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运营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22 11:32: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管理运营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管理运营方案

篇1

20*年,亨达前瞻性地甩开了国内竞争对手的贴牌战与低价战,勇敢地率先走出国门与法国国际品牌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亨达深刻地感受到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广告,更不是单纯的技术,而是及早牵手法国国际品牌集团这样专业从事皮鞋等服饰类商品研发、设计、品牌运营及生产经营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一流的国际人力资源、市场渠道资源、品牌差异化资源和最先进的技术设备,乃至全球化优势资源才是亨达所仰重的。彼时,来自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以色列、日本和中国香港的世界顶级设计师百余人云集其麾下,亨达形成了“世界顶级决策、设计、研发的‘大脑’与‘心脏’”。

通过兼容并蓄、优势互补的战略合作,亨达数年来不仅成功运营了“阿迪丽娜”、“动力足”等叫得响的国际品牌,同时,借力法国国际品牌集团在全球的市场、渠道资源,发挥“世界顶级决策、设计、研发‘大脑’与‘心脏’”的优势,整合并集成来自全球的优势资源,为我所用,最终成功地将自主品牌——“亨达皮鞋”也推到了世界市场的前台。

如果说一次合作还不能证明亨达“站在月球看地球”的开阔视野,那么建立“亨达国际营销网络”则堪称中国企业国际化竞争的经典案例。

篇2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企业 内部控制 战略步骤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是以企业各项管理制度为基础,以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和实施过程控制体系促进企业价值目标的实现。

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根据愿景做出的风险分析、对策安排和管理保证的过程,由高管层明确企业发展目标,并在这个目标下分析企业资源,分析行业、市场、宏观政策变化,由各级管理者依据风险管理要求,开展管理工作和风险控制工作。

房地产开发主要通过获得土地使用权让渡,并依据一条标准进行房屋设计、采购、施工和销售,最后向业主交付产品的过程。根据目前宏观形势的变化,政府调控政策密集出台,房地产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特点、运营质量和管理水平,结合宏观层面和经济规律,不断调整管理行为,促进企业稳步、快速发展。

二、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的难点和重点

1、当前环境下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的难点主要包括:全球性经济萎缩未完全走出低谷,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的决策;行业政策变化频繁,企业在筹资、融资、土地收购压力加大;产品单件性、项目分散性导致成本管控复杂;销售形势不明朗,收益和现金流不能有效把握;市场和行业形势多变,风险应对与机会把握之间难以取舍和平衡。

2、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要点包括:从战略层面结合行业与市场变化,根据区域发展水平、城市化进程,维持资本运营合理力量和必要的弹性;坚持现金为王的管理原则不放松,保持企业积极稳健的财务政策和有效的支付能力;正确识别、评估企业经营管理风险,按照轻重缓急分别提出应对方案,克服内在管理风险;在机会与风险、效率与管控之间保持合理的平衡,切实保证管理水平和运营质量;慎重决策,保持合理的扩张速度;采取灵活多样的资本运营、合作经营方式,分散投资风险;评估利润增长点与税负增加带来的现金流变化与经营风险;做好品牌运营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现品牌与人力资源收益。

三、完善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战略步骤

1、成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构。只有使内部控制机构设置和审计人员的职责具有独立性,才能合理行使相关控制权利,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合理控制企业相关风险。

2、分析内外部环境。房地产企业的外部环境影响力,较其它行业更显得长远和复杂,长期的外部环境影响方面有:一是国际经济形势,特别是国内经济形势及其走势对企业投资方向的影响;二是国家重点发展方向和区域与城市化进程对企业投资重点的影响;三是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对企业投资策略的影响。短期的环境影响方面有:一是目前的宏观调控政策,可能影响企业的资本运营;二是金融市场和汇率变化将影响公司筹资与融资;三是我国政府主导经济能力比较强,将影响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四是税收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等等。

3、制定企业目标。通过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房地产企业管理者必须首先确定企业的目标,分析企业资源能力和利用外部资源可能性与获得的份额,确定对企业目标的实现有影响的重大事项,将企业风险控制与企业管理目标结合起来,使制定的目标与企业的内外部风险管理相契合。

4、根据内外部环境及企业目标识别风险:由于有不确定风险的存在,房地产企业管理者需要对风险事项进行识别。实施内控战略步骤时,需要结合管理目标,对各项目标与实现目标的资源整合、管理行为中的各项潜在风险进行查找,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对其负面事项进行评估并做出反应。识别的方法一般采用“五力分析法”、“流程查找法”、“报表法”或采用“内部问卷调查”等方法。

5、评估风险:房地产公司的管理者进行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了解潜在风险事项如何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管理者应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等方面对风险进行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是指某项评估出来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则是指某项风险发生将会带来损失的大小,评估方法一般采用排列组合、回归分析法等方法或工具。

6、风险反应。对于企业评估出来的重要风险,企业都应考虑风险反应方案。房地产企业管理者应理性的分析企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积极制定并实施风险容忍度之内的风险反应方案。

房产企业应对风险容忍度以外的风险进行评估,即对剩余风险进行重新评估,从公司总体的角度、或者组合风险的角度重新计量风险。房地产企业管理者应采取必要措施对企业总体风险进行复合评估,并选择相应的风险反应方案,保证风险在预期的合理控制范围内。

7、控制活动。在制定了相关的风险控制方案以后,房地产企业管理者应实施具体的控制活动保证风险反应方案得到正确执行。控制活动存在于企业的各层面和各个部门,房产企业管理者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采用的政策和影响该政策的一系列程序,确定这些程序和方法的优化和调整等。

8、信息和沟通。来自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相关信息必须以一定的格式和时间间隔进行确认、捕捉和传递,以保证公司的员工能够执行各自的职责。信息与沟通主要存在三个方向:一是风险控制活动过程中的信息与沟通,二是风险评估或重新评估过程中的信息与沟通,三是风险控制结束后反馈机制的信息与沟通。这项工作一般由责任部门与内控部门之间的以多种形式得以实现。

9、监控与持续改进。房地产企业风险管理的监控是指评估风险管理要素的内容以及运行的执行质量等。企业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对风险管理进行监控――持续监控和个别评估。监控还包括对企业风险管理的记录和对记录的检查,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记录和运行情况进行测试和评估,当房产企业根据管控的需要对外报送企业风险管理效率报告时,应为企业的内控管理设计一套记录模式并保持有关的记录。

总之,房地产企业要根据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建立和完善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内部控制体系,认真总结和探索内部控制的新方法、新思路,从完善和加强内部管理的角度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管理信息系统 组件方法 解决方案

一、 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顾客需求瞬息万变、技术创新不断加速、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些构成了影响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三股力量:顾客、竞争和变化。 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以现代企业的运营特点和运营模式为依据,以现代IT技术为手段,对企业的运营的全过程和全方位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经营战略、市场预测与分析、技术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各个方面。随着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发展,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上是基于N层的分布式系统的,面向Internet网络的。作为计算机系统核心的软件是决定管理信息系统适应企业管理发展和创新需要的关键,组件方法是一种新的软件开发方法,本文分析了用组件方法开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组件化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为面向Internet时代的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解决方案,满足了企业的需要。

