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保健培训内容范文

时间:2024-03-22 10:06: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卫生保健培训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卫生保健培训内容

篇1

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管理实施细则完整版全文第一条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质量和水平,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按照卫生部 教育部《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20xx年第76号令)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成都市辖区内招收0~6岁儿童的各级各类托儿所、幼儿园(以下简称托幼机构)。

第三条 托幼机构应当贯彻保教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第四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加强监督和指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协助卫生行政部门检查指导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

第五条 市级妇幼保健机构职责:

协助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全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相关政策、标准及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和评估制度;负责组织全市托幼机构保健人员、保育员岗前培训及考核;收集并掌握全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情况,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相关信息。

第六条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职责:

协助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本地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计划;对本辖区内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内容包括:膳食营养、体格锻炼、健康检查、卫生消毒、疾病预防等;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辖区内托幼机构保健人员业务培训或现场观摩活动;定期召开辖区托幼机构工作例会,交流信息,布置工作;收集、整理、统计、上报托幼机构相关报表,并形成本辖区分析报告,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市级妇幼保健机构;

第七条 其他部门职责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定期为托幼机构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咨询服务和指导。

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应当依法对托幼机构的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八条 托幼机构设有食堂提供餐饮服务的,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及有关规章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食品安全要求。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负责餐饮服务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托幼机构食品安全的指导与监督检查。

第九条 托幼机构的建筑、设施、设备、环境及提供的食品、饮用水等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

在建筑、设备、大型游乐玩具设施等方面要有安全防范措施,保证儿童安全;

园区内不能种植有毒、带刺、有飞毛飞絮等存在安全隐患和对儿童生命、健康有影响的植物。

第十条 新设立的托幼机构,招生前应当取得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出具的符合《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的卫生评价报告。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卫生保健工作质量纳入托幼机构的分级定类管理。

第十一条 托幼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是本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第十二条 托幼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规模、接收儿童数量等设立相应的卫生室或者保健室,具体负责卫生保健工作。

卫生室应当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取得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保健室不得开展诊疗活动,其配置应当符合保健室设置基本要求。

招收有全托儿童的托幼机构可根据自身情况设置观察室。

第十三条 托幼机构应当聘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保健人员。卫生保健人员包括医师、护士和保健员。

在卫生室工作的医师应当取得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医师执业证书》,护士应当取得《护士执业证书》。

在保健室工作的保健员应当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经过市级卫生保健专业知识培训,具有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基础知识,掌握卫生消毒、传染病管理和营养膳食管理等技能。

第十四条 托幼机构聘用卫生保健人员应当按照收托150名儿童至少设1名专职卫生保健人员的比例配备卫生保健人员。收托150名以下儿童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卫生保健人员。

第十五条 新上岗卫生保健人员应当经市级妇幼保健机构岗前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方能上岗。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应当定期接受当地妇幼保健机构组织的卫生保健专业知识培训。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应当对机构内的工作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疾病预防、卫生消毒、膳食营养、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等方面的具体指导。

第十六条 托幼机构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取得《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托幼机构应当组织在岗工作人员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在岗人员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如:法定传染病、霉菌或滴虫性阴道炎、性病、化脓性皮肤病、眼结膜炎等),应当立即离岗治疗,治愈后方可上岗工作。

精神病患者、有精神病史者不得在托幼机构工作。

第十七条 托幼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开展卫生保健工作。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一)根据儿童不同年龄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制度,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

(二)为儿童提供合理的营养膳食,科学制订食谱,定期膳食评价,保证膳食平衡,满足儿童正常生长发育,托幼机构的炊管人员应接受有关儿童营养及食品卫生方面的专业培训;

(三)制订与儿童生理特点相适应的体格锻炼计划,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开展游戏及体育活动,并保证儿童户外活动时间,增进儿童身心健康,全日制的托幼机构坚持每天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寄宿制不得少于3小时/天;

(四)建立健康检查制度,建立健康档案。配合妇幼保健机构定期开展儿童健康检查工作,1-2岁儿童半年一次,3岁以上儿童一年一次;坚持晨检及全日健康观察,做好常见病和传染病的预防,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做好室内外环境及个人卫生。加强饮食卫生管理,保证食品安全;

(六)协助落实国家免疫规划,在儿童入托时应当查验其预防接种证,未按规定接种的儿童要告知其监护人,督促监护人带儿童到当地规定的接种单位补种;

(七)加强日常保育护理工作,对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配合妇幼保健机构定期开展儿童眼、耳、口腔保健,每半年进行一次视力筛查和口腔保健,每年进行一次听力筛查;积极开展儿童心理卫生保健,保证儿童身心健康;

(八)建立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各项卫生安全防护工作,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九)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对儿童及其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十)建立健全卫生保健工作的各种登记、统计制度,做好各项卫生保健工作信息的收集、汇总和报告工作。

第十八条 托幼机构应当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下,做好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

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患儿应当及时按照法律、法规和卫生部的规定进行报告,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对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应当加强预防控制措施。

第十九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收集、分析、调查、核实托幼机构的传染病疫情,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托幼机构,并向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第二十条 儿童入托幼机构前应当经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托幼机构。

托幼机构发现在园(所)的儿童患疑似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通知其监护人离园(所)诊治。患传染病的患儿治愈后,凭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健康证明方可入园(所)。

儿童离开托幼机构3个月以上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后方可再次入托幼机构。

有传染病接触史应检疫至检疫期后无发病方可入园。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的体检项目开展健康检查,不得违反规定擅自改变。

第二十一条 托幼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由教育行政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一)未按要求设立保健室、卫生室或者配备卫生保健人员的;

(二)聘用未进行健康检查或者健康检查不合格的工作人员的;

(三)未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健康检查的;

(四)招收未经健康检查或健康检查不合格的儿童入托幼机构的;

(五)未严格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开展卫生保健工作的。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将处理结果通报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将其作为托幼机构分级定类管理和质量评估的依据。

第二十二条 托幼机构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设立卫生室,进行诊疗活动的,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三条 托幼机构未按照规定履行卫生保健工作职责,造成传染病流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

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未按照本实施细则规定履行职责,未按要求开展儿童入托体检,导致托幼机构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行政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

第二十四条 小学附设学前班、单独设立的学前班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五条 对认真执行本实施细则,在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六条 《成都市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由成都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xx年6月1日起施行。1992年2月13日由成都市卫生局颁发的《成都市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实施意见》同时废止。

托幼机构保健室设置基本要求一、房屋设施保健室房屋面积至少12m2以上,有观察床、桌椅、药品柜、资料柜、流动水等设施。

篇2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东海县中心小学(25所)、中学(31所)、民办学校(11所)的校医和保健教师。

