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居环境整治范文

时间:2024-03-21 17:50: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人居环境整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人居环境整治

篇1

环保城市创建发言

以城市绿化建设为先导深入推进环保城市创建

各位领导、同志们:

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是市委、市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我市城市环境质量,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兴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自去年全市“五城同创”动员大会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市“五城同创”总指挥部及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指挥部的工作指导下,我局紧紧围绕环保城市创建目标,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深入推进城市生态环保建设,城市人居环境和综合环境质量不断优化。一是大力开展了城市绿化建设,加强了城郊结合部环境整治和绿化配套,全面推进了城市公共绿地、单位绿地和居住区绿地建设,2006年,全市新增绿化面积达87.91万平方米。二是切实加快了污水处理厂建设。污水处理厂土建及部分收集管网已完成,今年内投产运行。三是切实加大了城市供水管理力度,集中开展了城市水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强城市一水厂、二水厂水源保护区的管理,确保了全市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

今年是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第二年,做好今年的环保城市创建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作为城乡建设职能部门,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及市“五城同创”总指挥部正确领导下,以城市生态绿化建设为先导,以城市住宅小区环境整治和建筑施工场所规范化管理为抓手,进一步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塑造城市品牌形象,促进我市城市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环保优先,致力于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双赢。本着“以人为本、环保优先、集约发展”的城市建设理念,把生态建市、生态立市的城市发展理念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全过程,促进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加快我市环保节约型城市的建设步伐,不断做大城市管道燃气规模,加大供气管道铺设力度,今年确保完成燃气管道铺装10公里,通气2000户建设任务,切实提高城区天然气、液化气等清洁能源使用率。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城区在建工程建筑施工场所管理,限制夜间施工作业,减少使用噪声较大的机械设备,将建筑施工噪声降到最低点。进一步加大城市住宅小区环境整治力度,不断强化住宅小区规范化管理,加强小区绿化建设和绿化养护,逐步配套完善小区公用设施,全面清理小区“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图乱画、乱栽乱种”现象,努力将城市住宅小区建设成环保城市创建亮点。

二、绿化先行,大力开展城市生态绿化建设。绿化建设是贯穿于城市建设和开展城市创建工作一条主线,今年我局将继续以绿化建设为重点,将城市绿化建设作为环保城市创建工作的突破口,力争用一年时间,组织重点突破,确保到今年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绿地率达到34以上,人均公共绿地大于8平方米。通过规模造绿,大面积增加城市绿化用地,逐步形成以公共绿地建设为重点、以绿地广场为中心、以沿河沿路绿地为骨架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点上,重点实施板桥竹石园、城市森林公园和水上公园等城市公园建设,同时在城市街头规划建设街头小游园,确保建设一批高质量高品位的城市绿色新景观。线上,突出城市主干道的绿化配套,加快推进道路绿化带、景观路建设,实施长安大桥南桥头、英武大桥南桥头等桥头绿化建设,将道路绿化带、桥头绿化和濒水景观带连成一线,整体提升城市绿化效果。面上,突出推进庭院绿化和小区绿化建设,大力营造全民造绿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园林式单位和园林式住宅小区创建活动,年底确保全市省级园林式单位达到10家以上,省级园林式居住区达到3个以上。同时,通过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大力发展城市垂直绿化和立体绿化,不断开拓绿化空间和视野,扩大城市绿化区域,形成城市绿化整体格局,将我市生态绿化环境进一步做美做优。

篇2

为做好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市政府关于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情况报告的准备工作,8月14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吕昌政带领部分常委会委员和市人大代表,就我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组先后深入盂县、郊区、平定县,实地视察了采煤沉陷区治理及搬迁工程、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农村清洁工程、易地移民搬迁、文化古村保护等新农村建设项目,并召开座谈会,集中听取了市农委、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规划局、市国土局等部门的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全面了解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情况。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推进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农村建设的迫切任务,是今年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事项。4月份,山西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正式启动。我市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将其列入全市转型综改重大项目来抓,半年来,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全面部署,有效组织,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达到预期效果。

一、加强组织领导,规划部署动作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农民安居乐业、农村和谐稳定。全省动员会后,市委、市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很快成立由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永奇为组长,市委副书记王旭明、副市长董仙桃为副组长,市农委、发改委、住建局等18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组,设立了办公室。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与巩固两轮“五个全覆盖”成果、办好“五件实事”相结合,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与实施“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相结合,与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结合,与加快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相结合,充分调研摸底,研究出台《阳泉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纲要(2014-2020年)》和《2014年行动计划》,明确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总体目标任务和今年工作的重点。随即,召开全市动员会议,细化分解部门职责任务,各项工作启动实施。同时,成立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编制工作组,专题召开规划编制研讨会,落实六个专项规划以及县域规划的牵头单位,确保各类规划编制有重点有方向,科学引领。目前,各类规划按照既定要求进行,规划编制资金正在落实。

二、严格部门责任,统筹协调力度大。为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衔接、顺利推进,市农委作为牵头部门,严格按照《规划纲要》要求履行职责,积极承担领导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相继建立完善了领导组调度会议、进度通报、信息报送、办公室协调会议、项目管理和督查落实制度等八项工作制度,不断规范、促进各部门工作有效落实。市农委还按照分工职责,在实施美丽宜居示范工程、易地移民搬迁工程、农村沼气池建设以及畜禽粪污治理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工作方面理思路、定措施、建制度,主动作为。其他17个相关部门也都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重点,落实分管领导和责任人,一项一项抓落实,确保工作推进有力度、有质量。平定、盂县、郊区全部由县(区)长或分管县(区)长亲自主持召开工作动员部署会,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组和领导组办公室,出台《规划纲要》和《2014年行动计划》,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顺利启动实施。截止目前,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7月份,陈永奇市长亲自召开工作推进会,就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分管副市长董仙桃针对工作推进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研究,多方协调,为全面推进今后的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三、宣传大力跟进,营造氛围聚能量。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组办公室高度重视宣传工作,把信息交流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适时收集、整理各县区、各部门的工作进展实况,及时梳理并向领导组反映汇报。随着各项工作正式启动,充分借力各级各类媒体,深入宣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重大意义,调动群众自己动手、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引导农民积极投工投劳。还在《阳泉日报》开设专版,全方位、多角度跟踪解读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开展情况,进一步强化舆论监督。市住建局也开辟专栏,宣传实施乡村清洁工程的相关支持政策,选树先进典型。与此同时,市县两级通过组织各类相关调研,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逐步深入人心,赢得支持,全民的文明意识、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群策群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氛围正在形成。

四、力求投入到位,“四大工程”推进好。我市创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方法,确立了以项目建设推进工作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提质工程、农民安居工程、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和宜居示范工程“四大工程”。工程实施主要依托公共

财政投入来支撑、引导和保障。2014年,全市共确定23类项目,涉及市级财政投入约8000万元。目前,各类项目已陆续开工,各项投资陆续到位。在县级层面,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有效整合资金,确保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与此同时,市、县两级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在用地用水、税收规费、金融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倾斜,力求各方面投入到位。目前,用于农村道路改造的1亿元投资已落实,郊区河底镇和全市45个自然村实施了农村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和饮水安全工程,乡村植树造林与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紧密结合,村级幼儿园改扩建和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提高了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数字电影入村、“一村一场戏”等文化惠民工程丰富了农村文化,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改造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使农村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盂县路家村镇采煤沉陷区治理试点工作全面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全部开工,启动了4个村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避让搬迁、12个村的生活污水防治项目和15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以及15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平定县西岭、盂县闫家沟、郊区桃林沟属省级创建村)。总的来看,完善提质工程在原有基础上扎实推进,农民安居工程按照“一启动三加快”要求重点突破,农村环境整治工程以垃圾污水治理为重点全面开展,宜居示范工程以示范引领启动创建,“四项工程”推进顺利,见到了实效。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宽,牵扯部门多,工作任务重,实施难度大,要想扎扎实实推进“四大工程”落地,切实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必须正视工作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工作推进不平衡。一是资源优势明显、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的村经济发展较快,搞好人居环境改善的主动性强、动力足,村容村貌变化大。二是缺乏支撑产业的部分偏远山区农村发展相对缓慢,人居环境改善更多停留在村容村貌的零碎整治上。三是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难度大,进展不快。比如,盂县路家村镇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前期审批手续繁杂、配套资金落实难、整体搬迁难度大。

