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媒体如何运营范文
时间:2024-03-21 17:43: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新媒体如何运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不管是出于品牌建设、倾听意见还是达成互动,社会化媒体都越来越为企业和商家所利用。然而它们之中的大多数都面临一个困境:如何建立一个系统框架来衡量社会化媒体实效?本文通过解读一份由Susan Etlinger为咨询公司Altimeter Group撰写的定性调查报告,并融合作者针对小型公司对其进行的访谈,为以上问题给出一些思路。
关键字
社会化媒体营销实效观点研究监测评估
Susan Etlinger是著名的行业分析师,专注于社会化媒体分析及战略设计。她走访了60个社会化媒体营销从业者及商家,试图理解企业当下如何衡量社会化媒体实效。
她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系统框架,把社会化媒体营销同企业目标紧紧栓在一起。
注:Susan这一调研针对的是企业级受访对象,作者对她进行了访谈并询问了她针对小型公司提出的一些意见。本文融合了调研及访谈的内容。
从公司的战略目标开始着手
社会化媒体运营卓有成效的企业所有者都懂得要将其整合到企业战略目标中去。制定社会化媒体运营计划需要遵循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程序,下图给出了具体说明。
Etlinger建议所有的企业都遵照这一程序,小型公司因为资源和试错机会有限更需要注意。
用足够的时间认真思考企业的成功愿景有助于正确地选择衡量标准。这意味着在考虑社会化运营目标之前,必须先考虑企业的整体目标是什么,再围绕那些根据自身需要制定的标准来组织人力。只有这样才可能选出最佳的运营工具(包括平台、衡量手段选择等)。
社会化媒体运营目标一旦确立,就可以参考Altimeter集团的社会化媒体实效评定罗盘图。该图揭示了社会化媒体影响企业的6个维度。
你的挑战是什么?确立社会化媒体运营目标并思考如何衡量这些目标的实现与否。
以下对6个维度展开进一步解释:
#1.监测品牌健康度
你是否知道消费者如何评价你的服务、产品或用户体验?大品牌不惜代价地管理其品牌形象,小企业也需要了解消费者的看法。
Etlinger发现,人们会毫不犹豫地对大品牌发出抱怨,但在直接向小企业提出批评的时候却有所保留。
社会化媒体能够帮助企业发掘出到用户不一定希望直接告诉你,却会分享给好友的一些消息。
但是企业也需要清楚不可能通过社会化媒体了解到所有信息,至少有以下两个原因:
1. Twitter截获了大量信息以至于企业只能获取其中的5%;
2.Facebook的隐私设置禁止非好友对内容的访问。
这两个因素使信息获取变得被动。小企业也许会发现听取意见也变成一种挑战,厚着脸皮直接询问在线用户也许是一个好办法。
分析社会化媒体上用户的信息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品牌是否健康。Etlinger在下图中提出了如何分析的方法论。
#2.优化营销活动
倾听社会化媒体能帮助企业优化营销活动,从而更好地确定目标受众。对于许多企业来说,Google Analytics是最佳工具。
企业应当了解两个问题:第一,用户通过什么关键字进行搜索;第二,用户从哪些第三方网站跳接到你的网站。要将营销活动、内容、渠道、时机和有影响力的人进行优化。
人们的分享行为因社会化平台的不同而异,Yelp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社交平台,但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用户在Yelp上把自己定位为美食鉴赏家,针对美食发表的意见往往比在Twitter或Facebook上更挑剔。
#3.推进销售
如果你没有在线商店的话,这一点可能很难评估。然而,所有企业都希望了解社会化媒体带来了多少收入。
通常来说,社会化媒体并不能直接引发交易。然而它能够产生流向和转化率。Dell的社会化媒体总监Richard Binhanmmer认为,销售并不只是一次简单的交易行为,更是一种关系的建立,社会化媒体对长期关系的维护具有显著的效果。
社会化媒体的影响力在于以下三点:1.购买行为,2.搜索结果,3.客户忠诚度。
如果你有实体商店的话,记住为每个分销渠道建立流向追踪系统。
你可以在Facebook、Twitter和Groupon上发起促销活动并观察哪个渠道带来了最多重复购买率。Groupon能够吸引那些寻找促销信息、有可能成为新客户的人群;Facebook或Twitter上的粉丝们则会因为享受到”粉丝特有折扣”而深化同品牌的关系。
多做一些假设和尝试。得到的结果会因商业类型和粉丝基础不同而有所差异。
#4.节省运营成本
社会化媒体能为企业带来显性或隐性的节约。客户一旦成为品牌代言人,品牌影响力就能在不花费巨大投入的情况下得以扩张。
此外,社会化媒体也是一个相对开销极低的客服平台。当然,这要看企业能否专门匹配人员来实时倾听在线反馈。
一个聪明的做法:同那些在社会化媒体上具有影响力的粉丝建立关系。这类粉丝不仅能够成为品牌代言人,甚至能充当客服的角色。如果他们表示乐意为你的品牌说好话,那就要想尽办法给他们提供必要的信息。
#5.改善客户体验
Etlinger在调研中发现,社会化媒体同客户体验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三个方面:品牌健康度提升、收入增加、成本降低。
举一个没有在调研报告中提及的例子。Kraft Food (卡夫食品)的社会化媒体意见反馈团队发现了一个趋势:类似”’切”、”血”、”色拉酱”之类的词频繁出现,而这些词和食物并无直接关联。团队对这一现象深入研究之后终于明白了原因所在:消费者在开启新设计的色拉酱瓶子时经常弄伤自己。
有缺陷的设计很快得以改良。然而没有社会化媒体,这个问题甚至都不会被发现。伤口并未严重到要接受急诊处理的程度,顶多算是一个不便之处,因此消费者也未拨打客服热线,而是在社会化媒体上向朋友们发发牢骚然后抛之脑后。色拉酱并不是人们频繁购买东西,类似的问题可能会隐藏好几个月而不被企业所知。
#6.促进创新
Etlinger对星巴克和宝洁公司通过专门建立品牌社会化网站、鼓励粉丝表达观点的举措赞赏有加。并非所有企业都可以这么做,但至少能够在社会化平台上找到倾听消费者的方法,并从中了解到消费者对改进产品和服务的见解。
比如在Twitter上,”我喜欢”、”我希望”、”我讨厌”等类似字眼就可以让你了解人们想要的是什么。”我希望Charlie’s不要停产蓝带鸡”—-这条内容就传达了一个很重要的讯息。
企业也可以直接在Facebook上向粉丝们询问对新产品、新服务或促销活动的看法,甚至举办类似”Idea Wednesday”这样的活动,每周五花上一个小时在粉丝们中间寻找创意点子。
总结:
1.把社会化媒体分析系统纳入企业的整体目标中。
2.选择符合企业需要的衡量标准。
3.找到既能够满足分析要求,又不超出预算的测量工具。
4.不要把销售看作简单的交易行为,而要当成一种关系的建立。人性化地对待客户,并尝试了解线上行为如何影响企业同客户之间的关系。
5.把客户变为客服、品牌代言人和意见来源。(来源:SocialBeta)
篇2
>> 都市类媒体如何做好民生类微信公众号 媒体微信公众号文本研究 自媒体时代下娱乐类公众号的行文模式 基于AISAS模式下微信公众号的品牌形象传播初探 微信公众号: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新媒体营销模式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基层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地市媒体如何运营微信公众号 体育媒体微信公众号发展对策 陕西媒体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力研究 微信公众号运营与媒体融合 地方媒体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实践 县级媒体微信公众号如何更吸睛 媒体微信公众号的开发与技术 自媒体品牌营销策略研究――以微信公众号严肃八卦为例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微信营销策略探析 微信公众号定位 微信公众号建设中的漫画元素 现代媒体环境下高校体育教学微信公众平台构建的研究 成都商报新浪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三大新媒体平台聚合效应和互动浅谈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企业品牌建设管理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5-04-20/2015-10-15.
