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营规范范文
时间:2024-03-22 11:32: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铁运营规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前言
近些年来,城市轨道交通日渐成熟,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由单线运营转而发展成为轨道交通网络,覆盖了城市的各个功能区域。伴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不断地应用于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中,这也是地铁行业发展的重大转折点,通过对各项体系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给人们营造了一个良好、安全的乘车环境,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网络环境下的地铁运营,作者主要对基于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进行分析。
1 基于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的原则
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在实施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及时性、安全性、整体性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地铁行业的稳定发展,同时对提升地铁运营行车组织的网络化水平也有着极大地作用,主要几方面原则如下。
1.1 及时性原则
地铁运营行车组织主要是对地铁运营进行调度调整,尤其是在突发事件以及紧急情况发生的情况下,调度应做到反应及时、调整及时、效果及时,这样才能确保地铁的正常行车[1]。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应遵循着及时性原则,在对事态进行调度调整中需要做出灵敏的反应,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相应的处理,事故发生之前或发生的初期对其进行有效地控制,保证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
1.2 安全性原则
地铁运营行车组织主要是对地铁车辆的运营进行组织和管理,安全运营是地铁运输的重要保障,更是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地铁行车安全、设施安全、设备安全的保障,运营行车组织的调度调整工作一定要建立在安全性的原则上,为地铁车辆的运行打下夯实的基础,可见安全性对地铁网络化运营的重要性,因此,在基于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的工作中,相关部门必须严格遵循着安全性的原则。
1.3 整体性原则
基于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管理,应本着整体性原则,在行车组织调度调整的过程中,必须要以整体的利益为主,例如,在对铁路突发性事件、紧急情况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地对单个事件或单个设备故障处理,应站在整体系统的运行角度上进行综合性考虑,分析是否存在其他影响因素,以及调度调整后是否会产生其他的不良影响等,对实际的情况展开全面的分析,切实有效地提高地铁网络化的运营效率[2]。
2 基于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的探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化技术、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也极为迅速,这些先进的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地铁运营中,形成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对提升地铁运营效率有着极大地作用,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应注重网络化运营功能体系、运营管理业务体系、运营规范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这样才能保证地铁列车安全、稳定的运营。
2.1 网络化运营功能体系
地铁网络化运营组织的实施,应建立并完善地铁运营功能体系,主要包括维护体系、基础体系、运转体系、安监体系、管理平台等,通过相互的协调运行,提高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的效率[3]。其中维护体系主要对电力、车辆、通信、信号等相关的机电设备进行定期维护、故障维修、应急抢修等,进一步保障地铁网络运营行车的安全性、稳定性。基础体系主要包括段场建筑、轨道、车站、桥隧等,为设备保障以及运营服务提供相应的场所。
运转体系,主要包括系统运行、调度指挥、客运服务等,地铁车辆运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车站服务、段场运作、控制中心、乘车服务、行车服务等。安监体系,主要是对地铁车辆运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风水电、消防以及人防工程等方面展开相应的监控,是地铁运营指挥以及应急监测的重要平台,对保障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的效率有着极大地作用。管理平台,是地铁网络化运营功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保证地铁安全运营、稳定运营的关键,主要包括应急调度指挥、资产管理系统、票务清分、网络运行管理协调、维护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是构成地铁网络化运营功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基于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完善相应的网络化运营功能体系,做好地铁正常运营的基础保障工作。
2.2 地铁网络化运营管理业务体系
地铁运营日渐由单线发展成为网络化专业化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调度管理应该更加适应地铁网络化发展的需要,以线路为单位建立各线的调度控制中心,在各线路调度控制中心(OCC)基础之上建立城市轨道交通集中控制网络中心(NOCC),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信息收发,行车指挥,应急管理,施工管理,维护维修,综合调配运营生产产能,从而充分发挥地铁网络化运营优势,达到运输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基于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应有着可靠的管理业务体系支持,主要包括维护管理体系、资产管理体系、运营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公安管理体系等[4]。其中维护管理体系,主要针对地铁列车的维护进行管理,如,对地铁列车的车辆维修,信号、安全门、通信、供电、风水电、综合监控系统等方面的维修以及应急救援、计量检定、物资保障等相关内容,当然,管理具体的实施工作应结合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的实际情况,对维护管理体系进行相应的设定。资产管理体系,顾名思义主要是对地铁运营的各项资产进行管理,如,运行资产、固定资产、资产运作开发等。运营管理体系,主要对地铁列车运营过程实施有效的管理,如,客运、应急处理、行车、票务等相关的业务,是保证地铁列车稳定运营的关键。安全管理体系,主要负责地铁运营各项安全事宜的管理,如,安监、卫生、消防、公安等相关的反恐防恐管理和公共安全管理,是保证地铁列车运营安全的重要手段。
2.3 地铁网络化运营规范标准体系
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有着可靠的规范标准体系支持,是保证网络化轨道交通高效、安全运行的基础[5]。规范标准体系按级别从低到高可分为部门级制度规范、企业级标准规范、行业级标准规范、国家级标准规范、国际级标准规范;如果按照层次划分的话,主要包括专用标准、通用标准、基础标准等三方面;如果是按照系列划分的话,主要包括客规、技规、行规、安规等。规范标准体系是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的基础,通过以上这些规范标准体系共同建立,确保地铁列车的准点运营、安全运营,提供更优质的客运服务,同时对提高地铁网络化运营管理效率也有着极大地作用,更是未来地铁行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的运行
在构建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之后,需要确保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的有效运行,提高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的运行质量,实现最佳的运行效果,因此,应结合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的实际情况,做好运行管理工作,提高运行的效率,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1 线网行车组织的运行
线网行车组织主要是为了满足乘客的形成需求,因此,需要确保线网行车组织的有效运行。首先,应该制定合理的运行计划,对各个线路进行统筹安排,包括涉及到的列车、列车人员、列车运行的时间以及其他诸多方面,通过制定合理的运行计划,才能够确保线网行车组织运行的有效性,实现最佳的运行效果。其次,加强对线网行车组织的管理,对涉及到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化、系统化、智能化的管理,将线网行车组织管理与智能化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进而实时对线网行车组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有助于提高线网行车组织运行的质量。
3.2 线与线之间运输服务组织
实际上,线与线之间运输服务组织运行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地铁系统的运行质量。因此,需要做好线与线之间运输服务组织运行的管理工作。首先,应建立专业的管理团队,做好各个线路列车之间的联系工作,通过统筹调度,确保线与线之间运输服务的高质量进行。其次,应做好运行图的安排工作,利用科学的运行图进行高质量的运输服务,能够提高线与线之间运输服务组织的运行效率。此外,建立首末班车配套管理体系,加强对首末班车的日常管理,从而通过做如上几个方面的努力,有效地提高线与线之间运输服务组织的运行质量,实现最佳的运行效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下,地铁行业蒸蒸日上,逐渐实施了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的运营管理,对促进地铁行业的快速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通过文章对基于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的探讨,作者主要对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实施的原则,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应完善的一些管理体系等内容展开分析,进而为地铁行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以促进地铁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荣,蒋玉琨,刘智丽,等.基于共线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票款清分算法及实施[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2(2).
[2]李夏苗,曾明华,黄桂章.基于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结构互馈机制的城际轨道交通走廊客流预测[J].中国铁道科学,2014(4).
[3]徐瑞华,张铭,江志彬.基于线网运营协调的城市轨道交通首末班列车发车时间域研究[J].铁道学报,2014(2).
