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规章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21 17:50: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教育规章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业教育规章制度

篇1

 

为此,本文分析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现状,并为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内容和方式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笔者认为只有从师资团队、规章制度、教学计划、教学质量及实训管理等多方面入手探索建立新的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才能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1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

 

为更好地了解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现状,本文将主要介绍当前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以及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1.1 我国职业教育的特点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具有普遍性、信息化、多样性、国际化、实用性、人文化和前瞻性等特点。①职业教育的普遍性。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职业教育规模不断的扩大,越来越多学生接受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普遍性有助于更多学生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学习一技之长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②职业教育的信息化。信息时代的到来,智能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对职业教育教学方式的信息化也提出要求。培养学生通过科学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符合时展需求的人才。

 

③职业教育的多样性。职业的多样性不仅满足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满足了职业教育学生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需求。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④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我国的深化改革使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职业教育也应顺应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借鉴国外的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发展完善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

 

⑤职业教育的实用性。职业教育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其与生产劳动实践的紧密结合方面,职业教育着力于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⑥职业教育的人文化。职业教育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1.2 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进行教学管理有助于实现此目标并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效益与教学质量。职业教育强调职业道德培养,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技术技能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包括师资团队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质量管理及实训管理等多方面。

 

职业教育师资团队建设与管理:职业教育的师资团队建设涉及规模、素质结构、培养体系与聘用制度等多方面。各院校应依托相关行业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建立符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需要的师资队伍。

 

职业教育规章制度管理:现代职业教育管理制度涉及政府与院校间的管理体制,院校内部管理体制,学校、企业、社会之间的互动机制,师资团队管理体制等方面。院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是院校得以规范有序运行的基础,故各院校应建立起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教学秩序,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动手实践能力。

 

职业教育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计划是院校组织教学管理、保证教学工作有序进行的指导性文件,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各院校应实时依据职业教育相关文件精神与相关行业企业的切实需要,不断加强教学计划管理,适时修订教学计划。加强教学计划管理,有利于促进职业院校的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管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同时,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职业院校的生存发展,而教学质量是决定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职业教育的实训管理:实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职业院校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实训有助于锻炼并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因此,职业院校应不断加大实训基地及实训设备的投入,加强实训教学管理,加快实训课教材的校本化进程,加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实施“双证制”,以实训为基础、就业为导向,实行创业教育。

 

2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现代化

 

2.1 建立系统的教学管理模式

 

建立系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要求以院校为整体,系统化地看待院校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充分发挥管理在其中发挥的协调作用。师资团队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实训管理等都可以从系统化的视角入手,从院校这一整体出发,使管理达到整体优化的最终效果。

 

2.2 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

 

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长期的教学管理实践的经验表明:改革观念、开发观念、系统观念、效益观念与质量观念等科学观念有助于建立并完善教学管理体系。与此同时,决策、执行、监督以及反馈系统的完善对提高管理效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2.3 建立民主的教学管理模式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积极听取教职工以及学生的合理建议,并运用于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中,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3 结 语

 

教学管理模式的现代化,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不断完善教学管理模式,可实现职业教育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使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篇2

关键词:中职学校 学生发展 教育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5.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105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平均每年上升四五个百分点,于是,职业教育作为技术性人才的摇篮倍受政府及教育部门的青睐,各种职业教育机构开始蓬勃发展。尤其是,作为职业教育主体的中职学校,迎来了其发展的一个高峰期。

中职学校,主要招收初等中学毕业生,培养其职业技术能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一批又一批初级和中级技工。但是,由于近些年初中教育水平的提高,中考难度的日益下降,再加上其他职业教育机构(如各类职业高中等)的大范围扩招,导致中职学校的生源逐渐减少,而且质量也在不断下降,大部分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思想觉悟较低,学习成绩差,经常严重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从而导致了中职学校内部纪律的混乱,严重地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为此,本文以分类探讨为研究方法,通过对问题所产生现象的分类研究,对中职学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及运用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与分析。

2 现阶段中职学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不到位,打架斗殴现象频频出现

现在的教育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是以学生的成绩为衡量标准,忽视对其思想教育的重视,即使是进行一些思想教育,也只是浮于表面,并没有实际的教育效果,导致大家打架斗殴现象屡禁不止。

2.2 缺乏对青春期学生的正确引导,早恋问题屡禁不止

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异性有着浓重的好奇心,叛逆心理十分严重,再加上学校管理不善,早恋问题开始广泛出现,并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业。

2.3 校园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滥用手机现象频繁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得到广泛的普及,逐步进入中学乃至小学校园。而当前学校的相关制度并不完善,管理不到位,导致出现手机滥用的情况,部分学生沉迷于手机和网游无法自拔。

2.4 课堂秩序混乱,缺乏规范统一的规章制度,上课睡觉等情况经常发生

中职学校学生对学习的重视不够,而且学校缺乏规范统一且有力度的规章制度,教学管理空洞,没有效果,导致课堂秩序混乱,上课睡觉等情况经常发生。

3 中职学校进行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及运用的必要性

3.1 中职学校进行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与运用是促进学生成才的需要

中职学校通过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以及一系列的运用,可以完善学生的教育管理机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规范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明确当前阶段的主要任务;有利于帮助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不断发展自身的能力,努力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3.2 中职学校进行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与运用是促进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一个学校要想继续生存并且不断发展,就有必要完善学生教学管理,保证一个合理有效的秩序正常地运行。中职学校进行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与运用,有利于完善内部教学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方法,为中职学校的学生教学管理注入新的活力,为其它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学管理改革树立了一个榜样,带动了整个职业教育的发展。

