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制安全教育范文
时间:2024-03-22 11:33: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法制安全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高校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普及到了大众教育,高校对于学生的“宽进宽出”使大学不再是独立于社会的“象牙塔”。高校扩招带来了大专院校的合并及校园的建设、后勤的商业化使大量社会人员的涌入、学校周边环境的纷繁复杂以及网络社交的普及等等方面的问题,使学生的安全问题更加突出。
2.学校法制安全教育不够深入
目前,各高校对于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仅仅停留在讲座层面上,时间短、次数少、不深入,且一般只在新生入校时进行集中教育,持续性不够。虽然各高校均开设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但浮于形式,学生重视不够,课程也比较枯燥乏味,不能让学生真正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不能使法制安全意识深入人心。从另一方面来看,作案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肯定有异常举动,而同宿舍人员法制安全意识淡薄,没有及时发现上报班主任或辅导员,日积月累,最终导致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3.学生自身因素
(1)法律意识淡薄
2004年在云南大学发生的“马加爵事件”、2010年西安音乐学院的“药家鑫事件”、2013年4月复旦大学投毒案等等这些无不表明少数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因一时冲动、愤怒、心理扭曲就酿成了不可挽回的惨剧,对其他学生、学校及社会都造成了严重伤害。
(2)社会阅历浅,个人防范及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都是在父母的庇护中成长,而进入大学之后就完全需要自己独立生活,由于缺乏社会经验,相对简单、单纯的学习生活经历使他们的个人防范与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易于相信别人,从而被违法犯罪分子利用,造成学生身心上的巨大创伤。主观上,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诱惑缺乏自控力,但更多的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缺乏经验和人生阅历,导致大学生屡屡上当受骗,有些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针对大学生法制安全问题频频发生的原因,作为一线工作者的高校辅导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从而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法制安全意识:
1.营造良好的校园法制安全教育氛围
对于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首先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订安全处理预案,营造分管领导和责任教师分工合理、责任明确、人人抓安全、安全人人抓的良好校园氛围。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的辅导员,应充分发挥教育阵地作用,利用自身优势,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法制安全教育,帮助广大青年学生牢固树立法制安全意识。具体来说,辅导员应该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就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教育,且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强调,使学生牢固树立良好的法制安全意识,这是学生四年大学生活甚至是今后步入社会生活的重要保障和前提。我们应该用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教育学生要知法、懂法、守法,学校、社会及各方面共同努力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使安全观念深入人心,使学生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2.开展“体验式”法制安全教育
所谓“体验式”法制安全教育模式就是借助特定事件的经历,使学生运用直觉,通过感悟来理解法制安全的重要性。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相比,“体验式”法制安全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并树立法制安全意识。该教育模式提倡设计实际的、新颖的教育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法制安全体验,并通过学生的反思、讨论,形成自律性的法制安全意识。辅导员应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体验式”法制安全教育,寓教于乐。具体来说,可举办以法制安全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例如编排法制安全教育情景短剧、开展主题调研活动、学生进社区开展法制安全宣传活动、举办模拟法庭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法制安全对于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法律安全意识。
3.提高个人防范意识
辅导员相对学生来说,社会阅历较多,但相对单纯的校园生活使得部分辅导员防范意识不够,没有及早发现学生异常,将危险扼杀在萌芽阶段。因此,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辅导员老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观察力、判断力、协调力、应变力、警觉性,并不断提醒学生树立个人安全防范意识。同时,要能在第一时间察觉到危险,从而及时阻止学生陷入危险,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让犯罪分子无机可乘。
4.深入宿舍,掌握信息,防范危险
宿舍是学生最放松、最真实展现自我的地方,也就最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因此,辅导员应勤走访学生宿舍,在宿舍中与学生谈心,关注学生言行,与学生建立信任与情感,这样就能全面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心理异常学生,将危险扼制在萌芽阶段。同时,可以着力培养一支得力的学生干部、党员信息反馈队伍,充分发挥主要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作用,及时将学生的动态信息反馈上来,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
5.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篇2
我们生活在一个法制社会,法律约束着我们的行为,制约着我们的言谈,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定,避免了许多危险,所以我们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生法律教育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
高中生法律教育心得范文1当今社会,作为一个劳动者,法律素质高低越来越被重视。学校法制教育是教育青少年学生知法、守法,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最有效途径。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教育的阴影仍然存在,不少学生成了应试教育条件下的失败者。只有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利用学校优势,根据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的放矢地施加法制影响,使青少年学生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才能有效地扼制青少年犯罪,降低犯罪率。
学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的光荣任务。宪法关于“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对未来劳动者的法律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年龄还小,心理压力大,心理发展很不稳定。在他们身上,容易养成不良习惯,发生违法行为,加上一些学校应试当先,忽视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极易导致上述学生造成或轻或重的法律后果,使得青少年犯罪率越来越高。因此当前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充实和完善学校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加强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尤为重要。
那么导致青少年犯罪率如此之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年龄不成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正在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心理上充满着独立性、依赖性、自觉性、反抗性的矛盾,起伏比较大、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做事情欠缺考虑;而且他们的人生阅历浅,社会环境却又非常复杂,所以如果没有正确得法的引导,他们很容易走上歧途,甚至违法犯罪。
总之,因此自从计算机网络产生以来,网上违法犯罪行为便与之相伴而生并与日俱增。许多青少年身陷网络,难以自拔,成为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诱因之一。
高中生法律教育心得范文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仅仅靠具有某一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已无法解决,而是大量需要具有综合性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学技术的不懂法律,就不能很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能更好地利用现有的政策法规来促进科技产业的发展。法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它日益受到高等院校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重视。对大学生加强法制教育,一方面是因为法律已渗透到社会生活、人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把法律素质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来要求自己。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极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其阶级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狭义刑法是指刑法典。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本身具有的﹑贯穿全部刑法法规﹑体现我国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基本精神﹑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过程的基本准则法。新刑法规定了刑法的三个基本原则,即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应原则和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法。
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总结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制定本法。民事活动是指:公民或者法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如买卖、运输、借贷、租赁等。进行民事活动时,应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守法的原则。
在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相信学校有决心进一步集思广益,积极探索,常抓不懈,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而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在学习了这些法制知识后,更应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生。在这样一个充满人文教育和关怀的校园里,是多的幸福和畅快啊!
衷心希望我们学校发展的越来越好,我们学校的法制教育可以进行下去,让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当代大学生!
