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行为范文
时间:2024-03-22 18:03: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微观经济行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逐渐和国际经济接轨,未来的市场竞争和争夺将更加激烈,客户成为了各个企业关注的焦点。目前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客户的需求日显个性化和差异化,加之买方市场的逐渐完善,使得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成为了各个企业必须遵循的服务模式,无论是创新服务,还是运用先进的技术都是为了给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从而赢得客户的信任,但是在这之前,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即对客户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只有将消费者的行为分析透彻,才能切实的把握消费者的需求,才能抓住消费者的心。
关键词 经济 焦点 消费者 消费行为 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增加,加上电子商务的快速崛起,使得人们在消费习惯上和需求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有必要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行详细的分析,才能够切实的发现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动机,从而才能在服务上、产品上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以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消费要求,以确保企业能够最大化的盈利[1]。鉴于此,本文就主要在微观的角度分析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以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一、消费行为的组成
消费行为是由消费决策和消费行动组成,其中的消费决策是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或者服务前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倾向,这是消费态度形成的过程,在该过程中消费者的切实需求、偏好、产品或服务的特点等都是消费者购买或消费的原动力,如果需求、偏好、产品或服务的特点等都不够明显,则消费的量就会极大的减少[2]。而消费者的消费决策通常可以分为消费前的评估、消费中的交流和沟通以及消费后的满意度,消费前的评估是评估服务或产品是否满足消费者自身的需求以及评估产品或服务的特点,消费中的交流是跟提品或服务的零售商或企业进行沟通,以全面的了解产品或服务以及其他关于产品或服务事项,消费后的满意度是消费者使用了产品或服务后的主观感受,来印证消费前的评估,如果使用后的主观感受和消费前的评估较为接近或超过消费前的评估,则满意度高,反之则低。从上来看,企业或者零售商切实的发现消费的需求和偏好,提高服务的质量或增加产品的质量、美观等都可以提高销售的量,从而达到盈利的目的。
二、消费者行为分析
(一)购前分析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商家对于产品营销策略变得越来越广,无论是消费前广告宣传还是消费者消费后的售后服务等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革新。在消费者购前阶段,需要对自身的需求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认识,而商家的营销手段以及营销目的直接对消费者消费行为造成非常巨大的影响。例如,刚过去的双十一活动,网络营销对于厂家的商品推广有了不同程度的促进,其较之传统的营销方式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消费者购买之前,往往会存在着产品的性价比进行比较,消费者通过对同类产品的性价比进行比较,然后再决定是否购买这种产品。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往往会先考虑商品的潜在价值,需要考虑产品是否值得购买,从长远的价值比较来进行决定[3]。
(二)购买实行阶段
商品购买的实行阶段主要是付款阶段,我们在商场购买产品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价格问题。价格作为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必须从价格和价值之间寻找平衡点,否则对于消费者而言,若价格超出了自己的判断价值那么购买交易则很可能无法达成。另外消费者在商品消费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其售后服务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具有售后服务的同类产品,那么消费者就要根据当前所买的产品进行售后服务比较,如果在进行商品交易的时候,不能够达成售后服务满意要求,那么就很可能造成商品购买失败。
(三)消费后服务阶段
无论是那种商品,其原本都是具有售后服务或者售后保障服务,这是商品的一种特有属性。售后服务方面,根据不同商品属性,有的商品可以全国联保,有的商品可能因为异地问题无法及时便捷的享受相应的售后服务,又或者消费者需要支付额外的物流成本。所以商品售出之后,消费者与厂家之间仍然保持着这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这种状态也是消费者在进行消费的时候必须考虑的问题[4]。
三、结束语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不仅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还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不仅仅用产品或服务来度量,它同时也是反应人主观的一种心理。本文主要分析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以期望企业或者零售商能够充分的发现消费的消费需求,把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从而推动社会经济与企业或个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龙海明,熊黎,柳沙玲等.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实证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7(11):87-92.
[2] 王建明.公众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消费行为测度――外部表现、内在动因和分类维度[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6):141-146.
篇2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高教界对实践教学和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视。为了与国际接轨,中国的多数高校也纷纷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中对实践教学越发重视,高校的管理者和教师也清醒地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应用型本科教育成为各高校普遍的办学定位,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因此,要改革以往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注重地方特色,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微观经济学作为研究微观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以及其对经济资源配置影响的一门科学,日益发挥着对社会经济现象和活动的解释和预测的功能,所以说微观经济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但仍有很强的应用性,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突出“应用”二字,提出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
二、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分析
1、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性质分析
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微观经济领域内的问题,研究对象为单个经济,其核心问题是价格问题,研究的重点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微观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及其对经济资源配置的影响。从理论上讲,微观经济学既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经济学其他研究领域的基础。所以,它是一门理论性学科;从实践上讲,微观经济学理论既可以用于指导企业或消费者的决策行为,又可以用于指导政府的决策行为。因此,它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2、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分析
(1)章节多,内容抽象难懂。从目前使用较好的几本微观经济学本科教材来看,章节都比较多,如曼昆编著的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有22章,黄亚钧主编的微观经济学教材有16章,岳贤平主编的微观经济学教材有15章等。从内容上看,以曼昆编著的教材为例,主要内容有:经济学十大原理、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供求均衡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赋税的代价、国际贸易、公共部门经济学、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生产要素市场理论和微观经济学前沿等内容。大部分内容是对西方国家微观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理论成果的总结,而且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采用公式、图形和数学模型来阐述经济发展规律的,比较抽象,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所以,大多数学生反映学起来费劲难懂。
