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范文

时间:2023-04-05 12:23: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活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活知识

篇1

现状分析知识生活化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你快乐吗?你是否曾面对有限的教学时间和大量的教学内容而着急;你是否曾为你的学生不会发音、记不住单词、汉语式的英语交际而苦恼;面对自己的大量付出和学生不称心的成绩,你是否曾进行过深深的反思而又不得其解……我想谈谈我的一点浅显的做法:知识来源于生活,让生活充满知识——浅谈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

自2001年开设小学英语课以来,至今已有十二年的时间,在这些年里经过摸索、尝试、改革,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点滴经验,但是在高兴之余我却产生了困惑、觉得自己陷入了一种误区,那就是由于课时较少、缺乏语境、再加上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使教学出现了教与学的脱节、学与用的脱节,表现为学生学得快,但遗忘率高,部分学生出现偏科现象、厌学情绪,到高年级由于测试形式和内容的加深,学生的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而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方面的内容。其中二级语言知识目标的功能要求学生能了解问候、告别、感谢、致歉、介绍、请求等交际功能的基本表达形式;话题要求学生能理解和表达数字、颜色、时间、天气、食品、服装、玩具、动植物、身体、个人情况、家庭、学校、朋友、文体活动、节日等十几种话题的简单信息。这些功能和话题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我们要把英语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用生活理念构建英语教学大课堂,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汲取知识的养分,捕捉思维的灵感,培养其创新的勇气和能力,真正发挥英语的交流作用。

一、把知识融入生活,教材整合教学

我们现在使用的外延社小学英语教材(三年级起点)共八册,每册包括十个新知模块和一个复习模块,按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的大量词汇和句型都出现在三至六册中。在八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如果按照我们现行的教学布置,每周2课时或者是3课时,教学时间是不充裕的,特别是当遇到一个模块中的新单词比较多、重点难突破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很不理想。但是如果我们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打破教材内容的安排,把同类或者是相关的知识适时融入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那其效果是不可估量的。例如,在Book 1 Module 5学习数字时,只要求学生掌握one,two,three,four… twelve这十二个数字,而在教材的Book 3 Module 1还将继续学习thirteen,fourteen,fifteen,sixteen……twenty这七个数字以及thirty,forty……因此我在学生掌握了前十二个数字之后,利用一次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当学生数到twelve时,我适时引出thirteen,fourteen,fifteen,sixteen…twenty,让学生初步感知了它的语音和语感,但是决不强求学生去记住这些单词,我把这些单词出示在班级黑板报的英语角栏目中,以后再结合班级的人数、桌凳数等等一些物品的实际数量,让学生练习运用,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把知识掌握了,既避免了枯燥的记忆,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如此学习的知识还有天气、时间、科目、身体,等等,这些内容都与生活密切相关,几乎每天/周都重复出现,在教学中我把这些知识点有计划的进行渗透,化整体为部分,这样循序渐进,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的难度,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把知识融入生活,真实情景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要能够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重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不但要为学生精心创设教学环境、模拟真实的教学情境,更重要是我们要善于把握时机,合理利用生活中的真实情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证明,利用真实情境进行教学的效果会让学生终生难忘。例如,有一次,学生发新书,当我抱着一摞新书气喘吁吁地走进教室,我大声说:Who can help me ? The books are too heavy .I can’t carry them .(这个句型将在Book 6 Module 5学习),这样抓住真实的语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它的语意和语感,再把这些语句出示在班级黑板报的英语角栏目中,学生会不自觉地进行运用,在教室里你经常会听到:What’s the matter ? Who can help me?这也正是我一个英语老师所期盼的,像这样的例子枚不胜举。

三、把知识融入生活,学用一致教学

篇2

1 烟囱里的物理知识

工厂里的烟囱,或者是居民区用来取暖的烟囱常常构造得相当高,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可不可以将烟囱造得矮一些,这样不是既可以节约材料又可以降低修建烟囱的难度吗?

