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监督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21 17:50: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采购监督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采购监督管理制度

篇1

第一条为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监督约束机制,依法对政府采购实行有效的监管,保证政府采购工作公开、公平、公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财政部、监察部关于印发<集中采购机构监督考核管理办法>的通知》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使用财政性资金,以及*市各级政府采购活动的采购当事人和参加政府采购评审活动成员。采购当事人是指在政府采购活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各类主体,包括采购人、供应商和采购机构等。采购人是指依法进行政府采购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政府采购机构是指*市本级、各县市区依法设立的集中采购机构和获准通过省以上(含省级)财政部门批准、确认的社会中介机构。

第二章监督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三条市财政局主要负责日常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工作。及时制定完善政府采购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及采购当事人执行法律法规、工作制度等情况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政府采购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定期或不定期对采购机构的采购价格、节约资金、采购质量、服务水平、信誉状况、有无违法违规行为等事项进行检查考核,定期公布考核结果,提出改进意见。受理对政府采购工作的投诉和举报。

第四条市监察局依法对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国家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实施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政府采购活动中执行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制度情况;受理对政府采购中的违纪行为的检举和控告,严肃查处政府采购活动中的舞弊和贿赂行为,促进政府采购工作廉洁高效。

第五条市审计局依法对政府采购的计划、预算、决算等进行审计监督。以政府采购资金和采购货物流向为审计重点,对政府采购计划审批、预算、政府采购活动的组织实施、采购产品(项目)的验收以及政府采购效益等进行审计。

第六条采购人的纪检监察机构应加强对本单位政府采购工作的监督。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控告、检举和投诉政府采购过程中的违纪、违法行为。有关部门和单位应依照各自职责及时调查处理。

第八条政府采购相关当事人应主动接受或邀请社会各界和媒体对政府采购过程进行监督。

第九条监督管理部门对采购资金规模在人民币40万元以上(采购金额根据情况变化可作调整)的采购项目实施重点监督。由采购人或采购机构主动向监察机关备案,并在项目实施采购活动的前三天书面邀请监察、审计和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全过程参与监督。

第十条采购过程监督的主要环节应包括招标文件审查、资格预审、候选单位考察、评标方式确定、评委抽取、开标、评标、定标、合同签订、重大项目质量验收、质疑投诉情况会审等事项。

第十一条监督管理部门在上述内容监督检查中,发现政府采购当事人有违法违纪行为时,应依照法定职责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调查处理,并分别情况作出行政处罚、行政纪律处分建议和决定,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发现正在进行的采购活动严重违反国家法律规定,可能给国家、社会和当事人造成重大损失的,监督管理部门有权要求有关机构立即纠正或中止采购活动,或宣布采购活动无效。

第三章监督管理的对象与规定

第十二条采购人使用财政性资金,应当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实行政府采购,遵守以下条款:

(一)应按照有关规定编制年度政府采购预算,应当进行集中采购的项目不得自行采购;

(二)应及时办理新增资产、劳务、费用的入帐登记;

(三)不准通过设定不合理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或歧视待遇;

(四)不准化整为零或者以其它方式规避公开招标采购;

(五)应在规定时间内按照采购文件确定的事项签订政府采购合同;

(六)不准与采购机构、供应商违规串通;

(七)不准向供应商泄露有关招投标事项中的秘密事项,与供应商有利害关系时应当回避;

(八)自觉接受监督管理部门的检查,在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中不能隐瞒或提供虚假情况;

(九)对采购活动全过程进行监督。采购人应派代表参加评标委员会,按照评标报告中推荐的中标候选供应商顺序确定中标供应商,在规定的时间内与中标供应商签定书面合同,负责对货物的验收。发现采购物品质量低劣、价格明显高于市场同期平均价格的,应及时提出质疑,对不能说明其理由的,应拒绝在中标结果和货物验收单上签字,并向监督管理部门投诉。

第十三条采购机构在实施政府采购活动中,必须实施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遵守以下要求:

(一)政府采购原则上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在采取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等采购方式时,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批;

(二)不准擅自改变采购项目,提高采购标准;

(三)不准与投标供应商违规串通,不准在开标前泄露有关招标的秘密事项,或者在招标采购过程中与投标人进行协商谈判;

(四)不准在采购过程中收受相关人的礼品、回扣、有价证券,接受宴请、旅游和娱乐活动,报销应该由个人负担的费用以及其他不廉洁行为;

(五)不准在有关部门实施的监督检查中提供虚假情况;

(六)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制度,招标受理联系人员与招标文件编制、方案制定、组织等环节职责权限应当明确,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七)依法应当公开的相关信息必须充分公开,不准有人为制造信息不对称行为;

(八)文件编制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内容完整,不准设置带有歧视性条款或隐蔽性条款;

(九)不准以倾向性意见影响或误导专家评审工作;

(十)政府采购活动和结果必须符合采购价格低于市场平均价格、采购效率更高、采购质量优良和服务良好的要求;

(十一)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妥善保管采购文件。

第十四条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供应商应依法自觉遵守公平竞争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一)不准提供虚假材料骗取政府采购资格,谋取中标、成交;

(二)不准采取不正当手段诋毁、排挤其他供应商;

(三)不准与采购人、采购机构或其他供应商违规串通和提供其他不正当利益,包括与其他投标人串通报价、协助和要求他人抬标、围标,采取行贿手段或允诺给予好处等;

(四)不准在政府招标采购过程中与采购人及采购机构进行协商谈判;

(五)不准无正当理由不与采购人签定采购合同。

第十五条评标委员会、谈判组、询价组成员应依法抽取,独立从事政府采购评审工作,具有较高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客观公正、廉洁自律、遵纪守法为行为准则。

(一)市政府采购办公室负责在开标前从政府采购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评标委员会、谈判组的专家成员,负责宣布评标纪律规定和保密措施,现场监督评审专家是否按规定程序进行评审,负责考核记录专家每次参加评审活动情况;

(二)评标委员会、谈判组、询价组成员与采购人、供应商有亲属或利益关系的,应当回避;

(三)评标委员会成员应当公正、公平评标,严格按照评审规则进行评审,不准与采购人、机构、供应商有不正当的利益行为。

第十六条政府采购信息公告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政府采购信息公告应严格执行财政部19号令,信息公告应遵循及时、内容规范统一、集中,便于获得查找和充分告知的原则,符合法定期限要求;

(二)应当在政府采购管理部门指定的媒体和网站上;

(三)采购信息具体内容应包括采购公告、资格预审结果、中标候选人公示及中标人公告等。

第四章考核及责任

第十七条财政部门在加强日常监督管理的同时,应当组织考核小组定期对采购人、机构、供应商、评审专家进行考核评价。

(一)对机构进行考核时,可以邀请纪检监察、审计部门人员参加,必要时邀请采购人和供应商参加。考核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采购次数、金额和信息公布等进行定量考核,对采购质量、采购效率和服务水平进行定性综合考核。

(二)加强对机构、评审专家、供应商在政府采购活动中业绩和信用考核,并纳入社会信用评价指标,建立机构、评审专家、供应商考核档案及不良记录认定、制度。对严重的违规违纪行为,记入不良行为记录档案,实行市场禁入,并在网上。

第十八条机构未按规定在财政部门指定媒体上和期限要求政府采购信息,应当公告而没有公告的或公告信息不真实,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的,擅自改变采购方式,质疑答复满意率、服务态度和质量满意度较低的,应当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采购无效,可责令停止一至三个月的采购业务,进行内部整顿,给予通报批评。机构为获取业务向采购相关当事人行贿或提供不正当利益的,列入不良记录名单,情节严重的,在一至三年内禁止参加*市境内政府采购活动,依法取消相关业务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采购人、机构工作人员与政府采购供应商恶意串通的,在采购过程中接受贿赂或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违反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有关规定的,给采购人、供应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不良影响的,将追究有关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视情节责令当事人离岗学习,或给予调离、行政处分、辞退等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供应商提供虚假材料谋取中标、成交的,与采购人、其他供应商或者采购机构恶意串通的,向采购人、采购机构行贿或者提供不正当利益的,拒绝有关部门监督检查或者提供虚假情况的,处以采购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罚款,列入不良行为记录名单,在一至三年内禁止参加*市境内政府采购活动,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采购人应当实行集中采购的政府采购项目,不委托集中采购机构采购的,由政府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停止按预算向其支付资金,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关依法给予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分。

