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4-03-21 18:11: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气污染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此次公布的《船舶行业规范企业监督管理办法》的对象是对已公告的符合《船舶行业规范条件》的船舶建造企业(即白名单船企),核心内容包括包括监督检查、变更、整改、撤销公告等管理事项及程序,其中最主要的是提出了符合撤销白名单船企的具体条件,包括:
一年以上未交付民用船舶、且既无新接民用船舶订单、又无已开工在建民用船舶的;两年以上未交付民用船舶、且无新接民用船舶订单的;已停产,并宣布破产或进入破产清算程序的;被兼并,无独立法人资格的;填报相关资料有重大弄虚作假行为的;拒绝接受监督检查的;不能保持符合《船舶行业规范条件》,并且拒绝整改或在规定期限内整改仍未达到要求的;发生经相关政府部门认定的重大责任事故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发生其他不符合《船舶行业规范条件》要求的重大事项的。
据了解,工信部此前总计公布了三批“白名单”船厂,总共71家船企入围。初步统计,截止目前为止,已确定停产1家,破产重整6家,合并重组4家。除此以外,还有多家船厂目前面临困境。而随着《船舶行业规范企业监督管理办法》的正式公布,一批“问题”白名单船企遭淘汰的可能性大增。(来源:工信部网站)
中国首次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国家标准
中国官方于8月30日首次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国家标准。
环境保护部会同质检总局《船舶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一、二阶段)》(GB15097―2016)。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司长邹首民30日在北京对记者表示,新标准是中国首次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国家标准。
中国是一个内河航运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截至2013年底,中国拥有水上运输船舶17.26万艘,净载重量2.44亿吨。全球十大港口,中国占据八席,吞吐量约占全球四分之一。
船舶运输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据测算,2013年全国船舶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8.4%,氮氧化物排放量占11.3%。受船舶污染影响最大的是港口城市,其次是江河沿岸城市。
根据上海2012年的研究结果,船舶排放产生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和细颗粒物(PM2.5)分别占到上海市排放总量的12.4%、11.6%以及5.6%。在香港,2012年的数据显示,船舶废气排放是全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NOx和SO2的最大排放源,其中前两者占到约30%,SO2则达到50%。
鉴于中国港口和船舶大气污染防治的紧迫形势,为落实《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要求,环境保护部制定船舶发动机排放标准,加强船舶污染物排放控制,填补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空白。
据介绍,船舶燃用高含硫量劣质燃油是造成污染排放的最大影响因素。目前,中国船用燃料消耗中有60-65%为船用燃料油,少量用轻柴油(普通柴油)。根据《船用燃料油》(GB/ T17411-2012)标准,目前,中国的船用燃料油硫含量在1-3.5%(10000-35000ppm),是国四柴油(含硫量50ppm)的200-700倍。使用高硫油的船舶如同烧着劣质煤、没有尾气处理装置的“移动火电厂”。
篇2
2021年以来,交通运输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总体部署,按照年度计划安排交通运输部门责任分工,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细化工作举措,履行部门职责,上半年以来我县交通运输行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序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效,为完成全年防治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2021年上半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
我局始终把交通运输行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从政治站位的高度抓紧抓实。2021年年初,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召开有局属各单位参加的专题工作会议,认真传达学习省、市、县大气污染防治新年工作会议和2021年年度工作计划安排等会议文件精神,认真梳理交通运输部门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来进展情况,制定并落实《固始县交通运输局2021年行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扎实部署交通运输系统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具体任务,同时局领导小组抓好工作督促指导,为高效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二)明确工作重点,细化明晰责任
按照《固始县交通运输局2021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我局明确工作重点,以打好车辆运输扬尘治理、交通工程扬尘治理为重点,以及配合相关部门防治工作,进一步制定完善工作方案,压实细化责任清单和工作分工,将任务具体落实到局属各相关单位、相关岗位。加压促进,动员局属相关责任单位持续扎实开展公路扬尘和施工扬尘防治,强化路域环境治理和汽车维修行业环境污染专项整治,着力构建高效绿色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努力为我县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升级贡献力量。
(三)落实工作措施,加大力量投入
2021年上半年以来,我局以巩固提升创建环境空气质量国家二级标准城市为契机,扎实推进交通运输行业污染防治,继续以实现“全路无垃圾、车行无扬尘”为目标,全面梳理、排查、分析我县交通运输行业扬尘治理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难点,举一反三,精准施策,不断加大执法力量和资金投入力度。公路局重点抓好工程施工扬尘治理和道路养护保洁,出动清扫车、洒水车、炮雾车,对城区周边国省干线公路重点落实路面机械化清扫,全县范围干线公路出动养护人员对隔离带、绿化带等死角和路面漏撒物进行全面彻底的清理,确保“全路无垃圾、车行无扬尘”。
上半年在建的交通工程继续严格执行了“六个到位”、“六个百分百”和“三员”管理办法等制度,有效遏制施工扬尘。施工项目落实出动洒水车、工地围挡、工地堆料覆盖防尘网等措施。交通运输执法局、运管局强化源头管控,配合相关部门持续对全县维修企业进行排查整治。继续加大“黑烟车”、“黄标车”、渣土车、散煤运输车、大车绕行中心城区专项治理。交通综合整治办公室会同公安、住建、城市管理等部门联合执法,开展了渣土车排查整治、餐饮经营、城区混凝土搅拌站、城区“散乱污”企业、非道路移动机械以及违章车辆等排查整治。交通运输执法局强化路警联勤工作机制,严厉打击货车超限超载和不按规定遮盖篷布等违法违规运输行为,坚决杜绝“遗、洒、抛、漏”和带泥土上路现象发生。开展打击“百吨王”违法运输车辆专项行动。
(四)严格督导检查,及时落实整改
上半年以来,我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召开每月一次工作例会,小结工作进展,分析问题,制定措施,安排下月工作任务。局大气污染防治办公室组织专人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城区污染源夜查夜市、落实南干渠交通部门责任段防污巡河工作。与此同时,局大气污染防治办公室按照领导小组安排,多次牵头组织交通运输系统专项督导。先后到交通建设工地、客货运企业、往岗码头,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公路扬尘和施工扬尘治理工作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建立问题台账,限期整改落实到位,严格跟踪问效。专项督导检查的问题均已下达整改通知,有的现场整改,有的后续跟踪落实了整改。
二、交通行业大气污染防治2021年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升认识。2021年下半年,我局将严格按照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县政府年度工作部署,强化组织领导,落实交通运输部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责任,切实克服松懈情绪和厌战思想,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形成抓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常态化,真正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抓细,抓出成效。
(二)进一步完善措施,压实责任。从严履职尽责,持续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合力攻坚,强力执法。按照年度工作计划一项一项夯实责任,一条一条抓好落实,在原有措施的基础上,完善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加强国省干线、县乡公路路面保洁和扬尘治理工作力度,明确职能分工和主体责任,加强交通运输工程项目施工工地扬尘治理监管,强化道路货物运输扬尘和车辆维修企业油污治理工作,加快推进营运黄标车淘汰工作。坚持落实以上治理任务的有效措施,确保防治工作效果。
(三)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整改。持续查找存在的问题,建立问题台账,限期整改,逐项解决销号,通过抓薄弱环节、抓问题整改、抓措施落实,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落实,做到全方位、全路域、全天候治理。
(四)进一步加强督导检查,严格奖惩。局大气污染防治办公室坚持经常性、全过程、全方面监督检查,做好工作指导,及时通报跟踪问题,强化问题整改,确保工作成效,努力圆满完成2021年交通运输行业大气污染防治任务。
篇3
一、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县通过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市级文明城市等活动,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由于全县产业结构偏重、布局不合理、企业规模小、治污水平低等历史原因,加之工业发展迅速、污染物排放总量剧增、城市建设面广量大、扬尘控制不到位、机动车尾气污染日益加重等新的因素,大气污染仍然较重,环境空气质量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国家将实行更加严格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加快转调赶超的重要手段,也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加快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责任感、紧迫感,理清思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加快推进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努力建造环境优美的幸福家园。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工业排放、城市扬尘和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快推进重污染行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工业企业布局,加大重点污染物治理力度,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健全科学、精细、规范、高效的长效管理机制,持续改善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打造优美、洁净、舒适、文明的生态宜居城市。
(二)工作目标。利用三年时间,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突破,基本解决影响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问题,工业污染排放显著下降,城市扬尘污染明显减轻,机动车尾气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主要污染物浓度年均削减10%以上,并将细颗粒物(PM2.5)纳入监测控制范围。到年,城区空气优良率达到90%以上,空气能见度大幅提升,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明显增加。