③ 殷义芝.对微信公众号及微信公众平台功能的探究[J].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工程,2015年,(08):93-97.
④ 罗勋湖.微信公众号新闻内容的编辑策略[J].新闻研究导论,2015(07):143-144.
⑤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89-190.
参考文献:
[1] 周筱洲.餐饮企业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品牌传播模式研究――以雕爷牛腩和黄太吉为例[J].品牌营销,2014(08):18-19.
[2] 黄楚新 .餐饮企业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品牌传播模式研究――以雕爷牛腩和黄太吉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5(07):5-19.
[3] 殷义芝.对微信公众号及微信公众平台功能的探究[J].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工程,2015(08):93-97.
篇3
原因很简单,任何一个产品乃至它的细分功能都有生命周期,微信能够成为自媒体浪潮的催生者,起初就是源自一对多的媒体订阅与推送直达功能,时隔三年后,用户已经对媒体属性审美疲劳了。
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从媒体运营转向产品运营。这句话比较笼统,我之前在文章当中强调未来的时代是“一切皆产品”,要从产品思维考虑企业运营的每一个环节,微信运营也是如此。
两个周前,我参加了WeMedia联盟在北京、广州双城联动的微信产业应用峰会,参与者谈论的内容,以及微信官方首次公布对第三方开发者的扶持政策,其实都暗含了一个主题:纯媒体营销玩不转了,要多想想怎么做出一些让用户尖叫的产品。
试着做一个小总结,谈谈企业微信运营从产品化路线该如何选择切入点:
一、单纯从卖货而言,具有社交属性与参与感的爆款产品是最大的突破点。
在微信运营初期,很多企业力推微信上的特价闪购,其核心诉求并不是卖货,而是拉粉,但进入真正的销售运营,这种方式就变成了黏住用户的辅助手段而已。主力军应该是什么?就是做爆款,而且要在用户点击路径中“埋下”各种参与、分享的工具,让用户觉得好玩。
假定让你来卖罗辑思维的月饼,你会怎么卖?很多人想的就是吼一嗓子,我老罗要卖月饼了,反正是名人,自然有人来买。但实际背后的运营并非如此。白鸦的口袋通团队与罗辑思维团队在10天时间内换了4个,无数个姿势,就是为了让卖月饼这个事情变得有传播属性。比如,从刚开始简单的找一个人代付,到后来采用类似众筹的多人代付,参与这场游戏的价格从单纯的199元,降到了2.5元的低门槛,后来又增加了送礼的功能。
你会发现在这场实验中,卖货并不是关键,卖参与感才是关键。要真正把微信卖货看出一个互联网产品,除了商品本身有卖点,还要不同的换,换玩法,让一切跟消费者接触的环节都变得好玩,这才是要义。
二、从服务而言,情景化思考以及对微信开放接口的深层次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换句话说,基于用户情境、击中痛点的产品型服务才有意义。
深圳微拍档技术合作人石岩说,有人在抱怨企业服务号一个月只能发4条,其实是理解错了,“群发消息的接口一个月可以发很多,一个用户一个月可以接收到四条,其实你可以发100条,如果你做到一个更精准的消息投入的话,四条消息肯定是足够了,甚至我觉得还用不完”。无论是客服接口,还是模板消息(比如预约、消费、积分等提醒),乃至根据对用户的分级分区域精准推送,其实都还有很大的空间没有挖掘出来。
但是,如果只是迷恋于发送消息的次数并没有多大意义,关键的核心在于你如何基于场景来击中用户痛点,并组合多个微信接口,重新梳理出一个新的服务流程。也就是说,接口是死的,只有基于场景下的接口才是活的。
比如汽车4S店保养来说,用户一般都是400电话,然后经过各种漫长的按键提示,中间缺乏服务互动提醒,也没有服务后的回访反馈。微拍档就重新输了汽车4S店的预约流程,用户在微信上点击预约,系统就会下达消息提醒给客户经理,继而返回预约详情与服务提醒,并可以基于微信进行服务评价。整个流程更为简单、直接、有效。
类似的案例不在少数,腾讯微信事业群高级商务经理刘涵涛提到了广东妇幼医院的微信应用。患者在传统医疗服务流程中遇到的问题是预约难,就诊、缴费、拿药等环节时间浪费严重,真正看病的时间也就十多分钟而已。于是,广东妇幼医院就在微信上重塑一个患者就医的情景,从预约挂号、候诊队列,到就诊缴费、去报告单等等,用户用微信就可以完成,未来还会打通社保卡。
这说明一个问题,企业的微信运营团队不能只是做在办公室,老想着如何增粉、互动等,还要想到深入到用户服务的情境现场,看看服务的痛点需求在哪里,然后考虑如何用多个接口的触发与组合来解决它,这才是做出深度服务粘性的根本。
三、关于更大的社群未来,现在才刚刚开始,唯有不断试验出好的产品(商品、互动方式、组织形态、裂变方式等等),并无捷径。
前些天,有位一财的朋友问我说,你一直在关注社群和粉丝经济,说说哪些例子是最值得研究的,最有借鉴意义的?我突然就发现了一个问题,除了小米这样体量的强势品牌,再排除一些产品不给力、靠老板讲互联网思维出位的品牌,大部分的企业或者自媒体社群,都还是小而美的状况。
很多时候,你获得只是订阅者、购买者,但不是粉丝或者社群成员,极为容易流失。问题出现在哪里?大致原因有二:
一是没有获得用户的信任。无论是企业品牌,还是微信自媒体,只要你想做粉丝经济,获得信任,让用户认同你的企业价值与远景,放心购买你的产品,愿意追随你描绘出的生活方式,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白鸦提到了美妆品牌WIS取得用户信任的做法,它先提供免费试用或者9.9元包邮的小样品,用户体验过后,再推送39元的产品,然后再是189元、886元等价位的产品或套装。
二是没有从“一对多”的关系链,进化到社群成员参与的“多对多”关系链。从这个角度,你就可以理解为何好的BBS论坛、车友俱乐部等组织形态会长久不衰,它们一定是基于某种价值观或者生活方式而聚集,品牌商所做的事情就是让用户跟用户多沟通,运营出社群的生态活力。
罗辑思维自不用多提,想说说我的朋友乡土乡亲(微信公号safetea)的赵翼,他通过微信售卖自家品牌的微信会员资格,最低一年的会员价格是2999元,每个月会定期为会员邮寄无农药残余的优质白茶,并定期组织会员访谈、实地采茶、众筹买茶等活动,并在各个城市发展自己的茶会。某种程度上说,老赵并不是纯粹在卖茶,而是在发展自己的社群。
假定将社群视为一个产品的话,它必须具备一些要素,比如一个有故事的品牌或者创始人,一些能够令人尖叫、口碑分享的爆款产品,一个能否制造引爆效果的传播极致或者发动机(如社交媒体),一套身份标识与权益兑现机制(会员制),一个经营线下活动与线上社交沟通的组织(比如乡土乡亲的土人club)。老赵在微信上的打法大致围绕这些展开,但真要从小而美的电商品牌做成一个极为活跃的社群品牌,可能需要更多好的互动产品与新玩法出来,最近他跟白鸦在做的“0元众筹买茶山”就是一个例子。
篇4
关键词 媒介融合 媒体运营 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当前媒介融合的效果和优势,使得新一轮的媒体竞赛异常精彩。媒介融合已成为国内外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技术和传播渠道的发展使得媒介产业格局随之变迁,也让身在其中的媒体企业必须以新的视角审视其运营策略。
一、新技术的发展及受众变化对媒介融合的影响
