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营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4-03-22 11:33: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铁运营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问题;对策
城市轨道交通是人们出行的关键,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运营管理,有助于提高人们出行的安全性,降低交通事故发生概率,减少城市交通的拥堵情况。但目前我国城市交通运营管理中还存在诸多管理制度不健全、标准不统一、管理模式多样化,以及缺乏管理人才、资源、技术支持等问题,文章就上述一些问题给出了详尽的解决方法。
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标准不一致
由于我国城市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城市的建设规模和建设质量也不尽相同,而且各地域的民俗、生活习惯等也不相同,因此,各城市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投资力度上也并不统一。该种现实情况通常会导致不同城市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标准,从而降低了运营协调管理的效率,容易发生浪费运营资源的现象,不利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高效管理。
(二)安全评估存在偏差
为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运行,就要做好安全评估工作。然而在实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或部门并没有对城市轨道投入运行前的安全措施进行相应的检查,比如缺乏安全监管,未对消防工作进行验收等,安全评估工作不到位;在轨道交通投入使用后,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缺乏对轨道交通运营情况的检查,更没有召开专业的安全会议对交通运营情况进行评估,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情况堪忧。
(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效率低、成本高
目前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由政府财政部分进行投资和运营的,使得城市轨道交通处于垄断运营状态,缺乏必要的市场竞争力,致使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成本较高,效率较低,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另外,很多城市地铁车站中的相关设施、设备的造价较高,使用率却偏低,导致地铁车站的总造价提高;同时,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时,缺乏对城市实际情况的考虑,出现了超载或空载的线路,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的总体利用率。
(四)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我国现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体系主要参照铁路的运营标准,来建立自身的运营管理办法,另外,其也参照上海等发达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办法,建立自身管理制度,这造成管理制度与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运营管理制度不相符的现象,而且不符合当前城市的发展速度和社会模式,影响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能力的对策
(一)引入竞争机制并统一规划管理
当前,为提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效率,需引入竞争机制,使规划管理系统化、统一化,使管理制度更为全面,改变管理标准不统一,管理模式多样化的现状。同时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因此,作为地铁公司,应全面提高自身提升运营管理效率的意识,改变经营者垄断的局面。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升地铁盈利能力,积极引进民间的资本,为轨道交通行业的繁荣与发展提供资金保证,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步伐。
(二)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督
现阶段,我国有很多城市实行地铁运营,随着网络化运营的深入,很多大城市的客流量持续攀升,很多车站需要限流,才能保证运输的畅通。从城市轨道交通的长远发展来看,需要积极加强安全管理和责任监督,保证线路运行更加安全。同时健全国家的相关规定,完善安全运管理制度以及法律体系的建设。新开通的线路需要进一步规范其条件,保证验收的严格执行。对于已经投入运行的城市轨道线路来说,需要提高其服务水平,遇到突发事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现状,对其进行安全评估,健全安全评估体系,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规范化、安全化。
(三)科W规划轨道交通规划
城市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要考虑很多因素,而轨道交通规划则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通常情况下,会在郊区或者城乡结合部设置轨道交通线路的两端。从以往城市发展建设的经验来看,地铁线路所到之处,对于沿线的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很多郊区的荒地成为现代新城。不过其中也有特殊情况的存在,如果线路终点选择不合理,则周边的商业、楼宇等配套设施很难跟得上发展,这也从实例证明了,仅仅依靠轨道交通带动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在进行轨道交通线路设计时,一定要遵循统筹兼顾的原则,结合城市远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发展目标,科学合理地制定轨道交通规划,从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利用率。
(四)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
想要切实提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水平,就必须要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健全,如果没有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的话,就会导致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非常缓慢,运营管理水平也会有所降低。对此,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法律法规进行细化,并逐渐朝着定量化管理方向进行前进,而且在我国的各个城市中应大力推广和实行完善的法律法规。除此之外,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在制度上做出明文规定,进而对全部工作人员的操作进行限制和规范。
篇2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有20多个城市正在建设或规划建设地铁等轨道交通项目,长期以来.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问题一直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市民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也是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企业进行管理的重中之重,安全管理对于轨道交通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1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因其发展历史较短,经验不足的现实,在建设和运营管理中留下了以下七个方面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安全隐患:
1.1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理顺
城市轨道交通要从前期论证、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抓好安全管理工作。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各个环节上相互脱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理顺。
1.2相关的安全管理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地铁安全管理法规,是实现地铁建设、运营和管理法制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也是实现地铁安全、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建设部已于去年制订颁发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但仅此是不够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1.3相关的安全标准规范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地铁行业安全标准的建立,对规范企业的安全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地铁行业安全标准,既要考虑地铁行业可能达到的水平,更要充分考虑乘客和社会各界的期望值和认可度。如何制定统一的安全标准,确定事故分类、事故等级及其划分办法,进而形成完整的安全标准体系这都是尚未解决的问题。
1.4没有形成一种全民的安全意识
地铁运营安全直接关系到乘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要实现地铁运营安全有序,在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基础上,必须对广大乘客进行宜传教育,要大力向乘客宜传并任促其遵守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全民的安全防范意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形成全面的安全意识方面尚有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1.5地铁事故应急预案不够细化与缺乏演练
