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运营技术范文

时间:2024-03-21 17:51: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运营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全运营技术

篇1

关键词:网络安全运营管理平台;数据采集;综合分析;事件响应

1网络安全运营问题分析

在监测预警方面,目前网络安全监测预警主要采用人工的方式开展监测预警工作,在运的安全平台数据相互独立,每个角色需同时面向多个界面,网络安全运维工作量大;不同类型的安全设备、系统产生了大量冗余、误报的安全数据,安全人员难以实时处理;安全事件独立分散,无法有效的反映真实的网络威胁。在响应处置方面,目前各类安全事件主要依赖于人工进行事件响应,包含查看数据、封禁IP、电话反馈、邮件通报等,一次完整的应急响应需在10个以上的场景间切换。现有的应急响应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网络安全对抗日趋频繁的现实需求,应急响应自动化的需求已经迫在眉睫。在技术分析方面,对安全告警的深度技术分析主要依赖技术人员的个人能力与经验,且依赖人工的深度分析、溯源反制效率较低,一旦发生分析重心出错的情况,可能遗漏真正具有价值的攻击威胁。在协同指挥方面,目前网络安全设备和系统自动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但事实上还存在多个信息孤岛,设备、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互,使得内部多个自动化模块是割裂的、局部的、孤立的,不能构成一个实时的有机统一平台,导致信息没有充分共享,进而降低协同联动效率,无法实现统一的指挥决策。在流程管理方面,目前重点的安全管理流程仍以线下管理为主。常态化安全工作中排查发现的系统漏洞需要人工导出清单,完成漏洞预警单编制后下发排查整改,以表格形式汇总和跟踪漏洞整改情况;系统上线测试缺乏统一平台管理测试过程文档和测试情况,复测验证需要专人跟踪闭环,整体工作效率和管控精益度有待提升。

2网络安全管理平台的能力需求

通过网络安全管理平台的建设将设备、流程和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网络安全集中监控、预警、运维、管理,满足网络安全平协同指挥的工作要求,以全局视角统筹协调网络安全工作。一是网络安全事件管理集中化,通过对各种网络设备和安全组件的集中统一管理,将原本一个个分离的信息安全孤岛连接成一个有机协作的整体,实现对企业安全策略的制定、设备的统一配置、安全事件的集中管理、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以及安全策略的重构,从而有效提高用户网络的可管理性和安全水平。二是网络安全业务流程数字化,以数字化手段建设网络安全管理体系,渗透到网络安全业务链各个环节和各个层级,实现网络安全管理流程线上流转和业务线上管理,实现网络安全信息高度集成和实时共享。三是网络安全运营维护自动化,通过安全设备、安全系统数据的批量采集和关联分析,借助自动化事务调度、自动化安全编排等技术,实现安全态势自动化监控、运行维护自动化作业、风险隐患自动化预警以及安全事件自动化响应。

3安全运营管理平台的建设现状

国内安全厂商在自主研究开发基础上不断对国外厂商的SOC产品分析和研究,推出了多种网络安全管理的概念和产品[1]。安全运营管理平台建设利用安全智能、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依托SIEM+大数据平台,实现警报自动分级与资产自动排查、威胁高度可视和智能定位、风险深度挖掘、安全态势整体感知,打破安全防御孤岛,将各个分散的信息源汇聚后进行统一管理,通过关联分析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在技术架构体系方面,基于最新的安全运营架构体系构建,实现以SIEM为核心并集成全流量分析模块、威胁情报模块和机器学习模块的新一代SOC架构,提升架构的适应性与灵活性。在安全场景分析方面,在传统基于规则的设计方法之上,引入了用户行为分析技术,通过算法引擎深度挖掘用户的各种异常行为,为识别高级持续威胁攻击、社会工程等提供有力支撑。在提高安全运营工作效率方面,借鉴SOAR理念,通过SIEM平台并集成脚本技术,实现安全分析操作与多个工具的自动编排和高度可视化,以及安全处置操作和流程的自动化,提升安全分析人员效率。在协同管理方面,形成多级管理模式,适应集团型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例如:总部、分支机构的架构模式。在可视化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将日常工作汇总,对安全数据进行统一的可视化展现,从全局视角监测安全态势。

4关键技术

4.1平台架构

网络安全运营管理平台作为网络运营管理的支撑平台,可将整个安全管理体系纳入管理,但其核心还是综合分析和响应处置两个功能,其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平台的数据采集对象包括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主机设备、应用/服务等,通过不同的采集方式进行全要素信息采集。分析引擎主要是对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学习建模,从网络安全威胁、用户行为、脆弱性三个方面发现网络面临的风险。对于发现告警事件、应急响应事件,以及活动保障期间事件、作业任务处置流程进行全程闭环管理。

4.2数据采集

网络安全运营管理平台建立在各种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服务器设备、和应用系统所产生的安全数据及事件的基础上。从各种数据源高效灵活的采集安全数据是进行网络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安全数据根据涉及的网络架构、协议、流量、设备、人员、管理机制等因素进行分类[2],网络安全数据类型见表1。安全数据的类型、内容、格式各不相同,针对每种数据需要有针对性的采集方式对其进行采集,数据采集方式包括主动采集、被动采集、镜像模式采集等。当原始数据以文件、数据库等形式存储在数据数据产生地,通过在数据产生地部署采集的方式,对指定目录下的文件进行监听、进行增量读取,或通过ODBC/JDBC等通信协议获取数据库存储的原始数据。对于支持主动向第三方系统发送数据的数据源,采用Syslog、SNMP、Webservice等方式发送给指定的数据接收者。通过网络交换设备的镜像端口,接收来自网络中传输的任何网络访问流量。

4.3安全事件综合分析

网络安全事件综合分析通过分析多个事件的之间的联系,将不同来源的数据、知识关联起来,发现孤立的事件无法揭示的问题本质,发现攻击者的真正目的,准确定位攻击意图。一些典型的关联操作如表2所示。事件综合分析的实现主要依托分析算法与高效的分析引擎设计[3]。

4.响应

当网络安全事件分析产生告警事件后,就进入到事件的响应处置环节。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阻止网络安全事件的进一步扩散,防止网络内基础设施破坏和数据篡改、泄露,保障网络内业务系统安全、稳定和高效地运行。有效的事件响应需要设计合理的事件响应结构,规划好响应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计划好实用的技术、编制规范的事件响应流程、并协调好组织中各部门的关系等[4]。事件响应框架如图2所示。事件响应流程按照PDCERF响应模型可分为准备(prepare)、检测(detect)、抑制(control)、根除(eradicate)、恢复(recover)和跟踪(follow)6个阶段。6个阶段是循环有序的,每个阶段到的工作均是为下一阶段做准备[5]。事件类型的不同,采用的处置流程、涉及的人员和设备也不相同。事件的响应可以通过人工的方式,也可以根据预设的响应流程自动执行。网络安全运营中的事件自动化响应通过事先定义好的流程化框架对系统进行监控,一旦达到触发条件,可以按照预先设置流程,通过多个设备或者服务间的事件协同,实现事件的自动化处置。

5总结与展望

网络安全运营管理平台是在原有安全产品的基础上构建的一体化技术支撑平台,以综合分析、响应处置为核心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在网络安全运营管理中发挥关键作用。而随着安全数据、应用、场景量的激增,网络安全运营管理平台的技术能力也需要不断的提升。对于用户而言,网络安全防护的目标是保障IT资产所承载的业务的可用性、连续性、以及安全性,因此网络安全运营管理平台应从以事件核心逐渐向保障业务安全为核心转变,通过业务建模、分析业务风险,构建面向业务的能力体系。另外,网络安全运营管理平台应以更智能的方式处理日益庞大的安全数据、以自动化的响应方式减少人员的工作强度,通过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发现数据背后的原因,通过SOAR技术进行编排和自动化响应。

参考文献

[1]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上海斗象科技有限公司.国内网络安全信息与事件管理类产研究与测试报告[R].北京:2021.

[2]张海霞,乔赞瑞,潘啸,黄克振,连一峰.网络安全数据采集关键技术研究[J].计算机科学与应用,2021,14(4),832-839.

[3]刘兰.网络安全事件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4]吴福怀.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东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2017.