[4]徐瑞华,罗钦,高鹏.基于多路径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分布模型及算法研究[J].铁道学报,2013(2).
[5]王春娥.基于C均值聚类算法的交通时段划分方法研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
篇2
关键词:地铁;行车调度工作;初探
中图分类号:U231文献标识码: A
地铁行车调度是一项复杂且多变的过程,列车能否平稳运行不仅要求行车调度指挥人员有严格的业务技能要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也是每一位地铁行车调度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我们要加强在地铁行车调度方面的建设力度,规范操作流程,完善安全体系,规避行车风险等等,全面提升地铁运行的安全指数和服务水平。
1 地铁行车调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空间进一步压缩,地铁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由于地铁行车涉及到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出行安全,如果运行失当,将会给整个城市和城市居民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地铁建设和地铁运行安全受到社会各界和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地铁行车调度作为地铁运行的神经中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1 “安全、快速、全面、服务”的地铁行车调度体系不健全
“安全、快速、全面、服务”的地铁行车调度体系不健全是地铁行车调度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地铁行车调度的重要原则就是“安全、快速、全面、服务”。所有地铁行车调度从业人员对该原则都非常清楚,但是,如何在地铁行车调度的实践中落实这一原则缺乏详细的操作流程,只是原则性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和前瞻性,从而成为制约地铁行车调度健康发展的瓶颈,整个地铁行车调度工作可能因为缺乏相互沟通和协调而处于无序状态。
1.2 地铁行车调度人员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地铁行车调度人员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是地铁行车调度中存在的第二问题。由于我国地铁行车调度工作起步较晚,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较快从而引起地铁行车调度高素质人员的严重缺乏。在人员培训方面,规范、科学的地铁行车调度从业人员培训机制的缺失造成了人才的断档和断层。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技术层面上的缺陷,又有重视程度不够的原因。因此,地铁行车调度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现代化地铁行车调度的需要,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匮乏,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1.3 地铁行车设备自动化程度不能充分满足运营需求
地铁行车调度自动化程度不能充分满足运营需求是地铁行车调度中存在的第三问题。目前的地铁行车设备很多情况下需要行车调度人工介入进行操作,这就增加了出错的可能性。在故障发生时,行车设备不能根据情况提醒行车调度,例如:列车因故障停车超过一定时间设备不能发出报警声和提示持续停车时间、行车设备不能储存和调取故障处理规章等。
2 解决地铁行车调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建立健全统一的“安全、快速、全面、服务”的地铁行车调度体系
建立健全统一的“安全、快速、全面、服务”的地铁行车调度体系是实现地铁行车调度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首先,要建立健全地铁行车调度安全生产体系,全面落实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严格按照安全操作流程进行行车调度;其次,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制定出应急预案,并经常进行演练,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及时把握关键时间段、关键节点,做到报告快、处置快。第三,建立健全地铁行车调度全面控制体系,及时掌握影响地铁行车调度的方方面面因素,这个体系不仅要对安全运营、故障排除、突发事件的处置做到处理得当,而且要以全局观统领地铁行车调度的全局,充分考虑到乘客、基础设施、周边环境、社会效应等可能影响到地铁行车调度的各种因素。第四,建立健全规范服务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服务流程,做好对乘客全方位的服务。
2.2 加强对地铁行车调度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地铁行车调度的整体水平
加强对地铁行车调度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地铁行车调度的整体水平是实现地铁行车调度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人才保障。地铁行车调度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具有复杂性、随机性的特点,处置是否得当,措施是否合理,调度是否科学,对地铁行车调度人员都是严峻的考验。因此,不仅要求地铁行车调度人员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成熟的处置经验,而且还要具备相关的科学知识。只有重点抓好这些方面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地铁行车调度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地铁行车调度现代化的需要。
2.3 集中精力进行地铁行车调度自动化研发,建立地铁行车调度智能平台
集中精力进行地铁行车调度自动化研发,建立地铁行车调度智能平台是实现地铁行车调度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技术保障。列车在区间临时停车,列车增加或减少停站时间并减速运行,列车加速运行或能提前设定指定站越站,列车小交路运行,列车站前折返,始发站推迟发车或提前发车等实现智能化,减少行车调度人员人工介入机率;列车因故迫停(扣车除外)超过一定时间,系统应能发出报警声直至行车调度确认为止,并继续增加计时,直至列车动车停止计时,这样有利于调度更好地掌握线上列车情况,更好的进行故障处理;行车调度设备上应能添加故障处理规章,并能随时调用,通过提升行车设备的智能化确保地铁行车的安全、可靠运行。
2.4 加强地铁行车调度的自动化管理
建立地铁行车调度智能平台是实现地铁行车调度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技术保障。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铁行车调度设备自动化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其研发力度,使其在警报、列车站前折返等等环节方面实现全面智能化,以减少因人工介入造成的意外发生,通过全面实现地铁行车调度的自动化不仅能够全面掌握线路上列车运行状况,还能够对中途发生事件做出及时的提醒和纠错,这样大大提高了其可靠性和智能性,也能提供更安全的保障。
3 结束语
地铁行车调度是整个地铁运行的神经中枢,负责整个地铁行车的安全运营工作。地铁行车调度通过既有的行车调度设备将全线车站、电客车司机及各部门生产调度有效的调动起来,共同确保地铁的安全运营。整个地铁运营系统的通信联络、信息收发、行车组织的调度指挥、地铁运营管理是地铁行车调度的中心工作。为地铁乘客提供优质、舒心的运营服务,确保地铁行车安全、列车准点运行是地铁行车调度的中心义务。可见,地铁行车调度在维护城市交通安全、顺畅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地铁行车调度发展时间短、人员素质不高、行车设备稳定性和智能化程度不高等方面的原因,致使地铁行车调度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科学、规范地进行地铁行车调度,正视这些问题并加以解决有利于合理、充分地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有利于地铁行车调度的运行管理,有利于不断提高地铁运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为制定科学规范的、技术先进的地铁行车调度方案提供条件,为地铁行车的安全、准时运营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交通状况日益恶化,地铁建设需求不断增大的新形势下,加强地铁行车调度的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洁,方卫宁,张.地铁行车调度系统人误影响因素识别及评定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08).
[2] 魏新平,雷珍国.铁路行车调度系统人员可靠性分析[J].铁道运营技术,2009,(04).
[3] 李华灿.地铁行车调度应急处理原则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07).
