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管理理念范文
时间:2024-03-22 16:29: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技术管理理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赤峰学院 图书馆,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作为人类文明知识的重要储存地,高校图书馆主要是服务高校广大师生,它在学校师生的研究、学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其服务效果.本文从21世纪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新理念角度出发,先分析了21世纪高校图书馆实行管理新理念的重要意义,然后从四个方面探讨了21世纪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新理念,旨在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图书馆;理念;高校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170-02
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高校对图书馆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思想观等均发生了重大的转变,需要图书馆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采用新的管理新理念,不断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在推动图书馆良好发展的同时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充分发挥其作用.
1 21世纪高校图书馆实行管理新理念的重要意义
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它指的是高校图书馆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所形成的一种思想观念、基本观点.在21世纪下,高校图书馆实行管理新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 促进图书馆良好发展的需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当今社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这样的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必须要引进管理新理念,转变传统的“借书——还书”的理念,而是要采用知识管理、人本管理等新理念,大大提升文献知识的利用率,有效促进高校图书馆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1.2 更好地服务读者的需要
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最终的目的是为广大读者提供服务.因此,在21世纪中,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这就需要图书馆跟上时展的步伐,引进新的管理理念,让广大读者了解知识发展的动态,掌握相关的资讯,从而更好地服务读者.
2 21世纪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新理念
从我国图书馆的发展来看,它从传统的藏书阁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其管理方面也经历了重大的转变,每一种管理都凸显了时代的特色.在21世纪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要想取得良好的发展,更好地服务读者,需要引进以下几种新理念.
2.1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实行以人为本的理念,指的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以工作人员、读者为本,注重营造良好的图书馆环境,强调人性化管理和服务的一种理念.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2.1.1 注重工作人员的重要性
在21世纪高校图书馆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新理念,需要工作人员的参与,这就要求图书馆充分尊重、相信工作人员,保障他们的权利,体现“以工作人员为本”的理念.第一,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高校图书馆需要根据工作人员和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实际管理能力,让他们牢固树立“活到老学到来的”理念,同时还要积极鼓励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掌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加强图书馆建设.第二,实行人性化管理.图书馆对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的时候,坚持人性化的管理理念,管理者要牢固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对工作人员予以充分的信任和支持,注重工作人员的发展,从而有效推动工作人员的全面发展.第三,注重民主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强调公正公平,管理层人员要积极听取基层工作人员的意见,让他们参与到管理工作中,从而激发他们树立的主人翁意识.
2.1.2 注重读者的需要
图书馆的宗旨是服务读者.所以,高校图书馆在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中,需要注重读者的需要.第一,尊重读者.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充分尊重读者,平等对待每一位读者,为读者提供咨询、建议等多种服务.第二,树立“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图书馆要以读者为中心,在服务的过程中,要关心读者、爱护读者,并且根据读者的需要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2.1.3 注重环境的营造
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其对象不仅是人(比如工作人员、读者),而且还包括图书馆环境.因此,图书馆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还要注重营造舒适、安静,富有人文气息的图书馆环境.这就要求图书馆保持整洁、安静,同时在墙上悬挂一些名人肖像、名言警句等,创造良好的环境,这样既能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汲取知识.
2.2 质量管理的理念
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只有不断提升其质量,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立足自身实际情况,注重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和全过程性.具体来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2.1 明确质量服务的意识
高校图书馆需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服务意识,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不仅是工作人员的管理,还是读者的服务,都要牢固树立这一服务意识,从而有效调动整个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2.2.2 建立质量改进制度
高校图书馆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满足读者日益变化的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建立质量改进制度,不断完善图书馆管理的工作流程,从而有效保障图书馆的良好发展.
2.3 知识管理的理念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化的时代,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在管理的过程中,实行知识管理的理念,即运用知识管理的相关方法和理论,对高校图书馆的所有文献资源进行合理化配置,最大程度上满足读者的需求,不断健全图书馆的职能,从而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功能.在知识管理理念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3.1 强调知识创新管理
在21世纪中,高校图书馆必须要注重知识创新管理,对图书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和创新,强化知识转化能力.在转化的过程中,以知识流动为主线,逐渐转变文献资料的使用,加强图书馆各个部门之间、图书馆与读者、其他图书馆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实现知识的共享.
2.3.2 采用信息技术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均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人们的信息交流也打破时空的限制,变得更加快速.高校图书馆在管理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强各个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实现知识管理创新.
2.3.3 注重知识管理的效益
就目前情况来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主要是以规模求效益,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但这种模式不适应多样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在实际的管理中,注重知识管理的效益,重视效益模式的转变,帮助读者对知识进行开发和应用,激励读者、工作人员灵活运用知识.
2.4 实行生态管理理念
所谓生态管理,它指的是将高效图书馆看成一个有机的生命体,用生命的观点来开展图书馆管理工作,要求管理人员运用生态理念,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培养工作人员的生态理念,注重平衡.
2.4.1 文献资料的储藏和使用
通俗来讲,储藏指的是文献资料的保管和库存,使用则指的是读者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实行生态管理理念,需要保障文献资料储藏和使用之间的平衡,打破传统图书馆管理只注重储藏,忽视使用的局面,从而充分发挥图书馆文献资料的作用.
2.4.2 强调人与书的平衡
在传统高效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强调“书本位”的思想,绝大多数的管理工作都是服务文献资料,忽视了“人本位”,即不注重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和读者的服务.但一味强调“人本位”的思想,就会忽视文献资料的管理,图书馆失去赖以生存的载体.因此,在生态管理理念中,应该保证二者之间的平衡,既能有效管理图书资源,又能服务读者、管理工作人员,从而推动图书馆的良好发展.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比如馆藏图书类型、规模等,做好各项管理工作,保障文献资源可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同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保证文献资料的完整;另一方面,注重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同时强调读者的服务工作,从而实现“书”和“人”的和谐.
2.4.3 重视管理双方的平衡
在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中,读者处于一种被管理的地位,读者长期属于一种比较被动的局面,从而影响了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平等关系,不利于高校图书馆的良好发展.在生态管理理念中,需要实现管理双方的平衡.第一,对读者进行重新定位.高校图书馆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要对读者进行重新的定位,与读者建立平等的关系,实现图书馆和读者的和谐.第二,图书馆要加强与读者之间的沟通,充分利用网络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跟读者进行深入、全面的沟通和交流,了解读者的需要,听取读者提出的相关建议,让读者参与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实现共同管理,让读者树立主人翁的意识,集合广大读者、工作人员的智慧,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共同努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实行管理新理念,既是促进图书馆良好发展的需要,同时又是更好地服务读者的需要.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引进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质量管理的理念、知识管理的理念以及生态管理理念,并结合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将这四种管理新理念贯彻执行到实际管理工作中,从而不断提升其服务质量和水平,有效推动高校图书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曲军.21世纪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新理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0):255-256.
〔2〕宫兆红.高校图书馆管理新思路探析[J].学周刊,2014(05):210.
〔3〕吴鹏.关于21世纪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的探究[J].才智,2014(07):159.
〔4〕翟中文.柔性管理——高校图书馆管理新理念[J].全国新书目,2010(04):4-5.
〔5〕唐莉.论高校图书馆管理新理念[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0(05):60-62.
〔6〕李丹.浅谈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新理念——人本理念[J].经营管理者,2009(19):250+381.
