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经营情况报告范文

时间:2024-03-22 10:07: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场经营情况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场经营情况报告

篇1

1.1家庭农场会计核算现状

1.1.1会计核算基础选用不科学。

会计核算基础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适用范围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收付实现制是适用非营利的单位,主要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而家庭农场虽然还没有成立为公司、企业的形式,但也是个会计主体。因此应选用权责发生制。而现在大部分农场都是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在实际收到或支付款项时才确认收入或支出,这样不利于正常核算家庭农场的经营成果。

1.1.2记账方法过于简单。

会计核算的方法有复式记账法和单式记账法。而我国农场会计核算存在的一个现状就是很多农场采用单式簿记。即发生一笔经济业务,只登记现金的收付,只在一个账户记录。例如:某个家庭农场购买了拖拉机,花了5万元,记账的时候只登记现金减少了5万元,而不登记家庭农场的资产增加了5万元,这样不能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1.1.3核算程序上,只关注登记账簿,忽视报告的重要性。

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程序应该是从凭证-账簿-报表。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家庭农场的会计核算,对原始凭证的保存不到位,造成本月发生业务无据可依,甚至不登记记账凭证,直接登记账簿,登到账簿又不总结编报表,这样就难以准确的核算当期收入、费用和利润。

1.1.4缺乏财务分析的理念。

农场主会计核算的目的在于反映家庭农场这个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对于会计信息如何利用,如何分析,如何做决策,缺乏财务分析的理念。

1.2原因分析

1.2.1外部原因。

家庭农场完全占有其经营成果,不需要交税,不受信息披露的强制要求,外部对它的监管也缺乏,这样会导致家庭农场的会计处理核算存在很多问题。

1.2.2内部原因。

中国有相当多的农场主认为其生产规模小,不像美国家庭农场的规模那样大,经营项目少,对会计核算工作不重视,认为会计工作对生产经营没有作用。但是,随着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提高,有些农场主开始意识到会计的重要性,但家庭农场经营者的文化素质较低,缺乏会计知识和相关技能,不具备按照最新企业会计准则等进行精确处理的条件,只能对农业活动中的各种收入和费用进行流水账式的记录和反映。

2提高家庭农场会计核算水平的对策

鉴于目前家庭农场作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作用越来越重要,规模也会越来越大,因此必须规范会计核算工作,提高核算水平,让家庭农场主更好了掌握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为其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还可以为多方利益者提供相关的信息资料。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

2.1遵循小企业会计准则。

目前我国家庭农场是介于传统农户和农业公司制之间的一种经营主体,和传统农户比较起来,家庭农场的规模要大一些,业务会更加复杂,完全不记账或者农场主只记流水账难以提供一些准确的信息。但是,我国特殊国情人多地少,土地流转制度还不够完善,家庭农场的规模不可能发展的太快,也不可能立即公司化。因此,要求家庭农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核算,设置科目,按照生物资产的准则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样不太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即使是专业的会计人员也难以把握,所拥有的会计知识几乎不可能实现高度正规化。再加上家庭农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各地的试点工作也还在进行中。因此,家庭农场的会计处理规范化须从其实际情况出发,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要反映农户经济活动内容,满足自身经济管理的需要,又要从通俗易懂、简便易行出发,即适度规范、灵活多样。笔者建议有些会计处理可以遵循《小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是财政部2011年10月18日颁布的,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小企业提前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比较,有些业务的处理要简化,因此,家庭农场可以以《小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随着规模化和公司化,逐步向《企业会计准则》过渡。

2.2选用科学的核算基础。

家庭农场应该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例如:农业生产周期长,有些经营作物,如果树、牲畜等,在初期几乎没有收益,而有些农用器械和用具,如拖拉机、薄膜大棚、饲养场等主要在初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且回收期较长。采用收付实现制,虽然操作简便,但对应计的收益不及时入账,对一些长期性的成本不进行摊销,往往会导致对当期利润计量的不准确。农场在经营初期会误以为亏损巨大而放弃经营,不利于政策的顺利实施。但是,确认应计项目往往需要会计的职业判断,农民的知识水平很难准确操作,可适当降低要求。农场应将重点放在应收、应付款项的确认和固定资产、大额递延项目等的简易摊销上,使当期的收入和成本趋于合理。

2.3有机结合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记录的一种记账方法。这种记账方法不仅有利于农场主了解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在登记入账完毕后,农场主可以通过账户记录全面、系统知悉每一经济业务的过程和结果。同时,考虑到农户繁重的工作和有限的会计处理水平,根据重要性原则,并不要求农户对每一项经济交易都进行复式记账,一些繁琐事项如低值易耗品的取得可以单项记录现金收支。而对于不能在账簿里反映或不能详细反映的问题,可以通过流水记录在账外加以补充,增加其灵活性。

2.4规范核算程序。

首先要规范原始凭证取得途径。与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有关的原始凭证分为两大类,外来和自制的。外来的原始凭证,可以直接用于登记记账凭证。没有外来的,可以自制,但必须要详细。其次,要根据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而不能直接根据原始凭证去登记账簿。最后,很关键的是不能无报表。根据重要性的原则,可以适当的简化报表。但必须有两个能反映家庭农场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简易报表,至少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2.5增强财务分析的理念。

家庭农场主不能简单看报表,而不去利用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利用,为相关利益者决策提供帮助。农场主可以对已知的会计信息进行利用,分析未来的经营方向,提高决策能力。除以上几个方面具体措施以外,我们应该加强家庭农场的外部监督。比如一个村建立的几个家庭农场,要上交家庭农场的财务报表,要进行业绩的评价,对家庭农场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并进行激励机制。其次,还应该提高家庭农场主的文化水平,给他们培训,让他们掌握基础的会计核算知识和财务分析知识,提高他们的财务管理水平。

3结论

篇2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家庭农场 土地流转 专业大户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6-0008-01

我县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了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情况

平邑县辖14个乡镇,695个行政村,近几年我县不断创新,在改革农业经营体制、推进农业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以农村土地流转为载体,以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创建为抓手,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水平。建立了县、乡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促进了土地依法有序流转。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书记、县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经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镇(街道、开发区)成立了相应领导机构,挂牌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全县流转农村土地9.2万亩。截止目前,全县优质农产品基地达到31.7万亩,无公害农产品以上认证面积达到20.32万亩,省级标准化生产基地2个,市级标准化生产基地10处,拥有“郑城金银花”、“天宝山山楂”、“天宝山黄梨”、“蒙山黑山羊”等4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三品”认证总数达到88个,市级以上标准化养殖小区80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3处,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企业5家。

2.以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近年来,着力培育农业经营主体,立足“生态、绿色、特色”优势,坚持走“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产业基地”发展之路,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已培育省级龙头企业 7 家,市级龙头企业 34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60个。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24个,直接带动农户 2 万户,带动面达到36%,农产品加工率达55%。

3.以科技推广为基础,以农产品质量监管为手段,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2012年组织全县各镇(街道、开发区、长山)开展了以“六大行动”为重点的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落实农业科技示范点10多个,组织近百名农业科技人员深入一线抓点示范,培训技术,指导生产。全县培训新型农民骨干5000多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次。

加大了县级监管机构、检测机构和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建设力度,县里建立了农产品检测中心,乡镇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并配备了专职监管人员。去年抽取蔬菜生产基地蔬菜样品15个,农贸市场抽取蔬菜样品15个,抽检样品合格率达到10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数量少,规模小。平邑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但不是农业强县,我县特色农产品种类众多,像山楂、黄桃、金银花等,属于每家每户分散的种植,当前形成了有面积无规模的现状,如地方镇水果种植虽种植面积达5万亩,但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集中连片种植30亩的都很少,很难形成农业产业规模、保持品质优势,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不高。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家庭农场数量多、规模小、机械化作业程度低、实力弱,难以形成产业规模。

二是思想解放不够,影响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负责人大部分是种养植、养殖的农户出身,是典型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掌握的知识和应用新技术不多,对科技引进,品牌意识认识不足,抗风险意识不强,家庭农户扩大再生产资金能力有限,抑制了家庭农场大发展。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深根蒂固,部分农户对机械化作业认知程度还不够,生产观念有待更新。

三是土地流转难,融资、用地、用工等要素制约大。近年来,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用地日趋紧张。加上农民固守土地,不愿意外租,土地流转困难,农场难以扩大经营规模;同时,土地集中连片更难,零碎不集中,影响农场主的正常生产秩序和生产积极性。

三、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议

一是强化培训,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培育新型农民是加快农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针对当前大部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负责人是典型土生土长的农民的实际,克服当前培训中针对性、实用性不强,培训条件较差,培训师资薄弱,培训经费不足的现状,一是建立组织机构,成立培训领导小组,明确培训目标。二是建设培训基地,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增加培训经费,列入财政专项,并逐年增长。三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由涉农系统的专业技术骨干组成讲师团,并聘请科研院校的专家教授传授讲课,同时邀请经验丰富的农村经纪人、农村致富带头人传授经验体会,以达到争相发展良好势头。

二是宣传动员,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利用新闻媒体和现代化传播手段加强宣传,全面提高农民的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利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国家的支农、惠民政策。

篇3

关键词:农地经营规模;适度规模经营;土地制度

中图分类号:F3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7-0012-02

农场规模的大小一直以来是学者们关注的话题,扩大农场的规模究竟能否实现规模效应,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家庭式农场还是集体农场更有效率,这些问题的答案,与农业的生产组织效率,最优化农业资源的配置息息相关。

一、中国农场规模的变迁与发展

在中国,农地经营的规模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又从大到小的变化。1950年开始的,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使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统一于农民,建立了由农民占有小块土地的农户个体经济。

从1953年到1978年,中国的土地制度经历了从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直至的发展过程,土地由个人所有逐渐变为集体所有,在阶段,原属于农户个人所有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生产资料都无偿地归公社所有。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土地,保留了集体对土地的所有权,将土地经营权承包给了个体农户,因而实现了农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

2002年,中国粮食主产区户均耕地为0.714公顷,人均耕地为0.183公顷,劳均耕地为0.277公顷。另据农业部课题组披露,2004年中国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17公顷,农村户均经营规模不足0.55公顷(卢荣善,70)。由此可见,中国的农业生产规模远低于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几百至上千公顷),甚至与以小规模家庭农场闻名的日本相比, 2004年日本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相当于中国的5.7倍,户均耕地面积相当于中国的3倍,相比之下,中国的农业生产规模也是偏小的。

对于过小的农业生产规模,许多学者认为这极大地阻碍了中国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原因包括:

