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钱钟书范文
时间:2023-03-18 03:43: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围城钱钟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围城》;幽默讽刺艺术;人物形象塑造;语言运用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6-0026-02
“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中最有趣和最用心营造的小说”,自面世以来,至今已有英、法、德、日、俄、捷等多种文字的译本,被誉为新的《儒林外史》。“作者以留法回国青年方鸿渐为中心,描写以一群留学生与大学教授在生活、工作、婚姻、恋爱等问题上的矛盾纠葛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猥琐灵魂和灰色人生”。《围城》视人生为一座“围困城堡”,写出了20世纪30年代知识分子在东西方文明夹击下的生活困境和精神病态,也写出了人生追求和现实困顿之间的深刻矛盾。《围城》里面的栩栩如生的众生形象以及妙趣横生的幽默讽刺的语言是这部小说的最成功之处,也是小说具有长久生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人物形象塑造
(一)漫画式的笔法
人物描写中的外貌描写,又称“肖像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外形包括容貌、体态、表情、服饰等进行的描写。可以说,在《围城》里的“芸芸众生”中,几乎每个人物(唐晓芙例外)出场时作者都对其肖像进行了一番漫画式笔法的描绘,他以锋利的笔法高超地概括出一幅幅神情毕肖的漫画形象,使人未见行藏,便已看出人物的性格及作者的情感态度,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如第七章开头对汪处厚的肖像描写:“胡子常是两撇,汪处厚的胡子只是一画……他只想有规模较小的红尖角胡子,不料没有枪杆的人,胡子都生不像样,又稀又软,挂在口角两旁。既不能翘然而起,也不够飘然而袅。他两道浓黑的眉毛,偏偏根根可以跟寿星的眉毛竞赛,仿佛他最初刮脸时不小心,把眉毛和胡子一股脑儿全剃下来了,慌忙按上去,胡子跟眉毛换了位置,唇上的是眉毛,根本不会长,额上的是胡子,所以欣欣向荣。……为了二十五岁的新夫人,也不能一毛不拔,于是剃去两缕,剩中间一撮,……这也许还是那一缕胡子的功效,运气没坏到底。”看到这段惟妙惟肖的肖像刻画,一幅活灵活现的漫画就形象地浮现在读者脑中了。作者在描绘这位汪大人可笑的容貌时,对他的历史、思想、心理也一并作了讽刺,使他一亮相,就给人滑稽、迂腐的印象。
书中韩学愈的太太是个外国人,写方鸿渐初见韩太太:“韩太太虽然相貌丑,红头发,满脸雀斑像面饼上苍蝇下的粪,而举止活泼得通了电似的。”又如方鸿渐在苏文纨家见到沈太太,对沈太太的描写:“她眼睛下两个黑袋,像圆壳行军热水瓶,想是储蓄着多情的热泪,嘴唇涂的浓胭脂给唾沫带进了嘴,把黯黄崎岖的牙齿染道红痕,血淋淋的像侦探小说里谋杀案的线索。”这两段文字,都没有全面地去写人物的眼睛、鼻子、嘴巴,而是抓住人物外形的某一特征,用漫画笔法,带有一点夸张式的勾勒。写韩太太的长相,人们常说面容之丑无法形容,可作者就能将之形容出来。写沈太太,作者连用几个想象奇特的比喻来铺陈渲染,读之令人忍俊不禁而又厌恶至极。尽管在作品中,这两个人物在这时还是和读者初次见面,但他们的可笑的外表,一下子就深深地刻印到人们的心里。像这样的例子,在《围城》中随处可见。每一个人物,在钱钟书的笔下都化作一幅幅讽刺性极强的漫画,读者也在不知不觉中品尝到漫画式的幽默。
(二)入骨的心理刻画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对于一位讽刺幽默作家来说:“一切琐庸的、可怜的、鄙陋的东西,似乎都不能逃过他的眼睛。”钱钟书善于用洞烛幽微、纤芥毕肖的笔触刻画人物心理,其犀利精微的心理讽刺,使人物形象更具有立体感。
《围城》的讽刺幽默大胆借鉴西方心理描写的技巧,作者对人物的心理进行了细腻的观察和分析,并进行了深层次的艺术挖掘。如对老处女范懿装腔作势的心态的刻画,十分传神而深刻:范懿这位“女生指导”僻处山谷,年华老去,无人问津,性格也变得古怪起来。她喜欢打听消息,搬弄是非,对女性的同事总要在背后攻击几句,决不能轻易放过。听说汪太太给她做媒,求之不得,但又故弄玄虚,强自矜持,经过一番自我克制,还掩盖不了胸中的那点猴急的心情。汪处厚夫妇请吃饭,她五点钟才过就到汪家。见过辛楣以后,“像画了个无形的圈子,把自己跟辛楣围在里面,谈话密切得泼水不入”。而且处处随口凑趣。辛楣说这儿闷得很,没有玩儿的地方,范懿说:“可不是吗?我也很少谈得来的人,待在这儿真闷。”辛楣说是个伟大的戏剧家,范懿快乐得拍着手掌道:“赵先生,我真高兴,你的意见跟我完全相同。”高校长进来,辛楣乘机把首席让出来,高校长想了想后不同意,仍旧要辛楣坐,辛楣不肯。高校长让给范懿,“范小姐只是笑,身子像一条饴糖粘在椅子里”。回去的路上,她几次设法要把同行的方鸿渐、刘小姐支开,留下赵辛楣和她两个人走。她一会儿说桥太窄,让辛楣陪她走河底;一会儿说忘了手提包,让辛楣陪她回汪家去取。绘状心理,逼真如画;既不失幽默,又颇具讽刺色彩。
此外,钱钟书先生还善于挑开蒙在人与人之间的各种温文尔雅的面纱,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戳穿讽刺对象在言行举止上的虚假性,如写李梅亭在赴三闾大学就职的路途上所表现出的吝啬心理就很有讽刺意味。启程时,他抢着买低等船票,明明是为了自己省钱,却偏要撒谎骗取别人的好感。路途中,他因为舍不得用自己的新雨衣,便找借口用别人的伞,他带了一木箱药品,准备在内地的学校卖个好价钱,却不愿意给身体不适的孙柔嘉服用。因为一包仁丹开封后就卖不到好价钱。但不给药,又显得过于小气。左思右想,忽然灵机一动,记得前些天已打开一瓶鱼肝油丸。虽然鱼肝油丸比仁丹贵,但已开封的药“好像嫁过的女人减了市价”。于是拿鱼肝油丸,给孙柔嘉服下,弄得她又一次呕吐。李梅亭这种吝啬鬼式的怪诞心理就这样在一次次的吝啬心理活动中暴露出来,给人们以厌恶之感,其正人君子的假面具也就被一层层撕下来。这样的讽刺,不同于疾言厉色的抨击,而是通过客观地揭示真想来达到幽默的效果,不失讽刺意味。
二、语言独具特色
(一)精辟的比喻
善用修辞,显示了钱钟书先生特有的幽默和讽刺,由以精辟的比喻的运用读后不禁让人拍案称奇。《围城》中的比喻新奇、大胆、极富创新性,常常把两个看似差别很大、甚至截然相反的东西联系起来,翻出新意。这种巧妙地联系形成的比喻达到了幽默的效果,增强了讽刺的艺术性,并且迸发出无穷的语言魅力。有人统计,一部23万字的《围城》中所用的比喻的数目,有数百之多。且堪称妙喻也可以说是多不胜数,美不胜收。
例如:作者写主人公方鸿渐留学快要毕业了,可他受到父亲和岳父两面夹攻才知道留学文凭的重要,“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张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自己没有文凭,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 通过这句话,钱钟书对只重文凭不重学问和只读学位不读书的现象给予了一针见血的深刻讽刺。再如,“那女孩年纪虽小,打扮得脸上赛过雨后虹霓,三菱镜下日光或姹紫嫣红开编的花园。”雨后虹霓、三菱镜下日光、姹紫嫣红的花园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景,表面上来看,它们与一个女孩化了妆的脸真是风马牛不相及。而这种创造新的比喻和丰富的联想,幽默地嘲讽了那女孩小小年纪打扮得过于花哨俗气,如同小丑。又如,作者写方鸿渐留洋归来,应邀回母校作关于“西洋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之影响及其检讨”的学术报告。在县省立中学作演讲时,鸿渐说只有鸦片和梅毒在中国社会里长存不灭,使记录的女生“涨红脸停笔不写,仿佛听了鸿渐的最后一句,处女的耳朵已经当众丧失”。耳朵失去是因为耳朵里进了污秽之言,这种比喻的运用可真是新奇啊!