第二十二条评审专家应当回避而没有回避的,在评标中有明显倾向和歧视现象,违反规定向外界透露评标情况及其他信息的,将记入不良记录档案,给予通报批评;故意损害招标采购人、供应商正当权益,私下接触或收受供应商及相关业务单位财物等贿赂的,违反规定向外界透露评审情况和信息,给评审结果带来实质性影响的,评审专家私下串通,违背公正、公开原则,影响和干扰了评标结果的,将取消评审专家资格。评审专家在一年内有两次通报批评或不良记录的,暂停从事政府采购评审一年,累计三次以上者取消评审专家资格。

第二十三条通报批评、不良记录和取消资格等处理结果由政府采购办负责在“*市政府采购网”和《*日报》等媒体上公布。

第五章附则

篇2

第二条凡纳入区预算管理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以下简称“采购人”),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符合《*市政府采购目录》规定的范围以内和限额标准以上的建设工程,必须实施政府采购。

财政性资金包括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

建设工程指市政工程及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新建、改建、扩建、装修、拆除、修缮等,包括工程的勘察、设计、监理。

第三条区财政局是区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履行对区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管理职责。具体负责区政府建设工程政府采购预算的审核、批复和执行,政府采购方式的确定,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管,政府采购资金结算及对政府采购当事人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罚。

第四条政府采购方式的确定

凡使用财政性资金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上的建设工程,原则上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进行政府采购。不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建设工程,其采购方式由区计委会商区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共同确定;使用财政性资金100万元以下的建设工程,其采购方式由区财政局会商区计委、审计局、监察局共同确定。

第五条政府采购预算的审核、批复和执行

采购人在编制下年预算时,向区计委提出建设工程立项申请。区计委根据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编制区政府年度建设工程项目投资计划,区财政局依据投资计划做出年度预算安排,并纳入部门预算,经区政府常务会审批,报人大批准后实施。区财政局在30日内批复到各主管部门,主管部门自财政批复15日内,批复所属基层单位。采购人根据年度区政府工作安排和区财政局批复,编制年度政府采购预算草案,填写《*区政府采购立项表》,一并报送区财政局,区财政局据此做出采购计划后执行。根据项目预算及采购计划,属于财政全额安排资金的建设工程项目,区财政局将资金全额拨入“政府采购专户”;属于财政补建设工程项目,区财政局待采购人将配套资金缴入“政府采购专户”后,将补助资金拨入“政府采购专户”。

采购人必须按照区财政局批复的预算执行。政府采购合同履行中,确需对预算(项目)进行调整的,由采购人提出预算调整方案,列明调整的项目、原因、数额及有关说明。调整预算方案经区财政局审定,提请区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方可执行。

第六条政府采购项目的实施

采用招标方式进行政府采购的建设工程,必须严格按照《*市*区招标投标实施办法》的规定执行;非采用招标采购方式进行政府采购的建设工程,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有关规定执行。政府采购结束后,采购人须将招标投标情况书面报告及合同报区财政局备案。

第七条政府采购项目的财务验收和结算

建设工程竣工后,由采购人与工程监理机构共同对项目进行验收。区财政局会同区有关部门对验收过程进行监督,并根据采购人提交的合同、请款报告和工程进度,经审价后拨付工程款。工程款拨付到95%时,采购人向区财政局提交《基本建设竣工决算报表》和基本建设竣工决算财务说明书及其他有关资料。当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区财政局根据采购人提交的竣工报告及验收报告,在规定的质量保证期后,拨付5%的工程尾款,采购人方可核销基本建设各账目。区计委立项的项目,节约的资金专项用于基本建设投入。其他建设工程,节约的资金一律留在国库,用于平衡预算。

第八条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及处罚

篇3

新制度的实施,对医院财务管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新制度促使医院构建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

财务管理就是组织和协调医院的资金运动,处理医院与各方面的财务关系,其任务表现为:规划和筹集资金,科学配置资金资源,安排和控制资金的使用和耗费,提高资金利用效果,考核和分配医院的经营成果,正确处理医院与各方面的关系。随着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化,医院财务管理越来越重要。为做好医院财务管理,探索一套适合医院发展的财务管理机制至关重要[1]。新制度的实施为构建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1.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

新制度规定医院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要求三级医院须设置总会计师,其他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设置。医院的财务活动在“医院负责人及总会计师领导下,由医院财务部门统—管理”。而旧制度的规定是:医院的财务活动在主管院长或总会计师的领导下,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新制度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是将“主管院长”改为“医院负责人”。医改方案规定“深化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机制”。在法人治理框架下,医院的院长和高管层将成为职业经理人,使政府与公立医院院长之间形成一种委托关系。完善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应当是:理事会+院长负责制。理事会是核心,由医院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代表组成,负责医院的战略管理及重大决策;院长由理事会选聘并且向理事会负责。管理层是由一名行政负责人和一批职业经理人组成,对理事会负责,受理事会监督,管理层的主要职责是对医院的日常运营活动(如行政、财务、医卫生经济研究2013年3期总第311期疗、人力资源等事务)进行管理,通过整合资源以有效执行医院的政策。因此,基于我国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的考虑,在新制度中将“院长”改为“负责人”。

二是将“在主管院长或总会计师的领导下”改为“在医院负责人及总会计师的领导下”。这样的修改一方面在于强调医院负责人在医院财务管理上的责任,另一方面在于强调总会计师在医院财务管理上的作用。

2.建立健全医院内控机制

新制度增设“财务监督章,要求建立健全医院内部控制机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防止差错和舞弊行为,保证财务管理信息的真实性:要求医院设置合理的会计岗位,要按事设岗、按岗设人,做到职责分明、相互制衡,保证会计系统控制的有效实施,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同时要求医院财务实行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这些规定有助于医院建立规范、科学的内部财务控制机制。

3.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规划机制

规划机制是指利用财务方面的各种历史资料以及其他信息,对医院一定期间的财务活动进行科学预测,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财务决策,并根据财务决策的结果,编制整个医院的财务计划,用来指导和控制未来的财务活动。新制度要求医院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规划机制,因此在医院决策中,财务分析与决策信息将会得到管理者的重视。

4.开展财务分析,控制过程与结果

新制度对医院的财务分析作了明确规定,设置了六类财务分析指标,要求医院对预算管理、结余和风险、资产运营、成本管理、收支结构、发展能力进行分析。这些规定将促使医院必须做好财务分析,通过分析了解医院的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全面评价医院的经营状况,改进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对医院财务的过程与结果管理。

5.开展业绩评价,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新制度在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资产管理、政府财政资金管理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要求将医院财务管理同绩效评价结合起来,并作为实施奖惩的基础。这要求医院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利益、制度、责任和权利约束机制,实现医院的良性运转。

二、新制度促进医院加强预算管理

旧制度在医院预算管理方面存在如下问题:一是财务预算没有提升为医院全面性管理行为,在大50多数医院中,预算管理仅仅是财务部门的管理行为;二是医院预算不全面,仅强调编制收入与支出预算,没有上升到全面预算管理;三是缺乏对预算执行、预算调控和预算考评等环节的管理内容,使医院预算管理大多流于形式。

新“医改”方案明确要求严格预算管理。为此,新制度明确了“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地方可结合本地实际,对有条件的医院开展“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缴、差额补助、奖惩分明”等多种管理办法的试点。同时对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财政部门以及医院等管理主体在预算编制、执行和核定收支方面职责作了规定。新制度有关预算管理的内容较旧制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强调了预算的完整性、全面性和严肃性,并新增了预算管理要求、预算审核、决算报表、分析和考核的内容。