三、主要任务
(一)工业污染防治和产业能源结构调整
1、严格控制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严把新建项目准入关,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过快增长,禁止在县城城区及近郊建设钢铁、建材、焦化、有色、化工等废气高排放企业。建成区内禁止新建、扩建、改建除集中供热工程以外的燃煤、重油锅炉、窑炉及导热油炉。
2、加快实施电厂脱硫脱硝和高效除尘工程。加快电厂烟气脱硫设施改造步伐,到年,华龙热电有限公司燃煤锅炉完成安装烟气脱硫设施,开展烟气脱硝治理工作,到年,华龙热电有限公司完成烟气脱硝并投入运行。工业锅炉推广应用布袋等高效除尘技术,提高除尘效率。严格执行《市燃煤电厂行业环境保护管理规范》,全面整治厂区内无组织排放扬尘点,确保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
3、加强钢铁、焦化行业大气污染整治。年底前焦化企业完成焦炉煤气改造,并同步建设废气除尘、脱硫等大气污染防治设施。严格执行《市焦化行业环境保护管理规范》,全面整治厂区无组织排放扬尘点,确保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
4、严格控制水泥行业粉尘排放。完善水泥企业除尘设施,通过燃烧器改造等技术,降低水泥回转窑氮氧化物排放。到年,全县所有水泥回转窑实现氮氧化物减排。所有水泥厂(含粉磨站)、水泥制品厂生产设备排放的粉尘及无组织排放的粉尘均达到相应的地方排放标准要求。
5、强化建陶行业废气污染治理。县城城区禁止新建陶瓷生产企业。年底现有陶瓷企业全部完成清洁燃料改造,并安装高效除尘设备,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一律依法实施关闭。严格执行《市建陶行业环境保护管理规范》,全面整治厂区内无组织排放扬尘点,确保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
6、控制锅炉窑炉污染。所有工业锅炉窑炉使用单位配备符合要求的污染治理设施,采取严格的污染控制措施,确保各种污染物稳定排放达标。年底前,城区内4吨/小时及以下的燃煤锅炉完成清洁能源改造,所有燃煤电厂和锅炉容量在20吨/小时以上的企业要建设在线监测装置,并与市、县环保部门联网,建立动态信息管理系统。
7、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制定和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落后设备名录,并按期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落后设备。年底前取缔206国道段可视范围内所有采石场、石子厂和石灰厂。年底前钢铁、焦化行业完成《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规定的淘汰项目,水泥、陶瓷行业完成《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规定的淘汰项目。
(二)机动车污染防治
1、全面开展机动车排气简易工况法检测,提高机动车上线检测率。严格车辆注册、年检把关,达不到我省机动车尾气控制标准的车辆一律不予办理注册、年检手续。
2、对黄标车和无标车实施限时、限行管理;开展路检,对车辆进行监督性抽测,查处超标车辆。
3、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加大黄标车等高污染车辆的淘汰力度,分期分批淘汰不达标车辆。
(三)扬尘污染防治
1、做好建筑、拆迁、市政工程施工工地扬尘污染治理。
所有建筑施工场地必须按扬尘控制要求达到施工现场围挡率、进出道路硬化率、工地物料篷盖率、场地洒水清扫保洁率、密闭运输率、出入车辆清洗率六个100%。高空作业施工渣土集中袋装运至地面,不得抛撒,风力四级以上不得从事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所有拆迁施工工地必须采取围挡等扬尘控制措施,拆迁垃圾及时清运,清运渣土废料实施密闭运输。
2、加大道路、交通运输扬尘污染治理力度。对建成区内及周边主要道路全部实施清扫保洁,确保每天清扫1一2次,建成区内及周边主要道路要进行洒水降尘,主干道和扬尘突出的道路每天洒水不少于2次。对城区地面、破损道路进行固化、硬化、美化和绿化。
3、开展煤场扬尘综合整治。逐步取缔禁燃区内经营性煤场。所有煤场全部达到扬尘控制标准要求。
4、实施密闭运输。从事散装物料和渣土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应按照规定申请办理运输车辆准运证件,实施密闭运输,杜绝抛撒遗漏现象。
5、抓好城区内的园林绿化工作。城区内的园林绿化工程产生的渣土要做到日产日清,并采取密闭措施运输。
(四)秸秆禁烧及其他废弃物污染防治。对辖区内所有农作物秸秆及其他废弃物产出地、收储地实行全覆盖检查,并加大检查频次和力度,严厉查处不法焚烧行为。在县城城区及人口聚居区,将秸秆、树木枝叶、枯草、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纳入禁烧范围。
(五)科技支撑研究。建立覆盖全县的空气自动监测网络,开展PM2.5、臭氧等污染物监测,定期公布监测结果;强化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健全高污染和大气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快大气污染防治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鼓励相关单位和企业开展专项研究,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四、职责分工
(一)乡镇(街道、开发区)政府全面落实大气污染治理各项任务。
(二)县环保局。负责工业企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负责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设。
(三)县住建局。负责制定实施建筑、市政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方案。
(四)县城管局。负责制定实施城区道路保洁方案;制定实施渣土车、砂石车密闭改造方案;制定城市绿化方案,逐年提高城市绿化率;制定绿化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并做好扬尘污染防治工作。
(五)县发改局。负责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制定重点行业发展政策和发展规划。
(六)县经信局。负责制定实施陶瓷、钢铁、焦化、建材等高污染行业的提升改造方案;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或生产线。
(七)县房产和住房保障局。负责制定实施房屋拆迁扬尘污染防治方案。
(八)县交通运输局。负责确定机动车排气超标车辆定点维修单位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具备资格的企业名单;负责营运性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车辆参数及配置核查工作;配合环保部门落实机动车排气环保检验制度。
(九)县公路局。负责国道、省道及其它管辖范围内破损道路的修复和扬尘污染防治工作。
(十)县公安局。负责机动车注册登记环保检验前置把关工作,对没有取得环保检验合格证的机动车不予办理相关手续;配合环保局开展机动车路检工作。
(十一)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对矿山开采及选矿企业进行监督管理,取缔尚岩、新兴、鲁城等西部矿区的非法小碾子厂、小选厂。
(十二)县农业局。负责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配合环保部门做好夏季、秋季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
(十三)县节能办。负责制定实施县城城区内煤场扬尘污染防治综合治理方案,逐步取缔城区内经营性煤炭市场。
(十四)县气象局。负责提供气象数据,配合环保部门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相关课题研究。
(十五)县人民银行。负责建立绿色信贷制度,将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录入征信系统。
(十六)县金融办。负责引导、督促各银行业机构做好绿色信贷工作。
(十七)县财政局。负责对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和大气污染防治相关课题研究提供必要支持。
(十八)县监察局。负责对空气质量改善工作效能督查,对工作进展不利的进行约谈、督办和责任追究。
(十九)县供电公司。负责对淘汰关停的企业停止供电。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县城区空气质量改善专项工作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听取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各有关部门工作落实情况汇报,通报检查情况,督导工作开展,部署工作任务。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调度。
(二)明确工作责任。各乡镇政府(街道办、开发区管委会)是开展大气治理工作的实施主体,要把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制定年度实施计划,确定具体工作措施,落实辖区治理责任。各有关部门是大气污染治理的督导主体,也要根据工作职责,分解督导任务,制定督导方案,落实督导责任,重点工程现场都要明确“包项目领导和监督人员”两个责任人,实行严格的工作责任制,确保各项措施执行到位。
(三)强化监督考核。建立大气污染源动态管理数据库,全过程跟踪督导整治效果。强化部门联合执法,实施网格化管理,建立日常督导机制。建立评估考核制度,制定奖罚办法,对按时、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的,按照市政府《“十二五”期间污染物减排和环境改善考核奖励办法》给予表彰奖励;对没有完成治理或整改任务的,给予相应处罚。
(四)落实环境经济政策。达不到大气污染治理要求的乡镇(街道、开发区),将实行区域限批,限制新上涉气项目。各金融机构要将企业违法情况纳入征信系统,作为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依据。县财政部门要加大对空气质量改善工作的支持力度,安排专项资金,确保工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以及大气污染防治相关课题研究等资金到位。
篇4
第一条为加强污染源监管,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预防污染事故,提高环境管理科学化、信息化水平,根据《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等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监督管理。
重点污染源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和噪声排放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管理和运行维护,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自动监控系统,由自动监控设备和监控中心组成。
自动监控设备是指在污染源现场安装的用于监控、监测污染物排放的仪器、流量(速)计、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和数据采集传输仪等仪器、仪表,是污染防治设施的组成部分。
监控中心是指环境保护部门通过通信传输线路与自动监控设备连接用于对重点污染源实施自动监控的计算机软件和设备等。
第四条自动监控系统经环境保护部门检查合格并正常运行的,其数据作为环境保护部门进行排污申报核定、排污许可证发放、总量控制、环境统计、排污费征收和现场环境执法等环境监督管理的依据,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
第五条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指导全国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制定有关工作制度和技术规范。
地方环境保护部门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要求按照统筹规划、保证重点、兼顾一般、量力而行的原则,确定需要自动监控的重点污染源,制定工作计划。
第六条环境监察机构负责以下工作:
(一)参与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核实自动监控设备的选用、安装、使用是否符合要求;
(三)对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等进行监督检查;
(四)本行政区域内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联网监控管理;
(五)核定自动监控数据,并向同级环境保护部门和上级环境监察机构等联网报送;
