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管理理念范文
时间:2024-03-22 16:29: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文化管理理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坚持以人才支撑为本。企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改革进程中会遇到很多“瓶颈”和困难问题,它需要依靠全体员工集体的智慧和勇气来攻克,更需要人才的支撑和队伍整体素质做保证。公司积极倡导“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可成才”的文化理念,坚持把培育人、提升人作为给员工最好的关怀,明确提出:懂业务善经营的管理者是人才,具有创新的技术人员是人才,“精一、会二、懂三”的岗位工人同样是人才。在人才开发上,强调“不忽视任何一个岗位,不放弃任何一名员工”,发挥职业技术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在开发投入上,坚持“今天的人力资本投入就是企业明天的效益”,在开发方式上,主张组织与个人并重、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结合,齐心协力构建人才开发的新局面。努力把每一名员工都培养成为具有一技之长的有用人才。
2.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公司在发展进程中,始终把员工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任何制度的出台和实施,首先考虑人的因素。在提高员工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想方设法满足应有的政治权益和高品位的精神需求,不片面强调物质生活而忽视员工的精神因素;在推进企业科技进步和提高员工文化素质的同时,培养员工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不让员工精神空虚、道德滑坡;在关注员工身体健康的同时,关心员工的思想稳定和行为健康,不让员工受到不良风气的侵蚀。
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机制,为企业扭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1.细化措施培育人。针对员工不同群体特点和需求,构筑多种学习培训体系。一是抓好基层干部的轮岗交流。在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上,把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放到各个工作岗位上去锻炼,让他们到重点工程、关键岗位和困难多的地方去挑重担,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二是抓好技术干部的知识更新。跟上专业发展的步伐,加快知识更新,开阔创新视野,通过与部分大学联合举办培训班、外聘专家授课,选派人员外出进修等方式组织培训,采取脱产办班、师徒结对、技术比赛等多种形式强化职工技术学习,不断提高员工知识结构。三是用典型示范目标。坚持总结和宣扬创新创效的先进典型不断线,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员工,广泛进行宣扬,提高他们的知名度,让全体职工向他们学习。
2.搭建平台成就人。坚持以企业不同时期发展需要,积极为各级各类人才和广大员工提供舞台,充分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增强员工的创新意识,通过开展“成本管理年”、“效益年”、“管理提升年”等主题年活动,大力提倡创新创效、精细管理,为广大员工、特别是各类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创造业绩的广阔空间。大力实施带动工程,为党员搭建示范平台。持续开展“党员先锋形象竞赛”、“争做五星党员”等竞赛活动,制定完善了相应的考核细则及实施方案,将安全生产、质量工艺、设备管理、综合治理等相关内容纳入考核范围,进行评比考核。引领党员从自身做起,认真履行各项职责,提升了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3.制定政策开发人。坚持企业机制建设与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采用适当的人才激励机制,为公司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一是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有利可图”。近几年,在项目建设的人员选配上,给那些有真才实学的技术干部机会,让他们有施展才华的平台;同时,对参与技术改造项目的人员,实施重奖。二是让有发明创造的人“有名可扬”。以他的姓名命名这项操作法,这既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文化。
精心营造以人为本的氛围,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环境保障
1.注重员工与企业的和谐。保障员工的参与权,积极探索基层民主管理途径,通过座谈会、公开栏、企业网等方式,引导员工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关注企业发展动态、监督管理热点问题,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及重大事项的透明度,促进员工主人翁地位的落实;培养员工的忠诚度。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只有员工对企业保持高度的忠诚,才能激发强烈的责任感。公司通过开展“发展与青年责任”主题讨论、演讲比赛等活动,唱响爱岗敬业主旋律;实现员工行为的规范化。员工的形象代表企业的形象,特别是直接面对市场竞争,员工的一言一行都将直接间接影响企业在市场、客户心目中的形象。
2.注重人与人的和谐。建立员工之间和谐关系,实现良好的沟通协作,对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扭亏发展至关重要。一是建立互信的干群关系。不断提升领导干部的综合修养,建立来访值班接待日制度,公开网络邮箱号等,搭建领导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桥”、“连心桥”,有效密切干群关系。二是建立互动的师徒关系。坚持在岗位员工中开展“导师带徒”活动,师徒之间相互促进,加强沟通,促进技能水平的共同提高。三是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互助,加强员工之间的团结与友谊。完善生活保障措施,体现了组织的关心和温暖。
篇2
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是人的行为与观念的关系。人先有了观念,对事物有了初步或成熟的看法与认识以后,才产生在观念支撑下的行为,而行为又反过来影响人的观念。一方面,企业战略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单元,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反映,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企业战略。企业由战略管理实现使命和达到愿景,企业战略反映着企业宗旨和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刻的企业文化烙印。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会指导形成有效的企业战略,并且是实现企业战略的驱动力与重要支柱。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应该服务于企业的战略,企业要创建有利于企业战略实现的优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指导企业制定战略的同时,又是调动企业全体员工实施战略的保证,是“软”管理的核心。企业要实现战略目标,必须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来导航和支撑,用文化打造企业品牌,用文化树立企业信誉,用文化传播企业形象,用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那么,如何以企业文化引领企业战略?一是通过构筑企业的共同理想目标,告诉员工“企业将成为什么”。它不同于战略目标那样能够明确告诉成员,什么时间能达到什么样的具体目标;但必须是一种宏观的承诺,能够想象到达标后的收益,让员工激情澎湃,觉得虽然高远但可以达到,愿意全力为之奋斗。二是塑造核心价值观,告诉员工:什么事至关重要、什么事很重要、我们信奉什么、我们该怎样行动?一个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在长期的企业哲学指导下的共同价值观,是进行决策,确定政策、策略和方法,以及选择行为方式的指导方针。企业价值观分为核心价值观、目标价值观、本价值观、附属价值观四个层次,因此,企业文化对建设企业战略支持渗透,关健是要把着力点放在塑造最高层次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上,确立人的价值高于资产价值、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团队价值高于单体价值、社会价值高于经济价值的价值观。总之,企业要想树立自己的文化,就必须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作保证,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绝对不能分割开来,只有两者紧密地结合,才能构成实现双赢的先决条件。
二、企业文化对施工管理的作用
