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工程建设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22 16:29: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村级工程建设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村级工程建设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一、引言

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管理随着建设体制改革措施的不断落实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它作为建设工程当中一个比较重要的过程,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建设工程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为此,对于建设工程项目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进行相关内容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建设工程项目安全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意义

建筑工程同人们的需求以及地区的发展之间有着极其紧密的关系,并且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对于人们的财产及生命安全等各个方面都具有直接的影响,除此之外,建筑工程项目对于群众生产生活以及国家的经济发展之间也具有紧密关系,因此只有做好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才能够进一步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生命力。但建设工程项目具有工种多、施工周期长、流动性大以及机械设备和材料复杂等众多的特点,这就增加了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的难度。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发现,一些近年来的新建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平均低于30年,而一些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发生对于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将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做好,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完好,从而为其以后的实际应用提供良好的保障。

三、建设工程项目安全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现行监督体系有待完善。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建筑工程项目安全质量监督体系还不够完善,对于当前的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当中的需求不能够进行很好的满足。首先参与到建筑工程活动当中的单位数量在不断增多,包含有检测、施工、设计以及勘察等众多的单位,同时随着新工艺以及新材料的不断应用,使得建设工程项目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难度得到了显著增加。另外,建设工程项目安全质量监督责任主体的变化相对较快,从而增加了各方主体重组活动以及改革等内容,且人员具有比较大的流动性,加之一部分工程项目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降低投入成本,从而对于工程质量造成不利的影响,而这些方面都需要一个完善的监督体系对其进行有效的制约。2.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监督人员专业素质有限。建设工程项目数量以及单位面积都在随着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而不断增多,使得监督人员工作的难度和任务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从而要求监督人员应该具有更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但是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说,安全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人员所具有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他们所具有的知识结构相对不够全面,同时对于实践经验又比较缺乏,如果他们的责任心不强,在实际工作当中注重形式,没有严格的行使国家赋予自己的监督权,从而就会对于工程总体质量造成影响。3.各方安全质量责任主体信用相对比较缺失。对于建设单位来说,大部分业主都不够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也很少了解建设当中需要依法办理的手续以及应该承担的责任等等。例如,一些建设单位对于经济效益比较重视,但是不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实际当中就很可能做出违法的行为,或者是部分建设单位为了追赶工期,认为监督管理过于繁琐,而不办理相关的安全质量监督管理手续。对于施工单位来说,有的单位存在着承揽经营范围以外的项目或者是无证越级,还有一些中标企业通常都是打着有实力企业的旗号进行投标。对于监理单位来说,超越资质监理的现象比较严重,同时还有些监理单位对于成本不考虑,将监理价格恶意的降低,监理合同签订以后,不按照合同当中的内容来安排人员。对于设计单位来说,他们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对于开发商以及建设单位的要求随意满足,将设计质量标准降低,更有甚者,随意变更设计。这些安全质量责任主体信用缺失的问题都为建设项目安全质量埋下了隐患。

四、建设工程项目安全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对策

1.完善以及创新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管理方法。为了能够将建设工程项目质量得到真正的提升,就需要对于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方法进行创新以及完善,从而能够为相关的管理人员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而且对于安全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更好的规范和约束,同时对企业内部网络监督管理系统的构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对建设工程安全质量隐患进行有效的避免。2.提升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监督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管理水平,从这一角度而言,要想将安全质量监督管理质量进一步加强,就需要将其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提升。首先,对于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该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使他们的专业技能得到有效的完善,并且对于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也应该及时的进行了解。其次,加强相关人员实践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培训,对于建设工程施工流程要进行熟练的掌握,同时对于控制的关键点也要详细的了解,在实践过程当中能够将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应用,从而将管理水平大幅度的提升。3.增强建设工程安全质量意识。对于建设工程的发展而言,质量是其一个关键的因素,通过建设工程质量水平的提升,不仅仅能够将其使用价值得到显著的增强,同时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不断增强竞争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只有把握好这一时机,建筑行业才能够将自身的发展加快,建设企业应该不断的进行相关内容的教育,使得员工建设工程质量意识得到增强,从而将其安全质量管理水平提升。4.完善建设者责任制度。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开发以及建设单位由于缺乏完善的责任制度,不能够很好的规范以及约束工作过程当中的行为,从而对于建设工程质量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为此,需要对于建设市场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将责任制度进一步完善,从而使得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能够按照有关的要求严格的执行,从而使得工程质量有足够的保障。5.提供企业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政府在当前背景之下应该通过法律约束以及政策引导等多种方式来管理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要对于有关的法律法规严格的执行,从而使得市场环境更加良好,对于建设者的所作所为通过法律来进行规范,从而营造出公正以及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6.加强对监管建设单位的管理。除了以上几个方面,为了使得建设工程质量有足够的保证,政府还需要严格的审查建设单位的资质,并且利用动态管理的形式来对待监理单位,使得其管理水平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除此之外,对于监理单位的总监负责制度还需要进一步的强化,并且定期的对于监理人员进行必要的教育以及培训工作。另外,在进行监理单位选择的时候,业主还应该对于其人员的监理水平以及能力给予重视,这样才能够确保监理人员所具有的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

五、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建设工程项目而言,其安全质量监督管理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为此,对于建设工程项目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应该从多层次多角度来分析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当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从而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并将其进行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安全质量监督管理水平显著的提升,进而确保建设工程项目具有优异的质量。

作者:李天孝 单位:凉州区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站

参考文献:

[1]宋小强.烟台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J].工程质量,2016,10:89-93.

篇2

关键词:资金;资产;资源

洞头县是浙江省温州市辖县,是全国14个海岛县(区)之一,全县总面积89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00.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2.74万,2010年常住人口8.77万,辖北岙、东屏、元觉、霓屿4个街道,大门镇和鹿西乡。洞头渔场面积4800多平方公里,是浙江第二大渔场、“中国羊栖菜之乡”。近年来,洞头县以强化农村“三资”监管为重点,以维护群众权益为导向,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监管载体和工作机制,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2010年度获得“省级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县”称号,2012年度获得“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称号。

一、主要做法

(一)摸清家底,公开透明。一是定期清查核实。为摸清家底,该县建立了“三资”定期清查机制,统一设置十一种《三资清查登记表》,从摸清“三资”存量入手,分别采取以账查物、以物对账、以账对账的方式对村级资金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清查核查。通过对村级“三资”的清查核实,为该县城乡统筹股改、地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规范档案管理。凡涉及到村集体“三资”管理的会议决定、承包租赁合同、经济合同、招标文书、财务会计等资料都及时立卷归档,并通过大容量服务器(内存扩容)和会计专用扫描仪、数码相机设备等,扫描录入电脑进行电子归档,便于网上监管、查阅、复制等。三是推进“三资”网络化建设。全面升级原有农村经营管理软件,实现数据实时录入、上传、查询“三资”现状图片信息及指标定性分析对比等功能,实现县、乡、村三级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网络全覆盖。同时,将“三资”家底情况作为农村“三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农村“三资”监管的透明度,有效杜绝了“暗箱操作”,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阳光运行。