媒介融合源于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的兴起。从媒体角度来看,技术的变革,直接导致的是生产方式和信息传输的变换,而受众也在其中悄然改变。近年来,网络web2.0技术的发展已让世人看到互联网对社会成员信息传递的影响。从最初的博客,到目前发展迅速的SNS网站如Facebook。twitter等,双向互动成为了各个网站的王牌。受众在其中极大的展示了个人魅力,随时随地的与媒体互动。在新媒体情景下,受众必然作为消费者对媒体提出的新的要求,参与到媒体中来,并促使媒体转变职能。
下一代网络的发展方向基于Web3.0技术,即互联网网站内信息可以直接和其他网站信息进行交互和交换。能通过第i方信息平台同时对多家网站信息进行整合使用,用户在互联网上拥有自己的数据,并能打破网站边界,在不同的网站上使用,用浏览器即可实现复杂的系统程序才具有的功能。虽然这一新技术日前仍未在互联网上完全实现,但对媒介融合会产生新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趋势:
第一,个媒体和个性化信息的兴起。在2008”瓦联网发展中,SNS社交网站的发展引人注目。SNS网站以用户个人主页和好友链接和互动内容为基础,利用插件和与其他网站的信息共享,满足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及交往需求。门户网站同前已失去其原有的风光,受众更倾向通过于自己的网站页面去获得各种信息。而在web3.0时代,互联网更可以根据用户关注的资讯偏好、行为习惯等网络行为轨迹来整合信息,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从而成为一个能给出合理方案的综合系统。受众这一需求的变化其实代表着人们想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行为在媒介中实现的愿望,是用视窗和浏览器选择信息而实现的个人化。
第二,受众参与性的提升。新的媒介使受众参与性的增强成为不争的事实。受众利用网络、手机等媒体,参与性极大增加,势必会为媒体提供更多的信息内容,当传播者和受众融为一体,网站的功能编译变得更为开放,受众不仅仅是走马观花的来看看门户网站的新闻。更多的是来体会自己成为新闻和各种信息的创造者和传输者。例如5,12汶川地震报道,很多信息是通过现场救援人员,志愿者的手机,博客等渠道传出,和传统媒体形成良好互动与补充。
个人对个人,个人对多人,多人对多人的传播网络已经形成,传者受众一体化将成为新闻传播的主体特征。正如喻国明所言,“阅众参与”、“去中心化”和“平等对话”是这一波传媒变革的两大关键点,新闻生产不再是媒体机构中编辑和记者的专利,已逐渐演化成“多数人向多数人传播新闻”的传播模式。
这两方面的变化,首先是对传统大众媒介提出了内容方面的分众要求,而企业需要实现成本最低的规模经济,如何分众又如何聚众,是媒介目前要面对的一个难题,而媒介融合的契机,使得长尾经济实现,成本降低,用户数据的收集可以基于类似SNS的个人用户主页和使用偏好进行。通过用户的媒介内容使用历史,通过新的算法来推荐用户喜欢的内容。找出共性来做具有群体共识的媒介产品,针对个人,来推荐个性化信息。这一点已经在许多SNS网站上得以实现。如果类似的web3.0的技术可以移植人手机,那么打破时空限制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就是媒介融合过程的最终目标,而这一应用在视频和增值业务领域,更是大有前景。
其次,新闻业务并将形成两条并行不悖的分界,一边是以融合的媒介报道的专业化团队,一边是广大网民的草根新闻源。这一变化要求媒介融合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媒体内容的融合,也应考虑如何把受众所传递的内容融合进来,并与之更好的协同。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体制和政策必然发生转变。以配合企业业务模式的变化。
二、媒介融合内涵的延伸
媒介融合只是一个过程。而非结果。媒介融合并不仅仅局限于新闻的多媒体报道。利克里德关于互动计算机的《人机共生》的想象,正在成为现实,计算机用户的智慧能力将得到戏剧性的提高,而随之而来的将是社会整个系统的生产、娱乐和认知方式的变革。
新的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媒介融合的内涵正在不断拓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媒介产品创作形式和表达手段传播技术的融合。如在美国坦帕市的新闻中心,不同媒体集合优势,合力报道新闻,利用数字化传输突破媒介终端的分界。(2)媒体企业的融合兼并,媒介终端的生产商,传输渠道运营商,内容生产商目前都参与到媒体企业的融合兼并及产业链和业务流程的再造中来,展开新一轮的角逐。(3)全社会媒介化图景的形成。技术的发展使得媒体可以多方位的满足受众的多元需求。受众与媒体的互动,个媒体的产生为全媒体信息化社会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媒介融合时代媒体的运营策略的新方向
媒介融合三个方面内涵的延伸,其实就是媒介在产业链上,在媒介企业内部体制,产品生产以及整个社会的受众关系上的一种延伸。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业务产品的更替,使得产业资本在行业内流动,引起不同企业间的重组兼容,而受众即市场的变动在另一个层面左右了产品供给的趋势。这三个方面层层累进,互相影响,形成一个融合的大格局,但在这一格局之内又需要不同的媒体分工,协同合作。
1.产业链上各司其职
正如麦克卢汉所说,“新媒介并不是就媒介的增加,它永远不会停止对旧媒介的压迫,直到他为旧媒介找到新的形态和地位。”目前,这一形态的变化首先体现在产业链上,不同媒介需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及准确的定位。苹果的lphone在美国的极大成功,开创了一个以媒介终端生产商主导,内容生产和网络运营商多方共赢的新商业模式,这一商业模式在中国目前还无法复制,但给中国的媒体产业链上的各方商家很多启示。商业运营的月的在于盈利,尤其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合作与竞争始终是同步的。区分自己的市场定位,看清自己的强项,与对手合作共赢必然是当下媒体企业发展的前提。再去追究媒介融合背景下自己应该如何不被新技术淘汰已经为时过晚,但是可以去思考在整个的产业链内自己的角色定位。
传统传媒如报业等平面媒体,对于新闻和各种信息的收集及片面化和文字表达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但是在数字技术的发展下,受众需要多元化的表达方式。但无论终端如何
变化,内容却始终是受众关注的重点。在媒介融合时代,信息的发行渠道应该更加多元化。传统媒体拥有自己独特的内容优势,结合发行渠道等第三方技术运营商,展开产业链上的分工与合作,而绝非是投入大量资金去在自己完全没有优势的新媒体行业内厮杀。
对于传统电视来说,前有互联网视频网站的追兵,后有中国电信IPTV的堵截,虽然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在某种程度上为广电网络奠定了目前优势的基础,但是在未来,信息传输的统一渠道不一定是现有的有线网,无线网络一定是未来的信息传输渠道的基本特征,它可能是在3G基础上发展的,也可能是基于全新的无线网络。特别是面对境外传媒机构的虎视眈眈,如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收购了中国网通的部分股份,预示着新闻集团进人中国的新通道已经打开,国内电信运营商虽然目前受到政策限制,尚未在数字视频业务中大展身手,但也都磨拳擦掌。电视已经被简化为一个视频播放器,数字电视真正的盈利点在于互动增值业务,而这些业务是电信运营商的拿手好戏,更不需提及用户对于电信运营商有偿服务已经养成习惯。但电信运营商对于内容制作方面仍是外行。两者如果能在利益分享上达成一致,协同合作,共同推展市场,那么不失为一种共赢。