篇2
【关键词】创新 新课程理念 管理方法 评价机制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班级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班主任面对的挑战和压力也越来越大,创新班主任工作思路,强化班级管理的育人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面对新的挑战,班主任要从班级管理理念,班级管理方法及班级管理评价方式等方面予以创新,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班级管理。
一、创新班级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新课程下的班级管理在本质上奉行“以人为本”的思想,即把每一个学生当作活生生的、正在成长的人来看待,珍视学生个体的价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作为班级的主体进行管理方面的探究、自我管理与亲历实践能力的培养,呼唤班级管理文化的重新构建,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树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题的班级管理理念。
二、创新班级管理方法
1、言传身教,品德为先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教诲学生不是演戏,决不能搞“两重品行”。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内外如一的、言行统一的优美品行,才能在学生身上孕育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使他们受到教诲和熏染,引起他们的共鸣和仿效。教育事业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源泉,教师的道德水平在整个育人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首要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有德之人、做社会有利之事。
2、以心换心,培养责任
责任心是学生未来发展,立足社会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进行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活动中对自己的行为形成责任心,锻炼他们承担责任的能力。而负责的言行,需要班主任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实现以心换心的交流,取得孩子的信任,才能为培养责任心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班主任老师可以通过周记等各种方式作为切入点,很多学生会向班主任打开自己的心扉,诉说自己心中不想让外人知道的秘密,并希望得到班主任的理解和帮助。细心答复学生的每一个问题,并在往后的工作中留心关注,为其排忧解难,学生将会对你信任有加,对你倍加敬爱。这种无声的语言换来的教育效应是许多当众的说教无法比拟的,学生负责言行就会慢慢的形成。
3、抓好常规刚柔相济
学生一日的常规是否规范、文明,影响到良好集体的形成及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主要从小事抓起,抓好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期初,我根据班中的实际情况,明确了各个岗位的负责人。同时,我每天坚持早到校,深入学生,观察他们的学习活动,与他们交谈,及时了解班级情况及学生的思想动态,促使他们向好的方面发展。老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有不足,要接纳学生的缺点和错误。班主任在对待有错误的学生时能适时、适度地采用“柔性”的方式来教育他们,不采用当众处罚、批评等手段,这些学生可能会在教师对其的信任和暗示的眼光里感悟教师的用心,找回希望,找回自尊,努力去克服和改正自己的不足。这样的教育效果可能比“处罚”要好得多。
4、适时赏识、张扬个性
充分利用人之共性:荣誉感、成就感,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予以肯定、赞赏,对于学生来说,将是一个强大的推动感,既肯定了他的成绩,同时也给他指明了努力的目标和方向。特别是当好学生受到挫折或遇到困难时,老师的一句亲切的话语,会给学生巨大的勇气,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做班主任,或许会碰到所谓的“问题生”、“双差生”。其实,后进生身上同样有许多闪光的东西,教师只有用沙里淘金的精神去发现后进生微小的进步,通过教师感情的倾注,运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提供个性化的展示舞台,张扬个性,发挥特长,展示风采,让每位学生都有成功的喜悦,从而唤起后进生积极向上的信心,从而达到转化的目的。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了多彩的校园生活,在唤醒他们自主意识的同时,使他们学会了求知、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审美和学会了健身,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5、目标激励,加强督促
班级管理中要能根据班级实际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来激励全班同学的斗志,任何事情没有目标动力就不强,有了适当的目标,就像快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应给班级确定的一个长远目标,一个中期目标,一个近期目标,并且要求每一个学生也要有自己的长远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并且每一近期目标实现后,都要迅速进行总结,激励,确定下一个近期目标,这样滚动前进,就促进了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实现。要帮助学生实现目标。很多情况下,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让学生确立了目标之后,往往就对其不闻问了,认为已经“毕其功于一役”。而实际上往往随着一段时间的过去,曾经的雄心壮志在渐渐消退,很多同学也渐渐淡忘了自己立下的目标。所以在指导学生确立学期目标之后,还要以阶段性的目标促使学生受到不断的激励,从而逐步实现学期目标。
三、创新班级管理评价方式
1、评价内容要全面
对一个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考试成绩,应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发展,即要看他们学习成绩提高程度,更要看他们平时学习参与程度,学习兴趣浓淡,学习方法是否合理;即要看他们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提高的程度。更要看他们非智力品质如毅力,心理承受能力,认识社会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强弱;即要看他们在学校表现状况,更要看他们在学校以外的表面状况,总之,要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发展评价。
2、评价的方式要多样
篇3
【关键词】 以人为本;学籍管理;新理念
学籍管理是学校对学生在校学习资格和学习状态及结果认定的管理,在高等院校的整个教学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改革的日益深化,对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准确性和适时性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标志着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籍管理制度建设与改革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当前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 更新观念,摆脱传统教育管理思想观念的影响
教育思想观念的核心就是教育价值观。长期以来,我国遵循的是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观,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这种价值观强调教育的工具价值,而忽视个人的价值和个性的发展。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开放化、目标化趋势的出现,这种教育观已不能适应日益变化着的大学教育。表现在学籍管理工作中主要是对学生个体需要的忽视,旧的教育观念造成了学籍自主管理权与学生受教育权的冲突。因此,高等学校学籍管理工作应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更新观念,增强管理育人意识和人才意识。在学籍管理工作中要在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运行程序上,改变以往由上至下、简单生硬的传统管理模式,建立自觉、自主、有序、按章办事的管理理念与氛围。
2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
“以人为本”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它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高校管理工作落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则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我国过去的学籍管理制度是一套较刚性的制度体系,着重对学生学习活动的集中管理,对学生学习的各种需要了解不足,对个性化发展关注不够。在学籍管理工作中,对学生专业转换、自主选课、提前或延期毕业等方面,过多地限制和加以条件,使学生难以真正实现自主选择。
新的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突出反映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所有条款的出发点不仅仅是单纯地规范人、管理人、教育人,同时体现了为了人、尊重人和服务人的思想。在原规定中对规范学生行为的表述大多是“必须”和“不得”怎样,而新的规定大多改为学生“须”或“应当”怎样,这种表述反映了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追求完善,丰富人性,是教育学永恒的主题。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者应当从这个高度出发,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工作中去,建立“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在管理中重视“人”的因素,正确看待、评价学生的自我价值观,引导和支持学生积极、健康发展。
3 依法办学,规范学籍管理程序和行为
在教育领域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推进依法办学,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道路。近年来“高校被诉”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2]。过去的一些学籍管理制度在执行中,管理者习惯以类似行政手段的形式来实施管理,以致于学校在无意识中发生涉及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的问题。随着我国国民法律意识的整体提高,学生维权意识的增强,高校所要承担的法律风险也在逐步加大。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树立牢固的“依法治校、依法治学”观念,重新审视高校自身在法律中的合理定位。正确认识高校与接受教育主体-学生的关系,正确把握高校管理自主权,明确高校职能与职责,确立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是做好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理论基础。具体到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中,在处理学生学籍异动、修课、考核、鉴定等工作中,都要有相应的严谨而规范的制度,使法律和规章制度在政策性很强的学籍管理实践中得以充分体现和运用。
面对高等教育的新形势,学籍管理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3]。学籍管理工作者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以人为本、依法办学”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核心思想。管理者首先自己要率先树立创新观念,同时观念的创新是一个具有自省性和自我超越的过程,我们既要超越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模式,又要超越已经形成的利益格局和习惯做法,通过管理理念的创新,激发和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科学合理的适合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学籍管理新制度,采用高效的学籍管理手段推动学校教育改革,提高教学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邓美娇.高校学籍管理制度建设探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0(3):78.
