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范文

时间:2024-03-22 16:29: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

篇1

关键词:地铁运营 初期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地铁是城市公共交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产品是安全、优质地运送乘客。长期以来,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大城市关注的重点,也是运营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全球地铁事故不断发生,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地铁先后发生了不少事故。

一、关于地铁运营安全的基本认识

地铁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八个字虽为我们所熟悉,但如何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落实,却非易事。如何从理论和实践去认知地铁安全运营的特点和预防事故的途径,既是我们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又是我们确保安全运营的关键所在。

(一)安全与事故的基本概念

安全的本质含义应该包括预知、预测、分析危险和限制、控制、消除危险。安全,是人类本能的需要。马斯洛理论认为,当人的基本生理需要得到相对满足后,接着便是安全的需要。安全,是人类在其生存发展活动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和目标。

(二)事故可以预防,安全是可控的

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影响安全的诸多因素可以归结为人、机、环境和管理。早在40年代后期,美国康耐尔(cornell)大学的T.P.Wright就提出,按人、机、环境分类是检查事故起因和事故预防机理的理性模型。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通过管理改善系统的安全状态或提高系统可靠度?这是需要我们进行理论和实践探讨的重要问题。

首先,事故具有因果性,即关联性。我们可以通过理论和实践来分析总结事故的因果关系,并经常性地检查分析系统存在哪些事故起因,即检查分析在人、机、环境方面所出现的隐患。

其次,一般来说,地铁事故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需要一定条件的组合。因此,虽然系统存在各种隐患,但只要我们能认知并切断有关条件组合,一些事故便不会发生。充分认识这一特点,有利于我们分轻重缓急,有针对性地开展事故防范工作。

二、运营初期面临的运营安全主要问题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因其发展历史较短,经验不足的现实,在运营管理中留下较多问题和安全隐患。地铁在开通初期,面临的安全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点:

1.在建设和运营的环节上存在脱节

城市轨道交通要从前期论证、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抓好安全管理工作。目前,我国城市的轨道交通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各个环节上相互脱节,致使在最终的运营环节上留下了一些实施设备上的安全隐患。

2.安全管理法规亟待完善

地铁安全管理法规,是实现地铁建设、运营和管理法制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也是实现地铁安全、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在历史长久的经验丰富的国家铁路,铁道部制订了《技规》、《事规》等整套完善的规章,铁路局、站段也根据各自情况制订了完善的规章。

3.安全管理机构亟待完善

在开通运营前期,运营分公司主要生产工作是介入地铁建设、员工培训和规章制订等工作,因此,安全管理机构基本为此建立。当开通运营之后,安全管理工作的中心必须下移到生产一线,因此怎样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机构,使运营安全管理工作能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从而确保安全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是运营分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

4.广大乘客的安全意识亟待提高

地铁运营安全直接关系到乘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要实现地铁运营安全有序,在加强员工安全管理基础上,广大乘客安全意识提高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在开通初期,地铁对于深圳大多市民而言尚是新生事物,因此如何尽快帮助市民认知地铁,提高乘客的安全防范意识,共同保证地铁运营安全是运营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

5.设备新

虽然地铁采用了国内外较为先进的设备,安全可靠性强,但由于设备新,磨合时间短,且由于建设工程紧张导致设备的联调时间短,设备调试不够充分,因此在运营初期,设备的故障率较高,从而严重威胁运营安全。

6.人员新

由于地铁是新兴行业,地铁公司运营初期招聘的人员中有地铁经验的人员非常少,大多数都是刚毕业的学生,少部分是有铁路经验的员工,所以在运营初期面临着严重的“人员新”的问题。

7.安全文化亟待形成

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在地铁运营安全工作中是很重要的工作。由于在运营初期,运营人员来自全国各地,且来自不同行业,相互间工作缺乏默契,没有共同的安全理念,这对安全运营工作同样存在着威胁,因此,运营分公司亟待在整个分公司培育良好的安全理念,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使全运营人员的工作形成合力,有效确保运营安全。

三、运营初期确保安全运营的方法1.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的经营行为是员工活动的反映,企业文化建设是由员工行为体现出来的。可以说,员工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经营成果,提高员工素质是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根基。因为提高员工道德素质,是企业树立良好形象的关键;提高文化素质,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提高技术素质,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

2.加强运营设施设备保障,确保运行状态良好

技术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直接影响着系统的运营安全和可靠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包含了以下主要设备:线路及车站、车辆及车辆段、通信信号、供电、环控设施、售检票以及防灾监控报警等设备。这些设施设备虽然采用了较高的可靠性标准,列车运行控制软硬件系统也采用了冗余设计来增强系统工作的可靠性,但在长期复杂多变的外界因素干扰下,仍然难以保证运营设施与设备不产生功能失效,因而系统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发生随机故障在所难免。为了降低故障发生率,就需要对系统的各种设施设备做好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发现问题及早解决,最大程度地消除发生故障的隐患,从而保证轨道交通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

3.改善运营环境,营造良好氛围,减小环境影响

诸多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安全运营。为此,必须重视环境改善。作为轨道交通的运营者和使用者,轨道交通的员工和乘客都会对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产生影响。

篇2

关键词:地铁客车司机 管理方法 管理手段

中图分类号:U231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责任,重在落实”。预防与落实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安全管理是细节的管理,人的管理。事故发生的原因或是诱因中,绝大多数与人为因素有关,所以,只有做好对作业人员的管理,主动控制事故链和风险源,消除安全隐患,才能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和控制事态的发展。地铁客车司机安全管理,首先要抓好人的安全管理,再次是要做好对“事”的过程控制。在地铁运营的不同时期,客车司机的安全管理有不同的管控重点和管理手段。

1 运营筹备期,主要抓好对“人”的安全思想教育和列车调试、学习操纵的安全控制,组织好演练和文本、规章的编制工作。

1.1 安全意识来源于完善的安全思想教育。人的意识决定他的行为和思想,乘务人员队伍主要来自校招,校招人员由于无实际工作经历,实践经验少,尚未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乘务管理骨干人员主要来自的社招,虽然安全意识较强,但在安全思想观念上,需要由旧的安全思想观念向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思维转变。因此,乘务客车司机的安全管理,必须从管理人员队伍和乘务人员队伍两方面双管齐下:一是对乘务客车司机管理人员重点进行“安全管理知识、安全管理原则、安全管理方法”的培养。二是对乘务人员重点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事故处理规则及通用安全知识、乘务专业安全通用知识、事故案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教育。

1.2 安全思想是生产人员对安全生产认知程度的评价。在经过理论教育、现场实践后,每位乘务员会因自己的实践经历和安全意识不同而形成对制度、事件认识和评价的差异,久而久之就各自形成了不同的安全思想。要使客车司机普遍树立牢固的安全思想,必须坚持开办每月一期的《乘务客车司机安全生产信息通报》,对行车好人好事、行车事件及苗头进行宣传教育,对乘务客车司机每月的违章违纪信息、作业未达标考核信息进行月度汇总公布,对客车司机起到考核教育和奖励激励作用。

