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范文

时间:2024-03-21 18:11: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

篇1

关键词:校园管理;安全教育;法制教育

安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是人类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美国行为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轻重缓急、不同层次,只有在低一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才能产生高一层次的需要。”他将安全需要排在人类各种需要的第二位,可见安全在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重要性。

当前,高校安全形势总体是好的,但是校园内的各类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给学生本人和家庭带来极大的伤害,严重的甚至影响到社会。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安全能力十分关键。加强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不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更是维护高校及社会的稳定和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需要。

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随着高校的扩招变得越来越重要,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在看到学校安全教育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影响当前高校安全和稳定的多种不利因素。如,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的影响不断出现,个体突发性事件时有发生,网络有害信息时有出现,毕业学生因就业困难而引起的思想波动,校外学生公寓的管理上存在某些隐患,校区分散出现交通问题,校园周边治安环境上的问题,学生在校内外受到的伤害等等。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力创稳定和谐的校园,为学校的发展保驾护航的任务也越来越重。

国内高校针对在校大学生而开展和进行的法制教育则存在着教育教学内容理论性强而实用性不够、教育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效果不够、教育教学时间短而系统性不够这三个方面的问题。目前国内大学对大学生进行的法制教育基本上依靠学校思想政治部或学院开设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进行教学教育,授课内容以国家统一的教材内容为主,授课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以熟悉、知晓国家主要法律、法规为目标,课程开设只针对大一新生。显然,这种法制教育对高校大学生是远远不够的,许多高校领导、专家以及一线从事法制教育的教师关注了这个问题,对于高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进行了改革和一些新的尝试。如,聘请公安干警给在校大学生做报告,聘请法学专家给大学生作讲座,在大四学生毕业前集中进行“劳动法”“合同法”的培训等等,但从全盘来看,法制安全教育仍然存在着系统性不强、针对性不强、教育重点不突出、教育方式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法制安全教育效率低、被学生接纳程度不理想、教育内容实用性较差。

相关专家学者们对改进法制及安全教育工作进行了不懈努力,对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以及法制教育工作进行了探索,截至目前已经在理论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要看到在理论日益丰富的情况下,提出因地制宜设置法制安全教育内容的较少,提出与大学生成长规律来设计教育内容的也较为鲜见,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理论教学没有突破框架以及理论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

笔者认为,要做好高校大学生安全及法制教育必须首先做到正确认识安全及法制教育的内涵。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以及法制教育不能理解为单纯的两门课程的学习,而是应该理解为贯穿于大学生在校期间,不间断的、系统性的、形式多样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社会素质培养,这种社会素质培养的要求应该有两方面:法制知识的“入脑”和法律素质的“入心”。只有把安全与法制教育看成是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一项系统工程,才能真正地去审视我们现阶段工作的不足之处,才能真正地找出问题所在从而改进工作。

要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入手、从大学生生活需要出发、从大学生易于吸收接纳为原则,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做出变革,从持续教育、丰富方式来加强工作。

新时代,新情况。中国处速发展和变革的时代,中国高校的在校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相对10年前或者5年前已经有了巨大变化,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圈因为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与世界互联的网络而极度扩张,所面对的社会事件也更加纷繁复杂。中国的法制也紧随社会和经济而快速发展,努力适应中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需要。在这种大形势下,不可能让当代大学生还拿着几年前或者几十年前的安全法制教育读本坐在课堂上来筑象牙塔,当代大学生的安全法制教育工作亟待改革和加强。如何加强?如何适应新时代的需要?笔者认为,要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入手、从大学生生活需要出发、从大学生易于吸收接纳为原则,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做出变革,从持续教育、丰富方式来加强工作。

高等学校的安全及法制教育跟专业法学学科教育有所不同,区别在于安全及法制教育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学科体系教育,它更有侧重性,跟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高等学校的安全及法制教育跟大学生必修的法制基础课程又不一样,其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具体。

高校的安全及法制教育就是要把安全意识、法制意识融入大学生思维方式中,落实在日常言行中。安全及法制教育更是一个启发实践、鼓励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社会活动中具体问题的教学过程。因此,其教学方式必须立足于课堂但是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容要贴近大学生生活而又亟待形成体系,教学部门基于法学院系但需要学校相关部门共同参与。

高校的安全及法制教育同时也是一项素质教育,在要求知识性内容能够良好的被大学生识记、理解的同时也要求大学生能够因为受到安全及法制教育而能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这就要求高校的安全及法制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能够从课堂扩展到课外,深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当中。很多高校已经进行了针对在校大学生的防灾应变训练,这是一种安全教育的创新方式,而需要提及的是,防灾应变、防盗以及其他安全法制应用训练只有少数高校能够定期举行,并且没有制度化,没有纳入安全及法制教育的体系中去,只是简单地当做一项学生活动或者是学校活动来开展,也没有应用到在校全体大学生当中,因此扩展高校安全及法制教育方式和途径的工作还需不断的实践和大胆的应用。高校安全及法制教育与其说是一门教学课程还不如说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尤其是在当代年轻人文化选择迷茫、法制发展相对滞后、个体行为规则复杂多元化的大环境下,安全及法制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其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董浩,宋有,石广济.大学生安全教育教程[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2]廖星.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

[3]曹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调研与思考:以合肥师范学院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06).

[4]陈耀辉.论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作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

[5]欧阳剑波.略论高校安全教育模式的重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

[6]汪永高.加强高校安全文化教育的对策和意义[J].中国高教研究,2004.

[7]任祥.大学生安全教育背景下心理危机干预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8.

[8]迈尔斯.最终的安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郭诗华(1980-),男,湖北省大冶市人,西南林业大学宣传部理论学习科科长,民族学硕士,讲师。

篇2

(一)传授法律知识,使大学生知法

法律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要件之一,而法律素质的培养是始于法律知识的学习。法律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应是通过教育、培养、灌输法律知识所形成的,而知法对于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甚至实现其自我权利的保护都会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一些高校片面追求就业率,过分强调专业知识学习,而忽视了对学生法律知识的传授,使得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甚是匮乏。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大学生犯罪率在我国目前呈上升趋势,智能化、网络化和团伙化的特征比较明显,这与不知法都存在一定的联系。高校法制教育的第一项基本工作就是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使大学生对法律有一定程度的理解,进而为信法、守法和用法提供前提条件。

(二)强化法治理念,使大学生信法

高校法制教育可分为法律制度和法治理念两方面的内容,知法可以通过法律制度的教育得以实现,而信法则只能建立在具备健全的法治理念的基础之上。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只有加强法治理念的教育才能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规律,并进而形成对法律的信仰。“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1]当然,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应当是建立在正义和良知的基础之上,是一种理性的信仰。但当前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存在不稳定性、盲目性和功利性等缺失,从而在观念上都阻碍和制约着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形成。通过高校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强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宣传教育,可以有效破除大学生思想观念上的各种阻碍因素,奠定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基础。

(三)培养法律思维,使大学生守法

“法不是只靠国家来加以维持的,没有使法成为法的作为法主体的个人的法秩序维持活动,这是不可能的……大凡市民社会的法秩序,没有作为法主体的个人的守法精神是不能维持的。”[2]可以看出,守法对于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守法不仅法律运行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因此,每一位公民都应自觉地守法,积极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大学生学生自然也不例外。而大学生要做到自觉守法,需要培养良好的法律思维,良好的法律思维有助于守法的实现。而高校法制教育的开展可以通过弘扬法治精神、宣传法治观念来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使大学生能依据法律积极行使权利和自觉履行义务。

(四)践行法律行为,使大学生用法

高校法制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是积极引导大学生法律行为。“让知法守法切实成为大学生的行为准则。”[3]法律行为是根据个人意愿形成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它是社会生活中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事实的最重要内容。只有通过外在的法律行为去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把法律关系变成法律事实才能叫做用法。高校法制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使大学生能够采用合法行为去积极实现权利,并能够主动拿起法律的武器对抗违法行为。