(二)典故的运用
《围城》的幽默讽刺还体现在作者的灵活用典上,文中信手拈来的古中今外典故比比皆是。如第八章写方鸿渐等待高松年聘他为教授,联系到机关上司驾驭下属的技巧,这个技巧就像西洋人赶驴子,在驴子眼前、唇吻之上挂一串胡萝卜,引诱驴子向前拼命,这是来自法国《列那孤》中的生花妙笔。这句话用在这儿可谓一语中的,写出了高松年的“用人之道”。
在谈到方老太爷给孙儿取名“阿丑”时,作者引经据典戏谑一番:“方鹏图瞧见书上说:‘人家小儿要易长育,每以贱名为小名,如犬羊狗马之类,’又知道司马相如小字犬子,桓熙小字石头,范晔小字砖儿,慕容农小字恶奴,元叉小字夜叉,更有什么斑兽、秃头、龟儿、獾郎等等,才知道儿子叫‘阿丑’还算有体面的。”此处通过典故的运用,写出了方遁翁的迂腐和方鹏图的愚钝,塑造了典型的封建“遗老”、“遗少”形象。
方鸿渐花钱买文凭后心里难免有愧疚之感,于是引经据典为自己辩护“圣人孔子假装生病轰走了儒悲,孟子对齐宣王也假装生病。自己买张假文凭,哄哄父亲和丈人也是孝子贤婿应有的承欢养志。”方鸿渐自欺欺人,还如此自我解嘲,真是幽默之至啊。上述众多典故,使这篇小说的语言活泼典雅又意味深长。
《围城》是一部具有很深的悲剧意味的讽刺小说,但又充满浓郁的喜剧色彩。幽默可以说在《围城》里贯穿始终,无论是叙述还是评论,都在真实的基础上不作空泛的指责,在讽刺可笑之人和可笑之事中让人悟出深刻的道理。他善于把现代主义思想与讽刺艺术有机地运用在一起,难怪《围城》被世人称为是现代的《儒林外史》。
参考文献:
[1]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吴宏聪、范伯群.中国现代小说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
篇2
济南一建集团总公司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 我国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地震、水、火、飓风、爆炸等灾害对建筑物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目前的施工管理存在先天不足,因此我国的建筑工程已经进入新建与加固改造并举的阶段,经常要把现在建好的构筑物和建筑物进行维修加固等工程。
关键词 加固技术;建筑工程;碳纤维
现在一种全新的、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加固方法是利用碳纤维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因为碳纤维本身有着高强度和自重轻,并且施工便捷这些良好的功能,在整个建筑业当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前景。
1 通过碳纤维片材进行加固
通过碳纤维片材实现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的技术是利用通过胶黏剂把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片材贴在混凝土的表面,并且通过两者的共同相互受力,达到结构补强和抗震加固的效果。碳纤维材料自身就有着高强度、重量轻、高弹性模量和耐腐蚀等良好的特点。一般进行修复和加固混凝土所用的碳纤维材料主要分为两种:碳纤维材料和配套树脂。碳纤维材料的抗拉强度是建筑所用钢材的十倍之多,而弹性模量却与钢材相同,这无非是一种很不错的加固材料;配套树脂包括找平树脂、粘结树脂和底层树脂,找平树脂和底层树脂是起到提高碳纤维粘结质量的作用,粘结树脂是为了让碳纤维和混凝土形成一个符合性的整体,两者相互配合以便提高构件的承载力。
2 利用碳纤维片材加固的优点
利用碳纤维片材加固有着高强高效的优点。因为碳纤维有着良好的物理学性能,在进行混凝土结构的修补加固中,能够提高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承载力,完善受力性能,最终使加固修补达到最高效。据有关资料显示,碳纤维材料是同等黏贴钢板施工材料中其他材料的8 倍。通过实验可以得知,利用碳纤维材料进行混凝土加固有着很好的耐久性和耐腐蚀性,能够抵抗建筑物总会遇到的酸、碱、盐离子对构筑物的腐蚀后果,可以广泛应用到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中。而且不会改变结构的形状。针对于一些隧道、大型筒体和壳体结构等工程,采用以往的加固方法无法完成,但是利用碳纤维片材加固技术就能够全部解决,而且质量能够得到保证。
3 碳纤维材料加固所能应用的范围
3.1 碳纤维材料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类型结构和各种部位,而且利用碳纤维进行加固还能够应用到砖砌体的一些力学性能中。比如梁柱构件的抗剪加固、混凝土柱子牛腿的断裂加固及承载力不足加固等一系列加固工程中。
3.2 碳纤维片材加固修复混凝土的标准
在用碳纤维片材实现对混凝土结构实施加固时,可以用与之相配套的粘结材料,把碳纤维片材连在一起,这样可以保证碳纤维片材能够有足够的承受压力,而且还可以与混凝土一起受力。
当通过碳纤维片材粘贴来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的时候,首先一定要符合我国现阶段所实行的相关规范规定,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法,并把概率理论作为基础,进而完成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以及保证极限状态进行验算能够正常使用。通过日常的定期检测,计算出钢筋和混凝土的实际强度,并且根据有关规定标准把相对应的材料强度定为指标;碳纤维片材通过构建所达到的极限时候的应变,相应的应力要通过线性应力应变关系来确定;当用碳纤维片材对构件实施加固时,首先应该考虑到的是加固后会对构件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当通过碳纤维片材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的时候,必须要先去掉机构上的活荷载,就算不能去掉荷载,也必须要想到会有二次受力的问题。在对梁和板构件的受拉区进行加固的时候,一定要保持纤维方向和构件轴方向呈90毅,抗震加固过程中采用封闭式粘贴的时候,纤维方向要与柱轴方向呈90毅。
4 碳纤维片材加固施工实例
下面以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某卷烟厂一烟叶库为例,浅析碳纤维片材加固补强的具体施工方法: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某卷烟厂易地技术改造项目,位于某市经济开发区内,项目总占地面积350 亩,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10 余万平方米,由联合工房、生产管理用房、生活配套用房、烟叶库和动力中心、化材油料库、污水处理站等单体建筑组成。联合工房为排架结构,一层;生产管理用房、生活配套用房、烟叶库和动力中心等为框架结构,地上五层,工程于2013 年8 月3 日开工,于2015 年1 月30 日竣工。在施工过程中,其中的烟叶库工程,为五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约计20000 平方米,主体框架结构施工完毕后,因工艺管道变更做法,需在框架梁上进行开洞,开洞间距4.5 米,共计需要开洞1800 个,开洞范围在框架梁下部受拉区,后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设计院共同研究,由设计院及加固研究所出具开洞区域框架梁的结构补强方案,最终确定用碳纤维片材进行结构补强,施工步骤如下:
4.1 清除构件表面的浮浆层,露出混凝土结构层,如粘贴处存在细微裂缝应先用灌缝胶进行修补,并将构件表面打磨平整,清理干净并保持干燥。
4.2 混凝土转角处应修复为光滑的圆弧,半径不小于20mm。
4.3 配制底层树脂,用滚筒刷将底层树脂均匀涂抹于混凝土表面,待树脂表面干燥后即进行下一步工序。
4.4 碳纤维片材预先按设计尺寸剪好,将待贴材面用环氧树脂均匀涂抹。
4.5 用滚筒沿纤维方向将所贴的碳纤维片材多次滚压,挤除气泡。
4.6 在碳纤维片材表面均匀涂抹浸渍树脂。
4.7 重复以上步骤,连续粘贴三层成活。
该项目施工完毕后,框架梁开洞补强区域截面尺寸没有加大,观感效果好。建设单位、监理单位都比较满意。
5 碳纤维片材加固技术注意事项
气温5 度以下、雨天或RH 大于95%时,不可粘贴碳纤维片材;碳纤维片材为导电材料,尽量远离电源;碳纤维片材配套树脂的原料应密封储存,远离火源,避免阳光直射。
6 结语
碳纤维片材加固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国力相对薄弱的我国来讲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科技进步和应用碳纤维的工程实例不断增多,碳纤维加固技术的发展也会日新月异,更趋成熟,碳纤维材料的广泛应用无论在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方面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篇3
关键词: 逆向思维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见到的事物、听到的言语、嗅到的气味一……都要通过各自的感官,输送到大脑,然后由大脑分析、思考发出指令性行动。这一过程,并非是杂乱无章的,总是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即人们在生活中会自然形成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这种习惯性的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常常表现为“正向”思维方式。如8×6=48这样一个算式,人们大都考虑的是8×6的结果,而对48这一结果的形成都需要哪两个数的积,考虑的并不积极,后一种活动就是思维的“逆向”。
一个人的思维可分为正向思维(常规思维)和逆向思维两种形式,它们相辅相成,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运用逆向思维来处理的内容很少。因此,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的机会不多,受教材内容的影响,思维活动长期处于正向思维活动之中,给出一个数学问题之后,总想力图通过正向思维来思考去获得问题的解决。事实上,有很多数学问题利用正向思维很难获得解决。如果改变一下思维方式,采用逆向思维去思考,就可以使问题得到很方便的解决,甚至可以得出~些创新的解法,获得一些创新的成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