(1)建烟囱的首要目的是为了使得氧气进入炉内帮助燃烧。炉子点上火,炉内的温度升高,随着温度的上升,炉内空气的密度减小,使烟囱里面的高温气体的密度相对于周围环境中的空气的密度要小,烟囱内外因此产生压力差,形成抽力,致使高温气体一直上升到烟囱的顶部冒出来。该压力差的大小等于烟囱的高度乘上四周的空气和烟囱里面高温气体的密度差。因此,烟囱修建得愈高,形成的压力差就会愈大,所产生的抽力相对也就越大,只有这样才可以很快地把炉子内燃烧以后产生的气体产物排出来,使越来越多的新鲜空气能更快地渗入炉子里面。相反,假如烟囱造得特别矮,压力差相对就会很小,所产生的抽力也会很小,燃烧以后产生的废气就不可能更快地被排出去,新鲜的空气也就不可能更快进入到炉子里面,燃烧就会不够充分,而且很有可能使得炉火熄灭。另一方面,炉子里面的空气受热以后只有在相当高的温度下,空气的密度才会降低并且向上升起,从对人的生活环境考虑,将烟囱造得比较高,就可以将燃烧产生的废气排入到地球大气圈对流层的较高处,将那些废气与热量的污染带到其它的地方,从而减少对当地的污染,提高当地的空气质量。此外,吃火锅的时候,有时候火烧得不旺,服务员就会拿过来一段小烟囱放在锅盖中间的火口上面,该烟囱产生的抽力就会将更多的新鲜空气吸入,这样火就可以烧得更旺,这和修建烟囱是一样的道理。

(2)另一方面,因为高层的空气流动很快,根据伯努利原理,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这样会对烟囱内的气体有一种类似“吸”的作用力,所以烟囱里的气体就能很“自觉的”地出去了,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外面的风很大时烟囱的吸烟效果会更好。

(3)我们还会注意到烟囱下而较粗,这样可增大受力面积,对地基的压强减小,可以减小对地基的破环。另一方面烟囱下面较粗,增大了其支撑面积,又增大了高大烟囱的稳定性。

2 油条里的物理

下面我们再看另一个事例,油条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食品,其中也包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1)炸油条时,为什么油条内部有大量的气泡?

当面被放入油锅后,因为食用油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此时,油虽然没沸腾,但它的温度已超过水的沸点,所以面的表面温度迅速上升到水的沸点,这时其中的水分开始大量汽化,我们能看到油锅内有大量的气泡生成。随着热量向面的内部传递,面里的水分也由外到内逐步大量汽化,因面有―定的密封性和延展性,里面汽化的水蒸气有些不能及时排出,这些水蒸气就会在里面形成很多大小不一的气泡,随着水蒸气增多,气泡逐步变大,直到内部水蒸气的压强增大到把气泡胀破,里面的水蒸气方能排出。这就是油炸食品内部有气泡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本身密封性不好的食品(例如:馒头片、肉丸等),被放入油锅后,由于内部汽化的水蒸气很容易排出来,所以,这一类油炸食品内部不会出现气泡。

(2)油条内部为什么没有油?

大家知道面里水蒸气的压强大于锅内油的压强,这样在烹饪过程中会一直有水蒸气从面里排出,油不能进入面的内部,所以炸熟的油条内部没有油。

(3)为什么油条的内部和外面的颜色不同?

因存在温度差才能进行热传递,在烹饪过程中面的表面温度要比内部高,当面的内部达到水的沸点时,面的表面水分已完全汽化,此时因没有水分,面的表面温度会高于100℃,接近油的温度,所以面的表面被炸成焦黄色。而面的内部在烹饪过程中一直有水发生汽化,水的沸点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是100℃,所以面内部的温度接近100℃,所以里面的面不会被炸成焦黄色。

3 汽车中的物理

接下来再找找汽车里用到的关于光学的知识:

(1)汽车驾驶室外面的后视镜,为什么用一个凸面镜?

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2)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为什么用一个凹面镜?

它是利用凹面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成的。

(3)汽车头灯为什么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

汽车头灯是由灯泡、凹面反光镜和玻璃罩组成。根据透镜和棱镜的知识,汽车头灯玻璃罩相当于一个透镜和棱镜的组合体。在夜晚行车时,司机不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况,还要看清路边行人、路标、岔路口等。透镜和棱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所以灯罩通过折射,根据实际需要将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线均匀柔和地照亮汽车前进的道路和路边的景物,同时这种散光灯罩还能使一部分光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标和里程碑,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4)除大型客车外,为什么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

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车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玻璃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得多,即使前窗玻璃竖直安装,车内物体的像是与车窗是等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像与路上行人的相混淆。