由于新制度于2012年在公立医院刚开始实施,对于医院预算的编制与评价尚无运行的资料可以对比。因此,只能结合对医院的调查及新旧制度的对比变化,从定性的视角来分析新制度对医院预算管理的影响。从我们对200所医院的调查看,有92.63%c的被调查医院认为新制度有利于医院加强预算管理,不同等级医院的认知基本一致。说明新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克服医院预算编制走过场、敷衍了事等弊端,对于完善医院预算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1.实施预算管理有助于规范医院管理行为

预算是医院管理必备的、基础性工作,是医院实现预定期内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的方法和工具。新制度强调预算的严肃性,要求医院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预算一经批复,一般不作调整,医院必须严格按照预算的内容执行,并且要评价、考核医院的预算执行,将预算的评价结果同绩效评价结合起来。因此,新制度将会约束管理者的个人行为,改变过去“拍脑袋”办事的做法,促使医院建立规范、协调的医院管理制度体系,确保医院在法制的轨道上健康运行。

2.加强预算管理有助于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预算是医院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工具。通过预算管理,可以明确医院的运行目标:通过医院目标的层层分解,把目标细化、落实,可以把医院整个医疗、科研、教学过程监控起来:通过将目标与实施效果进行对比,可以使医院管理者掌握管理所需的信息,了解医院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与改进,提高管理与决策水平,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3.实施预算管理有助于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新“医改”要求医院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实行科学管理。预算是医院实施绩效管理的基础,是进行员工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医院的绩效考核有三个层次是医院运营业绩的评价,二是科室的业绩评价,三是对员工个人的业绩评价。通过实施绩效评价,将期初预算确立的医院业绩目标、科室业绩目标、员工业绩目标,与实际执行的结果进行比较,就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找出原因,由此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绩效,以减少差异的发生。

4.预算是实现医院资源有效配置的基础

由于医院资源的稀缺性,医院必须经过慎重权衡现在和将来可以配置的资源,并决定人财物资源在各部门、科室使用的种类和数量。资源分配的原则是针对医院运营目标进行最优化配置。因此,要实现科学、合理的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必须借助于医院的预算。

5.预算是实施监督与控制风险的重要工具

新制度要求医院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在医院的诸多风险中,运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授权风险是主要的风险,以预算为中心的控制,比较刚性,有助于形成有效的控制决策体系。通过编制预算可以初步揭示医院下一年度的预计经营情况,根据反映出的预算结果,预测风险所在,并预先采取风险控制的防范措施,从而达到规避与化解风险的目的。预算管理是医院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控的有效工具,新制度要求医院加强财务监督,因此通过预算管理可以迅速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医院日常的经营风险。预算目标的制定为医院员工、科室医疗活动提供了衡量的标准,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预算还为管理者提供了参考框架,指导医疗活动、提供控制活动的标准并且进行相应的授权。

6.预算可以有效提高效率,降低医疗业务成本

通过预算可以加强对医院收入与成本的管理,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有效降低成本。预算中设定了收入支出的配比数量,通过执行预算,可以有效控制成本,同时还能使员工树立成本节约意识。

7.国库财政支付制度改革,促使医院科学合理编制预算

1998年我国明确提出建立公共财政框架,拉开了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大幕,目前改革路线日益清晰。近年来,我国已陆续启动和推进了各项有关改革,如部门预算制度改革、“收支两条线”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等,建立了政府采购制度及绩效评价制度等,基本构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国际惯例相接轨的预算管理体制框架。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无论是基本支出,还是项目补助支出,都必须根据医院长远或阶段性工作任务和工作计划,突出工作重点等资金需求来科学合理编制预算。

三、新制度促进医院加强成本管理

新制度重点强调医院应加强成本核算与管理,并且规定医院应根据成本核算结果,对照目标成本或标准成本,采取趋势分析、结构分析、量本利分析等方法及时分析实际成本变动及原因,把握成本变动规律,提高成本效率。新制度规定医院应建立健全成本定额控制管理制度、费用审核制度等,采取有效措施纠正、限制不必要的成本费用支出差异,控制成本费用支出。同时规定医院应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利用各种管理办法和措施,按照预定的成本定额、成本计划和成本费用开支标准,对成本形成过程中的耗费进行控制%从我们对200所医院的调查结果看,有的被调查医院认为新制度会促使医院加强成本管理,克服以前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具体来讲,新制度对医院成本管理的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

1.促使医院重视成本管理工作

成本反映一所医院的医疗质量与技术服务水平,是决定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竞争性要素,是医院实施管理的基础。医院开展医疗、科研、教学等活动所耗费的人、财、物等资源需要得到补偿,这是医院持续运营的基础,假若医院的耗费得不到补偿,医院将会产生亏损,长期发展下去,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医院的医、教、研活动以及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就会受到影响。因此,新制度必然会使医院重视成本管理工作。

2.促使医院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系统

新制度要求医院加强成本核算与管理,必将促使医院完善成本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系统是指在成本方面的指挥和控制组织体系,通常通过四个基本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来实现成本管理的职能和使命。一是成本组织机构,医院的成本组织机构应安排所需的管理职能,配置相应的人员,按照其职责和权限,并在工作过程中明确相互关系和活动接口,确保有效沟通和密切配合。二是程序,包括成本管理的目的、范围、职责、权限的分配和工作程序以及形成的记录等。三是过程,过程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系统,包括成本发生过程和成本管理体系过程。四是资源,指凡是能被利用的物质(包括人员、医疗技术、设备、药品材料、设施、资金等,医院应保证成本管理所需的资源条件,用较小的必要的管理成本来替换较大的不合理的成本,通过科学合理的资源使用来不断降低医疗成本,有效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

3.促使医院加强成本分析与控制

成本分析主要是运用成本核算对象所提供的信息,通过同行比较和关联分析,包括对成本指标和目标成本的实际完成情况、成本计划和成本责任的落实情况,上年的实际成本、责任成本、国内同类型医院的平均成本水平和最好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导致成本目标、计划执行差距的原因,以及可挖潜的空间,把握成本变动规律,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

4.促使医院加强成本考核和奖惩

成本考核和奖惩是把成本的实际完成情况与应承担的成本责任进行对比,考核、评价目标成本计划的实际完成情况。其作用是对每个成本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在降低成本上所作的贡献给予肯定,并根据贡献的大小给予相应的奖励,以稳定和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对于缺少成本意识、成本控制不到位、造成浪费的科室和个人,给予处罚,以促其改进。

四、新制度促使医院加强财务风险防范

医院的财务风险是指医院在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所导致医院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医院的财务风险贯穿于医院运营的整个过程中,风险类型可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个方面。医院风险形成的原因有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外部原因主要是国家宏观经济状情况、政府卫生政策等变化;内部原因主要有医院管理混乱、医疗技术质量下降、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等。医院财务风险是现代医院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加剧,医院风险也在加大,这就对医院决策层和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风险意识,监督和控制财务风险。新制度对控制医院财务风险作51了制度要求,必将促使医院从以下方面来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1.新制度促使医院完善风险管理系统

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取决于医院是否具有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健全的财务管理体制、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有助于医院提高风险管理与控制水平。与旧制度相比,新制度在预算管理、成本核算、财务控制与监督等方面都有了严格的制度规定,必将促使医院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系统,以防范财务风险。

2.新制度促使医院强化财务风险意识

新制度明确要求医院设置风险管理指标。这将会促使医院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观念,遵循风险收益的原则,医院各部门、各人员,特别是医院的决策层和财务管理部门人员必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将风险防范意识渗透到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同时也会促使财务管理人员掌握扎实的财会专业知识,具有对财务风险敏感、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并能对具体环境下的风险作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案。