1.3 作业标准是行车安全的制度保障。作业标准内容不但要达到安全操作的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文本编制后的流程化,将制度文本变成指导现场作业的操作指引。

1.4 行为规范是要使司机的作业行为有统一的规范标准。首先要有一个指导行为标准的规范文本,其次是要在作业中,不断对照作业标准,进行作业人员未达标的行为进行宣传、教育,不断纠正作业人员的非标准化作业行为。

1.5 奖惩和考核是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主要手段。乘务安全管理工作中必须使用考核和奖惩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使工作表现好的人受到鼓励,继续保持其积极良好的工作表现,同时使表现一般和较差的人受到鞭策,认识到自己工作的差距,提高执行作业标准的自觉性,改正自己执行工作标准的思想和行为偏差。

1.6 “人性优先”体现在以安全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在人的管理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制度管人”的人性化和制度化管理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既要做到管理的制度化,又要做到在制度化管理中,以人性化优先为原则。既要防止人性化管理的“自由化”,更要防止制度化管理的“教条化”。

2开通运营后,主要抓好对“事”的管理:即抓好客车司机对一次出乘作业标准的执行和行车非设备控制项的安全管控。

“危害分析,完善方案,实施跟进,及时整改”是指对行车安全生产事务的过程管理。过程管理强调对“过程”进行管理,强调对全过程、全面的把握和对关键点的监督,具备全面控制的功能。

2.1 危害分析:主动做好事前的安全危害分析工作,将事故消灭在生产过程之前。安全生产的每一件行车事故,必然是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在制定一项行车生产组织方案时,必须同时进行该项工作的安全危害分析。通过在制定方案时的危害分析,使所有现场管控人员和作业人员对该项工作的危害源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便于更有效控制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安全关键点。

2.2 完善方案:该环节主要任务是制定控制措施,是危害分析工作的目的所在。通过组织全体客车司机进行一次作业标准工作指引的危害分析推广、制定措施及修订评审工作,使管理人员和客车司机全面掌握作业过程中的危害因素。

2.3 实施跟进:在修订完善的所有方案和措施中,由于均是事前计划和控制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有考虑不周的疏漏之处,因而必须对方案及措施的实施过程进行密切跟进。跟进的方式主要有:组织对工作过程的明查暗访、组织参加作业人员的定期交流会、组织对阶段成果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研讨。

2.4 及时整改:在方案、指引的实施过程中发生事故苗头时,特别是有性质较恶劣的苗头及倾向时,必须立即重新组织对该作业方案、指引等程序文本的危害分析,并将重新分析出的重点控制措施列入指引后,重新对指引文本进行评审实施。

3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地铁客车司机的安全管理划分为“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必要条件”是地铁客车司机安全管理必须具备的准备条件,主要包括管理制度、作业标准、操作指引、信息处置和应急处置预案流程等软件设施。“充要条件”是在管理过程必须做好一些重要管理项目,主要有事件分析管理、关键人员管理、非设备控制项管理、危险源管理和突发事件危机控制管理。

3.1 客车司机安全管理的“必要条件”主要是指对管理文本的整章建制和强化落实,确保客车司机的作业和安全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3.1.1 编制并乘务客车司机《安全管理办法》。主要包括人身安全、行车安全、消防安全和危险源管控的内容,同时还必须包含员工的“三级安全”管理制度和各级安全管理职责内容。

3.1.2 不断完善并严格落实乘务客车司机《一次乘车作业标准》。标准内容主要包括客车司机班前休息制度、出退勤制度、车场检车整备作业标准、正线站台作业标准、终点站折返作业标准和交接班作业标准等。

3.1.3 严格按照乘务客车司机《培训管理办法》狠抓客车司机岗前培训、班前培训和正线列车模拟故障培训、正线列车救援演练培训和非正常行车组织演练培训。

3.1.4 编制《标准化客车队管理办法》和《客车司机绩效管理办法》,全面推进客车司机班组建设和车队小组建设工作,在车队和小组中开展红旗车队、红旗小组评比工作,利用激励和考核制度,强化班组安全管理基础。

3.2 客车司机安全管理的“充要条件”,主要是指管理中必须要全面推进和重点落实的管控项目,它是客车司机安全管理“必要条件”的重要补充,是安全管理“必要条件”得以具体实施的重要保障。主要有以下六项:

3.2.1 制定客车队人员素质分析制度,坚持定期分析车队人员思想、业务素质。根据不同时期,分析当前人员动态信息,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对策进行实施。把安全不稳定因素控制或消灭在事前,这完全符合安全事故“事前管理”理论。

3.2.2 编制实施《行车信息反馈及处理制度》,建立一条畅通、奖惩严明的安全生产信息反馈渠道,建立一套正确快速处理安全生产信息的流程指南。建立乘务队长、运用调度员对上线司机进行有效的监督的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乘务管理人员岗位的行车信息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形成安全信息闭环管理制度。

3.2.3 及时组织行车工作的日常事件分析,做好安全管理“小题大做”的工作。“小不治,则大患”,乘务行车安全管理,必须及时做好对典型安全生产事件的公开分析、通报教育工作,必须要善于以小见大,居安思危,对安全问题的后果要以最小概率、最严重事件发生为依据,全面透彻进行分析、控制和管理。

3.2.4坚持对生产设备设施进行本质安全管理。行车生产设备设施,难免存在不合理设计,但对于在安全生产中存在非本质安全的设备设施情况,必须及时提出技术改进,实现安全管理本质的安全。对非设备控制项的人工驾驶的安全逐项编制控制管理制度。

3.2.5大力抓好关键人员的控制管理工作。“短板子理论”告诉我们:在一个团队里,决定这个团队战斗力强弱的不是那个能力最强、表现最好的人,而恰恰是那个能力最弱、表现最差的落后者,因此,必须大力抓好安全关键人的管理,才能提高整体的安全。对关键人主要是通过谈话、帮教、跟踪、回访的形式进行管控。

3.2.6 及时识别客车司机作业中新发生的危险源项目,坚持对已经识别的危险源进行控制,定期对司机进行危险源控制措施的强化教育,重点检查危险源控制措施落实情况,定期分析危险源控制效果,不断改善危险源控制措施。

4 在客车司机安全管理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要依靠管理制度。用“铁手腕、铁心肠、铁面孔”的管理形式来规范客车司机的行为,以半军事化管理的形式按“高标准,严要求”的方式管理起来,将工作重心放在现场检查和现场安全工作指导上,将客车司机“关爱”工作当作安全管理的工作重心来抓。

4.1 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坚持把工作深入到地铁客车司机的生活层面。收集和了解客车司机的最新思想动态,坚持与乘务员“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使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倾听客车司机心声,做到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帮职工之所需,做好员工生活上的兄长和朋友。