篇2

1云计算技术分析

云计算技术具有规模大、虚拟化、可靠性强、高扩展性、按需付费且价格低廉、优越的事务处理环境等特点,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对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备份和存储,其服务模式主要包括三种,分别为基础设施即服务、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as-a-Service),主要是利用硬件设备和虚拟机设备等提供扩展,可以更好的发挥计算机的存储作用。软件即服务(Software-as-a-Service)为用户提供虚拟桌面程序和软件应用程序。平台即服务(Platform-as-a-Service)就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开发Web服务。云服务商提供的这些服务在资金节约及数据安全性等方面具有很多优势。

2造成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储问题的因素分析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中存储着大量的信息,涉及到商业机密、个人机密信息等,关系着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保障网络数据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整个网络环境变得十分复杂,很多因素都不利于网络信息的安全存储。第一,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问题。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问题主要变现在硬件问题和软件问题两个方面,其中,硬件系统的问题主要是硬件设备发生故障或者是人为原因对硬件设施进行破坏,软件的问题主要是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容易受到一些不法之徒与黑客的攻击,他们为了获得某些利益,通常会利用相关的技术变更用户的访问权限,严重破坏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第二,计算机网络病毒。计算机网络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文件下载、网页植入、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通过采用计算机网络病毒对系统进行蓄意攻击,可以侵入他人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盗取信息,甚至还会通过不断的复制和传播,造成整体系统的瘫痪,破坏强度大,比如木马程序,它隐藏性强,植入之后不会马上爆发,不法之徒可以通过该程序远程对计算机进行控制,给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威胁。

3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储中加强云计算技术运用的策略

3.1对存储数据进行加密,提高安全保护系数

基于云计算技术提高网络数据存储安全性,可以应用加密技术,形成只有合法用户才能知道的密文,提高数据存储的安全系数。云计算环境的数据存储安全技术主要包括密码技术、加密算法体系。(1)密码技术。密码技术可以采用加密方式保护数据,数字证书鉴别身份,数字指纹及数字签名、密码技术验证等,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储十分重要。加密方式保护数据主要通过密码转换的方式将明文变成只有数据合法使用者可以恢复的密文,对传输的数据和存储的数据都可以进行加密。数字证书鉴别身份主要是通过标识网络通讯双方的身份信息确保数据的安全存储。密码技术验证主要是在数据储存过程中为了防止被篡改,将原始数据使用密码技术运算之后生成消息验证码,将消息验证码与原始数据一起存储,从而实现对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验证,主要应用在票据防伪中。(2)加密算法体系。为了提高数据存储的安全性,还可以使用加密算法,包括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Hash算法、阿里云SSH密钥对,其中对称加密算法的加密和解密密钥是可以相互推算的,只要知道密钥就可以实现数据的解算。非对称加密算法的通信双方加密和解密所需要使用的密码是不一样的。阿里云SSH密钥对由公钥和私钥组成,是一种用户登录认证方式,确保了计算机数据存储的安全,但是该密钥对仅支持Linux实例。(3)M-POR算法。M-POR算法在“挑战—响应—验证”机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用户归档文件数据时,系统会自动将挑战申请发送到云端,云端响应用户申请之后,发送验证信息,用户通过验证说明数据是安全的即可进行归档,如果未通过验证,则代表归档文件已破损,需采进行恢复,可以采用编码冗余信息实现文件数据的恢复,但是如果文档数据破坏严重,超出了恢复的阈值需要进行数据深层分析。

3.2强化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工作

除了数据加密之外,为了防止日常操作中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而造成的数据安全问题,可以应用灾难备份与恢复技术和安全审计技术,帮助解决各种突发的数据安全问题,在短时间内完成各种数据的恢复,防止数据遗失。此外,还可以采用身份认证技术,提高数据存储安全性。(1)灾难备份与恢复技术。云计算环境中的灾难备份与恢复技术主要为主机失效保护技术和数据的备份与恢复技术。主机失效保护技术主要包括主机集群技术,负载均衡技术和主机切换技术。主机集群技术主要是通过心跳线方式对业务系统主机的工作情况进行监听,一旦发现问题,就会自动把业务转换到灾难恢复系统主机上来处理。负载均衡技术如果某台主机在监听中发现问题,其主机上的负载会自动分配到其它正常运行的主机上。主机切换技术根据预先设定的灾难恢复预案,实现主机切换。数据备份和恢复技术主要包括异地保存技术、异地备份技术及远程复制技术。异地保存技术将本地备份数据磁盘在其它主机进行重新安全和恢复。异地备份技术主要是借助数据备份软件,对数据进行分级存储、灾难恢复和备份等。远程复制技术经过对数据产生端与数据灾难恢复端的网络,保证两端数据量、数据内容在每时每刻都能完全相同。(2)安全审计技术。安全审计的基本思路为基于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中监听某个终端的运营情况,一旦发现问题立即按照相关的方式给被监控终端的管理者发出警告,或者是启用故障恢复系统进行问题排查,追踪和分析历史数据记录,确保网络系统的运行安全及存储的数据安全。(3)身份认证技术。身份认证技术通过口令核对身份验证、智能IC卡身份认证、Kerberos身份认证以及PKI身份认证,确保用户登录的合法性。

3.3增强和完善云计算信息库的防火墙功能

防火墙在整个计算机系统的运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网络安全的重要保护屏障之一,通过防火墙技术可以拦截各种恶意软件和病毒的攻击和入侵,但是随着网络入侵技术的不断提升,需要对防护技术进行不断升级,可以采用安全组。安全组是一种虚拟防火墙,由同一个地域内具有相同安全保护需求并相互信任的云服务器实例组成。安全组具备状态检测和数据包过滤功能,用于在云端划分安全域。通过配置安全组规则,允许或禁止安全组内的云服务器实例对公网或私网的访问。

3.4云安全服务的应用

除了数据加密之外,还可以采用云计算环境下的云安全服务提高数据存储的安全性,一是,应用基础安全服务。一是,云服务器中的基础安全服务。该服务可以实现漏洞扫描、对异常登录进行检测,通过云安全中心或者是云服务器的控制台可以随着查看云服务器的安全状态以确保存储的数据安全。二是,DDoS基础防护服务。通过该防护服务可以有效拦截对云服务器的恶意攻击,保护云服务器的安全稳定运行,阿里云云盾默认为云服务器实例免费提供最大5Gbit/s恶意流量攻击。三是,RAM访问控制。只有具有RAM用户权限策略才能对云服务器资源进行访问,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数据资源的安全性。

4结束语

篇3

【关键词】电厂电气运行 电流互感器 自动化仪表安装设备 模拟互感器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员对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稳定性的需求越来越高。电气运行调试工作是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状态良好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建设人员应在明确其运行调试现状的情况下,找出具体控制的方式方法。与此同时,还要在原有设备测试技术的基础上,加大科学技术的作用范围及作用效果,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对电力系统使用安全性、耐久性的需求。这是进一步推动现代化经济建设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课题内容,相关建设人员应将其重视起来。

1 电厂电气运行调试现状

1.1 电气设备调试监管不合理

电厂电气运行管理机构是要通过相应的统筹措施来保证作用效果的稳定性,这也是实现电力企业经营发展目标重要保证。然而,在电厂电气运行过程中,由于电气设备运行维护工作的复杂性,使其存在一系列的安全隐患。但电力企业却没有在电气设备维修调试工作上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体系,这就使得设备调试以及故障排查工作存在一定疏露。由此情况可知,与电气调试工作没有一个行为规范且审查标准监管制度是分不开的。

1.2 电气设备调试工作缺乏组织性

相关研究表明,由于电力企业自身发展的特殊性,电力设备的安装设置均是又电气建筑施工单位完成的。而电气建筑施工单位并不具备设备调试维护工作的具体内容,这就使得其在安装设置过程中很少考虑后期的维护作业。这种情况,就给电力设备后期的维护调试工作便捷性Ю戳思大影响。一些企业为解决这一问题,将安装与调试工作结合在一起,仍不能解决这一差异问题。研究表明,导致这一问题现象存在的原因是:电气设备调试工作缺乏一定的组织性。即电气设备的安装不能按照正确的顺序为后期的调试以及维护工作提供环境。

1.3 电气设备调试人员专业技能不够

电厂电气设备的运行调试是一项专业技术很强的工作,但其在电力企业内部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这种情况,就使得电气设备调试人员缺乏专业技能培训以及相关作业方式指导。当其作用于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作业时,人员就无法以高专业素质对调试内容进行正确的判断。即体现在设备故障的检修以及排除工作没有进行到位。此外,电气设备调试人员受专业技能认知限度的影响,使其心态也无法承担起保证电厂电气设备运行稳定性工作任务。该问题具体体现在,电气设备维护人员只能解决简单的电力技术故障问题,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设备运行故障则无法发挥作用效果。

2 控制电厂电气运行调试问题对策

2.1 完善电气设备运行调试制度流程

首先,在电厂电气设备调试的初期阶段,相关人员要按照合同要求、工程作业流程以及相关的规划制度,对现行的设备调试方案进行完善。具体来说,就是将施工流程以及图纸材料要求体现在电气设备调试制度中,从而使实际工作人员能够在一个具有规范标准的环境下进行作业。此外,相关管理人员还要在电气设备调试方案中指出不同设备应采取的调试方法以及安全保障措施。这样一来,人员就能按照设备生产要求对其在空载以及带负荷的状态下进行调整测试,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值得注意的是,在确保电气设备各项指标正常的基础上,调试人员还要核对好继电保护的整定制度,从而进一步完善装置的调试方案。此过程,要严格遵循法律法规以及行业准则对其的要求,以实现电力系统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的统一性。