一、新授课增添逆向思维的学习程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思维迟缓、呆板、僵化,在互逆关系、互逆命题、互逆运算、公式的正逆向运用等有关知识学习中,从正向思维转向逆向思维,重建思维方向有着较大的困难。这就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数学所必须的思维转换能力的训练。这种思维训练不仅体现于解题教学中,而且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其中包括概念、原理的教学,公式、法则的推导,命题、定理的证明,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灌输。只有这样,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才不会落空。新授课是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的重要环节,而学生的学习方法恰恰也是在新授课时,随着教师的教学程序开始形成。如果教者在传授知识时只注重了学生正向思维的培养,而忽视了(往往容易忽视)逆向思维的培养,势必造成学生思维活动的单向型,也就禁锢了思维的发展。下面举一个教学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例如:在讲三角形中位线性质时,一般都是要求学生证明一系列的顺次连结各种四边形各边中心组成一个什么样的特殊四边形,这样讲授未尝不可,这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这节课的含金量能不能再大些;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多的训练呢?教者可以这样变化一下,把题目变成一道探索题:顺次连接个什么样的四边形的各边中点能得到一个矩形?一个菱形?一个正方形?这个问题提出来,学生的思维方向与以前不同了,不仅需要正向思考,也需要逆向思考,所得到的四边形的性质也与以前不同了。例如: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得到一个矩形,菱形并不是本质的东西,本质的东西是对角线互相垂直。
当问到顺次连结什么样的四边形?学生就会从思想方法上抓住事物的本质,循此思路,在同一节课上,还可以设计一两个例题,同样是没有给足条件而给出结论,让学生去观察,去分析,去发现。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而且也学会了分析归纳、完善的思维方法。对于每一个数学题不只是满足于会做,而要勇于探索,多思多变多解,:以此来提高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
不难看出,上述教学程序不仅注重了从已知到未知的正向思维引导,当然这也是一般的教学模式。并且在一般的教学模式中增添了由结果再返回到已知的可逆程序,这一程序的补充是值得赞赏的,它完善了学生在学习性质时的思维过程,形成了双向型思维。
就此题而言,该教学程序不仅仅是局限在“顺次连结各种四边形各边中心组成一个什么样的特殊四边形“的正向思维教学上,而且沟通了与“顺次连接一个什么样的四边形的各边中点能得到一个矩形?一个菱形?一个正方形?”的逆向思维的联系,使学生在全面了接受知识结构的情况下,进行具体的学习。总的看来,学生的逆向思路,在教学中的最初阶段就该形成,否则学生的思维活动就是不健全的,不完整的。
二、注重概念学习中的互逆关系
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具有可逆性。例如,互为相反数的数,互补、互余的角,函数与反函数等等。对于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可逆概念,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例如,在《几何》的学习中,对于原命题、逆命题这一个概念,学生往往只注意到逆命题是原命题的逆命题,『而忽视了原命题也是其逆命题的逆命题,也就是说,如果命题(2)是命题(1)的逆命题,反过来命题(1)也是命题(2)的逆命题,这一点只须在讲解教材例题的过程中加以强调即可。对于充要条件这一概念也是如此,我们只需要给出一些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充要条件是互为充要条件,也就可以了。
然而,对于较难理解的可逆概念,必须在学生已经牢固掌握正概念的基础上,辅以适当的正、逆向问题,因势利导地引入逆概念,例如:反函数的教学。首先复习函数知识,深刻领会函数的意义,明确它的表示符号,然后才能进行反函数的引入。请学生思考①函数y=2x(x∈R)中,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函数?②能否从y=2x中解出x?③解出x后得到的式子是不是一个函数?④如果是一个函数,它和y=2x(x∈R)有什么不同?接着换另外一个函数武,问同样的四个问题。通过对这问题的思考、回答,学生会发现两点:
(1)解出x后得到的式子不一定是函数;
(2)如果解出x后得到的式子是一个函数的话,它的定义域恰好是原函数的值域,而它的值域恰好是原函数的定义域。在此基础上,给出反函数的概念,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但仅到此为止,还不能让学生巩固对反函数的认识,要通过一些比较直观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如果函数A是函数B的反函数,那么B也是A的反函数。为此,可布置如下练习,①求y=5+x,R压+1的反函数;②求y=x--5,y=(x—1)2(x≥1)的反函数。
三、挖掘练习题功效,强化逆向思维的训练
练习是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消化吸收,也是学生用自我意识去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的手段。所以说充分发挥练习题的作用,强化逆向思维的训练,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摘 要: 本文就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提出了在新授课中增添逆向思维的教学程序、概念的教学中注重互逆关系、在练习中,强化逆向思维的训练等方法。
关键词: 逆向思维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见到的事物、听到的言语、嗅到的气味一……都要通过各自的感官,输送到大脑,然后由大脑分析、思考发出指令性行动。这一过程,并非是杂乱无章的,总是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即人们在生活中会自然形成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这种习惯性的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常常表现为“正向”思维方式。如8×6=48这样一个算式,人们大都考虑的是8×6的结果,而对48这一结果的形成都需要哪两个数的积,考虑的并不积极,后一种活动就是思维的“逆向”。
一个人的思维可分为正向思维(常规思维)和逆向思维两种形式,它们相辅相成,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运用逆向思维来处理的内容很少。因此,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的机会不多,受教材内容的影响,思维活动长期处于正向思维活动之中,给出一个数学问题之后,总想力图通过正向思维来思考去获得问题的解决。事实上,有很多数学问题利用正向思维很难获得解决。如果改变一下思维方式,采用逆向思维去思考,就可以使问题得到很方便的解决,甚至可以得出~些创新的解法,获得一些创新的成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
一、新授课增添逆向思维的学习程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思维迟缓、呆板、僵化,在互逆关系、互逆命题、互逆运算、公式的正逆向运用等有关知识学习中,从正向思维转向逆向思维,重建思维方向有着较大的困难。这就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数学所必须的思维转换能力的训练。这种思维训练不仅体现于解题教学中,而且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其中包括概念、原理的教学,公式、法则的推导,命题、定理的证明,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灌输。只有这样,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才不会落空。新授课是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的重要环节,而学生的学习方法恰恰也是在新授课时,随着教师的教学程序开始形成。如果教者在传授知识时只注重了学生正向思维的培养,而忽视了(往往容易忽视)逆向思维的培养,势必造成学生思维活动的单向型,也就禁锢了思维的发展。下面举一个教学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例如:在讲三角形中位线性质时,一般都是要求学生证明一系列的顺次连结各种四边形各边中心组成一个什么样的特殊四边形,这样讲授未尝不可,这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这节课的含金量能不能再大些;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多的训练呢?教者可以这样变化一下,把题目变成一道探索题:顺次连接个什么样的四边形的各边中点能得到一个矩形?一个菱形?一个正方形?这个问题提出来,学生的思维方向与以前不同了,不仅需要正向思考,也需要逆向思考,所得到的四边形的性质也与以前不同了。例如: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得到一个矩形,菱形并不是本质的东西,本质的东西是对角线互相垂直。
当问到顺次连结什么样的四边形?学生就会从思想方法上抓住事物的本质,循此思路,在同一节课上,还可以设计一两个例题,同样是没有给足条件而给出结论,让学生去观察,去分析,去发现。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而且也学会了分析归纳、完善的思维方法。对于每一个数学题不只是满足于会做,而要勇于探索,多思多变多解,:以此来提高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