(六)对不按照规定建立或者擅自拆除、闲置、关闭及不正常使用自动监控系统的的排污单位提出依法处罚的意见。
第七条环境监测机构负责以下工作:
(一)指导自动监控设备的选用、安装和使用;
(二)对自动监控设备进行定期比对监测,提出自动监控数据有效性的意见。
第八条环境信息机构负责以下工作:
(一)指导自动监控系统的软件开发;
(二)指导自动监控系统的联网,核实自动监控系统的联网是否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的技术规范;
(三)协助环境监察机构对自动监控系统的联网运行进行维护管理。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自动监控系统的义务,并有权对闲置、拆除、破坏以及擅自改动自动监控系统参数和数据等不正常使用自动监控系统的行为进行举报。
第二章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
第十条列入污染源自动监控计划的排污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限建设、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配合自动监控系统的联网。
第十一条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应当根据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建设、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作为环境保护设施的组成部分,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十二条建设自动监控系统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自动监控设备中的相关仪器应当选用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指定的环境监测仪器检测机构适用性检测合格的产品;
(二)数据采集和传输符合国家有关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和接口标准的技术规范;
(三)自动监控设备应安装在符合环境保护规范要求的排污口;
(四)按照国家有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监测仪器的比对监测应当合格;
(五)自动监控设备与监控中心能够稳定联网;
(六)建立自动监控系统运行、使用、管理制度。
第十三条自动监控设备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经费由排污单位自筹,环境保护部门可以给予补助;监控中心的建设和运行、维护经费由环境保护部门编报预算申请经费。
第三章自动监控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第十四条自动监控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自动监控设备的操作人员应当按国家相关规定,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二)自动监控设备的使用、运行、维护符合有关技术规范;
(三)定期进行比对监测;
(四)建立自动监控系统运行记录;
(五)自动监控设备因故障不能正常采集、传输数据时,应当及时检修并向环境监察机构报告,必要时应当采用人工监测方法报送数据。
自动监控系统由第三方运行和维护的,接受委托的第三方应当依据《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许可管理办法》的规定,申请取得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
第十五条自动监控设备需要维修、停用、拆除或者更换的,应当事先报经环境监察机构批准同意。
环境监察机构应当自收到排污单位的报告之日起7日内予以批复;逾期不批复的,视为同意。
第四章罚则
第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现有排污单位未按规定的期限完成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的项目未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或者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主体工程即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部门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责令停止主体工程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部门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故意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系统,或者未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擅自拆除、闲置、破坏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系统,排放污染物超过规定标准的;
(二)不正常使用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系统,或者未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擅自拆除、闲置、破坏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系统的;
(三)未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擅自拆除、闲置、破坏环境噪声排放自动监控系统,致使环境噪声排放超过规定标准的。
有前款第(一)项行为的,依据《水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八条和《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责令恢复正常使用或者限期重新安装使用,并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第(二)项行为的,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或者处5万元以下罚款;有前款第(三)项行为的,依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五十条的规定,责令改正,处3万元以下罚款。
篇5
【关键词】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证交易、外部性理论、制度构建
一、排污许可证制度
法律上所说的许可是权利主体在行使权利时,事先必须得到权力主体对其作出准许的决定。这种许可一般来讲是一种行政许可,是公民与法人获得国家授权的行为。排污许可则是涉及环境保护方面的行政许可,排污许可行为在法律上的释义表示排污主体在进行排污行为时需要得到国家的认可,而排污许可证就是国家认可主体排污行为的通行证,是国家对排污主体在法律法规限定范围内行使排污权的保护和规制方式。具体说来,排污许可是环境保护机关依据法律法规进行审查,并对符合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标准的准排污者做出排污认可并进行监督的行为。环境保护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应当向申请人颁发加盖环境保护机关印章的排污行政许可证件。
排污许可证制度最早在瑞典实行,在其1969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中针对许可证设置了相当多的条款,法律条款内容详实细致,包括了申请、审查、决定和救济等。在我国,排污许可证制度在1989年被列入八项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执行的国家级环境政策之一,是中国环境污染防治政策体系的核心之一。在1989年《水污染防治法》中对规定符合排污总量指标的发给排污许可证,并对未取得排污许可证而擅自排污的规定了相关责任。目前我国排污许可证制度涉及领域只有水和大气。2014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国家依法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必须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没有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这也是排污许可证制度第一次出现在环境保护基本法中。2004年实施的《行政许可法》为排污许可证制度提供了良好的法律支持,具体的法律法规中对于涉及排污许可行为的条款也有了更为具体的法律依据,对于之前相抵触的、分散的排污许可规范可以根据《行政许可法》加以修改。可以说,排污许可证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了以《环境保护法》为基本法律依据,以《行政许可法》为执行依据,综合具体的法律法规的较完整体系。
二、选择排污许可证交易是必然出路
排污权交易是解决现有排污许可证问题的必然出路,具体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分析。
①排污的负外部性需要管控
依据环境经济学观点,环境资源属于公共物品(或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而环境质量资源作为环境资源的一种,直接承受来自社会排污行为带来的损害压力。环境资源的公共物品属性,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将带来如下问题:1、“搭便车”现象。依据奥尔森的观点,参与者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就能享受与付费者完全相等的物品效用,这将造成供给成本分摊的不公平并有可能造成公共物品的非持续和非永久。2、排他成本问题。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但在布坎南的俱乐部产品理论中,存在公共物品有成本排他。所谓俱乐部产品,它介于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之间,可以被很多个体消费但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 托马斯・思德纳.《环境与自然资源管理的政策工具》,张蔚文、黄祖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41页.]其消费主体是有限的。3、“公地悲剧”现象。“这是一个悲剧”,哈丁如此解释“公地悲剧”现象:“每个人都被锁定进一个系统。这个系统迫使他在一个有限的世界上无节制地增加他自己的牲畜。在一个信奉公地自由使用的社会里,每个人追求他自己的最佳利益,毁灭是所有的人趋之若鹜的目的地。”为追求“帕累托最优”,依据“科斯定理”在产权明晰的前提下要将交易成本最小化或等于零。
②排污许可证是有效管控手段之一
解决环境资源外部性的问题可以从公共物品的供给角度出发。典型的公共物品供给分为四种: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公共物品的自愿供给以及公共资源的联合供给。在我国,政府掌握着绝大多数的公共资源,是公共物品的主要供给者。宪法第九条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归国家所有,法律规定归集体所有的除外;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保护法中也对国家保护环境和管理自然资源做出了规定。国家作为自然资源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享有对自然资源的支配和管理权力和义务。为解决环境质量资源的公共物品属性可能带来的外部性问题,国家主要通过两种手段,第一是直接的政府管制,第二是通过市场的手段解决。通过市场的方式解决负外部性问题主要是将负外部性难题内部化处理,使原本免费消耗自然资源、不承担任何成本的污染物排放者付出相应的代价,而通过市场手段解决主要是利用征收环境税和征收排污费两种方式。政府管制是需要谨慎的方式,政策失灵可能会适得其反产生严重的污染后果,咸海悲剧就是政策失败的产物。政府管制普遍被看作是成本较高的环境管理手段,在效率和效果方面,相比较而言环境税成本更低、而且更能刺激企业开发环保技术。但环境税面临的难题是无法有效率的准确对排污产生的社会边际成本做出反应。政府作为信息不对等中的弱势方必须投入巨大的成本对排污行为进行实时监测,才能确保排污税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否则环境税将成为一纸空谈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③排污许可证交易在当前情形具有优势
1968年经济学家戴尔斯提出“污染权”概念,他提出将污染废物按标准单位分类,通过无偿或有偿的方式分配一定量的“污染权”给企业,并允许企业之间自由地进行排污权交易。美国环保局最先将排污交易应用于污染管理,随后排污交易在德国、英国等地也相继落实。如今,排污许可证交易已经有不少相当成功的交易市场,典型的欧盟碳交易市场实现了排放交易的国际化。
