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团活动规划范文

时间:2024-03-21 18:11: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社团活动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社团活动规划

篇1

[摘 要]随着当代大学生活的不断丰富,高校的社团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学生的加入,高校社团活动是一个由学生代表自主建立的活动组织,它的成立,为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带来了丰富的活动。每个在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并加入其中,在社团中享受活动带来的快乐。随着学校社团的不断增多,在管理层面就需要有相关的管理规定,制定相应的管理体系,合理有效的管理每社团,从而促进在校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项目管理在高校社团活动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项目管理;高校社团活动;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163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1

1 高校社团活动中常见的问题

1.1 高校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许多大学生由于对学校过于陌生,对相关的管理制度不了解,也没有相关人员的详细说明,所以对学校的社团活动并不感兴趣。由于大学社团的种类很多,有些社团甚至采用骗学生的钱设立社团,在收集到钱以后就消失,在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许多大学生甚至放弃了参加社团活动。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学校要制定管理社团的规定,避免因社团骗取学生钱方面的事情发生,用相应的管理规定,为学生安全参加社团活动提供保障。

1.2 高校社团活动资源缺乏,活动能力不足

社团的正常运行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在实际的高校社团中,由于社团参加的人数较少,在资金的收集上并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许多社团因为没有过多的流动资金,在社团的活动准备上,例如,表演的服装、道具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而在实际中根本达不到。由于表演的道具、服饰不齐全,导致日常表演不能正常运行,学生因此对社团活动失去了信心。为了解决因资源缺乏引起的活动受限问题,社团应向学校相关部门反映情况以得到帮助。

1.3 高校社团活动管理及规划不完善

在高校社团管理方面,由于社团较多,学校在社团的管理方面不是十分重视。在每个社团的服务项目上,很多社团在项目管理上没有完整的管理体系,所以现在好多社团都只是过于重视表面处理,没有深入开展,从一定程度上讲,缺乏其内涵。相关调查表明,现在学校社团活动普遍存在着管理不完善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因此,学校要重视在社团活动中的管理和规划,为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提供保障。

2 高校社团活动管理项目的规则

2.1 把教育放在首位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出现了许多时尚的社团组织,如日韩舞蹈类社团的出现,这种社团就是学习当今流行的性感舞蹈,它的目的是通过学习日韩舞蹈,将自己的魅力充分展现,从而提升自己的自信心。社团的开展,从一定意义上说具有教育因素,大学期间的任务不像以前的教育只是简单的考学,大学教育体现了全面发展,所以相关人员不仅要在学习生活中含有教育,在平时参加的社团活动中也要考虑教育的意义。因此,不管在任何时候,高校在进行社团活动的推广上要把教育放在首位。

2.2 以学生为中心开展

学校的开设是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同样,在高校社团的开展,也是服务于在校学生的。在社团开展中,相关人员要始终保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开展原则,真正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在项目服务中,要把学生的利益优先考虑。在项目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让学生成为活动的实施体验者,从而体验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要时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积极开展社团活动,让学生感受其带来的成就感。因此,在社团活动的开展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

3 高校社团活动管理的系统整合

3.1 设定相应的社团活动目标

高校通过多年的社团活动经验,在对在就业临问题的解决上往往有自己的策略。比如说,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使用一次性餐盒、大学生普遍都是“低头族”以及当代大学生都存在熬夜现象。面对这些问题的出现,相关指导教师要组织人员进行商讨,对问题的解决途径进行可行性的目标确定,从而在社团的管理上进行目标的指导。

3.2 社团公益活动的合理规划

随着学校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社团的公益活动较多。因此,公益目标明确后,相关人员要对社团公益活动进行相应的合理规划,在学校生活方面,对学生浪费粮食的情况展开调查,对调查过程进行合理详细的计划,对调查人员的分配、调查方法的采用、其他外界影响等相关事项进行合理规划,对公益活动的价值体现进行充足的准备。

3.3 实施资金筹集和设立团队

制订好明确目标和具体计划后,接下来就是对社团活动的资金筹集以及设定相对专业负责的管理团队。在资金的筹集问题上,相关社团可以通过向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申请资金,可以靠学校外面的赞助商,这些方法都能筹集到所需的资金。在设立社团的管理团队方面,相关人员要对社团中有潜力的管理人才进行相对专业的培养,为了避免社团在管理中较为复杂化,因此,在项目管理阶层要强化管理人员的能力。

4 结 语

在高校社团活动中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往往能体现出高校社团活动的内涵,因此,项目管理在高校社团活动管理中尤为重要。所以,相关人员要对高校社团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要始终把教育学生作为发展原则,不断整合管理系统,从而全面提高高校社团在项目管理层面的应用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武晶.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热电联产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篇2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社团 建设

[作者简介]黄永涛(1970- ),男,陕西咸阳人,咸阳师范学院政治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公共管理方面的研究。(陕西 咸阳 71200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6-0053-02

大学是育人的场所,不但要有名师、大师,也要有高雅、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重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层次,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在大学校园文化构建与发展中,大学生社团的发展,尤其是社团文化的发展成为大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第二课堂,其社团文化是构建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社团是在学校的指导和统一管理下,由具有相同的志趣、爱好,有着共同需求和理想目标的学生自发、自愿组成,在学校登记注册的群众性团体。大学生社团的存在与发展,对于构建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第二课堂。大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可以彰显大学生个性,发展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和发展他们的特长,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开阔他们的知识视野、社会视野,锻炼大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大学生的情趣品味和审美水平。随着时展,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大学生社团的发展契合了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展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需求,满足了大学生社会化发展的需要,成为大学生思想发展、情感升华、观念塑造的生活乐园,成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

2.大学生社团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社团活动囊括了大学生业余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意识、行为方式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大学生活动的思想内涵和精神追求,是大学生主体文化的集中体现。大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人,作为学校重要的行为主体,其文化构建对大学校园文化构成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这使得大学生社团文化成为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社团文化成为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当前大学生社团发展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第一,大学生社团多为兴趣性团体,是由相同或相近兴趣爱好的大学生自发组成的。从目前情况来看,高层次性的、理论性的、导向性的社团数量不足,社团建设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方面作用还不突出。第二,大部分学生社团发展水平低,缺乏应有的文化内涵。虽然很多学生社团成员数量多,组织活动频繁,但在大学生思想培养和情趣品味提高方面功能不足,缺乏应有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日常活动与学校中心工作配合欠佳,缺乏应有的动力支持。

当前,必须加强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提升社团发展与建设的文化层次,并以此丰富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精神培育,推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提高,推动大学生全面成长与发展。