高中生法律教育心得范文3近几年来,中小学生因交通事故造成的伤亡不断增多,法制教育心得体会[智库|专题]。据有关方面统计,交通事故给学生、家庭乃之社会造成的损失是极其惨重的。目前,我国仍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绝对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交通事故死亡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当高,交通事故仍呈上升趋势。
孩子是社会未来的接班人,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社会的进步。育人不仅要进行智力教育,还要进行道德、纪律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从学生抓起,使学生从小就接受交通安全知识教育,达到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1、学校工作,安全为天。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维系学校的平安、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2、明确抓“交通安全教育”、争创交通安全示范校工作的现实意义。三年来,在教育局领导的关怀指导下,我校现已有学生700余人,近500百名通生跑校,学校在近年内无法安排这些学生住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抓好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创建交通安全示范校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3、放在深化素质教育、德育工作的大背景下来考虑交通安全教育。我们目前应当搞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德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素质教育和德育工作不是口号,而是行动。通过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学生学到了交通安全的常识,形成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和技能,规范了自己,影响了他人,提高了素质,从而促进了学校的其他工作。4、与平安校园建设、文明校园建设等活动结合起来。5、注重学生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在学校中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同时达到“小手拉大手”,“多一分防范,少一分危险,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村庄”的目的。
高中生法律教育心得范文4拂晓的初阳蒸融着大地,我们在校园里听了一场法制教育讲座。
一个17岁的失足少年,低着头,镇定而严肃向我们诉说了一段真实的人生经历。他10岁父母就离异了,我无法想象这对一颗涉世未深的童心的打击有多么大。幼小的他就带着一个妹妹,跟着近乎崩溃的母亲过上了相依为命的艰苦生活。14岁就去工地打工,辛苦而劳累,薪水十分微薄,但他感到快乐,那是一比温馨的财富。可是后来,他开始沾染了不良的恶习:抽烟,饮酒,还在社会上结交了不三不四的混混。就这样,很轻易,很自然地他走上了一条黑暗的不归路。
他将在监狱里度过漫长的八年。八年的监狱生活永远都是不堪回首的一页。烙下的疤痕将终身隐隐作痛。沉重的记忆燃烧着沸腾的血液,永远泛滥在他愈发成熟的心灵。他美好而灿烂的豆蔻年华就此葬送。有道是:“男儿到死心如铁,但高城望断,回首乡关归路难。”如今,他在忏悔,他想起了他母亲凄凉的泪,是那么让人寒心入骨。
在人生最重要的十字路口走错了一步,就是因为这一步而造成了今天的这种局面。我为他的行为感到羞耻、可悲,为他的忏悔感到同情。可法网无情,也许真的太残酷了。我似乎越来越感觉到冷,胜似凛冽风霜的侵袭。但就是这份无私,也给了我一份安全的温暖,冷酷丝毫掩盖不了正义。其实,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多用心去感受,遵法守法,让法活到我们心中。
从他的现身说教中我感受到了:大千世界,形形的不良诱惑无奇不有:美食娱乐,博采游艺,麻将扑克,功名利禄,金钱财物,江湖义气,……都可能成为诱惑的陷阱。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下场是可想而知的。正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但如果我们能保持头脑清醒,正确地把握和控制自己,就不会被这些诱惑牵着鼻子走,也就不会像他那样跌入这种深渊而不能自拔。
花开了又谢,风吹了有歇,但我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高中生法律教育心得范文5人生会面临许多选择,当你正处于十字路口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时,你将做出如何决择?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能明辨是非而选错了道路使自己后悔一生,当然尤其是我们青少年。
由于这方面的原因,学校为我们组织了一节法制报告会。这对于我们来说真可畏谓意义重大。
我认真地听完了这次报告会的内容,给我的感触很深。做这个报告会的是三位正在服刑的人员,不仅如此,他们都是拥有自己美好青春的三位年轻青年。他们为我们讲述了自己是如何走上这条不归路的,又是如何的后悔与失去自由的无奈和悲哀。
他们用自己犯的过错来警示我们——这些正处于美好青春年华的少男少女们,这些正享受着生活的美好与自由的可贵的我们,告诉我们要从小树立省法律意识,遵纪守法,要学法、懂法、守法,做一个社会上的好公民。同时还告诉我们要慎重交友并无论处于何时何地都不忘父母对我们的恩情。这是一个处于失去自由的天空的人发自内心的悔恨和领悟。他们想把这些道理传达给拥有自由的我们。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有很大的启发,甚至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可以产生心灵的震撼。
篇3
论文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生活空间不断拓宽。在校期间,他们除了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外,还需要走出学校参加各种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势必会导致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适应当前社会治安形势和高校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提高整体素质的需要,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防范意识,维护校园治安秩序。
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指高等学校为了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维护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大学生进行国家法律法规、学校安全规章和纪律、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的教育活动。当前,高校的治安形势不容乐观,通过对大学生中一些常见案件分析上看:一些大学生虽然文化知识较高,但因踏入社会较晚,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法制观念意识淡薄,从而导致一些案件的发生。而这些案件绝大多数是由于大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法制知识匮乏造成的。有些给学生带来财产损失,有些甚至危及大学生的生命。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安全防范教育,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现实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一)加强了人力物力的投入,进行安全管理
高校主要依托保卫部门和保安来进行安全管理,排查外来人员的登记和管理,防止和处理校园各类治安事件的发生;通过宿管员加强学生宿舍门卫监管,防止闲杂人等进入学生寝室。为保护高校各类重要设施及人员安全,保卫部门在采取人员监管的同时,也配置了摄像头等装置,这对杜绝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和事故的侦破很有帮助。
(二)借助活动日和典型事例,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
目前,高校主要借助“消防日”、“安全日”、“环境日”及典型安全事件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大学生安全保护意识,创建平安校园。高校将“消防日”、“安全日”、“环境日”等作为一种教育契机,这种教育内容及形式在推动大学生安全教育方面具有针对性强、内容贴切等特点。目前,发生在大学校园的各类安全事故具有明显的社会特征,由于大学生自身警惕性不高而发生的安全事件依然较多,如大学生参与传销事件、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诈骗行为等等。高校有关部门将这些安全事件作为反面典型教材在广大学生中进行宣传,对大学生进行警示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二、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于安全教育的体制不健全
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日益重视,但是在体制上还有很多不健全的地方。一是没有把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即使进行安全教育,也只是借助活动日和典型事例,致使大学生安全教育一直没有主渠道;二是没有把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大学生在校接受教育期间,安全教育的时间、内容、教材、教师、教学效果等,都没有统一的规划和计划,因此,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在学校教学工作中一直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
(二)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够完整,方法不力
当前社会形势日益变化,安全问题及影响安全稳定的因素增多,迫切要求安全教育的内容不断拓展。在安全教育中,大学生属于被动接受的群体,缺乏融会贯通的能力。如今,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停留在传统意义安全上,应该向大安全的层面上拓展。
三、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积极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常规化进程
大学生安全教育要改变以往到发生安全事故或者隐患时再去强调重视,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做到经常进行、经常落实,努力推进常规化进程。具体讲,第一,坚持开展“安全教育月”、“消防教育日”、“安全知识讲座”等,加强节假日期间和学生外出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生离校之前等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举办丰富多彩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变校园安全为社会大安全。第二,积极推进安全教育进课堂。和传统的课堂不同,在安全教育课上,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消防演习有哪些步骤,怎样逃离火灾现场,有哪些消防用品;学生们可以自制一些消防用品,如灭火器、消防队员制服、灭火用的长长的水管等。利用这些道具和学生可以开展角色游戏。游戏中有的学生练习怎样使用一些灭火器材,而另一些孩子则表演逃离火灾现场的人,练习一些逃生的动作或自救技能,如假装滚灭身上的火苗,趴在地上匍匐前进等。还可以举行以安全话题为中心的主题晚会,学生自行设计丰富多彩的节目,准备节目素材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
(二)加强舆论引导,优化育人环境,形成大学生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大安全观的形成,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安全态度和行为,创造并维持一个良好的安全舆论气氛。大学生一般对安全知识了解的层次较低,对实际的安全技能知识了解得太少,大学生获取的安全知识信息主要是来自图片、影视、安全教育活动等途径,其内容除了交通、火灾、环保等内容外,其他多数大学生并不能感知安全事故正走向学校,因此,高等学校要大力推进大学生安全“忧患”应急意识教育,形成由院系治保部和班级治保委员之间良好的沟通模式,培养好学生干部,不失时机地进行“忧患”意识教育,有意识地引导舆论的方向,优化育人环境,逐渐形成大学安全文化。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绿色通道
