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4-03-21 17:43: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危机管理的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危机管理的措施

篇1

【关键词】风险管理 经济危机 钢铁企业

钢铁行业比其他行业的固有特点是投资大,建设周期长,一旦开工很难停顿下来,投资和产能扩张还会继续发展。今天的中国钢铁企业,到了特别需要强调树立风险意识,实施危机管理的时候了。

一、经济危机条件下钢铁企业面临的风险

1、钢铁企业投资规模过大

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与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给钢铁企业带来了新的腾飞,大量产能项目不停上马建设,钢铁产量每日都创新高。目前在建的钢铁项目总规模达2亿多吨,占现有产能的近60%,投资额是正常年份的4-5倍,2008年底,已经形成钢年生产能力5.2亿吨。说明中国钢铁工业能力近年增长过快,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投资过热。2008年的经济危机已经使中国钢铁市场严重供大于求、价格跌破成本线、大量企业破产倒闭。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企业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盲目投资,导致企业投资损失巨大,从而财务风险不断。

2、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本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将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目前,我国大部分钢铁企业的财务现状,从财务结构看,普遍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较高、银行贷款过多的问题。企业对银行的依赖性很大,存在着因负债筹资而引起企业到期不能偿还债务本息或高于企业经营成本的可能性。进入2009年,很多钢铁企业市场销售缩减太大,很难靠借新债还旧债的方式维持资金运转。

3、资金回收策略不当

资金收回风险主要表现为现金风险和应收账款风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赊销是促进销售、扩大销量的主要手段。但与此同时,相当多的企业在信用销售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大量应收账款失控,直至成为坏账。同时还存在着存货产生的风险。存货从采购、投入生产到收回资金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在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其保存和周转都会面临风险,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4、钢铁产品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建筑用钢等低档产品生产能力发展迅速,而高档钢材产品还需要大量进口。炼钢企业“散、乱、差”的问题突出。

二、经济危机条件下加强钢铁企业风险管理的措施

近年来,我国的钢铁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经以及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能力均大大增加。但是基于多年的行业服务经验,我们看到不少钢铁企业的风险管理还比较落后,尚未形成完整的制度和体系,还需要大力加强风险管理。

1、规范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完善的法人治理是风险管理重要的内部环境,也是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起点和保障,为此钢铁企业要将风险管理工作建设成贯穿于从最高管理层、到各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直至相关分子公司的全员运动。全面风险管理必须与企业现有管理结构、业务流程紧密结合,把风险管理的各项要求融入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中,成为每个子公司、每个部门、每位员工日常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企业应培育和塑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将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比如武钢建立了会计报表质量责任制,在此制度下,由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和各成员单位负责人签订会计报表质量控制责任书,明确各单位负责人作为本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要求提供的会计报表经审计后为无保留意见类型,要求经国有企业监事会审查没有出现重大资产类和损益类问题。宝钢在完善董事会试点的过程中优化董事会成员结构,建立外部董事制度;并从“发挥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的作用”、“建立适度授权、分层决策、有效监控的董事会授权机制”、“建立规范的董事会会议制度和议决机制”等方面入手,完善董事会运作机制。

2、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风险存在于企业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始终,其中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重中之中,比如西林钢铁集团公司苗青远董事长认为:钢铁企业风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外界风险,即环境风险是企业不能控制的,比如宏观调控、市场竞争等,这是避免不了的,另一种是内部风险,即在资产经营过程中,企业自身的风险,这种风险经过努力能够降低到最低限度,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风险。因此,在进行适度宏观调控,规范钢铁市场的同时,加强企业自身建设尤为重要。企业可以通过科学决策,有效规避资金风险等企业内部风险,可以通过强化管理、降低成本等手段来减少外部环境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为此企业首先要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监察约束机制,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授权批准、会计监督、预算管理和内部审计。其次,财务和会计应该分设单位分管领导分开,分别设置管理中心,各行其责。再次,加强公司内审职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作用,搞好内部控制的评审和风险估计。

3、实施企业资金集中管理

我国钢铁企业一般是大型企业集团,公司下属分公司众多,资金收入与支出相对分散。为此我们建议实行钢铁企业资金集中管理,首先要充分发挥资金结算中心的作用与功能。整合集团公司资金资源,通过账户集中,撤销内部单位在外部银行的账户,减少资金沉淀。其次,降低资金占用,加速货款回笼。借助整体产销信息系统,促进武钢的管理精细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和库存管理信息化。最后,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债务成本。以美元贷款置换人民币贷款,以企业债券替代金融机构贷款,以短期贷款替代长期贷款等。比如首钢集团在坚持资金集中管理的前提下,一方面进行资金的有效计划与平衡;另一方面根据变化的市场环境,采取了灵活多样的筹融资方式,使债务结构更合理、资金成本最低。在筹融资方式的选择上。武钢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以间接融资为基础,逐步扩大直接融资比例,从而保障了企业的资金流动,有效地控制了资金支出。