(二)重点监管,规范运作。一是加强村级票据、资金管理。票据管理方面,先后出台《洞头县村级组织财务管理若干意见》、《洞头县农村财务管理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委托会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村收入票据必须使用“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收据”专用票据;支出单据应取得正规的具有税务、财政监制章的正规发票,少数零星支出不能取得正规发票实行限额制(金额控制在100元以下),杜绝不规范票据入账或对相同经济业务进行分割处理入账。货币资金管理方面,通过各种措施来加强对货币资金的监控。严格控制银行开户。规定每个村只能有一个基本帐户,规定各村不得为外单位提供贷款担保,并对原有担保进行清理,逐年缩小。2012年,注销不规范临时账户95个(含原以村民委员会名义开户)。二是规范工程招投标管理。各村的各类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包括土木建设、管道线路、设备安装、装饰装修等),工程造价在5万元以上,必须进入街道(乡镇)招投中心,实行公开招投标。工程项目建设实行领导负责制,要求签订工程承包、廉政施工、工程承诺等合同,并抄送街道(乡镇)会计委托中心(现改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实施全过程由街道(乡镇)农经站、招投标中心、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村民代表等进行监督、审核、验收。三是纳入村监会重点监管。将村集体“三资”管理、村工程建设项目等作为重点监督内容,对每项监督内容的监督环节进行全面细化,编制相应的《监督流程图》,确保村监会监督程序规范、重点突出,及时纠正“三资”管理漏洞。如针对村级工程建设的监督,将立项决策、招投标、设计变更、建设质量、资金管理等工程建设各环节纳入监督范围,实现全程监管无遗漏。

(三)完善制度,保障有力。一是完善财务制度。制订出台《洞头县村级财务管理若干意见》和《洞头县农村财务管理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对村级白条子入帐、集体资金出借、村干部工资报酬与福利待遇、村级接待费等情况及违规等行为作了严格的规定,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村级财务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明确了方向。二是完善培训制度。组织街道(乡镇)、村财务人员参加县举办农村政策、管理制度、会计业务、民主理财及三资监管操作流程等知识的培训,近三年累计达500多人次;同时每年对街道(乡镇)村账会计至少进行二次集中培训,乡镇对村级报账员每年至少集中培训三次。三是完善经费保障制度。配备大容量服务器(内存扩容)和会计专用扫描仪、会计装订机、数码相机、更新电脑设备等办公硬件。取消村级会计委托收费,将村级会计委托会计工作、办公经费、“五险”等列入县乡财政预算,县级财政每年根据各乡镇会计委托工作开展情况按7:3(县级财政占70%,乡镇财政占30%)给予一定补助,不再向村级收取会计服务费。

二、工作经验

(一)拓宽“三资”监管范围。根据近年来村集体经济运行特点,拓宽“三资”监管范围,如将村级经济组织以村民集资联建房名义进行房地产开况纳入监管范围,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资金外借情况和银行账户开设,将村级小额工程等纳入监管范围,避免集体资产流失。

(二)发挥村监会在“三资”监管中的作用。提升新一届村监会履职能力,加大培训和业务指导力度,强化县乡村三级联动,进一步明确村监会监督重点,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村工程建设项目等作为重点监督内容,理顺监督程序和制度。督促各街道(乡镇)加强对村监会的业务指导,引导村监会主动介入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并及时反馈监督结果。

(三)探索“三资”监管情况公开渠道。充分利用“三务”公开平台,探索建立“三资”基础数据和动态监管相结合的公开方式,建立网络、公开栏、数字电视端口等多渠道公开途径,便利群众监督。

(四)探索瓯洞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三资”管理新模式。随着瓯洞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温州“第四区”功能定位的确定,农村“三资”管理模式经历职能融合、政策调整、深化提高的过程,探索新形势下的监管模式逐步成为常态。

三、工作启示

(一)“三资”家底要可查可控,经得起群众质疑。农村集体“三资”涉及渔农民切身利益,是群众关注的焦点,如果底子不清,容易产生利益纠葛,引发社会矛盾,而且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占步伐的加快,集体“三资”变动幅度很大,更需健全动态清查的机制,拓宽社会监督渠道。

篇3

为加快建立我镇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促进我镇新农村建设,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及县委、县政府通知要求,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的实施意见》为指导,以《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和《省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增加集体收入为核心,以清理、整顿、规范村级集体资产管理为主要内容,以市场运作为手段,把集体统一管理、农户承包经营、村民民主决策有机结合起来,盘活村级现有存量资产,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不断增加集体财富积累的村级集体经济运营机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推进机制工作步骤及总体目标

(一)工作步骤:

1、安排部署阶段

自2010年3月至4月底,主要任务是宣传政策,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培训工作人员,进行组织部署。各乡镇要在全面掌握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情况的基础上,选定管理基础好、集体积累较强的10%的村作为试点,先行开展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建设工作。

2、组织实施阶段

自5月初开始至8月底,在抓好试点,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镇实施方案要,严格按照省两办文件及市两办文件规定的九个步骤开展建立机制工作,实施的村数要达到总村数的80%以上。

3、总结规范阶段

自9月——2010年12月底。各乡镇在全面推进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建设的基础上,进行逐村检查,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对工作不到位,不符合工作标准要求的村进行整改,达到村级健全机制、积累财富、增强实力的目的。并在11月中旬报县农村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建设领导小组考核验收。

4、巩固提高阶段

自2011年1月——12月。各乡镇在认真总结80%以上村集体积累机制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健全长效机制,巩固建设成果。并针对未开展农村财富积累机制建设的基础薄弱、管理混乱的落后村,明确专人组成工作组,分村制定清理整顿方案,指导帮助村级落实集体积累机制建设工作,推动其实现由乱到治。

(二)总体目标:

要求2010年要有80%的村建立起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到2011底,全镇49个村全部健全完善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

(三)有关要求:

1、镇政府成立农村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建设领导小组,由主管农经工作的领导负责,纪检、组织、财政、民政、林业、水利、农经等部门人员参加。各村也要成立村集体资产管理小组。

2、选定管理基础好、集体积累较强的10%的村作为试点,4月底前完成试点任务。选定1-2个村作为示范村,宣传推广典型经验。

3、2010年起,镇政府要建立村级集体资产“集中采购与招投标管理中心”,对村级集体建设工程、价值在300元以上的物资、设备、办公用品、等实行统一招标采购。

4、建立工作考核机制,将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建设纳入镇党委、镇政府和村级工作考核范围。