篇4
1 树液流动
从春季树液流动开始至萌芽动为止,一般2月下旬至3月上旬,此时期由于春天土温升高,葡萄根系即开始活动,并将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及根内贮藏的营养物质运送至地上部,供芽眼萌动。由于根压的作用及葡萄颈部组织疏松,导管粗大,树液活动非常旺盛,如植株有新的伤口即有大量液体流出(伤流),所以冬季修剪应在此期之前完成。
冬季修剪:一般是在落叶后半月至树液流动(伤流)前1~2周的休眠期进行,从12月下旬至第2年1月下旬进行为宜。(1)修剪量,每株留芽多少必须根据品种特性,树势,架势和管理水平而定,若植株生长良好,树势健壮,可以多留芽眼,长留结果母蔓,反之则宜少留,短留。在一定范围内留芽量越多,次年新梢越多,产量越高。如果留量太多超过一定范围,则养分供应不足,造成新梢生长不良,落花落果严重。一般每平方米架面大致可配置新梢15~20根。(2)结果母蔓的修剪:根据剪留结果母蔓的长度不同,可分为短梢(留1~4芽),中梢(留5~7芽),长梢(留8~12芽)修剪,在生产上,采用长、中,短梢相结合的混合修剪方法,在同一植株上,枝蔓粗壮和成熟较好的可以长留,以提高负载量。(3)修剪时注意结果母蔓的更新,发枝力强的品种用单枝更新,反之,用双枝更新。
2 萌芽和嫩梢生长期
自萌芽开始至开花前为止,一般为45~55天,大约在3月中下旬,葡萄新梢生长的最快时期为5月上旬至6月上中旬,在开花前新梢的长度可达全年长度的60%,所以在这一时期内,要注意保护叶片,及时防治病虫害,并注意松土施肥,以改善营养、水分和通气条件,在新梢生长初期,注意及时抹芽,除萌和摘卷须,新梢长30厘米以上要绑缚,保护叶片,及时防治病虫害。(1)彻底清洁果园,消灭越冬菌源,重视发芽前铲除剂的应用。生长季节及时摘除病果,病梢,病叶,拣净落地病果,果实收获后,及时清除地面落叶,落果。冬季修剪后,病残枝要集中烧毁。病枝叶果最好不留果园做肥料,应远离果园集中烧毁。(2)春天芽萌动后展叶前喷洒200倍五氯酚钠加5波美度石硫合剂,加强果园管理,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适时适量施用氮肥。施足基肥,分期追肥,及时中耕除草,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状况。合理浇水、排水。(3)在新枝生长初期抹芽,及时抹除过多的或位置不好的嫩芽,在同一节上有时会萌发2~3个嫩梢,可根据植株的负载量,一般每节只留一个健壮的枝蔓,多年生枝上的不定芽或潜伏芽所抽生的嫩梢除留作更新蔓其余全部抹除,抹芽时间一般2~3周并反复进行多次,新梢20~30厘米时,进行绑蔓,卷须容易消耗养分,必须在幼嫩时及时抹除。
3 开花期
花期一般为5~14天,初花期一般在5月上旬,应进行人工授粉,提高坐果率,花前对果蔓进行适当的摘心,促进营养物质输入花序,同时掐花尖除副穗。(1)结果蔓摘心。一般在开花前3~14天在花序上留3~10片叶摘心。通常摘心早,留叶少的,坐果率多,果穗长,含糖量低,反之,含糖量高。所以摘心的早晚和轻重应视品种,具体情况而定。巨峰一般在开花前3~4天,在结果枝的花序前部留3~8叶摘心,生长一般的结果枝留一个花穗,在花穗上留6~8叶摘心,生长较弱的结果枝蔓不留花穗或留一个花穗。在花穗上留4~6叶摘心。(2)生长蔓摘心,一般生长蔓留8~10片叶摘心,主蔓延长枝或更新蔓可根据冬季修剪时要求的长度决定摘心的长短。
结果枝蔓摘心根据架式栽植密度不同、枝蔓分布空间大小不同,葡萄枝蔓长势强壮不同、以及肥水管理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总的原则,结果枝蔓或是生长枝蔓摘心后还有一定的生长空间,做到不搭接,不交叉,充分利用阳光,提高坐果率与果实品质。
花期乃至花前应注意控肥控水,尤其不使用速效氮肥,提高坐果率。
4 浆果生长期
从谢花开始到浆果开始着色:葡萄浆果生长,前期果实生长快,新梢上冬芽、夏芽已形成,花芽分化需大量养分,必须及时追磷、钾肥,对主梢和副梢进行摘心,及时摘除副梢和卷须。(1)结果蔓副梢,一般把花序下部的副梢全部抹去,上部的完全保留或只留2~3个副梢。生长至5~6片叶时留2~3片叶摘心,摘心后副梢腋中的夏芽又发生二次副梢,当有3~4片叶时,再留一叶摘心,三次副梢同样处理。全年摘心4~6次,果实着色时,停止对副梢摘心。(2)生长蔓副梢的处理。顶端1~2个副梢留3~4片叶摘心,下部副梢全部抹除,以后发生的第2次副梢除顶端保留一个副梢留3~4片叶摘心外,其余的一律抹除,幼树的延长蔓,生长较旺,可利用其副梢作为次年的结果母蔓。(3)疏花序和果穗。①疏花序在开花前进行,先疏除主蔓延长蔓上的花序,再疏去一个果枝上两个以上的花序中的弱花序及弱果枝上的花序,延长枝不留花序,强旺枝留2个花序,中庸枝留1个花序,弱枝不留花序。②疏穗宜在落果结束后进行,即颗粒为绿豆大时进行,疏去畸形果和过密果。强旺枝留2个果穗,中等的留1~2个,弱枝留1个,延长枝及预备枝不留。(4)花穗修整。一般在花序中间的花朵为最好,基部次之,穗尖和副穗上花朵最差。故在开花前3~7天摘去穗尖1~15厘米,并除去果穗基部4~5个副穗,在主轴上留下12~13节小穗即可。(5)对果穗套袋。疏果后,用70%甲基托布津粉剂1 000倍液对果穗均匀喷布,然后进行套袋。
5 浆果成熟期
从浆果着色到完全成熟为止,一般20~30天,此时需注意施肥,增施有机肥,追施磷、钾肥,保护叶片,减少浇水,对枝蔓进行摘心充实枝蔓营养,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合理用药,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篇5
[关键词]医学院校 人力资源 管理创新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各类医疗机构将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和人才竞争,也给各医学院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提高在医学教育领域的综合竞争能力,适应未来的医学教育市场,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将成为各医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工作重点。
一.医学院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改革和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随着我国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我国公立非赢利性医疗机构和赢利性医疗机构将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和人才竞争,出自国内著名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才将成为它们的“争夺”对象,而普通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却面临着就业困难的尴尬局面。这种现象将会严重影响医学院校的生源,乃至阻碍其发展,因此,医学院校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为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医学院校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临床教学水准,推进素质和创新教育,加大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力度,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步伐,最终提升自身在医学教育领域的综合竞争能力。其中人力资源是其综合竞争能力的核心,因此,加强人力资源的建设是各医学院校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尚有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1.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观念相对滞后
一些医学院校的行政领导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系统的理解,认为医学院校的发展主要靠资金的投入,资金的短缺是医学院校发展的瓶颈,没有真正意识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对医学院校发展的重要性,更加忽视了真正制约医学院校发展的是人力资源。并且医学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者只重视传统的人事工作,没有意识到真正的瓶颈是缺乏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干部职工队伍。
1.2高层次人才短缺
高层次人才,特别学术带头人短缺是目前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的现象,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有些医学院校也相对的缺乏。高职称教师、科研人员比例偏低;专任教师及管理者队伍整体学历偏低;拔尖人才年龄老化,学术带头人相对短缺,有些院校中青年教师、科研骨干不同程度上相对缺乏,出现了高级人才的“断层”现象.教学科研人员中一般人员居多,高精尖人才缺乏;管理人员中具有管理思想与领导能力的研究型管理的人才稀少;中青年教师中高层次人才短缺,科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短缺等问题依然存在。
1.3人力资源配置不当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制度不健全、不规范,人力资源的配置机制转换迟缓。不论在总量方面、结构方面还是在质量方面都存在相当程度的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1999年高等学校扩招以来,全国医学院校在校生规模急剧膨胀,医学院校专任教师的数量也不断增长,但增长率较之学生规模增长相对缓慢,从而使得医学院校生师比一路攀升。尽管医学院校人力资源规模迅速扩大,但是专任教师人数增长却一直落后于教职工总数的增长。
1.4医学院校人力资源缺少科学的评价与考核体系
绩效考评过程应当是医学院校管理者与教职员工进行沟通的过程,但在一些医学院校,绩效考评通常被看作人事职能部门的一项程序化的例行工作,考核只认“指标”,很少“沟通”。
二.医学院校人力资源建设的新理念
医学院校除了担负着医学教育任务以外,还承担有重要的临床医疗和医学科研工作。一般的医学院校都设有教学本部、科研院所、临床实习基地和附属医院,这就使其人力资源的建设更为复杂。因此,在医学院校留住人才使其发挥最大作用带动学院以及某学科发展必须要求人力资源的管理要更新理念.更新理念的关键是领导者应当把帮助每位职工寻找并达到最佳方位看作是自己的天职。领导者应该为其创造一定的环境和条件,让人才脱颖而出有用武之地,留住创造性人才.创新体制又是留住人才的关键。留住创造性人才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条件,是创造充分的环境和条件使他们的潜能释放出来,只有当领导者把脱颖而出的拔尖人才放在一个适合于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环境里,其作用才能充分发挥,也才能留得住创造性人才。