篇3

关键词: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分析

一、概述

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人口的密集度也在不断的增大,这就给我国城市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人们就将地铁建设作为城市交通建设中重要的内容来对其进行规划。但是,近年来我国地铁事故频繁的发生,这不仅给人们的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为此,我们在城市地铁交通建设的过程中,就要对其进行相关的安全风险管理,以确保提高地铁运行管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地铁运营系统安全风险因素

(一)车辆设备

地铁车辆内使用不恰当的装饰材料和座位材料在存在外界诱因的情况下会发生火灾,而这些材料会散发大量有害气体,对人体产生伤害。列车的行车部件的老化,发生故障可能会导致列车脱轨危险。乘客在上车时机选择不当,列车车门在关闭时可能会夹伤乘客,而车辆与站台的缝隙也可能会导致伤亡事故。在列车运行过程中,钢轨断裂、道岔损伤则会导致严重的行车事故。

(二)车站等公共辅助设备

车站入口、疏散通道、疏散楼梯的设计不合理,或疏散通道、集散厅内堆放阻碍人流疏散的物品,则存在安全隐患,遇突发事件就可能造成人员的拥挤踩踏事件。乘客使用扶梯时可能造成碰撞、卷入等伤害。站厅和站台的地面防滑材料设置不佳则会导致人员摔倒。车站内电气设备故障,以及车站内建筑装饰材料选用不当,乘客携带危险物品,烟头乱扔处置不当,地铁站厅和通道违规设置的商业网点发生火灾易引发连锁火灾。

(三)地铁乘客

地铁乘客的不恰当行为可能会造成地铁线路的运营中断。由于地铁运营服务的主体是乘客,乘客在乘坐过程中对地铁车站内的操作不当或者在乘坐过程中不遵守城市地铁运营的有关法律规定,都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和隐患。

(四)地铁系统内人员

各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地铁运营工作的每个环节,每项作业中,都是由人来参与,由人主导、操纵、监控各种先进的设备,完成运营工作的进行。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如职业道德、安全观念、劳动纪律等有着很高的要求。同时工作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生理心理素质如动作反应时间和疲劳强度都和列车的运输安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三、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员工专业素养

虽然在1969年我国就已经开通了北京地铁1号线的运行,但对于我国的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经验还是较为缺乏,相应的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及风险管理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必须加大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及安全意识的培训,使其能够更好的制定自身的工作,可定期的对工作人员展开课堂培训、故障判断、隐患辨别、应急预案演习等相关的培训,不断的加强工作人员的故障判断、处理能力及应急反应能力。

(二)建立监督检查机制

在实际的工作中,建立相应的监督z查机制是保证地铁运营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在日常运营管理中要从多角度、多层面定期的检查及不定期的抽查日常管理工作。定期定时的对地铁的安全性进行检查,不定期的对日常管理作业进行检查,确保相关管理人员认真的落实安全风险的预防、监测及处理等相关的工作,有效的消除风险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

(三)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是确保运营安全的基础。结合企业实际运营管理情况及管理经验,不断的完善运营管理的规章制度,同时结合规章制度建立相关的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总结事故的发生原因,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从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上查找不足,总结经验,并不断的完善规章制度,提高其的可行性。同时在工作中严格按照考核制度及奖惩制度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与奖励,在压力与动力并行的工作环境下,加强规章制度实施力度。

(四)现代化技术及管理

现代化管理及新技术的应用是实现地铁运营稳步发展的基础。应向国内外先进的地铁运营商学习,借鉴其先进的运营管理体系和技术,做到及时、准确的了解国内外地铁运营公司最新管理办法及技术的发展动态,结合自身的运营模式进行不断的对其进行探索与完善。同时,将以往事后查处模式向事前预防模式转变,将传统的被动管理模式向主动管理模式转变,进而不断的规范运营管理机制,提高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水平,使其更系统、更科学、更合理。

(五)掌握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评估是对辨识出的风险,根据一定方法评估其风险率、发生概率及后果程度等。风险评估一般采用风险矩阵图来评估风险源。以经验和知识为基础对查找出的风险源分别评估其发生的概率和可能产生的严重程度。但在风险评估工作中,往往存在着一种风险源可能产生一种或几种事故(故障)的可能性;同时,这些可能产生的事故(故障)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危害。此时,就要将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故障)的情况按照危害程度从大往小排列,分别进行研究和改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实践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地铁运营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安全风险关键环节与重点要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措施与方法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篇4

1.1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为提高地铁运营安全,首先应当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无论是地铁员工还是地铁乘客,都应具备较高的安全防范意识,以确保安全隐患得到有效防治,在安全问题发生时也能采取正确有效的办法,使事故伤害降到最小,保障人身财产安全。首先,地铁运营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宣传教育,保证常规的安全培训,使得员工能够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掌握专业的安全防范知识,将安全防治作为工作当中的重中之重。同时,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使得员工能够进行自我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其次,应当加强对地铁乘客的安全宣传和教育,利用公益广告,宣传安全意识,使乘客能够拥有安全防范意识。并为乘客提供安全知识,让其掌握安全技能,以提高自身安全防范能力。

1.2加强地铁安全管理,建立有效管理机制地铁运营安全离不开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只有在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的规范下,才能使得地铁运营具备安全保障,无论是在地铁运行、检修和事故安全排查以及应急救援方面,都能拥有切实具体的安全管理和指导,使得地铁运营更加规范化,具备更高的安全性[3]。应当制定相应的规范和章程,对于地铁轨道和地铁车辆的保障和检修,以及地铁支持设备和系统的检修,包括地铁安保和安全应急系统作出具体的要求,使得各项环节都能够拥有制度规范。同时,保证员工安全培训机制的正常运行,加强员工的管理和考核,使其充分掌握安全知识,并能够实际运用到日常的工作当中。

1.3建立安全评估体系,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地铁运营的安全,需要在科学全面的安全评估体系的支撑下得以实现。安全评估体系,旨在对当前地铁系统的整体运营情况和地铁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进行有效评估,了解其安全等级,对于存在安全问题的提出及时的解决方案,以排除地铁系统中安全不利因素,保障地铁运营的安全。首先,结合当前地铁每天运营的次数和地铁乘客人数,根据地铁可达到的安全上限,对地铁的运营作出具体的指导,以保证地铁的安全问题防范和应对能力。其次,具体到地铁支持设备和系统的安全等级评估,以及地铁车辆、轨道和地铁信号的安全评估,保证地铁系统每个细节都能达到安全等级,确保运行良好。同时,应当保证安全评估体系的及时更新和完善,提高相应技术等级,以提高安全评估的准确性[4]。