由于地铁运营环境的特点使得事故发生时危险性和紧迫性较高,因此对地铁事故的处理.预先制定各种预案并进行事故应急处理模拟演练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新建成的地铁线路,在投人试运营期间更应该进行起复、救援、抢修、抢险、消防、突发事件等不同类型的演练。目前大多数地铁公司都制定了一些应急预案,但突出的问题在于既不够细化又缺乏定期演练。
1.6安全评估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开展和推广
安全评估是保障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手段,贯穿于系统寿命周期的全过程。在轨道交通项目投人运营之前、运营企业必须通过安全监管部门会同消防等部门对系统进行初检和安全评估;进人运营阶段,安全监管部门必须定期对运营企业进行安全检查,还可以指定专业科研或咨询机构对运营企业进行安全评估,责令运营企业对检查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从而保证轨道交通的安全。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在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评估体系,确定统一、规范的安全评估标准方面还须进一步推广和深人。
1.7各地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投入不够
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管理、技术、资金等。安全标准与人、财、物的投人成正比,要实现可控的安全标准,一定要加大投人。我国的轨道交通在安全的投人方面还很不够。
2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对策
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涉及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的各个环节及众多部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抓好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生产管理,政府主管部门、企业要从强化安全意识、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等方面人手,从体制、机制上确保安全生产。
2.1加强城市轨遗交通规划、建设、运管管理的协调一致和相互配合
理顺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系,加强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的协调一致和相互配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提前参与到涉及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施工阶段的安全性论证工作;施工审查部门要加强对有关安全强制性条文的审查力度;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也应将运营安全保障前移,提前参与前期各项安全审查工作。
2. 2制定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法规
认真总结国内外地铁建设和运营的安全管理工作经验,针对我国地铁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和完善统一的地铁法律法规,明确地铁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运营单位的安全职责,依法规范乘客行为,保护地铁安全设施,使地铁建设和运营管理走上依法管理的更高层次,确保地铁系统安全运营。
2. 3制定统一的技术规范,推进设备技术国产化
设施设备的可靠性是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重要保障。应通过制定统一、完善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使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各类运营设备符合接口的技术要求,切实满足运营的实际需要,为运营安全创造必要的条件。同时,运营企业在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同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大国产化的推进力度,强化运营设施设备保障,不断提高运营安全质量。
2. 4完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体系,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地铁运营安全需要相应的监控和评估体系来保证。应逐步建立起包括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运营安全评估体系及安全控制体系等方面在内的大安全管理体系。同时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责任意识,形成职责清晰、层次分明、衔接紧密、覆盖全面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每一个工作岗位和每一个员工。
2.5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多种形式的演练,提高应急应变能力
按地铁运营的具体特点,完善各种事故情况下的应急处理预案,建立与公安、消防、医院、公交、供电等单位沟通联系的地铁灾害抢险救援联动机制与指挥体系。通过演练,达到各种设备与各级员工之间的“联调”,提高多工种共同配合抢险作业的能力及地铁运营管理人员紧急应变能力,同时也检验设备维保质量和应急功能状态。
2. 6加强运营设施保泽,提高运管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一方面应用新技术、新设备,采用白动化程度高、安全性能好的系统设备,提高运营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建立维修管理信息化系统,对维修过程中的工时、物料、定额、检修规程等进行全面监控,保证维修计划的落实,全面提升设备设施维修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维修质量,保证设备设施的质量状态。
篇3
关键词:地铁;运营管理;安全保障对策
一、广州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基本情况
广州地铁目前拥有8条线路、145座车站、运营里程达236公里组成的线网。每天平均客运量超过400万人次,最高日客运量784万人次,最小行车间隔3分钟左右。地铁车轮滚滚,每天面临的最紧要问题就是安全。近年来,广州地铁公司坚持以安全运营为中心,狠抓运营质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管理网络,在员工中进一步强调了“安全乃企业立身之本”的观念,在运营安全管理上强化各项措施:
1.制度保安全。在进度和安全的选择上,广州地铁永远把安全放在首位。保卫综治、绩效考核、运输管理、应急预案、安全管理等近88个安全规章为地铁安全生产保驾护航,“三铁”作风抓安全生产,落实事故“四不放过”,确保了地铁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2.设备保安全。广州地铁通过引进国际上较为先进和成熟的技术,拥有一套较完善的运营设施设备安全保障系统,确保安全、正常运营。运营设备设施维修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地铁运营安全与否。为保证设备设施的质量状态,广州地铁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建立维修管理信息化系统,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断提高维修质量。
3.人员保安全。从新员工进入广州地铁的第一堂培训课开始,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就与地铁人的工作、生活就紧紧相连。《安全管理奖惩办法》、《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安全管理办法》等21个规章制度是地铁保证安全运营的“法典”,“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安全文化则让每位员工全员皆“兵”,员工“违章即事故”的强烈安全意识则让广州地铁已安全运营了4000多天。
4.措施保安全。亚运期间,广州地铁针对客流量大幅增长情况制订了相应的应急预案。亚运免费日5天,地铁145个车站、412个出入口,就启动三级客流控制高达200余次。
每停靠一个车站,每开一次车门,地铁司机都会仔细瞭望,反复确认,确保绝对安全才能动车,一个班次下来,开关门累计超过4000次,用广播提示近800次。
二、广州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方向
目前,广州地铁正处速发展的黄金阶段,而安全是地铁运营的生命线,运营安全成为扩大运营规模的前提。所以,广州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1.将安全管理融合到生产管理之中
“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是处置生产关系的原则之一,要保证运营生产全过程的安全,就必须将安全管理置于运营组织、维修组织运行的全过程。一方面要求安全管理人员在参与生产的全过程中开展安全管理工作,通过实际参与来实现过程控制;另一方面要求生产人员在开展工作中考虑安全因素,实现安全控制与生产管理的完整结合。
2.有针对性的进行风险评估
广州地铁将针对现行的运行体系,结合运营中发现的问题,通过风险评估对现有运营系统加以完善;针对新设备的投入应用,对设备功能及运用要求进行评估,超前进行风险控制;针对运营组织体系结构进行改进,有针对性的开展风险评估,发现运营的薄弱环节,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杜绝在爆发之前。
3.将安全关口前移
随着运营管理经验的逐步积累,广州地铁必须将安全关口前移,将安全工作放到运营组织、维修组织的前面,在运营组织准备工作中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在维修规程的编制过程中,通过安全人员的充分参与,并会同维修人员从安全角度充分预想,将安全关口前移到运营组织、维修组织中。
三、对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思考
运营安全是地铁公司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因此,广州地铁必须狠抓运营安全管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安全工作的得失,同时在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上有以下问题需要思考。
1.建立运营安全评估体系是全面和客观评价运营安全状况的重要手段
各个系统与设备的可靠性、运营过程的安全性以及处理事故和故障的及时性是保证地铁安全运营最重要的三个因素。那么如何客观科学地评价运营安全状况,并据此提出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改进措施,这就需要建立地铁运营安全评估体系。一般说来,地铁公司可与高校联手,对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问题展开研究,并建立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模型,从而开发相应的评估软件。通过对运营安全评估体系的研究和探索,对正确评价地铁运营安全状况,纠正管理偏差,提升运营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提前介入工程建设是实现运营安全保障前移的重要环节