美国着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不只是一门学科,还应是一种文化,文化对施工管理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它是用共同的价值标准培养企业意识的一种手段,可以统一员工的思想,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加强员工的自我控制;其次,它能激励员工奋发进取,提高士气,重视职业道德,形成创业的原动力;第三,它是一个企业改革创新和实现战略发展的思想基础,有助于提高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第四,它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使组织产生极大的协同力:第五,它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扩大企业的影响。有效的管理,是提高施工生产效率的重要环节,重视对作业层的现场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中的根基。企业文化的好坏对企业管理的高效性同样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企业员工对企业管理的标准化操作规程形成统一的认识与内心认同,企业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氛围,从企业新员工参加工作起,就进行岗前培训与企业文化培训,让员工统一对企业发展前景、发展目标、发展战略、价值观的认识,明确员工的责权利的关系,为企业规范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用先进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选择,企业管理的关键还是促进企业的发展,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常言道:企业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只有发展才能战胜困难。先进文化对企业先进管理的形成及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因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科学理论,不仅促进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而且还通过成功的企业管理又不断丰富着企业文化的内涵。
三、企业文化对施工质量的作用
一个优秀的企业,必定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渗透在质量管理之中。在具体工作中发挥企业文化对施工质量的作用,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好。是建立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因为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是从工序质量到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量的系统控制过程。二是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要明确项目的组织机构和责任,加强对项目工程施工质量检查、分析和验收,实施文明施工。三是开展QC小组活动,运用科学管理方法,提高工作质量,以保证工序质量,实现工程项目总目标。四是树立精品意识突出“优”和“新”,“优”就是在工程的各级验收和各类评审中均应达到优良,“新”就是有意识采用新技术、使用新材料、体现新工艺、投人新设备,并将规划、措施和责任层层分解到班组和个人。五是营造浓烈的创优气氛。创一个精品,可以做到一箭多雕,管理、技术、质量、安全、思想政治工作,都以此为载体,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简报、表彰会等各种形式的宣传手段和工具,鼓舞士气,教育员工,让员工知道精晶是什么,应该怎么做,与自己有什么关系,使企业和员工都能明白“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道理。
四、企业文化对施工成本管理的作用
施工企业如果成本控制得不好,不仅导致企业微薄利润的流失,更重要的是将失去信誉和整个市场。因此,企业文化对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的导人,主要是以降低成本为核心,在实际施工中应从以下五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要根据工程项目的性质、规模、工艺特点、复杂程度和现场条件、设备情况、人员素质等等,制定经济合理、切实可行,又能够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合同工期要求的施工方案,做到合理地安排施工流程,采用先进施工方法和劳动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好技术和物资供应,保持均衡施工。二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国内外施工管理先进经验,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加强劳动纪律和完善施工组织,实行员工劳动与经济效益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智能和潜力。三是节约材料消耗。首先要加强施工材料采购计划性,尽量选择质优价廉的材料,做到就地取材,在加强材料管理的同时,在广大员工中倡导节约,创造每个员工从自身做起的“我要节约”的良好氛围。四是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要合理组织施工机械的配套使用,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使用效能,要求员工管好施工机械设备,提高其完好率与利用率,尽量减少操作、修理费用。五是减少非生产性开支。遵循“精简、节约、效能”的原则,通过这种文化的导向作用,要求员工按照企业的行为规范准则从事工作,引导员工为企业的节约的目标上来,自觉自愿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挖潜增效、精打细算,推动企业的生产发展。
篇3
论文摘要: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企业培训是提升员工素质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对传统企业培训的不良结果入手,从企业培训的内容与方式的现状进行调查,对传统企业培训在内容与形式上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刻的原因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分析提出解决传统企业培训内容与形式的方法与途径,提出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的一体化思路,并在作者的工作实践中加以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管理最重要的也是对人的管理。因为任何企业,不论其规模行业,遵循什么管理理论、战略与方法,最终都需要员工来完成,所以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与工作态度,成为众多企业改变企业管理现状的首选目标,对员工的培训也成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企业管理变革趋势也正由制度控制型管理向学习激励型管理转变,企业培训已经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手段,但是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培训还处在初级阶段,林林总总的培训机构有些是针对考证而设的,有些是针对企业的高层(比如领导力、执行力等)或者某种团队(比如销售团队等)而开发的等,其内容和形式不一而足,而传统的企业培训常常是指企业内部员工培训,它的内容仅仅用于岗位技能培训这一层面,从调查结果看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就传统企业培训的内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及对策。
一、传统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传统的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笔者曾经在企业工作十几年,从事企业管理与企业培训工作,由于工作需要,对企业培训曾做过大量的调查,从调查中得知,现在大部分企业很重视企业培训,但对培训的结果表现明显的不满,甚至出现了培训还不如不训的想法,其原因一是很多企业的培训部门,在花了大量的时间,做了大量的培训后,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结果既没有达到企业的满意也没有达到员工的满意;二是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之后,特别是一些培训后的技术骨干员工流失倾向愈发严重;最终导致了企业花费大量的培训成本得到的收益却微乎其微。于是从被调查企业的培训内容与方式的现状人手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绝大部分企业目前进行的培训是沿袭企业一直以来进行的单纯的岗位技能提高的培训。
(二)传统企业培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企业培训作为一种双赢投资,一方面员工的工作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力将得到不断提高,从而增加企业产出的价值,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另一方面,员工整体素质得到提升,获得的是一份终生保值的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培训应该是老板和员工都想得到的结果。但是现实与这种培训的目标愿望出现了错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传统的企业管理思想影响。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文化素质相对薄弱,计划经济留给人们的是分配制的传统思想。所以传统的培训教育,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培养,没有与企业的培训目标与员工个人的发展结合起来,培训的内容没有建立在培训需求基础之上。技能培训没有针对性和系统性;观念培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或者被忽略。
2.单纯知识与岗位技能培训,忽视职业价值观教育。单纯的知识与岗位技能培训是根据岗位技能的不同要求,划分不同的岗位群,对通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其内容也是在平时工作中,主要是接受一些“点”的技术类专业培训,很少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培训;要么是技术人员与操作人员一起对一些常识性的内容加强学习;对管理人员培训常常限于国家新出台的文件、政策与法令的学习,知识与技能。企业培训的培训课程设置、培训内容、培训的方法与手段等都是围绕岗位知识和技能培养,忽视了员工的价值观教育,再好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都要通过员工实现,重视培养员工正确的工作观和工作态度,企业培训才能达到双赢的思想,从而形成只有技能方面的教而缺乏在价值观、道德观方面的育。没有形成:培(养)中有训(练),训(练)中有培(养)的有机结合。