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的主要内容

(一)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立足本村实际,综合考虑区位优势、资产特点、市场需求、群众收入水平等各方面情况,合理确定资产经营管理模式;二是坚持遵循市场规律原则。充分运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规范经济合同,实行村级集体资产有偿使用;三是坚持公开公正原则。村级集体资产的承包、租赁、出让等要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切实做到操作过程全面公开,确保资产使用者能够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公平竞争;四是坚持民主原则。实行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充分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五是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原则。依法开发集体资源,盘活集体资产,健全管理制度,搞好集体资产的核算,压缩各种不合理开支,防止集体资产被贪污、挪用、浪费和流失;六是严格界定列入财富积累的村级集体资产范围。重点是对集体所有的果园林木、机动地、村内空闲地、闲置校舍、集体建设用地、村集体投资兴建的相关企业、商业房屋及设施等集体经营性资产实行有偿使用。依法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土地不在其列,禁止以集体财富积累为名向村民摊派、集资、收费,决不能因此增加农民负担。

(二)资产内容

农村集体资产主要包括:1.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主要指农村机动地、村内空闲地、企业占地、“四荒”资源等;2.集体所有的建筑物,包括办公、仓储房屋、商业房屋、闲置校舍等;3.集体所有的各类工具、办公设备、通讯广播设施等;4.集体所有的农业机械、农业设施:包括电机、柴油机、抽水机、喷灌机、粉碎机、播种机、农田水利及排灌设施等;5.集体所有的果园、林木:包括各种果园、林场、苗圃以及道路两旁、沟渠两边的树木等;6.村级道路:包括村地域范围内由村集体投资或村民共同出资修建的水泥路、柏油路、沙石路、桥梁等;7.村集体所有的公共设施:包括生活及文化娱乐设施等;8.村集体所有的企业资产:指村集体投资兴办的企业资产、投资增值资产及无形资产;9.其他村级集体资产等。

(三)基本步骤:

1、成立机构。各村要成立村集体资产管理小组,组长由本村书记任担任,成员由村干部、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构成,村两委负责具体工作。

2、清产建账。按农经站的各村账簿,到各村进行固定资产清查、核对、盘点,做到账物相符,造册入账。核查三荒、果园、林木、机动地、村内闲置地等是否进行合同签订,承包金是否上缴,地界丈量,核实数目,同时建立资产台账,进行详细分类登记。

3、拟定方案。清理少数人低偿或无偿使用集体资产,本着“谁所有、谁受益,谁使用、谁交费”,拟定有偿使用项目、经营方式、缴费标准,张榜公布,征求意见。根据群众意见修改相关内容,制定有偿使用方案。

4、表决方案。依据有关法规,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对有偿使用方案进行表决。表决大会要有会议纪要,表决结果要由参会人员签字确认。

5、实施方案。根据表决通过的有偿使用方案,对确定的竞价承包项目进行公开竞价,与使用者签订经济合同。

6、归档备案。合同签订后20日内,及时将有偿使用方案、经济合同、会议纪要和其他有关资料及时归档保存,将有偿使用方案和经济合同报镇农经站备案。单份经济合同年度使用费在3万元以上的,还要在合同签订后将相关经济合同和有偿使用方案报县农经总站备案。

7、应缴公示。合同签订后,将各类有偿使用资产经营方式、使用人、缴纳标准及应缴费用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布,接受村民监督。

8、集中缴费。公示之后,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和资产使用筹资时间确定缴费日期,发送缴费通知单,集中时间、集中地点统一收缴所有费用。有偿使用费原则上逐年收取,不宜逐年收取的,收取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当届村干部的任期。

9、缴费公示。收费结束后,立即公开各项收费结果,让全体村民明白收缴工作的进展情况,明白当年村集体收入的全部家底。

(四)标准要求:

1、成立村集体资产管理小组。各村要成立村集体资产管理小组,组长由本村书记任担任,成员由村干部、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构成,有较强的代表性。成员名单张榜公布。

2、在全面清理、整顿的基础上,建立规范的集体资产台帐。台帐对集体资产登记齐全,账实相符。

3、制定村集体资产有偿使用方案。方案经民主决策,有会议纪要,表决结果有参会人员签字,并张榜公布。

4、集体资产承包、租赁,按有偿使用方案采取招标投标、公开协商、民主定价等规范方式进行。

5、经济合同规范完善。对有偿使用的集体资产全部与使用者签定了规范的局面合同,及时按规定进行合同备案

6、有偿使用费及时、足额收缴到位,手续齐全,规范入账。

7、实行了有偿使用公示。对资产有偿使用情况和收费结果进行了张榜公布。

8、档案管理规范。建立财富积累机制过程中的组织机制、村级集体资产台账、集体资产有偿使用方案、会议记录、民主表决签字、有偿使用情况公示表、收缴有偿使用公示表、经济合同、财务会计账目、相关规章制度和文件,能够及时归档,专人专柜管理。

9、由村级在集体资产承包、租赁经营合同签订后20日内,将合同和有偿使用方案、会议纪要等有关资料附件报镇农经站存档备案,合同年度使用费在3万元以上的,要在合同签订后30日内,报县农经局备案。

10、建立完善的村级集体资产民主管理制度、村级集体资产使用决策制度、村级集体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村级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村级集体资产建设集中采购制度、等制度。

11、按《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有健全的监督、审批程序,在县乡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开展日常审计、专项审计等审计过程中,未发现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五)清查内容:全面清查资产,摸清村级集体资产底数。一是清查财务资金,消除账外账。重点检查资产资源处置情况,对所形成的资金收益未按规定及时入账、纳入统一监管的,及时收缴。二是采清查资产资源,做到账物相符。对各村固定资产特别是经营性固定资产逐一进行核实盘点,造册入帐,确保资产数量及实有价值全面、真实。三是清查资源,防止体外循环。采用用现场勘查、实地测量等方法,重点对坑塘水面、土地滩涂、林木草泊等资源进行核实,准确掌握面积和数量。四是清查合同,做到规范完善。摸清资产资源的处置情况,对不合理、不规范的合同进行调整完善。

(六)运作方式:对村级集体所有的农业机械、农业设施、果园林木、闲置校舍、仓储房屋、商业房屋、集体企业,农村机动地、村内空闲地、企业占地、“四荒”资源等集体经营性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按照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使用的规定程序,采取招标投标、公开协商、民主定价等方式进行。一是以招标投标方式承包、租赁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费、租金应当通过公开竞标、竞价确定。招标应当确定方案,载明招标人的名称和地址,明确项目的名称、数量、用途、期限、标底等内容;招标方案必须履行民主程序。在招标中,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中标权。招标投标方案、招标合同报镇农经站备案。二是以公开协商方式承包、租赁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费、租金由双方议定。三是对关系村民生产生活的有关资产,要按照维持正常运转的原则确定底价,采取召开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进行民主决策的方式合理确定收费标准。禁止利用职权压价发包、出租集体资产。四是村级集体资产的有偿使用要由村委会与使用者依法签订规范的经济合同。原承包合同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要及时依法规范原有承包、租赁合同。

