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运营管理考核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22 10:07: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食堂运营管理考核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校食堂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1、高校食堂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1、成本核算管理意识薄弱。成本核算是指食堂在经营服务的过程中,把用于食品生产所需的各种直接成本、间接成本进行汇集、记录、分析、计算出食品的单位成本和食堂经营的成本费用,并以此为依据确定食品的销售价格和对食堂进行效益评价的总过程。成本核算不仅是食堂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食堂经济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食品原材料、能源价格和人工成本持续上涨,对高校食堂的运营管理和服务质量带来很大的困难和压力,面对这种情况,做好高校食堂成本核算与控制就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
1.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食堂内部控制主要有采购管理控制、仓库管理控制、使用管理控制等环节,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未设立独立的采购部门,不能形成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二是采购计划随意性强,不利于成本控制。三是原材料验收随意性强,食堂质量得不到保证。四是没有合理设定伙食成本比例,成本核算没有依据与标准。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了食堂各项财务工作难以得到有效、规范的管理,监管力度难以加强,削弱了内部控制的实际效用,影响了高校食堂的长远健康发展。
1.3、财务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由于高校后勤和食堂的自身条件限制,具备财务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不愿意到这些岗位上工作,且管理者对食堂成本核算意识薄弱,没有加强财务管理队伍的建设、培养,忽视这项工作的专业化,这样不可避免地使食堂财务管理处于粗放式管理的模式中。食堂工作多是一人多岗往往使核算人员常常陷入一些繁重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当中,而没有时间去思考和改进管理存在的问题。
2、加强食堂财务管理的对策
2.1、提高成本核算意识,抓好成本管理关键环节。成本核算是高校食堂管理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原材料采购、仓库管理、食品加工、定价销售等食堂经营全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整套成本核算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财务监管要求,并严格按照规范化作业流程运作,食堂从事成本核算的人员必须是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一定的财务知识和成本核算意识,这是食堂开展成本核算管理的基本要求。同时,要想做好食堂成本核算工作,必须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2.1.1、设立原材料采购中心,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剥离。学校可以设立食堂原材料采购中心,主要负责食堂原材料的集中采购,让食堂原材料采购管理与食堂管理部门相互剥离,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为提高食堂成本核算的科学性、准确性管理提供机制保证。
2.1.2、加强原材料采购计划管理,堵住原材料浪费漏洞。出入库物资预算性管理是指食堂班组管理人员根据每日营业产值比例标准下达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和仓库物资领用单,经食堂经理、主任审核批准后,采购中心按计划采购,食堂仓库按计划进仓,食堂班组按计划领用物资。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采购计划的盲目性和仓库物资领用的随意性,防止食堂原材料的人为损失,降低原材料流失风险,使食堂生产加工流程更加科学规范,有效提高食堂成本核算效率。
2.1.3、严格原材料验收管理,把好食品质量安全第一关。原材料采购验收时,由采购部门人员、食堂管理人员及仓库管理员执行“三签收”制度,由上述三方共同参加对原材料质量、数量、价格的鉴别和验证过程,从而保证能够对原材料质量、数量、价格作出相对客观公正的评价,把好食堂成本核算和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
2.1.4、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伙食成本结构比例。目前,大众伙食成本构成比例没有一个官方的标准化规定,但有的省份高校“伙专会”提供了一个大众伙食成本参考比例,其中直接成本占65%,间接成本占35%。由于各高校实际情况不同,其间接成本构成比例也不尽相同,各高校食堂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伙食成本结构比例,从而提高成本核算准确性、合理性。
2.1.5、规范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的执行与考核。财务预算是食堂全面推行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食堂进行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学校食堂应按照“量入为出、统筹兼顾、保证质量、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财务收支预算,不得编制赤字预算。在编制食堂财务预算时,应由食堂管理部门提出预算建议方案,经学校相关行政会议审议批准后执行。经审批的财务预算下达后,食堂管理部门应将预算指标进行层层分解,及时组织落实到食堂的各个部门、班组及个人,并签订相应的责任书,从而形成较为全面的财务预算执行与责任体系。最后,食堂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考核工作,采取定期检查的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偏差,从而进行有效改进。
3、加强财务监督检查,落实内部监控措施
财务监督检查是加强成本核算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保证,是学校、财务部门对食堂财、物、帐的全方位监控,具体的监控措施可由以下几方面组成:一是不定期开展食堂帐物的检查,并重点加强对原材料进出库、领用单据准确性进行验证;二是财务部门每月参与食堂清仓盘点工作;三是学校审计部门每年开展对食堂财务进行审计。
4、加强队伍建设,规范食堂账务管理
4.1、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学校和食堂管理者要重视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必须聘用具备较高文化素质和财务专业知识的人员从事成本核算、财务管理工作。
4.2、不断规范食堂账务管理。学校食堂财务管理必须在学校行政领导下,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独立开设基本账户,单独设置食堂会计账簿,实行专项成本核算,专款专用,保持收支平衡。
5、结束语
高校食堂作为一个兼具经营性和公益性的餐饮服务单位,在当前食品原材料、能源价格和人工成本持续高位运行的时期,各高校应提高成本核算意识,加强对预算的执行与考核,落实内部监控措施,建立高素质财务管理队伍,不断规范财务管理,保证食堂健康有序地发展,从而更好的保障师生员工切身利益,为高校的稳定和发展服务。
篇2
摘要:实践证明,通过改革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节约成本,如何能建立起一套适应企业发展的、行之有效的后勤保障体系?本文就这些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管理制度;后勤文化;服务保障;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17(C)-0289-01
随着小浪底主体工程的完工和服务民生工程、谋求多元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建立起适应企业发展的后勤保障体系就成了一项重要和迫切的任务。对此,作为后勤服务部门的综合服务中心在改进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和改进工作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要提高管理效能,就必须建立健全一套比较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制度是保障,是基础,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综合服务中心根据工作需要和各岗位的特点,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并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同时,把各种制度汇编成册,把一些制度上墙,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宣讲,让大家从“严、勤、规范、热忱”等方面结合各自的岗位特点创造性地工作。这些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促进了后勤工作的规范化,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管理有章法,从而也提高了后勤工作的效率。二、创立和谐的后勤文化,增强了后勤的向心力、凝聚力。要建立一支良好的后勤人员队伍,需要不断提高现有人员素质,强化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使他们增强服务观念,明确服务宗旨,这是搞好后勤工作的根本。一是注重思想教育,提高员工素质;二是注重职工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后勤工作由于工作性质所限,劳动时间较长、劳动强度较大、工作单调琐碎,由此给职工带来较重的心理压力。