3.新制度规定医院筹资范围与渠道

新制度规定“医院原则上不得借入非流动负债,确需借入或融资租赁的,应按规定报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和财政部门审批,并原则上由政府负责偿还”:并规定医院财务风险控制指标和借款具体审批程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会同主管部门域举办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这一规定对于公立医院的筹资渠道与范围作了明确界定,有助于规范医院的经营行为,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4.新制度对医院对外投资作出规定

新制度规定对外投资是指医院以货币资金购买国家债券或以实物、无形资产等开展的投资活动;并规定医院应在保证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对外投资,投资范围仅限于医疗服务相关领域。旧制度在投资范围方面规定可以投资于“其他单位或院办独立核算企、事业单位的投资”。在投资资金方面,新制度规定医院不得使用财政拨款、财政拨款结余对外投资,不得从事股票、期货、基金、企业债券等投资。新制度下,医院的对外投资范围、投资资金构成及权限都有了明确的界定,有效规范医院的投资行为,从制度上确保医院避免对外投资风险。

5.新制度要求医院全面、真实反映医院资产负债信息

新制度要求医院实施“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要求医院全面、真实反映资产及负债情况,如在报表体系中增加了现金流量表,要求基建账的数据并入医院“大账”:规定医院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计提折旧、摊销,固定资产按照净值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规定医疗风险基金提取、坏账准备与核销、资产管理等。这些规定一方面确保管理层可以全面系统、真实地度量医院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也使医院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减少医院因管理不善造成的财务风险。

6.新制度有助于医院提高财务决策水平

篇4

关键词:供应链 采购管理 评价指标' 一、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从供应链采购管理的角度,构建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有必要遵循以后一方面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客观性原则。该原则要求所选择的供应商评价体系,能够将供应商的实际情况准确反映出来,并有配套的科学管理方法评价供应商,减少主观臆断情况的存在。

(二)简明适应性原则。对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需要好从实际的情况出发,在能够反映企业重点情况的前提下,减少体系当中不必要的内容和层次,避免选择评价成本的增加,从而造成推广难度的加大。

(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与管理供应商的选择评价体系同理,供应链的采购管理,需要在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当中,对其定性和定量的指标进行综合性衡量,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值,对定性指标进行赋值量化,同时解释定量指标和实际情况的对应关系。

(四)通用性和专业性相结合原则。对于供应商选择评价体系,要求具备广泛适应性的要求,除了要反映出供应商在选择过程中普遍性的特征,还要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利用不同指标的赋值进行反映。

二、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包含质量、价格、服务指标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一)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无论哪种类型的采购,企业都希望所采购的对象适用于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要求,并且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耐用性。质量指标体系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产品的合格率指标体系,即所采购的产品必须在质量方面达到规定的最低水平,而产品的合格与否需要利用质量指标进行定性评价。产品质量的合格率越高,下游企业的生产经营才越稳定。二是企业采购工作进行当中的中断率,需要针对不同的供应商,谨慎比对产品运转的周转率水平,根据产品的使用条件,确保产品具有较高的可比性,另外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适当验证供应商所提供的指标内容。三是分析质量体系运行的情况,通过对客户和法规要求的满足,表示客户满意度的增加,这也是组织方面业绩提高的表现。

(二)价格指标体系的构建。供应链的管理,价格不仅仅代表供应商对企业产品销售价格的影响,还突出了整体的成本概念,其中包含物流成本、管理成本等。首先是采购价格竞争力水平的指标体系,譬如对标准的产品,利用同行业同产品市场的价格比率,表示价格的竞争力水平。其次是供应成本的预期能力,供应商采购的长期成本结构和竞争能力,需要通过供应商的持续改进、成本降低策略、成本体系等进行分析。再次是检查供应商价格体系,并要重点强调高科技企业的研发费用与管理费用之间的关系,通过研发费用反应出企业的竞争力水平。

(三)服务指标体系。首先是供应商在整个合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即开发商有没有兴趣为企业提供采购方面的资料,并按照企业的要求,在最短的供货期限内,提高供应的效率。其次是服务方面问题解决死否及时,供应商服务水平的高低,以供应商问题解决的时间长短决定。再次是供应后期的服务质量,其中很多采购的产品可以长期使用,而使用的时间长短,可以折射出供应商的质量服务水平,并妖气供应商跟踪服务售后的产品,在实际的应用当中,我们需要统计分析供应商所提供的售后服务频率和内容,然后进行售后服务水平的考核。

三、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分为战略地位、基础建设、应用状况、人力资源、效益指数几方面内容。

(一)战略地位:指标是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反映出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和落实情况,指标数据的构成包括信息化领导者的地位、信息官职位的设置、信息化的规划、信息化的预算方案。

(二)基础建设:指标是计算机人均数量、信息投入总额、网络性能水平、计算机联网率,反映出企业信息的投入力度、基础设施情况、协同应用条件,指标数据的构成包括软件、硬件、服务器、工作站、宽带等的投入。

(三)应用状况:指标是信息采集信息化手段覆盖率、办公自动化水平、决策信息化水平、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网站建设水平、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反映出信息获得能力和企业运营信息化水平。

(四)人力资源:指标是人力资源指数、信息化技能普及率、学习电子化水平。反映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信息化的条件、应用能力、学习状况等。

(五)效益指数:指标是库存资金占有率、资金运转效率、企业财务决算效率、增长指数等,反映企业信息化效益状况、信息化响应水平、绩效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选择评价供应商成为供应链采购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综合考虑供应商的产品价格、产品质量、产品交期和供应商本身管理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合作能力和意愿、柔性适应能力等。因此,我们需要尽快从质量、价格、供应、服务、技术、内部竞争的角度,构建完善的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马金麟,孟祥茹.供应链管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87-231

篇5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重构

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内部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与重构,这样才能够跟得上时代的脚步,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会计管理体系作为企业制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其重构显得更加迫切,并且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构建必须要符合企业整体管理的大方向,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财务会计管理体系重构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性

1.在企业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会计工作者要将活动的经济性作为重要的内容,从企业经营决策中获取有效的财务信息,并为下一步企业经济活动制定科学化的会计策略,然后企业财务会计人员要构建自主经营,稳步发展得到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而在这个体系中要充分体现出财务会计人员的主体地位,要明确保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产品资本投入,这样才能够凸显企业优势,在这环节中会计与财务的参与是不可被忽视的。

2.财务会计人员是构成企业管理体系的要素,企业需要明确岗位职责,将工作体系中不同的环节与任务落实到位,保障财务会计岗位运行的稳定,这样久而久之财务会计人员自己的专业素养也会提升,进而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动力与支持,完善创新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体系的好处之一就是提高财务会计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企业发展。

3.财务会计管理体系的重构不仅仅能够有效提升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也会极大的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正是因为会计人员在企业财务中所占据的位置非常关键,因此其素质也必然与企业发展相互联系,目前我国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财务会计人才,企业越是发展,对于这种人才的需求量就越大,所以积极开展财务会计管理体系的重构,对于企业财务会计整体队伍的建设也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4.财务会计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不断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是符合市场法律规律,规避财务风险的重要举措,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重构的过程中,企业应对外部挑战的实力也会提升,企业预测风险的能力也会提升,这是新时期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了解认识到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之间的重要性之后,能够体会到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继续改革的迫切性,为了能够更加符合时展的规律,促进企业的发展,积极进行财务会计管理体系重构是非常必要的。

1.财务会计管理与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体系重构,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企业现代管理制度与财务会计管理之间的关系,具体进行如下分析:

首先,企业内部管理与企业风险管理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其企业风险与财务会计管理不可分割,企业内部管理不当,必然会导致企业风险加剧,造成经济损失。

其次,企业内部包括企业风险、经营效率以及经营效果等方面,所以说企业内部的影响范围广,作用大,内部财务风险的控制基本依赖于企业内部。

最后,一旦企业出现财务问题,必然会导致企业盈利能力降低,资金不足,资产负债率提高等众多问题。

综上所述的种种问题都直接影响这企业内部管理的开展,企业财务风险与企业内部管理是相互联系的关系,同为企业服务,财务风险是目的,企业内部是手段,财务风险的规避离不开企业内部。