3.脱离岗位的岗位技能培训方式。由于培训组织者缺乏有关培训的专业知识,认为培训就是学校教育,方式大多采用最简单的课堂式教学的讲授法,单纯的理论灌输方法,所以常常是为了培训,安排专门的教室或者是每次培训都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布置场地,集中学习,岗位技能培训却没有岗位实践的锻炼,岗位技能培训的方式最终脱离开岗位进行单纯理论教授。再加上没有正确的理念的引导,没有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技能培训脱离了实际,只能听一些空洞的理论,没有真正的岗位感知与技能提高,所以,培训成了员工非主动性并且有些强制性的公共活动。对于新员工培训常常经过“师带徒”的培训方式,掌握一定的技能后,单独操作,以后的培训基本就是基本技能的集体灌输。
4.培训内容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及员工个人发展脱节。从培训的内容看,一是内容不是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结合起来,而只是对技术人员一种通用的技术的学习,为企业培养不但岗位技术过硬,而且忠诚、有责任感、有创新意识、有团结协作精神等与企业共同发展意识的观念和态度;二是没有与员工个人发展计划有机地结合,对于员工的职业生涯缺乏规划,使员工无法意识到培训是与自己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的,无法真正达成培训的目的—公司和员工的共同发展把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发展结合起来;三是没有顾及通过培训使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与职业态度,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责任感与创新精神,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正由于此,有人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于是在掌握了一定技能后跳槽走人。
二、解决传统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解决目前传统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培训内容上是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的一体化,即培训既要重视知识与技能,同时也要重视观念培训,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培训内容的统一体,形式上根据内容不同采取相应的形式。
(一)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的内容
1.观念培训的内涵。观念决定着一个人的态度,态度支配着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结果,我们要想使我们的培训达到预期的结果,就要引导员工形成正确的观念,使之形成良好的态度与习惯。所谓观念培训是指把工作中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职业价值观与职业道德观等转化为工作中的具体行为,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活动告诉员工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在工作中应该遵守哪些规则,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与价值观,引导员工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与正确的工作态度。如在价值观方面,培养员工什么是最可贵的、比较重要的,什么是可有可无的、应该抛弃的,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无意义的等认识与评价的尺度,把充满着情感和意志的价值观,渗透在一个人的个性中间,使其对员工的情感、行为、态度、观点、信念、理想等起支配作用。在道德观方面,以正确与错误、真诚与虚伪、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平与偏私、工作中的“应该”和“不应该”等内容,引导员工衡量和评价自己的思想、行为,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和社会影响逐渐使员工形成一定信念和习惯。在职业价值观方面,表现出的信念和职业态度,是个人的职业判断、择业标准、对具体职业的评价以及在职业活动表现出来的职业态度与价值倾向。在职业道德方面,表现为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既是对各行各业从业人员在本职工作中的行为要求,也是各行各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综合各种观念在工作中对企业与个人发展发挥更重要作用的思想,就是企业培训中观念培训的核心内容,它表现在:爱岗敬业、忠诚与诚信、责任、创新、团队协作、公正、宽容与感恩、自信、乐观与进取、服从等。海尔培训工作的原则是“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但在此前提下首先是价值观的培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这是每个员工在工作中必须首先明确的内容,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内容。松下公司强调:真正的培训是对一个人的人格培训,知识的传授只是教育的第二意义;真正的教育应该以提高一个人的人格为重点,培养一个人的人格为第一,至于知识、技术之类,可以说是附属的教育。而这里的人格就是指正确的价值观念、良好的心态和自身所具备的职业美德与其透射出来的人格魅力,正是我们观念培训的重要内容。强调能力开始于态度,注重人的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与态度的培养,注重人的工作意愿和工作动力的激发,正是观念培训的精髓所在。
2.岗位技能培训的层次划分与内容设置。在岗位技能培训中,应该根据不同的岗位与层次设置不同的内容。
(1)管理人员的培训。分为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与中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是企业决策层的培训,企业的发展能力更多地取决于高层管理者的素质。如果高层管理者具备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超前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才能形成正确的决策和思路,推动各部门工作顺利展开,并学会用什么方法统一员工的价值观,缔造设计优秀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凝聚力。中基层管理人员在企业中,联系上下,团结左右。所以,中基层管理者的培训重点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相关专业知识及其专业技能的培训;二是执行力的培训;通过培训还要学会如何让员工明白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如何才能更好地团结协作。
(2)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分为高层专业人员培训和基层操作员工的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是企业的核心员工,掌握企业的专业技术命脉。其岗位技能培训的内容:一是了解企业相关产品和新产品技术方面的知识;二是培养其专业技术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三是促使其学习尖端技术。对于基层操作员工,培训重点主要在其岗位上的技能培训。使其精通自己的岗位专业技能,在自己岗位技术上学习与创新,成为企业的核心业务骨干人员。基层员工在接受良好的培训后真正明白为什么做和怎么做。
(3)新员工人职培训。新员工人职培训也称职前教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员工的集中培训,使其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及公司制度、员工守则等。目的是使员工行为习惯的改变和养成,认同企业文化,并自觉地按企业文化行为方式办事,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第二个阶段是岗位知识与技能培训,明白自己的工作范围与岗位职责,主要受周围工作环境方面的影响。
3.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一体化的作用与意义。观念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结合起来称为职业化综合素质培训,它所触及的学习层面,不仅仅停留在知识与技能的层面,而是涉及更深层次的个人行为方式—自我意识、思维方式、视觉与动机、深层价值观念,促使企业员工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使员工更深层次地改变自己。通过观念培训,促使员工主动学习,更新知识,启发思想,打造员工的职业化的工作态度与职业道德、团队意识,享受工作与尊重带来的和谐氛围,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真正实现自我管理的企业管理境界,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与效益。这是观念培训在企业管理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的体现。把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丰富了企业培训的内容,弥补了传统企业培训中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缺失。其主要意义表现为:第一,在把企业培训过程中引人价值观教育,弥补了我们传统企业培训甚至职业教育中的价值观教育的缺失,是企业培训对员工非技术能力培养的创新性突破。第二,企业培训的目标是使员工不仅掌握技能和技术,还具备正确、深厚的人类价值态度。包括自尊、自立,具备独立工作和团队工作能力,诚实正直、守时负责;而且能适应变化的形势,与企业共同面对困难和问题,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提高员工学习的自觉性与学习能力,员工由强制培训到自觉自愿学习的转换,有利于建立真正的学习型企业;第三,员工的职业道德、态度及其作为其内核的价值观,已成为现代企业、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只有具备适合这种标准的员工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员工。第四,观念指导人们态度和行为的根本要素,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首先拥有正确的观念。作为各种观念核心的价值观尤其重要,在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价值观决定了人生的成败。所以观念培训对个人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一体化培训的方式
