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心理学内容范文
时间:2024-03-22 16:29: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消费心理学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消费心理学 高职 平面设计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21-02
一、消费心理学在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存在意义
平面设计作为一种与商业活动息息相关的艺术设计门类,商业性是其基本属性。广告、标志、版式、包装、展示以及“VI”设计等,无不因商业上的需求而产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商业平面设计作品,其内容往往是对商品或者服务的展示、宣传,其对象,即该作品的目标受众,往往是其所展示的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者。作为一个商业平面设计作品的作者,受众对该商品和服务的心理诉求,是其进行设计创作无法绕过,必需思考的问题。因而,具备一定的消费心理学知识,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平面设计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以培养市场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要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设计人才,非常有必要对其平面设计专业学生进行消费心理学教育。然而,目前我国高职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是,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围绕着构成这类基础课程和标志、海报、包装、“VI”设计等应用课程来组织,像消费心理学这样的市场导向性课程的意义却始终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样的课程设置,看似基础扎实、知识体系完整,却与市场严重脱节,培养出的学生市场适应能力不强,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
二、在平面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阶段实施消费心理学教学的设想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近年来,消费心理学教育在设计类专业中的存在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部分学校也进行了将其纳入设计类专业教学内容的探索。然而,对于高职平面设计专业来说,在短短三年的培养时间内,教学内容本已较多、课程也比较紧凑。那么,如何将消费心理学教育稳妥的纳入到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内容,并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呢。作者提出了在毕业设计阶段实施消费心理学教学的设想。理由如下:
1.不宜过早地给学生灌输消费心理学知识
高职类院校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设计基础相对薄弱,这些学生在入学之前接受的几乎都是绘画基础课程,对设计几乎一无所知。入学后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是要夯实他们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方面的功底,另一方面是要循序渐进地教授他们平面设计的知识、技法,培养他们设计思维和创作能力。如果在他们还没完成平面设计的基本课程,完全掌握平面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时候,就过早的给他们灌输消费心理学知识,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让学生摸不清头脑、理不清思路。
2.毕业设计阶段的学生具备了接受消费心理学教育的基础
处于毕业设计阶段的高职学生,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后已经基本掌握了平面设计的基础技能,同时,此时的学生开始初步接触社会、接触市场,通过实习和找工作的经历,对专业方向所涉及的市场和消费者有了一些初步的概念和了解,具备了接受消费心理学教育的基础。
3.毕业设计阶段的消费心理学教育最具效果
处于毕业设计阶段的高职学生,面对就业的压力和适应社会、适应市场的挑战、他们有了解市场、了解市场的主宰——消费者心理的渴求。而每一个即将毕业的学生,在他们根据兴趣、根据对职业发展的意愿或者实习的经历确定毕业设计项目的时候,都有着完成一件足以证明自己实力的完美作品的强烈愿望,所以这个时候的学生在了解了消费心理学的价值和意义之后,会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同时,毕业设计阶段紧邻就业,这时候组织他们学习消费心理学知识,且经过与毕业设计项目的结合运用,印像清晰、深刻,在毕业开始工作后,这些刚学到的东西拿来就能用,具有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消费心理学教学实施
1.消费心理学知识的讲授
消费心理学知识的讲授是实施消费心理学教育的基础环节。由于毕业设计阶段的高职学生往往一边忙于实习,找工作,一边进行设计创作,能够集中起来进行理论学习的时间有限,所以对平面设计专业学生讲授消费心理学知识内容,不可能像商务、市场类专业的学生那样系统、全面,而应对包括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因素和外部条件等在内的消费心理学基本知识、理论,进行概括性、普及性的讲解,并对消费者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研究分析方法进行阐述。目标是让学生在了解消费心理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学会应用消费心理学的一些基本分析方法对设计作品的目标受众人群进行消费心理分析。
对于讲授的形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能请校内外教授消费心理学的专业老师来进行讲座,专业老师的讲座,因其经验丰富、内容全面、讲解权威,显然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而没有这种条件的,则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可以通过收集、整合一些消费心理学的教学视频、教案和教学课件,组织学生进行集中学习,凭借自身理解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讲解。而这就要求指导老师熟悉消费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同时具有较强的知识整合能力和再演绎能力。而无论进行哪种形式的讲授,指导老师都应选择一些消费心理学的相关教材、文章、资料,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补充学习。
2.目标受众人群的消费心理分析
在完成了基本知识理论的讲授之后,指导老师便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到的消费心理学原理,对设计作品的目标受众人群进行心理分析。
进行心理分析的具体方式,可以是学生结合自己的毕业设计项目,运用所掌握的消费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完成对自己设计作品的目标受众人群的心理分析作业。也可以将有相似毕业设计任务的学生组合起来,成为受众心理分析小组,小组成员间分别针对各自设计项目的目标受众人群心理进行相互讨论分析,并完成各自的心理分析报告。
心理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对设计项目目标受众人群消费心理特征的判断和确立,包括在年龄、性别、社会地位层次、消费能力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在理性程度、细致程度、情绪和偏好的持续程度,对流行和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生活节奏和时间观念的方面的性格心理特征;以及在消费的目的性、浏览、选择和购买习惯,对品牌、包装和广告宣传的认同度等方面的消费习惯偏好特征,这些设计作品的定位的影响因素。第二,目标受众的消费动机,消费动机和受众的消费心理特征,构成了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心理诉求,对消费动机的分析决定了设计作品通过哪个方向、以哪种方式满足受众的心理诉求,吸引受众眼球。第三,设计作品方式,通过对设计作品、接触受众时的方式、环境对受众产生的感官影响和心理变化的分析,为设计作品的设计创意寻求依据,设定条件。
3.对目标受众人群的消费心理调查
学生自己或者学生们之间运用刚掌握的消费心理学知识,针对目标受众所进行的理论分析,难免有“闭门造车”之嫌。而检验理论分析的最好方法就是调查实践。所以接下来要求学生们运用消费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分析方法,对拟定的设计作品的目标受众进行现场调查。
消费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综合调查法、实验法等。受处于毕业设计阶段的学生的组织能力、物质条件、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前三种相对简单、便于开展,较为适合作为受众心理调查的方式,其中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了解受调查者信息的问卷法,因其使用预先编制的问卷表格,标准化的问题设计使信息收集更加全面,同时也有利于相互比较,因而最为适合学生采用。
问卷调查由设计、组织、调查、汇总、分析等一系列步骤组成,工作量较大,需要学生分组开展,分工合作。这样,我们之前提到的心理分析小组,就可以由此延伸为心理分析调查小组。问卷表格应由学生小组根据设计项目的调查需求自行设计,指导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表格应包含受众心理分析的主要内容,形式上应多做选择,减少文字填写量,从而方便受访者填写。
组织对目标受众人群的心理调查,不但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而且通过在现场调查中与目标受众的沟通交谈,既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又因为与目标受众的直接接触,为即将开始的设计创作打下了良好的感性认识基础。而通过将调查结果与之前的理论分析进行比较,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补充和完善,可以使学生在将来的设计实践中进行受众心理分析的经验更加丰富,充实。
4.对设计作品的消费心理定位
通过现场调查及汇总、分析,掌握了目标受众人群的消费心理特征和消费动机,也就是把握了目标受众的心理诉求,对设计作品的消费心理定位也就有了准绳。
对设计作品的消费心理定位,简而言之,就是决定设计作品通过哪个方向入手、以哪种方式满足受众的心理诉求。对于平面设计作品而言,就是为满足目标受众人群的主要心理诉求,决定从其设计内容哪些方面的特质、性能入手,采用何种创意烘托该特质、性能,使用那些元素构成画面、采用怎样的色彩搭配、形成什么样的设计风格。比如设计一款为年轻人目标消费人群的服装品牌海报,可以突出其时尚、运动、自我等方面的品质风格,可以通过展示其品牌代言人的青春魅力、运动活力的画面,采用新潮、简短、有力的流行广告语来反映这些品质,可以采用鲜艳的色彩搭配、充满动感的线、面构成,炫酷的字符设计等,形成直接、明快的设计风格,以满足年轻人的消费心理诉求。
完成了对设计作品的消费心理定位,作品创作的消费心理学准备即已完成,即可进入设计创作阶段。对平面设计专业结合毕业设计实施的消费心理学教学也就由此收官。
四、结束语
通过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消费心理学的教学实施,使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学生了解了消费心理学知识,提高了运用消费心理学方法改善创作,增强作品市场适应力的意识和能力,为将来能够设计出符合受众心理诉求的成功的设计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萍. 消费心理学教程[M]. 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篇2
【关键词】高职 市场营销 消费心理学 教学研究
1 前言
我国自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为了应对世界经济大形势,我国人才市场对市场营销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量和人才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各个高职院校都必须切实结合实际来进行自己的教学改革,改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教学尝试,以应对当前迫切的形势。所以在《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课本中的知识真正应用到营销之中,提出易于付诸于实际的教学方案。
