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来历范文

时间:2023-04-02 09:31: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清明节来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清明节来历

篇1

清明节来历作文400字1清明,在遥远的周代已经流行。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历代的诗人词家都有关于清明盛况的描写,自古以来人们在清明节留下了很多习俗。

清明扫墓,追祀祖先,由来已久,相沿成习。扫墓,又叫墓祭、祭扫、上坟。清明扫墓是因为惊蛰、春分已过,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坟莹,有没有狐兔穿穴打洞,会不会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到坟上一方面清除杂草,整修树枝,给坟上添几锨土;另一方面准备一些祭品,烧几张纸钱,给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个简单的祭扫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古代二月,三月三有踏青之俗。“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肝闻吹笙”、“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记述的就是唐人踏青盛景。古代每逢这一天,人们聚亲约友,扶老携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然后围坐野宴,抵暮而归。

人们在扫墓和踏青返家的路上,都愿采几朵野花戴在头上,顺手折几根柳条插在房前屋后。据说这种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民祖师——神农氏。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纪念和希望长寿的愿望。戴柳习俗被淘汰,插柳却盛行起来,成为我国人民春季造林的植树节。 清明前后还流传着很多传统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拔河、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斗鸡等活动。清明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历代的记载十分浩繁。诗人怀清明之作更是争艳夺彩,不可胜记。从这些意义上讲,清明既是节气,也是一个传统的节日。

清明节的来历作文400字2春秋时期,有一个妃子千方百计要让自己的孩子当上皇帝.于是她设计害死太子,太子的弟弟重耳也被迫逃亡。途中重耳饿晕在一棵大树下。中尔手下有个叫介子推的大臣,看到此情景,便从腿上割下一块肉,烤熟了给重耳吃下去……后来,重耳返回都城作了君主。他重赏了身边所有有功的大臣,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提醒他才想起了那段往事。重而羞愧极了,他立即派人请介子推,可怎么也没倾倒。于是重耳亲自到绵山去请介子推,可介子推不肯出面。有人给重耳出主意:放火烧山,只留一条出路。可没想到介子推被烧死了。重而伤心极了。

第二年,重耳再来此地纪念介子推,发现烧焦的老柳树又复活了。重耳把这棵树起名“清明柳”,又把这个日子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的来历作文400字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一首关于清明节的诗。清明节是24节气之一,是一个传统的民俗节日。每当到清明节时,人们都会去扫墓踏青植树等。一提起清明节还得从介子推的故事说起。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重耳在外流浪20xx年,介子推一直跟着,立下了大功,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要给介子推做官,介子推不愿意做,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清明节的来历作文400字4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篇2

1、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2、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也是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正好是在公历的 4月 4日或 5日。《历书》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岁时百问》中也写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节习俗:

1、扫墓:扫墓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风俗传统。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2、踏青:踏青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传说,在很早以前就有清明踏青这一活动了。清明踏青的内在意义在于顺应时令节气,阳春三月,生气始盛,万物萌生,人们走出屋门,来到野外,积极主动地迎合时气,以促进自身体内的阳气流转,这对身体的健康大有好处。

篇3

清明节与春秋五霸晋文公重耳有关。重耳耳垂大,肋骨是连在一起的,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眸子。晋国内乱,公子夷吾和重耳逃亡在外。公子夷吾杀太子自封晋惠公,对他更加无礼,重耳只好带着狐偃、狐毛、介子推等人去投奔齐国,在途中公子重耳因连日吃野草,发病了,奄奄一息,可在荒山野岭中哪有大夫?为了就自己主公,介子推割下身上的一块大腿肉生火做汤,把肉汤送给重耳,他的病好了。

他到了秦国,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了晋国做了晋文公,国家建立之后,晋文公把手下的有功之臣都封了官,有人告诉他那肉汤是介子推的肉,说重耳忘记给介子推封官了。于是他后悔忘了给介子推封,可是现在六部的尚书都有人做了,他去请介子推去做官,谁知介子推隐居绵山,文公不忘本,就亲自去绵山请他,但是就是找不到他。