2.2 提高电气设备调试系统性

基于电厂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的繁杂行特点,电力企业应针对各项设备调试工作建立起一个完善的责任制度,以实现工程建设运行的系统性。具体就是采用分区、分片的方式,将繁杂的电气设备调试工作集中到一起。这样一来,设备使用以及调试人员就能在良好的沟通交流环境下,增加对设备使用状态的了解程度,进而最快最准的找出设备故障的发生点以及原因。在实际电气设备的调试工作中,一些技术人员存在没有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认识了解的情况下,盲目根据自身经验来确定故障发生点的可能性。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耗费了时间和工作精力,为此,研究人员应改变这一工作习惯,即在充分了解电气设备实际运行环境后,再着手对其进行处理。第一步,设备调试工作人员应将设备运行维护人员了解故障出现的实际情况、时间状态以及所处环境等问题。第二步,熟悉电气设备故障周边电路的运行原理以及电气结构,然后,再进行机械设备的调试、查验以及拆卸等处理工作,这是提高设备调试维护工作效率的关键。最后一步,在实际调试的过程中,人员要对设备内外部进行多项指标的监测,以判断设备多处的运行状态,老旧程度。

2.3 组织专业技能培训,提高电气设备维护水平

经验是保证电厂电气设备调试工作质量的关键,其需要众多设备维护工程以及时间来达成的。对于新加入电气设备维护工作的技术人员,要想尽快提升其专业技术水平,电力企业需要加大组织专业技能培训的力度,从而使其达到设备故障查验以及处理的技术要求。培训之前,电力企业相关管理部门应组织一次电力业务技术水平的测试,以明确其实际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而具有针对性的开展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此过程,培训管理部门还应将实际的设备仪器应用到人员的学习过程中,以提高其动手以及实践能力。例如,相关人员可将电气自动化仪表安装设备出现的调试问题作为培训内容。由于该设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易受电磁的干扰,因此,技术人员要进行设备调试维护过程中,应首先判断其周边是否存在高压输电线路,以保证其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此外,对于那些经验丰富的电气设备调试工作人员,还要加大新型检测设备技术应用的培训力度,从而使调试工作跟上设备开发建设的市场发展进程。这是减小电厂电气设备运行调试误差的重要控制措施,电力企业应将其重视起来,以实现预期的经营发展目标。

3 电厂电气运行调试技术创新应用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电流互感器是用于测定电气设备运行状态的主要仪器。但其作用于实际的调试工作中,存在电流发生器不易搬运以及二次电缆需要进行加粗设计的局限,这就都给电气设备的维护调试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为此,电力企业应加大电流互感器的电压调试方法,以提高设备故障检测的准确性以及便捷性。如图1所示,为电压调试方法试验接线图。

当采用电压法检测电流互感器的变比时,只要控制好激磁电流就能够保证变比测量的精度。据统计,当励磁电流不超过0.1A时,电压法的作用效果最为准确。而且,由于测试设备易于搬动,这就使其作用于保护级调试过程中,还能测定电气设备的伏安特性。基于电厂对电气设备现场调试的标准,仅要求调试人员对匝数进行测试即可,这就意味着电压法无需考虑到转角差对其的影响。由此可判断,采用电压法电流互感器作用于电气设备的调试,可替代电流法。值得注意的是,电压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许多技术还不够成熟,这是因为其没有建立在模拟互感器工作状态的基础上,其只能适用于交接性的试验。为此,相关研究人员应加大电压法测试电流互感器的科研力度,从而扩大其使用范围。

4 结束语

经上述研究表明,电厂电气设备运行调试工作存在一定问题,相关建设人员应采取如下问题对策对其进行控制:

(1)针对电厂电气设备调试监管不合理问题,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应通过完善电气设备运行调试制度流程,从而实现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的统一性。

(2)针对电厂电气设备调试工作缺乏组织性问题,电气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提高电气设备调试系统性,来实现调试工作的分块分区管理。

(3)针对电气设备调试人员的专业技能不够问题,电气企业管理人员要通过组织专业技能培训来提高电气设备维护水平,从而达到维护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的需求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立新,侯永强,杨星利,丰鹏海.浅谈电厂电气运行的调试及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9):19.

[2]陈琦.基于电厂电气系统设备调试措施的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6):132-133.

[3]陈强文.电厂电气设备启动调试与故障检修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6(01):130-131.

[4]邓外哺.对电厂电气设备调试技术的几点探讨[J].科技展望,2016(09):112.

[5]杨帆.电厂电气调试方法的改进分析[J].科技风,2016(10):26.

[6]刘昕.电厂电气调试工作改进及创新[J].企业技术开l,2012(32):36-37.

[7]张平,童萌.电气调试方法在电厂中的改进和新方法探讨[J/OL].科技与企业,2014(17).

篇4

【关键词】云安全技术 电力企业 应用

伴随着云计算建设的建设进行,智能电网信息安全问题开始慢慢的显现出来。所以,在智能电网云计算平台建设实施当中,需把信息安全在具体规划、基础建设、信息管理等方面加以重视,创建信息安全管理网络平台。这是目前我国广大电力企业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最近几年,信息安全早已被看做与生产安全同等重要的事情。国网内部的信息违规、信息泄露安全事件的出现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怎样通过行之有效的信息管理以促使电力企业信息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是目前信息网络管理工作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然而,云安全技术的应用对我国电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注入了新的技术力量支持。

1 云安全的基本概念及发展状况

伴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云技术应运而生,但是,云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在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云安全是极为关键的一项内容。

其实,在现代化网络信息时代中,云安全是信息安全的最新展现,其是并行处理、网络技术、未知病毒行为的辨别等新兴科学技术与理念的一种结合体,利用网状式大量的客户端针对信息网络当中的软件行为的异常现象实施科学系统化的监测,以查出信息系统中潜藏的木马病毒、而已程序等,同时传输至Server端口实施自动式的浅析及系统化处理,同时将木马病毒的详细处理方案传送至另一个客户端中。

2010年8月,国网信通企业创建电力云仿真实实验室,同时在2011年开展了对云计算技术设备的研发及建设工作,其中包含有:云服务器、云终端、云计算软件、云安全软件、云数据挖掘软件等的研发。

2 电力企业中云安全技术的应用分析

在电力系统智能云的基本前提下,电力企业中实现了云安全技术的具体应用。智能云能够通过运用集群、分布式计算等体系性能把电力系统当中的网络全部的计算应用软件集中在一起,一同针对各级别的电网、计算机终端供应相关的数据存储及计算服务。这样便能够把集群性能、分布式处理等全部的综合在一起,利用软件接口,为电力系统各级电网与计算机终端供应智能云服务。

2.1 云安全技术系统

现代化的电路企业信息安全框架当中,各级电力企业在信息安全防护上有着非常充分的基础设施经验,各方面的信息安全措施也是比较到位的,可是,县级电力企业安全水准依然是比较落后的一个方面,在整个企业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上力量非常薄弱,所以,电力企业中云安全技术的应用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企业信息安全性能得到显著的增加,做到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网络在高效能的状态下稳定的运转下去。

通常,云安全包含了身份验证、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应用服务器、网络防护、病毒防护体系等几大部分。

电力企业在应用具体的解决方案的时候一定要有相关的用户验证及明确授权的。云安全当中通常是通过在云中进行密钥分发服务器的具体设置,而服务器是按照国网、省网、市网来进行意义划分的,采用对称密钥与公考密钥的形式对广大用户进行认证与相关授权,上述产品便能够由广大用户自行加入、删除、配置密钥等。同时还能够给予不同角色不相同的权限以及用户具有的修改权限。密钥体系可促使广大用户能够得到准确的认真、辨别,以免会出现企业信息安全出现泄漏的情况。

云安全架构是通过对服务的共享来得以实现的,供应良好的标准桌面及应用,以此便能够在专属的服务器中供应更多的服务;应用服务器是将具体的应用分别发送至终端计算机的上面,由云端服务器集群来供应所需的全部计算能力。除此之外,云安全架构当中需放置所需的文件及相关数据的存储服务器。

网络防护与防病毒体系运用的是IDS架构对网络具体流量来进行监控的,网络当中的实时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上报到国网总部当中的网络运行控制中心,在有事故出现的状况下,便能够及时的将故障发生的位置做好精准的定位,同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防病毒体系运用的是发展比较成熟化的防护技术对病毒的传播进行及时的有效掌控,以促使电力企业信息网络处于安全的状态之中。

2.2 云安全技术的应用

通常,云安全体系的部署是遵循国网、省网及市网的层次进行一一部署的,各层电力企业的权限也会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别。在整个云安全体系当中,需要制定统一的信息安全策略,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网络当中的全部终端都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相应的更新处理,确保安全信息防护与科学防御措施达到严格化的统一。

通常,云安全系统会从完整度、机密性、可用性三个层次来进行信息安全的考虑的,其是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及数据方位的严格认证与授权的基础上来使得数据的机密性得到强有力的保障。通过不同的安全传输协议以促使数据机密性传输得到强有力的保障,通过对云安全中的各组配件的科学配置达到均衡负载及实现信息的可用性价值。

电力企业中云安全技术的应用皆是在云端完成的,在客户端不需要进行用户信息的保存,为此不需要担心服务器传输过程中会不会有数据丢失的问题发生。

云安全体系终端用户访问控制的安全性:云安全技术能够供应较为精准的访问控制,能够通过具体的安全措施打开或关闭USB端口,这些USB端口同时能够实现分级掌控,以确保连接的扫描仪、智能卡等得到正常的应用,可是大容量存储盘将会禁止使用,这样才能够促使一些敏感性质的数据在不经过U盘泄漏到外面,同时确保整个信息系统在安全的状态下顺利运行。

3 结束语

在不远的未来,智能电网必然会获得飞速的进步及发展,为此是需要一个健康的信息运行网络在作为支撑的,云安全技术作为一种非常先进的信息安全管理观念,将会在电力企业中得到非常广泛的有效应用,发挥其显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德文,宋亚奇,朱永利.基于云计算的智能电网信息平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22-34.