综合服务中心运用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册、节日聚会、张贴宣传画等多种形式开展心理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是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服务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服务活动,有利于职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形成了一个和谐、团结、战斗力强的后勤集体。三、加强后勤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创新是后勤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服务品牌的生命力所在。几年来,综合服务中心在加强后勤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始终坚持以求实创新为原则,不断探索提升保障能力的方法。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和研究,建设了一套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些方法是有效的,在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后勤人才队伍建设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如发放相关的书籍自学、讲座、集体观看光盘、外出学习受教育等;二是加强岗位培训,加大对后勤工作人员的培养教育力度,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鼓励职工参加各类技术培训等;三是选派有敬业精神和后勤管理经验的人才充实到后勤领导岗位。2、建立后勤服务星级化考评体系。按照各自岗位的工作特点和职责要求,从工作标准、工作理念、工作态度、业务能力、工作质量、工作业绩等方面进行自我分析,做出承诺,各项承诺指标化和量化。成立星级化服务考核小组,建立一套考核体系,对每一项内容赋予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和分值,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通过这项活动,后勤工作从服务方式到服务流程,从服务环境到服务质量,都得到持续改善和优化,取得了积极的创新成果,增强了良好的管理效能,进一步提高了后勤各项工作水平、工作效率和服务保障能力。3、推行“5S”管理活动。“5S”管理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素养(SHITSUKE)五个项目,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培养职工良好的工作习惯,其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5S”管理是其它管理活动的基础,能够营造一种“人人积极参与,事事遵守标准”的良好氛围。有了这种氛围,推行其他活动和工作就更容易获得职工的支持和配合,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推动力。综合服务中心通过认真的研究,成立了活动项目小组,制定了详细的规范性标准和活动方案,并加以宣传引导。通过这些活动,单位内部环境美化了,职工素质提高了,工作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改善,内部之间也更加融洽。4、构建节约型后勤。综合服务中心很早就提出了构建节约型后勤的工作、生活理念,最近更是在总结经验、广泛调研、认真研究的基础上起草了构建节约型后勤的《三年规划》,就涉及的服务范围提出了详细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管理目标,成立了节约型后勤领导小组,建立了考核机制。四、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1、竟争性引入承包管理公司。后勤管理涉及范围广,综合服务中心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相继在职工食堂、物业和通信上进行了社会化尝试,引进优势明显、信誉高的专业公司进行经营,后勤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和协调。实践证明,通过这些改革,办公、生活区域环境更加美化;食堂饭菜可口,价格低,并且多样化;水、电、通信等维护也更加高效;更重要的是运营管理成本降下来了。2、加强车辆改革,降低运营成本。以前的车辆管理特点是根据工作需要购置车辆,招聘司机,费用全部由企业埋单。这个模式的弊端是成本增加,车辆利用率不高,存在公车私用现象,车辆维护保养意识不够强。为了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综合服务中心在多方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对公务用车进行了改革,并不断完善:第一,取消大部分公车,只保留部分接待车辆;第二,公车服务市场化,采用公车租用的方法,由员工自己购置车辆,企业需要时租用;第三,公车分配货币化,即实行岗位补贴,通过这些改革,不用专门聘用司机,车辆有人爱惜,自然也不存在公车私用现象,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五、实施信息化的管理。后勤管理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摊子,用信息化的手段对后勤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将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善于不断总结经验,大胆创新管理模式,管理才能出效益,管理才能出成果。
作者单位:水利部小浪底建管局
篇3
山东高速集团河南许禹公路有限公司(下称公司)是山东高速旗下首家在省外投资运营的高速公路经营管理类子公司。驻省外员工是指山东籍的一类岗员工。在这些山东籍员工中,最长的异地工作已有7个年头,长期的驻外工作,使一些人的思想开始出现波动。
一、驻省外员工思想的主要影响因素
为了充分了解和掌握员工的思想状况,公司于2012年3月份进行了一次关于员工思想状况的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为公司全体一类岗员工,共发放问卷46份,回收问卷41份,回收率为89.13 %。参与调查的员工中,35岁以上的21个,占参与调查人数51.22%,30-35周岁的16人,占参与调查人数的39.02%,30岁以下的4人,占参与调查人数的9.76%。本次调查问卷的内容分为当前的精神状态、工作环境、薪酬福利、激励机制、企业文化、业余生活、对公司的建议七个部分。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影响驻省外员工思想状态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薪酬问题。有80.6%的员工把“收入水平”视为选择工作的首要因素,显现出员工对薪酬问题的重视;二是工作环境方面。认为工作环境与稳定思想状况之间有较高关联度的员工占参与调查总人数的85.8%;三是激励机制问题。84%的员工认为公司应该为青年人提供了脱颖而出的机制;四是公司规划。有75%的员工把不了解公司规划作为离职主要原因之一;五是工作压力问题。86%的员工认为工作压力直接影响员工的思想状况。
二、采取的措施
针对着以上几个影响因素,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来稳定员工的思想状态。
第一,改革薪酬制度,使员工收入更加公平合理。
在双因素理论中,薪酬因素既是保健因素也是激励因素,执行得好,可以给员工带来满意;执行得不好,会给员工带来不满。在借鉴和分析省内外同行业单位薪酬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公司对薪酬制度进行系统的总体规划。一是计划针对岗位特点制定薪酬分配方式,将薪酬分配与绩效考核机制更紧密的结合起来,通过快速晋级等方式激励员工不断向高目标迈进。二是要灵活运用薪酬激励手段,既要注重现金的激励,也要注重非现金的激励,如带薪休假、带薪培训等,最大限度的发挥薪酬、福利稳定员工思想的作用。
第二,改善工作环境。
在双因素理论中,环境因素是保健因素,较恶劣的工作环境会给员工带来不满,增加离职率。公司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一是营造良好的发展外部空间。在巩固以前与政府部门良好关系的基础上,发展和建立新的关系。充分发挥公司员工的力量,延伸人脉网络。二是加大基础设施改善力度,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公司上半年对收费站的基础设施进行了维修和改建,粉刷了外墙,修理了空调、洗澡设备,还为食堂增加了一位厨师,更好的调剂员工的伙食。
第三,创新激励机制。
双因素理论认为,令员工满意的因素在于工作本身,包括成就感、领导赏识、工作内容等因素。公司没有职位设置的自,就改用其它激励方式来提升员工的成就感。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为员工实现自己的治企思想创造条件、打造平台。比如,公司今年设置了“微笑服务”奖励,每月进行一次展评,从评选方案的制定、实施到奖金的发放都交给运营管理部的业务骨干,使他们在自己的职位上大展身手,实现自我价值。
第四,积极引导员工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
科学的职业生涯的设计有助于增加员工行为的目的性,首先,公司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公司的发展规划,在驻省外员工面前展现出公司发展的美好愿景,使每位员工都对未来充满信心。其次,公司根据员工的不同特点和潜力引导他们设计符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使他们的规划尽可能和公司发展统一起来。最后,加快建设人才成长体系。建立三级培训体系,尝试了拓展培训、集中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建立培训资料库,提升培训质量。
第五,创建和谐的工作氛围,提升员工归属感。
根据九型人格测试结果调整人员搭配。公司对每位驻省外人员进行了九型人格测试。将人格类型分析的结果与员工日常考核的表现相结合,经过慎重考虑,适当调整了机关和收费站的人员搭配,尽量使他们的人格类型互相搭配,降低了员工的焦虑感和人际关系的紧张程度,为建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奠定了基础。
三、取得的成效
篇4
挑选一个能够入门新兴职业的好专业,是开创美好人生重要的一步!