有人出了一个馊主意:烧山必他出来。但是介子推和老母就是不出来,后来两个人抱着两棵老柳烧死了。文公命一看追悔莫及,下令举国哀悼介子推,把绵山重新命名介山,,又称寒食节。

篇4

清明的主要习俗,就是扫墓。扫墓在古代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周礼·春官·冢人》 :“凡祭墓,为尸。”可见古人有设冢人主持祭墓之俗,祭时要立尸。尸即神主之意。唐代,寒食扫墓得到皇家首肯。宋代后扫墓移到清明,寒食反而被遗忘了。但在先秦时,扫墓时间并不固定。 扫墓的主要活动,是往亲人或纪念人物的坟前,除草、添土,修整好坟头。民间普遍以为,逝者住于地下,坟穴是房屋,坟堆便是房顶。经年雨水冲涮,杂草丛生,坟堆多有破毁,所以要除草、填土,在坟沿修排水沟,防止雨水冲人坟中。在修好的坟墓后,便陈设鸡、鱼、肉、糕饼点心、酒、水果等供品于坟前,点燃香烛,祭罢烧纸钱,或把纸钱压在坟头,又酹酒。

除扫墓及祭祖外,人们对野鬼孤魂尤为畏惮,也要把酒食与纸钱分给野鬼,求得地下先祖的安宁,也防鬼魂干扰阳间。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江苏·六合县》之岁时:“清明插柳于门上,男女或簪之。祀祖于家,祭扫于墓,插陌钱于墓上,或挂于墓边树上,谓可赆(jin)野鬼。”

有的地方在上坟时还祭土地、山神。如绍兴一带多在坟堆左立一石,题“后土之神”,祈拜神保佑双亲后又拜左右邻墓,这才拜祭自家祖先的坟墓。这自然是因为坟墓在土中受土神管辖的缘故了。

在祭坟时,民间多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及家庭健康、幸福,因为祖先是保佑自家的家神。

以上所述,多属于旧俗。如今已多加革新,扫墓也有只用鲜花束、花圈了。并且,由扫个人亲人之墓,发展到祭扫**先烈之墓,祭扫中华民族的先祖之墓如黄帝陵等,其俗也已恢复,其思想内涵就更为深远了。

在古代,祭墓之礼是极为繁杂的,《周礼》记有“为尸”的习俗;《后汉书·明帝纪》注引《汉官仪》:“绪陵寝皆以晦、望、二十四气、三伏、社、腊及四时上饭。”明代张岱《陶庵杂忆》记明孝陵祭祀之礼更繁。今天我们虽不必如此多礼,但于清明这一约定俗成的节日里,祭礼炎黄二祖及孔子先祖师,追怀华人之先祖,以利世界华人的统一团结,仍是需要的。建国后,**曾派人前往陕西黄帝陵祭扫,这正表示了我们对先祖的艰苦创业的尊崇追忆及对先祖的缅怀之情。如今,炎黄帝陵均已修整一新,供后人祭扫。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按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旧时,北京人多在清明扫墓,但祭扫仪式并不在清明的当天,而是在临近清明的“单”日举行。据说,只有僧人才在清明当天祭扫坟茔。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

“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

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一、大烧纸,九K白纸,砸上四行圆钱,每行五枚;二、冥钞,这是人间有了洋钱票之后仿制的,上书“天堂银行”、“冥国银行”、“地府阴曹银行”等字样,并有都城的图案,多系巨额票面,背后印有佛教《往生咒》;三、假洋钱,用硬纸作心,外包银箔,压上与当时通行的银元一样的图案;四、用红色印在黄表纸上的《往生咒》,成一圆钱状,故又叫“往生钱”;五、用金银箔叠成的元宝、锞子,有的还要用线穿成串,下边缀一彩纸穗。

旧时,不拘贫富均有烧包袱的举动。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设供案,将包袱放于正中,前设水饺、糕点、水果等供品,烧香秉烛。全家依尊卑长幼行礼后,即可于门外焚化。焚化时,划一大圈,按坟地方向留一缺口。在圈外烧三五张纸,谓之“打发外祟”。