4、大力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在任何经济危机形势下,任何企业要如果坚持以下两个不变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万变就一定能够持续发展。第一,坚持提高产品品种、质量的市场适应性不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落实到提高产品品种、质量的市场适应性上才能发挥作用,才有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第二,坚持降低产品成本不变。降低产品成本是防患价格风险的关键,包括不断降低原料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销售成本等等。有了物美价廉这两条,就有了抵御风险的能力。

总之,钢铁企业的风险管理决不仅仅是一个项目,而是一个长期、不断完善的过程,只有开始,没有结束。风险管理工作在启动和推进时必须有条不紊,持续改进,持之以恒,不断优化,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忠、叶铭、卿吴:基于策略的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机制研究[J].信息技术,2003(2).

[2] 魏忠、叶铭:基于标准体系的信息安全量化评估工具研究[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3(4).

[3] 刘勇昌:关注和防范钢铁产能过剩的风险[J].冶金管理,2005(10).

篇2

【关键词】公共卫生管理 问题 对策

公共卫生管理作为一项全民性事业,关乎所有人的健康。构建完善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不仅能够预防疾病,保护公众健康,还能有效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但纵观我国当前的公共卫生管理现状,思想上认识不到位、资金来源不充沛、紧急医疗体系不健全以及应急政策缺失等问题的存在对公共卫生事业造成极大威胁。为此,加强和改进公共卫生管理,构建坚强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极为必要。

一、公共卫生管理概述

公共卫生管理作为公共管理中的一部分,是政府为履行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在防治疾病、保护和增进人们健康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综合措施,包括制定卫生政策、筹集和分配资源、建立卫生服务组织、健全卫生保障制度、提供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协调社会各方在内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伴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日臻深入,公共卫生事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政府及相关部分对公共卫生管理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并适时采取相关举措,对传统的公共卫生管理模式进行革新,致力于加强和改进现有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促使公共卫生管理日益迈向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我国在公共卫生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不仅有赖于高度的思想重视,充足的物质、资金保障,还需要充沛的医疗力量以及坚强有力的应急系统。但纵观我国公共卫生管理现状,在这些方面仍存有一定的缺失。

(一)思想认识不足

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管理体系,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职能部门、社会公众都应参与其中,树立高度的防范意识,加强对公共卫生的关注。据相关数据显示,当前社会整体对于公共卫生管理的认知不高,缺乏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各地的公共卫生管理教育仍停留在较低水平,未将其置于高度重视的位置。

由于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我国在面对一系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缺乏游戏的应对措施,被动的应对难以顺利解决所有的突发事件。这就使得一些原本能防患于未然并妥善处理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演变成了严重事件,造成恶劣影响和重大损失。较之于GDP等一系列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对于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

(二)财政投入不力

在部分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大部分的医疗卫生经费主要由政府承担。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水平较之以往有了明显提升,但较之于发达国家,我国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与此同时,在一些落后地区,财政资金较为匮乏,难以投入较多置于公共卫生管理事业。因而,一旦发生突发卫生事件,这些地区只能被动等待救援和支持,缺乏积极主动应对的能力。

匮乏的资金体系和微弱的财政支持使得众多地区的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漏洞频发,面对突发事件事件,不仅无法妥善处置,更难以应对。加之缺乏必要的教育和培训机制,公共卫生管理陷入尴尬境地。

(三)医疗资源缺失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剧,推行和深入医疗改革势在必行。这就需要加强医疗卫生建设,强化对各地医疗资源的分配。但受制于我国长期存在的二元体制,医疗资源在分配方面缺乏公平性和均衡性,农村的医疗经费匮乏,医疗设备落后,就医难、医药少的问题突出。但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些发达地区的公共卫生资源过度,存在闲置浪费的现象。

医疗条件严重匮乏使得农村的公共卫生事业步履维艰,面对突发事件,不仅容易贻误时机,还严重影响了效率。这就致使一些地区的伤病患者难以被及时发现并获得有效的医疗救助,从而造成严重后果。

(四)应急网络待建

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管理,离不开坚实有力的应急网络体系。这就需要尽可能地调动社会资源,发挥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抗击一些突发事件,以保证减少和化解危机的产生,有效抵挡和防御危机,切实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保障社会财产不受或少受损失。

