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污染研究报告范文

时间:2024-03-21 17:50: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海洋污染研究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海洋污染研究报告

篇1

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租用的一个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大量原油流入墨西哥湾,在连续多次“堵漏”失败后,终于发展为“美国史上最大的生态灾难”。

而就在国人隔岸观火时,2010年7月16日,辽宁大连新港发生输油管道爆炸事故,原油泄漏进入渤海湾,给我们留下切肤之痛。

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所引发的核泄漏事故,将对海洋造成多大的污染,至今依然是个谜团。

海洋污染事件的频发,敲响了海洋保护的警钟,提示人类在向海洋索要经济利益的同时,必须关爱海洋、保护海洋,实现海洋的真正价值。

以生态保护为前提

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许多国家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趋海化”――向海洋的聚集过程。据统计,如今,世界上3/4的大城市、70%的人口和70%的工业资本聚集在距海岸100公里左右的沿海地区。沿海地区的吸引力源自其较好的经济基础、便利的交通与优美的环境条件以及“造陆”获取的廉价土地资源。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高会旺指出,“海洋利用”与“海洋保护”在常规意义下是一对矛盾。他举例称:大量陆源污染物质入海,导致了近海区域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为扩大陆域面积而围海造地,造成了对海岸湿地与自然岸线的破坏;海上油气开发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一定影响并具有生态破坏的高风险;过度捕捞会造成渔业资源的衰退和生物多样性的降低。

“而这些影响一旦发生,其负面作用将持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高会旺说。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表的研究报告称,在对1989年3月23日美国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峡湾的原油泄漏事件进行持续研究后发现,20年的时间仍不足以消除那次重大石油泄漏事故的后遗症,威廉王子峡湾及周边的许多地方仍覆盖着大量的石油。

“目前,人们在开发海洋中实施的保护更多是尽量减少污染物的入海量和对生物栖息地的破坏,然而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看,这些措施是远远不够的。”高会旺谈到,近年来,日本九州大学的柳哲雄教授提出了“里海”的海洋利用与保护思路,基本观点是通过人类在开发活动中的主动措施来实现人类和海洋的双赢,维持或构造出高生产力和高生物多样性的海洋生态系统。“这一海洋开发和保护的双赢思路值得我们借鉴。”

毋庸置疑,鉴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人类开发海洋的脚步不会停止,“然而只要坚持‘开发保护并重,保护为先’的原则,就有可能实现人类和海洋的双赢。换言之,在海洋环境与生态系统保护中更加强调依据对现有环境特征与生态系统的认识,人们可以主动构建一种健康而可持续的生态系统。”高会旺呼吁。

世界的经验值得浙江镜鉴。翻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可以感受到浙江渴望“建设一批现代海洋产业基地”的热切期盼,但更有一个严厉的限制:所有的一切,必须“在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必须“以生态保护为前提”。

“要做到这一条,首要的规则就是有序开发,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放到突出位置。”浙江省海洋经济办公室主任张善坤表示,有关海洋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的范围正在进一步明确,并制定产业准入目录,严查违法填海、违法排放等行为,力图通过低碳技术、循环经济等方式,建设海洋生态文明。

海洋经济的加速发展,必然会加快人口的趋海移动。沿海产业带未来将会聚集更多的人口,新的城市也会成长。但是,发展海洋经济应更多地关注如何保障农民利益和生态环境,关注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一些台风、海潮较多的地方,更要把开发与防护更好地结合起来。

据悉,2011―2013年,浙江省政府将制定《关于加强海洋生态保护的意见》;建立沿海各级海洋生态环保专项资金和海洋生态损害补偿赔偿资金制度;在台州、绍兴开展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改革试点。

浙江也意识到,在可预见的新一轮新型城市化的进程中,一边是人口与产业高度集聚的城市,一边是适合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大片原野粮田。即便是围涂成陆,也要使这些新空间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环境。