随着社会的变迁与经济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的各种压力会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也会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高校必须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那些心理有障碍或患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更要多加关心。除了必要的心理治疗与心理健康辅导外,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无论是辅导员还是任教的教师,以及同学,都要对这些特殊的学生多加关心和帮助,在其周围形成互助、关爱的氛围,让其在教师与同学的关心中获得温暖,感受到生命的感动,帮助他们及早从阴影中走出来,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在网上建立“心灵家园”区,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安心倾诉的社区,心理老师再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
(四)加强安全防范基础知识的灌输
要使大学生们真正懂得和实践大学校园的“三防”。“三防”即防火、防盗、防自然灾害。为了真正做到“三防”,必须做到“三懂”和“三会”。“三懂”就是懂得火灾、盗窃、自然灾害的危险性,懂得预防火灾、盗窃、自然灾害的措施,懂得灭火、处理盗窃和自然灾害的方法。“三会”就是会报警、会逃生、会处理初起火灾、盗窃和面对自然灾害。通过成立“大学生安全俱乐部”的方式,让这个学生组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安全知识成为每一个大学生生活的基本常识。如交通安全、教室安全、实验室的安全、饮食卫生的安全、外出活动的安全、上网的安全等等,都要有防范意识和防范措施,都要落实在行动上。同时,将安全事件作为案例,深入进行剖析和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向广大同学宣传,让同学们学习和深入领会。只有这样,校园安全防范才落到实处。
(五)加强大学生的自我安全教育和自我安全管理
首先,在老师的指导下,由治保部的学生干部开展必要的校园治安综合治理的巡逻检查活动和宿舍安全管理活动。通过校园巡逻检查和宿舍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如成立宿舍管理委员会、设立学生宿舍安全文明监督岗,制定学生治保委员月汇报制度等,这些都有利于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全体学生可以每月参与校园安全检查活动。首先是个人自查,就是检查自己的物品的使用和保管,特别是现金和手机等贵重物品的保管使用情况,有哪些疏漏需要改正等。个人自查别注意人身安全的检查,自己是否遵守了学院各个项制度,是否遵守了法纪法规,比如,自己是否外出深夜归来,是否有违反规定在校园喝酒行为,自己是否参与了打架斗殴,宿舍内是否违反规定收藏有管制刀具和酒瓶等等。要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教育和榜样模范的影响带动,真正使大学生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讲安全,讲文明,守纪律,懂法律,使大学生们真正成为校园治安和校园安全管理的主体。
最后,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安全预案的演练,如消防演练、紧急疏散演练、食物中毒演练等,更是实施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学生完成大学学业,能够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开展多形式的安全教育,对增强校园稳定有着长远而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向孟德.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措施和建议[EB/OL]./gaodeng/091126/14512179.html.
2、张振东,陈永亮,黄迎乒.河南省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与对策[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篇4
关键词: 大学生 高校法制教育 法律信仰
大学生法制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大学生在了解和懂得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增强法律意识,认同信赖法律,从而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法制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同时加强法制教育也是新形势下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的必然要求。然而,近几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频频发生。这一件件触目惊心的案件难道真是大学生不知法?本文认为造成这种状况更多的原因是现代大学生知法不守法,在法律的“知”、“行”上出现严重分离,把学法仅当做应付考试,被动接受,未真正地深入人心、形成信仰、养成习惯,因此高校法制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现在高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现在高校法制教育在模式构建上尚不完善。
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法制教育仍附属于道德教育中,未有独立性。随着“06方案”的实施,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二门课程二合为一,总课时变少了,在课程内容中涉及法律的只占30%左右,但在教材体系的编排上却是各类部门法均面面俱到,教材的内容就变成了法律概念、法律条文的堆积和罗列。面对如此庞杂的体系内容,教师授课只能一带而过,浅尝辄止;在教学形式上,也局限于课堂上教师的独角戏,缺少生动、深入人心的方法。而大学生对于这种非专业又必修的课程也就抱着应付考试的心态了。这样也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二)在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中还存在“知”、“行”不统一的问题。
现在很多大学生在表面上认同法律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对我国的法律也略知一二,但法律情感淡漠,主观上过分扩大了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因素,如司法腐败、违法不究等,而忽略了正面因素。当遇事要做出行为选择时,在个人利益、亲情和法律中间,一些学生会选择非法律手段来维护合法利益,而且容易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没有形成法律意识,缺乏法律信仰。
如,2004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案件,马加爵在被抓归案后,仍装疯卖傻地企图逃脱法律制裁,这不是不知法,而是知法犯法。又如盗窃行为是大学校园中最为常见的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盗窃是一个故意行为,要求在行为前有犯意的形成,即违法犯罪之人在主观上有占有他人财物的欲望,然后实施盗窃行为,在客观上将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盗窃是违法的,连小学生都知道,更何况是一个大学生,那为何在大学校园里盗窃案件层出不穷?我们无法去控制一个人想些什么,如果他没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欲望,当然就不会有后面违法行为的发生;但如果在产生这种欲望后,能够想到遵守法律,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就不会有违法行为的发生。可见对法律知识有所认知还是不够的,还要懂法,只有将法律融入意识、形成信仰、养成习惯,才能成为一名守法的大学生。
二、加强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途径
要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仅依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不够的,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着力发挥课堂教育的主导作用。
1.通过公共选修课来开设一些法律课程,如婚姻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公司法等,来弥补“两课”教学中对法律概念、法律条文解释过浅、理解不深入的不足,并且可以规定公共选修课学分中法律课程学分需占一定比例,以此来督促学生的学习行为。知识是观念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法律知识的积累就不可能形成法制观念[1]。
2.在各专业课程计划中开设一些与该专业相关的法律课程,让法制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理工专业中增加专利法,在文科专业中增加著作权法,等等。这样的结合更能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二)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在学生活动中融入法制教育的内容。
1.加强法制教育的宣传力度。
高校可以通过校报、宣传栏、校园网等,及时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在大学生中营造学过的法律反复学,重点的法律深入学,新出台的法律及时学的学习环境[2]。还可以定期进行法律专题讲座,通过一个个真实的典型案例让大学生感受到其实违法犯罪离自己的生活并不远,从而发挥一定的警示约束作用。学校还可以利用专业法律教师这个资源开设法律咨询热线,针对大学生在校期间遇到法律问题无所适从的现象,及时帮助他们解答问题;各系部还可以配备法制辅导员,作为学生的法律顾问。
2.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阿伦森提出:“如果你想让人们对一个事物形成积极的态度,就要让他们去参与那个事物。”用在大学生法制教育上也很合适。可以开展系列的校园活动,如法律知识竞赛、法律情景剧表演、辩论赛、以案说法等活动。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参与进去,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在活动中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学会运用法律。也可以走出校园,到法院旁听有关民事、刑事等案件的审判;与社区共建,让学生参与到社区普法活动中去。多样化的课外活动能增进学生的学法热情和法律感情,使学生受到切实、生动的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法律教育应注重树立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培养法律价值观。
大学生在内心对法律有了信仰,才会自觉地遵守法律。因此,第一,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法制环境,潜移默化地帮助大学生养成法律习惯。学校内部的规章制度可以看做是小范围的“法律”,大学生在学校养成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习惯,踏入社会后自然会习惯按法律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就要求学校在校规校纪方面做到规范化、程序化,即对学生的权利、自由要充分地尊重,对学生的违纪行为也要照章处理,不能因关系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从而滋生部分大学生处事不守法靠人情的心理。第二,要将法制教育与安全教育、学生自我防范、自我保护教育结合起来。如,组织学生学习《高等教育法》中的受教育者有哪些权利,《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消费者有哪些权益;学习《劳动合同法》中涉及试用期劳动合同签订的相关规定,了解见习期与试用期之间的区别,等等,让大学生感受到法律在规范自己行为的同时,还在保护着自己,加深对法律的了解,从而养成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习惯。这时的守法不再是因惧怕法律的惩处,而是发自内心地对法律的信任和依赖,形成正确的法律价值观,学法才更有动力,才能在实际中发挥作用,才能做到对法律的“知”、“行”统一。
法制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大学生掌握多少法律名词、了解多少法律条文,而是培养大学生对法的信念,养成一种法律思维的习惯。
参考文献:
[1]迟会礼.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思考[J].工会论坛,2010,(6).
