须按照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整体要求,以及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关要求,优化业务应用流程,改革公共服务模式,创新行政运行机制,促进政府职能转型。

二是提升信息能力的原则。即建设单位在规划设计电子政务项目时必须围绕提升四方面的信息能力来规划建设内容。包括提升处理国计民生重大事务宏观决策能力、提升监测和规范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的能力、提升社会公平普惠水平和公共服务的能力,以及提升维护网络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的能力等。

三是构建整体系统的原则。即按照五中全会《建议》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推动重要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基本要求,对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工程进行顶层设计、合理布局。所建的工程,都必须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时期中的重大问题,整合相关部门的职能和具体建设项目,形成一个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整体性和系统化的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以发挥信息网络化提高多部门协同水平和监测、决策、服务的信息能力的关键作用,从而大幅提升党和政府有效解决社会问题的效率和效能。

顾大伟还表示,关于三个重点,是指电子政务工程所支撑的业务领域重点。“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涉及方方面面,电子政务工程的选择重点,是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的,一是涉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是信息化能发挥关键作用。基于此,确定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经济社会安全、提升治国理政能力这三个重点。围绕这三个重点,具体安排了相关领域的信息化工程。如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安排了健康、住房、社保、食品、药品等信息化工程;围绕维护经济社会安全安排了金融、价格、能源、信用、安全生产、应急维稳环保、等信息化工程;围绕提升治国理政能力安排了行政执法、民主法制、执政能力等信息化工程。

为此,“十二五”及以后一段时期,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将按照实现三个转变、遵循三个原则、突出三个重点的总体思路进行建设,以切实发挥工程实效,加速服务政府转型。

加速服务转型

为保证“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服务的转型发展,《规划》确定了重点建设项目:一是构建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包括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平台、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建设;二是深化国家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包括人口信息资源库、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空间地理信息资源库、宏观经济信息资源库、文化信息资源库;三是完善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包括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设施;四是推进国家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包括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全民住房保障信息化工程、全民社会保障信息化工程、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工程、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工程、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工程、市场价格监管信息化工程、金融监管信息化工程、能源安全保障信息化工程、信用体系建设信息化工程、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应急维稳保障信息化工程、行政执法监督信息化工程、民主法制建设信息化工程、执政能力建设信息化工程等建设内容。

相关专家表示,现阶段我国面向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信息化系统需加快建设。发改委要求建成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宏观经济、文化信息等五大基础资源库,形成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建成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并推进健康保障、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监管等15个重要信息系统的建设。同时《规划》要求充分保障工程的建设资金和运维经费,列入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预算,国家对中西部给予适当补助,发改委专项资金将起到显著的杠杆作用。

关于基础信息库面向政务和社会开放,“上海模式”获得肯定。《规划》要求五大基础库支撑面向国计民生的决策管理和公共服务,即政府各个部门的信息化,形成一个基于统一底层数据库的统一平台,决策系统可以贯穿各个部门从而形成政府“ERP”。目前上海的政务信息化建设正是基于这个框架,改变传统的各业务条线割裂模式,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占得先机,“上海模式”将加快向各地推广。

此外,《规划》要求完善公共卫生管理系统;建立基层医疗卫生管理系统;建立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医保“一卡通”为重点的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区域医疗);推动远程医疗试点。“十二五”时期,医改的重心逐步从基层上移到公立医院,涉及到体制机制改革的问题更多更复杂,是利益格局调整的深水区。2009—2011年医改由卫生部主导,卫生部作为业务部门不够强势,因此进展较为缓慢。发改委的深度介入有助于快速理顺利益关系,加快改革进程。

对于加快社会保障信息化工程建设,异地结算。“十二五”期间在金保一期工程基础上,加快社会保障信息化工程建设。推进社会保障卡应用,建设覆盖乡村社区、实现多险种和跨省区接续的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信息系统。现阶段工作重心是加快异地结算系统建设,以及医保对医疗的监管系统。在发改委的牵头下,人社部和卫生部将深入合作,将医保对医疗行为的监管以及对医疗费用的控制落到实处,信息化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协同效应明显。

而《规划》明确表示,建设安全生产监管系统,政策推动是煤矿生产安全监控行业的首要驱动要素。自去年年底以来,国家安监局先后《煤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非煤矿山安全十二五规划》、《安全生产科技十二五规划》、《煤层气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等,对煤矿安全监控设备行业需求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此次,发改委又将煤矿与非煤矿山生产安全写入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十二五”建设规划,充分表明政府对煤矿/非煤矿山生产安全的极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