三、加强社团建设,促进大学生社团文化的发展

1.强化对大学生社团的指导、监督和管理,保证大学生社团发展的正确方向。社团虽然是学生自发成立的群众团体,但由于其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全面发展关系密切,因此,高校要结合社团发展定位,指派专门的指导教师,引导学生确立社团发展宗旨,明确社团发展方向,制定社团发展规划,精选社团活动内容,保证社团活动的情趣高雅,导向正确,能够实现大学生自我塑造,推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要加强对大学生社团活动的监督,使社团活动内容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符合学校的培养目标的要求;要加强对社团的管理,尤其要重视对社团负责人的管理,建立起社团财务、活动开展的管理制度,保证学生社团活动的规范;要尽量为大学生社团给予活动场地、技术、设备、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为社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重视社团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保持社团的凝聚力。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好的思想建设。要重视大学生社团成员的共同理想、信念教育,提高社团成员思想道德品质,促进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要明确社团长期和近期的发展战略,制定可行的策略和规划,不断提高社团持续发展的能力;要注重社团的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社团负责人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实现社团跨越式发展,保障社团思想和组织上的继承性;应建立社团部门顺畅的管理机制,实行合理分工,各负其责,应做到“分部不分家”,明确划分社团各部门的职能,并根据社团活动的需要调动其他部门人员参与,以激发社团各成员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积极主动的精神,这样既有利于工作流程的程序化,也有利于社团活动质量的提高;要注重作风建设,追求团结、务实、高效的社团风气,杜绝拖拖拉拉、互相推诿、说而不做、做而无终的现象,其中,社团干部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3.重视大学生社团的文化建设,提高社团活动的内涵发展。对于大学生社团来说,要明确其发展方向,有计划地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绿色社团文化氛围,有步骤地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团活动内容、活动内涵的不断丰富。社团文化建设应从形式上、活动内容上以及共同信念培养上开展:要重视社团文化氛围的打造,以催人奋进的社团宗旨、社团目标为指导,通过社团活动的标志、活动口号来体现社团文化发展的核心内容、主题思想;在社团活动中,要围绕文化建设的目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公益活动和宣传活动,从中彰显社团文化特色,丰富文化意蕴。在社团的组织凝聚作用下,促进社团文化和社团精神发展,培养学生优秀的行为理念。

4.鼓励大学生社团开展对外交流,促进社团的纵深发展。大学生社团要取得大的发展,不能闭门造车,必须加强与其他组织的交流。一方面,要加强校内社团的交流,以活动展示、经验研讨等方式,促进校内社团间的相互了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另一方,要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加强与兄弟高校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的交流和学习,学习他们优秀的管理方法与模式,借鉴优秀社团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战略,开门、开放地加强社团建设。也可以与兄弟院校社团联合起来组织跨校、跨地区的活动,增进交流,传播社团文化,扩大自己社团的影响,争取更大范围的交流与学习。同时,还要加强与新闻媒体、企业和社会团体的联络,建立良好沟通关系,以开阔社团发展视野,贴近社会发展需求,推动社团成员的社会化发展。同时,通过对外交流可以丰富社团的活动内容,扩大学生社会视野,促进大学生对企业、社会有更深刻的了解。所以,高校学生社团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走出校门与地方各界联合,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5.加强社团特色建设,打造社团品牌。要加强社团的品牌打造就应当重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大学生社团品牌的规划。社团品牌的打造,来自对社团发展理念、活动宗旨等方面的精心设计,要在特色上下工夫,努力塑造不同于其他社团的精品活动、特质文化,使之形成对大学生特殊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二是要重视现代优秀企业精神的汲取。企业精神是大学生未来社会中必不可少的素质要求,因此,大学生社团在深入社会实践活动中,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深入考察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与企业积极联谊开展相关的活动,促进大学生社团精神的不断丰富。另外,为了使大学生社团获得好的发展,要积极争取社会资金,增强社团品牌建设的实力。

[参考文献]

[1]沈杰,张军.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及管理模式探索——基于对北京市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发展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篇3

关键词:学生社团建设;和谐校园;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011-02

大学生社团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并没有在高校中发挥全部的功能,我们需要找出大学生社团建设的具体措施,为更好的建设和谐校园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

一、学生社团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1.学生社团有利于和谐校园的文化建设。首先,学生社团有利于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生社团健康有益的活动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巨大的作用,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可以使学生的特长在社团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展现,同时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学会做人,能力得到培养,获得全面协调的发展。其次,学生社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风。很多社团是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学术性社团,学生加入这种社团的活动,可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了解最新的专业的知识,将理论用于社团活动的实践中,同时社团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了学生参与社团的积极性,端正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增强学校学习的气氛。再次,学生社团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学生社团是以人为群体的单位,需要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在社团活动开展的阶段,需要各个组织成员亲自动手、亲自联系各种事务,这就需要学生沟通交流,相互协调。这不仅培养了学生自理的能力和协作精神,还提高了学生的社交能力,所以学生社团对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包容理解起着积极的调节作用。

2.学生社团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社团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高校思想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学生社团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高校,学生对传统的思想教育工作很难接受,而社团活动可以提高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积极性,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可以交流兴趣爱好,探讨人生的价值和党的方针路线,有助于学生思想教育内容的自我消化,对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民族政治参与意识都有很大的提升,同时还能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法律道德意识,让大学生成长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同时,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给学生发挥特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机会,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勇于展现自我,培养了学生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社会协调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综合素质。在学生社团里,学生所扮演的角色是领导者和参与者,他们在社团里参加的各种活动都有利于锻炼自我各种能力的提高。

3.大学生社团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社会化。学生参加社团活动能学习到各种社会技能,一方面社团活动加强了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学生可以在社团活动中自信心得到锻炼,能力得到培养;另一方面,社团活动过程中会引来大量的社会资源和力量的投入,加大了学生社团接触社会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可以加深对社会的了解,提高自身社会化程度,为毕业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学生社会化主要包括角色的社会化,社团活动过程中学生在社会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学生需要认知角色、扮演角色和实践角色,实现学生角色的社会化对大学生顺利进入社会找到合适的工作起到了铺垫和缓冲的作用;其次知识技能的社会化,高校向学生主要传授的是理论基础,只有加强社团和社会的合作才能提高学生实践的能力,使学生成长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所以学生社团是实现学生知识技能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再次,大学生基本规范社会化,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团活动在与社会进行对接的时候,需要学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企业的规章制度,了解民俗民风,只有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才能使学生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为大学生走向社会、进入工作岗位前做好铺垫。

二、大学生社团在和谐校园构建中的措施

1.提高高校领导的认识,确立学生团体的地位。随着高校学生社团的日益活跃与壮大,学生社团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高校领导虽然了解这种状况,但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社团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在对学生社团支持和关怀上也有所欠缺。学校领导应当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关心帮助学生社团的发展。首先,高校领导要转变思想,把国家的教育方针融入到加强和改进学生社团工作当中,可以把高校的学分制体系纳入到学生社团活动中,把学生加入社团作为一门选修课程来对学生进行考核,合格的学生取得一定的学分,这就加强了学生加入社团的积极性,学生社团地位也相应地得到提升。其次,高校各职能部门要发挥其功能作用,用行动支持学生团体的建设与发展。最后,学校团委要认真贯彻党关于教育的各项方针政策,指导学生社团的建设。