2.具体措施分析

(1)赏罚分明,提高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有效性。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必然与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相适应,而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重构首先明确的一点就是管理上的有效性,只有确定了这一点才能够保障管理人员的行为是符合企业管理大方向的。而赏罚分明实际上最为直接的作用就是帮助那些管理意识落后,素质不高的工作人员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并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而对于那些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鼓励与奖励,是对他们能力上的肯定,也是激励他们继续努力的策略。

(2)健全会计各项法律法规,保障企业的财务管理职能有效发挥。许多的企业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扮演着偷盗者的角色,他们不断膨胀的对金钱的欲望使企业的财务监管形同虚设。所以建立健全相关的财务监管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同时立法部门和政府的有关部门还应该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而保障财务管理更好的进行。笔者在此有如下的几点建议仅供参考:其一,制定规范时候要以当事人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以考量,对于其犯下的错误针对性的进行惩罚,而不是一锤定音。其二:有关执法监管部门要加强执法意识,认真执法,公平、公开、公正,执法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坚决打击违规操象,严厉惩处违法人员。同时执法人员的自身素质也亟待提高,这样才能避免出现串通一气,共同牟取不法利益的行为。

(3)加强内部管理,降低财务风险。加大企业内部各项会计法规的贯彻执行力度,是提高会计人员行为约束力的有效手段,会计人员的行为得以约束和管理,才能够保障会计信息的质量,实现会计信息的优化配置。众所周知不正确的会计信息必然会增加市场风险,阻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而作为市场主体之一的企业,企业财务风险与市场风险紧密相连,首先稳定外部市场环境,能够有效促进内部财务风险的降低,而会计制度作为一种行为约束的准则,能够有效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保障会计信息质量,对于财务风险的防范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4)增强审计监督,进一步完善会计控制制度。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审计监督力度的不断强化,也是促进会计及制度控制的重要方面,具体来说,企业中会计工作组织结构必须要进一步明确,理清会计业务中相应权限工作岗位的职能,建立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制定体系,从而有效控制一些违法行为的出现。然后,针对企业财产实物以及价值进行整合管理,会计部门不仅要将监督反映企业经营价值作为自己工作的重心,而且也要通过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实物管理相结合,及时准确的对两者差异进行分析调查,将不利差异或错误扼杀在摇篮中。外部审计与内投标也为企业节省了较多的资金。

三、结束语

不管市场经济如何发展,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都是不可动摇的,只不过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应该对财务管理进行适当的调节和改变,从而使其能够更加符合市场发展的需求,并配合企业制度的各项要求,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服务。通过大量的实践分析能够发现,我国近些年来在财务会计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构建高素质的财务会计管理队伍,提升财务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是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内在动力,必须要坚持贯彻,认真落实。(作者单位:抚顺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页岩炼油厂)

参考文献:

[1] 李雅瑾.也论现代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的完善[J].民营科技.2010(10)

[2] 张源.探索国企会计管理体系的创新方案[J].经营管理者.2013(26)

篇6

(一)食品安全管理组织及食品安全管理人员………………………………………………3

(二)食品与食品原料采购查验管理制度……………………………………………………4

(三)场所环境管理制度………………………………………………………………………5

(四)设施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制度…………………………………………………………5

(五)清洗消毒管理制度………………………………………………………………………6

(六)从业人员健康查体管理制度……………………………………………………………7

(七)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8

(八)五病调离制度……………………………………………………………………………9

(九)加工操作管理制度………………………………………………………………………9

(十)废弃油脂管理制度………………………………………………………………………10

(十一)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11

(十二)食品留样制度…………………………………………………………………………12

(十三)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13

采购员

烹调员

X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食堂负责人

食堂安全管理员

食堂负责人:

食堂管理员:

员:

员:

食品与食品原料采购查验管理制度

1.采购人员要认真学习有关法律规定,熟悉并掌握食品原料采购索证要求。

2.采购食品(包括食品成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食品用工具和设备),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供方索取生产经营资质(许可证)和产品的检验合格证明,同时按照相关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核查。

3.所索取的检验合格证明由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妥善保存,以备查验。

4.腐败变质、掺杂掺假、发霉生虫、有害有毒、质量不新鲜的食品及原料以及无产地、无厂名、无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或标志不清、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不得采购。

5.儿童食品应当在具有《食品生产许可证》或《食品流通许可证》的单位采购。食品进货前必须采购查验及索票索证,建立食品采购和验收记录,做好出入库账目登记。

6.采购乳制品、肉制品、水产制品、食用油、调味品、酒类饮料、冷食制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应当索证的其他食品等,均应严格索证索票。生肉、禽类应索取兽医部门的检疫合格证,进口食品及其原料应索取口岸监督部门出具的建议合格证书。

7.验收员在验收食品时,要检查验收所购食品有无检验合格证明,并做好记录。

场所环境管理制度

1.周围环境应打扫干净,阴沟要常疏通,废物桶加盖并及时清理。

2.积极贯彻四害要求,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蟑螂等害虫。

3.厨房、餐厅及各操作间地面保持干净、干燥、无积水、无污垢、无垃圾、无卫生死角。

4.不乱倒垃圾,不乱倒污水。

5.门窗应有防蝇设施,室内经常保持通风

设施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制度

1.公用餐具及盛装饭菜的桶盘在用餐后及时清理消毒,再放进保洁柜中保持干净。

2.保洁柜、及相应器具应餐餐清洗消毒。

3.刀具、砧板、抹布、工具、容器等必须生熟分开,用后消毒,定位存放。

4.定期检查各种设施设备,冷藏,冷冻设施卫生。

5.对损坏的卫生设施,设备,工具应及时维修。

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1.设立独立的餐饮具洗刷消毒室或专用区域,消毒间内配备消毒、洗刷保洁设备。

2.洗刷消毒员必须熟练掌握洗刷消毒程序和消毒方法。严格按照“除残渣碱水洗清水冲热力消保洁”的顺序操作。药物消毒增加一道清水冲程序。

3.每餐收回的餐饮具、用具,立即进行清洗消毒,不隔餐隔夜。

4.清洗餐饮具、用具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餐具消毒前必须清洗干净,消毒后的餐饮具表面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无泡沫、无不溶性附着物,及时放入保洁柜密闭保存备用。

5.盛放消毒餐具的保洁柜要有明显标记,要经常擦洗消毒,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要分开存放。

6.洗刷餐饮具的水池专用,不得在洗餐饮具池内清洗食品原料,不得在洗餐饮具池内冲洗拖布。

7.洗刷消毒结束,清理地面、水池卫生,及时清理泔水桶,做到地面、水池清洁卫生,无油渍残渍,泔水桶内外清洁。

8.定期清扫室内环境、设备卫生、不留卫生死角,保持清洁。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

1.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2.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持有效健康合格证明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3.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及其它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4.凡检出患有以上“五病”者,要立即叫其调离原岗位,禁忌症患者及时调离率100%。

5.凡食品从业人员手部有开放性、感染性伤口,必须调离工作岗位。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1.食品生产、经营、餐饮人员必须在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餐饮服务工作。

2.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定期组织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培训以及食品加工操作技能培训。

3.餐饮服务食品人员的培训包括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食品从业人员,初次培训时间分别不少于20、50、15课时。

4.新参加工作人员包括实习工、实习生、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5.培训方式以集中讲授与自学相结合,定期考核,不合格者离岗学习一周,待考试合格后再上岗。

6.建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记录归档,以备查验。

五病调离制度

1.幼儿园从业人员必须按规定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2.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检查合格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3.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化脓性、渗出性或接触性皮肤病患者必须立即调离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治愈后方可恢复从事原工作;

4.幼儿园从业人员调离人员健康情况必须全程监护,了解病情状况;