篇5
论文摘要:高等学校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结构布局的调整,校园社会化现象也日趋明显。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是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工作。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目的、重要性,然后针对现状提出了加强安全教育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校园安全问题,是个“老生常谈”而又必须常谈的话题。它既关系到师生员工自身的利益和安全,也关系到高校、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古语云:防患于未然。随着高校改革开放深入,大学生的生活空间大大扩展,交流领域不断拓宽,如果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势必会导致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安全教育的目的、重要性
1、是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增强大学生适应能力的需要。安全是一个大学生完成学业和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和基本条件。多数大学生社会经验欠缺,思想单纯,安全意识淡薄。大量事实说明,安全问题不仅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今后毕业走向社会要遇到的问题。
2、是落实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需要。安全防范知识是大学生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从“全面发展”教育理念上讲,缺少安全知识的人不能称其为“全人”,安全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
3、是贯彻“依法治国”理念,创建和谐校园的需要。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是高校治安形势的需要、是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的需要。
二、高校加强安全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增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法纪观念;有利于优化育人环境;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
2、高等学校只有在安全、稳定的校园里,教职员工才能全力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之中,学生才能安心学习深造,把自己培养成国家栋梁。
3、开展安全教育可以向社会展示高校在关心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很关注学生的人身与财产安全,这有利于我们学校提升自己在社会上的形象。
三、高校安全教育的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普遍采取的安全教育措施:一是加强人力、物力的投入,近几年还特别重视技防建设;二是主要借助“消防日”、“安全日”及典型安全事件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三是高校各部门充分认识到稳定工作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全局性作用,将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相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部分高校重视不够,体制不健全;二是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够完整,方法不力;三是安全教育中存在实用主义倾向,形式大于内容。
四、高校安全教育的方法。安全教育要通过各种形式创新地开展,才能起到真正的防范效果。可供参考的方法有:
1、将涉及防火、防盗、防抢、防骗、防雷击、出行安全、地震来临时以及外出游玩时注意事项等内容的《安全防范须知》发放到每位学生手中,由辅导员组织每位同学认真阅读并签名确认,使学生熟知各类安全防范知识,避免发生案件和意外事故。
2、要经常进行专题的安全知识讲座;开展紧急疏散演练;开展“消防安全宣传”、“交通安全宣传周”、“远离 珍爱生命”等为主题的系列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张贴、发放各类安全提示,并通过校园网进行宣传,提醒师生时刻注意自身的安全。
3、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结合课程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也让学生参与学校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使学生明白“安全工作自己管,管好安全为自己”,产生“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4、可在每层楼的明显位置悬挂《安全疏散平面图》及防火安全常识,让师生熟悉逃生路线和防火知识,便于火灾来临时能及时地逃生自救。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绿色通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等各种压力会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各高校必须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心理有问题的大学生早从阴影中走出来,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
6、认真做好网络安全教育。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极易迷恋上网,沉迷于网络游戏等,有的甚至实施网络犯罪,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
7、努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要彻底改变闭门办学的模式,采取各种方法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
是否开展安全教育,是衡量一所高校教育是否以人为本的重要标志之一,高校应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充分发挥教育的安全功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安全防范及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顺利发展、为社会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6
(一)安全教育课程缺乏系统规划目前,通过网络可以搜索到的将安全教育纳入统一规划的有北京市教委、上海市教委、重庆市教委、山西省教委等一批教育部门,2013年9月5日,山西省教育厅发出《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要继续推进安全教育进课堂、应急演练全覆盖工作。要将安全教育课设为学生必修考查课,课时总量本科32学时,每学期均需开设4个课时,每学年0.5个学分,共2个学分。同时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安排专门时间,组织师生进行应急演练,确保演练不漏一所学校、不差一个班级、不少一个学生。〔3〕还有北京大学、山西大学、天津大学、海南大学等很大一批高校开设了安全教育公选课。但将安全教育作为一门专业或学科进行系统规划的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并不多,很难见到将安全教育课列为大学生必修课,尤其是将安全教育课写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安全教育仍然没有统一的课程设计,据杨耀、张峰对四川高校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调查,“安全教育有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高校仅占调查对象的50%;安全教育计入学分的高校仅占30%”,〔4〕安全教育课仍处在边缘化。
(二)教学内容较为陈旧、教学方法较为落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高校实施的安全教育教学内容较为陈旧,仍停留在一些关于防火、防骗、防盗等基本知识讲解,而风险社会下高校存在的安全问题类型越来越多,如关于国家领土、世界格局、地缘政治、半岛问题、网络安全、非法传销、生命价值、、事件、宗教民族等一系列新型问题却很少涉及,尤其是在风险社会下,这些新型问题的应对技能和技巧比传统安全问题更要科学、先进,假如在安全教育课程中没有涉及或涉及很少的话,就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安全教育除了理论教学外,辅助于必要的实践技能训练将会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仅围绕理论的宣讲,无疑在危险来临时,学生仍然不会逃生自救,那些逃生的技能必须通过实践检验才能确保是正确的、科学的、便于操作的。比如,在2008年上海商学院火灾事故中,有4名女大学生死亡,在后期记者采访时,有教师回应称“从小到大的教育中,虽有火灾应急教育,但是流于形式较多,真正实用的信息并没有传达给学生,例如身处类似险情,该如何处置。”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高校在教学过程中纯理论教学多于实践教学,尤其是实践技能训练比较少。比如,在火灾、地震中的逃生技能训练,消防灭火演练,突发事件中的自救、互救训练等相对比较薄弱。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增强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兴趣,而且能增强安全教育的效果。但是,在实践中,以“填鸭式”、“宣讲式”、“说教式”的教学方法仍然长期存在。
(三)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由于各高校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时间不长,专门从事安全教育教学的专职教师较少,甚至有的高校一味的扩大教学规模,对兼职教师没有严格的选拔标准,有的高校随意从安全保卫部门或学生辅导员中抽取,这种业余性的安全教育教师大多缺乏专业的安全教育知识培训,他们对安全教育的知识还停留在一般性的认识,大多数是“现学现卖”,很难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目前,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或师资培训基地,关于安全教育师资培训还较为偏少,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还比较薄弱。