2.规范社团工作,加强社团管理。规范社团工作要按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分工负责和综合协调这四个原则进行展开,在高校各类学生社团中都要设立负责专业指导的教师和负责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在学生社团进行社会调查、举办讲座等各种活动前要严格审核,活动过程中要监督把关,防止在活动过程中社团发生违背党的指导方针和消极、影响社会稳定言论的现象。在对学生社团管理过程中,高校要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在社团审批、活动考核、财物管理等关键环节,明确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建立完善的社团审批制度,严禁不合格的社团成立,建立社团考核制度,运用惩罚与奖励的手段,定期对社团活动和社团干部进行考核,罢免不合格的社团干部,解散不合格的学生社团,对优秀的社团和社团干部进行精神和物质的奖励,给优秀社团投入活动资金,颁发优秀社团锦旗,奖励优秀的社团干部适当的学分等等。总之要对学生社团建立严格的监督考核制度,促进学生社团健康的发展。

3.加强社团干部的培养,保障社团队伍的建设。社团干部是社团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社团干部的素质对社团的战斗力、生命力以及正确的方针路线都有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高校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社团干部来提高社团的生机和活力,主要的做法有:第一,开展针对社团干部的培训班,让社团干部学习到本校的教育政策和党的方针路线以及社团活动的理论和技能,提高社团干部的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第二,聘请专家和学者对社团干部进行指导,使社团得到校内外的支持,增强社团干部的成就感;第三,学校举办社团茶话会,安排社团干部互相交流工作经验和教训,找出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下次的社团活动积累经验;第四,高校组织社团的社会考察活动,提高社团干部在社团活动中的计划和组织能力;第五,高校要完善对社团干部的绩效考核制度,给他们制定社团任务和指标,用看得见的数据客观的评价社团干部的工作能力。总之,社团干部的建设是一个具体工程,高校要以学生为本,重视培养,大胆选拔,促进高校学生社团更好更快的发展。

4.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加强对社团的引导。学生社团主要以学生为主,指导教师配备不足,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高校的学生社团活动是义务性的,指导教师没有固定的劳动报酬,缺乏对学生社团指导的积极性。就高校学生社团现状来看,急需一支对学生社团进行指导的教师队伍,以促使社团健康发展,提高社团活动的力量。首先,高校在选用社团指导教师时,要考虑到教师的专业性,能够正确引导社团的活动和形式;其次,要建立社团教师的奖励机制,在社团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高校要给予奖励,把这项成绩算作是教师的业绩,奖励一定数额的奖金或给予一个象征荣誉的称号,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学生的社团活动中,推动学生社团发展。

5.培育先进的社团文化,促进社团可持续发展。学生社团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高度建设社团文化,培育先进的社团精神,使社团发展到一个更深的层次。自愿、自觉、自主是社团文化的显著特征,这种精神在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奉献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社团不应该只追求社团活动的丰富多样,还要注重社团内部的人文精神,社团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是靠社团精神的发扬得到充分发挥的,这样才能达到社团成员的自我完善,使社团文化活动长久的发展。

6.加强校内外合作,提高社团活动质量。我国大部分的高校社团活动的现状是,社团活动多,社团干部大多运用传统的思想开展社团活动,使得社团活动缺少创意,而且社团干部过度追求大规模、大声势的活动,达不到实际效果,社团成员没有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所以高校应当培养一批优秀社团起模范带头作用。提高社团的活动质量,在坚持自我为主的前提下必须要加强校内社团之间、校内与校外社团之间的沟通交流,丰富社团活动的内容,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新局面。

综上所述,高校的软实力和发展价值取向体现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当中,大学生社团在和谐校园的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要重视学生社团的发展,多为学生社团服务,重视社团的发展,提高学生社团的数量和质量,保证学生社团在构建和谐校园中起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任志宏,赵平.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

[2]王梅.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2,(04).

篇4

社团是常见的大学生活动团体,它种类多样,功能各异,在高校学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社团不但能够带动高校内的学习氛围,提升专业教育、榜样教育的实际成效,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就业意识。为强化社团对高校学风建设的积极作用,应进一步明确社团建设的持续性目标,不断完善社团的内部管理和主体参与机制,并在学术类社团中普及学分制和导师制。

关键词:

大学生;社团;学风建设

良好的学风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社团是大学校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它不但能促进校园文化发展,还能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教育、主动成长成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学生主体思想的多元化特征日益显著,给高校的学风建设增加了不少难度,如何加强学风建设成为许多高校重点思考的问题。受此影响,大学生社团对高校学风建设的推进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社团活动的文化内涵、建设功能被不断发掘和运用。

一、大学生社团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地位与功能

所谓学风,它指的是一所学校中学生学习目标、态度与方法的整体状态。好的学风是高校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的体现,它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完善其人格塑造,同时推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受高校扩招、教学管理改革等问题的影响,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诚信意识淡薄、专业思想不稳定等问题日益突出,为高校学风建设带来了更加艰巨的挑战。新形势下,高校学风建设应当遵从以人为本、全员育人的基本指导思想,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发挥第二课堂的正面作用,将社团纳入高校学风建设体系,顺应当下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发展的现实需求。在学风建设中,社团的主要功能集中在下列三方面:一是导向功能。社团是一种主题活动组织,在创始之初就已经明确了团内活动的基本主题,如舞蹈、武术、戏剧、文学等等。这些活动主题大多健康向上,能够间接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开展;二是激励功能。社团活动具有强大的向心力,能够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他们在对兴趣爱好的实践中激发学习和超越自我的斗志;三是规范功能。尽管社团的自主程度较高,但仍然处于学校党团部门的领导下,相关活动均需遵照学校制度开展,与学风建设有目标上的统一性。事实上,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熟悉学校的规章制度,树立起互帮互助、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

二、大学生社团对高校学风建设的积极影响

(一)强化专业教育,带动学习氛围

专业知识在大学生知识结构中的地位极为重要,学生如果对专业知识缺乏学习热情就很难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大学生活。研究指出,当下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对自身专业缺乏兴趣,这其中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与高校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有关。狭小的专业视野和对专业兴趣的缺乏正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就业和心理健康。高校内社团种类繁多,一些社团,特别是学术类社团,跟学生专业内在关联较强,有利于辅助学生展开专业学习实践。此外,作为第二课堂,社团教育具有自主、自发的特点,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和肯定,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和实践。此外,社团活动能够增加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使其以参与团队活动的形式运用和体验专业知识、增强专业兴趣。

(二)推动创新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就业意识

近几年,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多,市场供求关系急剧变化,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逐渐被社会所关注,其创新、创业教育也已经成为高校的重点课题。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社团活动不但有利于大学生运用和体验专业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责任意识和综合素养。通过讲座、比赛、社会实践等社团活动,大学生能够增长见识,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加快自身的社会化进程,养成关注社会民生的习惯,激发创新灵感,提升创新水平。

(三)提升榜样教育、同伴教育的实际成效

社团是一种自发性的学生组织,团内的学生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他们聚集在一起,通过社团活动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社团内的成员专业不同、年级不同,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参与到社团活动中,在学习、思想、心理等各方面相互交流,彼此影响,在活动中学习团队合作和自我管理,共同成长成才。良好的社团环境有利于优良学风在社团内容的形成、发展和继承。同时,社团在同伴教育和榜样教育的实施上有着较好的先天优势,能够有效帮助大学生确立人生目标、培养学习兴趣,为步入社会作好准备。

