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经营情况报告范文

时间:2024-03-22 16:29: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业务经营情况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业务经营情况报告

篇1

尊敬的行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于2017年9月担任**支行行长。任职以来,带领团队积极进取,始终把业务经营作为工作核心,以效益作为支行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深感自身业务经营、人事管理能力的欠缺,支行各项业务发展不均衡,未能与总行发展保持高度一致,部分指标与任务存在较大的差距,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得到上级领导和同事的细心指导和点拨。

下面,根据总行要求,就支行2018年业务经营情况向大家做述职报告,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业务经营情况与原因分析

(一)存款方面

截止2018年8月31日,我行存款余额9944万元,较年初增长577万元,完成全年存款任务的41.78%。其中:个人存款日均较年初增长1073万元,完成全年个人存款日均任务的89.46%;单位存款日均较年初下降2万元,完成全年单位存款日均任务的-3.09%。

以上数据反映,我行个人储蓄存款存在冲高回落以及单位存款业务发展滞后的特点,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网络平台发展迅猛,蚕食储蓄存款较为严重。以支付宝、余额宝为首的互联网集资平台发展迅猛,对储蓄存款的分流影响严重(包括一些违规集资平台,对储蓄存款的分流也有一定的影响)。部分年轻人热衷于追求高收益及高自由度的储蓄业务,对银行存款业务依赖度下降。

2.居民住房需求、房地产投资需求增加,导致存款流失。今年富顺及周边房地产市场火爆,**辖区内的农民进城购房以及房地产投资热情较高,导致储蓄存款流失。

3.拆后重建刚性支出集中释放,导致我行储蓄存款流失严重。2017年**辖区的高铁拆迁款陆续到位,下半年拆后重建陆续启动,导致春节前后拆迁户集中支取储蓄存款,用于支付材料款及人工工资,储蓄存款流失约700万左右。

4.员工业务揽储积极性未充分调动,效果不明显。存款重心由余额转为日均后,加大了业务揽储难度,员工积极性下降,业务揽储效果不明显。

5.对公存款吸收乏力。我支行辖区暂无一定规模的企事业单位,暂时对公账户只要**小学校和瑞和建筑公司(公司规模极小),无支柱性产业,农业种养大户也较少,对公存款吸收难度较大。

(二)贷款方面

截止2018年8月31日,我行贷款余额4055万元,较年初下降103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25.95%。其中:贷款日均较年初下降-48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4.98%。

原因分析

1.贷款核销金额大,对贷款余额影响较大。2018年6月,根据总行安排,对朱春燕贷款300万元进行了核销账务处理,对贷款余额影响较大。若不核销,我行贷款余额较年初上升197万元,完成全年贷款余额任务的49.62%。

2.由于客户经理轮换,优质、大额客户流失明显,对贷款余额增长影响较大。由于2017年原客户经理轮换,带走了大批优质、大额客户,减少贷款余额约380万。

3.二手房按揭贷款发展不利,新增贷款资源不稳定。与**支行有业务关系的中介机构业务,已被原客户经理带走。新发展的中介机构,因总行二手房政策及评估情况的改变,优势不明显,获客情况较难,结合总行二手房信贷规模控制情况,暂停了与中介机构的合作,因此二手房按揭稳定资源被切断。

4.自身贷款资源有限,未能及时补充贷款流失。由于我已经7年未从事客户经理工作,以前掌握的客户已多年未联系,缺少业务合作和交流的机会,支行贷款流失后,未能及时补充。

5.贷款新客户营销力度不够,新客户增长较慢。由于属于4人网点,支行长兼任有大堂经理职责,较多的精力用于了存量贷款的维护、手机银行的营销、各类宣传和排查,对于市场新客户的寻找缺少时间,新客户的增长较为缓慢,从而导致新增贷款增加不明显。

(三)中间业务方面

截止2018年8月31日,我行保险业务手续费收入2.15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72.88%(全年任务83%)。该项指标有信心完成全年目标。

(四)电子银行业务方面

截止2018年8月31日,电子银行交易占比73.26%,完成全年任务的29.43%。蜀信e有效客户数318.75,完成全年任务的55.92%。

原因分析:

1.我行无业务、ATM机,手机银行发展滞后,非柜台交易较少,影响了该项指标的完成。我行正在大力发展手机银行,争取突破,稳步提升电子银行交易占比。

2.由于**支行手机银行发展一直相对滞后,2017年是9月下旬才开始发力,年终勉强完成全年目标,基础不牢固,对2018年的业务指标有较大的影响。现在农户正在支取财政补贴,正是我行大力发展手机银行的有利时机,该指标应该会有较为明显的改善,蜀信e有效客户数指标,我行有信心完成。

(五)资产质量方面

截止2018年8月31日,我行不良贷款余额51.05万元,较3月末下降4.04万元(三月不良贷款余额28.8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3.99%。由于诉讼收回,存在时间差,年底完成该项任务难度较大。

原因分析

1.受市场原因影响,个人大额贷款信用风险突出。截止目前1户因赌博破产,无法按期偿还10万元贷款本息。1户因工程投资失败、离婚等多种原因资不抵债,无法按期偿还36.6万元本息,因诉讼收回存在时间差,该项不良贷款化解难度较大。

2.部分农户外出务工更换电话号码后未主动联系我行及左邻右舍,贷款本息、利息逾期后无法及时取得联系,形成逾期贷款。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加强团队建设,努力提高团队竞争力。通过交心谈心、任务指标、工资绩效收益的计算、鼓舞士气,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扭转个别员工消极心理。

(二)积极拓展业余揽储,增加储蓄存款余额。

(三)积极拓展贷款新客户,增加贷款新血液。

(四)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努力完成中间业务及电子银行业务。

(五)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化解不良,严控新增贷款风险。

篇2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旅行社业务年检(以下简称"年检"),是指旅游行政部门对旅行社在上一年度内的企业基本情况和业务经营、企业管理、遵守法规规章等情况所进行的集中性检查。

第三条为了确保旅行社业务年检工作质量及其年检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避免错报、漏报,我省旅行社业务年检工作实行"分级负责"的管理办法,即市、州旅游局负责本区域内的国际、国内旅行社业务年检组织及初审工作;省旅游局负责省管国际旅行社业务年检组织、初审以及对各市、州国际社的复审、对全省国内旅行社进行的终审工作。

第四条凡经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批准设立并领取《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并领取营业执照的旅行社,均应参加年检。

在年检年度内经旅游行政部门批准设立并领取许可证,未完成工商登记和领取营业执照的旅行社,可不参加年检,但应在年检时提交办理工商登记情况的报告。

在年检年度内发生类别转变的旅行社,按照转变后的类别参加年检。

在年检年度内被注销、吊销许可证的旅行社,不进行年检。

第五条旅行社财务审计工作,由省、市、州旅游主管部门分别推荐审计机构对旅行社进行审计。旅行社必须按规定和要求,根据审计后的数据,如实、认真填写国家旅游局统一制发的《旅行社业务年检报告书》,并在每年的2月5日前,完成上网录入工作(),并将填妥的《旅行社业务年检报告书》、《审计报告》及有关材料报送至旅游行政主管部门;2月15日(遇春节放假顺延)前各市、州旅游局将《旅行社业务年检报告书》、《审计报告》及本地年检汇总情况、总结报告报送省旅游局。

各级年检主管机关应当认真审核旅行社填报的《旅行社业务年检报告书》,并根据需要对旅行社进行现场检查,或要求旅行社补充材料、重新填报或者作出说明。旅行社应当接受检查、补充材料、重新填报或作出说明。

第六条各市、州旅游局向省旅游局书面报送旅行社业务年检汇总情况及总结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一、本地区年检组织、实施情况,包括旅行社总量、总的情况概括、年检初审通过、暂缓通过、不予通过的数量及与去年的比率。

二、通过年检反映出的本地区旅行社在年检年度内的业务经营、内部管理、贯彻法规和规章及全行业整体情况,以及旅行社业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工作方向。其中,业务经营等情况应当包括主要数据指标。

三、对本地区所有旅行社作出年检初审结论。对暂缓通过年检和不予通过年检的,应当写明旅行社名称、许可证编号、存在的问题及其表现、处罚依据。

各市、州旅游局对本地区的年检数据和有关的汇总、说明材料认真录入、校对和检查,并对所报送的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第七条省旅游局根据各地上报材料,按照《四川省旅行社年检省级主管部门考核打分试行办法》(见附件)对旅行社进行综合打分,然后根据各旅行社得分和相关情况,在旅行社年检报告和网上()同时进行复核或终审,作出"通过业务年检"、"暂缓通过业务年检"或"不予通过业务年检"等年检结论,评出全省优秀旅行社,"双十强"旅行社。