二、风险社会下的高校安全教育课程改进措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2013年6月13日,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综治办、、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培养学生法律意识,使学生了解现代法学的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律原则、法律制度及民事、刑事、行政法律规范,提高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高校安全教育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大学生安全意识,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加强科学管理,确保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系统规划安全教育课程在高校中,我们有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而针对每个专业都有具体的专业课程设置计划,这是为了确保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提供有效的指导,使大学生清楚在大学期间要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而安全教育课程也应该同此考虑,一是教育主管部门要通过调研,针对不同地区的高校实际,制定安全教育指导方案;二是各高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方案指导下,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既能保证教学的科学实施,同样也不会脱离实际。由于地域性和办学资源的差异,各高校结合实际,结合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二)更新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高校安全教育教学要紧跟形势,尤其是要准确把握新时期高校安全面临的新问题,及时研究,不断完善教学计划。在教学内容上既要注重对传统安全的宣传,又不能忽视新型安全问题。要及时修订教学资料,对于自编教材的高校,要及时组织编写人员对教材进行修订,确保每年教学中能使用到最新的教材和视频资料。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适应大学生的人群特点,有针对性的实施体验式教学。“采取体验式教学法,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身体去亲身经历、体察,可以内化为自己的心理素质,外化为行为习惯。”〔5〕开通微博、微信、手机报等,用全方位、立体式的教学手段,促进安全教育内容全覆盖。新时期,伴随着互联网、电子通讯行业等一批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这些新兴媒体已经被当前大多数90后的大学生青睐,在学习和生活中使用新媒体的越来越广泛。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占总网民数的81.0%;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学生依然是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5%,互联网普及率在该群体中已经处于高位。〔6〕丰富的多媒体教学会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有力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是确保安全教育课程有效实施的坚实保障。高校要结合各自实际,有计划的加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建立专职安全教育教师队伍,一方面可以从现有的教师队伍中抽调学法律专业的教师,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引进一批安全类、法学类等专业的博、硕士研究生;二是建立兼职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一方面要加强同地方公安、国安、消防、卫生等单位的合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同其他高校的合作,建立校地合作关系,促进资源共享;三是通过举办专题安全教育师资培训班的形式,不定时的对安全教育教师进行培训,提升其能力。
(四)构建“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格局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格局,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的作用。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家庭、学校有针对性地对有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要不断整合现有的资源,比如,高校要加强同公安、消防、卫生、社区等单位的合作,建立安全教育基地,通过警校共育、校际合作、校地合作的模式,使安全教育成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三、结语
篇7
目前,在我国非法律类高校中,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法制教育把法律意识融入到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中,将其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观念,使法律至上的意识升华为大学生更深层次的道德要求。而实际上,法制教育的价值在于倡导法制精神,造就大批具有良好基本法律素质的人才,以满足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的教育理念必须与时俱进,并紧紧围绕依法治国的要求,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并将其作为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衡量标准和一个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改变单纯“为学法制而讲法制”的教学观念,将生命教育的意义融进法制教育的全过程,进而构建完善合理的法制教育体系,彰显生命的价值,凸显法制教育的真谛。
二、高校法制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法制教育的基本情况。调研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我国非法律类高校的法制教育主渠道为公共必修课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和公共任选课。而多数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是非法律专业的,因而教师只讲授书上列举的有关内容;又因课时有限,法制教育不可能占据更多的课时,也就不可能进行深入讲解。在与有关教师座谈时,很多教师认为,生命教育是属于心理学层面的,在法律和道德讲课内容中不会涉及到。在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里,也不会有老师会将生命教育与法制教育联系到一起来进行阐述,理由是两者属于不同的学科范畴。(二)高校大学生法制学习的特点。法制教育的价值在于倡导法制精神,造就大批具有良好法律素质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查问卷显示,大学生(非法律专业)自主开展法律理论学习与钻研的人数微乎其微。课堂上学习的有关法律内容多是以普法教育形式呈现,相对抽象,缺乏生动性,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强,课后的法律理论强化学习几乎没有。一些高校的法律实践教学没有深入开展,导致大学生法制教育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教学质量。(三)高校法制教育缺乏实效的表现。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一些高校开始扩招,随之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输送到社会中来。在我国,除法律类高校外,其他高校进行的法制教育,只是停留在法制理论讲解的层面,对于学生的实践需求远远没有达到。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中发现,一方面,一些大学生在遇到法律问题时,不但不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多数大学生反而采取了“走极端”、“托关系”或“能忍自安”等方式来解决,有时,适得其反,问题没有解决,反而使事态向着更糟的方向发展了……更严重的是,这样的处理方式,进一步助长了违法者的嚣张气焰,行为方式上又违背了依法治国的理念。另一方面,还有极少数大学生以身试法的情况发生,有知法犯法的,也有抱有侥幸心理的“法盲”。如:有大学生认为拿了同寝室的人的钱物,不能算盗窃,都是熟人,至少不应该有严重的后果———这样的想法确实令人担心,连法律条文的字面意思都不能正确理解。
三、法制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关系
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是法制教育效果不明显的直接体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生命教育。法律意识的弱化直接导致法制观念的缺失,使人不能把生命放在法律角度去审视其庄严与神圣。法律虽未以明文规定的方式来调整自杀、自残等行为,但法律是保护生命安全、生命健康的,法律精神实质是绝对不鼓励人自杀、自残的。法律意识的弱化导致人对生命的漠视和不尊重,由此或将对他人生命进行伤害,这极有可能上升为故意伤害或故意杀人行为。而生命教育将更加直接地影响法制教育的成效,如:生命教育成功将使人倍感生命的可贵,更加珍惜现有的生活,不会去以身试法导致故意伤害生命。法制教育的匮乏是限制生命教育发展的原因之一,反之生命教育没有达到法制教育所需要的高度,也不可能促进个体法律素养的提升。因而,法制教育中要融入生命教育的内容,这样才能进一步彰显生命、生存、生活的意义!