对村级集体所有的办公房屋、工具设备,桥梁、道路、公共实施等集体非经营性资产,明确管理责任人员和管理目标,做到有效使管理用,及时维护维修,防止损毁丢失。对村级集体公益事业建设工程,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包括:打井、挖渠、清淤、管道安装、闸、桥、涵工程等),乡村道路修建(包括:村庄街道硬化,村路修建等),村部及环境建设(包括:新建、改建、扩建、修缮、装潢,村内公共环境及卫生设施建设等),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等,要采取明确建设标准,实行公开招标的办法确定建设承包者,确保集体资金投入合理,工程建设质量合格。

加强村级集体财富积累的监督管理

(一)加强制度建设,形成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村级集体资产民主管理制度、村级集体资产使用决策制度、村级集体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村级财务预算和招待情况报告制度、村级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等五项管理制度。同时,建立督查制度、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对集体资产管理的量化考核,奖优惩劣,检查违反集体资产管理制度,给村集体造成经济损失的行为,追究相关责任者的责任,逐步形成集体积累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二)坚持民主监督,保障村民的民主决策权利。集体经济组织的年度财务预算、决算、收益分配方案,重大投资项目,重大开支等村集体资产管理的重大事项,都要严格按照《村级事务流程图》的要求,流程化管理、规范化运作,履行民主程序。各行政村要定期公布资产运营情况,听取本集体经济组织对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接受全体成员的监督。村务监督小组要认真履行职责,对村集体资产管理的事项进行监督。

(三)不断强化监管,充分发挥业务部门的监督作用。不断完善规范财务委托、会计委派、集中上站办公等管理方式,积极推进会计核算电算化,逐步实现集体资产监管网络化。按照民主自愿和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的原则,规范会计委托工作,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完善服务工作流程,防止截留挪用集体资金。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预算和决算、资金的使用和收益分配进行定期审计,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集体资产问题进行重点审计,对集体资产运营进行专项审计,对审计查出的侵占集体资金和资产问题依法追究责任。

篇4

一、强化村级财务管理的意义

把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建设作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无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还是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都会取得成效。此外,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村级财务管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大,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村级财务审计发现的问题

1.违规收费。一是违反土地管理法违规收取出让宅基地;二是违反乱收费规定违规收取管理费和企业赞助费等。

2.白条列支现象严重。在审计中发现,白条列支现象还是普遍存在,有的村上万元的工程款支出没有开具正式发票,造成税费流失。

3.虚假经济业务列支联系工作经费,部分村以餐饮发票或白条列支横向联系费。

4.基建工程未经审计而报账。从审计情况来看,部分村违反规定,未经审计违规结算,逃避审计监督。

5.将专项资金挪作他用或滞留账户未及时下拨。审计发现部分村存在挪用自然灾害资金、环保项目资金、粮食直补资金、农村改厕资金、水利专项资金、退耕还林等专项资金用于弥补村工作经费不足,使专项资金未发挥应有效益。

6.收入入账不及时,坐支收入及白条抵库现象普遍存在。审计发现,大部分村收入不及时缴交村级财务室入账,而直接用于费用开支,违反了《现金管理条例》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逃避了乡镇政府对村级收支的监管,使村级财务室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仅当村级“记账员”。

7.违规发放各种补助。从审计情况来看,因各乡镇对村干部工资和福利没有统一标准,存在以交通费、值班费、电话费和节日补助等名义发放各种补助,村级财务室也未起到监督作用。

8.村级零招待费规定在实际工作执行中难以落实,招待费用失控,资金损失浪费严重。从审计情况来看,村级招待费每年少则几万元,多则达几十万元,存在严重超标、损失浪费,使集体资金未发挥效益。

9.村级集体经济由强变弱,呈下滑趋势。一部分村集体经济变成了空壳,缺乏为村民办事能力,严重影响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同时对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维护农村稳定和建立和谐社会产生障碍。一是思想观念落后。从村级财力构成来看主要是靠转移支付和争取项目资金来弥补村工作经费不足;二是村干部存在短期行为或迫于化解村级债务压力,一些村级优质资产相继被拍卖,致使村级集体资产越来越薄弱,村级集体经济无后续力量;三是村干部素质低,文化年龄结构欠佳。

10.村务公开流于形式,透明度不高。部分村级村务公开内容过于简单,透明度不高,民主理财流于形式,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从未签字审核,仅用民主理财小组印章替代,缺乏民主管理和监督,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人员虽然经村民大会选举产生,但由于种种原因造成部分人员文化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责任意识不强,没有认真履行权利和义务,形同虚设,导致村级财务管理混乱。

三、当前村级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财务管理不重视,规章制度执行不力。一是部分村委会没有把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有的村干部重跑项目、跑资金,缺乏经营管理,未考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壮大发展;二是乡镇工作繁重,普遍存在重完成任务,轻监督管理,放松了财务制度的执行,忽视了村级财务管理,更有人认为严格财务管理捆住了村干部的手脚,不利于搞活经济,不利于调动干部积极性,对不合理开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客观上助长了财务管理混乱的蔓延。

2.财务监督机制不健全。一是收支审核把关不严,白条入账,手续不全;二是财务监督主体力量不足,乡镇村级财务室监督力量较弱,有的乡镇的室会计仅一人,对村级财务日常监督不能及时有效指导和审查;三是财务制度不健全,有的村没有财务制度,导致出现两个出纳(报账员),现金管理混乱;四是村级缺乏监督检查,因各乡镇缺少专业审计(会计)人员,导致日常监督检查缺失,且民主管理意识淡薄,部分村民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不了解,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

3.财务核算不规范。一是村级报账员业务素质过低,报账不及时;二是报账员对现金管理规定执行不严,造成坐收坐支;三是没有建立现金日记账。

4.财经纪律意识淡薄。一是财务会计人员上岗从未严格培训,有的未取得从业资格证照样上岗,使财经法律得不到执行;二是部分村干部不懂得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政策、制度,或者懂一点,也是一知半解,自认为只要自己不贪不占,什么问题都无关紧要,有的因工作时间长,自以“老大”自居,把财务管理制度束之高阁,凌驾于制度、纪律之上,撇开制度、撇开监督,我行我素,变村民自治为村干部自治,甚至有的为自己想方设法捞点“实惠”,明知故犯,故意搞乱财务,便于浑水摸鱼,最后走向犯罪道路。

四、村级财务管理的建议

1.建议完善乡镇村级财务室健全内控制度。一是配齐配强财务人员,建立会计、报账员考核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及时、完整、真实;二是强化票据审核制度,实现二级审核制,严格把关,做到不合规票据绝不入账;三是加强村级财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及时保障,按时报表;四是加强内部检查,提高会计质量。