[2]孙德明,何正嘉.快速构建基于Web的远程测控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23):l60-162.

[3]朱文凯,陶波,何岭松.基于Internet的嵌入式e-维护装置[J].测控技术,2002,21(6):17-21.

[4]夏应高,朱秀昌.用于监控视频的滞留与搬移物体的检测算法[J].视频应用于工程,2008,32(12):86-88.

篇5

关键词:煤矿 瓦斯、煤尘防治 技术研究 成效

一、引言

淮北矿区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但其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复杂,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多,致使煤矿生产中安全问题复杂化。随着采掘深度的逐步加大,正面临着许多新的安全技术难题。安全生产关系到国家财产和矿工生命的大事,历来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煤矿多年来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在“综合治理,总体推进”的正确思想指引下,积极开展煤矿瓦斯、煤尘等灾害治理安全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好的安全生产成效。安全生产环境逐步得到改善,形势越来越好。就煤矿瓦斯、粉尘等防治问题,仍需要积极开展研究,在投入上需逐步加大,切实为煤矿安全生产营造一个良好环境。

二、瓦斯防治技术研究情况

1.瓦斯防治技术。①瓦斯的危害。对于煤矿瓦斯的危害来说,它主要集中表现在瓦斯窒息和爆炸事故方面,同时煤矿瓦斯大量地排入大气,也增大了大气层的温室效应,恶化了气象条件。②瓦斯预测技术。在煤田煤层瓦斯含量的预测何矿井瓦斯涌出量的预测技术中,充分研究了地勘钻孔瓦斯解吸与影响的因素,并确立了统一的较完善的煤层瓦斯含量、矿井瓦斯涌出量的预测方法,从而实现了从瓦斯含量的测定、涌出量预测,一直到矿井瓦斯地质绘图的微机化、自动化和规范化管理,其预测准确率高达80~85%。③瓦斯抽放技术。煤层瓦斯抽放是矿井瓦斯的治本措施,“十一五”期间,矿区几对矿井实现了瓦斯抽取利用。井下实现了本层、邻近层、穿层、采空区瓦斯抽放。对于综采工作面超前强化抽放瓦斯方法及工艺装备研究,试验成功了200~500m岩石水平长钻孔抽邻近层的瓦斯,煤层水平(250m)长钻孔及预裂控制爆破强化抽放本层瓦斯的综合抽放技术等,从而使工作面瓦斯抽放率提高20%。水泥扩孔技术是利用钻机通过钻杆、钻头沿钻孔喷出高压水射流,以旋转式切割扩孔,其效果十分明显,单孔抽瓦斯量就提高了0.6~1.0倍。

2.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①防突技术发展历程。防突技术经历了安全防护、防治技术措施和综合防治阶段。1988年制定并颁布实施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把防突技术总结为:预测、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和安全防护措施的四位一体,经过多年的深化,目前我国防突技术已提高到世界领先水平。②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技术。该技术完善了采掘工作面钻孔方式的突出预测指标和临界值确定方法,并研制成功以钻屑瓦斯解吸特性和钻屑量来综合判断煤层突出危险的ATY、WTC预测仪。经许多矿井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安全掘进效果,不突出预报准确率达100%,突出预报准确率达60~70%,使得防灾工程量减少了50%以上。另外,研究的以测定AE声发射事件、瓦斯涌出状态和煤壁温度变化等指标的非接触式预测方法,并开发出KJ54型安全监测系统。它具备了环境监测与突出危险实时监测的功能;利用无线电波透视、天然电磁辐射、地质雷达等物探技术,初步实现了对突出煤层的区域性预测。③防突新技术。它在改进、完善、提高开采保护层、预抽煤层瓦斯、超前排放钻孔、深孔松动爆破和水力冲孔等技术措施外,重点研究了对机采、机掘工作面的防突技术,并建立了一套突出区域预测、长钻孔控制预裂爆破、水力疏松相结合的综采工作面防突工艺;机掘面形成机械、液压、操作为一体的全液压防突钻孔、割槽装置及工艺技术; QFZ-22型轻便防灾钻机,集强力钻孔与防卡钻功能于一体,是实施超前排放钻孔的高效、轻便钻机。这对地质构造破坏带和严重突出矿井而言,有效提高了整套综合治理突出技术,并在四位一体的防突措施基础上,发展为合理采掘部署、突出预测预报、防突措施及其效果的检验,以及安全防护措施的配套综合防突体系。

3.瓦斯煤尘爆炸防治技术。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仍是煤矿最重大的事故。国家在这方面已建立了大型实际规模爆炸巷道及试验基地,并开展了各种粉尘的爆炸机理、特性及防隔爆措施的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瓦斯、煤尘共存条件下爆炸特性的研究,着重探讨了采掘机械的切齿摩擦火花引燃引爆瓦斯煤尘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切齿结构与材质等防止切割摩擦火花引爆的综合措施。煤矿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被动式隔爆水槽、水袋的性能、吊挂工艺及布置方式,改进后的XGS型隔爆水棚也能隔绝弱爆炸的传播,并扩大了隔爆的有效范围,且安装移动方便。BJK-S型自动抑爆系统,实现了远距离对机掘工作面或有爆炸危险场所的瓦斯、煤尘浓度、沉积煤尘强度连续监控、超限报警,并控制作业设备的断电;可将瓦斯燃烧、弱爆炸等就地扑灭,有效地控制瓦斯煤尘爆炸。开发的YBW型无电源触发式抑爆装置,采用光电器导爆索爆破喷撒水质抑爆剂,最佳水雾形成时间小于150ms,水雾存在时间超过500ms,具有良好的成雾性能和日常维护工作量小、安装应用方便的优点。对抑制瓦斯、煤尘爆炸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三、粉尘防治技术研究

随着矿区综采、综掘、高产高效工作面的不断发展,其煤矿粉尘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突出,虽然经过多年的科技攻关,防尘效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效果,但仍需要在防降尘技术上有所突破及较大的发展。①在综采工作面的防尘技术方面,是重中之重,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煤层注水,并实施长钻孔深封孔技术;积极利用水泥砂浆封孔泵,以解决封孔难的问题;要着力对采煤机采煤产生的粉尘实施含尘风流控制,使用高压水外喷雾降尘技术,对液压支架、放煤口实施自动控制水喷雾降尘技术,以降低了综采系统粉尘浓度。②机掘工作面的除尘技术方面,需要改进和完善系列湿式除尘器的技术特性,提高除尘效率。这几年来,虽然有效地控制了呼吸性粉尘,重点开发了布袋除尘器,但不足的是体积较大,制造成本较高。对转载点开发气流循环除尘装置,用密闭罩将转载点尘源与外界内流场隔离,在罩内引射气流循环除尘。研究的声波雾化、磁化水、预荷电喷雾降尘新技术,有效提高了水喷雾降尘的效果。国家为强化和规范呼吸性粉尘的检测,研制出AZF型呼吸性粉尘采样器,它可连续工作8h,并能分离效能符合BMRC国际曲线,填补了国内长周期定点呼吸性粉尘采样器的空白,实现了粉尘采样质的飞跃。

四、煤矿通防安全科技建议

煤矿每年发生的重大事故,85%发生在高瓦斯或有突出危险的矿井;90%为瓦斯(含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全国煤每年因事故及尘肺而带来的经济损失约为30亿元,可见煤矿安全状况不容乐观。近两年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及直属机构的建立,为实现煤矿安全状况根本好转实施了一些重大举措,取得了显著的安全成效。为促进煤矿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煤矿安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建立,它将会加快煤矿安全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进程。淮北矿业在防治瓦斯、煤尘方面每年也都相应安排了一些重要安技措工程改造,扩大安全投资,取得重大进展。在此,针对煤矿安全状况和安全技术的难点,提出以下几点重点科技攻关意见:①瓦斯超前治理与瓦斯资源开发技术。瓦斯给煤矿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但又是洁净能源。根据前期南部矿区一些矿井利用瓦斯的经验,积极开展瓦斯抽取利用工作。对超前规模化、高效率的瓦斯抽放技术进行科技研究与攻关,为高瓦斯矿井提供安全生产条件,并为瓦斯规模化、商业化的开发利用创造条件,同时也能得到国家的政策扶持。②粉尘治理技术。粉尘是煤炭生产环节中的一个突出性安全问题,也是作业场所的工业卫生问题。要把呼吸性粉尘的综合治理技术纳入新一轮的攻关内容。连续检测技术,应用减少粉尘产生和高效经济、便利的除尘技术与装备一并纳入。③积极研发高效、节能、高可靠性的通风设备、安全工程装备。重点解决瓦斯等有害气体检测元件,实现长寿命、高稳定、高可靠性运行。④加强基础和检测技术的研究,为安全监察建立完善的技术保障和技术支撑体系。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矿山;电气设备;安全运行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矿山设备电气安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人员问题