1、商务策划师
做什么:应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对以赢利为目的的社会经济组织的整体活动或某一方面活动进行系统、科学的创造构思、谋划和设计。
对应专业分析:这个职业对综合素质的要求比较高,对生产、管理、广告、营销、公关、新闻等都要有所了解,整体策划能力、运作能力,而且企业会比较注重商务策划师是否有成功案例。做这个行业,需要有大量的从业经验,往往得从营销、广告这些基层工作做起。如果是从商学院科班出身的话,将更具备一定的先天优势,市场营销、广告学、公共关系学、工商管理、工程管理等专业,都比较适合做这个职业。还有一些设有营销方向的理工科、管理类、新闻类专业,由于综合性较强,因此学习这些专业也比较适合从事这个职业。
2、会展策划师
做什么:从事会展项目的市场调研、进行项目立项、招商、招展、预算与运营管理等方案的策划,项目销售以及现场运营管理。
对应专业分析:这个行业对应的专业很明确,就是近年来一些高校设立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会展艺术与技术专业等。同时,这也是一个对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的行业,所以,市场营销、工程管理,乃至衍生出的做布景的美术设计,做文案的中文、新闻,做广告、搞招商的广告学等专业,都能够凭着悟性和整合能力分一杯羹。
3、数字视频(DV)策划制作
做什么:DV节目策划、视频拍摄、视音频编辑合成、DV剪辑、DV影片输出与刻录等。
对应专业分析:DV的有声有色决定了这是一个近于艺术行业的职业。DV策划制作通常是由DV制作各个环节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成长而来,摄影、多媒体技术、电教、录音艺术、舞美设计等专业。实际上,要完成一个好的DV作品,还需要涉及影视制作各方面的知识,如影视编导知识和DV节目策划、DV摄像技术和灯光技术知识等,不过,只要参与这行,做熟了,加之头脑灵活,就大可以运作一整套策划方案。
4、景观设计师
做什么:运用专业知识及技能,从事景观规划设计、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室外空间环境创造和景观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对应专业分析:其传统的对应专业是园林,而在近年来,景观设计在现代建筑、城市规划、道路交通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一些院校开始在园林专业增设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方向,或是直接设置风景园林专业。城市规划、资源环境与城市规划管理、环境艺术对园林方面的内容亦有学习。名称相类似的园艺专业,虽然学习内容大为不同,但由于花卉种植与园林景观关系密切,有兴趣向这行发展可以通过辅修达到目的。生态学、植物学与园林一样,属于近亲,可望通过辅修入行。
5、模具设计师
做什么:从事企业模具的数字化设计,包括型腔模与冷冲模,在传统模具设计的基础上,应用数字化设计工具,提高模具设计质量,缩短模具设计周期等方面的工作。
对应专业分析:模具设计在专科(高职)院校中出现频率很高,这是一个集理工与技工于一体的热门专业。但是,在本科专业里面,有的院校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设模具设计方向,其直接对应的专业则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这个专业在一些学校会细分为焊接工艺与设备方向、铸造工艺与设备方向、金属压力加工方向,毕业生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热加工领域方面的工作。对于追求产品外形时尚优美的企业来说,工业设计专业是模具设计师培养的“摇篮”,他们一方面具备良好的机械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拥有灵敏的艺术触觉。
6、建筑模型设计制作员
做什么:能根据建筑设计图和比例要求、选用合适的模型制作材料,运用模型设计制作技能,设计制作出能体现建筑师设计思想的各种直观建筑模型。
对应专业分析:房展会上,夺人眼球的是那些美丽精致的楼盘模型。这些生动、形象的建筑模型,让购房者很直观地感受到图纸上的户型设计、小区规划,在现实中到底是什么样等。制作这些建筑模型、把建筑设计师的创意展示在一块沙盘上,需经过若干的工作流程:读懂建筑图,理解建筑师设计的思想及设计意图,模型材料的选用及加工,计算模型缩放比例,制定模型制作工艺流程,制作模型。由于这是一个偏向于劳动技能型的职业,它的入门门槛并不高,对专业出身甚至文化水平要求都不太高。
目前国内院校没有与本职业相关的专业设置,但在建筑系都设有相关的劳动技能方面的课程,学习这些课程能够胜任相关的技术工作。
7、家具设计师
做什么:根据室内空间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要求,结合制造工艺及美学原理,设计各类家具产品。
对应专业分析:现代社会的家具,无论从制作材料还是制作工艺,或是样式设计上,都是日新月异。家具设计师可分为造型设计师、工艺设计师、结构设计师三种。
我国目前设家具设计专业的院校不多,以林业类大学为主,艺术类院校也有所涉及,且大多属于新开设专业。如北京林业大学设木材科学与工程(家具设计与制造方向),东北林业大学、中南林学院开设家具设计专业,林业类大学多偏重于工艺设计和结构设计。工业设计在造型设计方面异军突起,现代家具材料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现代家具大量采用玻璃、金属、塑料这些工业产品,工业设计将其塑造成线条流畅优美、造型独特别致的样式,非常受人欢迎。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包装与设计等专业也常设有室内与家具设计方向。
8、动画绘制员
做什么:运用动画专业的技巧和方法,独立进行动画方面的绘制工作。
对应专业分析:动画专业这几年就业情况比较好。一些美术专业的学生,在辅修了计算机技术之后,为了丰厚知识面,也投身到动画专业中来。不过,动画业本身在我国的发展仍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原创动画作品不多,动画绘制员多是为国外动画公司代工手绘,如果动画专业的学生能够加强原创意识培养,其施展天地将会大大拓展。
9、客户服务管理师
做什么:客户服务管理体系的策划、组建和实施监督;从事现场客户服务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实施管理;组织对本企业涉及客户服务的部门人员进行客户服务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客户服务管理师就是对企业不同客户提供售前、售中、售后的服务与管理人员,包括客户代表、客户经理、客户服务主管等职位。
对应专业分析:目前需要客户服务人员的企业涉及制造业、金融业、咨询业、零售业、餐饮娱乐休闲业、医疗业等行业,对求职者的要求普遍是诚恳、热情,亲和力较强,善于表达和沟通,心理承受能力较强,有团队精神等,语言能力、计算机水平和数据统计分析更是企业要求高级客户服务人员必备的硬性技能。因而,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统计学等专业的学生适合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10、宠物健康护理员
做什么:宠物饲养与疾病预防,对宠物进行日常健康护理与管理,对宠物进行科学美容,对伤病宠物进行现场救护、病期护理、术后护理及康复护理。
对应专业分析:这个职业应对的专业也很明了,那就是“动物医学”,俗称“兽医”专业,这个专业原本就设有小动物医学学习内容,近几年与时俱进,专门拓展出了宠物护理方向,是宠物健康护理员不错的人选。在一些大型宠物美容护理院中,还会聘用一些护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对宠物进行普通护理。
11、信用管理师
做什么:建立有效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制定企业信用制度与信用政策;在交易前期,对交易对象进行信用调查与评估,确定信用额度及放账期;在交易中期,对应收账款加强管理,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转移风险,保障企业债权;在交易后期,对发生的逾期账款进行追收;运用信用管理专业技术及专业的征信数据库防范风险,并开拓市场。
对应专业分析:需要进行信用管理的企业其实非常多,而不仅仅是银行,许多工商企业都要做好客户信息收集、相关企业资信调查、消费者个人信用调查、客户资信档案管理、信用风险管理、合同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客户群信用状况的监督与核查、信用政策和信用工具设计及运用、疏通融资渠道、向有关部门申报信用资料等业务活动。它直接对应的专业“信用管理”是一个开办刚刚两年的新专业,由上海财经大学首创,接着其他财经院校纷纷跟进。其实,信用管理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行业,因其与财会紧密相连,故而会计学、财务管理都能够参与其中,而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电子技术、商法等专业作为它的几大组成内容之一,也能够有所成就。
做什么:利用相关专业知识及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互联网站内容建设,主要工作内容是:采集素材,进行分类和加工;对稿件内容进行编辑加工、审核及监控;撰写稿件;运用信息系统或相关软件进行网页制作;组织网上调查及论坛管理;进行网站专题、栏目、频道的策划及实施。
对应专业分析:网络的飞速发展,使网络编辑员的专业教育步伐显得落后,它对应的专业在多数院校都是作为专业方向出现,如编辑出版学(网络传播方向)、计算机应用(网络传播方向)、新闻学(网络新闻方向)等等。而从网络编辑的从业要求来看,它对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编辑首先要是个杂家”这个道理人人都懂,这个“杂”字就是综合素质的体现了,而现代教育中对计算机技术的强调,也让更多对编辑有天赋的人更易于接近这一职业。
13、房地产策划师
做什么: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策划行业已取得长足的进展,并且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其执业范围涵盖了房地产开发、项目咨询、产品设计、建设规划、广告策划、房产销售、物业管理等众多领域。
对应专业分析:房地产因其紧系民生,从而成为长盛不衰的行业,近年来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能够全程操盘的房地产策划师非常吃香。这也是一个需要丰富经验的职业,在房地产各个环节上有所成就,有所拓展、胸怀大略的人才,方能脱颖而出。像房地产经营专业、建筑类专业、土木工程、城市规划、园林、物业管理,都是入行的基础。
14、职业信息分析师
做什么:为社会求职者择业、就业和用人单位择优招用人才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工作内容包括对涵盖就业失业、职业供求、工资价位和社会保险等在内的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分析和预测等。相关业务范围除劳动保障系统外,还涉及人才市场、信息咨询、职业介绍机构、学校、企业等诸多部门。