2.加强对专项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保证财务的真实性,防止挤占挪用、套取专项资金,杜绝损失浪费,使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3.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的管理和监督,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实行村务公开和民生管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活动,必须按照农业部、监察部颁布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进行公开,接受监督。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和民生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对财务不公开或假公开的集体经济组织,要组织专人帮助其清理财务并监督其财务公开。

4.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一是加强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建立资产台账,所有村集体资金都必须纳入村级财务管理,防止资产流失;二是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活动程序。如财务收支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财务人员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票据管理制度、村级财务制度、集体财产管理制度、财务审计制度。

5.加强村级集体经济“三资”管理。一是规范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严格实行库存现金限额管理,不准坐收坐支、不准白条抵库,村级所有资金交由乡财会中心专户管理,村级不允许自开银行户头;二是规范票据管理。村各种收入款项必须开具在乡财会中心领取的统一收款收据,并及时入账,不得使用自制收据;三是规范村级工程项目管理。开展村级工程项目建设首先要考虑村级经济承受能力,防止超负荷运行,要加强村级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审查、项目招标、合同签订、项目变更、质量安全、竣工验收和工程审计等各环节管理;四是规范村级资产、资源交易项目管理。村级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出租、转让和大额批件物品采购事项必须经村班子集体讨论后,提交村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并形成书面决议,建立合同台账。要完善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制,按合同规定及时足额收缴承包款,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五是规范村干部工资必须按乡镇制定的标准统一发放,年终及平时村干部绩效工资按乡镇各项工作考核结果予以兑现,严禁巧立名目;六是从严控制村级支出。村级支出要坚持量入为出,按保运转后建设的原则,合理安排支出,控制非生产性消费,杜绝新增债务。

篇5

一、半年工作回顾

(1)、认真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

一季度,镇纪委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党风、党纪教育。一是通过党员冬训组织全镇基层党员干部开展专题教育活动。二是开展了“510”思廉日活动,通过开展观看一场电教片,上好一堂党课,读好一本有书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三观。三是组织班子成员收看县七一党课教育,同时谈体会,说不足。开展好班子民主生活会,把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作为主要内容,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自评、互评,主要领导点评,主动查找问题,制定个人和班子的整改措施,虚心接受群众监督。通过三个层面切实开展教育活动,提高了党员干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村级廉政教育着重以村监委会、廉政文化建设为载体,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通过“五有"建设,卫海村于今年5月被评为县级廉政文化示范点。

(2)、加强各项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3月份镇相继出台了多项管理考核制度。1、继续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明确要求,强化责任意识,坚持谁主管负责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2、继续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5000元以上费用实行项目化管理。进一步强化村级主要领导合理支配村级财务的守法意识,提高了村干部照章办事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深化村务公开。根据群众述求,在提高公开的针对性、真实性和透明度上下功夫,最大程度地方便群众监督。3、以村监委会为载体,制定出台村级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办法,纳入农村大考核范畴,绩效与劳动报酬挂钩,促使村干部牢固树立廉洁工作意识。4、进一步完善机关管理制度。对原有的规章制度重新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制定了更加严格规章制度,明确了学习制度、考勤制度、同时对机关公用经费管理进行了再明确,有效限制了各种不合理支出情况的发生,以制度促规范。通过多项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为进一步转变基层工作作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促进了全镇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4)强化监督,监管,为镇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1、按照县纪委统一部署,着重加强春节期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组织了镇财经、办公室同志以抽查方式对部分事业单位“七个严禁、五个不准”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明查暗访,并对午间严禁饮酒问题进行了重点检查。2、组织农经,财政对所有村开展村务、财务公开情况例行检查,对部分村存在的公示内容不规范,公示项目不齐全等情况进行了当场纠正,保证村级各项工作公开透明,方便了群众监督。3、抓部门、站所的政务公开,增强工作透明度。要求镇属各部门、站所要将每月工作完成情况和各种办事程序进行网上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4、加强村级工程建设监管力度。今年以来,镇纪委强化监督职能,全面实行“阳光工程”。对10个村所有村级农路工程招投标工作靠前监督,提前介入,有效保障了投标工作的公开透明,同时明确各村监委会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加强监管,真正造出品质优,群众放心的农村道路。

(5)、狠抓机关作风、强化效能建设。

今年,我镇为切实提高机关工作效率,激发工作活力,启用评选“先进工作组、先进工作者”的全新工作模式,成立了效能建设考核领导组。以季度为单位开展“双先”评定,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先创优的主要依据。通过作风整顿,效能建设在全镇上下形成了一个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了机关工作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

(6)、积极搭建服务平台,方便基层群众办事。

根据县纪委统一部署,镇于6月底成立便民服务中心,中心共设窗口八个,长期3家,约期五家,目前已正式投入运行,部门的集中办公,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来镇办事的群众。

(7)、继续加大对违纪案件的查办力度,严肃党纪国法。查办违纪案件是惩治腐败和端正党风的有效手段。今年镇纪委充分吸取去年教训,努力排查案源。目前,今年镇纪委立案9起,其中赌博案件1起,盗窃案件1起,责任追究7起,现结案7起,1起移送审理。通过违纪案件的查处,为净化社会风气,优化工作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季度镇纪委着重做好几方面工作:

1、对新农村建设开展专项与例行监察。

篇6

2014年,开发区审计工作将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求真务实,认真按照党工委、管委会的工作要求,严格履行审计的监督、服务职能,切实加大审计工作力度,更好地服务于开发区建设大局,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开发区直属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对开发区直属的14个行政事业单位,由开发区审计分局按审计覆盖面不低于30%的要求制定审计计划。在审计过程中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是否按预算严格执行、预算调整是否按规定报批、是否存在超预算等方面情况。通过分析被审计单位各类支出费用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督促被审计单位加强预算约束、严肃财经纪律,确保财政资金规范高效使用。

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根据区组织部门和区审计局的授权委托,由开发区审计分局开展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报告经区审计局审定出具。以领导干部工作实绩为主线、以资金为重点、以项目为基础、以效益为目标实施审计。着重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在重大经济活动中的决策、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推行“边审计边整改”,加强整改落实,以整改促管理,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提高审计效率。

三、开发区国有企业审计

对开发区直属国资公司——每年对总公司本部的资产负债等情况进行审计,并对其下属的14家全资子公司、4家控股公司以不低于30%的审计覆盖面进行轮审。围绕往年审计整改意见落实情况、国有资产运作两个重点,审查资产资源管理是否规范;经营性资产利用是否充分;收益是否完整;国有企业融资平台的管理是否健全;监管是否到位等要点。同时侧重关注政府性投资项目的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促使其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控制企业内部风险,保障国资安全。

四、开发区所属街道集体资产企业审计

对开发区下属四个街道的集体资产公司资产负债损益等情况进行审计。延伸对街道集体资产公司及其相关公司的审计深度,重点审查往年审计整改意见落实情况、检查集体资产运行情况、集体资产投资工程的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从票据及现金审查入手,对资产管理的每个环节加强管理,细致排查风险点,健全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和财务核算制度,控制企业内部风险,确保集体资产安全。