1.4加强地铁消防管理,提高地铁消防安全地铁消防是地铁安全管理中的重中之重。由于地铁运营环境的特殊性,相对封闭的环境使得烟雾的排出和人员的疏散都较为困难,且消防扑救的难度较大,使得消防问题成为保障地铁安全的一大难题。因此,为保障地铁消防安全,应当以预防为主,只有有效避免火灾情况的发生,才能避免其对于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巨大伤害和损失。同时,应当加强地铁系统消防建设,使得消防措施得到有效保障,能够在火灾情况发生时为人们的疏散和撤离以及火灾的扑救提供巨大便利。此外,应当保证地铁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和对乘客的消防安全教育,使得人们具有较强的安全防范意识,规范自身的行为,能够主动避免火灾情况的发生。同时,在火灾情况发生时,能够运用正确的自救和扑救方法,降低火灾危害。

1.5制定应急救援方案,提高应急救援效率地铁运营安全在有效预防的基础上,还应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制定应急救援方案,使得安全问题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救援,有效降低安全问题带来的巨大伤害[5]。应当结合地铁的运营现状,并掌握国内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特点,吸取有效经验,制定出具体的应急救援方案,为应急救援提供有效参考和依据,同时,应加强应急救援办法的培训和演练,使员工能够熟练掌握应急救援流程和办法,能够在实际问题发生时有条不紊,采取正确有效的办法,提供应急救援,为乘客提供及时的救援。只有保证应急救援的及时有效吗,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才能大大降低事故伤害,提高地铁运营安全。

2结语

篇5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准化管理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urban construction to speed up, based on the modern traffic system of the urban transport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city development. This paper mainly based on the problems of urban rail transit operation discussed, and then elaborates the urban rail transit operation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way.

Keywords: urban rail traffic; Operation; Must chang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C91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在地铁建设的大潮之下,标准化的运营管理平台是地铁安全运营的关键,同时也是加快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然而,实际中的运营管理问题,给地铁的安全运营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而,对地铁运营的标准化管理,是我国地铁事业发展的关键。

二、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现状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地铁的现代交通系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地铁建设的大潮之下,各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在运营管理上存在诸多的不规范之处,尤其是基于现代化的管理平台的建设,缺乏科学有效性。进而,我国的交通运营标准缺乏有效的通用性,以至于城市间的地铁运营在管理上存在严重的“地方性”。

(一)管理模式的不规范化,尤其是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并存。各地在地铁系统的建设中,对于投资和规划,以及管理平台建设等环节都有着明显的地方特性,因而在运营管理中,各地有着自己的管理体制和管理系统。基于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多元化,使得在安全运营的管理机制下,与国家的标准产生较大的偏差,甚至出现地方性的标准体制

(二)管理标准的多样化。基于各地城市的地铁建设需求不同,其在建设资金投入上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在建设设施、运营系统、管理机制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基于地铁建设的差异性,其在运营管理上出现多样化,尤其是运营管理方法的不标准化,造成了地铁管理的混乱问题。在当今地铁建设的多元化下,甚至出现了同一城市,多样化的管理标准,也就是说,在同一地铁平台下,不同线路的管理标准不一致。

(三)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在频发的地铁事故下,暴露出我国地铁在运营管理上的不足,尤其是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造成了管理的安全性缺失。这一点也是我国地铁在发展中的最大问题之一。诸如,深圳地铁作为我国较早建设的地铁,其在2010年运营的过程中,就出现扶梯事故,再一次暴露出地铁在运营管理上的缺失,尤其是安全管理的体制还够完善。

三、城市轨道交通的各大系统的运营标准化

城市地铁交通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其包括系统运营管理、安全应急管理、管理平台管理等方面。因而,在地铁运营管理的标准化进程中,需要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展开,并且仅仅围绕安全管理的理念。

(一)标准化管理原则。地铁交通运营的管理需要基于多领域的有效工作。因而在管理的标准化中,需要基于管理的原则,进而达到有效的管理效果,

1.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地铁的运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因而在标准化管理中,需要认真做到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尤其是地铁项目的验收,以及运营机构、工作人员的管理,都是在管理中容易出现纰漏的地方。

2.管理重点的突出,尤其是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地铁管理工作较复杂,但在管理工作中,要注重管理重点的突出,尤其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可以提高地铁运营的可靠性。而且,在地铁线路的调度、车务,以及设备维修,都是标准化管理的重点工作。同时,管理工作的重点分明,可以提高标准化管理的效率。

3.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尤其是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在地铁运营管理的标准化进程中,需要基于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因而,需要标准设备的维修制度、运营环境管理,以及健全的应急预案。深圳地铁在管理的中,缺乏科学的安全管理机制,进而在地铁工程,以及运营中频出意外事故。

(二)地铁交通运营的各大系统的标准化管理。基于地铁运营管理的复杂性,因而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标准化各大系统的管理机制,进而达到地铁交通运营管理平台的安全可靠。

1.地铁运营组织的标准化。地铁的在运营的过程中,应以社会价值为主,而非经济效益。也就是说,地铁的组织运营要以服务城市发展为重,进而对城市资源的进行配置。这种标准化的组织运营,可以解决当前以经济效益为主的地铁运营模式,而且基于这种标准的运营组织,可以深化地铁运营管理的机制,以及规范化管理的职责。因而,在标准化的运营组织下,地铁的运营模式更加地科学合理。

2.地铁运营管理系统的标准化。地铁运营的管理系统,是地铁正常运行的关键。其在管理中,负责着列车运行的安全、运行的时间调整,以及运力的调度。因而,对于运营管理系统的标准化,是地铁交通运营管理的重点。在运营管理系统的标准化中,主要基于如下工作展开:

(1).地铁调度平台的规范性。对于地铁运营状态下的正常调度,是保证地铁有效工作的关键,尤其是在信息平台的建立上,要标准其操作的流程,避免调度不当而造成的运营事故。

(2)客服管理。地铁作为主要的城市交通工具,其在客服管理中,主要基于客运组织、车站人工服务、投诉管理、系统监控管理、售票管理、车站设备管理工作。因而,在客服管理的工作比较繁杂,其在标准管理中,需要规范其管理的流程。

(2)列车运行的管理。在管理工作中,主要基于列车的运行状况管理、驾驶员的检查、乘务组织管理、列车设备检修,这些工作的标准化开展,是列车安全运行的关键。

3.地铁设备的维护管理。地铁的设备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因而标准化该项管理,是地铁安全运营的关键。对于设备的维修主要基于检修、维护、保养三个工作环节。对于地铁的电力系统,以及土建设施的有效管理,也是一项关键性的工作,对于电力系统而言,主要基于通信系统、信号系统,以及电力供应系统、电梯系统、消防系统的管理工作;土建设施的管理主要基于地铁的站台、隧道、轨道地基的管理工作。

4.安全运营的平台管理。地铁的运营基础是基于现代的高科技,因而其在运营安全管理上非常的重要。对于地铁的安全运营管理而言,主要基于安全系统管理、地铁运营的风险管理,以及事故应急管理三个方面。尤其是运行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涉及安全管理平台、管理系统、信息管理、事故管理的工作。

四、结语

基于标准化的运营管理机制,是实现地铁经济价值的有效举措。因而,基于其在运营中的管理问题,对其进行标准化管理,是提高地铁运营的安全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何宗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规范化[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10)