培训方式是根据培训对象与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岗位技能培训离不开岗位实践与锻炼,其方式是干中学,干中训,在岗位学习中锻炼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在岗位技能培训的过程中,把观念培训的内容有计划有目标地渗透进去,并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活动,使观念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的体验渗透式的培训内容与方式,使员工在掌握工作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观,强化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创新与开拓的思维模式,诚实可信的工作形象,从而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体验渗透式培训是在工作岗位实践过程中提升,在模拟J隋景中感悟,在感悟中认识与升华,体现了干中培,干中训,把培养与训练结合起来的培训方式。主要方式有在岗培训与岗位轮换、集中培训与自我教育、工作模拟培训、拓展培训、游戏培训、模拟情景培训等,这些培训方式依据培训内容而定,使培训更加生动,更容易为人所接受与喜欢。
四、结语
篇4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获得、培训、运用和发展足够数量的合格员工来执行必要的职能,并通过评估等手段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激励员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一系列有效的活动。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研究并解决企业中人与企业是否适应,人与岗位是否匹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否融洽等问题的,以便最大限度挖掘员工潜力,调动生产劳动积极性,保证企业获得最佳效益,员工获得最大满足。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共同关注的对象是企业中的人,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一、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导向和支撑
企业文化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健康的精神气氛,企业的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方式都是在企业文化的管理理念指导下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就要以此为导向开展工作。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使命与文化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大厦的基础,企业文化对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影响重大,例如:在招聘、选拔、考评、晋升、奖惩等方面,制定什么样的标准,就是一个重要问题,各项标准的确定,都与企业文化的特色息息相关。
人力资源管理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正确管理理念的引导,更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撑,企业文化随着企业的诞生而存在,企业在经过长期经营实践后将它提炼出来,用来指导企业各项制度的建设,企业管理制度与管理理念是统一的,体现的应该是企业文化的本质和精髓,企业文化不仅是导向,更是灵魂,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给人力资源管理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使各项管理制度顺利实施。
二、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文化的载体
企业文化侧重于通过提炼企业的使命、精神、目标和价值观等来影响员工的思想,人力资源则在一定的管理思想指导下通过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只有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高度一致时,企业的目标才得以实现。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极大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企业中“人”的地位不断提高,企业开始要求员工更广泛、更积极地投入到企业运作中去,并通过员工不断的学习和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来达到企业繁荣和发展的目标。这种知识经济所倡导的“人本”管理模式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纳,并作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重要因素。员工借助于企业文化活动,广泛地融入和参与管理,工作富有灵活性,并体现责任感,工作的着眼点不仅仅是掌握某种技能,更强调的是自我发展和完善,构建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和谐关系。知识经济所倡导的人本管理,其政策的出发点和目标都在于“人”,即如何使企业中的人充分发挥其才能,而人又是成长在文化中的。作为企业的管理者,由于文化的差异性,他们在管理理念上便存在不同,这种理念被带入管理行为当中,反过来又对最初的理念起着强化作用。作为企业当中的员工,由于他们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不同,这会使他们形成在工作中应该怎样被对待的模式,以及对不同的管理措施做出什么样的反映。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适合于企业的文化氛围。
在建立适应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通过培训开发,提升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技能以及促进有效地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每一位管理者都应是优秀的“人力资源经理”,善于同下属建立“水落”,达成心理帮改,同时管理者们还应该学会如何开展合作,组建协作团队,并且眼光要宽阔向外。
企业文化需要管理制度来承载,因为企业文化是理念、是导向、是精神,如果没有配套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来实现它,它只能是纸上谈兵,只能作为口号存在,空洞而泛力。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企业经营活动中,人才是企业制胜的法宝,一个企业素质高低,竞争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是其所聘用和保有的人员素质的一种总括反映,得到并保持能干的员工,是每个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只有运用正确的、系统的、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才能为企业选拔和保有能干的高绩效员工,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力的顺利进行,为企业竞争致胜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保证企业文化的贯彻和落实,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文化的载体,是企业文化落地的途径,是企业文化实现的手段。
三、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文化的客观反映
企业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它既可能是积极向上的,符合人们心愿的,也可能是消极落后、不尽如人意的,或者是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兼而有之的。我们可以利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的效果来反思我们的企业文化是否优秀,我们的管理理念是否正确,在实践中吸收集体的智慧,使企业文化系统、合理,不断补充、修正,逐步明确完善。
篇5
一、企业管理“知与行”的背离表现及问题
(一)理念和行为缺乏,不知不行
“不知不行”,主要指对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缺乏认识,现代化的经营管理信息掌握不当,导致相应的经营管理行为缺失。一是“竞争”意识淡薄,缺少危机感。在基层,一些管理层面人员在社会竞争与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中,并没有产生紧迫感,这是一种缺乏竞争与自我竞争的表现。只看眼前利益,不具备危机意识。二是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意识及使命感欠缺,缺乏理念,更缺乏执行的积极性,更不会用辩证的方法去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理念与行为缺乏,当然无法实现“知行合一”,是“知”与“行”背离的最严重表现。
(二)执行力不强,知而不行
知而不行,指一些管理者,具有一定的管理理念,但缺乏具体的行为跟进,想的多、说的多,没有行为落实或没法行为落实,提出一些惊人的标语口号,或者引入一些新潮的经营理念,但缺乏相应的行为措施,只有心动没有行动,使企业经营管理流于形式主义。太多的标语口号、形式主义、高谈阔论,是企业管理不善的一个主要根源。
(三)理念与行为不统一,知行不一
企业的管理理念,必须是已经转化为员工行为习惯、行为准则、行为方式的价值观,才能在实践中,顺利进行。也就是说,有了良好的理念,必须有高效的行为跟进,否则,就是知行不一的问题,导致理念与行业出现差错,或执行不力。如一些管理者在未理解贯彻上级精神,其经营管理理念、经营管理信息未熟练掌握的情况下,不能站大局角度思考,却盲目行动,按主观观念执行工作,导致理念与行为不统一。