五、政府性投资项目的造价控制和审计

政府性投资项目的过程控制和审计监管范围划分:

1.开发区实施的政府性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全部纳入开发区审计管理范畴。

2.对街道实施的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管理:

(1)工程造价1000万元以上且涉及开发区财政配套资金的工程项目,由开发区审计分局实施审计。

(2)工程造价1000万元以上且涉及开发区财政配套资金比例超50%的工程项目,由开发区审计分局委派中介协审机构实施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

(3)工程造价在1000万元以下涉及开发区财政配套资金的工程项目(开发区明确纳入开发区审计分局审计范筹的除外),原则上由街道审计所实施审计。对于限额以下工程项目,由开发区审计分局通过协审初稿审核、审结终稿复核等方式实施管理监督,保证审计质量。

(4)街道自有资金实施的工程建设项目由街道审计所实施审计。

行《开发区工程造价过程控制考核办法》、《工程造价控制工作要求细则》等规定来加强对项目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采取规范工程审计送审制度、更新完善工程材料价格信息库、工程现场勘察、变更签证审核、整理全套审计记录等措施,保障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能。同时,增强服务意识,根据审计中发现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审计建议,并以工程审计情况报告的方式及时向建设单位等相关部门沟通反馈,使其在今后的项目管理中进一步规范、有序。

六、街道审计工作管理、指导

进一步完善街道审计工作的考核细则。加强对村级集体资产和农村股份合作社的审计监督;检查离任必审、任中审计30﹪以上的镇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街道建设工程项目必审制度的执行情况;加强街道审计工作例会制度;组织交流培训等方式方法,不断规范业务操作行为,提高审计质量,努力服务于街道经济发展。

篇7

为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监督管理,做好全镇2012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前期准备工作,根据文件精神,镇农村合作经济审计站对13个村(社区)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针对各村(社区)在审计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我镇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镇村级财务管理通知如下:

严格规范收支票据

根据《村集体“三资”管理细则》的有关规定,村集体各项收入一律使用省农业厅统一监制的票据,不得使用外购或自制票据。各项支出要取得对方合法、规范的票据凭证,购买大宗物资要取得税务发票,票证要填写完整,注明事由,并有经办人、证明人或验收人签字,自制零星开支凭证必须经领款人签字,不得以圆珠笔填写的票据或存根联、货物材料清单等入账。大额费用报支时,要附上相关的结算清单。不准白条报支,不准无据支出。

进一步规范项目招投标工作

村级工程建设及财产物资采购要实行招投标。对初步预算金额5万元以下的拟采取竞争性谈判、询价或自行筹建(购置)等方式的,须经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并报镇监管中心审批后,在镇监管中心和村务监督小组监督下组织实施。采取自行筹建(购置)方式的,实施过程中要安排专人登记、管理所购物资或工程记工。初步预算金额5万元以上(含5万元)的村级工程建设项目以及单笔金额1万元以上(含1万元),要委托镇招投标中心统一组织招投标,拨付项目工程进度款时,必须附上工程招标合同书和工程进度表,否则,不得拨付工程款。

进一步加强货币资金管理

村集体发生的现金收入,于收款之日起三日内解缴开户银行,不得坐支现金;村集体现金由报账员专人保管,其他人不得保管现金,确因工作需要委托他人代收款项的,代收人自收到代收款之日起五日内如数交给报账员。报账员结账时要盘点库存现金,并与现金日记账及中心核对。不得公款私存、公款私借。

大额现金支出要通过银行核算,遵守《现金管理条例》、《村集体“三资”管理细则》规定,我镇根据各村(社区)的实际情况,因财产购置、项目建设、支付征地补偿款、水利设施补助等需大额开支的,超五千元以上(含五千元的)一律采用银行转账,不得用现金直接支付。

进一步控制非生产性开支

村(社区)各项开支必须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坚决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各村(社区)要严格按照自定的“三资”管理细则来发放各项报酬及村民的误工、慰问、镇村干部误餐费等。村干部年报酬总额(包括各种工资、补贴、奖金)不得超过本村前三年人均纯收入平均数的1.5倍,超过的数额在次年报酬中扣减。超过的不得报支,已报支的由经办人负责追回款项。特别在村级换届选举期间,严禁突击列支不必要的开销,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

篇8

[关键词] 农村饮水安全工 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现状

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实现供水水质达标,涉及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关乎“三农”经济发展。近年来各地省政府也相继把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列入“五个全覆盖”重点工作,建成了一大批投资规模大,覆盖范围广,受益群众多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1.工程建设情况

“十一五”期间,全国大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解决了一大批高氟水、苦咸水及方便程度不达标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大部分省市于“十二五”初,基本实现了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

以山西省为例,“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建和改建农村饮水工程20640处,解决了28283个村、1188万农村人口和20万农村学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投资55.18亿元,投资规模在历史上是空前的。通过集中建设,全省327万农村人口告别饮用氟超标水,使原来因饮用氟水而得大骨节病、佝偻病、氟斑牙等地方病的状况有了很大改善,改变了当地群众因水而病、因病而穷的历史。解决了7万农村人口因饮用砷超标水而慢性中毒的问题;90万人不再饮用苦咸水;截止2010年底,全省农村自来水入户率提高至75%。

2.工程管理情况

随着大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完成,各省市纷纷出台了供水工程管理办法等相关指导意见等,各县市水利局也组建了供水工程管理单位,对辖区内的工程实施严格管理。

以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为例,“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1939万元,建成饮水安全工程354处,新建杨家庄、卧虎山、尧庙、乔李、金殿、吴村6处集中供水工程,3处联村供水工程及343处单村供水工程,解决了457个自然村,25.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针对庞大规模的供水工程,尧都区水利局于2008年向区政府提出申请,及时组建了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站,对集中供水工程实施直接管理,对单村供水工程进行指导管理。截止2012年底,由尧都区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站直接管理的杨家庄、卧虎山、尧庙、乔李、金殿、吴村等10处集中供水工程担负着21.8万农村居民的供水任务,且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城市郊区的农村流动人口增多,实际供水规模还在进一步扩大。其余300余处单村供水工程大多组建了用水者协会,采取承包式经营的管理办法,对供水工程实施管理。