地铁运营方是轨道交通工程的最终用户,在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运营方的提前介入,一方面有利于最终客户及时发现问题,从而与建设单位共同研究解决措施,完善工程建设,并从整体上提高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运营方全面深入掌握交通设施情况,做好投用后的使用管理和日常维护。因此,广州地铁可在这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提出在轨道交通新线项目建议书编制阶段,运营主体确定后,应组织运营方相关人员的介入,并明确介入的形式和不同阶段介入的内容,从而实现运营安全保障前移。
篇4
下午好!
这次会议是地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联络员制度建立之后,组织全体联络员同志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会议时间虽然比较短,但大家积极参与、讨论热烈,完成了会议的议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下面我代表质量安全司对会议做一个总结,并就贯彻执行地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联络员制度,共同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会议情况
开幕式上,王铁宏总工做了重要讲话,强调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介绍了我部近年来所做的工作和下一步工作打算,对今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目标,拓宽了思路,请大家回去后好好学习、贯彻。上午,北京劳动保护研究所的负责同志介绍了北京地铁1、2号线安全生产评价情况;香港地铁公司的同行介绍了地铁安全管理的情况,内容都非常有启发性,可以充分借鉴到各地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中去。
下午,各地同志介绍了各地地铁建设的情况以及开展地铁安全生产第一阶段自查工作的情况,交流了地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经验。由于城市轨道交通一旦发生意外,伤亡损失往往很严重,一些国家和城市地铁重大事故时有发生,这方面的安全工作表现出脆弱性和特殊性。做好这项工作首先依赖于各种信息交流的畅通,联络员制度就是信息畅通的基础。通过联络员同志广泛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才能够迸出火花,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提出正确的思路,并激发工作的热情。依靠我们联络员,就使全国的地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构成了一个系统,就能够从系统的高度来把握全国的地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从风险决策的角度来讲,实现风险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前提是信息渠道的畅通,建立反馈机制也需要对信息的收集整理,这两点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联络员发挥作用。因此同志们的工作十分重要,意义重大。
另外,大家还就如何进一步贯彻九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铁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的精神,以及如何开展好7月份的地铁安全生产管理督查工作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回去要认真研究,充分吸收大家的意见。
二、地铁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交通压力日趋加大,一些特大型城市交通拥挤、堵塞的矛盾非常突出。发展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对缓解交通压力,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据了解,目前我国有10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处于运营或试运营中,在建线路总长超过390公里。但是,由于我国地铁发展历史较短,而建设速度却很快,在建设和运营管理中留下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安全隐患。我们总结了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是地铁建设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各方未能达到协调一致和相互配合;二是安全管理法规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三是作为安全生产和管理的技术保障,有关安全的标准规范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四是没有形成一种全民的安全意识,当然这个问题也不仅是地铁安全领域独有的,但由于地铁和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运载量又很大,这个全民安全意识的问题就显得特别突出;五是各地制订了一系列的应急预案,但有些应急预案还不够细化,也缺乏演练;六是风险评估和安全性评价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开展和推广;另外,各地对地铁安全的投入还不够。
三、关于贯彻本次会议精神的几点意见
安全生产监督总局的领导同志近期强调推动安全生产“五要素”到位,着力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生产管理是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这五要素是建立全国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工作思路,也是我们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第一,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全民的安全意识,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安全文化的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提高全社会和全行业安全意识,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为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某些地方,对某些特定人群来说,城市轨道交通还是新生事物,更谈不上全民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文化,因此要千方百计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全面提高民众的安全意识;二是要提高决策部门的安全意识,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在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中均要强化建设“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安全文化氛围。
第二,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依法规范全社会的安全行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政府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法规,为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为依法行政提供依据。在工作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和即将颁布的《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部长令)以及相关的地方法规,使用法律手段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各方主体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强化有关部门依法监管的责任。
第三,强化安全责任,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问责制。要加强研究,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各个环节分别建立安全责任制和问责制,特别要提高各个环节领导者和决策者的安全责任意识。
第四,推进安全科技进步,实施“科技兴安”战略,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科技问题。安全方面的科学技术进步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保障和支撑。要积极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科技创新,包括在管理手段、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创新,坚持走“科技兴安”之路,力争做到本质安全,把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真正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建设者、管理者和使用者安全素质的基础之上。
第五,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经济保障,要做到本质安全,就必须加大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设施的投入,建立国家、地方和企业共同投入的机制。比如北京市政府在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投入了37亿进行地铁一、二号线的改造,消除了部分安全隐患。
篇5
2012年是天津地铁网络化运营的元年,本文在对天津地铁安全形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天津地铁的安全管理措施。
关键词:网络化运营;安全形势;安全管理措施
Abstract:
2012 was the first year tianjin metro network operation, this paper in tianjin metro security situation on the basis of this analysis,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tianjin metro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