(二)规划编制相对滞后。当前,规划编制仍处于前期资料收集阶段,县域、乡镇、村级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编制缓慢,今年8月底不能如期完成各类规划编制任务,影响工作进一步深入铺开。对古村落的保护性建设,没有整体的、高站位的编制规划。因缺乏具体规划指导,一些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零敲碎打,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三)资金到位存在困难。今年以来,市县两级财政压力较大,加之没有引导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和筹资合力,单靠政府投入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各类工程难度很大。资金不能按时足额到位,环卫设施不足,后期管护无法跟进,短期整治易、长期维持难现象存在,有的村还会面临二次污染隐患。

(四)机构编制需要落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涉及面广,工作要求高,需要建队伍、充实力量。目前,除成立市级领导组、设立领导组办公室外,还要比照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领导组办公室的运作模式,在市县两级成立实体化工作机构,落实编制、人员和经费。种种原因,目前市县实体化工作机构仍未成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开展。

几点建议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启动时间短,推进力度大,农村环境越变越好,老百姓由衷拥护。然而,让全市更广大的农民享有像城市一样完善的基础设施、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宜居宜业的环境,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继续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统筹推进,确保实效。

(一)加大宣传,提高认识,激发全民参与热情。继续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发动,让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重大意义家喻户晓,让各级各部门狠抓这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有效传递。通过宣传教育,吸纳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扭转部分村干部工作依赖政府、且等且靠的旧观念,激发农民群众“户户行动、人人投工投劳”的参与热情,引导大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要设置监督台,曝光开展工作不认真、标准低、走过场的行为,依托舆论监督促进整改。

(二)加强领导,严格责任,统筹推进形成合力。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投入大,战线长,惠及面广,需要树立“一盘棋”观念。近期,市政府要尽快组织一次新一轮工作推进会,全面了解18个责任部门的工作进展情况,搞好工作衔接和统筹协调,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动员会精神上来。各相关部门要严格对照各自分工职责,切实建立一项重点任务、一个牵头单位、一个责任领导、一个责任机构、一套工作方案的“五个一”机制,明确工作方向和节奏,谋划好工作思路和方法,把握好工作重点和难点,全力以赴抓落实。特别是目前阶段性工作进展缓慢的部门,要切实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跟进,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确保工程总体进展和重点落地。

篇3

关键词:桂林环城水系;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

“两江四湖”是桂林市根据宋代城池图环城水系的基本构架,在尊重城市历史沿革和文脉的前提下,着眼现代城市生态与人居环境,并考虑山水文化休闲旅游之需要而精心设计规划的一处成功案例。在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进程中,桂林两江四湖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滨水而居,环水而建”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人居“风水”喜好。也是世界各民族的人居选址通则

纵观世界各国的城镇选址,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几千年来人们对水的重视。因为,水是生命之源,水也风景之魂,还是人类从远古到发明蒸汽机以来最主要的交通载体。“滨水而居,环水而建”,不仅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人居“风水”喜好,也是世界各地各民族的人居选址通则。在我国古代,六千年前的朝歌城(今河南安阳)就开始出现护城河,北京核心城区也环绕着后海、什刹海、北海等大片水面,就连满清皇家的行宫圆明园、颐和园是依水而建,万寿山下的七百米长廊就建在美丽的昆明湖畔;六朝古都南京(古金陵城)不仅紧临长江,而且有秦淮河穿城而过;无论是滨临黄浦江的上海,还是西湖边的杭州,其美丽动人之处均与水相关;而宋代古都开封,我们则可以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看到那河岸及虹桥边的繁华街景。在西方国家,许多城市文明都是与水而伴生而发展的。从横跨尼罗河两岸的名城开罗到澳大利亚天鹅河穿过的花园城市珀斯,从塞纳河畔的巴黎到莱因河畔最宜居城市杜塞尔多夫,从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到瑞士的日内瓦,这些标志世界文明之巅的城市,无不以河为伴,以水为邻。

二、桂林的环城水系“两江四湖”工程既是城市功能布局需要,也是生态建设、环境整治和景观营造布局的需要

“两江四湖”工程是桂林市委、市政府为改善桂林中心城区的环境质量,从根本上提升城市的档次与品位,全面恢复“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山水城格局而实施的一项以山水为中心的大型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两江四湖”工程构思于1998年夏,1999年5月8日,桂林市人民政府举办中心城区环城水系设计方案国际征集会,法国、美国、日本、东南大学、中国台湾等海内外知名规划设计机构应邀接受了设计任务;7月31日至8月2日,由中国城市规划研究总院总工、教授级高工王景慧等几名专家组成的评委会对征集方案进行了评审,评选出了优秀方案。随后,环城水系设计方案多次在中山路向广大市民展出,甚至以印挂历的形式,广泛征询意见。至此,“两江四湖”工程规划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吸取了国际方案的各自所长和专家、市民的意见后综合成了一个既有国际水准,又能突出桂林特点,充分展现山水神韵的实施方案。

工程自1999年8月23日正式启动,2002年5月2日,通水并试航成功,2002年6月2日,两江四湖一期工程竣工并正式通航。“两江四湖”所建设的环城水系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由木龙湖、桂湖、榕湖、杉湖与漓江沟通而构成的一环水系;二是桃花江与四个内湖相连通构成二环水系;三是恢复朝宗渠。沟通小东江、訾洲河构成三环水系。2002年完成的一期工程共建设有木龙湖、桂湖和榕、杉湖三个主景区。两年后完成了桃花江到春天湖的船闸和漓江到木龙河的升船机的建设,2008年完成了象鼻山下的桃花江水坝和象山升船机站工程,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漓江、桃花江与四湖的全线贯通,使中外游客得以乘船360度环绕桂林观光游览。

“两江四湖”工程通过实施木龙湖的开挖、引水人湖、内湖清淤、截污、生态护岸、新景桥、升船机、船闸、防洪排涝工程以及水系周边旧房拆除、文物古迹恢复、整理、园林绿化、景观配置等一系列的环境综合整治,将漓江、桃花江与内湖水面连通;通过规划控制调整、完善了桂林市中心城区的城市功能,使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得以根本改善,使市政基础设施和功能格局趋于完善。

“两江四湖”的建设也同时营造了更美的城市景观。现在的桂林环水系工程布局分为五个景区:一是从文昌桥舍利塔码头启航上行的城市内河休闲漫游的桃花江景观区;二是以体现“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山水城市的空间特征为特色的榕杉湖景区;三是以山水自然风貌为特色的桂湖景区;四是以宋代古城墙、仿宋城建筑群为主景。宝积山、仙鹤峰等为背景的体现城市历史文化为特色的木龙湖景区。五是以木龙古渡、二江口七孔桥、明月峰、伏波山、伏龙洲、解放桥、象山水月、訾洲风光而一线穿珠的桂林市区漓江精华景区。

两江四湖五大景区的水路环游,大大促进了城市核心区的美化、绿化、亮化,使整个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和完善。

三、桂林两江四湖工程蕴含了西方早期“田园城市”的规划理念。幽静的水环境和休闲氛围可对现代“都市病”进行有效调治

18世纪后半期开始,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先后经历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城市,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城市人口和用地急剧膨胀,城市原有的市政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大量贫民窟产生,居民住宅需求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空气和水域受到污染,城市环境恶化;城市流行病肆虐。这时候人们渴望有一个健康、有序而美丽的城市,同时也认识到城市规划的必要性,于是对城市规划问题的研究显得日益急迫。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催生了田园城市理论。如同英国一样,桂林“城市空气和水域受到污染,城市环境恶化”的情况也在重演。1998年以前的桂林市区,虽然地曾经历过几次城市改造,如当时的中山南路建设改造,但从根本上来说,桂林城市原有的环城水系及相应的绿色生态环境未能得到修复,市中心的榕湖、杉湖、桂湖淤泥累积。各种污水和垃圾丢弃并沉淀于湖中,水质严重下降。于是,重新规划桂林的城市水系,实现环城水系游览,并通过城市改造显山露水,成了当年城市规划的主体方向,而当时有幸中标的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为桂林环城水系工程设计了多个方案,并三次放置正在建设中的桂林市中心广场向市民进行公示征询意见。桂林环城水系两江四湖工程除了对现在的三个主要市内湖池进行清淤处理之外,还特意从南洲岛筑水坝引漓江水分明渠暗管两路进入两江四湖的桂湖之西清湖,最大进水流量达到每秒3立方,即3个流量。