对应专业分析:职业信息分析师首先要对劳动就业和人才市场领域足够熟悉,包括对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供需情况了解,对各种职业和岗位的工作职责、技能要求非常熟悉;其次,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统计、数据采集和分析、整合等能力,能形成分析和预测报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引导市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这一职业的首选对应专业,它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办公手段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送、储存、加工和使用,并运用各种分析方法整理出相关信息辅助领导高效、高质决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由于在人才测试、选拔、培养、调配,以及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卓有成效,对个人职业分析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而如果这两个专业的学生能够相互辅修另一个专业,那就如虎添翼了。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统计学、应用心理学如果能够辅修信息类专业,将来也有机会进入这一行业。
15、玩具设计师
做什么:从事玩具产品和玩具类儿童用具创意、设计、制作等工作,具体工作内容有:分析产品的外观和性能,进行打板、打样及工艺排料,手工制作产品样品或模型;产品进行系列化开发和自主研发,绘制创意草图,设计功能模块,绘制设计图,编制生产工艺流程;研究市场和产品流行趋势,制定产品整体设计方案,进行设计管理。
对应专业分析:天津科技大学是为这个新职业首开玩具设计专业(为专业方向)的大学,学习包括绒毛玩具、机动玩具、电子玩具三个方面的课程,一些美术学院这两年也陆续开设了工艺玩具设计专业。而工业设计、美术学在外形设计上也能参与,智能玩具、光电玩具对电子技术、机电专业青睐有加,模具设计与制造或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专业都是机械玩具不可或缺的。
16、公共营养师
做什么:研究食物营养素与人体机能需要的复杂关系,涉及营养搭配、营养互补和营养平衡等,公共营养师不仅可以在社区发挥重要作用,还可以为企业员工、白领、高级管理人员、运动员、家庭提供教育、辅导等服务。
对应专业分析:营养专业设在各大医学类院校当中,如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医学技术系的营养专业就是比较有名的一个,但目前开设院校还不多。正在制定中的《国民营养条例》规定,100人以上的食堂、餐饮单位,菜肴不再仅由厨师直接配制,而需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300人以上的食堂、餐饮单位必须配备专门的营养管理师。面对这一广阔前景,许多院校在一些相关专业中加设了营养课程,如预防医学设“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妇幼卫生专业开设“妇幼营养学”,护理专业开设“临床营养学”等。
17、理财规划师
做什么:利用自己的专业理财知识为个人提供理财规划服务。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的理财规划组织,从事理财规划的专业人士散见于保险、银行、证券等金融行业,但“独立理财公司”的出现已是大势所趋。在欧美,个人理财服务市场已相当成熟。
对应专业分析:理财规划是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是针对客户整个人生而不是某个阶段的规划,包括个人每个阶段的资产,现金流量的预算和管理,个人风险管理和保险规划,投资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子女教育及教育规划、居住规划,退休计划,个人财务规划以及遗产规划等等各个方面。从业者除应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投资理财技能、丰富的理财经验外,还要熟悉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等金融业务领域。所以,这是一个要求“全才+专才”的职业。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保险、证券、税收、财务管理、会计学、法律(民商法方向),这些专业好手在丰富的社会经历上,都可能磨练出一双理财金手。
18、企业文化师
做什么: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企业文化研究、建设、管理工作,其职责是制定和建立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企业文化体系,塑造、提炼和推广企业的远景、共同价值观和使命。具体工作内容包括:指导人力资源部门搭建人力资源战略框架;通过CIS系统设计推广企业形象;推行企业文化体系建设。
篇5
【关键词】农民工子弟学校;资金链;优化;策略;运营
中国的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建设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但是由于户籍制度与社会各种条件的制约,农民工子弟难以在大城市的公办学校上学。如何降低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不平等程度,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的发展 ?此时,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应运而生,在解决了这一社会问题的同时,这类学校的“先天不足”显现了出来,随着近年来北京的农民工子弟学校的不断倒闭和拆除,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整体运营不善、资金来源不稳定、办学质量不佳等问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我们中国人民大学项目组成员长期参加此类学校支教工作,对这类学校的运营了解深入。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找和预调查,我们发现现在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链运转不善和内部运营不当,项目组希望能够通过对“农民工子弟学校资金链运营效率优化策略”研究,来实现农民工子弟学校从“优化资金链到内部运营模式完善”的良好发展。
一、现状分析
我们重点选取三所农民工子弟学校,按照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调研方法,对其进行升学率、财务状况、社会美誉度、教学规范化、教师待遇五个指标的考察,然后运用数据分析法测度农民工子弟学校在这五方面的水平,发现学校存在的短板及具体原因,探究原因背后学校可以改进的地方,我们的研究从资金链运营的视角出发 ,通过提高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资金使用效率,改善其办学质量。为后期农民工子弟学校内部管理优化角度提供依据。
1.个案实录
(1)北京市大兴区第一职业学校
北京市大兴区第一职业学校是经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重点校,北京市职业教育示范校,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77亩,建筑面积80000平方米。学校现有综合教学楼3栋,教师办公楼2栋,食堂2栋,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宿舍楼及公寓。建有1000个座位的科技报告厅,图书馆藏书38.4万册,其中纸质图书6.9万册,电子图书31.5万册,报刊25种,杂志87种。建有4162平方米的体育馆(篮球馆2000平方米、游泳馆2162平方米)、8条400米塑胶跑道运动场和7个篮球场。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全校师生的教育教学、实习实训、文化生活、体育锻炼的需求,同时也为学校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学校设有机电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园林(花艺设计与装饰)、动漫设计与制作、航空服务(空港地勤)、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商务等专业。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单位、北京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首都文明单位、首都平安示范校园、北京市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北京体育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奥林匹克教育学校体育后备培养基地检查评估一等奖、全国中运会女足总决赛亚军等多项国家级、省市级荣誉。学校先后完成企业岗前基础知识和岗前技术培训、“技能+基础”成人学历教育上万人,成为大兴区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基地和大兴区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
(2)固安县第三中学
固安县第三中学是适应普及高中教育,优化固安招商引资环境,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需要,由固安九鼎建筑工程公司投资建设的一座现代化完全中学。
学校位于固安县城新源东街路南,占地面积200亩,总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建筑总面积7.3万平方米,包括高标准的教学楼,功能完备的行政办公楼、现代化的综合实验楼、2万平米的学生公寓楼及标准的体育场馆。
办学模式:学校采用民办公助方式办学,实施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设初中部、高中部、12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000人。
通过查阅资料,此中学合作的院校中大部分是职校,几乎是通过职业培训的方式来培养学生成长成为技术型人才,同时招收的学生主要为贫困生,并且有国家或者企业的补助来解决贫困生的财政问题 。此中学合作的普通高中也在普高中排名不太靠前,师资相对薄弱。总的来说,此中学合作的院校对贫困生均有优惠政策但是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3)国华纪念中学
国华纪念中学创办于2002年9月,是碧桂园控股集团公司创始人杨国强先生捐资依法兴办的全国第一所纯慈善、全免费、全寄宿民办高级中学 。面向全国招收家庭生活贫困,学习成绩优异,素质超群的初中毕业生,使他们成为未来的国家建设的精英,肩负起振兴民族的重任,志在民族腾飞。
学生从报考国华纪念中学开始,直至大学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学习、生活、交通等一切费用全部由学校承担,每人的培养费用超过20万元。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高中生500多人,并有1011名学子已从我校毕业。学校每年计划招收200名优秀贫困学子,学校每年各项日常开支接近4000万元。