一、"通过业务年检"标准:旅行社年度年检考核打分超过60分(含60分)又无"暂缓"或"不予通过年检"情形的,省级年检主管机关给予通过业务年检。

通过年检、得分超过110分(含110分)而又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或质量投诉的,评为全省优秀旅行社,其中得分名列国际、国内旅行社前10位的为全省"双十强"旅行社。

二、"暂缓通过业务年检"标准:在年检年度内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旅行社,暂缓通过业务年检,并由年检主管机关依照法规、规章的规定,给予责令限期改正、警告、通报批评、限期整顿、停业整顿等处罚:

(一)注册资本、旅行社质量保证金不足《条例》规定最低限额;

(二)歇业超过半年;

(三)以承包或挂靠等方式非法转让经营权或部分经营权的;

(四)超范围经营的;

(五)未按照规定组织管理人员及导游、领队等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或集中培训时数不够规定标准,经理资格证未达到要求的;

(六)未按照规定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的;

(七)经营过程中有零团费、负团费现象的;

(八)有重大投诉尚在调查处理过程中的;

(九)年检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违反法规、规章的行为;

(十)省级年检机关考核打分得分为30-60分(含30分,不含60分)。

三、"不予通过业务年检"标准:在年检年度内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旅行社,不予通过年检,由年检主管机关依照法规、规章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并可注销或建议注销其许可证:

(一)拒不按规定补足注册资本、旅行社质量保证金的;

(二)未经营旅游业务超过一年的;

(三)国际旅行社连续两年未经营入境旅游业务的;

(四)严重超范围经营的;

(五)以承包或挂靠等方式变相转让许可证,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连续两年未按照规定组织管理人员及导游、领队等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或集中培训时数不够规定标准,经理资格证未达到要求的;

(七)发生严重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事件的;

(八)拒不参加年检的;

(九)未建立合法、公开的导游报酬机制,致使导游人员私拿回扣,造成恶劣影响的;

(十)年检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严重违反法规、规章的行为;

篇3

关键词:财务分析;企业;经营决策

财务分析作为企业财务管理重要的工具之一,应用比较广泛,但要充分发挥财务分析的作用,真正满足财务分析报告使用者的需求,还需专业的财务分析人员,通过收集的可靠数据,采用适当分析方法,做出科学合理、有价值的财务分析。

一、财务分析的内容及方法

(一)财务分析的内容

企业财务分析可分为日常财务分析及非日常财务分析。1.日常财务分析日常财务分析在月度、季度、半年度、全年出具分析报告,对这一时期的经营成果进行总结性分析,对企业进行客观、全面的数据分析,包括盈利情况分析、资产质量及资本结构分析、现金流量分析、降本增效情况分析、信用管理情况分析等。其目的是对该时期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做出评价,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2.非日常财务分析非日常财务分析指针对某项重要决策做的财务分析数据支持。重要决策支持财务分析是管理层在战略方面进行的决策,比如企业并购、资产处置、融资方案等需要的财务分析支持及财务专业意见。

(二)财务分析方法

如何进行财务分析,首先要确立数据标准,可以以行业标杆企业财务指标作为标准,以预算目标作为经营业绩标准;其次,进行数据比较,将财务数据与标准进行比较,如两者口径不一致,先行调整;发现异动后,拆解至业务层面,如销售额,拆解为单价*销量;从预实、同期两个维度对拆分后的业务指标找出变动的原因,如销售额,从单价*销量两方面着手,找出销售价格变化的原因,以及销量增减的原因,从而得出销售额异动的原因。在财务分析中,比较常用的分析方法有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连环替代法。

1.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是把相同财务指标各期数据进行对比,计算其增减变动的金额和幅度,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趋势,对企业发展有预测参考的作用。在采用趋势法预测数据时,应当保持数据口径的一致,对于偶尔发生的影响因素需要剔除,才能反映企业正常的经营情况,对增减变动较大的数据,要特别加以分析,寻找原因,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总结数据趋势的目的是找出业务的规律性,例如季节性变化对当期销售额是否存在影响,或某企业经营情况是否持续向好等。

2.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指将相关财务指标数值进行比较,说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分析方法。可以将财务指标的部分与总体比对,分析构成比率;还可将投入与产出进行比对,对经营效率进行分析。采用比率分析法,需要将各种比率进行全面的分析,不能单独用某项指标判断企业情况,对采用的数据,分子分母的口径要保持一致,对企业历史及现在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效果做出客观评价。

3.连环替代法

财务分析的相关指标存在因果关系,连环替代法是用来确定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分析对象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当有若干因素对分析对象发生影响作用时,假定其他各个因素都无变化,按顺序确定每一个因素单独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二、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一)在资金运营周转决策中的应用

资金是一个企业的血液,加强对资金收支的分析,确保企业安全资金余额,是企业平稳运营的关键。在分析收款时,需要了解公司业务运营模式,掌握销售回款规律,固定每周将账面应收账款与业务人员确认,要求反馈回款时间,并对未来的销售额进行预测;在分析资金支出时,应当区分为哪些是刚性支出,哪些是可以延缓的支出,哪些是不必要的支出;刚性支出主要由人工成本支出、税费支出、房租物业水电等组成,在保证刚性支出的同时,对其他可延缓的业务支出申请进行分批支付,争取较长的账期;分析出企业哪些支出是不必要的支出,比如会议费、培训费等在资金紧张时,要严格控制。依据合理的财务资金分析,编制资金计划,保证资金余额覆盖企业刚性支出,促使企业稳定运营。

(二)在业务发展决策中的应用

为了应对市场风险,企业往往发展多个业务,但企业资源有限,对哪个业务追加投入,哪个业务减少投入,此类经营决策需要财务分析支持。企业资源分配与业务线盈利能力相关,需要对业务线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在收入方面,要分析各条业务线收入,对各个业务线当期收入进行预算与同期的比较,与市场中竞争对手的收入进行比较,分别找出差异原因,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扩大市场推广等措施来提高业务收入。在成本方面,需要对相应业务线的成本精确核算,与结转的收入相匹配,分析毛利增加变化原因,降低成本,提高毛利。在对业务线费用分析上,分为固定费用与变动费用,固定费用包含人工支出、房租、物业、水电、折旧等每月固定费用,变动费用包括市场费、业务招待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等,对进入衰退期的业务要对变动费用加强控制,减少不必要支出。通过每条业务线息税前利润的比较,判断每条业务线盈利情况,结合业务生命周期,采取不同的措施,成熟的业务,是企业现金流收入的保障,需要平稳投入,保持盈利的状态;对初创阶段的业务,要关注投入产出比,结合运营数据对用户数,流量的变动进行分析,通过对产品盈利模式的不断尝试,及早实现创新业务收入;对衰退的业务,要控制支出,减少亏损。

三、企业经营决策中财务分析的作用

(一)为管理层决策提供财务支持

财务分析数据源于财务核算,财务核算数据具有可靠性,可以客观真实的反应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效果,结合企业运营数据及行业数据比较,可以全面、客观的反应企业整体情况,为管理层的举措提供财务支持。

(二)风险防范作用

财务分析在对业务经营状况的分析中,可以发现企业存在的业务风险与财务风险,及时弥补流程漏洞,加强财务管控,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降低企业运营风险,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三)促进资产保值增值

通过全面的财务指标分析,找出成本费用增减变动原因,对可控成本费用加强管控,协助管理层采取有效的降本增效措施、提高资产质量和运营效率,进而获取更高利润,同时关注资本结构,确保财务风险可控,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四)客观评价经营业绩

通过财务分析,管理层可以全面深入地掌握企业盈利能力、资产质量、资本结构以及现金流状况等,从而合理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以奖优罚劣。

(五)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全面的财务分析,使管理者对企业业务线投入产出有所了解,结合企业运营数据,可以帮助管理者将资源投入到具有潜力的业务,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四、企业经营决策中财务分析存在的不足

(一)财务分析报告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需求,重点不突出

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的收集,采用相应的财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后,往往只得出潜在的数据差异,整篇的数据表格不能突出重点,而且不能深入的结合业务进行分析,不能对企业管理者决策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二)财务分析人员分析能力不足,不能客观的发表分析意见