二、电子商务革命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影响

1.电子商务革命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影响

(1)Internet迫使企业必须重新考虑战略模型和业务模型。企业与客户和供应商之间实现电子网络化的扩展已成为现实。

(2)新的渠道正改变企业与市场打交道的方式,且导致了大量传统的销售、信息和供应链渠道的中介者消失。

(3)客户拥有了更大的选择和消费信息,客户的忠诚度更加难于建立和依赖。

(4)企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一方面新的竞争者出现,另一方面传统竞争者正在研究Internet时代所带来的革命性的影响,以使企业更具有创新和高效。

2.电子商务时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具备的新特点

(1)跨平台运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平台运行,以便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和投资能力选择最佳平台,并且帮助企业顺利实现不同平台的平滑过渡。

(2)支持多种应用系统数据交换:不少企业已经建立了各自的应用系统。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将会要求新系统也能与原有系统进行数据交流和集成,从而有效利用已有投资。企业间的数据交换将帮助企业有效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3)系统高度集成:进入系统的数据要能根据事先的设定以及管理工作的内在规律和内在联系,传递到相关的功能模块中,达到数据高度共享和系统的高度集成。

(4)高度模块化:软件系统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要保证各子系统、子系统中的各项功能,甚至每一个应用程序的高度模块化。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对系统的自由剪裁和重新配置。

(5)分布式应用系统:新一代的管理软件系统是超大规模的,它将不再是集中在局域网络服务器上的系统,因此支持分布式应用和分布式数据库是未来管理软件的一个特征。

(6)面向电子商务:新一代的管理软件应当支持Internet上的信息获取及网上交易的实现。

(7)高可靠性和安全性:大规模的系统、分布式应用、广泛的网络连接需要系统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更强的安全控制机制。

(8)支持企业的工作流程定义与企业重组: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需要企业不断地改变自己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兼并、内部重组、工作流程改变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企业甚至可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临时组成跨越国家与地域限制的虚拟企业集团。新一代的管理软件应当能够支持小到某项业务流程重新定义,大到企业的合并、分离、重组以及虚拟企业的重组操作。

(9)具备可扩展的业务框架,有标准的对外接口:管理信息系统应当有一个易于扩展的框架结构。使得开发商今后对软件的维护和扩展变得更为容易,也使应用系统的客户化和二次开发变得简单。

三、目前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关键问题

1.目前企业管理存在的关键问题

(1)企业流程再造。Internet时代迫使企业对其所有过程、功能和业务重新定义和划分。

(2)企业的创新。企业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拓展新业务,才能有资格在Internet时代的市场上与新的竞争者和传统竞争者以比高低。

2.目前IT方面存在的关键问题

(1)对现有系统的的修补。一方面通过对现有系统的的功能进行修补以延长其生命周期,以满足企业的短期目标。另一方面通过对现有系统的的非功能方面进行修补,例如安全方面的问题。

(2)对现有系统的利用。现有系统是企业的重要资源,用现代IT技术对现有系统进行包装,使其成为新的系统的一部分,始终是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的关键。

(3)支持新业务。企业在Internet时代,需要开展电子商务新业务,如何解决和实现新业务与遗产系统的集成问题是企业能否实现电子商务的核心。

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

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必定是大规模的、复杂的和分布式的。选择N层分布构架是构筑健壮的、高性能的、扩展性良好的、企业级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切实可行的好方法。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从其组件、应用程序服务器、企业系统集成三要素来加以分析和实现。用组件来提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系统开发方法和实现技术;用应用程序服务器实现业务逻辑;用企业系统集成实现不同的遗产系统、新增业务、外部系统或数据库集成为一个基于Web的系统。

1.组件及组件方法特点

组件方法是目前软件发展的新成果,满足现代企业信息系统的需要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组件是一个独立、可替换的功能部分,可以通过它的接口实现服务。软件组件是仅由契约式的指定接口和上下文依赖关系所构成的单元。软件组件可以独立部署,并且它可以由第三方进行合成。它具有如下特点:

(1)服务性。组件提供契约式的接口服务组件用契约式的规格说明描述其服务,使用者通过其接口得到服务,而无需直接调用组件的内部方法。组件的用户不用了解和实现组件的服务过程和细节。组件的契约式的接口服务使组件具有可替换性,这种可替换性既存在于设计阶段,也存在于运行阶段。

(2)可部署性。组件不仅是一种执行实体,且更是一种可以独立部署的单元,它的部署不需要改变(或重新安装)其他组件的制约。

(3)合成性。组件的最终目的是同其它组件合成形成一个应用系统,尽管组件也可以同其他组件合成形成一个组件。

(4)上下文依赖性。组件作为一种软件实体,需要一种环境支撑,它与该环境依赖性决定了组件的服务性、可部署性、合成性。这四种性质是组件的基本性质,它决定了组件与其他软件实体:应用程序、对象、函数等的区别。

随着软件开发的需求,组件技术不仅仅是一种软件开发中的末端技术,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新的软件开发和生产方法即组件方法,组件方法提出了涉及整个软件生命周期的组件及组件层次概念。组件本身并不限制这些附加性质和概念的拓展,这正是组件的魅力所在,也不影响组件最基本性质的意义。组件可以通过市场向第三方购买,提高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新增业务与升级的速度。

2.应用程序服务器

面向Internet网络的应用程序服务器如图,是N层分布式系统的中间层的一个重要部分。

应用程序服务器承担了系统的业务逻辑的执行,通过对一个可用服务的描述,定义了服务接口,提供了应用程序软件的部署能力。应用程序服务器中的业务逻辑是由一组相互交互的组件集合,通过组件接口提供服务,实现企业的业务执行。应用程序服务器还提供了事务处理、安全性、分布式系统各部分之间异步通信等一系列的核心服务。

3.企业系统集成

目前很多企业的IT设施是一些购置的系统和自已开发的系统,企业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统一这些资源;如何将这些资源集成到基于Web的、增加了新业务的具有N层分布式构架的新系统中。企业只有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才能充分发挥和挖掘企业信息资源,才能开展基于Internet上的电子商务。关于企业系统集成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企业系统集成应该是一种全局性的、战略性的,而不是权宜之计或短期修补。因此,企业系统集成是一个体系结构上的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须解决企业如何统一这些资源;如何将这些资源集成到基于Web增加了新业务的新系统中两个问题。组件和组件模型可以把企业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作为一系列相互交互的组件来分析、设计、实现和部署,并通过一组标准服务来访问企业系统的分布式的各个部分。由于组件具有高复用性、插拔性、可替换性,那么基于组件的企业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是满足企业在发展、创新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实现企业目标的解决方案。

五、结束语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选择基于组件的企业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可能在短期内增加投入,增加了软件的复杂性,但在Internet时代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面对业务流程不断重组、新业务快速增长,采用基于组件的企业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企业会降低投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和新业务功能能快速实现。

参考文献:

[1]姚家奕主编: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2]Alan W.Brown (美)著:大规模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M].赵文耘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章学拯:电子商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4]刘军季常煦曾洁琼: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篇4

无论经济环境是否景气,企业管理者都必须控制成本。董事会和股东们会要求企业管理者持续地削减不必要的开支,以便将节约下来的资源投入到回报最高的业务中去。他们的要求并非难以实现――即使是高利润水平的企业,也常常存在着显著降低成本的空间。只是,面对复杂的业务和变化的市场环境,要恰到好处地进行成本控制极富挑战。