二、高校法制教育的内容建构

(一)法学理论

我国“六五”普法规划指出,“加强高等学校法制教育,加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教育力度,积极推进高校法学理论教育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引导高校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学理论是法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意识形态,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具体地说,法学理论所关注的应是一般意义上的法,特别是有关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本质、特征、作用、形式、发展以及法的制定和实施等基本概念、原理和精神。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重点应该放在社会主义法这一部分,关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等内容。加强法学理论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民主与法制观念,而且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法学,划清法学和资产阶级法学的原则区别,从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公法

公元3世纪,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首创公法概念。一般认为,公法是与私法相对的概念,是指以实现公共利益和规范公权力为首要目标的法。[4]公法所涉及的范围主要包括宪法、刑法、环境法、行政法、诉讼法、国际公法等法律部门。加强公法教育不仅是保障公民自身权利的需要,也是对公权力的行使进行监督的需要。笔者认为,高校法制教育中公法内容的设计应分为两个层面,一是通过对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国旗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的教育增强大学生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二是对刑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法、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守法、执法和司法观念。

(三)私法

相对于公法,私法一般而言指的是规范私权关系、保护私人利益的法律,其主要包括民法和商法等法律部门。私法尤其是民法与大学生的生活联系最为紧密,因此高校开展大学生私法方面的法制教育应当以民法为主,即主要进行婚姻法、继承法、合同法、物权法、人身权法等方面内容的教育。“民法为众法之基。私法固不待论,欲治公法者,亦应对于民法有相当了解,而后可得其真谛。”[5]当然,商法领域的公司法、票据法、海商法及保险法也会引起一些大学生的关注,因此也应适当选取一些商法内容进行教育。从我国法制历史的演变来看,传统重视公法轻视私法的现象在今天已大有改观,私法在调整社会关系中的作用也日益显现。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私法教育应尽量采用案例教学法,使其真正领会私法的精神和价值,从而使其能够明确主体意识、提升权利观念、自觉遵守法律和维护法律的权威。

三、高校法制教育的方法选择

“搞好新时期法制宣传教育,必须切实贯彻求真务实方针,不断创新方法和载体,推动工作深入开展。”[6]同样,高校法制教育要产生良好的效果,必须根据高校的教学规律和大学生的特征创新教育手段,选择科学的法制教育方法,要在遵循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和创新。笔者认为,为保证法制教育效果的实现,以下几种教育方法应综合采用。

(一)课堂教学法

课堂教学法是高校法制教育的基本方法。学校应该开设专门的法律常识课程,采用老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模式,利用幻灯片、电视、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图文并貌地向学生介绍更全面和体系的法律知识。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老师应关注案例的引入,采用案例教学与启发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引领学生去思考和解决法律问题。

(二)社会实践法

高校法制教育实践活动包括法制讲座、旁听法庭庭审和举办法制报告会等。社会实践法通过分析生活中活生生的典型案例,让大学生在案例中学习法律和领会法律精神,并进而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社会实践法的最主要功能在于培养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任甚至是信仰。“事实表明,公民对法律的遵守,并非取决于法律知识的占有及其量度,而是取决于对法律的信任感的确立。”[7]

(三)舆论宣传法

高校法制教育工作要不断探索新形式,除了引导学生通过电视新闻和网络去观看法律讲坛、以案说法、说案等法制教育节目外,还有积极主动地利用高校内部的校园广播、学校电视、校园网、校报校刊、黑板报等多种阵地进行法制舆论宣传。高校应利用板报、橱窗法制图片展,以图文并茂地形式展示和宣传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的作用通过校园快讯、班校见闻、问题征解等栏目,对学生进行法律的宣传、引导,使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的理解会更深入;采用文艺宣传的形式进行法律宣传,如创作法律宣传歌曲,制作法律知识彩铃,编写法律顺口溜、快板、相声、锣鼓词,拍摄法制专题片、法制微电影等。

(四)知识竞赛法

知识竞赛的教育方式更有利于激起大学生用法的积极性。知识竞赛法可以训练学生以合法的方式解决冲突,逐步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自觉用法的习惯。当然,法律辩论赛、普法考试、普法征文等类型的知识竞赛法也应逐步引入到高校法制教育。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参与校外的各种法律知识竞赛。同时,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法制宣传教育独特优势、增强法制宣传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手段,高校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其中。

四、高校法制教育的保障措施

高校法制教育应实现理念教育和制度教育的结合,并“从混同于思想教育的阴影中解脱出来,赋予法制教育体系以完整的独立地位,着手构建青年学生们不可或缺的法律素养。”[8]当然,法制教育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需要各个环节的参与配合。对于高校法制教育而言,在明确法制教育价值取向的基础上,除了建构教育内容和选择教育方法外,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保障措施。

(一)增强法制教育观念

高校应该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普法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构建和谐平安校园的目标。为此,高校普法教育应“处理好重点和难点的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普法工作的切入口和突破口,有选择、有区分、分层次,分阶段、有步骤地开展普法工作。”[9]当然,高校法制教育应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使高校法制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将大学生法律素质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此外,在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时应紧密结合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果,及时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传播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二)强化教育组织职责

在高校普法教育工作中,法制教育组织必须建立并履行相应的职责。高校党委要建立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其作为常设机构指导组织法制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还可以进一步健全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制度,积极推进司法机关选派政治觉悟高、有责任心、业务精、宣传能力强的政法干部到高校兼任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协助高校开展法制教育工作。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是法制课教师队伍的主体。套鼓励现有的法制课老师参与法律学历教育,吸引法律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投身高校法制教育事业,不断提高高校法制教学的水平。此外,还应加大教师法制培训力度,对每一位教师都要进行一次法律知识轮训和考试考核,逐步实行全员教师法律知识持证上岗制度。

(四)健全评估考核机制

篇3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法制安全教育 安全法制意识

高职学生的违法违纪行为是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必须重视的问题。结合高职院校的总体情况来看,这些年来为社会作出了不少贡献,违法违纪人数也相对减少,但高职学生违法违纪事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还是不可低估的,有成就是学校重视,学生工作者及时发现,并且采取措施,使得处理及时适当,从而使事故发生几率降到最低。

违反安全法制的行为,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成为高校的一种不安定因素,还对社会制造了不少负面影响。都说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社会稳定,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近年来,在高职少数学生中时而发生一些违法犯罪行为,这都与法制安全意识淡薄有关,譬如有学生因为父母离异,逆反心理很重,便经常逃课放任自己,与社会不良青年接触,最后因盗窃、受诱惑,或者不会维权,被黑心老板坑害,有的就走上打击报复之路,铤而走险。生活中,不会运用法来维权,一部分学生因缺乏交通安全意识,假期打工不幸被车撞死;有的学生因辨别力不强,轻信他人谗言,远赴外地参加传销组织;还有的学生因同学之间发生的一点小矛盾,大打出手,使他人身受重伤。在笔者周边曾经有这样一件事,某婚庆公司,利用学生假期想兼职打工谋利的心理,不和学生签订协议而钻了学生空子,榨取学生钱财,牟取利益,学生不会寻求维护,导致苦不堪言,因此,法制安全教育对高职生来说是十分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现分析导致高职学生违法行为形成的原因:

1.个别学生法制意识相对比较淡薄,想问题简单,做事不考虑后果。在初中阶段,老师勉励大家做法制少年,到了高职院校,班主任也激励大家做法制青年,知法懂法守法,但部分学生为追求享受、或为寻求保护,或出于讲义气,泄愤报复,或受到好奇心和他人的驱使,走上犯罪道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有好胜和好动的心理,有的学生喜欢拉帮结派,好坏不分,一旦和不良青少年为伍,就很可能下水,不能自拔。笔者身边发生过这样的事:某系科一名女生,不懂自我管束,和社会所谓“不三不四”青年来往,陷入迷途,最终堕落,让父母痛心,让他人惋惜这些迷途的“羔羊”。学生为了不受其他学生欺侮,加入到不良少年团伙中寻求保护,特别是在个别女生身上发生的为了寻求保护,进一步被牵制,最终堕落的惨剧,而家长一直蒙在鼓里,待到事件严重性,意识到家庭受到伤害时,才知道事情缘由,但为时已晚。