二、企业管理“知与行”背离现状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让员工理解管理,创新管理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创新也是企业的动力。在现代竞争环境下,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要知道管理,而且,更要树立创新理念,除应紧抓必要的培训工作以外,应通过各种渠道,如企业报、宣传栏、员工手册、标语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让员工,理解管理,创新方法。这方面,海尔的宣传和管理很成功,如海尔的理念海尔只有创业没有守业,海尔的管理模式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海尔的质童理念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等等;每一项管理理念,都给企业的人员提出了要求和标准,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值得借鉴和参考。
(二)紧抓培训工作,让管理者懂管理、会管理
培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种有效的途么;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我们面临的机遇的挑战无处不在,而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的主要力量,是人才。因为,我们的企业应树立良好的人才理念,加大员工培训力度,让员工在“知”管理的同时,更“懂管理、会管理”。针对我公司的实际情况,应抓好以下几点:一是要针对企业内不同层级的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分门别类,分别对待。对于高层管理者主要进行管理理论、决策和领导能力以及最新科技知识的培训;对于中层管理者应注重对其技术知识和协调能力的培训;对于基层管理人员则应主要培训其基本操作技能以及生产管理方面的能力;对于工程技术人员主要应通过培训使之掌握最新专业技术知识及一定的基本管理理论等。通过对所有员工进行管理创新方法、职业技能、责任感、忠诚度的教育培训,真正懂的管理的新理念,掌握管理的新方法。二是要加强员工的危机意识培训工作。我们的企业,处于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中,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取得发展,我们必须树立危机意识。企业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进行培训,教员工认清危机的巨大危害,以及提高危机意识的必要性,理解企业有危机,产品有危机,市场有危机,以及其它的各种危机。用危机理念来激发员工的忧患意识和奋斗精神,不断拼搏,不断改革和创新,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形成管理“知与行”的良好氛围
企业文化建设,是将文化制度化,把企业倡导的理念价值转化为具有操作性的管理制度的重要途径。在一个企业中,价值观与制度的脱节往往是影响员工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因此,价值观与制度是否和谐同一就成为衡量一个企业文化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志。要实现两者的和谐,重点要抓好文化制度化工作。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将企业管理理念转化为制度,体现价值观的精神,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形成“知与行”的良好氛围。“知与行”的企业文化建设,要以制度的严格执行为中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文化制度化”使管理的价值观与制度保持一致,将“知与行”的工作进一步深化。
(四)建立健全执行力监察制度,监督管理“知与行”
对企业要实现良好有序的管理,必须实现由随意化管理向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转变。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建设,为管理“知与行”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重点建设执行力监察制度,对有关执行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加强对部门管理者工作任务完成时间、结果与奖罚力度,让勤勤恳恳为企业做出贡献、创造效益的员工能得到应用的奖励;让缺乏责任感和任命感、企图混日子并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的人员得到应有的惩罚,为执行力施行提供有效保证。
篇6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中,不断总结经营成功、失败教训所形成的特有的共同信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奖惩规则,它有形无形地弥漫于企业特有的氛围中,促使广大员工为自己所接受的信仰而自觉工作,产生出强烈的使命感,激发出最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理念的形成是密不可分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强化提升企业管理理念。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向员工传达符合大局观念的准则,适应市场要求的科学理念,实现对企业管理理念的更新和提升。
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模式
实施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很多,具体到每个企业都有其相应的文化建设模式,可以说没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就没有整个企业管理的科学性。企业要具有切实可行的文化建设方式和方法,以正确引导和影响员工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
第一,知行合一是创造企业管理新境界的文化建设方式。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在我国企业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很多企业的文化管理还流于形式,没有真正从内涵上把握,这与对企业文化建设理解的片面性是分不开的。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把本企业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领导者或者集体形成的对企业产生影响的各种文化要素,诸如企业信条、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基本价值观、世界观、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等已有的知识性文化融合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中,来统一员工的思想、引导员工的行动。
第二,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传统的企业管理是以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忽视了人文的因素,过分强调企业的制度和纪律,对员工采取命令式的管理方式,使企业与员工间变成纯粹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脱离了企业的文化纽带。这样企业自然会僵化,导致员工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下降,损害企业的凝聚力。现代企业之间不再仅仅是产品和市场的竞争,更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因此,现代企业的文化建设应紧紧围绕着人性化、和谐化的理念,以人为本,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满足员工的各种要求,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让员工在企业践行中激发工作热情和创造力、达到自我管理、实现自我价值,从而体现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突出特色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力。企业文化建设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综合考虑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而确定的独特文化管理模式,不同企业文化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建设策略有所差异,正是这种差异才决定了不同企业的个性化特色。每个企业应表现出自己独具个性的文化色彩,才会有吸引力和生命力。只有具有个性化的企业文化才是真正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才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成为企业的无形财富,成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第四,创新组织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学习的社会,学习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创新学习型企业组织,引导每个员工树立起崇高的企业信念,追求心灵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提高素质、开发智能,贯彻“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体学习”。