4 加强中职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与运用的具体对策

4.1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健全规章制度,努力防止打架斗殴现象的频频出现

经常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讲座,组织一些集体的为社会作贡献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要健全规章制度,加大对打架斗殴行为的惩罚力度,规范学校的管理秩序。

4.2 对青春期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经常进行心理沟通,减少早恋问题的发生

经常进行心理讲座,对学生加以正常的引导,另外,要鼓励异性同学经常进行一些正常的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降低其对异性的好奇心,从而减少早恋问题的发生。

4.3 健全相关管理机制,规范学生手机的使用

完善有关手机使用的一些具体的管理规定,如使用的时间、地点、用途等,保证手机能够得到合理的应用,甚至帮助学习的进一步提高。

5 结论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及运用的探索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骄人的成绩,但由于其本身的发展还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再加上其本身的管理发展不充分,缺乏创新的意识和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而且缺乏国家政府部门资金的大力支持,无法为该项工作提供一个研究基础。因此,我国政府及教育部门应加强对中职学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及运用的探索工作的重视,加大对该项工作的技术支持与投资力度,从而健全教育管理机制,规范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方法,以一个合理有效的方式提升中职学校内部管理的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现代化经济建设人才的进一步培养。

参考文献:

[1]刘险峰,刘勤.中职学校学生教育管理现状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2).

[2]王芸芳.中职学校学生教育管理机制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0,(18).

篇3

关键词:中职  学校  德育  策略

        前言

        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拥有现代技术水平与职业技能的劳动者。国家一向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将职业教育放到了突出发展的地位。各级各类的职业学校进入到了一个发展春天,无论办学质量学是办学规模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的水平。职业教育承担着为我国培养符合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劳动者的需求。现代化的合格劳动者,既包括对劳动者技能的的要求也同时包括对劳动者品德的要求。而现在职业学校一个突出缺点就是德育工作不够,职业学校对德育课程重视不够,重技术轻品德。这严重影响了职业院校的进一步发展,职业院校的正确发展方向是既要重技能又要重德育。

        一、职业院校进行德育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1、社会现状的需要

        我国近几年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速度很快。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此同时,人的价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拜金主义、自私自利、不讲信用等不良思潮抬头,违反职业道德、丧失职业良心的案例比比皆是。虽然这不是主流,但是也对我国的职业教育敲响了警钟。职业教育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纲要明确规定,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要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泥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因此,职业院校要重视德育工作,提高其实效性。

        2、学校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是国家整个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主管部门对职业教育规定的培养任务,可以总结为既要让学生们学会做事,又要让学生们学会做人。这是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环境下,职业院校本身如何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并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越来越受到广大职业学校领导者的关注。现代社会是一个要求全面发展的社会,职业院校也需要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劳动者;同时,学生素质水平日益成为影响学校良性发展的先决条件,家长再为学生选择职业学校时,首先考虑的就是学校的学风、校风,看重的是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其次再考虑专业。因此,从学校自身的发展需求来看,也必须重视德育工作。

   二、职业院校进行德育的实施策略

        1、统一认识,确立正确的德育观

        在职业院校中,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普通教师,都要统一认识,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对于国家及学校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素质教育中的首要问题就是德育工作,将德育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并这一个思想具体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统一认识的同时,要加强职业院校教师们的思想修养与品德培训,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与政治素质。教师以自己积极、乐观、诚实、守信的精神风尚去影响教育学生;从大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全校共同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风气正,学风浓的教学环境,从而切实提高学校的德育工作。

        2、建立规章制度,切实保证德育的实施效果

        德育工作思路一旦确定下来,如何贯彻实施就成

[1] [2] 

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职业院校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是德育工作得以贯彻的一个有效保障。为提高德育效果,职业学校应该建立一整套相应的制度文件,通过规章制度和纪律的宣传、学习、检查等具体的活动,来督促全体师生自觉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自觉约束自己行为,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形成合理科学的教育教学秩序,达到德育目的。

        、加强学校的课堂德育教学工作

        职业的德育教学,可以分为平时的专业课中德育渗透和正式设立的思想品德课这两种形式。首先,平时的专来技术课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使学生对专业所属行业的职业道德进行了解和认识。教师在讲授专业技术课时,可以灵活引入一些有关德育的故事轶闻等,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让学生们明白,一切成功的人,首先是一个诚信的人,然后才能有成功。成功的职业者,一定是这个职业的道德模范,必然遵守职业的道德标准。其次,职业院校中的专门德育课程则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德育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在进行德育教学时,一定要根据学生专业和学生特点灵活进行。教学语言要尽量生活化、通俗化,力求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自己将来能否取得职业成功,与自身的思想品德密切相关;这样学生就会认真的学习德育课程。

篇4

一、科学拟订发展规划是前提

校长在拟订学校发展规划前,必须对相关的职业教育制度作透彻的了解,对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进行研究,对周围环境和自身状况进行广泛的调查和深入的分析,目的是确定和定义规划背后的一些关键问题:例如学校是否拥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来实施这一规划?为了顺利实现规划,需要有哪些短期和中期的计划,是否能在情况出现变化时对规划进行修正?等等。

二、营造良好激励氛围是基础

当今的职业学校要想在近乎颠覆性的教育改革中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具有足够的竞争力,形成学校独有的支撑其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一方面,学校要积极争取和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氛围,密切与政府、行业、企业等社会组织的关系,积极争取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人脉资源、政策资源和发展机遇等。另一方面,更要注意从学校特点出发,在学校内部建立起以“五创”工作和对口高考等重点工作为核心的较为合理的、具有竞争性的激励机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内涵建设水平的提升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激励氛围。要积极引导教师树立起“是舞台成就了演员”的思想,让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才华。