成绩较差的学生根本就不安心学习,经常旷课,翻墙出校,结识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年,三个一群,五个一党,从而走上邪路、不归路。有的学生贪图享受,羡慕别人的高消费,于是不该伸手时却伸手,盗窃犯罪成为校园犯罪之首,从小的偷窃开始,进而频频出击,变成惯偷。在宿舍区“顺手牵羊”,从小物件下手,从饭卡到手机,再到翻箱倒柜行窃。

2.部分学生受社会不正之风影响,有时和家庭关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个别学生爱攀比,厌学习,远离父母住校了,认为无人管束。社会上及校园里各种不正之风、违法乱纪、腐败现象对他们直接侵蚀,致使少部分学生道德滑坡,个人主义思想形成,私欲极度膨胀。为朋友两肋插刀,少部分学生受电视、网络、杂志等暴力情节的影响,在校园里成群结队、拉帮结伙,欺压他人,从而走上犯罪道路。这几年网络时代高度发达,如果打开一些学校的网站贴吧就不难发现很多在议论学校学生中的不良事件。有时贴吧就是一面镜子,它让我们看到了学校学生的言行举止,也看到了学生素质,更有时照出学生的另一面,让学生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加强安全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学生在贴吧里辱骂中伤他人或者随心所欲地发表无聊信息,甚至散布谣言,危害之大,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培养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刻不容缓。

3.家庭教育的偏离,特别是目前学生在家基本依赖爷爷奶奶,缺少父母的直接教育和管理,唯我独尊,加上在家养尊处优形成一定的惰性和依赖心理。现在的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受家庭的宠爱较多。而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如果把这种关爱变成溺爱,对孩子明知有缺点也不纠正,就会养成子女的任性、骄横等不健康心理,父母在外忙碌,给孩子的往往是金钱,缺少实际的、真正的关爱,学生浓妆、抽烟、喝酒或去学生不该去的地方。管制严的一些家庭会采取打骂等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脱离家庭的监管,有的夜不归宿到处游荡,有的寻衅滋事打架斗殴,还有的家庭父母离异后,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走向堕落。2012年九月十八日晚自习后,同学们回宿舍,在男生宿舍区发生了破坏灭火器,打砸损坏宿舍财产等违纪行为,笔者第一时间处理事件,调查这些学生,他们因为自身盲从,自我意识不强,导致发生这种恶性事件的发生。事件缘由:九月十八日是历史上的“九·一八”纪念日,大家勿忘国耻,又由于事件部分地区的群众走上街头游行,但学生在校的盲目行为却是一种失去理智的表现,个别学生在说明事情经过时,自己也说家长不赞成参加社会游行,但在学校却干起了糊涂事,明知不对却盲从,是一种盲目表现。

4.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使学生无所适从,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唯利是图,特别体现在极个别独生子女身上,总要求“人人为我”。一些学生在自我价值的选择上忽略了奉献性,趋向功利性,过分强调个人的利益,一切衡量标准以个人利益为重。有的学生不善于交流沟通,无法缓解自己内心的压力,因一句话或一件事而想不开,进而通过偏激的方式进行发泄,有的甚至发展到自残轻生。高职生的心理问题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在青少年中,适逢未成年到成年的转换过渡阶段,部分高职生存在自卑、忧郁、焦虑、迷茫、敌对、冲动、自暴自弃等负面心理和行为表现,爱攀比,爱时尚,对于弱小者不同情,还会讽刺,违反校纪校规,甚至触犯法律。高年级的欺负低年级的,称王称霸,特别是集中于宿舍区,拉帮结派,寻求刺激。

种种迹象表明学生的一系列问题让人担忧,为此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学校要强化学生管理队伍建设,使法制教育工作更富力量,使得法律意识淡薄的学生进一步成长起来。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工作,学校要定期举办法制宣传活动,使得法制教育工作深入班级,成立法制教育宣传小组,由法律老师牵头组织,小组成员可以由各班出一名代表加入协会,参加活动,使得法律知识讲座定期到班展开,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还要密切协作,除带头学法、守法外,还经常深入班级、宿舍调查了解情况,收集意见、建议,查找问题与不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改进方法和应对措施,班级成员要每月结合法制宣传开展班会交流,与此同时,高职院校需要聘请相关的法制安全辅导员,加强对高职生法制教育工作的引导,开展讲座。

篇4

中国的“全国法制宣传日”是每年的12月4日,那么你知道法制宣传日心得感悟该怎么写吗?为了方便大家,共同阅读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2020学习法制宣传日心得感悟最新500字【5篇】,欢迎阅读!

法制宣传日心得感悟1按省市关于开展20__年12.4法制宣传日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我校认真地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师生员工学习宪法及宪法修正案,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不断增强,学校的各项工作在法制的轨道上稳步地开展。

一、依法治校,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的和尊严

1、依法治校,以实际行动实践“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略。

依法治校,是我校的办学宗旨,我们在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能贯彻依法治校的思想,各项工作有序地进行,发展迅猛。

2、加强宪法意识、法制观念教育。

2014年,我国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按照“四五”普法的规划要求和上级的安排,学校在教师和学生中均开展了学习宪法及宪法修正案的活动,发放资料千余份。学校为教育全体师生,提高师生的法纪观念,进行了法制宣传、教育周活动,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通过这些活动,全体师生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进一步提高。

二、法制宣传教育卓有成效

2、学校开设了法制课,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

3、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学校法制课程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卓有实效的主题活动。

三、完善管理制度,健全民主管理机制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学校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这些规章内容合法,公正、公开,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并获教师大会通过,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准则,学校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实施办学活动,实现了制度化管理。

2、依法建立了学校工会、教职工代表会,女职工委员会。

让工会成为教职工的娘家,征求并采纳教师合理化建议,充分保障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3、校内监督机制完备,对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福利待遇等热点问题通过校务公开栏及时向教职工公布;

坚持校务公开制度,执行重大问题议事规则。让每个教师都成为学校的主人。学校教育收费项目与标准等事项及时对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布。

四、依法规范办学活动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每年举行一次体育节和艺术节活动。

2、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实施办学活动。

学校认真执行学制规定、课程规定、按课程标准实施教学活动。

3、依法保障教育教学管理秩序,具有良好的校风。

教师爱岗敬业,劳动纪律性强,学生讲道德文明,行为习惯好。

4、学校教师依法执教,没有无故使学生中途停学、退学或开除学生的现象,没有擅自放假现象。

没有出现对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的现象,绝大多数学生能依法行事。

五、教师权益受到保障

1、学校依法聘任具有相应资格的教师,依法与教师签订了聘任合同,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

学校依法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并逐步改善生活工作条件,建起了多媒体教室,保障了教师顺利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参加进修培训等权利。

2、以人为本,开源节流,尽量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依法保障教职工工资及时发放和相关的福利待遇,保障教职工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3、保障教师通过校内民主管理机制参与学校管理。

实行校务公开,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保证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

六、学生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

1、依法维护受教育权,尊重学生人格及其他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保障学生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无体罚或变相体罚及侮辱、歧视学生的现象。

2、按照国家规定向学生收取费用,无乱收费现象。

法制宣传日心得感悟2为了进一步把我校法制教育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结合20__年“12.4”全国法制教育宣传日,根据市教育局指示精神,我校以“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为主题,把普法教育、依法治校、依法施教作为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培养文明之花的重要工作来抓。给学生营造安全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现对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强化教师法制意识。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非常明了“身教胜于言传”的内涵。要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法制观念,要知法、守法、严于律己。因而我们成立了学校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学校利用每周一的例会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宪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法制意识和依法治教的自觉性。力求使全校广大师生员工都能做到知法、守法、用法,依法办事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总结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总结。