学校师资质量、教学、生活设施及管理水平均居全国领先地位,为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2.情况分析
随着近年来北京的农民工子弟学校的不断倒闭和拆除,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整体运营不善、资金来源不稳定、办学质量不佳等问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我们根据“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将资金链的运营拆分成办学设施的配置和办学管理的效率。
首先我们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硬件设施进行考察,主要包括教学类设施和生活类设施:对教学类设施中学校的教学楼、计算机配置、体育设施等进行调研;对生活类设施中学校的校舍、食堂等进行调研。同时对校园整洁度、校园绿化进行实地考察。做了“资本的投入和经营的报酬”方面的调研,根据“供需平衡和最大限度满足原理” 加以剖析,我们得出结论。相对于一般的公立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政府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使得很多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规模小、质量差,办学情况处于举步维艰的状况。
(1)农民公子弟学校与公立学校在教师人力资本的增量和存量上不均衡。从数量结构上看,很多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师数量严重缺乏,师生比例失调,因此一些学校只能招聘专业不对口的老师,导致教育结构失调。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工子弟学校多数运营不如公立学校,教师薪酬普遍较低,使得学校无法吸收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导致学校产出率低,筹资能力弱,因此恶性循环,与公办学校的差异越来越大。
(2)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硬件设施配置相对公办学校差距较大。一些农民工子弟学校因资金缺乏,租用旧厂房、仓库作为教学地点,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一些农民工子弟学校将校址定在嘈杂的市场或者马路周边,使得学生无法在合适的环境中学习。
其次,我们对学校的校务管理制度进行考察,根据“合约结构和非专有资源理论” 前期我们需要收集分析学校制度手册,主要包括教师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的整理,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针对不同制度下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
(1)我们采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对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绩效评价体系综合考察。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和绩效评级方法,避免了由于主观评价而产生的误差,并且经其处理的数据结果能够反映出各学校的优劣之处,有利于保持并发展强势学校的优势,找出弱势学校的劣势加以克服,挖掘具有成长潜力的学校并为之提供机会与支持。
(2)按照我们调研获得的数据,可以将绩效评价的投入指标分为人力投入、财力投入、物力投入。人力投入主要是指各学校的专职教师和行政辅助人员及后勤服务人员;财力投入主要指用于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学与科研的可变成本的支出,具体包括支付给学校教职工的工资和用于教职工的培训、学术交流方面的经费;物力投入主要包括学校现有的办学设施和教学设备,具体包括教学楼、教师设施、教学设备、教学资源(图书资源)。
我们中国人民大学项目组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找和预调查,我们发现现在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链运转不善和内部运营不当,项目组希望能够通过对“农民工子弟学校资金链运营效率优化策略”研究,来实现农民工子弟学校从“优化资金链到内部运营模式完善”的良好发展。
二、优化策略
根据“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我们将资金链的运营拆分成了资金来源和以资金运用为链条的学校内部优化。我们希望帮助农民工子弟学校合理有效的利用资金,改善办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薪酬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学校升学率,增强学校美誉度。美国经济学家海尔布隆纳说过:“人类坚持要某种理性的秩序,以帮助他理解所处的世界” ,我们初步确立的具体实施方案有: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减少负债增加流动资金;实施规范化教学,建立监督机制;优化课程设置,加强课程质量改革;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提高教师的薪酬水平。通过对资金来源方与农民工子弟学校内部管理的双向优化,增强两者需求方面的匹配度,从而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1.优化策略一――优化资金链
(1)资金链优化之一:多元投资
本次社会实践项目以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资金链运作为研究主线,“使用资源的经济成本” ,通过资金链的优化提高筹资吸引力,从而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团队首先研究资金来源方投资动机,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对捐赠方进行了邮件、电话、面谈等方式进行采访,发现不同类型的捐赠者在做出捐赠决策时,关注的重点有着较大差异:
①社会个人
以个人名义捐赠的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学校的教职员工,另一类是与学校没有任何关系的社会人士。 他们的捐赠理由十分简单――被孩子们渴望学习的热情所打动,希望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只要他们了解到有这样一所学校的存在,他们就会力所能及地伸出援助之手。对于前者来说,他们本身就在学校,对孩子们的情况最了解,感触也应最深刻,他们进行捐赠相对便捷。但是对于那些和学校没有关系的社会人士,他们就需要媒介的传播,才能知道在某一个地方,一群求知若渴的孩子正等着他们的支援。
②社会团体
很多社会公益组织其对应的受赠方较多,由于可捐赠资源有限,他们必须从所有受赠方中挑选几个进行捐赠,影响他们捐赠决策的便是学校的一系列办学指标 。例如在2009年pgy中学被评为壹基金的典范工程,由此可以获得100万元的资助金。壹基金在评选典范工程时,就非常关注学校的组织治理、营运能力、财务透明度和可持续发展力四大指标。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团体比公司的捐赠量多很多,这与两种组织的性质差异有较大关系。团体以公益为目的,属于公益性组织;但是企业公司都是盈利性组织,他们多数在捐赠过程中会考虑捐赠行为的成本与收益比,一般来说,捐赠行为的收益就是企业在捐赠活动之后所获得的社会荣誉的提升程度以及社会荣誉的提升带来的企业业绩的增长程度。因此作为学校本身来说,要想吸引企业捐赠,就必须注意到他们的捐赠动机;学校可以在网站上公布捐赠企业名字,通过新闻媒体报道捐赠企业的义举,另一方面,学校也应当加强自我的管理,提高学校质量,增加学校在社会大众中的知名度,从而使得更多企业愿意捐赠学校以此获得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制造双赢的局面。
(2)资金链优化之二:筹集利用
通过研究北京地区农民工子弟学校管理现状,从升学率、财务状况、社会美誉度、教学规范化、教师待遇等指标出发,探求农民工子弟学校该如何有效利用资金、提高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吸引外部资金。我们得出结论:
①资金筹集
a.相比个人和公司,国内团体是学校的最大捐赠方;相比国外,国内捐赠占主体。
b.学校受赠资金来源多样,受赠资金的数额逐年递增。
c.各捐赠方做出捐赠决策时考虑的因素不同,但是学校的宣传推广对于捐赠行为有着极大影响。
②运营管理
a.整体处于亏损状态,资金利用效率不高。
b.农民工子弟学校普遍在校园管理、安全管理方面欠佳。
c.学校的师资队伍力量还较为薄弱,缺少技术性人才。
③办学效率
a.学校的办学质量逐年提升,毕业的学生人数逐年上升,学生毕业流向也逐年好转。
b.学校的办学质量总体上得到家长的认可,但是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兴办在解决我国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上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促进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解体,加快城镇化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应当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针对当地学校的不同发展程度,给予相适应的扶助力度 。同时政府也应当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规范约束学校的行为,督促学校合理分配利用资源,较少资金链上的浪费。
当然,要“促进资本的有机构成” ,需要筹集许多个人甚至一些团体的资金要借助媒体的力量,学校应当利用各种途径让大众能够了解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现状,从而获得更多的人的捐助和支持。可行的宣传方式包括建设学校网站,组织专人进行管理,及时校园里的新闻,设置专门的捐赠者问答区域,及时披露每年的审计报告等;出版一本学校的刊物,向社会大众呈现学校的办学效果,加大学校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3)资金链优化之三:办学监控
在前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资金利用效率并不高,这与他们的资金利用方式以及后续的监管力度不高有关。近年来一些关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由于缺少办学许可证校舍被拆除等新闻让社会大众对于农民给工子弟学校的办学效果产生了质疑,要求提高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质量,增强对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监控的声音越来越强。