三、工作任务项目推进是抓手

职校校长要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规律和职业学校办学的特点,将学校的工作任务项目化,并有针对性梳理成创建项目、常规项目和出新项目加以推进。一是要重抓创建项目,努力在创建中赢得机遇,在创建中获得发展和提升,从而不断提高学校办学的基础能力和社会形象。二是要狠抓常规项目,努力将教学、学生、后勤常规管理工作落实在平时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之中,同时要突显教育教学的中心地位,努力夯实学校的基础管理水平。三是要倾心打造出新项目,围绕技能大赛、创新大赛、文明风采大赛、课程改革、“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校企合作、对口高考等目前职业学校的重点工作,扎实采取各种措施,推进重点工作,努力打造出学校建设发展的新的亮点,从而充分展示学校办学魅力,增强学校办学的吸引力。

四、完善制度并强化执行是保障

校长不仅要带头遵循和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而且要引导教师自觉按制度办事。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要按章办事,坚决制止和纠正,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惩罚。“良药苦口利于病”,对于任何人来说,严格的管理最初都是一种痛苦:往往是被管理者怨声载道,施管者必须忍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而施管者只有顶住这些压力才能把严格的管理实施下去,从而打造高效的工作环境与学习环境。一位出色的校长应该是在拥有一颗宽以待人的心与平易近人的态度的同时,也拥有“不通情理”的严格的领导作风。

校长还要坚持在动态中完善、强化管理制度。学校工作不是固定不变的,学校的管理制度也不是永恒的。要根据学校工作的实际和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修改完善规章制度,否则,规章制度就会落后于学校的发展。校长在实施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诸如行政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收费等均不得违法,要不断强化依法办学观念,发挥它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同时,校长还要依据法律法规来指导、协调学校管理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如师生关系、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学校与行业和企业的关系等,正确行使权利,严格履行义务,将学校管理活动纳入法制轨道,积极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学校及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

五、重视教师队伍培养是根本

办好职业学校,没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不行的。因此,职校校长要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从而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一是要走出去。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出国培训、国家级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下企业锻炼和到发达地区、先进学校学习,开拓教师的视野,鼓励和支持教师结合教学和生产实际,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激发教师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情。二是请进来。通过请职教专家、先进学校校长或骨干教师来校讲学,进一步明晰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和工作的思路,增强教学研究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三是立足校本。教师培训培养的形式有多种,但校本培训是关键。出国培训、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等培训的效果怎么样,最终都要在学校这块本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学校在校本培训过程中要通过引路子、搭台子、压担子、设位子,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发教职工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展示思想、彰显才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提升。

六、校长准确角色定位是关键

在当今的职业学校建设发展中,大家越来越觉得,校长是一个率领队伍朝着既定目标方向前进的引领者。另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管理就是服务,校长不仅是一个引领者,还是一个为教育和学校师生发展提供支持与帮助的服务者。

篇5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体制机制

近年来,在政府和教育部门的积极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建设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截至2008年底,全国有25个省市组建了200多个职业教育集团,参与单位6000多个,成员学校达到2400多所,合作企业达到3600多家,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运行管理体制与机制。然而,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从而导致一些职业教育集团虽然轰轰烈烈地成立起来,但其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促进职业教育集约化发展的集团化办学功能和优势尚未完全发挥出来,职业教育集团“集而不团”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加速完善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体制和机制。/

现就完善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体制与机制提出如下建议。/

一、确立职业教育集团组织的独立法人身份 作文 /zuowen/

目前除个别职业教育集团外,我国建立起来的大部分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本身均不具有独立法人身份,是一个非法人组织。由于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本身不具有独立法人身份,这就使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本身还不是一个法律上认可的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组织,职业教育集团本身没有公章与帐号,其组织功能的发挥受到了很大的局限。这种局限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从集团紧密度的程度来看,由于集团本身不具有法人身份,成员单位加入集团或开展某种合作,都是由成员单位与牵头组建方单位之间签定协议,构成一一对应的契约关系。这类协议的甲乙方关系不是成员和集团之间的关系,成员与集团之间的关系从法律的角度是难以界定的,导致集团成员之间的紧密度受到局限。二是从行使权利的角度来看,集团的一切操作规范的法律有效性都只能通过某个成员单位(大多是牵头单位)的法人地位来实现的,在集团对外开展各项活动例如联合招生与企业缔结校企合作协议时,只能以某个成员单位的身份而不是集团的身份来行使权力,导致权利的局限。三是从承担责任的角度来看,由于集团法人身份的缺失,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在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中就难于界定其承担的相应责任,导致了运作的随意性。因此,要加强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强化其管理与运行,目前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加快确立职业教育集团组织的独立法人身份。/

从职业教育集团的组织性质与功能上来看,职业教育集团实质上是一种以团体会员为主要成员的社团性组织,主要在集团成员之间发挥沟通、协调、中介的作用。因此,可以考虑通过在民政部门注册,授予职业教育集团社团法人身份,将职业教育集团纳入社团法人的管理框架之中。//sixianghuibao/

也可以将职业教育集团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使其成为能够独立承担民事法律责任和义务的独立法人单位。例如,河南省机电职业教育集团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在民政部门成功地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该集团的性质是以河南机电学校为依托,由同类型职业学校(含职业教育中心)和相关企业联合,自筹资金、自愿举办,从事非营利性教育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该集团的登记管理机关是河南省民政厅,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教育厅。该集团的法定代表人为理事长。该集团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自觉接受登记管理机关组织的年度检查。/

二、完善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机构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职业教育集团的各项工作需要通过集团下设的工作机构来具体组织与落实,因此,职业教育集团的有效运行依赖于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机构的健全。目前,应重点加强以下一些组织机构的建设:

(一)设立相对独立的集团秘书处(办事处)