三、发挥大学生社团对高校学风建设作用的有效途径

(一)明确社团的持续性建设目标

客观地说,当下大多数社团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均不容乐观。具体来说,很多社团不具备持续发展的客观条件,或者缺乏资金支持与场地保障,或者内部机构与制度不健全,更严重的甚至缺少统筹发展的现实规划。除去内、外部环境上的不足,很多大学生社团还深受活动层次低、经验积累少、专业指导不足的困扰,这些负面因素严重影响了社团的健康、持续发展。对此,高校应当支持社团活动,加强对社团的管理和引导,促进其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出社团独特的育人优势。当下,社团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明确自身的持续性发展目标。社团要发展,就必须首先做到日常活动,特别是常规训练的规范化。虽然社团是一种自主性较高的学生组织,但“自主”的涵义不是散漫、无章法,社团的运营、相关活动的开展都需要明确的规章制度,这样既能够敦促学生积极投入社团活动,也能够保证社团长期、稳定发展。同时,社团要注意自身的活动建设,特别是对特色活动和重点活动的延续与发展。此外,社团活动还需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学生的素质拓展相结合;二是与学校的科研活动相结合;三是与大学生的科研竞技比赛相结合。这样一来,不论是文体类的社团还是学术型的社团都能够发挥自身的学风建设功能,保证自身发展的延续性和递进性。

(二)健全社团的主体参与机制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国内各高校对社团建设的重视程度日渐提升。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教育主体缺位和制度保障的缺失正严重抑制着社团的持续健康发展。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学校在构建党团工作领导机制的同时积极倡导校内相关部门关注社团发展、指导社团活动。社团的发展离不开高校教学相关部门的指导,后者的参与能够使社团活动更具水平、更有针对性。对此,高校应尽量创造便利条件,支持和鼓励教学相关部门参与社团活动指导,为社团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发挥正面推动作用。教务部门应当主动解决社团活动的场地困扰和专业指导问题,各学院也应响应学校号召,积极解决社团指导教师的人员协调与分配问题,保定社团活动的实际成效。

(三)对学术类社团推行导师制和学分制

虽然大学生社团以自主管理、自我服务为活动的基本原则,但仍然离不开学校,特别是专业教师的参与和介入。高校社团活动的主要参与对象是大学生,他们实践能力薄弱、活动经验欠缺、专业知识相对匮乏,在没有教师进行专门指导的情况下很容易偏离社团活动的主旨,导致活动失败或者失去建设性意义,严重的甚至会引发社团整体运营的恶性循环。教师的参与能够有效避免上述不利情况的发生,在学风建设的背景下,教师的专业指导能够促进社团规范化运营,同时也更有利于社团成员更好地展开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故高校应尽快建立起社团导师制度,形成社团导师队伍,培养一批善于内容指导的专业指导教师和精于活动技巧指导的活动现场指导教师。当前,国内的大多数高校院校都已经实行了学分制,但学分制的使用范围多集中在专业课,极少运用于包括社团活动在内的第二课堂。这很容易给学生带来错误的意识导向,不少学生会出于“实用”的考虑而忽视社团活动。部分学生甚至从未参加过任何形式的社团,并且将社团活动视作为一种无意义的娱乐消闲,对其内涵和作用都存在很大的误解。对此,高校应主动顺应社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客观需求,引导更多学生了解社团的文化内涵、活动内容和育人功能,鼓励其参与社团活动、投身社团建设,带动大学生社团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四)完善社团的内部管理机制

管理是社团实现自身功能、达成自身使命的重要途径。只有在有效管理的前提下,社团才能够切实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服务。当前,大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比如运营不稳定、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对外界环境依赖性过强等,而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同时折射出了社团在管理上的缺陷和弊端。社团虽然大多为小型的学生组织,但它的运转却是一个牵涉甚广的复杂过程。它的管理涉及到社团的筹建、人员的筛选、内部结构的确立、活动方案的设计等众多内容。高校应统一制度社团运转的基本制度,从制度上鼓励社团成员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和社团建设,逐步建立起自身的社团品牌、形成特色的社团活动,扩大社团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促进社团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的融合互渗,保证社团活动对高校学风建设的正面作用。在我国改革开放和高校扩招工作不断深入在背景下,社团已逐渐成为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手段。高校应当将发展学生社团、加紧学生社团建设作为自身学风建设的出发点,不断融合社团活动与学风建设资源,注重社团外部环境建设、完善社团内部管理机制,为学风建设创造新的思路和视野,从而达到提升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徐莹,徐婷.学生社团:促进良好学风形成的重要载体———以常州机电经济管理系社团建设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4,03:18.

[2]徐文媛,孙晓瑨.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社团全景管理模式的构建与探索———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4,30:138+148.

[3]刘剑鑫,李承明.学业朋辈辅导类社团与高校学风建设———以北京化工大学“扎堆学社”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01:49-51.

[4]陈方鑫,周书宇,郑召丽.发挥学生社团干部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06:21-22.

篇5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功能;作用发挥

曾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创新,是当今世界经济、科技乃至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则是实现创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因素。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是高校教育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创新教育视野下大学生社团的功能定位

《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指出:“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高校学生的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创新教育视野下,要从功能上对大学生社团进行科学定位,应着重把握以下六点。

1.专业提升功能。大学生选择参加社团时,大多以自己的专业学习、兴趣爱好为参照,他们参加社团的目的,也大都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实际能力。社团开展的活动,如专题讲座、社团内部的学术交流、志愿服务等,也大都以巩固扩大社团成员的专业知识、提高社团专业实践水平为目的。除一般的文体娱乐性社团外,大多数社团都具有专业提升的功能。

2.素质拓展功能。高校社团是大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拓展素质的重要平台。从社团成员来看,他们参加社团完全自觉自愿,且大都目的明确、目标一致,参加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高。从社团本身来看,社团都会从自身的生存发展需要出发,组织符合本社团特点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同时会对社团成员进行社团章程、纪律教育,从而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组织协调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应急应变能力等。从社团活动来看,各项活动的开展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专业学习的局限,使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得到锻炼、拓展和提高。

3.创新教育功能。高校社团是大学生创新教育的一片沃土。从社团主体看,社团成员为共同的志趣爱好走到一起,他们对社团活动、社团发展都具有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其主体性可以得到有效发挥。从社团活动看,社团成员在策划和组织各项活动时,会充分借鉴校内其他社团以及社会专业团体的活动形式和内容,集思广益,力求创新,办出自己的水平和特色,这对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社团发展看,社团成员会根据社团性质及发展目标,加强与校内外业务团体的联系,加强专业实践锻炼,逐步提升社团活动的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水平。

4.思想引导功能。大学生社团“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方式,是以班级为主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社团成员在活动中可以充分展示自我,实现自身价值,进而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归属感;可以增强团队意识、集体观念、公平竞争意识和拼搏进取精神,自觉地把自我完善和发展与社团的建设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5.文化育人功能。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一方面能够繁荣校园文化,推动优良学风、教风和校风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又使学生学习到大量的知识,并在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中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都得到不断提高,成为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和有益补充。

6.示范导向功能。社团优秀人才的荟萃、专业教师的指导、有关部门的重点扶持、相关政策的激励引导、各项活动的成功举办、活动层次与品位的不断提高、社团特色的凸显都会使大学生社团特别是优秀社团的影响大大增强。同时,社团成员在活动中的锻炼提高、社团明星的不断升起、创新人才的茁壮成长等,为大学生的成长树立了身边的榜样,进而在大学生中产生明显的示范导向作用。