5. 向卫生行政部门及时通报幼儿园从业人员调离人员基本情况;

6. 建立健全幼儿园从业人员调离人员健康档案;

7幼儿园对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做到专人负责,统筹管理。

加工操作管理制度

1.使用食品添加剂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调料盛装符合卫生要求。

2.品尝食品要用专用工具;剩余食品妥善保管。

3.用具、容器生熟分开、专用,用前消毒,用后清洁定位存放。

4.各类食品原料使用前分类清洗。

废弃油脂管理制度

1.废弃油脂必须按国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管理规定》进行管理。

2.废弃油脂应设专人负责管理。

3.废弃油脂应有专门标有“废弃油脂”字样的密闭容器存放,集中处理。

4.废弃油脂只能销售给废弃油脂加工单位和从事废弃物收购的单位,不得销售给其他单位和个人。

5.处理废弃油脂要建立档案,详细记录销售时间、种类、数量、收购单位、用途、联系人姓名、电话、地址、收货人签字等。并长期保存。

6.不得随便处理废弃食用油脂。

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

1.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不符合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要求的食品添加剂不得使用。

2.购买食品添加剂必须索取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进口食品添加剂应索取口岸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卫生证明。

3.食品添加剂使用必须符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规定的品种及其使用范围、使用量,不得随意扩大使用范围和使用量。

4.不得使用未经批准、受污染或变质以及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添加剂。

5.不得以掩盖仪器腐败变质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使用食品添加剂

食品留样制度

1.食堂提供的每样食品,由食堂分餐人员专人负责留样。

2.每餐留样的食品,按规定留足100克,分别盛放在已消毒的餐具中。

3.留样食品取样后,立即存放在完好的食品罩内,以免被污染。

4.留样食品冷却后,用保鲜膜密封好,并在其外部贴上标签,标明留样日期、时间、品名、餐次、留样人。

5.将贴好标签的留样食品按秩序存放在恒温冰箱内保存。冰箱温度设定为0℃-4℃。

6.做好每餐每样留样食品的记录,包括食品样源、食品名称、留样时间、目测样状等,以备检查。

7.留样食品一般保存48小时,进餐者如无异常,即可处理留样的食品;如有异常,立即封存,送食品卫生安全部门查验。

8.食品留样冰箱为专用设备,严禁存放与留样食品无关的物品。

9.卫生监督小组及监督管理员不定期检查留样工作,发现未按要求留样,将对责任人进行工作失职处罚。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一、防止食物中毒的措施

(一)健全食物中毒报告制度

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的精神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二)广泛开展预防食物中毒宣传教育

广泛深入地开展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结合本单位(店)实际情况,充分使用电视,黑板报,宣传画等各种形式宣传普及有关卫生知识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管理水平,减少食物中毒发生。

(三)细菌性食物中毒预防措施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应根据防止食品受到细菌污染,控制细菌的繁殖和杀灭病原菌三项基本原则采取措施,其关键点主要有:

1、避免污染。即避免熟食品受到各种致病菌的污染。如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经常性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物的还应消毒手部、保持食物加工操作场所清洁,避免昆虫、鼠类等到动物接触食品。

2、控制时间。即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不给予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机会。熟食品应尽快吃掉;食品原料应尽快使用完。

3、清洗和消毒,这是防止食品污染的主要措施。对接触食品的所有物品应清洗干净,凡是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还应在清洗的基础上进行消毒。生吃的蔬菜水果也应进行清洗消毒。

4、控制加工量。食品的加工量应与加工条件相吻合。食品加工量超过加工场所和设备的承受能力时,难以做到按卫生要求加工,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引起食物中毒。

(四)预防常见的化学性食物中毒措施

1、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蔬菜粗加工时以食品洗涤剂(洗洁精)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冲净,烹调经烫泡1分钟,可有效去除蔬菜表面的大部分农药。

2、豆浆引起的食物中毒。生豆浆烧煮时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煮沸5分钟左右,可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彻底分解破破坏。应注意豆浆加热至800C时,会有许多泡沫上浮,出现“假沸”现象。

(五)发生食物中毒处理:

1、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把疑似食物中毒的人员送往医院。

2、及时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保护好现场。

3、紧急处理。

(1)后勤保障部(办公室)负责与调度,把疑似食物中毒的人员送往医院抢救。

(2)及时报本单位(店)有关领导,组织事故调查,处理临时紧急事务。

4、原因调查

(1)保护好现场严防破坏,要对可疑食物或有毒食物取标封存。

篇7

1.1非招标采购的产品种类杂、总量大,采购管理难度比较大

现阶段很多高校的工程建设项目已经基本完成,正处于维修、扩建时期。很多高校目前的基建项目基本上都是一些零星的维修工作和少量的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采购工作一般来说比较冗杂:维修项目涉及检测和鉴定、施工等多个方面,这些项目通常的采购金额一般数量并不大,但是小而繁杂;很多任务比较紧急,因此通常采取非招标的形式进行采购,积少成多,小项目多导致总采购量大,管理难度很大。

1.2非招标采购制度不完善,流程不规范

现阶段,不少的高校对于非招标采购工作并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对于采购的流程和操作规范也缺乏明文规定。虽然我国有专门的投标和招标管理法律,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不少项目的招标决定权仍由采购的执行方掌握,存在很大的风险;法律对于非招标采购只规定了谈判和询价程序,对于审批程序却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导致采购项目存在很大腐败风险;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高校建设项目虽然有一些基本的招标规章制度,但是对于涉及金额少、非招标的项目却没有相对有效的管理办法,采购制度不完善,导致采购环节存在很大廉政风险。

1.3缺乏有力的监管措施

现阶段,为数不少的高校并没有对监察工作进行明确的职能划分和责任分配,在进行采购管理时,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导致监管工作取得的成效十分有限:询价和谈判文件中会涉及采购物品的参数和工程要求等信息,但是监察工作人员受专业能力的限制无法有效识别项目管理者的特殊要求,导致审查环节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采购的物品不仅要考虑成本,还要兼顾工程质量和施工要求,但是现实却是采购信息的过于随意;监管人员水平有限,对于基建项目的管理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专业知识的缺乏使得他们对于腐败问题的发生并不能起到有效遏制的作用;采购时或依据以前经验或者是经济利益的牵扯,很多的基建工程非招标采购存在定点采购的现象,供应商相对固定。

2加强高效基建工程非招标采购管理中风险控制的对策建议

2.1完善非招标采购的管理体制

由于现阶段我国的高校基建工程采购一般是管理部门下设采购中心负责采购或者高校招标采购中心负责采购工作两种情况,后者的管理方式明显更为先进。因此,管理体制的完善首先要明确高校采购中心的优势,利用体制优势控制采购风险;采用这种模式的要点是保证工作人员的素质,确保其人员构成的合理性,最好从基建工程和监察部门、审计部门等多个部门随机选取人员来组成采购小组;对于成员的要求相对严格,一般要保证其具有专业知识基础和廉洁作风,责任心要强。

2.2完善高校基建工程非招标采购的相关管理制度

鉴于高校基建工程在非招保采购管理中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撑,现阶段的高校基建工程要想做好风险控制,就必须首先完善采购的相关管理制度,为采购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很多基建施工项目采取化整为零方式逃避招标管理,给腐败现象的滋生提供了温床,使得采购管理难度增大,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完善非招标采购的管理制度,从根本上解决非招标采购环节中的腐败问题,确保高校基建工程的建设秩序。举个例子来说,重庆某区在2010年颁布的非招标采购管理暂行办法中,对于竞争性谈判和询价采购、单一来源作出了明文规定,值得借鉴和参考。总的来说,针对非招标采购实施集体决策并逐级审批的管理办法和制度,有利于避免高校基建工程的腐败犯罪,是加强廉政风险控制的有效举措。