企业在削减成本时,不应该对各种开支不加辨别,“一视同仁”。如果企业管理者不分青红皂白,把每一项看似多余的开支都削减掉,则很可能因削弱企业的竞争力而影响到销售额,结果得不偿失。反之,管理者应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出发来控制成本,避免损害那些决定企业核心价值的要素。

成本削减中的四大陷阱

许多资深的企业管理者们都自信能轻易地找出企业运营成本中存在的“赘肉”,然而,全凭主观直觉削减成本无异于一场高风险的赌博。即使是那些最富经验的成本控制高手,也同样如此。管理者们极有可能会因错误地削减看似多余实却重要的开支,导致企业在竞争中面临比原先更严重的问题。

第一种陷阱――急功近利:是指企业管理者为了迎合近期业绩指标(例如季报或年报)的需要而采取短期行为。为了使投资者满意,首席执行官们和首席财务官们会要求部门经理削减成本以实现利润指标。虽然这的确能在短期内降低成本,但是无法持久,被削减的开支通常在次年就会恢复。

对于企业而言,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内削减某项开支而不影响运营并非难事。因此,像市场营销、维修保养、人员培训这样的开支往往会首当其冲成为牺牲品。但是,企业如果不能为这些被削减的资源找到有效的替代措施,其长期的经营业绩将受到影响。结果,企业为了重获失去的资源,必将支出恢复到以往的水平。如运气不错,那么在缺失资源的恢复过程中,可能不会对企业产生实质性的损害。反之,这种短期的成本削减行为就可能迅速地破坏品牌形象,损害消费体验,并导致其他无法挽回的后果――所有的这些最终将损害企业的价值。

第二种陷阱――墨守陈规:拒绝改变乃人之天性,没有人喜欢改变,尤其是那些工程浩大,存在风险,需时较久或者在实现收益之前需要大量投入的改变。实际上,很多企业员工都习惯于墨守陈规,坚持其固有的低效高耗的工作流程――他们甚至能说服自己(和任何其他人),当前的工作流程是唯一可行的选择。他们认为,任何对工作流程的改变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些伎俩往往能成功地说服企业管理者转而削减别处的开支。

例如,某零售连锁企业的首席运营官坚持门店审计应当每月进行,他认为这样才能控制库存失窃的情况。而我对这家连锁店的经营进行研究后,提出了一项可以节约数百万美元的成本控制计划:将审计周期从30天延长至90天,同时,对失窃风险最高的门店增加审计频率。然而,最终那位COO却没有接受这个建议。这个例子说明了许多管理者本能地选择不做或少做改变,结果放弃了明显唾手可得的机会。

第三种陷阱――东施效颦:即盲目地学习其他企业。诚然,企业管理者通过比较自身与其他企业在采购、生产、分销等环节上的运营状况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提高效率。但是,在某一个环节上成本比其他企业高并不一定说明需要削减成本或改变工序。许多情况下,盲目的削减成本会影响客户的消费体验并且损害股东价值。

某快餐连锁企业就是很好的例子。比较研究显示,这家企业用于门店营业的劳动力成本比同行高,一部分原因是该企业投入了较多人力服务于外送定单。据此,企业最初的成本控制计划中包括了裁减为顾客服务的人力投入。但是,更深入的研究表明,该企业约60%的营业收入来源于外送定单,而服务的速度和准确性是这类顾客挑选快餐店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比同行更好的服务速度与准确性正是该快餐企业的竞争优势。如果管理者减少服务于开车外带顾客的人力,导致服务速度和质量下降,将大大削弱其竞争优势。最终,管理者作出了正确的决策,并未削减这方面的投入。因此,了解何处成本较高虽然很重要,但了解成本投入如何影响企业价值也同样重要。

第四种陷阱――坐井观天:即狭隘的视野。有时,管理者过于关注自己的业务领域,而没有去考虑如何与其他部门或品牌合作以减少重复投入。某些业务可能包含一些管理者不太了解的领域,这使他们甚至都不敢浅尝――比如,我们曾遇见许多企业宁愿走其他弯路也不愿对IT系统进行实质性的改进,比如启用一个新的企业资源管理平台(ERP)或升级销售终端管理系统(POS)。

成本控制的方法论

想要发现并削减数千万的多余开支而又不损害企业的竞争优势,就需要采取从战略角度出发的方法。这确保我们基于严谨的事实而非仅凭感情或直觉作出判断。这种方法避免了企业家仅仅关注那些肤浅易得的短期收益,转而仔细分析成本削减对企业战略的影响,并保护和强化了那些决定企业核心价值的要素。

可行的方法论会从(见图1)4个步骤入手:(1)进行成本诊断,找出研究重点;(2)深入分析,鉴别降低成本的机会;(3)找出解决方案;(4)优选最佳方案。

第一步:诊断成本,抓住关键和重点

大量收集有关成本的事实数据,以此为基础对后续阶段评估的重点进行假设。要做好这一点需要管理者对企业的组织和成本结构有清晰的认识。虽然内部财务报表是分析的基础,但是这些报表并不一定能真实反映企业的成本状况。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将各项成本进行细分和重新归类。特别是当共有成本没有被分摊到各业务部门,而只是随意或按照已过时的财务准则分摊;或是按照不合理的企业内部价格支付时。例如,一家拥有多个连锁店品牌的零售企业可能会将房产开发成本按照每个连锁店品牌的销售额或门店数来分配。如果该企业旗下某个连锁品牌由于急剧扩张、迁址或装修而产生大量费用,并且当这个连锁品牌与其他品牌规模相仿时,采用前述的分摊方法就无法反映出费用增加的真正源头。要恰当的分摊仓储和分销的成本可能会更加困难。

有些时候,企业的共有成本根本没有被分摊到经营活动中去。IT、人事和财务等费用如果不被分摊到相应的部门或者项目上,这些费用就可能会像吹气球一样迅速膨胀。想要合理地分摊成本,就要使用能更精确地反映各项开支用途的指标并将其归类。例如,全时员工数(FTE)可能是分摊某些人力成本的合适指标,而企业内部维护请求的数量则可能更适用于衡量IT成本。在其他的情况中,销售额、销量、营业面积、营业利润或门店数有可能是更好的参考指标。

管理者不但要对企业当前的成本结构有所认识,还要了解成本变化的趋势。只有掌握了这种趋势,才能更准确的分辨出成本最高和增长最快的业务单元。企业还必须从不同角度分析成本――按部门、按职能、甚至按地域(例如集团总部、厂区和门店)。

在进一步的分析中,还需要将成本变化的总体趋势转换为具体指标进行标准化评估(例如单位门店或单位顾客成本,占销售额或利润的百分比等)。如果只看总量,某些成本可能看似增长并不快。但如果一家连锁企业的门店数在减少,轻微增长的总成本就可能会掩盖单位门店的运营成本已经急剧上升的事实。艾意凯咨询 的许多客户都对分析结果感到十分意外――一些被认为绩效最佳的部门可能并不如他们想象中运营得那么好;在某些客户没有察觉的领域,成本可能非常可观并在快速增长。