二、营造文化氛围,注重校园法制宣传。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我校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友爱、严于律己、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力争让学生在健康、洁净的环境和“团结进取,努力创新”的校训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我们还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黑板报、学校LED屏幕循环播放相关的宣传标语等,营造氛围。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法律知识,剖析法律案件,通过班会、晨会向学生进行“法在身边”的法制教育和现场讨论会,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受到熏陶,在积极的校园氛围中受到教育,从而明确了真善美、假丑恶,提高了对外来文化,各种犯罪违纪诱因的免疫力。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采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为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我们一方面采取间作的形式对全体师生进行辅导;另一方面,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法制宣传教育的氛围。在此,各班举行“12.4法制教育宣传日”法制教育主题班队课,进行法制教育主题板报评选活动;进行了“做守法小公民”手抄报优秀作品展示活动,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自觉性

由于思想重视,认识到位,教学效果较好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总结工作总结。

主要工作:

1.利用晨会时间,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全体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启动法制教育活动,营造遵规守纪的教育氛围。

同时利用学校LED屏幕循环播放相关的宣传标语,营造氛围。

2.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其他的一些法律知识,加大行为规范达标创建的力度。

3.各班举行“法制教育宣传日”法制教育主题班队课,加大宣传力度

4.根据临时发生的事情随时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及时做好后进生的帮教转化工作,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向广大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使学生人人懂得学法、知法,做守法的小公民。

5.组织法制宣传黑板报及手抄报的优秀作品展示活动。

总之,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中,我们将持之以恒地开展好此项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法制宣传日心得感悟3为了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到来之际,__小学开展了一系列的法制宣传活动。现就活动开展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我是知法小公民》的演讲活动

二、开展法制知识竞赛

要求各班级以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等为重点,开展一次符合自己班级的法制知识竞赛。

三、办一期宪法知识黑板报

要求各班办一期宪法知识黑板报,让学生全体参与,通过网络等各种途径,收集宪法知识资料。让学生在参与黑板报设计的过程中,学习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

四、开展“小手拉大手法律进万家”活动

学校将通过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家校通”发送法制短信、LED宣传屏幕等途径,让学生带法回家,与家长共同学法,实现学校普法、家庭普法共同发展。

五、开展“法与我同行”法制讲座

12月1日,张校长作了题为《知法、学法,做守法的好学生》的讲座,把做守法小公民的种子种在学生们幼小的心田里。

六、开展讲法制故事活动

通过以上活动,让法制意识深入每个学生的心中,增强学生自觉守法的意识。

法制宣传日心得感悟4我校根据教育局关于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深入开展了一系列法制宣传日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11月25日周一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全校师生一次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普法教育氛围

2、积极营造校园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氛围。

充分利用电子屏等形式营造浓郁的法制教育氛围,使“12、4”法制宣传深入人心。

3、由学校德育办牵头,围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共筑伟大中国梦”这个主题,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红领巾相约中国梦,手拉手共建美丽天津”系列活动。

包括:走访河东档案局、聘请专家做专题讲座、参观北洋水师学堂旧址和参观李叔同纪念馆等系列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4、12月2日,由法制辅导员为师生上了一次法制教育课,以《做一个守法、知法、懂法的好少年》为主题,通过鲜活的案例教育,教育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进一步提高广大学生的守法意识。

5、以“法律伴随我同行”为主题,组织四五年级学生开展了手抄报活动,各班挑选出优秀作品上交美术组进行评比并把优秀作品在学校橱窗展示,进一步巩固了法制教育效果。

6、12月3日下午,组织全体党团员教师,参加了法制知识竞赛活动,集中在信息技术教室进行了网上答卷。

通过答卷,让广大教师进一步增强了法制观念。

总之,在“12、4”法制宣传日活动中,我校能始终做到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措施到位,并能坚持常抓不懈,使法制教育工作真正成为我校教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今后,我们将以更加认真负责的态度,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的文件精神,积极主动地与当地政法、司法、公安部门紧密配合,共同做好全校师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为学校的稳定,为社会的稳定,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继续做出我们的努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共同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

法制宣传日心得感悟5为了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在全国法制宣传日到来之际,小学开展了一系列的法制宣传活动。

一、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我是知法小公民》的演讲活动

二、开展法制知识竞赛

要求各班级以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等为重点,开展一次符合自己班级的法制知识竞赛。

三、办一期宪法知识黑板报

要求各班办一期宪法知识黑板报,让学生全体参与,通过网络等各种途径,收集宪法知识资料。让学生在参与黑板报设计的过程中,学习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

四、开展“小手拉大手法律进万家”活动

学校将通过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家校通”发送法制短信、LED宣传屏幕等途径,让学生带法回家,与家长共同学法,实现学校普法、家庭普法共同发展。

五、开展“法与我同行”法制讲座

12月1日,张校长作了题为《知法、学法,做守法的好学生》的讲座,把做守法小公民的种子种在学生们幼小的心田里。

六、开展讲法制故事活动

篇5

20xx年是“五五”普法的第三年,也是关键年。“五五”普法的重点对象是未成年人。为全面了解学校法制宣传教育的状况,进一步推进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县法治办、县司法局提请县关工委对全县学校法制宣传教育现状开展调研。我们会同县教体局、司法局等8个县关工委成员单位对县一、二中等8所完全中学的法制宣传教育情况进行了调研,情况如下:

一、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现状

近几年来,大部分学校能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的法制教育方略,围绕预防校园暴力,综合治理校园环境,关心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等主题,在广大师生中认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部分学校实现了在校学生零犯罪,先后获得“安全文明校园”、“文明单位”等荣誉。

(一)法制宣传教育的组织、网络较健全。8所中学都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相关部门负责人、班主任为成员的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法制宣传教育做到年初有计划安排,年末有工作总结。分别聘请了所在地派出所所长、民警、司法所所长为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部分学校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教育,把教师学习法律知识纳入继续教育的范畴,作为年度考核的一项内容,要求教职员工树立“依法治教”的思想,依法从教,依法执教。

(二)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较广泛。一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普法学习和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广播操、每周政治学习时间、国旗下讲话等播放、宣讲法律知识;利用橱窗、板报等,张贴法制宣传讲稿、资料图片、学法心得等;组织学生开展案例征集,让学生走访法院、社区,调查、搜集有关资料,“以案释法”;通过发放法制宣传教育读本,张贴法律宣传标语、印发普法宣传教育教材,对师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意义及重要性的宣传。二是邀请县法制宣讲团、法制副校长作法制专题报告。官港中学、县职业教育中心邀请县法制宣讲团成员和本校的法制副校长为全校师生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专题报告和有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制法规知识讲座,让全校师生接受教育。三是认真抓好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各校会同公安交管部门大力宣传道路安全法律法规,组织学生参与维护交通秩序,增强青少年交通法规意识和交通文明意识。结合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邀请优秀民警深入学校举办安全教育讲座、进行现场咨询。县一中、二中利用校园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组织学生观看《火灾自救》、《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珍爱生命,拒绝”禁毒宣传等影像资料。官港中学还开展了“安全出行,遵守交通法”征文活动和“珍爱生命、远离”宣传活动。

(三)法制宣传教育纳入校园安全综合治理。坚持预防为主,注重教管结合,把法制教育同学校综合治理结合起来。学校一方面构建综合治理网络,积极与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及乡镇综合治理办公室联系,建立了接处警快速反应机制,有效地提高了预防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积极开展“青少年维权岗”活动,为未成年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与综治相关的配套管理制度,如安全防范等,定期检查,对重点时期,重点部门进行重点防范,对学校师生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影响学校稳定的重大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专项整治。8所中学都实行安全、综治目标管理,明确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分管副校长具体抓,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四)各级关工组织重视并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一是县关工委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非常重视,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对失足青少年的帮教转化工作纳入每年的工作计划,并及时督促检查工作开展情况;二是政法各部门关工组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做好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和失足青少年帮助矫正工作。县公安局关工组织聘请1o名局退休老同志为文化市场监督员,到网吧、电子游戏厅巡视,对违反文化市场管理、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业主进行监督和教育;县交警大队为全县中小学生举办“关爱生命,安全出行,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交通安全警示教育讲座,并向学校赠送交通安排挂图1000多份、光碟150盘。县司法局关工委积极组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宣讲团,赴学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县共组建了30个法制宣讲团,共有宣讲成员95人,举行法制报告会150多场次,受教育青少年近5万余人次;为进一步了解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开展情况,县司法局通过深入部分学校与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交流和召开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座谈会等,认真听取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共同研究在校学生法纪教育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并向县关工委提出开展《学校法制宣传教育现状调研》的课题;县关工委与县司法局、县法治办配合向县直中小学赠送了青少年法制教育专题系统电视片《与法同行》和县司法局与县电视合摄制的法制教育新闻专题片。《让未成年远离犯罪》等两套光盘。政法部门在全 县建立了帮教小组37个,参加帮助教育活动的政法系统关工委会员112人,帮助教育失足青少年26人。