两江四湖除清淤引水工程之外,还规划建设仿原生态的绿色驳岸及园林小品,沿湖建设的主题园林有榕树园、银杏园、棕榈园、水杉园、樱花园等。作为环城水系工程。湖之两岸连通的桥梁建设成为桂林两江四湖的又一亮点。一期工程建设的19座桥梁,几乎全都模仿中外名桥的结构和形状,旨在构建“中外

名桥博览园”以彰显桂林特有的桥梁文化,其中榕溪桥、古榕双桥、宝积桥呈现的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精华,而丽泽桥、宝贤桥、西清桥等则彰显了西方名桥的多姿多彩。

在两江四湖的护岸景观设计时,能做到因地制宜,依自然地形、地貌、环境而设计。在设计思路上,以整体美为基本原则,突出特色美,体现意境美,进而增强沿江沿湖景观的变化,延伸水生态系统的空间,强化生态系统功能,体现和丰富生态文化:在植被选择上,注重基本草种、树种和花的选择,以当地适生品种为主,尽量减少从外地引进品种;在断面设计上。针对自然段断面、堤坝段断面、宽阔段断面和收缩段断面进行设计构思,随高就低,不拘一格。江岸湖岸工程建设中采用了生态亲水护岸、叠石驳岸、方块料石驳岸等多种做法,结合木质栈桥、青石栈桥、游船码头、观景平台,营造了形式多样、材质丰富、高低结合、亲近宜人的水际界面形态,为后来的环城水系游览构建了吸引游人的驻留区域。

正是这些主题园林,绿色驳岸、亲水步道和各具特色的桥梁,打造了幽静的水环境和浪漫的休闲氛围,为快节奏的现代城市生活营造了另一种慢节奏的休憩空间,这种休憩空间对于现代“都市病”有着不可低估的调治作用。

四、“以人为本”营造良好滨水环境。实现三个效益完美统一,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可展

南宋诗人刘克庄曾有诗赞桂林:“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这里说的正是桂林山环水绕的奇丽景象。“两江四湖”的一期工程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善了内湖水环境质量,丰水期可以做到5天一换,枯水期限也可以10天一换;漓江的洁净水使内湖从劣于国家地表水5类水质标准,提高到国家地表水2~3类水质标准;通过“两江四湖”木龙湖、桂湖、榕、杉湖三个景区建设。以及文物古迹的恢复、挖掘、整理和修缮,使桂林中心城优美的自然山水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相互辉映;“两江四湖”工程也完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调整了城市的功能和格局。著名规划师勃南认为,城市环境应起到净化公众的心灵及塑造具有良好品德和善行的市民阶层的作用,他提出:“一切从湖滨开始,湖滨属于市民”。“两江四湖”景区采取以防洪、治污、绿化、文化、安居和道路管网与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目标相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由河流、绿带、道路和建筑共同组成滨水景观,随形就势,从而形成了水、绿、路和文化四个圈。

篇4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动员大会,主要的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重大决策,动员和号召全市上下迅速行动起来,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总体战。会上,以庄书记还要作重要的讲话,请同志们认真贯彻执行。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着力打造优美和谐*

初到*来的人,不管是省内的、省外的,国内的、国外的,都有一个非常直接的印象,就是城市大气、干净、有序。在这种比较好的基础上,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再进行综合整治是非常有条件的。

第一,开展城乡综合治理是一项很重要的政治任务。今年10月初,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城乡环境整治工作会议。会上,崇禧副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彦蓉副省长也作了讲话,他们的讲话内容主要就是贯彻和执行奇葆书记的指示和批示。奇葆书记到四川来提了两点,一是要打造软环境,二是要打造硬环境。软环境就是提高效能建设,硬环境就是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软环境方面前段时间已经开了会,作了部署,市里面也做得很好。硬环境打造却由于“5·12”汶川大地震影响推迟了。省里的会开完之后,市里很快组织了考察团到广西南宁、柳州和桂林学习考察。回来以后,感觉到那些城市非常整洁、漂亮。在多年前,我曾经在南宁和柳州这两个地方工作过一段时间,那时给我的印象是脏乱差。但是,广西近年来通过下大力气搞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把各级城镇打造得非常好。我们一定要借鉴广西的成功经验,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这一省委、省政府交办的任务落实好,把这一惠及全市人民的工作推进好。

第二,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推进“四个四”发展战略的迫切需求。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提出了“四个四”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要把*建设成为*结合部的商贸物流中心、旅游组织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和区域中心城市“四大中心”。“四大中心”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社会环境,没有一个干净美化、秩序文明的城市做支撑是不行的。建设“四大中心”的关键,就是要把*的城镇、乡村和景点打造得更加优美、更加洁净和富有特色,让人看了就忘不掉、来了就舍不得离开,从而吸引人流、物流、信息流,聚集强大的人气、商气。*已经拥有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我们目前正在打造国家级的森林城市和国家级的园林城市。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可谓锦上添花、正当其时。这次省委、省政府把江阳区列为全省的城乡环境整合整治试点县区。根据以庄书记的要求,我们把龙马潭和纳溪也纳入进来,同时要求其他四个县根据各自的情况把城乡综合整治工作搞好,上一个台阶。

第三,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贯彻落实当前扩大内需政策的重要举措。最近金融危机已经对国内产生了严重的冲击,市里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对工业增长、财政收入等产生了明显影响。比如我市的煤炭,10月份之前还非常紧张,11月份就不紧张了,现在的煤炭库存量达到了70多万吨。为了应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克服当前困境,国家和省上都出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当宽松的金融政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这项工作就是扩大内需的举措之一。要把城市建设好,要干净、要美化都要花钱,这个钱花得值得,花了钱就可以拉动内需。大家一定要提高认识,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当前重中之重的工作,摆上党委和政府的议事日程。

二、狠抓落实,全面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我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目标和内容,可以概括为“1573工程”。具体来讲,就是要明确1个目标,突出5个工作重点,搞好7个结合,主攻3个阶段工作。明确一个目标。省上要求在2010年9月以前完成城乡综合整治工作,而我市要提前到2010年3月份完成,提前半年的时间。提前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原来的基础比较好,而且可以与当前正在开展的“双创”工作相结合。之所以要设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加快工作进度,还基于这样三个方面的考虑:第一,是为了充分利用机遇。从当前的形势分析和历史的经验来看,一般经济危机调整期都为2—3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形势的好转,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会随之发生改变。2009年是应对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增张的关键年,国家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历史最大幅度的降息,都为我们多渠道、低成本筹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资金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第二,是为了迅速抢占高地。从区域城市布局和发展趋势来看,在3年左右,*四省市结合部和四川西南地区必将有一个城市成为区域性的中心城市。这是城市发展的规律,也是一个区域发展的规律。特别是一旦进入城市快速发展和扩张期,发展快的城市就要比别的城市快得更多,发展慢的城市就很难再赶上。这就像地里的玉米那样,玉米长得快的就会长得更快,长得慢的玉米就永远长不快了。*要在这一轮区域城市竞争中有所作为、形成高地,就必须加快城市软硬件设施建设,迅速提升城市的影响力和聚集力。这是以庄书记多次在各种会议上强调的,我们丝毫不能有半点松懈。第三,是为了检验行政效能建设的成效。这项工作能不能在一年半完成,能不能在三年内使*成为*结合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关键就在于我们的各级干部。我们一定要把这项工作作为检验我们效能建设成效的主战场,使各级干部在工作中提高效能。