增进对海洋的了解和认识

浙江舟山是全国赤潮监控的重点地区。据2009年浙江省海洋环境公报,2008年这片海域发现赤潮9次,累计影响了2400多平方公里的海水。然而,正是这类频发的海洋危机,在舟山多数渔民头脑里却是空白。

高会旺指出,当前海洋保护出现的诸多危机,与人们太不了解海洋有很大关系。“因为不了解,对海洋的伤害不以为然;因为不了解,对海洋污损事件缺乏应对措施;因为不了解,对保护海洋缺乏自觉性。所以,增进对海洋的认识,是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前提。”

高会旺表示,许多人对海洋的认识,还停留在中学课本上介绍海洋的广袤与潮起潮落的运动特性。事实上,海洋有其自身的属性和丰富的生态系统特征,它既不是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也不是能够容纳一切废物的廉价“垃圾场”,它更需要的是,人类在深刻理解其演化规律基础上对它进行悉心呵护。增进对海洋的认识,既包括进一步推进科学家层面对海洋基本规律的探索,也包括公众层面海洋意识的提高。

海洋意识是人类对海洋的自然规律、战略价值及作用的认识和反映。据悉,美国自2002年起已经建立了13个“海洋卓越教育”中心,它们在提高美国中学生与大众海洋意识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开展国际合作的步伐也逐渐加快。2010年3月,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等多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与美国多所知名海洋研究机构在北京联合举办了“海洋卓越教育”的研讨会,探讨借鉴美国经验推动海洋科普教育的有关问题及可能性,希望高校不仅在海洋科学研究,也能够在增进全民对海洋的认识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据介绍,未来几年中,浙江将重点建设海洋科教基地。发挥群岛型城市特色与优势,高水平推进建设舟山海洋科学城,构筑我国新兴的海洋科技研发重地。加强浙江海洋学院、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吸引国外优秀海洋院校到舟山合作举办海洋类院校,支持国内优秀海洋院校在舟山建立涉海专业的教学、实习和科研基地,提升海洋高等教育水平。

“海陆一体化”的环境管理

百川归海,海洋环境尴尬,寻根溯源,都是陆地上的人们经意或不经意犯的错。

陆地污染物入海是造成海洋污染的直接原因。2009年中国海洋环境公报公布的结果显示,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较上年有较大增长。实施监测的457个入海排污口中,73.7%的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部分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

2009年,浙江监测了钱塘江、甬江、椒江、瓯江、飞云江和鳌江6条主要河流入海污染物和34个入海排污口。一年下来,6条大河将总量约196万吨的污染物带入了大海,接近八成的入海排污口污水超标排放,在12个重点入海排污口中,有8个排污口的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质量为“极差”和“差”。最令人担心的就是污水中的重金属。

常见的重金属有铜、汞、镉、钴、锰等,炼钢铁、造船、造家电,都离不开它们,这些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很可能含有重金属。重金属污染区域一般只在排污口附近,它毒性不小,能直接威胁我们的生命。

贝类海鲜们并不怕重金属,但它们有个习性很可怕:它们呼吸的时候会滤出海水,留下海水中的杂质,日积月累,生活在重金属污染水域中的贝壳体内,重金属越积越多。人吃了这样的贝壳,就麻烦了。任何一种重金属都能引发头痛、失眠、健忘、精神错乱、关节疼痛、结石乃至癌症。

还有一个很容易忽视的问题是,大气沉降也是海洋中陆源物质的重要来源。对于微量元素,如铅、镉和锌,全球大气输入大于河流输入;铜、镍、砷和铁等,大气与河流输入大致相当。

可见,“海陆一体化”的环境管理,不仅应该包括对入海河流、直排口的监管,也要包括大气污染的治理。

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倡导下,国际上于1995年启动了“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源污染全球行动计划”,旨在应对人类陆地活动所引起的对海洋及沿海环境的健康、繁殖及生物多样性的威胁。高会旺表示,鉴于目前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污日趋严重,因此“海陆一体化”的环境管理首先必须落实“达标排放”,同时加强“总量控制”的推进力度。