[2] 朱永现.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一体化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初探[J].中国外资;2011(14)

[3] 刘卡丁;周斌.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研究[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1(040

篇6

运营安全基础作地铁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必然会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查阅大量文献的

>> 地铁运营服务的文化理念分析 地铁运营的站务基层管理分析 基于SWOT分析的“微购享”微商平台的创建与运营 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分析 基于地铁运营企业资金管理的探析 地铁运营的特点及调度调整的作用分析 对地铁车辆运营事故分析与策略的研究 车站管理对地铁运营安全的影响分析 地铁运营风险分析与强化安全管理的思考 调度所在地铁运营中的作用分析 风险管控在地铁运营中的应用分析 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致因分析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成本控制研究 创建高校“平安校园”的思考 探索创建“平安工地”的新思路 创建“平安校园”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平安企业的创建思路 基于因子分析方法的我国餐饮业运营状况分析 地铁运营的应急管理 地铁运营安全评价实施方法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②应名洪,上海世博会与地铁运营保障,《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1.01

③刘光武、李文球,广州地铁“十化”安全管理法研究与实践,《都市快轨交通》2011.02

④羊绍军等,强化设备管理 夯实安全基础,小水电,2011年第1期

⑤廖泽龙,打牢安全基础才能静心抓发展,云南电业,2011年第2期

篇7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票务系统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P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系统是集自动售检票系统,车票生产、配送、回收,地铁收益核算系统等为一体的综合系统,是地铁公司直接面向乘客的窗口。它不但管理着地铁运营的经济命脉———票务收入,而且管理着地铁各车站完整的动态客流信息,为地铁的运营、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大量科学数据,是整个运营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建立完善的票务系统安全管理体系,对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稳定运行是非常有必要的。

西安地铁从2011年开通运营以来,票务系统运作有了显著提高,尤其在票务系统安全管理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票务系统安全体系

票务系统安全体系按照模块划分,可分工AFC设备安全管理、收益核对安全管理、票卡运作安全管理和票务信息安全管理几部分。各部分可独立成为一个体系进行管理,而各部分之间又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和支持。

票务系统安全体系从管理上可分为机构和文件管理、现场管理、应急管理、风险控制管理和针对性管理五个方面。在这五方面中,机构和文件是票务系统安全体系的根本,风险控制管理是票务系统安全体系的目的,现场管理、应急管理、针对性管理为票务系统安全体系的关键手段和措施。只有体系中五个方面都进行严格管理和把控,定期进行票务系统风险控制评估,发现薄弱环节进行信息反馈和整改,完成闭环管理,才能确保票务系统安全平稳。

AFC设备安全管理

按照AFC系统的逻辑功能划分,西安地铁AFC系统可划分为四个逻辑层次。分别为清分系统层、中央计算机系统层、车站计算机系统层、车站售检票设备层。AFC系统采用的这种四层架构,具有高可靠性、独立运行和管理的能力、不同层次以及整体系统的扩展能力,降低了AFC系统运营的风险。

除了进行分层安全管理外,AFC系统重点针对终端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西安地铁目前根据不同的设备类型和实际客流情况,将预防性维护分为计划维护和专项维护,计划性维护是指设备定期的维护,分为双周检、月检、季检、年检四个等级;专项维护是根据设备在某一阶段的情况制定临时的预防或补救维护。所有预防性维护的目的都是为了确保设备稳定的运行,避免大规模的自动售检票设备故障。

日常巡检是AFC设备安全的又一关键环节,对不同层次的AFC设备有不同的巡检时间和巡检标准。西安地铁AFC设备巡检时间为一日两次,清分系统层和中央计算机系统层设备每日上午和夜间各一次,车站计算机系统层、车站售检票设备层每日上午和下午各一次。有效的日常巡检能第一时间发现设备存在问题,对设备重点安全点和安全隐患的及时排查确保了乘客的安全使用和票务数据的有效存储和传输。

收益核对安全管理

收益核对安全管理应从两方面入手,分别是现金收益安全和报表核对安全。

(1)现金收益安全

操作员在TVM更换钱箱、补充车票时,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 TVM、SC和CC将分别生成相应的审核报告。在TVM和闸机所使用的钱箱和票箱都应安装唯一的电子标识。钱箱还应配备电子储存模块来记录钱箱的使用记录,如累计进入该钱箱的现金金额、最后一次装入设备和从设备取出的时间、最后一次取出时的该钱箱内的现金金额、最后一次取出时的操作人员号码等内容。以上记录可以通过专用的工具读取。设备内部结构紧密、合理,操作人员不能直接接触到TVM钱箱内的现金和车票。在车站AFC票务管理室配备视频监视系统、密码开门的门禁系统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备。所有的交易信息都必须及时上传到CC。

(2)报表核对安全

票务专职报表核对人员对每日TVM各单据,操作人员更换钱箱、补币,售补票等操作台账进行核对。在初次核对结束后还要由另外票务专职报表核对人员进行二次核对确认,确保核对的准确性。车站报表统计收入还要和CC系统生成报表进行核对,出现不一致的情况由专业技术人员对可能出现的收益安全问题进行协查。从西安地铁的经验来看,大部分的不一致都是由于数据传输延迟所致。

因此,收益核对安全与AFC设备性能和人员操作有着紧密的联系,控制人员规范操作,提高设备稳定性是提高收益核对安全的关键所在。

票卡运作安全管理

票卡运作主要分为票卡生产和票卡使用安全。

(1)票卡生产安全

票卡的生产、存储场所是地铁安保系统中的重点监控区。西安地铁票卡生产室和票库都设有专用门禁,进入人员要严格审批、登记后能进入。票卡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生产设备的管理员密码由关键人员保存。各级人员都有不同等级的车票生产权限,杜绝人员非法操作和误操作。票卡清点、配送、回收、盘点等工作都严格实行双人操作,一人操作一人复核,并要求完成详细的台账记录,保证车票数量准确,防止地铁资产流失。

(2)票卡使用安全

SAM卡实行严格的认证车站级设备开机时,将报告设备的SAM卡号,然后由SC应用程序对其进行认证,如出错,监控程序将给予报警,由操作人员进行确认。车站级设备在开机或SAM卡断电时,需要重新与SC的认证系统在线进行SAM卡认证,成功后才能进入正常工作模式。

当老人票、学生票等部分优惠票种使用时,自动检票机会发出声光报警,提醒站务人员进行监督;对于超程或无效的票卡,需在票务中心处理后才能使用。对票卡实施黑名单制度。将乘客挂失的票卡,被冒用的学生票、老人票、员工票或其他优惠票种列入黑名单,禁止其继续使用。设立票务稽查,对非法使用票卡的情况进行查处。