突出五个重点。一是清洁化。大力开展卫生环境整治,重点治理城市“牛皮癣”,以及小街小巷、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公路、内河、桥梁、铁路周边等卫生死角。第二就是秩序化。城市道路,城市的环境要有秩序,特别是户外广告、乱贴乱画,还有一些不规范的摊点摆设,这些都要规范化、秩序化。城市很多设施还需要完善,比如说红绿灯,很多的交叉路口由于城市的发展速度比较快,还没有来得及安装,要抓紧落实。第三就是要优美化。优美化主要体现在“绿化”、“亮化”和“美化”这几方面。除了城市以外,也包括乡镇。要进一步改善农村的村庄庭院风貌,明显的改善城乡容貌。第四个就是文明化。文明化难度比较大,要搞好文明化,首先要开展好文明城市、文明出租车、文明公交车、文明单位的评选工作,使每个市民说话、办事、言行都要文明。比如,出租车跑得太快,抢站、抢道、速度快的问题还有待解决。要注重文明礼貌的宣传,在各个单位、机关、学校、部队、社区要开展好文明礼貌的宣传,这项工作非常重要。第五就是要制度化,就是要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健全城乡环境整治、管理、维护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容貌整洁、人居环境改善、城乡管理有序、城市品牌提升、发展环境优化、居民素质提高的良好局面。

抓好七个结合。一个结合就是与“双创”工作相结合。要密切合作、形成合力,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双创”的主要措施,全力推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第二就是要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在抓好百条小巷改造、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把综合治理工作搞好。第三就是要与明年国家卫生城市迎国检相结合。国家卫生城市是*的特色和金字招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我们的前任创造了国家级的卫生城市,如果在我们手上丢掉了,上对不起我们的上级领导,下对不起我们的老百姓,同时也对不起我们自己。这项工作在座的各位都有职责,都要通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使*的卫生程度、洁净水平有进一步提高,让卫生意识深入人心,形成居民的自觉行为,为明年的国家卫生城市迎检奠定坚实的基础。第四是要与创建文明城市相结合。积极开展“卫生和文明常识普及行动”和“公民素质提升工程”,引导城乡居民改变旧观念、旧习俗,养成爱卫生、懂礼貌、讲文明的良好习惯。第五是要与创建平安城市相结合。要通过动员和组织城乡居民积极参与综合整治这一众性实践活动,形成独特的“*精神”,凝聚起强大的群众力量,树立清风正气,形成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强大震慑,确保平安创建工作取得成效。第六是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市的农村交通、环保、治污等基础设施建设欠帐很大。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中,要抓住深入贯彻和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深化农村改革,在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农村更多的支持,从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第七是要与塑造“中国酒城”相结合。“中国酒城”是*的一个产业品牌,也是*的特色。以庄书记多次在会上讲到*的特色是什么,虽然说有“四大产业”,但是文化背景、文化底蕴最深的还是酒。规建局、经委、城管局以及相关部门要搞好配合,做出一个方案,把我们的城市跟我们的产业特色结合起来。在综合整治中也要突出这项工作,要把这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主攻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开展阶段。时间从现在开始到2009年的2月,为期4个月。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就是抓好宣传动员,抓好文明、卫生常识的普及,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浓厚氛围。同时,对城市、县区、乡镇、村庄的环境、容貌秩序开展整治。第二个阶段是深化阶段。时间是2009年3月份到12月份,为期10个月。这个阶段的重点任务,就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按照《*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和标准,着重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和改造,以及公民的素质的提升工作。四川省为了这项工作专门搞了一个评价指标体系,城市的有哪些、农村的有哪些、道路有哪些、绿化有哪些,都非常细致,可能很快就发给大家,我们要按照这个体系来搞好建设。第三个是提高阶段。时间从2010年1月份到3月份,为期3个月。这项工作的重点,就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完善设施、巩固提升和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形成城乡容貌整洁、人居环境改善、城乡管理有序、城市品质提升、发展环境优化、居民素质提高的良好局面。要求很高,但是我们可以做到。尤其要通过一年零六个月的时间,基本建成能够承载城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城乡环境、公用设施支撑体系和运行管理体系。从而强力推进市委提出的“四个四”发展战略。

三、强化保障,营造城乡综合整治的良好环境。

一是组织领导保障。市里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同时也要求各区县,尤其是江阳区,是全省的试点,龙马潭和纳溪是市里面的试点,四个县就是各县的试点,都要做好。首先是要有领导、有保障,要成立领导小组、工作机构。

二是舆论氛围保障。这项工作需要全民参与,必须加强宣传。不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至少是成年人以上都应该知道,读书的人应该知道。市内报纸、电台等媒体要开辟专门的栏目,要报道这方面的活动,而且要互动,市民有些好的建议、好的办法、好人好事要多宣传。

三是规划保障。城乡整治工作不能蛮干,要做好规划。不仅市里要做好规划,各区县也要作好规划,特别是市政、环卫、绿化、交通管理、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都要立足长远,精心规划。同时要注意与国家政策的对接,多与省上、国家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多争取项目和资金,这样规划才有保障。

四是投入保障。没有钱也是干不成事的。各级财政都要将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调整支出结构,要有财政支出的保障。

五是队伍保障。要注重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各类专业队伍建设,按国家有关规定配备人员,着力解决乡镇建设和管理“无机构、无人员、无经费”的问题,不断提高专业工作质量和水平。要明确执法主体地位,强化管理,提高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要广泛地组织群众队伍,在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和市容市貌、主动进行监督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篇5

1.明确工作责任,落实目标任务

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必须紧密依靠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合力推进。在农村环境整治过程中,梅河口市人民政府紧紧围绕“谁来组织、怎样建设、谁来管理”这三个关键环节,积极探索机制,创新办法,破解难题。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主要领导多次调研,在市七届党代会上明确提出要站在“建设中等城市、全面均衡发展、争创全省一流”的要求谋划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为此市委、市政府重新调整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由市人大1位副主任担任新农村办主任,工作经费由市财政直接划拨并给新农村办配备轿车一台。同时健全了市、乡、村三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组织机构,围绕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梯次推进、整体提升”的原则,按照示范村、先进村、达标村三个层次,制定《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明确建设标准,量化工作指标,落实工作责任,形成了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财经办、新农村办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二是突出整治重点。在全市持续不断地实施“道路硬化、卫生净化、村屯绿化、街路亮化”和改房、改水、改厕、改灶、改圈“五化五改”工程。重点实施以清垃圾、清柴草、清边沟、清粪便、清积雪为主的环境整治净化工作,对影响村容形象的烂房、烂墙、烂院分类采取措施,积极稳妥加以解决,确保村容整洁。目前,全市80%以上的村都建立了“防渗漏、防飞扬、防恶臭”三防式垃圾处理场,配备了垃圾清运车,农村卫生环境实现了“房前屋后基本没有乱堆垃圾、集镇村间基本没有散落垃圾、公路沿线基本没有零星垃圾、河库塘渠基本没有漂浮垃圾、田间地头基本没有有害垃圾”五个基本没有目标。三是提高建设标准。按照抓两头带中间,成线连片建设,打造精品线路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环境基础配套设施。以行政村办公场所为中心,逐步加强村委会办公室、卫生计生室、广播电视室、绿化公园和文体活动广场一体化建设,使其形成政治、经济、文化和村民活动中心,扩大便民超市、浴池、幼儿园等功能载体覆盖范围。通过抓点、带线、促面,做到了建设一个项目,打造一个亮点,彰显一种特色。在此基础上,市委、市政府要求每个乡镇两年内必须打造出一个梅河口市示范村建设标准的行政村。在建设标准上新建院墙必须是砖墙并留出至少1.2米宽的植树台;新建边沟必须是浆砌石边沟;示范村柴草垛必须全部迁移村屯外。近年来,梅河口市先后规划发展了前五块石村、凤阳村、凤山村、春明村、莲河村等一批特色产业突出、功能载体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独具风格特色的示范村典型,极大地影响和带动了其它行政村加快发展。