(2)研究方法多,数学知识是基础。随着微观经济学课程的不断成熟,其研究方法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如规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均衡分析法、非均衡分析法、数理公式分析、几何模型分析等。但总体来看,还是以实证分析法为主,主要是大量运用数学模型及推理来论证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自数学进入经济学以来,它提高了经济分析的水平,对于微观经济学课程而言,一是借用了微积分,尤其是偏导数和全微分等武器,提出了一般经济均衡问题,创立了当今的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垄断竞争理论等;二是借用了集合论与线性模型分析了相关的经济学问题。可见,数学对于微观经济学课程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在学习微观经济学的过程中,必须得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
(3)图形多、曲线易错乱。为了便于理解,微观经济学课程把经济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理论假设,用图形来直观阐述。但该课程涉及图形分析的章节比较多,而且曲线太多且有相似之处,学生在记忆时往往会产生错乱的现象,要么记错了曲线移动的方向,要么记错了曲线的种类,导致在分析实际经济问题时出现差错。
三、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强化实践教学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形成一种理念
十八届三种全会以来,很多高校为了响应 “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一精神,纷纷喊出了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实践教学,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响亮口号,高校微观经济学课程也随之改革。但从实际情况看,真正落实到位的高校很少,绝大多数高校只停留在口头上,老师上课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没有调动起来。可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对于多数高校来说还没有形成一种理念。
2、老师缺乏实践经验,没有形成良好的实践型教学团队
从目前的情况看,一方面,高校担任教微观经济学课程的老师,基本上都是从高校毕业之后直接走进高校,缺乏对经济学知识的实践锻炼,基本上没有尝试过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难以胜任相关的实践指导工作,更谈不上科学合理地培养应用型人才了。另一方面,高校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专门训练,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到相关高校进行实践培训的也屈指可数,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对于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至于说组建实践型教学团队更是纸上谈兵。
3、教学手段和方法仍显短缺和落后,没有形成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
一是高校多媒体教学设施短缺,不能满足教师案例教学、实务展示等教学环境的需要,并限制了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二是目前的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其方式主要局限在课堂上,自始至终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而且学生早就厌烦了这种被动式学习的方式,根本不想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因而无法活跃学生的思维。再者,因章节多,课时偏少,老师需要赶进度,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案例教学或课堂讨论。另外,据学生反映,有些老师准备的案例太长或太老,学生没有足够的耐心和兴趣,即使参与其中进行课堂讨论也是被逼无奈,应付了事。可见,教师从本质上没有真正把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
4、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薄弱,难以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
一方面,为了应付各级评估检查,院系签订了一批经济学实践教学基地,但签订的这些实践基地大多数如同虚设,浮于形式,学生到这些基地实践锻炼的却很少,有些实践基地甚至每次只能容纳一两个学生进行实践,不能满足大批学生的实践需要。另一方面,我国企业改制后管理者有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对于没有任何经验的在校学生,拒之门外,再加上和专业相关的实践基地少之又少,总体上不能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
5、考核方式单一,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微观经济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考试方式一般采用闭卷考试,题型主要有单项、多项选择题、概念解释题、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等,案例分析类的题目比较少见,这些题目主要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而对于学生如何根据所学理论结合实践进行判断、分析的考察甚少。因此,对于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缺乏锻炼,没有达到应用型本科教学的预期效果。
四、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路径
1、加大宣传,让师生认识到微观经济学实践的重要性
微观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政府的许多决策如果能够科学地运用微观经济学知识,就会减少决策的盲目性;对于企业而言,微观经济学中的均衡价格理论、弹性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成本与收益分析、市场结构理论等等对于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更具有指导意义;对于消费者来说,微观经济学中的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可以指导他们的选择行为。因此,要通过大力宣传,让师生都认识到该课程实践教学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形成一致的思想、理念和行动。
2、注重教师实践经验的培养,创建实践型教学团队
一是要让微观经济学的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积累实践经验;二是要实行以老带新的“传帮带”活动,让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帮助实践经验缺乏的年轻教师;三是组织微观经济学的相关教师进行专门培训,通过培训,掌握实践教学的方法和能力;四是要创建实践型教学团队,团队成员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形成科学合理的实践型教学队伍。
3、丰富和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确保经济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
为了改变单纯的课堂教学方法,一方面,高校应配齐多媒体教学设施,满足教师在案例教学、实务展示等教学环境的需要,以增强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应灵活选择案例教学法、素质拓展法、幕课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以便微观经济学理论能够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和经济学原理相关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通过课堂讨论,剖析现实经济问题,揭示经济现象隐含的本质内容,吸引学生认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和剖析问题的能力。例如针对禁毒还是教育能够减少与相关的犯罪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收集一些禁毒和教育对犯罪产生影响的案例,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做出判断,教师通过讲解和点评让学生真正理解问题的本质,通过案例教学,理论联系了实际,进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2)素质拓展法。素质拓展起源于国外风行了几十年的户外体验式训练,通过设计独特的富有思想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户外活动,培训人们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是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经济学的内容设计一些富有思想性、挑战性和趣味型的活动,通过团队合作和理论指导,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与影响这一主题进行素质拓展,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自我实践,展开调研,收集资料,分析大众创业与创新对地方经济所作的贡献,通过素质拓展,理论联系了实际,达到预期的效果。