《消费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都会产生情绪以及心理上的波动,这中心理上的波动以及变化就会影响着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行为,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以及大量的数据显示,这种消费心理和行为是有规律的。而《消费心理学》研究这种规律的一门学科。如果想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提高自己的营销能力,学会学懂《消费心理学》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只有掌握了它,才能在平时的营销中掌握消费规律做好市场营销。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明确指出: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为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1]。
因此,我们在教授消费心理学过程中应该着重提高营销能力,更加注重实践。但是,现在高职院校《消费心理学》的教学依然面临着严峻的问题。
2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消费心理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消费心理学》是市场营销专业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也是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掌握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规律是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必须所具备的能力之一,也是毕业后从事市场营销工作必不可少的核心专业素质[2]。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开设《消费心理学》课程的基本目标就是通过对于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消费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和掌握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心理现象产生与发展的规律并且能够运用心理学的观点分析和解决具体的营销中的问题,针对消费者的行为特点和心理规律组织营销活动。但是从目前的教育水平教学实践以及毕业后学生学以致用的程度来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没有能很好地实现,距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标准以及要求还有一些差距。
2.1缺乏专业的教学师资队伍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对于高职院校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具有深远意义的,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提高和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必须有专业性教授《消费心理学》课程的教师,这些教师应该有广博的知识积累、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和相关的专业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向学生们传授相关的知识。但是目前的情况却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消费心理学》的任课教师缺乏知识积累,专业背景单一,并且缺乏实践经验,从而在教授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这极大影响了我们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及效果。
2.2教材选用不当,教学内容单一,设计不合理
现阶段《消费心理学》教材编写体系中普遍比较落后,虽然意识到已经很落后了,但是并没有积极的创新编译新型的适应当今高职教学的教材体系,而是像原来一样,将心理学知识和营销知识两部分独立,教材理论知识较多,实践部分较少。更多是偏重于理论演绎,根本不适合用于高职层次的教学需要,课程中只附有少量的练习题,只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学过的课程,缺乏实践训练。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教师在教授《消费心理学》的方法与方式上,并没有极创新的方法,也不去积极创新,还是采用传统灌鸭式的教学方式,使课程枯燥无味,让学生们根本就提不起兴趣,更谈不上提高自己的能力了。过分地强调理论的传授,难以真正运用到实际当中。这种方式并不适用于实践性特别强的《消费心理学》。
2.3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不能学以致用
课程是核心课程的有力补充,但是在实际的运用当中,我们却只注重了理论的重要性,很少重视甚至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课本上以及老师教授的知识,并不能做到学以致用,由于只是在课本上学习,真正走入市场,走入社会的时候,颇有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总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生搬硬套,不能灵活地应用。或者在有的时候不能利用学习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这都是理论与实践脱节的表现。
3 提高消费心理学和营销能力关联度的教学策略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整个专业教学体系的核心部分,必须要和消费心理学紧紧联系在一起进行教学。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必须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手段为基础,我们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实践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3]。
3.1紧抓课堂实训教学环节
实训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基本前提。实训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教师在教授理论课程之后,要基于理论课程进行相关的实训教学环节。既根据理论课程学习的内容,组织进行和理论学习内容相关的实训课程内容。主要目的是巩固理论学习内容,对专业知识有更深入的掌握和应用。例如,可以通过案例、课堂讨论、现场演练等方式,实现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点与实践的完美对接,让学生们在生动的课程中学会分析思考问题、掌握实际操作。
3.1.1通过典型案例讨论提升课程学习的理性认识
老师不能仅仅将课堂上枯燥的理论知识以一种现实的书面描述方式呈现,还要让学生们组成小组对案例情景进行分析探讨。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有着身临其境的感受,充分感受自己作为营销者和消费者,以当事人的身份探寻事情的经过,运用课堂学习过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与理解、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课堂教学中可以将学生们分组,每组推选一个代表向全班阐述本组同学对案例问题的思考和认识,学生通过自己与别人的互动讨论中获得新的知识和更深的感悟,使市场营销素质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3.1.2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增强课程学习的参与感
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属于巩固性学习内容,是增强对学习内容认识的有效途径。首先,教师可以根据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设置一个有效的主题,然后根据主题确定一个模拟市场、模拟环境,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分配角色,之后进行演练,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作为不同角色时的心理状态以及心理变化。最后,让参与其中的学生对自我做一个评价,讲述一下自己的心理变化,请其他同学则对其表现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使学生在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中提高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他们了解学习,学会学习,喜欢学习的热情。
3.1.3游戏体验激发吸引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
游戏体验教学就是把学生将来从来营销工作应具备的能力通过设计相关的游戏项目,让学生在做游戏中边玩边学,有所感悟。例如,为了提升学生用心去做交流的能力,在教学中可以设计 “蒙眼作画”的游戏,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们理解单向交流方式与双向交流方式的不同效果,充分意识到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去处理和解决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取得更好的结果。这些都是从消费心理学角度提高学生市场营销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
3.2注重社会实践教学环节
社会实践教学是对提高消费心理学和营销能力的补充。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走入社会,接触市场营销的方方面面,从而了解、认识市场营销。社会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应该侧重于认识实习、市场调研、策划实习和生产实习等专业实践环节,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营销这个职业,让学生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这样学生对营销的职业生涯会有一个清晰的脉络,才会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才会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
实地观察并且进行调查的实践教学可以丰富课程学习的感性认识。观察法是消费者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深刻了解任何产品之间关系的最好办法就是在购买和使用产品过程中对消费者进行观察[4]。营销人员发现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有不同需要的人可能选择同样的目标来寻求满足,有相同需要的人可能通过不同目标寻求满足[5]。这些我们必须通过实地的观察才会发现。所以,教师在课后闲暇的时间应该多组织学生去一些大型的商业场所去观察消费者购买活动,也可以通过问询等方式向营业人员了解各种资讯和信息。还可以利用一定的课下时间,让同学们走入到社会中,到各个商城或者营业场所进行实习,将专业课程学习中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不断加深对社会、对营销的认识,提高自己的营销能力和业务水平。
4 结语
研究消费心理学对于提高市场营销能力非常必要,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一定要提高消费心理学与营销能力的关联度。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在教授消费心理学中要注意运用不同的教学形式,特别是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实训环节和社会实践环节的教学,来提高消费心理学和营销能力的关联度,使学生通过消费心理学的学习提高营销素养与营销能力。只有这样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才能够培养出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合格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敏.教育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331,341.
[2]李国建.市场营销基础[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68-69.
