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实践报告总结范文

时间:2024-03-21 17:50: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外实践报告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校外实践报告总结

篇1

关键词: 高职英语专业 校外短期实践 存在问题 解决办法

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学侧重于课堂内的英语技能训练和相关理论的讲授。由于高职教育一般强调理论“够用为度”和加强校外实践,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同其他专业一样,减少了理论学习的课时,并且在已有的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增加了校外短期实践的内容。不少高职英语教师对于本专业学生校外短期实践活动的效果持怀疑态度,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更让他们深信校外短期实践不适合高职英语专业,还不如加强校内英语技能训练或校内模拟实践。

笔者探讨高职英语专业学生校外短期实践的必要性,分析其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可能的解决方法,以期为此类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提供借鉴。

一、高职英语专业学生校外短期实践的必要性

1.校外短期实践可锻炼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的英语运用能力。校内的英语实践活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模拟实践,如汇报(presentation)、演讲等。这类实践学生一般都事先经过较长时间的准备,整个进行过程都在学生的掌控之中,因此不检测学生临机使用英语的能力。另一种是半模拟实践,如课堂内的师生对话、即兴的情景模拟或角色扮演等。这类实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测和训练学生的语用能力,但由于受限于课堂这个大的教学环境,其效果仍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成不变的模拟实践容易让学生“麻木不仁”,使他们认为既然活动都是假的,就没必要认真对待。相反地,真实的环境不仅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受,而且能促使他们全力以赴展示英语语言能力,同时接受来自真实环境的或正面或负面的评价。

2.毕业实习并不能完全锻炼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总的来说,学生的毕业实习是以就业为目标和导向的。为了解决学生首要的生存问题,学校往往允许学生采取分散实习的方式,也默许有些学生所找的跟英语关系不大或根本没有关系的实习岗位。相比之下,校外短期实践活动跟任何其他必修课一样,很好地保证了每位英语专业的学生都得到在真实环境中训练英语技能的机会。

3.校外短期实践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服务本地区的社会发展。现代大学生不应“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关系到自身的就业和发展。只要校外实践活动安排得合理,就能够实现练习英语、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三不误”。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实践的内容是什么?既然高职英语专业校外短期实践的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的英语使用能力,那么实践活动的内容必然涉及英语的使用。因此,最理想的情况莫过于让学生进入跟英语相关的行业和部门(如外贸公司、涉外酒店或英语培训机构等)直接从事相关工作。但是,让这些单位和机构短时间内接收一百多学生进行实习几乎毫无可能。不仅如此,不少单位明确拒绝不以在该处就业为目的的学生的短期实践,担心这类实践不仅不能给他们带来利润,反而会给他们惹麻烦。即便个别企业临时接收几个学生,出于众多原因(如保密等)的考虑,也不会给他们安排实质性的工作。因此,就英语专业学生而言,想要通过与本地相关企业的合作安排短期校外实践,可谓困难重重。

2.怎么组织?由于短期自主分散的校外实践很难保证训练专业能力的效果,短期校外实践一般都是集中统一安排的实习活动。因此集中进行的校外实践涉及管理问题,把几个班级的一百多位学生同时拉到校外有安全方面的顾虑。如果没有精细的管理,极易出现安全方面的事故,这是诸多英语教师不敢实施校外短期实践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有实践效果方面的担忧。学生在校外到底有多少时间花在了英语能力训练上面?如何杜绝学生趁机在校外玩耍?这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另外,作为一门课程,校外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考核。但是,除了学生上交的书面作业外,如何把更重要的学生在校外的具体表现纳入考核,这是个难点。

三、解决问题的办法

1.结合本地特色精心设计实践的内容。英语专业短期校外实践不一定非要学生下企业。只要能够好好地挖掘和利用本地的特色,定能设计出一些合理的校外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一样能够起到训练学生在真实环境中使用英语的能力的作用。这些活动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利用本地的博览会担任志愿者,为外商提供翻译或引导;在本地外商聚集或频繁活动的地方对外商进行采访;为本地的英语标识纠错;为当地的企业的英文简介纠错或为他们翻译简介;用英语介绍本地的特色产品或景色(文本或视频)等。

2.制订好详细的实施计划。翔实的实施计划是校外实践活动顺利完成的保证。实施计划中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组织形式及相关的管理人员,如该次校外短期实践的班级和每个班级的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对所带班级的分组及每个小组的组长等;(2)明确本次实践活动的内容、日程安排(如外出实践的时间、回校撰写报告的时间及集中讨论或展示的时间等)和各个班级、小组外出实践的线路;(3)明确学生在实践活动之后所需要提交的作业,尽量包括实践时的音频、视频和能够展示实践过程的PPT,以此避免部分学生弄虚作假的实践行为,为教师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考核提供依据;(4)做好动员和安全教育工作,消除部分学生不把校外实践当课程的思想,给学生发放相关的文件,如任务书、调查问卷、实践报告的模板等。

3.做好总结工作。指导老师要根据事先的安排及时召开校外实践总结会议。该总结会议可以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各个小组用PPT等展示各自的实践过程和实践成果。这既有利于指导老师对各小组及成员的考核,又有利于减少学生实践作假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高学强.对高职院校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深层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607(3):153-155.

[2]龚中良.模式多元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讨[J].职教论坛(教研版),2006(1):39-41.

篇2

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内实践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应该按旅游行业规范更新模拟客房实训室、模拟餐厅实训室、模拟导游实训室等设施设备,完善科技含量较高的旅游信息系统等实训室建设,鼓励学生多练习实践操作技能,缩短入职适应期。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充分利用哈尔滨商业大学经管综合实践中心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优秀的教学软件,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商大酒店是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实习基地,商大酒店作为旅游烹饪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中心,2007年被黑龙江省教育厅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旅游烹饪学院教师直接参与商大酒店经营管理,在酒店成立实习管理部,配合学院的实践教学管理。结合酒店经营实践,老师指导学生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现资源共享,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建立一批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一)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

校外实践教学是对校内理论学习的补充与延续。校外实习基地是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长期、稳定的实习单位,有利于学生、学校、企业。可以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岗位中工作较长一段时间,了解、掌握旅游企业的业务和操作规程,有利于锻炼、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学校要密切与酒店、旅行社和旅游景区等有关企业的联系,建立一批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和就业渠道是旅游高等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成效的关键,也关系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还能为教师深入企业实践提供平台。旅游企业通过接收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到企业实习,可以低成本补充人力资源的空缺,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同时为企业物色优秀人才提供机会,企业还可与学校进行横向课题合作,更新企业经营理念、提升管理水平。