(五)法制宣传教育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在广大学生中开展了向不文明行为告别的大型签字仪式,引导学生加强自我修养,自觉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学生遵纪守法意识明显增强。昭潭中学开展平安校园每周通报制度,实行周六晚上签名查岗制度,禁止学生在校外住宿,规范学生的行为,有效地预防了校园暴力的发生,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显著减少。二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法制教育教学活别之中,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训练、问题辨析、心理知识讲座等,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有效地预防在校学生因心理异常而导致违法犯罪的发生。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法制副校长的配备流于形式,作用没有充分发挥。8所中学都配备了法制副校长,但是学校与法制副校长缺乏有效的沟通。法制副校长对工作职责也缺乏全面了解,有的在工作中积极性、主动性差。部分学校法制副校长“只见文件不见人”。法制课教育大多数是由各校的思想品德与政治课教师承担,他们法律知识不全面,教育不能结合实际、不能结合学生特点,法制教育效果差。

(二)学校对法制宣传教育重视不够。8所中学都存在将安全教育代替法制宣传教育的倾向。调研中,从听取的汇报、查阅的资料看,法制教育的内容基本上就是安全教育的内容。根据《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要逐步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大纲,纳入教学计划,真正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8所中学法制教育课都没有纳入年度教学计划,教材、课时、师资没有落实。在法制教育教学内容上,均由学校自行安排,年初没有邀请法制副校长来学校共同研究教学内容。

(三)教育针对性差,社会负面作用影响了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学校大多采用集中授课,强制灌输的方法,尤其是初中、高中,不分年级,一概采用相同的教育方式,相同的教育内容,每学期举行一次大型法制讲座,几百甚至上千人集中听课,这种强制性的说教,大多缺乏趣味性,令青少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实际效果可想而知。法制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交通安全、自我防范、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内容比较单一。而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抵消了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如校园周边网络文化屡禁不止,学校一周5天的教育,抵挡不住两天周末社会家庭的消极影响,作为学校只能看管而无法取缔这些不良设施。

(四)保障不力。法制教育是一项需要经济投入的工作,学校教育经费不足,法制宣传教育经费又没有纳入学校财政预算,造成学校在法制宣传教育上基本没有投入,学校法制课师资力量薄弱,基本上没有,法制课教育也只能是“纸上谈兵”,难以满足青少年学生对法律知识的需求。

(五)各级关工组织参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首先,各级领导对关工组织开展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其次,各级关工组织没有经费预算,限制了工作的开展;第三,各级关工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受到学校教学计划的限制;第四,各级关工组织自身的法律素质有待迸一步加强和提高。

三、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建议

学校法制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三方的整体作用,只有各职能部门切实履行职责,才能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

(一)提高认识,增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责任感。未成年人是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而未成年人的教育关键在学校。学校主要领导要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管理规划,学校要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大纲,纳入教学计划,真正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学校与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学校每学年要邀请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针对学生教育需求,制定本年度法制宣传教育计划。

(二)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增强效果。要根据青少年特点,进一步探索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有效形式,彻底转变靠书本灌输、枯燥乏味的现状,提高学生18学法用法的兴趣,增强青少年的法律素质。一是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需求。采取开展主题班会、案例讨论、以案释法等方法,以发生在校园内、学生身边的案例进行警示教育,增强法制宣传效果;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法制教育内容,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具体事例,教育引导青少年抵制消极、丑恶的影视作品和黄、黑、恶网吧的负面影响;结合道德规范教育和科技文化知识的学习开展学生学法用法活动;采取教、学互动,现场提问、解答,让学生写感想、谈体会、提建议的形式确保法制宣传教育效果;总结现有成功的教育方法,大力开展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法律征文、模拟法庭、法律文艺小节目、法制手抄报等活动,丰富青少年的业余活动内容;二是要把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打击青少年违法犯罪与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不仅仅要让青少年学法,更重要的是要让青少年守法、用法、护法,提高用法律保护自身和他人合法权益的能力与水平。各部门各类学校在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同时,要积极为青少年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帮助,运用法律手段帮助青少年解决困难和问题,使每一次法律服务都成为一场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三是要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特点,编写适合其生理心理特点的法制课教材,提高针对性。四是要把加强对“双差生”的帮助教育作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点之一,树立转变一个“双差生”比培养一个尖子生更

光荣的教育观念。

(三)协调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一是要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要明确各职能部门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职责,既避免重复交叉、浪费人力、物力、时间,又避免互相推诿扯皮、产生真空空白地带,形成各部门协调配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居中协调指挥;另一方面,各职能部门要充分行使职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比如,加大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净化影视文化市场,依法打击违法青少年犯罪,帮教失足青少年等等。二是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协调,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尤其是加强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联系,密切注意青少年的思想动向,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教师、家长要起典型示范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对于已经产生的错误,家长要配合学校及时批评教育,坚决予以纠正。

(四)加强领导,健全队伍,提供保障。一是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涉及范围广,牵涉单位多,必须由各级党委、政府牵头,出面组织协调,赋予各部门相应的职责权限,并给予必要的人、财、物支持,领导的重视,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条件。要大力增强学校法制课的师资力量,提高法制课教育者的法律素质,鼓励现有的法制课老师参与法律学历教育,吸引法律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投身中小学教育事业,彻底解决中小学法制课师资短缺问题。二是要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县级法制宣讲团的作用。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要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要对学校每学期的法制宣传教育教学计划和内容进行研究、安排。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培训,完善他们的法律知识结构,改变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法律知识的单一结构现状;要培养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法制聘用人才,同时要加强各种法制教育阵地建设。建设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开办家长法制学校等,为青少年学法用法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

篇6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开展法制宣传月教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和措施之一,是促进民主法制建设,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的必要途径和方法,为了认真开展好此次法制宣传月教育活动,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人大副主席(分管维稳综治工作领导)为副组长,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国土所、农技站、畜牧站、民政办等镇属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法制宣传领导小组。各个部门、单位紧密配合、齐抓共管、分工负责,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重点突出,形式多样

一是大力宣传了省、市及县关于平安建设和法制宣传月会议、文件精神,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入了解相关政策法规。

二是宣传了打击严重暴力犯罪以及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犯罪活动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有效惩处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危害人民群众安全生产生活的犯罪活动,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是深入学校,宣传青少年法制教育,针对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较为突出,已逐渐成社会和家庭关注的社会问题,我镇坚持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以学校教育为主的原则,对全镇现有的7所中小学校学生进行普法宣传,充分利用宣传窗、黑板报、广播、观看vcd等方式向学生宣传与他们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国防教育法》等,并结合工作实际,联系身边发生的案件以案说法,使普法宣传活动生动具体,在广大学生中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四是注重广大群众的普法教育,特别是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律宣传。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依法维权能力,一直是普法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我镇以各行政村为载体,通过宣传窗、黑板报、广播、横幅、标语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法》、《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刑法》等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利用赶场时间在镇政府门设点进行法律咨询活动,通过接受过往的群众咨询和向他们发放法律宣传资料,使广大群众开始知法、懂法、守法,逐步提高学会运用法律进行自我保护的能力。同时对全镇调解员和各村委干部进行了人民调解的培训,讲解了新时期人民调解新知识,规范了人民调解工作,提高了为民服务的能力。