企业管理者通过研究分析企业的“经营杠杆”所在,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成本削减的机会。当企业在增加某项成本投入时得到了更大的边际收益时,这项投入就实现了经营杠杆。判别何处存在经营杠杆对挖掘出不必要的成本至关重要。的确,有时管理层对某些部门的投资在收获期到来之前的经营杠杆也会为负值。关键是管理者对自己的支出能带来多少回报要有预期,一旦无法实现预期的回报时就要当机立断地采取行动。分析企业成本结构要同时从历史经验和未来趋势(基于企业战略规划和相关财务预测)两个角度看,从而得知是否存在经营杠杆,何时才能实现。管理者应确保成熟的业务能带来更大的杠杆回报,这样就保证了对成长期业务或者职能的投资在将来能为股东创造价值。与此同时,目前负杠杆的业务也应在将来产生正的回报。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阶段的研究并不追求能彻底发现所有的多余成本,穷尽一切削减成本的机会。这样费时太多,并且容易失去方向。管理者应该对最有可能降低成本的项目提出一些有根据的假设,使下一步寻找成本削减机会的分析能更深入和有针对性。

第二步:鉴别降低成本的机会

一旦管理层在削减成本的重点研究方向上达成一致,就可以开始彻底地分析了。深入了解各个重点部分中的“成本驱动――价值创造”关系至关重要。是哪些因素在驱动成本变化,它们又创造了什么价值?例如,某家餐饮连锁企业的原料成本受销量、产品销售结构、采购合同以及所售食品饮料质量的影响。相应地,这些因素也影响了定价策略和食物总体质量,从而直接影响顾客的品牌体验和消费选择。显而易见,削减成本就必须考虑对顾客品牌体验和消费选择的影响。在其他的成本项目中,劳动力数量、工序的复杂程度等可能是更重要的成本驱动因素。要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管理者要罗列出所有这些因素,并通过模型找出“成本驱动――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管理者可以选取一些指标进行比较研究,找出成本差距和改进的机会。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案可以达到不同的研究目的。可供参考的目标可以是竞争对手,企业内部的其他部门或区域,也可以是去年的业绩。具体参考的指标也千差万别:如最佳运营流程、组织架构或成本负担等。

显而易见,正确选取参考标准并不容易。选取过多同行作参考目标,会使数据跨度很大且相关性差,因为参照企业与目标企业可能在业务上有本质区别;选取的样本太少又可能导致研究出现偏差;或者由于样本太局限而不能生成有价值的结论。比较研究的确非常有效,但是运用不当反而会得出错误结论。

要正确地进行比较研究非常困难并且费时较长,这就更要求研究要有选择性。比较研究的核心是通过接触竞争对手,找出准确的相关信息,然后将一手调查的信息与二手资料相结合。要进一步将比较研究的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是一项兼具科学及艺术性的工作――这要求分析者有很强的财务建模、假设验证和数据理解能力。

有了内部和外部的数据,管理层就能判定应在哪些环节上削减成本。这个阶段分析的成果将是一长串可削减的成本项目,及其相应的财务影响。

第三步:建立解决方案

在这一阶段,管理者往往已经发现了在许多环节上成本都可以削减,那么就应开始考虑如何削减这些环节中的成本。例如,为了降低全球各分支机构日益增长的培训费用,可以考虑引入电子课程。又如,可以将IT支持的职能进行外包,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员工效率的目的。这些方案的产生建立在前两阶段研究的基础上,可以由企业内部讨论制定也可以从外部寻求帮助。

对于每项可削减成本的环节,管理者应当明确如何进行削减。而且,他们还需要具体说明如何在业务上进行改变,这样才能确保成本控制的过程不损害顾客和股东的利益。例如,管理者不仅要明确哪些开支可以削减,还应了解要保证原有业绩不致出现滑坡应当保留哪些资源。当然,并不是列出的所有备选方案都会得到实施。

第四步:优选最佳方案

并非所有成本削减方案都同等重要,某些成本问题可能更为突出。在最后一阶段中,管理者应当将这些方案按重要性进行优选。

成本削减有时十分复杂。回顾一下我们之前提到的餐饮连锁企业削减原料成本的案例,有些改进的利益显而易见:如减少上游供应商的数量可以提高采购规模,从而得到对企业更有利的食物饮料采购合同;另一些改进的利弊则不易确定:如改用低档原料等。实践中,管理者需要更多的信息来作决策分析,比如参考消费者调查或者试点研究的经营结果等。方案优选是一项复杂的过程,需要使用一系列指标来评估每项成本削减计划(见表1)。

以上的分析框架不仅量化了可削减的成本,还推动管理者综合考虑其他重要的定性和定量因素,特别是成本削减对价值创造的影响。此外,管理者必须考虑削减成本之后需要额外投入的资源和改变的业务及流程,否则就无法评判方案优劣。这一点对于保证成本节约得以长期维持至关重要(见表2)。

按照上述指标评估备选方案后,我们就可以对方案进行综合排序。很自然,管理者内部常常会对每个因素的权重有不同看法。因此,也就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排序公式。优选方案应该是一个健康的反复讨论的过程。

某些方案收效显著而且见效很快,这类方案应该立即得到实施。这样能为其他成本削减方案提供动力和资金支持。

削减成本是创造股东价值的有效手段,因此,企业应把成本控制视为长期的而非阶段性的任务。管理者如果盲目削减看似多余的成本,就可能损害品牌利益,削弱企业的竞争力。所以,要审慎地对待成本削减问题。

要恰当地削减成本并从中创造持久的价值,首先必须避开一些常见的陷阱。管理者通过采用正确的方法论,区分出各项支出对价值创造的不同影响,可以更有把握地削减成本并控制风险。而运用经过验证的标准评估成本削减方案更有利于管理层达成共识,使成本削减方案得以顺利实施。

篇5

关键词:大数据;管理会计;发展趋势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及物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企业处在海量数据的包围之中,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相关数据的动态及发展。管理会计面对企业管理层,为企业决策及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数据支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会计数据的传输与分享成本降低,体量巨大与价值密度之间的矛盾凸显,海量处理与及时使用的要求增大。继续延续传统的会计数据分析方法,将使得企业的内部管理出现诸多的约束和不适应。必须顺势而为,改变企业管理会计的传统思维方式,正确认识大数据时代为管理会计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借助大数据以及大数据处理技术,加强企业管理会计的职能发展及价值体现,通过管理会计的水平优化来促进企业运营绩效的提升。

一、大数据时代背景概述

(一)概念界定

2011年6月,美国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大数据:创新、竞争和提高生产力的下一个新领域》的研究报告,第一次提出“大数据时代”的概念。“大数据时代”指的是在每一个行业及业务职能领域都存在着海量数据的时代,这些数据在体量、速度、复杂性和价值性方面突破了传统的数据形态,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来对数据进行及时有效的获取及处理,有着巨大的难度和机遇。大数据时代的形成是由每个人每个组织在生产、经营和生活中广泛活动的结果,这些大量的、高速的、多变的活动信息都留下了数据痕迹,被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获取并存储下来,并进行相应的分析、计算和处理。

(二)表现特征

大数据时代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体量庞大,每个人和组织都参与了数据的生产、分享和应用;类型繁多,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类型的信息;价值密度低,数据海量,但需要在庞大的数据海洋中通过强大的计算机技术来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处理,这是大数据处理平台需要解决的难题;速度快,数据变动速度快,时效性要求高。投入巨大采集的信息必须及时处理,立刻进行反馈应用,才是最能发挥价值的方式。这些典型特征给个体和组织形态的活动带来了巨大影响。