职业教育集团秘书处是负责集团日常工作组织与落实的重要行政机构。集团秘书处工作能力的强弱往往直接决定着集团工作的好坏与集团组织功能的有效发挥。目前,有相当多职业教育集团的秘书处设在集团牵头学校内,与牵头学校的相关机构合署办公,并没有设立相对独立的集团秘书处,集团秘书处的工作由牵头学校的相关人员兼职负责。由于牵头学校工作人员本身有大量本职工作要做,分不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集团秘书处的工作,导致集团秘书处形同虚设,从而直接影响了职业教育集团功能的发挥。建议各个职业教育集团设立相对独立的集团秘书处,派专人负责集团秘书处的工作,以便使集团秘书处能够有效发挥组织、联络、沟通的功能与作用。/

(二)健全各类专业性委员会

职业教育集团的建立为集团成员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招生就业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然而,要使职业教育集团所提供的这些潜在的功能和好处转化为现实的合作行为和效益,有必要在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会下设立一些专业性委员会组织,由这些专业性委员会组织具体负责集团内一些专业性工作的筹划、组织与管理工作。专业性委员会的建立也为集团成员单位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课教师、企业技术人员)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职业教育集团的运行与管理搭建起广阔的组织平台,有利于调动集团成员单位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参与集团建设的积极性,使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与管理不仅仅是成员单位领导的事情,而是广大普通教师和技术人员都能够参与的事情。目前,我国部分职业教育集团内已建立起了若干专业性委员会。例如,河南省化工职业教育集团在内部成立了两个专业性委员会,一是教学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职业教育集团内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产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工作。一是就业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联合招生、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企业用人,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等方面的工作。//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目前仍有相当部分职业教育集团还没有在集团理事会下建立一些专业性委员会组织,负责承担一些专业性工作的组织与管理,集团的大量专业性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由集团秘书处来承担。这样做一方面不利于保障集团专业性工作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调动集团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课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的积极性。//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因此,我们建议,各个职业教育集团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成立若干专业性委员会。这些专业性委员会隶属于集团理事会,主要负责就集团内一些专业性的工作向集团理事会提供咨询建议,并在集团理事会的指导下,具体负责集团内一些专业性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工作。/

(三)建立经营性实体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由于目前大多数职业教育集团本身还是非独立法人组织,集团组织自身既没有公章,也没有账户,更无稳定的经费来源,这就给职业教育集团运行与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解决职业教育集团运行与经营上的这些困难,目前我国部分职业教育集团由集团成员单位共同出资,成立一个隶属于职业教育集团的经营性实体,职业教育集团的一些经营业务由这个实体具体承担。以这个经营实体经营利润所得作为职业教育集团日常经费的重要来源。例如,北京市西城区旅游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了一个隶属于集团管理的经营性实体——北京市酒店旅游管理培训学校,该学校是民办非企业单位,其法人为北京市西城区旅游职业教育集团董事长。这所培训学校依托集团成员单位,面向集团成员单位以及社会组织开展酒店管理、旅游服务等方面的非学历培训,所得收入主要用于职业教育集团日常运行经费。//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共同出资成立经营实体,首先使集团成员在契约联系的基础上,加入资产联系,这有利于密切集团成员单位的关系,使职业教育集团由松散的联合体走向紧密的联合体。其次,也为职业教育集团成员间的经济往来和职业教育集团的对外经营提供了一个平台。其三,职业教育集团经营实体的有效运作,为职业教育集团的运行与管理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经费来源。因此,我们认为,在职业教育集团尚未获得独立法人资格的条件下,建立一个经营性实体对职业教育集团的有效运行与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强化职业教育集团制度建设 毕业论文

职业教育集团是一个由多个法人机构联合建立起来的多法人办学联合体,集团成员在职业教育集团这个组织平台上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办学合作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html/jianli/

集团章程是职业教育集团的根本制度,相当于职业教育集团这一多法人办学联合体的“宪法”。但是,集团章程的具体实施还需要一系列专门性的具体化的规章制度予以保证。目前,我国大部分职业教育集团都制定了集团章程,但是保障集团章程具体实施的专门性的规章制度的建设还比较薄弱,在职业教育集团内还尚未形成以集团章程为基础与核心的规章制度体系。目前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集团理事会会议制度、集团信息沟通制度、集团财务公开制度、集团成员资源共享成本补偿制度、协调统一的教学标准与质量考评制度等等。/

四、建立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经费的投入体制

职业教育集团的有效运行需要稳定、充足的经费。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集团的运行缺乏稳定的经费来源,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职业教育集团功能的发挥。为了促进职业教育集团的健康、稳定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起一个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经费的投入体制。/

(一)建立职教集团成员单位按年度缴纳一定管理费的制度。从职业教育集团的组织机构与功能上来看,职业教育集团实质上是一种以团体会员为主要成员的社团性组织。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会及其下设办事机构所做的所有工作都是在为集团成员提供某种公共服务。作为享用这种公共服务的集团成员,理应为集团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买单”。因此,按年度缴纳一定的管理费应当成为集团成员应尽的义务。职教集团成员单位按年度缴纳的管理费应该成为职业教育集团相对稳定的经费来源。/

(二)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建立经营实体所获得的经营性收入应当成为职业教育集团运营经费的重要补充来源。//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篇6

关键词: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机制

当前,校企合作已经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是我们培养人才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模式。要想使职业教育院校提高人才培养的素质和能力,校企合作是一种必要的措施。

一、校企合作的含义

校企合作是指教育机构和企业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旨在培养人才、开发研究科学技术。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最后要到企业进行工作和学习,因而,职业教育院校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就对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企业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技术开发和产品质量、效益。所以,企业如果想要得到各方面优秀的人才,就需要亲自参与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教育中来,通过与职业教育院校进行校企合作,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培养自己所需要的技能人才。