篇3
2012年是天津地铁网络化运营的元年,本文在对天津地铁安全形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天津地铁的安全管理措施。
关键词:网络化运营;安全形势;安全管理措施
Abstract:
2012 was the first year tianjin metro network operation, this paper in tianjin metro security situation on the basis of this analysis,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tianjin metro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
Keywords: network operation; Security situation;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250.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天津地铁2、3、9号线开通的临近,天津地铁迈入了网络化发展的时代,如何保障网络化运营的环境下运营的安全问题是运营公司急需高度重视的课题,构建运营安全体系、提高运营安全水平,对促进轨道交通健康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 天津地铁安全形势
天津地铁1号线自2006年6月开通以来,已安全运营6年,天津地铁始终秉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加强安全管理以保障地铁的安全运营,制定隐患排查相关政策、预防事故相关措施等,从管理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般而言,地铁事故包括火灾、爆炸、车辆及线路事故、通信及信号故障等,天津地铁1号线2006年至2012年发生事故的分类统计表明,一般性事故和险性事故多是由于人的因素引起的,比如乘客未遵守安全乘车规则,工作人员职责疏忽。人员因素是导致地铁事故的主要原因,比如多次出现列车冒进信号事件,以及错开车门事件。车辆因素也是引起地铁事故的一大因素,比如列车出轨事件、列车在站台故障影响运营秩序事件。
随着2、3、9号线的开通,天津地铁网络化运营时代的到来,提高地铁运营安全,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和降低事故损失,是地铁运营公司一项重要的任务。
二、 安全管理理念
天津地铁的的安全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参与,落实责任;夯实基础,持续改进;恪守承诺,遵章守法。”网络化运营的大环境下,运营公司始终坚持秉着此安全方针,深入贯彻安全意识,强抓“安全”这条生命线,以健全的安全管理措施保安全运营。
三、 安全管理措施
1、增强员工安全意识,严格落实各岗安全职责
统计表明,几乎每一起事故都摆脱不了“人”的因素,即与地铁员工的失职有关,因此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是势在必行的。员工的安全意识能很好的体现出运营的服务的品质,天津地铁对新入司的员工开展三级安全教育(公司级、部门级、站室级),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强化安全教育,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工作,以促进员工安全行为的养成,用安全思想引导安全行为,让安全教育为安全运营护航。同时重点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并层层落实岗位责任,明确各岗人员应该履行的安全职责。
2、加强业务培训,以技术保安全
运营公司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培训考核体系,针对一线员工的业务制定各种培训、重温、考核计划,笔试与实操相结合,及时跟踪员工业务能力,保证上岗人员业务人人过关,从而大大减少了业务问题引发的事故。
3、规范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
规范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实现地铁运营安全的基础,目前天津地铁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灾害应急处理制度、地铁设施设备日常安全维护制度、较完善的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同时建立了较完善的安全检查制度,通过各种形式的检查,比如月检查、季度检查、自查、互查等方式,有效保障安全的运营。
4、严格贯彻执行各种轨道交通安全制度
我国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晚,没有独立的系统的安全标准。目前国内轨道交通技术安全方面的标准分散在各个轨道交通技术标准中,如针对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有《地铁运营安全评价》(GB/T 50438-2007),借鉴了国外的标准的有《轨道交通可靠性、可用性、维修性和安全性规范及示例》(GB/T 21562-2008),以及国内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城市轨道交通消防安全管理》(GA∕T579-2005),天津市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天津市安全生产条例》《天津市轨道交通管理规定》《天津市处置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公司组织员工认真学习法律法规,依法作业,从而从法律制度上保证了运营的安全。
四、 结语
在轨道交通蓬勃发展的今天,地铁作为为大众服务的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便捷、准时、安全高效的优势,在城市交通中越来越受重视,地铁的发展大大缓解了城市交通拥挤的问题,对于促进城市健康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年是天津地铁网络化运营的元年,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对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实践的进行了总结,同时,运营公司应着重做好地铁的安全管理工作,使地铁的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从而为广大人民享受地铁的便利与快捷打好安全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志刚,谭复兴.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2]李为为,唐祯敏.地铁运营事故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6)
篇4
【关键词】地铁;安全;管理;探讨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在迅猛发展。各大城市正在争先恐后地建设地铁或轻轨。上自中央,下至地方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地铁运营与交通的发展状况,明确提出要逐步构建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综合交通模式,以便为人民带来更好地服务和更大的效益。然而 “9.27”上海地铁10号线列车追尾事故,数百名乘客受伤。2012年4月30日,南京地铁司机跌落轨道,头部重伤等运营事故的发生,给地铁运营安全再次敲响了警钟。安全成为了地铁运营的首要任务。
一、运营安全因素
地铁是由人员、设备、管理和环境组成了一个复合的、多层次的运营安全系统。人员因素在安全管理中占主导作用,地铁运营各环节各项工作,都是由人来操纵、监督,从而完成各项作业。管理则作为一种控制和协调手段,能将人员、设备和环境三种因素有机结合,扬长辟短,尽可能发挥最大效能。
1、人员因素
在地铁运营中,人具有主观能动作用。地铁运营中的违章作业或人为差错,安全管理中的有章不循或防控不力都会成为引发事故的隐患。随着设备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事故还有放大的可能,使事故的后果更严重。因此,提高作业人员素质需要在选拔阶段严格把关,在工作中增强员工工作责任心、提高专业业务知识和技能。
2、管理因素
安全管理是一种行政控制手段,主要通过规章、作业标准来规范,事故调查后处理,安全统计分析后警示。有效的安全管理可减少地铁运营事故的发生。因此,要求安全管理必须严格、科学。严格管理主要体现在对规章、标准的执行应严格要求;对违章违纪、隐瞒事故和推卸责任等不良现象应严肃处理。而科学的管理则强调应采用系统工程、控制论、目标管理、行为科学、系统分析,事故树分析、可靠性分析和预测技术等现代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和指导安全管理。
3、设备因素
设备是地铁运营安全的物质基础,它与运营安全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设备设计不合理或者本身不可靠,必然会使运营安全受到威胁,引发事故。因此,为实现快速高密度的运营安全,一方面要求减少设备故障,另一方面要求设备具有主动防止人为差错引发事故的能力,考虑操作人员的心理特征和操作特点,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运营安全。
4、环境因素
地铁运营安全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公司员工不光是公司人,同时还是社会人。因此社会上的消极情绪或思想会通过员工间接地给地铁运营安全带来影响。自然环境如水灾、大风和地震等自然灾害也会对地铁运营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公司应了解职工动态,加强思想教育,同时在自然灾害初露端倪时采取正确的防灾措施。
二、运营安全措施
1、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实践活动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因此地铁应建立标准化安全生产,使公司的员工在正常情况和非正常情况下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科学合理地作业,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2、安全关前移。
如何预防运营事故的发生,那么就要求我们需将安全工作考虑到前面,也就是安全关前移。安全关前移即在工程建设中,将运营安全因素充分考虑。在运营维修组织中,通过维修人员从安全角度充分预想,将维修组织工作做到细,做得全面。提前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中。
3、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运营管理体系。
公司运营秩序的稳定离不开公司的每名员工,公司每名员工都是地铁运营安全的中坚力量,同时公司运营秩序的稳定,受益的又是公司每名员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运营管理体系,让员工深刻体会到安全工作与自己息息相关,形成“人人想安全,人人会安全,人人保安全”。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规范安全生产,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员、设备、管理、环境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4、加强安全宣传和培训教育。