篇7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企业文化是建立在维持企业利益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延续性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员工一种心理默契,具有共同的信仰、价值观等,共同完成企业的业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是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用到日常的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1)理论层,是企业文化中的核心部分,其中包含了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其中明确了企业的使命、企业的价值观以及企业的精神、企业的目标、企业展望等。(2)制度层,是企业进行企业管理的中间层,是把企业文化转化为企业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企业的管理制度、组成结构、领导结构,还包括企业的资格制度和职业道德制度。(3)物质层和行为层,都属于企业的外层文化,外部层,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生产设备、企业产品、以及企业的外部环境等。行为层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管理的行为和服务行为。要求企业的员工遵守相关规定完成企业的业务。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企业开展文化活动能够提升企业员工和员工、员工和企业领导之间相互关系,为企业管理提供方便。发展企业文化需要建立企业自身的精神,建立企业精神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企业自身的特点以及企业自身的传统文化等进行协调,然后建立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苏宁电器集团是当前我国最大的商业企业集团之一,集团特别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坚持制度重于权利、同事重于亲朋的管理理念,坚持人品优先、能力适度、敬业为本、团队第一的人才观,坚持执著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以“至真至诚,苏宁服务,由此赢得了广大消费者和客户的认可。
(二)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企业精神。无论那个企业具有自己独有企业精神,企业精神体现出企业的发展目标,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表现。培养企业精神就要把企业物质文化、企业的制度文化、企业的传统文化以及未预见文化等相结合,培育出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企业精神。
(三)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现代化企业管理。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够促进企业管理的发展,把企业的管理理论升华为企业文化,更容易被企业员工所接受,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能够提升企业员工的潜意识开发,能够提升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使员工在企业中能产生自豪感、认同感,能在企业中得到相关尊重、相互理解。
三、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一个完整的企业是由很多员工共同组成的,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能够提升经济效益。企业文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使企业员工能够把更多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从而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指南针指导企业发展。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作为企业的指南针指导企业向正确的方向前进。目前的一些企业管理观念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企业本身还没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良好的企业文化作为指导。
(三)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宣传企业,拓展了广告效应。外界人员对企业认可,可以提升企业知名度、经济效益以及企业的影响力。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得到客户或者消费者的认可,通过他们的评价对企业进行免费宣传。很多大型企业能够在商战中处于不败之地,不仅是因为他们有良好的经营模式和销售手段,更重要的是有前瞻的企业文化作为铺垫。企业的主要目的就是创造财富,但一个没有良好企业文化的企业很难做的更大,走的更远。IBM公司是一个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在公司发展过程中,特别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OBM公司以“尊重人、信任人,为用户提供最优服务及卓越的工作”为宗旨,构建了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对IBM公司而言,“IBM就是服务”是一个行动命令,这也是IBM公司成为蓝色巨人,被世界广大用户接受的主要原因。
四、完善企业文化制度,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一)提升企业内部员工的综合素质。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就是企业的员工,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到企业生产和销售环节。在建立企业文化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企业员工要关心、帮助、理解以及友爱,并把个人发展融入企业发展中。现阶段企业文化的发展与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建设良好企业文化,企业就必须采取一些培训措施,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以及主人公意识,最大程度挖掘每位员工的潜在能力,把所有的员工力量凝聚在一起从而为企业创造利益。
(二)建立企业文化要把经济化和战略化作为基础。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涵盖企业的战略,对企业以后的发展具有很重要作用。在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时,要把经济化包括进去,能够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度,并且要把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作为前提。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可以采取多样的措施,能够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能够提升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更好的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服务。
(三)提升企业的创新意识。企业要想不断发展,在市场竞争市场占据不败之地,就需要企业进行不断的创新。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就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来适应经济现代化的发展。现在市场中的企业数量在不断增加,各行各业的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要想在竞争市场中不被淘汰,企业就必须接受新的管理理念,企业文化也要进行不断创新。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的创新,确保企业在经济市场中持续稳定发展。
五、结束语
篇8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发展;文化建设
[DOI]10.13939/ki.zgsc.2016.03.116
企业文化是指内部员工公认的,认为合理并发挥作用的,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效帮助的理论支持,是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理论导向与集中体现。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愈发的凸显,与之相关的研究却并不多见,但两者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
1 企业文化的分类
企业文化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不同的企业在以不一样的形式呈现,并影响着企业的方方面面。而企业文化的不同类型对企业的发展方向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在文章中,主要分为四类,即家族型、创新型、行政管理型和市场导向型。
1.1 家族型企业文化
主要以日式企业和中国家族制企业为例,通过一定的途径维系企业全体成员,存在着成员之间的包容体谅与家长一言九鼎的权威。强调企业成员要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同舟共济,企业成员在企业利益的感召下,会暂时放弃个人既得利益,不怕苦、不怕累、拧成一股绳,共谋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命令通达,如臂指使,保证了企业的高效率运转,带动企业发展。但同时也有其弊端,如过分强调亲缘关系,组织排外性以及领导者的独断专行。
1.2 创新型企业文化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强调冒险精神、自主意识、敢打敢拼、思维活跃的价值理念;强调企业员工思维方式的不断自我突破与强调企业管理思想的前瞻性;提倡企业管理者的不断学习与自我发展;把创新作为企业全体成员的最高要求以及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鼓励和支持创新。
1.3 行政管理型企业文化