同时,媒介产品,不同于其他工业品,其版权保护的问题,是产业链调整中必然面对的一个环节。美国视频brighteove网站对版权问题的妥善解决,近日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该网站聚合了美国各大传统媒体的内容,传统媒体通过购买该网站播映权传递其内容,对于那些规模不大的中小制作公司而言,Brightcove帮助他们在互联网上扩大影响,树立品牌,增加盈利;对于有自己广告网络的大媒体而言,Brightcove又可以帮助他们在网上建立交易市场,选购或者出售视频节目。Brightcove的声誉为它在网络江湖上赢得了信任,获得了一连串来自传统媒体的青昧:先是华纳音乐,将使用Brightcove的技术在自己的网站内嵌播放器软件=接着,华尔街日报在线MarketWatch,com和Barron’s在线以及道琼斯在线也决定和Brightcove合作,通过前滚视频和横幅广告的方式来新闻与评论视频等内容。这些举措都值得我国媒体借鉴。
2.价值链上寻找突破点
对于媒体企业来说,媒介融合时代,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时机,重视自身价值链上增值业务的开发,利用各种资源优势,在价值链上寻找到自己的新的优势,拓展产品组合,发掘新的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举措。
目前,媒介的单一市场价值正在衰减,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战略就是在媒介的组合和相关资源的结构性配置当中寻求媒介价值的提升。产品不仅仅是初级的新闻信息,还要加工,使其增值。媒介内容的数字化,使得存贮媒体产品和传输媒体产品更为便利,传统媒体根据自己的内容优势可以展开内容数据库的建立,并加强对数据的整理编辑和分离处理,分析运算的技术指标,则可与新媒体展开新的增值内容服务,而不仅仅是将过去的媒体内容闲置。这不仅有助于媒体企业开发新业务产品,又是标准化管理内容生产的手段。而且是一项简单易行的新业务。
在用户方面,Web3.0用户个人信息记录及数字电视追踪IP等功能可以让很多的网络运营商收集大量的用户数据和分析。同时用户也可以在线对电视内容或相信息进行追踪。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媒体可以很轻易的知道受众在关注什么,或者对新的媒体产品有什么评价。以及受众需要哪些信息服务,化被动的推销为主动的营销。网络变成了传统媒体联系每个受众的桥梁。而传统媒体的角色将向信息和娱乐的提供商转变。
另外,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新媒体的发展,让媒介开始重新思考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美国在线游戏第二人生让虚拟产品盈利,并力邀世界500强人驻虚拟世界,在网络游戏中寻找人才的运行模式。这让我们认识到,在数字化媒介融合的时代,真正的想要把用户留住,媒体除了要做内容,更要想出好的方法让用户能在收获信息和娱乐的同时,获得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这样的媒体才是真正渗透到用户的生活中去,双方受益,彼此共生,正是新媒体在全球范围内利用维基经济学的原理展开新业务的基本原则。
网络可以连接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分享和大规模协作成为了,web3.0时代的必备名词,网民可以将自己所有的信息资源都放在网上,互相交流,当然也如同《维基经济学》里描述的那样,每个人都会参与到互联网的经济中,而商家也会利用群体智力,为自己的企业提供新的劳动供给。大规模合作将彻底改变我们的商业世界,乃至全球衬=会。而这正是“维基”所做的:利用互联网进行全球协作,形成更多的创新内容、产品和服务,从而惠及集生产者与消费者于一身的“参与者”。人们受制于公司,单位的劳务提供模式将被打破,只要你可以运用网络,便可以自由地在每个经济部门参与革新和财富创造。
在中国,类似于“猪八戒网”等一系列实践维基经济学的网站正在日益壮大,传媒业内的许多工作都可以依次外包。更多的普通人加入到媒体内容的制作中来。信息的接收者,受众从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创作信息,从单一获取信息到全面利用信息,从信息索取的孤立个体变为信息交流的聚合群体,这个群体亟需建立和媒体的合作关系。然而这种关系的建立,需要版权机制的健全,及如何分配利益的问题。Google正在开发的DRM技术如果可以得到广泛应用,每个人都可以发柑和管理自己的版权。
3.分众与聚众――市场的再思考
无论是平面媒体,或是电视、网络媒体,融合最本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资源共享,更好的利用各种媒体表现形式给特定的受众讲故事。在媒体行业中,一场对媒介内容的生产的业务流程再造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无论是美国坦帕新闻中心的变革,还是BBC广播新闻、网络新闻和电视新闻这三大部门聚合为一个新的编辑系统,都向世人展示着媒介利用多媒体如何更好的为受众展示其拥有的信息。
注重服务内涵与擅长分众化时代的媒介竞争不是比谁更小众,而是比谁更能为特定的信息和特定的趣味品位找到切合它们的人群,说到底还是媒体间各自配合与分工,以及有效传达的问题。这需要打破介质鸿沟,实现融合的媒体报道和节目。同时媒体必须深入地研究如何才能让这些内容传达到喜欢不同媒介的受众手中,而不同的介质,又该如何配合去更加全面和立体的为内容服务。
对个体媒介的关注,又让讲述故事的各个媒体人必须思考,如何才能满足不同个体的不同需求?如前所述,新技术可以让我们跟踪不同的受众,分众的目的在于区分不同受众的爱好,以不同的分类,让受众更便捷的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多媒体的互相配合,也是如此,今后的媒体必然是面对个性化的用户界面,网站之间的壁垒一定会打破。用户只会在自己的界面上寻找自己想要内容。
编辑的作用不再是针对某一些文字和图像的处理和剪辑,更多的是要凝聚不同介质制作者来具体的策划新的表现手法,同时考虑用户的偏好,在分众的基础上,聚合内容,用类似于内容分类的手段来区隔不同的受众推荐与用户的个人页面之上。无论是数字电视,或者互联网都是如此。同时,必须利用各种媒体互相配合对自己的节目进行营销,吸引受众的关注,走出品牌路线。
四、结论
篇5
讯:随着社会化媒体的日益发展,更多的企业已经试水甚至将新媒体营销作为企业营销的发展战略,由于新媒体营销在国内还处在探讨和试水阶段,而对于企业来说,在微博平台建立一个企业官方微博,利用微博的互动性实现企业与目标客户群之间的对话,那么企业如何运营好自己的官方微博呢,今天与大家分享一下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研究中心专家委员、社会化媒体营销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唐兴通老师关于企业微博运营的21条军规,这21条对企业微博运营具有巨大的学习价值。
网购、先比购
比购宝(Boogle.cn)是国内首家专业网购导航平台,由国内互联网第一股——网盛生意宝(股票代码:002095,SZ)倾力打造,开创“专业导航+购物搜索”的全新模式。
