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研究报告范文

时间:2024-03-21 17:50: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污染研究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污染研究报告

篇1

这是中国公布的首份绿色GDP核算结果,“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的官方,过正式的绿色G'DP数据,我们取得了很了不起的成果。”

污染结果冰山一角

这份上周的中国第一份“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核算”研究报告结果显示,2004年,中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5.05%;虚拟治理成本(即,将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按照现行的治理技术和水平全部治理所需要的支出)为2.874亿元,占当年GDP的1.80%。

此次公布的结果,并没有涉及到资源损失的核算,即使环境污染核算,也没有包括生态破坏、地下水损失等内容,因此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绿色GDP。

所以,“这个结果,只是按目前的技术水平和数据支持,仅仅计算了十项污染物的损失,就占当年GDP的3.05%,可见污染遣成的损失是多么大的一个数字,算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潘岳说。

除了对污染已经造成的损失的核算,此次核算结果中,还对污染物排放量和治理成本进行了核算。

结果表明,在现有治理技术水平下,要全部处理2004年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需要一次性直接投资约10800亿元,占当年GDP的6.8%左右。同时每年还需另外花费治理运行成本2874亿元(虚拟治理成本),占当年GDP的1.80%。

而中国“十五”期间5年内的环境污染总投资,仅占GDP的1.18%。

核算意义大于结果

即便是这么一个并非完整意义上的绿色GDP核算结果,也得之不易。

项目组启动后,对全国31个省市和42个行业的环境污染损失核算分析,历经两年多才得到今天的结果。

项目技术组组长、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王金南,当天所作的报告中透露:在遣成的5118亿元损失中,东部11省占的比例较大,共计2896亿,约占总损失的55%左右;中部8省次之,损失为1332.7亿,约占25.5%;而西部12省的损失为959亿,占18%多点。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雷明教授说,绿色GDP核算结果公布,实际上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上的核算问题,的结果是符合联合国统计署关于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要求的,这样就为中国公众描绘出了一幅比较完整的环境经济发展蓝图,绿色GDP将逐渐被公众接受和认知。

雷明说,国家环保总局领导已经表示要利用得到的绿色GDP核算结果,下一步制定相关的污染治理、环境税收、生态补偿、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制度等环境经济和管理政策。

同时,还要根据核算结果确定哪些部门和行业是中国能耗的“高强度区”,哪些地区是中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灾区”。这样可以为今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污染重点控制,提供政策依据,也有利于对各地环境污染情况进行全面掌握。

将绿色核算进行到底

尽管这次绿色GDP核算结果还只是个“半成品”,但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郑易生认为,社会在给予关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不要幻想短期内通过绿色GDP核算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由于生物的多样性等原因,不是所有的环境污染问题都容易货币化换算,所以说绿色GDP核算体系是十分复杂、艰巨的工程。”郑说。

据了解,目前在核算等方面还存在很多技术难题没有解决,同时核算法规制度还不完善,当前关于对绿色GDP核算的方法和标准、核算过程监督、结果等相关规章制度,都还是空白。

篇2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融入环境教育,不仅要讲解实验装置、实验原理以及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实验结果对错,还要强调整个实验过程的正确性,在实验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涉及有害物质的实验时,教师指导学生不断改进实验装置,尽量避免有害液体排出或者气体外漏,对排出有害气体的实验增加转化装置或吸收装置,向学生阐明有害气体排入空气中的危害,在实验中不能任意排放有毒物质.

每次化学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强调化学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督促学生要严格遵守.对于一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实验废弃物,要组织学生进行回收,如可回收银镜反应实验后所产生的硝酸银溶液.在减少污染的同时,教导学生保护环境,养成环保的良好习惯.同时,还应在实验过程中强调化学药品的用量问题,争取使用最少的实验药品,取得最佳的实验教学效果,最大程度地减少化学废品的排出.由此看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入环境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二、通过组织学生课外活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课堂教学是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适当开展课外教学活动十分有必要.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环保教育,使学生了解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政策,了解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认识到破坏环境是不道德和违法的.教师可以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受污染的江湖或化工厂等地参观,鼓励学生自行与湖泊周围的居民和厂里的技术工人交流,让学生了解产生这些污染的原因和污染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思考处理这些废气污染物的方法,同时明确环境污染的危害和环境保护的紧迫.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还能有效进行环境教育和提高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课题研究,让学生走出校门,通过搜集相关材料,进行讨论和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写出《日用化学洗涤剂调查》、《周边居住环境状况分析》等课题的研究报告.在调查过程中,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关注环境污染和保护,关注生活现实,并联系实际用化学的角度去审视环境污染问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也可以邀请环保部门的专家领导走进校园,向学生宣传环保的重要性,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扩大环境保护在学生中的影响,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通过一系列的课外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污染与化学息息相关,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化学,调动起学生内心为治理环境污染作出努力的决心和信心.

三、总结

篇3

写在前面

健康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健康美好的人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们追求健康,常去求医问药,为的是防病治病。判别病因,方能对症下药。随着环境医学的发展和对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人们发现,许多疾病都与环境有关,有的就是由环境污染直接引起的。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6月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接近1/4的疾病由可以避免的环境暴露引起,每年超过1 300万的超额死亡归因于可预防的环境因素,在最不发达地区,接近1/3的死亡和疾病归因于环境问题。

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环境与健康问题,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倡导下,我国的“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正式启动,这标志着我国环境科学、医药卫生科学及其交叉学科的发展与进步。是对“重医学、轻卫生”、“重医治、轻预防”的纠正。“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的实施,将有力促进环境污染治理与防病治病相结合,也为传统的医药卫生事业拓宽了创新发展的空间,更重要的是给健康美好的人生开通了全新的绿色通道。

求医问药固然好,污染扰民病难消,欲得健康人长寿,还有环境路一条。为配合《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的实施,应《开卷有益――求医问药》杂志主编之约,以“环境与健康”为话题,向广大读者介绍水污染与健康、大气污染与健康、农药污染与健康、食品安全与健康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及防范措施,希望您在通往健康的绿色大道上一路走好。

环境污染危害健康

一、环境污染的概念及类型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现象。比如,空气污浊、异味、水体黑臭就是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有不同类型,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等;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生物污染、化学污染和物理污染;按污染物形态可分为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以及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按污染物产生的原因可分为生活污染和生产污染,生产污染又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污染等;按污染物的影响范围又可分为全球性污染、区域性污染和局部性污染等。

二、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环境污染物可通过多种环境介质(水、空气、食物)及渠道进入人体而产生危害。由于污染物毒性不同,受污染人群个体差异较大,危害显现的状况和程度也有不同,主要有急性危害、慢性中毒、致癌危害和致畸危害等类型。

急性危害。由于高浓度污染物在短期内大量进入环境,使暴露人群骤间出现不良反应、急性中毒,甚至死亡,称为急性危害。急性危害的特征是有明确、固定的污染源,污染物突然排放,病情发展迅速,后果严重。比如,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居民呼吸困难,死亡4 703人;我国江苏省淮安发生运输车辆液氯泄漏事件,造成335人中毒住院抢救,28人中毒死亡。

慢性中毒。有毒有害污染物低浓度、长时间、反复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危害称为慢性中毒。这种危害是通过毒物在体内蓄积或对人体危害程度逐步累积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引起的慢性中毒的潜伏期长,可以是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病情进展不明显,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大量资料说明,城市大气污染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支气管哮喘等呼吸器官疾病的诱因。例如,20世纪50年代,日本四日市的石化炼油厂排放大量SO2和工业粉尘,大气中SO2浓度高达(0.75~1)×10-6,市民长期吸入被污染的空气,造成慢性哮喘病,使许多人因而丧失劳动能力。

慢性中毒的另一个特征是污染物在体内持续性蓄积。有些污染物在水、空气、食物中虽然含量很低,但日积月累,在体内可达相当可观的数量。铅污染就表现为持续性蓄积,有资料显示,城乡不同环境下生活或工作的人群中,体内血铅含量明显不同。郊区农民11微克/100毫升、交通警察30微克/100毫升、汽车修理工38微克/100毫升。这种持续性蓄积所带来的远期效应值得引起重视。