1.2方法

为了保证此次专项调查的质量,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调查,采用自行编制的“学校医务室(保健室)调查表”,以查阅相关资料、现场查看、人员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

1.3调查内容

主要包括学校类别、在校学生数、校医或保健教师人数、年龄结构、性别、技术职称、文化程度、从事学校卫生工作年限、所学专业、接受学校卫生相关内容培训情况、日常工作内容等。

2结果

2.1卫生室及校医、保健教师配备情况

本次调查的92.0%小学、77.4%中学、72.7%民办学校设置了卫生室。8所小学配备了专职校医,占32.0%;在校学生数与专职校医比例平均为3415∶1。21所中学配备了专职校医,占67.7%;在校学生数与专职校医比例平均为2069∶1。8所民办学校配备了专职校医,占72.7%;在校学生数与专职校医比例平均为1164∶1。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下称《条例》)要求600∶1比例配备专职校医的学校仅有2所,占3.0%(2/67)。在学校编制的专职校医23名,占专职校医的54.8%;专、兼职保健教师在学校编制100%。见表1。

2.2校医和保健教师年龄构成

专职校医、保健教师30岁以下10名,占22.2%;31~40岁22名,占48.9%;41~50岁11名,占24.4%;50岁以上2名,占4.4%。兼职保健教师30岁以下6名,占33.3%;31~40岁5名,占27.8%;41~50岁4名,占22.2%;50岁以上3名,占16.7%。

2.3校医和保健教师学历、职称及专业构成

专职校医、保健教师中专及以下学历占46.7%,大专46.7%,本科6.7%;兼职保健教师中专及以下学历占33.3%,大专44.4%,本科22.2%。专职校医、保健教师初级职称占64.4%,中级11.1%,无职称占24.4%;兼职保健教师初级职称占50.0%,中级44.4%,无职称5.6%。校医中校医专业毕业的16名,占38.1%;临床、护理等相关卫生专业毕业的21名,占50.0%;其他专业毕业的5名,占11.9%。专职、兼职保健教师师范专业毕业的19名,占90.5%;其他专业毕业2名,占9.5%。见表2。

2.4校医和保健教师从事学校卫生工作年限及参加卫生知识培训情况

专职校医、保健教师从事学校卫生保健工作2年以下6名,占13.3%;2~5年11名,占24.4%;6~20年26名,占57.8%;21年以上2名,占4.4%兼职保健教师从事学校卫生保健工作2年以下10名,占55.6%;2~5年8名,占44.4%。专职校医、保健教师参加过市级及以上卫生知识培训8名,占17.8%;参加过县级卫生知识培训31名,占68.9%;没有参加过卫生知识培训6名,占13.3%。兼职保健教师参加过市级及以上卫生知识培训1名,占5.6%;参加过县级卫生知识培训13名,占72.2%;没有参加过卫生知识培训4名,占22.2%。

2.5校医和保健教师日常卫生保健工作情况

全县小学开展诊疗的2所,占8.0%;中学开展诊疗的17所,占54.8%;民办学校8所,占72.7%。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治的小学18所,占72.0%;中学21所,占67.7%;民办学校3所,占27.3%。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的小学22所,占88.0%;中学27所,占87.1%;民办学校5所,占45.5%。

2.6学校及校医、保健教师具有诊疗等相关证件情况

全县共有12所中小学取得了诊疗执业许可证,占27所开展诊疗学校的44.4%。17名校医具有执业医师证或助理执业医师证,占33人从事诊疗工作的51.5%;2名专职保健教师具有心理咨询师证。

3讨论

《条例》规定,城市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设卫生室,按学生人数600∶1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本次调查67所学校只有82.1%学校设立了卫生室,3.0%学校按比例配备了校医,所以认为校医配备率与要求相差甚远,与杨建文等[1]的报道相似。按《条例》要求,本次调查的67所中小学应配备148名专职卫生技术人员,而实际在学校编制校医只有23名,缺编125名,缺编率84.5%。其原因主要是有关部门制定学校人员编制时,没有将校医列入学校编制,使学校配备校医困难,有的学校只能外聘临时人员或将学校卫生室对外承包以解决学校缺少卫生技术人员问题。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应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重视校医、保健教师的队伍建设,增加校医、保健教师编制[2]。目前情况下,可以由乡镇卫生院托管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按学生人数600∶1由卫生院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从事学校卫生工作,将学校卫生工作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卫生院人才资源优势,对学校实行诊疗、卫生保健、传染病及常见病防治、宣传教育等一体化服务。学校提供房屋等基础设施,教育、卫生密切配合,各自发挥优势,共同促进学校卫生工作,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本次调查显示,46.7%的专职校医、保健教师只有中专及以下学历,38.1%校医毕业于校医专业,64.4%的专职校医、保健教师仅具有初级职称。主要由于近年高等医学院校或职业卫生技术学校很少设立校医专业,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又不愿到学校从事校医工作,在职校医人员少,工作重,没有足够时间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建议高等医学院校和职业卫生技术学校设立校医专业,利用自身优势加大校医后备人才的培养,不断充实校医队伍。

篇3

【关键词】 学校;卫生保健;问题;对策

近几年来,随着学校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学校办校形式和办学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校人数急剧增加。加之人们对身体、营养和饮食卫生有日益增长的意识,这使得学校卫生保健工作逐渐凸显出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亟待解决。因此,加强学生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视迫在眉睫。本文旨在提出学校卫生保健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并以此提出相关对策。

1 学校卫生保健所存在的问题

1.1 卫生安全意识差

随着学校招生人数的增加和学校之间的兼并,一些学校领导错误地认为抓教学是硬任务,只注重学校的经济效益和办学质量,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淡薄,认为学校食品安全是软任务,没有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议事日程,未能把师生的健康安全真正放在最重要的地位,部分领导将学校食堂承包给个体经营者以后将食品安全全当是他们的责任,卫生安全意识严重缺乏[1]。

1.2 食堂卫生条件差

一些学校的食堂空间狭小、简陋,缺乏功能区,卫生条件差,设备陈旧,缺少餐具消毒保洁设施或餐具消毒不规范。而且一些个体食堂承包商只顾经济效益,不注意食堂设备的添置、食堂卫生条件的改善,防蚊、蝇、虫、鼠、蟑螂、尘不到位,工作人员手指甲不修整,工作时抽烟,给食品卫生埋下隐患。

1.3 食品保健及相关法规知识薄弱

一些从业人员无卫生许可证和健康证,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根本不具备食品从业的基本资格。同时其对烹饪卫生学、烹饪营养学等有关知识了解较少,不能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营养学配餐,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匮乏,法律法规知识薄弱,使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存在着发生食物中毒的隐患。