(1)一些矿井的机电标准化管理人员一般都为兼职,对电气管理、电缆管理、小型电器管理、防爆检查、设备管理、配件管理、油脂管理等管理不到位或干脆就不管理。

(2)管理不到位。设备从选型、购置、验 收、试验、安装、维护、修理直到报废的全过程中某些环节还不到位。有的矿山设备验收、使用制度执行不严,导致一些不合格产品进入一线和库房。

(3)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手段落后。一些地方矿山的技术人员占极少数,技术管理不能指导生产。

(4)机电队伍整体素质较低。一些地方矿山机电管理人员没有什么文化,专业技术水平也不高,没有参加过设备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的进修,机电管理只是凭着他们以前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而进行。

(5)机电培训都只是走走形式,根本就达不到培训的目的。尽管地方煤矿每年都进行机电培训工作,但讲解的都是理论方面,职工听不明白,实践操作方法讲授不具体,而所学的理论,职工在实际操作中根本就用不上。

1.2 设备问题:

(1)电气设备,如电缆、矿用隔爆开关等技术指标不过关,给煤矿安全留下了巨大隐患。

(2)没有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无法对购进设备进行必要的性能、指 标、安全性检测。

(3)维修、检修用配件、工具不足。

(4)运行中的大型设备及电网供电采用的保护装置不完善等。

1.3 技术问题

(1)各单位都制定了相应的制度、规章,但实施力度不够。

(2)各种操作规范执行不彻底,工作过程中敷衍了事,出了事故,无法追查问题所在环节。

(3)普遍存在重视瓦斯、煤尘、水灾等重大事故,对机电事故重视不够的现象。

2 如何从人员、设备、技术三方面抓起确保电气安全

首先从人抓起:(1)电气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并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工作。严禁非专业人员从事电气工作。

(2)电气工作人员主要职责是机电管理,必须做到专人管理,人员数量必须保证能够完成全部的管理、检查、维护、检修等工作。

(3)设备的选型、购置、验收、实验、安装、维护、修理和报废都有具备相应理论及实践技能的人员进行管理和操作。

(4)电气工作人员必须定期进文化素质提高,专业培训要重视系统性、有针对性、理论实践相结合,不能单单进行抽象讲解,要让被培训人员听得懂、说得清、用得上。真真正正获得培训与提高,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

其次从物抓起:(1)变压器、较高建筑物等,要安装灵敏、可靠地避雷装置。(2)架空线路至地面建筑物、树木、管道、道路的距离必须符合安全技术规定距离。严禁架空线路跨越屋顶和燃烧材料建成的建筑物。

(3)各种电缆头必须密封可靠,绝缘良好,不漏油,终端盒不得有积水和裂纹。

(4)220V 灯距离地面高度不应低于2m,其火线必须经过开关装设,危险场所应采用 36V 以下的安全电压。

(5)保护电动机的保险丝额定电流应与电动机的容量相符合,胶盖闸刀开关和铁壳开关必须在进线部位装有插式熔断器,铁壳开关的外壳必须有可靠地接零或接地保护。

(6)木工房及一般易燃场所的电器设备必须整洁,接头必须牢固。照明灯具必须符合防火要求,禁止使用 150W 以上的白炽灯和碘钨灯。

(7)有腐蚀性(如电解)的场所、电器设备、线路及其控制装置,必须有防腐蚀措施,操作人员接触的开关按钮等不得有漏电现象。

(8)电器安全用具(如绝缘棒等)必须按规定进行试验和检查,如发现不符合要求,应停止使用。

(9)电气设备的安装要试验操作,先试手动、后试自动,先试空载、后试负载。

(10)连接电动机械与电动工具的电气回路,应设开关或触电保安器等保护装置。移动式电动机械应使用软橡胶电缆,严禁一闸控制多台电动设备。

(11)热元件和熔断器的容量应满足被保护设备的需求,熔丝应有保护罩,管形熔断器不能无管裸用,熔丝不得大于规定的截面,严禁用其他金属丝代替。

(12)手动操作开启式自动空气开关、闸刀开关及管形熔断器时,应使用绝缘工具,如绝缘手套,绝缘棒等。

(13)装有自动保护装置的电气设备,自动装置应投入使用,未经有关技术部门或技术人员同意,不得随便切除。

(14)无保护盖的电器开关不准操作,合闸操作,先合隔离开关,后合负荷开关,分闸操作,先分负荷开关,后分隔离开关。

(15)一切电气装置拆除后,均不得留有可能带电的导线,如必须保留,应将端部包好绝缘,并作出标记妥善放置。

再次从技抓起(1)高、低压电气设备的短路、漏电、接地等保护装置,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则》、《矿井保护接地装置的安装、检查、测定工作细则》、《煤矿井下检漏继电器安装、运行、维护与检修细则》和《矿井低压电网短路保护装置的整定细则》的规定。

(2)短路保护计算整定合格,动作灵敏可靠。固定结合面、阀门、油标管等不应有油迹。

(3)漏电保护装置使用合格。接地装置应符合《保护接地完好技术标准》。网络的绝缘电阻不小于 1140V60kΩ、660V30kΩ、380V15 kΩ、127V10kΩ。

(4)各单位的电器设备的外壳必须有可靠的接地,应有可靠地短路保护装置。手持电器装置工具宜用36V 以下的安全电压,其金属外壳必须可靠接地或接零保护。

(5)电器设备检修完毕之后,不可立即接通电源。在送电前要做好以下工作:仔细检查设备上和设备周围是否有杂物、工具的遗留,标志牌是否取下;拆除携带型接地线(临时接地线)、检修时所设的临时遮拦和护罩等;拆除开关或刀闸操作手柄上的锁,检查或刀闸是否处于断开位置,关上固定遮拦的门并上锁;所检修的设备,其接线是否正确,检修时暂时拆除的导线或端子等是否恢复;接地(接零)保护线是否接好,导线接头的绝缘是否包缠好;导线端头与设备零件或外壳是否相碰,连接和压紧螺丝是否紧固;所检修的设备安置是否稳妥牢固,设备上的污泥是否清除;办理安全工作票终结手续。以上的工作完成后,保证无误,等工作人员撤离设备后,才可送电。以下是送电时需要注意的,以防发生故障,做好万全准备,即手握电源开关,合上开关后观察设备是否冒烟、异常声响、火花、电弧等异常显现,是否闻到焦味;如果一旦发生情况,必须马上断电,寻找原因;若无异常现象,应使用试电笔测试外壳是否漏电(在开关开和闭两种状态下分别测试),确认无差错,待工作人员离开设备,才可送电。

(6)禁止在本单位不能控制的线路或设备上进行作业。一般来说,供电部门使线路停电进行的清扫或检修等工作,都需要事先得到调度所的批准,对其停、送电时间都有严格的规定,并且是通过正式的联系而执行的。

3 结语

本文从人物技三方面阐述了近年矿山电气安全中的相关问题,结合实际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人、物、技三方面结合才能有效避免矿山电气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的伤亡和设备的损坏,切实保护好人及设备的安全,规章制度的完整执行是根本,设备和工具的齐备和定期养护是保障,人员的思想重视和素质提高才是最重要的,只有人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努力提高技术和文化素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合理使用设备工具才能最终确保矿山电气设备安全。

参考文献

[1] 钮英建 , 杨有启 . 电气安 全工程 [M].北 京:中 国 劳 动 社 会 保 障 出 版 社 ,2009.

篇7

关键词:二维码;云服务;防雷安全;管理

引言

为了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实际工作中法律法规只能起到对本行政区域单位约束的作用,要想起到比较好的安全管理作用,需要配合现代化科技措施。而在现实工作中,往往防雷安全检测与防雷安全监管信息交换处于脱钩状况,防雷安全检测结果信息不能直观、快速的反映到现场安全检查监管部门,从而导致企业生产部门不能及时快捷的获得防雷安全指导工作。因此要快速高效地完成防雷安全监管,还需要通过新兴的技术手段配合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运用,才能高效地实现防雷安全监管,文章探讨的“二维码技术”在防雷安全管理中的运用就是技术手段之一。通过建立二维码信息云平台,将检测的数据及各项指标录入信息数据库,再进行二维码生成,张贴于各企业重要位置,通过扫码可以直观的得出相关结论,极大的方便了获取数据信息和提升了安全监管效率。

1 二维码技术简介

二维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方式,并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二维码作为一种信息载体,与其他信息载体一样,具有信息携带、信息自动传递的功能。但是,二维码不同于其他信息的特性,它是一种图形数据文件,其信息的存储形式是图形,而且可以在很小的面积内存放相当数量的信息。二维码作为一种高科技的自动识别技术,其优点显而易见的,它具有信息容量大、编码识别率高、纠错性能好、成本低、制作简便和快速识别、全方位识别等优点,广泛用于社会生产各领域。