致癌危害。据一些学者估计,人类癌症80%~90%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病毒因素致癌占5%,放射性因素致癌占5%,化学性因素致癌占90%。目前,已报道有1 000多种化学物质有致癌作用,而这些化学物质主要是从环境污染而来的。已知的化学致癌物质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证实的化学致癌物,包括砷、铬、铬酸盐、镍和羰基镍、石棉、苯并(a)芘、2-萘胺、联苯胺、4-氨基联苯、4-硝基联苯、氯甲甲醚、氯乙烯等,对这类化学物质应严禁污染排放,避免直接接触;第二类是对人体疑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包括铍、镉、亚硝胺类化合物、黄曲霉毒素、一些芳香胺类染料等,对这类化学物质,应控制其污染排放,尽量少接触;第三类是对人体有潜在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包括DDT、六六六、四氯化碳、氯仿、二甲基肼等,对此类化学物质应密切关注其对人体的影响。

致畸危害。人类先天性畸形又叫出生缺陷,如无脑畸形、畸形足、唇腭裂等就属于先天畸形。医学研究发现,环境污染因素干扰正常胚胎发育过程,在胚胎发育的不同阶段可引发多种后果,如流产、胎儿发育迟缓、胎儿结构畸形,以及出生后再显现各种生理和心理缺陷,如汞进入人体后会变成甲基汞,甲基汞可通过胎盘屏障侵害胎儿,使新生儿发生先天性疾病。再如,日本的水俣病就是由于人吃了富集甲基汞的鱼造成一些婴儿患有痴呆或伴有惊厥性脑瘫痪等胎儿水俣病症状。资料显示,美国有近500万名妇女体内汞含量高于安全标准,每年可能有高达30万名新生儿智力和神经系统受到侵害。

篇4

“全国性病艾滋病数字化防控平台”在京启动

《健康报》讯: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为配合国家性病艾滋病防控策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指导作用、媒体传播优势及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由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与健康报社联合建立的“全国性病艾滋病数字化防控平台”,2011年11月29日在京启动。

这个平台将为易感人群及感染者群体提供权威的咨询、导检、导诊和治疗支持服务;为医疗机构、社会组织和政府组织参与性病艾滋病防治提供参与和管理机制;为易感人群提供免费的教育、干预及治疗费用减免申请等服务。

我国进入环境健康事件频发期

据《健康报》:近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在中韩健康研讨会上介绍,我国当前已进入累积性环境污染健康危害的凸显期和环境健康事件的频发期。

此前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评价报告显示,我国居民的疾病负担中有21%是由环境污染因素造成的,比美国高8%,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环境与健康问题呈现出以下特点:复合型污染严重,传统的环境污染与新型的环境污染并存;人群暴露时间长,历史累积污染对健康影响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城乡差异显著,大气污染是我国城市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与健康问题,农村地区则是水污染和土壤污染。

中国妈妈的“双重拖累”

2011年8月30日揭晓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中国妈妈的幸福感受到工作压力和经济压力的“双重拖累”。与此同时,中国妈妈的幸福感呈现出“南高北低”的趋势,大龄晚育的妈妈比早育的妈妈感觉更加幸福。

这是中国特有的商业骗局

――近日,国内著名打假斗士方舟子将矛头直指孕妇防辐射服:日常电器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不会有影响,即便有影响,所谓防辐射服也起不到屏蔽作用,要穿包裹全身的专业防辐射服才行。

数字

126岁――截至2011年7月1日,大陆健在的百岁老人已达48921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的瑶族老人罗美珍以126岁高龄蝉联十大寿星榜首。

1/10――目前,我国有约1/10的耕地面积重金属超标。

9.9%――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我国20岁至59岁的成年人超重率为32.1%,肥胖率为9.9%。

42.9万例――自1985年出现第一例艾滋病人以来,截至2011年9月底,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2.9万例,死亡8.6万例。

26%――国家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万本太近日透露,目前我国环境污染仍严重,26%的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差,20%的水质为劣5类。

30%~40%――日本有关专家发现,有30%~40%的老年痴呆病人,在青壮年时期都有长期饱食的习惯。

50%――美国一项长期研究发现,每天吃2盎司(约合57克或一把)核桃仁,可以使乳腺癌危险降低50%。

78%――美国乔治敦大学医学院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患有中耳炎的病人中有78%的人也会对大分子食物过敏。

88.2%――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平均有800余万例人工流产,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重复流产率更是高达50%,88.2%的不孕不育女性都做过人流手术。

2――美国专家最新资料表明,服用了伟哥或成分类似的药物治疗功能障碍的男性,与不服用这类药物的人相比,前者听力丧失的可能性增加了2倍。

3――挪威公共卫生研究所一项新研究发现,与母亲孕前及孕期补充叶酸的孩子相比,那些母亲没补充叶酸的孩子,3岁前不会说话、语言严重推迟的几率增加2倍。

百万――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最新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患有不育症的男性至少有上百万人,患有前列腺疾病的男性多达数千万人。

科技

光线强弱影响脑生长发育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生活在不同纬度的人脑袋大小有较大差异,生活在地球极地附近的人脑袋最大。

研究人员通过对世界各地发现的19世纪以来55个头颅的检测和比对发现,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比生活在高纬度和相对低纬度地区的人,拥有更小的眼孔。因为大眼睛能够吸纳更多光线,所以靠近极地的人因为光线弱,眼睛都比较大。

人的大脑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和减少出现几毫升的差异。研究人员认为,或许正是因为大脑的视觉中心因窥视带变宽而变大造成的结果。

治疗糖尿病的新型化合物

美国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能用于治疗糖尿病的新型化合物,与现有药物相比,它能改善血糖水平,却没有相关副作用。

这种新型化合物名为SR1664,作用原理是通过干扰某些蛋白质的功能来帮助治疗糖尿病。

研究人员用SR1664和现有降糖药物文迪雅分别治疗患有糖尿病的实验鼠,结果显示两者都能改善实验鼠的血糖水平,但文迪雅有使实验鼠体重增加等副作用,新的化合物则没有相关副作用。

吃坚果可让人心情舒畅

每天吃一把坚果类食物,有助于缩小腹部等肥胖问题。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研究团队发表研究报告表示,吃核桃或杏仁果等坚果类食物,会使心情舒畅,还会促进分泌有“幸福荷尔蒙”之称的血清素,并降低食欲。

美国:滥用止痛药丧命人数超过吸毒

美国人正面临另一场流行病――滥用止痛药造成的死亡。2008年,有1.5万美国人因为服用处方止痛药过量丧命,超过了可卡因和海洛因造成的死亡人数总和。去年有1200万美国人服用麻醉止痛药,目的是为了产生,而不是为了医疗用途。

每天看电视超两小时患心脏病风险高一倍

英国研究人员分析了参与苏格兰健康调查的4512名成人所提供的数据,结果发现,每天下班后还花两小时或以上时间看电视、用电脑或玩电子游戏的人,面对死亡的风险比每天花两小时以下时间在这些闲暇活动上的人高了48%。他们患上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暴发的风险,也高了125%。

人体细菌能装一大碗

美国国立卫生院类微生物组协调人丽塔・普拉克特表示,人体携带1.4~2.3公斤的细菌,数量是人体细胞的10多倍,但由于细菌体积比细胞小得多,所以它们的重量只占总体重的1%~2%。人体携带的细菌种类也有很多,至今都没有完全统计清楚。

虽然如此,你也不用担忧。因为细菌寄生于人体,在获得生存空间的同时,也会帮助人体消化、制造维生素,加强免疫功能,帮助人体抵御病原体。当然,有的细菌一旦被“激活”,也可能引发身体不适,这就要求人们必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远离疾病。

吃东西过快增加患糖尿病风险

篇5

关键词:环境污染 经济增长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1 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1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概念界定

1.1.1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投资量、劳动量、生产率水平。用现价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的速度。

经济增长的核算的基本方法一般以本年度的GDP总量对比往年的GDP总量,而得出经济增长的百分比。经济正增长一般被认为是整体经济景气的表现。如果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负数,即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往年减少,就叫做经济衰退。通常情况下,只有当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个季度持续减少,才被称为经济衰退。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约束、技术约束和体制约束。