(二)校外实习基地的选择

高校要选择专业针对性强、经营管理理念先进、经济运行状况良好、合作意愿强的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的首选。高校和企业要加强协作,与相关的企业达成共识,找准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利益平衡点,加强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责任感,提升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动力,鼓励企业尽量为学生提供轮岗实习机会,共同建立较稳定、规范的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应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双方要就有关实习事宜按照协议的约定行事。学生的实习地点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实习单位所在地应尽量选择中心城市、经济发达地区、旅游业发达地区。实习单位可优先考虑国内外著名的饭店集团成员单位,知名的旅行社或旅游景区,使学生有机会学习知名旅游企业(集团)的先进管理经验,为今后工作奠定好基础,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与考核

高校应注重对学生校外实习、实训过程进行监管、考核。学校应该专门安排指导教师负责学生实习的组织、协调。由旅游企业安排适当的岗位以及经验丰富的行业能手对学生进行业务培训和岗位指导。学生与老师要做好实习前准备工作,应该了解实习单位基本情况、实习内容,制定相应的实习计划,做好实习的心理准备。实习单位要对学生做好短期岗前培训。指导教师应多与学生沟通、互动,通过现场指导、互联网、电话等多种方式与学生适时沟通,指导学生增强责任心,遵守实习单位相关要求,鼓励学生勤观察,动脑思考问题,鼓励学生从容妥善地处理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积极主动投身于实践活动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协调与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收集学生对实习基地的评价意见,并对学生进行理性的职业期望疏导和就业指导。学校要综合考察实习学生纪律、出勤、实习证明、实习鉴定、实习日志、实习报告等,确保学生实习的时间和质量。要求学生按实践教学计划进行实习活动,及时填写实习日志、撰写实结,将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及出现的问题认真记录,方便教师及时了解、检查、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应对学生的实习日志、总结和报告等定期批阅,及时了解实习单位的反馈意见,认真填写指导教师工作日志,总结工作经验。实习结束,学校可对实习期间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颁发证书,进行物质奖励,并请其在学校与低年级学生进行实习经验交流座谈,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实习积极性,又有利于培养低年级学生热爱旅游行业及在旅游行业实习、就业的信心。

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培养一个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团队是搞好实践教学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通过培训、深造、引进、聘用等途径,打造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有较强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师队伍。应重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培训,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访问学习、委派教师到合作企业锻炼,鼓励教师兼职从事一定的旅游实践活动,到相关旅游企业调研,积累旅游行业实践操作和经营管理的实际经验,科研选题与旅游企业实际紧密相联。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取得相关技能考核等级证书,使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密切结合行业实际,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并胜任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可从国内外聘请有较高理论素养、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专家担任旅游管理专业的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邀请旅游行业的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为旅游管理专业师生做学术报告、专题讲座,开阔师生视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近年来利用承办发展中国家酒店管理研修班机会,举办学术报告会,请发展中国家学员为旅游烹饪学院师生做报告,拓展老师的行业视野与思维方式。

篇3

【关键词】电气控制

项目化教学

结构优化

教学改革

一、引言

根据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建设,同时为适应新形势下工厂电气控制设备的教学,我们对工厂电气控制设备的相关内容重新进行了调整,重点加强了基础和实践内容的教学。在总结以前教学成果的基础上,关注工厂电气控制设备的发展状况,借鉴先进教学经验,对工厂电气控制设备的课程体系、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和实验手段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注重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改进教学方法

实施项目化教学

为了使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得到同步提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调整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实施了项目化教学,建立了完善的考核机制。具体实施如下:

(一)工厂电气控制设备项目化教学课程设计

将教学内容设计成:1. 常用器件的认识与使用,2. 典型线路的安装布线与调试,3. 常见线路故障排除,4. 机床电路的常见故障等四个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按照工作任务、学习内容和教学要求进行设计。

(二)项目化教学实施保障

1. 校外教学条件

与多家公司建有工厂电气控制设备校外实训基地,每年开展校外实习和顶岗工作等实践教学活动,校外实训基地有先进的实习实训设备和优秀的技术操作人员,能够现场指导学生进行实习工作,校外基地和校内实习基地技术和设备互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2.校内教学条件

学校建有工厂电气控制设备实训基地,配有实训指导人员2名。能进行生产机械及其电气设备的构造原理及性能分析,电气设备的选择、安装、调试及典型控制线路的设计,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电路的分析,典型线路的安装接线与调试及故障排除,有利于多媒体教学和教学过程的顺利完成。

(三)教学考核办法

根据理论联系,能力本位的原则,制定考核方法。

在学生的成绩中,不但要体现学生的知识水平,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对问题的分析及解决能力,和实际充足能力的考评。

成绩的评定方式多样化,本课程以技术应用为前提,选取5个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全面考核学生对工厂电气控制设备的掌握情况,课程考核包括项目教学过程考核、项目教学报告书、学生自评成绩、综合测试成绩、学结成绩五部分。

项目教学课程考核成绩、项目教学过程成绩及报告书格式如下:

1.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成绩组成:

课程成绩=项目教学过程成绩*40%+项目报告书成绩*10%+学生自评成绩*20%+综合测试成绩*20%+学结成绩*10%

考核成绩中,工作过程成绩占40%,体现能力和应用技术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工作过程注意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体现职业技能培养。

2.过程考核表

每一个项目教学过程的评价按照质讯、分析、决策、计划、实施、评价6步进行,按照电气控制实际工程工作过程组织实施,按照五做要求进行评价。

3.项目报告书

项目报告书是对项目执行过程的总结与评价,通过报告书的撰写使学生学会实际工作过程中的项目报告书、系统调试报告书、系统工作报告书和系统运行维护报告书的撰写能力。

三、教学效果

通过工厂电气控制设备教学的改革,使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提高了综合素质,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过去许多同学感到课程内容枯燥,理论晦涩难懂,很难掌握,采用了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学改革,学生认识到理论是严肃的也是丰富的,提高了学习课的兴趣。事实证明,带着问题来学习有很强的针对性,能促使学生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