票务信息安全管理

西安地铁票务信息安全管理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网络设备防护、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系统运维管理等方面入手,建立了完整的票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为防止票务信息安全事故,票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员登录地址进行限制;提供本地数据库备份与恢复功能,完全数据备份至少每天一次,备份介质场外存放等安全限制;对网络安全配置、日志保存时间、安全策略、升级与打补丁、口令更新周期等方面作出规定;明确规定防恶意代码软件的授权使用、恶意代码库升级、定期汇报等;建立密码使用管理制度等信息安全防护措施。同时制定票务信息安全方面的管理制度,说明票务信息安全工作的总体方针和安全策略,明确机构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范围、原则和安全框架等,保证票务信息的安全。

结语

各个城市轨道交通票务安全系统都在各自轨道交通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西安地铁票务安全体系的建立经过了三年的摸索和实践,已逐步完善并保证了票务系统安全平稳的运行。随着员工业务能力的提升和设备技术改造的逐步开展,西安地铁票务安全管理将向着信息化迈进,届时将呈现出高效、安全的票务系统,将为市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出行体验。

参考文献:

[1] 骆海瑛 丁耿.对自动售检票系统进行风险评估的探讨[ 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8, 8: 9 12.

篇8

关键词:票务收益;安全管理;自动售检票(AFC);管理机制

1.地铁票务收益安全管理面临的困难

1.1自动售检票(AFC)系统存在缺陷和薄弱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地铁都已建成或者正在筹建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实现地铁轨道交通的制票、购票、检票、计费、收费、统计的全过程自动化。作为地铁运营核心系统之一的自动售检票系统,是地铁运营收益核算的信息源点。但是,随着系统的长期运作,自动售检票系统的设计缺陷和软件漏洞等薄弱环节容易被内部操作人员或维修人员所掌握,且由于内部作案人员具有一定的反侦破能力并做好充分的事前应对准备,故此类作案具有取证难、破案难度大、涉及金额大等特点,容易造成地铁公司较大的票务收益流失。

1.2站点多线路广,票务运作环节复杂,管理难度加大

随着地铁线网的日益扩大,各地铁公司线路和站点逐步增加,如广州地铁,预计2010 年建成 9 条线路,开通站点超过150个,里程超过200公里。

在地铁票务运作过程中,涉及收益操作的包括自动售票机的补币、钱箱更换、钱箱清点,人工售票机发售、充值、更新、乘客事务处理,编码分拣机制票以及新增AFC设备功能测试等众多环节。

2.加强地铁票务收益安全管理的对策

2.1根据 AFC 设备产生的交易数据特性,保证设备完整的交易数据

AFC设备的交易数据是票务收益的重要依据,保障数据安全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运营收益的安全可靠。

按特性分为AFC 设备产生的完整交易数据、非完整交易数据和非 AFC设备产生的交易数据。其中AFC设备产生的完整交易数据可以进入清分系统实现自动清分,数据应包含几个要素:记录进入闸机的时间和地点,记录出闸机的时间和地点,出闸机时具体的扣值金额等内容。以上所述的AFC设备产生交易数据三个要素中缺少一个及以上要素均称为AFC 设备产生非完整交易数据,此类数据因信息不完整,系统无法自动辨识,所以需要借助人工手段进行统计和清分。由于存在安全隐患,需要辨识人员具备鉴别数据真伪的能力。

2.2建立健全地铁运营票务管理机制

在利用 AFC 系统协助地铁票务运作的同时,由于系统难免存在一定的缺陷,地铁运营管理部门必须时刻关心AFC 系统的安全,加强对内部管理人员的管理和监察,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营票务管理机制。对于AFC系统和设备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必须从管理上想办法解决,以确保票务收益的安全。

2.2.1加强生产操作部门逐级负责制度,确保责任落实

对应地铁站点多线路广,票务运作环节复杂的特点,生产一线票务监控需对员工不断强化票务收益安全意识教育,立足于内部自我管理、自我控制为主。因此,在一线生产部门必须实施逐级负责制度,确保责任落实。

1)加强地铁一线操作员工思想道德、法律知识教育,努力提高员工个人综合素质。强化班组管理,提高班组自控、互控能力。地铁票务收益安全事件的发生,往往与员工法律观念、道德意识不强有直接关系。个别员工认为利用票务管理漏洞赚点私利不易发现,即使发现也不会受到严重处罚,故对自己的违规、甚至是违法行为一再放任,最终酿成严重后果。此外,班组是地铁基层组织单位,班组长是班组管理的关键人。要建立健全班组长管理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班组长的作用,调动班组长的积极性,强化现场生产管理的安全控制,不断提高班组的自控能力,促进自控、互控、联控的有机结合,将各类票务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2)地铁车站的值班站长是基层的管理者,担负着直接落实和实施各项票务安全管理办法和措施的责任。不能存在“好人主

义”或得过且过的思想,对一线操作人员要求不严,监控不到位,对出现的收益安全隐患、票务事故苗头视而不见,往往使得侵占票款收益事件就在站长眼皮底下得以发生。

2.2.2建立与 AFC 系统数据相结合的票务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收益核对机制

地铁几乎所有的运营票务收益均通过AFC 设备操作产生,难以通过手工方式对海量数据进行全面核对,对全线整体收益情况必须由二级审核部门按一定比例进行稽查。

2.2.3建立独立的票务稽查队伍在一线生产部门

建立日常审核机制的前提下,各地铁运营公司必须建立独立于操作部门,代表企业对地铁运营票务收益进行独立监督、审查的票务稽查部门。对票务稽查工作发现的问题,要深入调查分析,做到事事彻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要有具体的整改措施并认真加以落实。在开展票务稽查工作的同时,建立规范、完善的票务稽查惩处制度,警示员工,进一步防患于未然。

2.2.4 提高关键业务办理要求,增强收益管理安全系数

对 AFC 系统的薄弱环节,如 AFC 设备出现故障导致需在 AFC 系统外处理的特殊乘客事务(如为在自动售票机购买了无效车票的乘客办理退款等),这些情况可通过内部管理规定强制要求车站实行双人共同确认办理的程序,做到互控、联控,进一步提高收益管理安全系数。

网络化运营收益流程同单线相比没有较大的变动,但是对接的部门不同及报表收取方式的不同也会对收益流程有所影响。车站手工票务报表及电子报表存在一个并行阶段的过程,但随着网络化运营的日趋成熟,将逐步完善系统实现票务数据报表填写的完全电子化。以车站为基层单位,所有票务数据的基础填制都能够在车站完成,并汇集在LC系统当中。LC系统相关数据进行自诊断和处理,收益人员对LC系统内发现问题的电子表报进行二次人工审核,并根据各部门的需要形成相关票务报表。(LC是什么?)