2.整合财力资源,加强基础建设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是保障农民生产生活、提升农村宜居环境的前提条件。近三年来,梅河口市以加强农村环境功能载体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提高农村环境整体质量。全市累计投入资金7.5亿元,修筑农村水泥路371公里;改造农村危房5504座;新建艺术围栏、围墙19万延长米;硬化边沟12万延长米;安装路灯2435盏;新建村部121个、文化广场159个、标准化卫生厕所1.2万座、户用沼气池2480个。投资1180万元,打造精品绿化美化公路18条489公里,高标准绿化美化村屯170个。为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资金不足问题,主要采取三项措施:一是制定“以奖代补”政策。近三年,在实施农村围栏围墙建设过程中,全市按市乡农民出资4:4:2的比例,市财政累计拿出1680万元用于以奖代补。按照新建村部奖补10万元的标准,累计出资900万元用于奖补村部建设。二是统筹政策效能资金。整合新农村奖补、农业开发、水利工程、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补贴、生态建设等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打捆使用,在农村危旧房改造、道路工程、改水改厕、沼气池建设、绿化美化村屯等项目上给予示范村优先安排,着力改善基础设施状况。三是集聚社会包保资金。深入开展“百个部门包百村、百家企业带百村、百名干部驻百村”活动,通过与行政村结对共建,3年来,累计落实帮扶资金2368万元。其中,包保部门帮扶资金1420万元,企业帮扶资金948万元。同时,在全市广泛开展感恩文化教育活动,通过搭建感恩平台,发挥本地及原籍能人效应,募捐帮扶资金630万元。借助社会帮扶资金,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环境。

3.完善运行机制,推进长效管理

篇6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市政交通;建筑规划;武汉市

1 建设工程规划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1 建设用地问题

2013年,武汉市土地供应总计推出258宗,土地规模1350万m2,从成交地块空间分布来看,主城区成交占总量的比例超过六成,从各区同比增长率看,主城区成交规模下降,远城区小幅上升。分析建设用地综合规划,存在以下问题:

(1)土地粗放式利用长期以来武汉市土地利用效率低、利用方式粗放,存在着建设项目土地征而不用、征大用小或盲目圈地的现象,造成土地资源的闲置、浪费。同时在城镇建设用地内部,用地布局不尽合理,土地级差效益未能充分发挥。

(2)生态用地控制困难武汉在都市发展区中单独划出1814km2,作为生态保护范围,仅允许确需建设的道路交通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生态型农业设施、公园绿地及必要的风景游赏设施等四类项目,但部分工业、仓储类等各类项目对生态区域存在较大的影响。

1.2 市政交通困境

武汉市作为华中地区唯一的特大型城市,长江、汉江穿城而过,形成了其‘两江三镇’的独特地理环境。在中部崛起的号召,武汉市城市圈的快速发展建设,但在发展过程中,日益严重的市政交通问题困扰武汉,成为制约两型社会改革的‘瓶颈’。武汉城市发展中,市政交通的困境包括以下:

(1)天然地形限制,交通整体规划缺陷武汉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加之城中湖泊分布,形成区位相互独立的交通体系,彼此通过桥梁及隧道连接,市政交通呈环形放射模式。此模式存在自身缺陷,导致众多交通问题,其中过江通道的拥堵,成为武汉市两型社会发展自然瓶颈。

(2)交通规划滞后,路网密度不足因城市自然历史特点,在城市发展中因主城区功能和结构规划复杂。市政道路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及相应的科学论证,导致武汉市现行交通路网基本在各自区域相对独立发展,加之武汉市路网密度较低,主次干道循环能力较差,停车区域规划不足,整体交通系统属于城市发展薄弱部位。

(3)交通建设滞后,城区工地遍布例截止2013年,武汉市过江通道有5桥1隧(三环范围),过江日交通流量为48.3万台,其中内环长江大桥、二桥和隧道承担过江总量的60%。高峰时段,均已处于高负荷运行,两岸通道口拥堵突出。另外2013年武汉市全市工地数量1.1万个,部分区域每平方公里高达2个,由于城建项目昼夜开发,在交通管理,环境影响均加剧混乱。

1.3 建筑规划现状

建设规划管理为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居住品质的目的,体现生态宜居的城市发展战略精神,彰显武汉市滨江、滨湖及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特点,从城市界面、景观、色彩和建筑产品性质等几个方面提出要求,但现实存在突出问题:

(1)建筑产品自身缺陷因武汉市城市城市总体规划特点,建设项目开发单元、兼容性和强度控制综合考虑不足,加之开发单利益最大化目标因素,建筑产品规划自身在建筑单体布局、建设高度等难以合理化,造成建筑日照、采光、通风等方面综合功能效益较差,建筑产品自功能舒适性不足。

(2)建筑产品配套设施简单城市商业建筑交通不便,停车资源紧张,住宅建筑居住生活不便,周边各项配套不足,同时周边道路、绿化等指标均按人均指标分布,未考虑城市配套规划综合需求,建筑产品无法较好融入城市之中。

2 解决工程规划存在问题的一般措施

2.1 统筹建设用地开发理念

(1)保障科学发展用地武汉城市建设用地始终贯穿节约集约用地建设‘两型社会’的理念,根据城市规划应针对不同区域各类土地的统筹协调利用,优化主城建设区、重点功能区及产业集中区、生态用地区、基本农田集中开发区等不同的土地利用分区,加快建设用地规划开发,制定差别化土地利用政策,强化建设用地调控和空间引导。

(2)控制城市用地高效开发根据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等综合承载力分析,为各类要素布局,交通、市政设施等系统安排,以及用地开发强度,各类城市功能配置等形成支撑。定期评估各类要素用地,完善土地实施经济机制,制定保护和节约的激励政策,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和永续利用。

(3)保护土地生态控制线依据武汉市1:2000生态控制线区分生态底区和生态发展区,创新新农村建设模式,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通过迁村腾地,运用土地流转、增减挂钩等政策,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增强城乡发展活力,提高生态用地使用效率,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2.2 建立新型市政交通模式

保障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发展,对常规公共交通规划涉及的公交专用道设置以及公交场、站选址和用地标准等内容提出技术要求,加强对重大交通设施的安全保障和控制管理,市政公用设施选址布局要求、卫生防护等。充分发挥武汉市区位与交通特点,适应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引导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功能布局优化,实现各种交通方式高效衔接,构建安全便捷、公平有序、低耗高效、舒适环保的综合交通系统,促进区域交通、城乡交通协调发展。

同时利用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和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实施区域差别化交通管理政策,强化交通需求管理。加强交通法规建设,完善制定交通管理规划,强化道路交通安全建设,加大交通安全社会宣传力度。

2.3 优化建筑规划设计思路

加强城市建筑规划和城市空间形态建设管理,建立全市城市设计编制和实施的协同组织机制,以城市建筑设计为先导,促进园林绿化、历史文化、旅游、广告亮化、沿街立面及环境整治等相关工作的联动,不断提升城市设计水平。进一步完善城市空间管理体系,建立以土地储备和供应计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等为手段的空间引导机制,将城市设计由空间引导型向引导与控制型转变,实现城市设计对规划实施的有效指引和城乡规划的精细化管理。

3 结 语

总之,在城市的规划管理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科学的严谨态度规划城市,以务实的作风建设城市,以人性化的措施管理城市,才能够建设出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态、和谐、美好城市。

参考文献

[1]湖北省人民政府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2012(02).

[2]武汉市人民政府武汉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2013年第4期.2013(10).

篇7

坚持整体与重点相结合,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增强服务意识,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一是规划编制水平进一步提升。深入开展了县城乡总体规划暨“三规合一”工作,成立了县城乡总体规划暨“多规合一”修编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工作会议,明确了具体任务、责任单位、时限要求,已组织国土、发改、林业及住建等部门听取“三规合一”初步设计框架汇报,正依据各单位意见与建议充实基础资料修改完善规划方案。完成了县城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并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排水防涝专项规划初步规划方案编制完成,准备组织专家评审。完成了县城新区32#地块、34#地块、46#地块、83#地块、84#地块等10个地块控制性规划,编制完成了老城区新村巷、环卫路、大方门、工商家属院、和平八队及玉皇阁仿古街片区控制性规划,用地面积达3.6平方公里,使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96%。进一步提高了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城市建设提供法律依据。依据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编制完成姚伏镇姚伏村、姚伏镇高路村、通伏乡马场村等8个中心村规划方案,并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二是城乡规划审批管理进一步规范。全年共召开县建设规划审查委员会会议3期,上会研究项目15项,通过建设项目14项,核发建设项目“一书两证”118项。同时,对建设项目从规划设计、施工、质量监督及竣工验收等环节实行全程监管,定期对在建、续建工程进行规划巡查与规划执法检查,有力地维护了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