财务人员专注于自身财务事务,较少关注公司业务运营;与其他部门缺少沟通,无法获取财务数据以外的可用于财务分析的数据;受主管领导管理限制,不能客观发表分析意见。

五、财务分析有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的策略

(一)明确报告使用者的需求,确定分析重点

财务分析人员应主动与报告使用者进行深入沟通,了解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需要获取的信息,以及具体要求,如呈现方式、繁简程度、分析重点等,确保财务分析有针对性,能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根据公司业务的运营模式和报告使用者的要求具体判断财务分析重点。可以重点对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1.运营模式

应根据项目收益驱动因素,参考行业普遍情况,综合判断项目运营模式。主要依赖不动产或存货等有形资产驱动获取收益的项目为重资产运营模式,反之则为轻资产运营模式。对于重资产运营项目,应将资产风险列为分析重点,关注资产质量、资本结构以及资金投入产出等情况。对于轻资产运营项目,财务分析应侧重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等方面。

2.生命周期

应根据项目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调整分析侧重点。处于初创期的项目,应重点分析当期收入增长率、资金缺口;处于成长期的项目,财务分析的重点应该在盈利能力、现金流状态、资本结构等方面;处于衰退期的项目需要重点分析资产质量、现金流以及整体估值情况。

3.重大交易事项

对本期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交易事项,应当详细了解发生交易的原因及目的,分析该事项对本期及全年的影响,特别关注该事项的实质是否为关联交易或筹划事项,如该事项属于人为操作且存在交易价格不公允的情况,则应将该事项从本期经营成果中剔除,重新对盈利能力进行分析。

4.重大资产(非正常)减值事项

应当关注本期减值资产的形成过程及本期重大减值的原因,判断减值额是否公允或符合实际情况,以及减值依据是否充足等,分析该事项对当期报表的影响。如属于重大非正常资产减值,应关注责任人的确定及追偿、内控改进措施等方面。

5.重大外部借款

应关注本期发生的和三月内即将到期的重大借款。对于本期发生的重大外部借款,重点分析资产负债率和负债结构的变动情况、未来资金成本、借款用途、抵押物或担保方、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等方面;对于三月内即将到期的大额借款,重点分析该借款形成的时间、已形成的财务费用、借款用途、抵押物或担保方、偿还借款资金的来源等方面。

6.重大资产处置

应关注本期发生的重大资产处置事项,判断该资产是否属于处置项目,重点分析该事项对财务报表、税负及现金流的影响,如该资产涉及公司的核心资源,应当关注该处置事项是否损害了本公司。

7.重大表外事项

应关注本期发生的重大表外事项,如对外提供担保、与竞争对手的重大业务合作等。对于本期发生的对外担保事项,财务分析人员应从相关部门获取被担保方的基本情况,了解其他股东是否对其进行了反担保,并计算截止本期末累计的担保余额,重点分析可能存在的担保风险。对于与竞争对手的重大业务合作事项,财务分析人员应从相关部门获取合作背景、合作目的以及合作协议核心条款等资料,重点分析该事项的未来收益、潜在财务风险,并判断是否对公司核心资源存在影响。除此以外,财务分析人员还应该关注同行业内其他公司发生的重大事项,重点分析该事项是否对未来公司的上下游议价能力、替代产品和竞争对手等产生影响。

(二)建立财务分析制度保障,明确财务分析人员职责,提升财务分析人员能力

建立财务分析保障制度,明确财务管理部为财务分析工作的组织单位,设置财务分析岗位,专门负责财务分析工作。明确财务分析人员的权利和责任,财务分析人员有权获取与分析有关的全部数据,其他部门或岗位的人员应该积极配合,其自身应主动学习财务专业知识,掌握公司所处行业的运营及发展规律,确保可以胜任财务分析工作,同时应独立进行分析并发表财务意见,不受管理层或其他主管领导的意见影响。财务分析人员要定期与一线业务人员对公司核心业务运营情况进行交流,通过交流达到了解行业现状、本企业运营情况及对未来预测的目的,为财务分析提供业务素材和分析角度;可以定期邀请公司业务主管领导和核心业务人员与财务分析人员进行业务研讨,或参与类似会议,帮助财务分析人员了解业务需求。

六、结语

明确财务分析报告使用者需求,突出分析报告重点,建立财务分析保障制度,提升财务人员业务参与度,从而提升财务分析报告价值,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应,快速采取有效措施,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有效支持,为企业可持续、长远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黄连开.关于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财会学习,2020(24):46-47.

[2]李志新.财务指标分析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15):187-188.

[3]李月.谈财务分析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的有效路径[J].大众投资指南,2020(15):68-69.

[4]江群.财务分析如何有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的探讨[J].大众投资指南,2020(15):72-73.

篇4

一、利润表项目调整成因的深层剖析

笔者认为,所谓主营业务收支、其他业务收支和营业外收支之间的划分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对企业下达并严格考核指令性计划的必然要求,同时也反映出企业缺乏生产经营自主权。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上述划分无疑是适宜的,作用也是显著的。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确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战略的开始实施,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外在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现实的经济环境和竞争性经济领域,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目标。在此背景下,会计核算中再进行所谓主营业务、其他业务和营业外业务的划分,已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此外,在我国已经加入WTO的情况下,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而带来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这无疑会使我们历史眼光中“主营业务”所具有的长期稳定性的周期大大缩短,企业只有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参与日益激烈的竞争,才能够获得生存和发展。

总之,在当今世界的大背景之下,企业在自主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时,已经不存在主营、其他和营业外业务框架的约束。相反,只有与时俱进、只争朝夕实现利润最大化,才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管理层圆满完成受托任务的唯一选择。因此,在利润表中,取消主营业务、其他业务和营业外业务的划分是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会计核算必须坚持算为管用原则的必然选择。

二、对利润表新组成项目的深层剖析

《准则》中规定:利润表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单列项目:(1)营业收入;(2)营业成本;(3)经营管理费用;(4)财务费用;(5)投资损益;(6)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7)营业损益;(8)自然灾害损失;(9)终止经营损益;(10)所得税费用;(11)当期净损益。下面根据三张主要报表之间的内在勾稽关系,对利润表的上述新组成项目进行具体剖析。

(一)关于“营业收入”项目该项目是企业获取营业损益的逻辑起点。分析时可将该项目的数额与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的数额进行比较,如果前者的数额大大高于后者的数额,则说明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销路不畅、回款能力较差;反之,则表明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适销对路、市场占有率较高、销售回款能力较强。在此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尽管《准则》中取消了主营、其他和营业外业务之间的划分,将由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产生的收入和成本,统一在“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中列示。但《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执行该制度的企业应该列报“分部报告”,通过按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的方式,可以将企业所发生的业务进行详细的披露,所以从整个制度体系的角度来分析,企业所披露信息的有用性大大地增强了,并没有受到因取消主营和其他业务之间区分的影响。

(二)关于“营业成本”项目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利润表的新项目组成体系框架下,企业所发生的各类营业业务所缴纳的流转税金和附加,应该在该项目中填列。原因有二:其一,企业发生相应的纳税义务后,必须无条件按相应的税收法规或条例计算缴纳流转税,这是企业获取属于其自身利益的法定前提条件,也只有满足该条件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所获取的收益才能受到国家相关法律的保护;其二,企业只有在缴纳完相应的流转税和附加后,才能真正测算和考核企业经营业务获取毛利的能力,也只有在该情况下所计算出的毛利才真正稳健可靠。在正确填列该项目的数额后,通过该项目的数额与“营业收入”项目的数额相比较,可以了解到企业经营业务的毛利率,进而了解到企业的产品或劳务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如果企业的毛利率高得惊人,客观上就需要报表阅读者深入了解其成因,以提防造假嫌疑。为此,可通过计算存货周转率来加以验证,如果企业的存货周转率低得惊人,该企业就很有可能存在少转销售成本,操纵利润的嫌疑。

(三)关于“经营管理费用”项目该项目可以反映企业经营及管理环节的工作效率,为此可以通过该项目的数额与“营业收入”的数额进行比较,该比值越高说明其工作效率越低。但需要说明的是,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当期所计提的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记入了“管理费用”科目,而这部分管理费用是与企业所采用的会计政策直接相关的,该数额通常会受到企业对稳健性原则应用尺度的影响,与当期的正常经营活动无关。因此,为了稳妥起见,最好根据企业列报的“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来进一步了解企业当期所计提的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的数额,借此对本期所发生的管理费用进行相应的调整,来推算企业当期真正意义上的管理费用的发生数额。