四、高校法制教育中的生命教育内容的提炼与概括
当前加强生命教育,将生命教育融入法制教育之中,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从而使尊重、热爱并珍视生命成为大学生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国各高校已经开始积极关注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缺失与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是相悖的,生命教育和法制教育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高校加强法制教育中的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开展法制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生命教育,旨在使大学生明确: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使其意识到生命是其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而这笔财富是父母给予的。父母不仅给予其生命,而且倾一切力量给予其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所以大学生没有理由不感激生命、勇于接纳自我,保护自我,进而不伤害他人。这样,法制教育的成效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强化,使得法制教育中加强生命教育成为可能。(二)法制教育中的生命教育内容的提炼。法制教育的宗旨是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生命权是最重要的一项人身权利,它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全力捍卫生命安全;二是绝不伤害生命!这里的生命的主体是指自己或他人,也就是说,我们作为个体,保护生命既是一项权利又是一项义务。当今时代,社会在高速发展,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会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出现,内容也越来越复杂,而当个体以有限的精力无法把握如此之快的生活节奏时,压力感就会与日俱增。当压力增大到个体无法承受的限度时,有部分大学生个体会选择有悖于法制教育和生命教育宗旨的“非正常”方式方法来解决。毋庸置疑,这时又必将涉及到生命教育的内容。“非正常”方式解决问题在违背法律的同时,势必伤害了生命。有的甚至选择了极其残忍的方式对待自己或他人。法制教育中的法律思维方式的培养需要生命教育中的抗挫折教育的配合。法律思维必须以权利义务的分析作为思考问题的基本逻辑主线,达到合法性优于客观性的最低标准。现在教育最重要的事是要培养学生的三个敬畏之心:敬畏生命,敬畏家长,敬畏知识!而敬畏生命被排在首位,就是说:这件事没有做好,其他事情将无从谈起!(三)法制教育中生命教育缺失的个案例证。大学生不珍爱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已不是偶然现象,我们不能将此仅看作是心理问题的表现,更应从生命意识缺失、生命教育与法制教育脱离的角度来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及其症结所在。如:马加爵案件、药家鑫案件、复旦投毒案件等等。当这类大学校园中的案件发生后,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评论多为主犯心理严重扭曲,家庭教养方式不够科学,成长环境不够健康等,一时间,心理学范畴的评论铺天盖地;或者单方面直接认为是法制教育的缺失、漠视法律的结果等等。但是,归根溯源,是法制教育中的生命教育没有奏效所致。有理由相信在上面提及个案中的家长,他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和其他父母一样会全心全意地对孩子进行了教育,只是教育效果在个体身上发挥的作用不同罢了……个案中的大学生甚至研究生,他们在高校接受着正规的高等教育,由于自身道德的沦丧、法制教育的缺失,对生命的漠视……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这不仅仅是几个家庭之痛,也是高校之痛,更是社会之痛!
五、法制教育中的生命教育的几个误区
(一)家庭对相关教育引导的不恰当。家庭是个体成长的摇篮,在强化生命教育的同时,势必渗透法制教育。个体进入社会,是要服从社会的各项规则的。例如:父母在孩子小时候就会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其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虽然不是按法律的逻辑来进行系统教育的,但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了基本社会规范的普及。父母对孩子的日常呵护更多的是避免、预防孩子受到伤害,无疑,是在用朴实的方式普及着生命教育的内容。值得一提的是,父母在对孩子呵护有加的同时,并没有教育孩子:在保全自己的同时,切勿伤及无辜的他人!更不能无视法律规范的存在,故意甚至恶意伤害他人!尤其是后者方面的教育,不乏有些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就因怕孩子吃亏,恨不得替孩子把每一次“挨欺负”都“骂回去”、“打回去”……这样不恰当的家庭教育,会直接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的发展模式,以至于他们会无视规矩、法理的存在。有些大学生在违法、犯罪之后,他自己是对行为后果有预见的,甚至是正确的预见,但是“怕吃亏”的心理在其成长过程中就已经根深蒂固了,导致更为恶劣的后果发生……(二)大学阶段对相关教育的不重视。从义务教育开始,即中小学生就开始接受有关法制教育,形式多是听讲座,有些中小学在青春期教育中开设了生命教育讲座。但是,到了大学阶段,我国非法律专业的大学不再开设法律类必修课程,所有的法制教育集中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法治观教育部分进行。这样大学生系统地接受法律教育的课时是极其有限的,授课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多是以大课形式进行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大学阶段更应该开展系统的法制教育,这个阶段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基本形成,正值青春韶华,踌躇满志,他们会有正确的判断力:即使是在大学校园中,发生了违法犯罪案件,也不会因为犯罪的主体是大学生而有所区别!法律是通过必要的惩戒,使违法者改过自新,不再以身试法。所有法律的惩戒中,最严重的一种便是死刑,即剥夺犯罪分子的生命,换句话讲,就是达到了罪无可赦的地步。其实,任何一种处罚都是使得违法者的权利受到影响或自由受到限制,其生活质量势必受到影响,进而影响生命质量!更不用说被“剥夺生命”了!(三)大学生对相关教育认知的不清晰。虽然法制教育和生命教育分别属于法律和心理学不同的学科范畴,但是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清晰地认识到二者是有着一定的联系的。甚至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这些知识不一定能够用到,或者根本不会用到,因而没有学习的动力了。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普遍认为违反法律的事离自己比较遥远,并且自己一定会珍惜生命的!所以学校或者家长教育与否都没有关系。也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学习法律很重要,但是自己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了解就好了。鉴于现状,高校更应该旗帜鲜明地开展法制教育的同时,加强生命教育!众所周知,法律行为可以分为:可为、应为和勿为,不难理解,从类别上划分了哪些行为可以为(可以不为)、哪些行为应该为(不可以不为)、哪些行为不可以为(一定不能为)。最后一个类别就是法律的禁止性条款所规定的,是不可触碰的红线。大学生所做伤及生命的所有行为都是禁止,即一定不能做!伤害他人即违反法律,伤害自己也是法律不支持的,因其所带来的伤害远远不止对当事者一个人!
六、加强法制教育中生命教育的建议
针对高等教育的特点,高校在开展法制教育的过程中融入多种形式的生命教育。既可以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进行,也可以利用校园文化的强大育人功能进行,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时代的诸多优势,达到期待的教育效果。(一)开设法制教育必修课。通过开设法制教育必修课,传授大学生应知应会的基本法律知识。可以是大学生法律实务、也可以是大学生综合法律读本等,占据课堂教育主阵地。同时,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法制观”教育部分在课堂上进行法理念的制宣传教育,在引用案例的时候,挑选带有生命教育内容的案例,使生命教育融入到法制教育的过程中,进而让生命教育更具有说服力。(二)开展法制教育中的生命教育实践。利用法制教育的“第二课堂”形成生命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合力。请法官、检察官、律师和法律工作者等来学院开设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的法律讲座,在剖析典型案例的同时,进一步强化生命的意义,并利用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例对大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守法的自觉性,维护生命的尊严、理解生存的价值、提高生命的质量。(三)家校联系关爱学生成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以人为本”,而生命教育正是“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只有实现人生命的和谐,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而离开生命教育的教育是无力的:即教育失去了本位的载体!没有本位的承载,对个体实施的任何教育都成了一纸空文。从法律上讲,从产生犯罪动机、确定犯罪目标、到实施犯罪需要一个心路历程。从心理学上讲,自我伤害的个体,也有一个艰难的心路变化过程,直到压倒其最后一根稻草的出现。家庭和学校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给教育中赋予“爱”。学校从校园环境的层次、民主法治管理层次、人文素养的培养层次上提升生命教育的含金量,上好“感恩”教育课。做到:依法治校,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学校是生命教育的绿色载体,着力培养学生对法律的敬畏、对生命的爱惜。
七、结语
随着近年来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现象的日益严重化,生命教育已成为一个教育热点。高校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通过和谐校园的构建活动改善当今高校生命教育的现状。建设和谐校园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因此在法制教育中加强生命教育的意义深远。特别是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生命教育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要求依法治国,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法制教育中加强和融入生命教育,才能更好地描绘和谐社会的图景。
作者:董敏杰 单位: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8
一、加强领导,广泛宣传,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