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教育学习后要到企业进行实习,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这时就需要发挥校企合作的力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校企合作机制还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一)校企合作的认识程度不高

一些学校和企业只考虑自身利益,不从长远方面考虑学生的利益。学校把校企合作当做学生毕业后解决就业问题的良好的渠道,并且毕业后有了好去处,学校还可以继续扩大招生,它不注重提高人才质量,没有对学生、企业负好责。对于企业来说,部分企业把这一合作方式当做解决短期用工难的问题。

(二)企业合作积极性不高

企业合作积极性不强,在校企合作中,大部分是大型企业与学校进行合作,但是在合作过程中,企业在用工的花销上没有得到补偿,企业与学校合作后,企业的声誉也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播,而机械专业的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很多企业担心培养人才是为他人做嫁衣,所以企业在以后的合作中,积极性不高。

(三)职业学校的自身建设和基础能力不高

许多企业在与学校合作时,首先要看学校的自身管理建设、师资力量、人才素质等基础设施的情况,只有这些条件得到满足,企业才会放心与学校进行合作。如果一方的实力较弱,合作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合作也就很难继续进行下去。实际合作中,有许多情况存在,比如,好的学校就会有许多企业前来做,同样好的企业,愿意与其合作的学校也越来越多,然而,对于各方面实力较弱的学校来说,愿意与之合作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学校的自身实力对于企业与之进行合作有着很关键的作用,学校实力的提高是要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校企合作的机制措施落实不到位

校企合作的政策要得到有效的落实,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制度相应的政策措施,形成一种机制,但是,在实际合作的过程中,各方面的措施都不完善,学校与企业在签订合作协议时没有规范的文件,而且合作过程中也没有有效的监督管理,对合作成效的评估结果也没有相应的奖励或惩罚的措施等等。

三、良好校企合作机制的构建建议

(一)完善法律法规,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

要积极吸取校企合作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结合各项法律法规制度、完善有关校企合作的法律规章制度,明确区分学校与企业的权利和义务,完善政府及各部门的政策措施的引导,结合实际,强化和规范校企合作的各个环节,用完善的法律法规为其保驾护航。

(二)完善职业教育的各项经费,为校企双方提供有利的保障

要加强对相应资金的投入力度,使校企的双方的利益得到保障,这样企业才会放心接受学校的人才。校企合作的专项资金用于学校建设实习基地,保证机械专业学生实习岗位的落实等,这样双方都会加大力度进行好校企合作。

(三)创新职业院校制度设计,为双方参与学校治理提供平台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院校发展的趋势,也是发展要遵循的基本模式,学校要把企业的等各方融入到学校治理中,为政府、企业等参与院校治理提供平台。完善各项制度,制定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各项工作的监督检查,为各方面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四)建立校企战略合作联盟,推进校企共同办学的新模式

校企合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技能型的人才,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要让行业企业认识到这一点,使企业积极与对口的学校建立合作联盟,共同建设学校、管理学校、共同承担风险、共享成果,创办充满活力,又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院校。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设立校企合作的专项资金,为校企合作的各方面提供保障,与职业院校的教师共同进行技术开发、创立实习基地,搭建校企文化交流的平台,使企业进校园,职业院校的人才更加了解企业。

四、结束语

校企合作是新形势下的一种发展的模式,它把教育与经济接轨,企业与学校进行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是我国职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刘洪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的新思路[J].教育与职业,2011(5)

篇7

关键词:会计 对策 制度 道德 委派 诚信

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根据就是财务会计报表所提供的各种信息, 会计信息在现代经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尤其是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投资者和政府部门对宏观经济活动能否作出正确评价具有很大的影响,直接关系着投资者和政府部门经济决策的正确性。但是,实际工作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现象。在银行贷前调查中,时常发现企业以避税为主要目的主观造成会计信息失实等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多套帐以备查询,企业对税务部门采取各种各样的隐瞒欺骗手段,对银行则报喜不报忧, 结果造成了国家税源大量流失。会计信息失真会导致上级和管理决策和实际情况出现偏差,也给银行信贷管理工作带来许多不必要的人为的麻烦,因此我们应该积极采取以下相应对策加以约束:

一、加强法律和规章制度教育

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只有不断强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才能使现代企业在激烈的经济竞争中得到生存和发展,随着企业不断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逐步推进趋势的发展,在企业内部加强法律和规章制度教育,显得愈加重要。目前我国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比较低,因此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屡有发生,这是我们国内企业对财务管理存在的一个实际情况,所以我们要对面临的突出的财务难题进行认真、系统的分析,不断加强法律和规章制度教育,逐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从目前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约束来规范会计工作力度是微乎其微的,我们需要更多地借助法律和规章制度 ,帮助企业实现会计规范化,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我国的会计监督需要把企业内部的监督和社会的监督结合起来,构建更加规范的监督体系和规章制度,同时还要联系财政、税务、银行、工商等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实行法律监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审计、检查。发现会计在执业过程中,出现信息失真的情况或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应及时上报相关主管部门,对企业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实行经济和政治处罚。

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从业人员在接受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关键就是要注重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通过自身的刻苦努力、反复锻炼形成崇高的职业道德品质。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过程中 ,虽然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有一定的紧迫性,如果通过运用法律规章制度强制实现是很不明智的行为,主要还是靠会计人员自觉抵制歪风邪气,抵制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主要靠自我修养的调节来实现。