1.4 社会卫生保健总体水平不高

总体而言,我国目前社会食品卫生总体水平不容乐观,尤其是近年来,各种食品安全问题凸显,使得人们在食品恐慌的同时,也产生了信任危机。

这主要表现在食品的种植、养殖过程中存在的农药、兽药污染问题,一些制水人员也未对桶装水进行检测,导致学生饮用水内细菌总数超标[2]。

1.5 非法企业出售质量不合格的产品

一些非法企业利用一些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低和学校领导的卫生安全意识差,将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兜售给学校或者学生,甚至有些不法商贩贿赂学校领导。

2 措施与对策

2.1 加强卫生保健的监管

学校领导班子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把食堂、厕所和饮水设施建设或改造作为重要内容,对不符合标准的食堂进行整改,坚决纠正对食堂承包单位“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不负责的做法,确保食堂工作人员必须持有效的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才能上岗。对每项工作、环节进行监督。

2.2 对师生进行卫生保健宣教

学校应该加强对师生的食品卫生安全宣传教育,利用课堂、宣传栏、宣传窗等形式开展经常性的食品卫生知识宣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及生活习惯。指导学生对一些餐饮的食用方法和辨别能力,劝阻学生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盒饭及其他食品[3]。并认真抓好学校食品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法律和卫生知识法规培训,提高整体的卫生知识水平。

2.3 加强部门配合

学校要建立健全与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机制,密切配合开展专项治理,加强信息沟通。并在突击检查的基础上建立长效机制,共同治理成果,防止反弹。同时要建立联系制度,确立联系人,与他们共担食品卫生安全、疾病防控的责任,形成合力。

3 小结

学校卫生保健工作事关师生的身心健康和学校的正常秩序,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保障工作。学校的全部教育过程、生活环境、饮食营养等均与学生健康密切相关,因此,必要加强对学生在校期间饮食卫生安全的重视。通过加强学生饮食卫生的日常管理和卫生保健的宣教工作,增加经费投入和卫生监管,改善学校的基本卫生设施,以保障学生的饮食安全,促进其健康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 谢军勤,张玲,谢敬晖.探讨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3):117-118.

篇4

资料与方法

对象:鄂州市城区71所幼儿园、学前班,农村三个区3所镇机关幼儿园。

方法:根据《湖北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评审标准(试行)》九方面进行检查,满分为1000分,达750分为基本合格,达800分以上为合格,达900分以上为示范幼儿园。

结 果

基本情况:此次评审74家幼儿园,其中公立幼儿园3所,农村幼儿园3所,其余均为私立幼儿园。评审为合格的幼儿园29所(39%,其中2所公立幼儿园为示范幼儿园),基本合格32所(43%),限期整改10所(14%),完全达不到标准3所。

公立幼儿园评审情况:我市3所公立幼儿园隶属市教育局直管,他们严格按照《湖北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评审标准》进行日常管理。在基础管理、生活制度、健康检查、消毒隔离、防病工作,安全保护、家长联系,营养与膳食等方面执行很好。其中市试验幼儿园能根据小儿生理、心理年龄特点,在我市率先开展儿童心理保健、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积极的人生态度,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市第一幼儿园保健医生肯动脑筋,结合平常工作,制作各种幼儿园卫生保健表格,在卫生保健资料整理和归档上更加直观。但3所幼儿园还存在营养计算方面缺乏专业培训,不能很好的进行营养带量食谱分析,各种资料汇总统计不齐全,缺乏资料管理的连续性等问题。

私立幼儿园评审情况:这次评审私立园所71家,占幼儿园总数的90%,其中有10所私立幼儿园规模较大,入院儿童数达150名以上。卫生保健反面做的比较到位,逐步缩短了与市级示范园的距离,近几年来也得到了社会上的认可和家长的广泛好评。其余的私立园所在一日生活制度,儿童健康制度,工作人员健康检查,卫生消毒制度,预防接种及传染病管理制度及家长联系等方面基本能执行,但在儿童常见病管理,体弱儿管理,饮食卫生与营养管理,安全管理、健康教育,卫生保健登记统计等制度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少数幼儿园的管理者,卫生保健意识淡薄,管理环节薄弱,对卫生保健相关法律、医学知识、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内容了解不够,认识不足,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盲目追求生源,办园条件差,场地狭小,室内拥挤,空气质量差,食堂流程不合理,不能做到生进熟出一条龙,无专用消毒及防蝇设备,外购食品不索证,食品物品摆放混乱,不能定期制定幼儿食谱并进行营养计算,幼儿玩具及室内环境未定期消毒,保教人员上岗前健康检查和幼儿每年1次健康体检得不到落实,极个别幼儿园根本没有进行幼儿体检,给幼儿在园的身心健康带来安全隐患。更有甚者在没有民办办学许可证和卫生保健合格证的条件下私自办幼儿园,这说明托幼机构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讨 论

大力宣传,强化政府职能,齐抓共管:要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和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有关政策法规和儿童保健方面的健康教育知识,提高社会对托幼机构卫生保健重要性的认识。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组织领导,主动与教育、物价部门联合,加强对托幼机构监督,检查力度,通过每2年1次的评审工作,将每次的评审结果向社会公布,对检查不合格的园所暂不发放《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证》,督促限期整改并进行复查,验收合格后再发证,让家长选择有卫生保健合格证的托幼机构入园,使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在全社会形成公识。

加强园舍建设,改善办园条件:针对此次评审,部分私立园办条件简陋,基础设施差,建议市教育、物价部门协同卫生、妇儿工委等部门,制定私立园办园标准严格审批手续。园舍建设基本达到国家建设部《城市居民规划建设规范》要求,改善儿童生活环境,房屋设施安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寝教分开,房舍与幼儿比例要符合要求并做到宽敝明亮,通风良好,增加户外活动场地,以满足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需求,为在园儿童创造一个安全、温馨、舒适、健康的生活教育环境。

加强卫生保健制度的落实:公办幼儿园严谨规范的办园思想,严格的执行各项卫生保健制度是保障集居条件下儿童身心健康的关键,而私立幼儿园卫生保健各项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为集居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陷患,为此,我们应针对各个环节,在市级妇幼保健院的指导下,做好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的规范性管理,提高托幼机构保教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卫生保健服务水平。有重点地开展或加强儿童常见病的管理,体弱儿的管理,营养膳食的管理,完善卫生保健登记统计工作,开展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知识宣传活动,严把入园体验、复园体检、教职员体检关,确保各项卫生保健制度落到实处,把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不利因素降到最低点,确保在园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提高集体儿童保健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5

关键词: 学校;卫生保健;问题;对策

        近几年来,随着学校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学校办校形式和办学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校人数急剧增加。加之人们对身体、营养和饮食卫生有日益增长的意识,这使得学校卫生保健工作逐渐凸显出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亟待解决。因此,加强学生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视迫在眉睫。本文旨在提出学校卫生保健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并以此提出相关对策。