三.强化医学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对策
3.1聘人和用人机制的创新
所有应聘人员和毕业生的不同专业和学历,确定一个准入标准,只有符合本院学科发展的需要和满足基本学历要求,并经考试和面试合格者,才能准入;但进来以后,没有能力开展正常工作,或具有不作为倾向,可启动退出机制,降级使用甚至辞退。实行“以人为本”的选拔、聘用机制。学校在进行选拔人才、竞聘上岗的管理工作中,在坚持双向选择的前提下,还应特别注意应聘者与学校双向需求的吻合。
3.2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
建立和完善人才全程培育机制。即建立和完善培养人才、重用人才、激励人才和爱护人才、不拘一格、全方位地选拔和培养人才的机制,并将其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工作准则。要善于用火热的事业凝聚人才;用崇高的精神鼓励人才;用真挚的感情关心人才;用适当的待遇吸引人才。
3.3 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的创新
建立人才综合评价体系,改进人事制度。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稳定人才,激发人才的创造性,其关键在于建立多维度的科学的人才综合评价体系。要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岗位,制定相应的考该评价标准,以能力业绩论人才,谁有能力、有创造、出成果、出效益、有水平、有贡献,谁就是人才。管理人才,要群众认可;专业人才,要同行认可。建立科学的以人为本的定量标准,以人为本,全面评价。
参考文献:
[1]彭剑峰.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十大特点[J].中国人才,2000;(1):15-17
篇6
【关键词】安技培;人本;理念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决策者不仅需要有现代市场意识,而且每个职工都要树立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最重要的就是 “以人为本”、“人本管理”不仅仅是写在文件里,登在报纸上,很多人认为人本管理就是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开发人力资源,重视和运用人力资本。人本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并未有何重大突破。在职工安全技术培训中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人本管理的内涵教育不失为有效之策。
一、密切联系社会现实,讲解坚持人本管理的意义
(一)人本管理的含义
何谓“以人为本”?对企业来说,“以人为本”就是以员工的发展为本,充分地尊重每一个员工,全面地关心每一个员工,真正从员工的需要出发,创造一种适应员工的环境,使员工能够获得和谐持续的发展,从而主动地适应未来。
(二)实现人本管理的意义
人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因而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人是最重要最宝贵的财富,并提出了依靠员工的自我指导、自我控制和顺应人性管理等一系列新观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应运而生。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要创造一种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的文化氛围,在员工中实行"人情味管理"。营造出一种健康、文明、温馨、友善、和谐、宽松、信任的人文环境。使每个员工都能发挥他的作用,以完
成和实现企业的各项任务和战略目标。
二、对当前现代企业人本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及成因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部分企业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方面有些偏颇。有部分企业管理者存在:把以人为本当成时髦口号喊在嘴里、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没有具体的内容和措施;有的目中无“人”,心目中只有资金、技术和生产;有的局限于把目光完全集中在少数几个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身上,忽视了全体职工的作用;有的只把职工当成“机器人”,一味的罚、惩,而没有意识到严格管理的背后应包含“无情管理、有情操作”。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是有的管理者受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认为职工就是干活挣钱的,只要能有钱给大家就行,对职工的其他事一概不管,导致职工情绪低落,没有做主人的感觉。二是对以人为本的管理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理解片面,没有真正理解“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三是没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能把以人为本的管理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让职工感到工作单调,没有生活的乐趣,不能形成共有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四是有的企业管理者对深化企业改革中的职工的这个“本”的主人翁地位发生了疑问,甚至产生了动摇。五是虽然认识到了企业的工作“人是关键”,但在具体的领导方法、领导艺术上简单粗暴,对职工呵来斥去,而不是把职工看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三、研究探讨实现人本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企业价值观要体现以人为本
在企业内部,以人为本的核心是解决员工和企业的关系问题,即如何看待企业员工的权力和需要的问题。在重新构建的企业文化中,人的自我实现的价值在于创造而不在于权力,在于工作而不在于等级。现在,已经看出这样一种趋势:企业家们的开明、开放和包容程度正在超过政治家。信息时代的企业组织形式也要适应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这种组织形式和组织制度不仅要考虑到人员的职业、还要考虑到人员的兴趣、爱好、脾气、秉性,以及他们可能的发展方向。企业的核心将可能不再是以业务能力为主考察对象,而是以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和善于把握方向为主要考察对象。同时,人员的报酬将不是根据职位,而是根据能力和贡献,这意味着业务经理可能因主要贡献在调整人际关系上而比主要贡献在业务上的下属拿的要少,将大大减少内部摩擦,改善干群关系,使各类人才都能在自己的选择专业上不断实现自我价值,不断取得他应有的经济、社会和自我需求的满足。
(二)经营管理要围绕以人为本
企业 “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就应着眼于引导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着力于员工素质的全面提高。每个企业都必须有自己的一套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中的每个人都必须认真遵守执行,无论谁违反制度都要受到处罚。问题不是企业处罚过多少人,也不是领导在处罚过程中多么的不徇私情。关键在于被处罚的人怎样想,周围的人怎样看!如果在企业中天天都有受处罚的人,这就需要领导层认真的考虑一下问题的症结所在。举个例子:现在许多国有企业对员工的上下班时间控制很严,迟到早退都会受处罚。但是也就是在这些企业中有一些人从不迟到早退,但上班干什么呢?或者一杯茶一张报纸或者一天到晚混时间。他们从来没有受到处罚,但我们能说这样很好吗?老国营企业“经营不善”,其中就有对人的“经营不善”。相反有些公司对员工的劳动只考核其成果,不规定具体的工作时间,只要在期限内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就照付薪金,并按工作质量发放奖金。这样使员工感到个人的权益得到尊重,故而产生责任感,激发了工作热情。
(三)人才使用要体现以人为本
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说过管理的目标是达到企业的最大绩效,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就是――人。同样的,企业如果没有凝聚力,没有让员工有归属感,没有形成共同追求的价值观,也就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再好的规章制度也是摆设。那么一旦企业效益不佳,自然“树倒猢狲散”,人才远走高飞。这些,都是企业所面临的人力资源危机,如果不尽快改革僵化体制,拿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在中国已入世的今天,人才流失的结果就会把企业最终带到失败的边缘。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徐冠华认为, “总而言之,在人才问题上,政府的主要作用是构建创新环境,完善创新服务和营造创新文化。”作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像森林中的蘑菇一样,我们没有必要去种蘑菇,因为森林里只要有一定的温度,一定的水分,蘑菇就会成片成片地自然地生长。”
以人为本是企业管理的灵魂,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企业管理的归宿。