按照全县确定的55项重点工作和10件民生工程的工作部署,我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积极跑项目、争政策、引资金,各项重点工作顺利推进。一是城市房屋征收工作稳步推进。2014年全县重点建设项目及城市棚户区改造征收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我局统筹调配,抢抓时机,采取“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方式,加快对棚户区改造的工作力度,现已完成房屋征收2087户,未发生一起因房屋征收导致的上访和安全事故,维护了社会稳定。二是城市道路日趋完善。投资3807万元,实施了总长

1800米 的鼓楼南街南延伸段、南环路东段2条城市道路及排水工程,进一步完善了城市交通体系和基础设施功能,特别是事关民生的水、暖、气、路等配套设施得到及时跟进。目前,2条城市道路正在全力加快推进,预计10月底全部完工。三是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为抓手,大力实施植绿、增绿、扩绿工程,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实施了民族大街南北延伸段、唐徕大街、纬三路城市道路景观绿化及__县文化生态公园建设项目,新增绿化总面积22. 6 万平方米 。其中:民族大街南北延伸段等三条城市道路景观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16.5万㎡,已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南区文化生态公园建设项目概算总投资4762万元,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工作和招标控制价编制工作,近期将进行招投标工作。四是旧城改造项目稳步推进。体育公园解围片区已完成房屋征收403户,今年开工建设16幢10. 5 万平方米 ,商服及住宅楼,现已全面开工建设,正在进行楼体基础开挖工作。投资2438万元实施了老旧小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2.1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826万元。五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快速推进。投资3.2亿元实施了公共服务中心、宏泰商业广场续建工程,目前,公共服务中心正在进行二次结构施工和设施安装,完成投资1.05亿元;宏泰商业广场主体外墙干挂石材已全部结束,正在进行三标段别墅区室外装饰工作,1#商场正在进行干挂石材,完成投资1.7亿元。六是市政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投资2000万元改造¢159-¢426㎜供热管网 20km (双道)。目前,已完成建设路、防疫站小区、金丰苑、鼓楼西街、兰宁小区等区域的管网改造 18.5公里 ,完成投资1100万元。投资428万元新改建公厕10座,购置移动公厕5座。目前,新建公厕已完成主体建设,计划10月底完成全部建设内容,改建公厕已完成改造内容,购置5座移动式公厕已完成安装投入使用。投资5220万元实施了环卫路西侧旧城改造项目,已完成房屋征收、建设成本测算,规划方案已通过规委会审查,正在进行前期土地招牌挂和设计工作。七是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今年共新建、续建房地产项目42项157.71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2.5亿元。1-10月房地产销售4189套、55.11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比增加35.93%,销售金额14.27亿元,同比减少17.29%,房地产市场运行平稳。物业管理工作逐年规范,高标准培育了星海北园、锦绣华城等6个物业示范小区,为引领全县物业服务

企业争先创优,优化服务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八是住房保障工作强力推进。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5890套51.6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28亿元;新增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88户,累计对全县1463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施了住房保障,累计发放租赁补贴10.3万元,收缴廉租住房租金70万元。九是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实施了农村危房改造、姚伏镇、黄渠桥镇2个美丽小城镇和8个美丽村庄建设,各项工程有序推进,有效改善了群众的住房和生产生活条件。十一是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不断优化招商环境,积极借助外力促发展,始终将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细化、量化任务,强化措施,严格考核,重奖重罚,确保任务全面完成。截至目前共引进各类招商项目24个,完成投资12.56亿元(未认定),完成引资1.38亿元。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创园”工作为契机,全面整治市容市貌和城乡环境卫生,城市形象得到了提升,城市人居环境有了新改善。一是积极探索建立城市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深化公共事业管理改革,加强广场和公厕管理,加大城市环卫清扫和垃圾清运力度,市政设施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垃圾清运率达到100%,各类转运设施安全运行,全年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16次,清运生活垃圾4.6万吨,收集商业门店垃圾2900吨,餐厨垃圾3700吨,清理各类生产建筑垃圾9600吨。二是加大市容环境整治力度,及时清理乱贴乱画、乱停乱放,严厉查处占道经营、店外店、流动摊点、马路市场,规范设置各类户外广告,强化道路挖掘审批管理,市容市貌有了较大改观。共签订“门前五包”责任书3761份,严格按照“门前五包”的管理办法,每季度评比一次,建立健全了“门前五包”管理工作长效机制。规范机动车停靠行为,划定临时停车泊位131个,并多次会同运管、交警部门三家联合对县城区交通违法行为进行综合整治,有效地改善了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增划早市蔬菜销售摊位176个,在个别小区旁划定蔬菜销售摊位82个,设立早市一处,解决群众买菜难、买菜贵和农民销售难的问题。三是狠抓建筑市场管理,强化对重点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管,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基本程序、建筑抗震设防、建筑节能和设计施工规范等强制性标准,建立工程质量动态巡查监管模式,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共监督各类项目202万平方米,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和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率均达到了100%。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结合区市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监管要求,加大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检查力度,全年开展工程质量综合执法检查4次,专项检查2次,迎接区市检查6次,安全生产检查5次,共下发质量安全整改通知书97份,及时消除质量、安全隐患,有效遏止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推广使用新型墙材,进一步加大“禁实”、“限粘”力度,共收缴墙改基金1406.6余万元。四是加强人防工程结建、审批、检查、验收工作,全年共收缴结建费826万元。积极开展防空防灾应急疏散演练活动,以“5.12”、“9.15”放在减灾日和警报统一试鸣为契机,开展人防知识宣传和演练活动,发放宣传材料8000余份,布设“两防”知识展板12块,参加疏散演练人员达4.3万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全民人防意识。强化人防设施和疏散体系建设,新购置4台通信警报器,警报覆盖率达到95%。积极开展人防进社区活动,实施了头闸、陶乐、唐徕、古城、太西等人防社区及沙湖水镇疏散基地建设,完善城区应急疏散避难场所设施,有力地推动了人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五是全面推进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工作,邀请建设厅相关领导及专家对我县创园工作进行了初步验收,经专家集体评议,我县创建工作初步通过。六是深入开展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行为专项整治工作,制作悬挂条幅156条,张贴《关于开展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行为专项整治的通告》1000份,印发宣传材料80000余份,下发限期整治通知书40余份,共拆除违章建筑 8800平方米 ,侵占绿地160余平方米。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城乡建设事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城市基础设施还需加大投入,城市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老城区防汛排涝等基础设施有待改造;二是城市建设投融资渠道不宽,建设项目资金缺口大,制约了重点项目实施和推进;三是城乡建设用地趋紧,房屋征收工作阻力大,不能满足工程建设需求;四是城市体系有待健全完善,综合管理有待提高;五是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结构不合理,还不能满足城乡建设事业发展需要;六是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工作基础还比较薄弱,行政执法不规范的现象依然存在;七是项目审批缓慢影响建设进度。国家专项补助资金的项目区、市审批、论证、评审程序及报批资料多,时间长,导致项目开工滞后;八是房地产开发受国家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销售缓慢;九是小区物业管理水平还需有待进一步提高,物业从业人员需要加大力度培训。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5年住建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三中全会和全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定信心,乘势而上,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全力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为建设和谐富裕新__做[文秘站

-您的专属秘书!]出新的更大贡献。2015年计划实施城乡重点建设项目及重点工作9大项28小项,概算总投资约28.49亿元,其中:争取中央、区、市补助资金2.2亿元,社会投资20.76亿元,政府投资5.53亿元(含房屋征收0.81亿元)。

2015年计划建设纬一路、纬二路、纬六路、纬七路4条城市道路及给排水工程,全长2.15公里,概算总投资2200万元,积极争取中央污水管网专项补助资金172万元。

一是计划实施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项目,概算总投资957.4万元,争取中央专项资金670万元。二是计划实施集中供热脱硫项目,概算总投资4185万元,争取中央、区、市补助资金2200万元。三是计划实施新城区电缆沟及排管建设工程,概算总投资3068万元。四是计划实施县城led路灯改造工程,概算总投资310万元。

计划实施民族南北大街、唐徕渠景观绿化及南区生态文化公园建设项目,新增绿化面积35.64万平方米,概算总投资12562万元。

计划实施__县公共服务中心续建项目,概算总投资10000万元。

计划实施保障性住房3项,共4633套38.55万平方米,概算总投资约7.87亿元。其中:建设59#三期城市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218套1.87万平方米,34-2#城市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584套5.