        1  学校卫生保健所存在的问题

        1.1  卫生安全意识差

        随着学校招生人数的增加和学校之间的兼并,一些学校领导错误地认为抓教学是硬任务,只注重学校的经济效益和办学质量,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淡薄,认为学校食品安全是软任务,没有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议事日程,未能把师生的健康安全真正放在最重要的地位,部分领导将学校食堂承包给个体经营者以后将食品安全全当是他们的责任,卫生安全意识严重缺乏[1]。

        1.2  食堂卫生条件差

        一些学校的食堂空间狭小、简陋,缺乏功能区,卫生条件差,设备陈旧,缺少餐具消毒保洁设施或餐具消毒不规范。而且一些个体食堂承包商只顾经济效益,不注意食堂设备的添置、食堂卫生条件的改善,防蚊、蝇、虫、鼠、蟑螂、尘不到位,工作人员手指甲不修整,工作时抽烟,给食品卫生埋下隐患。

        1.3  食品保健及相关法规知识薄弱

        一些从业人员无卫生许可证和健康证,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根本不具备食品从业的基本资格。同时其对烹饪卫生学、烹饪营养学等有关知识了解较少,不能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营养学配餐,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匮乏,法律法规知识薄弱,使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存在着发生食物中毒的隐患。

        1.4  社会卫生保健总体水平不高

        总体而言,我国目前社会食品卫生总体水平不容乐观,尤其是近年来,各种食品安全问题凸显,使得人们在食品恐慌的同时,也产生了信任危机。

这主要表现在食品的种植、养殖过程中存在的农药、兽药污染问题,一些制水人员也未对桶装水进行检测,导致学生饮用水内细菌总数超标[2]。

1.5  非法企业出售质量不合格的产品

        一些非法企业利用一些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低和学校领导的卫生安全意识差,将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兜售给学校或者学生,甚至有些不法商贩贿赂学校领导。 

        2  措施与对策

篇6

【关键词】  农村居民;健康知识;健康教育

research on healthrelated knowledge acquisition mode and demand in rural residents  sang xingang,yin aitian,li dehua,et al.center for health management and policy,shandong uniersity (ji'nan 25001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healthrelated knowledge acquisition mode and demand of the rural residents in shandong province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optimizing of health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methods  by multi-stage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20 087 people were selected from 40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of 8 counties.investigators conducted facetoface questionnaire survey in households.results  33.0% of the respondents accessed  health-related knowledge actively.and 79.0% of respondents wanted to know the  knowledge about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the percent of respondents who got knowledge by watching tv,consulting the doctor and reading newspaper and magazine was 59.0%,34.1% and 10.1%,respectively.60.5% of the respondents wanted to know the knowledge by consulting the doctor.conclusion  there was only 33.1% of rural residents got health knowledge actively.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n health education in rural area through various ways.

    key words: rural residents;health knowledge;health education

    我国有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他们的健康状况备受关注。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1〕,2003年我国农村地区居民的2周患病率为139.5‰,慢性病患病率为120.5‰。此次调查还显示,农村居民对医疗机构的利用减少,自我医疗比例逐年增加,由1998年的23%增加到31%。因此,通过健康教育方式增加农民的健康知识,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的预防疾病,在生病时可以采取更为正确的治疗措施尤为重要。为了解山东省农村地区居民的健康知识获得方式及需求,更有针对性地提出健康教育改进措施,于2007年4月对山东省8个县(市、区)40个村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在山东省西部和中部抽取8个县(市、区),每县(市、区)按照随机抽样原则,随机抽取2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2个村,每村按户主花名册进行系统抽样,被抽取家庭内所有2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均为调查对象。每个村计划调查300户(约600人),户数不足300户的村,从临近村仍按照系统抽样方法补足。实际调查40个村,共20 087人。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并经过专家论证修改调查问卷,由调研员持调查问卷入户,进行一对一的询问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对象个人及其家庭的一般状况(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以及家庭收入等);被调查者在平时的生活中是否主动获取卫生保健知识;被调查对象平时获取健康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在实际生活中获取卫生保健知识主要途径以及希望获取知识途径,被调查者是否想获取高血压、糖尿病方面的卫生保健知识。

    1.3  统计分析  采用access数据库2次录入,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20 087人,其中男性9 127人,占45.4%;女性10 960人,占54.6%。年龄中位数为50岁,35岁~45组5 124人,占25.5%。文盲半文盲占35.8%,初中文化占29.2%。从事农林牧渔养殖业生产占65.4%,工人占5.8%,其他职业占28.8%。

    2.2  健康知识情况

    2.2.1  卫生保健知识获取情况(表1)  在被调查者中,只有33.0%的人(6 575人)主动获取卫生保健知识。在经常主动地获取卫生保健知识方面,男性高于女性;高文化程度人群高于低文化程度人群;低年龄组人群高于高年龄组人群;低收入组人群主动获取卫生保健知识的比例最低,高收入组最高。

    2.2.2  卫生保健知识来源  在总调查人群中,卫生保健知识来源排在前3位为电视59.0%、医生34.1%和报刊书籍10.1%,其他途径为0.5%~9.7%。调查19 719人中,有3.725人(18.9%)不知道从那里获得卫生保健知识。

    2.2.3  获取健康知识的意愿(表2)  有9 883人想知道高血压、糖尿病知识,占49.2%。男性高于女性;高文化程度人群高于低文化程度人群;低年龄组人群高于高年龄组人群;低收入组人群想获取高血压、糖尿病知识的比例最低,高收入组最高。

    2.2.4  最想获得知识类型  调查9 856人中,想知道高血压、糖尿病预防知识的人数所占的比例最大,为79.0%;其次为想知道治疗方法为35.2%;想知道危险因素为25.2%;想知道病情发展的为8.2%;其他为0.1%。2 067名自报患者中,想知道预防知识的为65.2%,想知道治疗方法的为53.8%,想知道危险因素的为23.5%。表1  不同特征人群主动获取卫生保健知识情况比较表2  不同特征人群获取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知识意愿

    2.2.5  最希望获得健康知识途径  调查9 811人中,最希望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前4位是医生告知(60.5%)、电视(58.7%)、报刊书籍(13.7%)、广播宣传(12.4%)。希望通过宣传手册、亲戚朋友告知、家人告知等途径获取卫生保健知识的则占9.9%。

    3  讨  论

    健康教育是控制慢性病的必要手段〔2〕。本次调查显示,山东省农村地区居民经常主动获取卫生保健知识的比较少,只占33.0%,低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1〕的结果(39.5%)。从主动获取卫生保健知识的趋势来看,年轻人、知识文化程度高的人越主动获取,与王雨〔3〕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但是,慢性病患者主要是老年人,他们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因此,在开展健康教育需要格外关注。对高血压、糖尿病知识的需求方面,绝大多数(78.41%)的被调查者想知道预防知识,远高于想知道治疗知识的比例(35.03%),与陈维清〔4〕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可以看出山东省农村居民已经认识到了预防的重要性。