h境税和排污许可证交易两种方式都可以使排污行为的负外部效应内部化,环境税是建立在价格原则的基础之上,而排污许可证交易是建立在数量原则的基础上。由于对排污者改进清洁技术有明显的激励作用,环境税是达到既定环保标准最低的方式。而排污许可证交易是建立在排污权基础上的,排污权在排污主体之间转移最终形成有效的市场管理。以碳税为例,碳税固定了单位污染物的排放价格总排放量是不确定的,要达到既定的碳排放既定目标需要一定的调整周期;而碳权交易则是事先确定排放总量,通过市场是单位排放价格随着供求关系波动可以说以实现排放控制和管理,保护环境质量资源为目标,通过这两种方式都是可以实现的。
但在我国当前情况下,选择发展排污许可证交易的方式更具有可行性。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是由于政府作为信息不对称的弱势方,采取排污权交易更具效率性。排污许可证交易可以和国家的行政政策密切结合,方便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现在的环境保护政策是实行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交易可以跨过社会相关边际成本的计算而直接提出排污总量;无需计算各排污单位对于排污的需求程度,而直接通过排污市场自由分配。经济学家科尔斯塔德(Kolstad)分析在成本不确定的情况下,当边际利润函数不确定,碳税在消减二氧化碳排放的效果不如排污许可证交易有效,这是因为碳税的边际损失比排污许可证交易大。它进一步指出当边际利润曲线陡峭、边际成本曲线平坦时,应该采取排污许可证交易的手段管理排污行为。排污许可证交易在因地制宜上也有独特的优势,由于排污许可证的总量确定独立于市场,排放总量由环境自净能力和污染破坏阈值决定,所以可以在排污总量可以随季节的波动做出调整,政府也可以依据地区差异分配不同的排污额,减少由于地形、生产力、气候等因素带来的差异,并能避免环境局部恶化。最后,由于排污总量不发生变化,而价格由市场供需关系调整,也避免了受到经济扩张和通货膨胀的影响。我国地区间差异极大,人们对于环境质量的需求受教育水平、个人收入水平和可见污染程度的影响(Dasgupta and wheeler,1997),通过合理的市场调整可以满足当地公众对于环境质量的要求,同时也可以避免部分地区为追求经济效益过度牺牲环境,达到间接调整环境质量水平的目的。
三、我国的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存在的问题
①法律制度不完善
《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则对于排污许可管理作出了这样的解释:“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统一监管,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实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建立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可以说排污权交易和排污许可证是排污许可管理制度的核心之一。2008年国家环保总局就已拟定颁布《排污许可证管理条例》,条例预期规定包括排污收费、排污交易、环境监督、环境标准管理等众多制度,是管理排污许可证的专项性统领性文件,但这部被寄予厚望的排污许可证专项管理条例胎死腹中,至今再没有消息。地方政府对于排污许可证的专项规章有6篇,其中内含交易概念的有《甘肃省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福建省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青岛市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以及《浙江省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除青岛市2016年7月颁布的《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外,其他三部办法均只是在排污许可证应列明事项中列举了“排污权交易情况”,没有任何排污权交易程序性规定和实质性指导,对于排污权交易和排污许可证交易更倾向于一种象征性宣告,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②排污许可证交易范围过窄
排污许可证交易涉及方面过窄是我国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展现的第二个问题,目前我国的排污许可证交易集中在大气,法律中明文规定了排污权交易的只有2015年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虽然地方有比较成功的试点,如上海市《闵行区排污权交易管理办法》、太原市《污染物指标有偿转让管理办法》、《本溪市大气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管理条例》、《包头市大气氟化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办法》、《开远市大气排污交易管理办法》、《江苏省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等,但在污染物的认定范围上限制范围依然比较小,针对的污染物也主要是向大庵信欧诺奈廴疚铩N夜目前对于大气污染的治理时非常重视的,对大气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相比较其他环境因素也走在前列,但光有大气的排污许可证交易还不能称其为完整的制度,只有囊括多环境要素、多污染要素、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市场影响、程序完整健全、有奖有惩的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才能称其为一个完整的制度。
四、我国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构建的内容
涉及良好的制度对解决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我国的排污权交易制度的不足结合我国现在的发展情况和环境管理状况,在构建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时应该从如下内容入手:
①立法
我国虽然在部分省市已经开展了排污权交易试点,但在法律层面上,任然缺少法律、行政法规对这一制度系统完善的规定,单单依靠地方性的排污权交易法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制度缺失带来的问题。
在立法内容方面,首先对于排污权应该确定其私权利性质,我国现行的排污权许科长所确定的权利尚属于行政性质,还不具有自由交易转让性质。在构建排污权交易制度时,在立法上确立排污权可自由转让的私权利性质是应有之意。其次制定排污权交易的规则,包括了交易注意、对象、交易方式、交易程序以及政府在交易中的职责。再次,构建排污总量控制的立法体系。立法体系的构建需要结合总量控制制度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全层次的进行规定。最后在立法体系中还应该体现环境经济手段,通过市场的方式对排污权交易系统进行管理,配合构建排污申报制度、监测制度。
②排污权交易区域
排污权交易区域主要考虑基础的实施环境、现有技术能力、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我国总量控制制度构建起以行政区划为基础,以自然气候地形等为重要因素,区分为陆地、流域、海域等三大区域,同时要以固体废弃物、二氧化碳、工业污水、二氧化硫等污染要素为主要的控制对象。[ 李爱华、胡春冬.环境容量资源配置和排污权交易法理初探,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7月.第112页. ]在大型工业污染源之间,或者“两控区”内的单一污染源之间开展排污权交易。首先,能保证控制污染源的数量,为形成较稳定市场规模的交易主体创造条件;其次随着总量控制指标的减少,在交易成本以及管理成本具有可控性的条件下,排污权的市场需求增需求会逐步上升,形成受到市场调节的排污权交易系统。
③排污权的初始分配
篇6
一
江苏碧水蓝天宜居行动计划主要分为三个方面:水环境的保护、大气环境的保护以及城乡宜居环境的打造。
水环境的保护。针对太湖流域、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大型湖泊以及近海海域水资源保护与污染防治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行动计划。如对太湖流域,将水质持续改善作为目标,并从主要入湖河流的环境综合整治、流域产业的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农村污染处理设施建设、太湖引排通道建设以及太湖湖体、出入湖河道和农村河浜生态清淤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和要求。对长江、淮河流域和大型湖泊则提出了水污染防治目标。重点对长江沿岸化工园区和入江支流的整治、水质监控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建设、淮河流域污水集中处理率、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污染治理、徐州和宿迁等城市尾水出路等提出了具体目标和要求。
大气环境的保护。提出深入实施蓝天工程,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推进:一是加强灰霾污染控制,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二是加快实施钢铁、水泥等非电行业烟气脱硫工程、13.5万千瓦以上燃煤机组烟气脱硝工程。三是完成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工作,机动车实施国Ⅳ排放标准,全面淘汰黄标车。四是继续推进城市施工工地扬尘排污收费试点工作,加强建筑工地、道路运输、裸地、堆场扬尘防治管理。五是加大对各类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和能源、钢铁、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粉尘、烟气和无组织排放的废气及恶臭气体的治理。
城乡宜居环境建设。城市宜居环境建设主要从城市居民区社区环境和城市内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城乡噪声污染防治管理、机动车排气污染、城市扬尘污染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对于农村宜居环境建设,提出要全面实施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为抓手和突破口,全面推进生活污水、垃圾、畜禽粪便等污染治理及河道整治,稳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二
碧水蓝天宜居行动计划作为江苏生态文明建设工程行动计划之一,切实反映了百姓对环境美的期盼,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几年来江苏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推进碧水蓝天宜居行动计划的实施。
1.采取积极举措控制大气污染
制定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规、标准。2013年省人大常委会修订《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省政府颁布《江苏省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2014年江苏省政府印发了《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到2017年,各省辖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20%左右,提出严控灰霾的十大举措。同年9月30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通知》,明确大气治理“新九条”。11月23日,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通知》,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提出强化大气治理的“新新八条”。
统筹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工程。2013年省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下达10大类900个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工程项目,实际完成1173项。全省火电机组近60%装机容量完成除尘提标改造,落实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大气特别排放限值。加强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推进9个省级化工园区整治试点,在19家大型化工企业推行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
全面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对新购和转入的轻型汽油车执行国Ⅳ标准,13个省辖市和部分县(市)划定了黄标车区域限行范围。不断加强施工扬尘治理,扩大《江苏省城市施工工地扬尘排污费征收管理试行办法》的试点范围,采取经济手段促进治尘措施落实。狠抓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若干政策措施》,建立秸秆利用考核机制,实行严厉的焚烧问责制。