全面强化员工业务培训。重点提高全员实际操作技能,特别是非正常情况下作业技能,设备故障应急处理能力,落实作业标准化。大力开展员工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充分发挥广大员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组织开展公司安全知识竞赛,开展三级安全教育,建立《安全教育卡》台账,邀请专家进行安全培训教育,组织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与施工单位签订安全协议等活动进行安全宣传和安全教育。
5、加大监察力度。
公司组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对违反作业标准、规章制度的人与事,应实事求是地予以批评教育,对事故责任者根据损失和责任大小给予相应的处罚。
篇5
关键词:地铁营运管理;不安全因素;管理对策;地铁线路;城市基础建设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2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1-0102-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1.050
1 地铁运营管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地铁运营的根本任务就是将旅客安全及时地运送到目的地。地铁运营的目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地铁营运必须把安全摆在首要的位置。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用四大类对地铁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划分,即系统、社会、人为和管理。以管理作为控制、协调手段,协调人、系统、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1.1 人为不安全因素
由于工作人员和乘客疏忽大意或者不遵守地铁安全规章制度导致的事故时有发生,在事故发生后,地铁工作人员对事故的应急处理方式不当导致后果进一步扩大。地铁事故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
1.1.1 火灾:由于安检人员疏忽,乘客违章把酒精、易燃易爆炸类的危险物品携带上车;乘客有时不遵守乘车的安全规定违法吸烟,以致烟蒂随处脱落,给列车留下安全隐患。另外,人为制造爆炸、恐怖袭击、纵火等也都是造成火灾的因素。
1.1.2 碰撞事故:由于地铁列车在隧道中速度过快,一旦瞬间人员违章操作或者信号设备故障,也有可能造成撞车的危险。
1.1.3 拥挤:在上班高峰期或者节假日期间,人流密度超出了设备的设计负荷,使地铁站台和列车内部变得非常拥挤,乘客被车门夹到和相互踩踏的事故时有发生。
1.1.4 跌落轨道:在北京和上海一些早期建设的地铁线路,站台处没有装屏蔽门,导致有些人员因某种原因跌入地铁轨道,使列车产生延误,短的2~5分钟,长则1小时。这样不仅对列车上的乘客产生影响,也会打乱整条线路的地铁时刻运营时间,导致乘客无法及时安全地到达目的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和谐。
1.1.5 地铁中毒和窒息危险:如果地铁在运营时发生火灾,火灾产生的烟雾有可能就会弥漫到整个列车或站台中去,乘客如果不及时逃离有可能发生中毒火灾窒息的危险。另外,在清洁列车空调的时候,如果工作人员疏忽导致清洁剂泄漏也有可能发生中毒事故。
1.1.6 机械伤害:由于列车屏蔽门关闭时间和乘客上下车的时间不恰当或者乘客手扶背靠车门、地铁列车设备发生故障等,这些因素都会对乘客造成机械伤害。
1.2 系统因素
如今自动化设备在我国地铁系统中的使用已越来越广泛,由于设备质量的不稳定或者设备本身的运行条件不符合地铁安全管理要求等原因,都会对地铁的安全运行产生影响。根据实际的情况来看,设备因素主要有走形轨因素、列车因素、供电网络和信号系统因素等。
1.2.1 列车脱轨:地铁线路前期铺设符合要求,轨枕磨损、接触轨有裂缝、道岔被破坏、道床进水等都会使列车产生脱轨;列车高速运行时部件发生故障,可能导致列车脱轨;列车走形轨道周边有异物落入,如异物侵限、抹灰层脱落和电缆伪装门堕落也都可能造成列车倾覆、损害、脱轨等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1.2.2 供电停止:如果地铁线路上的供电设备和列车本身存在不良问题或者设备老化的现象,这些设备在地铁运行中一旦出现故障将导致地铁线路断电,严重影响地铁的安全营运。
1.2.3 触电伤害:地铁线路中的变电所、走形轨道上的电缆、维修车辆的检测设备、风机控制开关等设备如果设备维护不当、设计不合理、质量存在缺陷等因素都会导致触电伤害事故的发生。
1.2.4 火灾:由于大量电气设备被安装在地铁列车内部或者车站内,如果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消防管理不到位,很大可能会产生火灾事故;列车和车站内都存有大量的广告牌、装饰材料等可燃性材料,遇到明火肯定会引发火灾事故。
1.3 社会因素
在节假日和上班高峰期,车站和列车上的人流比较密集,一旦发生毒气泄露、袭击爆炸、火灾事故等突发性事件,将会严重威胁乘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也对社会秩序的和谐与稳定产生重大的影响。最近几年来,西方国家在地铁运营中不断地发生恐怖袭击等影响到社会稳定的灾难事件。
1.4 管理因素
员工安全培训力度不够、业务能力考核把关不严、员工安全意识薄弱,以致造成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事情经常发生,如供电网络由于维护不当出现故障、信号系统没及时处理造成列车运行不畅等问题。这些基本上都是由于对员工的管理不到位造成,从而使得安全事故问题频频发生。
2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
2.1 完善地铁安全规章制度
在严格执行国家等相关机构制定各项安全规范的同时,地铁运营企业应该建立或完善《安全运营管理要求》《列车行车事故应急处理办法》《员工奖罚措施》等规章制度和各种安全措施,包括地铁运营中所有的生产管理环节,保证公司内部各相关部门人员和安全生产管理都要做到有规可依、有法可寻,从而促进地铁营运管理朝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前进。当今,我国有许多城市的地铁企业都在进行OHSM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国家也根据国际行业标准和地铁企业的实际营运情况制定了《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为地铁企业的运营管理工作提供了标准和依据。
2.2 完善地F运营风险管理软硬环境
要对风险管理硬环境进行完善,不断引进各种可靠先进的硬件基础设施,地铁运营企业要和国家相关部门进行配合,强化地铁安全管理能力。特别是对于新开发的硬件设备及软件管理控制程序,要对其可靠性进一步试验,降低由于技术不成熟因素而造成各项风险。要不断去改善地铁营运的安全管理方面的软环境,加强全员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和乘客对安全风险意识的重视,努力营造出一种“安全重于泰山”的安全意识氛围,为地铁营运管理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
2.3 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应急预案是根据地铁在安全运营管理中潜在的危险源进行预估和判定,对运营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安全问题进行合理全方位的评估,确保整个过程中报警、接警、处置等环节相关部门责任人员的具体职责,是实现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对地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进行编制时,安全管理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征求各方面的建议和想法,然后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去深入论证,从而提高应急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编制,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对危险源的分析解决能力;更重要的是,应急预案里面要涉及到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安全实操演练内容,从而保证所制定的应急体系能有效的实施和对安全风险有效的防范。
2.4 严格安全检查
随着防恐反恐形势的迫切和社会治安的急剧变化需要,地铁安检是必须执行的。各地铁站一定要安装安检机,安检人员也必须配备金属探测仪,凡进入地铁,包要过机,可疑人员要安检,要做到一包不漏,应从硬件设备抓起,提高软件服务质量,要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进行负责,在安全领域不留死角、不留空白,达到立体化,全方位让人民群众乘坐地铁安心、舒心。
2.5 实行“上下分离”的管理模式
应对地铁体制进行改革,实行“上下分离”的管理模式,根据“上下分离”的思路,为地铁运营体制改革做好准备。目前可参照两种运营体制:一种是“建设、融资、监督、运营”的四分开体制,组建地铁运营公司,以市场化、企业化进行运作,集中力量提高地铁运营服务水平,增强企业赢利能力,不断开发地铁配套项目利润区;另一种是地铁运营模式,主要借鉴学习港铁运营模式,建立地铁事业制管理模式。在运营管理模式方面避免“建设、融资、监督、运营”内部模式出现矛盾和摩擦。
2.6 建立事故处理机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地铁运营管理中的事故处理机制要健全完善,这是安全管理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地铁运营企业全体人员都必须有着安全意识和懂得正确的事故处理方法。地铁管理人员要对地铁运营的安全形势进行科学理论的预估,在整个运营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危机感。另外,企业人员要抛弃陈旧观念,与时俱进,如果出现事故不能及时有效的排除就必须停止相关的安全管理上工作。要从事故发生的表层开始,由此及彼,透过现象去查找原因,从根本是去解决问题;要从更高层次上去深入分析事故的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处理措施,解决地铁运营管理工作中发生的安全问题,不断提高对地铁安全事故的分析和处理能力。通过和当地警力进行配合,保证地铁安全有效的运营,建立《地铁安全防范工作管理办法》,明确联动例会制度、工作联系机制及联动应急机制。通过警民双方的合作,共同保证地铁的平稳运行。
3 结语
地铁作为人民群众出行的一种交通工具,便利快捷是它的优点,但是我国的地铁事业起步比较迟,在运营管理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特别是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这一块。群众乘坐地铁是为了方便及时地到达目的地,如果地铁运营部门在安全管理中由于疏于管理造成重大的事故,将会给国家、社会、企业带来严重后果。所以国家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非常重视,明确提出要逐步构建安全便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公众。
参考文献
[1] 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S].北京科文图书业信息技术
有限公司,2008.