篇7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高校学生的管理是一项精细、复杂的工作。并且立德树人一直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理念。尤其是在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成为众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关注的焦点。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应该转变管理理念,创新工作模式,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管理制度与立德树人理念的有效结合
所谓立德就是指立政治品德、立社会公德、立职业道德、立生活美德;而树人是指树人的社会责任感、树人的创新精神、树人的实践能力。将管理制度与立德树人理念相结合,就是要求高校在完善学生管理制度的同时,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充分深入到管理制度中,增加管理制度的弹性化和人性化,从而使管理制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高校生正处于思想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所以高校管理制度应该尽量不要过于严苛和刻板。高校在管理学生时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如开展各种志愿活动,或者是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上的问题。最重要的是高校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并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选择权。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校园氛围中,就能够安心的学习和生活。况且党的十也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由此可见,将管理制度与立德树人理念的有效结合是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
二、以培养学生道德修养为核心
高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应该以培养学生道德修养作为基本的工作方针,从各个方面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的修养。首先高校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学生需要什么。然后再根据学生实际和学生环境开展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活动。
如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补助,使学生感到学校的温暖。或者高校也可以设置一定的勤工俭学岗位来减轻学生的经济困难,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更重要的是高校学生管理者应该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给予学生精神上的鼓励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另外,高校还应该紧跟时展,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如开通官方微博和微信,并开设专门的教育专栏,同时建立专门的反馈版块,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平等交流。例如某高校开通了学校民族教育管理服务微信公众平台――“师大民族之声”。设置思想引领、政策解读和民族风采等栏目模块,通过选登优秀征文,推送励志人物,讲述感人故事,介绍民族文化等形式,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主旋律,传递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总之,高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应该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为最终目的,并采用多种方式突出这一主题,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不仅是我国素质教育深入推行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断优化的客观需求。
三、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
传统的高效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并不注重学生意见的反馈机制,这也就是传统管理模式跟不上现代教育课程的重要原因。因此,在现代教育机制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应该重视完善反馈机制,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发展,并根据实际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管理制度。
如高校教师可以通过书面反馈表来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并添加管理制度反应模块,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充分表达出自己对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意见。另外,高校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共享平台来征集学生意见。这种方式比较符合现代高校生的心理特点,例如利用微信、QQ、微博等多种方式,而且利用这种信息通讯工具还能够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平等交流。总之,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意见反馈机制,以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提高。如某高校利用学生问卷,来调查学校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又如另一所高校则是采用了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来征询学生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意见。总之,无论是采用哪种反馈方式,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都应该深入研究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根据意见进行工作调整,从而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发挥到最佳状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8
关于陶瓷艺术管理方面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早在古代官窑管理制度中就已初显端倪。进入21世纪信息时展过程中,它作为一门学科发展的趋势在全球专业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古代人们处在小农经济、个体经济为主体的社会状态时候,陶瓷艺术活动多以个体的、小群体的形式出现,呈现的状态为自我赏玩、友情往来、相互赠答的方式,以自生自长的态势缓慢向前发展。而进入今天陶瓷艺术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形成较大规模时候,便会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产业即陶瓷艺术产业。
国内目前的陶瓷艺术管理方式,由于受地域形态和文化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并不完善,过去的管理方法和经验显然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的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外文化陶瓷艺术活动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陶瓷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国际社会,这就必然涉及到陶瓷艺术管理和操作方式上的国际接轨。比方说,如何更有效发挥非营利机构的陶瓷艺术教育功能、如何建立和健全陶瓷艺术基金会以保证陶瓷艺术的正常发展、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更有效地保护陶瓷艺术作品的知识产权、如何借鉴和采用国际通行的陶瓷艺术策展人制度、如何通过立法来保证陶瓷艺术发展等等,这些都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针对现状,我们对陶瓷艺术管理的研究,更应该充分借鉴其它国家成功的经验。同时根据我国特殊国情,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陶瓷文化发展战略的陶瓷艺术管理研究,使之有鲜明的时代和民族特色。