对在职人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定期举办座谈会、培训等活动,使财会人员的法制观念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渗透。各级财政部门及有关部门应该把对在职会计人员进行职业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工作来对待,坚持不懈,从思想政治、会计法制、经济形势等方面认真分析会计人员的心理活动,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对定期培训活动还要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对于在工作中出现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人员,在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方面可以作出相关的限制,如果有的财会人员故意弄虚作假,没有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进行操作,不能抵制不正之风,没有坚持企业财会制度,出现较大的严重违法乱纪行为,不但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而且以后不允许再从事会计工作。

三、实行会计委派制

会计委派制是国家实行的一种关于会计人员的管理制度,就是国家运用自己的管理职能对其下属的企业、下级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主管会计进行委派,并对委派会计人员授以一定的权力,对所派单位经济行为和其它经营活动进行一定的监督。

实行会计委派制,使会计人员有了一定的独立性,解除了核算单位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束缚和各种限制关系,工作有了一定的自由,可以更加放心大胆地进行工作,在做好会计核算的同时,可以大胆地对工作中的不法行为依法坚决地抵制,从根本上实现相对独立、比较客观公正的监督,会计委派制对于严肃财经纪律、有效地防止财务管理漏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国有资产和国家税收流失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四、建立会计诚信有效机制

会计诚信就是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并具有熟练的业务技能,从而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流的会计服务。会计诚信缺失是现实社会的一个普遍存在的难题,那么如何建立会计诚信有效机制?

首先就要在企业内部积极号召并建立以诚信为基础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在企业内开展持久有效的诚信道德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能够在企业内部查询的会计人员的诚信档案,促使会计人员不断加强自身的诚信和道德教育,为会计总体诚信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使整个社会的诚信水平与会计诚信都能得到提升。

其次要把会计的技能教育和诚信教育结合在一起,使会计诚信教育的方法应该落到实处,避免空泛的理论说服教育。在对会计进行职业培训时,不要满足于仅仅进行会计技能教育,否则的话会计的技能教育和数字游戏也就只有一墙之隔了,不能很好地发挥会计事业的真正作用。会计技能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职业培训时应该相提并论、齐头并进,在会计技能与方法的培训和讲解中适当地渗透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思想,把会计职业道德有机地融和到会计原则里面, 使会计技能为会计事业服务,真正体现出其应有的业务价值。

总之,面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多种现象,我们要不断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教育,在多种培训活动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积极配合国家实行会计委派制,遏制财务漏洞,建立会计诚信有效机制,不断提高会计为企业服务的水平。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J50-4

引言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多是多学科综合知识的集Y,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其特点是不断地创意和创新,随时代潮流变化而快速应变,材料的变化、工艺的变化、观念的变化等都会带来教学上的变化。从学生就业、创新创业的视角来审视当下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合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特点及发展的需要。“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目标,以工作室为平台,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将理论讲授与项目设计融为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1]该模式实行的项目教学是以工作室为载体,将课程、教室与实践融为一体,以课程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以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承接设计项目为主要任务,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承接和完成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完成综合专业能力的训练。[2]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担任专业课程的教学,而且要全面负责指导艺术项目设计与实践。就当前情况来看,教师个体素质和能力很难以满足“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教学的要求,因此,“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首当其冲成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建设的重要关注点。

1.专业教学团队及特征

教学团队分为学科教学团队、课程教学团队和专业教学团队。专业教学团队是跨学科、跨课程的教学团队,是为培养某职业领域专门人才,由明确分工,相互承担责任的相关学科或相关课程的教师个体组成的教学团队。对于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而言,专业教学团队是以教书育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艺术设计、工程领域职业所需专门人才和服务社会为直接目标,由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承担责任的相关知识互补、技能互补的教师个体组成的团队。因此,它区别于一般的教学工作群体,更强调要完成需要共同努力的集体工作。在共性上具有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性和双师素质的共性特征,在个性上具有符合人才培养水平标准维度与服务社会能力标准维度的二维性特征、持续发展的动态对接性特征、团队成员来源的二元性特征。这些特征对于构建专业教学团队有其重要的标准作用。

2.高素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就教学而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建设,教学的组织实施等都需要专业教学团队教师的团体合作,教师个人是难以完成专业人才培养任务的。就教师素质与职业能力而言,要求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专业发展的思想,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使自身在教师职业素质、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得到不断发展。这一切都需要通过团队学习来实现教师的知识交流和共享,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如若只重视“双师型”个体建设,忽略团队建设,会导致教师只顾自己教学,缺乏团队意识,造成专业教学内容的重复或矛盾,教学无积极性和创作性。因此,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整合教学资源,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和手段。[3]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实施“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基本保障。

3.“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路与策略

3.1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路

在充分把握专业教学团队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运用专业教学团队“素质模型”理论,结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运行要求,明确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目标与重点,由院校主导、政府扶持、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带头人执行,组建一支由院领导和行业企业管理层组成的“双带头人+专任教学团队+兼职教学团队”的专业教学团队,形成“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的梯队结构。按照“双方联动、双岗交替、双向培养”思路,与行业企业合作,通过校企互动,专职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以加强企业实践能力,兼职教师参加教育教学培训以提升专业教学水平,共同打造一支具有决策力、执行力、创新力的管理、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兼备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3.2专业教学团队构建策略

3.2.1以团队“素质模型”理论为指导,构建专业教学团队

素质模型是指达成某一绩效目标的一系列不同的素质要素的组合,他是用行为的方式来定义和描述员工完成工作需要具备的素质,包括自我概念素质族、态度意愿素质族、能力技巧素质族、团队管理素质族,每一个素质族又包涵了相应素质要素。这些素质族及素质要素也是“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专业教学团队及教师个体在素质上的基本要求。因为团队的共同目标和相同的环境,对成员会提出相同的要求,如共通或相似的专业背景、职业、兴趣、价值观等。[4] 因此,以“素质模型”理论来指导“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的专业教学团队构建是科学有效的。具体来说,对专业教学团队素质要求而言,需要具备自我概念素质族、态度意愿素质族、能力技巧素质族、团队管理素质族素质要素标准;对于专业教学团队教师个体而言,重点是对教师是否具有自我概念素质族、态度意愿素质族、能力技巧素质族、团队管理素质族四个素质族及要素的甄选。概言之,构建管理、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兼备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形成技能和素质之间良好的互补性,是“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要求与目标。