[2] 李理宏,张科程.上海地铁运管理过程探讨研究[J].
企业技术开发,2016,(1).
[3] 王文彬.地铁车站结构设计与管理探讨研究[J].建筑
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
[4] 珂.浅谈地铁列车的安全管理系统探讨研究[J].企
篇6
0 引言
在构成城市交通的各种运输途径中,轨道运输是不可缺少的高效运输途径。轨道交通与其他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类型不同,具有封闭性、独立性的特征,也是这一点使得城市轨道运输的安全性很大,但是,由于城市轨道运输的客流量非常大、设备的科学技术含量高,一旦发生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后果则不可设想。因此,城市轨道运输的安全管理机制成为了现阶段城市交通建设中的一大棘手问题。传统的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机制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城市交通建设的需求,现实的发展给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机制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为了迎合这些要求,本文在分析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重要性和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措施。
1 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意义
1.1 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能够促进城市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在没有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机制的约束下,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城市的轨道运输常常会发生由工作人员的疏忽、乘客约束的不足、设备的故障等原因引起的小型甚至大型事故,每一起事故都会给城市和市民带来惨痛的损失,因此,必须从制度方面入手,加强对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的管理,用硬性规定来约束行车人员和乘客,确保城市轨道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1.2 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能够促进效益的提升
实施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机制不仅是促进城市轨道运输的可持续发展,还在于推动其效益的提升。通过建立起有效的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条例,能够减小噪音和污染,达到环保的效果;安全性能的提升更能够方便市民的出行。
1.3 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有利于促进新技术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是实现高质量生产、高标准运输、安息的安全化和设备的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只有实现安全运输,才能考虑新技术在交通运输业中的应用,才能提升我国城市轨道运输的现代化进程。
1.4 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有利于保障乘客的安全
乘客出行最重要的因素和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安全性能。城市轨道运输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立起有效的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机制是保障乘客出行安全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城市拥有高效、规范的交通运行的途径。
2 现阶段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问题
2.1 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体系的缺失
城市轨道的建设过程包括前期的设计、规划到中期的施工、建设最后到运营,在每一个过程中都必须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而现阶段国内的地铁建设中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环节之间都存在严重脱节,急需对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机制进行理顺完善。
2.2 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法规制度的不完善
地铁建设安全管理法规是保障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程度的硬性规定,是推动地铁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实现的有效措施。我国目前虽然已有现行的地铁安全管理条例,但是这是远远不够的。时代在进步,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的需求在不断更新,必须不断完善地铁安全管理法规。
2.3 没有形成完整详细的安全标准体系
地铁行业安全标准的建立,对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具备重大意义。我国现阶段缺少完整又详细的城市轨道运输安全标准体系,在准备建立该体系前,必须综合考虑地铁行业的现有水平和将来可能达到的水平以及大众市民对地铁安全的期望程度。
2.4 城市地铁应急预案的不合理,缺乏定期的危机演练
地铁作为城市轨道运输的主要部门,其特殊的运营环境使事故发生的危险性和紧迫性大大提高,所以,针对地铁事故的应急预案和定期演练是十分有必要的。尤其是新建成的地铁线路,在建成初期就必须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危机演练,制定好完整的、合理的应急措施。但实际上,我国很多城市的地铁应急预案和事故演练并没有得到落实。
2.5 城市轨道运输安全意识的缺失
地铁安全直接影响到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树立起城市轨道运输安全意识。我国现阶段各大城市的市民和地铁运营工作人员普遍缺乏相关安全意识,没有意识到地铁运输安全的重要性,等到事故发生后再强调意识的作用,那么一切都将会是无用之谈。
2.6 城市轨道运输的安全评估制度开展力度不足
安全评估工作开展的是否完善和到位关乎城市轨道运输的最终安全性能,是保障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完工的轨道投入运营之前,运营商必须通过安全监管部门开展全面的安全评估,提前排除所有可能发生的问题,投入运营阶段后,安全监管部门必须定期对轨道安全性能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责令运营企业对轨道进行整改,以此来保障运营过程中轨道运输的安全。在安全评估制度的建立健全上,我国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努力。
2.7 政府部门对安全管理的投入不足
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机制的建设及完善既需要时间、还需要技术、更需要人才,这些资源的投入不一定能够在短时间内看到回报,但是不投入是一定无法看到效果的。而现阶段,一些地方对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机制的建设非常冷漠,资源投入远远不足,这也是导致轨道运输安全问题频出的一大重要原因。
3 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3.1 做好地铁建设的规划工作,充分协调地铁建设的各环节
在开展地铁建设项目之前,必须做好规划设计工作,做好设计规划、施工建设和运营等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工作,加强地铁施工的安全性论证,加大力度审查相关安全强制性条文。
3.2 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法规体系
在建立地铁安全管理法规条例时,要积极考虑国外在这方面的优点和长处,结合国内各大城市的交通运营实况,针对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制定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法规条例。
3.3 统一地铁建设的技术规范
地铁建设的先关技术和设备机械是构成整个轨道运营系统的基本要素,必须统一规范地铁建设的技术和设备要求,保证从外国进口的设备符合国内地铁建设要求,充分保障地铁的安全运营。
3.4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危机演练
制定完善合理的应急预案,多次针对可能出现的紧急事故进行演练,与医院急救等部门时刻保持好联系,组织广大市民参与其中,从而提升市民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意识,提高地铁运营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应急意识。
3.5 大力宣传地铁安全管理意识
意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必须大力宣传地铁安全运营意识。培养安全意识高涨的地铁运营员工,号召广大乘客树立安全意识,争做地铁文明乘客,将轨道运输安全意识推广到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安全型的社会,推动地铁运输安全管理制度的顺利落实。
3.6 加强地铁的维护工作,提高城市轨道运输的安全性
篇7