1.无法将农业机械设备的作用最大化,享受规模经营带来的效率的提高。

2.农业自给比重过高,商品化程度低导致农业生产发展的动力不足。农户缺乏追求利润的内在动机和市场竞争的外在动力,仍然处于一种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状态。

3.生产规模过小直接导致了农地的破碎化,据调查,中国耕地面积高达1 246.667万,占净耕地的10%,沟渠面积为486.667万,是净耕地的4%; 田间道路约666.667万,是净耕地的5%,这些指标均超过世界上农业集约化水平中等国家的1倍以上,总之,中国因破碎化而浪费的耕地高达净耕地面积的 19%左右,占农地有效耕作面积的3%~10%。(中国耕地破碎化的原因)

4.在如今农民大量进城务工的情况下,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似乎超过了其为家庭创造收入的功能,因而有被闲置,没有发挥其最大生产潜能的可能。小规模兼业化的农业生产模式,被世界各国的经验证明是低效率的。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国自80年代开始了农业规模经营的一系列尝试。大部分的规模经营都是由政府发动和推行的。以北京顺义的做法为例,主要是组建集体农场,有三种运作的方式:其一是村办集体农场,有集体单一经营,其二是以专业劳动力和一定规模的土地承包为基础,加上社会化服务,形成双层经营;其三是单一的家庭经营形式。从各自所占的土地的百分比来看,集体农场站绝对地位,经营面积占62.8%。 而在苏南地区,也有以家庭经营为基础进行的规模经营试验,有三种形式:即家庭农场(种田大户),两田制(在集中责任田的基础上形成的规模经营)以及村办农场,在整个推行规模经营的过程中十分注意社区内农户的意愿和可接受程度,保持了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制度激励和自主经营的优越性。

然而,这些规模经营的尝试到底有没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却是一个很难准确测度的问题,这是由于相对于小规模经营的农户来说,规模经营大户得到了小农没有的补贴或其他优惠待遇,根据对江苏吴县的调查报告显示,大户的水稻单产高出村平均数8%,小麦高出3%。但是这些大户每生产1公斤粮食,要得到8分的人民币补贴,农机服务站的收费要低10%,同时可以优先享受这些服务。根据他们搜集到的一个村里种田大户和集体农场在1994年的单产和成本,集体农场的单产虽然高1%,但成本却要高出14%。也有学者的调查发现,规模经营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没有作用,如山东农业大学在1995年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中国的规模经营并不一定提高单产,他们调查了山东北部77个行政村358个农户,调查数据表明,规模经营农户和小农的单产没有什么差别,小农的平均单产为436.3公斤/亩,规模经营农户的单产略低,为424.8公斤/亩。

二、一个关于最适农业生产规模的理论框架

中国农村目前实行的是,土地是集体所有的,农民家庭只是拥有分片的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村政府在分配土地时往往也是以公平为主要目标,考虑了农民家庭的人口数目以及土地的肥沃程度等等一系列因素,尽量做到公平。由于土地在法律意义上属于集体,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农户间的买卖是不存在的。土地集体所有制赋予村庄内部每个合法成员平等地拥有村属土地的权利。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妨首先从理论上推导一下最适经营规模的大小。假设农场的产出为Q,农场面积为S,劳动投入为L,机械设备的投入为T,化肥的投入为F,则可假设农业的产出函数为柯布――道格拉斯形式的函数:

从上式可以看出,最适的农场规模与其他除土地之外的要素投入有关,农场规模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而是要与实际的劳动投入、机械以及化肥投入相适应。同时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劳动、机械以及化肥投入的增加,最适的农场规模也增大。

姚洋对浙江三县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最适规模”的含义。换言之,经营规模的扩大应该是与农户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或生产技术的改进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增加这些配套的技术投资,才能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农户都能支付得起相应的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中国目前仍然是一个劳动力廉价而资本相对昂贵的国家,高价引进国外的机械化设备对于农户来说有时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三、变化中的“度”:以日本为例

为什么日本农业的经营规模会扩大呢?这是由于日本农户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一直快于总人口的老龄化速度,预计2010年总人口的老龄化率达到22%,而农户的老龄化率高达30.6%。同时,日本农业的新增劳动力不足,农业兼业化过程中兼业农户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些都使得人多地少的日本在耕地利用上出现了弃耕地面积不断上升,全国耕地利用率不断下降的局面。这种局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的劳动力下降所致,随着劳动力资源的减少,农业生产的最适规模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因此,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促进土地的规模经营,日本政府1970年修改了土地法,允许土地租借 ,另外还建立农地保有合理化法人,形成沟通农地租借转让的桥梁。农地保有合理化法人的具体做法是,接受欲出租农地者的土地,再将这部分土地租给欲租入者,通常租借期为10年,10年租金由农地保有合理化法人一次性支付给农地出租者,而租入者则按10年分期向农地保有合理化法人支付租金,作为中介,农地保有合理化法人所需资金来自于国库补助金。这项制度实际上奖励了土地的租赁行为,大大促进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

四、中国农业的规模经营

将日本与中国的规模经营实践加以仔细比较,我们不难注意到,日本土地的规模经营是通过土地流通市场进行土地的租借达到的,而中国的土地交易存在很高的交易成本,严重阻碍了土地的交易。中国土地的交易成本高主要是由于:

1.政府对农地承包经营权转让限制不当,增大了农地市场启动成本,现有政策法规对农地承包经营的转让限制过多,这直接阻碍着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

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的特殊性使交易的搜寻成本比较高。这一点与农村土地流转的封闭性有关,中国的农民有着很强的“乡土情结”,即使发生土地的流转,其转包方的范围也非常有限。往往仅限于同族和邻居,这导致了农地转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农户搜寻信息代价过高。

3.相关法律不完善,中介服务组织缺乏,土地转让的程序过于繁冗,这些都增大了土地流转的交易成本。

虽然目前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规模经营的条件,但是一方面中国的土地流转市场几乎不存在,农户停留在小规模的农业经营阶段,无法达到农业生产的最适规模;另一方面,由政府主导的规模经营,由于其制度上的种种缺陷,亦难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导致规模经营的效果不明显。

五、后续研究的方向

对中国适度农业经营规模的分析让我们意识到在文章第二部分的公式中遗漏了一个重要的变量,即一国的土地制度。完整而清晰的土地所有权束,交易自由的土地市场,较低的土地交易费用,这些都与一国是否适于开展大规模农业经营密切相关,因此,为了让公式更准确地描述最适的农业生产规模,我们可以考虑在其中引入表征制度因素的变量。不过,由于土地所有权等概念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如何定量地计算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何测量其变化,这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参考文献:

[1] 陈欣欣,史清华,蒋伟峰.不同经营规模农地效益的比较及其演变趋势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0,(12).

[2] 王新钢,张思光,张宝悦.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的限制因素及对策[J].农村经济,2004,(11).

[3] 林善浪.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效率评价[J].当代经济研究,2000,(2).

篇4

一、农场内部审计机构存在的问题

从设置审计机构和配备人员方面看,农场内部审计机构在逐年弱化、人员退化。虽然总强调加强审计力量,配齐配全审计机构,但这种情况转变不大。例如:某管理局所属11个农牧场,9个农场设立了审计科,2个农场没有设立审计科;管理局范围内的农场共配备审计人员11人,仅2个农场配备2人以上,其余农场只配备1人。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专而不精,专职的审计人员少

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业务知识和能力,不仅要熟悉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具备审计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准确理解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处理法规条文与事实的适用,对审计对象做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审计评价。要全面掌握政策法规,但农场大部分审计人员是从财务人员中转过来的,仅具有一定的财会业务知识,知识片面,工作起来难度大。

(二)兼而不强,兼职的审计人员多

尽管部分农场设立了审计科,但专职的审计人员少,甚至有的审计人员同时兼财务工作。因为兼职多,精力有限,很难把精力和心思全部用在审计工作中,这样大大削弱了审计的监督职能。

(三)虚而不管,虚设的审计机构多

审计机构应是一个独立部门,应按职能履行其职责,有所作为,但机构没有发挥其作用,形同虚设。部分农场内部审计机构虽然设立了,但同时兼纪委、工会、老干部和财务等工作,没有开展实质工作。只是为完成上级行业部门以及场领导交办的工作而被动工作,不是主动开展工作,没有真正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

(四)管而不细,监督管理不到位的多

农场内部审计科归农场场长管理,财务部门也对农场场长负责,很多农场存在场长既管审计科,又管计财科,造成监督与管理的矛盾,造成农场审计工作是审计场长经营工作优缺的局面,而不是单纯审计财务,产生审计与场长、财务的矛盾,部分审计科形同虚设,无法正常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审计没有起到监督作用,造成财务管理的缺失。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造成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两方面。1.单位领导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农场场长既主管财务工作又负责审计工作,但注重财务管理而忽视审计监督。审计机构不健全,内审人员较为缺乏,并且独立性不强。有的农场设立的审计机构形同虚设,发挥不了审计作用,有些农场干脆不设立审计机构,不配备专职人员。2.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无法满足内审工作的需要。工作人员业务不精,尽管当过财务骨干,但业务有些单一,审计规章制度、审计方法掌握得不熟练;职业敏感度、洞察力和综合判断能力普遍不强,对审计工作不适应,审计工作流程不熟悉,审计业务素质不高,独立开展审计业务有难度,提供的审计报告质量欠佳,审计建议针对性也不强,不能独立使用审计软件。

三、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搞好内审工作的关键

领导的重视程度越高,内审工作就越有依靠,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大。为使审计工作顺利实施,应加大宣传,以引起各级领导对审计工作的重视,便于审计工作的开展。按照《黑龙江省内部审计条例》和《黑龙江省农垦内部审计工作实施办法》,各农场要依法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每个机构至少配备2名~3名专职审计人员,主管经营的领导不能主管审计科,这样便于审计科主动地开展工作,也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二)优秀及稳定的审计队伍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

提升审计机构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着审计结果的质量。农场审计科人员通过实际操作、理论学习等渠道学习财经法规以及域外知识,全方位地提高审计人员的思想和作风建设。尽快由“财会管理型人才”向“审计监督型人才”转型,提高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还要不断利用计算机进行联审等先进的审计手段、审计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在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的同时归避审计风险。注重审前调查,审计方案的制定,审计程序的规范化,审计取证的真实可靠性,同时要求审计人员一要把握好政策,二要有扎实的工作作风,三要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四要具有责任感。