    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者获得健康保健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电视和医生告知,与蒋雄京〔5〕等人对医院门诊病人的调查结果差异较大。从被调查者的意愿来看,他们最希望的途径首先是医生告知,其次才是电视、报刊杂志等。说明农村居民对医生是比较信任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农民较少去卫生机构,去看病时医生也不注意传播健康保健知识,农村居民的保健知识仍然主要来自电视。山东省的农村卫生人员,大多数未接受过健康教育的专门培训,故难以为农民提供适宜的卫生服务〔6〕。

    在获取卫生保健知识途径方面,有18.90%的被调查者不知道从哪里获得卫生保健知识,这部分人群是开展健康培训的重点。在具体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针对农村居民的特点来具体组织,比如语言要通俗易懂、形式要喜闻乐见,同时,知识要全面,防止形成片面的认识;针对农村居民生活、劳动规律特点,开展随时随地的健康教育〔7〕。

【参考文献】

  1〕 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http:///open/uploadfile/200412/200412314857549.doc.

〔2〕 张安立.慢性病的干预原则与健康传播[j].中国慢性病预防控制,1997,2:94.

篇7

[关键词] 全科医疗;全科医师;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我国政府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医疗、卫生、健康教育、妇女儿童保健及疾病康复服务而设立的以社区人群为对象,以家庭为单位,提供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经济、综合、方便、连续、有效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也是全科医师开展全科医疗的场所。

1 全科医疗概述

全科医疗是将全科医学理论应用于病人、家庭和社区,是一种照顾式的基层医疗保健专业服务,是以解决社区人群健康问题为主的一种基层医疗。它是由全科医师提供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1]。推行全科医疗摸式是实现WHO提出的“二十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公正,公平、合理利用社会资源的适宜技术,是以个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慢性病人、残疾人及低保人群为重点,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为目的。推行全科医疗模式是为广大社区人群提供高质量的卫生保健服务的最佳途径。要提供优质的全科医疗服务,必须先培养全科医师,而培养好的全科医师,必须要发展全科医学。

2 全科医师

全科医师是全科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者,是在家庭、诊所、服务中心向个人、家庭和社区人群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人性化,综合的连续不断的医疗服务的医生[2]。全科医师需经过全科医学专业培训才能成为临床技能全面、医德医风高尚的高素质基层医疗卫生保健人才,要富有成效,有独立工作能力,为个人家庭及社区人群提供便捷、廉价的防、治、保、康全方位的优质服务[3]。在社区开展全科医疗服务,如果没有高素质的全科医生做坚实的基础,工作将缺乏生气和动力,那种以单纯的专科医疗为主的服务体系在社区是行不通的。全科医生由于长期在基层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人们的心态,人际交往及疾病的来龙去脉,是初级医疗卫生保健的专家。全科医生面对的不仅仅是有疾患的人,还包括广大的健康人群,我们可利用社区的一切资源,解决居民的具体困难,根据疾病的需要就地治疗或将其妥善的转入专科或大医院诊治,全面协调医患之间的关系,为人们负起全程的责任。

3 全科医生应具备以下特点

3.1 综合性的医学知识

全科医生应掌握全面的医学基础和临床的基本知识,除此以外,还应学习社会学、心理学、政治、法律、经济学及宗教知识,以便解决各种个体的身心疾患和群体的卫生健康问题。

3.2 高尚的品质

全科医生肩负着对生命周期健康照顾的重任,对服务对象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对每个问题需始终站在公正的立场上,遇到问题必须具备冷静的头脑、良好的思想境界,调节人们的情绪,使人们相对的思想平静,生活安逸,工作舒畅,精神愉快。因此,他们除了具有良好的医学才能外,还必须有高尚的人品,良好的修养。全科医生一生需要不断进取。

3.3 丰富的工作及生活经验

全科医生面临的是疾病和生活交织多种问题,是医学知识与社会常识及人文科学边缘的结合。我们生活在社区,工作在社区,距居住人群最近,我们不是在高墙内的专科医院,而是不时的介入个人和家庭之中,最能了解人们的生活情境,了解个人心愿和家庭状况,从实践中获得和总结生活经验。正是由于这些丰富了我们的头脑,使其对这些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并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卓越的管理才能

全科医师应该以人为中心,维护公民的利益,站在高层次观察和管理社区内个人和家庭问题,并对整个社区卫生状态进行监测,随时提出干预措施,与有关部门进行协商共管。对自己的工作岗位更要进行细致的业务、人事、经济管理,才能在工作中施展卓越的管理才能,也只有具备这些才能,才能当好一名全科医生。

3.5 执着的科学精神

随着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我国卫生保健需求的不断提高,全科医师为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需要,必须对各门学科不断的学习和研究,只有具备谦虚的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对不断进展和变化的科学和社会知识孜孜不倦的学习,才能管理好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也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师。

4 全科医师的业务范畴

门诊形式处理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及一般急症,对危重急症进行院前处理后及时转院。

对平稳后转回的慢性病病人和急重病人,进行康复治疗及定期随访。

社区卫生管理包括传染病,多发病的危险因素调查及监测,居民饮食卫生,生活环境卫生,公害的管理。

对个人及家庭问题开展心理咨询。对慢性病人和老年人建立家庭病床,上门诊治。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方便服务。

为妇女儿童提供卫生保健服务,进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协调疑难病人转诊,会诊,专家咨询以及对低保人群进行医疗救助和支持,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5 全科医师的培养

全科医师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我们主要采取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相结合来实现全科医师的培养。

参加省市举办的全科医师骨干培训班,内容为《全科医学概论》、《全科医学基础》及相关医学专业知识,包括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

内部培训,在院内,由已取得国家认可的全科医学专业的主治医师及以上技术职称的医务人员作为学科带头人,对现有的医师队伍进行全科医学知识培训。

通过国际互联网参与世界全科医学专业知识和全科医学相关知识的学习。我们生活在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通过国际互联网可以真正实现全世界信息共享。

全科医疗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等西方国家,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1996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后,特别是1997年国务院在《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里正式提出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开展全科医疗。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开始起步。因此,全科医疗在我国是一门新兴学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开展全科医疗,无疑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同时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因此我们要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不断完善社区卫生保健工作,推动全科医疗在我国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秉辉.全科医学概论[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12.

[2]吴春容.全科医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8-10,12.