1、着力注重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五五普法工作一启动,学校就根据上级部门要求,成立了学校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建立了以行政、各年级、团委为主体,以党员同志(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班主任、任课教师(特别是政治课教师)为骨干的学法、普法工作队伍,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及时制定了《普法工作计划》,按步骤,有条理地把五五普法工作落到实处。
2、不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广度。学校通过校园黑板报、宣传栏、横幅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形成全方位法制宣传教育格局,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有力地提高了全校师生对“五五”普法重要性的认识,也增强了普法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巩固师生的普法意识,增强普法教育的实效性。
二、不断学习,明确重点,实现“五五”普法整体推进
1、不断学习《教师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增强广大教职员工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领导干部普法教育学习做好表率。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教育后,学校行政着力把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落实到日常学习中去,特别是对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使领导干部们在吃透相关法律精神的基础上更好地依法治校、依法治教。
教职员工普法教育学习明确职责。组织教职工重新学习了《教师法》《教育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法律知识竞赛,通过学习竞赛后,教职工遵纪守法、依法施教、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明显提高了,也更明确了自己的义务、责任。教职工中没有发生一起违法案件,大家更增强了教好书育好人、做好示范表率的信心和决心。
2、加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力度,增强学生学法、用法、守法的观念和意识。
立足课堂,让法制教育进头脑。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让法制宣传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通过政治课、班会课等课程以及其他各学科教育内容,将法制教育有机地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去,让学生法制观念和意识逐步提高,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成熟健康理。
按照实际,让法制教育分层次。学校针对学生年龄实际和个性特征,在法制宣传教育上非常注重层次性和针对性。比如初中二、三年级学生通过班级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每一届新生重点学习《佑君中学德育守则》让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知识有一个初步了解,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为积极努力学习打下扎实的法律基础。
加强合作,形成法制教育合力。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形成法制教育合力,对促进学生法律意识和行为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学校各年级在期初或期末都会发放《告家长书》,争取家庭的配合,监督教育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同时学院积极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用浓厚的法制宣传教育氛围来切实加强学生法制学习,用积极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三、拓宽渠道,丰富活动,提高“五五”普法教育效果
1、加强制度化建设,为普法教育夯实基础。我校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条例等,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健全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比较规范、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在监督检查的同时,也普及了法制教育,真正使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实行依法治校;对学生打架斗殴、赌博、偷窃、彻夜上网、考试作弊、擅自离校等方面都作了相关规定,对违纪学生都制定了相应处理意见。引导学生由制度转化为自觉行动,真正从源头上遏制了违法乱纪行为,为普法教育夯实了基础。
2、请进来,走出去,以丰富的活动实践着普法的承诺。每学年由学校法制副校长主讲,以知法守法为主要内容,联系社会生活,结合大量的案例,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邀请交警大队走进校园对学生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宣传教育,通过交通事故图片展、观看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影片、道路交通事故警示录等形式给广大同学上了生动的一课,使“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帮助广大同学牢固树立了道路交通安全人人有责、警钟长鸣的安全观念。
3、精心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内活动,让普法教育深入人心。组织法律法规学习和竞赛活动人人参与,认真学习,用开卷笔试的形式深入学习了这些法律法规,并运用于自己的实践,为学校依法治教打下扎实的基础;团委、学生会精心开展各类活动切合学生实际,从生活点滴中让他们增强法律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他们自救的能力;《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宣传资料的发放也让师生知法、懂法,从而守法,用法。
篇9
关键词:高校火灾 消防安全 原因 自救
一、高校火灾发生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违规电器等的使用
由于大学生的生活相对比较自由和隐蔽,不少大学生在学校会出现使用违规电器的现象。例如使用电吹风、电饭煲等高压的电器;在使用电的过程中乱拉电线和保险丝;晚上熄灯以后在点蜡烛或者生日时候燃烧生日蜡烛等;男生寝室里面吸烟者乱扔未熄灭的烟头和火柴等一系列违规现象的发生,这些都有可能存在火灾的隐患或者直接导致火灾发生。
(二)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的淡薄
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是祖国的希望。大学是个培养人才搞研究的地方,因此不少大学生潜心研究学术,极少对其他生活的事情关注,或者有的大学生压根就没有消防安全意识,消防法制观念不强,思想麻痹,觉得每天活的都一样,甚至不少人认为校园里的消防工具只是摆设,没有真正的用处。同时大学生也存在缺乏防范意识和安全知识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学校的教育不到位,还有就是大学生本身纪律松弛,违反用火、用电等消防安全规定,这些都是由于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所导致的。
(三)学校基础设施落后,火灾隐患多
很多名校都有着上百年的历史,但是这并不能代表学校就没有消防安全的隐患。越是历史悠久的学校,越意味着其火灾隐患的增多。因为不少学校为了保持学校的历史风貌,而不去更换其原有的基础设施。这些学校建筑设计防火等方面的规范不完备,消防通道不畅通,防火间距不够,大型建筑无防火分隔,电源线的铺设不合理,再加上有不少木结构建筑仍在使用中,更加能引起火灾的发生。
(四)学校在消防安全上的投入少
大学每年的经费都是靠各级政府财政上的拨款,而国家的财政在教育上的投资很有限,每年拨到学校的金额除去重点保障教学经费的支出以外,能够在消防安全上投入的经费是十分有限的。随着大学之间的竞争不断的加强,学校在教学设施上的投入越发的增多,其导致的结果就是越发忽视在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火灾隐患整改上的投入。同时,学校里面真正实施消防安全管理的人员很少,重视程度也不是很大。
二、高校火灾的预防方法
众所周知,火灾的发生无论是在物力还是财力上,都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这些身外之财是次要的,更主要的是可能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同时,于广阔的自然界而言,火灾还可能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带来不良的社会政治影响。因此,要加强火灾的预防工作。
(一)强化学生宿舍的消防安全管理
火灾的危害是很大的,不仅会给学生的生活带来不便,更重要的是可能伤及学生的人身安全,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宿舍的消防安全管理。加强宿舍用火用电的管理,严格禁止学生在寝室里面抽烟喝酒以及使用违规电器等。把相关的条例一一列下,明文规定,例如在宿舍,应自觉遵守宿舍安全管理规定,不乱拉乱接电线;不使用电炉、电饭煲等违规电器;不在宿舍使用明火;不在寝室吸烟;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向管理人员或有关部门报告等。并加强监督和检查。及时制止学生的违章行为,如果有学生不遵守和违规的话,直接通报批评,严重的给予相应的处分。同时要确保学生宿舍的消防安全通道畅通,以防不测。
(二)加强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
大学生身份的特殊性,使得国家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安全问题的教育和宣传。学校应该从多方面多层次去考虑和认识高校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在消防安全工作上给及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支持。并定期开展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要加大消防宣传教育的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与培训,使得大学生对消防安全有一定的认识。定期组织进行消防演练,以增强其消防法制观念,提高其消防安全意识和责任心,使其掌握防火、灭火、逃生的常识,自觉遵守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将消防安全教育内容纳入军训项目之中,在新生入学时就进行消防安全教育。
(三)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
学校要完善基础设施,在消防器材和设施配电及维修方面,要采用专业的手法。要合理调配人员,确保有足够的人员来进行大学校园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对于历史遗留的建筑耐火等级低,电气线路老化,消防基础设施缺乏等火灾隐患,要根据实际,制定可行的整改计划,及时加以整改,确保新学校的基础设施不遗留火灾隐患问题。
(四)加大消防安全资金的投入