1.1.2 环境污染

①环境污染(environment pollution)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在增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课题之一。

②环境污染的分类

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电磁波)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经济增长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经济增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经济发展必然带来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社会发展的伴生物。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作为两个不同的指标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两个系统之间相互制约,具有不可分割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和谐”、“矛盾”以及“和谐-矛盾-和谐”的关系。

1.2 研究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理论依据

1.2.1 环境经济学理论

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研究属于环境经济学研究的范畴,污染经济学是最早发展起来的环境经济学部分,它主要研究环境污染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即经济活动中的污染破坏环境的问题和污染防治中的经济问题。

在宏观领域,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的关系集中表现在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上。追求快速经济增长是各国政府长期以来的首要宏观经济目标。经济快速增长必然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并排放大量的废弃物,不但增加环境的负荷,也造成对环境的破坏。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主要表现在宏观层面上,环境恶化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处理起来相当困难。而且,宏观层面的环境问题具有整体效应和不可回复行,它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更加脆弱,而物种一旦灭绝就不可能再现。因此,宏观经济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人类把环境保护因素纳入各国主流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中,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三种效益的协调发展。

在微观领域,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的关系集中表现在如何营造一种环境保护的微观基础上。宏观环境问题是微观环境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的集中表现。在环境经济管理的实践中,强调对具体的经营单位或个人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制定相应的政策,防止环境恶化。例如,针对企业的排污制定经济处罚措施,或针对污染严重的行业制定产业环保政策。

1.2.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库兹涅茨曲线是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在上个世纪50年代用来分析人均收入水平与分配公平程度之间关系的一种学说。研究表明,收入不均现象随着经济增长先升后降,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环境污染的程度较轻,但是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由低趋高,环境恶化程度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也就是说,到达某个临界点或称“拐点”以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其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减缓,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这种现象被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1.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一个非正式国际著名学术团体棗罗马俱乐部发表了有名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明确提出“持续增长”和“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的概念。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为主席的联合国世界与环境发展委员会发表了一份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并以此为主题对人类共同关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组织和舆论的极大重视,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可持续发展要领得到与会者共识与承认。

①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方面的体现。

②可持续发展要求通过转变发展模式,从人类发展的源头、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③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可持续是基础,生态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才是目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所体现的公平性原则和和谐型原则,则是应共同遵从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就必须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

2 经济增长中的污染问题分析

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但是也带来了不可无视的环境污染。在当今社会人们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更加重视,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高。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GDP年均增长在9%以上,快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速。而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以高投入为基础,大量发展高耗能、高污染工业及大规模的城市化热潮,使中国的自然环境遭受到了巨大破坏。虽然暂时维持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在资源环境方面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经济增长主要从以下方面影响环境的:

一是水污染。水污染从来源上可分为三类:生活污染源排放的废水;农业污染源包括牲畜粪便、农药、化肥等;工业废水为水域的重要污染源。

二是大气污染。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另一类为气体状态污染物。

三是固体废弃物。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都将导致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和其他废物排放量的增加,如果处理不好,将使环境恶化。导致环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有:

①发展方式粗放。我国经济总量虽位列世界第二,但产业水平总体上很低,污染排放多,对环境破坏大。这种粗放的发展方式如不改变,环境污染就难以控制。

②经济利益驱动。一些地方在推动发展中,重经济轻环保,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只顾当前,不计长远,考虑局部利益多,着眼全局利益少,有的甚至不惜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利益。

③执法问责不严。虽然近年来环境法治建设得到加强,环境监管力度加大,但是环境保护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时有发生,对环境违法处罚力度不够,助长了环境污染行为的发生。

④体制机制弊端。目前,环境管理职能分散交叉在多个部门,环境保护统筹协调、统一监督职能仍需加强。地方环保部门实现双重领导,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不利于地方环保部门独立执法。

3 解决环境污染的措施

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环境污染仍然较重,污染减排压力有增无减,潜在环境问题不断显现,一些重特大环境事件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和艰巨的环保任务,我们要借鉴经验教训,积极探索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道路。

第一,要坚决打好污染减排决胜战,以倒逼机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入研究健全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探索建立减排目标着眼环境质量、减排任务立足环境质量、减排考核依据环境质量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大力推进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通过污染减排的倒逼传导机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第二,要深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源头控制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严格控制“两高一资”行业盲目扩张,强化建设项目环评管理,健全环评、评估、审批责任追究机制和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国民经济体系和社会组织体系。

第三,要健全并完善环境法规政策标准体系,以环境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改革,完善鼓励节能环保的财税体系,研究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不断深化绿色税收、绿色证券、绿色采购、绿色贸易等环境经济政策,加快推进环境标准管理体系建设,严格环境准入。

第四,要增强环境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以市场导向发展壮大环保产业。加快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和环保技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减少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壮大,引领技术升级,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

第五,要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以绿色生活助推消费模式转变。坚持把环境保护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把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重金属污染等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同时,积极倡导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改变导致对自身生存环境破坏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要想彻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发挥社会各种力量加强监督管理,并对违法者落实责任也非常重要。只有有严厉的惩戒措施,才能有效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Michael Keane,Albert Moran.Remaking Television:the New Global Culture[M].John,2005.Libbey Press,2007.

[2]包群,彭水军.是否存在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基于六类污染指标的经验研究.

[3]范金.2009.可持续发展下的最优经济增长[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4]凌亢,王涴尘等.2001.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统计研究[J].统计研究(10):46-52.

[5]秦大河,张坤民等.2002.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新华出版社.

[6]王小民.2005.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之路[J].东南亚纵横(9):71-76.

[7]陈华文.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经验分析[J].复旦学报,2004(2):87-94.

篇6

【摘要】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加大重污染行业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势在必行。本文运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对我国采掘业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全面,披露方式缺乏统一、规范。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改善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采掘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证研究

1.引言

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开始,日益先进的现代工业在为人类社会提供丰富物质产品的同时,也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人类社会发展所依赖的物质资源和生态环境,已呈现出日渐衰竭的征兆,从而使全球经济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被动摇。为解决这一矛盾,部分西方经济学家、环境学家、社会学家和生态学家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着手研究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1971年,比蒙斯(f.a.beams)在《会计学月刊》上发表了《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1973年,马林(j.t.marlin)在《会计学月刊》第2期上发表了《污染的会计问题》,从此环境会计的研究和发展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我国是一个资源和能源消耗大国,也是一个环境污染物排放大国。每年我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经济损失占gdp的8%。2010年,我国废水排放总量617.3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7.5亿吨,占总排放量的38.47%;废气中二氧化硫(so2)排放总量2185.1万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864.4万吨,占总排放量的85.32%;烟尘排放总量829.1万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603.2万吨,占总排放量的72.75%;工业粉尘排放量448.7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1852.4万吨;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4.1亿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498万吨。环境污染治理项目投资总额6654.2亿元,占当年gdp的1.67%①。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环境面临的问题十分严峻。为了解决我国目前严峻的环境状况,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重污染行业企业的环境会计核算,建立和规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充分披露企业环境会计信息,落实污染单位责任,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内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其中孟凡利(1999)的研究认为,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环境问题的财务影响的披露,二是对环境绩效的披露;披露方式:一是在现有财务报表内披露,二是在财务报告中的其他部分(如增加附表或补充报表、财务报表附注)披露,三是在年报中的其他地方披露[1]。耿建新等(2002)在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初探(续)中通过对中美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差异及其原因分析,指出制定会计准则、弥补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缺陷和差距、正确反映上市公司环境问题,是当前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国会计工作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更是环境会计发展的关键。一个上市公司完整的环境信息披露内容应包括:环境问题及影响、环境对策与方案、在财务报表及附注中披露环境支出和环境负债[2]。李梦玉等(2012)通过对我国30家石化板块上市公司2006-2010年的年度财务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等信息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发现它们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各异,96.67%的企业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部分企业在重要事项中披露,也有单独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而多数公司采取多种渠道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披露[3]。