(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改革了实验室管理模式,增加学生实践机会,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重新编制了项目教学指导书。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三)促进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课程的学习,同学们深刻地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懂得了理论来源于实践还要指导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之后,学生的思路开阔,知识融汇贯通,理论与实践的能力提高,动手能力极大提高。

总之,经过几年不断对工厂电气控制设备课程进行的教学改革,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经过几年的实践及学生反馈的信息,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学生对教学改革有较强的参与意识,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在工作中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参考文献】

篇4

稳定的实习基地是搞好实习的先决条件,其主要有三大好处:一是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二是能编写有针对性的实习教材,便于学生预习和深入理解实习的内容;三是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实习经费。本着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在实习内容上可以选择与实验室建设相关的题目,把学生生产实习的成果作为产品提供给实验室作为实验资源[4]。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可以通过校企联合,经常性地聘请企业家进课堂讲学、召开企业实习基地建设研讨会等方式,汇聚企业负责人,寻找企业的需求,利用学校的技术、人才及设备等优势,给企业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培训企业员工等。目前我校工业工程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有“长春一汽集团”“、哈尔滨电机厂”和“哈尔滨第一工具制造有限公司”,为校外实习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2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可以作为校外实习的一个补充。在校内实训基地安排为期1周的生产实习,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对于企业中无法动手操作的生产环节,也可利用计算机进行仿真模拟,深入了解和掌握生产情况。这样既可以巩固生产系统知识,又可以强化改善的目的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现实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建设的校内实训基地,包括物流实验室、人因实验室、工业工程仿真实验室和机械工程训练基地等。

3培养“双师型”指导教师建设

“双师型”实习指导教师队伍是提高实习质量的关键因素。首先选择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实,以老带新,培养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带队实习。第二,学校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实习指导老师进行业务培训,熟悉实习基地的生产状态,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前沿技术,鼓励青年教师短期离职参加工程训练,例如先于学生在生产实习基地实习一段时间,以便提高青年教师自身的工程素质、实践技能和生产实习指导水平。第三,积极与生产企业联系,外聘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基础较好、表达和沟通能力较强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实习指导教师。

4强化实习前准备工作

4.1生产实习指导文件和教材的建设

为了提高生产实习效果,就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生产实习指导教材作为实习保证。为此,就需要我们不断对实习出现的问题进行补充和完善,建立一套针对性强、指导性强的文件,整理成册。然后根据指导大纲进程学习,当然也要按照实习单位的具体要求进行编写,做到安排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制定出学生实习所在部门,具体选哪个零件、选定哪项管理业务等事项进行学习。生产实习指导教材要及时更新,与实习基地实际情况相吻合。使学生能预先了解企业的组织管理、车间布局、生产工艺等相关内容,有针对性的对知识薄弱点进行复习,使学生实习目的性更强,实习效果更佳。

4.2开设实习先导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实习收获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为了让学生在实习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就需要提前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学生通过指导,能够对学习的目的、意义和内容有个大致了解。这样,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自主学习,提出创新课题,对感兴趣的课题还能够进行研究,很大程度上会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为后续的实习工作打下基础。为了使学生能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思考如何运用工业工程知识和技术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比如生产计划的制定、生产线的平衡等。这对于一个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要在3周的实习期内完成几乎不可能。如果允许学生只完成部分工作,又往往将实习停留在认识水平,使得实习缺乏完整性和挑战性。因此,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4-6人,针对现场自主提出创新课题,模拟工业工程小组的运作模式,写出“提案改善”报告。报告主要包括现状、存在问题、改善思路、改善方案、效益评估等几个方面。对于比较好的方案可以反馈给企业作为参考,实现以“企业、学生、学校三方共赢”为目标的生产实习组织方式,有利于巩固实习基地的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问题是促使学生思考的动力,将实习内容设计为几十个相关的问题,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寻找答案,以利于实习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实习期间,指导教师每天晚上都要定时检查实习日记,并针对学生写的内容进行现场考核,比如考核学生装配生产线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应如何解决、现场布局特点等。每天组织学生对实习的某一方面问题进行集体讨论,相互交流,最后由指导教师进行总结,激发师生共同探讨学习的热情。这样即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掌握学生的实习效果。实习考核是教学效果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手段。为提高实习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考核内容和方式上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体现工业工程专业的特色。考核方法如表1所示,将各考核项目按一定的权重系数加权确立最终生产实习成绩。由于生产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和作业容易出现抄袭现象,难以真实反映学生的生产实习效果,故应给较低的权重系数,并且要求实习文件不能缺项,缺项则按不及格处理,防止学生避难就易。实习结束后,组织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对生产实习全过程进行全面总结,并形成书面材料向学院汇报。不断总结生产实习工作经验,能不断提高实习教学质量。

5结束语

篇5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改革

1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改革的背景

旅游管理是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行业能力和较丰富的行业知识与经验以景区、酒店、旅行社等行业为对象的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对学生将来从事旅游行业相关工作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多年来,国内高校对实习教学环节不够重视,往往是有计划无实作,有实践无标准。呼伦贝尔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始于多年前,目前已形成了较为稳定涵盖本科四年,由计划、动员、考察、调研,到总结报告的完整课程操作模式为适应互联网时代和新常态下的旅游人才培养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也应当做出创新和调整。

2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

2.1实践课程教学活动候鸟化。尽管已经开辟多条专业考察黄金线路,但学校与旅游目的地的联系也是暂时的、单向的,始终未能形成与景区、酒店、旅行社、旅游咨询行业等用人单位实习基地的长期合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难免会发生信息不畅的问题,影响了正常的教学。

2.2实践课程考核方式简单化。目前的实习课程缺乏对学生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单凭实习考勤和调研报告来测评学生实习效果显然是片面的,并且考核与激励脱节,使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缺少动力源泉。

2.3实践课程角色定位模糊化。操作中发现,存在学生实习主体游客化和教师教学管理保姆化的问题。实习指导教师的导游和领队身份过于显著,“导师”定位失准,指导内容缺乏实战性、灵活性和启发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综上所述,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习教学环节尚存在有历史无积累、有实践无理论、有指导无规范、有考核无反馈、有总结无评价、有制度无衔接等问题。为保持旅游管理专业实习课程的特色和生命力,该教学环节急需总结、创新和再实践,从而在规范、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监控下持续健康发展。