篇7

关键词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对策

1全面推进高校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1.1有利于提升我国国际形象,促进中外交流

在高等教育趋于全球化、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也日渐频繁。根据中国教育部的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共有来自205个国家和地区的442773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中国学习。随着中国经济及软实力的发展,来华留学生在数量规模上不断扩大,同时,留学生教育也正处于由量变向质变过渡的提质保量阶段。对于众多的国际青年学子,加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有利于消除其对于中国的负面认识;培养出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学术能力过硬、知华爱华友华的外国留学生,有利于在生源国提升我国形象,增强我国教育软实力;同时,有利于促进中外学术科研交流、文化思想交流。

1.2为留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中国高校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留学生来到中国求学,尤其是初期阶段,因为语言差异、文化差异,往往会遇到文化冲突(或又称为文化休克);而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差异,往往会导致留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同样遇到障碍。根据留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并结合留学生群体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避免留学生陷入负面情绪的循环之中,促使留学生转变思想,提高认识。通过“学校-教师-学长”三位一体帮扶机制,帮助留学生尽快适应中国高校生活,并逐步熟悉并适应中国社会环境,最终培养留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2高校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问题

2.1对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及认识存在偏差

一方面,部分高校对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相比于已较为成熟的中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部分高校对于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或摸索阶段。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侧重于关注留学生的安全稳定和文化交流,而对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工作开展较少。原因可能是学校层面缺乏重视,疏于建立系统的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难将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囊括在全校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模块中;且留学生教育管理基本工作相较于中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而言,工作内容差异较大,工作难度更加突出,因此大部分高校忽视了针对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存在对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偏差。中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突出思想性及政治性,由学校相关部门、辅导员老师、学生会及其他社团组织、班级班干部负责,层层递进,全面开展,主要围绕“三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就业创业教育等内容展开。部分高校认为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大部分主题内容与留学生群体联系不够紧密,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铺展推进时较为困难且开展意义不大。即使认识到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及重要性,部分高校认为该工作应由专门的管理部门或人员负责,而不是全校自上而下地进行。

2.2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性、针对性不足

一是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碎片化,缺乏系统性。目前,各高校对于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集中于入学初期,基本围绕安全法制教育、文化教育开展。安全法制教育旨在维护留学生在华的人身安全,规范留学生日常行为,遵守法律法规、校纪校规;文化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留学生熟悉学校环境,适应当地生活,减少交流障碍,促进其更好地融入大环境。然而,留学生在中国高校学习、生活、成长的过程中也会像大多数中国大学生一样,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比如语言不通的困扰、生活环境难以适应、学习困难无法攻克、人际交往的矛盾冲突等。由于缺乏从入学至毕业,贯穿留学生大学学习生活整个阶段的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导致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系统性和延续性。二是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难以满足群体性及个性化需求。对于高低不同年级的留学生群体、不同国家(地区)的留学生群体、留学生群体的不同阶段、各阶段留学生的不同个体,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往往差异性不明显,始终以人身安全、守纪守法、文化交流为主要方向,在班会或者年级大会时进行集体的法律法规、校纪校规、文化知识的育。而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独立自主能力、创新能力、专业认识、就业创业等方面往往容易被忽视。

2.3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方法单一而滞后

多数情况下,各高校借鉴或照搬中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方法,对于留学生依然采用班会、年级大会等集中灌输式教育方法,且形式上往往以教师口头传授为主,没有结合留学生群体的文化特征、兴趣爱好等,单一而枯燥,缺乏创新,留学生被动接受教育,容易导致留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使得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如此反复,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由主动变被动,变为亡羊补牢式的补救型教育。大部分高校通常是在出现了留学生群体性问题、学生遇到困难后,才由负责老师进行事后教育及疏导,而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通过合适合理的方法进行提前教育而避免的。单一滞后的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方法不仅不利于营造留学生健康安全、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也在无形中增加了留学生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

2.4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力资源缺乏、专业水平不足

一是留学生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配比不均。近年来,各高校留学生的数量规模大幅增加,而留学生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数量增幅明显不足。绝大多数已配备留学生专职辅导员的高校中,由于师生配比失衡、留学生管理工作繁重,留学生辅导员的大多数时间和精力花在了日常管理事务性工作中,没有更多的精力保证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精准充分开展,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如今留学生管理队伍普遍“重管理,轻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面。二是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业水平略显不足。鉴于留学生在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各高校在建立留学生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时,往往将英语水平视为重要评价标准,而忽视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能力的考量。同时,大多数高校的留学生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年龄层次较低、社会阅历较浅、工作经验较少、对留学生群体不同文化信仰的不了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不够,难以保证将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细做深做透。

3加强高校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3.1更新认识,加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程度

高校应将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中国学生的思政工作视为同等重要,将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置于改革开放的时代大背景下,纳入全面推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进程中,全面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要求。高校工作者应更新对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深刻理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结合留学生群体特征,借鉴中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由学校相关部门、学院、教师、留学生自上而下层层开展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全校范围内提升对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

3.2建立体系,完善优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

一是建立完善的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留学生入学初期至学成毕业,高校应有目标、有计划地确立贯穿留学生学习生涯的教育主线,并分阶段开展模块化思想政治教育,避免教育体系碎片化。以安全法制教育、文化教育为核心,丰富“三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养成教育、学风教育、就业创业教育等其他主题教育。对于留学生,不仅在专业学习上提高要求,更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加大力度,帮助留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友、择业等各方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二是优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针对性。高校应根据时代的发展、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更新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于不同年级、不同国家、不同阶段的留学生群体性特征,结合不同留学生个体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安全法制教育等基础性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贯穿始终的同时,应在不同阶段有所侧重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初期,即留学生入学之际,应以安全教育、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主,帮助他们稳定思想,快速融入中国高校生活;在中期,留学生在逐步适应后,应以“三观”教育、学风教育为主,帮助他们不断进取,提升专业学习态度;在后期,留学生面临毕业择业,应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创业教育为主,帮助他们自我思考,树立人生理想。针对个别留学生的突况,负责老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家庭状况、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个体情况下,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疏导。

3.3创新形式,拓宽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

一是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利用好网络信息平台,增强互动性。在传统的班会、年级大会等形式基础上,增强留学生与教师之间、留学生与留学生之间的讨论互动,发挥留学生的主动性,结合实例与无领导小组发言形成以留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促进留学生的自我提升,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同时,主动占领网络信息平台的新渠道,发挥互联网平台上信息传递速度快、覆盖广等优势,利用如微信公众号、校级院级英文网站、网络论坛等,加强信息化管理与留学生的互动性。二是群体性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相结合,点面结合。留学生因国籍、语言、文化等因素,容易产生抱团现象,高校应利用此特点,在考虑到校内全体留学生的群体性特征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应深入了解留学生小群体及个人的国家情况、特殊需求,对其进行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做到点面结合,避免“大锅饭,一勺烩”的做法。三是师生联动打破壁垒,加强留学生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在重视留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同时,应发挥教师、留学生两个关键群体的联动能力,配合各阶段的主题教育,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鉴于留学生中文水平有限、中国国情认识不全的难点,留学生管理教师应协助留学生打破群体及文化壁垒,积极寻求与校内外发展较为成熟稳定的中国学生社会实践团体的合作,努力探索合作契机,给留学生搭建丰富的社会实践平台。在实践中深化留学生思想教育理论成果的同时,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3.4扩充队伍,提升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业务水平

篇8

论文摘要:文章从高校保卫工作实践的角度,分析了对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就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体系、形式和内容提出了对策。

近年来,高校校园安全和大学生安全问题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已纳入社会主义法制轨道。1996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安全教育管理若干规定》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此外,在《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动准则(试行)》、《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中,也都明确了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这从法律层面将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依法治校确定为高校的法定义务,推动了高校各级组织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管理工作。

然而,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尚存缺失,大学生的安全状况、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等现状不容乐观。