据浙江省政府办公厅的同志介绍,浙江省将实施海陆污染同步整治计划。未来几年里,全省将全面推进近海陆域工业、生活、种植业、养殖业等污染防治和海洋污染同步治理工程,严格涉海工程项目环境监管,建立健全海上重大污染突发事故应急体系。

篇2

第一条为加强对我市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水资源保护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任何单位与个人都有保护水资源的义务,必须遵守有关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本规定。

第四条各级政府应当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与节约,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二章饮用水源地保护

第五条我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各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范围由市人民政府提出划定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再由市人民政府对社会公布。

跨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按《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规定的权限与程序办理。

水源保护区应设立明显标志,明确水质保护目标及保护区内必须遵守的规定。

第六条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水质不得低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Ⅱ类标准;二级保护区内的水质不得低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Ⅲ类标准;准保护区的水质标准应保证二级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规定的标准。

第七条饮用水地表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均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活动以及破坏水源林、护岸林、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的活动。

(二)禁止向水域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及其它废弃物。

(三)运输有毒有害物质、油类、粪便的船舶和车辆一般不准进入保护区,必须进入者应事先申请并经有关部门批准、登记并设置防渗、防溢、防漏设施。

(四)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不得滥用化肥,不得使用炸药、捕杀鱼类。

第八条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除遵守第七条规定外,还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二)禁止向水域排放污水,已设置的排污口必须拆除、堵截;

(三)不得设置与供水需要无关的码头,禁止停靠船舶;

(四)禁止堆置和存放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和其他废弃物;

(五)禁止设置油库;

(六)禁止从事种植、放养禽畜,严格控制网箱养殖活动;

(七)禁止从事旅游、游泳、洗涤等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

第九条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除遵守第七条规定外,还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准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

(二)原有排污口必须削减污水排放量,保证保护区内水质满足规定的水质标准;

(三)禁止设立装卸垃圾、粪便、油类和有毒物品的码头。

第十条饮用水源准保护区内除遵守第七条规定外,直接或间接向水域排放废水的,必须符合国家及地方规定的废水排放标准。当排放总量不能保证保护区内水质满足规定的标准时,必须立即停止排污,并启动应急预案解决削减排污负荷。

第十一条位于五桂山生态保护区范围内的水库水源地保护措施按《*市五桂山生态保护区管理暂行规定》执行。

第三章节约用水

第十二条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节水促减污,推进水资源保护工作。

第十三条市人民政府设立市节约用水办公室,统筹协调全市的节约用水工作,拟定节水政策,编制节约用水规划,指导并督促各有关部门和各镇区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加强本行业、本地区的节水工作。

各有关部门和各镇区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积极配合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工作,加强本行业、本地区的节水监管。

第十四条全面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单位和个人利用取水工程或设施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应当严格按照《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和《广东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的规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并缴纳水资源费。

第十五条从江河、湖泊日取地表水5000立方米以上(含本数,下同),日取地下水1000立方米以上,发电总装机1000千瓦以上并需申请取水许可证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业主单位在向发展计划主管部门报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前,必须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并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审查意见是审批取水许可申请的技术依据。

第十六条推行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我市行业用水定额依照《广东省用水定额(试行)》执行。按照行业用水定额核定的用水量是取水量审批的主要依据。

逐步实行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超定额累进加价方案由市物价局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第十七条取水户应当严格按照经批准的取水量取水。对超额取水部分依法实行累进征收水资源费。

第十八条取水户应当依照国家技术标准安装计量设施,保证计量设施正常运行。

第十九条政府鼓励研发、应用节水技术与设施。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政策引导,限制高耗水产业发展,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增加循环用水次数,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应当制订节水措施方案,配套建设节水设施。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供水企业和自建供水设施的单位应当加强供水设施的维护管理,减少水的漏失。