(3)慕课教学法。慕课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展于过去的那种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新的课程开发模式。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所有的教学资源全部共享到网络上,让学生自学,而教师要在每周组织开展经济学相关的研讨话题,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研讨问题,充分解决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疑问。如教师可以布置烟草垄断行业的讨论话题,让学生课下学习、思考,在每周一次的研讨会上,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有疑问的问题让大家一起讨论,老师在现场可以帮助解决问题,通过研讨,理论联系实际,达到预期的效果。
4、加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确保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
大学生要进行实践教学,必须想方设法拓展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一是要签订和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相关的实践基地,不能光强调数量,更要注重质量;二是要维护好现有的实践教学基地,要经常性地和基地的负责人沟通交流,尽量请基地负责人(企业的领导)来学校讲学,或带学生到企业进行短期的实践;三是鼓励教师与企业共同研发科研课题,学生参与其中,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提高。
5、创新考核方式,确保成绩评价体系科学全面
篇3
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经济增长速度迥异,宏观经济政策政策也大相径庭,对企业经营和外部融资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投融资。
(一)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联性研究 王风云(2005)等认为经济波动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频繁调整。付一平(2005)等通过对财政政策与经济周期波动之间关系的判断,描述结构VAR模型中财政政策的作用和反馈过程,结果发现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操作过程中体现出了一定程度的相机选择性和对经济周期阶段的依赖性。而杨召举(2007)从经济周期角度考察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货币政策不是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经济周期也不是货币政策变动产生的原因;但货币政策变动会对经济产生影响,剧烈的货币政策波动将使得经济也产生同向的波动。刘士宇(2007)围绕总需求角度,运用多种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改革以来引起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因素,以及这些冲击对经济系统的影响。其分析结果表明:在总需求的三大构成要素中,投资波动是引起我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虽然学者的结论并非完全一致,但本文认为经济周期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对企业投融资产生了影响。
(二)经济周期与企业投融资行为的研究 基于宏观经济环境,从经济周期角度解析企业投融资问题得到了诸多学者的关注。Altman(1983)发现,在经济衰退时期,公司更容易陷人困境,经济增长、股价指数和货币供给量对公司陷人困境的可能性有显著影响。Bae(2002)以亚洲金融危机为背景,证实宏观经济状况通过银企关系影响公司财务困境的可能性。Myers & Majluf(1984)分析了不完美资本市场对企业融资的影响,基于逆向选择提出了融资偏好理论。沿着此思路,Levy & Hennessy(2007)从管理者利益角度研究了经济周期中管理者的投融资决策。为避免冲突,管理者多数持有较多权益,但在经济收缩时期,管理者倾向于用债务代替权益来维持管理者权益,在经济扩张时期则正好相反。围绕经济周期的变化,许多学者也从实证角度验证了宏观经济政策对公司投融资行为的影响和公司价值的意义(Deangelo & Masulis,1980; Nejad
malayerz,2002;Korajczyk & Levy,2003;Drobetz et al,2006)。
(三)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投融资行为影响的研究 我国目前专门针对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对企业投融资行为影响的研究成果比较少见。一些学者对宏观经济因素与企业投融资的关系进行了描述(王强,2002;原毅军、孙晓华,2006)。蔡楠、李海菠(2003)认为企业投融资行为不仅要考虑微观经济因素形成的技术约束影响,还要考虑宏观经济因素形成的市场约束的影响,并验证了宏观经济因素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有着显著影响。Chen等(1986)认为,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化会影响公司的股票收益率,即不同公司的股票收益率对于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敏感程度不同。而Beaver(1966)认为,公司的股票收益率越高,其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就越小。鉴于我国企业的特征不同,可能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敏感程度不同,企业投融资行为也不同。王克敏、姬美光、赵沫(2006)的研究表明,宏观经济环境对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公司对于工业增加值和实际利率水平等变化越敏感,就越容易受到弱化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而陷入财务困境。应惟伟(2008)研究认为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经济增长速度迥异,政府实施的财政货币政策大相径庭,这些对企业的经营和外部融资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对企业投资产生显著影响。这些研究都认为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是影响企业投融资政策的重要因素,这对于理解我国企业的投融资行为具有积极意义。
(四)企业投融资行为与企业价值之间关系的研究 有学者围绕融资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进行研究,如刘星、杨益民(2006)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整体样本融资结构与投资支出显著负相关,融资结构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在不同成长机会的企业中存在显著差异。郝颖、刘星(2009)的实证研究结论表明,股权融资的依赖程度越大,企业投资水平对股票市价的敏感性越高;股权融资的依赖程度小,则内部人控制下的企业投资行为倾向于大规模扩张。围绕融资结构对企业价值影响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债务比率与企业价值负相关(李洪波、赵宇、杨秀苔,2002;皮毅,2004),股权集中度与企业价值的关系(Boyle & Eckhold,1997;Frank & Goyal,2003;Hirota,1999;Booth,2001;Harold Demsetz & Belen Vilialonga,2001),研究结论并不一致。
篇4
——以简单国民收入决定动态模型为例
丁琰鋆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经济仿真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经济研究方法。目前运用经济仿真实验来辅助初级宏观经济学教学已经具备了可行性。在运用经济仿真实验辅助教学时,要做好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知识背景准备、实验模块制作准备等前期准备工作,在此基础上,按照引入问题——演示实验模块——学生自主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和讨论——进行强化练习等步骤来实施实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其他教学方法的一些不足之处,适应高等教育在新形式下对教学新要求的需要,符合授课对象的认知规律,也适应初级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特点。
关键词 :经济仿真实验;初级宏观经济学;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6.030
经济仿真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经济研究方法,它是指以现实世界中的经济环境和经济人行为的特点为原型,将经济系统抽象成为程序模型,在计算机中进行运算,模拟现实经济运行的方法。仿真技术应用于教育中,是仿真技术发展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各个学科的教学都有相关的仿真教学软件和实验室。但是,目前在我国经济学教学中,应用的仿真实验的还不多,主要局限于证券市场、议价行为、拍卖行为、公共产品、演化经济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等方面,特别是对在初级宏观经济学教学中运用仿真实验的研究还非常缺乏。笔者认为,经济仿真这一崭新的研究方法可以在初级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1运用经济仿真实验辅助初级宏观经济学教学的含义和可行性
1.1运用经济仿真实验辅助初级宏观经济学教学的含义
运用经济仿真实验辅助初级宏观经济学教学就是一种根据初级宏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建立模型,运用计算机技术及软件进行基础性模拟分析,以此来辅助教学的方法。运用经济仿真实验辅助初级宏观经济学教学有两点需要明确:
第一,运用经济仿真辅助经济学教学与经济实验辅助经济学教学有显著区别。经济仿真与经济实验都是当前经济学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经济实验所要做的主要是在可控的实验环境下,针对某一经济现象,通过控制某些条件(假设)来改变实验的环境或规则,并观察实验对象的行为,分析实验的结果,以检验、比较和完善经济理论并提供政策决策的依据。经济实验的特点是以真实的人作为实验对象,因而在实验中可以涵盖人的一切特性,只要实验规则设计得当,在实验中可以基本复制真实经济环境中的人的行为特点,因此,它比较适于组织一些与人类智能与偏好相关的微观经济实验。相比之下,经济仿真理论的重点是如何在计算机中模拟经济系统的复杂性。与人脑相比,计算机具有高运算速度和高存储容量两大特点,所以在经济仿真模型中可以实现一些多主体多周期的大型实验,尤其在宏观经济研究领域和假设较为严格的理论模型方面,更显优势。这就决定了运用两者辅助经济学教学也存在显著的区别:经济实验更适合用于在微观经济领域,利用实验室模拟经济环境,让学生充当经济中的参与人,从而亲身体验经济学教材中所分析的各种现象,此时学生会对所教授的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而经济仿真实验则更适合用于在宏观经济领域,利用仿真软件,对采集的现实经济运行的数据或模拟设计的数据进行整理、建立模型并加以分析,从而深化对宏观经济理论(模型)条件、结构及结论的认识。
第二,运用经济仿真实验辅助初级宏观经济学教学与运用仿真实验辅助应用经济学教学有显著区别。运用仿真实验辅助应用经济学教学属于让学生了解实际中的实务流程性质的“模拟系统”等类型的实验教学,此类实验教学是在计算机上装有各种实际中使用的系统,其作用是让学生了解实际中的实务操作流程,例如,外贸仿真教学、会计仿真教学等。而运用经济仿真实验辅助初级宏观经济学教学主要目的不在于模拟实务操作流程,而在于将经济数学模型转化为经济实验模型,通过对模型结果的分析深化学生对模型的认识。
1.2经济仿真实验在初级宏观经济学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
目前运用经济仿真实验来辅助初级宏观经济学教学已经具备了可行性:第一,宏观经济模型可以用经济仿真的方法在计算机上得到实现。宏观经济模型是否能够用经济仿真的方法在计算机上得到实现是经济仿真实验能否在初级宏观经济学教学中运用的前提条件。第二,随着经济管理学科也需要实验的理念得到认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经历了较快的发展,这为开展经济仿真实验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第三,师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和英语水平快速提高,这使得高校师生只需要经过短时间的训练就完全可以熟练地使用简单的经济仿真软件,这也为将经济仿真实验引入教学提供了可能。第四,软件资源丰富且开发和操作简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仿真软件不断的升级更新,更加智能化、真实化的软件不断涌现。目前可供使用的的经济仿真软件也十分丰富,较为流行的有Swarm、Repast、Ascape、LSD等。初级宏观经济学中的模型大多比较简单,一般而言,实验模块的制作可以由任课教师独立完成。某些相对复杂的实验模块的制作可以由任课教师与专业人员的合作来实现的。而且,这些软件大多操作简单,在教师制作好经济仿真模块后,学生对仿真模块进行参数设置的实验程序也十分易于掌握。
2运用经济仿真实验辅助初级宏观经济学教学的步骤
本文以简单国民收入决定动态模型和乘数—加速数经济周期模型为例,说明怎样在初级宏观经济学教学中使用经济仿真软件LSD5.9进行实验教学。
2.1实验教学的前期准备
2.1.1教学目标分析
在进行实验之前,要首先对初级宏观经济学课程及各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围绕“主题”展开整个教学设计,并确定经济仿真实验在学习当前“主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在本案例中,学生应掌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方法、均衡条件以及影响均衡国民收入的因素,理解这些因素的变动对均衡国民收入的乘数效应以及乘数效应发挥作用的条件。
2.1.2教学知识背景准备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这一章内容较多,大约需要9个课时才能完成,而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经济仿真实验应该控制在连续的3个课时之内,因此,在进行经济仿真实验之前,教师可以先花6个课时的时间对基本理论进行简单讲解,为学生开展仿真实验奠定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包括:①均衡产出的概念;②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主要是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概念及其关系;③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与产量水平的决定;④总需求变动与乘数效应;⑤三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与产量水平的决定;⑥四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与产量水平的决定。在学生完成了上述理论准备后,再将其带入实验室进行经济仿真实验。
2.1.3实验实施的软硬件准备
实验实施的软硬件环境要求不高,在普通机房、电脑安装windows98及以上版本的操作系统,安装有LSD5.9版本即可。
2.1.4实验模块制作
教师首先要通过初步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将有关宏观经济学理论转化为经济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合适的经济仿真软件将经济数学模型转化为便于操作的经济实验模块。以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动态模型为例,其基本方程为:
yt=ct+itct=α+βyt-1
其中,α为自发性消费,β为边际消费倾向,0<β<1。国民总产出yt取决于消费ct和投资it两项支出之和,其中,消费ct取决于上期的收入yt-1。在该模型中,设定边际消费倾向β的不同取值将会得到不同的经济运行表现。
利用LSD5.9创建一个新模型。根据基本方程,编写模型程序(见图1)。在编写好模型程序后,进入lSDBrowser界面,建立对象“economy”,并对模型中的基本元素分别进行设定(见图2)。其中,变量有y(滞后一期,因为在模型的计算中需要用到上一期的产出)和c,参数有i(投资在本模型中是外生变量,可以视为参数处理)、alpha(自发性消费),beta(边际消费倾向)。
然后,在LSDBrowser界面中,定义变量和参数的初始值,并设置模型运行的期数。此时,教师可以设定i=1,alpha=1,beta=0.5(见图3),运行期数为25(见图4)。
最后,运行该实验模块,数据记录和总产出时间序列图像截图如图5和图6所示。可以看到,除了可以保留计算过程中所有变量在每一时期的数据以供分析之外,LSD软件还提供了非常直观的变量时间序列图。教师可以利用图形分析该模型运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经济运行的特点。
2.2实验教学环节设计
2.2.1引入问题
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对这个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以便能有足够的求知欲望和成功的渴望支持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能主动想办法来解决问题而不轻易放弃。同时,教师将学生按照座位相近随机分成4~5个小组,以便在仿真实验过程中进行协作和讨论。
2.2.2演示实验模块
教师将已经制作好的实验模块进行解释和演示,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过程和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
2.2.3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已经获知怎样设定模型初始条件并观察运行结果。此后可以让学生对模型进行自由探索。通过亲自尝试来获得对该模型展示出来的经济运行情况的感性认识。
2.2.4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和讨论
在学生能够熟练控制实验模块之后,教师应该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第一,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的动态调整,国民收入最终在何处达到均衡?第二,在边际消费倾向β取不同值的时候,国民收入的大小和演变趋势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教师可以给每个学习小组分别布置一个beta的不同取值(例如,设定beta=0.2、0.4、0.6、0.8),让学生通过修改模型参数值,获得新的模型运行结果,观察在新的参数条件下模型的运行结果与教师所演示的初始模型结果有何共性,有何差异,并根据观察的结果对教师布置的两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最终教师要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讲解。
图7~图10分别展示了4组不同参数值所得到的运行结果。通过比较分析,应该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总需求变动会引发的国民收入进行不断的动态调整,最终将达到国民收入的均衡值,这一均衡值满足:
,而且,边际消费倾向beta越小,国民收入趋向均衡所需要的时间越短,而边际消费倾向beta越大,国民收入趋向均衡所需要的时间越长;第二,边际消费倾向beta的不同取值将对均衡国民收入产生重要影响,beta值越大,乘数就越大,均衡国民收入就越大,beta值越小,乘数就越小,均衡国民收入就越小。
2.2.5进行强化练习
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以下练习,供学生进行强化训练:第一,在税收外生的情况下,三部门和四部门国民收入动态模型的基本方程是怎样的?利用LSD5.9进行仿真实验,观察运行结果,并进行解释。第二,在税收内生的情况下,三部门和四部门中国民收入动态模型的方程是怎样的?利用LSD5.9进行仿真实验,观察运行结果与税收外生时的差异,并进行解释。学生通过修改模型结构和参数可以得到不同的经济运行结果,教师应该引导他们比较这些结果的差异,并引导其进行解释,以此来纠正原有的错误理解或片面认识,最终达到深化理解模型的目的。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其他教学方法的一些不足之处,适应高等教育在新形式下对教学新要求的需要,符合授课对象的认知规律,也适应初级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特点。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公共景观;设计;环境行为
中图分类号:S759.9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3-(页码)-页数
1.引言