有的富户要携家带眷乘车坐轿,亲到坟茔去祭扫。届时要修整坟墓,或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祭罢,有的围坐聚餐饮酒;有的则放起风筝,甚至互相比赛,进行娱乐活动。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此即是扫墓又是郊游,兴尽方归。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篇5

活动中我们首先通过观看幻灯片更直观得让幼儿感受清明节的气氛。同时配合教师讲解帮助幼儿了解清明的来历。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接下来通过多媒体课件和现场互动的方式让幼儿了解了清明节的丰富活动形式,如:扫墓烧纸、春耕、荡秋千 、蹴鞠、踏青、植树、放风筝等。

最后《清明》诗词欣赏以及每个班事先准备的一首杜牧诗(附后),表演给大家,把气氛推向了。

二百余名幼儿和二十余名老师沉浸在《清明》的情景中,时而朗诵,时而专注听讲,时而各班精彩展示,时而掌声此起彼伏……

通过此次活动幼儿了解“清明节”的来历、《清明》这首诗的意义,以及它的作者杜牧先生。通过学习他的诗集来怀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孩子在这种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感受着古诗词的魅力,纪念这位大诗人,活动圆满成功。

附:《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惜春》

(唐)杜牧

春半年已除,其余强为有。

即此醉残花,便同尝腊酒。

怅望送春杯,殷勤扫花帚。

谁为驻东流,年年长在手?

《赠别》

(唐)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中秋》

(唐)杜牧

篇6

首先,由学校团委领头,成立了清明节活动领导小组,宣传和开展清明节的有关活动。为此学校团委专门制定了清明节活动实施方案,并且向各班团支部进行了详尽的传达。要求各班团支部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创新的开展各项活动,以期达到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其次,在2010年4月2日,学校专门召开了各级部班主任会议,要求各班于清明节放假前,召开一次清明节主题班会,宣传清明节的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爱国主义情感。

再次,学校团委发出倡议,要求广大学生在清明节期间进行扫墓活动,通过对革命英雄事迹的搜集,缅怀革命先烈,激励同学们珍惜当前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篇7

20xx清明节放假通知共3天,4月2日—4日,其中4月4日(星期一)清明节放假,与周末连休。原周六、周日安排的教学活动照常进行。

清明节什么时候被定为法定节假日清明节,20xx年被正式确立为法定节假日。20xx年的4月4日——第一个“清明节”法定假日。

20xx年12月14日,国务院正式《关于更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订),规定自20xx年1月1日起将清明、端午、中秋定为法定假日,清明、端午、中秋当日放假一天。

清明节时间怎么算的1 地球公转一周为黄经360度,当地球到达黄经零度时定为春分,而后每运行15度有一个节气,共有廿四节气。因此,节气在阳历上的日期是固定的,由于闰年的原因,最多相差两天。农历是反映物候变化、指导农时的阴阳历,它还结合了阴历--月相29.5天的周期(一次满月到下一次满月的时间间隔)。一年12个月,每月却是以30为基本天数,这就必然会差异。

按阳历计算,清明可以固定在4月5日或4日(以当年二月平或29日而差异)。从天文角度说,4月5日或6日视太阳(视太阳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到达黄经15度的时候,这时就可以定为清明。

2 阴历是太阴历,是以月相的周期来计时的,一次满月到下一次满月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月,并不是阴间的阴,古代汉语中阴指月亮,阳指太阳。阳历又叫太阳历,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

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篇8

关键词:传统节日; 文化; 德育课程; 对接

思考来自于一学生的清明节日记:清明节到了,老师让了解清明节来历与习俗。问妈妈,妈妈不知道;问爸爸,爸爸不清楚;爷爷奶奶呢,能做的就是带全家去上坟。可上坟时看到的是香火弥漫,点香磕头的场面。既老套又不好玩,真是郁闷。(节选)