2.3 AFC 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是确保地铁

票务收益安全管理的重要前提保障AFC 系统主要流程包括三部分:车票管理流程;帐务管理流程;运营维护流程。由于地铁AFC 系统涉及制票、售票、检票、计费、收费、统计全过程,几乎所有的地铁运营票务收益都是通过AFC系统得以实现。因此,做好地铁票务收益安全管理工作。为确保这一重要前提保障发挥理想作用,可从以下三方面:

重点考虑:1)建设AFC系统,必须深入考虑系统运作可能出现的各类收益安全隐患,积极吸收、借鉴同行的经验,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作为系统开发、验收的重要检验指标,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开发的系统具备高度安全性。2)在日常票务运作过程中,各类AFC技术人员或各层级票务管理人员必须主动、深入地去收集、发现 AFC 系统出现的各类隐患,对系统在运作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的问题,需给予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正。每年定期开展设备缺陷整改讨论,申报预算对设备进行必要的改造,保证设备在运行良好的情况下逐步改善设备性能和数据稳定性。3)针对AFC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定设备完好率、故障修复率等系列技术考核指标,减少系统、设备故障发生率,确保系统、设备正常运作,从而保障地铁票务运作安全、有序开展。在设备保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汇总上报相关部门,做好相关问题的记录工作。

篇9

关键词:地铁、交通、票务收益、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U231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地铁车站票务工作涉及到售票、兑零、自动售检票系统(AFC)设备操作、现金清点、票卡盘点、系统录入、报表填报、票款解行、票务物资的保管及处理乘客票务事务等诸多事项。车站票务工作需一线人员、票务管理者、设备部门等多方协同配合完成。车站票务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保证票务收益的完整,客观公正地处理票务事务,确保乘客利益不受损。

二、地铁票务收益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地铁票务收益管理工作主要是指以确保地铁票务收益的安全性为目的,在售检票、统计、特殊票务处理以及核算等过程中,对有关联的车票、现金以及系统数据进行全面、集中式管理的一项综合性工作。轨道交通票务收益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票务收益管理可以准确地记录客流信息,及时地统计票务信息,为运营商的运营调控、营销等提供了决策的依据,同时为提高轨道交通的服务质量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2、票务收益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可以保证车站客流的井然有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逃票、漏票等现象,极大地保障了企业的票务收益和经济利益。

3、票务收益管理中AFC系统的安全应用,大大减少了现金的交易、人工记账和相关的统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精简工作人员,也提高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较好地利用资源。其次,采用无障碍换乘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地铁出行的便利性和技术含金量。

三、影响地铁票务收益安全的五点因素

1、员工对待票务工作的态度、工作责任心:票务工作人员对待票务工作的态度积极度、端正度与票务安全度成正比。

2、员工业务水平:票务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填写报表、乘客事务办理等票务运作方面。提高票务工作的业务水平。相关各级部门加强票务安全检查。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与工作热情。

3、员工间的互控:票务相关部门应严格遵守票务规章制度,形成自检、互检、他检和自控、互控、他控的机制,加强票务工作管理。

4、设备隐患:地铁应该着重强调人为因素,消除设备缺陷,设备隐患是从客观上保证安全,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5、管理漏洞:管理人员的重视度/认识度、规章制度的执行/落实度、员工法制/票务安全意识/业务教育、管理人员是否带头违章、实施检查督促(车站基层、部门、总部、总公司)、危险源与危险事件的查找、对待违章的公正度、适当的奖惩。

四、有效加强地铁票务收益安全管理的对策

1、根据 AFC 设备产生的交易数据特性,保证设备完整的交易数据

AFC设备的交易数据是票务收益的重要依据,保障数据安全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运营收益的安全可靠。按特性分为AFC 设备产生的完整交易数据、非完整交易数据和非 AFC设备产生的交易数据。其中AFC设备产生的完整交易数据可以进入清分系统实现自动清分,数据应包含个要素:记录进入闸机的时间和地点,记录出闸机的时间和地点,出闸机时具体的扣值金额等内容。以上所述的AFC设备产生交易数据三个要素中缺少一个及以上要素均称为AFC 设备产生非完整交易数据,此类数据因信息不完整,系统无法自动辨识,所以需要借助人工手段进行统计和清分。由于存在安全隐患,需要辨识人员具备鉴别数据真伪的能力。

2、建立健全地铁运营票务管理机制

在利用AFC系统协助地铁票务运作的同时,由于系统难免存在一定的缺陷,地铁运营管理部门必须时刻关心AFC 系统的安全,加强对内部管理人员的管理和监察,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营票务管理机制。对于AFC系统和设备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必须从管理上想办法解决,以确保票务收益的安全。

(1)加强生产操作部门逐级负责制度,确保责任落实。对应地铁站点多线路广,票务运作环节复杂的特点,生产一线票务监控需对员工不断强化票务收益安全意识教育,立足于内部自我管理、自我控制为主。因此,在一线生产部门必须实施逐级负责制度,确保责任落实。

(2)建立与 AFC 系统数据相结合的票务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收益核对机制地铁几乎所有的运营票务收益均通过AFC 设备操作产生,难以通过手工方式对海量数据进行全面核对,对全线整体收益情况必须由二级审核部门按一定比例进行稽查。

(3)建立独立的票务稽查队伍在一线生产部门建立日常审核机制的前提下,各地铁运营公司必须建立独立于操作部门,代表企业对地铁运营票务收益进行独立监督、审查的票务稽查部门。对票务稽查工作发现的问题,要深入调查分析,做到事事彻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要有具体的整改措施并认真加以落实。在开展票务稽查工作的同时,建立规范、完善的票务稽查惩处制度,警示员工,进一步防患于未然。

(4)提高关键业务办理要求,增强收益管理安全系数对 AFC 系统的薄弱环节,如 AFC 设备出现故障导致需在 AFC 系统外处理的特殊乘客事务(如为在自动售票机购买了无效车票的乘客办理退款等),这些情况可通过内部管理规定强制要求车站实行双人共同确认办理的程序,做到互控、联控,进一步提高收益管理安全系数。

(5)网络化运营收益流程同单线相比没有较大的变动,但是对接的部门不同及报表收取方式的不同也会对收益流程有所影响。车站手工票务报表及电子报表存在一个并行阶段的过程,但随着网络化运营的日趋成熟,将逐步完善系统实现票务数据报表填写的完全电子化。以车站为基层单位,所有票务数据的基础填制都能够在车站完成,并汇集在LC系统当中。LC系统相关数据进行自诊断和处理,收益人员对LC系统内发现问题的电子表报进行二次人工审核,并根据各部门的需要形成相关票务报表。

3、AFC 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是确保地铁

票务收益安全管理的重要前提保障AFC 系统主要流程包括三部分:车票管理流程;帐务管理流程;运营维护流程。由于地铁AFC系统涉及制票、售票、检票、计费、收费、统计全过程,几乎所有的地铁运营票务收益都是通过AFC系统得以实现。为确保这一重要前提保障发挥理想作用,可从以下三方面:

(1)建设AFC系统,必须深入考虑系统运作可能出现的各类收益安全隐患,积极吸收、借鉴同行的经验,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作为系统开发、验收的重要检验指标,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开发的系统具备高度安全性。