Keywords: network operation; Security situation;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250.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天津地铁2、3、9号线开通的临近,天津地铁迈入了网络化发展的时代,如何保障网络化运营的环境下运营的安全问题是运营公司急需高度重视的课题,构建运营安全体系、提高运营安全水平,对促进轨道交通健康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 天津地铁安全形势
天津地铁1号线自2006年6月开通以来,已安全运营6年,天津地铁始终秉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加强安全管理以保障地铁的安全运营,制定隐患排查相关政策、预防事故相关措施等,从管理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般而言,地铁事故包括火灾、爆炸、车辆及线路事故、通信及信号故障等,天津地铁1号线2006年至2012年发生事故的分类统计表明,一般性事故和险性事故多是由于人的因素引起的,比如乘客未遵守安全乘车规则,工作人员职责疏忽。人员因素是导致地铁事故的主要原因,比如多次出现列车冒进信号事件,以及错开车门事件。车辆因素也是引起地铁事故的一大因素,比如列车出轨事件、列车在站台故障影响运营秩序事件。
随着2、3、9号线的开通,天津地铁网络化运营时代的到来,提高地铁运营安全,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和降低事故损失,是地铁运营公司一项重要的任务。
二、 安全管理理念
天津地铁的的安全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参与,落实责任;夯实基础,持续改进;恪守承诺,遵章守法。”网络化运营的大环境下,运营公司始终坚持秉着此安全方针,深入贯彻安全意识,强抓“安全”这条生命线,以健全的安全管理措施保安全运营。
三、 安全管理措施
1、增强员工安全意识,严格落实各岗安全职责
统计表明,几乎每一起事故都摆脱不了“人”的因素,即与地铁员工的失职有关,因此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是势在必行的。员工的安全意识能很好的体现出运营的服务的品质,天津地铁对新入司的员工开展三级安全教育(公司级、部门级、站室级),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强化安全教育,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工作,以促进员工安全行为的养成,用安全思想引导安全行为,让安全教育为安全运营护航。同时重点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并层层落实岗位责任,明确各岗人员应该履行的安全职责。
2、加强业务培训,以技术保安全
运营公司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培训考核体系,针对一线员工的业务制定各种培训、重温、考核计划,笔试与实操相结合,及时跟踪员工业务能力,保证上岗人员业务人人过关,从而大大减少了业务问题引发的事故。
3、规范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
规范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实现地铁运营安全的基础,目前天津地铁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灾害应急处理制度、地铁设施设备日常安全维护制度、较完善的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同时建立了较完善的安全检查制度,通过各种形式的检查,比如月检查、季度检查、自查、互查等方式,有效保障安全的运营。
4、严格贯彻执行各种轨道交通安全制度
我国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晚,没有独立的系统的安全标准。目前国内轨道交通技术安全方面的标准分散在各个轨道交通技术标准中,如针对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有《地铁运营安全评价》(GB/T 50438-2007),借鉴了国外的标准的有《轨道交通可靠性、可用性、维修性和安全性规范及示例》(GB/T 21562-2008),以及国内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城市轨道交通消防安全管理》(GA∕T579-2005),天津市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天津市安全生产条例》《天津市轨道交通管理规定》《天津市处置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公司组织员工认真学习法律法规,依法作业,从而从法律制度上保证了运营的安全。
四、 结语
在轨道交通蓬勃发展的今天,地铁作为为大众服务的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便捷、准时、安全高效的优势,在城市交通中越来越受重视,地铁的发展大大缓解了城市交通拥挤的问题,对于促进城市健康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年是天津地铁网络化运营的元年,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对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实践的进行了总结,同时,运营公司应着重做好地铁的安全管理工作,使地铁的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从而为广大人民享受地铁的便利与快捷打好安全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志刚,谭复兴.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2]李为为,唐祯敏.地铁运营事故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6)
篇6
【关键词】地铁;客运组织;视频技术;引导标识系统;应用;策略
窗体顶端
窗体顶端
一、地铁线网类型与换乘方式及需遵循的原则
1.1地铁线网类型
地铁线网主要分为分离式线网和联合式线网。在大城市中,也可以混合两种线网类型,从地理位置、行车组织和方便换乘的角度进行规划。例如,某地铁在城区属于分离式的棋盘网格线路。此线为相互平行的十字交叉结构。其优点是线路分布比较均匀,每条线路贯通性好,乘客容易辨识方向,但形成的换乘站较多。当线网密度不够大或乘客斜线出行时,需多次换乘才能到达目的地。
1.2地铁换乘方式
由于地铁换乘站的结构不同,形成不同的换乘方式,一般分为六种类型:同站台换乘、结点换乘、站厅换乘、通道换乘、站外换乘、组合换乘。其中组合换乘方式又分为:同站台换乘,辅之以站厅或通道换乘方式;岛式站台中结点换乘,辅之以通道换乘方式。由于换乘站建设后结构的固定,给客运组织造成相当程度上的限制。
1.3地铁换乘站客运组织需遵循的原则
(1)随时掌握客流变化规律,经常统计分析客流量,监视客流的骤变,同时密切注视乘客的安全状况。(2) 合理设计乘客流向,在站台、楼梯、大厅处尽量减少客流交叉和对流,并设计标线,要求乘客在楼梯和扶梯上尽量靠右行走和站立,有序上下。(3) 在客流容易混行的区域,如大厅或楼梯等处,需设置必要的安全线或栅栏隔离,以免流向不同的乘客互相干扰。(4) 引导乘客在换乘通道单向流动,以免双方向大客流相互冲击。(5)完善统一导向标识系统,准确快速地分散客流,避免乘客交叉聚集和拥挤。(6)应尽量为乘客提供方便,减少进出站和换乘时间及距离。
二、地铁换乘站客运组织中视频技术及引导标识系统的应用分析
2.1视频技术的应用分析
在地铁换乘站中,可以利用准确的量化客流数据进行有效的客运组织管理。因此,客流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是乘客安全疏散的关键问题之一。例如,某地铁车站已经普遍采用了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虽对客流状态能进行不间断的监视,但目前还不能对车站人群数目、滞留时间和人流速度等进行自动识别和判断。从技术上可以扩大现有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对地铁中客流数目作实时自动识别,并为客运组织管理或者客流仿真模型的研究提供依据。视频统计的主要功能是:结合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利用原有的监控摄像头再加以图像采集卡,就可以进行视频图像处理、人群识别、自动统计和计算等软件智能的处理,可获得指定时段和指定区域内的人群流动量。具体项目:(1) 通过视频监测,自动、实时、准确地统计通过各设施、设备的客流量,并自动计算双方向的乘客通过能力。(2)自动计算视频画面中指定区域内乘客的拥挤度及人均密度。(3)结合自动报警系统,自动报告客流变化情况,使车站管理人员及时应对突发事件和有效分配站务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4)自动提供计数报表选择,包括时报、日报、周报、月报或年报表。
2.2引导标识系统的应用分析
在地铁换乘站不同方向的通道相互交错,站台、站厅等人流相互交织。在此环境中,乘客会产生定向困难,走错方向,稍有不慎,则会延误时间。因此,地铁中的乘客对标识的依赖程度相当高。(1)引导标识的作用和意义。在地铁换乘站的环境中需要处理好如下关系。处理乘客的地面与地下之间的转乘关系-他换乘关系,目的是吸引客源。 处理乘客在地下与地下之间的换乘关系-自换乘关系,目的是缩短换乘时间。处理乘客客流相互交叉与疏导之间的关系-乘客相互间关系,目的是减少交叉人流。处理乘客对服务人员咨询的需求关系-乘客与站务员关系,目的是节约乘客时间,减少询问,并提高服务人员工作效率。处理安全运营要求与乘客乘车秩序之间的关系-运营管理与乘客关系,目的是安全运营和乘车。为解决以上一系列关系,使换乘站做到客流分流、科学引导、避免拥挤、提高服务效率,就需要在换乘站设置一些具有特殊含义解释、导向功能的标识。通过这些标识使得人与环境、人与物、人与人之间建立相互之间的交流、理解和沟通。(2)引导标识的设计原则。地铁标识的设计要有公共的意识,适合乘客心理,并且要有以下主要设计原则:统一的规划和标准设计;位置合理的标识设计;符合乘客接受信息的心理和行为的标识设计;颜色、选材和制作达到效果统一的标识设计;符合乘客视觉效应的标识设计;标识合理高度的设计;具有优先地位的标识设计。
三、地铁换乘站客运组织的策略
在地铁换乘站客运组织的宗旨是针对站内乘客有序地进出和乘降管理。在客运组织中,只有对乘客群体特性和心理以及他们在时间、空间、接受信息能力和相互之间的作用等因素分析之后,才可能掌握和了解乘客在不同状况下的不同需求,更加科学合理地组织客流。
3.1在时间上客运组织的策略
在地铁换乘站应随时掌握客流变化规律,经常统计和预测由于时间、周边环境或线网改变引起的客流变化。提前预见突发大客流可能产生的时间,做好本站换乘的应急预案准备。另外,在地铁换乘站为防止大量乘客短时间同时聚集到站台或换乘通道,车站工作人员必须控制此区域入口的人流密度,尽快疏通和调整出口人流速度。
3.2在空间环境中的客运组织策略
当换乘站上人流过于密集时,车站设备、设施和组织人员等资源的效能就会降低,这时就会在乘客中产生潜在的内心压力。在地铁换乘站最应密切关注的是站台、通往站厅的楼梯、大厅和通道。应由里向外、由下而上的关注人流密度,把握住这些区域入口的流量限制。从运营安全的角度,首先应避免站台乘客过于集中,其次要防止狭长换乘通道人流流动缓慢和滞留,当监测中达到或接近车站最大容许的乘客密度时,必须立即采取应急疏散或限制客流量的措施。
3.3客运组织中信息传递的策略
把正常状况和非正常时期的通讯联系方法纳入到换乘站客运组织管理中。要分析和预测车站内有关客运组织可能出现的情况,明确当车站遇到哪种情况时,该由谁负责信息的,以及信息的内容和时机,建立换乘站线路之间相互统一协调的快速信息处理反应机制。并建立在特殊状况时,向乘客信息及向上级主管通报的管理办法。
3.4对乘客产生能量作用的策略