日记引发深思: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文化的发展和继承,就是本民族、本国文化的传承,这可以保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特色。今年,国务院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被列入国家法定假日,一方面增加了更多人文情结,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可是由于多年来人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漠视,加之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很多人尤其是中小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是一无所知。传统节日的淡化,传统文化的断层,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关注传统节日文化,留住我们的根”这一工程显得是那么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纵里寻它千百度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指出:“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的确,节日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欢度岁时节令,我们的孩子每年都反复参与节日的活动,节日期间丰富多彩的习俗风尚,人们的衣食住行,民族的传统艺术,以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人际之间的各种情感,都会在儿童面前得到充分展现,这种强烈的文化氛围,以及其中蕴含着的道德资源,在新时期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开发并利用好这些资源,将有助于提高小学道德教育的实效。正确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节日活动,既可以与传统的优秀文化紧密联系,弘扬民族精神,又有助于公民道德规范教育实现生活化、大众化、行动化,体现时代精神。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经典诗文、独特情趣。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与习俗,开展寻根活动,培养他们对传统节日的兴趣,是对接的前提。

学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三个一活动:开展一次调查活动,探究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师生共同拟订传统节日研究调查方案。内容可涉及传统节日的来源、习俗、传说、经典诗文等。通过小组分工、同伴互助,深入乡村、社区,实地调查走访,通过报刊、广播、影视、图书馆、互联网、等不同形式和渠道,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写出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开展一次知识竞赛,比一比谁了解的习俗多;开展一次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诵读中与节日亲密接触,亲密对话。

另外,学校应积极开展传统节日文化的系列宣传,利用国旗下讲话、班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学生展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的初步教育,另一方面出黑板报、制作展板、通过红领巾广播在校内进行宣传,告诉学生节日的来历,古人流传下的习俗,好的活动建议等,激发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感。

二、惟有源头活水来

很多学生不喜欢过传统节日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这些节日中所蕴藏的内涵。因此,挖掘传统节日内涵显得尤为重要,引领学生了解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进而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

如何开发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需要教师探索研究,对传统节日进行界定,对节日核心内涵进行概括和提炼,如端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七夕乞巧爱慕、腊八融和感恩的主题。引导学生开展道德实践体验活动。

今年是清明被列入法定国假日的第一年。可清明节在大多学生的眼中是“一个心情比较沉重的日子”、“怀念与悲伤的日子”,认为清明节就是“祭扫先祖墓地的日子”、“许多烈士为国家牺牲,要纪念他们”。除此之外所蕴含的丰富寓意,却一无所知。

为了让学生了解清明,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我校就充分挖掘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分析了清明节人文精神应有两个层面:一是纪念感恩,缅怀故人,二是维护新生。如果把清明仅看成扫墓的节日,是一种偏见。清明节的活动还有郊游踏青、荡秋千、踢毽子、拔河、放风筝等等亲近自然、张扬生命力的活动。为此,学校开展了系列德育实践活动:

① 追寻清明文化,搜集资料,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各地的清明节习俗;有关清明节的传说、故事;背诵一首以上有关清明的诗。

② 郊外踏青,开展拔河、踢毽子、荡秋千、打羽毛球等亲近自然、张扬生命力的活动。

③ 跟随家人祭祖、扫墓,了解家族中各人的姓名、经历等;关注祭祖、扫墓活动中的现象、习俗;谈谈自己对清明节各种习俗的感想,有哪些是作为文化传统可继承的,哪些是封建迷信活动应破除的?

④ 制作科技小制作、环保袋;阅读先进人物或事迹,撰写的读后感。

实践的收获令孩子们兴奋:交流中,他们发现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是唯一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传统佳节;诵读会上,一首首描写清明、春天的诗词在朗朗传诵;辩论会上,对于迷信习俗的辩驳,铮铮有理;体验日记中,对于清明节的认识和感悟具体深刻。

正因为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清明节的内涵不仅是缅怀故人,还有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的意味;不仅要传承尊老爱幼的孝文化,还要弘扬珍爱生命、呵护自然、维护环保成果的精神,光大我国民俗文化的魅力。在老师、家长的引导下,孩子们过了一个文化内涵深厚的清明节,与传统节日文化亲密接触,既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锻炼了能力,心灵也受到了一次洗礼。