二、创新教育视野下大学生社团建设及功能发挥的路径分析

在国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要有效发挥大学生社团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就要认真总结社团建设经验,切实解决当前大学生社团发展中存在的诸如对社团定位不准、缺乏专业指导、管理不到位、组织活动松散、缺乏经费和必要的物资条件等突出问题,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加大对社团的建设、扶持和管理力度,促进社团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一,科学定位,规范管理,为大学生社团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保障。要引导大学生社团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培养创新人才的作用,首先必须对大学生社团进行科学定位,把它们定位为第二课堂的重要阵地、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平台、创新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和教育教学规划。其次要规范管理,建立健全由团学和教学部门统一管理、相关部门大力支持、教师参与指导、学生自主活动的社团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同时指导各类学生社团制定社团章程,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和自律性,增强社团活力。

第二,更新观念,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把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计划,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统一的人才培养体系;更新人才评价标准,改变用一般性的思想道德评价加专业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做法,补充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特色素质等评价内容,构建第一课堂成绩与第二课堂成绩相结合的学生成绩评定办法。

第三,加强业务指导和实践锻炼,提升社团活动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一要建立指导教师制度。社团主管部门要根据社团的类型和特点,选配优秀教师担任社团指导教师,还应根据需要有重点地选聘校外专家参与社团指导工作。二是加强社团管理,加强社团规范化建设。三是鼓励学生社团走出校园、服务社会,不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四是建立相对稳定的社团实践基地,与有条件的地方性社团、社区、企事业单位合作,着力提升社团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

第四,多措并举,为社团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技术支持。高校应多措并举,为学生社团提供必要的保障,如划拨适当的保障经费,或通过校、院设置项目经费,采取以奖代拨的方式激励社团积极获取经费支持等。学校应从实际出发,逐步规划、建设学生社团活动场地,配备相应的活动设备,构建社团活动平台。同时,学校还应积极整合、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为社团活动提供服务,提高资源利用率。

第五,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社团骨干队伍建设。社团骨干是社团的领跑者,必须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更替有序、充满活力的社团骨干队伍。建立科学的社团干部选拔制度,按照民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聘社团干部人选。建立社团干部定期培训制度,完善培训办法,着力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建立和完善社团干部考核、奖惩制度,对考核优秀的社团骨干,除表彰奖励外,还可以推荐就业、保送深造等,以调动社团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六,建立健全评价激励机制,引导社团提升层次、增强特色。一是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把社团活动与素质教育、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其育人功能和创新、创业活动效果为主要指标,以年度考核等方式对社团进行综合评价。二是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精品社团、优秀社团、优秀活动项目、优秀社团负责人、社团活动积极分子、优秀指导教师评选制度,定期进行评选和表彰。三是建立社团工作研究制度,为学生社团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大学生社团发展的问题与出路[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8).

篇6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广播稿

为帮助应届毕业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5月30日下午,我院思政部邀请铁岭卫生职业学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赵晓杰教授教,在我院一楼报告大厅为全体应届毕业生作了题为阳光心态健康成长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讲座。

赵教授在讲座中,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旁征博引,阐述了大学生就业心理调试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要调整好择业心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参与竞争,勇敢地迎接挑战。同时,针对高职大学生就业的特殊性,重点解析了高职学生面临就业时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对择业时可能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误区和招聘面试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疏导。最后,她对同学们提出三点希望:第一,要对自身就业前景充满信心,坦然面对就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第二,要注意自身能力的提升,先就业,再择业,寄予未来谋长远;第三,不要只看经济待遇,更要看重未来的发展前途。

讲座期间同学们掌声不断,在全神贯注的聆听之外,更有热烈的讨论。相信这次讲座定会使同学们对即将面临的就业有了更新的认识和感悟。在之后的就业道路上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广播稿

让我们一起聆听来自心灵的声音!各位同学,大家好!心灵驿站和大家见面了。在第一期的节目里,我们将和大家谈谈大一新生如何平衡学习和社团活动。大学,是最富有生命力的地方;大学生,是激情与活力的代名词。在大学里,有着渊博多才的名师引路,有着无尽的知识宝藏需要探索,有着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可以选择,有着各种各样的挑战等待突破。学生们可以倾心于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尽情钻研;可以闪光在学生社团的舞台上,尽显自己的能力。然而,如此多样的选择也同时引发了这样一个问题:大学生的学习和社团工作,到底孰轻孰重?这大学生活中的鱼与熊掌到底能不能兼得?

放眼于校园中,便会发现对于社团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处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每个人的处理方式也都不尽相同。主要认识有以下几个方面。

1、潜心于社团工作

有些同学只潜心于社团工作,忽视了学生最基本的任务。他们天天奔波于各个社团会议与外场之间,为社团倾尽所有的精力。各种大大小小的活动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但自习室中却鲜有他们的身影;各种活动计划按时上交,作业则一拖再拖;各种舞台上生龙活虎,课堂上却哈欠连天;社团总评中赢得满堂喝彩,期末考试中却挂科一片。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绝不可能塑造出素质型人才,只能让大学学习成为空谈,使专业知识的培养彻底瘫痪。

2、一心只读圣贤书

有些同学还是延续高中时期的优良习惯,一心只读圣贤书,双耳不闻传外事。他们谨记学生的任务,却不晓得自己是在死读书、读死书。整日趴在课本上,整日驻守在自习室中。集体活动不理,社团招新不闻,课外活动不去,这样的生活难有情趣,大学生活的缤纷他们到底能体会多少?很难想象,在当今对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的社会形式下,这些同学怎么能够立足。

3、鱼和熊掌兼得型

这些同学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在社团活动中也有着突出的表现。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鱼和熊掌并非不可兼得。他们懂得学习和社团活动如同一架天平,这两端其实无所谓轻还是重,只是哪端的任务重一些,就要多花一点时间与精力在上面。但是如果想过一个既充实又有趣的大学生活,那你就一定要把天平的两端调平,而这两者之间是一个不断调节、不断平衡的过程

篇7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问题;对策

大学生社团在丰富校园文化、加强校风与学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特殊群体组织,不仅能活跃校园生活、丰富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而且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鉴于理工科大学在校园文化氛围、学生知识结构以及学校管理模式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个性特征,其学生社团发展模式和管理方法也应有别于一般的综合性大学。

一、影响理工科大学学生社团建设的因素

大学生社团不是一个绝对独立的组织,其健康发展离不开与校园文化环境的有机融合,这就决定了校园文化和社团成员组成结构对大学生社团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由于文理分科造成理工科大学在校园文化和学生知识结构、思想观念等方面都有别于一般的综合性大学,所以理工科大学的学生社团有着自身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免不了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学生知识结构与思维习惯的影响

许多理工科学生的知识结构都不太合理,理工科知识所占比重过大,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对匮乏,致使知识结构失衡,形成了理工科知识占绝对优势的单一性知识结构。应当说,近年来在一些理工科院校中这种情况已有所改善,但从总体上看理工科学生仍缺乏文学、历史、艺术等人文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甚至有的学生作业中错别字连篇,缺乏基本的文字表达能力,有些学生虽然也选修这方面的课程,但只是把它作为增加学分的手段。此外,理工科学生比较重视逻辑思维而忽视发散思维,这对社团活动也有负面影响。