2.多管齐下加强水环境治理
积极推进太湖流域污染治理。落实“河长、断面长”责任,统筹推进控源截污等长效治理措施。密切监控太湖湖体、重点饮用水源地、重点河流水质和藻情变化,定期通报重点断面水质情况,深化水质异常波动调查处置机制,对问题突出的地方政府进行约谈。
加快淮河、长江流域治污规划实施。淮河流域规划项目建成投入运营的项目占比达45%,建立淮河流域断面长制,23个国家考核断面逐步确定地方党政负责人担任断面长;长江流域国家规划治污项目完成率超过序时进度要求,开展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研究,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对长江水污染防治条例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淮河、长江流域治污工作顺利通过国家考核。
开展全省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出台全省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指导意见,制定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评估标准,城市河道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2013年全省累计投入资金37亿元左右,整治城市河道长度275千米,104条城市河道有70条河道整治达到评估标准。
三
环境管理的目标是环境质量的好转。江苏的环境保护工作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碧水蓝天宜居行动计划更是意味着我们环境管理目标的改变。江苏的环境管理目标已经从污染物排放强度控制向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转变,从末端控制向源头控制转变。由于江苏经济总量大,人均国土面积小,造成污染物的排放强度较高,即使我们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削减,但依然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加上随着经济发展新的污染物不断出现,却未纳入控制范围,致使我们年年完成污染物减排目标而环境质量仍然难以好转。因此环境污染治理应从追求污染物总量控制向更严格的环境质量控制方向转变,由污染控制为目标的导向模式向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的导向模式转变,以碧水蓝天以及是否宜居作为环境管理目标。
必须以环境目标倒逼经济结构调整。以环境质量目标为核心,建立起相应的环境保护战略体系、污染防治体系、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和科技标准体系、环境执法监督体系以及公众参与体系。同时,强化环境质量标准的导向作用,推行环境质量限期达标制度,以环境质量标准倒推规划目标,按照规划目标确定重点任务,根据任务需求配置管理资源,形成以环境目标倒逼经济结构调整的机制,积极推进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服务业提速计划、传统产业升级计划,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现代产业体系。
必须加快环境立法与环境标准制定。目前环境立法还远远落后于现实的需要,碧水蓝天宜居行动计划的推进更多是依赖于行政力量的推动,法律法规的不健全降低了环境管理的效率,应加快更加细化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等方面条例的出台。要积极推进环境标准体系的建设,制定综合性环境控制质量标准,并建立起相应的环境标准的评价机制与修订机制,从产业导向、市场准入和退出方面的作用加以评价,并针对新的环境问题适时调整环境标准或制定新的环境标准;按照构建节能环保型产业体系的要求,制定和完善各类产业标准和行业性的资源能源消耗标准,促进产业的生态化建设;健全和完善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全部的污染物排放加以严格控制;逐步完善各类行业标准和产品标准,建立技术标准的强制认证制度。
篇7
关键词: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TE9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自21世纪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作为城市现代化重要标志的交通业迅猛发展,机动车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广,已成为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据《2011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呈快速增长态势,由1.18亿辆增加到1.9亿辆,平均每年增长10%。机动车的风靡在为城市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一些地区灰霾、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等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频繁发生,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与车辆尾气排放密切相关。2010年,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5226.8万吨,其中氮氧化物(NOx)599.4万吨,碳氢化合物(HC)487.2万吨,一氧化碳(CO)4080.4万吨,颗粒物(PM)59.8万吨,其中汽车排放的NOx和PM超过85%,HC和CO超过70%。机动车尾气污染已然成为城市大气重要污染源,尾气的排放将直接影响群众的健康。控制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对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实现城市发展与环境的共同协调意义重大。
一、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面对严峻的机动车尾气污染形势下,已经在积极防治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但由于起步较其他国家稍晚,仍存在很多问题,问题如下:
1.未形成系统的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之前在关于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的问题中缺少经验与系统的法律法规,虽然有关于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的原则性规定,但是却没有对机动车尾气污染的监督管制做出规定,也没有对机动车的排放标准与监测方法做出详细介绍,对于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基本处于放任状态,毫无控制力存在。后来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中慢慢体现出对于机动车尾气污染的控制及硬性规定,但是控制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较低。
2.防治管理体制不健全
虽然已开展了机动车环保分类标志发放工作,但也只是部分大型城市已经实施,并且缺少开展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执法人员,管理体制不健全,没有明确相关单位的主要职责范围,特别是担任重责的环保部门。对不合格的机动车辆未能及时管制与处罚,不能对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进行统一监督,无法满足日常生活中对于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需要,一些本该执行的防治管理工作因为人员配置问题、不合格的监测装置、不可靠的数据而耽搁,未能全面展开,有序实行,如油气回收综合管理、道路抽检与停放地抽检、机动车分单双号限行等工作,这些工作要在相应的防治管理制度中体现出来,并给予明确规定。
3.缺乏尾气污染的重要性的意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内机动车尾气污染状况与日俱增,各级部门对防治工作还未引起高度重视。为此应该加大对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的宣传,对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的法规与常识的宣传,提高人们对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重要性的认识和环保意识,使人们能够自发的保护身边的环境,理解并支持尾气防治工作。
二、我国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的防治对策
面对城市机动车尾气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若不及时采取对应的措施来解决,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有不利的影响,这样的形势下,我国要找到机动车尾气污染的根源所在,保证城市经济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的健康发展。
1.完善法律法规系统
由于目前关于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管理工作的责任不明确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所以应严格制定与防治管理工作有关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增大依法治理污染的力度,如制定《机动车尾气污染的防治管理办法》,严格要求机动车的排放标准,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在机动车保有量较大并逐年增加而现今拥有的技术无法将机动车尾气污染排放程度降低的前提下,应制定有关城市机动车的发展规划,实施对机动车数量的控制,即鼓励低排放环保机动车辆的生产和销售,限制高排放机动车辆的生产和销售,以此来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目的。
2.健全管理体制
有必要明确规定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各个部门的职责,完善防治管理体制,将防治管理工作落实到各个部门,例如环保部门负责管理机动车辆的道路路检与抽检工作,交通部门负责机动车辆的年检工作,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机动车辆的排污监测管理工作,这样分工明确、划清相应的权限,各项职能相互结合,形成一个统一管理的整体。
3.发展清洁燃料机动车
改变机动车的动力燃料是减少尾气排放污染的有效方法,我们应该重点发展绿色燃料来代替有铅燃料汽油,提高了燃料的质量,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就会减少,减轻尾气污染对大气环境造成的伤害。我们要多加开发清洁燃料并普及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使用以天然气、甲醇、乙醇、氢气、丙烷、生物燃料、电力等清洁能源代替汽油的绿色清洁机动车辆,另外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及个人购买清洁燃料机动车。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任务艰巨,除了要有先进技术的支撑,还要有可行的法律法规机制,怎样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已是各个城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尾气污染的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结合我国的自身发展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关于机动车尾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在政府各部门与人们的共同重视与参与下,汇成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的一股合力,对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与好转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魏文静.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治措施探析[J].环保前线,2009,6:23-25.
[2]邵祖峰.浅谈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J].重型汽车,2002(01).