又如端午节,除了引导学生了解端午习俗,参与包粽子、缝香袋的实践活动之外,重点还应开展“走进屈原”活动。通过“屈原故事知多少”屈原诗词朗诵等活动,与伟大诗人屈原面对面:两千多年前,伟大诗人屈原为他的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泪,纵身跳进波涛滚滚的汨罗江。屈原报国无门而以身殉国,坚守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他上下求索、九死未悔,宁愿去死也不愿离开故国半步的情怀,一直引起同学们的深思和探索;他那与日月齐光的高洁品德,激起同学们无限的仰慕。从中体味他那痛苦执著的伟大情感,体验他那崇高忠贞的伟大人格。人格教育能够发挥其它教育形式所不及的重要作用。在重塑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的今天,过端午节,学习和传承屈原的高尚人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总把新桃换旧符

比较洋节日,一些传统节日对中小学生缺乏吸引力,春节和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之所以今天被国人看淡,与这这些节日大多来源于农业文明,与祭祖、驱鬼、借节日填饱肚子等联系在一起是密不可分的。这种文化渊源和传统形式也使得中国传统节日欢快的气氛中缺少些浪漫色彩,这与富裕起来追求生活品位和精神愉悦的现代中国人显得有些不协调。

随着经济的发展,节日本身也应该发展。无论是元宵节也好,重阳节也好,它们都与最初的起源有所不同,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的传统节日也应该跟着我们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一成不变肯定是不行的。

首先,活动形式要多样。要结合时令,组织各种类型的班际、校际活动,利用探究课、社会实践、校班会,充分整合校园、社区、家庭、社会资源,开展大量的主题式、探究式、体验式、寻根式节日文化活动,引领学生走进传统节日,过传统节日。

其次,可发挥家庭、社区、学校三方力量,共同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在传统节庆之际,组织学生、家长、社区人士过传统节日。如元宵节学做元宵,制灯笼,猜灯谜;端午节讲屈原爱国故事、进行划船比赛、拔河健身运动;重阳节进行敬老爱老活动。

四、千树万树梨花开

继承传统不等于匍匐在传统脚下,更不能把民族节日与外来节日对立起来。要引导学生科学认识传统节日习俗,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传。同时又要以开放的心态吸纳外来文化精华,培养学生全球化视野和尊重理解多样文化的胸怀。

加强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创新节日文化内涵。如就春节期间是否该禁鞭展开辩论,就重阳节是否和母亲节父亲节进行整合向有关部门提出研究报告,并尝试过一个推陈出新的传统节日。

通过调查访问、专题研究等方式,探究西方洋节的由来和文化习俗,尝试过西方洋节。通过专家讲座,调查访问等方式探究中国节日不敌洋节的原由,写出调查报告,提出改进措施。转贴于

篇9

创设节日氛围

环境是主题活动开展的基础和保障,所以创设环境极为重要。实践证明,一个开放自主的生活、游戏和学习环境,一种平等、尊重、宽容和谐的师幼关系,对幼儿素质教育的实施意义非同寻常。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创设与节日相适宜的环境 创设与节日相适宜的幼儿园及班级环境,可以让幼儿在浓郁的节日氛围中,感受不同节日的特点及其传递出来的文化魅力。清明节环境创设中,我们以柳枝环、桃花和燕子布置于长廊中吸引孩子们的眼球,传递着清明柳、春来到的节日气氛。在布置班级环境中,结合幼儿的兴趣和本地清明习俗,与幼儿一起设计、收集材料、布置班级。例如:在清明节,孩子们亲手制作纸花,剪贴杨柳烧饼、做柳环等,悬挂于室内横梁上,到处都是浓浓的土乡风情。孩子们随着江苏民歌《杨柳青》的节奏,挥动自己制作的特色作品,笑容绽放在孩子们的小脸上。在共同参与中,既让幼儿了解了有关节日的习俗,又发展了动手能力,而且让幼儿体会到了布置环境、亲手创造美的成就感,一举多得。

创设为幼儿积累经验的操作环境 提供操作远比呈现成品更重要,比如清明节做蒿团这个活动,老师提供了和好的糯米蒿团与各色包馅,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包青团的成功和喜悦。幼儿园的传统节日主题活动更要关注社会环境,走出幼儿园,采摘柳枝制作柳圈,拿着自制的纸花去祭扫先烈。借助社会氛围,激发幼儿对先辈的敬仰之情从而学会感恩。幼儿在实践互动中,深刻地体验节日。