(5)轿车上为什么装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

篇3

还是小孩子的小时候,就总盼望着快点长大,感觉时间在那个阶段逗留得太久,总不见明天的到来。但是对于老人来说,他们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像是把钟表一圈一圈地往前拨转。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就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呢?事实上,时间是没有改变的,一个小时60分钟,一天24小时,而一年又是365天,它不会因为任何的事情而发生变化。其实,变化的是人体内的一个生物钟,生物钟和体内的新陈代谢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儿童的时候,新陈代谢非常活跃,从而人体内的生物钟就会很快,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而成年后,体内的新陈代谢就会变得缓慢,导致生物钟也变得缓慢起来,因此成年人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快了。

男性为什么少有歇斯底里的症状?

好像歇斯底里的都是女性,为什么男性很少有歇斯底里的症状呢?

根据医学上的定义,歇斯底里是精神病的一种,借着生病或不同寻常的举动,来排解自己烦闷的情绪,以代偿方式来满足自己欲望的精神状态。被逼到几乎崩溃的心,以逃避方式来寻求解脱,所以也可把它当做是防止精神崩溃的办法。这么说来,歇斯底里应该是男性也需要的才是。但是和女性比起来,有这种病症的男性相当少,即使有,症状也很轻。追究其原因,就必须从男性在社会上所担任的角色来谈起。自古以来,男性就被要求压抑自己的感情,认为压抑感情是一种美德,从小就被灌输这种观念的男性,当然会认为以歇斯底里来泄露自己的感情是一件极羞耻、罪恶、没有男子汉气概的事,就是这种“罪恶感”抑制了男性的歇斯底里症。此外,自觉身处社会上重要地位的那种责任感,也抑制了歇斯底里的爆发。不过,控制这种症状也不一定就是好事,为了面子,拒绝以逃避法宣泄感情的男性,终究会使得自己慢慢走向崩溃之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所以自杀的男性要比女性多,精神异常者也是男性居多。

记忆力衰退时,对往事反而记得最清楚?

篇4

关键词: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应用价值

长期以来,课本一直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仅用课本、黑板、粉笔进行单一的“满堂灌”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座位上只是单一的、被动的、枯燥的接受,不能与教师形成互动,从而扼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和发展。因此,国家大力提倡课程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然而,当前的课程改革使得现在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仍不尽合理。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有许多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以至于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数学与实际生活两个互不相干的认知空间。因此,我们要打破传统教学思维,不受现有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体系的影响和束缚,使数学与生活相结合,使数学知识生活化。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那么,如何创设条件使数学课堂生活化?如何将生活实际和数学知识紧密结合?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操作经验所获得的成效,谈谈个人的一些建议。

一、课堂知识教学生活化

1.创设情境导入,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学生思考问题倾向于依赖直观、具体的东西支撑,因此在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就是根据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把数学知识、数学问题还原到生活情境中去,把抽象的数学教材“还原”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原型,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数学世界。如《数学》七年级(下)8.1“认识不等式”:

探索问题:“世纪公园的票价是每人5元,一次购买满30张,每张票可少收一元。现在去世纪公园的人数少于30人,请同学们帮我解决至少要有多少人去世纪公园,买30张票反而合算?”学生可以分工合作完成。教师用投影的方式展示问题。展示内容如下(画线部分为学生填写部分):

我们一起来分析上面提出的问题。

一次买30张票需要4×30=120元,而120元在不享受优惠购票条件下,实际可购票120÷5=24张按下表要求填写。

让学生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提出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不等式”的实体模型,学生借助“票价”这一具有实际意义的“不等式”,初步感知不等式的特点,体会求解不等式的基本思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意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教师用投影的方式展示,引导学生通过有序思考和分工合作解决问题。这样,就为后面学习不等式提供了现实素材,积累了直接经验,并达到教材的学习目标。

2.课堂例题生活化,让学生体验、感受数学

学生思维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学具、实物模型的情境操作是最好的显性活动。

如在教“可能性”时,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一个摸奖游戏,其中有6个白球、2个黄球、3个绿球,设有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品有铅笔、圆珠笔、一个笔记本。“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帮我设计一个摸球有奖游戏规则,谁能帮帮我呢?”学生在看到题目后,经过讨论都能确定摸到黄球为一等奖,摸到绿球为二等奖,摸到白球为三等奖;但在奖品的分配上出现了分歧,这时老师作为指导者告诉学生在奖品的分配上要考虑奖品的价钱,学生再次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确定了摸球有奖游戏规则。在这样的实际运用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创造意识和策略意识有所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3.课后练习生活化,提高学生操作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中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在教四边形的特征时,布置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些四边形模型并要他们思考:什么形状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它们有什么特征,怎样做才美观大方。第二天学生带着自己制作的图形来到课堂时,四边形的特征根本就不用教师讲解,每个学生已有体会与同学交流,个个胸有成竹,争先恐后发言,这样的课堂能不充实、活跃吗?