第二十条各镇(区)应当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合理调整农业产业布局和种植结构,推广管道输水、喷灌、滴灌、渗灌等节约用水技术,完善灌溉工程的改造配套和渠道防渗设施,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第二十一条市人民政府对有明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节约用水技术改造项目和科研项目给予支持,对在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和监督管理中,成绩显著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四章水污染防治

第二十二条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拟定辖区内的水功能区划。

第二十三条经批准的水功能区划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依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活动以及向水体排污,不得影响水功能区确定的保护目标。

第二十四条积极推进全市“供水一盘棋”工作,坚持适度超前、集约利用的原则,加大力度整合供水设施和饮用水水源地,保障城乡供水安全。

第二十五条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水污染防治的要求和经济、技术条件,制定本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分配方案,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落实水污染防治措施。

第二十六条水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加强水质监测工作,并及时将水质监测结果报市人民政府。

第二十七条在江河、湖泊(含运河、渠道、水库等水域,下同)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应当经过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批。

第二十八条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防治污染的设施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确有必要拆除或者闲置的,必须征得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

重点排污单位不得超出市人民政府、市环保局或镇区政府限定的排污总量排污。

第二十九条禁止向江河、湖库及河道管理范围直接排放、倾倒、堆放和填埋污染水体的物体。禁止在河道内清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车辆、容器。

第三十条在河道沿岸的港口、码头,应设置接收、处理残油、废油、含油污水、粪便和垃圾等废弃物的设施。未设置上述设施的,须限期补设。

第三十一条船舶在港口或者码头装卸、运输油类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时,船方和作业单位必须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防治水体污染。

第三十二条城市污水应当集中处理。各镇(区)应按《*市污水工程建设规划(*-2020)》建设和完善排水管网,有计划地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第三十三条推行清洁生产,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鼓励新建工业项目进入工业园区,集中处理工业废水,控制工业污染。

第三十四条鼓励和扶持发展生态农业,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引导畜禽养殖企业走生态养殖道路。

第五章内河涌水环境保护

第三十五条全市内河涌要按照能蓄、能引、能控制、能调度、能通航的目标进行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第三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将内河涌整治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内河涌整治的资金投入,有计划地清疏内河涌,清理水上漂浮垃圾和水浮莲,加高培厚河堤,绿化河岸,促进内河水体循环,改善内河水环境。

第三十七条禁止在内河涌上搭建厕所、牲畜饲养棚舍,围筑鱼塘。

第三十八条内河涌实施宽度控制目标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内河涌,填堵或缩窄河道,以确保内河涌水流通畅,提高内河水体自净能力。

对内河涌及其管理范围内原已建成的各类建筑物及设施,视其对内河涌的影响程度,结合内河涌整治的需要,逐步清拆、迁移和改造。

未经批准擅自在内河涌兴建建筑物或其他工程设施项目,一律作违章建设处理。

第三十九条城镇和乡村各项建设确需占用内河涌及其管理范围的,须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同时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保障内河涌防洪排涝体系和改善水环境的要求。

第四十条船舶在内河涌从事航行、停泊、作业及其他影响内河水域环境的活动,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

第四十一条内河涌水质不符合功能区水质标准时,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共同核算区域内的污染物排放削减量,采取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量,保障水功能区水质达标。

排污单位必须遵守污染物排放削减量要求,并落实控制措施后,方可向内河涌水体排污。

第六章部门职责和考核

第四十二条水资源保护工作由市人民政府组织协调,政府各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

第四十三条市政府办公室协调各职能部门制定具体的水环境保护考核指标,督促落实各项水环境治理措施;组织考核各部门及各镇(区)的水资源保护工作。

第四十四条市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将水环境保护目标和重点工程项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将有关重点工程项目列入市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按照节水减污的原则,做好建设项目的审批工作和重大产业发展项目布局规划。

第四十五条市规划局负责指导城乡建设布局;合理布局规划建设项目,减少水环境污染;负责编制和修订全市给水工程规划、排水规划及生活污水处理规划等。

第四十六条市环保局负责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的监督管理,加强全市工业企业的排污监管;负责全市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污染源环境监察工作;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拟定水功能区划,制定我市排污总量控制计划,并负责检查计划落实情况;负责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内河的水质监测;会同有关部门整治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工业企业排污口和主要污染源,查处水污染违法行为;负责对全市镇区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行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