2.优化策略二――完善内部运营
(1)加大对资金用途的信息披露
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学校每年的收入绝大多数来自于捐赠。由于固定捐赠项目较少,每年的捐赠额都有较大差异。学校每年的开支都受到当年可筹集的捐款数额的限制,而且可筹集捐款数额与时间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学校财务预算难以实行下去,很多计划由于资金不足不得不被搁浅。
因此,为了维持长久稳定的赠与关系,学校自身需要定期地向捐赠者们提供资金使用状况的信息,给予捐赠者们充分地信息反馈,让他们了解到自己的捐款到底流向何处,坚持让“任何一种用途比其他用途更为有利”原则 。让捐赠者们能够独立判断自己的捐款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从而树立捐赠者对于学校办学质量的信心,是学校每年能够获得稳定的捐赠收入。
(2)加深与公立学校合作互助关系
现在很多国家级或地市级的示范学校都有对口支援的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也可以和示范学校建立这样的关系,邀请这些示范学校的老师到本校进行短时间的教学指导,或者派本校的老师到示范学校见习,借鉴别人的管理长处。
除了教师互派以外,学校还可以定期派出一些学生到示范学校进行短期学习,城市孩子的良好学习条件对农民工子弟特别是那些学习动力还不够强的孩子可以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3)加强对学校资金利用效率监督
尽管有些农民工子弟学校已经实现了年报的对外披露,大部分学校并没有就其资金的运用途径进行详细说明。而且我们认为仅靠审计报告无法真正起到监督作用。所以我们要设置专门的监事部门,监督学校的资金利用并提出相关建议,提高学校的资金利用效率。
学校应当成立专门的监事会,由学生家长代表和捐赠方代表组成,监事会成员尽量保证与学校的独立性,他们有权向学校提出查看资金动向的资料和参与未来资金安排的讨论,学校应当充分听取他们对于资金利用的想法 ,在保证学校学生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选择性地采纳他们的建议。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国家兴旺的标记。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接班人,需要接受良好的教育,需要储备完备的知识,农民工子女也不例外。关注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发展,优化农民工子弟学校资金链的运营,将有效改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保障农民工子女对基本公共教育资源的平等享受权。今天我们通过对“农民工子弟学校资金链运营效率优化策略”研究,来实现农民工子弟学校从“优化资金链到内部运营模式完善”的良好发展。我们希望以此可以实现农民工子弟学校和公办学校的教育资源的均匀发展,从而推动我国教育公平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托・皮凯提.21世纪资本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224
[2]张光忠.《中国高等学校资金安全》管理规划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7:3
[3]最新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实施手册(财教〔2013〕84号),2013/6/3,第八条
[4]高等学校资金监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设实务全书(第三版)[M].红星电子出版社,2012/2,第5篇第4章
[5]国华纪念中学简介.http:///guangzhouzhuanti/guohuaji nianzhongxue/zuixin/detail_2012_05/03/194530_0.shtml
[6]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微观经济学(第19版)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3
[7]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320
[8]张五常.张五常经济论文选[G].北京:中国常务出版社,2001:79
[9](美)海尔布隆纳.经济学统治世界[M] .湖南: 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181
[10] H・克雷格・彼得森,W・克里斯・刘易斯.管理经济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78
[11] 国家教委.城镇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就学办法( 试行).1996年,第3章第11条
[12]国家教委、公安部.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1998年,第18条
[13]罗伯特・S・平狄克,丹尼尔・L・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第19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385
[14]吴敬琏.中国增长模式抉择(第4版)[M].上海:远东出版社,2013:127
[15]亚当・斯密.国富论[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47
[16]王玉娟.浅析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因素[J].商场现代化,2008:2
[1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5
篇6
关键词:高校 后勤保障体系 绩效
一、引言
自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我国的各所高校的后勤管理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在体制的转轨时期已探索出适应我国高校实际的方法与经验。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我国的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改革与管理创新出现了放缓的迹象,伴随着外部市场经济改革的难度增加,高校后勤服务产业也遭遇了同样的瓶颈,管理效率与服务质量的突破成为了高校后勤管理者面前的现实问题。究其原因,表面看来似乎只是高校后勤服务需求得到了暂时的满足以及在上级文件精神的约束下制约了后勤改革的红利空间等,但是这只是其浅层次的原因;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我国高校后勤改革环境及条件的特殊性,脱胎下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校后勤体系注重解决短期问题,存在一定的行政指导思想;没有从市场经济第三产业的视角来认真审视高校后勤服务体系的性质和规律,从而制约了其保障体系的改革方向与红利。因此,正视高校后勤服务产业改革的开端、发展与现状,是从理论上对我国高校后勤改革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参考建议的前提。
二、高校后勤保障体系概述
(一)高校后勤服务 高校后勤服务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看,高校后勤服务的内涵包括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行政管理以及物质保障的总和;从狭义上看,高校后勤组织指的是为高校全体师生、教职工提供生活服务及行政管理的专门的机构组织部门,其服务职能则只是为高等学校中的教师和学生提供的一切有关生活、学习、医疗等诸多方面的管理等内容(朱宝铜,2007)。高校后勤的角色定位正是为了满足为高校教育服务这一目的,其作用主要就是为了满足高校师生的物质与服务要求,所以在此意义上其作用与意义显而易见。后勤保障体系的任务正是为了支持高校的教育科研等日常工作,保证高校的物质与服务提供,在高校所有职能部门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高校后勤管理 国内外很多学者也对高校后勤的含义进行了界定,虽然具体来看有一些差异,但是总体上基本是相容的,经过笔者概括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其内涵来进行解释,广义上的高校后勤管理的内容有:高校资产管理、财务管理、高校后勤事务管理等众多方面的内容。而狭义的高校后勤管理就只涵盖比如教师与学生的衣食住行,用水用电以及供暖等具体的生活需要进行供给,校园的绿化卫生、通讯与医疗卫生服务,日常生活保健,托儿育儿机构的建设与管理、理发美容场所、商店、书店、图书馆等方面,都属于高校后勤管理的范畴,也都包含于它的狭义的概念之中。高校后勤管理的服务对象是由高校的全体学生和教职员工两大部分组成,其都是高校后勤服务体系中的受众,相当于第三产业中的顾客。
(三)高校后勤社会化 这是国务院提出的高校后勤改革目标,目的是改革高校后勤保障与运作机制,进行校企分离,以分流与重组的方式赋予其市场经济的特征,具体形式是由政府来主导、并辅以社会承担,以适应高校办学要求的法人化与市场化。其社会化的具体内涵其实就是对我国高等教育理念与模式的重大转变,以扭转传统的学校统筹后勤所有事务的形式。使后勤保障体系顺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以适应市场规律,同时还具备高校后勤保障服务的特色。所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心是把它从原有的行政体系中分离出来,按市场规律进行企业化的运营,慢慢转化为以后勤保障服务为特色的准企业形式。
(四)高校后勤社会化与企业化 讨论高校后勤的社会化就不能忽略后勤企业化这一概念,顾名思义,所谓后勤企业化即把高校后勤体系作为一个现代化的企业来进行运营管理,使之作为一个标准的服务企业,实施自主经营管理,以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的形态而存在。转变原有的行政组织角色,蜕变为一个纯粹的经济组织。但是与真正意义上的服务企业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目前高校后勤社会化充其量只能称为准企业化,只是采纳了现代市场企业所使用的若干管理措施,还没能完全达到现代企业的管理水平经及运作绩效。个中原因其实主要是产权问题制约了其高效的运作。因为在体制方面,其仍然采用的是行政指令,其公有制的产权特征无法像其它股份制国有企业一样实施有效的激励约束,也无法使其像私有企业一样员工与管理人员高效运行,行政干预始终如影随形。所以体现在现实中有很多的改革措施都流于形式而没有达到预期的社会化效果。