学校要重视消防安全问题,首先要广开渠道,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在火灾隐患的整改以及消防器材、设施的配备、维修的消防专项经费投资,力争消防经费投入年年有所增长,把消防安全环境的改善作为改善办学条件的首要任务。
四、大学生在火灾中的自救方法
当发生火灾的时候,大学生不必惊慌,应该冷静下来,寻找合适的机会进行自救。
(一)正确避免一氧化碳的中毒
火场的烟雾比较大,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具有毒气。大学生在逃生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毒气吸入体内,应采用湿毛巾或手帕捂住嘴和鼻,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将浸湿的棉被、毛毯、麻袋等遮盖在身上,弯腰或匍匐前进,避免与上部空间聚集的烟气接触,以最快的速度直接冲出火场,到达安全地点。
(二)正确避难等待救援
如果火势太大,人员无法疏散,可退入一个房间内,将门缝用毛巾、褥子或其它织物封死,防止受热,可不断往上浇水进行冷却,从而达到降温和抑制火势蔓延速度、延长时间的目的。等待救援队伍的到来。
(三)多种逃生法
如果多层楼着火,因楼梯的烟气火势特别猛烈时,可利用房屋的阳台、水溜子、雨蓬逃生,也可采用绳索、消防水带做绳子使用逃生。当低层楼无法采取上述自救办法,而火势又很大时,则可以迫跳楼,但首先向地面上抛下一些厚棉被、沙发垫子,以增加缓冲,然后手扶窗台往下滑,以缩小跳楼高度,并保证双脚首先落地。
五、总结
大学生是祖国新一代的接班人,从大学生本身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必须做好高等院校校园消防安全工作,确保祖国未来接班人的安全。如果火灾一旦发生,也要采取正确合理的方法进行自救和逃生,最大程度的减少火灾损失和人员伤亡。
参考文献:
篇10
从2004年曾经轰动一时的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到2010年10月在西安大学城发生的“药家鑫”事件,校园安全事件曾在全社会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响。高校作为培养社会高层知识分子的摇篮,因其所处的社会地位、学生所处的年龄段而有其特殊之处。
党的十六大对高等教育提出了较高要求,那就是“教育为人民服务,办人民满意大学”。因此,作为高校不仅是要传播文化,培养优秀人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更应注重创造先进文化,还要加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而要完成以上任务,必须有安全稳定的环境做保障,因此把高校办成平安和谐、崇德尚学、师生稳定的校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通过高校“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可以使学校“平安校园”建设机制建立并健全,校园周边的治安环境得到改善,进而有效防范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减少违法犯罪和安全事故,达到“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满足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安全需求。
二、平安校园建设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维护高校政治稳定的形势更加严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在不断变化,在参与国际竞争、不断提高国际地位的同时,仍然更要注意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严峻形势。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为了达到他们目的,想方设法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活动,不惜动用一切手段,试图插手人民内部矛盾,挑起事端。大学生正是充满热情和激情也是较容易激动和偏激的群体,由于学费、就业等现实问题的客观存在,高校便成为他们进行渗透活动的重要场所。
2、消防安全问题和火灾隐患依然突出 。随着我国高校大众化进程的不断进展,学校在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等方面的大量建设,使得发生火灾和其它事故的概率不断增大,加之原有的部分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设备老化、部分师生消防意识淡薄、违规操作违章用电现象时有发生,使得高校存在着诸多消防安全的隐患。发生在2008年的“3.13”东南大学动力楼和2008年“11.14”的上海商学院火灾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3、校园及周边治安问题凸现 。随着高校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高校管理社会化、外来人员增多、校园及周边环境复杂、校园治安管理任务不断加重。高校校园不仅有教学区、生活区,还混杂家属区、居民区以及生活服务设施和机构;到校园务工的外来人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法制观念淡薄,流动性较大,不易管理,给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造成诸多不利因素。社会闲散人员和不法分子利用学校安全防范的漏洞,伺机进行危害校园安全的活动。
4、学生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薄弱。现代大学生生长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从小接受来自西方文化的熏陶,个人意识较强;同时作为大多是独生子女的一代,从小生活在“温室”中,是家中的掌上明珠,没有经历过风风雨雨,心理素质相对较差,对于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挫折,经常产生逃避念头。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对严峻的社会和校园治安形势认识不足,部分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 遇事易冲动,加之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导致个别学生出现无所是从、酗酒滋事、打架斗殴、盗窃公私财物等现象发生,甚至还出现抢劫、坑蒙拐骗、杀人等恶性案件,他们的安防意识亟待提高。
三、新时期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的主要对策
1、提高思想认识。从领导角度对安全工作要高度重视,应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措施,实行责任到人,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实行考核奖惩目标制度,做到层层签订责任书,对所有地方均要到边到位,大张旗鼓表彰先进单位,对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实行一票否决,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始终把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通过平安校园建设来保证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顺利进行。
2、抓好法制安全等教育 。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学生工作教育管理部门、保卫部门、各系院都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对学生应经常进行有针对性地法制安全教育,如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等就是较好途径,讲座、专题班会、法制知识竞赛、各种应急演练等也是师生比较喜欢的方式,同时还可结合学校开设的法律基础等课程,加强对学生的针对性教育。另外,针对目前学生中存在的心理疾患问题,学校也应当引起足够重视,从组织机构到制度建设以及心理教育将校工作落到实处。实践证明:在高校发生的影响平安和谐校园建设的一系列事件均与个别学生的不健康心理有关,因此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一对一帮扶等措施,可使学生健康成长。
3、加强矛盾排查和周边环境整治。各部门、各系院要通过各种细致的工作,及时发现问题以及矛盾并较早地使它们得以解决。在高校中心工作是教学和学生教育管理,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成长成才,平安校园建设也要围绕该中心进行,所以加强对不稳定因素、苗头性问题的排查及处理必须及时准确,只有这样才能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牢牢把握维稳工作的主动权。
另外,随着近年来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发展,学校周边的网吧业、餐饮业、宾馆等场所也迅速增加。由于小摊小贩经营的食品不同程度上大都存在卫生安全问题,而学生又是他们消费的最大群体,加之学校周边个别不法分子和闲散人员利用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等弱点,伺机对学生实施盗窃、抢劫、伤害等活动,这些均给师生尤其是学生的人身和财物安全造成了较大危害。所以,学校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防范教育,另一方面应积极配合有关执法部门加强对学校周边治安治理工作的整治,通过维护学校周边治安,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安、和谐的校园周边环境。
4、防范网络影响。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手机等通讯工具的普遍应用,使学生在获取信息、更新知识、社会交往方面,非常地方便。但也给他们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个别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刚进入大学由于产生松口气的想法,放松了学习,个别学生还沉迷网络,但是由于他们个人阅历浅、社会经验不够丰富,在网络交友中极易出现被骗事件乃至纠纷发生,因此,学校应该采取不同措施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最大限度减少由于网络对大学生的侵害。
5、保证学校设施建设。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犯罪分子的隐蔽性越来越强,作案手段也 变得越来越狡猾,学校原来固有的设备、设施及相应办法已难以适应目前创建平安校园的需要。所以,作为学校必须舍得投资,拿出足够的经费保障设施建设,做到投入到位,进而管理到位,一旦出现问题便可利用科技手段做到尽快侦破,使犯罪分子无空隙可利用。
总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工作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师生员工应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观念,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就会把高校“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李连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研究[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2]洪建场,闫璐.创建“平安校园”的几点见解[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7(3):175-176.
- 上一篇:公司规章制度培训内容
- 下一篇:经济金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