(三)坚持依法审计是审计工作开展的根本

篇5

(一)英国的自营农场模式

20世纪,英国农业经营方式的显著改变是自营农场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农业经营方式。英国家庭农场起源很早,在圈地运动扩展的过程中,富农以购买或租赁的方式从农民手中占有土地,进而合并形成较大规模的农场;19世纪中叶随着英国土地产权形式由敞田制转变为土地私有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量的家庭农场或竭尽所能地扩大规模,或被挤压破产,农场发展突破家庭农场的规模局限,大规模租赁土地,大量雇工,大型租赁农场逐渐取代家庭农场;20世纪以来,因为英国地租下降、地产税逐渐提高、政府加大对租赁土地的干预力度等多种措施,抑制了大土地所有者的收益,纷纷出售土地。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又逐渐流转到农民手中。以英格兰和威尔士为例,20世纪20~60年代,贵族地主手中的耕地有40%移交给了农民,随着家庭农场数量的快速增加,英国政府不仅颁布了一系列农业法,维护农场经营者的利益,同时从财政上给予优惠政策扶持,在高度机械化的条件下,英国家庭农场逐渐实现了自营化。根据1970年左右的一项官方统计,农场总数中租佃农场约占36%,自营农场占64%。英国以自营农场为主的农业发展速度很快,20世纪30年代大麦小麦每年的进口量是600万t,1986年这一需求已经基本能由国内农业满足;20世纪30年代本土仅能提供30%的食物需求,1986年国内市场食物供给达到80%,食物的进口依赖程度逐渐降低,甚至某些农产品已经实现净出口。

(二)美国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美国人少地多,农业生产以大面积耕种为特色,规模庞大的农业生产需要相互合作。美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可以归纳为3类:一是工商企业直接对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协调,涵盖生产资料的生产供应、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以及销售等若干环节,各环节流水作业,从农产品生产到加工销售均由企业内部实行统一核算。二是工商企业与农场保持独立的生产经营权,双方签订合约,进行合作,农场主负责农产品生产,工商企业负责农产品加工销售,各司其职,合作关系相对稳定,这一组织形式是目前的主导方式。三是农场主联合投资兴办的供应生产资料和销售农产品的合作社。成员之间互助合作,在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等不同阶段以不同形式提供服务。这一组织形式突破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个农场主产销的局限,促进美国农业经济增长,提高了农场主收入水平。20世纪初期以来,美国农业发展逐渐实现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以及社会化服务的产业化发展目标,形成较为稳定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目前,农产品加工企业是美国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美国的食品加工业在制造业中也是规模最大的。

(三)荷兰的家庭农场模式

荷兰的农业用地约为200多万hm2,仅占整个陆地国土面积的1/170,农业人口60多万,约占总人口的1/27。农用土地不足使荷兰的家庭农场规模较小,然而,荷兰农产品出口量很大,在国际市场占有较高的份额。目前荷兰农业有60%的最终产品销往国外,农产品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9%,农业出口总额仅次于美国,排名世界第二。荷兰家庭农场模式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荷兰政府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致力于完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完善交通网络,增强物流服务功能;引导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增强了农业的竞争力。此外,荷兰的农业合作社以其非营利性保障了农民加入合作社的利益,也为合作社的长期运转提供了动力。例如,成员55%以上的化肥以及精饲料均由合作社提供,农民90%的生产资金支持也来自在信用合作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拉博银行。

二、发达国家农业经营模式的经验

(一)英国自营农场模式的“专”

英国自营农场的“专”主要表现为不同区域的农场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及时调整农业结构,加速了地区专业化发展。英国东南部是平原地区,土壤肥沃,适宜发展种植业,是粮食主产区;北部是山区和丘陵地带,雨水较多,草木茂盛,重点发展畜牧业。在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下,英国进行了重大的农业结构调整,扩大畜牧业比例,进一步缩小种植业比重,农业结构调整使得英国农业从混合经营转向专业化发展。如农民进行大规模的水果和蔬菜的种植,伦敦等大城市附近有了专门的蔬菜、鲜花以及鲜奶供应基地,呈现出更加鲜明的区域特色以及专业化发展趋势。此外,英国自营农场专业化发展也离不开政府实施的高效率的科技推广政策。英国全国有数十所大学和地方性农业学院为农业培养各种人才,在各地设立农业技术培训中心以及其他专门机构,对自营农场提供服务和咨询。英国政府对农业科研的支出逐年增加,进一步推动农业专业化发展。

(二)美国产业化经营模式的“稳”

美国产业经营模式的“稳”表现为从事农业生产的收益稳定。在长期的农业经营实践中,美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业合作社组织形式,实现了跨区域合作。区域内合作社一般由同类农产品生产者组成,它们需求相似,接受合作社的产供销服务;跨区域合作社在区域内合作社基础上,服务范围更广,覆盖面达十几个州,形成合作社联盟,专业化程度较高,进行商业运作,因此合作社成员能够突破区域市场限制,在全国市场以及世界市场获利。这种合作社联盟大多独立于联邦或州行政权力之上,能够跟政府部门交涉,尽可能多地为其成员争取更多的政策优惠,保护成员利益。此外,美国产业化经营模式的稳定还在于美国政府用高补贴的方式增加农场经营收入,从而在农产品价格降低的情况下,能稳定农场主家庭收入。

(三)荷兰家庭农场模式的“精”

荷兰家庭农场模式的“精”表现为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发展。荷兰人口稠密,人均占有农业用地极少,必须精耕细作,提高耕地的单位产出效益。这种集约化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民、高收益的特色农业项目以及高效率的机械化生产。首先,荷兰的农民大多数英语交流能力较强,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营销能力,农民思维开阔,紧跟世界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较强的经营管理才能和国际开拓创新眼光。这些特点使得荷兰农民在整个农业产业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次,荷兰竭力推广特色农业项目,如花卉蔬菜园艺业,故被称为“欧洲花园”,成为最大的花卉出口国。特色农业在市场竞争力以及提高收益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最后,高程度的机械化生产提高了农业集约化程度。荷兰蔬菜花卉种植以及牧场养殖均有较高的机械化水平,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为集约化生产提供了可能。

三、发达国家农业经营模式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一)建立健全农业政策与制度支持体系,强化政府的导向作用

发挥政府在农业发展中的导向作用是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通常表现为农业补贴政策和农业信贷支持政策的实施。农业补贴一般包括价格支持、直接补贴和农业综合补贴。如英国1947年实施的价格保证制度,对农产品施行价格支持,当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低于保证价格时,两者之间的差价则由政府补贴给农户;又如农场建设补贴,提出政府承担1/3的农场修建房屋、道路或供电网络等费用。以2008年为例,英国对农业的支持和补贴总量高达37.19亿英镑(1英镑约合10.19元人民币,2014)。中国对农业的补贴力度也逐年增加,但是鉴于财政压力,目前应该还是以价格支持为基础,逐渐建立以直接补贴为主体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进一步加大农业综合补贴支持力度。就农业信贷支持政策而言,美国构建了一整套的信贷系统,各级信贷银行面对特定的对象,分工明确,包括为农场主提供购买土地、农机设备等需要货款的联邦土地银行;联邦中间信贷银行不直接面向农场主,通过信贷协会向农场主提供贷款;合作社银行面向的主要是由农场主组成的合作社,而非个人。相比较而言,中国目前的农业信贷支持力度较弱,水平较低。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在创新能力提高的基础上,调整信贷结构,增强信贷服务功能,能够提高农民积极性,稳定农业收益,促进农业发展。

(二)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合作社是一种应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的生产组织形式,英国、美国、荷兰的农业合作社各具特色。英国合作社的特色在于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以某一种农产品为主,如小麦合作社,朝专业化方向发展,注重农产品附加值的提高,竞争力强;美国合作社的特色则在于覆盖面广,实现了区际合作,采取现代企业管理方式;荷兰合作社的特色则是它的非营利性,一般扣除30%的收益作为组织运行和风险资金,其他均由成员分享,合作社负责成员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以及产后的一切事务,沟通农户和市场。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借鉴发达国家合作社模式,要充分考虑中国的基本国情,同时还要顾及中国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显著差异。合作社经营要充分兼顾专业化和综合性,控制合作社适度规模经营。具体实施可以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合作社发展模式,实现区域内合作,如东部地区农业发展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可以借鉴英国专业型的合作社模式;而中西部农业发展更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合作社模式应倾向于非营利性。第二步,在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逐渐缩小的前提下,不同区域之间进行跨区域合作,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进而实现全民的共同富裕。

(三)推进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化,加强农业技术推广

荷兰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较为完备,从预备农业教育到中等农业教育,再到高等农业教育,种类很多,课程级别层次分明,荷兰多数农民至少接受过中等农业学校的专业教育,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农民还要不定期地接受多种形式的培训;其他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也重视农业人才素质的提高以及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如1963年英国设立农业经营管理部负责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难题以及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技术培训和咨询;美国则在长期的产业化经营实践中形成了以联邦一级的农业部、州一级的农学院,以及县一级的农业推广站相结合的农业教育、科研以及技术推广三位一体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产业化体系。2012年中国十报告中提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目标,新型农业人才除了具有专业技能,还要懂得农产品营销。为此,一方面要培育有知识、懂技能的新型农民,另一方面还要将农学专业毕业生吸引到农业生产中来。在对这些人才的培养上,农业生产技能和农产品营销手段要并重,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建立长效的人才管理制度,如建立农业专业人才储备制度、完善农业专业人才激励机制等,农业人才的培养能够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推广。

(四)建立健全多主体、专业化、社会化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深化,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社会化服务随之出现。目前美国和荷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规模都比较大,但各具特色。美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市场为导向,具有较高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在农业生产产前、产中和产后都有专业的服务机构参与,降低了农业生产的风险,使得农业收益具有稳定性;荷兰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则围绕花卉等主导产业形成,花卉的保鲜则依赖发达的物流技术和网络,尤其是航空运输方式,从而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满足各地的市场需求。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农业现代化发展离不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撑。中国作为农业大国,需要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建立健全多主体、专业化、社会化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如对于资金投入需求较大、收益回报较慢的服务,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研及枝术推广等,由政府负责;农户联合形成的合作社则负责为具体的生产和销售环节服务,如供给肥料、种子等;私人服务机构从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出发,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灵活地参与更多的回报率较高的服务项目。多主体的培育和发展需要更高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与之相适应。

四、结语

篇6

我国有耕地面积12171.53万hm2,人均耕地面积0.09hm2,2011年城镇人口数量首超农村,比重达到51.27%,也就是说,我国还有乡村人口65656万。《经济信息绿皮书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2013)》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2.3亿,其中农村户籍人口占80%,“80后”新生代农民工已占劳动年龄流动人口的一半,未来农村“谁来种地”的问题日益突出。2013年3月,农业部对全国家庭农场发展情况开展了统计调查,结果表明,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符合此次统计调查条件的家庭农场87.7万个,经营耕地面积达到1173.33万hm2,平均每个家庭农场有劳动力6.01人,其中家庭成员4.33人,长期雇工1.68人。在全部家庭农场中,已被有关部门认定或注册的共有3.32万个,其中农业部门认定1.79万个,工商部门注册1.53万个。