3.2.2政府要建立健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相关的规章制度,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培养体系,加大的经费投入,扶持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1)建立健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规章制度

德国的职业教育,不但有宏观的国家发展政策,而且普遍有一整套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切实的保障。企业界和职业教育界,但凡遇到有必要进行解释的行为时,都能在《职业教育法》中找到依据。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教法》颁布与实施已经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对于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来说,最关键的是需要地方政府要为扶持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政策扶持与制度保障。因此,需要由地方政府出依据《教师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和其他相关法规,从专业教学团队教师资格认定、甄选任用、职务聘任、进修培训、工资待遇、考核奖励、教师流动等一系列环节中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此外,建立相关校企合作的协调委员会,引导校企建立合作的长效机制。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2)建立职前职后一体化的专业教学团队培养体系

从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经验看,大多数国都建立了职教教师培养体系,注重教师的职业前培养,而在我国职教师资的培养仍然沿用普通师资的培养模式。仅通过职后培养来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是不能满足专业教学团队素质要求的,因此,地方政府应建立职前职后一体化的专业教学团队教师培养体系,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专门机构,对教师进行系统化的培训。

3)加大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经费投入

在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各国政府都在千方百计地增加投入,支持职业教育事业。如新西兰政府投入约占70% ,德国达到55%,澳大利亚达50%。可见增加资金投入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有效保证。因此政府要拓宽经费来源,改善拨款制度,设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专项基金,促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3.2.3高职院校要有针对性的制定并实施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与培训计划,建立专业教学团队教师激励制度,主导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1)有针对性的制定并实施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与培训计划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与培训计划必须要有针对性,除了对现有的专业教学团队的现状,进行全面研究分析外,还要对学院的专业及教师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依据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团队特征与应包括的四个素质族,确定专业教学团队教师的培训目的、内容、形式、时间、地点、数量。在培训内容上要突出导向性、实践性、层次性、时代性与示范性,注重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注重新知识、新工艺的发展。在培训形式上采用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使专业教学团队教师经常处于一种终身教育的氛围之中。

2)有效利用校外资源,引进和聘用兼职教师,充实专业教学团队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师学历、职称层次、双师素质偏低,校内外培训见效较慢,因此,职业院校需要加强相互间的协作,除互相聘请高素质专业教师外,还需从社会艺术设计与工程行业企业中引进或聘用专业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设计师和管理人员充实到专业教学团队中来,改善专业教学团队结构,提升团队素质,保证专业教学团队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专业实践经验。同时要建立健全兼职教师聘用与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兼职教师人才信息库程,要保持兼职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性。

3)要建立专业教学团队教师激励制度

专业教学团队的质量提高,除了依靠专业教学团队素质族要素、证书和资格等来规范和要求外,还必通过激励将提高专业教学团队教师质量水平转化为其本人的内在需求。我们应吸收和借鉴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专业教学团队教师奖励制度和优惠政策,保障高素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从根本上改善专业教学团队教师的生活、工作条件,使专业教学团队教师职业真正成为受人尊敬和羡慕的职业。

3.2.4行业企业要主动参与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充分依靠行业和企业发展职业教育,要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企业和职业院校多种形式联合办学”。校企合作是教育与产业这两个相对独立部门之间的有机结合,是建立在双方内在需要基础上的一种双向主动参与的结合。因此,行业企业应主动利用好国家政府的政策,主动支持合作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一是要派出行业专家和有经验的设计师、工程技术人员承担教学任务,二是为已有的专业教学团队教师安排专业实践的机会,共同改善专业教学团队结构,提升专业教学团队教师素质。

3.2.5专业带头人要积极主持专业团队建设

专业带头人是站在专业技术领域发展前沿,熟悉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把握专业技术改革的方向的领军人。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带头人应肩负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重任,应充分依据国家政府、学院政策、制度,利用好行业企业支持,结合专业培养模式、“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运行要求,专业教学团队特征及专业教学团队素质族要求,本着先群体后个体的办法,改善专业教学团队的结构、提升素质。以适应“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运行要求,保障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结语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在充分把握专业教学团队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运行要求,以专业教学团队“素质模型”为核心要素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需要政府扶持、学院主导、行业企业的主动支持与参与、专业带头人要积极主持。各层面各司其职,相互协调,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才可能达到预期目标,才能保障“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从而实现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教学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秀珍.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0, (5):176-178.

[2] 邸晓松. 浅谈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7(2):73-74.

[3] 张光春.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 科技信息,2008,(9):491-492.