 

2.样本选取及资料来源

根据2010年9月14日,环保部公布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征求意见稿):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冶金、化工、石化、建材、造纸、酿造、制药、发酵、纺织、制革和采矿业等16类行业为重污染行业。此类上市公司应当年度环境报告,定期披露污染物排放情况、环境守法、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环境信息。

 

本文选择重污染行业中在沪、深两地上市的采掘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由于本文考察的主要是正常持续经营状态下的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所以剔除了*st、st、sst类和数据不全的上市公司,最终选定了49家样本公司,对其2009、2010、2011年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实证研究。

 

本文研究的样本公司的数据资料来源于csmar研究数据库、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和巨潮资讯网。

3.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3.1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比例

选取的样本公司2009-2011年三年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比例如表1所示,均达到100%。这与国家近年来环保力度的加大、环保政策的实施及对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有直接关系。

 

3.2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通过表2可以发现,我国采掘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各异。大部分企业选择在董事会报告和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50%左右的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中的单独章节对环境会计披露,个别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披露,以专门的环境报告书形式披露的企业只在2011年有2家,不足4%。而大多数企业选择多种形式结合起来对环境会计进行披露,可见采掘业上市公司在披露形式上没有达成统一标准。

 

3.3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

通过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研究文献的总结,本文选择12项内容对样本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进行统计,这12项内容是:(1)环境政策和目标;(2)获得的相关环境认证及荣誉称号;(3)改善环境的主要活动及其影响;(4)节能减排量;(5)环境影响;(6)环境资产;(7)环境负债或与环境相关的或有负债;(8)环保相关税费;(9)环保投入;(10)环保收益;(11)与环境相关的罚款;(12)环境专项储备。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2009-2011年各项内容披露企业数稍有增加,但总体上企业披露内容均不全面。在12项内容中,披露较多的是环境政策和目标、获得的相关环境认证及荣誉称号、改善环境的主要活动及其影响、环境资产和环保相关税费等,披露最少的是与环境相关的罚款,只有1家企业在2011年披露此项内容。

 

3.4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价值形式

在表3的12项内容中,前3项和第9项主要以非货币形式披露,披露形式主要是在社会责任报告和董事会报告中;4、5两项主要以实物量形式披露,披露形式主要是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其余6项主要以货币形式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

 

4.研究结论

(1)披露的内容不全面

通过对我国采掘业上市公司2009-2011年三年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统计整

理发现,虽然三年来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普遍增加,但大多数企业披露的内容仍然不够全面,并且绝大多数企业只披露对其有利的信息,极少或根本不披露负面信息,因而无法满足利益相关者对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也不利于全面评价企业的环境活动。

 

(2)披露的形式缺乏统一、规范,信息分散

采掘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多样,如表2所示,既有以社会责任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中的单独章节的形式进行披露的,也有包含在年报中披露的,还有以专门的环境报告书形式披露的,缺乏统一、规范的形式,使得披露的信息缺乏可比性。另外,披露的信息分散,如对于采掘业来说非常重要的与环保相关的税费和环保专项储备等信息没有集中在社会责任报告或者环境报告书中集中披露,而是分散在财务报表附注庞杂的信息中,不利于信息使用者方便地获取信息。

 

5.对策建议

(1)加强环境会计理论研究

本文中所分析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反映出环境会计理论的不成熟。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执行应以环境会计理论为前提条件,所以要解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首先要解决环境会计理论问题。这就要求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发挥其导向作用,积极引导会计理论界对环境会计基本理论框架进行深入研究,包括环境会计的定义、基本假设、原则和环境会计要素及其确认、计量方法等,提高我国环境会计理论水平,从而促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务操作。

 

(2)制定环境会计准则

在环境会计实施初期,规范性的指导文件是十分必要的。为了让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具有可操作性,必须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当然,环境会计准则的制定必须以成熟的环境会计理论为基础。准则中应明确规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规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企业应该严格按照环境会计准则的要求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

 

(3)加强政府监督,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发达国家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与我国相比更规范、更全面,这与它们健全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密切相关。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许多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缺陷仍然很多,可完善的空间很大。因此,应建立健全我国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法制化,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法可依。同时对污染环境的企业加大惩处力度。对于非重污染企业采用自愿披露制度,对于重污染企业严格执行强制披露制度。

 

(4)建立环境管理系统,引入环境会计审计

企业引入环境事项就必须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系统,环境管理系统将决定和执行环境相关政策,它的建立将促进环境会计在企业中的发展和完善。

环境审计是指公司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公司的“三废”排放或者资源利用进行鉴证。引入环境审计有利于环境会计进入量化阶段,利于公司更好地评估其环保投入和成果,也有利于利益相关者更好地评价、监督和估值,使得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更真实、可信。

 

综上所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适应国家未来发展要求的产物,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因此,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来解决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尽快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会计制度,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注释:

①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0年全国环境统计公报》。

参考文献

[1]孟凡利.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及其相关的理论问题[j].会计研究,1999(4):19-25.

[2]耿建新,焦若静,刘莉.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初探(续)[j].世界环境,2002(1):34-3.

[3]李梦玉,李玲,蔡卓妮.石化类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与建议[j].会计之友,2012(6):123-123.

篇7

关键词 环境退化成本;经济增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产业结构;国际贸易

中图分类号 X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1)05-0132-08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05.022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国民经济经历了近30年高速增长,但是在此过程中,赖以生存的环境却遭到破坏,影响了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如何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又能使环境污染得以控制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政府也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对环境的治理。可是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果一味追求环境改善势必会对经济发展的速度产生影响,而且照搬欧美国家治理环境的模式也是不科学的,因为欧美国家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人们甚至为了环境改善愿意在一定程度上承受收入水平的不增长甚至是负增长。另外,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所处阶段,也限制了各种环境污染治理政策的全面实施,往往也存在治理成本过高的风险,因此选择既能保证经济增长又能使环境改善的政策措施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选取环境退化成本作为环境污染指标,利用1990-2009年数据,对比产业结构调整、贸易开放、治污投资等政策对环境退化成本的影响,确定我国目前最优的环境保护路径。

1 文献回顾

环境污染与国民收入水平之间一般呈现为倒“U”型的关系[1]:在低收入水平条件下,经济增长伴随着自然资源丰裕度下降,环境污染程度迅速上升;而在高收入水平条件下,随着经济的增长以及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环境问题,政府通过颁布实施高效严格的环境制度促进环境的改善。然而,收入水平和环境污染之间的这种关系是否真实存在,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其中,Grossman[2]是较早在这一领域研究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将城市空气污染和河水中的氧含量、废渣含量、重金属含量作为环境指标,通过回归分析,认为美国大多数环境指标,在低收入水平阶段,经济增长引起了它们的恶化,再经过一定阶段会随着经济增长而得到改善,而且拐点发生在收入水平为8000美元。国外其他学者如Sherry[3]、David[4]、Gürlük[5]等也通过不同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基本相似的结论。另外,对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中,许士春[6]通过构建包含污染方程和产出方程的联立方程模型,应用1996-2005年我国28个省市面板数据对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目前的发展水平人没有超越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收入水平的增长将进一步加速环境的恶化。符淼[7]通过对环境污染指标进行分解,分别测算了废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的库兹涅茨曲线,认为我国废水排放与收入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的关系,而废弃物排放与收入之间为正相关关系,说明现阶段仍处在倒U型曲线拐点的左端。这些研究表明在研究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过程中,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仍可作为实证分析基础。

目前研究治理环境污染路径的文献主要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应用多个政策变量进行综合分析,探讨这些变量是否能够对改善环境产生积极影响。其中Panayotou[8]抽取了30个国家1982-1994之间的数据作为样本,发现在低收入水平政策效率对于改善环境具有积极作用,随着收入水平上升作用越明显,但是经济增长速度越快、人口密度越高反而增加了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