一般来说,在一些公共场合的道路绿地隔离带会经常被踩踏穿行,即使竖上标牌也会导致矩形草坪四角上的草皮成活率很低。本文主要从环境心理学中环境与人的行为关系角度来对其作出分析,了解以及正确引导行为本能影响下的行为活动,协调环境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为公共景观设计提供理性的设计依据。
2.环境与行为的交互作用
环境行为主要是指:人和环境交互作用所引起的心理活动,其外在表现为空间状态的推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表现出众多的行为,例如购物行为、教育行为、防卫行为、表演行为等,本文着重讲述公共环境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由于经济的繁荣,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致使国内目前城市化现象急剧发展,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已有一百六十多个城市人口超过百万,其中不乏几个人口上千万的巨型城市。为了解决突如其来的城市化运动所导致的诸多城市问题,如民众对住房、娱乐、公益活动场所的需要等,人们修建了别墅、高档小区、经济适用房和城市公园、城市广场、大剧院等来满足人们在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需要。
上述现象所表现出的就是人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人们需要对现有住房进行美化进而产生的装饰行为或在宗教建筑如教堂、寺庙中进行的宗教行为都来自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总体说来,人的环境行为是由于客观环境的刺激作用或是由于自身的生理或心理的需要,或是由于社会因素作用所形成的。
环境行为是环境和行为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人对环境的感觉,环境的认知,环境的态度这一连续过程,同时也包含如空间行为这一外显活动。环境行为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客观环境,指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生物环境和社会环境。它对人的作用产生的行为表现的结果是要人们去创造一个新的适合人自身的环境;二是自我的需要。由于人的不同性别、年龄、地域差异、种族区别等等造成对环境的需要是不一样的。它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也会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建筑活动的深入;三是环境行为和需要的共同作用。
3.行为习性对公共景观设计的影响
就目前而言,科学家对人类行为做了重点的试验研究,它建立在生物事实的基础之上。研究的出发点是人类的心理反应,它的注意力集中在探索作为个体或群体的人对直接的环境作出的反应方式。提出了居住环境理论、观察与庇护理论、心理反应理论。居住环境理论是关于空间对我们一切生理需要的满足能力的理论,它的目的在于研究人类对居住环境的选择行为,这一选择行为表明了作为观察者的人类与被感受环境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等同于其他生物与其栖息地的关系”。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发展中,由于人和环境交互作用,逐步形成许多适应环境的本能,这就是人的行为习性。人在环境中的生存形成了一些类似动物性的各种各样的行为习性,现将常见的表现形式列举如下:一是捷径性。指人们在清楚知道目的地的位置或是向目的移动时,总是有选择最短路程的倾向。二是识途性。它是动物的习性,在一般情况下,动物感到危险时会沿原路折回。三是左侧通行与左转弯。人们在道路、会场、展览场所行走时会表现出左侧通行和左转弯的习性。四是从众习性。追随大众的一种心理,跟随大流。
生活中,人们常见践踏草坪的事实,其成因有多方面,若排除社会公德方面的因素,我们可以思考是否在设计之初就已埋下了这样的隐患。行为习性的捷径性,可以把它理解成更为形象的词“抄近路”。当人们去向某地,在排除休闲、游玩、观光的境况下,通常会选择最便捷快速的道路通行到达。若这条道路被阻碍致使行走者不能通过时,首先产生的是郁闷的情绪,它与绕道行走的距离的增加成正比增长,最终若超过了行走者道德控制的底线,那么行人终将会踩踏草坪穿越而行。之后,再由于从众习性,大家便跟着从同一路径穿行,长此以往自然会造成前文中提到的草坪被践踏的现状。这是由于没有协调好环境与行为习性之间关系,以致冲突造成的行为对环境的破坏的事实。笔者曾读到过相关的案例,西方一设计师在为一公共广场的设计之前,先将广场开放,直到广场中被踩踏出行人通道时,方以此做为道路系统,继而在它基础上完成随后的设计工作。这样的例子无不让我们体会到对人本位思想的重视,他协调处理好了环境与人的行为本能之间的关系。我们在设计之初若能多做一些环境与人行为本能的思考,它将会减少草坪被践踏的事实。
又一例子曾发生在某小区中,笔者自始目睹整个态势的发展,成因于小区管理部门对管理的调整,将方便行人出入的侧门关闭。小区中行人出入的捷径被阻隔,不得不绕道两百来米以进出。现在的基本现象就是行人跨越栏杆而过,直至造成栏杆毁坏。随后园区管理部门对栏杆做了维修,但维修后再次被毁,被毁与再次维修的多次反复,即便园区管理部门最后在栏杆旁边安装了摄像头,栏杆的性命也未曾得以保全。整个过程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物力与财力的浪费。从这样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协调人的行为习性与环境之间的重要性,违反了人的行为习性将会对我们的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
行为习性中的识途性、从众习性、左侧通行与左转弯莫不对我们的环境设计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如识途性可以指导通道及其指示系统的设计来引导意外情况发生时人们逃生;在商场设计时可以有意识地将左转线路设计为重要交通要道,并做重点商品的布置之类,以此促成商品销售;商家更可利用人们的从众习性,人往人处走的规律,在卖场中制造足以让人们产生好奇的因素,聚集顾客达到抢购商品的目的。这些手段都是在顺应了人的行为习性的前题下,让环境最大限度与人之间产生良互活动,造就好的环境来适应生活需求。
篇6
当下,全球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复苏前景尚不明朗,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改革逐渐步入深水区,各种问题、各类矛盾并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和政府刚性支出增加的矛盾凸显;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关系到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领域,问题不一而足;市场化改革不彻底,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我国经济社会正面临一系列机遇与挑战,因此,厘清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障碍和阻力,推出深化改革的举措令人期待。
宏观经济增长及其发展状况与微观经济层面的企业发展状况具有高度相关性。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面临增速下滑、需求疲软、成本上升、利润缩水的现状,这一现象背后的实质是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的难题,长期以来赖以支持高增长的要素基础和国际大环境正在发生趋势性改变,依赖“成本驱动”的利润空间将越来越微薄。作为微观经济体,我国企业在过去多年形成了高投入、高能源消耗的固定模式,通过扩张市场份额、加大资本投入等方式获得快速增长,而今需要向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的路径转型,用更少的资源投入、更低的资本消耗,实现更高的人工效率产出,通过无数微观经济体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型,从而推动国家经济的转型。这其中,财务管理工作的意义举足轻重。
经济转型阶段,财务管理要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凸出管理中心的地位,立足于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按照企业发展总体战略的要求,综合运用多种理财方法和财务资源,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长期性、全局性、创新性的规划。
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贯穿财务资金管理,建立和完善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财务资金管理模式,全面抵御经营风险和资金风险。随着企业规模日趋庞大,经营运作趋于集约化,企业需要通过整合共享资源,集中生产要素,提高经营效益。构建企业整体财务资金管理控制体系应成为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在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进行资金流入和流出的管理,并加强对资金运行风险的管控,通过加强业务计划与资金预算、资金计划的实施管理,保证资金运行的安全性、效率性和效益性,通过对企业投融资、资金分配、运营资金活动的管理,优化企业资金结构、业务结构和业务流程。
财务管理可以降低融资成本,改善投资决策,充分利用资源,分散财务风险,实现最佳利润,使得投资者目标与企业管理者目标达到平衡。要实现这些目标,就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计划、预测、预算、监督、控制、分配的职能,处理和协调好各方财务关系。整个企业要以公司战略为引导,财务战略为保障,处理好公司财务战略与公司战略的协同关系,做好风险预警和管理,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
篇7
[ 关键词 ] 中小型企业 经济危机 企业管理对策
中小型企业的存在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极为重要。根据2009年11月底的数据显示,中小企业数量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由此中小企业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但在经济危机中,我国中小型企业的经济损失也是重大的。由于资金、规模、影响力等资源的有限,受到金融海啸冲击力越来越大,一些企业特别是外贸出口企业遇到了订单减少、资金紧张、利润减少、亏损增加等严重困难,有的甚至会因此而破产、倒闭。“中小企业倒闭潮” “民工返乡潮” “裁员企业名单” “不景气行业名单”等问题相继出现。客观来讲,在这次经济危机中,中国的经济损失并不大,甚至于国际上有这样一种观点,发达国家从经济危机中回复过来,“部分归功于中国经济的活力”。那究竟是什么因素,让中国的中小型企业在经济危机中“很受伤”?今后又将如何面对?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