2国外家庭农场在农业推广中的作用

从家庭农场的存在形式来看,分大、中、小型家庭农场,美国、加拿大属于大型农场,法国等欧洲国家的属于中型农场,日本属于小型农场。以这些发达国家的家庭农场为例分析国外家庭农场在农业推广中的作用。

2.1农业人口的数量据

2005年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统计,加拿大为2.3%,美国为2%,法国为2.9%,日本为3.2%,澳大利亚为4.4%,可见发达国家农业的机械化程度相当高。

2.2农场的规模和人数

美国和加拿大的农场的平均面积都在166.67hm2以上,每个农场的平均人口数却只有1.6个;法国农场的平均面积为48.67hm2,每个农场的平均人口数为1.9个;日本的农场面积较小,平均面积为1.80hm2,每个农场的平均人口数却只有1个。以上这些国家的农场大部分属于家庭农场,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

2.3家庭农场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

国外的家庭农场面积比我国的家庭联产承包面积都大,从业的人数却非常少,他们要从事规模生产经营,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因此,国外家庭农场需要农业技术非常迫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进入门槛高。

西方农业发达国家已普遍建立了农民职业准入制度,并拥有较完善的农民职业教育体系,只有获得农民资格证书的职业农民,才能进入农业领域。他们经过特殊的培训,在从事农业生产前,已经掌握了先进农业技术,对于推广先进农业技术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2.3.2农业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现代农业生产与过去大不相同,不再需要投入大量体力,而是追求技术进步产生的规模优势,迫使农场主应用先进的技术,从而不断提高生产力。

2.3.3专业化生产把农业技术应用推向极致。

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就是建立区域性集约化生产,并细分出了饲畜业农场、谷物农场、农牧业混合农场和特种作物农场等,这些农场主都拥有先进的农业技术。

2.3.4政府大力扶持农业。

政府通过对农业的高补贴政策,加大农业技术研发,并定期对农场主进行培训,推广先进技术。

3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及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

现在农村新生代劳动力绝大部分在结束求学后选择“跳出农门”、进城务工,造成务农农民后继乏人的现状,家庭农场的产生,为新生代农民找到了出路。他们可以通过土地流转成为职业农民,并以家庭为基本单位,以适度规模土地为劳动对象,运用先进技术增加收入,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又推动了他们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追求,从而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推广。

3.1家庭农场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实例

绵阳三台首个家庭农场是三台县芦溪旭升家庭农场,该研究以此为例,分析家庭农场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该家庭农场主营花生、薯类农作物种植及鸡、生猪饲养,有农业人口5人,劳动力4人,经营租赁河滩荒地14.67hm2,租期17年,拥有农用车2台,拖拉机3台,其他农机10多台(套)。

3.1.1农场主对科学技术的要求最为迫切。

该农场主在种植地膜花生、地膜土豆的过程中,多次到县农业局学习种植技术,并经常到种植大户那里参观学习,只要有机会就索要相关资料,掌握生产全过程技术,努力做好防病治虫工作。短短2年时间,农场主就从一名“门外汉”,成为了让附近农民刮目相看的科技致富能人。

3.1.2农场主以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该农场过去是鹅卵石滩涂荒地,通过对沙石的清理改造,变成了如今的平整松软的良田。因此农场主对土地资源极其珍惜,采用引进良种、配方施肥、地膜覆盖等技术,提高土地单产。2013年该农场主利用冬闲时节规范种植13.33hm2优质土豆,单位面积产量超过3.75万kg/hm2,产值超过160万元。

3.1.3农场主以现代农业提高生产力。

现代农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农业机械现代化,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农场主对现有的品种、机械都有明确的选择,不断追求新品种、新机械的配套,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发展。

3.2家庭农场应该是农场技术推广的主体

3.2.1家庭农场扩张必然需求农业技术的进步。

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也是作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要把新生代农户留在土地上,必然其收入要与外出务工收入相当或更高,而传统的耕作方式是不可能达到如此高的收入,只有通过掌握现代农业技术才有可能实现。

3.2.2家庭农场成员必须掌握现代农业技术。

现在农村劳动力的价格普遍上涨,传统方式的农业生产已经无法承载这种变化,作为家庭农场只有规模经营和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才能保证收入的稳定增长。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求提高农户的科学种田水平。很多地方规定,要成为职业农民就必须有一定的文化知识,通过培训掌握一定的生产技能,获得新型农民证书后,才有资格注册家庭农场,从而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充分发挥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效益。

3.2.3家庭农场水平提高要与农业机械配套。

家庭农场的农场主,要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农业经济收入,也必然要提高自身的机械化水平。据2013年统计,全国小麦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水稻机械种植水平达到30%,玉米机收水平达到40%,油菜、棉花机械化水平还不到10%。由于我国的土地和人口分布差异较大,形成了北方人少地多和南方人多地少的格局,尤其是西南地区有较多的山地,土地面积小,坡度大,不适合大型机械化耕作,而过去是以家庭联产承包制的生产模式,农户是不可能投入较多的机械设备,从而长期制约了我国南方的农业生产。当前家庭农场不断涌现,规模不断扩大,迫使家庭农场推广适合本地的生产机型,从而促进了农业机械的推广。

3.2.4家庭农场将是农业推广的主力军。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下的小农户经营的优越性已不再明显。家庭农场顺应了劳动力转移、城镇化建设、农机加速推广的历史发展进程,有效地整合了土地、劳力、农机资源,在未来农业的发展和多元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中,将加快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的发展。

4发展家庭农场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对策建议

4.1扩大农场规模,促进规模效益

我国的农业过去一直是小户经营,规模相当小,只有不断通过流转的方式,形成规模化的家庭农场,使农场主成为职业农民,才能深入地学习钻研农业技术,从而促使农民把农业技术推广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

4.2加快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促进农业用地有效流转

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产生更多更大的家庭农场,更好地推动农业技术推广。

4.3加大政策支农力度,培养家庭农场技术人员

篇7

关键词: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一般农户;培育;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F323.6;F32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9-2221-05

将现有一般农户改造、培育、提升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贯彻落实党的十提出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战略方针的重大举措,做好这项工作对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 背景分析

一个时期以来,中国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两种引人注目的情况:一是承包农户的小规模分散生产经营和农业劳动力素质低下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二是工商企业等大资本进入农村租赁农户承包的土地直接进行农业生产,将动摇和改变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由此产生了中国究竟“由谁来种地”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虽然众说纷纭,但主流观点是坚持、稳定和创新以土地承包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维护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这是因为农业存在自然和经济两个再生产过程的特点决定农户家庭经营在农业中具有更好的适应性,是农业生产中最适宜的经营模式。家庭经营不仅适应以手工业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也适应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的现代农业。国际实践经验表明,任何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最基本的经营形式都是以农户为主体的家庭式经营,这是农业与工商业的区别[1]。所以,根据农业生产不同于工业等其他产业的特点和中国劳动力众多、耕地稀缺的情况,不会随意和过多地让城市工商业资本投入农村替代农户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农业生产中的经营主体仍然主要是农户。

在这方面党和国家的回答和决策都是很明确的,党的“十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1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3年中央1号文件根据党的“十报告”精神,明确指出在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中,要“抓住两个关键”,即着力培养新型经营主体,既注重引导一般农户提高集约化、专业化经营水平,又扶持联户经营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着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和多元服务主体,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2]。

这里所讲到的一般农户、联户经营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和服务组织都是中国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主体。在这些主体中各种农户是基础性微观经营主体,在农户主体中又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一般农户,另一种是联户经营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联户经营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是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新产生的为数还不太多的新型经营主体,这种农户经营在承包制基础上,其经营规模较大,集约经营、专业经营水平较高,市场竞争能力较强,代表农户经营主体的发展方向,但还不太成熟和稳定,需要完善与提升。所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将这种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的关键积极加以扶持。

一般农户是与联户经营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有明显区别的普通承包经营农户,现阶段这种农户在数量上占绝大多数,是农业生产经营最重要的微观主体和基本单位,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一般农户还具有比较浓厚的传统农业生产经营特征,存在不适应现代农业快速发展要求的问题,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还有较大的差距。为此,必须对一般农户进行现代化改造、创新和提升,使其能够与现代农业融为一体而成为支撑和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基石。鉴于此,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引导一般农户提高集约化、专业化经营水平,使之成长为新型经营主体,并把此作为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的关键问题之一提出来,可见做好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本研究的主体内容就是如何引导一般农户转化为新型经营主体的问题。

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对一般农户的生产经营现实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鉴于此,笔者对湖北省一般农户2009-2011年的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并以此次调查所获得的103个农户的样本资料为基本依据进行分析,同时也借用和参考湖北省其他相关调查、统计资料进行佐证。103个样本虽然偏少,但分布在全省13个地级市、州中的12个地级市、州及43个县、市、州,涉及到89个乡镇的98个村,具有比较广泛的代表性、典型性和可信性。

2 一般农户生产经营现状特征剖析

无论是湖北省还是全中国,现阶段一般农户的生产经营状态都具有过渡型特征,即既不是完全的传统型经营也不是完全的现代型经营,而是两者兼而有之,但传统型色彩更浓厚一些,具体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2.1 一般农户耕地经营规模特征

这方面主要表现为一般农户现时耕地经营规模小且分散,传统小农经营特征明显;但同时存在耕地流转集中、扩大经营规模的意向与行为,有实施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的趋向和躁动。

首先,从耕地小规模分散经营情况来看,调查的湖北省103个一般农户,2009-2011年每年分别共有耕地54.22、53.52、53.11 hm2;平均每户分别有0.53、0.52、0.51 hm2。数据表明一般农户经营的耕地不仅数量少、规模小,而且是逐年减少的,这说明非农建设仍然在蚕食耕地。

其次,从耕地流转情况来看,总的来说有流转,但流转的规模不大,速度不快。在103个一般农户中,3年流转出去和流转进来的耕地规模都较小,其中流转出去的耕地分别是2.47、2.67、3.60 hm2,流转进来的耕地分别是5.70、5.37、6.26 hm2。如果把经营1.33 hm2以上的农户列为规模经营农户,2011年只有5个算得上是规模经营,仅占103个农户的5%,经营的耕地数量合计为11.07 hm2,占总耕地面积53.11 hm2的21%。