(四)关于“财务费用”项目该项目反映企业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或法律主体通过筹集债务性资金所发生的资金成本。单独列示该项目可以对企业筹集债务性资金的效率进行考核,即通过息前营业利润率与借款利息率的比较,来评价企业对财务杠杆的利用效果。

(五)关于“投资收益”项目该项目反映企业利用暂时闲置资金或进行资本运营(对外进行权益性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水平情况。当企业发生投资性业务后,该部分资金就脱离了本企业的正常资金周转过程,企业已经让渡了该部分资金使用权,对该类业务单独进行考核是必要的,借此可以对企业对外所进行的投资业务的实际效果进行衡量,以便相应做出决策。当企业大量发生权益性投资业务后,通常意味着该企业利用目前的人力、技术资源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的潜力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同时由于该部分资金脱离了该企业正常的资金周转过程,因此有必要对企业对外投资项目的获利能力和变现能力做出进一步的了解。此外,为了避免企业进行权益性投资后,通过所投资的企业实施利润操纵行为,建议报表阅读者应进一步结合该企业的现金流量表中“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的“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来对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项目的可靠性和含金量做出推断。

(六)关于“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项目在目前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发生非流动资产的处置是正常的现象。当企业发生该类业务后,相应会对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影响,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引发企业产业或产品结构的根本性转变。但这类业务的发生与企业当期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没有必然的联系。将其单独列报,可以更好地考核企业正常营业活动的获利情况。此外,从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所披露的信息来看,有些公司出于维护其在资本市场生存或再融资的考虑,通过变卖固定资产的方式借助关联交易来操纵利润,单独列示“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可以有助于报表阅读者对企业的营业损益做出更加合理的判断。

(七)关于“自然灾害损失”项目该项目的发生是企业人力所不可控制的,与企业正常的营业活动无关,为了准确考核企业正常营业活动的获利情况,将发生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损失从营业损益体系中排除是适宜的。这类事项不会经常发生,分析问题过程中不必过分悲观,以免丧失机遇。

(八)关于“终止经营损益”项目按《企业会计准则——终止经营》的规定:当企业按照一项单独计划,出售该企业的某一组成部分、分拆该组成部分或以该组成部分的所有权换入其他企业的股份后分给企业的股东、逐项出售该组成部分的资产和清偿其负债,并且该组成部分代表一个独立的主要业务范围或一个主要经营地区,同时该组成部分在经营上和编制财务报告上能够与其他部分区分开来,企业就发生了终止经营业务。该部分业务与企业正常的营业业务已经有根本性的区别。单独将其予以考核,一方面可以借此准确反映企业正常营业业务的获利情况;另一方面集中向报表阅读者展示,企业发生的部分终止经营业务所发生的损益,同时也可以使报表阅读者对企业未来的营业走向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企业发生了终止经营业务,该业务所发生的损益仍然属于企业这一完整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的损益之中,因此该类业务所发生的损益,应该在企业的所得税费用之前列示。

《准则》规定的利润表组成项目中的“营业损益”和“当期净损益”属于数学计算自然生成的结果:“所得税费用”项目按相应税法规定计算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在建工程所计提的减值准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均被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而《准则》中由于取消了“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项目,但在对“营业外收支”项目进行区分处理时,仅仅拆分为“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和“自然灾害损失”两个大项,显然上述三种资产所计提的减值准备无法填列其中,因此《准则》应考虑到该类情况,并做出明确的规定,才能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具有操作性。 

  

篇5

当前,审计业务约定书大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有利于降低审计成本。一方面,可以促进会计师事务所合理经营,有助于改善服务质量及降低收费;另一方面,客户也不必耗费精力就审计条件讨价还价,对客户甚为有利。但是采用格式条款订立的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弊端也显而易见。会计师事务所在拟定合同条款时,经常利用其制订者的地位,制订有利于己,而不利于客户的条款,特别表现在可能制定一些免责条款,这些免责条款包括免除责任的条款和限制责任的条款。如"本所概不负责"或"本所只退还审计费,但不承担其他赔偿责任"等。通过规定这样的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损害客户利益,便合同关系不公正,违背了公平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40条规定:"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第41条规定:"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为了避免不利于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纠纷,会计师事务所应尽量回避使用格式条款业务约定书,而使用非格式条款约定书。如果为了节省审计成本,决定使用格式条款约定书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事务所应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2)应当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客户注意免除或限制其责任的条款;(3)事务所应按照客户的要求,对免除或限制责任的条款予以说明。

二、持续经营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各国控告注册会计师的诉讼案件急剧增加,注册会计师职业界进人了诉讼爆炸时代。许多审计风险源于客户的持续经营问题,源于注册会计师对持续经营问题的认识不够。当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持续经营的风险认识不足,认为企业能否持续经营,与审计无关,审计只要确保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就可以了;二是末能实施关于持续经营方面的审计程序;三是编制审计报告时,未能充分考虑持续经营的影响。某注册会计师接受某中外合资企业清算审计时,发现该公司上年度会计报表未经审计,要求补办审计报告,但在审计报告中对持续经营问题末作任何披露。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规范。一是提高认识。在商业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企业破产倒闭屡见不鲜,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都面临着持续经营问题,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运用专业判断,充分考虑在可预见的将来持续经营假设不再合理的可能性。二是充分关注企业财务、经营等方面显示持续经营假设不再合理的迹象。例如:资不抵债,营运资金出现负数,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显示财务状况恶化。三是实施恰当的审计程序。例如与企业一起分析、讨论最近的会计报表、现金流量预测和盈利预测;审核影响持续经营能力的期后事项、承诺及或有事项;查阅有关企业财务困境的会议记录;向客户的法律顾问询问有关诉讼、索赔的情况等等。四是充分披露持续经营对审计报告的影响。当客户存在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况时,注册会计师应在审计报告中披露:(1)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可能无法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清偿债务;(2)未对资产、负债的数额和分类作出在无法持续经营情况下所必需的调整。

三、审计报告意见类型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就审计意见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作了详尽的规定。然而审计实务中,有的注册会计师为了迁就客户等原因,错误地运用了审计意见的类型。例如,将保留意见写成带解释性说明段无保留意见,将否定意见写成拒绝表示意见。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些业内人士认为,带解释性说明段无保留意见与保留意见没有实质性区别。其实不然,这是完全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审计意见。例如,某上市公司1997年出售4250m,商业用房,在产权没有过户、房款没有收取的情况下,确认收入已实现,提前确认利润797万元;此外,该公司在计算受托经营报酬时,违反委托管理经营合同书,只计算1至10月的部分利润,而没有承担相应的亏损,虚增利润699·8万元。某会计师事务所在对该上市公司1997年会计报表审计时未能尽责确认上述两笔利润已实现,并出具了带解释性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提前确认利润、虚增利润都是姓"假"。对假的不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而用了解释性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中国证监会于1999年6月作出了对该会计师事务所和签字注册会计师处以警告,并分别罚款30万元、3万元的处罚决定。从公布的上市公司1998年年报审计报告来看,这种现象也非个别。因此注册会计师发表意见时,不能混淆性质,应确保意见到位。

篇6

第二条外商投资电信企业,是指外国投资者同中国投资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以中外合资经营形式,共同投资设立的经营电信业务的企业。

第三条外商投资电信企业从事电信业务经营活动,除必须遵守本规定外,还必须遵守电信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四条外商投资电信企业可以经营基础电信业务、增值电信业务,具体业务分类依照电信条例的规定执行。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经营业务的地域范围,由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确定。

第五条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的注册资本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经营全国的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的基础电信业务的,其注册资

本最低限额为20亿元人民币;经营增值电信业务的,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00万

元人民币;

(二)经营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基础电信业务的,其注册资本最低限

额为2亿元人民币;经营增值电信业务的,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0万元人民币。

第六条经营基础电信业务(无线寻呼业务除外)的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的外方投资者在企业中的出资比例,最终不得超过49%。

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包括基础电信业务中的无线寻呼业务)的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的外方投资者在企业中的出资比例,最终不得超过50%。

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的中方投资者和外方投资者在不同时期的出资比例,由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确定。