安全状况方面,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建设步伐的加快,高校对外交流机会增多,办校规模和招生人数扩大,高校及其周边治安状况日趋复杂,各类刑事、治安案件时有发生,不安全因素增多。据统计,2001年全国58所高校共发生刑事、治安案件11725起,平均每校202起,发案率占管辖人数的3.45‰,占师生员工总人数的4.87‰;立案5736起,立案率49%(2002年10月在浙江召开的全国特大规模高校保卫工作会议)。以我校为例,2000年至2005年,校园区共发生刑事案件共45起,其中有13起涉及学生生命财产安全,占全部发案总数的约30%。

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方面,有调查显示:52%的大学生曾在寝室违章使用电器、71%的大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灭火器、43%的大学生对安全防范怀有侥幸心理;80%的受调查人员的消防观念仅仅局限于火警电话119或发生火灾后等待消防队员的扑救,对于消防监督、火灾隐患整改、火场逃生和疏散以及如何加强消防工作感到茫然;63%的受调查人员对消防防范工作认识不清或持无所谓的态度。

上述局面的形成因素较多,客观方面:第一,高校与国际接轨,校园实行开放式管理,校外人员进出校园流量猛增;第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校内外聘人员、临时工增多,进校经商的校外人员增多;第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娱乐和消遣方式呈多样化,校园及其周边的娱乐场所迅速增多,但配套的规范管理还不到位,各类娱乐场所成为治安事件和事故的多发场所;第四,高考制度改革后,大学生的年龄差距增大,其生理与心理差异很大,在应试教育和独生子女两大背景下,大多数当代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普遍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基本常识,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遇到挫折或失败时,易走极端,导致事故发生。

主观方面表现为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缺位,具体表现为:部分高校管理层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认识不足,安全教育在高校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程度得不到体现;安全教育在高校各部门中权责划分不明晰,二级学院认为安全教育是保卫部门的工作,而保卫部门或是认为安全教育是学院和教育部门的责任,或是因“无权管辖”而兴叹;现有安全教育无体系可言,没有规范的教材,没有固定的课时和相应的学分,没有专职教师从事安全教育,因此,多数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流于形式,“任务来了一阵风,任务走了都轻松”;安全教育经费不足,安全教育与其他课程相同,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而现实中,鲜有高校能够将安全教育作为一个常规项目给予足够的经费支持,导致不少好的安全教育活动无法开展,或不能满足年轻受众的需求。

那么,究竟什么是大学生安全教育,这项工作应当包含哪些内容,又该如何开展?

作者认为,“安全教育”就是教育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受教育者在突发状态下,具备应急、应变能力、安全防范、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应对社会发展形势,确保校园乃至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完善高等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各高校进一步加强管理,降低安全管理成本的需要。理想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应当具备如下特点:

第一,安全教育主体权责明确。高校保卫部门,有特有的人力资源和对本校及周边安全环境熟悉的优势,应当成为高校中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责任单位。同时,高校内部各相关部门,如学生管理、教育、后勤保障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能和特点,共同做好配合工作,最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第二,安全教育系统化、常规化。大学生的安全素质,包括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与政治素质、法律意识等一样,是大学生自我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被列入大学生基础课程中,并配给适当的学分。同时,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尽量为安全教育课程安排固定的课时和教师。通过上述措施,建立起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避免形式主义。

第三,安全教育应手段丰富,能够吸引年轻学生。由于安全本身的内涵与外延极广,安全教育所涵盖的内容也应相对全面,以使受教育者掌握尽可能多的安全知识,从而实现教育目的。同时,由于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安全教育手段应当丰富多彩,利用前沿的教学手段和技术,以保证受教育者参与的积极性。在我校的保卫工作实践中,我们尝试开展了贴近学生的主题征文、知识竞赛和座谈活动,均收到了良好效果。

如前所述,大学生安全教育所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国家安全、治安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安全等诸多方面,归纳起来,笔者认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应包含以下方面内容:

第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保护大学生远离危险的思想保障。当代青年学生成长于新旧体制转换的伟大变革中,在社会秩序多样、价值观念多元化因素影响下,其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的确立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艰难。尤其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成型,尚未适应社会生活,这导致他们的思想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旦遇到诱惑,就可能出现违法违纪行为。所以,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应着力解决其思想上对“理论”、“理想”、“政治”的轻蔑和错位,帮助大学生把握好人生的“航船”,学会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学会与他人正确相处。

第二,法制教育。良好的法律意识,为大学生形成安全意识、正确地选择自我保护手段和防范法律风险提供有力支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法制进程也在加快进行。浩繁的法律条文,正在无声却有力的调整着我们的生产生活。通过选择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开展教育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法律意识,从而为大学生正确地保护和约束自我创造条件。从实践看,除已被列入高等教育基础课程的《法学概论》及其中包含的民、刑相关法律知识外,大学生安全教育还应包括《国家安全法》、《治安处罚法》、《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等相关法律知识。

第三,安全防范技能教育。过硬的安全防范技能,是大学生抵御各种危险的最终屏障。对于大学生防范各种危险来说,仅具有安全意识仍显不足。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突发状态下,具备应急、应变能力、安全防范、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上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过程。教育者可采用案例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在不同“危险状况”下,如何进行正确操作,采取及时措施,防范危险。此外应着力通过训练,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卫技能,以防范可能发生的暴力危险,最大可能地降低危害。

总之,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共同课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思考,才能探索出一条与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相适应的道路,才能真正地使广大学生成为保卫工作的受益者,才能真正将高校的中心精力解放并投入到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中去。

【参考文献】

[1]刘勇.如何做好高校安全教育[J].科技资讯,2008,(6).

篇9

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安全工作的文件及会议精神,以创建“平安和谐校园”为目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即发展” 的理念,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摆到突出位置,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为核心,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为主线,提高认识,强化责任,健全制度,加强管理,规范教育,以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确保校园平安,为学校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营造和谐、安全的环境。

二、工作目标

1、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学校食堂食品要建立索票索证台帐追溯制度、学校食堂要持有效食品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检查合格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演练、联系相关部分取缔校园周边无证无照经营行为。

2、继续以“平安校园”的建设为抓手。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使学生得安全知识与安全信息知晓率力达到100%,积极开展学校安全工作主体责任活动。

3、严防发生牵涉校方责任的安全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伤亡事故,尽力控制一般事故的发生,确保师生在校安全。

4、加大学生上学、放学道路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与管理大力度。

三、主要工作

(一)大力加强安全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全校师生的安全防护意识。

1、做好开学初安全工作教育。在开学初,各校要及时与新入学的学生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和班主任签订安全责任书,并要求班主任进行一次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教育。

2、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科任教师的作用。广泛开展安全法制教育,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法制意识,把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化作学生的自觉行动。学校要邀请法制副校长到学校进行一次遵纪守法、交通安全等重点主题的安全常识教育。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安全观念,了解安全基本常识,熟悉报警、求助电话的使用,具备对危险的初步判断能力,掌握躲避危险和自救的简易方法。 9月、10月在全校组织开展小学生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以迎接60周年大庆活动的顺利进行。11月进行一次学校“应急演练”(紧急疏散演练、消防安全演练)。

3、为防止学生在国庆和寒假期间发生事故,学校坚持集中开展安全常识教育,宣传预防常识。学校在9月底和放假前分别发放《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向学生家长宣传学生假期安全教育工作事项等,以提醒家长监管好自己的子女,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12月份要结合“12。1世界艾滋病日”、“平安和谐校园创建”,对全体师生进行班级宣传教育活动。

(二)大力加强安全工作组织制度建设,努力把校园安全及综治工作纳入正规化轨道。

1、加强工作责任制度。各校要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安全工作职责。建立一支兼职的学校安全群防工作队伍,动员和组织师生积极参与,群防群治,共同做好学校安全和综治工作。

2、落实定期检查制度。各校要严格按照“及时排查、各负其责、工作在前、预防为主”的十六字方针,把安全检查作为做好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校每周和重大节假日前必查的基础上,点、重点查、查反复、反复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疏不漏,不留死角。