(2)在日常票务运作过程中,各类AFC技术人员或各层级票务管理人员必须主动、深入地去收集、发现AFC系统出现的各类隐患,对系统在运作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的问题,需给予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正。每年定期开展设备缺陷整改讨论,申报预算对设备进行必要的改造,保证设备在运行良好的情况下逐步改善设备性能和数据稳定性。

(3)针对AFC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定设备完好率、故障修复率等系列技术考核指标,减少系统、设备故障发生率,确保系统、设备正常运作,从而保障地铁票务运作安全、有序开展。在设备保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汇总上报相关部门,做好相关问题的记录工作。

五、结束语

地铁票务收益安全管理,一方面需加强对运营票款收入现金流的管理,另一方面,更应该对自动售检票系统赋值设备隐性现金流的管理加大控制力度。因此,提高自动售检票系统安全性和建立健全地铁运营票务管理机制,都是保障地铁票务收益安全管理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范巍:《清分中心系统的功能定位及自动售检票系统标准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年03期

[2] 骆海瑛 丁耿:《对自动售检票系统进行风险评估的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8年08期

篇10

关键词运营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地铁运营的根本任务就是将旅客安全及时地运送到目的地。地铁运营的目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地铁运营必须把安全生产摆在首要位置。 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与运营安全有关的因素可以划分为四类:人、机器、环境及管理。以管理作为控制、协调手段,协调人、机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反馈作用将系统状态的信息反馈给管理系统,从而改进安全管理方法,最终得到更为安全的系统。

安全系统管理的基本内容可包括:总体管理、重点管理及事后管理

一、总体安全管理

在运营管理工作中,一切服务于安全生产的各管理部门,为确保运输安全所做的工作都应纳入总体安全管理的范畴。

包括:安全组织、安全法规、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信息、安全资金等。

运营安全总体管理

1.安全组织管理

是安全管理的实施主体,负责安全的组织领导、协调平衡、监督检查工作,使安全管理体制有效地正常运转,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

2.安全法规管理

任务是严格遵循国家有关轨道运营安全的法律、法规等条文规定,对各种运输规章制度和作业标准进行研究、制定、修改、完善、贯彻和落实,使运营安全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运营安全总体管理

3.安全技术管理

任务是正确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政策、标准、规程和城市轨道交通主要技术政策,为运营安全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和技术措施,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不断吸收现代科技先进成果,促进运营安全管理科技含量日益提高。

运营安全总体管理

4.安全教育管理

为了实现运输安全,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对广大干部和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思想、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事故应急处理等内容的教育。

运营安全总体管理

5.安全信息管理

安全信息是指在运营生产过程中,对一切有利于安全生产的指令和系统安全状态的描述或反映,它既是安全管理的对象,又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支持。

从某种意义上说,运营安全管理就是准确、及时、经济地收集、加工、传递、存储、检索、输出安全信息。

运营安全总体管理

6.安全资金管理

包括对保证运营安全所需资金的筹集、调拔、使用、结算、分配等,并进行安全投资的经济评价与经济分析,实行财务监督等。

二、运营安全重点管理

运营安全重点管理包括对人的安全管理、对设备的安全管理、对环境的安全管理及对作业的安全管理 。

对人的安全管理

在地铁运营工作的每个环节、每项作业中,都是由人来参与并处于主导地位的,人操纵、控制、监督各项设备,完成各项作业,与环境进行信息交流,与其他作业协调一致。正是由于人在运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使得人的因素在运营安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运营安全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影响运营安全的人的因素,是指人的安全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技术业务水平,生理、心理素质,群体素质等,且对不同人员有不同的素质要求。

人员的安全管理就是通过建立安全活动、安全教育培训、安全奖惩、劳动组织等制度来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预防事故的发生。

大力进行员工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充分发挥广大员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违反作业标准、规章制度的人与事,应实事求是地予以批评教育,对事故责任者根据损失和责任大小给予相应的处罚。 全面强化员工业务培训。重点提高全员实际操作技能,特别是非正常情况下作业技能和设备故障应急处理能力,落实作业标准化。

人员安全重点管理。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安全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思想、业务和身心素质是运营安全方针政策得以贯彻执行,安全技术、安全工程和安全管理得以推行和落实的重要基础条件。 构建运输人员生理心理安全保障体系。对主要工种建立并逐步完善人员生理、心理指标体系及其标准,以便对人员管理更加科学可靠。

设备安全重点管理

设备安全管理的重点工作主要包括加强对设备的养护维修,加快设备更新改造速度,保证安全技术装备重点项目顺利实施等。 主要提高基础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安全技术设备的安全性能和基础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

提高设备质量,加强设备管理,必须坚持定期检查制度,建立各种检查记录台帐,立卡建档,定期保质保量地做好维修保养和病害整治工作。对设备的惯性故障、重点病害、严重隐患要集中力量加以整治,采取严密的安全防范制度和措施,杜绝简化检查、检测、维修作业程序的现象发生,确保运营安全。对设备的养护维修,应坚持预防为主、检修与保养并重、预防与整治相结合的原则,处理好设备维修与运输生产的关系,正确合理地使用设备,提高操作技术和保养水平,防止超负荷、超范围、超性能地使用设备,使设备质量可靠稳定,逐步形成“修、管、用”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

环境安全重点管理

对人――机――环境系统而言,环境对运营安全的影响可分为内部环境条件和外部环境条件影响两个部分,前者包括作业环境和由管理行为营造的内部社会环境,后者指自然环境和外部社会环境。

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作业环境和内部社会环境是可控的,而外部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是不可控的,但企业管理可通过改善可控的内部小环境来适应不可控的外部大环境,其作用就在于保持良好的工作、作业和生活秩序,保障员工身心健康,保证运营安全。

运营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现场作业控制,对现场作业重点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标准化作业、非正常情况下作业、系统“结合部”作业。

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实践活动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运营标准化作业是对既有作业标准,从学习标准、对照标准到达到标准(学标、对标、达标)所进行的全部活动,只有在组织、制度、措施和监控等方面严格管理,才能使标准化作业得以实现并持之以恒。

非正常情况下,由于部分作业标准无法得到实施,不得不执行特殊规定,稍有不慎极易造成事故。非正常情况下的作业控制,主要是研究解决非正常情况下的作业控制问题。非正常情况下的作业应严格遵守有关作业标准和原则,此外,还必须根据非正常情况下的作业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办法。

三、运营安全事后管理

运营事故发生后,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需要做大量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如减少事故损失和防止事故扩大的抢险、救援及事故定性定责,总结经验教训,采取防范措施等,以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对于导致事故的直接和间接原因及其相互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实事求是、深入细致的分析,形成有利于改善安全状况的共识和对策。

运营安全事后管理主要有两个处理阶段:

运营事故调查处理

主要工作包括:事故通报、调查处理、责任判定、统计分析、总结报告等。

运营事故应急处理

各种事故应急中立均应及时与调度指挥人员取得联系,听候指示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