2.校园文化对学生心理素质、思想观念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大学尤其是理工科大学轻视甚至忽略对大学生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的培养,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结构中未能真正建立起完整的人格精神、人格力量的培养机制,导致一些大学生人格非理性化、价值观念庸俗化和理想信仰虚无化,难以满足跨世纪人才素质要求和现代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人文精神缺失导致学生片面追求物质利益,缺乏社会理想和超越精神,狭隘的实用性就成了他们评判事物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标准,这种功利主义思想在生活态度上往往表现为自私自利、目光短浅、做人与做学问不一致等。当大学生缺乏人文素质教育时,就无法为自己找到生存的意义和正确的价值观。大学生正处在朝气蓬勃、青春向上的人生最美好的阶段,充满活力而又极具可塑性,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条件,为他们提供多方面健康成长的环境。

二、当前我国理工科大学学生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理工科大学学生社团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管理方法,而现实中很多学校的社团工作都没有抓住要领,存在着工作方法单一、管理观念陈旧、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规划和指导、资金支持不到位等问题。

1.管理模式传统化,管理效果不明显

目前,大学生社团主要由校团委直接管理,或者设置管理机构――社团联合会,由校团委间接管理。这一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引导社团发展,掌握社团的发展状况。但是,这一传统的管理模式也存在很多弊端。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团委本身就有大量的工作,投入社团建设、管理的人力与物力就非常有限,而社团建设本身又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这就形成了很大的矛盾,使得管理效果不明显,长此以往对社团的发展十分不利。

2.社团组织结构涣散,管理制度欠缺

社团作为一个组织,本来应该组织结构健全、人员配置合理。但是,多数社团在成立之初就没有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成立之后也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社团内部管理不规范,为了增加社团成员、扩大社团规模,学生进出社团时不设任何“关卡”,缴纳一定会费甚至不用缴纳会费就可以直接加入社团成为会员,当会员感觉在社团没有意思或者有了其他想法时就可以直接退出社团,也就是说社团对会员没有足够的约束力,会员流动性非常大,这样极不利于社团的稳定与发展。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指导,众多社团之间以及不同院系的社团之间往往存在着相互独立、各自为政、缺乏沟通等问题。

3.社团数量多,结构不够合理

在很多理工科大学,学生社团的数量非常多,学科覆盖面也比较广,但社团建设却没有总体的发展规划和育人目标,社团设置相互交叉,理论学习、科技创新类社团发展比例较小,活动开展较少,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而一些娱乐型、商业型社团较多,活动频繁。从总体结构上看,社团结构严重不合理。

4.社团发展缺乏必要的支持

第一,社团缺乏专业教师指导,活动质量差、层次低。由于缺乏合理的发展规划指导,社团之间良莠不齐的现象比较明显。有些社团规模大、活动多、影响面广,而有些社团自身建设不完善,开展活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基本的凝聚力和持久性。第二,社团建设经费缺乏,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由于社团数量增加很快,而学校划拨的经费总量增长却不是很明显,再加上其他资金来源渠道不畅,社团的发展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致使社团的质量得不到保障,这也是严重影响社团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社团建设缺乏必要的活动场地,这也是造成一些社团不能深入、持久开展活动的重要原因。

三、理工科大学学生社团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基于对理工科大学学生社团的特征、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促进理工科大学学生社团的良性发展。

1.创新管理模式,更新思想观念

在社团的组织建设方面,要加强宏观调控,成立校、系两级社团组织,并将社团建设纳入共青团的组织体系和工作体系,使学生社团真正成为共青团组织开展工作的有力抓手,努力构建以共青团组织为主体、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联合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共青团组织体系。从管理方面也要加强宏观调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成立专门的社团管理中心,聘用专人进行指导,对社团的成立、活动内容、场地、经费的审批等进行管理与指导。但同时也要给社团一定的自由空间,减少对社团的限制,如对于社团活动的内容,只要从大的方向上进行把握就可以了,具体细节由社团自主决定,以便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2.完善管理制度,创新运行机制

首先,加强社团管理最基本的就是制定详细的切实可行的《大学生社团管理条例》,对社团的成立审批、社团人员的录用、大型活动申报的审批程序以及社团活动经费管理制度作出明确规定,使社团管理走向程序化、规范化。同时,还要把社团管理纳入学生管理中来。

其次,建立社团内部各项制度,完善社团的考核激励机制。社团内部也要建立规章制度,主动接受学校有关部门的管理。完善社团的考核激励制度,坚持以育人功能和增强活动效果为主要目标,按社团的组织结构完善程度、社团活动的规范程度、社团活动质量、社团活动创新程度等指标体系,以分类和排名的方式对社团进行考核,对优秀的社团进行表彰,对考核分数较低的社团进行整顿。这既是对优秀社团的成绩的肯定,又是对社团人员工作热情的鼓励。此外,还要对学生社团干部进行培养、考核与激励,注意平时对社团干部的定期培训,努力提高社团干部的业务素质和个人素养,将社团活动绩效纳入学生的学分评定和奖学金评定体系中,使培养优秀管理人才与促进社团工作开展有机结合起来。

3.加强规划指导,优化社团结构

学生社团的性质及特点使社团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大部分社团活动之所以缺乏有序性、规范性、创新性,之所以活动质量差、结构不合理,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因此,要鼓励教师担任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着力提高活动意识,确保活动质量,这样既能提高社团活动的层次,又能对社团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保证社团健康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平时的活动要避免“休闲娱乐”化倾向,特别要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和科技创新型社团,采取倾斜措施,努力把这类社团做大、做好、做强,使学生在社团中切实能有所收益。娱乐型社团和商业型社团比例不应太大。毋庸置疑,高校需要娱乐型社团,这对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繁荣校园文化是有益的。但是,如果这类社团数量太多,就会直接干扰学生正常的学习甚至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还要改变“花架子”作风,不能只图外在形式和表面热闹,而无实质活动,搞形式主义。要切实站在广大会员的立场上开展有现实意义、创新意义的活动,确保每次活动都能按原计划保质保量、高效率地完成。

4.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资金匮乏是制约社团开展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社团需要一定的场地、设施和活动经费,学校应该在设施和场地上给予保障,划出专项经费,这是提高社团活动质量的基本保证。近年来,学生社团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多,这就必然要求学校要投入更多的专项资金用于学生社团的正常发展,所以学校要克服困难确保学生社团的活动资金到位。除了学校正常的资金支持,社团还要注意开动脑筋,解放思想,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还要注意将社团的活动和资金的来源结合起来,在正确的价值导向指引下适当引入商业赞助,既为社团活动筹集资金,又不失去活动最初的目的,不至于使社团沦为商家牟利的工具。