二、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面对规模庞大的农村供水工程,如何实行有效管理,使之发挥最大效益,实现可持续利用,是目前摆在各级水利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尽管各地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实际工程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较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工程产权不明晰,管理责任不明确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构成一般是中央拨付一部分,省财政配套一部分,市县财政配套一部分,群众自筹一部分。各县水利部门在工程建设中,按照投资比例构成,对工程进行了分部施工。如对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按照投资预算,水源工程及供水干支管线由水利局组织施工建设,村级入户工程所需资金原则上由各村自筹资金担负,财政资金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部分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主体工程和村级入户工程整体推进,但在工程完工交付使用后,没有及时明晰产权,划片管理,管理工作中存在责权不明,责任不清问题,以致出现交叉管理或管理不善等现象。特别是对于集中供水工程中的村级入户工程,供水管理单位若没有与受益村明确管理责任,易导致出现管理不善引发各种问题。同样,村集体或用水协会若没有与各受益户就村级入户工程的干支管线及受益户自有设施明确管理责任,也会产生管理不善,引发矛盾纠纷。

工程设施不完善,存在安全隐患

部分工程由于上马仓促或资金不足等问题,存在设计不到位,设施配套不完善等遗留问题,给工程留下了安全隐患。如工程建设之初,由于缺乏长远规划及对流动人口的预测,工程规模比实际偏小,导致实际供水能力不足,给后期管理带来极大的麻烦。个别工程存在水源地调蓄池容量不足、供水管道口径偏小等,导致不能正常供水,即使采用定时供水,受管道距离长影响,也无法满足用水户的需求。特别是夏季用水高峰期,供水能力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给供水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甚至影响水费回收,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工作机制不完善,水费回收困难

各县市水利部门在工程管理上尽管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物力,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工程运行管理制度等,但工作机制仍不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管理人员不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导致机电设备故障频发,无法保障正常供水。二是工作衔接不紧密。针对管护工作中出现的跑冒漏事故,缺乏有效的响应机制,在处理事故的工作环节中,易出现停水、通知、维修、恢复供水等工作的先后衔接不紧密,难以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供水,易直接引发受益区群众的不满,甚至影响水费回收。

供水工程管线长,日常管护难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特别是大型集中供水工程具有工程规模大、受益范围广、管道线路长等特点。这些特点都直接影响着日常管护工作,管理工作难度相应的较大。如,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卧虎山集中供水工程,干支管路长达30公里以上,高差达100米以上,在工程的管理过程中,常常因为距离过远,用水户分散,发生跑冒漏水事故后,无法做到及时发现,迅速响应,甚至造成了群众房屋被浸泡,大量的水跑冒损耗等,引发了纠纷,严重影响工程的正常运行管理。

供水保证率不高,应急水源不配套

部分工程在建设投入使用后一段时间后,新出现了水源机井地下水位下降,供水保证率偏低等问题。特别是到了夏季用水高峰期,甚至需要采取限时供水的办法来解决供水能力不足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应急水源工程不配套,无法实现有效的水源补给;二是水源地电力供应无法得到保障。大部分集中供水工程水源地地处农村,电力设施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特别是夏季雷阵雨多发,更容易造成原本就脆弱的农电设施损坏,严重影响供水工程正常运行。

三、解决的措施

1.加强领导,明晰产权,明确管理责任

各县水利局应进一步加强领导,成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对已交付使用或即将交付使用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部明晰产权,明确管理责任,杜绝出现管理责任真空带和盲区。对集中供水工程应按照“谁投资、谁管理”的原则,逐级明晰产权及管理责任,该由供水管理单位统一管理的如水源工程、干支线工程全部统一管理,该由村集体或用水者协会管理的如村级入户工程干支线管道,全部委托承包人管理,该由受益户自行管理的如受益户院内的管道、水表、阀门由其自行管理,并逐级签订管理责任书,确保责权明晰。

政府合理补贴,配套完善工程,消除隐患

针对存在遗留问题的工程,建议由各地供水管理单位逐一排查摸底,多方筹集资金,对工程设施进行配套完善,提高供水能力,保障用水高峰期正常供水。对于资金来源,一是可以申请纳入地方财政预算,逐年拨付,逐步配套完善;二是可以启用大修理基金,对重点设施配套完善;三是可以吸收民间资金,一方面扩大用水市场,一方面筹集资金完善设施反哺受益区农民。

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提高管护工作效率

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工程维护及保障制度、管路巡查制度、机井泵操作规程等工作制度,严格按照责任分工落实管护工作责任,并加强监督,确保制度建立、落实、监督“三到位”。在分析研究日常管护工作中的细节问题,要按照管护责任划分段划片,定期巡查,对事故的处理响应要及时,工采取联动工作机制,确保各个环节衔接紧密,把事故损失减少到最小。要设立管道跑冒漏水事故群众举报制度,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强化群众性的监督,提高工程的安全保障。

采用先进仪器,加强工程管护

针对大型集中供水工程管理难的问题,建议有条件的实行自动化监控管理,提高供水保证率;购置先进的测漏仪器设备,提高安全保证率。一是在管路上加装远程自动化控制装置,实现远距离操控,确保紧急情况下,在最短时间内响应,锁闭管道阀门,把跑冒损失减少到最小。二是采用超声波测漏仪等先进仪器设备,提高测漏效率。

5.加快应急水源建设,提高供水保证率

要提高供水保证率,确保工程正常运行,各地必须加快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完善设施配套等。一是构建供水工程联通体系。有条件的地区要构建各集中供水工程间的互连互通体系,实现水源互补,水源调控。同时,要加快新水源的开发建设力度,确保一处集中供水工程至少有一处备用水源。二是想方设法保证电力供应。电力供应是水源地提水的基础保证,各地应着重下功夫考虑这一问题。有条件的地区一是要尽可能配置双回路线路,提高电力供应保证率;二是可以考虑为各供水工程水源地配备发电机,可确保工程正常运行。

结束语:“十二五”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重点逐步由大规模的工程建设转向了工程管理,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现可持续利用,促进“三农”经济发展,各地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本文仅就工程管理中出现的几个突出问题,着重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篇9

整合集中投入,放大项目绩效

针对部分支农资金使用分散和交叉重复并存的问题,我市加大资金清理归并整合力度,将内容相近、作用相同、使用分散的项目进行归并整合。在实际工作中,围绕主导产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建设需要,从区域规划、立项申报和资金筹措三个层面,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形成合力”的原则,初步构建整合支农资金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和重点区域发展的新格局,依托规划和主项目整合其他项目资金支持重点区域建设。以2011年我市现代农业项目为例,全市5个县市区共围绕现代农业主项目整合国家其他项目投入16个,共整合资金19294万元,其中国家现代农业(小农水)主项目投入5760万元、国家其他项目投入8548万元、拉动社会投入2600万元、农民自筹投入2386万元。现代农业项目资金整合使用后,项目区新增灌溉面积5.4万亩,增加粮食产量约1万吨,节水量达300万立方米,取得较好资金使用效益。

制度带动投入,增量拉动绩效

一是建立预算投入制度,按照财政支农投入增幅不低于经常性一般预算收入增幅的要求,逐年大幅增加支农资金,近三年市本级财政平均每年支农增幅均在15%以上,保证了支农资金不断增长的需要,以增加“三农”投入,促进了“中国农谷”战略的形成与快速发展。