如讲方程后,布置学生“观察你家中的物品,找出几道与所学知识有关的方程式”,如“你家一天生活费用是多少”,记录下来,制成表格,再进行计算,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

二、课外生活问题数学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特别是中小学数学,它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有着其特殊的应用价值,能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如让学生记录下日常生活中的数学记录并进行解答,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下面是一些学生的数学日记。

(1)学校组织我们年级的65名少先队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七(1)班同学每人搬6块,七(2)班同学每人搬8块,总共搬了400块,问七(1)班同学有多少人参加了搬砖?

(2)今天我和妈妈去商店购物。买了8包食盐,每包1元;2条毛巾,每条4元;1瓶花生油68元,1袋大米,一共用了139元,问1袋大米多少钱?

因此,数学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为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参考文献:

[1]陈旭远.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方明一.中小学教育.中国教育学会,2007(6).

篇5

【关键词】随机现象;概率;生活应用

作为数学的一门分支,概率论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都体现着与概率论知识的联系,有些联系明显而紧密.于是,从古到今,无数人投入到了概率论知识的研究中,并为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随着概率论研究的深入,概率论已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只有通过深入学习,才能正确且有效地利用概率论知识.本文从概率论的背景出发,通过一些概率模型和事例的介绍,来说明概率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概率论知识是如何在现实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的.

一、概率论在生活中的应用

隨机现象无处不在,渗透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概率论就是通过研究随机现象及其规律从而指导人们从事物表象看到其本质的一门学科.生活中买彩票显示了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概率之小,抽签与体育比赛赛制的选择用概率体现了公平与不公平,用概率来指导决策,减少错误与失败等等,显示了概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现实世界中,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和不断发展的.人们观察到的现象一般可分为确定性现象和随机现象两大类,前者指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现象.如,苹果离开树时必定落到地下.后者是在一定条件下事先不能断言会出现哪种结果的现象.如,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一定出现正面吗?显然,不一定.又如,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小麦品种的人工催芽实验,各颗种子的发芽情况也不尽相同,有强弱和早晚之别等.为什么在相同的情况下,会出现这种不确定的结果呢?这是因为,我们说的“相同条件”是对一些主要条件来说的,除了这些主要条件外,还会有许多次要条件和偶然因素是人们无法事先预料的.这种现象叫作偶然现象,又叫作随机现象.概率,简单说就是一件事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比如,太阳每天都会东升西落,这件事发生的概率就是100%,因为它肯定会发生;而太阳西升东落的概率是0,因为它肯定不会发生.但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是既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的,比如,明天会不会下雨、买到假酒等等,这类事件的概率就介于0和100%之间.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股市涨跌,还是交通事故的发生,都可用概率进行分析.不确定性既给人们带来许多麻烦,同时又常常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甚至是唯一手段.走在街头,来来往往的车辆让人联想到概率;生产、生活更是离不开概率.在令人心动的彩票摇奖中,概率同样可以应用.彩票是现代城乡居民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点.“以小博大”的发财梦,是不少彩票购买者的共同心态.那么,购买彩票真的能让我们如愿以偿吗?以为例,从49个号码中选择6个,看起来似乎并不是很难,其实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经计算,投一注的理论中奖概率如下:

1C649=149!(49-6)!×6!=43!×6!49!

=6×5×4×3×2×149×48×47×46×45×44=113983816.