二、大数据时代对企业管理会计的影响

(一)企业管理会计发展的外在推力

增强与欧美等国家相比,我国的企业管理会计多半是迫于来自外部的市场压力而发展,管理会计在企业内部被动的接受法律法规的约束,并没有发挥出积极的价值。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的传递及共享成本降低,企业的经济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股东、供应商、客户等,都能够更及时便捷的收到关于企业财务及运营相关的内容信息,企业面对更加公开和透明的市场环境,管理会计的发展水平所承受的外在推力将会加强,来自市场多方面的监督和制约,将和政府的法律法规一起形成企业发展的压力。企业为了实现更好的综合效益,会适应大环境的要求,重视管理会计的发展潜力,在强化实践中不断提高管理会计的建设水平。

(二)企业管理会计发展的内在动力

提升企业管理会计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方面来自于管理会计自身,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的传递及共享成本降低,企业的经济利害相关者,包括员工、股东、供应商、市场群体等,他们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信息都能够大量、及时、有效的收集和存储,方便管理会计形成与企业财务及运营决策相关的内容,协助企业做出更准确的战略目标,创造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大数据时代,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管理会计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内部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在经营实务中,管理层将意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对其更加关注和支持。而大数据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使用,将进一步放大管理会计的价值。企业管理层将形成从上到下的正面推动,来促进管理会计的实务发展。

(三)企业管理会计发展的技术环境

改善管理会计作为传统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吸收了现代行为学、管理学和系统理论,不仅是财会的分支,也成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将会大大缓解,这为管理会计获得准确全面的数据,提供完全信息和数据支持奠定了基础。数据来源、数据处理和数据思维等方面的技术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发展,利用一定的技术对相关数据进行专业处理,这种处理方式使信息增值。比如,大数据存储和分析技术可以完成对产品生命周期内包括开发、生产、销售、使用等所有相关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分析,为企业优化产品运营提供更准确地会计数据支持,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依据。

三、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

(一)企业管理会计的服务职能发生变化

大数据时代使传统的会计理论与技术受到挑战和冲击,一方面由微观的企业会计向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社会会计转化。另一方面,管理会计出现了由服务职能向管理职能转化的趋势。在传统会计理念中,虽然管理会计的内容是多元的、多层次的,但是其基本职能是属于服务型的。大数据时代下,在与企业管理目标一致的基础上,管理会计通过信息处理系统,可以实现企业运营环节灵活控制、及时互联:分析和预测市场发展趋势,竞争对手以及上下游企业的资源情况等等。对企业管理工作进行流程设计和控制,能够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工作的价值。因此,管理会计并不是服务企业,接受指令,而是在企业运营中担任管理全过程的角色。

(二)企业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产生

延伸管理会计的价值取决于其获得的与企业运营相关信息的质量高低,传统的管理会计系统难以提供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关的信息。企业战略管理所需要的决策支持与控制数据,只有在大数据下,由大数据处理技术才能完成。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可以更便捷的访问、分析和搜索大量数据,满足企业环境战略管理的信息需求,支撑管理会计的职能拓展和延伸。以往管理会计工作偏重于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控制进行事后分析,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管理会计不仅对结果进行分析,还延伸到企业发展的全过程,甄别关键目标、纠正指标偏离、查找管理问题、修订和完善过程方案、实现资源配置优化等一系列环节。管理会计将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通过职能的改进和延展,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发展战略相关的有用信息,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绩效的提升。

(三)企业管理会计的数据处理技术日益复杂

首先,大数据时代的管理会计需要多种计量手段的综合运用,传统会计的处理技术根本无法达到大数据在体量、类型、速度和关联性分析的要求,只有依附日益复杂的大数据技术才能做到。其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集成等现代信息技术,将促使会计领域实现隐形关联的数据集成。为了提高数据处理信息的时效性和应用性,企业会计管理必须确保复杂数据的现金技术处理。

四、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发展的策略选择

(一)树立管理会计中的大数据意识

管理会计是企业内部的会计,是从数据到决策的一个过程。大数据实际上只为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更加良好的基础,使之能够从大数据中客观分析、解读、显化与还原,从而扩大管理会计的适用范围。必须重视大数据整合应用过程中的一些客观结论或信息,既要灵活应用管理会计,又要敢于突破管理会计。对企业的管理者来讲,在认识到大数据应用到管理会计中的价值后,要增强管理会计的思想观念,注重将管理会计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加大管理会计财力与物力投入,结合具体状况,确立科学的管理目标,制定出完备的工作方案,着重增强企业工作的连续性、长期性以及指导性,不断完善管理会计的相关改良方案,健全指标体系,控制好经营风险,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稳步发展,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二)提升管理会计中的人才素质

在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的职能从财务管理延伸到企业整体运营链中,企业管理会计人员也要做出积极改变。从行业交叉度来讲,会计人员要在企业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各个要素之间的可能关联保持敏锐的财务意识,能够将大数据得到的结论实际应用到企业的对应环节中去。从管理职能来讲,会计人员需要有整体性的思维,找出解决问题的决策依据。在深入了解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和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后,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要遵循大数据的技术应用特点和要求,制定适宜的方案,改进人才培养措施和环境,促进管理会计建设迈向现代化的发展局面。企业管理层也必须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顺势而下,加大数据信息网络平台的投入和专业人才的投入,对管理会计进行专业培养和技能提高,相关会计人员也应当加强自身新技术的应用水平,学会应用数据库信息系统,判断数据,并及时反馈,提出解决性的方案,将企业财务运行全过程的信息变动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监控,为管理层提供数据支持,制定更合理的经营决策和战略目标。

(三)优化大数据处理平台及技术应用

面对着海量无序的数据,将有用的数据筛选出来并确立它们之间的关联关系,是大数据处理平台技术应用的基本功能。从管理会计的角度看,这种技术的应用重点在于了解行业各生产经营流程环节和要素之间的可能关联,以及由此反映出的企业内控、财会、统计等方面的特点及问题。通过构建大数据处理平台,加强管理会计的建设,还应当优化相关存储数据的工具和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巨大的容量和价值。今后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传统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应当加强对相关资源的管理,建设以云计算为基础的管理会计系统,保证数据的结构化处理和协调化应用。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云计算管理会计系统的建设,加强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数据的有效分析,使信息和相关数据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展现,在较大程度上解决当前大数据存储问题和分析难点。随着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和实施“走出去”战略,我国企业必须与国外企业同台竞技,不仅面临来自市场、技术等方面的竞争和冲击,更面临管理战略和模式方面的挑战。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企业只有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充分挖掘管理潜力,才能实现自身持续发展。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应用无处不在,管理会计不再局限于预算、绩效考核和评价,而是充分采集企业内外相关的非财务数据和及时地融入业务流程中,进行数据分析,在经营、投资和融资决策中充分发挥价值创造的作用,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环境挑战,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忠顺,周丽云,谢卫红.大数据对企业管理决策影响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14).