1.发展历史
我国对企业的界定先后经过几次调整。建国初期,曾按固定资产价值划分企业规模。1962年改为按人员标准对企业规模进行划分。1978年国家计委把划分企业规模的标准改为“综合生产能力”。1988年按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作了分别划分,划分的依据主要有以实物产量反映的生产能力和固定资产原值。1999年再次修改,将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作为主要考察指标,将企业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4类。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总数的60%和40%;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在我国1500亿美元左右的出口总额中,约60%来源于中小企业。按经济地带划分:东部地区是我国中小企业最为发达的地带,42%的小企业分布在这里,全国小企业工业总产值的66% 由这里产出。小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东部是中部的2.5倍,是西部的3倍。按所有制结构划分:全国已形成多元化的结构。在小型企业总量中,个体和私营企业占到77.7%,集体企业占20.1%,国有企业占1.4%,三资企业占0.6%;而在产值上,集体企业占51%,个体、私营企业占23.3%,国有和三资企业各占13.1%。
2.现仅存在问题
真正追究起来,中小型企业的巨大损失,并不应完全归咎于经济危机。而是由于经济危机的存在,使得中小型企业本身的问题暴露出来,并进一步加剧,重创企业本身。企业今后的良好发展,就必须正视和解决以下两大方面的问题:
第一,外部因素。
融资难。中小企业贷款难,一直就是国内中小企业的痼疾。贷款难实际是机制设计问题,而不只是受制于宏观调控的紧缩。企业融资有三根血管――股市、债市和银行,中国过去对于中小企业三根血管几乎都不通。银行贷款中只有一小部分流向中小企业。这就造成不差钱的中小企业要上资本市场、最缺钱的中小企业恰恰上不了市的尴尬局面。
税负重。涉及中小企业管理的机构多,各类检查繁杂,使得中小企业的税收和苛捐杂税负担过重。从中小企业全部负担看,各种杂费约占2/3,税收只占1/3。繁重的税务负担,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管理滞后。长期以来,我国虽然在修改《宪法》时承认个体私营经济的地位,但是在法律保护上却没有体系性的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和法规。因此,常常导致政令不一,企业无所适从,从而进一步导致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状况和发展趋势缺乏全面掌握,更缺乏对中小企业进行宏观上的规划、引导、协调、监督和扶持。
第二,企业自身存在问题。
中小企业创新意识淡薄,技术创新力度小。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是影响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我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存在着技术人才短缺问题。同时,由于知识参与分配难落实以及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机制,中小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远不如大企业,现有科技人员流失也日益严重。企业整体素质偏低、技术基础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直接导致了中小企业无力开展产品、工艺、设备的技术创新,难以适应市场的急剧变化与调整。
企业领导班子素质不高。随着企业发展壮大,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管理者素质总体上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另外,企业内部也存在着一言堂、财务管理混乱、职责不分的情况,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信息滞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结合地更加紧密,轻微的政策调整都可能影响到企业的利益,中小型企业对这一方面没有清醒的认识,对于国际供需关系不敏感,往往错失商机或是应对不及时而出现损失。
人才流失严重。许多小企业的建立往往是家族、亲朋好友一起合作的结果。但是,当企业发展起来后,家族管理的缺点,就会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法律观念不强。目前中小型企业欠缺专业的经济法律人才,订立合同时漏洞很多,很容易被交易方钻空子。同时,也不能及时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货款拖欠、质量问题,往往给企业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
二、问题解决途径
1.加强政策支持。既然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外因已经很明确,以政策形势进行倾斜和扶持是必须的。在这一方面,浙江的危机应对经验值得借鉴。在浙江中小企业成长的历程中,历任浙江省委、省政府都十分注意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把推动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党政工作的重要任务,积极推动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千方百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总体而言,全省中小企业发展逐月回暖,主要经济指标回升明显,尽管存在不确定性因素,但已基本走出最低谷。
2.企业练好内功
企业要抓紧技术创新。面对国际科技,经济竞争的客观规律和国内深化改革抑制通货膨账的客观背景,要解决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使企业发展迅速转移到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是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境求得新的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为实现这一点,企业必须改变过去的生产经营观念,充分认识到创新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最可行的办法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吸收各方面科技力量参与技术创新。中小企业与高校进行合作,不仅可以大大提高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更能使中小企业快速实现科技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
企业要努力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第一,完善企业用人机制,努力做到“制度留人”。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其次要建立科学灵活的用工制度。为企业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锻炼机会,吸引和留住人才。第二,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特别要注重对年轻员工的培养。培训是企业给予人才的一种福利,一个不能提高人才的技能和观念,没有人才发展机会的企业是很难留住人才的。人力资源是高增值性资源,它能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补偿和发展。只要他们在企业工作的时间愈长,企业得到的回报就愈大。第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人才的主人翁意识。企业文化是一种凝聚力,用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美好前景来调动职工对本职工作的积极性;要注重企业精神和价值观的培育,着重于在职工中树立和企业“共存亡”的归属观念和团队意识,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第四,建立公正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用优厚的待遇挽留人才。
企业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已经到了以提高素质为主的时期,信息化在提高中小企业素质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相信在政府部门引导、IT厂商支持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的努力下,走入信息化大门的中小企业必将大规模普及,IT应用也将日益深化。认识不到这一点,企业的发展必然陷入困难。
企业要加强品牌建设。这次经济危机中损失最重的就是加工业和制造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以出口为主的东南沿海加工和制造业中小型企业多数做的是贴牌生产,没有自己独立的品牌。实际上,品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最有力的保障,只要企业存在就需要做品牌。在经济危机中,那些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表现出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他们在不利的市场环境下仍然保持了上扬的发展态势。在目前不利的市场环境下,中小企业应抓住品牌建设这一重点,努力改变企业的经营思路,加强自身实力,摆脱对贴牌订单的过大依赖性。
三、总结
事实上,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之路除了政府的各种政策扶植之外,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应当及时转变观念,加强管理,解决好内部问题,以战略性眼光重新审视市场,增强信心,加大科技投入,努力扩大市场。只有自立自强,企业才可能在危机中保存实力继续发展。同时,也应认识到经济危机的存在是必然的,即使是企业已经开始恢复,大环境的高失业率、高通胀与经济停滞或低增长仍旧同时存在,应当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参考文献:
[2]陈庆修: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世界500强企业积极应对经济严冬,中国集体经济,2009-5