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由北京站经宣武门站和复兴门站至苹果园站,共计17座地下车站,一座古城车辆段,线路长度为23.6km.北京地铁二期工程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线路呈马蹄形,由复兴门站经西直门站和东直门站至建国门站,共计12座地下车站,一座太平湖车辆段,线路长度为17.2km.北京地铁1、2号线改造工程主要包含
一、二期工程,投资总额为37.5亿元。北京地铁
一、二期工程建设初期的指导思想是,以战备疏散为主,兼顾城市交通。基于国内没有地铁设计规范和相关标准,工程建设参照了国外地铁的设计资料和规范,尤其是前苏联的设计规范。局限于当时的建设条件和国内的技术水平、生产工艺水平,采用了大量的非标产品和特殊设备。经过二三十年的运营,北京地铁1、2号线车辆、设备老化,大都进入设备报废期,系统技术性能下降,存在很大的地铁运营安全隐患。
本次改造涉及线路、车辆、供电、通信、信号、通风空调、给排水及消防、动力照明、火灾报警、环境与设备监控、车辆段等多专业的全面改造、更新和升级,根据工程筹划的要求,涉及行车安全、运营安全和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改造内容必须在2008年前完成。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完成多专业、多系统的改造,面临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和资金风险等困难,技术风险又是工程风险控制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改造中的技术风险进行分析。
2、技术风险的诱发因素
北京地铁1、2号线改造工程是一个复杂的技术改造工程,涉及全部设备专业、线路专业及土建专业,从某种意义上讲,相当于新建线路的设备安装阶段,但又不能等同于新建线路。本次改造工程是在不停运的前提下进行的,又受土建结构、人防设施不改变的制约,所以,诱发技术风险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2.1改造方案与规范的差距《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主要用于新建线路的指导,未涉及改造工程内容及要求。在车站安全出入口设置、消火栓设置、车站外部消防水源引入、区间火灾报警、区间风速等方面,改造方案与规范有一定的差距。
2.2土建结构与人防设施不改变本次改造是在不停运的前提下进行的,不具备土建结构发生变化的条件,且运营线路又兼顾战备人防的需要,要求人防等级不降低。在变电所有限的空间内,标准化产品与设备安全操作距离出现不匹配的现象;车站及区间主风机难于达到区间风速要求,需要重新制定新的通风排烟系统运行模式。
2.3过渡方案新旧系统倒接,必然涉及过渡设备和改造期间的车站运营模式和设备系统运行模式。过渡方案的制定与现状设备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系统有密切的联系。
过渡方案的合理、可靠、安全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改造工程的成败。
2.4概算因素根据北京市有关规定,初步设计概算额不能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值的3%,否则重新立项。此项规定在新建项目执行中难度较小,但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改造而言,属于崭新领域,执行过程复杂。由于国内没有改造经验,可能会出现漏项问题,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值与初步设计概算额有较大出入。
正在运营的线路已经暴露出严重危及运营安全的隐患,改造工程刻不容缓。如果概算额超标(大于3%),进行重新立项的话,时间耽误不起。因此,按照现有规定不重新立项,需要根据不超标的初步设计概算额反过来调整设计方案。
2.5现状变化与原始设计的出入北京地铁1、2号线已经运营30多年,路基、土建与建设初期比可能发生了变化,如路基沉降;建筑平面功能调整;设备及车辆处于老化期,大部分设备已到报废期,系统性能下降;由于基础资料的不齐整,使各类管线的现状敷设情况不很明朗等。
上述因素,将直接导致技术风险。当然,设计边界条件也是影响设计质量的因素之一。
3、技术风险的分类
3.1技术标准与设计标准目前,国内没有相关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改造设计规范和标准。
《地铁设计规范》第1.0.2条规定:“改建、扩建和最高运行速度超过100km/h的地铁工程、以及其他类型的城市轨道交通相似的工程设计,可参照执行。”
衡量改造工程是否达到要求、是否贴近国家相关规范及标准,针对目前可参考的设计规范及标准,制定改造工程的技术标准和设计标准是必要的。对于不同的现状和条件,技术标准及设计标准也不同。制定标准的宗旨是尽量靠近现行的设计规范和标准,满足改造目标。
3.2现状设备系统对现状系统及其设备的安全评价是改造工程的重要环节,是制定改造范围、内容及用户需求的依据,将直接影响到改造技术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在行车安全、消防安全及运营安全等方面,应分析哪些系统及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哪些系统及设备制约着运输能力的提供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哪些因素制约着改造的技术标准和设计标准,从而为编制改造范围、内容、原则及用户需求提供依据。否则,可能会出现危及安全的遗漏项目或出现不应有的项目占用有限资金的现象。
3.3改造技术方案改造技术方案是改造工程的核心内容,建立在现状系统及设备、技术标准及设计标准的基础上。高质量的改造技术方案应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提高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在改造期间对运营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而且通过工程筹划、设备招投标及施工管理,节约投资。
在不突破投资概算、不改变土建结构、改造期间降低对运营的影响等一系列的制约条件下,照搬新建线路的技术方案往往行不通,需要有新的思维方式,因地制宜,因事制宜。改造技术方案应有针对性,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还要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有大胆的设想。
3.4技术协调改造工程的技术协调工作与新建线路基本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篇8
【关键词】风险管控;地铁运营;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O434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实力上升,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的私家车数量不断的上涨为城市的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地铁的建设使得城市的交通压力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地铁在城市的运营将是未来城市缓解交通压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几年地铁在我国快速发展,但因其发展历程较短、经验不足,地铁的安全运营成为一大难题。本文先对我国地铁运营进行概述,再结合各国情况分析影响地铁运营安全的因素,最后对风险管控在地铁运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我国地铁运营
我国地铁的运营是从1969年北京建立地铁1号线开始的,经过短期的发展,我国的轨道交通的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都是无比迅速的。目前我国地铁存在建设速度快,项目多,规模大的特点,在建设和技术上存在技术不够先进、缺乏经验、抢工期、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对于地铁的安全运营增加了风险,也在现实中出现了较多的安全事故,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确保地铁的安全运营是地铁在我国得到发展的关键。
风险管控即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是指相关部门通过对风险进行评价和预测,尽可能的分析出全部的危险因素,对这些因素加以分析,对结果加以预测,找出有效的方法控制或者规避风险,对结果进行不断的追踪和评价,最终将危险因素消除。风险管控包括危险因素的分析、风险的预测、风险的预警、应急系统、风险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等内容。在进行风险管控时要尽量的控制住风险,采取各种手段,例如安全监督机制、风险预警机制等,尽量的降低风险,减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等。
二、影响地铁运营安全的因素
地铁运营存在一定的风险,其运营安全涉及到人、车辆和轨道的系统因素,以及自然、社会等因素,常见的地铁运营的安全事故包括地铁的设备设施类的事故、在轨道上的行车类事故、客运类事故、自然灾害以及其他类的事故等。事故在发生时常常会造成地铁的设备运转的失去控制,地铁的主体损坏,甚至地铁脱轨等,情况不太严重时造成设备的损坏和列车的停运,情况严重时造成人员的死亡等,在地铁的运行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安全事故是在2000年的奥地利莎尔茨堡州发生的列车上的电暖空调过热,导致的保护装置失灵,最终导致列车上155人死亡,18人受伤。
地铁的跳轨自杀案件发生的次数最多,其次是火灾,之后分别是技术故障、列车脱轨、供电故障、爆炸事件、撞车、地震等。地铁运营中的事故的不仅损失了设备,更对乘客的生命造成威胁。深入分析,可以看出:一方面事故本身会带来乘客的伤亡,另一方面地铁的拥挤使得在事故发生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应急机制,导致人员相互拥挤踩踏也带来了乘客的伤亡。因此,在对地铁的风险事故进行管控时,也要注意应急机制的建立。
三、风险管控在地铁运营中的应用分析