体会节日内涵

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有着各自的教育内涵。在农村传统节日中的种种习俗也并非都适合孩子,作为老师要独居慧眼,弘扬积极的民族文化,同时也要更新一些消极文化。

精选主题内涵 每个节日都有其教育倾向性,作为教师只有明确认识这种倾向性,挖掘出节日主题的核心内蕴,才能把握住节日所承载的教育价值。根据每个传统节日的特点,找到各节日最典型的习俗,结合节日的整体基调,并加以提炼和概括。如:“春节”是喜庆(除旧迎新);“元宵节”是团圆;“清明节”是生命(感恩);“端午节”是竞争(崇敬)。

贴近幼儿,选择活动内容 选择活动内容时,要根据节日内涵“取意”,以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创意”。利用节日的典型习俗,从幼儿的视角展开并理解节日内涵。比如,清明节活动就围绕其核心内容:纪念、生命、感恩。通过多种途径让幼儿了解有关清明节的各种习俗和活动,开展了“春雨哀思”(清明节的来历、英雄故事、祭祀)――“好吃的传统美食”(青团和杨柳摊饼的故事、制作、品尝)――“踏春”(观赏春景、放风筝、挖掘蒿草和野菜)――“炫春色”(装扮教室、插柳、种树)――“爱护动植物”(小蝌蚪的变化、小燕子)――“感恩生命”(爱护自己、关心帮助别人)等一系列活动。活动层层递进,不断深化学生对节日层次的理解。

通过围绕传统节日内涵来设计活动内容,既体现了节日的内涵,又与幼儿现实的发展相结合,使节日真正成为“幼儿自己的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主题活动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游戏化的 游戏活动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活动形式分为集体、小组或个别活动。节日主题活动形式的设计与主题目标是密切相关的。例如:“团团圆圆元宵节”这个主题活动,既可以开展如元宵节的来历、《闹花灯》民歌欣赏、语言《花灯谣》等集体活动,又可以进行设计花灯、猜灯谜、舞火把等小组活动,还可以开展亲子搓汤圆活动,让幼儿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的活动,使之在操作中获得直接的体验和感受,适应幼儿的需要。这样一些以游戏为主的活动,让幼儿和家长在浓浓的团圆氛围中体验元宵节的甜蜜。

篇10

【2017小学清明节主题班会策划范文一】

活动目标:

1.知道清明节的来历以及一些习俗。

2.通过教育,让学生感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先烈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活动过程:

师: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清明节”主题班会。希望同学们能够在班会中有所收获,也预祝你们的班会获得成功!

1.出示《清明》古诗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年的4月5日是什么节日吗?

师:对,那天是我们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清明节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说起清明节的来历,我们就会想起一个人——介子推。下面,让我们来听一听介子推的故事吧。

2.清明节习俗的介绍

(1)到了清明节,最主要的一项活动就是祭祖扫墓了。这一习俗相沿已久,据史书记载,秦汉时,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古人有描写清明扫墓的诗,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些诗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

何因故要在清明扫墓呢?这大概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先人的坟茔,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2)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我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个放风筝的习俗。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在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3.诗歌朗诵《英雄赞歌》

鲜花像灿烂的火把燃烧在眼前……

五星红旗像熊熊的烈焰映红了苍穹……

面对庄严的墓碑我们心如潮涌

面对先烈的英灵我们热泪盈眶……

耳边,仿佛还震荡着激烈的枪炮声

眼前,好像还弥漫着战斗的浓浓硝烟……

永远不会忘记身先士卒,革命志士逞英豪

永远不会忘记力战顽敌,一片丹心照乾坤

一个声音高喊着勇往直前,战斗不息……

是你们使天空变得晴朗高远

是你们使大地变得瑰丽斑斓

是你们使阳光变得灿烂辉煌

是你们使春风变得和煦温暖

高亢的国歌在耳边响起鲜艳的国旗在空中飘扬

听,革命先烈鲜红的热血

师总结:今天,在《清明节》的主题班会中,我们同学既了解了清明节的一些知识,又知道了一些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先烈的事迹。我们都不应该忘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先烈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希望你们能发扬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做一个正直无私的人,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2017小学清明节主题班会策划范文二】