(五)高校后勤管理模式 目前国内高校后勤服务体系的运作模式有四种:即行政管理、社会承办、甲乙方管理以及法人实体。行政管理模式是沿用高校后勤改革前的旧有模式,没有倡导的社会化改革思想,让计划经济思维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继续存在与机械运用。这种旧有的行政管理主要采用的是总务处负责制,下设行政处或后勤服务中心,按照后勤的服务范围把高校后勤的各大服务类目进行划分,然后根据自己的资源进行调配。以计划以及行政指令为主,承包为辅。对于各个职能单元根据计划下达的指标进行考核。各个业务单元对自己的业务模块负责。社会承办模式又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某些后勤的重要基础设施由招标的形式由具有相关资质的建筑商承建(如宿舍、食堂等),当完成后交由他们负责管理运营;第二种是以委托管理、合并等途径交给外部企业或其它法人实体。此模式的可取之处是:在当前高等教育飞速发展、许多高校普遍扩招的背景下有效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缓解高校后勤的燃眉之急;其不足之处在于:首先,由于社会资本的逐利性,这承包企业会把营利放在第一位,这样会大大地增加广大师生的经济负担;其次,由于管理目标的差异,外部企业经常由于与高校的沟通问题导致许多矛盾的发生。甲乙方管理模式只能说是局限于校内的甲乙方管理。又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形式为学校设立以后勤管理处等相关机构为代表作为甲方,同时设立类似于后勤公司等机构来代表乙方。甲方主要代表学校来签署协议或者进行监督,后勤公司履行乙方的职责像独立的企业一样进行自主经营活动的运作形式。另一种形式是学校通过设立后勤管理处以及其下属的相关机构,根据高校后勤的职能范围再在其下面设立相应的子机构,管理处代表校方作为甲方行使相关的职能,其下设的子机构作为乙方,像社会企业一样进行自主经营活动,以提供后勤服务。这种模式一般都是由前一咱模式演化而来。法人实体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后勤管理模式,具体为由高校自己出资或是与其它外部经济实体、社会企业合资或控股的形式,以现代企业制度的指导思想设立高校后勤法人,以现代服务企业的标准进行运作。其主要特点是后勤的法人实体与学校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后勤服务企业可以独立运营,实行风险自担、自负盈亏;能够把高校后勤集团的资产与社会保障等完全剥离出去,大大减轻高校的办学负担。同时,由于学校也是后勤服务体系的出资者或控股人,他们还能享受到其经营的利益所得,这又能为高校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有助于高校的主体业务健康发展,促进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这种法人实体模式应该是目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理想模式。
( 六 )国外高校后勤保障 苏霍姆林斯基是最早阐述高校后勤重要性的学者之一,他认为各学校应该重视对后勤各个环节的管理。包括学校的所有的软件与硬件建设,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与教育环境。他着重强调了校园的硬件建设方面学校应该精心设计,对于不恰当或者不理想的部分应该及时改进,因为这些隐性的因素在人才的培育过程中同样作用巨大。优良的环境能够促进校园人员的身心健康,对师生形成潜移默化的熏陶。其后新西兰学者Mason等人探讨了高校后勤的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英国Rodrigo通过定性研究认为,要在校园内建立和发展相应的机构组织。
三、高校后勤保障体系运行绩效基本理论
( 一 )高校后勤管理理论 (1)产权理论。在高校后勤改革的研究中,产权理论收到了很多关注。产权概念源于制度经济学,美国学者科斯(R.H.Coase)提出了这一概念,以后在制度经济学领域掀起了广泛的研究,科斯认为,产权问题探讨的不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其目标集中于人与人间的关系。产权的核心架构是探讨存在的合法权利,不是为了探讨所有者拥有的合法权利。科斯提出了制度经济学中非常有名的“科斯定理”: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条件下,不管产权的形式如何,都不会影响到资源配置的效率。但是只要出现交易成本大于零的情形,那么对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一定影响到资源配置的效率。运用于企业产权的研究领域时,著名学者康芒斯((J.R.Conmons)详尽地论述了企业产权的重要性,他是最早结合经济学与法学来探讨企业产权的学者之一。他以市场交易范围为分析基础,把产权分析引入进来。康芒斯认为,市场交易的重点是产权,尤其是所有权的交易;此外,他视“交易”活动为为个经济活动的问题,这里交易又成为了产权运动的同义词,通过这种逻辑,康芒斯把经济活动中的交易部分看作一切经济分析的重心,他把企业的产权以及法律上的界定作为一个高效有序的市场的根基,从而进一步强调产权在整个社会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标准化管理理论。标准化管理理论源自于组织行为学领域,很多相关学者根据自己本国国情与实际对标准化管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标准化管理原理。例如学者王征早在一九八一年就提出了他的五项标准化原理,即统一、简化、互换、协调以及阶梯原理(王征,1981)。王征认为,统一原理是这一系列原理的重中之重。其它原理都不过是这一原理的体现形式而已。而统一也只是辩证的统一。运用于高校后勤服务体系的管理方面,有学者也对此进行了论述,有学者认为的后勤管理体制的标准化推进需要革故鼎新,去除原有的管理体制,引进竞争机制,实行校企分开、自主经营,使之市场化、企业化(牟向秋,2012)。针对我国实际国情,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领导形式开期存在,基本上都是后勤服从校长及其他行政领导,这与现代企业的标准化治理有很大的区别。而高校后勤要实行市场化运作必须运用现代公司制度进行标准化管理,在制度上,高校后勤历经改革之后也应该有自己的董事会,配备自己本系统的章程与相关制度,并以机构、工作以及人员等方面的来逐一落实;后勤集团的总经理也需要有自己的管理制度,即个人责任制,以便实施激励约束。(3)精细化管理理论。精细化管理理论在现代企业中有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被广泛采用,其在企业的绩效提升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从理论上看,它把科学管理理论、质量管理理论以及丰田的精益管理方式结合在了一起,是顺应生产分工和生产精细化发展的时代要求。把通常的企业运作管理进一步理论化、具体化的思想与模式,而且这种管理理论倡导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以创新的思想面对组织体系与生产流程,对生产与管理目标要有持续优化的态度。从体质上来看,精细化管理理论是对管理目标的解构细化而且逐一落到实处的过程,运用现代信息管理手段,保证各个组织的单位精确协同地运作,是通过尽可能地减少管理所需资源以及尽量减少管理成本为目的的管理方式(孙念怀,2005)。(4)目标管理理论。目标管理又名成果管理,管理大师德鲁克首次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按照德鲁克的理解,目标管理指的是组织在某一时期内努力的方向以及预期的目标成果,让组织的需要逐步转变成个体目标的管理哲学。事实上,目标管理的先决条件是明确了目标而后才能确定各个个体的管理方式,使每一个层级的管理者一起协商、确定目标并最终确定他们各自的责任与成果,与此同时还会有明确的目标来进行考核,使任务执行者进行自我考核以及自我评定,通过这种方式唤起企业管理者的责任心,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最终达到组织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从而提升组织效率(德鲁克,1954)。(5)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将一些局部的商业机构管理与模式应用于公共领域,特别是国家部门。其重点在于推崇政府的公共服务,强调官员的社会作用与影响力,其管理的方法与技巧不拘一格,并且成效显著,在政府有效运行过程中都可适用。包括公务员招聘、公共设施管理、公职人员薪酬管理等方面。新公共管理理论被称为一种全新的理论,学者们一致认为这是由工商管理到行政管理的华丽转身,其对政府公共服务与行政管理提供了理念基础,对于以往学者们广泛讨论的政府失灵等问题都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当仁不让地成为政府行政改革的重要理论(王清途,2012)。西方很多国家政府的改革都是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即遵循效率的管理理念,广泛采纳了经济领域中私营部门管理模式,由此诞生了新公共管理理论,这与传统的公共管理模式有很大不同。在西方政府改革过程中英国最早开展新公共管理改革,其后一些其他的西方国家进行了跟进,例如新西兰、美国与加拿大等。这些国家推行政府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是,在公共服务部门中倡导市场机制,发挥市场的作用,推行私有企业的管理方法与管理策略等,这为政府管理职能的提升发挥了重大作用(王守军,2005)。
( 二 )顾客感知价值理论 (1)效用视角下的顾客感知价值。Zenithal等人 (1988)认为,质量和价格只评价产品或服务的一部分,而价值以更高层次、更加抽象的形式出现在消费者头脑中,是消费者所获的效用与成本之间的综合评价。他们指出这一概念包含四个要素,诸如感知到的低价格,感知效用,感知质量,感知收益与成本比较(Zenithal et al., 1988)。顾客感知价值是消费者对感知所得与成本之间的综合评价比较 (Sweeney et al,1999) 。与此相似,Bolton 与 Drew(1991) 也定义这一概念为为顾客以对购买的产品或服务所获得的效用为参照,对于收益与付出的综合评价。 (2) 理性视角下的顾客感知价值。以往的关于消费行为的研究都是假设信息完全对称并且消费者完全理性的前提下进行的。但是现实条件下信息往往都是不对称的,这样就造就了非常有限的理性。根据Monroe(1990)的观点,当信息不对称时,顾客会全面衡量自己购买的服务与产品的的收益以及为获得这些产品所付出的努力与成本,在这一基础上,消费者感知价值应为感知利得与感知付出之比,是二者之间的一种对冲关系。(3) 经验视角下的顾客感知价值。经验视角认为消费者在经济活动中并不是完全理性的,消费体验也是他们评价感知质量的依据之一,价值不在于商品与服务本身,而是来自消费者体验。根据这一论断,一些学者着重强调了经验的重要性,如Woodruff(1997)就是这些学者中的代表之一,这些学者认为消费者感知价值是产品、功效以及使用体验三者综合考评的总体评价。
( 三 )绩效管理理论 绩效管理在组织行为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实践过程中也有很多公司运用这一管理策略来衡量公司的运作绩效。当然,关于绩效管理这一理论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例如:Campbell 等人(1993)提出的绩效理论声称组织的绩效不是仅仅只衡量组织活动的结果,而是衡量组织活动本身,是指组织成员日常完成的而且不是可考察的行为,其内涵包括与组织目标管理相关并可以根据个人的绩效进行衡量的工作行为。Bernadine 等学者(1995)则持有不同的观点,他们指出绩效就是指的员工行为的结果,依据是员工的行为结果与组织的目标、消费者的满意度以及组织的投入的紧密相关。布雷德拉普(Bredrup)(1997)则把组织绩效理解为效果、效率以及适应性三要素的统一体,这三个要素是相辅相成的,并且一起共同决定的组织的的竞争力。罗伯特・巴克沃在其代表作《绩效管理》中对绩效管理的内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他认为绩效管理应该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不断的交流过程,他们二者之间的契约是达到这一过程的保障因素,并且这种契约对组织的目标管理进行了规定和解读,而且这种方式还将其他利益相关者也融入到了组织绩效的创建之中。Mdagan等人(1993)则指出绩效管理在推进员工民说与参与文化中意义重大,其管理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发挥员工的主人翁的精神,重视每个人的潜能发展,在强调组织绩效的过程中也使员工体现了自己的价值。