在地铁换乘站乘客要遵守客运组织的原则;在大客流集中区域尽量实行单一流向,避免混行;在对流严重,容易冲撞的大厅或楼梯,用安全线或护栏分流或缓冲乘客流向和流动速度,缓解乘客之间产生的能量和相互之间的反作用,避免发生事故
四、结束语
地铁是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地铁建设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由于地铁客流量大,为保障通行安全,必须做好旅客换乘组织工作。
参考文献:
[1] 惆庆灏,单建平.地铁车站超大客流的运营组织[J].山西建筑,2012,(07)
篇7
1.车辆段上盖:车辆段上盖其实是除车站上盖外上盖物业的另一种形式,车辆段上盖就是在地铁车辆的停车、维保等区域的上部加盖大平台,在大平台上部进行物业开发,从而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车辆段用地的经济效益,并创造出高附加值的物业产品。
2.地下空间开发:地下空间开发指地铁站点地下层及地下通道进行的商业开发,以及地铁站点与周边建筑物连接的地下空间的开发。4.站点周边物业开发:一般来说,站点周边1000米范围内的物业开发都可纳入站点周边物业开发范畴,轨道企业在地铁站点的建设中如能与周边用地统筹考虑,同步设计、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将显著提升沿线土地和物业的价值。
二、轨道物业发展模式
1.国内的发展模式。
1.1国内地铁物业的开发模式一般有以下几种:从主体上看,有独立开发和合作开发;从流程上看,有一级半开发和一体化开发;从目标上看,有以融资为导向的开发和以市场为导向的开发。
1.2国内在物业发展上的政策突破。
1.2.1上海《关于推进上海市轨道交通场站及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的实施意见(暂行)》,政策的亮点是,在开发规划上,轨道交通场站及周边用地统筹规划,在开发方式上,划拨与出让相结合,在开发收益上,能反哺轨道交通。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资产不能抵押,资金筹措压力无法有效缓解,出让与划拨的土地界限划分,使地铁公司在实际操作中不能确保取得土地使用权,从而难以去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1.2.2深圳《深圳市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暂行办法》,该政策对地铁的促进是,市政府将征拆完成后的熟地以作价出资方式增资注入地铁集团,这个作价出资的土地一般是车辆段、车站上盖及相邻地块,地铁公司依据政府注入的土地资源,多渠道融资解决地铁建设资金,并将具备开发条件的项目自行开发或引入社会资金合作开发,将土地资本转化为现金资本。深圳政策对国内地铁企业最具战略借鉴意义。
2.日、港、台的发展模式。
2.1日本。日本最基本的模式就是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一体化开发,具体的说就是以轨道交通为中心,将房地产、购物中心、宾馆设施、公共交通、旅游观光等共同发展的经营模式。日本利用轨道交通与周边房地产综合开发的策略,实现了周边商业项目于地铁公司的双赢,即保证轨道交通项目的顺利实施,也是民间资本有利可图,扩大了融资渠道,降低了项目风险,从而也是日本的地铁公司在发展中形成了多元化经营的产业集团,是轨道交通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为可能。
2.2香港。港铁的联合开发、一体化模式是公认的最佳轨道+物业的开发模式。港铁的模式是:首先,前期规划中,地铁的线路建设规划和可行性研究进行的同时制定沿线物业发展大纲蓝图;其次,政府将土地批给地铁公司,地铁公司与政府签订工程协议书,明确地铁公司拥有沿线物业的优先发展权,然后由地铁公司自行开发或者与国有公司联合开发,或者由地铁公司公开招标选择开发商;第三,由确定的物业开发主体具体项目的操作,地铁公司与物业开发主体协调建设与物业开发间的关系;最后,根据合同进行利润分成和所开发物业的后期经营及管理。港铁的模式利益主体权责利明晰,综合效益明显。
2.3台湾。台湾大众捷运法第7条明确规定:“为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地区发展,主管机关得办理大众捷运系统路线、场、站土地及其毗邻地区土地之开发。大众捷运系统路线、场、站及其毗邻地区办理开发所需之土地,得依有偿拨用、协议价购、巿地重划或区段征收方式取得之;其依协议价购方式办理者,主管机关应订定优惠办法,经协议不成者,得由主管机关依法报请征收。”开发用地范围评估条件:应反映交通用地包含空地比需求;符合都市计划及建筑管理法令需求;满足捷运出入口、通风口设计规范要求;适度合理之开发基地面积;开发用地的划定是依据现状情况及片区规划确定的。确定范围后,由捷运工程局与涉及开发用地的业主进行协商。台湾实行的联合开发模式保证了轨道交通用地的顺利取得,增加效益协助轨道建设,创造土地所有者、投资人和政府的三赢。
三、对于厦门轨道物业发展的思考
《厦门市轨道交通规划管理办法》,明确提出了轨道交通建设采取综合开发的方式,并在第十七条中规定: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轨道交通综合开发规划以车站为核心500米半径划定轨道交通影响范围,并覆盖线路全线及车辆基地。轨道交通影响范围内的用地开发应贯彻“交通导向发展模式(TOD)”开发理念,提倡功能混合使用,合理确定开发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发挥轨道交通与城市功能综合效益。从顶层设计上,厦门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政策的更具前瞻性和突破性以及具体实施路径更显关键。
1.在开发地块的取得上,保证轨道公司的权益。
1.1轨道站点及区间上盖地块开发主体分类及政策。
1.1.1地铁公司或其关联公司。轨道建设用地(不含经营)采用划拨方式;运营补亏用地(含经营)采用定向挂牌方式;功能混合用地采用分层挂牌方式。定向挂牌可采用在土地出让条件中要求“地块开发与轨道交通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验收”及设定受让人条件的方式。
1.1.2独立产权人。通过二级市场土地摘牌获得,根据出让条件进行规划设计及开发建设。与轨道交通衔接的要求主要体现在“17、其它规划要求”中,应包含且不限于以下条款。地块地下空间开发需优先满足地铁建设要求。(限制性)地块地下空间开发应与轨道站点一体化设计,并符合轨道线路与站点设计要求及轨道交通管理的相关规定。(限制性)轨道站点及线路位置如图则所示,具置以轨道线实施方案为准。(限制性)车站附属设施及交通配套要求。(限制性)
1.1.3联合开发体。产权合同变更与确权后,由地铁公司代建。
1.2对建设要求。上盖物业开发项目均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所有项目必须满足地铁工程设计规范、规划要求及其他相关的规范。其功能必须满足地铁运营要求,保证地铁的独立使用功能。(2)所有项目的建设、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厦门市轨道交通规划管理办法》的规定。(3)所有项目的施工过程均应接受厦门市地铁公司的监控和协调指挥,必须满足地铁工程总体工期策划要求及运营管理要求。(4)所有项目必须与地铁公司签订产权协议,明确地铁工程产权归属及产权办理责任,并明确合建项目导致地铁原有工程及资产受损的赔偿原则等。(5)所有项目的验收须严格依据厦门市的相关规定执行。在土地出让合同中,明确提出受让人应遵循以上原则进行开发建设。
2.轨道+物业融资模式的思路。(1)参与土地一级开发。设立地铁投融资机构,由轨道集团参与地铁沿线土地的整理、开发,并将获得土地出让收益返还地铁集团,用于地铁新线建设。(2)提高沿线用地基准地价。修订轨道沿线用地基准地价,制定三旧改造、增容用地溢价回收机制,将以上两类用地地价补缴款统筹纳入轨道建设资金。(3)综合开发,收益缴交。由地铁公司参与沿线土地二级开发,并可以与产权人进行上盖联合开发,二级开发利润所得作为轨道建设与运营补亏资金。
四、结语
篇8
一、市郊铁路是支撑都市圈发展的重要交通手段
目前纽约、巴黎、东京及其世界级都市圈区域,市郊铁路在都市圈形成、发展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纽约是公认的世界城市,围绕纽约市形成了美国纽约大都市地区(New York Metropolitan Region),也就是纽约都市圈,包括纽约市、纽约州以及康涅狄格州与新泽西州的一部分,总面积约33483平方公里,人口2000多万。纽约都市圈轨道交通主要分为两个系统,地铁系统服务于纽约市,轻轨、市郊铁路主要服务于大都市区,承担区和临近地区居民至中心区上下班的通勤铁路。纽约圈包括纽约市地铁线(NYCTS,New York City Transit Subways),北部线(MNR,Metro-North Railroad),长岛线(LIRR,Long Island Rail Road),新泽西交通公司管理运营的新泽西轨道网(NJT,New Jersey Transit),纽约州和新泽西港务局(Port Authority of New York and New Jersey)管理运营的哈德森港口线(PATH,Port Authority Trans-Hudson)和机场轻轨线(AirTrain)。纽约地铁共1000多公里,但市郊铁路、轻轨等4000多公里,承担都市圈的重要客流运输任务。
巴黎大区(?le-de-france)是法国北部的一个行政区域,该区域以巴黎为中心,全区面积12012平方公里,人口约1200万,辖区市镇总数1281个。巴黎轨道交通系统包括普通地铁(Metro)、市域快速轨道交通(RER)、市郊铁路和轻轨等四种。其中,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和市郊铁路承担了约57.6%的总交通量。巴黎公交公司(RATP)负责经营管理地铁、轻轨、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部分线路以及巴黎市内与近郊的公共汽车服务,而法国国家铁路公司(SNCF)负责经营管理大部分RER线以及市郊铁路。巴黎大区地铁、RER、市郊铁路、轻轨的线路长度分别是200km、586.4km、833km、38.1km,共计1657.5km。巴黎市郊铁路建设运营起步较早,1837年8月26日便开通了第一条从巴黎通往郊区的铁路线,线路从巴黎圣拉扎尔站至郊区吕贝克(LePecq),全线长19km。
东京都市圈包括东京都及琦玉县、神奈川县、千叶县、茨城县、枥木县、群马县、山梨县等7县,辐射半径达100km,面积36879平方公里,人口4237万(2005年)。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主要由地铁、JR普通铁路、JR新干线和民营铁路组成,据统计,首都交通圈内轨道交通线路129条,其中能查到明确里程的线路有条99条,这些里程之和为2336.6km,平均路网密度达到231m/km2;而在东京23区内,网络长度为620.2km,网络密度高达1005m/km2,人们步行10分钟之内就至少会有一个轨道交通车站。首都交通圈内地铁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东京市的地铁系统(主要集中在山手线以内的市中心),二是横滨市的地铁系统,虽然两者服务于不同城市,但同属于东京交通圈。按此口径进行统计,则东京交通圈内的地铁共有14条,线路总长度332.6km。
从世界级都市圈的交通组成来看,都是市内以密集的地铁为主,与周边辐射区域的交通联系以市郊铁路等形式的轨道交通为主。市郊铁路占城市轨道交通比例达70%左右,有条件的城市会主导建设运营,也有发挥国铁(巴黎)、民铁(日本)、城市政府的力量,为城市提供运力支撑。市郊铁路的建设也大大提升公共交通运输能力,目前东京的公交出行率达到86%,巴黎是61%,伦敦是70%,而北京还不到50%。
二、北京有条件发展市郊铁路