第四十七条市财政局负责研究制定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及环保产业的财政政策,加强市级水资源费、排污费的征收管理,保障水资源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水环境保护和节约用水的奖罚制度。

第四十八条市水利局负责全市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配置;负责取水许可、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入河排污口设置的审批和监管;主管和监督节约用水工作,会同物价局、建设局研究制定我市的水价改革方案;负责水功能区的水质、水量监测;负责统筹全市内河涌整治工作,利用水利工程调度增大水环境容量;协同保护饮用水源地水质;会同市环保局拟定水功能区划,制定水功能区排污总量控制方案,对水功能区水质不达标的,商市环保局提出治理方案,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第四十九条市建设局负责组织全市供水规划、组织大中型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的建设,组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其污泥处理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工作,加快城区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加强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和内河涌水浮莲清理的监督和管理。

第五十条市卫生局负责饮用水源地的水质监测分析,协助检查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的执行情况。

第五十一条市经贸局负责节能降耗、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实施,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的设备、工艺和技术;引导环境保护产业化、市场化等。

第五十二条市农业局负责制定农业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开展畜禽养殖废物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发展生态农业和无公害农产品,指导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第五十三条市海洋与渔业局负责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制定海洋保护规划,加强对海洋环境的监测和重点海域环境容量评估,以及入海污染物排放的监督管理,科学布局养殖区域,合理控制养殖容量,开展养殖污水净化,发展生态渔业,指导科学使用水产养殖投入品,实施无公害养殖,减少养殖污染。重点做好海洋污染控制工作。

第五十四条市城管执法局负责查处向河流、河涌、湖泊抛弃、倾倒废弃物的行为;查处水源保护区和河道两岸建设用地上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的建筑物和设施。

第五十五条各镇(区)负责本辖区内水资源保护的具体工作。落实取水许可、节水减污、内河整治等工作的责任人和具体措施;认真分解落实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任务,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到位、责任到位、任务到位”;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机制,并定期向市人民政府上报工作情况。

第五十六条建立市、镇两级工作责任制和考核制度,把水资源保护工作实绩列入政府部门和镇(区)责任人的年度政绩和目标考核内容。政府部门工作绩效根据各部门职责分别考核;镇(区)考核指标包括单位GDP能耗、单位GDP水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率、取水计量安装率、内河整治进度、污水处理率、水功能区达标率等。

市、镇两级政府均应对在年度内水资源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成绩差的单位和个人视情给予通报批评或处分,并责令其限期整改。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七条在水资源保护工作中、、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八条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的,由市人民政府责令停止或者关闭。

第五十九条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的,或者改建项目未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的,由市人民政府责令停业或者关闭。

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超过国家规定的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的,由市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治理,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由市人民政府责令停业或者关闭。

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设立装卸垃圾、油类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码头的,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条未经批准擅自取水,或者未依照批准的取水许可规定条件取水的,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补救措施,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取水许可证。

第六十一条未安装取水计量设施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限期安装,并按照日最大取水能力计算的取水量和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计征水资源费,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取水许可证。

计量设施不合格或者运行不正常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更换或者修复;逾期不更换或者不修复的,按照日最大取水能力计算的取水量和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计征水资源费,可以处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取水许可证。

第六十二条生产、销售或者在生产经营中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的、耗水量高的工艺、设备和产品的,由市人民政府经济综合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或者使用,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三条建设项目水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批准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并处10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四条排污单位故意不正常使用水污染处理设施,或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拆除、闲置水污染处理设施,排放污染物超出规定标准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恢复正常使用或限期重新安装使用,并处10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五条违反本规定及有关法律、法规,造成水污染事故的排污单位,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进行处罚。

船舶造成水污染事故的,由海事管理机构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进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