四、高校后勤保障体系运行绩效的影响机理
( 一 )高校后勤保障体系运作绩效的构成及影响因素 绩效被定义为主体完成、执行的某种行为,为了达到既定的任务或者目标,通常是有功能性或者有效能的(王成云,2009)。赵曙明则对其进行了更为精简的定义,他认为绩效是就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的贡献(赵曙明,2004)。因为绩效有它自己的特点,这些选战决定了其可测量性,由于学者们把定义为团队或者组织行为的结果,是对目标完成的程度,所以它反映了一种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它体现了组织个人行为的效率,也就是说,绩效是与效率相联系的一个概念。学者们一致认为,高校后勤的运作绩效分析是以它的管理结果作为内核的考评标准,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其运作进行客观的评判,公开公正地评价其成果与业绩,从而以此来对后勤和管理人员进行更好的激励与约束,让高校的运作活动都集中于运作绩效这一主题上来,从而推进其服务管理质量的提升(薛爱萍,2006)。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管理主要以绩效评价作为手段,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后勤管理者对成果进行分析,为科学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高校后勤管理绩效评价通常以学校或者后勤集团制定的目标为依据,按照既定程序操作进行评价,按照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信息进行评价,通过反馈与调整来规范后勤的运作,使其服务质量与绩效再上台阶。有学者认为,组织的管理系统的运作效率与服务质量提升,主要由管理系统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共同决定(薛爱萍,2006)。改革的这些年,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还存在很多待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与国际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后勤对整个高校发展的支持作用日益凸显,其的运作绩效的提升显得更加重要。高校管理工作者需要认识到高校改革的重要性,认识到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支持作用,这关系到国内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王云飞,2008)。事实上,当前的现状是后勤服务管理观念仍然停留在原有的阶段,各个管理环节与现代服务理念都有差距,所以导致了运作效率始终不能得到质的提升(侯敏,齐宏欣,2009),现在涉及到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机制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突破。
( 二 )现行高校后勤保障体系运作绩效评价问题 关于高校后勤的绩效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管理的方方面面,展开这一工作需要设立一项适合于整个后勤系统的考评体系,制订科学而合理的评价指标,并且还可以把这些评价指标一起放进高校的整体考评范围。但是现实问题是我国的后勤服务体系改革起步晚,系统的研究不够,还没有哪所学校建立了示范式的系统评价体系,主要还有如下一些问题:第一,评价体系不够全面。现存的关于绩效评价大都集中于后勤的人力资源、决策以及激励约束等方面,并且没有把这些方面统一起来,基本都是单一评价某一项目。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所高校的后勤体系对整个后勤服务管理进行整体的系统绩效评价,相关的研究也显得非常匮乏。纵观现存的研究,主要以案例式的定性研究为主,基本上采用单案例研究方式,没有对整体的运作绩效进行系统的考察。而高校后勤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其评价的目标不仅包括组织管理、决策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管理,而且还应该包含对于高校后勤管理的综合评价、宿舍公寓管理评价以及物业管理评价等内容。第二,评价指标不够规范。如今在高校的评价指标中,对于组织、人事、考核以及激励约束的绩效评测都是沿用旧有的一些指标,没有体现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要求,而且这些固定的评价指标一个重要缺陷是对某一个方面的评价都可能导致对其他相关的方面考评的不全面性。这些绩效考评指标的不完善性同时还体现在主观制订方面,体现单一呆板的特征,这种评价的主观性缺少量化考评的科学性,没有通过一套科学合理的数学方法来进行指导,不能满足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要求,也是制约其运作绩效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三,评价主体不够清晰。另一个现行的后勤绩效评价的缺陷是评价的主体问题,主体大都显得很模糊。像当前高校的绩效评价的内容大都集中于决策、人事以及激励方面,而且这些考评机制都是以各部门各自为政,没有由高校后勤的统一部门进行统一的规范,所以难成体系。而且在进行绩效考评时往往由高校后勤自身进行,与又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形式类似,没有引进外部权威的评价机构来进行绩效考核,这种评价主体的不清晰导致了评价结果难言科学合理。最后,评价监控不够完善。关于后勤绩效评价的监控的内容,一般由两部分构成,即对高校后勤管理的过程监控与绩效实施后的事后监控。这两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互补过程,能够对高校后勤管理起到约束与激励作用,对高校后勤服务管理的全面监控,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使后勤的运作绩效得到质的提升。这两个方面的监控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任何一者的作者都非常重要,不能片面强调某一个方面。然而高校后勤的评价现状却是鲜有高校真正完全按照这种全面的绩效评价的监控程序来进行绩效管理,这还有待于在改革的进程中不断完善。
( 二 )高校后勤保障体系运作绩效提升的策略 根据上文的分析,本文从影响高校师生满意度的因素来分析如何提高高校后勤顾客满意度,建立以顾客满意为导向的高校后勤管理机制。第一,把握后勤服务中的顾客需求。从行业特征来看,由于高校教师进行的是脑力劳动,教学与研究任务比较重,所以通常他们都会要求高校后勤服务部门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以能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自己的教学与研究活动中;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他们也会承担一定的学习压力,他们正处于自己学习与人生的重要阶段,所以高校后勤服务管理者应该从师生的角度为他们着想,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服务。第二,完善后勤服务人员与顾客的接触点。在现代服务企业中,服务过程的体验如今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为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他们会对服务提供者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后勤管理者同样也应该认识到这一点。重视对顾客的服务提供过程体验,注意后勤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与提高,定期为他们举行培训活动,运用管理手段发挥服务质量的激励约束效果,来提高他们的服务主动性与积极性,在信息化建设的今天,更要重视与广大师生顾客的服务体验。第三,提高高校后勤服务中的顾客体验。高校师生对后勤服务是否满意主要取决于他们对后勤服务的体验感知,原有的高校后勤服务模式主要是以狠抓工作效率为主,尽量减少师生的投诉,但是仅仅只注意这一方面还不够,师生对后勤服务的满意度往往还会受到历史消费经历的影响。当他们使用产品或者服务时,往往会把历史的经历与体验结合起来进行比较,这一切共同决定了他们的感知满意度。所以,高校后勤服务管理者可以建立顾客感知体验记录卡,根据顾客的历史体验进行记录,定期反馈并对服务质量与出现过的服务问题进行调整,以创造更好的顾客体验。第四,建立良好的后勤服务形象。目前大多数高校师生都会对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留下一成不变甚至是呆板的服务形象。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历史的低质量的后勤运作体系所造成的。所以为了提高高校后勤运作绩效,后勤管理工作者有必要对后勤服务流程进行定期优化,包括组织保障与技术保障等方面的改进等,建立快速反馈机制,努力按照现代服务企业的运作模式来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通过管理创新来改变师生对高校后勤服务的形象感知。
参考文献:
[1]于久霞:《吕守华.高校后勤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当代经济》2012年第11期。
[2]丁可:《高职院校后勤安全风险和责任防范》,《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12期。
[3]诸桂英:《高校后勤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第7期。
[4]刘翠航:《美国高校后勤服务税收优惠政策概览》,《世界教育信息》2011年第8期。
[5]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经营高校师生公寓和后勤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2009)。
[6]冯雅洁:《浅议中美税制优惠政策对高校后勤发展的影响》,《中国电力教育》2013年第1期。
[7]张文惠、任正学:《雷锋精神在高校后勤中的弘扬与践行》,《高校后勤研究》2012年第12期。
[8]任爱民:《高校后勤职代会工作的实践与思考》,《高校后勤研究》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