北京国铁既有线资源丰富,随着客运专线网络的不断形成,既有线资源能力得到不断释放,为发展北京市郊铁路建设奠定了硬件基础。北京铁路枢纽目前拥有12条铁路干线以及相连环线,用有四通八达的铁路网资源,“环+放射”的铁路枢纽格局与城市结构基本相符。随着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的建设进度加快,普通干线铁路运输压力将逐步减轻,更多的国铁资源释放出来,枢纽内部分线路在满足路网运输需求外,可兼具城市客运功能。通过合理规划与合作,可充分利用铁路枢纽网富余运能,开展以市郊运输为主的城市区域间旅客运输。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在30公里半径内,既有国铁资源500多公里,整个北京市域有1000多公里的国铁线路,据初步估计,如有效加以利用,至2020年可开行1200对市郊列车。北京已经尝试开行市郊铁路,S2号线是北京开通运营的第一条市郊铁路,市郊铁路S1线也计划年内开工。S2线是原铁道部和北京市政府共同投资,改造京包线北京段和原地方铁路康延支线并新建康延联络线后形成的北京市区通往西北新城的快速客运通道,其通行线路是由北京北站开至延庆县。运行初期由于其票价相对较高,车次间隔较大,更多市民选择乘坐地面公交或自驾车出行,乘客上座率并不理想。2011年6月28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市交通委、北京城市铁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四方签订了《市郊铁路S2线政府购买服务协议书(2011-2013年)》,同时,北京铁路局和北京城市铁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按照“新运营模式”开行市郊列车的委托协议》,市郊铁路S2线开启了全新的运营方式。2011年7月1日起将北京北站至延庆县市郊铁路S2线票价大幅下调,全程最高票价由23元/人次下调为6元/人次,乘坐1站仍为5元/人次,乘车间隔也大大缩短,客流量大大增加,未来随着轨道交通网建设完善,客运能力将进一步释放。
三、北京市郊铁路发展的思路
市郊铁路对于完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只有通过市郊铁路的延伸拓展作用,才能使真正发挥轨道交通的作用,进而提高城市公交出行比例。北京市建设市郊铁路要坚持两个基本原则,首先,市郊铁路具有公益性,向社会提供基本出行服务,票价不能太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运作,一般都不能全成本覆盖,除非政府给予必要的交叉补贴。其次,市郊铁路具有商业性,可以进行商业化运营,通过特许经营制度、土地联合开发、财政补贴支持条件下,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抵补财政投入,减轻政府压力。从各国市郊铁路的发展历程来看,政府日益重视土地导向开发(LOD)、交通导向开发(TOD)、服务导向开发(SOD)。由于市郊铁路兼具公益性和商业性,在政府财政、土地等支持下,可采取市场化的购买模式、补贴模式、自营模式等,也需要进行必要的制度创新。
北京市郊铁路的建设和管理要依据北京经济社会和轨道交通发展实际,以北京空间发展战略为指引,超前谋划、科学规划、有序发展市郊铁路。统筹城市运行对安全性、公平性、效率性、效益性的要求,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优先利用北京丰富的国铁资源,构建适宜的建设运营管理模式,积极探索“站线分离、主导车站运营”模式、站线租用或购买模式等,合理确定北京市在调度指挥、售检票系统上的权利。同时,充分发挥政策、交通、土地、环境等资源优势,构建财政、开发性金融和社会资本相互支持的多元化、全方位、多层次的融资体系,培育信用稳健和现金流充裕的融资平台,创新融资方式,拓展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创新“捆绑”BOT模式、商业资源综合开发模式、土地置换模式、大平台投融资模式等,为保障北京轨道交通体系高效运行提供支撑。
四、北京市郊铁路建设和管理的模式
随着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铁路市场化进程加快,铁路作为市场化利益主体有动力参与地方市郊铁路发展。北京市可以利用这一机会,采取多种方式加快市郊铁路建设和运营,加快市郊铁路建设进度。
1.主导建设运营模式
主导运营模式是北京市政府要承担主要投资责任,铁路总公司、周边城市承担次要投资责任。由北京主导建设,建成后市郊铁路可以和城市轨道交通整合,构成全市范围的轨道交通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实行全程主导,也可以部分主导。
全程主导主要采取站线租用、站线购买模式,除了要控股铁路项目外,还需建设独立的调度指挥、售检票、车辆检修等业务模块。可以由北京市与北京铁路局签署协议,收购或长期租赁既有站线资源,新建线路由北京市控股管理,新建调度指挥和售检票系统,实现与轨道指挥中心联网运行,车辆检修可由地铁运营公司承担。
部分主导可采取站线分离、主导车站运营模式,北京市获取车站管理权,进行综合开发,市郊铁路运输组织则仍由国铁管理,该模式有一定创新性。可由北京市和北京铁路局协商,下放车站经营管理权,但不转让资产产权,交由北京市进行全面综合开发。国铁公司线路在承担国铁客货运同时,兼容市郊铁路的运输,采取服务购买或运输委托运营模式。
2.参与国铁建设运营模式
此种模式北京市政府须承担辅助投资责任,铁路总公司或其他主体承担主要投资、建设运营责任,北京市通过征地拆迁、财政或其投融资平台出资方式,向项目公司注入资金,形成股份,参与市郊建设运营。
建设完成后,北京市可采用不再追加投资,不承担弥补亏损责任,以其出资为限,直到被稀释接近退出为止;或者保留股份,承担股东的相应权利义务。具体操作中,北京市可以把拥有的京津城际、京沪高铁等产权,与市郊铁路产权进行置换,以获取市郊铁路的站线控股权,进行更新改造,建立调度指挥、售检票系统等,争取并入北京市轨道交通系统,对获取车站或站线资源,可采取招投标方式进行特许经营。
3.服务购买模式
服务购买是由北京市与铁路总公司及北京铁路局进行谈判,由北京市出资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北京铁路局为北京市开行市郊铁路。谈判主要集中服务购买条件、补贴方式、列车开行频率、服务质量等问题,需要对票价水平、开行班次、服务质量、成本补偿标准及调整机制等进行协商。服务购买模式下北京不承担车、机、工、电、辆等的投资、建设、运营、维护、管理等责任。服务购买的优势是短期需要资金量小,不需要大量建设和维护资金的需求,减轻政府资金压力。
4.国铁独立建设运营模式
这种模式完全由铁路总公司提供市郊铁路服务,投资、建设、运营由国铁承担,北京市仅规划支持,不参与建设和运营,适用于国铁建设资金丰富,网络规模不断扩张,由国家政策支持的情况。但目前此种方式困难较大,铁路总公司由于建设资金压力较大,未来一段时间发展的重点仍将是干线铁路,无暇顾及市郊铁路建设,另外,国铁运营后,难以保证北京市市郊铁路的服务质量。
各种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线路选择使用,从长期来看,主导投资建设采取自主经营,可以从初期就实现制式上与城市轨道交通实现网络化运营,比较容易实现联网运输。如果初期投资不足,可以采取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逐步过渡到自主运营、联网运输。
五、对策和建议
随着区域一体化化进程加快,北京市市郊铁路建设和运营必将迎来发展的新时期,政府要提前做好研究和规划工作,从政策上支持市郊铁路发展。
1. 开展市郊铁路建设模式研究工作
首都经济圈的交通规划建设已经起步,环北京的高速公路七环预计2015年建成通车,将成为连接城市区域的环状路线。作为辐射连接区域的市郊铁路也应该加紧研究,出台相关规划,与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同步开展。在具体工作中,首先要摸清北京市具备利用条件的市郊铁路资源,调研城市经济社会需求,做好基础工作,根据需求调整市郊铁路规划;做好方案研究和经济社会效益分析,提出不同线路的规划方案、建设方案和运营方案;做好市郊铁路的圈层布局研究,按照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交通圈进行圈层分析,做好与现有轨道交通的衔接研究。
2. 加强车站配套设施规划建设
围绕市郊铁路站点可以进行整体规划和商业开发,为市郊铁路运营提供部分现金流。如日本最大的客运枢纽东京站,目前有地上2层、地下5层,15个站台、30股到发线,衔接3条新干线、7条JR普通铁路(可与地铁过轨运行)、7条地铁,站点内部空间进行充分开发利用,与公路等其他运输方式共同构建了一个高效率的综合交通枢纽。2012年,广东省出台《关于完善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综合开发机制意见》,提出站点周边800米内可以进行商业开发。北京市也可以研究相应政策,加强站点周边的开发利用,通过这部分收益降低政府补贴费用。
3. 推动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联网运营
市郊铁路建设最关键的就是要实现联网运营,在发展北京市郊铁路过程中,要与地铁、城铁、公交等交通模式联合,争取实现同台换乘,尽量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互联互通、联网运营。如在新机场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中,可以充分利用既有城市轨道交通和国铁资源,在充分利用现有线路资源的前提下,实现各种交通资源的互联互通。
4. 出台相关管理法规、条例、规章制度
为加快区域铁路建设,吉林、广东、山东等有陆续出台了铁路管理法规,如河北省的《河北省地方铁路条例》(2007.7.1),湖南省的《湖南省铁路专用线管理办法》(2008.8.1)。北京也需要完善法规体系,尽快出台法规和规章,规范北京市郊铁路建设。加快启动与铁路总公司、北京局的谈判工作,对未来各条市郊铁路的建设运营模式进行协商,结合当前北京市市郊铁路建设与运营的现实需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明确市郊铁路发展方向。
5. 推进市郊铁路规划与重点功能区、新城建设紧密结合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基地;建设;运行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010-03
高等职业教育应树立“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及就业创业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突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通过综合实训,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内化,在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团队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组织与纪律观念等方面协调发展。
轨道交通企业设备在运营过程中直接关系行车安全和人身安全,规章制度明文规定不允许动用正在使用中的设备。因此,生产一线无法满足轨道交通类设备维护专业学生实训的需要。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大多建设了以满足各专业教学需要为主的实训室,但轨道交通采用高度集成的技术装备,岗位的复合程度很高,现以单一工种训练为主的实训室难以满足综合技能实践教学的需要。因此,必须通过技术集成,构建综合实训平台,提高实训教学水平。为此,建设校内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基地显得尤为重要。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南铁院)通过“政企校”合作建设校内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基地,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训练环境。
校企合作创新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一)充分体现“先进性、实用性、综合性、开放性”