2 二维码制作方法

2.1 制作过程

网络上有很多制作二维码的软件,均可免费下载,同时都具备有各种优化、美化效果,用户可以随意选择,我们选择的是“草料二维码生成器”,是一款免费软件,使用草料二维码生成器对每个检测部位的数据、检测人员、检测时间、联系方式等首先进行导入,调整好格式,通过转换软件生成二维码标识,后期也可经过处理使其美观、耐用。开始制作二维码导入数据时,如果数据变化,二维码标识也跟着变化,结果导致二维码标识每年都要更换,造成极大的人力物力浪费,在具体操作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不便操作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转变思路,把每一个二维码标识变成一个固定的网站,设一个后台,不再更换,扫码便可进入该网站,获取数据。该二维码的数据均通过后台导入,并且每年对数据的更新只需要在软件后台更新即可,生成的二维码标识不会由于数据的改变而改变,相当于生成的二维码只是一个存储载体,外观不会改变,每年也不需要再重新制作二维码粘贴板,极大地节约了成本,简化了每年更换粘贴板的工作。

2.2 扫描二维码

通过手机上安装的微信、QQ客户端,或者各类浏览器客户端,打开其中的扫一扫功能,扫描图中的二维码,可以马上获得各项相关数据(见图2所示),具体包括:检测场所名称、各项检测数据、厂区联系人、检测人员、检测时间等。如果没有进行防雷检测,也可显示未检测信息。每次各种形式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中,在企业暂时未提供检测报告时,检查人员只需要带有手机,就能方便地获取防雷安全信息,极大方便了各项安全检查工作,对企业防雷安全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3 二维码后台维护

在前期需要建立二维码数据库,建成以后,每年的年检数据只需要在后台对实测值进行修改,更新。现在已经通过云平台上传了大冶市劲牌有限公司和华润燃气的二维码信息,并张贴。二维码张贴后,如需修改信息,只需要在后台修改,二维码的图案不会改变。使用单位在第一时间就可以得到防雷检测结果,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安全监管。当然,纸质检测报告仍然要同时提供。

4 二维码技术应用

4.1 应用思路

(1)在具体应用中,初步设想在大冶市主要大型企业及重要易燃易爆场所的显著位置(重要办公场所、入各车间的重要入口处、烟花爆竹仓库的警示牌上等)固定或粘贴由大冶市防雷中心开发的二维码标识。

(2)二维码涵盖的内容为重要接闪器的接地阻值、存在问题、检测时间、检测人员、企业负责人、下次检测时间、防雷检测机构联系电话等重要信息,通过特定软件生成二维码,再印刷进行张贴。

(3)通过一到两年的局部范围实施,如果技术成熟,条件许可,将把这项工作纳入日常防雷管理工作流程。

4.2 应用结果

目前对湖北省大冶市几个大型企业如劲酒厂、华润燃气,实施了二维码信息转化生成和覆盖,在这些场所的厂区、设备区域标注“防雷监管二维码”、对这些企业的防雷检测报告进行“二维码”标注,实现了信息化监管,为安委会成员单位进行安全检查提供防雷安全共享数据,充分分析年度防雷安全形势提供了便捷途径。同时对区域内定期检查单位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开展防雷安全监管也起到了推动作用。这一技术的运用得到企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纷纷称赞是一个不错的思路和管理技术。我们在向大冶其他企业介绍这一技术的时候,同样得到企业的认可,纷纷希望在自己的企业推广这一技术,目前打算在大冶地区其他易燃易爆重点防范区域如化工厂、茗山地区烟花爆竹企业、中石油等企业推广这一新技术。

5 结束语

通过建立检测单位的防雷二维码信息库,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被检单位在日常安全检查工作中对防雷安全的掌握,而且对防雷工作的开展有着多方面宣传和指导作用。文章介绍的二维码技术在防雷安全管理中的初步应用,实现了检测单位对防雷检测结果有一个比较直观、快捷、方便的获取途径,同时帮助企业及安全监管部门及时了解防雷安全信息,及时发现有可能的隐患问题,更好地实行防雷安全监管。应用效果良好,应用效益乐观。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中间件;数据库;安全可控;集中专业化运维

一、背景及意义

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银行所开展的各方面业务均以IT基础设施作为支撑。保障银行业务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保障业务系统的连续性、稳定性、可靠性,是IT系统运维的主要目标。如何充分整合利用各类软硬件资源,提高运维团队专业化水平,提高运维管理效率是目前银行IT运维的主要挑战。

(一)信息系统运维管理面临的挑战

我们已投产应用系统200余套。由于IT人员少,需借助外包人员从事具体运维工作,目前由70多家外包商,每家从2人到15人不等,分别负责不同应用系统,绝大部分是纵向独立运维。随着我们业务及IT系统快速发展,信息系统运维管理问题日渐凸显。

第一方面,管理复杂度高。系统多,队伍散,对统一的质量,统一流程控制难度大,规范难以落地。专业化程度受影响,每个队伍人员少,难以兼顾各方面。整个运维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能力依赖于每个队伍。每个人的短板决定了系统性风险。每个系统相对独立,难以保证跨系统、跨团队知识转移。对外包队伍依赖性高,外包管理难度大。

第二方面,资源利用受影响。数据库中间件等软硬件资源无法跨系统调度,交付时间长,资源管理标准化程度低,资源配置合理性不足,资源投入成本高。

第三方面,安全生产压力大。没有双活或多活架构,系统跨中心抗风险能力不足,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压力。

第四方面,银监会提出安全可控,是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因非关键系统运维多、小、散、标准化程度低,导致保证安全可控实施难度大。

针对上述挑战,如果没有强大的运维体系,专业化队伍,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风险将会很高。

(二)研究内容及目标

本课题立足实际,结合安全可控监管要求,以专业化、标准化为指导,从管理革新和技术改进两个层面,通过对人力和软硬件资源进行科学分类、集中整合,围绕应用系统、中间件和数据库多层次立体化综合设计,建成一套高效实用的运维体系,重点解决生产安全面临的突出问题与挑战,提高信息系统的整体抗风险能力。

二、集中专业化体系建设整体思路

通过虚拟化技术,结合数据库及中间件的云化高可用性、负载均衡和DNS技术实现主机虚拟化、数据库云化、中间件池化的技术架构体系;通过建设专业团队体系,实现应用集中化、接入智能化、运维专业化、监控统一化的管理体系。

整个体系通过数据库云、中间件资源池、集中专业化应用运维三个层面的资源整合、专业化建设实现。

集中数据库平台。通过利用全局DNS机制,结合负载均衡及数据库自身高可用技术,整合非关键系统数据库,提高服务器资源利用率,实现统一管理,降低数据库版本多样性,提高数据库服务高可用性和安全性水平。

中间件池化建设。建立基于虚拟机为基础的中间件资源池,实现中间件快速部署,统一配置,提高中间件部署工作效率,充分利用各类软硬件资源。

三、集中数据库建设方案

集中数据库平台应满足高可靠高可用服务要求,即业界公认的RAS标准。所采用的数据库软件在集群、管理、数据保护、资源利用方面要求具有先进性,有较长时间的技术支持。我们已有的数据库管理经验对集中数据库平台运行维护具有支持作用。集中数据库平台建设重点满足以下方面:

1、高可用性。集中数据库平台应能够满足较大的负载需求,提供高可用的数据处理和应用响应能力。可根据负载需求灵活扩展计算资源,提高系统容量和处理能力。调整资源过程简便,能有效缩短服务中断时间。

2、数据同步及数据安全。为保证数据安全性和操作管理风险可控,集中数据库平台应具备数据多冗余存储机制及同步机制,满足不同级别容灾需求。

3、快速切换。数据库集群内部及站点间应具有快速切换功能。

4、隔离机制及可审计性。应用与系统管理间具有分离机制、操作可审计机制。

5、数据备份及服务保障。集中数据库平台配套相应的备份及其他保障机制。

6、兼容性和弹性扩展。集中数据库平台通过较简单的部署配置方便的扩展并利用现有软硬件及人力资源,提供较高的性能价格比。从而以较低的成本、较少的人员投入来建设和维护系统。

7、风险可控。数据库集中运行采取逐步过渡原则,根据系统重要性和各自情况分别制定数据库部署方案。将需要集中部署的新系统数据库和现有系统数据库分期分批逐步融入集中运行平台。

(一)整体架构

通过整合服务器资源,对数据库进行“统一资源、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监控”四“统一”管理,持续提升数据库运维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同时提高运维质量和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

以数据库容器及运行其上的数据库实例为核心,将备份、监控、审计、安全机制进行合理整合,通过数据库双活和同城容灾建设实现集中数据库平台安全性和高可用性。

(二)高可用性

应用访问数据库方式通常采用节点叠加的配置方式,给集群扩展及服务切换带来诸多不便。主要体现在横向扩展难度大、跨中心切换复杂度高、应用配置变更频繁、运维难度大。

为了实现高可用性,简化操作复杂度,减少数据库切换对应用系统带来的影响,集中数据库平台综合采用负载均衡、域名服务实现与应用系统连接透明化,即无需在应用层修改配置,只需要调整负载均衡分发策略即可实现数据库切换。