泰勒曾经对文化有过经典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而言,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包罗万象的整体”。发展陶瓷艺术产业,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快形成新的陶瓷艺术产业,要对陶瓷艺术活动实施有效的管理,应当将科学的管理思想渗透于这一活动的每个环节。首先是对陶瓷艺术品生产过程的管理。遵循陶瓷艺术的内在规律,尊重陶瓷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即要注重陶瓷艺术产品的精神性因素,又要注重其物质性因素及商品属性。为陶瓷艺术工作者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环境条件,引导陶瓷艺术家们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陶瓷艺术产品的生产包括两个阶段:其一是陶瓷艺术创造主体的构思和个人创作阶段,该阶段主要体现为陶艺家的个体性的精神劳动;其二是陶瓷艺术产品的制作、成批生产或向社会展演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主要体现了陶瓷艺术品的物化过程,以及针对社会需要所进行的集体或个人的制作程序:搞好对陶瓷艺术活动生产环节的管理,就应该密切注视社会对陶瓷艺术产品的需求特点。同时又根据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适时把握和调整各类产品的生产规模与产品的更新。积极推进和繁荣陶瓷艺术的生产,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其次,是对陶瓷艺术产品流通过程的管理,必须准确地把握市场动态,做好陶瓷艺术流通过程以及流通与消费联结环节的管理。对陶瓷艺术活动流通过程的管理,主要依据我们的国情、民族的审美的审美习惯,以及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状况,采取包括法制、经济、舆论的、行政的各种形式和手段,对陶瓷艺术市场进行严格管理。既要把握人们对陶瓷艺术产量的要求,更要恰当把握其内在质的水准;既要顺应陶瓷艺术市场和文化消费的客观规律,又应积极掌握其运行轨迹,采用各种有效方式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良性的引导。
再次,是对陶瓷艺术服务部门的管理。陶瓷艺术的服务性工作不同于一般文艺产品。纳入市场流通渠道的作法,有其特殊的性质。一个国家和民族不能没有自己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它是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搞好这方面的管理,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明程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个领域里的管理人员应积极,审慎地研究时代变化中陶瓷艺术管理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作出科学的分析与阐释,不断提出准确、可行的意见,引导陶瓷艺术服务工作健康发展。既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又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同时还应该特别关注陶瓷艺术活动内部管理系统及其内在运行机制的衍变。应立足于当代文化的高度,着眼于21世纪陶瓷文化的繁荣,对于发展中的陶瓷艺术管理机制与内在运行机制进行深层的思考,从广义的角度探讨管理体制的整体框架。我国目前对陶瓷艺术事业实施管理的机构,主要指国家各级政府设置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机构,与这以主体相适应,还有社会各种群体文化团体及民间文化组织,参与陶瓷艺术市场与经营活动的部门与个人,以及从事陶瓷艺术的传播与交流的媒体与机构。这种多层次、多元的管理机构,形成了一个有机的,适应未来陶瓷艺术发展的完整体系。
陶瓷艺术管理研究主要内容是与其所承担的研究任务和历史使命相一致的,是其使命的延伸和深化。具体来说,研究内容包括:
1、陶瓷艺术管理的基本理论。它作为一门刚兴起的学科,其自身的基本理论构架有待建立和完善。无论是该学科的理论基础,还是它的基本性质、特点、内在发展规律与学科体制,或是它与其他相邻学科之间的必然和区别,都有待于人们下很大气力探索和研究。
2、陶瓷艺术管理史。这一研究能够帮助认识陶瓷艺术管理的兴起、演变和运行轨迹,并通过对历史的分析,总结可供我们借鉴的经验和教训。研究陶瓷艺术管理史,应当具有较大的包容性,无论史中国古代还是现代的陶瓷艺术管理,无论史欧美还是发展中国家的陶瓷艺术管理模式,都应当认真研究,通过分析和鉴别,为我所用。
3、陶瓷艺术管理的主体实施者。即从事陶瓷艺术管理事业的部门机构和团体。在此系统中,国家和政府的管理、社会和群众团体的管理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作为当代意义上,其生产与经营的管理、传播与交流的管理,都应成为管理主体系统中的重要因素。从这一宏观的角度透视管理的主体系统,才能做到全面的、整体性的把握。
4、陶瓷艺术管理的对象。即处在陶瓷艺术管理对象位置的部门、个人和运行机制,可以分为公益性的陶瓷艺术活动、陶瓷艺术的生产系统、陶瓷艺术的传播和流通系统。公益性的陶瓷艺术活动、陶瓷艺术的生产系统,包括其生产的形式及过程,陶瓷艺术的传播与流通系统,主要指陶瓷艺术传播与流通的形式与特点。
5、陶瓷艺术管理机制与管理者。是指在管理主体系统中运行机制的具体构成及其模式,以及它的操作者和实施者。对于管理机制与管理者的研究是管理主体系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它的延伸和具体化。
6、陶瓷艺术管理的原则。即从事陶瓷艺术管理所遵循的原则和法度,要按一定的规则行事,把握既定的策略和法度。既要遵循艺术规律,又要遵循市场和经济规律,既要实行社会意识形态的要求,又要适应大众审美心理的变化,因而必须审慎地研究和确定陶瓷艺术管理的基本原则。
7、陶瓷艺术的管理方法,即在从事陶瓷艺术管理中应当采取的方式和手段。当目标和原则均已明确后,还必须掌握科学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以使既定的方针和计划得到顺利实施,试图在原来的单纯行政的基础上,探讨以法律的、经济的、心理的、行政的等方法并举的综合性手段来管理陶瓷艺术活动。
8、陶瓷艺术管理的过程。即实施陶瓷艺术管理的操作程序与运作过程陶瓷艺术管理的过程主要由管理信息、管理预测、管理决策、管理控制等环节构成。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与系统性。
篇9
那么,学生在证题时到底是由哪些原因造成思维受阻,产生解题的困惑呢?我们把它归纳为以下几点:
(1)不理解定理是进行推理的依据。其实如果我们把一道完整的几何证明题的过程进行分解,发现它的骨干是由一个一个定理组成的。而学生书写的不完整、不严密,就因为缺乏对定理必要的理解,不会用符号语言表达,从而不能严谨推理,造成几何定理无法具体运用到习题中去。
(2)找不到运用定理所需的条件,或者在几何图形中找不出定理所对应的基本图形。具体表现在不熟悉图形和定理之间的联系,思考时把定理和图形分割开来。对于定理或图形的变式不理解,图形稍作改变(或不是标准形),学生就难以思考。
⑶推理过程因果关系模糊不清。
针对以上的原因,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了一些自救对策。
一、教学环节对几何定理的教学
我们在集中讲授时分5个环节。第1、2 环节是理解定理的基本要求;第3 环节是基本推理模式,第4 环节是定理在推理过程中的呈现方式,提出了“模式+定理”的书写方法;第5 环节是定理在解题分析时的导向作用,提出了“图形+定理”的思考方法。程序图设计如下:基本要求 重新建立表象 推理模式 组合定理 联想定理
二、操作分析和说明
1. 定理的基本要求我们认为,能正确书写证明过程的前提是学会对几何定理的书写,因为几何定理的符号语言是证明过程中的基本单位。因而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了“一划二画三写”的步骤,让学生尽快熟悉每一个定理的基本要求,并重新整理了初中阶段的定理,集中展示给学生。
2. 重新建立表象从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原则。“表象”就是人们对过去感知过的客观世界中的对象或对象在头脑中留下来的可以再现出来的形象,具有一定的鲜明性、具体性、概括性和抽象性。由于几何的每一个定理都对应着一个图形,这给我们在教学中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我们要求学生对定理的表象不能只停留在实体的形象上,而是让学生有意识的记图形,想图形,以形成和唤起表象。我们认为,这对于理解、巩固和记忆几何定理起着重大的作用。
教给学生想形象的基本方法后,我们接下去的步骤是用实例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思考。
学生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判断,进一步熟悉定理的三种语言、定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学生思考的角度看,他们主要是在寻找基本图形,由于定理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在一个基本图形中往往存在着另一个残缺的基本图形,所以学生大多通过连线、延长、作圆、平移、旋转等手段,也有通过特殊化、找同结论等途径把不同的定理联系起来。
3.推理模式从学生各方面的反馈情况看,多数学生觉得几何抽象还在于几何推理形式多样、过程复杂而又摸不定,往往听课时知道该如何写,而自己书写时又漏掉某些步骤。怎样将形式多样的推理过程让学生看得清而又摸得着呢?为此,我们在二步推理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总结了三种基本推理模式。
具体教学分三个步骤实施:⑴精心设计三个简单的例题,让学生归纳出三种基本推理模式。
① 条件 结论 新结论
(结论推新结论式)
②
新结论
(多个结论推新结论式)
③
新结论
(结论和条件推新结论式)
⑵通过已详细书写证明过程 的题目让学生识别不同的推理模式。
⑶通过具体习题,学生有意识、有预见性地练习书写。
这一环节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先理解证明题的大致框架,在具体书写时有一定的模式,有效地克服了学生书写的盲目性。但教学表明学生仍然出现不必要的跳步,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把它归结为对推理的因果关系不明确、定理是推理的依据和单位不明白。因而我们根据需要,又设计了以下一个环节。
4. 组合定理基本推理模式中的骨干部分还是定理的符号语言。
5.联想定理分析图形是证明的基础,几何问题给出的图形有时是某些基本图形的残缺形式,通过作辅助线构造出定理的基本图形,为运用定理解决问题创造条件。
三、几点认识复习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
只有通过学生的自身实践和领悟才是最佳复习途径,因此在复习时,我们始终坚持主体性原则。在组织复习的各个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出问题让学生想,设计问题让学生做,方法和规律让学生体会,创造性的解答共同完善。
篇10
【关键词】持续质量管理理念;护理安全管理;门急诊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001-03