由于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较多,必须明确定位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建设方式及建设规模,做到科学合理规划。本着建成集教学、生产、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科研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开放性实训基地的原则,构建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通过对国内外轨道交通企业、院校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调研,根据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训项目教学的需要,制定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在实训设备选型时,要采用当前的主流设备,并尽可能做到实训设备和技术可升级。建立严格的设备采购论证机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进行充分讨论,根据专家的意见完善建设方案,并由专业的设计院所进行建设方案的系统设计。
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基地应包括高速铁路、地铁设备。高速铁路设备采用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CTCS-2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等新设备,并预留升级为CTCS-3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接口。地铁设备采用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及行车指挥系统(ATS),实现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通信信号、城市轨道交通控制、铁道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电气化铁道技术、城轨供电、电气自动化技术、AFC巡检、BAS巡检、FAS巡检、通信技术、铁道机车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高速动车组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驾驶等专业的综合实训项目,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岗位工作的全过程,并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创新“政企校”共建实训基地的体制机制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力。高职院校要坚持开放办学、互利双赢的校企合作方式,不断创新办学思路。南铁院与铁道部安监司、上海铁路局、南京地铁公司等相关部门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建立了“政企校”多方合作建设投入机制。
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与一般实训基地建设有很大不同。一是很多实训设备属于轨道交通运营专用设备,市场无法正常购买;二是购买回来的设备不能直接使用,需要进行软件开发及设计;三是系统高度集成,必须通过联调联试才能投入使用。因此,需组建一支由轨道交通设备生产厂家、研究所、铁路局、地铁公司、学校共同组成的建设团队,满足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项目开发的需要。
企业具有大量的工程项目,可形成各类工程案例库,且有一批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队伍。应利用企业工程项目和工程师优势资源,将企业工程案例引入实训基地实训教学中,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
学校具有适合教学、培训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并配备了各类先进的实训设备,拥有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应利用学校的设备及教师优势资源,将企业员工培训引入实训基地,建立企业培训师培训中心,实现校企有机结合,加强学校与企业的紧密联系。
(三)营造轨道交通职业氛围
在综合实训基地建设中,要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要引入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标准,对学生按企业标准员工要求进行考核,积极营造和体现轨道交通职业氛围。
在轨道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区,收集国内外高速铁路、地铁交通事故案例,分门别类地将事故原因、损失、责任人的处理及预防措施等内容,以图片、动画、实物、视频影像等形式展示。在高速铁路、地铁安全规范及流程教育训练区,展示高速铁路、地铁运营各关键工种的安全风险点。在事故救援区,设置不同事故情况下的救援演练方案和一系列演练模块,利用虚拟技术等对各种非正常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模拟。
在高速铁路、地铁安全规范及流程教育训练区,紧贴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对现场作业的规范和流程进行模拟。针对不同岗位的核心技能要求,仿真设置一系列应急处置项目。在“应急处置”、“事故救援”区,通过虚拟技术、信息技术模拟各种场景。
通过安全警示标志标语、标准化作业程序来渲染企业氛围,凸显企业文化。实现“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学与生产合一”、 “教材与技术文件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员工合一”,使学生能够做到“学中看”、“看中学”、“学中干”、“干中学”。
创新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
(一)打造轨道交通教学中心,建立高水平“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首先,依托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基地,鼓励校企双方人员相互聘任和兼职,即企业的技术和业务主管不仅要承担专业实践课的教学,还要全程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学校专业教师则要在企业担任具体的技术或业务工作,工作业绩由企业考核。其次,合作开发一批具有职业特色、适合教学及培训的教学资源,包括实训教材、课件、案例、实训手册、教学文档等。与轨道交通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构建全真实训平台、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和远程实训平台,开发实训项目,共同组织实训教学,共同评价实践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促进安全职业素质的养成,增强学生对轨道交通现场岗位的胜任能力。
依托学校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和参加专业教研活动等来加强企业技术人员的教学能力培训,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申报和开展课改和教研项目,提升教学团队的教研能力。与合作企业共同选聘、共同管理兼职教师,建立混编专业教学团队,实现校企“互聘、互兼”双向交流的团队合作机制。
(二)打造轨道交通研发、新技术展示中心,提升产学研能力
以实训基地和专业混编教学团队为依托,建立轨道交通应用技术研究所,为轨道交通的科研单位及合作院校、企业在轨道交通高技术领域的科研开发提供试验平台,为工程实验提供技术平台,开展轨道交通应用项目研发、新技术应用测试、职业标准(题库、教材等)开发和生产流程优化等研发工作。
同时,在实训基地建设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的示范线,成为轨道交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对外展示平台及推广应用基地。依托实训基地,提高学院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能力,满足行业企业的发展要求。
(三)打造轨道交通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先进经验,南铁院与上海铁路局、地铁公司合作成立轨道交通培训学院,填补国内高铁培训基地的空白,提升企业员工培训质量和后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各路局技术培训、高速铁路新技术新设备技术培训、上海铁路局技师培训、铁道部技师培训以及未来海外客户培训项目的需求。以教学、科研、培训为纽带,以企校双方优质资源为依托,实行“融合管理、共享使用”的合作管理机制,将轨道交通培训学院建成企校双方共同培训、共担就业、共铸文化、共谋发展的办学共同体。
轨道交通培训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由上海铁路局、地铁公司、南铁院派员组成,形成“1(学校)+N(上海铁路局、地铁公司)”的理事会结构。理事会负责轨道交通培训学院的目标定位、发展规划、人事安排、人才培养等重大事项决策。上海铁路局、地铁公司和南铁院主要领导担任理事长、副理事长,双方分管领导担任院长、执行院长。
轨道交通培训学院下设办公室,负责教学培训、设备维护、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工作的协调,其成员由铁路局、地铁公司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南铁院教务、校企合作等部门及二级学院负责人担任。
由于高速铁路、地铁实训资源、师资缺乏,通过共享机制的建立,可实现与江苏省境内开设轨道交通专业的院校、江苏省地铁企业、上海铁路局的共享,在开展人才培养的同时,可为企业培训师资和员工、举办技术比赛、进行职工的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
(四)实施“教师主导、企业参与、学生主体”的实训基地维护体系
采用“实训教师为主导,企业优秀工程师、高级技师参与实训基地管理,由学生维护为主体”的设备维护体系。即按照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维护模式,由教师担任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维修基地的主任、工程师角色,成立由学生组成的信号、通信、机车车辆、工程、供电、机电等工区,学生按专业担任工区工长、员工等角色,每年都要投入一定比例的运行维护经费,确保实训基地的有效运转。
“教师主导”即综合实训基地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设备维护知识传授和操作技能的强化培训,并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带领学生开展日常维护工作。
“企业参与”即上海铁路局有关站段、地铁公司定期派工程师、技师参与综合实训基地的维护工作,并提供一些维护所需的备品、备件。