01 万平方米 ,概算投资15025.8万元,争取中央及区项目补助资金2585万元;建设34#地块国有工矿棚户区安置住房3420套29. 2 万平方米 ,概算投资58429万元,争取中央项目补助资金11248.7万元;建设公共租赁住房住房411套2.47万平方米,概算投资5271.8万元,争取中央项目补助资金1919万元。

一是计划新建、续建房地产项目总建筑面积99. 8 万平方米 ,概算总投资10.5亿元。二是计划__县限价商品住房续建项目,概算总投资5000万元。

一是计划实施体育公园旧城改造建设项目,概算总投资3亿元。二是计划实施发行路西侧旧城改造建设项目,概算总投资1.2亿元。三是计划实施环卫路地下人防工程建设项目,概算总投资5220万元。四是计划实施老城区东安小区、东花园、西花园等小区综合改造项目,改造总建筑面积约21.34万平方米,概算总投资6100万元,争取中央、区、市项目补助资金3200万元。

篇8

参加此次全区领导干部学习会,短短3天时间,我们先后系统学习了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服务业外包、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领导艺术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创新举措。通过学习培训,我感到获益匪浅,既让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拓宽了视野,提升了工作水平,也有利于在广大干部中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引领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一是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任何实践活动离不开理论的引领,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同样需要科学理论知识的支撑。通过培训,我们不仅系统学习了城市管理的理论知识,了解了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最新动态,感悟了国内、国际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也看到了我区、我们街道城市化建设水平与国内领先城市、国际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是拓宽了城市发展的视野。国内外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成功的地方不胜枚举,值得借鉴。学习培训是借鉴先进理论、成功经验的最直接最快捷的途径。通过培训,我们进一步开阔了眼界,开阔了思路,开阔了胸襟,掌握了很多先进的理念和创新的举措,提高了战略思维的水平,增强了同国内、国际领先水平接轨的信心。

三是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是一门动态的科学,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实际工作的要求,才能在动态中体现与时俱进,才能在发展中真正步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良性轨道。我们在座各位带头学习,就会带动一大批,就会逐步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就能达到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目的。

四是提升了科学的工作水平。积累理论知识也好,拓宽发展视野也好,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工作水平的提升,直接反映在工作的成效中。相信通过培训,我们对城市发展的思路将更清晰、决策将更科学、举措将更扎实,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水平将更高。

学以致用,学习培训的落脚点在于运用。*街道作为*主城区和无锡市城市规划的副中心,理应成为我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先行者和排头兵,成为全区城市建设的表率。通过学习培训,结合街道的实际情况,围绕如何进一步创新理念,加强和改进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工作,以下是初步的构想,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提升城乡规划水平。

城乡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是提升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直接关系着城市的竞争力。古人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只有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才能高水平、高品位。当前,我们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期,进入了以城市现代化为主要驱动力的新阶段。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和引导作用,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城市规划,着力提升城市发展模式,全面提升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应该说,通过前两年的努力,*主城区控制性详规已实现了全覆盖,为我们做深做细规划、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发展步伐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我们现在需要的就是高水平的前瞻性的科学规划,只有这样的科学规划才能有长久的生命力,才能确保城市可持续性发展。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在城市规划中,要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筹划、高层次运作、高水平管理,坚持富规划、强建设,细规划、快建设,为加快区域发展提供了空间和环境保障。要在深入理解和消化好现有规划的基础上,结合街道的实际情况,在更高层次水平上,进一步完善区域性产业规划、次分区专项规划,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先导性、全面性、协调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要按地块功能策划高质量、高水平的项目,以具体项目对上争取,赢得支持,努力使隐性的发展资源变成显性的发展空间。

二、坚持功能性、服务性,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要全力发展第三产业。坚持把第三产业作为街道经济发展的主体产业、主攻目标,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一是着力抓好重点片区的发展规划。继续完善以*路、*路、*路所合围的主要商业圈为核心的商业中心的规划设计,抓好*社区*地块的功能定位和前期规划。二是着力抓好重点平台载体建设。加快*社区睦邻中心的开工建设,加紧实施*社区商贸中心二期的建设,做好*和*社区睦邻中心开工前的准备工作。三是着力抓好环境建设。要一手抓硬件建设,为发展现代服务业创设良好的地理优势、便利的交通优势、有利的商业优势等;一手抓软件建设,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优质的服务咨询等,营造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良好氛围。

三、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篇9

一、明确农村环保工作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把农村环境保护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以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结合起来,切实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强源头控制和过程管理,大力推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着力推进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促进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两个先行区”建设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二)主要目标。到2010年,我区农村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有所控制,农村饮用水源地得到保护,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达到90%以上;摸清全区土壤污染与农业污染源状况,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一定进展,农村畜禽粪便、农作物秸杆的资源化利用率均提高1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80%以上,开展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农村改水、改厕工作顺利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5%,严重的农村环境健康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防治取得初步成效,生态示范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公众环境意识提高,农民生活与生产环境有所改善。

到2015年,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加剧的势头得到遏制,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和公众环保意识明显提高,农村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着力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

(一)严格依法保护农村饮用水源。我区现有建制镇饮用水源保护区1个。各级、各部门要结合我省农村“六千”水利工程和我区饮用水安全“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严格保护农村饮用水源,继续扎实开展以埭头东风水库为重点的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整治,防治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污染物对饮用水源的污染。环保部门会同水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要求,组织完成饮用水源保护区警示标志、围网的设立;坚决依法取缔保护区内的排污口,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保护区;建立农村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制度,加强对水源水质及水源地环境的监测。卫生部门要加强农村集中式供水的水质卫生监督,建立定期水质监测、评估制度,掌握水质状况,保障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

(二)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农业部门要会同环保、发改、国土资源等部门组织编制、实施畜禽养殖发展规划和污染治理规划,全面完成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政府要合理划定并向社会公布禁养、限养、可养区;全面拆除禁建区划定后禁建区内建设的畜禽养殖场,以及划定前建设但在限期内治理未达标的畜禽养殖场,对按要求搬迁的畜禽养殖场应优先提供畜禽养殖用地;重点区域、流域和生态敏感区应严格控制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支持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生态农业。农业部门要研究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技术,探讨畜禽养殖污染集中治理途径,以绿色生产为重点,以沼气为纽带,推广养殖场与种植业紧密结合、物质多层次循环利用的“猪—污—果(草、渔)”等立体生态种养殖模式,推广生物发酵舍等“零排放”养殖技术。海洋与渔业部门要组织开展水产养殖污染调查,根据水产污染调查情况和水体承载能力,确定水产养殖方式和养殖容量;要组织编制养殖规划,并向社会公布,作为实施水产养殖定量审批管理的依据,从严控制水库、湖泊网箱养殖规模。加强水产养殖污染的监管,禁止在一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围栏养殖;禁止向库区及其支流水体投放化肥和动物性饲料。

(三)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建设部门要会同农办、发改、农业、环保等部门在全区继续开展以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家园清洁行动”,积极配合市有关部门尽快建成日处理6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全面清理公路沿线、河道沟渠两侧、村道里弄的垃圾;开展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加强农村沟渠、水塘、沿村溪流治理,清理污染积水,逐步实现“管网通、沟渠通、道路通”和“集中收集垃圾、集中汇集污水、集中无害化处理”的要求,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美化村容村貌。“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全区乡镇、村的垃圾治理,力争到2010年完成80%村镇垃圾治理任务。要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进度;要因地制宜,采取相对集中或分散处理的办法,选择化粪池、污水净化池、人工湿地、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等模式,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海洋与渔业、环保、建设等部门组织做好“海漂垃圾”的整治工作,减少近岸海域环境污染。各级政府及其农业、发改、经贸等部门要加快农村能源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并结合“三清六改”,加大农村沼气建设投入,鼓励发展集中式、规范化治气工程,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逐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促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根本好转。