3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改革的思路

3.1建立完善的实践课程标准体系。贯彻学校本科专业实习标准体系,同时突出学院的培养特色,不仅制订学生的实习规范标准,而且制订专业指导教师评价标准与实施办法:不仅考虑教学活动的规范标准,也制定实习计划和效果评价标准:不仅体现教师、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约束性规定,也要通过工作量或奖励的形式对劳动和学习给予肯定。

3.2实现实习实践教学的多样化与系统化。将旅游野外实习、行业实习、自主实习过程模块化,充分发挥向导式实习与自导式实习各自的优势,结合智慧旅游,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小组学习、角色扮演、实地调研、问题启发、案例分析、项目研究与策划等多种形式,丰富考察内容,培养学生认识旅游现象、分析旅游特征、总结旅游规律、解决旅游问题的综合能力。

3.3创立“产、学、研、教”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平衡景区、酒店、旅行社、学校管理部门、学校教学单位、专业教师和学生等利益相关者的地位与诉求,突出学科优势,以服务地方和企业为宗旨,以成就学生为目标,将产、学、研、教有机结合,建立多元化、多层次、教学研互补的实习实作基地系统。

3.4逐步形成实践课程评价多元化考评体系。教学中重视提高学生的市场调研能力,社会组织与协调能力,科研的团队工作能力,户外及独立生活能力,以及社会道德素质。要求学生参与实习线路和内容的设计与评价,既有微观的旅游企业本身的调查内容考评,也有中观的行业发展认识评价,以及宏观的社会与生态环境认知考评。校内实训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是开展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可以为学生提供模拟实训环境,提高自身行业实践水平,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建设完善校内实训基地,使学生拥有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场所。旅游院校可以适当引进合作企业,完善实验实训条件,突出校内实训基地的实验教学功能、社会培训功能、职业资格鉴定功能、专业技能比赛功能和科研创新功能,打造仿真教学环境,建立理念先进、构思新颖、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旅游实训基地。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实验教学的重要途径。旅游院校不仅应通过协作关系,与校外企业和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和校企合作关系,还应该主动出击,建立相应的合作办学关系,拓展校外实习基地数量与质量。学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配合企业进行技术培训、管理策划、开发规划等工作;校外企业还可以接纳学生进行实习,同时为教师挂职锻炼、了解旅游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提供有利条件。总之,旅游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应以学生行业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在硬件设施上,加大投资,多做有益工作,提升实验实训条件与环境,在软件设施上,注重教学水平提升与教师自身能力培养,完善相应实验教学考核机制。此外,还应该注重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创新实验教学手段。重新建构理论课程与实验教学体系的协调配合结构,建立起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于一体的实验教学体系。

作者:于海志 单位:呼伦贝尔学院

参考文献:

篇6

我们还可以从课程所反映的不同的客观过程的内容、规律和不同的实践过程的角度,把深职院86个专业开设的大约2180多门课程大致划分为如下几大类,即工程技术类、艺术设计类、人文社科类和经济社会管理类。实践教学只有充分体现不同课程内容的类型特点,遵从相应的规律性,才能收到实效。

无限多样的客观过程最终可以归结为自然运动和社会运动两大系列。自然运动是一种自在形式,呈现为无目的性的自然物的活动。社会运动属于自为形式,由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的活动构成。从发展规律的表现形式看,自然规律更多地表现为动力学规律,而社会规律主要表现为统计学规律。所有课程的实践教学都要达到特定的认知目标,满足人们的某种价值追求,赋予其一定的文化内涵,乃至实现人们的相应的审美愿望。工程技术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应该遵循动力学规律,遵循相关的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规律,采取与工程技术实践形式相适合的教学形式才能完成任务;而人文社科类和经济社会管理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则主要应该遵循统计学规律,遵循相关的社会规律、经济规律、市场规律,采取与相应的经济社会活动相适合教学形式才能完成任务。艺术设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兼具工程技术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和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实践教学、经济社会管理类课程的实践教学的特点的同时,在认知机制上还具有其他特点。在所有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认知过程就是对客体进行能动反映的过程,是自觉地获取信息,能动地加工处理信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建构即对客体信息进行有组织的加工、改造和整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和虚拟也有密切关系。其中,虚拟机制在艺术设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尤为突出。虚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看,虚拟就是以“代码”的形式来表达和合成事物及其功能。从狭义看,虚拟指现代的数字化虚拟。我们现在所说的虚拟,主要指数字化虚拟。虚拟思维是一种超越现实的创造性思维,它在最大的限度内发挥了思维的创造,从而在深层次上体现了人类实践活动的创造性本质,生动有力地展示出创新是我们时代的主题。在实践教学特别是艺术设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开掘虚拟机制的作用,以收到理想的效果。

重视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用一体是高职院校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生命线。我们要深化改革,进一步搞好实践教学。

篇7

(一)学校方面

(1)课程设置总量偏高。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来说,课程设置总量偏高不利于开展第二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课程总量应与专业、学生、市场相适应,做到少而精,给学生充分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工商管理类的学生真正懂工商管理,会工商管理。(3)专业实验室投入不够。由于大多数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缺乏专有的实验室,其实践环节不能跟理论教学同步进行,只能安排在时间相对充足的学期末。从行为学角度来看,学期末,大部分同学都急着回家。面对额外的实践环节,学生的积极性明显偏低,效果大打折扣。同时,虽然学校开设了第二课堂,但是供学生使用的校外实习基地数量有限。因此,即使有些学校很早就开出了实践课,但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教师方面

(1)思想上没有高度重视。对于实践教学任务,采取应付式的态度。教师一般对费时、费力、低回报的实践教学缺乏热情和动力。而且由于督导的监督工作难以进行,因此从机会主义来看,有些教师会直接将实践的内容布置后,然后让同学们自己去实践,最后将调查或实习报告收上来就算了事。这样,实践教学就背离了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意。(2)对学生的指导不够。一方面指导教师都比较资深,没有时间来为同学们指导。另一方面,有些教师不重视实践,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实践的答疑上,更倾向于学生的自主。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即使是对自己不清楚的问题也不愿问指导教师,在有些问题上只做表面了解,不进行深入探究。甚至导致虚构作假、拷贝、抄袭等不良现象。(3)科研活动与教学活动相脱离。目前我国大学商学院普遍存在教师的科研是为了、评职称、计算工作量,没有与教学挂钩,不能使科研带动教学,改进教学方法。这样也使得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缺乏感性认知,实多是为了完成学分,没有真正参与其中,造成对企业缺乏全面的了解。(4)实践经验不足。尽管指导教师的学历都普遍较高,但是其缺乏在企业、公司参与实际的经营与管理的经历,没有做具体实务的阅历。这样的话,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就不可避免。也就是说,教师对有些具体的实践操作也存在含糊或者逃避的现象,学生参与实践的效果可想而知。(5)对学生的考核缺乏效果的评价。实践教学对学生的考核注重出勤、成果、报告的质量等较多,对学生通过实践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反映。也正因为学生实践能力并没有计入考核成绩,就使得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意愿不高,只注重报告的撰写,而对实践的过程马虎了事。也就是说在这一方面,教师对于学生还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也应该对学生的考核体系进行相应的改进。