篇6

关键词:大数据 SAP HANA 电力大数据 电力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1-0150-01

近年来,国内许多电力企业的业务不断发展,除了传统的火电发电,还涉及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电站检修和运营服务等方面业务。为了加快两化融合,促进企业管理及信息化双提升要求是建设企业运营管理系统的大数据平台的关键驱动因素,大数据平台的建成将成为企业管理及信息化运转的驱动引擎,是加快电力信息化规划实现步伐。

通过大数据平台建设,形成全公司范围的运营管理解决方案,保障企业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高效化,真正为决策服务。电力企业大数据平台具有业务数据量大,分析模式复杂,数据读取频繁,等诸多特点,如何利用最前沿的软硬一体的大数据库应用支撑是摆在电力企业运营管理系统建设面前的重要难题。

1 大数据定义与特征

大数据又称海量数据,指的是所涉及的数据规模巨大,以至于目前已有的软件工具无法在合理时间内,处理、管理、挖掘这些数据,并将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信息。大数据的4V特征:数量(Volume),即数据巨大;多样性(Variety),即数据类型繁多;速度(Velocity),即处理速度快;价值性(Veracity),即追求高质量的数据。

2 SAP HANA技术

SAP HANA提供多用途的内存应用设备,企业可以利用它即时掌握业务运营情况,从而对所有可用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对快速变化的业务环境做出迅速响应。

通过SAP HANA,企业可以在业务运作期间基于海量实时详细信息分析业务运营情况。企业可以探索和分析来源于所有数据源的全部交易数据和分析数据。运营数据在产生时由内存获取,并通过灵活的视图迅速将分析信息呈现给用户。外部数据可轻松的被添加至分析模型,与整个企业的数据进行整合。

3 电力大数据平台的架构设计

电力大数据平台系统具有业务数据量大,分析模式复杂,数据读取频繁,等诸多特点,如何利用最前沿的软硬一体的大数据库应用支撑是摆在电力企业运营管理系统建设面前的重要难题。

3.1 电力大数据平台架构

将数据平台总体架构划分为三大层:采集层,存储层以及分析/展现层。这种架构,是对传统标准企业级数据仓库架构的扩展,既能满足一个数据中心平台层面的所有需求,又具备充分的前瞻性,为未来EOM提供实时、兼具广度和深度的大数据应用提供支撑。

3.2 数据采集层设计

数据抽取、转换、加载的任务将在此处完成。整个平台的数据整合能力将由SAP HANA Smart Data Integrator来提供,通过开放的数据接口连接各种类型的底层数据源,并且在数据加载的同时进行第一轮的数据清洗任务,提高保证数据的规范性。

3.3 数据存储层设计

数据存储管理是本方案的核心部分。在整个方案设计中,SAP建议把数据按照数据的时效性分层管理,即历史数据和活动数据。历史数据部分包含所有的分析数据,存放电力企业历年来的数据。活动数据(热点数据)部分包含日常分析中最常使用的数据,所有的前端分析数据都将在活动数据中命中,在活动数据中将进行保证最大的数据分析并提高和数据检索效率。

3.4 数据分析/展现层

SAP建议使用SAP BusinessObject作为整体的数据展现平台。BO中的语义层工具Information Designer Tool(IDT)将负责业务数据模型的整体管理,通过IDT中的数据调用,把需要展现的数据输送给前端工具进行报表展示。

4 关键技术及方案优势

高性能内存计算技术:数据分析应用,对实效性往往要求极高,对数据存储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速的数据装载的同时,提供毫秒级的查询响应。全面的数据集成能力:本方案ETL工具将利用SAP数据采集系统SAP Data Integrator,这是一个专门面向企业信息管理的应用平台,帮助企业迁移、转变和提升数据。实时数据流分析能力:SAP在信息集成过程,增加了独一无二的架构――基于内存的实时数据流处理机制,把需要处理的数据在内存中流动起来,高效地输送到各个处理环节,实现高频次、小批量的数据处理调度,到达高吞吐量、低延时的理想效果。

5 结语

本文提出了一套针对电力系统的解决方案和基于SAP HANA的大数据平台架构,大数据平台架构包括对电力数据采集层,数据存储层和数据分析/展现层,该平台在高性能,数据集成,实时数据流分析和可靠性上具有很大的提高。对电力大数据平台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还有待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Liu Qingyun, Gao Shu, Cao Xiufeng, Chen Liangchen.Research Of The Security Situation Visual Analysis For Multidimensional Inland Navigation Based On Parallel Coordinates.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yberspace Technology[C].EI: 20161802313580.

篇7

一、管理会计与企业经营决策之间的关系

1.管理会计为企业运营决策提供多方面信息

会计是对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各种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统一管理,是对企业生产运营的控制与总结,其在账目分析基础上对会计资金进行全面的归纳、整理与总结。在企业日常运营中,会计基本任务是为企业多种经营活动进行核算(为各项经济活动的开展搜集、处理会计信息)与监督(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考核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期完成预期目标)。而管理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决策者作出各种专门决策的一个会计分支。管理会计会通过大量的资料、数据,并按照时间顺序,客观、全面地对会计信息进行定量分析,进而综合反映企业具体经营情况,为领导层决策提供多方面数据支持,为企业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会计信息、社会经济信息、技术信息等全方位信息,从而为企业管理提供全面帮助。

2.管理会计能配合经营决策的顺利实施

“经营决策”属于一个全方位、综合性问题,会计工作可通过固定资产计算、税务调整等方式对企业法人决策产生影响。会计工作能为企业管理者、经营者提供多种数据支持,更好地帮助企业在“低成本”运作方式下取得良好效益,更好地配合经营决策顺利实施。

二、管理会计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具体步骤

管理会计真正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中需要经过以下步骤:①确立企业决策目标,发现企业运营中的具体问题。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及时发现问题是企业决策的重要前提。不管是目标确立还是发现问题,必须在全面信息资料基础上进行测算,会计测算能及时反映企业运营指标。②围绕企业决策目标,积极制定多样化运行方案。要想实现某一目标,必须制定多种可行性计划方案。这就需要会计人员积极分析各种方案,并出具会计分析报告,最终,在企业领导阶层、会计人员、员工等共同参与研究下,确立经营决策方案。

三、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策略

1.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在信息化发展大背景下,必须积极完善企业会计工作,并全面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从而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完善基础会计工作,需要加强财务核算管理、财务监督管理、资金管理。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需重新定义人才素质结构。首先,提高会计人员基本技能与综合素质,并通过团队建设、拓展教育等方式,加强会计人员新技能、新知识培训力度。其次,企业应加强自身发展平台建设力度,积极引入复合型专业人才、管理类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全面加强会计人员综合技能,使其全面掌握会计准则,在熟练掌握会计业务基础上,针对性开展会计管理工作,从而为企业运营提供全面信息支持。

2.强化企业成本管理

企业应积极加强资金管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预算管理,真正将企业资金用到“刀刃”上。例如,会计人员可通过作业成本法编制企业成本预算表,从而更好地总结出哪一生产环节所耗成本大,哪一产品对企业利润贡献作用大,进而进行针对性管理。对于核算企业成本费用来说,核算费用与企业真实运营成本能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在会计成本核算具体过程中,会出现成本追加、丢失等问题,针对性分析上述问题,能准确掌握企业日常生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此同时,通过财务分析、非财务分析总结出如何避免上述问题,从而,更好地强化企业成本管理,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3.加强企业多部门协同合作