[3]高原,牟瑞芳,王娟.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及防治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
篇8
关键词:雾霾;成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984.1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3-103-2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近年来,雾霾天气成为我国很多大中城市秋冬季节的常见现象。以北京为例, 2013年、2014年和2015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分别为175d、172d和186d,分别占全年天数的48%、47%和51%[1]。持续的雾霾天气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减少雾霾污染已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所谓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常见于城市。我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大规模的雾霾污染天气被证明对于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传染病学研究表明,长期接触PM2.5这类细小颗粒会提高患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以及肺癌的风险[2],因雾霾天气而导致的呼吸道疾病被称为“北京咳”,其知名度也在与日俱增。
目前,虽然很多专家学者对造成城市雾霾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达成了一定的共识,直接原因是不利气象条件,根本原因主要是汽车尾气、能源利用、工业污染物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当前的经济水平、交通状况、能源结构能因素决定了雾霾污染的程度和范围。
1 雾霾产生的原因
首先,汽车尾气排放是大气中PM2.5的重要来源,所占的排放比例已超过50%,且仍在继续增加。据权威部门报道,我国已连续六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我们来看一组数据:2012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22382.8万辆,2013年达到23163.0万辆,2014年达到24577.2万辆,2015年26002.5万辆,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机动车污染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其污染防治的紧迫性已日益凸显。
其次,能源结构不合理也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我国能源消费严重依赖煤炭,煤炭在我国的一次能源中占71%左右,而且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目前,我国76%的发电燃料、75%的工业动力燃料、80%的居民生活燃料和60%的化工原料都来自煤炭,在煤炭带给人们生产生活所需要的能量之外,也产生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颗粒物等。尤其是在北方冬季取暖季节,燃煤所带来的空气质量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这也是引发秋冬季节大规模的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
S着经济社会水平的不断发展,清洁能源如天然气、水、电、核能所占比重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但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此外,我国能源浪费现象严重,尽管能源利用率在逐年提升,但受资金、技术、能源价格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我国能源利用水平仍处于比较低的层次,比发达国家低十多个百分点,但单位产品的能耗却要高出50%-100%,能源结构不合理以及能源利用效率低,使我国的雾霾治理很难在短期内看到成效。
再次,工业污染的“高强度排放”也是导致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张峰表示,工业是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的重点领域。工业排放的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90%、70%和85%,在京津冀区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已超过环境容量的一倍以上[3]。工业生产中的火电行业是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重点行业,也是PM2.5的重要来源。
最后,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拆迁改造力度不断加大,导致市区内建筑工地日益增多,而施工扬尘也是雾霾产生的重要来源。加之,施工企业往往环保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如遇大风等不利天气,对环境空气将产生严重影响。
此外,雾霾天气的产生还与不利气象条件有直接的关系,特别是秋冬季节,逆温现象与高湿度导致大气稳定度升高,这些不利气象条件阻碍烟雾在大气中的扩散,使污染物累积的概率增加,大气环境质量更为恶化。
2 治理雾霾的对策措施
第一,就机动车尾气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而言,要建立综合防治对策,加快完善道路车辆法律法规,各级政府和环境保护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加强机动车生产、使用、淘汰的全过程环境监管。从新车环境准入、在用车环保管理、“黄标车”和“老旧车”加速淘汰,车用燃料改善及车用尿素供应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此外,各地还要积极实施机动车氮氧化物总量控制,同时会同有关部门,从行业发展规划、城市公共交通、清洁燃油供应等方面着手,协调推进“车、油、路”同步发展,多管齐下防治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环境和人民群众健康影响。
第二,能源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大气污染物排放,要从源头上进行防治,必须加快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增加清洁能源的供应,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高度重视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用更少的能源消费支撑更多的产出。减少燃料燃烧后排放的废气污染物,重点控制燃煤过程中的脱硫、脱硝和除尘。企业应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设备处理效率,此外,国家健全相关产业减排标准,并给予企业一定的资金补贴。具有一定规模的燃煤电厂要尽快实施超低排放改造。
第三,减少工业污染的“高强度排放”也是有效减少雾霾天气的重要措施。当遇到不利气象条件,发生雾霾突况,环境空气迅速达到重度污染且短期内不能消除时,很多地方政府就会对工业企业采取进行停产、限产等被动措施,取得短期的效果。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求政府要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方案,并且要不断提高环境准入的相关标准,在制定工业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必须针对能源消耗量大、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高门槛准入或高新科技产业嫁接,或者实施无污染产业置换,不断调整相关的产业结构,及时淘汰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提高清洁能源的应用范围。尤其是针对一些石化以及铜铁冶炼、火电等耗能较大、污染物产生较多的行业来说,要合理科学的制定相关的污染排放限定值,避免因为过于追求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雾霾天气的治理,避免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以谋求经济的发展。
第四,在城镇化进程中,要严格落实施工扬尘的污染管理。制定有效的扬尘防治管理办法,完善法律法规标准,明确各部门应履行的职责义务,施工企业应加强环保意识,明确环保责任人,确保施工场地场容、场貌干净卫生,多管齐下,真正从源头上控制。
第五,要完善环境空气监测网。建议在原有环境空气监测网的基础上,建成覆盖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的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并要求所有国控点位全面依据新空气质量标准开展监测并对公众实时信息。完善环境数据、监测、预警功能,可以大大促进我国雾霾天气的治理。
第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应通过各种渠道,在社会上进行广泛宣传。应对雾霾,公众应当树立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理念,践行绿色出行方式。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环境质量的良好氛围。
大气污染问题是长期积累形成的,想要彻底根治非常困难,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对于雾霾治理同样如此,政府和企业的责任不可推卸,普通百姓也不应袖手旁观,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记得央视记者柴静在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曾经说过一句话:世界上再强大的政府,也没有办法独立治理好污染。的确,治理雾霾需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普通人都切实行动起来,守护我们穹顶这片蓝天。
参 考 文 献
[1] 李慧琴.浅谈雾霾与PM2.5[J].环保知识,2016,29(2):73-76.
篇9
关键词:特色专业;工程应用型;环境工程;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6-0134-02