篇3
关键词:消费心理 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
消费心理学是研究个人或组织如何选择、购买、使用、处置与消费有关的事物(包括商品、服务、体验等)以满足一定需求的一门学问。它关注的是人们对于产品或服务等相关信息的心理与行为反应。用通俗的话来说,消费心理学研究的是:人们购买什么、为什么买、什么时候买、在哪里买、买了以后怎么用、用了以后怎么处理等。
消费心理学是营销学的重要基础。要做好营销,最基础的是了解消费者的行为,理想的营销是应达到一种境界――那就是成功地预测消费者的行踪,并走在他们的前面。消费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也是当今社会最为实用的一门学问,我们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消费者,可以说市场细分的极限是每一个消费者都构成一个细分市场,学生普遍对该课程很感兴趣,正因为如此,如何才能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如何设计此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实践证明,实践教学模式是效果比较理想的一种模式,主要思想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帮助之下,学生可亲身体验并实践,在做中学习,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既有乐趣又记忆深刻。
下面从两个角度来探讨消费心理学实践教学模式,一方面从消费心理学课堂设计出发,探讨理想中的课堂实践模式;另一方面从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实践出发,探讨最佳的社会实践模式,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展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
一、构建新型课堂实践模式
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最大限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不断探索,针对消费心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是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把教室场景化,根据相关的理论知识设计相应的消费场景,采取老师和学生互动的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除了尽到“编导”的职能外,也应该以普通“演员”的身份进入角色,从而激活课堂的民主气氛,让学生真正发散思维,提出创造性意见,教师要及时给以鼓励和表扬,提倡学生“另辟溪径”,从而真正实现注重个性,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善于探索和创新的人格。
1.模拟市场的方法
同学们可以把一些小件商品、服务带入课堂、说明价格、属性、特点等,采取模拟的买卖模式来进行实践。例如:某同学将一些化妆品带入课堂,大家就可以用这些道具开个模拟化装品店来营业,部分当作消费者,部分同学当作销售商,一对多的进行模拟。在这种买卖实践过程中,同学们可以更充分的了解到消费者的心理,而销售者也可以试着体会出怎么做才能抓住消费者的心理,通过观察消费者的行为,销售者可以学会观察他的动作,眼神各个方面的动向,在适当的时候劝其购买。通过这样的模式,使得大家对消费行为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2.自主式教学的方法
学生应该是永远的学习的主人。教育人本论的基本思想强调的就是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它的目标是:发现学生的价值、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自主式教学的方法是唤醒每一个学生的自主精神,让每一个学生都做到学会学习、学会活动、学会管理、学会自主生存和发展。
该方法的主要过程是,在下一节课前的适当时间内,由老师告诉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并以问题的形式将其编制为分层次提纲,在这里老师相当于设置一些“谜语”,由学生来猜;学生亦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设计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纲》,结合课本内容,通过查阅书刊、网上查询、请教专家等渠道去广泛搜集相关知识,积累更多的“第一手资料”,做到“有案可稽”。上课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有关知识,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自主提问若干问题,讨论解决。讨论并解决问题是自主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该环节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的点拨,学生的课前准备和课堂思维能力。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结合教材内容,把“谜”底揭给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知识结论。同时,在归纳总结过程中要注重提炼、升华,尤其是体现自主学习设计的艺术性,该过程可以如下图所示。
3.小组展示
理想中的消费者行为学的课堂模式应该是老师不在是课堂的主角,而是把更多的机会交给同学们。比如老师先准备一个或几个案例,将同学们分成若干组,让他们统一做一个或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案例来表演,最后要比哪个组做得最好,更有创意;如果是做不同的案例,就要看选同样案例的小组谁做得更出色了。所有的过程都由同学们来做,从主持到表演,到评选打分,老师只是起到指导的作用,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完成任务。
比如,在课堂上,各小组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经典广告,或者每个同学都表演一个自己印象深刻的广告,从消费者心理学角度对成功的广告进行分析,一个成功的广告是从消费者心理的那些缺口入手,取得成功。然后谈谈为什么选择这个广告,这个广告的什么特点吸引了同学。这样,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加深同学对课堂内容的了解,记忆犹新。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小组的表现情况来加以点评和指导,可以是每组依次点评,也可以多个组集中点评,到最后还可以把知识点串起来总结一下,这样更利与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使同学们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
二、组织有效社会实践模式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组织同学到社会上进行社会实践,由同学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行思考。社会是多彩的、复杂的,会有形形的人,每个人由于他们的社会背景不同,他们的购买行为也会有很大不同。通过在社会实践期间对很多消费者的行为,言谈进行观察,可以让我们学生接近社会,了解社会,才能更深刻的看待一些问题,才能更深刻的了解到消费者的行为是由哪些因素影响和支配的。还可以针对一些消费群体和消费心理,让同学们在一起制作一些问卷调查内容。制作问卷调查的过程,同学们就会对消费者心里所想的东西,考虑的比较全面、现实。具体方式有以下几种:
1.课程观摩与实习基地
通过建立校外观摩与实习基地,建立与部分企业的长期联系,作为校外实地教学、现场观摩的场所和实习基地。学生每年都可以利用这些实习基地提供的大量实习岗位,进行课外学习与观摩。同时教师向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学生帮企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解决企业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企业从中获得一定的社会荣誉与人才储备。
2.项目教学实践活动
该方法是以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为主线,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实战机会。可根据学生兴趣,成立消费心理学沙龙,适时适地开展营销研讨活动。并按个人兴趣设立小组,如消费者行为调研小组、终端购物策划小组、消费心理分析小组、广告策划小组等。结合不同的课题和项目背景,让学生广泛调研,深入研究每个课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不同的角度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培养应用能力。老师可以根据课题或者项目的进展情况来进行分阶段的指导和调控,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沟通,对学习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和指导。该方式帮助学生提升了创新能力,培养了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习热情。由教师满堂灌转变为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探究理论概念。
3.运用互联网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基于学校良好的网络平台技术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条件,一方面,专业教师积极开展“基于网络资源的课程教学改革”,开发课程网站与网络资源库,如创建消费心理学研究中心网站;另一方面,通过向学生推荐大量相关网站资源,引导和帮助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互联网作为一种全球化的资源,为自学能力强的学生提供了方便的教学条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辟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增强了学生在开放环境下的自觉学习与兴趣学习。通过这种活动,培养学生根据网络资源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互助能力和协作能力。
4.开辟丰富的第二课堂
在消费心理学的教学中全面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并从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等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落到实处,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很强的实践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老师积极指导学生第二课堂特色活动。第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样,比如可组织“消费模拟交易会”和“营销调研大赛”,开办“学术交流”系列活动,将企业家和知名学者请到学校,为学生提供鲜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积极关注中国企业消费心理实践,丰富实践性教学环境,邀请国内外知名企业家进行演讲;邀请企业界人士就本企业消费心理决定营销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当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邀请国内外相关学者举行专题讲座和学术前沿报告;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企业消费心理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扩展视野,博采众长。
三、结语
今后,我们将不断探索消费心理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最佳效果,以及与现代网络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让学生能在多种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最终把学习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使消费心理学课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发挥本课程在提高学生基本理论知识与创新能力、实操能力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禾.消费者行为学[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2).