门急诊输液室是医院重要窗口单位,加强门急诊输液室管理,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温馨的护理治疗,并且使患者可以在接受治疗的同时接受知己健康教育、促进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现代护理工作范围在扩大和护士角色在延伸[1],护理过程中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理念所体现的人文关怀 ,是优质高效护理服务的保证。自我护理是人类个体为保证生存,维持和增进健康与安宁而创造和采取的行为[2]。将护理过程中的知己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有利帮助患者逐渐从自我健康促进中受益。
1 方法
1.1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从护理治疗安全、治疗环境安全、患者自身安全监测三方面改进。
1.1.1 成立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管理学组:总医院医疗东区门诊于2008年1月成立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管理学组,学组由门诊总护士长任组长,门急诊输液室护士长各一人任督导。下设安全监测组、持续质量管理组、安全护理技能培训组、知己健康教育组四个分组,组长一人,组员2―3人。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1.1.2 治疗环境安全
1.1.2.1 改善护理治疗用品,如采用精密输液器、可调节输液器、输液泵,采用计算机进行患者管理(跟踪、监测、信息反馈)。
1.1.2.2 改善治疗环境:根据患者入输液室初次评估,进行分区管理,对急危重症患者予以优先治疗,开设绿色通道;对老年行动不便的心脑血管病人开设无障碍通道;进行患者防跌倒、防外伤管理;输液室设置广告栏、信息栏、责任护士公示栏,方便患者联系与沟通。
1.1.3 患者自身安全监测 护士对入输液室患者病情、治疗方案、联合用药、给药途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项内容进行初次评估,重点观察存在安全风险患者,使护士的工作有的放矢。
1.2 门急诊输液室临床路径改造:采用计算机管理,患者到达输液室,由首诊护士初评后进入相应临床路径管理。
1.3 门急诊输液室分区分级管理:根据首诊护士对患者的初次评估进行患者分级分区管理。A区―急危重症区;B区―无障碍区;C区―普通区;D区―对发热、传染病患者进行传染病分区管理。分级管理的目的:(1)同级同区患者采取统一护理临床路径,便于观察、监护、治疗、评估、健康教育,提高护士工作效率;(2)便于患者了解病情,加深对所患疾病认知;(3)有利于专题性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提高健康教育有效性、目的性、针对性;(4)便于查找护理治疗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5)为开展门急诊科研工作奠定基础条件,促进护士科研管理能力提高。
1.4 门急诊输液室护理治疗单元模块制管理:相同模块用具放在固定位置―定位;固定人员(首诊责任护士)交接、清点、补充、检查、核对―定人。护理治疗单元模块制管理缩短护士取拿护理用品时间,标准化配置减少差错率,定人管理一方面既保障足够数量供治疗使用,有保障质量安全、减少浪费、节约成本;第三方面,开发应用静脉炎护理包等开展知己健康教育,有利于自我健康管理技能技巧提高。
1.5 护士培训:通过问卷调查发,对门急诊输液室护士培训需求进行调查,制定培训计划,在专业技能培训(护理三基培训、护理操作培训:深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穿刺、动脉抽血穿刺、静脉输液泵)的基础上,加强人文培训:护患沟通学培训、护理风险评估与护理安全管理培训。
1.5.1 阻断沟通的行为认知培训:沟通过程中,在护士沟通行为方面存在着一系列试图阻断病人正在交流的话题,从而妨碍有效沟通的行为现象,称之为阻断沟通的行为。门急诊护士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所需要治疗的患者病情各异、复杂多变,护理工作头绪法多等实际情况,使部分护士无意识间采取某种阻断沟通的行为,以减轻工作压力、心理压力,集中精神于护理治疗。通过参与式研究,发现护理人员经常采用以下4种策略防止病人谈论他们的问题[3]:①不直接回答病人的问题,而是转介给其他医务人员:例如“这事儿我不知道,你得去问医生。”“这事儿不归我管,你去问医生吧。”其结果是,病人可能认为“护士不想回答我的问题,”“护士不想继续跟我谈。”“护士可能回答不了我的问题,我问错人了。”等等。因此,病人与护士的沟通意愿就会终止,护患之间不欢而散。②改变谈话的主题:不沿着病人想要交谈的话题方式交谈,而是插入其他话题转移内容,其结果是,病人可能认为护士打断了我想说的话,护士对我不尊重,护士只谈论她感兴趣的事而对我的想法不感兴趣或护士只想从我这里获得信息,却没有给我获得我想知道的信息的机会等。如果改变后的话题,不是病人此刻所关注的内容时,护士继续交流下去的意愿很可能也会被抑制。③通过保持沉默而忽略或不理睬病人的问题:即通过假装没有听见病人的问题而逃避回答病人的问题。其结果是,病人可能认为“护士只顾干活儿,没听见我说的话。“护士不想理睬我等”。④讲一些敷衍塞责的话想办法脱身:例如,“我还有一大堆活儿没干呢,我得走了。”“某某患者该换输液了,我得走了。”等等,其结果是,病人可能认为“护士很忙,没有时间坐下来跟我谈话。”“护士只关心完成自己必须干的活儿,不想多管闲事等等。”除了语言上的阻断沟通行为的表现以外,非语言上的阻断沟通行为的表现也很多,包括与促进护士沟通非语言沟通行为相反的非语言沟通行为。例如交谈时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不时地看手表,对病人的谈话内容表现出冷漠,没有反应,或者反应不正确等等。通过对护士进行培训,使她们认识阻断沟通行为的表现,再对照自身加以查找,有意识地摒除阻断沟通行为,建立正向行为模式,改进护患沟通。
1.5.2 护患沟通技能培训:任何良好的沟通都是建立在双方对基本理念认同的基础之上。缺乏基本理念的沟通,难于深入双方的感情世界,也容易产生诸多误解、矛盾和隔和,进而影响沟通效果。明确基本理念,教导护士整体把握护患沟通的目的和要求,合理运用沟通艺术和技巧将有所裨益。护理过程中,要明确护理人员和病人的关系是平等。首先要尊重病人,因为尊重病人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有助于病人巩固疗效,加速病人的康复,增强护理人员的自信心和责任感[4];其次,沟通是传递信息最直接的途径,将“信息准确到位”是为护患沟通的基本理念,是因为从护患沟通的目的和要求来看,这也是为了加强双方对有关信息的确认。病人要想知道的是有关诊断治疗的相关问题,例如:病情、用药、治疗措施、医疗消费、预后、护理安排、有哪位医生主管、责任护士是谁等情况。而这些信息一般都由护士根据医嘱进行传递,在这些信息传递过程中,若缺乏必要的准确性或者没有使病人确认,极有可能影响到病人配合治疗。另外病人都渴望护士将专业术业通俗话、口语话、深入浅出,通俗易懂[5]。因此护士在传递信息时,还应针对病人的心理特点,围绕“病人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开展心理护理,倾听他们的想法及要求,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尽量用浅显、明了的语言将有关信息传递给病人[6,7]。
1.5.2.1 实现良好沟通的基本方法
(1)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对护士来说重要的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如何营造氛围的问题。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人们更容易敞开心扉[8]。努力营造温馨宽松的医疗环境,通过良好的氛围将对病人的关怀渗透到病人的内心世界,这对护患沟通和病人康复都十分有益。
(2)对病人的权力的尊重,也可避免护患纠纷的产生。良好的非语言交流给病人以温暖、安慰与希望。护士在工作中不仅要外在美和内在美、热情亲切、不卑不亢、以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良好的行为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情,消除病人的疑虑,给病人以安全感、信赖感[9]。
1.5.2.2 护士要掌握沟通技巧
(1)了解病人的性格特征。 护士必须根据不同的病人在交谈中的情感流露,来猜测其社会经历和性格特征,并采取相应的交流姿态与交谈方式,使病人畅所欲言。一般来说,不同年龄、文化教养、性别、疾病的病人内心所想、思维范围、交谈内容各有差异[10]。有了建立在尊重人、关系人基础上的文化素养,我们就能根据病人年龄、文化、职业、性格、病情上的差异,自然而然的与病人进行沟通,不用考虑过多的技巧,而是靠自己的真诚打动对方,从而达到满意的效果[11]。
(2)养成正向解释事情的习惯。 护士要正确运用沟通技巧,满足不同病人需要,依据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并对所有的事情做出正向解释[12],即使遇到再大的委屈,护士也要先克服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能针锋相对的回击,冷静下来后,再从“凡是皆有一定的道理”来正向解释事情。正向解释事情的习惯对于我们应对各种复杂的沟通事件,即时化解内心的苦闷,调整心态,重新投入工作具有极积的作用。
1.6 患者知己健康教育
患者知己健康技能技巧培训方面:
(1)护士首先要有对病人进行教育的意识,学会实施病人教育的方法,掌控病人教育的内容,在思想上认识到开展病人教育是护士的重要职责。同时,护士有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2)患者知己健康技能技巧培训采用以下三种形式:一对一教育:责任护士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教育指导。护士了解病人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情况,评估病人健康知识问题,对其健康知识不足,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与指导,体现个体化教育的优越性。小组式教育,适用于处于输液室相同输液区、接受同类治疗的患者。将同一种疾病的病人组织起来,针对其共同需要了解的问题进行教育指导,组织病人进行讨论,解答病人提出的的问题。电化教育,直观性强,能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病人接受和理解,是值得提倡的一种教育形式。这种教育形式适用于慢性疾病。如对糖尿病人、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等患者的电化教育,每周放录像1~2次,将病人集中组织起来学习之后,护士结合病人的具体问题进行讲解。教学方法采用以下四种形式:语言教育、书面教育(宣传材料)、实物教育、示范教育。语言教育是最直接、最简捷、效果最好的方法之一,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不同人群的共性问题进行教育.