5.加强合作交流,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

社团之间不能各自为政,而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学生社团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只有发挥好各部分的作用和力量,整合各个社团的整体作用和力量,才能更加突出地体现学生社团的文化魅力。各社团之间可以通过联谊等方式加强平时的合作,通过合作交流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标。各个院系的社团与校级社团之间的联系和类似社团之间开展定期的、形式多样的合作,既能够促进资源共享,提高成本效应,节约开支,还能够群策群力,提高活动档次和质量,在更大范围内促进社团成员之间的交流,扩大社团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最终使各个社团之间形成合力,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曦,舒建国.理工科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人文精神渗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

篇8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0009401

1 大学生社团的概念与特征

大学生社团是存在于高校的公共生活领域,在成员共同的兴趣爱好的基础上,由大学生们按照共同遵守的规范或章程,自愿组织、自发建立、自由加入与退出的非正式群体。大学生社团的建立与开展活动,一般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

在我国现阶段,大学生社团有以下特征:

(1)大学生社团的建立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通过社团活动和成员间的彼此交流,社团成员能够使其特长得到发挥、志趣得到满足,从而使社团成员愿意投入热情,积极主动地开展社团活动,这就为高校利用大学生社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2)大学生社团是由学生自发成立、自主选择参加的非正式组织。兴趣爱好是大学生社团成立的主要依据,大学生社团的成立与开展活动往往是成员自主自愿发起,以兴趣爱好为基础开展活动。

(3)大学生社团的种类繁多,开展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也丰富多样。随着社会信息化和多元化的程度不断加强,大学生们也越来越视野开阔、勇于创新。在高校中,各类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大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内容也涵盖“政治理论、体育健身、音乐舞蹈、文学书画、社会实践、发明创新、技能培训、网络科技等多个方面。”

(4)大学生社团内部也存在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规范或章程。为了使组织健康有序地发展,大学生社团内部也存在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规范或章程,以实现社团成员自我管理。

2 高校大学生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大学生社团发展不平衡,组织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大学生社团,虽然数目呈现整体上升趋势,但是大学生社团普遍存在着良莠不齐,发展失衡的情况。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社团,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很难召集到大批的成员,活动资源相对较少。此外,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社团成员普遍缺乏经验、组织能力与沟通能力不足,影响社团的发展。大学生社团整体发展的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

2.2 大学生社团缺乏良好的管理机制与运行机制

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许多社团在建立之初并没有对社团建立的目的、组织框架、运行机制、活动内容以及发展方向等有一个明确的规划。由于制度机制的不完善,造成了许多社团管理松散,人员进出自由、流动性极强,甚至一些社团出现了名存实亡的局面。

2.3 大学生社团活动内容质量不高,形式简单

目前高校中许多社团难以形成一定规模,不能依靠自身的影响力请到专业的老师、教授作指导,加之社团管理者对社团发展与活动内容缺乏明确的计划,绝大多数的社团活动还难以做到突破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团活动的质量,这就给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阻力。

2.4 学校对大学生社团的管理缺失,支持力度不足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社团的活动更倾向于兴趣爱好的培养与专业知识的深入,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却涉及较少。其次,在一些高校中,大学生社团的发展是完全独立于学校管理体系之外的。还有一些学校,对大学生社团的干预过多,将大学生社团的管理,完全控制在学校的管理体制之下。完全放任和过度控制都不利于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

3 充分利用大学生社团,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3.1 以大学生社团为依托,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

大学生社团应该在学校的指导下相对独立地开展活动,在学校的帮助下制定完善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社团的活动章程以及人员的进入退出机制等。高校应积极主张把大学生社团作为拓展学生素质的平台,丰富学生社团的文化内涵,努力把社团建设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家园,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开展工作,倡导和发扬学校的校训。

3.2 鼓励大学生社团开展活动,展现良好风貌

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学生社团的数量和种类几乎涵盖学校专业设置的各个领域。学校应该给与大学生社团更多的活动自,在了解其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给予正确的引导。高校应鼓励和帮助大学生社团开展内容健康的活动,帮助提升社团活动的专业性、参与度与活动规模,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资金、基础设施以及活动场地等方面的支持。

3.3 以网络报刊为媒介,加强社团宣传教育工作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网络社团增多、跨校活动增多、与社会联系增多等新情况和新趋势。高校应充分发挥网络、报刊等载体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不断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渠道和空间,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

参考文献

[1]吴小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代困境[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12):120124.

篇9

关键词:职技高师;学生;社团;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4-0136-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又一个阵地,在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正受到广泛的重视。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为例,截至2011年12月,学校共有学生社团35个,社团活动成为学生第二课堂的主要阵地。社团活动以其实践性、开放性、多样性的特点及新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吸引了广大的学生参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成长锻炼的舞台,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职技高师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

为了解职技高师学生社团与就业竞争力的关系,笔者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中选取了5个学院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10份,回收有效问卷403份,其中男生225人,女生178人;涉及一年级学生56人,二年级学生72人,三年级学生80人,四年级学生99人,五年级学生(技本生源本科五年制)96人;理工类专业学生239人,文经类专业学生104人,艺术类专业学生60人。

职技高师学生参与社团状况 在对学生参加社团的调查中,13.4%的学生参加文体型社团,8.4%的学生参加理论研究型社团,10.9%的学生参加公益服务型社团,18.2%的学生参加职业能力型社团,24.8%的学生参加专业实践型社团,7.4%的学生参加艺术型社团,16.9%的学生未参加任何社团,83.1%的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过学生社团,许多学生倾向于专业实践型和职业能力型社团,文体艺术型和公益服务型等社团也较受学生的欢迎。这也说明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充分重视这一载体,挖掘学生社团的育人作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职技高师学生对社团提升就业竞争力的认同情况 在就学生社团的作用进行的调查中,81.5%的学生认为参加社团能增强团结协作能力,72.8%的学生认为参加社团能扩大知识面,61.7%的学生认为参加社团能提升职业技能,59.8%的学生认为参加社团能丰富专业知识,57.4%的学生认为参加社团能提高环境适应力,具体如图1所示。

总体上来讲,通过参加社团活动能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升职业素养,其作用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但仍有部分学生在参加社团活动后并没有达到其期望值,这也正说明了学生社团仍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真正发挥学生社团在提升就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

职技高师学生社团在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方面的积极作用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职技高师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学生社团的一部分,更为突出的是它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因而在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社会适应力以及职业精神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学生社团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信心 职技高师的许多社团是专业实践型社团,学生在学习、培训、竞赛等实践活动中巩固了专业知识,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既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也培养了迎难而上、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很多学生正是参加这种社团活动,在这个平台上找到了自己的兴趣,一份付出就有一份回报,这份回报就是专业能力和就业信心的提升。

学生社团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学生社团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学科和专业,此外学生社团还存在与其他学校社团、本校社团的交流与合作,因而社团成员在工作和活动中必然会受到多学科氛围的熏陶,开阔了眼界和知识面,激发出创新思想和活力。此外,各种社团活动锻炼了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可增强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提高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从而能更快地适应步入社会后的挑战。

学生社团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规划的能力 学生社团采取“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松散管理方式,因此要求学生不但要做好社团人,更要做好自己的事。学生加入社团原因有二:其一是求知欲,其二是表现欲。求知欲带来的是积极的态度,他会尽快适应社团的生活,把握好自己在社团中的角色,规划好自己的社团生活,与社团同成长。表现欲带来的是热情,他以自身的优势立足于社团,在服务中锻炼,在服务中提高,丰富大学生活,成就美好未来。