[2]纪宝成.市场营销学教程(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朱华,吕慧.市场营销案例精选精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篇4
这本书是写给经营者看的。激活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并努力满足这种需求,是经营成功的基础。激活心理需求,就是激活市场,激活财富。
这本书是写给每位消费者看的。读懂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可以让我们的消费更理性、更从容;掌握消费心理规律,可以让我们愉快地面对消费,即使有不愉快的体验,我们也能理解其中的心理学缘由,从而更好地化解。
“消费”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健康状况,对于一贯崇尚“节约”的中国人来说,这也是一个棘手的新课题。
每天,我们大家都在用手中的货币进行投票,这项投票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决定着品牌的成长,决定着国家经济的繁荣昌盛,这项投票就是消费。我们处于一个消费时代,我们的消费行为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健康状况。
我们知道,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这些年来,我们国家在不断调整经济结构,拉动内需,希望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到40%,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
中国人自古以来崇尚节约,喜欢储蓄,要想让中国人积极地消费,是一个十分棘手的课题。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大家虽然过上了好日子,但由于富裕起来的时间还不长,对未来还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因此大家仍然愿意储蓄,不喜欢消费。
我们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高的发展中国家,但是,我们的居民存款却排名全世界第一,我们的外汇储备排名全世界第一,大量的钱放在银行里,不能流动起来,没有拿去消费,拉动不了经济增长。
中国人的消费心理处于一个转型的关键节点,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很容易失去心理平衡。
中国的经济正在转型,新的变化不断冲击着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中国人的消费心理同样处于一个转型的关键节点。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许多消费者的心理失去了平衡。
在消费心理转型的过程中,中国人传统的面子消费有了新的发挥空间。为了面子一掷千金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人情消费的负担越来越重,在中西部的某些农村地区,人情消费支出甚至占农民收入的50%以上,由于人情消费负担太重,有些地方竟然出现送礼“打白条”的现象。
在消费心理转型的过程中,中国人对土地的依恋在住房消费中集体爆发。每个人都希望在城市里拥有自己的房产,投资者、投机者乘机进来搅局,导致房地产市场偏离正常的轨道,房价疯长,消费者怨声载道。
在消费心理转型的过程中,中国人好攀比的心理被进一步放大。炫耀性消费随处可见,为了体现自己的身份,有钱人把大量的钱花在奢侈品消费上,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大国。与此同时,许多收入不高的消费者却在为大蒜价格的上涨发愁。“邻居的消费水平决定你的幸福感”,在消费差距被拉大的时候,消费者越来越难以找到心理平衡的支点。
尽管我们的住房更加宽敞,我们的一日三餐更加丰盛,衣着更加华丽,但是我们的消费满意度却在降低,我们似乎还有太多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消费离不开物质,而仅仅是物质刺激却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我们的心是一个巨大的空洞,永远都填不满,像电影《加勒比海盗》中那群被诅咒的海盗,尽管每天享用美食,但永生永世只有饥饿。
心理失去平衡的消费者,很容易盲目消费,消费满意度也因此降低,而这种内心的不满意往往会迁移到各种商品上,变成对商品生产企业的抱怨,这对企业的发展、国家经济的繁荣是一个严重的挑战。
激活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并且妥善地满足这些心理需求,是引导消费者愉快消费的关键。
要想解决中国人消费不积极、消费心理不平衡的问题,就应该把目光聚焦到消费心理学,聚焦到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心理学是一门奢侈的学问,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之后,才会去关注心理学。
今天,我们的生活普遍好起来,任何一次消费都伴随着复杂的心理活动,我们不能仅仅用经济学思维考虑消费中面临的问题,我们需要把目光聚焦到消费心理学,通过研究消费心理学规律,充分理解消费者。
需求是消费的动力,人之所以要消费,是因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这种需求的缺失,不仅仅是饥饿、口渴、寒冷等生理上的不适,还包括心理上的失衡。消费的过程,是不断满足需求的过程,更是原有的心理平衡被打破,建立新平衡的过程。
需求是消费的动力,但是,有些需求,特别是心理需求,我们自己往往意识不到,要想让大家消费,就要激活消费者的需求。各行各业的经营者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并且通过广告创意,宣传新产品带来的美好生活等,就是为了不断激活消费者的需求。
在物质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的情况下,激活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显得更加重要。生理的需求是有限的,而心理需求的空间可以无限拓展。因此,激活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并且最大程度地、妥善地满足这些心理需求,是引导消费者愉快消费的关键。
实际上,即使是本能的生理需求,也不能离开心理需求单独存在。我们吃饭穿衣绝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温饱,还需要吃得尊严,穿得体面,古人说“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消费者心理需求的空间可以无限拓展,鞭策着经营者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同时也激励着广大消费者不断努力奋斗,实现需求目标,并在这个消费过程中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从而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影响着消费行为的各个环节,本书围绕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根据消费者心理活动的整个过程来考虑篇章结构,共分为以下六章:
第一章,心理需求的空间。需求是消费的起点,我们之所以要买东西,是为了满足心理需求,维持心理平衡。这一章将介绍消费需求、消费动机与消费目标等内容。
第二章,消费信息的认知。消费信息不仅是满足需求的指南,也是刺激消费需求的关键因素。消费者会主动寻找消费信息,经营者也会想方设法地向消费者提供广告信息,那么消费者是怎样获取消费信息的?这一章将介绍这方面的内容。
第三章,微妙的消费态度。态度是一种主观的心理状态,消费态度直接决定消费行为。消费态度的形成与变化,会兼顾各种复杂的心理需求。许多微妙的心理因素会影响消费态度的改变,这一章将介绍态度改变的心理机制、心理过程等内容。
第四章,充满变数的购买决策。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充满变数,在购买决策的关键时刻,许多临时性的心理需求会被突然激活,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这一章将展示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分析消费者的满意度。
第五章,敏感的价格心理。价格是消费中最敏感的因素,消费者对价格的反应往往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尽管每个消费者心中都有一个本“帐”,但消费者真正在意的,不是价格的“经济账”,而是价格的“心理帐”。这一章将介绍消费者对价格的心理反应,分析影响价格敏感的因素。
第六章,消费者的尊严。消费尊严比消费本身更重要,在多数情况下,满足普通的生理需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满足高级的心理需求,消费者更希望在消费中赢得社会尊重,保全面子,完善自我。这一章将介绍消费者的自我概念、面子消费等内容。
这本书是理论和实践碰撞的产物。
这本书具有理论意义。消费心理学不仅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市场营销学、广告传播学重点关注的课题。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是理解消费者心理活动的关键,相关学科的研究工作者,对消费者的心理需求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这本书正好可以为这一领域提供理论参考。
这本书具有实用价值。消费是这个时代的热点,这本书可以帮助各行各业的经营者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让经营者懂得如何激活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把经营工作做得更好。同时,这本书可以帮助每一个消费者,更充分地了解自己,让消费过程变得轻松愉快。
篇5
一、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
课程教学离不开大纲,它是教与学的出发点,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指南。大纲适用与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笔者先对本课程的相关国内外教材总结,然后结合本专业实际,拟订真正能把心理学相关理论和方法与消费行为结合的教学大纲。
1.总结国内本课程教材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教材
首先,教材框架不完善、不科学,这就使得学生很难根据教材本身从宏观上形成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其次,教材内容陈旧、过时,一些前沿性的相关理论成果和方法没有补充进来。再次,教材的编者大多从事市场营销方向的教学和研究却很少具有心理学背景,这在客观上也造成了教材体系的混乱。最后,教材内容不丰富,理论联系实际不够,这大大限制了学生主动思考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鉴于此,笔者从本国本专业实际出发并主要参考国外心理学研究者编写的教材,制定了体系相对科学、内容相对丰富、视角相对独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思路,重点在微观曾面探讨消费者心理与行为规律)的教学大纲和对应的教案。
2.制订适应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消费心理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即第1章绪论讲述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为个体心理的相关理论及其在广告营销中的应用。具体包括第2章消费者的感知觉、第3章消费者的学习和记忆、第4章消费者的决策、第5章消费者的动机与情绪、第6章消费者的态度和第7章消费者的个性。第三部分是组织消费行为,包括第8章组织购买决策和第9章组织购买的影响因素。第四部分论述环境因素对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包括第10章文化与消费行为、第11章社会与消费行为、第12章情境与消费行为。第五部分是市场应用,包括第13章市场细分、第14章品牌及其培育、第16章企业形象及其设计。