目前,比购宝(Boogle.cn)导航平台已涵盖了国内各大网上商城、网络团购、网络品牌、机票酒店、网上支付、物流快递、实用网址、服务商等几大类版块,并对推荐网站引入了“内部平台诚信考核与淘汰机制”。
此外,网站引入第三方“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对用户体验差、不诚信的网站予以曝光,并组建专业团队协调处理用户投诉与消费纠纷。
篇6
众所周知,支撑起企业市场营销计划执行到位的不仅仅是人员及管理的到位,更为重要的是市场费用资金的到位与否。而在诸多的费用支出中,广告费一直是重中之重。
对于这笔费用如何使用才有效对于企业也是一个困扰。因为,有效的广告策略不仅仅是广告中“对谁说、说什么、怎么说”的广告三要素问题,而是如何使其通过实施产生有效的市场推动力的问题。
通常,企业在每年的销售计划中拿出一定比例作为市场推广费用,而广告费用常常却是预先投入,销售额是后来的结果。由于广告效应的滞缓原因,销售回流资金却缓慢,导致了在以年度为单位周期内广告效用低的现象的产生。
这也是通常所说的“50%广告费浪费论”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并从而导致了一些企业不敢做广告的市场逆反心态,即只重视以人力去做渠道而不做品牌形象力的推广。而企业在以广告为代表的传播推广上的过于谨慎的萎缩其实同样对于市场推广是不利的,首先就满足不了经销商对于产品形象力的支持要求。
其次,酒类企业在通常和经销商在区域市场的运作过程中,通常为了减少现金费用的支出,广告费被以产品形式返给经销商,由经销商自行决定广告投放。这种做法对于企业的发展是一种短期行为。
在厂商合作中,对于经销商来说,实在的广告支持是最有力度的支持,很少有经销商会自己掏钱去打广告,不仅是为了降低自身的风险成本,而更有甚者是把厂家支持的广告折价产品通过加大分销力度、终端促销力度、降低价格直至窜货等形式消化掉,最终这个产品在市场中失控,成为扰乱市场的因素而被淘汰出局。对于经销商而言,无非就是再换一个品牌合作,可是对于企业要重新树造品牌的市场信心及至重新发展一个合作伙伴却是要增加更大成本的。
所以,从企业的整体大局出发,从品牌的成长角度,企业应该对于总体市场的推广执行要能够掌控。具体到市场计划的广告费用支出要有一个符合市场运作的广告策略规划,做到实效传播。
企业制订广告计划的根本原则是通过一定的资金投入从而达到更高的资金回报,即虽然众所周知每个企业市场部的广告计划是花钱的,但是其最终目的是要为企业创造大于投入的现金流。
笔者以为,以下八个方面的考虑将有助于酒类企业进行更加完备的市场营销:
一、和年度营销战略相匹配
这也是众所周知的所谓局部服从整体。这也是广告计划制订的出发点,即要紧紧围绕年度营销战略的目标进行合理有序的方向与费用分解,分清什么环节需要什么样的及多少量的广告支持,包括市场的和非市场的需求等等。因为企业品牌的成长不仅仅是来自于产品在市场中的销售业绩,好的企业社会形象同样有助于企业获得来自政府等环境各方面的支持。同样,企业在研发、生产、人力资源、售后服务等营销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方面都需要传播,都是企业品牌的一部分。
二、费用投入要适应产品的周期特点
虽然酒类是一年四季都可以消费的,但是,因酒种类的不同,还是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区分的,如秋冬季节对白酒及保健酒等相对就是旺季,而春夏则相对是啤酒的旺季。因而要把握淡季做市场、旺季做销量的原则安排广告费用的分配。此外,各个传统节庆日都是酒类市场活动的高峰期。
三、满足市场的区域拓展
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消费特点和消费水平等社会环境、市场环境与竞争环境,因此,广告计划在不同的区域中因有所灵活性。另外,对于不同的区域用何种广告策略是相对有效也决定了广告费用的支出状况。因此,企业的市场部门要在制订广告计划前对目标区域一定要有深度的了解,而不能简单地定义这个城市30万广告费,那个城市50万广告费等盲目地预算。
此外,要对区域市场的媒体状况有个完整的了解。哪一类媒体对目标消费群体的影响力度较大等做出综合分析。
四、市场发展预测
凡事预则立。市场是发展变化的,企业所处的环境也是变化的,因此,对目标市场可能要发生的变化做适当的预测。如其它竞争对手的进入;区域市场消费文化变化的影响因素如其它酒类文化的兴起流行;区域市场中渠道商业业态的变化如酒类专销店的盛起等等。
五、广告目标的市场细分
一是针对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的细分,在市场起步的招商阶段则是针对经销商为主,相应的就要更多关注一些酒业内经销商关注率高的期刊,如《新食品》、《华夏酒报》、《糖烟酒周刊》等,以及参加一些酒业内的招商展览会活动或区域的招商推介会等。而在市场成熟期则更多的关注于区域市场内影响目标消费群体的各类大众媒体。
二是依据在市场中所要达到的目的。是短期内的促销倾货还是作为长期品牌打基础等。
六、避免资金链的断线
首先企业的观念要改变,应树立传播效应的长期积累观念,降低前期高投入的浮燥。目前中国酒业里能象五粮液那样一年拿出几个亿做市场推广的企业确实没几个,多数企业的市场投入费用都是有限的,大都是在上市初期的一股脑轰过之后,出现后续乏力症状。因为从市场的广告投放到市场的利润反馈有一个较长的时间,如果春天把钱花完了,而到了秋天以前没有回款,那么冬季的旺销就等于缺火了。
七、瞄准竞争对手的市场动向
今天的酒类市场中,每一个酒类产品在一个地方至少都会有一个竞争对手,如果对手很小倒也无妨;但是,如果对手很强势,那么,企业的广告计划就等同于找到了一个决策参照物。就是要关注竞争对手的市场广告动向,关注他们会如何进行广告计划,包括媒体计划、公关活动、促销活动等等。
事实上,并非多数企业是有雄厚的资金去做市场推广,很多的产品到开始做市场之时几乎是只剩下些许的流动资金、一小部分市场启动资金和充足的产品,面对的却是商海茫茫。此外,即使是一些有资金背景的品牌上市之后,也会再次重演一个历史的重现“失落了50%的广告费”现象,因为资本太多,就很容易放松了对市场投入有效性的评估,加大了随意性的尝试。因此,笔者在此重点提出:
八、零投入法则
众所周知,企业在新的一年开始运营时必须有资金的投入;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多“不幸”的企业大都是在抱怨企业运营资金的缺乏,因为,我们看到的事实通常是,众多的企业在上半年第一笔资金消耗完后就从此一厥不振,元气大伤而直至关门大吉,也就是现在通常所说的企业资金链断链;因此,企业广告资金的如何运作成为了企业运营至关重要的因素。
所谓,广告零投入模式,其实它并不是什么神秘的经济学法则,其在管理学上的依据实质是事前控制在企业宏观运营中的延伸运用。以往在实践中谈到事前控制大多是指营销及管理运营执行层面的事务,而对于此类广告零投入现象性的决策性质的事前控制涉及到的较少。
其次,它更是一种思考的模式。广告资金零投入模式的本质并不是说企业在运营前不准备资金,其真实内涵在于通过思维模式的创新,发现运营的本质,反过来促使企业在战略规划等方面的效率提高以提醒企业如何更加认真有效地把握好推动市场运营的广告资金的有效使用。
此外,还有如下促进:
其一,促进企业对于传播的本质的认识,不要被传统的表现形式所迷惑。
其二,促进对目标群体的认知更加明朗清晰。
其三,提高企业的市场策划潜能,以高记忆率和吸引力的广告策划促进降低成本。因为往往资本太多,更易产生浪费,如在电视上大打广告是最容易操作,但是,如此大众媒体的成本也是相当高的,而非一般企业所能承受得了。
该模式运用实施的关键思考在于把握以下几方面问题:
1、 如果没有资金,规划的广告推广行为是否是必须要做的?