(三)企业方面

(1)合作限于表面,监督不力。虽然高校针对工商管理类实践环节的缺陷,相继开设了第二课堂,即为学生联系校外实习基地。也就是说,企业与学校达成了相关的协议,表示愿意接受学生的实习。但企业是追求经济利益和利润最大化的,即使与学校已达成协议,也会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因此,企业一般不愿意承担额外的负担,只是表面上显示很乐意接受,却不给学生安排实际的工作。更不会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和严格的监督,甚至还会在教师了解情况时,帮助学生对实际情况进行隐瞒。(2)不重视实习学生。由于学生实践的时间一般不长,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不经济的决策。因此,企业不愿意在学生身上花费人力和物力。只是在刚进去的时候为学生稍作讲解,做足表面功夫。但在剩下的时间里,并不安排实际工作,完全属于自由时间。这样的话,学生接触不到实际的企业实务与运营体系,继而就会失去实践教学的兴趣,实践也就演变成了有名无实的一项工作。因此,校外基地实习名不副实,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工商管理类实践教学监督机制构建与应用

实践教学监督机制的作用在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改进和革新的历程中,现有工商管理类培养体系的问题与不足。邵继红站在教学模式改进的角度,表示可以建构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将第二课堂纳入学分制管理,以第二课堂的实践性、创新性教育导引第一课堂教学。冷敏、孙晶言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指出:在课外实践方面,一是社会调查,可事先由经验丰富的老师确定调研目标和计划,然后让学生深入到工商企业进行调研,最后形成调查报告,并能够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二是专业实习,建立相对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通过学生的专业实习,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而杨瑞霖从整体效果考虑,提出:要明确来定义和衡量实践教学的成功与否,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并且也表明了“愉快学习,严格考核”的观念。吕娜也表示,为了增进实践教学的效果,可以从构建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加大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估标准等方面进行改进。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主要还是停留在宏观层面的论述,在微观层面对如何对实践教学进行更好的监督以使其作用发挥到最大的研究很少。因此,有必要从实践探索中总结归纳一套具体且可操作性强的工商管理类实践教学的监督机制,以培养出真正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

三、结语

篇8

关键词:旅游专业;实训管理;师资力量;实训教材;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3-020-01

我国旅游产业每年在以10%左右的速度递增,目前每年旅游业专门人才缺口至少200万人,今后还将以每年20万人的数字递增,预计到2015年全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将达到1700万人[1]。由此可见,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旅游管理类专门人才迫在眉睫。校外实训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对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以及相应的职业素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的旅游校外实训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实训效果,本文对相关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一、目前旅游专业校外实训存在的问题

1、实训管理不完善

有些院校在与旅游企业合作之初没有对企业进行全面了解,就将学生安排下去,这样在管理上就容易出现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旅游企业提供岗位与学生专业不相符,导致理论无法与实践相结合,有些导游专业的学生被安排到酒店去实训,这两个行业看似相近其实相差甚远。导游专业学生所学的旅行社业务、导游技能无法在实际中应用,而酒店客房前厅等部门需要的基础知识学生又不具备,仅仅经过了蜻蜓点水式的短期培训就迅速上手,恐怕一知半解之下的实训成果仅仅是皮毛而已。第二,对学生要求过于苛刻,将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旅游企业往往只愿意在旺季接收学生实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那个时期的长期员工不足以满足需求,于是听话又廉价的学生们自然为企业所青睐。然而这些“临时工”们并未得到与企业员工相同的待遇,他们做着最辛苦的工作,拿着最微薄的报酬,加班成了家常便饭,稍有不慎便会被以各种名目扣罚工资,如此一来,造成学生抵触的情绪强烈,严重影响实训效果。

2、实训教师综合能力欠缺

高校指导旅游校外实训的教师往往都是参与日常教学的专任教师,他们大多是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任教,缺乏行业实践经历,尽管理论知识丰富,却无法在校外实训过程中就实际问题进行深入指导,也极少能对学生日后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防警示,即使少部分有过业内工作背景的老师也因离开时间久远,无法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以及相关政策。还有的学校选用企业人员直接担任实训教师,他们虽然有充分的实战经验却对教育教学理论和规律缺乏研究[2],无法将零散的技巧有理有据的传授给学生,更难以形成知识体系,这就降低了校外实训的质量,影响实训目标的完成。

3、实训教材不系统

旅游专业在校外实训时大多没有教材,教师往往只是单纯的将课堂内容换到校外讲解而已,有些学校采用中职、技校的教材,而这些院校的教材以纯经验技术为主,缺乏理论知识。市面上已有的高职院校教材大多只是由出版社简单地进行分工,由各个学校专业教师独自编写各自的章节,在内容的衔接上多有重复、缺失等现象,没有贯彻由基础到专业,由单一到综合、由低级到高级的原则,教材缺乏系统性、连续性[3], 这就给实践教学带来了不少麻烦。

4、实训考核不全面

目前高职院校对旅游校外实训环节往往缺乏合理的考核方式,学生分散到各个企业中,企业又各自为政,有的按照要求本企业员工的要求来对学生进行考核,有的仅是企业内负责带学生的员工根据个人印象给个情感分,大多数则是校内老师根据学生的实习报告给出成绩,这样学校与企业、企业间若没有统一有效的考核方式[, 就无法真实有效的检验出实训成果。

二、对于现有问题的对策的探索

1、选择专业对口条件完善的实训企业

在校外实训前学校需对企业的规模、岗位、需求做好充分了解,选择与学生专业对口,又能提供良好食宿条件的旅游企业。在实习期间企业要安排学生轮岗,使学生全面了解导游、计调等各方面工作。同时带队老师应随时关心学生动态,给予必要的工作指导以及心理疏导,学校也应随时和企业联系,将学生的合理要求及时反映给企业,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