由此看出,中奖概率非常小,接近于0,在概率中这称为小概率事件.也就是说只有极少数人能中奖,所以购买者应怀有平常心,既不能把它作为纯粹的投资,更不应把它当成发财之路.生活中,有时我们会用抽签的方法来决定某件事情,那么中签与抽签先后是否有关呢?我们用一道概率题目来说明:设袋中装有a只黑球与b只白球,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现从中将球一只只不放回地摸出,求第k次摸出的是黑球的概率(k≤1≤a+b).考虑基本事件空间:按自然顺序给编号,不妨先给黑球编号,再给白球编号,取基本事件空间为第k次摸出的球的全部可能的结果,则Ω={ω1,ω2,…,ωa+b},ωi表示第k次摸出第i号球,i=1,2,…,a+b,于是要求的是事件Ω={ω1,ω2,…,ωa}的概率.由古典概率,P(A)=aa+b.显然P(A)与k无关,也就是所求概率与摸球次序无关.类似地,这个结论也适用于抽签.虽然抽签有次序先后,但只要不让后抽签的人知道先抽签的结果,那么先抽签和后抽签的中签概率是相等的,抽签对各个抽签的人机会均等,与抽签的先后次序无关,是公平的.

总之,由于随机现象在现实世界中大量存在,概率必将越来越显示出它巨大的威力.

二、结束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概率知识在生活中的某方面的简单应用,它的应用范围还很广,在社会科学领域,特别是经济学中研究最优政策和经济的稳定增长等问题,也大量采用概率论方法.正如数学家拉普拉斯所说:“生活上最重要的问题,其中绝大多数在实质上只是概率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吐尔洪江.关于古典概型问题的几点思考[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6(2):88-90. 

[2]姜丽娟.概率教学中几个相关概念的探讨[J].鸡西大学学报,2001(4):29-31. 

[3]李贤平,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篇6

关键词:高中物理;联系生活;可行性;对策

物理教学联系生活,降低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难度,又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尽可能地应用于实践,正确引导学生体会物理学所展示的奇妙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本文分析了联系生活实际认知物理知识的可行性,提出了联系实际生活认知物理知识的实施措施。

一、联系实际生活认知物理知识的可行性

“联系实际生活,认知物理知识”这一教学理论的提出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理论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能够借助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这就是生活教学的主要目标和方向,也就是不断强调的学习“可用的知识”。基于这些问题的考虑,当前高中物理教材的内容多数生活化,这也为生活化物理教学提供了较强的可行性。例如: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一中:“速度”是以百米运动员的赛跑为例来得出的;“加速度”则分析了飞机起跑的过程;第一章第一节介绍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这些内容都是与时俱进的社会生活问题,将其融入教材中,为生活化物理问题的探究提供了可能性。另外,目前高中物理教材中体现了生活化的知识体系,从例题、练习到总结都注意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突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和影响的观点。教材的编写注意表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这些反应新时代气息,贴近高中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必然会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升。例如:目前新教材中提到近年来出现的皮带传动、加速度计、惯性制导仪、行星探测器、超重和失重、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等问题就属于新的科技先锋问题。当然教材重视生活化教学转变,为高中物理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同时也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开展具体的物理知识生活化传递教育。

二、联系实际生活认知物理知识的实施措施

1.情境创设生活化

高中物理课堂需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要尽可能设置生活化的场景和问题。创设生活问题情境,通常可按如下步骤进行:一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二是通过教师语言引导、带动学生分析问题;三是鼓励学生在不断的错误尝试中解决问题。例如:教学速度的相关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2004年雅典奥运会110m跨栏决赛,刘翔勇夺第一”的录像,这个激动人心的场景会激发学生的观看欲望,也会自然地引出这节课需要探索的问题,大家都跑110m这个相等位移,比较运动的时间,该用怎样一个物理概念描述上述现象?引出速度这个概念。又如:教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静摩擦力”时,教师可以利用引导学生回忆被静电电到的情况,学生踊跃发言,最终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静摩擦力”。总之,情境创设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他们明白:我们的一切都会与物理学扯上关系,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质疑,形成积极向上的、轻松的教学环境。