不难看出,上述教学程序不仅注重了从已知到未知的正向思维引导,当然这也是一般的教学模式。并且在一般的教学模式中增添了由结果再返回到已知的可逆程序,这一程序的补充是值得赞赏的,它完善了学生在学习性质时的思维过程,形成了双向型思维。
就此题而言,该教学程序不仅仅是局限在“顺次连结各种四边形各边中心组成一个什么样的特殊四边形“的正向思维教学上,而且沟通了与“顺次连接一个什么样的四边形的各边中点能得到一个矩形?一个菱形?一个正方形?”的逆向思维的联系,使学生在全面了接受知识结构的情况下,进行具体的学习。总的看来,学生的逆向思路,在教学中的最初阶段就该形成,否则学生的思维活动就是不健全的,不完整的。
二、注重概念学习中的互逆关系
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具有可逆性。例如,互为相反数的数,互补、互余的角,函数与反函数等等。对于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可逆概念,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例如,在《几何》的学习中,对于原命题、逆命题这一个概念,学生往往只注意到逆命题是原命题的逆命题,『而忽视了原命题也是其逆命题的逆命题,也就是说,如果命题(2)是命题(1)的逆命题,反过来命题(1)也是命题(2)的逆命题,这一点只须在讲解教材例题的过程中加以强调即可。对于充要条件这一概念也是如此,我们只需要给出一些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充要条件是互为充要条件,也就可以了。
然而,对于较难理解的可逆概念,必须在学生已经牢固掌握正概念的基础上,辅以适当的正、逆向问题,因势利导地引入逆概念,例如:反函数的教学。首先复习函数知识,深刻领会函数的意义,明确它的表示符号,然后才能进行反函数的引入。请学生思考①函数y=2x(x∈R)中,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函数?②能否从y=2x中解出x?③解出x后得到的式子是不是一个函数?④如果是一个函数,它和y=2x(x∈R)有什么不同?接着换另外一个函数武,问同样的四个问题。通过对这问题的思考、回答,学生会发现两点:
(1)解出x后得到的式子不一定是函数;
(2)如果解出x后得到的式子是一个函数的话,它的定义域恰好是原函数的值域,而它的值域恰好是原函数的定义域。在此基础上,给出反函数的概念,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但仅到此为止,还不能让学生巩固对反函数的认识,要通过一些比较直观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如果函数A是函数B的反函数,那么B也是A的反函数。为此,可布置如下练习,①求y=5+x,R压+1的反函数;②求y=x--5,y=(x—1)2(x≥1)的反函数。
三、挖掘练习题功效,强化逆向思维的训练
篇4
关键词:改造工程;碳纤维加固技术;用途
Abstract: carbon fiber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is a new type of structure strengthening technology, as is with high efficiency, wide applicable range, advantages of highlights, carbon fiber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is finding wider and wider application in the reconstruction project. Carbon fiber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is in the 1980 s the rise of a new reinforcement technique, in countries such as Japan and South Korea,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to get rapid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our country about using this technique since 1998.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roject, in order for the application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in the reconstruction project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renovation project; Carbon fiber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use
中图分类号: [TU7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碳纤维加固技术的特点
碳纤维加固技术是用环氧树脂粘结剂将碳纤维布沿受拉方向或垂直裂缝方向粘贴在待补强结构上,使贴片与原有结构构件共同受力,从而提高结构的抗弯、抗剪能力。碳纤维加固包括碳纤维布、板加固两种。碳纤维加固具有诸多特性:一是抗拉强度高,在加固修补结构构件时可以提高其承载力,改善其受力性能。二碳纤维布自身重量轻,基本不增加结构自重及截面尺寸。三使用碳纤维加固后能大大提高结构的耐腐蚀性及耐久性。四施工方便快捷、省力节时、施工质量易于保证。五碳纤维加固为柔性加固,不影响原主体结构的刚度,不用考虑整体结构的应力重分布,只需对局部构件进行加固修复。
碳纤维加固技术的优势及其注意事项
1. 碳纤维加固技术的优势
碳纤维加固技术与传统的加固方法加大混凝土截面或粘钢混凝土补强相比具有如下优越性:第一适用范围广,可用于不同类型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如板、梁、柱、墙、节点等;可用于不同的受力形式加固,如抗弯和抗剪的加固,受压构件如柱子也可以通过环包的形式提高混凝土的约束,从而其抗压强度;可用于不同类型的结构如混凝土构件、钢结构、木结构。第二综合造价低,碳纤维尽管材料单价较贵,但由于材料用量少、工期短、用工数量少,故总投资成本仍比较低。第三加固效率高和应用时间长,施工时间短并且不需要大型的机械器具,施工工效比其它加固方法高,同时碳纤维布的材质耐腐蚀,故能长期使用,这对处于侵蚀性环境中的结构耐久性十分有利。第四施工速度快和施工干扰小,小型的施工机械,操作起来简单;其施工占用场地少,且基本不增加既有结构的截面, 故对原有房屋使用妨碍最小。
2. 碳纤维加固技术的注意事项
采用粘贴碳纤维片材进行结构加固时,应采取措施卸除或大部分卸除作用在结构上的活荷载。碳纤维加固不适用于素混凝土结构构件,包括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低于国家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最小配筋率;且其加固的混凝土结构长期使用的环境温度不应高于60°C。
三、碳纤维加固在改造工程中的应用及实例
在我国,碳纤维加固技术的应用领域比较广泛,随着加固工程的逐渐增多,新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3.7章特定明确了即有结构的设计原则。
(一)我国国情对碳纤维加固技术的需要
我国建国后修建的大批房屋已接近设计基准期,且由于以往的规范对建筑的结构耐久性重视不够,使许多建筑“未老先衰”,必须对其采取有效措施,对结构进行修复加固。
(二)建筑设施对碳纤维加固技术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建筑使用功能日异复杂,一些建筑的原设计用途满足不了新业主的要求,结构的实际使用活荷载会比原设计大,这时结构就必须进行局部加固才能满足规范要求。
(三)抗震加固实验解读碳纤维加固技术的修复功能
随着我国对抗震要求的逐渐提高,一些旧建筑满足不了新的抗震设计标准,国家规定的一些重要建筑(如中小学校)需加固补强。对碳纤维加固技术的加固和修复的实操过程和效果解读,可以用一个抗震加固的实验来说明。用碳纤维材料包裹钢筋混凝土柱,使纤维方向与柱轴线相垂直,可以有效提高柱的延性和承载力,增加其抗震耗能能力。另外,剪力墙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其破坏形态主要是受弯延性破坏或受剪脆性破坏。用碳纤维来加固剪力墙,只要方法适当,也可显著提高其延性和承载力。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加固是碳纤维材料应用的一个有效领域。
(四)应用及实例
近年来,我国碳纤维加固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工业和民用建筑,而且在北京、上海、天津、江苏等地应用较多。对其加固修复的效果,有诸多实例来说明。在厦门安养中心立面改造工程中就使用了碳纤维布加固;其由于立面变化,外墙荷载增加较多,导致许多框架梁配筋不足,现取一跨JWKL6示意,其左端支座原计算配筋值为6cm²实配3φ16(三级钢),增加荷载后计算得出配筋值为10cm²,支座弯矩设计值为160KN/M²,已有梁配筋已经不能满足规范要求,需进行加固。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的9.2.3条,考虑二次受力影响,可以计算得出梁支座需粘两层碳纤维布,其厚度为0.167mm。加固图表示如下图:
四、碳纤维加固存在的缺点
碳纤维加固技术的虽然广泛应用,但其自身还存在了一些不足,主要如下1:用碳纤维进行加固时,由于碳纤维本身属预柔性材料,需要通过结构胶与被加固结构粘结,要求被加固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15,才有可能发挥碳纤维的加固效果,且混凝土表面处理要求比较严格。2:仅能提高梁的受拉、受剪承载力,受压不能提高,当梁受压区高度不足时,不能加固。3:防火性能较差,仅靠外面的砂浆保护层防火。4:对施工人员的要求较高,施工时均要求专业施工队伍。5:没有相应的比较成熟的计算软件,设计人员设计比较麻烦。
篇5
一、思维过程的流露要因人而异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概率统计、微积分的初步知识,并形成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由此可见,对数学学习的要求,知识要求在先、能力要求在后,新时期高中数学教育是大众的教育,而不是为少数人服务精英教育.