地铁的事故不仅损失了设备,更对乘客的生命造成威胁,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为了对地铁的风险进行管控,首先应对地铁运营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具体的分析步骤应该是先调查危险源,对危险的区域进行划定,然后对事故发生的导火线进行分析,再对潜在的危险进行鉴定,最后将危险源进行记录和总结。然后通过对危险源的分析进行地铁风险的管控,以消除危险因素对地铁系统运行带来的风险,保证地铁的安全运营,减少事故发生对事物和人身的损害。
地铁运营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的工作,在地铁的运营所涉及的多专业间关联密切,使得地铁的运营更加的繁琐复杂。地铁运营的风险管控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在对地铁运营进行风险调控时要充分的考虑人员、机械、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完善应急机制,在对为先进行检测后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测,并分析其危害性,之后断定应急的计划区域,实现区域性的应急或者单位性的应急,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的计划,实施技术和组织管理的措施补救,实现地铁运营的安全。
1、策略性措施
在对风险进行管控时可以采用策略性方法,例如在地铁进出口增加设备和人员,加强对于地铁的安检工作,提高地铁的安全防范等级,也可以设置屏蔽门。一般来说策略性措施主要包括:第一,减轻风险措。减轻措施就是对于已知的风险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不利影响。第二,转移风险。转移风险就是当风险避无可避,必须面对时,借助一定的协议将风险转移到第三方,并对第三方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第三,回避风险。回避风险就是采用改变计划行动的方式对计划急性转变,避免风险的发生。第四,自留和后备措施,就是通过最简单的方法地铁运营企业将风险承担下来,并在发生意外情况时,通过后备措施减少风险。
2、预防机制
首先,建立地铁运营事故预防中心。通过现代化设备的安装和通信设备的引进,加入排烟设备、消防设备和疏散设备的使用,对于客流量较大的地铁系统建立现代化的运营事故预防管理信息中心。为了在发生事故时保障乘客的生命安全还要对这些设备进行实时的监控,保证预预防中心在地铁营运时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监控,在发生事故时为了及时有效的救援并疏散乘客,优先将预防中心设置在站务室。其次,建立事故应急系统。一旦地铁发生事故,应急系统将自动报警,并指挥乘客安全疏散。并在此过程中开启自动检测装置,对事故进行检测和应急。例如在发生火灾事故时,应急系统通过感温和感烟装置对事故进行检测报警,关闭电源,然后开启自动灭火装置,对地铁系统进行通风排烟和自动喷淋。
3、严格管理
对地铁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管理的培训,宣传安全管理的措施和方法,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规范,对工作人员进行工作上的标准化管理。在地铁乘站口进行人工安全检查和自动安全监控,杜绝危险因素进入地铁中。同时加强人员的巡视和应急机制的演练,提高各部门的配合协调能力;并对消防设施进行维护,以防在事故时出现问题;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急救培训,提高应急能力,以应对地铁事故,减少人员的伤亡和损失;并在正常运营时加强对乘客的地铁事故应急的宣传,提高乘客的自救能力。
结束语:
地铁的事故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为了加强地铁运营的风险管控,相关部门应制定策略性措施,加强管理,完善应急机制。
篇9
论文摘要:本论文将针对当前我国城市地铁建设中标准对地铁造价的影响开展研究。在对地铁造价构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地铁造价以及降低造价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建设标准对地铁造价的作用,给出了相关建议。
一.引言。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建材价格和劳务价格均低于较发达国家和地区,因此,同类建设工程造价与发达国家相比应低很多。但我国广州、上海、北京90年代建成的三条地铁线,综合平均造价每公里均在6-8亿元,地铁工程的实际造价比许多国家和地区要高。如此高的工程造价,曾使得国家有关部门要求除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在建地铁工程项目继续施工外,其余城市一律暂停对外签约和审批立项、开工。所以,降低地铁造价己成为地铁交通能否健康发展,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推动我国城市社会健康、高效、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在我国当前地铁快速发展时期,开展降低地铁造价的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对于地铁项目的业主和投资方来说,应该积极开展降低地铁造价的工作以保证项目的效益,保证地铁项目的功能实用、满足发展的需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投资风险,减小政府负担。
地铁是一项投资大、技术较复杂、跨部门、多工种、建设周期长的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许多城市在建设规模确定、设计等级以及各类设备材料引进上采用不同的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地铁项目在工程可行性研究、总体设计阶段的投资估算、初步设计阶段的初步设计概算阶段,按投资性质分为: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及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建设期借款利息、铺底流动基金等。工程费用包括土建、装修、设备及安装工程费据统计,各个阶段的工作对整个项目造价的影响程度分别为:投资决策阶段为75%-95%;设计阶段为35%-75%;施工阶段为5%-35%;竣工决算阶段为0-5%。因此,可以看出影响地铁造价的因素主要集中在地铁建设前期及设计阶段,而这个阶段的工作主要以标准为依据。
二.降低地铁造价的建议。不合理的标准采用,将导致过高的地铁投资,标准不统一将导致系统高成本运营,如当前我国地铁建设中存在的设计标准过高、设备万国化的现象。地铁建设采用标准的不同,对地铁通风空调、车站、车辆、信号等系统的选择与构成及设备的选用都会有决定性的影响。应根据人民生活水平、国家政策、生活习惯以及城市经济实力,制定适当与合理的标准。合理的标准可以从以下方面降低地铁造价:
1.在投、融资阶段,明确的标准能够使得信息准确传达,提高投资者的信心有利于吸引资金,缩短融资过程,降低管理成本。在标准明确的情况下,投资者可以更为准确地判断投资项目的风险,业主也能够通过明确的信息合理分配有限的资金。
2.在规划阶段,标准能够降低决策风险,并提高地铁运营效益。地铁的建设规模、线路布置、车站设置等对项目的造价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建立符合国情和市情的标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地铁造价。由于线路规划合理、建设规模适当,为地铁在运营阶段的客流量和较低的运营成本提供保证。
3.在项目准备阶段,标准能够保证招、投标工作的合理性,使业主、承包商的利益最大化。通过确定的标准,业主能够将项目信息通过招标文件准确地传达给承包商,承包商也能够通过标准判断项目的可投性,并从理性角度编制投标文件。在招标过程中,业主可以依据标准确定条件符合的中标方,降低项目的投资风险。
4.在设计阶段,标准能够保证结构设计的安全、可靠、耐久及经济,并能够降低地铁运营阶段的维修成本。合理结构形式、结构尺寸、建筑材料及设计方法的采用能够提高人力、物力的使用效率,提高地铁项目建设的效益。标准化设计能够降低设计成本和缩短设计时间,能够通过标准化提高结构构件的可替换性,方便维修、养护,从而降低维修成本。
5.在施工阶段,标准能够保证施工质量、安全和进度,降低施工成本。通过标准化,提高材料物资的周转性,利于土木工程建设的工厂化,保证了结构的施工质量和进度,可以通过现场拼装等快速施工手段和降低返工几率等缩短工期,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施工手段减少事故隐患,保证施工的安全。
6.在竣工验收阶段,标准能够提供明确的判断依据,保证投资的有效性。工程质量对工程造价有着重要影响。不合格的工程可以认为是增加了工程的造价。标准能够清晰界定需验收工程的质量,以便业主能够依据验收结果及时作出能否接收己完工工程决定,或采取补救的判断,降低投资方的风险。另外,通过标准还能够提高管理效率,达到"向管理要效益"的目的。首先,标准可以明确地铁项目操作过程中的参与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敦促参与各方自觉履行合同;其次,标准可以作为项目执行过程中管理制度的确立依据,如设计原则、质量监督检查、安全管理等;最后,标准能够促进项目的信息化管理。 转贴于 我国的专家学者在降低地铁造价方面作了许多有价值的探索和研究工作,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降低造价措施。这些措施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投融资方式;线路规划;地铁车站设计规模;地铁车站结构型式、长度、埋深等技术指标;空调通风系统;车辆系统;施工技术;工程管理等。一些专家提到了标准及标准化在降低地铁造价方面的作用,但目前还没有针对如何使用标准降低地铁造价的问题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
三.需要尽快制定的标准。目前,我国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方面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己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城市轨道、地铁交通事业的发展。我国当前地铁标准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1.数量少,缺项;2.不适应各个建设阶段;3.对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没有区分;4.对安全、环境、质量等方面的法规和标准重视不够;5.未考虑与国际相关标准接轨。