2.习题创设生活化

高中物理练习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在新授课的基础上,教师往往还会设计许多的“习题课程”。为了更好地凸显物理学教学效果,教师要保证用生活化的原则来设计习题内容。例如:在进行“匀速直线运动”的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烟火的场景来设计问题,用图片或者是多媒体展现球形状烟火的美景,然后提出物理学问题模型:“从不高的空中O点,以相等的速率v0朝着一切可能的方向,同时抛出若干个小球。展示图片内容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点会展现出一个球体呢?”学生绘图、讨论、思考分析后得出结论:“因为观看者是在地面‘P点’上观察,各个小球向空间各个方向均作速度为v0的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怎样都是落在圆形的轨道上。”又如:针对速度和运动的问题,可以设计生活化的问题:“高速公路限速108 km/h,如果有一辆车子出现问题后突然停车,后面的司机反应时间t=0.50 s,汽车受到阻力的大小为汽车重力的0.50倍。问:如果不出现撞车事故,那么最高限速阶段内的汽车车距应保持在什么范围之内?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能够把物理学习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用知识的体验去感受生活,用物理知识去指导生活,在具体的教学执行过程中要重视情境创设的生活化和习题设计的生活化,确保物理知识点传递准确有效。

参考文献:

篇7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我们的英语课堂也应该走向生活化、自然化,让学生对英语乐知、乐学、乐用。可见,构建生活化的英语教学课堂是十分必要的。

一、构建生活化英语课堂的必要性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新的语言知识,而且更应注重新的语言技能的形成和扩展过程。在生活化的英语课堂中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感知,唤起师生情感,形成师生共鸣。让学生置身于贴近自己生活的语境中,产生亲切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这种教学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将英语语言知识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要求英语课堂生活化

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好与坏,不仅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影响着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是否能够保持。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缺少真实的语境,兴趣也就难以提高。利用生活化的情境教学为学生创设尽量真实的语言环境,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很有帮助。因此,我针对每一个教学设计,都尽量从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入手,轻松地导入新课。例如,学习《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 Unit 3 I’d like a large pizza时,我事先联系了学校附近的一家House of Pizza,和孩子们一起选材料,制作pizza。选材的同时,学习了cheese, mushroom, pepperoni, olive, onion, green pepper等新单词;制作过程中,重点练习对话:What kind of pizza would you like?

I’d like a pepperoni pizza, please.孩子们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愉快且热情高涨地学习了知识,体验了东西方食物制作上的不同之处,生动且让孩子们体会到自力更生的乐趣。

(二)《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英语课堂生活化

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符合《英语课程标准》的六大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4)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6)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进一步归纳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求英语课堂生活化

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在生活中正确运用英语。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能为学生提供和创造不同真实、逼真的言语交际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标转化为生活的内在需要,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英语课堂中自然轻松地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生活化的英语课堂教学要实现两点

(一)让语言实现它的交际功能

生活化的英语课堂,竭力为学生提供和创造真实、逼真的语言交际情景,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近乎实际的交际活动。学生在具体场合的一个情景中“模拟交际”,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对话、自由表达、交流思想,把听、说、读、写、做等活动形式有机结合,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感,又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保持。这样,英语作为一种交际的工具,既能得到充分地运用,学生的听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训练和提高。

(二)让语言在实践中回归生活

生活化的英语课堂教学,可以设计丰富的交际活动情境和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可以把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在情景中学,在情景中用。也即语言来源于生活,又实践于生活。

生活化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锻炼才能,如可以把教室当作一家超市、一座花园、一个餐馆、一间诊所等。学习活动可以是调查采访、角色表演、游戏竞赛、画外配音等,让课堂与生活链接,把世界引入课堂。学以致用,知识才能转换为能力,才能为英语课堂引入一泓不绝的活水。生活化的课堂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放在首位,从根本上改变以知识为本的外语教育价值观。它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掘学生学习英语的潜能,彻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乐于探究。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构建生活化英语课堂

从生活经验中选取教学内容,使孩子们感到亲切、自然,易学,能使孩子适应学习、获得经验、得到发展。现在我们用的《新目标》教材就是一套教学内容生活化的课本,它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模式,融会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新目标》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列出了明确的语言目标、主要的功能项目与语法结构、需要掌握的基本词汇,并分为A和B两部分。A部分是基本的语言内容,B部分是知识的扩展和综合的语言运用。每个单元还附有Self Check 部分,学生可用来自我检测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为了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高年级中,还在每单元的后面设置了具有跨文化内容的语篇及相关的练习。