Dasgupta[9]分析了经济开放度、非正式制度、市场微观主体规模、环境政策、信息是否完全以及分析时间长短的选择(短期、中期、长期)等因素,在不同的条件下有可能对环境改善有利,也有可能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Harbaugh[10]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除了受到经济因素影响外,很容易受到样本选取以及研究方法的影响,有必要对污染进行分类研究。第二类从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等国家内部因素分析抑制环境污染的路径。Hettige[11]选取13个国家的数据,并将影响环境污染的经济增长因素细分为三个:工业占国民收入比重、污染占工业产值比重以及污染占国民收入比重,发现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与环境污染不仅存在库兹涅茨曲线的性质,而且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Bruyn[12]选取20世纪80年达国家的数据进行研究,表明经济结构的变化对于SO2排放没有显著作用,但在高收入阶段,由国际协定而形成的环境政策却能很好解释环境与收入的负相关关系。林伯强[13]、包群[14]分析了能源强度、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发现中国经济仍处于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左半段,环境治理政策以及产业结构对污染物的排放都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张友国[15]采用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方法,利用我国1987-2007年相关数据进行检验,无论是产业间结构变化还是产业内结构变化,都导致了碳排放强度的增加,不利于环境治理和改善。第三类主要是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国家外部因素探讨抑制环境污染的路径。Copeland[16]通过分析经济增长、国际贸易、环境污染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现在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倒“U”型曲线形式上,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对环境污染产生了很大影响。刘渝琳[17]通过研究认为FDI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增加了我国的环境污染,而且经济增长及吸引FDI的代价就是引起环境污染损失。但韩玉军[18]运用“门槛回归”方法,选取108个国家和地区的截面数据,分析发现收入水平、贸易开放是决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重要门槛因素,但是FDI的门槛效应不明显,也不能对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库兹涅茨曲线提供有效解释。沈利生[19]、张友国[20]、李小平[21]都以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选取SO2排放量为污染指标研究我国对外贸易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他们认为贸易通过技术效应和规模效应对贸易含污量产生影响,其中技术效应抑制了污染的排放,规模效应加速了污染的排放,进口污染排放强度高于出口污染排放强度,扩大贸易有利于污染减排,而且国际贸易的发展,并没有使中国成为发达国家的“污染天堂”。

通过分析,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存在以下特征:第一,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为研究基础。除去验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性的文献,其他有关探索改善环境路径的文献,多数是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基础上,加入所要研究的具体经济变量进行分析。第二,对环境污染指标的设定没有准确统一的标准。既有以单位产出所占污染物排放量做为环境污染指标,又有以污染物排放量作为指标,而且有的文献指标设定虽然能够反映环境污染,但在经济意义上不能很好予以解释,因此选择适当的指标对于研究环境污染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第三,部分文献只关注单独某项政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而另一部分文献虽然做了多个政策变量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分析,但只回答了政策变量对改善环境是否有利,并没有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具体需要采用哪种或者哪几种政策工具缓和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冲突。

本文的贡献在于:①采用环境退化成本作为环境污染指标,对水、大气、固体废弃物三类环境污染进行货币计量,统一了计量模型中变量的量纲;②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基础上,初步建立选择环境治理政策的标准。

2 1990-2009我国环境退化成本的测度

本文选取我国环境退化成本(环境退化成本是通过污染损失法核算的环境退化价值,是指在目前的治理水平下,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排放的污染物对环境功能、人体健康、作物产量等造成的种种损害,环境退化成本又被称为污染损失成本)

作为环境污染指标,主要是因为:①在环境库兹涅茨模型中,解释变量多数是货币化的经济变量,如国民收入、投资等,作为建立模型的重要原则,被解释变量也应该尽量货币化,也是合理解释变量之间关系的保证;②环境污染货币化评估,有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替代市场法、综合法等,运用不同的方法估计环境污染的结果也会出现很大差异[22],其中较为合理的是通过综合法对环境退化成本的估计,既反映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环境污染成本的大小,也包含了对健康、环境利用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中的数据[23],2004年水污染引起的水环境单位退化成本为4.712元/吨,大气污染产生的的大气环境单位退化成本为4 939.3元/吨,而固体废弃物污染产生的固体污染单位退化成本为7.07元/吨。为了测算1990-2009年三种污染历年环境退化成本,必须确定三种污染的当期单位退化成本,由于治理污染的成本与居民的消费品相关性相对较小,因此使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折算历年的各种污染当期环境退化成本,具体计算公式分为两部分:

①2004年之后年份的计算公式为:

第t年的单位环境退化成本=第t-1年的单位环境退化成本×第t年的环比PPI指数(1)

②2004年之前年份的计算公式为:

第t年的单位环境退化成本=第t+1年的单位环境退化成本第t+1年的环比PPI指数(2)

具体的计算结果见表1,数据显示,大气环境单位退化成本相对较高,表明单位大气污染对环境、人体健康以及产量的影响程度远远高于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在确定了历年各类污染的环境单位退化成本基础上,根据历年各类污染物的排污量,可计算当期的环境退还成本,具体的计算公式为:

当期污染物的环境退化成本=当期污染物的环境单位退化成本×当期污染物的排放量(3)

估计结果见表2,我国总环境退化成本不断上升,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越加明显,在不考虑价格因素的情况下,当期各类污染的环境退化成本从1990年的1 729.32亿元上涨到5 128.67亿元,净增加两倍之多。而且,从环境退化成本构成角度进行分析,发现水污染排放量占到了总污染物排放量的90%以上,由水污染引起的环境退化成本也占到总退化成本的50%以上;虽然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高于空气污染物的排放,但是固体废弃物污染形成的环境退化成本还不到空气污染形成的退化成本的1%。由此可见,我国目前环境污染的成本主要来源于水污染物和空气污染物的排放。

3 政策路径的选择标准

由于不同的政策变量会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位置、曲率产生影响,而位置变化又引起拐点代表的收入水平与一国初始收入水平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曲率的大小反映单位收入变化对污染指标影响的大小。于是,笔者认为合理的治理政策选择原则应该是: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条件下,该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将环境污染指标降低到相对最低的水平。在这一标准的指导下,结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特征,可以通过以下两个具体标准选择治理环境污染的路径。

标准1:在拐点处对应收入水平相等条件下,选择相对位置更接近横轴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所代表的治理政策。如图1所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政策2、政策3影响下,分别形成了曲线2、曲线3,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从库兹注:1.在1999年之前水污染排放量,仅统计了工业水污染的排放量,而且不含有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以及氨氮排放量;2.空气污染排放量包括SO2排放量、烟尘排放量、粉尘排放量,但在1999年之前的统计中只包含工业企业的SO2排放量、烟尘排放量、粉尘排放量,不包含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排放量;3.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从2003年起有对居民生活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统计,在此之前仅统计工业企业的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但是鉴于居民生活中固体废弃物排放数量较大,故为了弥补2003之前的缺失数据,本文采用2003-2009年平均居民生活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作为1990-2002年的居民生活中固体废弃物排放量。

涅茨曲线曲率变化角度分析,政策2要优于政策3,原因在于当在收入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时,政策2产生的污染指标水平要低于政策3产生的水平;在收入水平处在相对较高的发展阶段时,当收入进一步增长,政策2使环境污染指标下降的速度要快于政策3。

标准2:在拐点处对应收入水平差异较大的条件下,政策的选择随着实体经济收入水平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如图1所示,从曲线位置变化角度分析,政策1和政策2进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之后,使相同形状的曲线发生了位移,如果该国初始收入水平较低,无论使用政策1还是政策2都加速环境的恶化,但是可以先选择政策2,在收入增

长相同的条件下,沿着污染程度较轻的路径推动经济增长,当收入达到中等水平时,政策1相对政策2更为合理,保证了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环境状况的改善;如果该国初始收入处于中等水平,政策2治理的结果是经济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沿着曲线2进一步上升,但是政策1相对较为合理,既保证了经济增长又能使环境污染指标进一步下降;

图1 变量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影响

Fig.1 The impact of variable on EKC

如果该国初始收入处于高水平阶段,虽然政策1和政策2都能使环境得到改善,但是政策1在同样增长速度下环境污染程度最小。可见,在一定条件下,一国初始收入水平对于治理环境污染政策的选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 模型构建与说明