篇8

城市儿童保健工作要求

甲类标准:

一、卫生行政部门切实将儿童保健工作纳入工作的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儿童保健网和建设一支儿童保健专业队伍。

二、市级儿童保健机构,要配备开展儿童保健工作的必要设备,充分发挥业务指导的作用。

三、儿童医院、妇产医院、妇幼保健院(所)、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综合医院儿科必须承担儿童保健任务,协助同级儿童保健机构解决疑难问题,培训人员,指导开展科研工作。

上述各级医疗机构要建立儿童保健责任地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开展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工作。

四、各级儿童保健机构开设儿童保健门诊,建立儿童保健责任地段或开展儿童保健试点,以点带面的指导基层医疗保健单位开展儿童保健工作。

五、儿童保健工作内容和指标:

(一)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1.对新生儿、婴幼儿、体弱儿(佝偻病、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早产儿、低体重儿等)按常规管理,建立系统管理的册(卡)新生儿期访视率达90%以上;

2.对7岁以下儿童根据年龄特点进行定期体检(1岁内每3个月1次,1至3岁每半年1次,3岁以上每年1次)。受检率:集体儿童达90%以上,散居儿童达70%以上,儿童体格发育水平超均值者达55%以上;

3.逐步开展智能测查。

(二)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对佝偻病、缺铁性贫血要早防早治,矫治率达95%以上。佝偻病患病率在近两三年的基础上使其下降20%至30%,控制Ⅱ度,消灭Ⅲ度。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在近两三年的基础上使其下降20—30%,控制中度,消灭重度。消灭喂养不当引起的Ⅱ度营养不良。肺炎、腹泻,通过试点摸清情况,采取措施,积极防治,使发病率逐年下降。

(三)指导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督促检查落实《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做好实验性和示范性托儿所的保教工作。

(四)普遍开展儿童保健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儿童营养、母乳喂养和防病知识的宣传,有针对性地编写各种通俗易懂的宣传材料,普及科学育儿知识。

(五)有条件的儿童保健机构,开展视、听、口腔疾病的防治。

(六)婴儿死亡率降至15—20‰。

六、与防疫部门配合做好预防接种及传染病管理工作,控制传染病续发,杜绝暴发。

七、有计划的培训各级儿童保健人员。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初级的至少培训1个月,中级的至少培训3个月,高级的专业进修3至6个月。5年内争取轮训1遍。

八、掌握完整系统的科学资料和数据。应有基本情况,系统管理情况,儿童生长发育水平,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及婴儿死亡率等方面的资料。要及时、准确的统计分析,以指导工作。

九、开展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常见病、多发病、儿童营养、体格锻炼、早期教育、神经精神保健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乙类标准:

一、卫生行政部门能将儿童保健工作纳入工作议事日程,建立儿童保健网和建设一支儿童保健专业队伍。

二、市级儿童保健机构,要充分发挥业务指导作用。

三、儿童医院、妇产医院、妇幼保健院(所)、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综合医院儿科应承担儿童保健任务,协助同级儿童保健机构解决疑难问题,培训儿童保健人员。

上述各级医疗机构要建立儿童保健责任地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开展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工作。

四、各级儿童保健机构开设儿童保健门诊。建立儿童保健责任地段或开展儿童保健试点,以点带面的指导基层医疗保健单位开展儿童保健工作。

五、儿童保健工作内容和指标:

(一)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1.对新生儿、婴幼儿、体弱儿(佝偻病、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早产儿、低体重儿等)按常规管理,要建立系统管理的册(卡)。新生儿期访视率达75%以上;

2.对七岁以下儿童根据年龄特点进行定期体检(1岁内每3个月1次,1至3岁每半年1次,3岁以上每年1次)。受检率:集体儿童达75%以上,散居儿童达55%以上。儿童体格发育水平超均值者达50%以上。

(二)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对佝偻病、缺铁性贫血要实行早防早治,矫治率达90%以上。“两病”患病率在近两三年的基础上分别下降15—20%。佝偻病控制Ⅱ度,消灭Ⅲ度。缺铁性贫血控制中度,消灭重度。消灭喂养不当引起的Ⅱ度营养不良。肺炎、腹泻,通过试点摸清情况,采取措施,积极防治,使发病率逐年下降。

(三)指导托儿所、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督促、检查落实《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做好实验性和示范性托儿所的保教工作。

(四)普遍开展儿童保健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儿童营养、母乳喂养和防病知识的宣传,有针对性的编写各种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普及科学育儿知识。

(五)婴儿死亡率降至20—25‰。

六、与防疫部门配合做好预防接种及传染病管理工作,控制传染病续发,杜绝暴发。

七、有计划的培训各级儿童保健人员。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初级的培训1个月,中级的培训3个月,高级的专业进修3至6个月,5年内轮训儿童保健人员的70%。

八、有必要的统计资料和数据,应有基本情况,系统管理情况,儿童生长发育水平,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及婴儿死亡率等方面的资料。及时、准确的统计分析,以便指导工作。

九、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儿童营养、体格锻炼、早期教养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农村儿童保健工作要求

甲类标准:

一、卫生行政部门切实将儿童保健工作纳入工作的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儿童保健网和建设一支儿童保健专业队伍。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要装备开展儿童保健工作的必要设备,充分发挥业务指导作用。

二、县医院儿科(内儿科)要开展儿童保健工作,协助县妇幼保健机构解决疑难问题,培训儿童保健人员。

乡镇卫生院要有专人负责儿童保健工作,开展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做好儿童保健工作。

三、县妇幼保健机构要开设儿童保健门诊,指导乡镇卫生院开展儿童保健工作。

四、儿童保健工作内容和指标:

(一)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1.对新生儿、婴幼儿、体弱儿(佝偻病、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早产儿、低体重儿)按常规管理,要建立系统管理的册(卡)。新生儿期访视率应达85%以上;

2.对7岁以下儿童根据年龄特点进行定期体检(半岁前体检两次,半岁至3岁每半年1次,3岁以上每年1次)。受检率:集体儿童达80%以上,散居儿童达60%以上。儿童体格发育水平超均值者达55%以上。

(二)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对佝偻病、缺铁性贫血要早防早治,矫治率应达90%以上。“两病”患病率在近两三年的基础上分别下降20—30%。消灭喂养不当引起的Ⅱ度营养不良。肺炎、腹泻通过试点,摸清情况,采取措施,积极防治使发病率逐年下降。

(三)托幼机构有健全的保健制度和合理的生活日程,有必要的设备和玩、教具,有儿童午睡的地方,办好伙食,开展适合各年龄特点的教养工作。

(四)普遍开展儿童保健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儿童营养、母乳喂养、体格锻炼、教养、常见病、多发病等卫生知识的宣传。有针对性的编写各种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普及科学育儿知识。

(五)婴儿死亡率降至20—25‰。

五、与防疫部门配合,做好预防接种及传染病管理工作,控制传染病续发,杜绝暴发。

六、有计划的培训各级儿童保健人员。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初级的培训一个月,中级的培训3个月,高级的培训3至6个月。5年内轮训70%。