我们在流露思维过程时要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方法.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流露思维的过程并不那么重要,他们只要直接掌握一些知识并会加以应用已经足够;对于一些基础尚可的学生,适当地选择一些内容,展示其思维的过程,从而提高这些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很有必要.对于那些基础相当好的学生,作为一种课外补充,挖掘一些题材去向这些学生充分展示“数学家的思维过程”,从而为培养国家的数学英才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时的过程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流露思维过程必须因人而异,并非对每一堂课、每一个学生都要提倡的,实施的前提必须是施教的对象能够接受.
二、思维过程的流露要因材而异
是否就教材的每项内容,都采用展示其思维过程,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问题.其过程可能很复杂、很漫长,再现这些过程往往比较困难,这需要我们在设计时进行高度浓缩、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这要在短短一堂内去完成谈何容易?例如,球体积公式的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发现,确实很难,怎么能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去发现、去想出什么来呢?而有些内容或原始发现,其产生过程可能很短暂,或来自天才数学家的一刹那间的灵感,略去了很多的中间环节,思维者对其过程没有清晰的认识,想要对他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和追忆,往往是十分困难的.高斯曾试图用数年时间证明一个算术定理,对此他说:“最后我获得成功,疑团就象闪光一样被解开了,但并非由于艰苦的劳动,条件和结论怎样联系起来连我自己也无法说清.”有的教师在推导等差数的前n项和的公式时,往往借用了高斯上学时计算“1+2+3+…+100”的方法,得出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可用“倒写相加”来得到证明,其间并没有展现思维的轨迹.实际上硬要给高斯的这个计算方法来一个思维过程的展现,可能会很不自然,而且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自卑感?教师总很高明,连这么巧妙的方法也能想得出来,可是我总是不行,我是不是学数学的料呢?在笔者看来,对于此类问题还是实话实说一某某方法是某个数学家的天才发现.
从而可以看到,对于摆在我们面前要向学生传授的各种素材,并非要一味地强调流露思维过程.“照本宣科”是一种最不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但个别特殊内容,却可能相反,运用过程教学极可能是失败的,而“照本宣科”反而能让学生掌握或至少认识了这一知识,对于各种素材,什么时候流露,什么时候不该流露,流露到什么程度,怎样流露,是很有讲究的,这就更须我们认真去钻研教材和教法了.
三、思维过程的流露要关注学生的错误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一般向学生展示的都是解决问题的正确的思维过程.然而,数学的发展并非是无可怀疑的真理在教学上的单纯积累,而是一个充满了猜想与反驳的复杂的过程.因此流露思维过程不能一味展示给学生畅通的思维过程,必须适当体现一些错误思维的流露和纠正过程.事实上,教师仅仅把自己了解的最优美的方法介绍给学生,而忽视自己失败方面的介绍,就不能更好地起到优化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心理品质的作用.实践表明,教师在流露自己的思维过程时学生学到的是真正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还学到了数学的品质和精神.90年代初,李正道博士在中同科大的讲台上深情地怀念他在芝加哥大学教授们的教学风格——真正展现教师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他认为是这种方法培养了他,造就了他,并把就风格称为“芝加哥风格”.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或是在杂志上见到的许多教学设计中,真正能体现出“从失败到成功”的案例却凤毛菱角.
篇6
【关键词】亲属称谓;敬称;谦称;使用特点
汉语亲属称谓中敬谦称的特点与传统的汉文化关系密切,或者说,传统的汉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汉语亲属称谓的价值取向,而敬谦称就是这种影响的表现之一。了解亲属称谓中敬谦称的特点,有利于我们正确地使用这些敬谦称。
一、亲属称谓中的敬谦称具有明显的指向性。
(1)“嗯,仁者,求仁得仁;恕者,犯而不校。好名字,谁给你起的?”
“家父所赐。”
“令尊是……”
“家父易元杰,曾在中堂大人麾下为国效力。”
(霍达《补天裂》第一章)
(2)健生说道:“令兄出去了吗?”
燕秋道:“程先生带他去拜访一个人去了。”
健生道:“这样早,程先生就来过了吗?”
燕秋道:“是的,他来过了。因为我没有起来,他没有惊动我,就同家兄出去了。”
(张恨水《雁归来》第四十二回)
“家父”、“令尊”虽然都是对“父亲”的称谓,但是他们所具体使用的场合不同。“家父”只用于对自己父亲的称呼,而“令尊”用于对对方父亲的称呼,就是说,一个指向内,一个指向外。如果对它们不加以区别,甚至颠倒使用,就只会闹出笑话了。
除了“家父”和“令尊”以外,其他的如“家母”和“令堂”,“贱内”和“尊夫人”,“家兄”和“令兄”,“舍妹”和“令妹”,“小儿”和“令郎”,“小女”和“令爱”等都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家母、贱内、家兄、舍妹、小儿”等都是内向性的,只能用于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人,而“令堂、尊夫人、令兄、令妹、令郎、令爱”等都是外指性的,只能用于对方或与对方相关的人。
对“尊”、“贤”、“令”、“家”、“舍”等敬谦语素的使用,除了要注意内外指向性,还要注意上下指向性。有些语素只可用于长辈或平辈,而有些必须用于平辈或晚辈。“令”是通用于他人亲属的敬语素,无年龄和辈分之分,而“尊”、“家”一般用于长辈和平辈,“贤”、“舍”、“小”则用于平辈或晚辈。
二、亲属称谓中的敬谦称具有独特的民族性。
亲属称谓中的敬谦称是汉语称谓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一部分。例如同是对父亲的称呼,汉语中有“尊公、尊甫、尊翁、尊君、令尊、家父、家严、家公、家君、家尊”等不同的叫法,而在英语中,往往只是最简单的“your father”或 “my father”,不象汉语称谓这样丰富且具有表情性。使用不同的称谓显示说话者的感情好恶和尊恭谦卑,这是汉语敬谦称中才具有的独特的民族性。再将汉语中的亲属称谓和英语中的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得更加清楚。
家父、家严、家公、家君、家尊 my father
家母、家慈、家堂、家夫人 my mother
家兄、愚兄、小兄 my elder brother
贱房、贱荆、贱内、贱妻、贱累、贱室 my wife
小儿、小犬、小豚、贱息、贱子、犬子 my son
小女、拙女 my daughter
……
尊慈、尊堂、尊母、尊萱 your mother
尊公、尊甫、尊翁、尊君、令尊 your father
令兄、令兄大人、尊兄、贤兄 your elder brother
令阁、令妻、令攸、令室、令阃、令正 your wife
令郎、令公子、令嗣、令子、贤子、贤息、贤郎 your son
令爱、令媛、令闺爱、令千金、令淑 your daughter
……
三、亲属称谓中敬谦称具有一定的时代性。
亲属称谓中的敬谦称是中国古代封建等级制度和宗法制度的产物。古代封建社会,等级森严,深受礼教束缚的人们形成了强烈的尊卑等级观念。国家之中,君君臣臣界限不可僭越,而在家庭之中,尊卑长幼之序严格有别,敬谦称谓随之产生,而亲属称谓中的敬谦称谓也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伴随而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许多敬谦称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举例说来,在封建社会里,一个男人往往三妻四妾,“尊宠”、“令宠”都是对他人姬妾的敬称,而“贱妾”、“小妾”是对自己姬妾的谦称,而这些敬谦称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复存在了。由于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女子在封建社会是没有地位的,而到了现代,男女平等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所以那些体现男尊女卑思想的敬谦称也不能在现代汉语中存在。在封建社会中,“小婢子”是对女儿的谦称,而“箕帚之使”是对妻子的谦称,这些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
(1)“姬妾是扬州土产,小弟替年兄觅个尊宠何如?”(清·李渔《怜香伴·斋访》)
(2)“只见他令宠把奉承他的一套本事,多使出来奉承那番兵。”(《续金瓶梅》第十一回)
(3)“女迎笑曰:‘花城娘子,贵趾久弗步……小哥子抱得来?’曰:‘又一小婢子。’”(蒲松龄《聊斋志异·翩翩》)
(4)“楚庄王使使赍金百斤,聘北郭先生,先生曰:‘已有箕帚之使,愿入记之。’”(《韩诗外传》卷九)
在封建制度下,等级森严,对别人家的子女,尤其是富贵人家的子女,往往尊称为“少爷”、“公子”“小姐”、“千金”,对富贵人家的儿媳称作“少奶奶”,在现代汉语中,“少爷”、“公子”、“千金”还在使用,“少奶奶”已基本不用了,而“小姐”的含义变得复杂了,也基本不用于称呼别人的女儿。
(1)“李先生的少爷病得很重,李太太催李先生赶快回去。”(《日出》第四幕)
(2)“她的公子,这一会烧得更重了,我没敢多问话。”(《蜕变》第四幕)
(3)“你应该先去看看你的千金小姐,她吃亏了!”(茅盾《子夜》八)
(4)“要是太太还在,看见你们长大了,该多喜欢!还有我们少奶奶,公馆里哪个不喜欢她?”(巴金《家》十四)
现代家庭关系的变化导致现代亲属称谓的简化,许多古代称谓在现代汉语中保留得已不多,大致局限于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孙侄等,现今用得较多的有
:家父、家母、家严、家慈、家姊、家兄、尊府、尊堂、令尊、令堂、令慈、令郎、令嫒、令爱、令孙、贤侄、贤婿、小女、小犬、犬子、小侄、舍弟、舍妹等。
四、亲属称谓中敬谦称具有很强的书面性。
现代汉语敬谦称主要源于古汉语,所以这些亲属称谓中的敬谦称一般不用于口语,而更多地使用在书面语,尤其是雅体书信、文人书札中。因此,我们在使用这些敬谦称时,要注意一定的选择性,要特别注意使这些敬谦称与随意的口语保持协调。
正确使用亲属称谓中的敬谦称,是现代文明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但是在使用时,不能为了使用而滥用,一定要注意这些敬谦称的使用场合和范围,注意对方的身份。如果向一个小孩子问起“令尊”,由于知识的局限,小孩子可能会不理解,反而没有问“你的爸爸”来得通俗易懂。
【参考文献】
[1] 梁章钜.称谓录[M]. 天津:天津市古籍书店出版,1987.