2、选用有实践经验及责任心的实训教师

校外实训中的带队教师应尽量选择有过企业工作经验的老师来担当,或者是聘请旅游行业的一线员工来协助专任教师共同指导。同时,带队老师需要有责任心、有爱心,他们除了在专业问题上能给学生以指导外更应聆听学生的困难,结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针对其不良情绪及时进行疏导,以减轻学生压力,保证实训顺利完成。

3、选取理论系统、实践性强的实训教材

实训过程中有系统的理论指导是至关重要的,实训教材有必要邀请企业一线人员参与编写,将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案例的形式融入到教材当中,要在理论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性的内容,增强其实用性,教材各章节之间需要衔接自然,过度合理,前后照应,形成连贯的整体,也可以参考国外先进的教材,使编写出的教材既方便教师讲授又方便学生学习。

4、形成学校、企业、学生多重评价的考核模式

校外实训的考核可以采用企业、学校、学生三重评价。实训教师根据学生实训态度、出勤等情况结合学生实训总结进行评价,企业人员可以对学生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实际应用能力进行考核。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提高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高职院校旨在培养技术性专门人才,要想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以致用,短期内迅速适应岗位,校外实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训过程中完善管理模式、充实实训内容、选用实践能力强且有责任心的教师进行指导,同时结合理论系统、实践性强的教材,配以综合全面的考核制度才能真正的达到实训效果。

参考文献:

[1] 全国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发展调研报告(摘要)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信息.2010(2)

篇9

摘 要:为了培养高素质的物流现代应用型人才,高校就要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保障。从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建设原则介绍入手,阐述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各个方面的方法,最后论述了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

关键词: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在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的市场经济格局下,先进的物流管理作为“第三利润源泉”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重视,掌握一定物流经营管理方法和物流技能的人才受到企业的青睐。高校通过3年或4年的培养,要使得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实践技能。而实际多数高校由于种种原因,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提高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投入较少。不少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办学条件较差,校内没有实训室,校外没有实训基地,即使有与企业共建的校外实训基地,合作也大多流于形式,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主要原因是没有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指导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因此如何建设科学合理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就成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

1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建设原则

1.1 应用原则

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倾向于理论知识在实践当中的应用,学生通过从课堂上获得理论知识,进而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工作,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得所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

1.2 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

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应围绕专业课程开展,可作为专业课程教学的一部分,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安排相关实践活动,与课堂理论教学结合进行,当然也可以在专业课程基本学完之后,以毕业实习形式进行。

1.3 循序渐进原则

学生从高中跨入大学,课程结构与知识体系发生了本质性的转变,从高中的文化课学习到进入大学的专业课学习,从对专业的懵懂到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都需要一个过程。通常按照教学大纲,学生大一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大二才真正开始学习专业知识,由于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相关的实践活动也应该由易到难,逐渐加深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因此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应从物流运作流程和有关设施设备认知开始,再到实际的情景模拟或物流软件模拟,最后可以让学生针对实际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找出该企业在物流运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措施。

2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法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分为三部分:(1)课堂实践;(2)校内实践;(3)校外实践。

2.1 课堂实践方法

课堂实践教学中可使用的方法有:

(1)小组讲授法。在授课过程中如遇到一些章节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学生的动手能力,便可采用小组讲授法,其方法为:根据章节内容安排所需小组数量,每组4人,将课堂所需讲授的内容分配到每小组,小组针对指定内容查阅资料,进行总结,写好大纲,选派代表在课堂上进行讲授,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讲,每个代表讲完后先由学生进行评价,最后老师对所讲内容的不足进行补充说明。此方法可以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小组讨论法。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个相关论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并安排小组长,由组长安排组员搜集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归纳要点后派出每组代表在课堂上讲述,讲述完毕后,小组间互相评价,最后由学生分析优劣,形成对论题的结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3)案例教学。根据本节课堂所讲授的知识引出相关案例(案例以真实的经济和企业背景为基础),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并且提出最佳解决方案,使学生学会如何将物流管理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物流管理实践。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处在物流工作的职位上思考问题,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技巧和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管理能力。

2.2 校内实践方法

学生在校内除了课堂实践外,还有些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活动,在此统称为校内实践,每学期根据课程开设一定时间的校内实践。校内实践有以下几种:

(1)企业参观。在完成相应理论教学后,带学生到一些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可以安排企业物流工作人员和学生进行一次座谈会,物流工作人员针对企业的物流运作体系和物流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以及好的解决方案等等对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如有疑问可以直接询问工作人员,使学生可以学到更多更实际的物流知识。如《仓储管理》中讲到仓储设施设备时,安排学生到物流企业参观,了解相关设施设备以及仓储基本的作业环节。介于物流企业大多采用轮班制,企业参观可安排在周末进行。

(2)调研报告。在与学校合作的企业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可根据各自感兴趣的领域进行考察调研,自己查找资料,就某一项课题撰写调研报告,先由学生就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想法撰写提纲,再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确定提纲。例如讲到配送方面,可以让学生就当地快递行业快递服务做个调研报告。

(3)撰写专业小论文。让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或者毕业后希望从事的工作,学生自己选择论文题目,或者由指导老师帮其选定题目,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科技论文的要求完成小论文,论文一定要突出实践性,为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积累经验,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获得获取知识的乐趣。

(4)实验室实训。如果高校有物流管理方面的实验室,可安排学生在校内的实验室,通过操作物流软件形式进行专业模拟实践。实训可以和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同步进行,如《供应链管理》课程,我校有一套供应链管理的软件,在开课前把学生分组,各组同学分别担当供应链中的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客户五大角色,并规定流通的产品种类,通过8次左右的实训,让学生体验物资流通的整个过程。

(5)参加物流比赛。近几年全国的各种物流比赛较多,有实际操作方面的,也有就企业实际情况调研写调研报告的。资金方面较宽裕的高校可以让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参加一些这种比赛。我校在2010年12至2011年6月组织高职二年级的学生参加了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现代物流专业竞赛,从2010年12月10日举办的知识赛开始,经过知识赛、物流仿真模拟赛到总决赛,从开始的80多位同学参加知识赛,最终有五位同学参加了总决赛,我校以西安顺丰速递为调研对象,撰写调研报告参加了全国总决赛。此次比赛让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都获益匪浅,不仅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借鉴了其他高校在学生实践方面的成功经验。