经全面测试验证,我们选用F5作为负载均衡实现产品。负载均衡与数据库集群的连接有F5简单分发、F5单路与集群负载、F5多路与集群负载三种配置方式。

(三)容灾实现

1、服务切换

引入负载均衡设备后,数据库切换操作大幅简化,且简单快速。在负载均衡器上均预先设置好主辅数据库两组配置信息,其中辅中心的数据库配置状态禁用。在数据库不可用而需要切换时,一键式将F5分发由主中心切换至辅中心,应用无需进行任何操作,且对应用透明。

为了实现F5跨中心透明切换,通过采用全局DNS机制,当一个中心的F5都发生故障时,辅中心的F5接管服务,同时DNS提供辅中心F5的域名解析。

2、数据同步

提供存储级数据同步和数据库级数据同步。各系统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主数据中心和容灾数据中心间数据同步方式。目前所采用的数据同步机制有存储复制(TC)、数据库复制(ADG)、存储复制与数据库复制结合(TC+ADG)、Oracle GoldenGate(OGG)四种。

3、备份策略

集中数据库平台按照每天全备策略进行数据备份。一个月的数据保留在虚拟带库,超过1个月的数据保留在磁带库。恢复验证按照系统等级分每月一次,两月一次,每季度一次三类。

4、技术选择

鉴于Oracle数据库是我们的主流数据库,通过对11g和12c的对比测试,12c具有更为先进的云化技术优势,因此采用Oracle12c实施集中数据库平台建设。

在数据同步、负载均衡、数据安全、资源分配、数据复制等方面分别采用业界主流产品ADG、F5、DV、PDB、TC进行实施。

四、中间件池化方案

中间件在扩展性、安全性、与应用耦合度、资源使用情况均与数据库有很大不同。通过建立统一的中间件资源池,实现中间件部署自动化、服务定制化、配置标准化、架构统一化。中间件池通过最小资源单位进行分配,每个资源单位具有统一标准,可以灵活、快速的为用户部署所需的中间件集群。单个中间件节点具有高可用机制,可提供持续稳定服务。

(一)整体架构

通过虚拟化技术制定基础资源模板(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平台和标准化参数配置),采用镜像技术进行资源初始化,同时实现WAS节点在服务器层面高可用性。在基础资源模板上通过配置完成中间件集群搭建。

在计算资源分配上,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资源分配自动化,可以为中间件提供高可用、可随时扩展的虚机资源。有效整合资源,简化管理流程。

(二)技术方案

1、池化内容。目前我们使用的中间件产品有WebSphere、WebLogic、Tomcat、MQ、Filenet、Cognos、Informatica和Tibco等多种。其中WAS中间件占59%,绝大多数部署工作以WAS为主。中间件池化建设工作从WAS池化开始,逐步酌情扩展至其他中间件产品。

基于我们现状及发展规划,搭建WAS三个主流版本的资源池。每个资源池包括WEB服务池、DM管理池、WAS服务池。

WAS资源池:WAS资源池用于部署应用程序,通过集群功能实现高可用,集群中节点数依据应用系统访问量和并发等指标设定。

DM资源池:DM资源池用于管理WAS集群和应用程序。

WEB资源池:WEB资源池用于特定系统的静态程序。

2、资源单位。最小资源单位。虚拟化环境为WAS池提供的虚拟机资源为2核CPU、8G内存、150G存储空间。每个虚拟机上部署1个WAS节点及一个服务实例。

集群资源单位。通过横向扩展WAS节点组成的集群满足较大的WAS资源需求。每个WAS集群最多由2或8个节点组成。

3、负载均衡机制。WAS节点间通过网络负载均衡设备+WAS单节点部署、网络负载均衡设备+WEB分发(可选)+WAS集群两种方式实现。

五、集中专业化运维管理方案

(一)人员组织

按照业务条线组建专业应用运维团队,将外包人员按照供应商分组,同时配备不同行方项目经理,实现横向运维,纵向管理。根据不同维度,分别建立应用软件、中间件和数据库共五个专业技术团队,统一负责相关系统及数据库和中间件基础软件的运维。

1、应用软件运维团队

负责业务应用软件日常巡检、热线电话支持、版本上线、数据变更、数据备份、系统跑批等运维工作。根据实际经验,为保证运维质量和控制操作风险,对于非关键应用系统而言,每个人负责的系统平均不超过3个,每个系统运维都设立AB角,并统一安排运维质量管理人员。

2、中间件运维团队

负责中间件环境的建设和维护,包括中间件的安装、升级、监控、技术支持、故障排查等运维任务。中间件是通用软件,与具体的业务逻辑无关,但种类繁多,技术复杂,对运维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实际经验要求高。每类软件产品配置3-4名专家,集中统一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3、数据库运维团队

负责数据库系统建设和维护,包括建设集中数据库系统,负责数据库系统的统一监控、性能调优、故障处理、技术支持等。数据库与中间件软件类似,也属于通用软件,同样具有复杂度高,专业性强的特点,与具体的业务逻辑无关。但由于数据库系统直接存放业务数据和负责数据处理,其安全稳定性至关重要,数据库团队对全行所有系统提供7*24小时技术支持。

(二)外包商集约化

外包商集约化,主要是通过引入大型专业外包服务商,精简行内现有的小众外包商数量,由3家外包商组成3支专业的应用运维团队替代原先的9个公司的18个团队负责全行非关键类系统应用运维工作。

管理流程上,由于外包运维团队减少,组织流程节点也随之减少。每个运维团队向对应的行方经理汇报,行方经理向行内主管领导汇报,形成3层组织汇报机制。运维管理由分散向集中过渡。

六、成效与收益

(一)成效

1、管理革新。按照业务条线创建了专业应用运维团队。消除了多小散问题,避免了技能参差不齐,加强了应用运维专业性,知识经验易于共享,个人技能可以实现价值最大化,制度规范容易落地,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外包管理复杂度显著降低,外包风险控制能力得到加强。另一方面,按照技术类别创建了中间件和数据库专业运维团队。加强了技术专业性,统一安装规范,统一配置标准,制度规范容易落地,整体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2、技术改进。已建成三套集中数据库平台,整合50套数据库。统一了软件版本、运行监控;资源利用率平均提高4-6倍,资源分配更高效合理。完成中间件资源池选型、架构设计、测试验证工作。为中间件版本统一、资源合理分配和快速交付打下了基础。

(二)收益

集中数据库平台建设为我们节约服务器资源62台,存储资源20TB,数据库授权130 CPU,备份软件授权65 CPU,双机软件授权65 CPU,卷管理授权近70 CPU。

专业化运维团队建设在提升各应用系统服务质量的同时,减少21名外包运维人员,人员复用率提高近20%。

七、结束语

应用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安全可控集中专业化运维体系的建成,实现应用系统运维统一管理,统一制度、统一规范、统一流程,运维质量有了保证。集中数据库平台资源实现统一冗余配置,并实现跨中心部署,使系统可用性得到极大提升。实现外包自主可控,外包团队可替换性增强。所积累的经验为以后我们新数据中心建设提供了依据。

数据库云建设方案、F5与数据库集群融合、数据库分权管理等具有一定可推广价值。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对基础软件、自动化部署工具、监控工具进行开源化和自主化研究实践;同时探索通过开源软件进行云平台建设。

(作者单位: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李克.中国金融电脑.2015年2月.

[2] 高军,修永春.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实践[J].银行家,2012年第7期.

[3] 金磐石.建设银行云计算数据中心及运维体系建设实践探讨[J].中国金融电脑,2014年7月.

[4] 袁俊德.中国金融电脑.2013年10月.

[5] 牛新庄.Bank3.0时代民生银行灾备体系建设.金融电子化,2014年6月.

[6] 高军.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实践[J].银行家,2012年第7期.

[7] 袁俊德。大型银行“两地三中心”运营体系建设实践。中国金融电脑,2013年10月。

[8] 高曙东.打造新型金融IT运维管理模式――访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史晨阳.中国金融电脑,2013年9月.

[9] 银行业应用安全可控信息技术推进指南(2014-2015年度)(银监办发317号【2014】,“317号文”).中国银监会办公厅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2014年12月26日.