2.3对于供应商要加强信息库建设,并进行合理选择

高校基建工程采购部门可以效仿省市地区的方法建立供应商的信息库,将材料供应商分为不合格、达标、优秀等三个种类,并进行信息库的不断建设和完善。对于不合格的供应商,可以参照省市公布不法企业名单,坚决抵制;对于高校以前合作过的企业,要及时进行经验结语,产品质量低劣或者企业信誉差的公司,要及时列入不合格名单,以后不再与之继续合作;对于产品供应商要形成科学评价体系,可以通过建立采分点来实现,达标和优秀的供应商要进行客观的评价,在采购的时候要综合考虑高校的基建工程的实际要求和成本预算进行合理的选择,采用最优方案。

2.4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实行监督管理的主要对象是采购文件和评标专家。由于采购文件的内容专业性较强,实行监督管理必须依靠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监管,确保文件中的失误和遗漏能够得到及时的纠正和补充,使采购文件趋于规范、合理;评标专家的构成要合理,因此最好从专家库中进行随机的抽取,为了确保其能够客观公正的评标,对于确定专家人选的过程要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专家人员要做好保密工作。监督管理措施的实行有助于高校基建工程的非招标采购管理效率的提高,对于避免腐败案件的发生意义重大,是确保采购工作规范操作的重要保障,在高校基建工程的廉政风险控制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高校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重视。

3结语

篇8

关键词:药品质量 管理 措施

二十一世纪,是经济发展的时代,此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们更加关注于生活质量。在社会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去了极大负面的影响,他们也开始关注于生命安全,特别是在药品质量这一方面。人们希望服用的药品能够对各种病痛进行治疗,但是又不会有副作用,这就是对医院药品质量提出的要求,医院需要加强对药品质量进行管理,具体措施有:

一、建立与完善药品管理制度

医院在发展过程中,要提高医院质量,其基本就得提高医疗质量。而医疗质量是需要药品质量的保证,这样才能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药品质量的提高,就需要有完善的药品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对药品进行有效的管理。针对药品管理制度的制定,必须参照药品从采购到使用的各个环节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进行编制。相关制度既要符合法律法规、又要适合于实际工作情况,这样才能保证这些制度在具体工作中具有效率,同时又有可操作性,如《药品采购人员管理制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特殊药品管理制度》等。有了这些相关的管理制度,就能监督各个岗位工作人员对药品进行有效的管理与使用,保证为病患提供合格的、安全的药品。

二、加强药品的采购工作的管理

药品采购需要保证科学性、合理性,就得采用正确的采购方法,如ABC分类法。这样既保证了医院药品的正常供应,且又符合医院的采购计划。在采购过程中,采购人员必须根据医院的《药品采购管理制度》进行采购工作。采购人员必须保证采购回来的药品是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正规渠道取得货源,药品购进过程都是有章可循的。同时,采购人员需要药品供应商提供有效的相关证件,如《营业执照》、《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管理规范》等证书和相关人员的身份证复印件。这对特殊药品、进口药品或者新药品的采购,必须在医院相关医师、领导签字同意后进行采购,这样才能保证采购的药品是符合规范的、合格的、安全的药品。

三、加强药品的验收入库工作的管理

在我国《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药品管理法》中有明确规定,医院对购进的药品需要进行验收入库。医院的药品管理制度中必须建立起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且又与本医院实际情况相符的药品验收制度,库管员需要根据该制度严格对购进药品进行验收,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医院使用药品的安全性。药房库管员在对药品验收过程中,不仅需要对购进药品的数量进行核对,而且更需要对购进药品的名称、规格、生产批号、生产厂家、批准文号、生产日期及有效期、外观等各项进行严格的检查与验收。同时,需要对入库的药品进行详细的登记,做好入库登记表,并与入库原始单据进行核对,看是否一致,且库管员、采购员必须同时签字。

四、加强药品保管工作的管理

在药品的保管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根据药政法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药品保管制度》对药品进行有效的管理。医院需要保证药品储藏室必须干燥、通风,同时配备防火等保护措施,这样才能保证药品的药效,有特殊储藏要求的,必须根据要求进行保管,如有些药品需要存放与零度或零度以下要求的,就必须放于冷藏室进行保管,对于易燃易爆药品,必须存放于危险品库房内。在药品的保管过程中,必须加强对于有毒药品、品、贵重药品、的管理,确保不会丢失。保管员需要认真填写药品登记表,对药品建立有效的卡片,认真做好盘点工作,保证帐实相符。保管人员同时要对药品进行“先进先出,近期先出”的原则,对药品进行出入库管理,保证药品是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过期药品。

五、加强药品调配与使用工作的管理

在药品的调配过程中,医院必须保证相关人员必须是通过相关资格认定的药学人员对药房进行审核、调配。医院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符合要求的药品调配环境,对于调配过程中的工具、包装物等器具,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确保药品质量有根可查。在工作中,发现劣质、过期药品、假药时,必须立即停止使用,通知相关药品供应商、生产商,并向当地相关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同时,需要对这些劣质药品、过期药品、假药进行封存与妥善管理。需要有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处理意见后,方能根据要求对这些药品进行有效的处理。调配工作人员需要根据相关制度严格对药方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方能进行配药。在调配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根据药房数量、重量进行有效的配置。对于有毒药品、等,更要注意用药量,以免药变成毒。如果发现药方中有问题,需与医师进行沟通,双方必须签字,调配人品不能私自对药方进行改动。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药方,有权拒绝配药。

六、加强医院工作人员培训的管理

医院应该建立一定的培训机制,以促进医院的工作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定向发展。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从事药剂工作的相关人员,必须是通过国家相关资格考试的并通过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的人,所以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同时,通过大量的培训于学习,医务人员将能够更加意识到药品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在工作中才能够依照法律采购药品、依照法律适用药品和依照法律管理药品,这样将能有效的保证药品的质量管理,促进医院的稳定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医院应该加强对药品的质量管理,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在一线工作中提供药品的安全性。医院领导、工作人员必须提高药品质量管理的认识,保证在工作中认真、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药品质量管理。在药品采购、使用与保管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提高相关专业技能,采取相关措施,以提高药品的质量,促进管理的有效执行。

参考文献:

[1]周国彦. 加强医院药品质量管理的几点体会[J]. 辽宁药物与临床,2000,03:143-144.

[2]. 如何加强医院药品质量管理[J]. 安徽医药,2001,01:74-75.

[3]黄嘉乔,范吉英. 结合工作实践谈加强医院药品的质量管理[J]. 中国医药科学,2013,02:157-158.

篇9

医疗器械自查报告范文(一)

自铁西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召开“铁西区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整治动员大会”后,我院积极参与配合,立即组织成立自查小组,对全院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摸查,现将自查结果汇报如下:

1.人员管理:我院药品药械工作都由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并定期进行医药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的培训,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每年组织直接接触药品药械的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并建有健康档案。

2. 职责管理:我院已建立的管理制度包括:药品药械采购验收制度;药品药械出入库制度;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和报告制度;药品调配和复核制度;药品药械保管和养护制度;医护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等。上述各项制度完备、合理、可行,且有相应的执行记录。

3.药品药械购销管理:我院由专业人员分任采购、质量验收等工作;能够从合法生产、经营企业购进药品及医疗器械,并与供货企业签定质量协议,具有合法票据;验收人员能够严格按照制定的出入库验收制度和操作程序验收药品药械,保存有完整的购进验收记录。

4.药局管理:我院设有综合药局,安全卫生,标志醒目;药局划分有相应功能区域,做到药品按剂型分类摆放,整齐有序;局内设有防鼠及防蚊虫设施;药剂人员在调剂处方时能严格审核,按照调剂制度和操作规范进行调配,并按要求每日检查药品,如遇破损或过期药品报由专人统一处理,并仔细登记。

5.药库管理:我院药库分区鲜明合理,药品存放距离适宜,能按要求分类、分剂型在常温下存放药品;管理人员能严格按要求保管药品;药品出库时遵循“先入先出”原则,记录完整。