[2] 蔡希芹.中国称谓辞典[Z].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3] 韩省之.称谓大辞典[Z].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1.
[4] 刘宏丽.现代汉语敬谦辞[M].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5] 马宏基,常庆丰.称谓语[M].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6] 田惠刚.中西人际称谓系统[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7] 郭 熙.中国社会语言学[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8] 周一良.郊叟曝言[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1.
[9] 陈 原.社会语言学[M]. 上海:学林出版社,1983.
[10] 陈松岑.礼貌语言初探[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11] [韩]金炫兑.交际称谓语和委婉语[M]. 北京:台海出版社,2002.
[12] 冯汉骥.中国亲属称谓指南[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13] 袁庭栋.古人称谓漫谈[M]. 北京:中华书局,1994.
篇7
1.重视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数学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具体思维的有机结合,相对于其它一些学科而言,显得“冰冷”,然而,数学本身蕴含着特殊的美,只不过没有被一些老师重视而未被发掘,数学实践活动能使原本单调的内容置于情境之中。来自生活的情境生动有趣,美妙无穷,必然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在情境认识论中,认知带有极其具体的性质。它强调认识活动不是单纯地积累抽象的逻辑操作与概念性知识,具体的情境是在该社会生活中活生生地进行活动的实践过程。”理论的阐述,进一步证明了实践活动与生活紧紧相连,能把学生带入现实社会之中,产生亲切感,使其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从而产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应操纵或控制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各有关变量。在许许多多的变量中,学习动机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而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地学习,不以学习为负担而以学习为享受,所以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下所获得的一切常会掌握得迅速而牢固。爱因斯坦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潜力,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学习。
2.提炼生活中的数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陶行知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我们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教学中要努力做到:数学语言、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习数学的乐趣来源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让学生去疑、去猜、去试、去探、去说、去发现、去解决,去运用,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组织实施“大课堂”教学,所谓“大课堂”教学就是组织学生走出课堂的教学。如进行实地考察,或由学生自己通过做社会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学习。“大课堂”教学打破了单一的课堂集中教学形式,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打破课堂学习的局限性,促使学生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建立书本知识与现实间的联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这样,学生通过经历典型案例的处理过程,培养他们对数据的直观感觉,认识统计方法的特点,体会统计思想和方法应用的广泛性。使他们亲近数学,真正让数学走近学生,让数学走入生活。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稍加留心,就能发现我们既可以用数学方法去理解周围的很多事物,更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去加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使得数学知识得以注入生活的生命气息。
实践证明精心提炼生活中的数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相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
3.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启智功能,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新课程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的依据模仿和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开设活动课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具体实践。
新课程标准还鼓励和提倡个性化的学习,以往我们很重视新课传授时方法的创新,忽略了巩固这一环节。对它只单纯通过一定量的习题等获得反馈信息,来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和教学效果,由于信息途径单一,忽略了对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理性思索和整合过程有效的训练和方法指导,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而不能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成了解题机器。“数学日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后来我又具体地命名它为“阶段反思性日记”,以此学生要回顾整理、归纳所学知识点,论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技巧等。必要时如同论文评比也给孩子们评出一、二、三等奖,给予奖赏。上述做法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篇8
关键词:碳纤维,粘钢,钢支撑,植筋。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就餐人员的增多,原来的老食堂已远远不能满足使用要求。xx食堂原结构为多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2310M2,由于部分二层加盖三层,对柱子和部分楼板板进行加固,并在原结构基础上增加剪力墙。因此,决定采用碳纤维、粘钢、钢支撑加固方案。加固采用的主要工艺:粘碳纤维布的方式和部分柱子粘钢、加钢支撑,新建加层需要植筋。
下面就以上施工方法一一介绍。
柱、板粘贴碳纤维布
柱、板粘贴碳纤维布依据是《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46:2003。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是一项新的应用外粘高性能复合材料加固结构的技术,在我国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首先,碳纤维施工厚度比较薄,但强度高,不影响原结构的装修效果,而且施工迅速,工期短。采用加大柱子混凝土截面方式来加固,就不同了。首先,加大截面影响原结构的装饰效果,施工过程要一个月,而且混凝土施工又对原装修污染严重。所以选择碳纤维来加固柱子和板优势明显。施工工艺如下:
1.碳纤维加固混凝土的主要施工工艺流程:表面混凝土打磨混凝土表面处理混凝土表面涂找平层纤维布配料进行粘布施工。
2 .基层处理:首先将柱或楼板混凝土表面的装饰层剔除,露出旧混凝土,将混凝土表面出现的剥落、蜂窝、腐蚀等劣化现象的部位予以凿除,对于较大面积的劣质层在凿除后应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进行修复;用混凝土角模机、砂纸等工具去除表面的浮浆等杂质,构件表面的混凝土要打磨平整,尤其是表面的凸起部位要磨平,柱子转角粘贴处要进行倒角处理,并打磨成圆弧状。(R≥20mm);用吹风机将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并保持干燥。
3. 涂底胶:按规定比例将主剂与固化剂先后置于容器中,用电动搅拌器均匀搅拌,根据现场实际气温决定用量并严格控制使用时间;用滚筒刷均匀涂抹于混凝土表面,等胶固化后(以指触干燥为准),再进行下一步施工;施工现场严禁出现明火,注意通风。
4.用整平材料找平:混凝土表面凹陷部位要填平;转角的处理也应将其修补为光滑的圆弧,半径不小于20mm。
5. 粘贴碳纤维布:按图纸要求的尺寸裁剪并粘贴碳纤维布,粘贴厚度一层,纤维纵向搭接不小于200mm;调配、搅拌粘贴树脂,然后均匀涂抹于所要粘贴的部位,在混凝土搭接、拐角等部位要多抹一些;粘贴碳纤维布,在确定所贴部位无误后剥去离型纸,用特制的辊子反复沿纤维方向滚压,去除气泡,并充分浸透碳纤维布;在碳纤维布的表面均匀涂抹粘贴树脂。
6. 质量保证及工程验收:工程验收时,必须有碳纤维及其配套胶生产厂家所提供的材料检验证明;每一道工序结束后,均应按工艺要求进行检查,做好相关的验收记录,如出现质量问题,应立即返工;施工结束后的现场验收,以评定碳纤维布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质量为主,用小锤等工具轻轻敲击碳纤维布表面,以回音来判断粘结效果,如出现空鼓,应采用针管注胶的方法进行补救,粘结面积若少于90%则判定为粘结无效,须返工重做。