现在地铁的基础标准还没有制定,地铁工程基本术语标准、工程制图和文件编制标准、设计统一标准现在也没有统一规定,而是依据工程建设相关标准,给后续工作带来难度。由于这些标准是地铁工程其它标准的基础,被广泛使用,应尽早制定。
在通用标准方面现以土建为例,其他专业标准制定可参照土建标准进行。地铁的土建占总工程的费用占到50%以上,就土建工程来说车站(地下、地面、高架)设计规范函需制定,如地铁荷载设计规范,地铁抗震设计规范,地铁混凝土设计规范,地铁基础设计规范。
1地铁荷载规范
由于地铁所处的特殊的地理环境,荷载条件发生变化,对于地层的土压力和水压力的计算,采用不同的现行计算方法结果差距较大。地基基床系数的确定也是关系到结构内力的重要问题。现在这些力的确定方法还不统一,使地铁的内力计算因人而异,因而需要独立的地铁荷载规范。
2地铁抗震设计规范。地铁抗震设施也发生了变化,浅埋地铁与深埋地铁受到的地震力,有很大差距,现在地铁的设计大都采用静力法设计,其他方法因为在设计上实施的难度系数较大,所以大都不被设计采用,制定适合实际情况而又有利于设计的地铁抗震规范也是必需的。
3地铁混凝土设计规范。地铁的结构设计中,由于对裂缝控制和严格,使构件配筋大幅度增加,是工程投资增大不可忽视的因素,而且由于地下结构的保护层厚度比地上结构大许多,这样的厚度不利于现行的抗裂计算,所以使钢筋用量增加,针对地铁结构应用怎样的钢筋配置原理和公式,还一直是个众说纷纭的问题,而地铁用到的混凝土也需要比一般的混凝土更高的要求,所以地铁混凝土相关规范需要制定和修改,以满足当前的建设要求。
4地铁基础设计规范。地铁的基础是桩基或更高要求的基础,对基础的要求也不同于一般建筑地基,所以需要对原有的基础规范进行改进。
结束语:总之,针对地铁不同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其标准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修订或制定相应规范,使标准适用于地铁建设特色,还是非常必要的。
篇10
关键词:地铁运营;物资管理;物流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运输业日渐繁荣。地铁作为现代社会城市交通的重要形式,在城市人群出行运输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物。在地铁运营管理工作中,物资管理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领域的物资管理方式相比,地铁物资管理有其独有的特性,一是地铁物资管理的时效性要求更高。由于地铁运营对于时间要求非常严格,而地铁物质供应必须满足地铁运营的客观需要,所以在物资管理的处理速度上要求很高,体现出很强的时效性,二是地铁物资管理内容丰富,车辆、供电、轨道、通信、信号、AFC等都是需要相对独立物资管理,涉及范围十分广泛。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呈现出持续扩张的趋势。地铁凭借其高效便捷的运输方式,成为现代都市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方式。全国各地各大城市都将地铁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点工作来抓,地铁项目的大规模实施,对地铁物资管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加强地铁物资管理研究,针对我国当前地铁交通运输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是现阶段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的重要课题。
1 地铁物资管理的组织体系分析
物资管理工作的实现,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当前城市地铁物资管理工作组织体系分为职能体系与业务体系两个部分,下面就两个组成分别进行讨论。
1.1 职能体系分析
地铁物资管理部门承担着地铁物资统筹管理的重要职责,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地铁运营过程的物资采购、存储、配送与企业部分预算、成本控制等。从这个工作职责上可以看到,地铁物资管理部门实际上位于地铁运营系统中生产中心和运营服务管理两个单元间的过渡区域。物资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是资金控制的关系,而与其他需求部门之间则是物资供给的业务关系。
1.2 业务体系分析
在地铁物资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中,物资供给无疑是其中最为主要的部分。这种物资供给业务的开展,首先要有物资需求部门根据本部门实际情况报送物资需求,企业汇总各部门的物资需求后编制预算和供给计划,物资管理部门再以计划或预算为基础为各业务部门提供相应的物资供给服务。由于该项业务内容繁杂,影响重大,各部门都设有专门的工作岗位,有专职的物资管理人员与物资管理部门配合,确保物资供给效率。现代企业生产运营涉及到的工作任务十分繁杂,地铁企业的运营管理工作涉及多个方面,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业务开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严酷的市场竞争和社会需求,地铁运营企业不断完善业务体现,进行科学的岗位设置,在物资管理方面要设置兼职生产计划员、兼职检修计划员、兼职备件员以及兼职材料员等岗位,避免需求计划缺少扎口管理,同时,在业务管理上需求部门务必与物资管理部门建立专项联系,以便于物资管理的有序进行。
2 地铁物资采购环节分析
地铁物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物资采购、存放和配送等一系列环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针对各自阶段的具体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与办法。在实际工作中,地铁物资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各自背景、经历不同,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原则也不一样,对应物资管理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要保证地铁物资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必须要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物资需求预算管理体系是当前地铁物资管理工作重要基础,地铁物资采购就是在该体系上实施的。
2.1 物资需求预算体系的建立
物资需求预算是地铁运营维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运营企业要在对地铁运营故障和设备检修情况的全面统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运营和发展需求编制物资需求预算。在地铁物资需求预算体系中,财务部门无疑承担着最为重要的职责,负责对预算资金进行严格观看。而物资管理部门则承担着使用预算资金的职责,其他业务部门则要为本部门提出的物资需求的合理性予以负责。
2.2 物资采购可以分为预算内采购和预算外采购两个部分
其中,预算内采购是指涵盖于物资需求预算内的采购项目。预算采购的采购需求由需求部门向物资管理部门提交物资需求计划,经过物资管理部门专职人员确认后,编制全公司的物资采购计划,再经由相关负责人按程序进行审批后即可实施。预算外采购指的是因为特殊原因,意外发生的采购。一般而言,预算外采购发生不规律,又具有较强的必须性,所以通常采用一事一议的方法予以实施。但在实施程序上与预算内采购基本相同,也是要由需求部门提交物资需求,再逐次依照规定进行审批,最后由物资管理部门予以实施。
3 地铁物资库存控制环节分析
物资库存作为物资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对于物资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有着重要影响。地铁物资库存工作的重点在于既要满足地铁运营的物资需求,又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库存,以降低由于库存导致的成本上升。实际工作中,运营企业可根据物资的重要程度将物资划分为关键物资、主要物资与一般性物资三类。再按照物资种类的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物资库存策略。其中,关键物资与主要物资的必须要保证现货供应,而一般性物资的库存控制方式应重点考虑经济成本等因素,通过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网络,实现零库存,从而减少企业的占有资金。
4 地铁物资配送环节分析
作为将物资输送给需求部门的重要环节,配送环节既要保证配送的时效性,满足地铁运营需求,还要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控制运营成本。在实际工作中,运营企业可采取分级配送、分级存储的方式,利用不同层级的配送结构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物资配送。
5 结束语
当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经济飞速增长的推动下,社会活动日益繁盛,城市人口出行密度空前,地铁交通所承担的责任日盛一日。做好地铁物资管理,有利于提高地位运营对物资需求的满意度,保证地铁正常运行,为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提供可靠的交通保障,有利于控制地铁运营成本,提高地铁运营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促进地铁交通运输业的健康良性发展。鉴于地铁物资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管理企业必须充分做好物资预算计划编制,科学统筹,认真安排落实,切实保障地铁物资需求的有效供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