第七条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经营电信业务,除应当符合本规定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符合电信条例规定的经营基础电信业务或者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应当具备的条件。

第八条经营基础电信业务的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的中方主要投资者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是依法设立的公司;

(二)有与从事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资金和专业人员;

(三)符合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规定的审慎的和特定行业的要求。

前款所称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的中方主要投资者,是指在全体中方投资者中出资数额最多且占中方全体投资者出资总额的30%以上的出资者。

第九条经营基础电信业务的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的外方主要投资者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企业法人资格;

(二)在注册的国家或者地区取得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三)有与从事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资金和专业人员;

(四)有从事基础电信业务的良好业绩和运营经验。

前款所称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的外方主要投资者,是指在外方全体投资者中出资数额最多且占全体外方投资者出资总额的30%以上的出资者。

第十条经营增值电信业务的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的外方主要投资者应当具有经营增值电信业务的良好业绩和运营经验。

第十一条设立经营基础电信业务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增值电信业务的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由中方主要投资者向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报送下列文件:

(一)项目建议书;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本规定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规定的合营各方投资者的资格证明或者有关确认文件;

(四)电信条例规定的经营基础电信业务或者增值电信业务应当具备的其他条件的证明或者确认文件。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对前款规定的有关文件进行审查。属于基础电信业务的,应当在180日内审查完毕,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属于增值电信业务的,应当在90日内审查完毕,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予以批准的,颁发《外商投资经营电信业务审定意见书》;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设立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经营基础电信业务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增值电信业务,中方主要投资者依照本规定第十一条的规定提出申请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先行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外的其他文件,经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审查认可并书面通知后,再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但是,自审查认可通知之日起至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之日止的期间不得超过1年,且该期间不计算在规定的审批期限之内。

第十三条设立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经营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增值电信业务,由中方主要投资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并报送下列文件: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本规定第十条规定的资格证明或者有关确认文件;

(三)电信条例规定的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应当具备的其他条件的证明或者确认文件。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签署意见。同意的,转报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不同意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签署同意的申请文件之日起30日内审查完毕,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予以批准的,颁发《外商投资经营电信业务审定意见书》;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四条外商投资电信企业项目建议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合营各方的名称和基本情况、拟设立企业的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各方出资比例、申请经营的业务种类、合营期限等。

外商投资电信企业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拟设立企业的基本情况、服务项目、业务预测和发展规划、投资效益分析、预计营业时间等。

第十五条设立外商投资电信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其投资项目需要经国务院计划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审批的,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应当在颁发《外商投资经营电信业务审定意见书》前,将申请材料转送国务院计划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审批。转送国务院计划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审批的,本规定第十一条、第十三条规定的审批期限可以延长30日。

第十六条设立外商投资电信企业,属于经营基础电信业务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增值电信业务的,由中方主要投资者凭《外商投资经营电信业务审定意见书》向国务院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报送拟设立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的合同、章程;属于经营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增值电信业务的,由中方主要投资者凭《外商投资经营电信业务审定意见书》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报送拟设立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的合同、章程。

国务院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报送的拟设立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的合同、章程之日起90日内审查完毕,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予以批准的,颁发《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七条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的中方主要投资者凭《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到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办理《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手续。

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的中方主要投资者凭《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和《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外商投资电信企业注册登记手续。

第十八条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经营跨境电信业务,必须经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批准,并通过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国际电信出入口局进行。

第十九条违反本规定第六条规定的,由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由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吊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并由原颁发《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的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撤销其《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第二十条违反本规定第十八条规定的,由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由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吊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并由原颁发《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的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撤销其《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第二十一条申请设立外商投资电信企业,提供虚假、伪造的资格证明或者确认文件骗取批准的,批准无效,由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吊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并由原颁发《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的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撤销其《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第二十二条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经营电信业务,违反电信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由有关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篇7

大家好!

1.做好全省实业的经营分析工作。为了做好全省实业公司的经营分析工作,我深入基层进行调研考证,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料、数据,详细掌握了省实业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的经营业务种类、企业经营状况,特别是市场经营部管辖范围内的企业经营现状及业务种类。主动收集和了解通信市场信息和有关情报,进行系统的归纳和分析,并根据实业公司的经营范围加以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经营经验和数据资料;经过不断努力,初步建立了省实业公司市场经营分析体系。拟订并下发了《**电信实业有限公司经营分析制度》,针对各市实业公司及直属单位的实际经营情况,对其经营分析工作提出了具体、科学的要求,指导各基层单位做好经营分析工作,使省实业公司的市场经营分析工作更详尽、更具体,制作了多期《**通信实业经营工作分析》,通过详尽的文字说明和直观的图表数据,对全省通信实业的经营情况进行总体分析,说明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解决方案,为公司制定总体经营策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对公司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我结合省实业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先后负责起草了《关于成立省通信工程集团公司的可行性报告》、《有关**电信实业有限公司未来发展的合理化建议》及《实业公司现有业务种类及核心业务分析》等建议。在负责起草相关文件及建议的过程中,为掌握真实的数据和符合基层的实际,主动深入相关单位了解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这样做既密切了上下级关系,又使文件切合实际,保证了文件质量。

3.积极开发新业务,拓展增值电信领域。为了实业公司的长远发展,在巩固实业公司传统业务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新型业务。为了拓展增值电信领域,在公司的领导下,部里安排我先后对上海呼叫中心、杭州迪佛通信信息有限公司呼叫中心的建设、经营情况进行了考察,并同大连华信计算机有限公司就外包呼叫中心业务进行了全面探讨。通过实际参观考察和理论研讨,我们对呼叫中心投资建设规模、业务功能、经营现状、市场需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经验,并起草了《关于对呼叫中心业务的考察报告》及《关于呼叫中心投资建设的建议》,用详实的数据资料阐明了呼叫中心业务的发展前景及利弊关系,为公司领导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通过几年从事经营分析工作的实践,我想谈一谈对电信市场经营分析工作的一些想法。

目前,通信运营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固话运营商面临着空前的压力,要应对日益激烈的电信市场竞争,做好市场经营分析尤为重要:首先,要切实以市场为中心,不断健全专业的市场营销队伍,设立专业的市场营销分析人员,运用各种先进的经营分析方法和便利的通信手段,不断开拓视野,学习先进的思想和方法,对市场进行分析研究、预测、营销策划等,实现市场营销分析的专业化。

其次,市场经营分析系统必须能与各业务系统管理、生产维护系统相连,各系统必须提供经营分析系统所须的各类业务数据,且大部分数据应能通过相应接口自动获取。要抓好具体分析,从分析中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市场,从“严谨”入手,客观、准确、真实地反映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确保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第三,要搞好市场调查工作,以获得市场经营分析的第一手资料。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通过详尽的市场调查,了解我们已有用户的情况,了解他们的忠诚度如何,分析他们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成为我们永远的支持者,这样即了解了自己,又发现了潜在市场,并针对移动、电信等的实际经营情况,提前做好竞争的准备和应对的措施。

篇8

第一条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电信用户的合法权益,保护电信业务经营者之间公平、有效竞争,保障公用电信网间及时、合理地互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营基础电信业务的经营者在下列电信网间的互联:

(一)固定本地电话网;

(二)国内长途电话网;

(三)国际电话网;

(四)IP电话网;

(五)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网;

(六)卫星移动通信网;

(七)互联网骨干网;

(八)信息产业部规定的其他电信网。

第三条电信网之间应当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公平公正、相互配合的原则实现互联。

第四条信息产业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以下合称“电信主管部门”)是电信网间互联的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负责本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负责本规定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实施工作。

第五条本规定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互联,是指建立电信网间的有效通信连接,以使一个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用户能够与另一个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用户相互通信或者能够使用另一个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各种电信业务。互联包括两个电信网网间直接相联实施业务互通的方式,以及两个电信网通过第三方的网络转接实现业务互通的方式。

(二)互联点,是指两个电信网网间直接相联时的物理接口点。

(三)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是指控制必要的基础电信设施,并且所经营的固定本地电话业务占本地网范围内同类业务市场50%以上的市场份额,能够对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进入电信业务市场构成实质性影响的经营者。

(四)非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是指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以外的电信业务经营者。

第二章电信业务经营者的互联义务

第六条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设立互联工作机构负责互联工作。互联工作机构应当建立正常的工作联系制度,保证电信业务经营者与电信主管部门之间以及电信业务经营者之间工作渠道的畅通。