柱子粘钢、加钢支撑
由于食堂结构加高,纵向加长,柱子的稳定性有所下降。经过计算,需增加柱子的稳定性,以提高建筑物整体的抗震能力。在首层和二层中间的柱子间增加混凝土剪力墙八道。由于混凝土施工的局限性(光龄期就28天),决定采用钢支撑的办法代替混凝土剪力墙。钢支撑施工快捷,简便实用,钢支撑部位的墙体可以使用轻钢龙骨石膏板墙包封,有效降低了建筑物的荷载,大大的节约了成本。钢支撑采用L100*6等边角钢。为了增加支点处混凝土的受力面积,在相应柱梁上增加粘钢,防止混凝土受力不均而破坏。如图:
钢构件按照设计图纸的尺寸结合现场实际测量进行加工、制作,并选用高级持证焊工进行施焊,保证焊缝高度。对于构件钢号为Q345部分,注意选用E50系列焊条以保证焊接质量。钢支撑完工后根据设计要求涂刷防护剂。钢支撑施工过程:
1.施工准备
焊条必须有质量证明书。焊接Q235钢时宜选用E43系列碳钢结构焊条;焊接16Mn钢时宜选用E50系列低合金结构钢焊条。首先熟悉图纸,做焊接工艺技术交底。检查焊工合格证有效期限,应证明焊工所能承担的焊接工作。
2 .操作工艺
作业准备电弧焊接焊缝检查
a.选择合格的焊接工艺,焊条直径,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焊接电弧长度等,通过焊接工艺试验验证。
b. 清理焊口:焊前检查坡口、组装间隙是否符合要求,定位焊是否牢固,焊缝周围不得有油污、锈物。
c. 焊接电流:根据焊件厚度、焊接层次、焊条型号、直径、焊工熟练程度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焊接电流。
d. 引弧:角焊缝起落弧点应在焊缝端部,宜大于10mm,不应随便打弧,打火引弧后应立即将焊条从焊缝区拉开,使焊条与构件间保持2~4mm间隙产生电弧。对接焊缝及时接和角接组合焊缝,在焊缝两端设引弧板和引出板,必须在引弧板上引弧后再焊到焊缝区,中途接头则应在焊缝接头前方15~20mm处打火引弧,将焊件预热后再将焊条退回到焊缝起始处,把熔池填满到要求的厚度后,方可向前施焊。
e.焊接速度:要求等速焊接,保证焊缝厚度、宽度均匀一致,从面罩内看熔池中铁水与熔渣保持等距离(2~3mm)为宜。
f.焊接电弧长度:根据焊条型号不同而确定,一般要求电弧长度稳定不变,酸性焊条一般为3~4mm,碱性焊条一般为2~3mm为宜。
g. 焊接角度:根据两焊件的厚度确定,焊接角度有两个方面,一是焊条与焊接前进方向的夹角为60~75°;二是焊条与焊接左右夹角有两种情况,当焊件厚度相等时,焊条与焊件夹角均为45°;当焊件厚度不等时,焊条与较厚焊件一侧夹角应大于焊条与较薄焊件一侧夹角。
h.收弧:每条焊缝焊到末尾,应将弧坑填满后,往焊接方向相反的方向带弧,使弧坑甩在焊道里边,以防弧坑咬肉。焊接完毕,应采用气割切除弧板,并修磨平整,不许用锤击落。
i. 清渣:整条焊缝焊完后清除熔渣,经焊工自检(包括外观及焊缝尺寸等)确无问题后,方可转移地点继续焊接。
3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a. 尺寸超出允许偏差:对焊缝长度、宽度、厚度不足,中心线偏移,弯折等偏差,应严格控制焊接部位的相对位置尺寸,合格后方准焊接,焊接时精心操作。
b. 焊缝裂纹:为防止裂纹产生,应选择适合的焊接工艺参数和施焊程序,避免用大电流,不要突然熄火,焊缝接头应搭接10~15mm,焊接中不允许搬动、敲击焊件。
c. 表面气孔:焊条按规定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烘焙,焊接区域必须清理干净,焊接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焊接电流,降低焊接速度,使熔池中的气体完全逸出。
d. 焊缝夹渣:多层施焊应层层将焊渣清除干净,操作中应运条正确,弧长适当。注意熔渣的流动方向,采用碱性焊条时,必须使熔渣留在熔渣后面。
加层植筋
食堂东侧一层部分要加建为二层,这就需要在原本封头的柱子上向上再接一层,施工难度比较大,也遇到的了不少问题。植筋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在柱头成孔。框架结构钢筋本来就比较多,又赶上柱子钢筋又在此封头,就拿简单的一个中柱来说,横向、纵向框架梁上铁为8φ25(8根直径25mm的螺纹钢筋),再加上柱子的封头钢筋4φ20(4根直径20mm的螺纹钢筋),柱子截面500mm*500mm,就一边而言,钢筋占去了280mm,在剩下的220mm里扣出钢筋保护层50mm,要在170mm的范围内成孔6φ30(6根直径30mm的螺纹钢筋)谈何容易,植筋再次陷入困境。
通过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反复实验,最后决定修改原方案,从柱子的外部做包钢,将新建柱和老柱子连起来。在柱的四角做四根2250mm角钢,L60*20(等边角钢,宽60mm厚20mm)上面750mm,下面1500mm,这样角钢的截面等于柱子钢筋的截面,做到了等量代换。在柱子的顶面穿上一块钢板,再将所有柱子钢筋焊上,这样就解决了问题。
施工过程:
1.柱头加固采用角钢包柱法。柱顶下1500mm柱上750mm ,柱顶采用20mm 厚钢板封顶,角钢穿透钢板,并与钢板焊接。角钢采用20mm钢板自行制作。具体尺寸详见上图。
2.钢板采购必须有检测报告,正规厂家进货,进厂后及时进行复试,合格后方准使用。焊条要有合格证。
3.钢构件按照设计图纸的尺寸结合现场实际测量进行加工、制作,并选用高级持证焊工进行施焊,保证焊缝质量。焊接工艺同钢支撑。
4.钢构件制作完成后及时封缝注胶。首先对钢板进行封缝处理并留置注胶孔。待封缝胶固化后有强度后进行压力注胶并及时封堵注胶孔。
篇9
:“区别于传统教学,现代教学的特点在于力求控制教学过程,讲究科学的方法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这表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是作为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把握的一条主要脉搏,而思维的培养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所以我们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研究方法,掌握尺度和分寸,把握新课程的特点,不失时机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讲究和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让学生善于观察和实验
所谓观察就是对周围世界的各个客观事物和现象,在其自然条件下,按照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特征的自然联系的实际情况,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的方法.它不仅是一种单纯的知觉过程,而且包括积极的思维过程,并通过实验,验证或判断事物的真伪、是否,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
例如,让学生在课堂上看包括我们身边物体在内的各种图形,而这些图形有的具有(轴)对称性,有的却没有,通过观察会发现具有(轴)对称性的一些图形,并能进一步观察到这些“对称性”图形,都能用某条直线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如果沿这条直线折叠起来,就会使这两部分完全重合.“非对称”图形就找不到这样的直线.这样,稍加观察身边的“对称”图形(建筑物、装饰图案、机器的零件、花草树木的叶子等)之后,应用特别的实验(如折叠等)就可以自然转入轴对称的学习.通过观察不仅让学生感觉到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而且能让学生思考:如何去判断什么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这些图形都有哪些性质,为以下新课内容作准备.经过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实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让每一名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实验和善于观察、实验的习惯,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要让学生敢于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不错,有问题而激发思考,有思考而提出问题.美国的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提出问题.”不断地对所学新知和应用新知过程提出问题,这是更深地了解知识内涵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很好路径.因为学生要提出问题就必须经过几次反复的考虑,确实有疑惑才会产生问题,所以当你的学生提出问题或对某个知识点有质疑时,我们不仅要鼓励他们的这种做法,而且要大力提倡他们能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绝不能随意地否定他们.同时我们要求学生在提出的问题上做到理性、客观而有价值.
三、要让学生学会归纳与猜想
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归纳和作出大胆的猜想,是活跃思维、放胆思维的重要渠道.而在数学归纳过程中又必须参与猜想,这样思维的培养才能更上一层楼.在新课程实施的课堂中要让学生学会正确而合理地归纳与猜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证明和验证,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四、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和综合
思维过程是从对问题的分析开始的.解决问题之前能冷静地思考,这无论是对解决数学问题,还是对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都是有帮助的.通过尝试对问题情景的分析,就能提炼出关键性的东西和淘汰无效的尝试,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再通过综合各个条件,作有方向性的分析,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分析和综合,这两者对思维的顺利进行非常必要,分析可以被看作是从结果追溯到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的一种思维方式,而综合则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从原因推导到由原因产生的结果的一种思维方式.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综合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好方法.