3、结合上级精神制定学校《xx小学教师安全责任书》、《家校安全责任书》等,以加强群防群治,共建平安校园。

4、健全安全工作资料档案制度。要将上级的安全工作指示、年度计划总结、日常管理检查、月报通报等工作台帐系统整理,及时归类建档,为领导决策、工作研究、检查指导、工作讲评、年度考评和保障校园合法权益提供第一手资料,使安全工作更具预见性、规范性和针对性。

5、强化安全预案制度。以自然灾害、暴力犯罪、重大伤亡、食物中毒、重大疫情为设想条件,结合单位实际,认真制定各类事故应急预案,完善保障措施,健全处置机制。

(三)大力加强校园内部安全管理,努力营造安宁详和的校园环境。

1、加强门卫安全管理。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严格落实门卫工作制度,把好校园入口关。一是加强门卫值班人员(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培训,二是严格门卫询问登记制度,非本校学生、教师及工作人员的必须有完备的登记手续和正当的理由方可进入校园。对不能说明情况的人员应责令其离开学校,对形迹可疑的人员应通报公安部门及时处置。三是严格学生请假出校登记制度。

篇10

一、构建高校大学生突发事件辅导员预控机制的必要性

一是确保辅导员自身应对高校大学生突发事件能力的提升。应对突发事件是《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辅导员所提出的明确要求。当下不断频发的高校突发事件让辅导员的应急处置能力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若高校突发事件没有得到辅导员的有效预控,就可能导致高校的安全和稳定造成严重威胁后果。这就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不断促进辅导员危机意识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的机制建设,从而确保万一出现大学生突发事件,能够从宏观高度关照事件,对此判断正确、措施到位,从而使矛盾和风险得到有效化解,确保学生突发事件在可控的范围内圆满解决。由此来看,对高校辅导员应对大学生突发事件预控机制的研究,可以帮助辅导员提高辨认不同类型高校突发事件的科学认识水平,并有效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从而增强其超前预控大学生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为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合力。高校要健康、和谐发展就离不开一个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目前频频发生的高校大学生突发事件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高校的稳定发展,也对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非常不利。作为高校应对大学生突发事件基层组织者和实施者的辅导员,对其应对大学生突发事件预控机制的研究,不仅能够提高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而且能够使辅导员与其他部门的相互协调和配合的能力得到强化,从而与高校其他方面通力合作,共同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加快建设和谐校园。

三是进一步丰富高校大学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控理论。关于高校大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理论研究方面,我国的理论界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基本是采用对国外理论借鉴的形式进行,但对于与我国社会和高校大学生实际情况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成形研究成果不多。就其实质看,对高校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妥善处理有着法律性、政策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对高校的安全稳定以及和谐校园建设影响很大。

由此来看,研究高校大学生突发事件的辅导员预控机制,不仅能够促进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理论基础的进一步丰富,还能够对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有效构建提供一定补充和参考作用。

二、高校大学生突发事件辅导员预控机制的主要功能

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一般有着萌芽、爆发与解决三个阶段,而辅导员在此期间的预控功能也有着不同的发挥。

⒈萌芽阶段的预测与导向功能的发挥。发挥对大学生突发事件的预测和导向作用。处于萌芽时期的大学生突发事件,是辅导员发挥其角色职能的关键时期,可以通过有效发挥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预测功能和导向功能,对萌芽期的不稳定因素能够及时得到发现,接着主动对突发事件孕育阶段的发展进行控制,并尽可能地在萌芽状态将高校突发事件消除掉。

⒉爆发期稳定和协调功能的发挥。辅导员发挥突发事件的稳定功能是通过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体现出来的,主要有:增强大学生在突发事件中的心理承受力的教育以及在及时宣传、解释、权威信息等过程中,让大学生在被引导过程中对事件的本质有理性认识,从而做到与学校积极配合去防止事态恶化,维护校园稳定。另一方面,是辅导员处理爆发期大学生突发事件协调功能的发挥。辅导员是介于高校管理层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其协调与沟通作用主要体现在统一和协调高校内外各种资源的调配等方面,通过形成应对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应对合力,凝心聚力来对大突发事件的冲击和危害积极应对。

⒊解决期辅导员安抚和育人功能的发挥。一方面,在此期间辅导员对学生心理进行安抚功能的发挥。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进行心理调适来对大学生因突发事件造成的心理创伤和影响予以缓解;二是让大学生的信心借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恢复,化消极心理为积极心理。另一方面,还可借此期间将辅导员的育人功能发挥出来。高校辅导员应抓住大学生突发事件解决期这一关键性接点,贯彻好以人为本和德育为先的理念,把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的提炼与总结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来进行,尤其是应当把凸现于大学生突发事件之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品格等加以总结出来,强化事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自身思想认识有新的提升,从而对自己在突发事件中的所作所为能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同时也让大学生所体现于突发事件之中的精神和品格成为其自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获得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提升。不仅如此,还能够对大学生自身危机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的提升有所帮助。

三、构建高校大学生突发事件辅导员预控机制的对策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对高校大学生突发事件的辅导员预控机制的构建策略,从预警和控制两方面采取措施:

⒈建立辅导员预警机制。在这方面,要求辅导员分步骤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步,树立起高度的危机意识和明锐的政治敏感意识。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特点的大学生突发事件其实也离不开酝酿、发生、发展乃至蔓延如此一个发展过程,在此期间,那些相关信息传递出来也在所难免。而辅导员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必须由此发挥出来,对一切可能引起突发事件的线索、苗头、组织、人员等都及时纳入视线之内,能从表面现象看到事情的本质性,对事件可能的发生后果及对学生的影响及时进行预测。

第二步,积极推进面上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爱国主义的理性教育。可采取主题活动、集中教育等方式进行。二是安全法制教育。比较缺乏社会经验、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是当代大学生的共性特点,因此辅导员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法制教育工作,并将其与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实现有机结合。三是网络道德教育。网络已成为当今社会热点事件传播的主要渠道,而高校网络运用又最为密集,能快速形成网络舆论,当一个热点事件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能导致事件突然发生。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对大学生提高信息识别能力进行帮助,开展网络道德的正面指导教育。

第三步,多渠道对学生进行信息沟通。信息社会需要人与人之间及时的沟通。辅导员要注意对热点问题通过互联网论坛、QQ群、手机短信等方式进行密切关注,密切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一旦发现不稳定因素的苗头,要向学校及时反应并采取果断的疏导化解对策。对于可能影响学校乃至社会稳定的大学生群体突发事件,应做好事发前严格的预警信息的工作,当发生之时要对信息跟踪,尽可能减少卷入其中学生的范围,阻止事件可能的扩大升级趋势。

第四步,对特殊群体学生做好思想工作。对于大学生特殊学生群体需要辅导员重点掌握好。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群体的思想工作,需要对其课堂表现进行了解,找出其学习困难症结,同时对其家长通报相关情况;关于那些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也需要对其真实情况做深入了解,并作为奖、助学金评定发放的重要依据;关于那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群体,应加强与其经常性的交流工作,安排学生心理辅导干部开展好心理疏导等相关工作;关于少数民族学生群体,辅导员要掌握和执行好国家民族政策,对其学习与生活倾注关心。

另外,还应与其他辅导员的工作交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恋爱已经成为目前高校一个显著现象,由此导致的学生突发事件也屡见不鲜。由于其大都涉及到跨学院甚至校际之间学生的管理工作,这就需要采取辅导员工作论坛,加强学生管理问题的交流活动。

⒉构建控制机制。在这一机制建设方面,应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编制大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辅导员应依据学校总体部署、学校周遍环境和所在院系学生的特点,将这一预案编制并出来,这有预案应包含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处理团队、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信息、安全措施、善后工作等各方面的具体内容。要通过组织学生反复演练来从中发现问题,在不断修改完善中使其可靠性和有效性有保障。当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就立即将相应的预案启动,与相关部门和人员协同合作,将事件造成的损失尽量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