该类型强调命令执行,注重用一系列企业规范和准则来对企业成员进行约束和管理,执行力度强但企业文化缺乏活力,企业成员的自主能力较差,企业决策者习惯性跟随国家政策动向,擅长把握国家发展方向,但企业核心竞争力较弱,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4 市场导向型企业文化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当今时代,市场导向型企业文化无疑更受欢迎,从市场出发、以市场为主成为主流。通过分析市场现状,整合企业内部资源,使整个企业保持一种“客户第一”的理解及行为态度。强调企业生命在于市场,以对市场的敏锐感觉来进行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员工的价值观也体现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充满活力的同时也存在残酷的竞争。
2 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企业文化影响着全体员工的思维方式与企业管理者的经营风格,决定着企业的未来成长与发展,构成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要素。另外,企业发展也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建设的成功与否。
2.1 塑造管理风格,凝聚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有其文化特色,本质上具有凝聚力和约束力。领导者由于个人魅力、生活环境与受教育水平的差异造就了不一样的经营管理风格。而企业文化独具一格的能力就是在于塑造不同的企业管理风格,引导企业领导者改变现有管理思维模式,使之更适应企业自身发展与市场环境;使企业员工不由自主地为之奋斗与自豪;激发企业发展潜力,凝聚企业核心竞争力。
2.2 提升员工综合水平,增强员工心理归属
企业优秀的经营理念指引着员工相关方面的思维方式的形成,使员工自觉遵守相关的准则;在企业文化塑造和建设过程中,以知识文化丰富员工精神世界,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职业技术业务水平;同时营造浓郁学习、文明、进取的氛围,协调各部门关系,贯彻企业团队精神,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和心理归属。
2.3 有助于企业战略决策,促进企业良好发展
企业的发展方向与企业发展的良好与否很大程度上由企业管理层的战略决策来决定。管理层的每一个决策都在牵动员工的心理状况,影响着公司的整体运行。而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管理层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保证公司的良好运行。
3 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
企业发展的目的在于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中很好的生存并实现企业自身的愿景。企业通过对企业自身文化体系的构建集中经济、人力资源、塑造管理风格,为公司的正常运行提供坚实的保障。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路径来实现。
3.1 企业领导者发展眼光的培养
巨舰的航向从来都是由掌舵者来决定。企业领导者的意向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未来构成,因此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首要因素就是培养企业领导者的卓越领导能力、长远的眼光、人格魅力以及前瞻性的管理意识。
3.2 契合企业全体成员的认知
一个企业要想良好运行必须要有一个公认的、符合企业全体成员认知的管理理念,这样才能凝聚企业整体资源,把企业的管理理念坚定不移地付诸行动,挖掘每位企业成员的潜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3.3 了解企业管理现状
企业文化建设不能仅依据相关的理论知识,更要理论联系实际,要以充分了解企业战略发展意图、企业员工人员构成、企业财务状况、内部控制等因素为前提,郑重对待企业文化建设的每一个要素。
总之,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受到了企业经营者的高度重视,如创新企业管理理念、塑造领导者个人魅力等手段层出不穷。可见实施企业文化建设战略已经成为企业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取胜、实现企业良好发展的重要法宝。
参考文献:
[1]叶培帅.浅谈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3(30).
篇9
关键词: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1
煤炭资源是我国主要的能源之一,煤炭企业的良好管理是煤炭行业安全生产、提高产量、合理优化生产的重要前提,煤炭企业的发展路径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得良好的发展前景,必须加强企业的创新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技术,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目前,企业创新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企业团委是集企业内部优秀人才于一体对企业的发展、管理提出指导性建议及组织企业文化活动等的部门,对企业的先进性领导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煤炭企业团委工作的特点
(一)人才的培养
企业的生存发展的关键在于技术,而技术的开发利用需要的是人才,企业之间的竞争关键是人才之间的竞争,煤炭资源的开发难度大,需要多种技术辅佐才能使资源开发的难度系数降低,所以,煤炭企业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关键任务。企业团委的工作对象是企业中的青年分子,他们具有勃勃的生机与无穷的创造力与创新性,团委要在日常工作中培养青年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发掘青年的各种才能,应用于企业的管理运行中。
(二)塑造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日常管理运行中企业员工形成的一种普遍价值取向,团委要为企业文化的建造创造一个目标,对企业实行人性化管理,适时举行各种文化活动,让企业员工树立各种价值观,在煤炭企业中使员工树立“安全生产,安全第一”,“保护环境,减少破坏”等价值理念,以企业良好的文化制度维护企业的完善运行,实现企业的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的有机结合,增强企业的内部凝聚力,使企业沿着企业的普遍价值观良性发展。
(三)传播先进思想
企业团委要积极传播党的先进理念,以服务企业管理运行的前提下,让员工了解团委的根本属性,主要任务,树立先进的思想理念,在工作中积极奋斗,努力工作。根据企业员工的工作表现,选举先进楷模,为企业员工树立榜样,并给予相应的精神或物质奖励,形成企业内部学标兵、求上进的文化氛围。
(四)提供学习机会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力,才能获得竞争优势地位,所以,企业内部的员工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企业的管理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随着浅层煤炭的不断开采,深层煤炭的开采难度系数逐渐增大,这时,必须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探测仪器等才能深度开采,所以,企业内部员工要在企业团委的领导下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适应企业的需求。在企业内部形成团队学习氛围,让员工的知识技能应用于企业的需求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团委管理向企业创新管理的借鉴
(一)理念的借鉴
企业的管理理念是企业的运行模式、管理方向、发展规划的价值取向,指导企业快速发展。企业团委作为企业内部先进思想的代表者,应该善于学习、研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熟悉各种政策法规,当其担任企业内部重要岗位职责时,运用自己先进的理念管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管理理念必须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潮流。企业团委通过培训、教育企业员工或引进新型管理人才,扩展企业管理者的视野,提高管理者的眼界,使管理者对企业的管理理念有一个先进的认识。对煤炭企业来说,其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安全生产,团委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让管理者把安全生产的理念放在首要且最重要的位置,煤炭企业管理者实行煤炭生产计划时,首先把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其次,才是生产任务。
(二)工作形式的借鉴
股份制企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当今世界企业组织形式的核心形式,其关键所在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众多,每一个利益相关者为了自己的利益,都会为企业的发展投入资金、劳动、汗水,这样,就会大大提升企业的凝聚力,企业的凝聚力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灵魂。股份制企业的职工持股制,会大大激励职工的创造力,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内部动力。团委工作可以借鉴这种企业创新形式,轮流吸收企业内部的优秀员工,给予其一定的金钱奖励或荣誉称号,使团委部门时刻拥有先进的工作理念,然后服务于企业的内部管理。煤炭企业的团委组织人员的吸收面向全体企业员工,积极实施,争取早日取得良好的成效。
三、煤炭企业团委工作与企业创新管理的结合
煤炭企业团委通过对企业创新管理的合理借鉴,使团委的组成人员具有更高的眼界与知识技能,团委组织人员对企业内部文化的建设、人才的培养、企业理念的引导等方面具有更加优良的效果。煤炭企业团委工作结合企业的创新管理模式,使企业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新型的知识技能、完备的技术设施,使企业的发展方向及前途充满生机。
四、结语
煤炭企业团委创新管理与企业的新型管理理念、机制的有机结合,是企业不竭生命力的原动力,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契机所在,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王月莉,赵品华.试论国企团委工作与企业创新性管理之借鉴[J].知识经济,2012(11).