(一)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即运用实物、图片、海报、简笔画、挂图、教具模型等巧设情景。实物、模型和图片等主要用于词汇的教学,加强感官效果,突出真实性。比如,学习八年级上Unit 10 I ’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时,可以请班上的学生搜集他们喜爱的明星海报进行Fashion show,一边欣赏表演,一边教学新词。有的孩子喜欢姚明,大家学到了professional basketball player;有的孩子崇拜Bill Gates,我们联系到了computer programmer……并且利用孩子们所喜欢的偶像不同,让他们进行PK,从而学习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以及“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I’m going to practice basketball every day”。而生动形象的模型、色彩鲜艳的图片对于那些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找到的东西也是行之有效的。比较简单的对话可以用挂图来呈现,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二)运用电教多媒体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运用电教多媒体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有三种方式: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录音机是英语教学中使用最多、操作方便的教学媒体。它可以播放生活中的背景音乐和对话,营造生活化的情境。录像的优点在于可以把声和画结合在一起,对于那些动态画面较多的生活化情境创设很有帮助。多媒体课件可以模拟真实的生活化情境或虚拟现实生活中不易找到的场景和事物。例如,教学九年级 Unit 15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manatees!一单元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优美的自然风光,使学生犹如置身于大自然之中。然后,利用声效,给学生播放各种动物的声音,学生们的思维马上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很仔细地听,很用心地猜,很认真地读和记。通过对彩色画面和声音的再造想象,由抽象到具体,由枯燥到形象直观,激发了学生对美的事物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直观教学多优于一般的讲解,利用生动、形象的电化教学手段进行听、说训练容易使学生产生新奇感,集中注意力,而且形象的电化教育又创设了一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知识更生动,更生活化,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开拓教学环境,体验真实的生活情境

篇8

2、水果可以解酒。水果里含有机酸,而酒里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有机酸能与乙醇相互作用而形成酯类物质从而达到解酒的目的。

3、炒菜时不宜把油烧得冒烟。油在高温时,容易生成一种多环化合物,一般植物油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多,更容易形成多环化合物。

4、用食醋除去水壶内的水垢。

5、用肥皂水涂抹被蚊虫叮咬的地方以止痒。

篇9

小学 数学 实际 生活

一、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知识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也使他们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1.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计算法则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例如:在常见的数量关系”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中的”工作效率”,学生不易理解。为此,我在教学前,在班里举行了一次缝纽扣比赛。教学新课时,联系缝纽扣的活动,学生就容易理解工作效率,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工作量。

又如,”小括号”的教学可以这样进行:先出示”8+6×5”与”6×5+8”两道算式,让学生复习运算顺序。然后出示应用题:

工人老师傅上午工作3小时,下午工作4小时,每小时做12个零件,他一天共做几个零件?(要求列综合算式)

学生列式计算如下:

12×3+4=12×7=84(个),

教师设疑:先做加法,再做乘法,好像不对吧?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在学生束手无策时,适时引出小括号。这样,通过问题的设计,矛盾的解决,使学生了解引进括号的原因和用途,懂得了先算括号里的数的道理。

2.从贴近学生实际水平的现实出发,一步步地引出概念

例如,”面积单位”可以这样教学:先出示大小差别比较明显的两个三角形,让学生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得出:面积的大小可以用眼睛看出来;再出示两个等宽不等长、面积差不多的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得出:面积的大小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出来;然后出示不等长也不等宽、面积差不多的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学生深思后得出:可以画方格,再通过比较方格数的多少来比较面积的大小;最后出示两个方格数相等,但面积明显不等的图形,引导学生讨论,方格数相等为什么面积不相等?从这个现实问题中得出,方格的大小必须有统一的标准。这时引出”面积单位”,已是”水到渠成”了。这样组织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面积单位的概念,而且了解了面积单位产生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是为了应用。因此,教师应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1.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面盆底、锅盖等的圆心在哪里。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环境。例如,学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后,让学生帮助算一算本住宅楼每户应付的电费;学了”利息”的知识后,算一算自己在”新星小银行”存储的钱到期后可以拿到多少本息等。

在学了百分比的知识后,我和学生做了一个游戏,方法是:在一个布袋里放6个同样的小球,分别标上1~6六个数字,老师和学生轮流每次从袋中摸出2个小球,如果球上两数相加和为偶数,学生赢,加起来和为奇数,教师赢。比赛结果教师赢的次数多,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并把各种情况一一列出,得知,和为偶数的有6种情况,和为奇数的有9种情况,老师赢的可能性占60%,学生赢的可能性占40%,所以老师赢的次数多。最后还指出,街头巷尾的有些赌博活动,”坐庄”者使的就是这种骗术,不要轻易上当受骗。