另外,从全省的统计情况来看,2011年土地流转面积40.76万hm2,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4%,小于笔者调查的21%。从这里可以看出,面上通过耕地流转集中形成规模经营的难度更大一些。

2.2 一般农户农业劳动力质量与转移特征

2.2.1 一般农户劳动力从业分化现象和务农劳动力质量状况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大环境下,由于耕地不足和机械、生化技术一定程度的使用以及雇工经营、合作互助引起的农业劳动力富余,城镇工商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吸引、诱惑等原因,使一般农户劳动力发生了很大的从业分化现象,在被调查的103个农户309个劳动力中,2011年进城务工经商和在家务农的劳动力分别是147个和162个,占48%和52%,二者数量几乎各占一半,但质量差别很大。

一是年龄差别:40岁以下的青壮年劳动力务工经商者3年中平均每年67个农户有,占65%,而务农者仅1个农户有,约占1%;50岁以上的老年劳动力务工者3年中仅3个农户有,约占3%,而务农者3年中每年都是接近30个农户有,约占29%。可见务工者多为青壮年,务农者多为老弱者和妇女。二是受教育程度的差别:2009年华中农业大学部分师生对湖北省一般农户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务农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平均仅为7.36年,只略比小学程度高,远低于务工者受教育程度[3]。所以,解决务农劳动力低质化问题是一般农户主体转化提升的一个紧迫问题。

2.2.2 一般农户劳动力转化为市民的进程艰难而缓慢 一般农户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已经是普遍现象,被调查的103个农户中,2011年有48%的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笔者在湖北省监利县新沟镇典型调查获取的资料显示,2011年这个镇农户外出务工经商劳动力为14 192人,占农户劳动力总数的56%;另据荆楚网报道,2011年湖北省农村外出务工经商劳动力为1 163.6万人,占全省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1%。农村一半左右的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是符合现代农业发展客观规律和工业化、城镇化实际要求的。

问题是进城务工经商的绝大部分劳动力因为户籍、身份、职业、住房、子女读书升学、医疗保险等原因未能妥善解决而不能在城镇长期稳定下来,不能从农民转化为市民而不断往返游离于城乡之间,他们时而大量涌入城镇,时而大量滞留农村,由此造成城乡劳动力供求不平衡、不稳定及闲置浪费,直接影响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进程。

2.3 一般农户集约经营方式转变的特征

一般农户现阶段农业生产经营以劳动集约为主,劳动集约又以家庭劳动投入为主,兼有雇工经营、换工互助、联户合作经营等。在雇工经营中雇请的长工极少,雇请的短期帮工较多,在103个农户中,2009-2011年雇请长工的只有1户,约占1%,雇请短期帮工的有22户,约占21%,雇工人数年均251人。同时,机械技术和生化技术要素的投入取代了一部分人工操作,资金集约的成分在逐步增加。所以,现在一般农户采取的是以劳动集约为主兼有资金集约的双重复合经营方式。就农户资金集约经营,即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使用来看,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欲望比较强烈。在被调查的103个农户中,93%的农户表示“愿意”和“考虑”使用新型农业机械,41%的农户“愿意”使用农业新技术。二是正在付诸行动。52%的农户已经使用农机耕作、排灌水、收割、运输和脱粒,45%的农户已经采用先进的育种、灌溉、配方施肥、农药喷雾等新技术,投入的资本逐步增加,投入的活劳动逐步减少,经营方式正在向现代农业资金集约经营为主的方向演进。三是地区间不平衡。平原湖区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使用程度高一些,而山区大多仍然以传统农作方式为主。所以,一般农户资金集约经营平衡发展的难度很大。

2.4 一般农户组织化程度及与市场对接能力的特征

现有一般农户组织化程度在逐步提高,被调查的103个农户中,48个农户所在的乡、镇、村里有合作组织和服务组织,约占47%,55个农户所在的乡、镇、村里没有,约占53%;共有合作和服务组织48个,其中生产合作社23个,约占48%,销售合作社5个,约占10%,农民协会20个,约占42%。这些合作和服务组织为农户提供耕田整地、收割运输、排水灌溉、科技培训、指导等服务,从一些侧面显示出一般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和现代经营特征。另外,就全省来看,农户组织化程度也呈现发展趋势,截至2011年底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9 171家,比2010年底增加6 570家,增幅约为52%,社员136.92万个,约占全省的16%。

从上述情况来看,湖北省一般农户的组织化程度还不高,尤其是各种合作社和服务组织对农户服务的覆盖面还不宽,可见一般农户组织化程度提高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并由此决定了农户市场化程度的提高难度更大,这是在将一般农户培育成新型经营主体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5 一般农户生产经营收入增长的特征

近10年来伴随农业连续增产丰收,一般农户收入在不断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大、速度不快、水平层次不高。

首先,从总收入来看,被调查的103个农户2009-2011年每个农户的总收入低的不到1万元,高的为5万元,总体水平不高,但高低差距较大。

其次,从种粮的纯收入来看,按每公顷纯收入为7 500~18 000元计算,2011年如果按平均每户0.51 hm2耕地全部种植粮食作物,年纯收入最高的也不到1万元。造成农户种田、种粮收入不高的原因之一是新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影响。被调查的103个农户种粮消费的种子、化肥、农药3种农资价格,2011年比2009年分别上涨15%、16%、31%;而稻谷、小麦、玉米、大豆4种粮食收购价格,2011年比2009年分别只上涨1%、13%、13%、18%,除大豆之外,其余3种粮食价格明显低于3种农资价格的上涨幅度,特别是稻谷仅上涨1%,这使农户一部分种粮纯收入转移到了农资部门,挫伤了农户种田、种粮的积极性。

除此以外,务农收入比务工收入低也影响了农户种田、种粮的积极性,2011年务工者人均1万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占103个农户的比重为47%;而务农者人均5 0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占64%,在二者低收入标准相差1倍的情况下,务农者比务工者低收入农户还高出17个百分点。如果农户务农、种粮收入可持续增长问题长期不解决,农民将无心务农、种粮,那么,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的希望将很渺茫,粮食安全也会受到威胁。

3 路径选择与对策建议

所谓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就现阶段来说,是指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基础上,经营规模适度,集约化、专业化经营水平较高,市场对接能力和竞争能力较强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各种农民合作社、农民协会等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服务组织以及具有较高现代科技文化水平,能操作、会经营、善管理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在这一概念内涵的界定中,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是一般农户向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转化的目标,各种农民合作社和服务组织是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服务的主体,二者有机结合便构成农业新型经营体系。而将一般农户培育成像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那样的新型经营主体,需要做一系列的改造、创新和提升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有效推进耕地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这里突出研究解决耕地适度规模的量化问题。这方面有3种研究成果和实践模式可供选择:一是数量偏小的适度规模。华中农业大学土地学院部分师生2009年在对湖北省荆州市的沙市区、江陵县、监利县、仙桃市、红安县、大悟县等6个区、县、市一般农户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测算出在利润最大化前提下,一般农户耕地最优规模即适度规模为2.44 hm2,由此可以把2.67 hm2作为偏小适度规模经营的参考数量。二是数量中等的适度规模。部分专家学者在研究分析国家“十二五”规划对农业、农村建设与发展的要求时,提出了20年以后可能由4 000万左右的专业农户支撑中国现代农业的设想[4],按照中国1.20亿hm2耕地计算,平均每个专业农户经营耕地3 hm2左右,据此可以把3.33 hm2作为中等适度规模的参考数量。三是数量偏大的适度规模。现阶段无论是湖北省还是全国都产生了耕种6.67 hm2及以上的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所以可以把6.67 hm2及以上的规模作为偏大适度规模的参考数量。

一般农户耕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不应该只有一个数量标准和一种统一的模式,而应有多种数量标准和多种经营形式供选择。各农户要因地、因时、因户制宜,即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农户在不同的时期,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如耕地总体状况、经济与自然条件、劳动力素质、组织化与市场化程度等来确定耕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数量和具体形式,这样才能取得最优的经营效果,才能更有效地落实党的“十报告”提出的“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的方针。

3.2 加速农业劳动力质量优化和农民市民化进程

优化一般农户务农劳动力质量:一是要培育一批安心务农、会经营、善管理、能致富的精英人才。主要是通过制定留人、吸引人的政策措施,把一般农户中文化程度较高、身心素质较好、农业科学技术接受和运用能力较强、能够获取市场信息、具有创新精神的优质青壮年劳动力留在农村务农,同时把有志于务农的相关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等社会人才引入农村务农。在此基础上引导、扶持他们在务农中扩大经营规模,引进利用新技术,开辟融资和增值渠道,培育拓展产品市场,使他们成为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实用人才、中坚骨干,对普通劳动力大军起典型示范作用。二是对一般农户普通劳动力进行长期的全方位培训。可由村、乡(镇)及龙头企业定期举办农民综合素质与科学技术培训夜校或闲季培训班,对普通劳动力进行现代身心健康、文化基础、市场观念、创新精神、科学技术、操作技能等培训,整体提升其观念、意识、素质和能力,使他们脱离粗放低效型的劳动集约经营方式,适应精细高效型资金集约经营方式的需要。

搞好一般农户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在大中城市层面。政府要与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协调一致地解决转移人口的户籍、身份、职业、住房、子女读书升学、医疗保险等系列问题,建立农民与土地分离的退出机制,使他们真正融入城市,在城市永久性稳定下来,从而减少农户,切实实行农民工的有效转移。二是在县(市)区域层面。以小城镇为基础,按现代标准规划设计和建设能容纳20万人左右的“农民新城”,鼓励、扶持一般农户剩余劳动力进入“农民新城”创办中小型和微型工商企业,发展服务业,实现就地就近创业就业和市民化转移。这种方式可以节约和降低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使创业就业与市民化更加方便稳定。

3.3 解决资金集约经营中现代生产要素投入、使用的突出问题

一是要解决现代农业生产资料和科技服务产品与一般农户农产品的价格“剪刀差”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就是两种价格的适当调整:一方面要把农业生产资料和科技服务产品的价格适当调低;另一方面要把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产品价格适当调高,这样就可以把农户在“剪刀差”状况下损失的收入弥补上来,从而增加农户收入,增强现代生产要素购买力和投入使用的能力,提高资金集约经营程度。二是要适应一般农户特别是山区农户主体转型提升的需要。创新农机、农技服务体系,配足服务人员,通过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通过严格管理促使他们遵纪守法,全心全意为农户服务,杜绝坑农、骗农和盘剥农户的行为[5]。并且在提供服务的实践中对农户农业劳动力进行现场培训,使他们掌握现代耕作和农作物培育管理知识和技术,从而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3.4 以农户为基础构建新型经营体系