为了分析我国现阶段环境治理的路径,本文借鉴Cole[24]建立的污染排放损失模型,在反映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基础上,引入产业结构、国际贸易等变量:

ln Losst=β1ln GDPt+β2( ln GDPt)2+β3ln INPt+β4lnEXt+β5 ln IMt+β6lnFDIt+β7INS2,t+β8INS3,t+ut

(4)

该式主要是从总量上对政策变量进行分析,式中Losst表示每年总环境退化成本;GDPt表示国内生产总值,根据一次项系数和二次项系数可确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位置以及曲率大小;INPt表示每年治理工业污染投资完成额,反映污染投资对环境改善的影响;EXt表示出口额,IMt表示进口额,FDIt表示外商直接投资资本存量,三个变量则用于衡量开放政策对于我国环境污染的影响;INS2,t表示第二产业比重,INS3,t表示第三产业比重,产业比重的变化是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重要体现,而且由于三大产业的比重之和等于1,本文为了避免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未将第一产业比重纳入到模型之中。

模型中环境退化成本通过本文第二部分测算所得,环境退化成本、国内生产总值、外商直接投资资本存量(该指标值采用王小鲁等于2009年测标所得结果)、进出口额以及工业污染投资完成额均通过1978年价格指数进行折算。以上数据均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5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为了对比国内总产值、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资本存量、产业结构以及治理污染完成投资额等因素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影响,对式(4)进行逐次回归,结果见表3。

模型1反映出我国环境退化成本与国内生产总值存在倒“U”型关系,且该模型在修正二阶自相关后所得(AR(1)、AR(2)系数通过5%显著性检验),二次曲线的拐点11.22,而我国2009年以1978年为基期所计算的国民收入为65 425.87亿元,取对数值为11.09,说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在没有其他条件影响的条件下,已接近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但仍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的左端,表明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环境污染的程度会有所加剧,这和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相一致。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外商投资资本存量,对应的回归系数为-0.125 622,虽然该系数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但能从系数的正负上判断出外商直接投资资本存量的增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环境污染损失,说明外商投资一般情况下都流向了“干净”产业,对减少环境退化成本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模型3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每年治理工业污染投资完成额(INPt),回归系数为正,约为0.27,治理工业污染投资额的增加将引起环境退化成本的增长,表明治理环境污染投资的增加加速了环境恶化,这一结论的出现,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治理环境污染投资没有完全形成规模,投资项目降低环境退化成本的程度跟不上退化成本快速增加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治理污染投资项目的低效率所致,例如项目规划不合理、技术指标不过关等因素,可能导致项目本身导致环境退化成本的增加。模型4主要分析了国际贸易对环境退化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出口变量所对应的回归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出口对环境退化成本影响不显著,回归系数为负,说明出口扩大不会加速环境的恶化;相反,进口对应的回归系数不仅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而且为正,进口增长将导致环境退化成本增加,国际贸易进口部门的扩张会加速环境的恶化,对进口部门合理的调整有助于环境改善。模型5从产业结构角度对环境退化成本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第二产业比重对应的回归系数虽然为正,却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第二产业比重的变化对我国环境成本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第二产业各部门的生产活动不增加环境退化成本,原因可能在于我国长期对第二产业内部进行调整,鼓励高污染、高耗能的制造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向低污染、低耗能、高效率生产方式转变;第三产业的比重对应系数为正且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会使环境退化成本提高,加速了环境的恶化,这一结论和传统产业发展规律产生了冲突,其原因可能在于模型的设定未包含其他重要影响变量,但更有可能是第三产业中污染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无法承担起治理污

染的投资成本,而且小规模企业往往环保意识不强,忽视对污染物的治理。模型6是 (4) 式的估计,该模型综合分析了所要研究的所有政策因素对环境退化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国际贸易、治理污染投资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共同作用于环境退化成本时,污染治理投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不能有效发挥降低环境污染的作用,相反,国际贸易对改善环境的积极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特别是出口贸易部门,能够对环境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出口部门对环境的积极影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进口部门对环境的威胁。从6个模型的估计结果看,解释变量不同则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所处阶段就会不同,目前的国内生产总值处于模型1、模型2拐点左端,说明经济增长仍会对环境带来很大压力;但是按照模型3至模型6的估计结果,我国GDP已越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经济增长有助于降低环境退化成本。这一结论和我国目前的现实经济状况相违背,探究其原因可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计量模型的分析中,仍可能遗漏了一些重要的解释变量;二是我国目前实施的环境治理政策当共同作用于环境污染时,存在低效率,甚至是无效率(模型6),从而引起实证模型的估计与现实经济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因此,为了提高政策利用效率,改善环境质量,就需要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应用环境治理政策。根据表3回归结果,可得具体库兹涅茨曲线的形状,这为调整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冲突的路径选择提供了分析依据。见图2,图中垂直于横轴的直线表示当前我国GDP水平,根据GDP变量一次项、二次项对应的系数就能判断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弯曲程度以及拐点位置,图中数字代表了该曲线对应的模型。由函数性质可知,二次项系数越小则曲线越平坦,只有模型5所反映的收入与环境退化成本弹性最小,而且拐点处对应相对最小的国内生产总值,这决定了模型5拟合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位于当前收入水平的左侧,并将当前国内生产总值对应数值代入模型5中也会得到比其他模型相对较低的环境退化成本,根据前文论述的选择合理政策的原则和标准,在我国目前的产出水平下,首先应采取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式,降低环境退化成本。另外,合理发展对外贸易也是降低环境成本的重要手段,因为从曲线4分析,在目前国际贸易水平下,随着国内总产值的增长,降低环境退化成本的作用仅次于产业结构调整,而且商品出口无论在模型6中还是在模型4中都对环境退化成本降低有一定影响。对于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实证结果显示只有在产出处于非常高的阶段时,外商直接投资资本存量增加才能对降低环境成本起到积极作用。而治理污染投资的政策,在配合国际贸易和产业调整政策共同治理环境退化成本时,无论从图2还

是从回归结果分析,都不能降低环境退化成本。综合上述分析,就我国目前发展水平,首先应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其次是通过进出口结构优化,这应是缓解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冲突最主要工具,是实现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目的的

6 结论与不足

本文将环境退化成本做为环境污染指标,通过与国内生产总值、对外贸易、产业结构等经济变量进行分析,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总环境退化成本在不断增加,其中水污染、大气污染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第二,我国目前的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在以环境退化成本为污染指标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中,在不考虑政策因素的影响下,仍未超越曲线的拐点。第三,当多种环境治理政策共同影响环境污染指标时,个别政策出现了低效率甚至是无效率,这成为实证估计与现实经济状况产生差异的原因之一。第四,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目前的国内产出水平上,首先要依靠产业结构调整治理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快第二产业内部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转型,同时也不能盲目扩大第三产业比例,其次是国际贸易相关政策,鼓励出口、限制进口,通过“清洁”产品的出口降低本国环境退化成本。

本文虽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但是由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对加入模型中的解释变量比较敏感,曲线的形状位置均会受到影响,因此仍需要寻找一个较为稳定的模型分析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探寻两者之间的协调路径。另外,本文虽然就环境治理政策选择的原则和标准进行了初步的细化,但在具体应用和研究上还有待进一步检验和完善。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Grossman G M, Krueger A B.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1991.

[2]Grossman G M, Krueger A B.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5,110(2):353-377.

[3]Sherry Bartz, David L Kelly.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Theory and Facts[J]. 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2008,(30):115-149.

[4]David I Stern.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J].World Development,2004,32(8):1419-1439.

[5]Gürlük S. Economic Growth,Industrial Pollution and Human Development in the Mediterranean Region[J].Ecological Economics,2009,(68):2327-2335.

[6]许士春,何正霞.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7,(4):22-26.[Xu Shichun, He Zhengxia.The Empirical Analysis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 Pollution[J].Reform of Economic System,2007,(4):22-26]

[7]符淼.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形态、拐点和影响因素[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11):40-55.[Fu Miao. Chines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s:Shapes,Turning Point and Responsible Factors[J].The Journal of Quantitative&Technique Economics,2008,(11):40-55.]

[8]Panayotou Theodore. Demystifying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Turning a Black Box into a Policy Tool[J].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7,(2):465-484.