二是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要求,建立健全支农资金项目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管理的规范性和实效性,为向上争取更多的资金扶持打下良好基础。将项目的立项、建设、验收、后续管理等各环节纳入有效监管,推行“立项规划制、项目公示制、工程招标制、质量监理制、责任法人制、完工验收制、资金报账制、绩效考评制”等“八制”管理模式,规范工程建设管理。完善各项涉农资金管理制度,近年来,我市相继制定了《荆门市支农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与我市监察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防汛抗旱救灾资金管理的通知》,制定了《荆门市防汛抗旱物资设备管理作用办法》和《气象雷达站搬迁资金管理办法》、《市直农业财务基础管理工作考评试行办法》等相关资金管理制度,通过建章立制,让专项资金管理有章可循。为了提高支农资金绩效,制定出台了《荆门市市级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绩效考评试行办法》,构建了重点专项资金的绩效考评体系。由于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相关项目建设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为加大下一轮项目资金投入奠定了较好基础。

考评调整投入,管理提高绩效

将专项资金的绩效考评作为年度常规性工作。除给农民的补贴、扶贫等普惠性的资金外,对竞争性、建设性的支农项目,将资金的安排分配、使用管理、项目效益、建后管护等情况全面纳入考评内容,量化指标,实施绩效考评。如2011年5月组织完成对农口10个主管部门2010年市级财政18大支农项目资金绩效重点考评,支农项目严格按绩效评分细则核查验收,针对单位和部门在资金使用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改意见。提高考评工作的透明度,做到考核结果公开、公平、公正。强化考评结果运用,将考评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安排的依据,与部门预算和专项资金分配直接挂钩,对资金管理到位、使用绩效高的单位、地方给予重点倾斜,对资金管理不到位、使用绩效低的一是限期整改,二是调整减少投入。如2012年部门预算时我们以上年考评结果取消和调整项目约10%,通过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大大增强了单位资金管理责任意识。农口部门已形成“处处讲绩效、事事有绩效”的氛围。

试点改进投入,创新推动绩效

2011年荆门市财政局在探索创新支农资金投入方式上进行了大胆有益的尝试,在逐步完善支农资金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民为公助、贷款贴息等投入方式的同时,积极探索研究支农资金无偿化投入和资本化投入的双轨运行机制。对惠农补贴、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投入实行无偿化;对企业和竞争性生产等领域以资本注入的形式进行帮扶。去年,为进一步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探索国家对农村农业产业经营实体的扶持与壮大村级集体组织经济实力相结合的新模式,我们率先开展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和创新。2011年市本级共筹集100多万元对6个农民专业合社和合作社所在村组织给予了重点扶持,与上级扶持合作社资金捆绑使用,将市本级财政对农民合作社投入资金的50%,以村级集体资本金形式投入参与农民合作社利润分红,这样既扶持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村委会也得到实惠,还带动周边农民更好更快致富,达到三赢的效果,取得较好效益。年底初步统计,试点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平均增长21%,合作社集体经济利润平均增长33%,农村村委会和农民合作组织对我市财政支持村级组织经济发展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做法非常欢迎。

篇10

农业农村工作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省、三明党代会及我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主线,按照“经营产业化、生产特色化、设施现代化、建设城镇化、机制长效化”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一体化,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均等化,农业产业规模化、林竹产业工业化,农民增收多样化。逐步实现产业发展、乡村美丽、农民富裕。主要预期目标是: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长2.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农村村财收入增长10%。

目标任务

㈠加强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⒈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对种粮大户奖励扶持制度,全面推进水稻种植保险,大力实施粮食优质高产创建活动,优化品种结构,加快发展超级稻、优质稻,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000亩,推广种植水稻超级稻品种1000亩;进一步推广高效种植模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000亩;推广太阳能灭虫灯100台以上,加强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预报与防治,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实现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⒉推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做强畜禽主导产业,壮大蔬菜特色产业,培育休闲观光农业、特种水产养殖,并大力推广“畜—沼—果”、“畜—沼—菜”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全年完成家禽出栏54万只,蔬菜种植面积2万亩,其中外种飞桥莴苣1.5万亩,培育益口月潭休闲鱼庄。

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施农业产业化“强龙带动”工作,着力发展“一村一品”,逐步建立畜禽、蔬菜等特色农业生产基地。继续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模式,切实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大扶持飞桥莴苣农业生产组织,新建西坑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益口专业合作社。加快培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切实落实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严防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㈡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⒈加强新村规划建设。立足不同功能定位、资源条件、区位优势,搞好新村规划建设,基本完成新农村示范村、推进村的中心村新村规划,力争完成飞桥、益口、坂尾、西坑四个高标准农村示范小区规划建设,加强对农民建房的技术指导。

⒉继续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深入实施以“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垃圾整治工程为主要内容的“三清六改”活动和“卫生村”创建活动,重点抓好农村垃圾的收集、处理,新建垃圾池17个,垃圾中转站2个,着力解决农村脏、乱、散现象。

⒊加强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加大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和飞桥秸秆沼气工程建设力度,开展农村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示范,“市沼气服务中心-乡村沼气服务站”沼气管理服务网络形式,建立农村沼气服务长效机制,实行无偿管理和有偿维护相结合,推动我市农村沼气又好又快发展。2012年完成大型秸秆沼气工程、推广太阳能热水器30户。

⒋实施农村安全饮用水项目,继续完善益口村自来水工程建设,投资200万元解决1400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渠道防渗6公里。

主要措施

㈠加强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提高农村社会事业水平

⒈健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困难家庭医疗求助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家庭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优抚对象、革命“五老”人员和五保户供养救助制度,积极推进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强农村老人协会活动室建设,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促进农村老有所乐。

⒉大力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大力实施低收入户自立增收工程,加大扶贫小额贷款力度,支持农村低收入户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家庭小型加工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和其它小型创业项目。

⒊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结合我市产业发展需求,继续推进农村远程教育和农业职业教育,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确保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继续加强农村劳动转移服务工作,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切实增加农民现金收入,力争全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人以上。

⒋加快土地流转平台建设。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建设,积极探索建设土地了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允许和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推进农业适度经营。

㈡加强农村制度创新,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⒈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协助农村产权管理机构,做好农村承包土地证、农村多种经营权证、房产证的登记颁证工作,促进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和农户新建房按揭贷款,为“三农”融资服务。

⒉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稳定林地家庭承包责任制,明晰承包经营主体,强化林地使用费收取使用监管,规范森林资源流转。加快推进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创新、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林业适度规模经营和林权证抵押小客贷款、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建设、森林资源“四防”体系建设与生态林管护机制创新等重点工作,重点在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改革、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林权抵押贷款、林业综合行政执法等四项配套改革中取得突破,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落实各项目标任务

⒈健全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领导挂村、部门、包村、干部驻村、援村制度。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建设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