篇9

【关键词】液化天然气;槽车运输;应急管理

0.前言

世界经济的发展,石油危机的冲击和煤、石油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正在逐步发生变化,天然气的消费量急剧增长。中国经过近五十年的大规模勘探和开采,到2001年天然气年产量接近 立方米,但是,由于天然气的产地往往不在工业发达地区或人口集中地区,因此需要通过管道、槽船、槽车等运输途径来解决天然气的供求矛盾问题,近些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输气管线建设难度越来越大,建设成本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广东沿海以及珠江三角地区,每建设一条输气管线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在天然气输气管线不能够铺设或未到达地区,LNG公路槽车运输将成为解决天然气远距离输送问题的一种经济、便捷的方式。

1.液化天然气公路槽车运输及主要运输方式

接收站或小型液化工厂生产的LNG除气化后直接通过输气管道管输外,一般是经LNG公路槽车运载到各地,供居民或工业用户使用。以深圳大鹏LNG项目为例:从澳大利亚通过海运进口的LNG首先要装卸在LNG储罐内,大部分LNG气化后通过长输管线输送到电厂及城市燃气门站等大型、固定用户使用,另外一部分通过LNG公路槽车运送给中小型电厂、调峰站以及汽车加气站等相对用量较少的用户使用。因此,LNG公路槽车运输是LNG销售物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LNG销售物流的核心环节之一,不论是输出物流还是销售物流,都必须依靠LNG公路槽车运输才能更好地实现LNG的空间转移。

总的来看,由于我国LNG引进和利用时间较短,与西方发达国家LNG运输经验及管理经验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由于国内LNG物流服务的专业化分工程度不够,一些LNG运输企业从属于LNG生产厂,如新疆广汇液化天然气公司、新奥能源物流公司都是自己的运输队伍,自产自运占的比重很大,这种经营模式是造成LNG物流企业现代化水平低、发展速度慢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国内LNG物流企业的整体现代化水平较低,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各企业对资质管理、质量安全、标准制订、维修保养、现场监管以及安全技术培训等方面编制的管理体系还很不完善,企业内部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安全意识不够,技能欠缺。

2.液化天然气公路槽车物流安全应急管理对策

2.1完善液化天然气公路槽车运输管理的法律法规

西方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如:TSCA(美国)、AICS(澳大利亚)MITI(日本)、国际海事组织、国际公路及铁路运输组织和国际航空协会、国际民航组织都对LNG公路槽车运输实行立法管理。目前我国国内对LNG危险品运输管理,主要集中在水路、铁路方面的管理,而在LNG公路危险品运输管理方面,由于LNG公路运输的灵活性以及运输道路的复杂性,相对管理及控制难度较大,同时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不成系统。因此,我国应借鉴国际上先进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成熟经验和做法,尽快制定LNG公路槽车运输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明确各行政部门管理职责,强化监管力度,促进LNG公路槽车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2提高液化天然气公路槽车运输从业人员素质

LNG运输业是一个非常危险并且特殊的行业,从事LNG运输的相关人员必须掌握LNG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做到持证上岗。根据《危险货物安全管理条例》相关规定,LNG公路槽车的驾驶人员应取得相应机动车驾驶证,年龄不能超过60周岁,LNG运输单位从事生产、经营、储存、运输的人员,必须接受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并经所在地市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考试合格,并取得相应从业资格证后,方可上岗作业,只有掌握车上所有安全附件和操作系统的作用和操作方法,牢记发生不同事故后的处置程序,才能做到能正确操作、正确报警、正确处置一般事故、正确引导抢险救援人员进行操作、会使用随车灭火器材、会有效保护自己等。

2.3建立液化天然气公路槽车运输信息管理平台

目前国内LNG运输企业普遍专业化程度较低,信息技术落后,无线射频技术、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物流技术在LNG运输企业的应用还很有限。LNG从生产厂到运输中心再到用户,要做到无缝连接,LNG运输的信息化是基础和关键,政府和LNG运输企业应加快制定物流信息系统的技术标准,构建信息网络平台,达到信息共享,在政府上网工程中,要重点发展相应的网上服务和网上信息共享系统,定期行业发展以及国外相关信息。

篇10

【关键词】输电线路;运行安全;防治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输电线路的覆盖范围也变的更加广泛,输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因为受不同原因的影响,将会在运行故障中出现不同的故障,在对故障进行分析时,要找到引起故障的原因,对其进行认真排查,对其运行的可靠措施进行排查,从而提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1 输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的特点

输电线路输送距离长,覆盖范围广,并且要面临复杂的地理环境,因此会受到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这都导致了线路在运行过程中故障概率的增加。随着,电力自动化和输配电技术的高速发展,输电线路在自动化程度上得到了质的飞跃,这一方面提高了对输电线路的监控能力,从而为故障的排除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也使了线路变得更加复杂,导致不同的线路无法相互协调配合,提高了故障的发生几率,在一定程度上甚至降低线路运行的可靠性。输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特点导致了其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然而输电线路又是整个电力系统的核心部分,对电网得的安全运行影响很大,因此,需要对影响输电线路的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且要加强对故障的防治措施的研究。

2 影响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原因

2.1 闪污

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增加了环境中的烟尘,以及一些具有腐蚀性的气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输电线路表面的绝缘体造成污染,从而导致其绝缘性降低。此外,输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停电计划和其它要求,线路在运行过程中的停电次数少,同时受到雨雾天气的影响,线路的绝缘低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容易导致线路发生污闪,引起线路发生跳闸。

2.2 树障

树木的生长很快,尤其是一些小树的生长速度超过了人们的想象,而种植在线路下,或线路附近的树木,因为工作人员的疏忽没有及时砍伐,树木在生长到一定高度后,很有可能会触碰到导线,从而对输电线路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在大风或暴风天气中,树枝可能不堪重负而发生折断,从而导致输电线路发生断连,此外还可能会引起火灾。

2.3 外力破坏

对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会产生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工程施工、 违章建筑以及由盗取电力设施资源所引起的线路故障等。 首先,对于临近工程施工的输电线路, 可能会因为受到施工操作的影响而发生故障。例如一些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操作时缺乏对线路进行保护的意识, 仅仅以本工程建设的角度安排施工操作, 则就可能会在施工中因一些意外操作而对线路设备造成破坏。最后, 一些不法分子出于获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实施盗取线路电缆的行为也时有发生, 这种人为破坏输电线路的现象影响恶劣,必须及时控制。

2.4 天气及气候

天气及气候是诸多引起电路运行故障因素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其中对输电线路影响较大的有台风和雷击。台风对输电线路的影响十分严重,而与其它故障相比,台风对输电线路造成的故障在短时间内无法排除。输电线路一般都较长,在遇到台风危害时,输电线将会因为舞动发生风偏闪路。对于经过天气候恶劣的地区,因为会长线都会受到风雨,杆塔的强度将会下降,一旦遭受强风,杆塔很有可能会倒坍,这对输电线路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会对整个电网造成威胁。此外,在雷电多发季节中,经过空旷地区的输电线路很有可能会遭受雷击,雷击会发出大量的电压,而这部分电压如果作用在输出线路上将会形成过电压,一般情况会导致输电线路的绝缘子发生闪络,情况严重时可能会击穿绝缘子,从而引起断线事故,导致线路中断。人们目前雷击的预测能力低,因此预习起来难度大,这增加了雷击对电路的威胁。

3 防治输线路运行故障的措施

3.1 防治闪污的措施

在配置绝缘线路时,需要依据地区污染程度的不足,配置不同级别的绝缘体,例如,在一级污染地区,需要配置高一级的绝缘体,此外,对绝缘体的清扫需要依据环境特点和季节变化等情况进行,找到清理重点,对清扫工作进行合理安排,从而确保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3.2 树障的防治措施

针对树障的防治,需要与当地政府做好协调工作,植树的地点应当与输电线路保持一定距离。对于已经在线路下或附近必须存在的话,建议种植相对矮小的树木, 已经种植的高大树木要经常修剪或移植。同时有关政府部门要使用法律手段, 对拒绝修剪或移植的个人或单位,采取法律手段强制执行。

3.3 外力破坏的防治

但凡与输电线路相近的工程项目,输电线路的保护工作需要与邻近的工程共同进行,电力企业可以指派专门的人员进入到工程施工现场,共同对处理措施进行制定。对线路中的违章线路要进行合理协调,如果协调难度大,应当及时将问题上报给上级,避免日后对在问题处理上存在法律纠纷。最后,对外力破坏的防治,还要做好对输电线路的审查工作,与相关的执法部分进行合作,加强对不法盗窃的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同时要做有关方面的宣传工作,从而对不法分子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3.4 不利天气和气候的防治

第一,要做好针对台风的防治措施。电力企业需要加强对台风事故的统计,对由于台风而引起的故障进行剖析,同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对故障进行预防。电力企业需要加强同气象管理部门之间的配合,在台风来临之间就做好预防工作。台风结束后,也要组织人员沿着输电线路进行巡视,如发现遭受台风破坏的区域要第一时间完成抢修,尽量将故障引起的损失降到最低。第二,做好防雷工作。因为输电线路处于不同的地区,不同地区的气象条件的差别较大,因此遭受的雷击的侵袭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对雷击的预防中,只采取一种措施很难达到全面预防的效果。因此,对输电线路雷击的预防,要结合输电线路的实际运行特点,并结合雷电可能侵袭的途径综合采取架设避雷线、 降低杆塔接地电阻、 架设耦合地线、 安装线路型避雷器以及加强线路绝缘等多项措施, 以达到全面提高线路防雷能力的目的。 最后,在绝缘配置上可采取针对性的防雨闪、 防雪闪等绝缘结构及参数,在需要时也可进行带电除雪和带电清洗、 清扫维护作业。

4 结束语

输电线路运行的可行性,不仅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对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工业生产、以及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输电线路因为受自身特点的影响,在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故障,对故障的防治需要广大线路员工的劳动和科学的手段完成,对输电线路的运行故障进行分析,对其防治措施进行研究,需要与输电线路的现场状况和实际特点结合,制定一套合理的手段,利用符合实际的措施,确保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可靠,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王晓宁.潍坊北部输电线路舞动研究与防治[D].山东大学,2014.

[2]张彤.考虑特殊区段的架空输电线路可靠性评估与检修决策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4.

[3]王轲.输电线路运行故障的分析与防治[J].企业技术开发,20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