简单地说就是如果没有钱的情况下,企业将何去何从?市场还能否运作?要回答这一问题,就是要明白,企业的战略规划是否在走所谓传统的老路子,这里并不是说传统的老路子就一定不好,其问题本质在于就是要找到真正符合企业自身资源特色的发展战略,而不是仅仅是按常理,因为每个企业都有其自身与众不同的资源优势或者说核心竞争力。而当规划的营销战略不能与企业资源相匹配时,其执行时往往会困难重重,因而其后的规划步骤只能是让错误的路越走越远,错上加错。
因此,企业如何通过对企业自身资源、产品特性、市场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分析,而明确企业的战略定位则极为关键,以让市场广告计划更好地和企业战略相匹配。
2、 如果没有广告资金,下一步必需的市场运作行为是否一定得不到实施?更少的资金能否得到同样的实施效果?
这里也并不是说对于该花费的市场投入一分不给,而是要真正明白每一步市场行为要达到的目的,把无用的资金使用部分去掉,以最低的资金达到同样的效果,真正让资金的花费有效率。这就要企业的市场部门认真分析出有效的客户群体,并如何以更加有效而又费用低的方式去影响到他们,这其中体现出的策划因素较为多些,比如一些新闻策划的炒作吸引大量的媒体关注而达到传播的效果。
很多的企业在开始投入的市场启动期,都会觉得,现在投入是在为以后的做品牌做积累。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想法,一是对于此类企业来说,忽略了短期应有的效益,因为生存是第一步的,即如何(合法)最快地获取资金流才是最关键的。此外这种想法很容易因过高估计预期效果而加深企业的资金随意投放力度。
3、广告活动的实施与否对市场是否有实际的影响?
篇7
作为一家商业应用软件公司浩瀚科技的创始人,庄浩瀚有理由为自己骄傲:自从创立以来,公司每年的业绩几乎100%的速度增长,在不到4年时间中,浩瀚科技的规模扩张了数倍,迅速成为该行业的明星企业。
庄浩瀚是一名果敢、坚忍不拔的领导者,他的企业运营理念就是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在他的领导下,浩瀚科技无论是在客户开拓、市场占领还是对手竞争中,都表现出无比的凶猛与强烈的进攻性。只要一有机会,浩瀚科技会毫不犹豫地吞并某些同行的弱小公司,并以更新的技术、更优的价格吞食其他竞争者的客户,这种强烈的进攻性令到所有竞争对手都不得不对这家新生的公司大加警惕。
很快,浩瀚科技就以敏捷的反应速度与新颖的运营理念在行业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客户的数量不断积累,市场业绩一路飘红,成为一家不折不扣的快公司成功典范。
与此同时,媒体对其关注度也不断攀升,各种各样的采访也纷至沓来,媒体都在猜测:在一个竞争高度激烈的行业中,浩瀚科技究竟以什么样的市场策略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但是,庄浩瀚拒绝了所有媒体的采访要求,在他的理念中,枪打出头鸟,只有低调的企业才能长治久安。
得不到采访的媒体,只能通过外围的信息对浩瀚公司的运营进行猜测,在各种各样的猜测性报道中,浩瀚公司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其创始人背景、资金来源、技术研发、市场拓展都引来外界的好奇,一些不实的谣言慢慢开始流传。
就在浩瀚科技一路高歌凯进之时,另一家实力企业泽珍软件集团正在紧切关注着浩瀚科技的一举一动。作为商业应用软件行业中的领导者,泽珍软件集团多年来一直占据着行业最大的市场份额,并有序地保持着行业的良性竞争,不断地推动着行业稳定地向前发展。但自从浩瀚科技横空而出,以一系列的激烈拓展手段打破了行业竞争的均势之后,泽珍软件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某些手段制衡这条不可一世的“鲶鱼”。更令人吃惊的是,一些竞争对手特别是利益受损的企业也是对浩瀚科技的竞争方式表示不满,暗地里谋划如何进行反攻。
山雨欲来风满楼,危机种子已经在悄然萌芽,只是浩瀚科技对这一切仍然蒙在鼓中。
危机乍现,惊皱一池春水
泽珍软件集团忽然以技术侵权的名义起诉浩瀚科技,同时利用其庞大的媒体网络,在全国的媒体舆论上掀起一场针对浩瀚科技的批评风潮。虽然法院对此案尚未审理,但是铺天盖地而来的媒体负面批评几乎已为浩瀚科技侵权一案定调。
庄浩瀚开始对于泽珍软件的起诉一事不置可否,认为这不过是对手的小把戏,自己完全可以胜诉。但是,他完全没有预料到对手竟然能够掀起全国性的舆论风暴,通过媒体的批评来影响公众的判断。而更为糟糕的是,一些当日采访受拒的媒体,更是借机对浩瀚科技进行大肆批评,有些更是恶意地歪曲事实,为浩瀚科技的快速成长过程添加许多无中生有的“原罪”,公司形象严重受损,一场重大的信任危机就此掀起。
由于以往浩瀚科技一向以低调行事,从不注重媒体关系的维护,也没有构建任何媒体网络,公司所谓的对外关系与传播部门完全形如虚设。更为严重的是, 在创始人庄浩瀚思维中,只要公司业绩能够不断发展,企业就不会出现什么危机,所以公司的高层管理者中根本没有任何的危机管理意识,更遑论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体系。
当媒体攻击风暴一轮又一轮地袭来,客户质问的电话此起彼伏地响起时,庄浩瀚这才明白,一场严重的企业危机已经来临,但是公司却没有做好任何的准备。
昔日那些在浩瀚科技强烈进攻下节节败退的对手,现在趁着浩瀚科技深陷危机的旋涡,不断进行反击。他们开始游说浩瀚科技的客户,同时不惜开出更优惠的条件进行诱惑,力图以联合之力狠狠打击浩瀚科技。
虽然浩瀚科技最终赢得了官司的胜诉,但是在媒体铺地盖地的负面批评以及竞争对手的攻击之下,浩瀚科技仍然损失惨重,原有市场份额丢掉60%,快公司的发展进入了停顿的阶段。
庄浩瀚痛定之痛后开始明白:企业运营与危机管理一样重要,忽视了品牌美誉度建设与危机公关意识,发展再快的企业也可能有一日马失前蹄,一蹶不振!