篇8
这种材料就是石墨烯 -- 它以一个碳原子直径的厚度,排列在一个结合碳原子的蜂巢状的晶格上。相比较而言,想要大批量生产是困难的,但是这种物质具有极高的电子迁移率。
在如晶体管这样的电子组件中使用或者实现石墨烯的各种尝试的进展速度是非常让人失望的。这种物质固有的物理性质使得关闭电流非常困难,它可以用来使保持晶体管稳定工作的带隙失效。在2011年,来自南安普顿大学,由Zakaria Moktadir博士带领的一个研究小组通过将突变弯头或者锐角(奇点)引入到双层石墨烯纳米线中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就使得该小组能够控制电流的开/关状态。小组成员们通过集中的镓离子光速将奇点刻入到石墨烯中。但是这一方法也限制了在带隙完全消失前晶体管的大小。
当来自乔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科学家们碰到这一问题的时候,他们用窄纳米带创建了一个稳定的晶体管。由Ed Conrad教授带领的这一小组,通过用一种更简单的模式引入奇点进而解决了带隙问题。
首先,使用电子束(电子束蚀刻)将小的、粗糙的缝隙切割成光滑的碳化硅晶片。然后晶片被放入到一个高温熔炉中。通过使用光刻法促进缝隙中数以千计的纳米带的生长。光通过一个光罩(带孔的不透明板,以使得光通过)传递几何图案到一个作用类似于胶水的光敏化学抗蚀剂上。
在生长过程中,由于材料试图恢复平整的表面,纳米缝隙边 缘变得光滑。这时候细心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阻止晶片融化和控制纳米带的生长方向,这样它们才能形成用来刺激带隙所需要的太极。
篇9
沈阳巿精神卫生中心,辽宁沈阳 110168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将患者组按照是否有暴力史及MOAS(外显攻击行为量表)的评分进行区分,有明显攻击行为的患者组为研究组,无明显攻击行为的患者组为对照组,总共80例刚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比较两组患者血液中的TT3、TT4(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研究探讨两组的MOAS分、PANSS因子分的数据并与TT3、TT4的血清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1.61±0.38) nmol/L的数据,研究组TT3(2.21±0.25) nmol/L的数据呈明显升高的趋势(P < 0.05),TT3与认知因子分呈明显下降的趋势(P < 0.05);TT4方面,对照组(91.05±9.93) nmol/L与研究组TT4(79.06±10.02) nmol/L相比也是呈明显下降的趋势(P<0.05),研究组的TT4水平分析发现,与MOAS的言语攻击因子分也呈现相反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且与财物攻击因子分也是呈一定的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是,数据对比发现,对照组TT3与PANSS的焦虑抑郁因子分却是呈一定的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与TT4水平的变化呈负相关。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血清甲状腺激素
[中图分类号] R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2(a)-0053-02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无论对他人还是对自身都危害严重,无法做出有效的预测,而且发生率相对较高,其攻击行为会对他人和自己的人身和财产都会产生威胁,给社会和家庭都带来不好的后果,因此目前对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分析研究越来越多[1]。进一步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内分泌系统一般都不是很正常,尤其是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方面普遍异常,使得内分泌系统本身的调节功能紊乱。研究同时发现,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的含量水平直接反映了暴力犯罪等行为的发生率高低。该研究在2011年2月—2013年10月期间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首先确定入组条件,根据入组条件从病例患者中开始选取,每组选40例,共80例。其中,研究组方面,男女分别为21例和19例;平均年龄(25.44±2.81)岁;平均病程(1.38±0.72)年;婚姻方面,未婚、已婚和离异分别为20例、15例和5例;病症分类方面,偏执型分裂症、青春型和未定型分别为23例、7例和10例;学历方面,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以上分别为11例和29例,平均教育年限为(12.07±3.09)年。
1.2 方法
测定临床指标的方法:将入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住院1周的时间内于早晨6点空腹抽取肘静脉血3 mL,然后将抽取的静脉血离心后测定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激素(TT4)。
评定量表的测量方法:对入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住院一周期间进行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以及MOAS(进行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定。
1.3 统计方法
将测定的数据资料交由spss11.7统计软件根据数据库资料进行汇总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方面采用χ2检验的方法,其中,使用Pearson和S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2.1 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与研究组抽取的血清中TT3、TT4水平的比较
结果发现: 研究组TT3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 0.05),研究组TT4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与对照组PANSS评分的比较
结果发现:在阳性症状因子方面,研究组数据明显比对照组要高(P < 0.05);而且兴奋敌对因子分方面研究组数据也是高于对照组数据(P < 0.05);但是,认知缺陷因子分方面,研究组数据明显比对照组数据要低(P < 0.05),见表2。
2.3 对照组PANSS因子分与血清TT3、TT4水平之间相关分析数据
结果发现:对照组TT3与PANSS的焦虑抑郁因子分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4 研究组PANSS因子分与血清TT3、TT4水平之间相关分析
结果发现:研究组TT3与认知因子分呈负相关(P < 0.05),见表4。
2.5 对照组MOAS的因子分与血清TT3、TT4水平之间相关分析
结果发现:各变量之间均无显著性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6 研究组MOAS的因子分与血清TT3、TT4水平之间相关分析
结果发现:研究组TT4与MOAS的言语攻击因子分呈负相关(P< 0.05),与MOAS的财物攻击因子分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6。
2.7 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中的Pearson和S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
分析两组的PANSS因子分、MOAS分量表分分别与血清TT3、TT4水平之间做相关分析。
3 讨论
根据以往的研究数据可以发现,在T3升高和攻击行为方面,研究组的TT3数据比对照组明显提高很多,对照组TT3数据与PANSS的焦虑抑郁因子分正相关。同时马金芸等人研究发现研究组与对照组的T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但是研究组T3数据与焦虑抑郁等方面数据呈正相关的趋势。一方面,甲状腺激素可以加速5-HT、多巴胺等物质的合成,进而影响神经递质发挥发挥作用,而中枢多巴胺的活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发生率相关联;另一方面,甲状腺激素本身还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可表现为过于兴奋、注意力容易分散、焦躁、易怒等特点[4]。王小平、郭明等人研究发现,攻击行为的促发因素中敌对猜疑占很大比例,有敌对猜疑历史的患者较其他患者更容易出现冲动行为[4]。这些观点与该项研究结果均一致。
该次研究中发现研究组TT3数据明显比对照组TT3数据要高,与相关研究结果不冲突。研究组TT3与PANSS的认知缺损因子分如先占观念、定向障碍、刻板思维、注意障碍、概念为六安、抽象思维障碍、装相和作态等数据呈一定的负相关性。然而,该结果却在之前的研究中没有提及,探讨其原因可能是命令性幻听、易怒、敌意、猜疑、被害妄想等行为易诱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性行为。进一步分析可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其实与历史症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认知功能缺损多见于慢性分裂症,当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等特征较为明显时,该患者认知缺损程度通常会较轻,支持该研究中研究组TT3与认知缺损呈负相关的结论。
研究组TT4数据比对照组TT4数据明显降低,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很可能是TSH含量后对人体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系统产生负反馈抑制的作用,导致研究组TT4数据明显降低。在TT4与MOAS的言语攻击因子分及财物攻击因子分数据对比发现也是呈一定的负相关性。许多研究发现,中枢5-羟色胺能系统功能低下与暴力攻击行为相关,因为T4与5-羟色胺(5-HT)功能类似。因此T4功能如果比较低的话就更容易出现冲动攻击等暴力行为,该现象与马金芸、谢斌等人的研究结果不冲突。
参考文献
[1] 刘桂花, 苏磊, 崔开艳,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伤人与其冲动性人格特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 2009, 22(6):434-435.