一、活动目的:

通过清明节的主题教育,让同学们了解清明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另外还通过这次班会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一些习俗,清明节的历史由来。通过这次主题教育,还让学生来缅怀先烈,知道自己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

二、活动时间:4月5日

三:活动地点:二年级一班

四、活动过程:

(一:)

1、利用交流的形式让同学们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和清明节的习俗。

(1)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是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这一习俗相沿已久,据史书记载,秦汉时,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 . 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发达和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朝廷的推崇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古人有描写清明扫墓的诗:"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民间广为流传的孟姜女寻夫小曲也有"三月里来是清明,桃红柳绿百草青;别家坟上飘白纸,我家坟上冷清清。"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些诗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

(2)祭扫烈士墓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纪念碑,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比较好形式。

(二、)利用影片欣赏的形式让同学们体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1、小组内交流班会体会。

2、指名让学生体会,及时表扬说得好的同学。

3、引申: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歹徒、小偷、坏人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做做呢?是不是能像革命先烈那样舍身为人呢?我们能不能非常机智的与歹徒等做斗争呢?你都有哪些机智的方法与同学们分享呢?

4、作业:利用假期得时间跟自己的父母去祭扫先祖、参加植树活动,为祖国添绿色。

(三、)师生总结。

【2017小学清明节主题班会策划范文三】

一、班会主题:

在清明节到来之际,为了更好得传承历史文化、弘扬传统美德,过一个健康、文明、绿色、低碳的清明节。我班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美德、文明礼仪教育,引导学生过一个健康、节俭、绿色、平安的清明节。

二、班会目的:

提倡“移风易俗,文明祭祀,绿色清明,文化清明”, 通过班会,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树立环保、节约、文明祭祀的观念,缅怀先烈、追思先人做到遵守治安管理秩序,避免各类安全事故。使学生在清明祭祀活动中掌握防火安全知识,增强防火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护自救能力,减少火灾难事故的发生。

三、班会主要内容: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纪念碑,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比较好形式。

(一)提倡学生过一个健康、环保、节约的清明节。

1.倡导文明祭祀。通过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树,重温一次先人事迹等文明健康的方式来缅怀、追思先人,倡导郊游、踏青等民俗活动,培育健康文明的节日生活方式,自觉抵制低俗的祭祀用品,告别祭祀陋习、倡导文明祭祀方式。

2.倡导绿色祭祀。提倡公祭悼念、家庭追思、网上祭故人等多样式祭扫活动,树立环保意识,不要在道路、小区、草坪、广场等公共场所焚香烧纸,鸣放鞭炮,做到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他人生活,共同维护绿色的生态环境。清明节主题班会教案3.倡导节俭祭祀。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孝老爱亲传统美德,树立厚养薄葬的新观念。提倡对在世老人尽孝心,多关心老人,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逝去时,不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以节俭方式寄托哀思。

4.倡导安全祭祀。自觉维护祭祀场所公共秩序,遵守有关防火规定,不在山头、林地、公墓内违规用火。提倡乘坐公交车辆出行,驾驶机动车辆出行时,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二)清明节来临,我们倡导从“无火不成祭”转变为“无火祭奠”,将“无火祭奠”这一方式变成一种风尚,还清明节以“清明”。

1.着火了,如何做办?发生火情,同学们一定要保持镇静。火灾初起阶段,只要随手用沙土、干土去覆盖,就能使初起的火熄灭。如果火势十分猛烈,正在或可能蔓延,切勿试图扑救,应该立刻逃离火场,打119火警电话,通知消防队救火。

2.那些办法报火警?①牢记火警电话119。没有电话或没有消防队的地方,如农村和边远山区,可以打锣敲钟、吹哨、喊话向四周报警,动员乡邻一齐来灭火。②报警后要安排人到街道口等候消防车,指引消防车去火场的道路。③遇有火情,不要围观。重点注意:不能随意乱打火警电话。假报火警是扰乱公共秩序、妨碍公共安全的违法行为。

四、班主任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