七、掌握完整的资料和数据。应有基本情况,系统管理情况,儿童生长发育水平,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及婴儿死亡率等方面的资料。要及时、准确的统计分析,以便指导工作。

八、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儿童营养,早期教养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乙类标准:

一、卫生行政部门能将儿童保健工作纳入工作议事日程,建立儿童保健网和建设一支儿童保健专业队伍。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要发挥业务指导作用。

二、县医院儿科(内儿科)要协助县妇幼保健机构开展儿童保健工作。乡镇卫生院要有专兼职的业务人员负责儿童保健工作,开展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三、县妇幼保健机构要开设儿童保健门诊,指导乡镇卫生院开展儿童保健工作。

四、儿童保健工作内容和指标

(一)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1.对新生儿、婴幼儿、体弱儿(佝偻病、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早产儿、低体重儿)按常规管理,要建立系统管理的册(卡),新生儿期访视率在65%以上;

2.对7岁以下儿童根据年龄进行定期体检(半岁前体检两次,半岁至3岁每半年体检一次,3岁以上每年1次)。受检率:集体儿童达70%以上,散居儿童达50%以上,儿童体格发育水平超均值者达50%以上。

(二)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对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要进行防治,矫治率达85%以上。“两病”患病率在近两三年的基础上分别下降15—20%,因喂养不当引起的营养不良,其构成比中Ⅱ度应控制在3%以下,消灭Ⅲ度。

(三)托幼机构要建立保健制度和合理的生活日程,有必要的设备和玩教具,能适当开展教养工作。

(四)开展儿童保健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儿童营养、母乳喂养、体格锻炼,常见病、多发病等卫生知识的宣传。有针对性的编写各种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普及科学育儿知识。

(五)婴儿死亡率降至35‰以下。

五、与防疫部门配合做好预防接种和传染病管理工作,控制可进行自动免疫的传染病的暴发。

六、有计划地培训各级儿童保健人员。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初级的培训1个月,中级的培训3个月,高级的3至6个月。5年内轮训儿童保健人员的50%。

七、有必要的统计资料和数据。应有基本情况,系统管理情况,儿童生长发育水平,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及婴儿死亡率等方面的资料,及时统计分析。

八、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丙类标准:

一、卫生行政机构有人分管儿童保健工作。县妇幼保健机构有儿童保健组,开展儿童保健工作,承担对基层儿童保健工作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

二、乡镇卫生院有兼职业务人员负责儿童保健工作。

三、能开展一些新生儿、婴幼儿保健工作。新生儿期访视率在50%以上。对3岁以下儿童每年进行1次体检,受检率达50%以上。对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矫治率应达80%以上。使其患病率逐年下降。婴儿死亡率降至45‰以下。

四、托幼机构有一般的卫生保健制度和生活日程。

五、与防疫部门配合做好预防接种和传染病管理工作。

六、开展儿童保健宣传教育工作。有计划培训儿童保健人员。

七、与有关单位配合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八、对基本情况和所开展的工作做好登记和统计。

说明

一、本要求中所指的城市和农村范围:

城市:指直辖市、省(自治区)辖市,不包括市属县。

农村:指县级市、县(自治县、旗、市属县)。

二、甲类市(县)的评比标准:

篇9

一、人员配备精良是实施精致化管理的前提

我们幼儿园配备3名保健人员:一名保健医生,两名保健员,班级按江苏省优质园标准配备两教一保,人员配备精良是确保卫生保健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特别是专业保健医生的配备,很有必要。我们的保健医生是卫校毕业,有多年医院工作经验,医学常识丰富,所以在平时的保健工作中得心应手:首先保健医生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可以从容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保健医生熟知各种传染病的防范知识,对疾病防控有比较好的措施,什么季节有哪些传染病非常清楚。因此我们三位保健医生每天严把晨间检查关,确保晨检质量,严把预防疾病的第一关,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把幼儿活动能及之处全部纳入幼儿园消毒控制的范围。另外幼儿园保健台帐记载规范,营养分析、食谱制定科学合理,我园经常配合区妇保所医生对其他姐妹园所非专业保健医生、儿保医生等给予跟班培训、指导和帮助。

二、工作落实细致是实施精致化管理的关键

“细”必须健全管理制度。做任何事都必须行之有据,按章办事,有规可依。要做好、做细这方面的工作必须健全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制度本身就是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俗话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有想得细、想得全,才能做得到位。幼儿园都建立有《健康检查制度》、《疾病预防制度》、《环境卫生制度》、《消毒和隔离制度》等等。但是这些制度都是些条条框框的东西,单靠这些制度要做好保健工作还不行,要落实到具体的每一项工作中,需要我们去把它细化。我们分部门制定了消毒工作常规,包括各物品的消毒方法和消毒要求,前面是方法,后面是具体要求,每个部门都上墙,让保教人员明确各类物品的消毒操作办法和具体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幼儿日常物品消毒工作保育员承担的比较多,因此,我们特别重视保育员的这一块工作。园部和保健医生一起在实施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制定了保育员一日工作程序要求,从早上开始到下班,把一日工作具体的要求形成文本,打成表格,发放到每个保育员手里,人手一份,既有具体规定,又有数量要求,便于保育员具体操作,也方便我们管理人员检查督查。为了便于保育员科学配置消毒液,我们为每个班级准备大小不同的消毒桶,并用胶布帖好标签,让保育员清楚消毒不同的东西用不同的桶,放不同分量的水,投放不同数量的消毒片。每学期,我们还为保育员准备大小不同的布袋,用于装幼儿毛巾、水杯、调羹、筷子、点心盘等,这样既方便蒸汽消毒,又便于保洁。

“细”是衡量管理水平的标志。管理工作不但要注重工作的结果,更要注重工作的过程和细节。管理者既要对全局了然于心,又必须对细节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权,求得工作效益的最大化。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管理者必须经常亲自深入到第一线,检查并指导工作中的细节问题。我们幼儿园有安全卫生检查小组,人员由副园长、后勤组长和保健医生组成,安检是每日进行的,卫生检查是每周不定期地进行,在检查中发现什么问题,及时和班级老师、保育员进行沟通交流。