但纵观当前我国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建设,各项制度不甚健全,在应急网络的构建方面仍存在较大问题,信息报告系统、指挥体系、预警和检测机制匮乏。在此之下,积极协调并调动各项社会资源,集中社会才智构建完善的医疗救助网络和应急体系成为了横亘在公共卫生管理事业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三、加强和改进公共卫生管理的举措

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管理体系不仅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还能切实改善医疗状况,推动公共卫生事业健康长远发展。为此,就需从存在的问题着手,通过针对性的措施改进思想、资金、保障以及制度方面的问题。

(一)提高思想认识

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成为当务之急。这就需要首先破解公众在思想认识方面的桎梏,强化对公共卫生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一方面,要强化宣传,加强引导,通过设立公开栏,发放宣传册等形式大力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认知氛围,使得公众对于公共卫生管理能有一个准确的认知;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管理宣传工作的长效机制,坚持预防和应对并重的原则,长久不懈地普及公共卫生知识,不断提升社会对于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重视程度,正在提升我国的公共卫生管理水平。

(二)加大财政投入

完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不仅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还需要充沛的资金保障。尤其是对一些落后地区而言,其不仅缺乏对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重视,更缺乏足够的资金应对危机事件。这就进一步加大了危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增强了防御困难。因而,政府在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方面也强化扶持与主导,在卫生防疫、公共安全、医疗救助等方面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适度倾斜公共卫生管理资金和医疗救助力量,不断夯实落后地区应对公共卫生管理事件的物质基础。

(三)扩增医疗力量

面对公共卫生事件,由于缺乏紧急医疗资源,这就使得一些伤患病者很难被发现,也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从而造成一系列不可挽回的后果。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我国在医疗救助方面的力量仍然不足,更突显了扩增和强化医疗力量的重要性。因而,我国应均衡在医疗卫生资源的投放,由医院、卫生执法监督以及预防医学学会等部门共同联手,通过设立定点医院等形式加强医疗救助力量,完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使得更多的公民能够更好地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

(四)健全应急机制

在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管理事业中,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通过应急机制的构建有效应对各项卫生事件的发生。为此,就应当建立由中央统一指挥,地方分级负责的应急体系,同时强化制度建设,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组织指挥体系、信息监测预警报告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助体系以及物资保障体系等在内的各项体系。在构建应急机制过程中,要注意畅通信息渠道,扩充信息来源,借助社会公众的力量共同做好公共卫生管理事业。

四、结语

公共卫生管理事业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民众安全和社会稳定。为此,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有效破解。除了强化社会各界对于公共卫生管理的认知外,还需通过良好的外部环境、充沛的财政资金和足够的医疗救助力量来保证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李志霞.我国公共卫生管理的发展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2(26).

[2]褚文君,姚耿东.中国公共卫生管理事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5(07).

篇3

一般情况下,内部培训师的激励方式,可以从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和职业生涯发展等几方面入手,从而充分调动内部培训师的积极性。

其一在精神激励方面,企业应对表现优秀的培训师及时充分地给予肯定,如每年组织表彰大会等等,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被重视,同时还可以试行评级制度,为其同时颁发相应的资格证书或聘书。

其二在物质激励方面,培训师完成培训任务,除其所有工资、奖金、福利待遇按单位原岗位保持不变外,还应给予授课补贴、设立培训师津贴等等。

其三在职业发展方面,多为企业内部培训师提供各类国内外培训的机会,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与专业技能,还可开阔视野,促使他们今后更好地将自身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行业讯息等传递给其他员工。另外,为培训师提供晋级、晋升等发展通道,激励他们不断自我学习与提升。

电力企业内部兼职培训师及产生的背景

电力企业内部兼职培训师是指由电力企业内部人员担任的,一般情况下有固定任期的,在某一方面或专业领域特长出众,在企业内部有其具体岗位但并非培训师,而是兼任培训师的职责。电力企业内部兼职培训师队伍就是由电力企业内部兼职培训师组成的,承担着电力企业内部重要培训任务的企业内部培训的中坚力量。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电力企业培训具有全员性、技术性、适应性以及超前性等特点。在电力企业,“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所有工作的首要前提,要想做到,靠的是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很多电力企业曾花巨资从高校或者咨询公司聘请专家为员工授课,但由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以及地域性等客观条件所限,培训成本很高但效果却一般。

为改善这样的局面,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培训质量,很多电力企业开始组建一支实践经验丰富,并且熟悉企业内部文化与生产经营工作的内部兼职培训师队伍,并对其任职条件给予一定的限制,如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各专业技术拔尖的优秀人才等。同时,被聘用的企业内部兼职培训师要履行所规定的课时数、课件质量以及授课技巧等任务。