“学生主体”即学生自愿利用业余时间,按专业组成团队,模拟铁路、地铁现场工区进行运作,在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指导下开展相应专业的日常维护工作。学生工作中穿工作服、戴安全帽等安全防护用品,严格执行检修标准化作业程序,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五)探索实训基地共建、共管、共享机制
首先,要建立组织机构。以多个功能相对完整的轨道交通专业群为单位,建立由上海铁路局、南车集团浦镇车辆公司、南京地铁公司等轨道交通行业企业代表、各专业负责人、学生代表、学生家长等参与的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管理委员会。
在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要建立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如定期召开校企合作层面的协商会议,建立系主任(二级学院院长)与铁路局、地铁公司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以及专业主任和车间主任、教师与师傅的日常对接机制,及时沟通情况,互通有无。
其次,明确相关职责和权益。在基地管理委员会这一主体框架内,学校和企业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明确校企双方在合作期间的责、权、利。同时,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约束机制。一方面要保障企业的利益,并推动学校积极参与企业职工的培训,承担企业的技术研发任务;另一方面要明确企业在学生实训、实习过程中的教学功能。
再次,健全实训管理运行制度。制定《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管理委员会章程》、《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协调基地内各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资源共享与互补,真正发挥轨道交通专业集群优势。建立社会综合评价系统,及时吸纳学生与家长、用人单位、行业专家的反馈意见,融入职业资格标准、企业岗位要求和学校标准,不断提高实训基地的教学与管理水平。同时做好实训的安全教育工作。
结语
总之,实训基地建设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对提升高职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大力提升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基地的内在功能与外在效用,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加强“政企校”的合作,充分发挥各方优势,积极探索实训基地共建、共管、共享机制,以教学为中心,促进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能竞赛等有机结合,拓展科技研发、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功能,将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基地建成教学中心、研发技术中心和培训中心,为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周世青.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现状及思考[J].高教论坛,2009(12):112-114.
[2]张国清.基于实习、培训、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校企合作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与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55-56.
[3]戴勇.校企合作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3):36-38.
篇10
【关键词】:PPP投资模式;项目管理;运作;风险
【前言】:
作为一项实际要求较高投资模式,PPP投资模式的优势特点不言而喻。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PPP投资模式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项目管理运作和风险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1、我国PPP模式的法律基础及适用现状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公私合作立法体系,没有针对PPP模式的专门法律法规,对于PPP项目的合同性质没有明确的界定。实践中PPP项目的操作受公法、私法的双重规制。
PPP项目实践操作中通常会涉及到的法律法规等文件包括:合同法、招投标法、建筑法、行政法、政府采购法、担保法、保险法、公司法、环境保护法等;涉及的行政法规有《国务院办公厅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涉及的部委规章有《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利用外资暂行规定》(建设部)、《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建设部)、《城市供水、管道燃气、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特许经营协议示范文本》。除此以外,还有一部分地方政府规章,如《北京市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条例》、《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深圳市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条例》。
2、PPP模式的特征与优势
2.1 PPP模式的特征
①伙伴关系是PPP最为首要的关系。伙伴关系的首要任务是双方保持一致目标。②利益共享是维持长久PPP模式的基础。利益共享包括PPP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公共事业运营阶段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③PPP模式中公共组织与私营组织合理分担风险的这一优势特征,与其他类似的公私合作的交易形式有所不同。PPP管理模式中是将整体风险最小化。
2.2 PPP模式在我国项目管理中的优势
第一,PPP模式中政府扮演的是投资经纪人的角色,引入民间资本及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目的是达到社会效果及经济效益的双重利益。
第二,PPP模式在运营阶段要保证私营企业的经济效益,使得私营企业在银行借款还款中有一定的保证。
第三,PPP项目中公共企业可以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营,承担一定的风险,减少了投资者的风险。
第四,PPP模式下多元化后的公共部门将减轻财政压力负担,私营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可以提高项目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
第五,PPP模式运用到公共基础设施中,打破了基础设施领域垄断的局面,促使经济长期稳定地发展。
第六,公共部门和私营企业共同合作参与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策划、融资等规划工作。
第七,PPP模式也可应用于自然资源开发、电厂、供水或污水处理厂、通信、公路、隧道或桥梁、铁路、地铁、机场、港口等建设领域。
3、PPP模式实施存在的问题及风险
3.1目前PPP模式存在的风险因素有以下几点
3.1.1政府风险因素
政府在PPP项目中的影响,贯穿于确定项目、招标、特许权协议签订、法律法规的制订、税收、外汇政策的调整、政治风险的避免等多方面,PPP项目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支持程度。
3.1.2私营机构投资能力风险
私营机构是PPP项目实施的主体,从我国已经实施的许多案例中,私营机构的投资能力、融资能力等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风险。
3.1.3合作机制方面的风险因素
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是PPP项目成功的重要保证。这种基于双方相互的、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关系主要体现在:公众参与,私营部门与公共部门分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合作机制。我国的PPP项目实践表明,在PPP模式的合作框架下,尚存在着相关合作机制的不足。
3.2投融资渠道和平台不足
根据《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交通运输建设。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控股、参股等方式投资建设公路、水运、港口码头、民用机场、通用航空设施等项目”。目前,虽然民间资本在总量上规模庞大,但缺少资金归集平台和相应的产业投资基金,因此或需一定的市场发育时间。
3.3从PPP项目的立法现状看,存在相关立法位阶低、立法水平不高、立法之间有冲突的问题
我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大多针对外资,虽然从2002年开始情况有所改观,但民间资本在参与基础设施PPP项目方面依然面临政策、政府观念方面的阻碍,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法规政策给予明确支持。
随着我国发展建设的步伐加快,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也相应的增加了,市场的需求孕育出了PPP项目经营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和私营企业、非营利性企业三方,都能够在经营的过程中获得较大的利益,从而产生出政府与民营企业共赢的新局面;本文对针对PPP项目的管理,提出了一定的管理建议,能够为我国的PPP项目经营给予一定的实际参考基础;只有完善的PPP项目管理方式,才能够使这种经营模式长久的发展下去,从而实现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PPP投资模式下项目管理运作和风险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实践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PPP投资模式实践中,应该加强对项目管理运作和风险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措施与方法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王灏.PPP的定义和分类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 2015(12):60-62.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地铁运营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