危机管理策略使公司“快”又“稳”
企业危机管理的核心就是解决冲突,而这种冲突包括利益与情感上的冲突。对于快公司而言,由于成长过程的跳跃性,所以企业快速扩张的过程更加容易产生某些冲突:如企业规模VS人员管理、知名度VS美誉度、市场扩张VS竞争均衡等等,如果不能重视并有效解决好这些冲突的根源,那么种种企业危机则可能伴随企业快速发展而到来。
快公司要做好危机防范,逐步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体系,首先必须注重三方面的平衡。
危机管理要点一:企业知名度与公众好奇心之间的平衡
企业知名度与公众好奇心之间的落差就是危机生长的土壤。对于许多快公司而言,由于企业快速发展所以往往在业界中暴得大名,但是由于企业发展历史短,所以公众与媒体对其所知有限。随着公司的不断扩张,这种外界的好奇心会不断增长,如果企业在这过程中不能满足媒体与公众的好奇心,那么媒体可能通过各种渠道去对企业的背景、发展进行臆测,而这种臆测式报道往往令到企业的形象产生偏离,从而埋下危机的种子。
就如前面所提到的浩瀚科技,由于一味回避媒体报道,不仅使得各种失实的报道四处传播,损害了企业的形象,而且也错失了建立良好媒体关系的机会,以致在危机爆发之时无法得到核心媒体的支持。
危机管理要点二:企业成长与竞争态势的平衡
商业市场与自然界一样,都存在均衡发展的自然规律。任何打破这种均衡的物种都容易招致其他物种的攻击,甚至被群起而攻之。浩瀚科技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咄咄逼人以及强烈进攻性,严重打破了原有的竞争格局,彻底改变了市场态势,令到行业内所有竞争对手寝食不安。所以,对手的强烈反击也是可以预料得到。
竞争对手的恶意阻击已经成为企业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所以对于任何快公司来说,如何保持企业发展速度与竞争态势的均衡是防范危机产生的关键之一。
危机管理要点之三:企业运营与危机管理并重
篇8
朱晓东在接受《融资中国》采访时表示,欧迅体育的工作重点是以体育咨询为基础的中介服务,主要为媒体提供版权获取服务、为企业提供赛事赞助服务、为赛事机构提供门票分销服务等。
在目前的收入来源上,“从企业、媒体和赛事运营收到的钱,基本已经是各占三分之一。”如此的收入比例已经较2013年“百分之七八十的收入来自于企业赞助”的情况大为改善,朱晓东表示。
欧迅体育2013年年报显示,公司主业之一的赞助咨询管理业务占全年度营业收入的68%,主要通过为东芝赞助足协杯、为柯尼卡美能达赞助CBA提供服务而取得。欧迅体育2014年半年报显示,“品牌公司是公司现阶段最重要的盈利源头,通过赞助咨询和赞助权益销售两类业务实现。”
赛事运营是体育产业的皇冠
“美国体育产业中5000亿美元的产值中,有500亿美元来自于体育表演业,也就是竞赛表演业。”对于竞赛表演业,朱晓东称之为体育产业的皇冠,“皇冠上的珍珠就是NBA、NFL这些大的比赛,为美国体育产业贡献了10%左右的产值。”
此外,赛事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赛事像海面上的冰山,体育场馆的运营、大众健身、手机应用,这些都在海面下。”但在这位体育行业的从业者看来,“尽管冰山下的市场更大,但如果没有掌握塔尖资源的话,下边的红海竞争非常激烈。”
如何把握“皇冠上珍珠”所带来的价值?朱晓东表示,中国赛事运营水平较弱,希望能够通过改革,引入足够的民营资本,完善对“塔尖资源”的运营。
自2013年开始,欧迅体育开始实践其赛事运营商的养成计划,斥资获得多项赛事开发权:广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与欧洲篮球冠军联赛中国巡回赛五年赛事开发权;除此之外,2015年是欧迅体育持有亚冠赛及亚洲杯中国版权的倒数第二年,“也在继续谈今后的合作。”
在足球方面,欧迅体育与三家中超俱乐部及两家中甲俱乐部签订合约,欧迅为足球俱乐部提供赛事咨询及球迷运营服务,作为交换,俱乐部将票务经营权独家授予欧迅体育。朱晓东称,“这样既发挥了欧迅的优势,又帮俱乐部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
此外,欧迅体育还力图进入一些壁垒比较小的赛事,例如地方政府主办的马拉松路跑赛――“地方政府希望做些赛事,但组织能力比较弱”,欧迅体育可以参与其中:在赛事运作资金中,由地方政府负责小部分引导资金,剩余缺口部分由欧迅体育补足并负责赛事具体运营,之后分享赛事收入,“用这样的杠杆来带动市场。”
如何低成本控制赛事资源是朱晓东需要考虑的问题,因为欧迅的主业中,无论“体育赞助咨询管理”、“体育资源策划管理”,还是“体育媒体内容管理”都需要有赛事本身作为支撑。朱晓东表示,“欧迅现在最差的就是钱。”
有了赛事资源,也并非就高枕无忧,“赛事公司更多得需要整合资源的能力。”从朱晓东一连串的“操作标准”中可以窥见“资源整合”的具体含义:“首先比赛是谁做的,产权是谁的;有了产权之后谁能运营赛事――不仅要达到竞赛标准,还要做出影响力;第三,有没有传播渠道,有没有媒体合作,要不要花钱去播出比赛;赛事播出之后是否有企业主动来做赞助,是否有人专门做赞助销售。”
欧迅从做赛事方案起家:“帮各个协会做方案,整合在一起,欧迅将其打包卖给企业。”从此开始,欧迅有了“寻找企业赞助,将赛现的能力。”另外在媒体关系方面,也需要很强的谈判能力。
“打造垂直生态链”还是“专注赛事运营”?
欧迅体育业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即是赛事运营,其与力求“打造垂直生态链”的某赛事运营商形成了直接冲突。该赛事运营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公司的垂直生态链将围绕赛事运营、内容平台、智能化终端及增值服务来打造,而其中“最核心竞争力”部分――内容的最顶端资源即是赛事。
朱晓东将欧迅体育的业务聚焦于在“赛事运营”上,而放弃涉足赛事传播的具体媒体渠道业务。这与竞争对手的打法颇有不同:竞争对手不仅涉足赛事运营,还要包括媒体传播。
在朱晓东看来,该竞争对手所扮演的这两个角色是在“左右互博”――做赛事运营商,理应追求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但做媒体,又要将努力限制赛事播出渠道,凸显自身的媒体价值。朱晓东认为,赛事运营收入的主要部分不应来自于媒体,而是“来自于赞助商。”――“观众是100万还是10亿,赞助商花的钱是不一样的。”朱晓东理解竞争对手希望通过独家版权来为平台吸引更多受众的初衷,但“这个增长的速度没有它花钱的速度快。”
“赛事版权现在完完全全是一个红海竞争,大家都有钱。”朱晓东认为,如果按照“独家版权”的做法,某些竞争对手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撑其进一步发展。“腾讯花了1个亿美元去买NBA的新媒体版权”,但若竞争对手媒体影响力更为逊色,“它有可能需要出腾讯3倍、4倍的价格才能买到,非常不划算。”
“欧迅要把自己擅长的部分做好,寻找行业中能带来最大帮助或者立场中立的合作伙伴,跟所有人合作,而不是产业链上下游通吃――如果没有足够大的平台和财力,便做不到上下游通吃。
在做好赛事运营的过程中,朱晓东希望精力将放在更加上游的赛事挑选、长期商业规划、版权购买及传播渠道等工作上,而赛事运营的落地执行则希望由下游执行公司予以承接:“自己要做四五场赛事已经累得不行了,但执行外包的产业链现在还不够成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朱晓东表示,最近已经在考虑与其他拥有当地资源的合作伙伴成立合资公司,欧迅与西南及广东两地合作伙伴的合资谈判已在进展中。
新三板资本动向:行业稀缺性最吸引眼球
欧迅体育于2014年初挂牌新三板,资本运作紧锣密鼓。公告显示,2015年1月及3月,各增发股票100万股,分别募集资金2500万元人民币;增发完成后,欧迅体育总股本系1200万股