(3)实施病人教育要因人而异。对小儿应采取直观形象带有故事性教育方法,有些内容应让家长了解并掌握。老年人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重点反复强调。文化层次高的可采取书面材料,讲解及征求意见的形式,文化低的多用讲解示范教育形式。病种不同,慢性病多采用集体或电化教育,以教会自我护理方法,预防保健措施为主。急症病多讲解避免疾病再复发的方法,减少合并症的发生以及预防措施。心理特征不同,开朗性格多讲道理,对自己疾病不在乎者,重点讲明疾病的危害及预防的重要性。对抑郁内向性格者,语言要适度,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释。对少数民族病人要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
(4)病人教育要做到持之以恒,要根据病人住院的不同时期,不同的病情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实施护理操作时与病人教育相结合,将身体护理与教育融为一体。
2 效果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每半年对总医院医疗东区门急诊输液室输液质量管理指标、培训绩效整体评价指标进行一次整体评价,患者统计人数为每半年3000例。2年以来,各项指标发生明显改变。
2.1 门急诊输液室输液质量管理整体评价统计结果显示门急诊输液室输液质量管理指标有明显改变,见表1所示。
2.2 培训绩效整体评价统计结果显示培训成绩显著,见表2所示。
3 讨论
3.1 应用持续质量管理理念拓宽护理学组的内涵。门急诊输液室临床护理实践与护理管理实践中,以专项护理业务为纽带,打破固有的学科界限,在促进学科整体建设[13]的管理理念的启发下,创建“临床学组”(如静脉管理学组:静脉输液穿刺,动静脉采血,留置套管针,深静脉穿刺等),通过借鉴护理学会的组织形式,以门急诊输液室护士骨干为成员,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情况下采用工作和业余时间结合的方式开展学组活动。学组实行组长、导督负责制,以静脉治疗安全为工作内容,以国际倡导的 “微创少痛”为治疗理念,以“零缺陷”为管理理念运作。以P、D、C、A(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 action)程序改进临床静脉治疗护理质量。P阶段:收集门急诊患者静脉治疗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静脉治疗合并症问题,分析危险因素,制订工作计划;D阶段:按照计划在门急诊静脉治疗患者中试行;C阶段:制订门急诊输液室护理评价表,同时分析试行阶段收集的资料,A阶段,总结经验形成模式,在全院护士长会议和院内局域网上进行交流推广,并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护理学组工作的开展,一方面,促进护士提高业务水平,护理工作精益求精;另一方面,通过学组活动,建立护士职业认同感,满足护士社会成就需求,促使护士更好地开展门急诊护理工作。
表1 门急诊输液室输液质量管理整体评价表(%)
表2 培训绩效整体评价表(%)
3.2 持续质量管理理念为创建具有本院门急诊输液室特色的护理临床路径提供理论基础。临床路径(Clinial Pathway ,CP),又称关键性途径(Critical Pathway),照顾图(Care Map)等,是指医疗健康机构的一组多学科专业人员(包括医师、临床医学专家、护士以及医院管理者等)共同制定的、针对某一特定的疾病或手术的、标准化的照顾计划[14]。本质上,临床路径是一个事先写好的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是由各学科的专业人员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将某疾病或手术的关键性治疗、检查和护理活动标准化,按照预计住医院天数设计成表格,将治疗、检查和护理活动的顺序以及时间的安排尽可能地做到最优化,使大多数患此病或实施此手术的患者由入院到出院都能依此路程接受照顾。临床路径已逐渐成为医疗护理规范化管理中应用最广的质量效益型医疗(护理)管理模式。门急诊输液室进行临床路径管理对护理治疗过程标准化,可促进服务的完整性,还能评估患者的病程及治疗效果,同时也成为一种教育的工具。护理人员作为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的工作人员,与患者接触最密切,肩负着病情监护、各项检查和治疗的安排的协调,治疗与护理措施的实施,在临床路径的开发以及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临床路径的开发和实践,可大大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保证护士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疑难危重病例。
3.3 持续质量管理理念推动门急诊输液室护理操作系统建立模块管理模式。模块化是研究系统最佳构成模式的一种方法。模块化的原理是将复杂系统分解为若干模块,通过共同的界面作用,以较少的模块实现多样化的功能要求[15]。卫生装备的合理配置是影响其整体保障效能发挥的一个重要环节[16]。将护理用品操作系统进行模块化,改变目前护理用具的组织模式,可提高操作效能。一般人处理事物的数量最大值为9件,因此,模块化要求所得模块数目应不多于此数目[17]。在护理操作系统模块管理原理指导下,我院在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实践中设计、开发、应用了如静脉炎护理包、手消毒包、空气消毒包等多项卫生护理模块。以静脉炎护理包为例,门急诊输液室应用静脉炎护理包的特殊性决定了静脉炎护理包中的护理用具必须具有易于取材、操作简单、易于携带、标准化、质优价廉等特点。
4 小结
实践证明树立“持续质量管理理念”的观念,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水平。以保障患者医疗安全为目标,注重患者的整体性,及时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强调护理工作程序、改进工作方法,制定和完善护理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范、及时完善处理医疗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从中分析,找出不足,改进相应的运行机制,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建立动态的质量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不仅作为评价护理质量的标准,还对护理质量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指标系统不应是绝对不变的,应根据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工作情况,定期进行指标内容和权重的动态调整,引导护理质量的不断改进与提高。通过启用信息管理手段,建立系统的计算机手段综合护理评价体系并实行网上护理质量监控等,提高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左月燃. 护理管理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8-69
[2] Drem DE.nursing:Concepts of Practice [M]. 4th. NewYork: McGraw-Hill, 1999, 137-144
[3] Quint J. Institutional practices of information control. In: Freidson. E, Lorber J, editors. Medical men and their work. New York: McGraw-Hiu,1972
[4] 宁小玲.论尊重病人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6, 23(4):506
[5] 邱雁飞. 护患沟通障碍原因及对策[J]. 华厦医学, 2006, 9(5): 964-965
[6] 钟萍. 关于心理护理工作流程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4): 129-130
[7] 于梅, 焦卫红, 赵莉,等.护患沟通在医疗消费中的需求研究[J].现代护理, 2008, 14(5): 667-668
[8] 李亚君, 齐波, 王哲.护患沟通障碍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黑龙江医学, 2007, 31(6):471-472
[9] 刘春, 刘庆华, 江迁,等.浅谈护患的沟通技巧[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4, 21(5): 456-457
[10] 郭洪艳,李艳华,袁雪涛,等.正性首因效应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 2007, 28(18): 2030-2031
[11] 孙素萍. 沟通艺术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探索[J]. 现代医药卫生, 2008, 24(4): 591-592
[12] 王兆琴. 提高护士沟通技巧的培训方法与效果[J]. 护理管理杂志, 2008, 8(1):46
[13] 蒋琪霞,李晓华,刘云.军队医院伤口护理中心管理方法探讨[J]. 护理管理杂志, 2007, 7(7) 31-33
[14] 袁剑云, 英让平. 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8
[15] 周兰姝,王志红,徐燕,等.军队护理操作装备箱的研究开发[J]. 护理杂志, 2006, 23(9): 98-100
- 上一篇:学校交通安全应急预案
- 下一篇:酒店经营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