3.加强操作,培养能力

篇10

一、深挖与衔接:让动手实践丰实教学资源空间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在教每一课之前都要好好研读教材,把教材里里外外的“宝藏”都挖掘出来,更好、更快地让学生吸收并消化。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时候,课前,笔者就先让学生照着书上图形的样子,到家里或商场看一看,有没有和它们类似的物品,如果有的话,可以用能想到的方法把它记录下来。

结果上课当天,课堂上热闹非凡。有的带来了照片;有的带来了实物;有的带来了自画的轴对称图形……接下来学生各抒己见,很陕便总结出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如此,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并能让学生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是这么有趣、这么好玩。这也激励学生走近数学、理解数学、亲近数学,进而慢慢地爱上数学。

二、实践与感悟:让动手实践催生知识的自主建构

小学生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理解、记忆主要还是建立在直观经验上的。所以,教学时教师要利用好这个特点。

例如,教学“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时,先让学生结合摆小棒的实践尝试计算“20×3”,再在讨论中引导学生逐步理解算理和算法。这样的过程,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将已学的算法迁移到新的计算隋境中去。

又如“千克和克”单元,通过具体的拎、称、掂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1千克和1克的实际轻重。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引导学生从其大小、个数等角度去观察、体验,进而丰富学生对于千克和克的感I生的、直观的认识;然后要求学生到生活中找一找、看一看、称一称。正是这些对大量实物的具体感知和相应的实践感悟,使学生慢慢地将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与相关的具体物体联系起来,从而自主建构起“千克”和“克”的正确概念。

三、经历与体验:让动手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恰当地开展动手实践,使学生在有效的实践中发现、感悟,进发出学习的热隋。

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平移,教师要求学生把文具盒或者数学课本等物品,在课桌面上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左下角到右上角、从右下角到左上角等方位依次平移;认识旋转时,教师要求学生制作转盘等学具;练习中,教师结合东、南、西、北等方位知识,引导学生把方格图中的棋子按不同要求进行平移,并说出平移后的棋子在原来位置的什么方向,在实践中再次感知平移的特点,同时体现了不同知识点问的联系,最后还设计了不同制作风格的纸风车,观察风车在转动时的情况,体会物体旋转方向的不同。学生兴趣很浓,乐于参与,在轻松、有趣的活动中,将枯燥、难以表述的知识掌握并加以巩固了。

四、联系与融合:让动手实践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个活动、每个环节,都有可能找到利用数学方式来观察、运用数学思维思考的“生长点”。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其生活中的相关事物,用数学方式去观察、用数学思维去联系、辨别、思考,并养成习惯。从而在生活或者学习的实践中提升数学思维。

例如,在教学“面积与面积单位”时,为让学生更好地认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教师可让学生找一找教室里面、自己身边的物品,看一看哪些东西的大小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接着,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教师又可让学生想一想:你身体的哪些组成部分与刚才学的计量单位大小差不多呢?学生便积极讨论起来,结果很快就记住了这些计量单位。

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让数学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领悟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的影子,都可以用数学思维来思考,都可以尝试用数学的方式去理解、解决。

五、自主与创新:让动手实践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的最高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为达此目的,最实在、最具体的做法就是:提高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解决问题和适应生活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不断尝试从周围生活场景的诸多信息中甄别、选取需要的信息,根据不同要求,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和办法,自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彰显数学的应用价值。

笔者曾经组织了这样一次实践活动。题目是“如何装饰新居”:假如你家正在装修房子,爸爸妈妈正在为选用哪种地板而烦恼,你能想出一个好方法吗?请同学们先做市场调查,再制订一个最适合你家的方案。结果出现了好多方案,现列举其中几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厨房、饭厅、卫生间选用花岗岩,客厅、卧室等选用镜面瓷砖,需花钱7000元左右,好处是不仅花钱少而且便于打扫卫生。

第二种方案是厨房、饭厅、卫生间选用花岗岩,客厅、卧室等选用实木地板,需花钱10000到20000元不等,好处是美观、档次高。

第三种方案是选用价格便宜一些的普通复合地板,好处是美观大方,花钱10000元左右。

整个活动中,学生把不同的生活要求与自己的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自己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数学学习中感受生活的乐趣。同时,在活动交流中,学生的思维也得到碰撞、发散、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深刻性和广阔性、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也得到了充分的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