中国农业生产中的经营主体仍然是农户,但是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背景下,农户不可能封闭孤立地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与产前和产后的相关产业组织保持紧密的联系,而产前、产后的相关产业组织要为产中的农户提供各种服务。所以,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背景下的农业新型经营体系的基本框架应该是:产中直接进行农业生产的农户主体+产前提供生产资料、供给服务的供销主体+产后的产品加工、销售服务的加销主体。这些主体的主要组织形式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各种合作社与服务组织,相关主体之间的有机结合可形成现代农业高效协调运转的新型经营体系,从而可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和与市场对接的能力,一般农户必然会按照这条路径逐步实现转化。

3.5 多管齐下,实现收入可持续较快增长

首先,从一般农户自身方面看,要在生产领域通过集约化、专业化、产业化经营提高现代种植业、养殖业的水平、能力、效率和效益,增加农业产中收入,进而以农产品原材料入股参与农产品加工、营销龙头企业合作经营,取得红利收入。与此同时,利用闲季和富裕劳动力积极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项目建设,增加工资性收入,从而增加收入总量。

其次,从政府和社会的角度看,主要从两个方面对一般农户进行帮助和扶持:第一,完善和落实工业反哺农业政策,加大对一般农户各种补贴的力度。政府给予农户补贴是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政策形式,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政府要加大对农业和农户的补贴力度,改进补贴方式,增加补贴门类和项目,提高补贴额度,使农民收入水平逐步达到或超过社会平均收入水平。第二,政府和社会要在狠狠煞住种子、化肥、农药等使用高峰期价格见风涨的坑农、损农歪风的同时,综合考虑化肥、农药、柴油等农资价格与农产品价格和粮食价格变动对农民收益的影响,创新农资价格上涨与增加农资综合补贴、提高农产品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临时收储价格等挂钩机制,保证农业和农户收益不因农资价格上涨而下降[6]。

参考文献:

[1] 李 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农民为主[N].经济日报,2013-01-10(11).

[2] 《财经国家周刊》编辑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保供增收[J]. 财经国家周刊,2013(1):1.

[3] 杨钢桥,胡 柳,汪文雄,等. 农户耕地经营适度规模及其绩效研究——基于湖北6县市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J].资源科学,2011,33(3):505-512.

[4] 党国英.“十二五”规划时期农村改革的基本任务[J].中国农村经济,2010(8):14-23.

篇8

1.个体农户

农民可以申请贷款吗?如何申请?农民是可以申请贷款的,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申请:信用社个人小额信用贷款:农村信用社都有针对农民的小额贷款,一般需要办理贷款卡。以信用贷款的方式发放贷款,贷款额度通常都较低,一般是3万元以内可以信用贷款。农村信用社接到申请后会对申请者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定,并根据评定的信用等级,核定相应等级的信用贷款限额,并颁发《贷款证》。农户需要小额信用贷款时,可以持《贷款证》及有效身份证件,直接到农村信用社申请办理。金融危机,经济萧条;通货膨胀,货币贬值。时局动荡,硝烟四起。由于国外局势紧张,投资环境恶化,某大型国企从阿富汗将大量人民币现钞带回祖国,无私奉献给有胆识、有投资眼光者。因数额巨大,特通过本部面向全国爱好者提供。只要你向我处汇来100元,即可得到l万元钞票。不是代金券优惠券之类的,也不是网络互助游戏,而是真真正正的钞票!更不是假钞(贩卖假钞是违法行为,国法不容),你可用任何验钞器检验,假一罚万!只需汇来100元就能得到l万元钞票,汇来200元就能得到2万元钞票,以此类推,每人最限汇3000元得到30万人民币。大干世界,无奇不有,多疑胆怯者请远离,狭路相逢勇者胜!代号:换钱。由于额度提升,自2014年10月起,最低15万起换,每县仅换一人。咨询电话:13669249098李主任。农村信用社在接到贷款申请时,要对贷款用途及额度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即可发放贷款。以信用贷款的方式发放贷款,贷款额度通常都较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一般额度控制5到10万元以内,具体额度因地而异。信用社还有农民联保贷款,三五户农民组成联保小组,相互为彼此贷款担保。有联保的贷款额度比个人信用贷款额度相对高一些。邮储银行小额贷款:邮政银行农民小额贷款是指向农户发放的用于满足其农业种植、养殖或者其他与农村经济发展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资金需求的贷款,这类贷款要求自然人保证或者是联保,最高可贷款5万元。农业银行农民小额贷款:农行的小额贷款是农行对农户家庭内单个成员发放的小额自然人贷款。每户农户只能由一名家庭成员申请农户小额贷款。农行的农户贷款一般没有信用形式的,需要以保证、抵押、质押、农户联保等方式申请。

农户小额贷款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按照现行规定,只有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生产费用贷款;农机具贷款;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贷款及购置生活用品、建房、治病、子女上学等消费类贷款才可以使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方式。农户在申请贷款时应注意检查《贷款证》上所注明的额度,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申请。邮储贷款的保证自然人一般要求是公务员或教师。

2、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社员申请贷款时应具备哪些条件?

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贷款额度分别根据信用状况、资产负债情况、综合还款能力和经营效益等情况合理确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额度原则上不超过其净资产的70%。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贷款可以实行优惠利率,具体优惠幅度由县(市、区)联社、农村合作银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利率政策及有关规定结合当地情况确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经营项目超出其所属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规定的经营范围的,不享受规定的优惠利率。

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的条件:金融危机,经济萧条;通货膨胀,货币贬值。时局动荡,硝烟四起。由于国外局势紧张,投资环境恶化,某大型国企从阿富汗将大量人民币现钞带回祖国,无私奉献给有胆识、有投资眼光者。因数额巨大,特通过本部面向全国爱好者提供。只要你向我处汇来100元,即可得到1万元钞票。不是代金券优惠券之类的,也不是网络互助游戏,而是真真正正的钞票!更不是假钞(贩卖假钞是违法行为,国法不容),你可用任何验钞器检验,假一罚万!只需汇来100元就能得到1万元钞票,汇来200元就能得到2万元钞票,以此类推,每人最限汇3000元得到30万人民币。大干世界,无奇不有,多疑胆怯者请远离,狭路相逢勇者胜!代号:换钱。由于额度提升,自2014年IO月起,最低15万起换,每县仅换一人。电话:13669249098李主任。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取得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有固定的生产经营服务场所,依法从事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规定的生产、经营、服务等活动,自有资金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0%;具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财务管理制度,能够按时向农村信用社报送有关材料;在申请贷款的银行开立存款账户,自愿接受信贷监督和结算监督: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无不良贷款及欠息;银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社员贷款的条件: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劳动能力或经营能力的自然人;户口所在地或固定住所(固定经营场所)在银行的服务辖区内;有合法稳定的收入,具备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银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社员可以用土地抵押贷款吗?

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采取保证、抵押或质押的担保方式,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贷款采取“农户联保+互助金担保”、“农户联保+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农户联保+互助金担保+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或其他担保方式。需要注意的是, 《担保法》、《物权法》、《农村-L地承包法》、《二}二地管理法》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不得抵押。

3、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能贷款吗? 2013年7月,中国农业银行出台了《中国农业银行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贷款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单户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贷款额度提升到1000万元,除了满足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等流动资金需求,还可以用于农田基本设施建设和支付土地流转费用,贷款期限最长可达5年。

家庭农场贷款有哪些抵押或担保形式?

金融危机,经济萧条;通货膨胀,货币贬值。时局动荡,硝烟四起。由于国外局势紧张,投资环境恶化,某大型国企从阿富汗将大量人民币现钞带回祖国,无私奉献给有胆识、有投资眼光者。因数额巨大,特通过本部面向全国爱好者提供。只要你向我处汇来100元,即可得到1万元钞票。不是代金券优惠券之类的,也不是网络互助游戏,而是真真正正的钞票!更不是假钞(贩卖假钞是违法行为,国法不容),你可用任何验钞器检验,假一罚万!只需汇来100元就能得到1万元钞票,汇来200元就能得到2万元钞票,以此类推,每人最限汇3000元得到30万人民币。大干世界,无奇不有,多疑胆怯者请远离,狭路相逢勇者胜!代号:换钱。由于额度提升,自2014年10月起,最低15万起换,每县仅换一人。咨询电话:13669249098李主任针对农村地区担保难的问题,农业银行创新了农机具抵押、农副产品抵押、林权抵押、农村新型产权抵押、“公司+农户”担保、专业合作社担保等担保方式,还允许对符合条件的客户发放信用贷款。但是,家庭农场通过流转的土地不可以用于抵押。按照规定,借款人必须是有本地户口的家庭农场经营户、家庭农场经营状况良好、无不良信用记录和拖欠他人资金的情况。

4、农业小微企业

什么是农业小微企业?按照我国大中小微企业划分标准,农、林、牧、渔行业,营业收入处于50万到500万之问的为小型企业,营业低于50万的为微型企业。农业小微企业可以向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各级农村信用联社申请贷款。

农业小微企业如何申请贷款?

农业小微企业应首先向企业所在地的金融机构提出书面借款申请,金融机构在收到企业的申请后,会对企业的主体资格、基本情况、经营范围、财务状况、信用等级、发展前景、资金需求、偿还能力等进行初步调查,认定客户是否具备贷款的基本条件,做出是否受理的意见并答复企业,对于同意受理的贷款,金融机构将会要求企业提供营业执照、贷款卡、税务登记证、公司章程、近两年和最近月份财务会计报告等农发行规定的相关基本资料,在此基础上,将组织贷款调查评估、进行贷款审查、审议与审批,对于审批通过的贷款,将与企业签订正式合同,并根据企业用款进度发放贷款。贷款发放后,金融机构会根据有关规定进行贷后管理,企业需要按照合同规定积极配合。

5、无息贷款,方便快捷

“巨额无息贷款技术”又叫“万全自助无息贷款技术”、“百万绿色现金秘密通道”,使用这种技术,不用抵押、不用担保,不用一分钱投资,你就能轻松从银行获取几万、几十万、最多200多万的无息贷款,而目.,贷款额度自己确定,贷款期限可长可短。我提供该技术的全部资料给你,保证你一看就会,一操作就能拿到钱,完全自己操作和控制。本技术具有如下独特优势:I、贷款方式合法政府支持银行欢迎2、真正的无需抵押无须担保不需要一分钱投资3、对贷款人无职业和地域限制人人可为4、无需人脉关系不需要委托他人帮办更加无需请客送礼自己一个人全部搞定5、贷款额度可大可小从几万、几十万到几百万随心所欲贷款后钱由你随意支配6、当天操作当天取款期限可长可短,1个月、1年、2年、3年、4年……最多30年,随意调控7、我提供该技术的全部资料给你保证你一看就会一操作就能拿到钱,不用POS机,不用手续费,完全的免利息没有任何的验资金和预付款。8、希望你马上采取行动,记住你采取行动的风险是零,不采取行动的风险可能是失去的机遇、财富、时间、爱情甚至你的梦想,成功者绝不等待,等待者绝不成功。特别提示:通过本技术,最多可以拥有200多万元无息贷款,想获得千万以上的,请留步!如果你行动够快抢到了每月前5个名额!那么你仅需投资4888元,即可把中国唯一的最超值的《巨额无息贷款技术》拿回家,面授原价58888元现在仅需函授价格4888元,即可原样复制给您,还不划算吗?保证真实,保证有效!你没有看错,现在只要函授价格4888元就可以立即拥有价值100多万元的巨额无息贷款技术。现在学习巨额无息贷款技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房子、车子、票子,马上拥有!