[4] 彭剑锋,荆小娟.员工素质模型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注:

篇9

一、基于需求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

1.基于需求导向的办学模式。基于需求导向的办学模式是指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原则以企业的特定需求为导向,并采用各种教育手段和技术,培养职业化、专业化的学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中国职业教育目前仍旧以供给导向型为主,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满足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快从供给导向型向需求导向型转变,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

2.基于需求导向的职业教育内容与目标。基于需求导向的教育模式,以学校管理改革和基地建设为平台,将企业的需要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提升学校的专业与职业素质,探究新的教学机制和方式,实现办学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实现双赢。这种办学模式的核心理念包括校企一体、产教融合、按需办学和准确对接。具体来说,主要是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对接:一是学生与企业需求的对接,二是职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因此,基于需求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目标为构建需求导向办学机制,建立企业文化的德育体系,搭建教学基地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

二、基于需求导向的职业教育实践的推进策略

1.需求分析的策略。需求分析即“找问题”,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分析学校培养人才所需的条件和要素,分析中间的差距,为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提供依据。这包括岗位用人结构需求分析和用人综合素质分析两部分。

2.制度建设策略。制度建设包括制度条件、环境和功能等,建设的重点是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确保制度的落实。制度的建设,根据职业教育的实践活动,形成聚焦效应,包括实习制度、师傅带徒制度和校园文化制度等。(1)实习制度。实习制度是学生培养的关键,应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研究,形成一定的制度体系。同时,加强校企双重管理,按企业的考核办法对学生进行考核,而学校安排专职教学对实习生进行管理。(2)师傅带徒制度。师傅带徒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学生在整个学习期间,可确定师傅和培养目标,通过落实这一制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按照公司的规定生产产品,提高实习的效果。这是一种零距离办学的实践,可为企业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3)教师挂职制度。学校要想实现与企业的文化和技术对接,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于任职的教师,除了注重考核其业务、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外,还可让教师到企业挂职,使教师充分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在企业,教师可参与到员工培训、了解岗位职责中,还能学习各种新工艺、理念和技能,这对于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无疑具有重要作用。(4)校园文化建设。在基于需求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下,学校的文化建设也是重要的一环。由于学校与企业的环境差异大,学生在学校内通常无法切身感受到企业文化。

3.基地建设的策略。实践基地是提升学校专业技能的有效平台,也是教育教学中的一项系统工程,是实现校企合作办[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和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学的桥梁。在教学实践基地中,学生置身于工作场景中,可参与到产品设计、生产中,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能够实现与企业文化、岗位技术的对接。

4.课堂开发策略。基于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堂开发与设置应具有一定的层次。众所周知,课堂是教育活动的核心,要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对接,应从技术对接和文化对接两方面进行。一是技术对接,包括产品或服务、职业岗位、关键操作环节、生产工具或手段等。二是文化对接,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包括爱岗敬业、遵守企业规范等。

5.多元培训策略。职业教育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培训,除了学校的常规课程外,还必须进行多元化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实现与企业的文化对接,旨在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这就要求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培训,构建多种培训功能的工作体系。

随着改革的深入,职业教育转变教学模式,转变供给型的办学模式将成为必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必须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注重与企业的文化和技术对接,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探索办学模式。在本文中,笔者从文化建设、基地建设和实习制度等方面探讨了基于需求导向的职业教育实践模式及其推进策略。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职业教育;培养制度;“双师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1-155-01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首先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术技能,熟练掌握技术规范;“双师型”教师还应具有较高的综合职业能力,是专业教学的行家里手,也是生产劳动的精英人才,能够将知识、技能相互渗透和融合。“双师型”教师是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对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双师型”教师,既要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又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作为“双师型”教师,同时还需具备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作为“双师型”教师,也需具备专业操作技能、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

(二)“双师型”教师培养

本文所指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既包括个体“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培训,也包括“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群体建设。培养个体“双师型”教师通常有三个渠道:一是依托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二是依托部分理工类高校和综合类高校;三是来自于职业院校本身的优秀毕业生。构建群体“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也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安排“双师型”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另一方面注重开展形式各样的校本培训和校外培训。

(三)“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制度

本文所指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既包括国家颁布的关于“双师型”教师培养培养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各项政策文件,也包括各省市地方政府颁布的规章条例,暂行办法中对“双师型”教师的各项规定,还包括各类职业院校制定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

二、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的设计

(一)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目前,“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证制度是缺失的,很多职业院校在实践中,对于“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依然停留在“双证书”“双职称”和“双能力”等层面上,使得“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难以实现完善化和规范化操作。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制度,明确“双师型”教师任职资格标准,并进行定期注册考核制度,打破教师资格证书无时限的规定,这样才能让部分达不到教师标准的教师师退出教师队伍,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优胜劣汰。这个制度就像其他行业的资格准入制度,要进入职业教育领域的新教师必须经过全国统考,若要成为“双师型”教师,必须取得“双师型”教师资格。

(二)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制度

1.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加快职业教育制度化、规范化进程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是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的建设者、推动者,管理和引导着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府一方面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对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工作给予政策和经费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快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明确“双师型”教师的准入标准和培养途径等,尽快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如,尽快出台《职业教育教师法》及建立“双师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及资源共享制度等。

2.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长效机制。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是培养职教在职教师的主要渠道。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由国家级――省级――地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组成的层级分明、结构合理的培训基地,对提高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起到关键作用;适当引进培训券制度。教师培训券的概念是由教师券引申而来,它是教师券在教师培训领域的具体应用,“即政府把原本应发给教师的培训经费以代币券的形式发给教师,教师凭券自助选择经资质认证的培训机构或基地接受培训。培训机构和基地凭培训券从相关结算中心兑换与券值等额的教育经费”。培训券一方面有利于职教教师培训机会均等,实现了培训的起点公平,另一方面,培训券有利于职教教师落实按需培训。

3.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职业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庞大有利于优化和改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职业院校引进兼职教师意义重大,有利于改善师资结构,优化教师队伍。从年龄结构上看,中青年教师较少,老教师和青年教师偏多。青年教师刚从学校毕业,教育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不足;老教师虽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知识结构老化且面临退休等问题,能力有限。从职业院校自身需求来看,兼职教师往往集理论和实践于一身,是潜在的“双师型教师。目前职业院校对“双师型”教师可谓是求贤若渴,以便弥补现有教师师资队伍结构的缺陷,同时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指导和激励青年教师提高实践技能和育教学水平,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