[9]Dasgupta S, Laplante B, Wang H, Wheeler D. Confronting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02,(16):147-168.

[10]Harbaugh W, Levinson A, Wilson D M. Reexamining the Empirical Evidence for an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2,(84):541-551.

[11]Hettige Hemamala, Muthukumara Mani, David Wheeler. Industrial Pollution in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Revisited[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0,(62):445-476.

[12]Bruyn De S M. Explaining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Structural Change and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 in Reducing Sulphur Emissions[J].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7,(24):485-503.

[13]林伯强,蒋竺均.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4):27-36.[Lin Boqiang, Jiang Zhujun. The Forecast and Responsible Factors of CO2s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in China[J].Management World,2009,(4):27-36.]

[14]包群,彭水军.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世界经济,2006,(11):48-58.[Bao Qun, Peng Shuijun.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 Pollution:The Estimation of Simultaneous Equation[J].The Journal of World Economy,2006,(11):48-58.]

[15]张友国.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0,(4):120-132.[ Zhang Youguo.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 Change Impact on Chinas Carbon Intensity[J].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2010,(4):120-132.]

[16]Copeland B, Taylor M S. Trade,Growth,and the Environment[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4,(42):7-71.

[17]刘渝琳,温怀德.经济增长下的FDI、环境污染损失与人力资本[J].世界经济研究,2007,(11):48-55.[Liu Yulin, Wen Huaide. FDI,Huma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Loss in Chinese Economic Growth[J].World Economy Study,2007,(11):48-55.]

[18]韩玉军,陆.门槛效应、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J].统计研究,2008,25(9):24-31.[Han Yujun, Lu Yang. Threshold Effects,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 Quality[J].Statistical Research, 2008,25(9):24-31.]

[19]沈利生,唐志.对外贸易对我国污染排放的影响[J].管理世界,2008,(6):21-29,187.[Shen Lisheng, Tang Zhi.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on Pollution Emission in China[J].Management World,2008,(6):21-29,187.]

[20]张友国.中国贸易增长的能源环境代价[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1):16-30.[Zhang Youguo. Impact of Trade on Chinas Energy Consumption and SO2 Emission:1987-2006[J].The Journal of Quantitative&Technique Economics,2009,(1):16-30]

[21]李小平,卢现祥.国际贸易、污染产业转移和中国工业CO2排放[J].经济研究,2010,(1):15-26.[Li Xiaoping, Lu Xianxiang. International Trade,Pollution Industry Transfer and Chinese Industries CO2 Emissions[J].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2010,(1):15-26.]

[22]李钢,马岩,姚磊磊.中国工业环境管制强度与提升路线[J].中国工业经济,2010,(3):31-41.[Li Gang, Ma Yan, Yao Leilei. The Intensity and Update Path for Chinas Industrial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J].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2010,(3):31-41.]

[23]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R].2006.[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China. China Green National Accounting Study Report 2004[R].2006.]

[24]Cole M, Ellion R, Wu S. Industrial Activity and the Environment in China:an Industrylevel Analysis[J].China Economic Review,2008,(19):393-408.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Ajusting Conflict Betwee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Based on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Cost

LI Juanwei REN Baop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rthwest University,Xian Shaanxi 710127,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elects relative data of our country from 1990 to 2009.Firstly, it uses these selected data to estimate the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cost. It is found that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cost shows a rising trend.The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cost mainly results fromwater pollution and air pollution.Second,we take this cost as the indicator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combine i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We also establish the criteria of choosing a policy path to control pollution,to seewhether the policy can effectively put the indicator of pollution down to a comparative lower level.According to those,we can analyse the path of the coordinating the conflicts between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The empi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not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policies,the GDP level of our country is on the left of the turning points of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It means that increasing the domestic products can make the environment condition worse.Another result is that when all of the controlling pollution measuresare put into practice,some performances of those policies are at a low level,evenof no efficiency.The last conclusion is that at present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sustaineahce economic growth and reduce the environment cost,thepolicy path is that firstly we should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adjustment ofindustrial structure.It means we should keep the proportion of the secondary industry at a reasonable level and strictly supervise the pollution enterprise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the tertiary; Industry.The second step is to adjust the proportion of import and export and to stimulate export.The policy of attracting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the government investment to deal with pollution at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stage of our country can not effectively reduce the the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cost of economic growth.

篇8

关键词:建设项目,公路可行性研究,方案选择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定义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事一种经济活动(投资)之前,双方要从经济、技术、生产、供销直到社会各种环境、法律等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项目是否可行,估计成功率大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程度,为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上报文件。

2 方案选择

参照交通量预测结果结合公路功能、路网规划,并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区的综合运输体系、长期发展规划等论证确定项目的建设规模、技术标准。根据技术标准进行路线方案的选择。山岭区选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纵断面的控制,克服地面高差是山区公路选线的最大难题;大型构造物尤其是难点工程成了控制路线走向的重点因素之一;不良地质尤其是灾害性不良地质是路线另一主要控制因素,滑坡、溶洞、断裂等不良地质是公路必须注意和绕避的对象。

2.1 资料收集

在进行路线方案选择前应先收集和调查有关的资料如下:

2.1.1沿线自然地理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质概况、气象和水文、地震、不良地质概况等。

2.1.2筑路材料和运输条件,包括沿线石料、砂、石灰、路基用土、工程用水电、水泥、沥青、钢材及运输条件。

2.1.3社会环境分析要考虑当地的城市规划、相关重要设施、占地、拆迁、沿线地方政府意见、国家政策。

2.2 路线总体方案设计

2.2.1 比选原则

符合城市公路网规划要求,着眼长远利益,与现状路网公路顺畅连接,合理选择起终点,满足路网布置的合理性;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建设,与产业结构的布局及规划相协调;符合沿线城镇规划,方便居民出入,便于吸引周边地区的交通流量;尽可能地避开煤炭采空区和开采区,合理绕避地质不良地带;注意使路线顺适、直捷、缩短建设里程、减少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考虑施工条件,与既有公路、铁路尽可能减小干扰;注意环境保护,保持填挖平衡,防止水土流失;注意与水利设施的协调,保证河道泄洪要求;依据地形、地质选择路线走廊,与周围景观协调。

2.2.2路线走廊的比选

路线起终点基本确定后,路线走廊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根据路线总体方案选择原则,通过在大比例(1:50 000)地形图上进行大范围的比选,经认真分析研究,现场调查核对,并结合技术标准线型指标、城市发展、现有路网布局及地方-政府意见,选择有比较价值的路线走廊,如路线里程、占地、拆迁、线型指标、工程造价、沿线居民生活环境污染情况等方面进行同深度的比选论证,最后确定最佳路线走廊为推荐路线走廊。

2.3 路线方案研究

2、3、1 路线布线原则

合理掌握技术指标,力求减小工程规模,降低投资,避免不计代价地追求高标准;认真考虑地方政府及农村、农民的合理意见,使路线方案符合沿线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避免或减少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和市内交通压力;充分考虑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合理确定互通立交位置,便利交通流出入;力求使路线平纵面线形均衡流畅,给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提供保障;尽量以小的代价绕避不良地质地段;尽量少占良田果园、避免较大规模的拆迁;尽可能减少压占矿产资源;尽力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确保公路长期稳定、安全运营的要求,做好安全保障工程,减少或避免质量通病。适当延长桥梁,降低桥台背填土高度,隧道洞门一般采用削竹式或其他方式进洞;因地制宜,选用合格的地方材料,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

2.3.2 路线方案比选

根据选择的路线走廊和路线布设原则,在较小比例(1:10 000)地形图上选择线位,而后对路线主要控制点,布线困难地段实地踏勘,对初步确定的路线进行必要的调整。对路线走廊带内地形困难,地质复杂路段,对主要县、市、区工业园区及重要乡镇出入影响较大的局部路段,选择有比较价值的局部比较线路,如占地、拆迁、线型指标、工程造价、沿线居民生活环境污染情况等方面进行同深度的比选论证,最终确定最佳路线方案为推荐路线方案。