一、概述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工程专业教育高速发展,设有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学科点持续增加,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的实施,对环境工程领域的人才需要越来越大,特别是工程应用型人才尤其短缺。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战场,应加大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力度,着力提升内涵建设、特色建设。安徽科技学院环境工程专业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在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1年获批安徽省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专业,2013年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专业,2014年获批安徽省特色专业。为适应学校“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的办学理念,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一直坚持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本文重点探究了校内外实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特色凝练等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其为环境工程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同类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二、校内外实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建立有行业特色的专业功能实验室。我校环境工程实验室是在原环境监测室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和内涵拓展,逐步增加了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室、水污染控制实验室和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实验室等相对独立的功能实验室。功能实验室的建设促进了环境学科的发展,每年约150名学生进行创新实验或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环境工程实验室还承担了研究生培养的部分任务。下面具体谈谈各功能实验室所承担的实验项目情况:(1)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室:大气污染控制校内实验室拥有填料吸收塔处理废气、催化法处理汽车尾以及筛板式气体吸收塔等实验装置,可开展各种观摩与模拟实验。可以开展实验项目有:湿式文丘里除尘器性能测定实验、填料吸收塔气体吸收实验、汽车尾气净化实验等。大气污染控制校外实验室主要依托合作企业内的环境保护站,有水泥厂的除尘流程和设备、火力发电厂的烟气脱硫、除尘流程和设备。(2)水污染控制实验室:水污染控制校内实验室现拥有完全混合活性污泥反应器、絮凝沉淀实验装置、曝气充氧实验装置、竖流式圆形溶气加压气浮装置、SBR法间歇式设备、A2/O工艺城市污水处理模拟装置等多套水处理小试系统及相关分析仪器,为开设以污水处理工艺实验为主的综合实验创造了必要条件。可以开展的实验项目有: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絮凝沉淀实验、压力溶气气浮实验、活性污泥基本性质、曝气充氧能力的测定、静态活性炭吸附实验、混凝沉淀实验、污泥比阻的测定实验等。水污染控制校外实验室主要依托合作企业内的环境保护站,有染料化工染料废水处理工艺和设备、凤阳污水处理厂工艺和设备、规模化养殖废水厌氧-好氧处理工艺和设备、石英砂磨洗废水混凝沉淀处理工艺和设备。(3)环境监测实验室:环境监测校内实验室对水体水质进行监测分析,拥有GDYS-201多参数水质现场快速分析测试仪、COD测定仪、BOD测定仪、电导率仪、溶解氧仪、浊度仪、恒温培养箱、电子分析天平、恒温摇床、水/油浴锅、紫外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离子色谱等分析仪器数套,可以进行各种水质常规监测项目。可以开展的实验项目有:水体中色度和浊度的测定、水体中氨氮的测定、水体中总磷的测定、水体中氟离子的测定、水体中六价铬的测定、水体中溶解氧的测定、水体中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测定、水体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等。对室内、室外空气质量和噪声环境进行监测分析,拥有大气综合采样器(可测定TSP、SO2和NOx)、SEN168便携式甲醛检测仪、烟尘采样器和便携式噪声测定仪等监测仪器数套。可以开展的实验项目有:水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含量的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空气中氮氧化物含量的测定、校园噪声环境质量的测定、室内甲醛含量的测定、烟道气烟尘含量的测定等。环境监测校外实验室主要依托凤阳环境监测站、淮河流域凤台监测站。(4)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实验室: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校内实验室有垃圾发酵系统、污泥脱水设备、农业秸秆堆肥系统。可以开展的项目有:作物秸秆堆肥化处理、可生物降解固体废物厌氧消化及资源利用、超声改进污泥好氧消化实验、污泥干化焚烧特性评价、污泥过滤浓缩等。
2.基于产学研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产学研合作主要是在企业和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之间搭建一个技术需求和技术供给的平台,有效地将最新的技术以最快的速度转化为生产力。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不仅仅单纯地从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而逐步延伸到服务社会,特别是服务社会的科技发展。因此,要想把工程应用型专业办好,就必须要将企业和高校之间结合起来,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大力加强实践教学。近年来,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与区域内的多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机制,大大增加了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1)安徽省凤阳染料化工有限公司:该企业主要承担本专业学生染料废水处理技能实训,具体学习实践调节池、絮凝沉淀池、水解酸化、曝气池、铁碳微电解、隔油池等构筑物的设计、运行管理。(2)凤阳富春紫光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该企业主要承担本专业学生城市污水处理技能实训,具体学习实践格栅、初沉池、氧化沟、二沉池等构筑物的设计、运行管理。(3)安徽莱姆佳肥业有限公司:该企业主要承担本专业学生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能实训,具体学习实践固体废弃物好氧、厌氧堆肥工艺设计、运行管理。(4)安徽祥源安全环境科学技术有限公司:该企业主要承担本专业学生除尘、粉煤灰、炉渣综合利用、烟气脱硫和环境质量评价技能实训,具体学习实践除尘器设计、粉煤灰、炉渣资源化再利用技术、烟气脱硫工艺设计、环境质量评价政策、手段等。(5)滁州市洪武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利用有限公司:该企业主要承担含油废水处理、金属固体废物再利用等技能训练,具体学习实践隔油池的设计、运行管理,金属固废的分类回收利用等。
三、切实加强工程型、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
为培养和提高专任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学校出台一系列相关文件:《关于加强青年教师实践教学岗位锻炼的意见》、《关于加强“双能型”教师队伍培养的实施意见》、《安徽科技学院教师教育教学及实践能力培养(锻炼)实施办法(暂行)》、《安徽科技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校内专业课教师选用及管理办法》、《安徽科技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企业教师选聘及管理办法》,目前已有汪建飞等7位教师取得“双能型”教师资格认证。此外,为提高教师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内涵的理解,支持和鼓励专任教师、专业负责人参加国家级卓越工程师相关会议。此外,校内专任教师必须通过“双能型”教师资格认证,否则不能承担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任务。
四、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环境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积淀,探索出坚持一个体系(注重基础、强化实践、突出应用)、依托两个平台(区域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农业资源利用重点学科)和强化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1.坚持一个体系。(1)注重基础:一是注重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构建人才成长的基础知识;二是注重外语、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等技能类课程教学,构建人才成长的基本技能;三是注重思想政治类、业务素质类、人文素质类、创新和创业类等课程的开设,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素质,良好的专业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构建人才成长的综合素质。(2)强化实践:即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不断完善,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突出应用:强调把前沿性的研究成果反映到教学过程中,重视研讨式、团队合作教学以及实验实践环节教学;加强产学合作,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在突出应用的举措中狠抓三个方面:基础实践层次(包括社会实践、认识实习等)、专业实践层次(包括教学实习、专业技能训练、科研技能训练等)和综合运用层次(包括毕业生产实习、毕业论文或设计、社会服务等)。
2.依托两个平台。(1)区域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设计等课程紧紧围绕滁州和蚌埠地区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如:淮河流域蚌埠段沿岸的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淮河流域地表水的监测与评价、凤阳石英砂粉尘防治和凤阳县饮水水源地凤阳山水库的监测与评价等。(2)农业资源利用重点学科:该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和生物有机肥的研制,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的优势,为环境工程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特色平台。
篇10
为深入贯彻落实《》,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切实改善我县环境质量,依据《X市x—x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县委、县政府总体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在巩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成果的基础上,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基本思路:坚持标本兼治,突出重点难点,综合施策,强化部门合作,工业炉窑、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扬尘专项治理行动。积极有效推进散煤治理,严防“散乱污”企业反弹,严厉打击黑加油站点。实施“一厂一策”管理,加大全镇污染减排力度;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进一步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按照全覆盖、可核查的原则,夯实应急减排措施;积极响应区域应急联动。强化压力传导,实行量化问责,层层压实责任。
二、主要任务。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x.按照“标杆建设一批、改造提升一批、优化整合一批、淘汰退出一批”的总体目标,从生产工艺、产能规模、安全生产、污染治理等方面,持续深入推进企业升级改造。
一是培育示范企业,引领行业升级,运行规范、执行治污措施到位、污染防控效果好的企业,起到标杆示范作用,引领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