第七条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根据本规定制定包括网间互联的程序、时限、互联点的数量、用于网间互联的交换机局址、非捆绑网络元素提供或出租的目录及费用等内容的互联规程。互联规程报信息产业部批准后执行。互联规程对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的互联互通活动具有约束力。

第八条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得拒绝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提出的互联要求,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擅自限制用户选择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依法开办的电信业务。

第九条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有义务向非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与互联有关的网络功能(含网络组织、信令方式、计费方式、同步方式等)、设备配置(光端机、交换机等)的信息,以及与互联有关的管道(孔)、杆路、线缆引入口及槽道、光缆(纤)、带宽、电路等通信设施的使用信息。

非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有义务向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与互联有关的网络功能、设备配置的计划和规划信息。

双方应当对对方提供的信息保密,并不得利用该信息从事与互联无关的活动。

第十条非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电信网与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电信网网间互联,互联传输线路必须经由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管道(孔)、杆路、线缆引入口及槽道等通信设施的,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予以配合提供使用,并不得附加任何不合理的条件。

两个非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电信网网间直接相联,互相传输线路必须经由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的楼层院落、管道(孔)、杆路、线缆引入口及槽道等通信设施的,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予以配合提供使用,并不得附加任何不合理的条件。

前款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的通信设施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确认无法提供使用的,非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可以通过架空、直埋等其他方式解决互联传输线路问题。

第十一条主导的电线业务经营者应当在规定的互联时限内提供互联,非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在规定的互联时限内实施互联。双方均不得无故拖延互联时间。

第十二条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执行信息产业部制定的相关网间互联技术规范、技术规定。

网间通信质量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保证网间通信质量不低于其网络内部同类业务的通信质量。

第十三条应非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要求,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向对方网的用户提供电话号码查询业务,并经双方协商后,可按查号规则查询到对方网的可查询用户号码。非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按查号规则向对方提供网的可查询用户号码资料。

应非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的要求,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向对方网的用户提供火警、匪警、医疗急救、交通事故报警等紧急特种业务。非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每日进行紧急特种业务的拨叫例测。双方应当共同保证紧急特种业务的通信质量。

第十四条电信业务经营者向本网开放的各种电信业务接入号码(含短号码)、其他特种业务号码(含电信业务经营者所用的业务号码、政府公务类业务号码、社会服务类业务号码)、智能业务号码等,应一方的要求,应当及时向对方网开放,并保证通信质量。

第十五条两个非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电信网网间直接相联,由双方协商解决。

两个非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电信网网间未直接相联的,其网间业务应当经第三方的固定本地电话网或信息产业部指定的机构的网络转接实现互通。非主导电信业务经营者选择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固定本地电话网作为第三方的网络时,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得拒绝提供转接,并应当保证转接的通信质量。

第三章互联点的设置与互联费用的分摊与结算

第十六条非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电信网与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电信网网间互联时,互联点应当设置在互联传输线路的一端,即远离非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外侧的设备的一端(例如,当互联传输线路为光缆时,互联点设置在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光配线架外侧)。

两个非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电信网网间直接相联时,互联点的具置由双方协商确定。

第十七条互联点数量应当根据双方业务发展以及网间通信安全的需要协商确定。在一个本地网内各电信网网间互联原则上应当有两个以上(含两个)互联点。

互联点两侧的电信设备可以由各电信网共用,也可以由各电信网分设。当互联点两侧的电信设备由各电信网共用时,如果各电信网网间结算标准不一致,对方又不易采用技术手段进行计费核查的,互联中继电路可以分群设置。

第十八条非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电信网与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电信网网间互联的,互联传输线路及管道由双方各自承担一半。

两个非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电信网网间直接相联的,互联传输线路的费用分摊由双方协商确定。

第十九条互联点两侧的电信设备(含各自网内的电信设备,下同)的建设、扩容改造的费用(含信令方式、局数据修改、软件版本升级等费用)由双方各自承担。

互联点两侧的电信设备的配套设施(含机房、空调、电源、测试仪器、计费设备及其他配套设施)的费用由双方各自承担。

第二十条互联传输线经由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管道(孔)、杆路、线缆引入口及槽道等通信设施的,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按规定标准收取租用费。暂无规定标准的,相关费用以建设成本为基础由双方协商解决。

第二十一条电信业务经营者在互联互通中应当执行信息产业部制定的《电信网间通话费结算办法》,不得在规定标准以外加收费用。

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按互联协议规定的结算周期进行网间结算,不得无故拖延应向双方结算的费用。

第二十二条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核算本网与互联有关的收支情况及互联成本,经相关中介机构审查验证后,于每年3月31日前将上一年度的数据报信息产业部。

网间结算标准应当以成本为基础核定。在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成本尚未确定之间,网间结算标准暂以资费为基础核定。

第四章互联协议与工程建设

第二十三条互联协议应当由电信业务经营者省级以上(含省级)机构之间签订(含修订)。电信业务经营者省级以下机构不再另行签订互联协议。互联双方应当本着友好合作和相互配合的原则协商互联协议。

第二十四条互联协商的主要内容包括:签订协议的依据、互联工程进度时间表、互通的业务、互联技术方案(包括互联点的设置、互联点两侧的设备设置、拨号方式、路由组织、中继容量,以及信令、计费、同步、传输质量等)、与互联有关的网络功能及通信设施的提供、与互联有关的设置配置、互联费用的分摊、互联后的网络管理(包括互联双方维护范围、网间通信质量相互通报制度、网间通信障碍处理制度、网间通信重大障碍报告制度、网间通信应急方案等)、网间结算、违约责任等。

第二十五条互联双方省级以上机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国家有关规定签订互联协议,互联协议不得含有岐视性内容和损害第三方利益的内容。

第二十六条互联双方省级以上机构应当自协议签订之日起15日内将协议发至各自下属机构,并向电信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七条互联双方应当在规定的互联时限内,根据商定的互联工程进度、互联技术方案,在各自的建设范围内组织施工建设,并协同组织互联测试,全部工程初验合格后即可开通业务。

第五章互联时限与互联监管

第二十八条涉及全国范围(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步实施的网间互联,非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根据本网工程进度情况或网络运行情况,向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当面提交互联的书面要求,并向信息产业部备案后,互联工作开始启动。

互联双方应当从互联启动之日起两个月内签订互联协议。

涉及全国范围同步实施的网间互联需要新设互联点的,应当自互联启动之日起七个月内实现业务开通。

涉及全国范围同步实施的网间互联不需新设互联点,只需进行网络扩容改造的,应当自互联启动之日起四个月内实现业务开通。

涉及全国范围同步实施的网间互联只涉及局数据修改的,应当自互联启动之日起两个月内实现业务开通。

必要时,信息产业部对涉及全国范围同步实施的网间互联提出具体的业务开通时间要求。

第二十九条不涉及全国范围同步实施的网间互联,非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省级以上机构应当根据本网工程进度情况或者网络运行情况,向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省级机构当面提交互联的书面要求,并向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备案后,互联工作开始启动。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省级机构不得拒收对方提交的互联书面要求。

互联双方应当在互联工程实施以前签订工程协议,工程协议的签订应当不影响整个互联工程的进度。双方应当在业务开通前签订网间业务互通、互联后的网络管理以及网间结算协议。协议的协商可与工程实施同步进行。

网间互联需新设互联点的,应当自互联启动之日起七个月内实现业务开通。

网间互联不需新设互联点,只需进行网络扩容改造的,应当自互联启动之日起四个月内实现业务开通。

网间互联只涉及局数据修改的,应当自互联启动之日起一个月内实现业务开通。

必要时,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对网间互联提出具体的业务开通时间要求。

第三十条互联实施中,因客观原因致使互联不能在规定的互联时限内完成的,经互联双方认可并向电信主管部门备案后,可以顺延互联时间。

第三十一条互联双方应当在业务开通后30日内,将互联启动日期、业务开通日期及业务开通后3日内的网间通信质量情况,以书面形式向电信主管部门报告。电信主管部门根据具体情况以适应方式予以公布。

第三十二条电信主管部门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相关电信业务经营者的互联协调会,督促解决互联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及相关电信业务经营者通报互联工作情况。