三、培训学习强化是实施精致化管理的保障

为提高保教人员的业务水平,我们幼儿园非常重视教职工的培训和学习。除了组织教职工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学习外,我们还经常性定期由保健医生对园内教师、保育员进行培训,一般学期开学前一次集中培训,每月一次的例行培训。比如保育员,全部都参加了区进修校组织的岗位资格证培训,100%有合格证书。通过专题讲座式、现场指导式、问答式等方式积极开展保育员的园本培训,内容包括常见物品消毒工作方法、要求、餐点管理、幼儿盥洗、大小便管理、传染病预防知识等。针对消毒工作中的具体注意事项,重点反复强化,让园内保育员熟练掌握各类物品消毒常规,提高操作技能。除了在工作上进一步规范要求外,我们还通过培训和学习转变保育员的思想观念,要求保育员不要把角色停留在过去打扫卫生的阿姨上,现在每班配一个保育员,保育员就是幼儿的生活老师,是班级的一分子,使保育员树立正确的保育观、儿童观,从而更好地做好班级幼儿的各项保育工作。

四、检查考核规范是实施精致化管理的举措

各项具体保健工作的完成情况如何必须通过管理者对其的考核来完成。各项工作的好坏评价最终通过奖惩机制体现。对于卫生保健工作我们要进行各层次的考核和评价。教师有每月“六认真”检查,每日常规检查。保育员一方面由保健人员每天进行巡查评分,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如检查保育员桌面消毒操作是否规范按规定进行,毛巾、茶杯、玩具、痰盂等幼儿物品消毒是否到位。另一方面班级老师要对保育员的工作进行月考核。我们根据保育员一日工作程序制定了保育员月工作记录和考核表,由班级两位老师和卫生检查小组逐月逐条对保育员进行考核,期末根据考核分数和保育员见面,评定等次,两个学期后根据分数采取末位淘汰制。考核、检查、评估三者结合,提高了保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实效性。还有,保健老师每月要向园长室进行一次月卫生保健工作情况汇报,由园长室对保健室进行月工作考核,包括计划的完成、活动的开展、网页的宣传、书面台帐的记载、防病治病工作的成效等。

篇10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能和任务

社区卫生承担公共卫生的职能,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中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写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对于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优化城市卫生服务结构,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调整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机构的职能,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机构要对社区服务机构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公共卫生及医疗保健的网底。公共卫生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区别于医院及其他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显著特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为卫生信息管理,健康教育,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慢性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服务,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残疾人康复指导和康复训练,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指导、发放避孕药具,协助处置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

妇幼保健机构的功能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卫妇社发(2006)495号]、《卫生部关于印发(妇幼保健管理办法)的通知》[卫妇社发(2006)495号]中“明确妇幼卫生服务体系的功能定位。要健全以乡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妇幼保健专业机构为核心,大中型综合医疗机构和相关科研教学机构为技术补充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妇幼保健机构应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发展方向,以群体保健工作为基础,面向基层、预防为主,依法为妇女儿童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妇女儿童常见病筛查、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适当开展与妇女儿童健康密切相关的基本医疗服务。在执业范围、内部科室设置、人员安排、规章制度建设等方面必须符合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职责要求,突出母婴保健服务功能,避免向综合医院模式发展。上级妇幼保健机构应对下级机构进行业务培训、技术指导、服务管理等。同时,充分利用综合医疗机构妇产科、儿科和其他相关科室的技术力量为辖区妇女儿童健康服务”。“城市妇幼卫生工作要依托社区,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开展基本妇幼卫生服务。把适宜社区开展的妇幼卫生工作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妇幼保健机构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为社区居民以及流动人口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妇幼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妇幼保健工作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建立完善社区健康档案资料,掌握社区人群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有计划地实施干预措施;开展常见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开展计划免疫、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社区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以及健康教育等工作,全面落实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接受预防保健机构的专业指导,定期选派人员到预防保健机构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妇幼保健的整体水平。

儿童保健:①对0~3岁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②掌握辖区儿童数量及分布;③新生儿访视2次,包括对新生儿进行健康检查,指导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等;④对1岁以内婴儿每年健康检查4次,1~3岁婴幼儿每年健康检查2次,包括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出生缺陷的发现与转诊、婴幼儿常见疾病防治、意外伤害预防等;⑤对体弱儿、高危婴幼儿进行转诊及管理。

产妇保健:①对孕产妇建立保荐手册,掌握孕产妇数量及分布。②对孕产妇至少进行5次孕期指导,包括体格检查和产科检查(体重、血压,宫高、胎心、胎位等)心理适应、孕期营养等资讯。③进行高危孕妇初步筛查、转诊、随访。④开展产后访视,指导产后避孕。⑤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与咨询。开展育龄群众避孕节育知识的宣传。向本社区育龄夫妇免费提供避孕节育药具。

掌握社区人口中妇女儿童(含流动人口)基础资料,掌握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

进行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做好妇幼卫生登记、妇幼卫生信息统计和“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出生缺陷”三网监测工作,开展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入户调查。做好统计分析。

配合做好孕妇产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筛查、艾滋病病毒筛查的宣传动员、咨询指导等工作。

有机地把妇幼保健和社区卫生机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妇幼保健机构作用

妇幼保健机构要掌握辖区内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及影响群体健康的主要因素,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妇幼卫生相关政策和工作制度,参与妇幼保健业务的行业管理;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专业培训、技术支持与业务考核,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成妇幼保健任务;负责孕产妇死亡监测、儿童死亡监测、出生缺陷监测等妇幼卫生信息统计工作;开展青春期保健、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妇女常见病防治、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妇女保健工作;开展托幼机构的群体儿童保健和散居儿童保健管理,做好儿童常见病防治、口腔保健、眼保健、听力保健等儿童保健服务。

业务指导:妇幼保健机构应定期对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孕产妇管理、儿童保健管理、信息、健康教育等技术服务、妇女儿童常见病的防治技术等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人员培训:妇幼保健机构应按照当年全市统一的培训计划,定期举办街(乡)卫生院妇女保健医生、计划生育技术人员、儿童保健医生、托幼园所保健员、助产技术人员专业知识培训班。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群体保健工作人员应按时参加市级培训。

工作例会制度:妇幼保健机构应定期分别组织街(乡)卫生院妇女保健医生、计划生育技术人员、儿童保健医生、助产技术人员的上站例会,传达上级工作精神,部署工作任务。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开展以人为本的健康管理。要加强对妇幼卫生信息的监督管理,逐步建立健全各级妇幼卫生信息网络,使妇幼卫生信息逐步完善,实现规范化、法制化。要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为科学评价妇幼卫生事业、制定妇幼卫生政策提供依据。要建立妇女儿童健康信息库,并进行动态跟踪管理,评估健康状况,制定干预措施。

建立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新生儿评审制度:妇幼保健机构应开展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5岁以下儿童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

建立妇幼保健工作质量定期考核制度:妇幼保健机构应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有关医疗机构进行妇幼保健工作考核。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制度:妇幼保健机构负责辖区各类托幼园所的卫生保健管理与指导。承担教职工体检、儿童入园体检、儿童定期体检;承担托幼园所卫生保健日常工作的指导;定期召开例会,每年至少2次;负责对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质量的定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园所及其主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