2015年1月的股票增发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欧迅体育“积极获取体育资源,锁定体育赛事的长期运营权利。”欧迅体育董秘李琳表示,这些资金将主要花在“赛事运营权和媒体版权这两块”。份额最大的投资人包括华融证券、世纪金源投资、上海静安区投资服务办公室副主任科员霍德兵,各以500万元认购20万股,共占此次增发股票数量的60%。此外,华山投资及其执行合伙人于太祥各出资325万及75万,分别认购13万股及3万股。
2015年3月的股票增发主要“满足做市转让需要。”份额最大的投资人包括国信证券、齐鲁证券,各以750万元认购30万股,共占此次增发股票数量的60%;此次增发华融证券继续买进,与华夏资本、上投摩根投资金额相同,各以250万元认购10万股。此外,主办券商中信建投与在册股东徐瑞芬各以125万元买入各5万股。
李琳称,“还有一些大型券商对我们比较感兴趣,可能会通过老股转让的方式拿到一部分底仓,大概会有五家。”李琳估计,“5月到6月的时候,才能正式来进入做市交易环节。”
篇9
相比4年前的2008北京奥运会,如今的传播媒介、用户的沟通习惯正在逐渐产生着变化。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即时通讯、搜索引擎、网络音乐使用比例分别达到了77%、81%和79%。微博更是仅用时一年,便从2010年的13.8%猛涨到48.7%,而传统交流沟通类应用则大幅下滑:电子邮件使用率从2010年的54.6%降至47.9%,论坛、BBS由32.4%降至28.2%,博客和个人空间从64.4%降至62.1%。
可见,网民的互联网沟通交流方式,正在发生着明显变化。
整合:广告主奥运赛事投放思维与营销需求的趋势
2012年,当移动终端占据人们更多上网时间,微博等新媒体层出不穷,网络视频和电视争夺观众眼球时,奥运资源如何分配,营销平台如何选择,将成为各大广告主决战奥运营销赛场的关键。
对互联网媒体而言,资源的占领和资讯的包揽仅是报道的基础,而利用报道资源在伦敦奥运期间满足用户在观看奥运期间的多重需求,则成为制胜秘技。流量、影响力、独特资源,则成为各大广告主选择的关键因素。
2月28日,作为国际奥委会的全球合作伙伴,宝洁公司正式宣布成为“中国奥运代表团荣誉合作伙伴”,并正式启动宝洁2012年伦敦奥运会“为母亲喝彩”主题活动。而腾讯公司也将作为宝洁2012奥运会项目互联网战略合作伙伴,宝洁将落地腾讯网、腾讯视频、腾讯QQ、腾讯微博等多个业界领先的媒体传播平台。此外,之前在在线营销领域尝到甜头的361、贵人鸟等,也已与腾讯结缘。
据悉,在伦敦奥运会期间,腾讯除了派驻近600人的报道团队严阵以待之外,也将借助视频、微博、门户、社区等优势平台,配合十档奥运原创视频栏目与视频直播栏目。另外腾讯还独家签约181位运动员的微博和赛后访谈,为网民营造出奥运嘉年华的浓烈氛围,呈现“客场”伦敦奥运的“主场”体验。
精准:抓住时机,品牌价值的最大化呈现
在媒体碎片化、社交化的大趋势下,社交化媒体平台有着无可比拟的竞争力。
然而,只有抓住时机与最契合的平台选择,才更有助于将企业品牌信息在有限时间内进行最大化体现。
篇10
未来,大多数中国传统企业,都将面临巨大的增长压力。因为,人口红利消失,企业无法再依靠规模增长保持持续的利润增长;同时,数字化时代到来,企业不能再依靠传统经营手法适应新的商业环境。两大核心挑战下,中国企业未来之路要怎么走?
2013年4月14日,原通用电气(GE)董事长兼CEO杰克·韦尔奇到访深圳,与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网络媒体事业群总裁刘胜义,进行巅峰对话。前者是传统企业世界级标杆,后者是数字时代新型企业的佼佼者,对话直面中国企业当下的两大核心挑战,论道未来商业的数字化变革。
商业环境数字化
人口红利消失后,企业如何在数字化时代下适应新的商业环境?杰克·韦尔奇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影响力不断渗透,市场变化更快速,传统渠道面临改革。互联网是很好的工具,使用互联网数据让管理者秉持不一样的管理与发展眼光。
针对人口红利消失,腾讯如何应对?刘胜义介绍了腾讯的三大应对原则。
原则一,少即是多。腾讯要开始审视自身,并聚焦于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实力的领域。
原则二,大胆创新。“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是腾讯开放平台的核心逻辑,不断激励精英人才携手创新,以最开放的方式寻求共赢。
原则三,创造愉悦的产品体验。持之以恒地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和高度,让每一款产品都具有最佳的客户体验。
对于企业为何会进入大数据时代,刘胜义认为以下三点是很重要的因素。
第一,IT技术的发展、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让企业管理者能够找到很多用户交易的数据;
第二,由于互联网特别是社交化媒体的兴起,互联网企业能够累积很多用户在网上的行为数据、关系数据、UGC(用户产生的内容);
第三,移动互的广泛应用,产生大量位置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挖掘,可以做到精准营销。
数据正在改变企业的商业环境,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势必革新。正如刘胜义所说:“互联网服务正在生活化,实体经济正在互联网化。”
从做规模到做精品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可逆转,面对变革,传统企业该如何应对?
杰克·韦尔奇建议,传统企业应该从发展、技术与数据三个方面制定三合一的战略。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数据在运营、管理与营销等多个领域取得最快的洞察和解决问题的角度。
对于数字化给商业带来的冲击,刘胜义从企业三个最核心的经营环节给予解读:
在研发上,要更好地运用大数据的契机去做用户洞察。在大数据时代,获取和利用数据的能力,就是新的竞争力。
在生产上,社交媒体协作生产、3D打印机等用户主导的生产方式对传统制造业带来很大挑战,所有的企业必须开始着手寻找应对方案。
在营销上,数字媒体全面颠覆了传统营销的规则,营销更多地从品牌导向转变成ROI导向。
可见,企业的产品策略革新,必须融合更多的数字化思维,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精品。
以腾讯为例,腾讯网、腾讯微博和腾讯视频在2012年进行跨平台产品的融会贯通,实现“内容精品化,形态简洁化”,带动网络广告业务从用户规模效应向用户个人体验发展。财报显示,2012年腾讯网络广告收入达33.82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9.8%,收入增长率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从买广告到买用户
对传统企业而言,无论规模多大,生产精品还是大批量的大众化产品,它的产品业务都离不开购买媒介进行推广销售的模式。而数字化大浪潮涌来,倒逼企业转向数字化营销模式。
那么,企业如何做数字化营销?刘胜义的建议是:媒介采购个性化、广告表现富媒体化以及营销模式线下化。
媒介采购个性化,可以理解为媒介采购应从“买媒体”走向“买用户”。“营销思路需要从以媒体为中心向以ADX为代表的‘个人化营销’转变。”从美国对ADX的研究来看,这要比传统的广告CPM利润空间增加2倍左右。
广告表现富媒体化,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技术驱动广告的创意表现。例如,2012年的新款甲壳虫广告,使用了增强现实技术,让受众可以在户外看到3D的new beetle形象,并且在数层楼高的户外广告牌上展示虚拟的new beetle特效车技。
- 上一篇:政商交往自查情况汇报
- 下一篇:包装设计的建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