二、探索适合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本课程教学方法。
1.演示法
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配合讲授,使学生在直观感受中把理论原理与生动的实例紧密结合。这种教法直观、灵活、简单、实用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兴趣,使学生对知识有具体感性的认识。
2.案例法
案例是为适应教学目标需要,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在对企业和有关部门进行实际调查之后所作的客观书面描述。它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采取了首先讲授相关理论知识,接着引出与之对应的国内外企业营销案例,再引导学生进行实例讨论,最后对案例总结点评的四步法。
3.Seminar
Seminar译为讨论法,是指教师通过定期会见学生并讨论他们的报告或研究成果来指导其学习。由于时间和精力限制,笔者在这里借鉴并适当修改了这一方法,通过让一小组学生阅读某一主题的研究报告,与他们讨论前人研究报告所探讨的问题和前人如何解决此问题以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这一方法重在训练学生的研究问题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4.科研训练法
科研训练法,即让学生从查阅文献或从实际生活出发――提出问题――设计研究方案――解决问题――撰写小论文这一步骤进行科研能力的训练。通过这些训练,可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并检验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同时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为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素养和开拓创新能力的新型心理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本课程教学的进一步思考和总结
结合教学效果,本课程的教学按照以上思路基本达到培养面向应用型的心理学人才目的。然而,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棘手的问题。如,演示法需搜集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要求更加形象地说明相关的理论和原理。案例法在实施过程中需学生积极地参与防止冷场,同时又要防止讨论过于激烈而无法控制局面。科研训练法需要把握研究计划指定的方向。
总之,笔者根据教学目标,提出了相对适合心理学专业的《消费心理学》教学大纲和方法,通过不断完善教学大纲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相信一定会探索出适合应用心理学专业要求的具有实践价值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Schiffman, L.G., Kanuk, L. L. Consumer Behavior [M].Pearson Prentice Hall, 2004
[2]王策三:教学论稿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张宝臣等:课堂教学艺术[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
[5]梁祖晨 王 耀:管理案例教学法对推动高校教改的积极意义 [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4(5),103~104
[6]冷余生:从讲授为主到自学为主――论我国大学教学方法的历史性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1996,17(2),59~65
[7]郑金州:案例教学指南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8]马启民:seminar教学范式的结构、功能、特征及其对中国大学文科教学的启示 [J].比较教育研究, 2003,21 (2),20~23
篇6
[关键词]商品 包装设计 消费心理
商品包装是指用于盛装、包裹、捆扎货物的容器和包装物。商品包装可以分为内包装、中包装与外包装三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包装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它不仅具有保护商品,减少损耗,便于计量、购买、携带、运输与储存的作用,还具有装饰美化商品,刺激购买欲望,促销的作用。
商品包装已成为商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设计符合消费者心理需要则可以激发其购买欲望,因此,研究其与消费心理之间的联系已成为一种必然。
一、消费者购买行为
1.消费需要及动机
商品包装是商品的“无声推销员”,它最直接的目的是激发消费者进行购买。因此制定商品包装计划时首先考虑的就应该是这个目的。其次,即使消费者不准备购买此种商品,也应使他们通过对包装的第一印象,产生对该产品以及生产厂家的良好的印象。
消费者决定购买行为是在某种动机推动下进行的。人的行为一般都是由一定的主观原因即动机支配进行,而动机又与需要密切相关,动机是在一定条件下需要的体现,是由人的需要转化而来。换言之,人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才采取某种行为的,消费者到商店购买某种商品是因为他们需要这种商品。
动机是由需要转化而来的,但是人的需要不一定全都能转化为推动人产生行为的动机。推动人产生动机的需要往往是没有得到满足的需要,换言之,其往往因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缺失感,继而以愿望的形式被人们感知到。例如,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健康,但是如果没有养生保健类产品的出现,这种愿望就无法推动人们去购买养生保健品的行为,而仅仅以愿望的形式存在于心中。只有当现实中具备了实现愿望的条件,并且通过广告宣传,使消费者了解到有满足自己愿望的产品后,消费者才会产生相应的购买行为。只有这时,需要才真正转化为动机,成为人购买行为的动力。
不同的存在不同的需要,人的需要也有层次差别,很多心理学家对此做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他将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
(1)生理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和种族繁衍而产生的低级需要,如衣、食、住、行、性等;
(2)安全需要。包括有秩序、稳定性、安全感等内容,如人身安全、职业安全等;
(3)归属与爱的需要(或社交需要)。追求与他人交往,给他人爱,也希望被别人爱的需要,如友谊、归属感等;
(4)尊重的需要。对荣誉的需要,如地位、权威等;
(5)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自己潜在能力得以实现,并获得自我满足的需要,如成就感等。
其中自我实现需要包括对自己成长、发展的需要,发挥自己才能的需要等等。在现实社会中,在满足了基本的生活、生存需要后,消费者购买商品,一方面是为了使用,另一方面还要借此显示自己的地位、教养、鉴赏力、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等等。因此在进行不同商品的包装设计定位时,应对消费者的需要和动机类型作调查研究,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
2.购买行为特征
购买行为是消费者为满足某种需要而发生的购买商品的一切活动,是消费者心理的外在表现,心理因素则是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制约因素和动力。
消费者在购买行为中主要体现出以下特征:
(1)消费者购买行为中具有满足多种需要的特点。例如,购买烟、酒、菜、奶粉、服装、鞋帽等物,基本上是为了满足充饥、营养、保温等生理需要,但也不排除其中有满足心理需要的成分,如对不同包装、不同价位产品的取舍。而对书籍等产品的购买则是为了满足其心理需要或精神需要。
(2)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时是由一种动机支配的,有时是由多种复杂动机综合支配的,这些动机综合在一起构成购买行为体系。满足精神、社会需要的动机常常与满足生理、物质需要的动机相伴产生。例如,经济收入较低的消费群体往往更加看重商品的实用价值,对商品的要求是价廉物美。而经济收入丰厚的消费行为往往讲究商品包装品质。这部分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就相当复杂了,是生理、物质需要与精神、社会需要交织在一起,其中精神、社会需要占了主导地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的需要不断变化,在确立包装设计的目标和定位时,就应多从满足目标顾客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需要作为着眼点。
(3)消费者的需要是由低级的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向高级的精神、社会需要发展的。但是高级的精神、社会需要不会自发产生,而是在社会现实环境和市场发展规律的影响后才能形成。消费者高级需要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包装设计的指导和影响,即消费者购买动机受商品包装引导。例如,矿泉水的包装设计,如果只宣传解渴的作用而忽视其安全性、水中所含人体需要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以及卫生健康的介绍,效果估计不会很好。因为现代消费者对饮用水的需要不仅为了解渴,而且还需补充人体内所需的物质元素。所以设计时应主要体现其原料来源,以及保证饮用安全健康等。这样,消费者才会被打动,才会按照包装的指导进行购买,从而满足人们生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和追求。
我们要清楚的是,只有了解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特征及规律,才能使包装引导、指导消费的作用得到体现。
二、商品包装的心理功能
1.刺激功能。商品包装是商品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消费者在选购商品过程中首先看到的那一部分。因此,商品的包装与商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有着密切的关系。造型独特、新颖、精美的包装,可以引起消费者的浓厚兴趣,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情趣和欲望。
2.宣传功能。包装上的色彩和介绍生产厂家、使用说明等有关资料,恰恰构成了商品广告的一种形式,起到了宣传产品形象的作用,便于消费者比较、选择与购买。
3.享受功能。设计精美、富有时代感与艺术魅力的包装,不仅烘托出商品的价值,而且美化了商品,提高了商品的外观价值,给消费者以美感与享受。一些审美观念较强的消费者往往为精美的包装所吸引而购买商品。
三、商品包装设计中的心理策略
1.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是增强包装效果的首位因素
“注意”是心理认识活动过程的一种特征,是人对所认知事物的指向和集中。人们无论在知觉、记忆或思维时都会表现出注意的特征。心理学研究分析,一件包装设计要想使消费者注意并能理解、领会并形成巩固的记忆,是和作用于人的眼、耳等感觉器官的包装中的文字、色彩、图形以及声音等条件的独特性分不开的。
在人们的视觉认知过程中,不是被动接受客观事物的刺激作用,而是在客观事物和人的主观心理因素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商品包装的文、图、色及造型形态,对消费者来说都是一种视觉元素,而这些元素必须具备一定的个性特征才可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2.情感与联想
设计师对包装做到醒目并不太困难,但要做到与众不同,又能体现出商品文化内涵则是设计过程中最为关键的。
在商品包装设计的诸多元素中,色彩的视觉冲击力最强。商品包装所使用的色彩,会使消费者产生联想,诱发各种情感,使购买心理发生变化。但要注意的是,使用色彩来激发人的情感时也应遵循一定的规律。心理学研究认为,在设计食品包装时,要少用蓝色、绿色、紫色等,而尽量多的使用橙色、桔红色等使人联想到丰收、成熟的色彩,从而引起顾客的食欲促使购买的行动。消费者购买滋补类产品时,大多会对大面积暖色调包装的商品感到满意,而对洗洁用品则对冷色调包装比较感兴趣。