2.3 校外实践方法

校外实践就是高校教师和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到物流企业现场实践。形式有:

(1)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可使学生全面感受物流岗位的所有职责,让学生在担当企业员工角色中提升胜任实际工作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毕业后的顺利就业打下基础。这种方法按学生就业感兴趣的方向,有选择地进入相关的物流企业参与顶岗实习,学校派实习教师全程参与指导,学生参与企业正常作业。时间安排在最后一学年第一学期,以2~3个月为宜,安排在学生毕业学年的第一个学期是为了让学生调整就业心态,提前体验实际工作中的艰辛与收获,培养学生物流岗位的动手能力。

(2)毕业实习。毕业实习安排在最后一学年第二学期,学生自己联系企业或在学校推荐的企业实习,在最后一学年放寒假前确定好学生的毕业实习企业。通过毕业实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进而为学生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这一阶段表现出色,将有机会被实习企业录用为正式员工或实习企业可以帮学生推荐工作,因此毕业实习是学生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3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3.1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要求指导老师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因此,高校要制定教师向双师型发展的激励机制,在任职条件、职称评审、工资待遇以及教师引进等方面向双师型倾斜。一方面鼓励在校老师分期分批地到企业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聘请一些物流企业管理第一线的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担任实践指导老师,发挥兼职教师的互补作用。

3.2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应从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两方面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校内物流实训室建设应满足学生课内实训与综合实训的要求。校内物流实训室是为了配合课内实训与综合实训建立的,结合实际工作需求,校内物流实训室应以仓储管理作业、流通加工作业、物流信息技术应用为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货物分区、储位分配、验收,货物编码、堆存和养护技术,分拣、配货、配装,叉车操作,包装,集装技术操作,条码、RFID技术设备使用等作业功能的要求。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应满足学生认知实习、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甚至就业一体的要求。体现在三个方面:认知,使学生熟悉物流相关工作环节的工作环境、流程,熟悉相关的设施设备;体验,通过专业学习过程中有计划的短期实习,使学生体验到相应的岗位角色所要承担的工作内容以及责任,掌握岗位操作的基础技能和操作要点;顶岗,使学生能够完全履行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

3.3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规章制度,保证实践教学有序进行。高校应在借鉴其他院校成功做法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实践教学环节组织管理、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实践教学安全管理、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实践教学成绩考核等方面,建立覆盖实践教学各环节、全过程的教学管理制度。

4 结语

物流管理专业作为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决定了实践教学在高校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但是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多,而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正是解决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保障。

参考文献

篇10

基金项目:长沙理工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工程地质》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张永杰(1981-),男,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岩土工程教学与研究,(E-mail)。

摘要:工程地质课程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工程地质基础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文章根据长沙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非地质类专业工程地质课程实践教学调研结果,从实践教学课时不足、校外实践教学经费不足、校外实践教学场地偏少与实践教学师生比例过低等4个方面分析了高校非地质类专业工程地质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课时安排调整、教学内容注重结合实践、实际工程讨论式教学方法、结合工程实践开展实验与校外实践教学方法等5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改革思路,以期为相关课程讲授提供借鉴。

关键词:工程地质;实践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5014104工程地质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与人类工程建设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如何在有限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时间内增强学生对众多地质名词和工程地质现象的理解与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工程地质实践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工程地质实践教学通过课堂、室内试验与校外实习等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各种真实的地质现象与工程地质问题,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工程地质实践教学由室内实验与校外实习两部分组成,近年有学者提出应从课堂教学、室内实验和野外实习三方面进行工程地质实践教学。本文对非地质类专业工程地质课程实践教学进行探讨,并总结了实践教学工作的相关经验,旨在促进工程地质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参与性以及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

一、工程地质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与国外相比,中国高等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实践教学管理松散,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导致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较差,难以满足社会发展与市场需求[1]。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实践教学课时不足

长沙理工大学非地质类专业工程地质课程教学计划为32个校内讲授课时(含4个室内实验课时)与1周校外实习;中南大学非地质类专业工程地质课程为32个校内教学学时和1周校外实习学时,其中校内32个学时安排了2个学时的矿物岩石标本观察描述、2个学时的电视录像教学和2个学时的地质图阅读作业讲评;湖南大学工程地质课程仅设置32个讲授课时,其中包含4个室内实验课时,但从2013年开始增加16个课时的班级讨论,未设置校外实习课时。通过上述比较可知,3所学校工程地质课程的总学分相同,但安排有所侧重,湖南大学缺少校外实习课时,而长沙理工大学与中南大学则缺少讨论课时,应进行相应调整。

(二)校外实践教学经费不足

受学校办学经费限制,实践教学环节经费相对不足。目前校外实习经费标准最高是每人每周100元,对于两个教学班60~70名学生而言,上述费用仅够1周校外实习的包车费和现场讲解协调费,且实习场地只能位于长沙附近,便于当天往返;若到距离较远的场地,即便老师与学生自己解决住宿、饮食,交通费也会远远超出预算费用。这种情况下老师只能带领学生在长沙市附近的几个固定实习点进行工程地质基本理论实习,与公路、水利、隧道等工程有关的地质问题仅根据具体建设情况临时安排。实习经费不足严重影响了实习的有效开展。

(三)校外实践教学场地偏少

实习场地是工程地质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根据场地或工程建设的时效性,实习场地可分为2类:一类是固定的实习场地,其在一定时间内不会出现较大地形、地貌或地质情况变化,一般位于公园、旅游景区或废弃矿区内,适合工程地质基础理论实践教学,如长沙的岳麓山、石燕湖等,但该类场地较分散,实习费力耗时,并且实践内容有限;另一类是临时性实习场地,实践内容随工程建设进度而发生变化,如湘江综合枢纽工程、长湘高速公路、南湖路越江隧道等,适合工程性实践教学,但其时效性较强,并非每个年级的学生都具有这一实习条件。

(四)实践教学师生比例过低

工程地质课程每个教学班一般包含2~3个行政班,由1名老师授课,校外实践教学时往往由该老师带队,此时师生比达到1∶60~1∶90,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既要负责联系车辆、实习场地和安全等后勤管理工作,又要指导学生实践并进行相关讲解,工作量与责任大,实践教学难度较大,实践教学效果十分有限。若按照行政班单独进行实践教学则费用太高,且学校现有师资力量难以满足要求。