五、要让学生体会比较的重要性
有比较才能进行鉴别,在比较中认识一切,这也是一种判断性的思维活动.把它运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而且能增加思维的量和参与对象的人数,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我们在上分式的基本性质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从一般分数通分、约分,以此来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再把分数改成分式,自然引出分式的基本性质,然后让学生来比较两者的相同与不同点,让他们在比较中判断,在比较中思维,在比较中确定新的知识点的重要之处以及与旧知识之间的不同点,以便更好地掌握新的知识.因此,比较是获得直觉思维的有力工具,也是培养、锻炼学生思维的很好的方法.
但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比较应注意下面几个原则:(1)彼此之间具有确定联系的对象才能进行比较,即比较要有意义;(2)比较应当按一定的步骤进行,即要求准确地区分比较的性质;(3)对于数学对象的同一种性质做的比较应当是完整的.
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篇10
关键词:藏族民歌;演唱技巧;地位;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7-0212-02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国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它的保护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当前我们要做的是重视其在中国音乐中的地位,保护其音乐形态。民歌和其他的歌舞音乐、宗教音乐、藏戏、宫廷乐舞等许多歌种、乐种, 都是重要的民族音乐文化,对它的传承与保护已经已经刻不容缓。①
一、藏族民歌歌唱技巧的学习、保护和传承
藏族是我国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民歌包括山歌、情歌、风俗歌、劳动歌、诵经调、扎木年弹唱六大类。藏族民歌在结构和分类上与其他少数民族相似,据研究,在歌唱时,藏族歌手声音中有一种特殊的气质存在,歌声中洋溢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独特风格,它是一种和其他民族的民歌风格完全不同的特殊气质,清脆、直畅、悠扬,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藏族民歌在艺人们不断的精雕细琢下,形成了独特的演唱经验,只有认真总结,找出其中规律,才会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它,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藏族人民在长期的高原生活影响下,对于歌唱的声音是有着固定的审美观念的,一般来说,高亢、圆润、灵活、嘹亮的声音更受他们喜爱。在发声方法上,男声和女声的演唱均以真声为基础,真假声相结合。这种唱法能够充分发挥声带的作用,声音既清脆圆润又灵活柔和,加之生动的藏族歌词和浓郁的演唱特点,慢慢就形成了藏族式的独特的歌唱方法,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
藏族传统民间艺人在教唱民歌时,特别强调气息的运用。因藏族民歌中有较多舒展悠长的慢板,其中多数是乐句很长的散板,而且经常需要在较高的音域处做一些技巧性的发挥,难度较大,因此学唱者要学会并掌握控制和支配气息的方法,发挥气息最大的能量。从发声训练来说,老艺人要求在开口发音时用较轻的音量唱,以气带声,在自身感觉舒服自如时,逐渐扩大到正常的音量,并以这个状态继续唱出后面的乐句。他们认为歌唱是上部共鸣,发声的位置是在脖子以上,喉咙也不需要开得太大,由此可以看出民间艺人的确已经掌握较为完善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
除了发声方法,他们更注意歌唱的吐字以及声音协调性的训练。藏文属于拼音文字,具备有规律可循的发音方法,因此一般不难掌握。但部分声母和复合声母的发音比较特殊,有一定难度,在歌唱中如何既能保持准确的吐字,又能具备流畅的发声呢?对此,艺人们要求:(1)吐字必须保证准确清晰;(2)咬字的部位要高,状态在鼻后;(3)喉咙不能紧缩,下巴自然放松。在这样的歌唱状态下所唱出来的歌声,兼具感人至深的魅力和舒展洒脱之感,词与声已经融为一体了。
藏族民歌的演唱技巧是无数藏族人民千百年生产生活中所积累的艺术精华,是民歌中最为耀眼的一部分。但对它的演唱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即使是藏族歌者,依然需要从感性到理性上掌握这些演唱技巧的规律和方法。要保护、继承藏族民歌,唯有深入到藏族人民中间,从熟悉他们的语言开始,逐步熟悉他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再到熟悉他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才能真正了解藏族民歌的精髓,从而有效地保护发展藏族音乐。
二、中国其他少数民族音乐的地位、发展现状及保护措施
在我国五千年文化中,少数民族音乐有着重要位置,它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宝贵财富,在世界上文化史中独树一帜。在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学习中,不但要掌握其技法,还要以此为基础发展创新,使少数民族音乐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得到丰富。
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已经得到极大丰富的现阶段,少数民族音乐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从另一角度看,外来文化对中国音乐的冲击以及现代化建设和人民观念变革的挑战也是少数民族音乐回避不了的。由于对自己的民歌一无所知,一些少数民族青年开始以唱民歌为耻,有些原本是自娱性的歌唱方式成了赚钱的手段。然而矛盾的是,人们既有对新事物出现的兴奋和憧憬的感情,又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对本民族音乐传统的丢失感到彷徨和焦虑。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生命力顽强,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以及强烈的民族精神必将使它在中国的现代化中发挥独特的价值。意大利文艺理论家贝奈德托・克罗齐(1866-1952)有言:“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如果把这句话加以引伸,也可以说传统音乐是由无数优秀的当代音乐组成的。当代音乐的汇入,为传统音乐注入新鲜血液。为了保护少数民族音乐,我们可以借助“博物馆式”的保护方式,保留民族的“片刻记忆”。而对于更深层次的“记忆”,我们却显得爱莫能助。受市场力量的左右,往往使民族音乐文化保护和利用的着力点放在商业价值上,这会使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处于不利境地。因此,必须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更有效途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浩大,科学的可持续传承的方式众多,而教育传承是其中重要且有效的方式之一。合理的音乐价值观教育能够培育正确的音乐审美观,这是学生综合素质重要构成。如果在文化多样性的认知活动中,少数民族音乐以及相关课程能够占有一席之地,学生便会从多元文化的魅力的熏陶中形成更加合理的审美观。少数民族音乐进入教学课堂,民族音乐价值自然能被学生认可,学生会体会到中华民族文化构成中少数民族音乐不可或缺。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和各具特色的人类音乐文化都与少数民族音乐密不可分,这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对于教育传承中更为直接的高校音乐教育,笔者认为其课程设置,以及课堂教学需要进行优化。
(一)在高校的音乐课程设置上,要立足本土音乐,加大民族性课程课时量,建立较为完整的体现民族音乐门类、风格、形式的课程体系。理论课是课程设置的基础,要加大对于中国民歌鉴赏、中国民乐演唱演奏、中国音乐史的课程安排。除此之外,民族采风、田野作业等实践课程的开设,可以由老师带领学生完成,每年深入到广阔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进行田野调查,搜集、整理民间音乐,回到学校课堂进行系统研究、学习,这就会让学生受益良多。另外,原生态歌手、乐手走进大学课堂的活动,也是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感受民族音乐魅力的好方法。
(二)课堂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调整,形成以听赏为基础,以实践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首先,从欣赏各地区的民歌入手,调动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其次,以民歌和器乐曲的简单听辨为方法训练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接受能力。最后,加入极具民族特色的歌剧和戏曲剧种,充实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知识储备。课下的练习以大家传诵的、朗朗上口的民歌为主,鼓励背唱,鼓励二度创作,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练唱时,要注意唱准各民族的特色音调。在这种自由热烈的环境下,学生的积极性会空前提高,声音训练技巧和浓郁民族风格的掌握会更加容易。可以采用鉴赏式、实践式、讲座式、讲授式等教学方法,尽量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音乐诉求。
像藏族民歌一样,经过岁月沉淀而流传下来的各民族传统音乐,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是因为它有深厚的民族土壤,以及自身独有的魅力,它是在代代少数民族文化积淀中留存下来的。通过音乐界专业收集整理以及教育传承,才能使这些文化瑰宝得到保护传承。在信息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任何一种传承方式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作用,而上述两种传承方式相结合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注 释:
①中国文化部于2006和2008年公布了第一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人名录.
参考文献:
〔1〕桑德诺瓦.中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舞蹈鉴赏[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