2.4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在公路建设中有其重要意义。公路建设项目的实施将会破坏原有植被、改变沿途的地形、地貌、耕地的减少、水土流失、废气和噪声的增加以及农田和乡村道路的阻断等,为坚持最大限度保护、最小程度影响、最强力度恢复,实现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公路项目与自然环境和谐的设计理念,在环境保护方面应强调,线路尽量在对农田水利影响较小的山坡地布置;尽可能减少拆迁,靠近村镇但又离开村镇;采用适宜的路基边坡坡度,加强路基边坡防护,采用生态防护和工程防护相结合方案,边沟尽可能小、暗、绿。重视路基、路面排水系统设计,避免因本项目的实施而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植被破坏;于拟建公路两侧进行合理绿化,以美化景观,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加强施工管理,降低施工引起的噪声、大气、生态污染及对自然景观的破坏;施工时应注意临时用地、料场、借土场和弃土场地点的合理选择,场地的使用面积不应为方便而任意扩大或过度开挖,并应做好防护排水,防止水土流失。完工时应及时恢复原貌或造地还耕。对于弃土场还应做好防护排水工程,上层填上种植土,进行绿化,防止水土流失;加强营运期管理,减少环境污染。

3 结语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社会经济、交通量预测、路线方案选定、投资估算、建设规模及技术标准等各方面对公路的工程可行性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其中路线方案选择是核心、重中之重,其他各方面的研究都是为其服务的。山区公路选线除了正常路线、路基、防护、排水、桥梁、隧道、地质、环境保护、施工组织等多个方面的编制外还应考虑地形的特点深入现场、详细调查,保证最终路线方案为最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交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汇编(公路•港口•航道) .人民交通出版社; 第1版,2010-8

篇9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生态经济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1-3990

国内刊号:13-1315/S

邮发代号:82-973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3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联系方式

篇10

[关键词]生态环境政府采购绿色消费环境税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加剧。降低经济增长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政府责任重大。政府统筹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必须运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多管齐下。本文主要分析政府依靠财政税收这一经济手段,促进生态环境改善,降低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

一、政府统筹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重大

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在过去的15年中,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10.1%,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然而,我国经济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中忽视环境保护,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解决我国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造成的后果,政府责任重大。

1.我国生态环境严峻形势必须改变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造成环境恶化。一些地方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结果,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日益严重,固体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持续增加。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遭到污染,五分之一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十一五”时期是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状况的关键时期。“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到2010年,在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使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些目标,体现了防治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国家长远利益的要求,政府必须下定决心确保完成。

2.经济增长的高环境成本必须降低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土地退化”等现象。许多地方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降低。2006年我国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报告指出:仅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如果在现有的治理技术水平下全部处理2004年点源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需要一次性直接投资约为10800亿元,占当年GDP的6.8%左右。同时每年还需另外花费治理运行成本2874亿元,占当年GDP的1.80%。可见,如果再不重视保护环境,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会更高,政府必须下决心改善生态环境。

二、政府统筹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税收手段

保护生态环境,政府要遵循经济规律,针对不同的经济活动主体,灵活运用财政税收手段,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性。

1.财政税收手段引导绿色消费保护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在消费环节要大力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政府通过制定财税政策,鼓励使用、消费环境标识志产品、环境认证产品、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绿色标志食品和有机标志食品,有利于消费环节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政府机构实行绿色采购、消费者选择绿色消费,全社会自觉抵制非环保产品的消费,增加对环保产品的需求,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1)财政资金转向绿色采购

形成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政府财政资金要优先购买对环境有利的绿色产品,形成政府绿色采购。政府绿色采购就是在政府采购中选择那些符合国家绿色认证标准的产品和服务。政府采购的绿色标准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技术标准,而且要按照产品生命周期标准使产品从设计、开发、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再利用到废弃的全过程均符合环保要求。政府所购物品:电话、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车辆等办公用品,都必须达到特定的环保标准,符合国家绿色认证标准。这有利于带动企业生产绿色环保产品,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必需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政府绿色采购标准、清单和指南。2006年11月我国公布了第一份政府采购“绿色清单”。它涉及汽车、打印机、彩电、板材、家具等14个行业获得中国环保标志认证的上百种产品的采购清单。它规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在用财政资金实施政府采购时须优先选择“绿色产品”,不按规定采购的单位,财政部门可以拒付采购资金。

(2)税收政策促进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避免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节约资源和能源。消费者作为绿色消费的主体,进行绿色消费还存在一些障碍,还需政府出台财税加以引导。

①减少税收鼓励购买环保产品

环境标志是一种标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标签,它表明该产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在生产、使用和处理处置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实施环境标志认证,实质上是对产品从设计、生产、使用到废弃处理处置,乃至回收再利用的全过程的环境行为进行控制。它由国家指定的机构或民间组织依据环境产品标准及有关规定,对产品的环境性能及生产过程进行确认,并以标志图形的形式告知消费者哪些产品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更为有利。

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环境标志产品受到重视,消费者更注重购买环保产品。但是有很多不法厂商,擅自在产品包装上印刷环保认证标志,消费者难辨真假。本来,发放环境标志的最终目的是保护环境,一方面通过环境标志告诉消费者哪些产品有益于环境,并引导消费者购买、使用这类产品;另一方面通过消费者的选择,引导企业生产对环境有益的产品。但是市场上假冒的环境标志产品,产品质量低劣,成本低、价格低,不利于消费者对真环保产品的购买。

鼓励绿色消费,政府不仅要加大对假冒环境标志产品的打击力度,而且要对获中国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减免税收。通过减免税收,增加其竞争优势。目前我国共有近200家企业,40多个大类,500多种产品获得了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对这些产品减免税收,降低其生产成本,增加其降价空间,使其在价格上处于有利地位。不仅能鼓励消费者购买绿色环境认证产品,而且能鼓励生产者生产绿色环保产品。

②消费税限制购买非环保产品

促进绿色消费,减少对非环保产品的消费,必须完善消费税制度。去年4月1日,我国对木质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大排量轿车提高了消费税,限制对其消费。还有许多产品,消费者看不出它对环境的危害,然而,生产中对环境危害巨大。例如,消费者在购买黄金首饰时,很少知道它对环境的危害。黄金生产中的氰、砷、汞、浮选药剂、悬浮物、重金属,腐蚀性气体、粉尘、尾渣、废石及放射性物质,对环境危害极大,尤其是汞和氰,严重污染空气和水。对这类生产中严重污染环境的产品,政府应提高消费税,限制百姓对它的消费。

2.财政税收手段引导绿色生产保护环境

改善生态环境,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推行绿色生产。企业是绿色生产的主体,政府要制定财税政策对企业加以引导。

(1)财政资金支持企业绿色生产

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就要形成一个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一方面,强化从源头防止污染,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现状,就要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清洁生产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从源头上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就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提高环境保护的水平。鼓励企业在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环保相关技术、共性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切实提高我国环境保护的科技含量;鼓励企业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业、参与污染治理和环保产业发展,政府财政资金都要予以支持。

①财政资金支持绿色发电

国家环保局公布,去年上半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增长4.2%,大大高于“十一五”规划环境目标所要求的每半年降低1%的目标。2006年11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了《OECD中国环境绩效评估报告》:单位GDP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以1000美元GDP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计,中国2.9公斤,OECD成员国平均水平为1.1公斤。我国煤炭消费高速增长,导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大幅度增加。燃煤电厂又是二氧化硫排放的主要来源,而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控制二氧化硫污染的问题,一方面,加快现有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建设,推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二氧化硫综合治理;另一方面,必须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财政资金要支持绿色发电。政府财政资金重点支持企业使用大型高效清洁发电装备、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财政资金投向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绿色发电项目。

②财政资金支持绿色交通

我国汽车尾气和烟尘、噪音等造成的交通污染,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目前公交车辆使用的燃油普遍含硫较高,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控制城市空气质量恶化趋势,财政资金要支持发展绿色交通。财政资金项目资助企业研制清洁、廉价新型环保公交电动能源,财政资金补贴公交公司使用尾气零排放,无污染,低噪音的新型电动公交车辆,淘汰老旧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