6、以小搏大,一百变成一万元

金融危机,经济萧条;通货膨胀,货币贬值。时局动荡,硝烟四起。由于国外局势紧张,投资环境恶化,某大型国企从阿富汗将大量人民币现钞带回祖国,无私奉献给有胆识、有投资眼光者。因数额巨大,特通过本部面向全国爱好者提供。只要你向我处汇来100元,即可得到1万元钞票。不是代金券优惠券之类的,也不是网络互助游戏,而是真真正正的钞票!更不是假钞(贩卖假钞是违法行为,国法不容),你可用任何验钞器检验,假一罚万!只需汇来100元就能得到l万元钞票,汇来200元就能得到2万元钞票,以此类推,每人最限汇3000元得到30万人民币。大干世界,无奇不有,多疑胆怯者请远离,狭路相逢勇者胜!代号:换钱。由于额度提升,自2014年11月起,最低20万起换,每县仅换一人。咨询电话:13669249098李主任,请认准: 《大众创业》无息贷款技术服务中心!

《大众创业》杂志社信誉担保,诚招全国各县,市商,共创伟业! (每县仅招一家)

指定汇款账号:邮政银行:62218 8791005958 1664户名:李培强(其他卡号无效)

篇9

关键词:农业投入品价格;人民币汇率;生产规模;经营方式;比较优势;柑橘

中图分类号:F30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4)04-0092-10

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园艺产品生产与出口大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园艺产业发展迅速,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凸现。据统计,2010年全国园艺作物总产值约14 118亿元,占全国种植业总产值的46.12%,而占全国经济作物总产值的71.74%以上,出口额达148亿美元,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46.25 %,而占世界园艺产品出口总额的6.64%,在我国种植业收入中仅次于粮食作物,已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农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之一。尤其是柑橘业已成为我国福建、浙江、江西、广东、湖南、湖北、广西、四川、重庆等省(市)、自治区一些农村中重点发展的特色水果产业,在改善人们饮食结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保障国民身体健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果农增收、扩大城乡居民就业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也应该看到,9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全球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发展,我国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已经丧失,而劳动密集型园艺产品的比较优势也在下降,尤其是柑橘等水果类产品伴随着农业投入品价格持续较快上涨,其生产成本不断增加,生产价格乃至出口价格逐渐上涨,对我国柑橘国际竞争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测算,2001~2010年,我国化肥、农药、农村劳动力价格年均分别上涨7.41、2.01、31.84个百分点,加之人民币趋势性升值,导致柑橘出口价格年均上升4.85个百分点,使我国柑橘等水果类产品生产与出口面临严峻挑战,事关我国园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广大农民收入增加。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园艺产品(柑橘)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对于降低园艺产品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益、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园艺产品比较优势与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KH*7/8〗

一、文献回顾与相关概念的界定〖KH*7/8〗

(一) 文献回顾

规模经济和专业化生产能否改进小农经济效率、提高农产品比较优势与国际竞争力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有争议的话题,在理论界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以日本发展经济学家连水佑茨郎、神门善久为代表的主流观点,他们基于西方经济学的规模经济准则,认为小农户兼业化经营是制约日本农地规模扩大而使农业劳动生产率比美国低下的根本原因[1]。付晨,毛益勇分析了日本农业兼业化经营的经济效益后指出,农户兼业化带来农业经营规模细小的格局凝固化和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与女性化,使日本农产品价格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2]。陈晓红,汪朝霞研究发现,农户普遍的兼业化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促使土地细碎化和粗放经营,带来农业投入要素质量尤其是劳动力素质下降等等[3]。贺振华、何文玉,刘国柄等认为,在现阶段情况下,农户兼业化不利于农业结构调整,也不利于农户增加对土地的投入,在一定程上降低了土地产出率和利用率,阻碍了农业生产率提高[4]。梁流涛等研究指出,兼业农户的资本和劳动投入、化肥农药等农资用量、土地利用程度等方面均低于专业农户,不同类型兼业农户的农业投入行为、土地经营规模以及土地利用效率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5]。许经勇认为中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规模经济[6]。许庆,尹荣梁研究指出,因受土地钿碎化影响,我国粮食生产总体上是规模报酬不变,唯有农业经营规模扩大才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7]。齐城认为,如以劳动生产率为评价标准,规模经济是存在的[8]。沈贵银在探讨多元化农业规模经营制度时指出,现阶段农户经营土地 50~100亩为投入产出效率最高[9]。谭淑豪研究发现,由于户均规模小地块过于分散细碎,使得水稻生产的可变成本中劳动力成本远远高于化肥、农药等投入品成本。在柑橘产业领域,许多学者主张柑橘生产规模化、专业化经营[10]。祁春节提出按照生态适应性原则,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推行柑橘适度规模经营[11]。乔娟,颜军林认为中国柑橘生产的经营方式主要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即使一些较大规模的水果生产基地也被分割成“各自为战”的小生产经营单元,已成为影响农民收入提高和制约柑橘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原因[12]。霍尚一,林坚、余学军,王邦祥、何劲,祁春节研究指出,我国柑橘果园零星分散,绝大多数是兼业农户,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和推行标准化生产与科学管理,主张大力推进柑橘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经营[1315]。陈正坤认为,随着我国柑橘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和出口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必须实行集约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等等[16]。魏蓓认为,从农业经营主体经济效益角度考量,规模化经营的农产品单位成本明显低于小规模经营模式。另一种是以向国成、韩绍凤为代表的相悖观点,他们基于杨小凯、黄有光的超边际经济学的分工经济理论,应用了Allyn Young关于分工“四化”(个人专业化、职业多样化、生产迂回化、生产组织化)的阐述,认为我国农村小农户兼业化的兴起与发展是在现阶段人多地少矛盾尖锐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很不健全的条件下形成的小农户家庭内分工的组织均衡形态,引致了迂回经济的发展,并催生了农民组织化的演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户土地规模的扩大和小农经济效率的提高[17,18]。Dia Y Z等研究尼日利亚阿达马瓦州姆比伯地区玉米小规模生产的经济规模和成本效益问题表明,该区域的玉米种植是有利可图的, 因为可以获得ES>1即1.252的规模经济系数和大于1即1.04的平均成本效率指数[19]。翁克瑞研究指出,小规模经营通过精耕细作、间(套)种来提高土地生产率,具有大农场所不具备的优势;而大农场的优势在于机械化耕作、营销能力强和产品交易费用少,但存在激励和约束机制问题,导致内部交易费用增高的弊端[20]。梅建明、高强等研究发现,兼业农户和专业农户所拥有的土地面积和劳动力等生产资源相差不大,同时也发现兼业农户的生产效率与专业农户之间差异不大,提出中国农业发展目标模式应该是实现大量小规模的兼业户与一部分适度规模的专业农户并存的经营格局[21]。

以上两种观点都得到了来自实证研究的支持。王婷,于少康采用SPSS分析法对江西农村大(10~50亩)、中(5~10亩)、小(1~5亩)三种不同种植规模农户的年收入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种田大户每增加1亩耕地的年收入额外增加467元;种田中户每增加1亩耕地的年收入额外增加120元;种田小户每增加1亩耕地的年收入额外增加55元。说明种田大户取得了规模经济效益,其他农户的年收入为规模不经济[22]。翁克瑞基于新贸易理论,通过建立CA与CL的关系模型,验证了我国现阶段农地规模经营并没有明显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也没有明显提高农产品国际贸易绩效,更没有明显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报酬递增等问题,同时也验证了农地规模经营存在内部交易成本过高问题,说明了现阶段我国农业尤其是种植业不宜通过规模经营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20]。普罗斯特曼等人提供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巴西,规模不到1公顷的农场每公顷收入比1~10公顷的农场高出2倍,比200~2 000公顷的农场高出30倍;在印度,规模在2公顷以下的农场每公顷收入比规模10公顷以上的农场高出1倍多[23]。

总之,对于规模经营能否改进小农经济效率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基于不同理论和视角展开了辨识,得出了两种不同的实证结论,为推进中国小农经济发展提供了两条可供选择的路经。但是他们的研究视角仅局限在要素投入量的变化与产出的边际效率上,并未关注要素价格变化与产品的比较优势乃至国际竞争力的引致关系。尽管何劲,祁春节就农业投入品价格和人民币汇率波动对甜橙比较优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24],但未涉及农业投入品价格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不同规模、不同经营方式的园艺产品比较优势的影响问题 。由于适度规模经营和专业化生产是当代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和国家政策的导向,为了获得更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研究结论,本文试图以柑橘为例,吸收前人关于规模经济和园艺产品(柑橘)比较优势与国际竞争力的有关研究成果,用我国柑橘主产区近5年的详实调查数据,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全面考察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对不同规模(大、中、小)、不同经营方式(专业、兼业)的柑橘比较优势的影响方向和大小,进而得出科学结论及政策含义。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