商品的包装还要考虑与商品的市场定位、等级、价值、成本相匹配。消费者普遍认为包装的好坏反映了产品的质量与形象,但也要注意避免过度包装,以免消费者产生华而不实、上当受骗的感觉。这就是商品包装作用于消费者心理的效果。
3.成功的商品包装还应当使消费者“过目不忘”
心理学认为记忆是人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重现,记忆是心理认识过程的重要环节,基本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其中,识记和保持是前提,回忆和再认是结果,只有识记、保持牢固,回忆和再认才能实现。
因此,商品包装设计要想让消费者牢记,就必须体现商品鲜明的个性特性,拥有简洁明了的文字、图像,同时还要反映商品文化特色和现代消费时尚。
综上所述,人的心理活动是极其微妙的,也是难以琢磨的,人们往往凭自己的印象购买商品。对消费者的心理测试表明,美丽与丑陋,高雅与粗俗,关注与排斥,这些心理上的情感,不仅男女老幼各不相同,也因国家、地区和个人的偏爱而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一个看似简单的商品包装渗透了消费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不断地分析目标顾客的心理需要,在此基础上建立不同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才能准确地摸索到商品包装与消费者心理的关系,从而提高包装设计的效果,激起消费者产生购买商品的欲望。
参考文献:
[1]李丁.消费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篇7
关键词:社会影响应用心理学心理与社会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开始注重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因此,心理学做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精神功能的行为的科学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1]。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社会中应用心理学的影响进行详细探讨,以期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快速提高。
一、应用心理学与社会之间的关联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应用心理学在社会中被逐渐應用,是一项新发展起来的重要学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因此,应用心理学设计范围广,包括临床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工业心理学一集法律心理学等多方面内容,其与社会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临床心理学方面,心理学家会从不同方面对病人开展诊断治疗,不论这些病人的病情是多么严重,临床心理学医生都会选择出正确的方式对病人进行治疗,并在潜移默化中开发病人的运动潜能,帮助其找到生活真谛,正确认识到自己能力和聪明才智。其次,在工业心理学方面,由于工业心理学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心理学专家需要需要针对不同的工业职业开展不同的诊疗方法,心理学专辑爱可以对工业内容进行详细规划,从而让职员能更好的开展工作,完成工作目标。再次,在消费心理学方面,心理学家可以对日常生活中的细小事情进行研究,从而根据消费者的心理倾向设计出相应产品包装,保证其产品如何消费者信息需要,从而增加消费者购买欲望。最后,在法律心理学方面,心理学专家通过对犯罪人员的犯罪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出犯罪人员心理特征,从而绘制出犯罪人员肖像,帮助警察对犯罪案件进行侦查,同时,心理学家还可以对罪犯进行心理辅导,从而挽救犯罪人员,使得犯罪人员可以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二、应用心理学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一)人际关系方面
我国人际关系就是指人与人之间和谐友好的相处,但是现阶段,还存在一少部分做事愿意以自我为中心,从来不去考虑他人的想法,就会直接导致这部分人的人际关系弱化,从而影响我国人际关系交往质量[3]。因此,在此情况下使用应用心理学对自恋的人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构建一种新的交往体系,提升其追求意向,从而实现个人价值的提升,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自卑心理方面
当人们生活在一个大环境下,面对诸多条件影响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例如,在学校中,如果一个班级内学习好的学生占有百分之八十,那剩下的百分之二十的学生面对那些学习好的学生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对学习就产生厌倦心态。
(三)积极心理方面
积极心理具体包括人的勇气、人的希望、人的感恩、人的公平公正等多方面积极的内容。人们在这些积极心理的影响下,可以克服掉以往的自卑心理,从而促进人们健康心态的形成。积极的心理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健康的咨询服务机制,从而帮助人们在社会中养成顽强的意志力,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三、应用心理学在社会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心理学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工作休闲方式都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在社会中被广泛进行应用。例如,警察在进行案件侦破过程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从而给警察办案增加难度,所以警察就会在进行案件侦破过程中使用犯罪心理学进行案件侦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犯罪心理专家会通过犯罪人员留下的线索进行详细分析,从而描绘出犯罪的人格特征,同时在将人格特征与罪犯的作案习惯、作案手法等内容相结合,从而刻画出罪犯的大致肖像,缩短罪犯追捕范围。其次,在罪犯抓捕归案后,有一些罪犯会出现严重的逆反心理,此时就需要范围心理学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从而帮助罪犯认识自己行为的错误性,悔过自新,重新做人。另外,在进行建筑过程中,建筑设计人员经常会请教环境心理学家一同对建筑进行设计,在建筑过程中通常会设置一些“防御空间”,从而保证建筑可以有效防止罪犯进行作案,保证人们的生活环境具有安全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心理学在社会中逐渐被广泛应用,对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应用心理学对社会影响、应用心理学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展开分析,并探索出心理学在社会中具体实践路径,以期为心理学在社会中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胡梦蝶
参考文献:
[1],张积家.学科比较视角下民族心理学的研究理路与发展趋势[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
篇8
本文首先回顾了消费者购买行为及消费者购买决策的研究,其次提出了心理场理论,通过己有的对消费名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概括出心理场由产品功分析了心理介质是如何对心理场做出变换的,构建了消费心理模型。最后,论文对研究的成果做出总结,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及研究展望。
关键词: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购买决策;心理场;心理模型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不断扩大,商品种类的不断增多,媒体广告铺天盖地,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促销手段不断创新,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这些在为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创造了便利性、提供了多样化信息的同时,增大了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决策过程的复杂性。
2.研究意义
在理论意义方面,目前,国内外关于消费心理及购买决策的研究正处于上升阶段。本研究将在该领域内提出自己的观点,以进一步丰富和补充消费者购买决策的理论体系。在现实意义方面,金融危机过后,进一步了解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无论对企业还是消费者都有重要的意义。从企业角度,消费者购买决策的研究对企业研究制定营销策略和保持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作用。
3.消费者购买行为研究综述
消费者是指直接消费产品或服务的人。消费者行为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具有普遍性的一种行为活动,指的是消费者为满足自身的某种需要而发生的购买品的所有行为活动,是消费心理的外在表现。西方对消费行为的研究起步较早,发展至今,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理性决策人的消费行为阶段;情感体验人的消费行为阶段;行为主义的消费行为阶段。
4.消费者购买决策综述
下面我们将从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过程来对消费者进行研究,市场营销中,消费者是购买活动的主体,不论消费者是否做出购买,其内心都会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和思考,针对不同的消费行为,研究消费者是如何做的购买决策的对我们研究消费者具有重要意义。
1.尼科西亚模型
尼科西亚在1966年的《消费者决策程序》一书中提出了这一决策程序,认为消费者行为源于厂商特性―与消费者特性,并把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看成是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信息形成态度;第二部分,信息收集与方案评估收集与产;第三部分,实施购买行动;第四部分,信息反馈。
2.霍华德和谢思模型
霍华德和谢思模型经修订于1969年正式形成,来源于“SR”模式,引入满意度理念,主要用来解释一段时期内的品牌选择行为,其重点在于解释是否会重复购买某一品牌的产品。
3.E.K.B.模型
E.K.B.模型是1968年提出。该模型较全面的解释消费者的购物决策过程,具有对不同情境的概括性和适用性,并与消费者具体的决策行为相一致。
4.多属性态度模型
伊利诺斯大学的心理学教授Martin 提出了多属性态度模型。该模型认为人们在整合过程中通过结合对产品的显著信念的评价和信念的强度,态度就是这些好坏结果的加权总和。
二、消费者心理的研究
我国人口现在已达13亿,约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我们每一个人为了生存都会购买产品,都可以称为是一个消费者,所以这么庞大的群体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这一点已经被国外的许多企业所熟知,所以他们纷纷进军中国市场,吸引中国的消费者,最突出的便是零售业,他们在许多大城市建立了大商场、大超市。甚至有的消费者本来没有购物的打算,只是想去逛逛,结果进去逛完之后总是大包小包的买了不少东西。针对大商场和大超市如此流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如此巨大,其原因何在呢?下面我们将用场的观念来解释,探究影响消费者的心理场是怎样形成的?