第六章互联后的网络管理

第三十三条在信息产业部确定的用于网间互联的交换机局址上实施的互联,互联点应当保持相对稳定,已设互联点原则上不允许变更。

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对已设互联点单方面提出变更要求的,应当事先向相关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交拟变更的方案,经与对方协商一致后,方可启动改造工程。改造工程应当在七个月内完成。改造工程的费用原则上由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承担。

第三十四条互联一方因网内扩容改造、可能影响对方网的用户通信的,应当提前三个月以书面形式向对方通报情况。

互联一方因网内发生路由组织、中继电路、信令方式、局数据、软件版本等的调整,可能影响到对方网的用户通信的,应当提前15日内以书面形式向对方通报情况。

第三十五条电信业务经营者对网间路由组织、中继电路、信令方式、局数据、软件版本等的调整应当予以配合,保证网间通信质量符合要求。

第三十六条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明确划分网间运行维护责任,定期协同分析网间通信质量,建立网间通信质量相互通报制度,并定期向电信主管部门报告。电信主管部门根据具体情况组织召开通信质量协调会。

第三十七条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建立网间通信障碍处理制度,互联一方发现网间通信障碍时,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双方相互配合共同处理网间通信障碍。网间通信障碍的处理时限与本网处理同类障碍的时限相同。

第三十八条未经信息产业部批准,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得擅自中断网间通信。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建立网间通信重大障碍报告制度。发生网间通信中断或网间通信严重不畅时,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恢复通信,并及时向电信主管部门报告。

前款所称网间通信严重不畅,是指网间接通率(应答试呼比)低于20%,以及用户有明显感知的时延、断话、杂音等情况。

第七章互联争议的协调与处理

第三十九条电信主管部门应当依据信息产业部制定的电信网间互联争议解决办法解决电信业务经营者之间的互联争议。

第四十条在互联实施中,电信业务经营者发生下列争议致使互联不能继续进行,或者互联后电信业务经营者发生下列争议影响网间业务互通时,任何一方均可以向电信主管部门申请协调:

(一)互联技术方案;

(二)与互联有关的网络功能及通信设施的提供;

(三)互联时限;

(四)电信业务的提供;

(五)网间通信质量;

(六)与互联有关的费用;

(七)其他需要协调的问题。

第四十一条电信主管部门收到协调申请后,对申请的内容进行初步审核。经审核发现申请的内容与国家有关规定明显不符或者超出电信主管部门职责权限的,应当书面答复不予受理。经审查申请的内容符合要求的,电信主管部门正式开始协调工作。

第四十二条电信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电信业务经营者的互联争议进行协调。

协调应当自开始协调之日起45日内结束。

第四十三条协调结束后,争议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电信主管部门应当随机邀请电信技术、经济、法律方面的专家进行公开论证。电信主管部门根据论证意见或建设对互联争议作出决定,强制争议双方执行。

第四十四条决定应当在协调结束之日起45日内作出。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作出的决定应当向信息产业部备案。电信主管部门对作出的决定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篇9

情况概述:XX县一中校办工厂和XX乡办企业联营投资兴办汽车修理厂,双方签订联营协议,约定建厂双方各投资50%,盈利或亏损由双方平均分享或负担。联营厂2001年6月22日开业,2003年5月因经营不善且双方无意再继续合营而关停。

附一:某会计师事务所受托审计报告

1.基本情况:XX县一中校办工厂和XX乡办企业联营投资在县城兴办了汽车修理厂,总投资164667.69元,双方各投资50%,该厂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43391.84元,净值141957.84元,主要经营汽车维修业务,经营期5年。

2.业务经营情况:截至审计日止,该厂拥有资产197323.83元,负债286681.36元。2001年账面亏损31426.08元,2002年账面亏损43792.98元。该厂2001年少提工资、水电费、地皮租赁费4021元,2002年少提工资、水电费、地皮租赁费20564.56元,2003年少提工资、水电费、地皮租赁费5500元,少提折旧2629元,少计利息9171.08元,大客车处理赔款6000元,留守人员工资3600元。在“应收款”挂账的XX乡2980元,已形成呆账也应转摊费用。这样,将应摊未摊的费用全部摊销后,实际亏损143823.17元(审计报告中相关数据加总后亏损129684.70元――笔者注)。

附二:XX县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判决如下:

1.解除原、被告联营协议。

2.由原告偿还联营厂借款9.1万元,由被告付给原告款45500元。

3.联营厂现有固定资产净值139328.84元,归原告所有,由原告付给被告款69664.42元。

4.联营厂经营亏损143823.17元,原被告平均承担。

综上2~4项,原、被告付款相互折抵后,被告应付原告款47747.16元。

分析一:审计报告存在如下问题:

1.内容严重脱离企业现状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六条规定“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在此基础上会计才能遵循核算的基本原则,正确核算企业的财务状况变动情况和准确计算企业的成果。就本例而言,只有持续经营这个前提条件存在,联营双方才能依照约定,按各自投资比例,分享或承担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盈利或亏损。如果丧失了持续经营这一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设立的基本原则也就失去了约束力,这时的会计核算应转入清算程序,按照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要求安排审计工作。本例联营双方虽然联营期限未满,但双方已无意再继续经营,且到日已关停3个月之久,不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实质上该企业均失去了会计核算赖以存在的持续经营这个前提条件。实际上企业盈余或者亏损只是一个数字,盈余时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亏损时则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所以审计的重点亦应从单纯的计算盈亏转到对企业资产与负债的清算上来,即核实企业的资产与负债,资产抵偿负债后的剩余财产,再按双方约定的投资比例进行分配。就该审计报告提供的数据看,该企业实有资产197323.83元,286681.36元的负债中应剔除属于双方投资应记入“实收资本”账户的164667.69元,加上2001~2002年少提工资、水电费、地皮租赁费三笔欠账共30085.56(4021+20564.56+5500)元,再加上2003年应计未计利息9171.08元,应付留守人员工资3600元,最后负债应为164870.31元。用账面价值计算的联营企业清算结果为:企业197323.83元的资产用于偿付164870.31元的负债后,联营双方还能对32453.52元的资产提出分配权。用公式表示为: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197323.83-164870.31=32453.52(元)。

以上分析只是粗略的、方向性的,是在假定审计报告数据准确无误的前提下进行的。实质上企业清算时的资产并不都能抵偿负债,如待摊费用、递延资产等,负债也不是都需要偿付的,如从费用中提取又用作企业职工的应付福利费、其他应付款中的应付职工教育费等。具体到这个联营企业有没有不能偿付负债的资产和不需要资产偿付的负债,有多少,笔者手中只有审计报告和法院判决书,详细数据没有获取,故不赘述。

2.关键数据计算错误。如前面提到的企业实际亏损数为143823.17元,审计报告中相关数据加总后只有129684.70元,两者相差14138.47元。

分析二:法院判决结果造成被告经济损失7万多元。这一损失尽管是事务所的审计报告“逼”其就范的,但这种常识性的错误,法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就形式上看:法院判决的结果是公平、公正的。联营企业的负债、资产、经营亏损都一分为二,是不了的“铁案”,但仔细品味便发现问题。联营厂借款91000万元,由原告负责偿还,由被告付给原告款45500元是正确无误的。联营厂现有固定资产净值139328.84元归原告所有,由原告付给被告款69664.42元也是没有问题的。而联营厂经营亏损143823.17元,是原被告平均承担的,如果被告拿出经营亏损143823.17元的50%即71911.58元放到联营厂,那么原告也应拿出同等的资金放到联营厂,联营厂多出原、被告拿来的143823.17元,最终还要分回原、被告手中。而法院对联营厂经营亏损143823.17元,由原、被告平均承担的判决且真的动用货币资金,作为被告应给付原告款项相互折抵的做法就错了。实际上该案例中的经营亏损不存在原告给付被告款项问题,也不存在被告给付原告款项问题。归还借款中,被告付给原告款,是因为原告偿还了联营厂的全部借款。固定资产分配中,原告给付被告款,是因为原告拥有了联营厂的全部固定资产。

在分析审计报告和法院判决结果后,笔者有以下意见和建议:

意见和建议之一:经济纠纷案件,涉及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注册会计师和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承接这类业务时,要根据本所人员状况,量力而行,切不可见钱眼开,毁了自己和事务所的声誉。

意见和建议之二:审计程序的实施和审计报告的出具要在理解法院所委托事项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且不可墨守常规或问东答西。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如果发现法院委托事项与被审计单位情况不符,或发生矛盾时,应及时将情况通报给人民法院,以期法院对委托事项予以补充、完善或者修正。总之,会计事务所既要拓宽业务范围,扩大影响,又需谨慎执业,不因蝇头小利而陷入尴尬境地,甚至卷入不必要的诉讼旋涡。