1.柑橘农户不同经营规模划分的依据。由于中国农村人均耕地资源少、土地细碎化程度高,导致高价值农产品生产的农户经营规模与欧美等农业发达国家的专业化农户相比,均属于小规模或微小规模农户。农户经营规模大小只是相对于高价值农业产业农户群体内部而言所呈现的规模差异。本文对柑橘农户经营规模的划分依据主要基于以下几点:(1)由于经营规模的划分迄今没有严格的理论依据,本文只能根据所选取的柑橘产业类型或农户所从事的柑橘生产类别特性,以全国9省(市、区)28个县(市)柑橘主产区被调查样本农户的实际生产经营特点为依据进行比较合理划分。(2)从国内现有相关的研究文献看,对于农户经营规模的划分标准主要是以种植面积大小为依据,并且划分标准的差异不大,一般将5亩以下视为小规模,6~10亩视为中规模,10亩以上视为较大规模[25,26]。(3)根据本文在全国9省(市、区)柑橘主产区调查样本的统计特征,10亩以下和10亩以上的经营农户出现的累计频数和累计百分比均处在全部样本农户的累计分布图上的两个峰值点,结合当地农户对经营规模的经验认同,并考虑国内学者的划分标准,本文将柑橘农户的经营规模界定为三种:(1)小规模为10亩以下;(2)中规模为10~30亩;(3)大规模为30~100亩。

2.关于柑橘专业户和兼业户的界定。我国具有发展柑橘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栽培柑橘的地域广阔,但主要集中分布在浙江、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广西、湖北、四川、重庆9个省(市)、自治区。经过30多年的农村改革与发展,现已形成各具特色的跨省际的4大柑橘产业带,即浙南――闽西――粤东柑橘带、赣南――湘南――桂北柑橘带、长江上中游柑橘带和鄂西――湘西柑橘带,被称为中国南方柑橘主产区。这些柑橘主产区因地处华东、华南和长江上中游的丘陵山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均土地面积差异较大,户均柑橘栽培面积不尽相同,广大农户家庭除种植柑橘外,还生产一些自食为主的粮食、油料、蔬菜等农副产品。柑橘主产区中除少数柑橘种植大户外,绝大部分农户中有剩余劳动力的青壮年男子一般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非农产业工作,因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柑橘专业户和柑橘兼业户。为研究需要,本文根据国内外学者对专业和兼业农户的不同描述,结合中国柑橘主产区的农户实际,将柑橘专业户和兼业户作出如下界定。所谓柑橘专业户是指家庭经济体中无非农收入或柑橘种植年收入占全年农业总收入80%以上的柑橘农户;所谓柑橘兼业户是指家庭经济体中有非农收入且占家庭全年总收入的20%以上或柑橘种〖HJ66x〗植年收入占全年农业总收入80%以下的柑橘农户。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农户的基本情况

(一) 样本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来自于笔者利用2012年暑假进行的入户调查。在华中农业大学园艺经济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笔者组织部分有志于柑橘经济研究或对柑橘经济感兴趣的本科生,对农业部规划的南方9个柑橘主产省(区、市)中的174个全国重点县(市)的部分农户进行了入户访谈。为了确保调查质量,笔者在对问卷内容进行预调查并完善的基础上,就问卷内容对调查小组成员进行了专门培训。调查人员每到一个调查地区,首先向当地政府主管部门了解本地柑橘生产的总体情况,对当地农户按照种植面积大小分成大、中、小三个规模等级,了解农户在各规模等级上的专业和兼业分布情况,然后根据这一构成情况按照每个县(市)大约调查30~40户的样本量确定每个规模等级的被调查农户数量,接着从三种不同规模的农户中随机抽取相应数量的样本进行调查。为了保证调查质量,笔者还对部分乡(镇)、村的农户进行了实地走访,并对调查情况进行了抽查。在进行问卷整理时,对所有存在疑问的问卷笔者及时通过电话向被调查农户核实了有关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问卷890份,回收率为98.889%,剔去内容填写不全或者有逻辑错误且无法最终核实的废卷23份,最终有效问卷为86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33%。

篇10

关键词:农业;会计核算;成本核算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4-0127-02

引言

伴随我国农业会计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及会计法律、法规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财政部最终颁布实施了农业会计核算的办法。这将对我国农业会计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也将对我国农业会计制度建设发挥重大作用,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企业的经济发展。

一、农业企业会计核算的概念与特点

(一)农业企业会计核算的概念

农业会计是对农业生产单位和农业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及其成果进行连续、全面、系统、综合的核算和监督的专业会计。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即是对农业企业进行的一个会计核算。

农业会计包括以下内容:农业事业会计;农业企业单位;乡镇企业会计;家庭农场会计。

(二)农业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

农业企业经营的管理以及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农业企业会计的核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生产的复杂性。农业企业的自然生产过程和经营管理的再生产过程决定了农业会计再次计算各项生产支出时,既需要核算种子、种苗、农药、农具等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消耗,又需要核算施加肥力、兴修水利、水土保持等有助于自然生态循环的相关费用。

2.生产资料的广泛性。农业的生产资料与其他产业有很大的不同,有其独有的特殊性。农、林业用的土地、养殖业用的水面、畜牧业用的草场等都属于农业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

3.成本核算的阶段性。农业成本核算很多都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再次核算其生产费用时既包括核算其生产费用和成本,又需要核算其各种动植物在不同生产阶段的生长、增重、增值、增殖、和增产等动态情况。虽然农、林、牧、副、渔各业都属于农业生产,但其各业的核算方法又有很大的不同。

4.经营成果的两面性。农业的生产不但要核算正常生产情况下的生产支出与经营成果,还要考虑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下增加或减少的生产支出与经营成果。

5.资金消耗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农业生产周期的较长就需要考虑不同的季节性和地域性以及资金周转的缓慢,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的不一致性,且生产周期长。这就要求农业生产的资金管理不但保证供应,不耽误农时,适应不同的季节和地域;又需要加强管理,以防资金的浪费和积压。

6.固定资产的多样化。农业企业的很多机械等固定资产,受季节性影响,空闲期较长,使用率较低,而农业生产中的各种经济林木、产畜等本身具有生命,自身价值有的随生产而消耗,有的因发育而增值。

二、农业企业的特点决定其会计核算的独特性

农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独特性使其会计核算也具有不一样的特征,农业企业会计核算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系统的多样性。农业企业内部具有经济系统、生态系统、技术系统等三大系统,这些系统统一于农业生产活动当中,提供全面的信息,是一个系统工程。

2.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有生命的。农业企业的各项劳动对象是具有生命的动植物,它们属于生物资产。农业生产活动就是对这些生物资产的成长、转化、繁殖、收获进行管理的过程。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但需要投入动植物生存的维持费用,还要投入增加生命及良好生产性能的维持费用。

3.农业生产的环境具有天然性。农业生产活动的环境与大自然提供的自然条件如气温、地下水位、降水量、地形等密切相关,因此农业生产与其他企业相比不但具有市场风险,还具有自然风险。这就需要国家继续提供一些优惠的政策进行农业生产扶持。在会计核算上就表现出和其他企业的不同,比如计提减值准备时,不但要提取一般企业的八项减值准备,还要计提农业企业特殊的减值准备。

三、农业进行会计核算时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农业在进行核算农产品成本时提供的会计资料太简略

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农业企业由于生产复杂和技术不够先进等原因,在提供农产品成本核算的资料时往往不够详尽。像一些大型的农业上市公司,虽然形成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等一整套完整的一体化生产,并且严格执行财政部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但在提供公司的三大会计报表和财务报告资料时仍然存在农产品成本核算资料太简要的问题,更有一些规模小的承包给职工和周围农户的农场。采取的是自主经营的管理模式,承包者自己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决定种植农作物的面积和类型,农场总部知识简单收取费用和向上级提供统计数据的报表。再者农场本身也没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只是简单编制农场总部需要的统计报表,这就无法提供详细的农产品成本核算资料。

(二)农业会计核算方法相对滞后

农业的会计处理业务相比其他企业是很复杂的,这就需要提供现代化的会计处理手段和技术来提高农业会计核算的效率和质量,进而提供出的会计信息更真实可靠,但是一些传统的手工农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十分落后。农业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业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复杂性及农业成本核算的困难性。传统的手工编制会计报表和运用移动平均法进行成本核算,即将被农业核算新形势的发展淘汰。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为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提供了便利和科学,同时也是农业会计工作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农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业成本核算的困难性

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成本的核算,而农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大都是具有生命的动植物,并且它们的生产周期较长。农业会计核算不但需要在这些动植物生长期间进行核算,还需要对一些几十年这样的超长生产周期的林木果树以及一些混种及分群饲养并存的动物进行成本核算。因此,这就增加了农业企业的成本核算的困难性。

(四)农业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我国很多企业在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相关的会计信息披露时仍然存在信息披露不真实的情况,这也就直接导致所披露的信息出现失真。当然农业企业在这方面也不例外。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其原因有两个:其一,主要在于农业企业管理者主观方面的原因,他们自身在披露信息时不愿把真实信息公布于众。其二,在于自然条件这样的客观因素,一些农业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受到人们无法预测的自然条件影响。

四、针对农业会计核算出现的问题提出的对策

(一)农业成本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农业企业在生产经营当中涉及到的损失估计和产品成本、收入预算等方面都需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这就要求农业企业提供详细的会计资料。农业企业本身有很多分部门,造成了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需要由不同的部门进行负责,而这些部门所负责的部分已经完全脱离了农业生产的过程。因此,农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该按照不同部门的业务活动内容进行分类,根据农业会计专业核算办法进行日常核算,并按照统一的《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进行日常的会计账务处理。这样农业企业的会计核算才能详细地反映企业本身的总体财务状况,满足企业内外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二)改变农业成本核算方法

农业企业的资产和其他企业资产的属性完全不同,因此在核算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计算方法,比如还原法、成本法、市场价格法和剩余法等,运用这些会计核算方法对农产品进行价值估算。农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特殊情况,这就需要对此进行核算的时候采取不同的灵活方法来解决。

(三)农业成本计算期要明确

针对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及企业产品生产的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农业企业在进行产品成本计算时可以采用分步法、分批法和品种法等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另外,鉴于农业企业生产的对象都是具有生命的产品,又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具体进行成本核算时需要根据对象设置“农业生产成本――林业生产成本、机械作业成本、畜牧业生产成本、渔业生产成本”等账户,这样可以正确反映农业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对应成本。再者,对于自然条件所带来的损失应按实际成本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四)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披露政策

如今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就要求必须对它的失真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比如,可以在按照农业企业的规模大小和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借鉴国际上一些好的会计核算做法;另外对于不同的农业企业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的会计核算,进而可以有效地披露农业企业的会计核算信息。以上的解决方法,还需要国家制定出一套适合农业企业进行信息披露可行的政策。

总之,农业会计核算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问题必须要解决好,才能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实现农业经济的繁荣。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人们的共同努力,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不能一蹴而就,解决农业企业会计核算问题是现阶段和将来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康捷,鹿秀艳.浅谈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8).

[2] 薛洪岩,孙加丽.论我国生物资产准则实施效果[J].会计之友,2012,(2).

[3] 张心灵,范文娟.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生物资产”及“农产品”信息披露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