(四)严格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加强对农村工业企业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防治农村地区工业污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城市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淘汰污染严重和落后的生产项目、工艺、设备,防止“十五小”和“新五小”等企业在农村地区死灰复燃。对污染物超标或超总量排放的企业以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环保部门要依法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发改、经贸、国土资源等部门要制定政策,鼓励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和污染集中控制区,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污染集中治理、产业集约发展。

(五)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在做好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能力。发改、农业等部门要大力推广农业“五新”,推广应用一批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新品种,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研究推广性能稳定、低成本,既能降解又被土壤微生物分解的降解膜,逐步解决农药、化肥、农膜污染问题。

(六)积极防治农村土壤污染。环保部门要继续组织开展全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查清土壤污染现状,会同农业、国土资源等部门开展污染土壤修复试点,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主要农产品产地、污灌区、工矿废弃地等区域的土壤污染监测和修复示范。农业部门要深入实施农产品无公害行动计划,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食品放心工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七)加强农村自然生态保护。要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为重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农村生态环境。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加强对矿产、水力、旅游等资源开发活动的监管,努力遏制新的人为生态破坏。林办部门要做好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并会同建设、农业、交通、环保等部门组织开展“种植珍贵树、建设新农村”活动,加强村庄绿化、庭院绿化、通道绿化、农田防护林建设和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水务部门要牵头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会同发改、林办、农业、国土资源等部门组织开展水土保护和小水电代燃料保护工程建设,严格控制土地退化和沙化。环保、水务、海洋与渔业等部门要加强内陆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逐步恢复农村地区水体的生态功能。海洋与渔业部门要加强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环保、农业、林办、海洋与渔业等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外来有害入侵物种、转基因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环境安全管理,严格控制外来物种在农村的引进与推广,保护农村地区生物的多样性。

三、不断强化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机制

(一)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有关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土壤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制度。要研究制度有利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政策措施;制定有利于促进农村环境治理、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创建以及考核奖惩等有关政策,年前完成两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和两个省级生态村的创建工作。建设部门要会同农办、农业、环保等部门开展村镇污水、垃圾处理及设施建设的政策研究制定,推广适用技术,逐步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的投入和运行机制,引导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向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二)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要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部署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组织编制和实施农村环境保护相关规划,特订工作方案,检查落实情况,及时解决问题。环保、发改、农业、建设、卫生、水务、国土资源、林办、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效率,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加大农村环境监管力度,逐步实施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国土资源、建设、环保等部门要加强对乡镇领导、村级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环保协管员的培训,切实提高乡镇环保管理水平。

(三)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投入。要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引导社会和金融资金进入,逐步建立以政府为导向、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投入的资金筹措机制。在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级支持的同时,财政部门要统筹安排“村镇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区直有关部门要统筹安排涉农的各项专项资金,支持饮用水源地保护、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治理、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各项工作开展。

(四)增强环保科技支撑作用。在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科技资源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科技支撑体系。科技部门要把农村环境保护技术研究列入重大科技专项,加大农村环保科研资金投入,推动农村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大力研究、开发和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农村健康危害评价等方面的环保实用技术。依托“6·18”平台,加快环保科研成果转化,通过试点示范、教育培训等方式,促进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的应用。

篇10

为美化城市夜景,提升城市内涵,塑造城市形象,区委、区政府决定实施南北大道灯光亮化工程。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灯光亮化工作动员会议,目的是迅速落实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动员区有关部门、单位立即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亮化工作中来。下面,我就这项工作先讲三点意见,最后孔区长还要做重要指示。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理解亮化工程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城市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城市面貌有了明显改观。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作为城市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灯光亮化工作是一个明显的弱项,工作起步较晚,灯光亮化的规划、设计总体水平较低,亮化档次还不高,精品还不多,亮化设施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还不广,高效、节能、环保、健康的亮化新理念还没有形成。因此,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进一步提高各部门、各单位对实施亮化工程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一是实施亮化工程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需要。灯光亮化工程能够完善城市设施、强化城区功能、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代表着一个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建设内涵,彰显了一个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韵味,是城市建设发展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实施亮化工程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需要。实施亮化工程能够为广大市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健身交流的环境,可以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传统观念,吸引更多市民利用晚上的时间走向大街,走向商场,走向公园,走向文化娱乐场所,使市民的夜生活丰富起来,让人们充分感觉到城市的优美,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

三是实施亮化工程是树立各单位形象的需要。亮化是城市的名片,也是各单位和商家的名片。各个建筑物上的牌匾、广告和夜景照明是宣传单位自身的良好载体,一个有艺术性、标示性、宣传性的亮化工程,对内能够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增加员工的自豪感,对外能够体现出单位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提升单位的良好形象。

二、理清思路,落实责任,努力打造优质的亮化景观

一是明确灯光亮化工作的总体思路。以迎接建国六十周年为时间节点,依据《南京市城市夜景灯光管理办法》和《南京市城市景观照明规划》,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围绕特色、打造精品”的原则,重点围绕南起区公安分局、北至方州广场全长4.5公里的南北大道灯光亮化范围,高品位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逐步实现我区景观照明系统从数量向质量、从分散向集约、从普通光源向绿色光源、从突击型分散管理向长效化集中控制管理的转变,努力营造新的城市夜环境,展示六合特色风貌,进一提升我区城市形象。

二是精准把握灯光亮化工作的基本原则。为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本次灯光亮化工程,在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四条原则:

第一,坚持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亮化灯饰要有整体感,景观要丰富统一。坚持突出重点,对于能够体现六合形象的标志性建筑物、重点地段、重要的商贸区,标准一定要高,每一幢单体楼宇一定要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第二,坚持节约和美化并举的原则。即要营造出繁荣、辉煌的城市夜景,又要注重选用先进节能的新光源、新灯具,以最少的投入争取获得最佳的亮化效果。

第三,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原则。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城市亮化,城市道路、广场、公共绿地等公共设施的亮化,以政府投资建设为主,高层(重点)建筑和沿街商业门店以产权或经营单位(个体)投资建设为主。

第四,坚持城区内的建筑物、道路、景观亮化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建筑物、城市景观进行亮化,营造自然、和谐、美观、大方的夜晚环境。

三是严格落实灯光亮化的各项责任。根据区委、区政府有关城市夜景灯光亮化工作有关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积极筹措经费,认真组织实施。

区建设局负责实施方州广场、棠城广场、公园广场、龙津桥、延安桥、区公安分局至棠城广场段绿化带的灯光亮化工作。

下列楼宇由房屋产权单位或经营单位自筹资金,按设计方案自行组织实施灯光亮化工程:国土大厦、卫生局(血站、妇保所)、交通局(海事大楼、交通宾馆)、人民医院、法院、体育局(室内球馆)、文化旅游局(图书馆)、城镇开发公司、工业指导办(华宫大酒店)、农技大楼、计生局、环宇设计院、检察院、供电公司;双管单位:国税大楼、地税大楼、邮政大楼及银行(金融)系统(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银行、人保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

广电大厦、金宁广场楼宇夜景灯光亮化实施所需资金由区财政和产权单位各承担50%。

区市容局负责实施区公安分局、宁连立交、公交站台、沿线广告牌及棠城商住楼灯光亮化工程,所需资金由区财政支付;负责公共户外电子显示屏工程;负责各灯光亮化单体的深度设计。

建立灯光亮化控制中心,统一控制灯光亮化的开启和关闭。安装电表,灯光亮化产生的电费由区财政承担。

三、加快进度,精心施工,按期完成灯光亮化工作

本次灯光亮化工程分三个阶段有序推进:

第一阶段为规划设计阶段,从5月20日至6月30日。5月20号开始委托深度设计,6月15日组织深度设计评审,6月20日组织招标工作,6月30日确定施工单位并组织实施。

第二阶段为组织实施阶段,从7月1日至9月30日。各亮化责任单位按照深度计设方案,自行组织实施,要在7月20日前完成外墙出新美化工作,对饰面外墙砖进行清洗,对围墙进行粉刷出新,对陈旧性墙面进行粉刷,对沿街广告牌重新统一制作;各单位要落实专人负责灯光亮化工作,要严格抓好质量管理,不得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降低材料标准,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亮化工程;要倒排工程进度,形成工程时间倒计时,确保按时完成灯光亮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