[2] 马金芸,谢斌,郑瞻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和甲状腺轴[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1,11(4):195-197.
[3] Stalenheim EK,Wide L.Serum levels of thyroid hormones as biological markers in a Swedish forensic psychiatric population[J].Biol Psychiatry,1998(43):755-761.
[4] 郭明,王小平,李纯,等.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攻击行为与冲动相关性[J].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11,31(2):98-102.
篇10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困境;对策
资金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确保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行以及降低廉政风险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现状而言,尽管初步构建了一些管理机制,但管理效果并不容乐观,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资金困境。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困境
1.基础性管理工作薄弱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是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中的主要手段,在资金管理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而基础性管理工作的薄弱正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面临的首要困境。在资金管理体制不断改革的今天,绝大多数单位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并构建了一系列资金管理制度,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显著。首先,制度建设流于形式。良好的管理制度必须贴近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但在实际的建设环节中,一些单位完全照搬其他单位的资金管理制度,既没有严格地按照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也没有涉及到资金的具体性质,制度建设浮于表面,缺乏操作性;其次,管理制度执行乏力。资金管理制度缺乏必要的约束力,很多时候没有严格按照制度的内容以及要求进行资金管理,管理环节中的随意性比较严重,影响了制度的执行效能,就以民生补助类的专项资金为例,不少单位存在挪用、滞留等现象。
2.预算管理不严格
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中的主要内容之一,预算管理的效能直接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实际作用。当前,各单位在预算管理,特别是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预算管理不严格的现象比较常见。首先,预算编制水平整体偏低。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没有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并没有对项目进行充分、科学、合理的论证,也没有深入讨论该项目的可行性,就贸然申请,只有名称、金额而没有明确规范的方案、内容。预算管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财务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但很多时候预算编制工作受前期准备时间不足与专业知识欠缺的影响,存在着盲目性、随意性,拉低了预算编制的水平。
3.资金使用监管力度薄弱
监管力度的薄弱是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中的重点问题,不仅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失,更给单位带来了严重的廉政风险,对机关事业单位廉政文化的建设有着巨大的负面影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必要的内控制度,在资金管控中存在不少乱象,比如没有按照规定要求分别设置会计岗位、出纳岗位,会计、出纳一肩挑的现象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善。部分工作人员,特别是部门领导借助内控制度的缺失,非法套取资金,借以从事违法盈利活动,致使单位资金流失。此外,行政事业单位通常在资金使用后便不再进行跟踪,特别是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缺乏必要的绩效考核,没有深究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与使用效果,资金违规使用、低效使用的现象屡禁不绝。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对策
1.夯实基础性管理工作
基础性管理工作的薄弱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设置了巨大的障碍,严重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效能,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职能的履行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资金管理中,需要将基础性管理工作作为重点内容,不断提升基础性管理工作的实效,为更深入管理提供保障。制度建设是基础性管理的关键,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从以下两点出发,采取好有效的措施,首先,紧扣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出与之对应的管理制度。在资金管理制度的制定中,可以参考其他单位的既有制度,但具体的制度条文则要以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为主,根据资金管理的现状以及需要,在详细调研与深入讨论的基础建设契合单位需求的管理制度;其次,提升制度的执行效力,严格按照制度的具体要求实施资金管理内容,针对违法制度的行为要以必要的惩戒措施,提升制度的执行力度与执行效果,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制度执行力,提高资金管理实效。
2.加强预算控制力度
预算工作是资金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加强预算控制自然也就是提高资金管理效能的必然要求。针对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单位首先要做的便是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制度。在预算编制中,严格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编制程序,准确地编制单位预算,同时明确单位的工作目标以及任务强化预算体系。其次,在预算管理中,财务部门工作人员要定期与执行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共享资金使用信息,确保资金,特别是专项资金能够顺利地使用。在资金使用中,严格根据项目预算标准来执行,健全资金的审核制度,将初审、终审等有机的结合起来,避免出现随意款项随意变更的现象。最后,提升专项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专项资金是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重点与难点,在资金管理中要加强信息披露机制的建设,不断提升资金管理信息的公开、透明度,减少暗箱操作,这样不仅可以确保专项资金的运用,对后期的检查工作也有一定的帮助。
3.规范资金使用与监督
针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违规使用以及效率低下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资金使用的规范化建设,对此,构建良好的内控制度以及建立完善的绩效考评制度是最为基本的措施。首先,就内控制度建设而言。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中需要严格的遵循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基本原则,健全单位内部资金管理的岗位设置,明确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职业、权限、要求等。同时,为了尽可能避免资金,特别是专项资金使用中存在的乱象,单位可以建设独立的监控机构,全面负责资金使用的内部监控,对各项资金的使用范围、使用数量、使用形式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严厉禁止资金使用中出现挪用、截留以及超批复内容使用资金的情形。其次,就绩效考核而言,针对资金使用的效果,行政单位要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在资金使用中从重投入向重产出转变,根据资金的类别、使用项目、使用结果等构建完善的绩效考评指标,并赋予相应的权重,以量化的形式呈现资金使用的效果,同时为确保资金的落实,财政部门还要加强专项资金的追踪监控。
三、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可有效提高资金管理的效率与效益,是让财务工作更上一个台阶的必然举措,也是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效能的客观需要。受各种因素影响,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对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从加强基础性管理、加强预算控制力度以及规范资金使用与监督的角度出发采取好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郭静雅.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经贸,2017(10).
- 上一篇:单位工程竣工验收证书
- 下一篇:防灾减灾培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