二是落实退出机制,实施整合关停。对不能按照《技术导则》要求进行整改提升或不具备生产条件的企业,发现违法生产的一律顶格处罚,限期进行整合或转产,否则拆除或封存设备。三是加强巡查监管,巩固整改成果。对已按《技术导则》整改提升并达标的企业,充分利用好视频监控平台,重点检查企业违规生产、执行污染防控措施不到位、执行《技术导则》不规范的行为,从严从重加大处罚。(镇经贸办、县自然资源局X所、镇生态环境科)
x.提升VOCs综合治理水平。加强对企业帮扶指导,对辖区内X县鸿福板材厂、X县鑫财海木业有限公司、X县恒旺木业有限公司x家木板加工企业,XX信德铝材有限公司x家铝材喷涂企业,聘请专家编制“一厂一策”方案。加大源头替代力度,大力推广使用低VOCs含量涂料、胶粘剂,机械设备制造、汽修、等行业,全面推进企业实施源头替代。强化无组织排放管控。全面加强含VOCs物料储存、转移和输送、设备与管线组件泄漏、敞开液面逸散以及工艺过程等五类排放源VOCs管控。按照“应收尽收、分质收集”的原则,提高废气收集率。每月底以前开展一次执法专项检查。(镇生态环境科)
x.坚决防止“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进一步夯实网格化管理,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强化多部门联动,坚决打击遏制“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异地转移等反弹现象。实行“散乱污”企业动态管理,对x家已取缔的“散乱污”的企业定期开展排查整治工作,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创新监管方式扎实开展“散乱污”企业排查及监管工作。(镇生态环境科)
x.加强排污许可管理。深入实施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工作,对X县盛源肉类加工厂x家已颁发排污许可证的企业严格依证监管,加大执法力度。通过落实“摸、排、分、清”四项重点任务,全面摸清x-x年应完成排污许可证核发的重点行业排污单位情况,排污许可证应发尽发,实行登记管理,最终将所有固定污染源全部纳入生态环境管理。x年x月底前,按照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要求,完成人造板制造等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督促企业持证排污、按证排污,对无证排污单位依法依规责令停产停业。(镇生态环境科)
x.推进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按照“淘汰落后、优化整合、治理提标”的原则,对x家砖瓦企业x家玻璃瓶制造企业建立工业炉窑管理清单;深入推进工业炉窑污染深度治理,全面加强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管控。严格控制工业炉窑生产工艺过程及相关物料储存、输送等环节的无组织排放。(镇经贸办、镇生态环境科)
实行土石方作业施工工地差别化管理,全镇行政区域内涉及土石方作业的施工现场,严格落实扬尘管控“x个百分百”和加细加严措施。强化动态管控,各行业主管部门配合上级主管单位按时限完成绿色工地评审工作,建立施工工地动态管理台账,发放秋冬季绿色施工证,凡未取得绿色施工证的工地秋冬季期间土石方工程一律不得施工。通过治理符合条件的动态纳入,不符合要求的动态剔除,及时报县大气污染防治指挥部备案,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镇村镇办、镇农技科、镇水利科、县自然资源局X所、镇生态环境科)
x.实施季节性绿色管控措施。针对X县禹坤水泥制品有限公司x家水泥制品预制件、X省X县建达新型建材有限公司x家烧结砖厂高排放企业,科学组织实施差别化绿色管控措施,避免“一刀切”。评选水泥、砖瓦行业绿色标杆企业,严格评审确定享受豁免政策企业,制定抽查、巡查工作方案,建立检查工作台账。对于享受豁免政策期间出现严重违法违规行为、重大污染事故等不符合豁免要求的,取消其豁免资格。经贸、生态环境、电力等部门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对全镇绿色管控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用电量等指标实行日监控措施,研判企业是否执行停限产措施。(镇经贸办、镇生态环境科、县供电公司X所)
(二)加快调整能源结构、x.加快推进清洁取暖。
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清洁取暖改造技术路线,积极推广气代煤、电代煤和生物质取暖应用。x年x月底前完成气代煤x户。集中资源大力推进散煤治理和生物质节能炉具的使用,同步推动建筑节能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暂不具备清洁能源替代条件的村推广清洁煤x吨。(镇村镇办、经贸办)
x.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严格落实“十三五”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任务,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时序进度。强化源头管控,严控新增用煤,对新增耗煤项目严格实施等量或减量替代;重点压减散煤和高耗能、高排放、产能过剩行业用煤。(镇经贸办)
x.严防散煤复烧。巩固燃煤小锅炉淘汰成果,对已取缔的x台燃煤小锅炉实施台账管理,不定期巡查。依法依规加大燃煤小锅炉(含茶水炉、经营性炉灶、储粮烘干设备等燃煤设施)淘汰力度,加快农业大棚、畜禽舍燃煤设施淘汰。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监督检查,防止已完成替代的村居散煤复烧。已完成气代煤、电代煤改造住户家不得存有散煤,对暂未实施清洁取暖的区域,开展打击劣质煤销售专项行动,对散煤经销点煤炭质量进行全面抽检,确保行政区域内使用的散煤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县市场监管局X所、镇村镇办、镇经贸办、镇生态环境科)
x.加强非道路移动源污染防治。按照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和编码登记工作方案,以施工工地、大型工企业等为重点,x年x月底前,全面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和编码登记,并上传至国家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监管平台。督促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人对所管理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加装颗粒物捕集器(DPF),减少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加大对非道路移动机械执法监管力度,建立生态环境、村镇办、自然资源、经贸办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镇生态环境科、镇村镇办、县自然资源局X所、镇经贸办、镇水利科)
x.开展油品质量检查专项行动。x年x月底前,对x家加油站进行全面排查;集中打击和清理取缔黑加油站点、货运车辆停车场、施工工地等为重点,协助有关职能部门查处劣质油品存储销售集散地,对有关涉案人员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开展企业自备柴油专项执法检查,严禁储存和使用非标油,依法依规关停并妥善拆除不符合要求的自备油罐及装置(设施)。(镇经贸办、县市场监管局X所、镇生态环境科)
(三)优化调整用地结构。
x.开展矿产资源综合整治。加大巡查力度,对非法盗采矿产现象进行严厉打击,从严从重处罚。严管土地复垦、农田水利、道路建设项目,开展综合执法大检查,各项目严格履行合同要求,确需外运的,定点、定时、定量外运,禁止国V以下车辆参与运输,各项目严格参照《X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导则》要求实施。成立联合工作组,对用地性质、原材料来源、企业注册、环评手续、安全生产、消防、依法纳税、用电、运输车辆管控等开展联合检查,对手续不全、不达标生产的予以关停,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打击、从重处罚。(县自然资源局X所、镇经贸办、镇生态环境科、镇应急办、X县公安局X派出所、镇水利科、X供电公司X所)
x.加强扬尘综合治理。严格降尘管控措施,严格控制扬尘排放,按照已出台治污技术导则要求,对扬尘面源污染进行规范治理,严格落实“x个百分百”及加细加严措施,对执行不到位、落实缺项的,立即停工整改,视情节给予行政处罚。严格按照全市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最新导则要求,经复查合格后,方可复工;再次发现问题的,除停工整改外,按日连续顶格处罚,对项目经理等管理人实施约谈,将施工企业列入黑名单。(镇生态环境科、镇村镇办、镇经贸办、县自然资源局X所、镇水利科)
加强镇驻地各类沙堆、灰堆、料堆、渣土堆等要采取苫盖等有效抑尘措施。达到“四净五无”,即路面干净,边沟干净,树池干净,路边至墙根干净;无乱堆乱摆,无乱停乱放,无污泥脏水,无杂草杂物,无白色漂浮物。驻地主次道路每天湿式机扫作业频次不少于x次,路面保洁后及时洒水,确保道路湿度、无扬尘。(镇村镇办、保洁公司)
强化道路扬尘管控措施。加强道路两侧裸土、长期闲置土地的绿化、硬化。加大人工清扫保洁力度,增加保洁频次,弥补机扫不足;雨夹雪天气,机扫车巡回作业,人工配合清理落叶。在具备洒水条件的情况下,道路每天巡回洒水降尘不少于x次;扩大机械化清扫范围,对空气质量影响较大道路、背街里巷提高清扫频次;主次干路采取高压冲洗与机扫联合作业模式,大幅度降低道路积尘负荷。构建环卫保洁指标量化考核机制。(镇村镇办、保洁公司)
x.严控餐饮场所油烟污染。严格禁止各餐饮单位使用非清洁能源,加强餐饮服务业油烟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重点地段执法巡查频次,餐饮经营业主不正常使用油烟净化设施或者未采取油烟净化措施,超过排放标准排放油烟的,一律从严从重处罚,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治,使用及清洗的日常巡查监管工作,建立执法巡查及油烟净化设施清洗台账,实现餐饮油烟治理有效提升。(镇执法大队)
x.严控露天焚烧。坚持疏堵结合,因地制宜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切实履行秸秆禁烧主体责任,建立全覆盖网格化监管体系,充分利用网格化制度,加强“定点、定时、定人、定责”管控,综合运用动态巡查、高清视频监控等手段,加强对露天焚烧秸秆、枯枝、落叶及垃圾监管。开展秋收阶段禁烧专项巡查,增加错时巡查力度,严控露天焚烧、烧荒等行为。(镇农技科、镇村镇办、镇生态环境科)
x.禁燃烟花爆竹。严格执行《X县烟花爆竹燃放管理办法》,按照“网格化、无缝隙”要求,加大烟花爆竹禁放监管查处力度。加大宣传力度,提前宣传燃放烟花爆竹对环境的污染危害;对拟燃放烟花爆竹行为及时跟进宣传告知劝阻,对违规燃放的个人,给予罚款。对辖区内的宾馆、酒店、加强禁燃管控,凡是在各自从业地点接待婚丧嫁娶、开业庆典时有燃放烟花爆竹现象的,处以罚款。(县公安局X派出所)
(四)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x.强化污染源自动监控体系建设。严格落实自动监控设施数据传输有效率达到x%的要求,未达标的实施整治。x年x月底前,主要VOCs排放行业中的重点源,以及涉玻璃熔窑、以煤和煤矸石为燃料的砖瓦烧结窑等工业炉窑的企业,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鼓励对颗粒物、VOCs无组织排放突出的企业,在主要排放工序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具备条件的企业,应通过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等,自动连续记录环保设施运行及相关生产过程主要参数。(镇生态环境科)
x.加强执法能力建设。秋冬季攻坚重点任务,定期开展培训,提高执法人员及智慧环保监管平台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大执法人员培训力度,围绕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政策文件、治理技术、监测监控技术规范、现场执法检查要点等方面,大力推进智能监控和大数据监控,充分运用执法APP、自动监控、电力数据等高效监侦手段,结合网格员线下巡查,提升执法能力和效率。(镇生态环境科)
三、保障措施。
x.加强组织领导。按照“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原则,进一步细化分工任务,制定配套措施。督促、监督有关部门落实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健全责任体系,《全县大气污染防治“十条工作线”责任分工》等文件要求,通过不间断加严排查整治,狠抓问题整改。同时,党政主要负责人及各相关主要负责人,每天坚持夜查工作。(镇党委、政府、镇生态环境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