二、工程地质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为培养非工程地质专业学生工程地质实践能力,提供实践教学质量,针对工程地质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总结相关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个人教学经历,从教学课时安排调整、教学内容注重结合实践、实际工程讨论教学、结合工程实践开展实验与校外实践教学方法等5方面进行了实践教学改革的尝试。

(一)教学课时安排调整

高等建筑教育2013年第22卷第5期

张永杰,等非地质类专业工程地质课程实践教学探讨

结合长沙理工大学工程地质课程教学经验,并参考中南大学与湖南大学的课程安排,对校内32个学时的讲授内容与时间进行调整。课堂讲授安排20个学时,重点讲解工程地质基础理论,如岩石、地质构造、风化与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以及岩体结构与稳定性分析;课程内容讨论安排10个学时,结合典型工程实例对常见不良地质现象与工程地质问题以及地貌与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和工程地质勘探等相关内容进行课堂讨论;矿物岩石标本观察安排2个学时,通过讲解与观察了解矿物与岩石相关特性。与之前相比,减少了理论讲授,增加了针对具体工程问题的课堂讨论。这样调整课时有利于教师将部分工程实践性较强的知识讲授得更清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增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二)教学内容注重结合实践

在讲解工程地质名词时多配置图片,特别是实际工程图片,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也便于记忆,因为图片给人的印象远大于文字。对基本原理或机理的阐述也应多采用动画与简短视频,并结合典型图片,加深印象,增强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2]。上述方法既可将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工程实际进行生动讲解,又能体现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三)实际工程讨论式教学方法

首先,结合教学内容、往届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难易程度以及工程地质实习计划安排,选取典型工程进行讨论式教学。典型工程的选择应能体现教学的关键知识点,讨论内容尽量不与校外实习内容重复;应提早确定各工程实例的讨论主题、要求与考核计分方式,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一般10人一组,并提前1周将实物照片、视频以及相关地质勘察、设计与施工等资料分发给各组学生,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要求各组派代表在课堂上对相关图纸、方法与原理进行讲解。各组之间相互评分,同时注意区别各组内不同学生分数的层次性,一般分为3个等级,以此作为学生平时考核成绩。通过上述方法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相互讨论找出答案,增强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3]。

(四)结合工程实践开展实验

非地质类专业工程地质课程的室内试验主要是进行岩石矿物标本观察。如何在仅有的2个课时内高质量地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增强观察印象是实验课成败的关键。一方面,应合理安排试验时间,可在理论知识讲解后即安排学生实验,这样可加深印象,提高实习效果[4];另一方面,应合理划分实验的时间段,将90分钟的实验时间划分为20分钟、30分钟与40分钟3个阶段。前20分钟由学生自由观察各类标本、模型,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对各样本有个总体认识;中间30分钟由教师结合学生提问,对典型、常见的样本进行详细讲解;最后40分钟用PPT播放讲解与样本对应的工程实例照片,并要求学生完成部分样本特征的描述,以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

(五)校外实践教学方法

工程地质课程重在实践,通过实习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如何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关键是组织好校外工程地质实习。具体可从实习场地选择、实习方式以及考核方法等方面对校外实践教学进行改革。

1选择实习场地

根据工程地质课程内容和实习要求,将实习场地分为固定基地与工程性临时基地两类。固定基地应尽量包含工程地质基础理论的相关内容,地质特征具有代表性,地层出露齐全,构造形迹丰富,工程地质现象集中,河谷地貌明显,周边工程能体现所处位置的工程地质特征。如长沙理工大学近年来将岳麓山、南郊公园湘江岸坡、丁字湾采石场、石燕湖地质公园、跳马石灰岩采石场、湖南省地质博物馆等确定为工程地质实习固定基地,它们基本涵盖了工程地质基础理论的相关内容,且与课堂工程讨论教学内容也不重复。

工程性临时基地应根据学生的专业以及周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选择,以体现相应专业的工程特性与针对性。如长沙理工大学交通工程专业可选择长沙周边施工的三环线高速公路、长湘高速公路以及市政道路等;岩土隧道工程专业可选择长沙市正在施工的地铁项目与基坑工程等;水利工程专业可选择正在施工的湘江综合枢纽工程等。

2调整实习方式

实习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启发式教学。对于岩层产状、断层类型、褶皱类型以及地下水等工程地质内容,可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并进行相应量测,指导老师仅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并做总结分析,避免每到一个实习场地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的现象。

对于每一天的实习内容,应在结束前安排0.5~1个小时的讨论环节。由部分同学对当天实习内容作简单实结,指导老师可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现场讨论解答,加深学生对实习内容的理解。

在工程性实习场地,指导老师还可请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介绍工程项目的概况、设计、施工情况和地质条件,以及他们对现场地质与工程关系的认知和项目开展中的经验教训,然后再组织学生参观工程现场。

此外,应争取做到20~30个学生配备1名实习指导老师,确保教学实习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3完善考核方法

校外工程地质实践教学考核成绩应从出勤情况、现场表现、讨论问题的积极性与实习报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重在考核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以及独立思考和实际动手的能力。对未参加实习或实习报告大部分内容雷同等不同情况的学生要给予准确评定,体现成绩的层次性[5]。总之,考核方法应能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习态度和实践能力。

三、结语

工程地质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工程地质基础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工作中应给予充分重视。笔者根据相关调研结果,对提高工程地质实践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改革思路。如理论课和实践课课时的调整,课堂讲解与实际工程的结合,提高实习过程中师生的比例,在实践教学中精心组织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等等。从反馈的结果来看教学改革效果良好,学生到课率在95%以上,学习积极性较高,特别是讨论实践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普遍反映收获很大。当然,在推进教学改革的过程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遇到了一些困难,需要在今后的工程地质课程教学中有所突破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叶斌,陈永贵. 中日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比较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2011,20(4):60-64.

[2]王哲,陈东瑞,张勇.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2010,19(4):125-127.

[3]程建军,王海娟. 水利类本科专业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探索[J]. 高等建筑教育,2012,21(3):98-100.

[4]肖武权.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课程实践教学探讨[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92-93.

[5]陈永贵,王桂尧,黄生文等. 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实践性教学改革思考[J]. 高等建筑教育,2010,19(4):104-107.

Practical teaching of engineering geology course for nongeological engineering students

ZHANG Yongjie, WANG Guiyao, LIU Longwu, CHEN Jiejin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P. R.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