1、心里场概念
心理场的概念最早是由勒温提出来的,在此将其应用于消费者购买决策的研究中。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有内部心理因素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产生的,内部心理因素也有好多专家、学者研究过,在这里引入心理场的观点,从系统的角度分析更有合理性。心理场具有物质性,是客观存在的。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可以看成是心理场对消费者的一种场化过程,消费者的许多购买决策都是在心理场的作用下产生的。
2、心理场系统有以下特征:
(1)交互综合性,心理场系统中的三个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2)开放性,心理场系统不可能是封闭的系统。
(3)动态性,心理场中的各个子场组成要素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心理场也是不断的变化的。
三、消费者购买决策心理模型
购买决策心理过程是消费心理学和消费行为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营销研究的核心内容。从消费者的角度说,了解购买决策心理过程,能够克服自身的不理性消费和盲目性消费:从营销实践角度而言,有助于企业进行有效地市场细分、市场地位以及制定明确的营销战略组合。消费者行为模型为研究和分析消费者行为提供了基本框架。本文结合西方学者的 “刺激―反应” 模型和中国实际,构建购买决策心理模型。
1、 消费行为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具普遍性的种行为活动。
比较著名的消费者行为模型有:尼柯西亚模型 ,恩格尔―科拉特布―布莱克模型(简称E.B.K)、霍华德―谢恩模型,而霍华德―谢恩模型更强调消费者购买的早期情况,认为态度和意向是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通过对以往消费行为模型的学习与比较,结合中国的经济状况,提出了“消费者购买决策心理模型。”
2、购买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由于缺乏某些心理和身体素质而产生的与周围环境的某种不平衡状态,是有机体对延续和发展其生命以及实现自我价值所必须的对客观条件的反应。
3、购买动机
一般而言,动机有三种要素组成:需要驱使;刺激强化;目标诱导。由此可见,动机受需要的强度、购买行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4、信息搜集
由于中国消费市场的不规范性,虚假广告比较泛滥,使得消费者需要花大力气搜寻信息。
5、决策
这是整个购买决策模型的核心环节,也是消费者心理冲突与矛后的环节,决策过程包含系列的心理活动同时,决策也受以往知识经验、结合自己的经济状况,对各种品牌进行比较,形成自己的购买标准。
6、购买
消费者在决策以及形成自己购买标准的基础上进行购买行为,购买过程有一定的个体倾向性,个体由于经常或者习惯购买某种商品而拒绝了其他同类物美价廉的商品。
7、购买后评估
在使用了产品和服务后,消费者会将其实际水平与期望水平进行比较,并体会到满意或者不满意,为以后的购买决策服务,改进以后的购买决策行为。
四、研究局限性与研究展望
1、研究的局限性
(1)由于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复杂性,本研究预先设定了研究的情景,即非生活必需品的购买,因此,对于其他情景,本研究没有涉及。
(2)样本的局限性。所选用的样本数量和所调查的消费者难免会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增加研究样本的代表性。
2、研究展望
(1)购买决策过程的神经机制研究
对购买决策过程的研究,现在的研究更多的是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对生理机制的研究较少。今后应注重运用生理学以及生理解剖学相关知识,采用实验的力法(如ERP),找出人脑中影响决策心理过程的相关区域,借助仪器设备进一步研究购买决策的生理机制。
(2)把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与心理学相关理论相结合研究,共同探购买决策的心理过程。
以往研究只注重经济学宏观的购买过程或者是关注微观的购买心理活动,今后应把宏观的购买过程与微观的心理活动结合起来。
(3)网络时代下,购买决策具有怎样的新特点
由于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网络购物已成为一种时尚,在虚拟的网络中购物,在不确定的情境中,消费者的决策心理具有怎样的新特点,与传统的决策心理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等。
参考文献:
[1]陈晓萍,徐淑英,樊景立.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力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冯建英,穆维松,傅泽田.消费名的购买意愿研究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08.
[3]顾文君.顾客消费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4]衡风玲,赵爱琴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北京丁业大学出版社,2008.
[5]黄凌.归因风格及情绪对购买决策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6]雷霞.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实证分析[D].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李新旺,刘金平.决策心理学[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8]梁汝英.消费者行为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篇9
[关键词]喜羊羊 灰太狼 经济效应 背后 观察
一部《喜洋洋与灰太狼》红遍大江南北,甚至于我国香港、台湾、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也风靡一时。喜羊羊、美羊羊、慢羊羊、灰太狼、红太狼等角色深入广大家长与孩子们的心,受到大家的热烈推崇与喜爱,而与此同时,这部国产动画片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应也是空前的,无论是大型超市、商场、购物街,还是零散的个体经营户如服装店、文具店、餐饮店等,都活跃着这些羊儿们和灰狼们的身影,甚至各大媒体、报刊、杂志、网络等都有关于这部动画片的相关评论或佳作,而且这部动画片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应与以往的儿童电视动画片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应相比,其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可谓史无前例。那么,这部国产动画片为何会受到大众如此的青睐,给社会带来如此大的经济效益呢,其实,其背后隐藏着许多顾客消费心理学、行为学及品牌营销等方面的知识。下面让我们来探析一下:
一、经济效应背后的营销学知识探析
首先,从顾客的消费理念与心理来谈。顾客的消费行为是受顾客的某些消费理念的影响,并通过顾客的某种消费心理起作用而最终形成的,而顾客的消费理念又是在其长期以来所处的文化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因此文化因素深深地影响顾客的消费行为。《喜羊羊与灰太狼》是一部以羊和狼两大族群间趣味十足的争斗为主线的动画片。剧情呈轻松诙谐风格,情节爆笑,对白幽默,其间还巧妙地融入了社会各种新鲜名词。这部动画片一直宣扬的一个主题是:正义、友爱、勇敢、机智的羊儿们的合作与团结精神最终战胜诡计多端的灰狼们。这一点,正好迎合了众多消费者的弘扬正义、和平、友爱等价值观、价值取向的理念与心理。而且,有学者研究指出:“品牌形象与消费者理想自我概念的一致性程度愈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随之愈高。” 也就是说大众心中所理想的自我始终是朝着真、善、美的境界发展的。而这也是使得这部动画片在连续开播后,迅即产生强大的社会经济效应的根本原因所在。许多家长很乐意为其孩子购买附带有喜羊羊、暖羊羊、美羊羊等图片或画像的物品。家长和孩子们的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追求和平、友爱、真理等的理念与心理,促进他们形成消费行为,而此种消费行为,以及他们对产品的使用过程又进一步反向地强化了他们的这种消费理念与心理。我们可以从以下构建的图清晰地看出来:(见图)
其次,从顾客对品牌形象的感知方面来谈。一个清晰确定、主题鲜明的品牌产品形象将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顾客脑海中所储存的关于某一产品形象的正面信息,又会影响顾客的消费行为。也就是说,顾客通过自身的各种感官功能,对品牌产品进行综合感知之后,在一定消费心理的影响下促成消费行为的产生。品牌视知觉消费心理研究就指出了顾客如何通过自身的各种感知功能,在外界的一些条件加之顾客自身的心理特征作用下产生对产品的消费行为。《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主角羊儿与灰狼们在设计上就是非常独到的。主角形象颜色采用了十分鲜明对比的灰白色,勾勒简单、清晰,能引起大众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效应,加之故事情节发生的背景常设在绿茵茵的草场上,这更能突出主角的形象。背景与主体的最佳结合常常能引起消费者深层次的记忆与联想。刘易斯(Lewis)著名的AIDMA理论认为消费者对商品信息的接受过程是这样一个连续环节:“注意―兴趣一欲望一记忆―行动" 。这表明了,《喜羊羊与灰太狼》在视觉效应上从一开始已成功地引起顾客的注意,继而令顾客产生兴趣,直至最后采取相应行动。此外,文化理念对顾客所产生的对这部动画片角色的感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众所周知,国人在长期以来形成的赋予不同颜色以不同情感的特殊文化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白色长期以来在大部分人心理是一种纯洁、和平、友爱等的象征,而灰色常常是一种黑暗、混浊、痛苦等的象征,这就使得人们在接触这部片子各种角色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强烈的情感碰撞,从而更加强化了人们对不同角色的记忆及相应的日后的消费动机,这也无怪乎羊儿们的身影常常出现在小孩子们的日常学习用品类上,而灰狼们则较长出现在各种奇趣的玩具用品之上。
再次,从营销方式的独特性来谈。无论是这部动画片本身的播放,还是在其之后商家们紧抓商机所采用的各种营销方式来看,都是非常独特的。巧妙并及时的运用了“事件营销”的方式,使许多企业主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获取了巨大的利润。“事件营销”通常具有受众面广、突发性强,在短时间内能使信息达到最大、最优传播效果的特征,因此,在《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各种角色深入大众心里的时侯,企业主们也把他们精心设计出来的产品带进了千家万户。世界快餐业巨头麦当劳就时常在这种营销方式上获利,在蝙蝠侠、蜘蛛侠、变形金刚等系列片子开播后其提供的蝙蝠侠、蜘蛛侠等套餐深得群众特别是家长与孩子们的喜爱。
二、经济效应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那么,从这部妙趣横生的动画片及其为社会所带来的经济效应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呢?