学生社团提高学生的职业精神 大学生社团作为一个自发的非正式群体组织,有其自身的社团文化和理念。社团的规范需要每个成员的自觉遵守与维护,在这个过程中社团成员体验了以身作则、团队协作、思维创新,懂得了交际礼仪、大局意识,也承受了工作的压力,收获了成长的喜悦。这是来自职场前的锻炼,是职业精神的探索和积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社团也在经历着每年的换届,成员的流动是对社团文化的传承,更是对职业精神的传播。

职技高师学生社团存在的主要问题

管理体制不完善,活动经费不充裕 首先,部分社团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统一、有效、规范的管理,应该要求社团的成立、注册、解散履行一定的手续,对社团的名称、宗旨、性质、人数、组织方式、经费来源、活动方式、指导教师等都要制定相应的规范。其次,对学生社团奖惩和激励机制不够,与学院的学生管理没有建立有效联动机制。再次,社团经费不充裕,活动策划难以变成现实。因此,社团最终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被学生所抛弃,不能实现社团应有的功能。

指导教师配备力量不足,社团建设深度有待提高 现在,学生社团的教师指导力量主要来自学生工作系统,他们一方面要负责社团的管理,另一方面又要负责大型活动的具体落实。部分社团邀请了校内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或者顾问。但从整体来看,指导力量显得薄弱。学生工作系统的教师日常管理工作已经很繁重,对社团指导则心有余而力不足。专业教师指导和管理有其优势,但要成年累月与学生在一起,能做到的人就不多了。多数专业教师对活动中涉及的专业问题能给学生提供较好帮助,但对具体活动形式、社团的日常管理,就没有经验或者没有兴趣了。此外,还有一个机制性的原因:目前学生社团工作一般是义务性的,担任指导教师并没有固定的劳动报酬,这也是导致指导教师配备不足的关键所在。

活动场地无保证、设施不健全,导致无法展现社团特色 目前,学校学生活动专用场地相对较少,专门给社团活动使用的场地非常有限。一般社团搞活动都是事先审批场地,遇到冲突就要改地点或者改时间,绝大多数社团都是以“游击队”的面貌出现的,同时缺乏社团的必备活动设施,设施的不健全导致了特色社团无法展现其特色。

加强职技高师学生社团建设,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打造社团品牌,提升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 我校学生社团在校团委和各二级学院团总支的指导下开展工作,采取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工作方式。各社团发挥各自的优势,借助第二课堂活动打造自己的品牌活动,专业实践型社团可以开展如专业成果展、“创新杯”电子设计比赛等;职业能力型社团可开展“育师杯”讲课比赛、两字书写笔友会、课件制作大讲堂等;其他社团也可以通过品牌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活动的组织与参与中锻炼自身的组织、协调和适应能力等。总之,要通过打造社团品牌,使学生社团为就业服务,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服务,让学生在其中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师范能力和综合素质。

建设开放型学生社团,激发学生社团活力 社团的开放性不仅是其成员来源的广泛,更来自社团广泛的联系与合作。我校已有部分社团与知名企业进行长期合作,设立奖学金,冠名开展各类活动,成效显著。如西门子电气传动有限公司每年拿出五万元支持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学生科技活动,学生科技实践中心利用这一平台,开展“西门子杯”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比赛、网页制作大赛、PLC竞赛系列赛事。通过比赛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专业精神,同时也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也有很多社团积极寻找赞助商组织冠名活动,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锻炼,学生需要很好地去做活动策划,通过一个优秀的活动策划和有效的沟通才能赢得赞助,同时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交际沟通水平、全局把握观念都有了很好的锻炼。这种开放型的社团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其收获一定不止于活动本身。

设立科技辅导员,加强对专业实践型社团的管理与指导 专业实践型社团与其他社团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其专业性和学术性,因而在管理上也有其不同的地方,我校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学生专业实践型社团的管理上开拓创新,率先设立了科技辅导员,这是一个介于专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特殊岗位,由年轻教师担任,负责专业实践型社团的管理与指导,以第二课堂活动为主要载体,指导学生科技实践活动,开展专业知识培训,组织各类竞赛,引导学生参与科研立项等工作,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加强了高校的学风建设。这个特殊岗位的设立,解决了专业实践型社团管理上存在的不足,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专业成长平台。而正是这些在专业实践型社团成长起来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与好评,他们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无疑也成为就业的一个重要砝码。

参考文献:

[1]刘莉莉.浅析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0).

[2]孟美蓉.大学生社团建设的几点认识[J].文教资料,2007,(8).

[3]赵鹏.议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J].企业家天地,2009,(3).

[4]曾国安.浅谈如何促进高校社团健康发展[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3).

篇10

无论是学生活动,还是社团活动,或者是社会实践活动,只要能跟学生在一起,这份快乐与满足就会不断充斥着我,让我时刻充满着活力,再辛苦再累都是快乐的。就是凭着这份快乐与兴趣,我也特别喜欢跟学生们在一起,策划学生活动时会想出很多新点子,规划社会实践时以学生受益为主要目标,也发自内心的愿意帮助他们掌控着各种活动的节奏,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在不断享受着这份工作带给我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同时,这份用心也换来学生们的信赖,更加能够获得学院以及上级部门的认可。

学生活动和社团活动一直以来都是我最感兴趣也是最用心的部分,每次活动时我都很积极,愿意参与其中,和学生们打成一片。这种全身心的投入,和学生们贴心的相处,学生们都会感受到,不仅愿意和我一起玩,也愿意将活动中的难处都拿出来和我说,我也尽心竭力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看到老师都这样用心的付出,学生们更加努力用心的工作,因此一直以来,我所带的学生活动和社团活动的成绩都比较突出。志愿者协会凭着“爱心团队、文明团队、创业团队、服务团队、奥运团队、环保团队”六大主题活动两次获得沈阳市“十佳社团”;表演社团凭借着历年的表演社团迎新晚会、校园十大歌手大赛、表演社团十周年晚会,微电影大赛以及《暗恋·桃花源》的舞台剧两次获得沈阳市“优秀社团”荣誉称号。每届鲁迅美术学院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社团节,学习交流季,工业设计学院团总支都积极参组织各项主体活动,连续获得优秀组织单位。工业设计学院历年的年底联欢会也都是学校上座率最高的晚会。

与学生们一起搞学生活动会给我快乐,帮助学生们规划未来的就业之路让我充满了成就感。因为我的专业恰好涉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内容,和就业、工作后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对于学生们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就天然的比较重视,因为学生们来到学校最终的目的是能够获得一份理想的事业,这份理想的事业需要从大学时开始培养,这也成为了我工作中的一个侧重点。

籍着读研时的基础,我完成了两项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课题,对课题内容进行整理,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学涯规划相结合,形成一门系统的既涵盖大学期间学业也包括毕业后十年规划的大学生学涯生涯规划课程,定期为学生们上课,指导同学们规划大学四年的学业生涯,做职业生涯规划书,累计共上课100多课时。集职业生涯规划书近240份,形成了一份《艺术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问卷与两篇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