以上即为我院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安全工作的现有情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会进一步完善。

医疗器械自查报告范文(二)

按照全省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及省局《关于开展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专项监督的通知》(冀食药监械【20**】108号)部署,对辖区内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专项监督检查。

我院为贯彻落实全省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及《关于开展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专项监督的通知》文件精神,保障人民群众使用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决定在我院开展医疗器械经营、使用自查自纠,制定本自查报告。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确保人民群众用械安全有效”这个中心任务,践行监管为民的核心理念,切实做到为民、科学、依法、长效、和谐,通过自查自纠检查,进一步严格规范医疗器械经营使用行为,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确保不发生重大医疗器械质量事故。

二、检查目的

要加大对医疗器械经营、使用管理力度,杜绝销售、使用过期、失效、淘汰的诊疗器械和各种行为。通过这次专项自查自纠检查,确保人民群众用上安全放心的医疗器械,并且减少医疗事故发生率,提高医院知名度。

三、自查自纠重点

重点自查20**年1月以来销售使用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无菌卫生材料等规定效期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对照检查产品是否有生产企业许可证、产品注册证和产品合格证明;产品的购进记录;产品的使用记录以及是否建立了产品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并进行了报告。

四、根据我院的具体情况,其自查自纠报告结果如下:

1、自查种类有: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无菌卫生材料三大块。

2、产品合格证明、证书严格验证,各个采购、接收人员严格把关,无一例不合格产品。

3、采购记录认真、详细记录,确保问题事件有处可查、可依。

4、接收人员核对采购记录与产品,确认产品是合法的、正确的、合格的,

5、产品储存严格按产品说明要求完成。

6、产品使用时认真检查其完整程度、有效期、无菌性。填写使用记录。

7、在院长的领导下正在逐步完善我院的产品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在医疗器械安全使用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8、但在实际工作与实施中,可能存在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细微方面的问题,望上级领导对我院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五、通过这次自查自纠活动,我院认真学习法律、规范经营使用行为、进一步自我完善,加强了安全使用医疗器械制度,规范了医疗器械经营使用行为,强化了自身质量管理体系,增强知法守法意识,提高医院整体水平。

医疗器械自查报告范文(三)

我院遵照X区X食药监发【**】27号、29号文件精神,组织相关人员重点就全院药品、医疗器械进行了全面检查,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安全监管体系、强化管理责任

医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各科室主任为成员的安全管理组织,把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管理纳入医院工作重中之重。建立完善了一系列药品、医疗器械相关制度,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督管理制度,医疗器械储存、养护、使用、维护制度等,以制度来保障医院临床工作的安全。

二、建立药品、器械安全档案,严格管理制度

制定管理制度,对购进的药品、医疗器械所具备的条件及供货商所具备的资质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保证购进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和使用安全,杜绝不合格药品、医疗器械进入医院。保证入库药品、医疗器械的合法及质量,认真执行出入库制度,确保医疗器械安全使用。

三、做好日常的维护保管工作

加强储存药品器械的质量管理,有专管人员做好药品器械的日常维护工作。防止不合格药品医疗器械进入临床,特制订不良事故报告制度。如有药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应查清事发地点,时间,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基本情况,并做好记录,迅速上报区药监局。

四、为诚信者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对于失信行为予以惩戒

加大行政、医疗问责力度,加强法律、法规、业务技能、工作作风、教育培训,落实责任,安全治理。

篇10

第一条为加强个体诊所使用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保证人体用药安全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用药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辖区内已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个体诊所。

第三条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主管辖区内个体诊所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县(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个体诊所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本规范适用于个体诊所药品、医疗器械的购进、验收、储存、调配、使用和管理。

第二章人员与培训

第五条个体诊所的负责人及其有关人员应熟悉药品、医疗器械管理法律法规,掌握药品基本知识。

第六条个体诊所从事药品管理、处方审核、调配的人员必须是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或由已获得临床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及通过劳动部门技能鉴定、符合规定的药学人员担任。

第七条个体诊所负责人应负责涉药人员药品管理法律法规、专业技术知识的继续教育培训,并建立相应的档案。

第八条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人员必须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精神病、传染病或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的疾病患者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

第三章进货与验收

第九条个体诊所必须从具有药品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采购药品,禁止从其他渠道采购药品。对首营企业应审核其合法资格,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索取供货单位加盖原印章的合法证照复印件。

第十条购进药品应逐批进行检查验收,并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验收记录。药品购进验收记录必须注明药品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批准文号、生产批号、生产厂商、有效期、供货单位、购货数量、购货日期、质量状况、验收结论和验收人员等项内容。购进进口药品还应索取加盖供货单位质量管理机构原印章的《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和《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或《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供货凭证和验收记录应至少保留两年备查。

购进医疗器械还应索取供货单位加盖原印章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复印件,并建立购进验收记录。内容包括:产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产品注册证号、型号规格、产品数量、生产批号、灭菌批号、产品有效期、供货单位等。供货凭证和验收记录至少保存两年备查。

第十一条经检查验收不合格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不得购进使用。发现假劣药品或质量可疑药品,必须及时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使用或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第十二条个体诊所应配备与经批准的诊疗、服务范围相一致的药品,制订基本用药目录。常用药品和急救药品的范围和品种按照**省卫生厅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确定的《**省个人设置的门诊部、诊所常用及急救药品目录》执行。

第十三条个体诊所未经批准,不得擅自配制制剂。

第十四条对特殊管理药品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储存与保管

第十五条个体诊所的药品、医疗器械的储存条件应与诊疗活动相适应。储存场所四周应平整光洁,屋顶、墙壁应无脱落物,不渗漏。并采取防潮、防冻、防虫、防鼠及通风、避光等措施。

第十六条个体诊所必须配备与使用药品相适应的药柜、药架、底垫、冷藏柜、温湿度计等设施。药品按不同储存要求分别在常温、阴凉及冷藏条件下储存,相对湿度控制在45%-75%,并每日做好温湿度记录。

第十七条个体诊所储存药品的药柜、冷藏柜内不得存放其它物品。

第十八条药品储存放置必须分类定位,做到药品和非药品分开;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

第十九条个体诊所应定期对储存的药品进行检查养护,并予以记录。对近效期药品、医疗器械(指有效期6个月内)应加强管理,防止药品、医疗器械过期失效。

第二十条个体诊所的药品储存场所应与生活、办公、诊疗场所明确分隔,不得临街设置药柜。

第五章药品使用与调配

第二十一条个体诊所应当凭本诊所医师处方使用药品,不得无处方调配药品。调配处方必须经过核对,对处方所列的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者代用,对有配伍禁忌或者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改或者重新签字,方可调配。

处方调剂和药品拆零所用的工具、包装袋应清洁、卫生,发药时应在药袋、投药瓶上写明药品名称、规格、用法、用量、有效期等内容。

第二十二条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不得重复使用,使用过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销毁并做好记录。

第二十三条个体诊所必须经常观察本单位使用的药品质量、疗效和反应。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必须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第六章制度与管理

第二十四条个体诊所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本规范,结合实际制定和落实药品质量管理制度,并定期检查和考核,做好相关记录。

药品质量管理制度应包括:

(一)药品和医疗器械购进、验收管理制度;

(二)药品储存、保管和养护管理制度;

(三)处方调配和药品拆零管理制度;

(四)不合格药品管理和质量事故报告制度;

(五)特殊药品管理制度;

(六)药品不良反应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七)直接接触药品人员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八)从药人员业务学习制度;

(九)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销毁处理制度;

相关记录应包括:

(一)药品购进验收记录;

(二)药品养护记录;

(三)药品存放场所的温湿度记录;

(四)不合格药品处理记录;

(五)废弃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销毁记录;

(六)从药人员业务学习记录。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个体诊所必须按本规范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如违反本规定,予以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如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将依法予以处罚。

第二十六条本规范中个体诊所是指个人设置的门诊部、诊所等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