篇10

关键词:预算管理 组织体系 管理程序 信息化建设

一、 绪论

大多数勘察设计企业经过转型改制,面临诸多困难亟待解决,经营环境的更多不确定,不断拓展延伸业务领域带来的管理复杂性。同时众多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难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企业目标协调发展。只是机械地服从和执行上级下达的指令指标,未能很好地对未来进行的估计,通过预算编制、执行等环节寻找管理决策。

企业为谋求发展逐步采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预算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是现代企业管理手段之一,是企业围绕预算展开一系列内部管理活动,以科学预测为基础,根据企业战略目标,遵循标准化管理模式,在经营过程中将整体生产经营活动提前进行量化安排,优化资源配置实施整体规划和动态控制,实现企业长足发展。实践表明,勘察设计企业如何推进刚性预算和弹性管理的动态预算管理,加强财务控制力和资源配置能力,降低企业的实际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水平已成为现实课题。

二、 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建设

预算管理是一项整合型管理系统工程,对企业各种资源和经营行为具有全过程全方位的全面控制力,是由勘察设计生产部门和职能管理部门全员共同参与实施的标准化管理活动。企业应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建立起符合勘察设计企业经营特点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及责任网络,实现企业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管理。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是预算管理机制运行的基础,也是完成预算目标制定、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分析、预算调整及预算考核的组织机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依据企业的组织结构形态设立,并随其有机动态调整,为预算目标的贯彻和实现提供组织保证。

预算组织体系由预算管理组织和预算责任网络体系两个层面构成,两者相互制约和协调作用。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是实施预算管理的日常决策机构,在企业最高决策机构的授权下处理和决定预算的重大事宜。该组织一般可以下设预算管理委员会和预算管理办公室及预算责任网络。预算管理委员会是预算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预算管理办公室则是预算日常工作常设机构。预算责任网络是指预算日常工作中的责任执行主体,又称责任单元。是企业内部收入、成本、利润及授权范围内投资等业务活动发生单位,被要求完成特定的职责同时被赋予一定的权利,并对本责任区域的预算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报告。

预算组织的建立与企业自身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模式相对应,依不同组织机构在预算管理活动中所赋予不同权利和承担不同责任。企业的组织形态各异,勘察设计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组织机构和绩效考核等制度将不同的利润中心或成本中心定义为责任单元,在日常预算管理中开展工作。

三、 预算管理的主要程序

通常情况下,企业应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同意,经预算管理办公室召集和组织,在科学预测基础上,由各预算责任单元围绕经营发展目标,从市场经营、技术、财务收支、人力资源和综合事务等各方面对下一年度进行预期量化安排,在收入、财务支出、利润总额、投资及资金等方面进行预测和动态平衡,编制经营预算、投资预算、成本费用、财务支出、资金等预算等各项专门预算,预算值确定后,各预算责任部门进行执行控制和序时分析,期末结合考核体系进行预算评价和考核。这个预算管理过程被称作预算管理主要程序,概括起来预算管理的主要程序包括:经营计划、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控制、预算反馈与分析、预算调整和预算考核。假定企业已设定好较为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和责任网络,现模拟预算管理如下:

(一)经营计划

归口管理市场经营的责任单元在每年第四季度结合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依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在进行市场分析和竞争态势分析基础上,明确企业发展目标和业务领域及市场定位,寻找同行业类似企业对标,充分估计和预测,确定经营计划。

(二)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是各预算责任单元预算管理的前期准备工作,预算编制的明细内容是本企业预算目标的具体体现。预算执行和控制及评价考核也有了可细化的依据和标准。为经营目标的最终实现提供基础保障。

1、预算编制原则

预算编制应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中心,拟定年度预算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营计划为基础,科学预测和优化资源配置,提前量化安排,实际动态平衡。业务前端与内部管理有机结合,开展预算编制细化工作。

2、预算编制方法

各预算责任单元依据管理需要,加强对企业经营业务发展规划,贯彻落实战略成本管理思想。对不同的预算项目采用不同的预测方法,对于保持长期稳定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保持技术领先优势、促进技术进步的领域应重点投入。对成熟业务发生的各项传统成本,降本增效,加强成本费用分析控制,在预算安排上严格控制,合理确定定额单位成本或费用开支标准,将财务资源更多地配置到企业核心业务和重点发展业务上来。具体来说,预算管理委员会与各预算责任单元间采取自上而下即上级先行下达预算引导值,再由各责任单元据此引导值编制其归口管理的分项预算而形成企业初步预算值,随实际经营情况动态调整。或由勘察设计部门按实际业务需要自下而上逐级汇总并确定预算,参考历史经验数据反复分析对比,同业对标,进行多口径、多层级充分而有效沟通。实际工作中经常是多种方法混合使用,编制基于各项业务的经营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资金预算。

(三)预算执行控制与分析反馈

预算执行控制与分析反馈是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及时获取各项目预算执行情况信息,适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工作开展情况,对判断企业预算资源配置合理与否并进行相关决策至关重要。各预算责任单元应当严格按照审批后的预算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日常工作中及时将包括常规和异常的执行情况反馈到管理决策层,充分发挥预算管理效能,查漏补缺,不断优化企业资源配置。预算的执行情况应纳入预算考核范围。预算执行控制与分析反馈参考工作步骤如下:

1、预算执行与控制的主要方式是月度计划管理

每月由预算管理办公室牵头,组织各责任中心调研需求和配置各项预算资源编制其归口管理的月度计划,形成预算执行和控制的标准。

2、预算管理办公室全程监控预算执行控制与分析反馈过程

各预算责任单元对其归口管理的预算项目进行日常控制与统计管理。各责任单元手工或通过特定的信息系统与财务账务系统核对各预算项目实际发生和执行数据,分析预算的执行情况及实际完成情况对全年预算目标的影响,预算差异产生的内、外部原因、责任落实情况,对于偏离预算目标差异额的相应解决方案和整改措施,对存在预算差异、预算异常的应做出分析、预警和管理建议。

企业应建立起预算分析报告制度。由预算办公室定期向预算管理委员会提交预算分析报告。各预算责任单元的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应包括市场经营、技术、财务收支、人力资源和综合事务、资金资产等各方面的专项及汇总情况分析和管理可行性建议报告。对此,预算管理委员会应会同各责任单元,认真分析预算执行与控制情况,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四)预算调整

年度预算值一经确定并非一成不变的。当企业内外部环境或政策发生变化,实际经营活动与预算对比出现较大差异,原有预算不再适宜指导经营活动时,经相关决策机构审批后,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预算调整。

对不影响年度整体预算目标实现的预算责任单元之间、预算项目之间的内部调整,由相关预算责任单元本着优化配置资源的原则,根据经营管理需要及预算差异分析资料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提出书面调整申请,经预算相关机构审批后进行调整。

(五)预算考核与评估

勘察设计企业预算考核是实施有效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保证实现整体预算目标,企业应将预算执行和控制分析情况纳入绩效考核管理体系,设定专门机构负责预算考核。预算考核主要通过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指标的对比,刚性预算指标考核、财务动态监测的基础上确定差异及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结合企业制定的业绩考核相关管理办法评价各预算责任单元的工作业绩和完成奖惩兑现。

四、 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

为规范勘察设计企业预算管理程序,需要取得多口径多层级的勘察设计项目信息和历史数据,进行科学的定性定量分析,量化生产经营活动做出预测值,实时准确地对比分析并控制实际发生数据与预测值的差异,找出管理缺陷和资源空间,优化预算配置,提出有效管理建议。

传统的手工辅助编制和分析计算方法已经在速度和存储信息量上不能满足管理者的要求,勘察设计企业应利用高速发展的计算机信息技术,采取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合作开发方式,运用系统的观点,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建立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包括生产经营管理、成本费用实时核算、人力资源、资产采购等全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在预算信息子系统中落实预算管理程序,科学配置预算假设和前提,详细定义预算管理科目,映射会计核算和预算科目和逻辑取数公式,全程监控前期预算和对应预算项目的实际发生数,切实做好业务前期预测与财务核算相结合,取得各业务部门的协作配合,充分实现预算数据和会计核算信息共享,实时监控预算执行情况,为决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