第一,把握顾客消费理念,抓住顾客消费心理是品牌产品营销制胜的关键。顾客消费行为最初是从引起需要而开始的,即是顾客在自身某种需求或需要的驱动下,萌发其购买相应产品以满足自身这种需求或需要的欲望。而当顾客购买决策过程进一步深化时,即接着通过收取信息、比较评估直至最终购买决策形成这些阶段便都是受顾客自身的消费理念及消费心理所引导。因此,把握顾客消费理念,抓住顾客消费心理便是企业在进行品牌产品营销中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现今在如此发达的市场经济状态下,一个品牌产品很容易便会被同类产品所替代,无论是产品的使用价值方面还是其精神价值方面,因此,只有成功地把握顾客消费理念,抓住顾客消费心理才能成功地将一个品牌产品的形象深植顾客心中,让其产生强大的品牌效应。
第二,品牌形象设计独特对产品成功营销的重要性。品牌形象所传达的是关于产品的外观、颜色、风格、功能等各方面的综合信息。因此,品牌形象的设计对品牌形象的进一步传播及产品的销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独特的品牌形象设计能使产品与其他同类产品很好地区分开来,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一般来说,品牌形象在视觉设计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1.强调企业文化所追求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实质性内容,直接指导品牌形象的视觉设计。2. 品牌形象设计要得到广泛认同,具有吸引视觉的诱惑力,就必须在形式上、视觉上易于识别,以简洁明了的视觉形式使人一目了然。以美感的视觉要素和简洁的图形在受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产生积极的审美心理的感受和体验。3.品牌经营有利于企业集团化、国际化经营,品牌识别要特别注意国际通用性的特点,要符合图形国际化趋势,即以图形符号形式建立“人类共通语言系统”,趋向于理性的规范的形式 。
第三, 营销方式的正确选择对品牌产品发展的重要性。产品的营销方式或方法是多样化的,而企业主必须采取最适合自己品牌发展的最佳方式,才能成功地营销其产品。品牌产品营销方式的选择必须与企业发展的目标、宗旨、长远利益等相符合。“事件营销”是现今市场上深受商家们欢迎的一种营销方式,许多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都热衷于参与到各种国内外重要文艺、体育等活动或赛事当中,以提升自身的企业及品牌形象。此外,利用名人效应或重大事件等的广告战役也是企业主们所推崇的。
参考文献:
[1]王联晓 朱正浩 刘丁己 品牌形象、 消费者自我概念和购买意愿关系综商业时代 2008 (15)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心理;影响因素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急剧的改善,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意识和消费心理也在慢慢发生着改变,我国消费品市场迅速发展,以消费者为主体的“买方市场”格局逐步形成。大学生教育也从精英教育转向平民教育,据统计,2013年大学入学率高达75%。消费心理属于一种比较稳定且理性层面的内容,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而大学生作为新的消费群体,追求时尚、新颖,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由于所受的教育、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的特殊性,他们有自己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特殊的消费群体,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研究对于揭示出隐藏在大学生背后的社会背景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概念界定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个人消费活动中发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外在表现,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心理学家按照它发生的先后将其概括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消费心理从认识过程经历情感过程直至发展到意志过程,是一个消费购买的决策过程。该决策过程除消费者本人外,旁人无从知晓,故又常称为“黑箱”(black tank)。
三、调查地点和样本的选取
为了考虑不同高校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选取了中南大学重点本科、湖南师范大学的普通本科学校学生和湖南省民政学院专科的学生作为样本,男女生各占一半,涵盖长沙不同层次的大学,共得有效样本102份。
四、分析与结果
(一)大学生消费群体结构分析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构成是否合理,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大学生消费结构不合理,如一部分学生只用于学习消费,还有一部分学生用于无益的精神消费上,消费过高、浪费严重。笔者从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构成。
1. 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经济来源。84.2%的农村学生把父母给予当作生活费用的主要来源,另有13%的农村大学生把勤工助学、奖学金、校外兼职作为生活费的主要来源。而城镇和城市的大学生所有的生活来源都是来自家庭。农村大学生不仅生活费的来源多种多样,而且有一部分是靠自己获得,可能是因为城乡差距原因引起的,也反映在农村的大学生具有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
2. 不同地区学生的消费水平。经过统计,28.4%的大学生每月消费在500元以下,44.1%的学生每月消费在500-1000之间,23.5%的学生每月消费在1000-2000之间,3.9%的学生每月消费在2000元以上,其中八成以上的农村学生的月消费在1000元以下,而六成以上的城镇学生消费水平在1000元以上,高于农村学生,城市学生的消费水平均在500元以上,而且2000元以上的消费水平的人数远高于农村学生,消费水平的多少与家庭收入有关,说明城乡收入差距过高。有四成的学生的生活费用主要用于伙食,反映学生的“恩格尔系数”较高。
(二)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
社会环境包括家庭背景(农村和城市)、受教育的水平(不同教育层次)、年级(大学生成长过程)。从社会环境对消费观念、消费动机、消费期望的相关性影响进行分析。
1. 家庭背景对消费观念、消费期望的影响。消费观念,通过对勤俭节约的态度、消费标准、花钱原则、消费理性程度这四个维度进行测量。输出结果显示,卡方检验P值均大于显著性水平即0.05,说明家庭背景和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没有显著性差异。(1)不同教育层次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在不同的受教育层次和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的关系中,卡方检验P值大于显著性水平即0.05,说明受教育水平与大学生对待勤俭节约的态度没有相关性。在消费标准和花钱原则上,卡方检验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即0.05,说明受教育水平与消费标准和花钱原则有相关性,且成正相关,表明受教育层次越高的学生,消费越以经济实惠为主要标准,在花钱方面,保证自己的基本生活的前提下,能省则省。在理性消费程度方面,对于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价格再贵都会买下来这一方面与受教育水平没有相关性,而在消费比较谨慎和受教育层次具有相关性,而且成正相关,表明受教育水平越高的学生消费越谨慎,越能从自己的实际消费能力出发,这与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环境有关,和学校的文化氛围也有一定的关系。(2)不同教育层次对大学生消费期望的影响。在对大学生的消费期望研究后发现,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消费期望趋于一致,都希望改善目前的生活现状、购买房子、车子或进行投资。
2. 不同年级对大学生消费观念、消费期望的影响。(1)不同年级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经过spss分析:在对勤俭节约的态度上,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勤俭节约的态度是没有差异的,都认为在当今社会勤俭节约仍是应当提倡的传统美德,但在消费标准方面,年级越高的学生越认为消费时应该以经济实惠为主要标准,而年级越低的学生则会追求高标准,在花钱的原则上,年级越高的学生越认为在保证自己基本生活的前提下,能省则省。在理性消费程度上,年级与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不顾价格都会买下来没有相关性,而年级越高消费越谨慎。这与不同年级所接触的环境不同,价值观不同。不同年级的学生消费观不同,年级越高,消费更理性,有自己的消费理念。(2)不同年级对大学生消费期望的影响。在对大学生消费期望的调查后发现,虽然来自不同年级,但消费期望较为一致,希望把钱用在改变目前现状和改善目前的生活水平或为以后作为投资。
五、结论
本研究在对长沙市三所高校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进行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收集数据,并在分析数据之后得出:大学生的消费来源具有多样性,农村的学生更加独立自主,而且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与家庭收入成正相关,来自不同地区的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具有明显差异,城市地区的大学生的消费水平高于农村地区,说明我国城乡收入不均。而且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的主要消费用于生活费用、服饰、学习用品等,而用于人际交往的较少,说明大学生的恩格尔系数较高,不过大学生的消费呈多样性,而在消费构成中,来自城市的学生的消费种类多于农村学生,专科学院的学生的消费构成比本科学院的学生更具有多样性。大学生整体是反对攀比浪费,提倡节约意识,在消费过程中比较理性,不易受外界消费观的影响,较为注重商品的实用价值。家庭对大学生的求实心理具有影响,来自农村的学生在消费方面更加注重自己的经济能力。家庭背景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动机、消费期望没有显著性影响。教育层次较高的大学生比教育层次低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更为合理、理性,更容易从自己的实际消费能力出发教育层次对大学生的消费动机没有显著性影响,不管是哪个学校的学生都会首先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然后再追求高一层次的需要。年级越高的学生消费更为理智,而年级较低的学生更容易形成从众、攀比心理,不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消费能力去消费。年级越高的学生购物更具有实用性,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而年级低的学生会更加追随他人的购物选择,较为盲目。年级较低的学生好奇心和求异心理较强,注重商品的新奇性,而年级较高的学生更注重商品的实用性。年级较低的学生趋同性消费动机更为强烈,更容易产生从众心理,更容易受周围群体压力的影响,消费观念较经验型,而年级较高的学生消费更为理性,更加从自己实际的消费观念出发,不易受到他人消费行为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余芳.大学生消费决策风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
[2] 李晓霞,刘剑消.消费心理学[M].上海: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4):80-85.
- 上一篇:幼儿园防交通安全应急预案
- 下一篇:企业文化管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