具体管理会计日常工作中,在评估不同部门绩效、比较分析固定资产重置成本等过程中,必须得到企业其他部门的配合。因为,即便会计人员掌握了系统的会计理论,没有其他岗位人员协助,也很难对生产设备专用价值进行真正评价。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各部门协同合作,市场部门、生产部门等员工需及时向会计部门提供所需的专业信息。另外,还需进一步提高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的热情与积极性。在现阶段企业职能管理制度、权威管理方式等双重影响下,管理会计人员听从领导安排,扮演者“执行程序者”的角色。因此,管理阶层应当制定科学的奖罚制度,真正提高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并提高会计人员责任意识与使命感。

篇8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在当前经济技术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之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企业要不断发展就必须要对其管理模式甚至整个企业的运营模式进行改革,以此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在当前网络技术发达的今天,开展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趋势,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成为管理者首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1、企业管理信息化概述

通过信息技术重构企业的核心业务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所有信息,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共享,大大提升企业收集、传递、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增强制度的约束性,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加强企业运作控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面对多级集团管控与多元化产业运营的集团企业,企业根据集团管控和内控管理的需要,为多元化集团构建一个多级集团管控的体系和一体化的信息管控平台,纵向实现集团总部与下属二级企业、三级企业之间的业务联动与信息交互;横向实现各业务板块之间,集团核心产业链之间的业务联动与信息交互,进而促进全集团的发展。同时,很多企业以集团全面预算管理为中心,以集团资金管理、资产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内控与风险管理、多模式利润中心、集团数据中心与商业分析平台等为纽带,强调计划、执行控制、分析评价、决策调控的动态循环过程和集团企业全球化运作,体现财务管理对企业经营管控的监督和分析,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通过提供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统一营销管理平台、集团供应链解决方案等,有效地整合了线上与线下交易模式,覆盖了企业经营管理应用各个方面,从而为集团企业提供了一个全产业链管控的平台。而集团制造生产解决方案、项目管理解决方案、集团资产维修维护解决方案的有效配合,也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了协同运营。

3、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策略分析

3.1、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设

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能够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政府要依据我国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统一协调和分工合作,提高制定和修订信息化相关法律法规的效率,制定的过程中也要使用国际标准,把中文标准推行为国际标准,实现各个信息系统的互联和互通。通过这样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来监督规范企业和员工的信息行为,让信息资源可以共享。

3.2、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我们要吸取发达国家信息化管理建设的经验,政府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鼓励、引导和支持非常重要。政府可以通过建设并完善网络设施和配套体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维护网络安全来改进信息化建设的环境。除了政府的协助建设,企业管理者也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对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以及思维方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多年实践经验表明,领导者在企业信息建设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领导者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

3.3、信息技术与管理创新紧密结合

信息技术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应用到生产、管理和经营等各个方面。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和各个国家的信息产业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信息产业越强大,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推动作用越明显。企业管理信息化本质上是企业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进行创新管理是应用信息化管理的必然要求。我国企业的管理思想、机制和方法的水平还不高,信息化建设就是管理方式的创新。

3.4、远程监控的运用

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充分发挥远程监控的作用,在研发、生产、现场实施、销售等业务单位部署相应的IT系统以支持信息的透明化和信息的远程共享;并在此技术上实现各项重要参数的数字化,用于实时的指标检测,以供管理部门判断绩效优劣,并对项目或业务前景预测提供数据支撑。同时网络式远程信息系统也是现代化大型集团或跨国、跨地域公司实现有效地集中管理的必要措施;全面的远程信息化建设也是形成企业大数据的基础,以支持企业价值链重构和战略调整。

3.5、充分利用成本管理软件

利用成本管理软件,能够及时对目标成本降低率,责任成本降低率、利润率等进行控制,分析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等费用,分析盈利及亏损、是否存在不合理情况,项目技术方案是否需改进、实时掌握动态的成本信息,调整决策,做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成本的动态管理,拓展企业生存空间,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4、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现代化网络的发展与普及,网络上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企业所得到的信息也越来越多,企业管理信息化不再是传统的管理模式方法,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它的发展趋势就呈现出信息资源的开发朝着知识资源开发,信息管理朝着知识管理发展,成为一个知识的经济社会时代,企业管理者必须掌握如何用信息获得知识、如何用知识获得管理策略、如何用策略获得经济收益,必须具备从海量信息中提取有效的知识、具备获得知识的能力、使用知识完善企业的管理,必须具备创新知识的能力、改进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保证企业在市场经济下具备竞争能力,不断提高企业员工创新能力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4.1、建立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的ERP系统

现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现主要将企业资源的计算机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建设以ERP为主导的企业信息系统,该系统主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企业的人力、设备、政策、程序和战略等信息组织起来,实现各部门的统一管理。与传统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相比,ERP系统的建立是一个巨大的创新,其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1)具有企业各方面信息共享的功能。在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会联系到生产部门、 研发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等部门之间的工作,在ERP系统的调配下,很容易的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的调整和部署,在企业进行改革中,实现企业过程重组;(2)具有实时分析功能。企业在进行人力、财务、经营等方面的管理中,通过该系统可以掌握各方面的实时动态,进而做出有效的调整。同时,对企业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加以监控,实现全面质量管理和控制;(3)为多种管理模式的综合应用提供了平台。ERP系统不仅仅支持MRPII所实现的“灵活生产”、“实时生产”、“零库存”等管理模式外,同样也支持离散制管理模式和连续流程管理模式等。

4.2、建设企业之间信息化管理的SCM供应链管理系统

企业供应链的管理是进行原材料的采购、产品制造、产品的销售等方面的工作,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有效应用,可以实现在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的同时,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有以下几点特征:(1)通过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企业间的生产联盟。该系统可以将产品生产所涉及的各个企业联系到一起,形成以供应链为线索的经营主体,对市场经济的波动有一定的免疫性;(2)大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在该系统的协调下,各个企业之间加强了联系,根据各个企业的生产需求,进行大批量的生产,同时也排除了产品剩余的后顾之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建设客户管理系统CRM,该系统可以很大限度上挖掘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深层数据,根据这些数据,企业可以对产品的生产、销售、创新和升级做出及时的调整,利于企业持续长久的发展。

5、结束语

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是非常复杂的一项工程,不同的企业有自己的特点,制定的方案也大不相同。我们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信息传递的“零距离”管理,改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篇9

一、全面预算管理及风险控制的含义和特点

全面预算管理主要说的是在企业内部进行的与业务存续等有关的资金投入、运营状况以及财务支出状况等的调节管理以及规章条列的制定。该项管理活动关系着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与每一个环节都有关,具有全局性的调控与领导力。

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全面性、协调性、战略性、系统性等特点。表现为全过程全方位的预算管理。

风险调控说的是负责这项工作的人员利用各种不同的手段,通过不同的渠道控制风险的出现,或者是尽量降低出现风险的机率,以避免利益损失的发生或者是减少利益损失。

风险调控制有四个最基本的方式,它们分别是:风险转移与风险回避、损失调制与风险保留。

二、利用全面预算管理控制风险的可行性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兼具控制、激励、评价等功能的综合贯彻企业战略方针的经营机制,是能把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激励机制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中的管理控制方法。

1.全面预算管理与风险控制目标一致

想要保证企业计划方案的正常实施,就必须做到。第一,按照当下企业运营规章条列的规定,企业的运营总是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第二,预算管理工作本来就具备预估、调控的功能,该项体系的形成为公司发展提供优良的资源调配方案,促进公司运营目标的实现。