[2]张爱荣.新形势下企业创新管理策略探析[J].商情,2012(37).
[3]马梁.现代煤炭企业团委建设工作实践的探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2(10).
篇10
关键词:企业文化;理论背景;经济背景
一、企业文化的涵义
每个组织都有属于自己特定的环境条件和历史传统,这为它们形成具有独自个性的哲学信仰、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提供丰厚的“土壤”,于是每个组织也都有属于自己特定的企业文化。所谓的企业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有别于其他组织特征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二、 企业文化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 企业文化产生的理论背景
1.古典管理理论
以泰罗“科学管理”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盛行的只是裸的逐利文化。“经济人”假设之上的管理文化,只能配以“胡萝卜加大棒”的刚性文化来协助管理。虽然古典管理理论在当时满足了当时特定时代管理的需要,但是随着社会化的不断发展,劳资双方矛盾的不断激化以及其他各种原因促进了管理理论进入了行为科学理论时代。
2.行为科学理论
著名的霍桑实验把对人的管理由“经济人”向“社会人”观念转变,这一时期的管理文化不仅在物质利益方面给予员工极大的满足,而且也在试图通过满足劳动者的精神需求,譬如自尊、社交、价值实现等的需求,来换取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已达到获得更多效益的目的。这一阶段所企业所表现出来的企业文化意识已经开始转移到关注员工的需求。
3.管理丛林理论
随着二战的结束,管理理论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历程。各种管理学说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人本主义思潮成为引领当代学术界的一面旗帜。由于企业成员知识文化水平和科学水平的普遍提高,员工更多的转向软性需求,同时由于企业不断的扩大经营规模,国际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已势不可挡,对企业内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问题的研究显得迫在眉睫。外加同一时期美国经济的衰退与蒸蒸日上的日本经济形成悬殊的对比,很多的美国学者开始对日本企业成功的原因进行研究。
他们通过研究发现日本企业自持的“企业文化”是它们取得成功的关键。这些新发现逐渐改变从前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硬性管理的做法,进而转向研究怎么让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正是因为学者们对美日两国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外加四大企业文化研究著作的问世,共同催生了企业文化理论的诞生,并将企业管理带入一个全新的模式。
4.文化人类学
除了前面提到的三种理论之外,企业文化的另一个孕育基础则是文化学。文化人类学这是一门将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进行系统科学研究的学科。文化人类学的诞生,为组织文化的研究打下基础理论,直接为企业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以及结论的支持。当今,文化人类学将经济活动与组织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进行研究,表明企业文化对经济的影响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组织文化已成为当代文化人类学的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组织借文化力来推动自身发展获得核心竞争力强有力武器,因此,组织文化的兴起无论对文化还是对企业发展来说,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企业文化产生的经济背景
首先,新科学技术成果迅速转换成生产力促进企业原有劳动的性质和劳动力构成发生变化。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蓝领员工在价值观、情趣等诸方面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企业家们只能转向对企业文化培养,以强化对员工的期待和控制。用企业文化去统一职工的思想,形成统一的最高目标、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以此为基础去协调和控制员工的行为。
其次,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经济迅速恢复,停滞不前的美国对日本创造“奇迹”的奥秘怀着极大的好奇心,渴望能通过复制日本成功的秘密用于焕发本国一瘸不振经济,达到他山之石为我所用争霸全球的伟业。于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美国学术界掀起了一场日美管理比较的研究浪潮,这个热潮直接产生的后果就是催生出了组织文化理论。
(三) 全球呈现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自由化和市场化改革浪潮的到来,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空前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大规模的跨国兼并和重组,在许多重要的生产领域,跨国公司已经成为为数不多甚至唯一的生产者,它们将整个世界融合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由于跨国公司和合资企业的存在,因此,不同文化体系下的企业管理对旧的管理理论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在不同理念的支配下新的企业管理理念既要延续原本承载下来优秀的本国管理经验,又要适应新的文化体系的管理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万古长青。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要求文化一体化也同时推进,已经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各国由于文化上存在着千差万别的差异,管理理论的直接“移植”会导致水土不服甚至直接夭折的现象并无不可能,这就要求各国在管理文化上呈现出相互借鉴的发展趋势,以扬长避短,为我所用求生存。
(四) 企业管理实践的需求
从企业管理实践的角度看,由于社会管理实践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而迫使理论形态随之作出相应的改变才能适应其发展,保证其不能成为变革的阻碍。这些主要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物质需求在逐渐缩小,精神需求方面却在不断增加;人员流动性比较强,员工抱一而终的工作观念得到解放与认同;“知识型员工”需要更大的工作权限,更愿意通过参与管理获得更大的成就感;人才竞争已经开始成为一种新趋势。趋于以上这些意识的变化,企业固然被迫改善经营管理理念,以寻求新的管理思想、新的的理论、新的方法,才能满足管理提出的新需求。而企业文化正是对旧管理理念不能满足实践需要的补充。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的出现不仅有深厚的理论支持,而且经济背景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管理实践更是为企业文化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它的出现极大的丰富管理理论的发展,也满足了实践的需求。分析时代需要,考虑文化背景,丰富研究内容,完善研究方法,扩展研究视角,有利于推进对我国企业文化的研究,从而积极推进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步伐。(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