2.全面预算管理本身就是一种风险控制体系

全面预算管理必须依托于市场预测,这种市场导向性决定了全面预算管理是反风险的,而且这种防止风险出现的体系在千变万化的经济世界中能够做到以变化控制变化。所以,我们能够将全面预算管理看作是调控风险的一个内部体制。

三、利用全面预算管理控制风险的必要性

经济环境中,将全面预算管理与风险控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仅能保住市场机会,还可以有力的进行风险规避。

1.通过预算能够明确风险控制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

企业预算的进行,需要通过“战略计划、运营期望、预算”这几个步骤,如果不这样,那么最后确定下来的预算方案就会与实际想脱离,缺乏客观可行性。为了保证风险调控各个层面与各个环节之间的完美衔接,管理者需要从不一样的调控视角出发确定调控方法。

全面预算管理在一个层面上市要对公司运营目标做一个数据性的详细分析,这项工作的好处是可以对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阻挡因素进行提早预防。

2.通过预算能够有效落实风险监控点和具体责任人

公司内部可以以书面的形式将各个负责人,各个管理部门以及生产部门之间的领导与服从关系,互相支配配合关系明确下来。预算划分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公司运营过程中各个生产部门责任与义务的明确划分。

3.通过预算考评制度能够有效激励员工控制风险

将全面的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科学地联系在一起,能够为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对各个支部以及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考评提供一个有效科学的参考标准。将经营状况的考评以及每一个工作者和公司之间义务与权力相互统一结合,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公司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

四、风险控制为导向的预算组织机构设置、预算的编制、控制及评价

1.风险控制为导向的预算组织体系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实现企业战略与目标,必须要有组织和制度上的保障。大型企业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由三部分组成:预算管理的决策机构、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预算执行单位等。

2.风险控制为导向的预算编制

在预算方案的制定中,预算措施的挑选对预算方案的有效性起着巨大的影响。风险调控导向下的预算方案制定措施,一般有:定期预算法、滚动预算法、增量预算法、零基预算法、固定预算法、弹性预算法、项目预算法及作业预算法等。

3.风险控制为导向的预算控制

预算调控是风险调控的关键部分,企业预算控制体系包含三个要素

(1)预算执行控制。在全面预算编制好并且下发以后,公司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应该以此作为标准,每一个管理层都要遵循预算条列。

(2)预算调整控制。该体系主要是应对那些不可抗因素引起的无法实施的预算条列进行有效调整。

(3)预算反馈控制。其实就是对预算方案执行者的工作进行监督评价的体系。

4.风险控制为导向的预算评价

预算评价在全面预算管理循环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

(1)以风险为基础的预算评价作用。公司确定预算目标以后,该项目标就是公司所有经济活动的关键部分。

(2)以风险为基础的预算差异研究。既往的差异研究是在成本、获得等指标上来进行的,不具备风险等其他关键性运营指标的研究,所以预算差异的反馈信息总是存在误差。通过风险控制为导向进行预算过程中差异分析,可更全面的反馈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信息。

五、结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快,企业面临的竞争和挑战将更为严峻。在高度信息化的现代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经营风险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本文对企业风险控制以及全面预算管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风险控制与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总结出了如何构建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得出以下结论:

(1)由于全面预算管理与风险控制目标一致,并且全面预算管理本身就是一种风险控制体系,因此利用全面预算管理控制风险具有可行性。

(2)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明确风险控制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通过预算能够有效落实风险监控点和具体责任人,预算考评制度能够有效激励员工控制风险,全面预算能够实时监测风险运行状态,因此利用全面预算管理控制风险具有必要性。

篇10

关键词:客户关系;企业;市场营销

前言

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现代企业结合自身的运营及发展背景,不断更新生产技能,秉承客户至上原则。随着客户需求的改变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要正确处理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赢得客户的信任和认可,使自身具备稳定的产品受众群。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市场营销中尤为重要。企业管理者要加大对该板块的重视度,使企业时刻处于有效的发展状态。

一、客户关系定义

客户关系管理是指依据市场客户要求,制定企业营销方案,并对其加以应用。通过信息获取和定位系统,明确市场客户资源,并加以分析、整合和应用,使客户与企业之间能够彼此信任,实现利润最大化。客户关系管理会对企业市场营销的作用和结果产生影响,并关乎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企业管理层要依据运营及发展背景,采用正确的方式,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作用

1.降低企业市场营销风险

企业运营中,找到新客户资源,才能够进行客户关系管理,并与客户之间互为信任,以实现共同发展及双赢。企业与客户之间要建构良好的沟通关系,诉求和目标一致。企业可以该项资源为基础,实现客户关系管理。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中,要得到客户的认可,以使双方合作更加稳定,得到客户的认可和接受,从而获得利润,实现经济效益。采用正确的方式,对企业外部客户关系进行有效维护,能够为企业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使其更具凝聚力及竞争优势。考量另一角度,客户关系管理能够提高客户对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的关注度,并反馈自身运营及发展中的相关问题,依据市场情况,加以调整。客户关系稳定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故而,维护企业客户关系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提高产品质量。同时,也要制定合理的营销方案,将宣传工作落实到位,达到良好的销售效果,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具备明确认知,发展过程更加灵活,实现营销方案的有效实施[1]。

2.提升企业盈利水平

从多个角度,对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具备立体型认识,关注客户份额,提升企业发展利益。企业中很多活动都是为提升经济效益。分析客户关系管理对企业份额和价值的作用。大中型企业市场营销中都拥有可发展的客户关系,为产品营销构建合作平台。维护客户关系时,需采用多样化发展方式,引进专业管理人才,有效管理客户资源。依据客户利益份额,科学调整市场营销方案。产品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其在市场中的价值定位,并决定了客户是否信赖企业。因此,企业要结合市场营销方案,正确分析自身产品质量及各项营销因素,考量客户利益,以得到客户的关注和认可,使客户关系及合作系统更加稳定,实现利益最大化。

3.提升企业在市场营销中的优势构成

当前,客户关系管理备受关注。部分管理层借助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实现客户挖掘及市场开拓,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并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通过市场营销方式,对企业发展产生影响。而客户关系管理又会对市场营销方案和销售形势设定及实施产生影响。因此,企业要依据客户需求和市场环境,制定科学的营销方案,并对客户进行综合调查和分析。与此同时,企业要注重创新,为自身赢得更多客户,实现企业与客户的沟通、互动和合作。企业要选用优质资源,注重日常运营及发展中的特色性,为客户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提升自身信誉度,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客户关系管理能够使企业结合客户需求,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方案,并得到客户认可。

4.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部分企业在市场营销中,仅注重短期利益,并未认识到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具体实践中,客户关系管理与企业市场竞争具有直接相关性。首先,优质的客户关系管理能挖掘优秀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基础。其次,客户关系管理,能够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使其更具知名度。第三,优质客户关系管理为良性企业文化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企业文化中更注重将客户作为发展方向,从而不断完善企业文化,使内部工作人员具备正确的工作思维及理念,提高企业服务管理质量,使企业更具市场竞争优势[2]。

三、结语

综上所述,客户关系管理,使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互动关系,能够提高客户对企业的认可度,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实现客户关系巩固,推进企业未来发展。企业日常运营及发展中,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及竞争力的提升,既要注重维护原有客户资源,又要实现新客户拓展,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使企业在客户关系管理中更加科学、有效,且具方向性。

参考文献:

[1]马旺.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价值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16(0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