某电力企业内部培训师(兼职)的选聘标准、职责及管理

选聘标准: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培训工作。

2.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3.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具备传授知识、经验或辅导他人操作实践的能力。

4.原则上应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技师以上技能等级证书。

5.不具备学历和资质要求的特殊技能人才,可以特殊考虑聘用,实施专项培训任务。

工作职责:

1.根据公司培训计划,承担公司培训中心的授课任务,并提前做好教学准备,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2.参加公司培训中心组织的教学研究和专门培训,有权对公司及培训中心的培训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3.根据统一安排,参与培训教材编制、考试题库建立、案例整理、培训需求设计等,并参与公司的培训资源建设、开发与创新。

选聘对象:

1.公司各类专家、专业技术带头人、技术能手自然入选兼职培训师队伍,作为公司常态备用的兼职培训师。

2.公司各级领导干部应根据兼职培训师工作的需要,主动接受选聘。

3.公司系统在职员工,符合兼职培训师标准的,经本人申报或经单位、职能部门推荐,经公司培训中心初审、公司人力资源部资格审核合格后,由公司分管培训教育领导聘任。

4.如果由于培训项目需要,需外聘高水平培训师,则由培训中心提出方案,经人力资源部核准,报公司分管培训工作的领导批准后实施聘用。

5.每年年末,由培训中心具体负责重新调整培训师队伍,组织培训师申报、考核和聘任工作。

工作形式:

兼职培训师采用项目聘用制,根据培训项目实施需要,承担某一时期的培训任务。

任务分解流程:

1.公司培训中心根据公司总体战略规划、公司技术技能及政治思想等培训教育重点、职工培训需求分级情况等,设计年度培训重点、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及侧重点,并依此从兼职培训师库中选取人选并与兼职培训师及所在单位沟通。

2.人员确定后,由公司培训中心下达兼职培训师培训任务书,并根据培训项目及重点,对培训师提出需求建议及培训重点。

它山之石

英国皇家邮政企业内部培训师的选拔与分级

英国皇家邮政非常重视员工在工作现场的培训,既有师傅带徒弟的悠久传统,又有开展岗位培训所必须的企业内部培训,建立了一支能够满足企业内部培训需要的师资队伍。目前,仅信函公司的内部培训师就超过1600名。他们主要负责一线员工、新入职员工和部门经理以下管理人员的培训。皇家邮政的一线经理肩负指导、培养所属员工的职责,同时也是企业B级内部培训师的重要组成,他们在工作现场为员工提供在岗培训和实践指导,更有利于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效率,从而提升培训的效果。

篇4

关键词:计算机 硬件维护 故障 维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7-0231-01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家用电脑和办公电脑已经对人们的生活与工作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与此同时,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时常困扰着使用者。因此,对于一些常见的故障进行总结与分析,探讨其便捷的解决之道,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1、计算机硬件常见故障及对应解决方法

1.1 计算机cpu方面的故障

一般来说关于电脑cpu的故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常规故障:

(1)温度偏高,尽管没有达到电脑本身的预警系统的报警标准线,但是电脑cpu温度偏高对电脑的运行还是有很大影响,而且cpu偏高还会对电脑系统以及硬件本身造成影响。通常解决办法是降温处理,采取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清除cpu散热器以及电脑散热片的灰尘;可以使用一些可以降温的特殊材料来强化cpu的降温能力,如可以在cpu和散热板上涂硅脂。

(2)很多人买回电脑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系统死机的现象。通过对电脑进行超频操作,经过对数据的分析后,发现死机原因系计算机硬件,而非大家常说的软件系统的问题。解决办法应该是将工作平率恢复成标准设置。

1.2 关于主板

(1)随着电脑使用期限的延长,我们会发现电脑系统时间变慢,虽然自己对其有过校准,但仍不能解决。经过分析,这应该是电脑主板电池电量不足导致的。如果更换电池后依然如此,那么原因很有可能是主板的时钟电路的问题了。这种情况最好是联系厂家或者维修部门。

(2)电源指示灯不亮。这里的电源指示灯不亮是指在开机后不亮,可能很多用户有过因故写下主板然后重新安装,结果出现指示灯的问题。首先,我们可以检查电源是否正常,若电源无故,那么原因很可能是电脑主板的问题。一种是怀疑主板烧坏,一种可以检查主板,若发现弯曲的现象,则是线路的接触不良导致。可以卸下主板,重新安装,固定好螺丝后,重新启动。

(3)出现外置移动存储设备不能被电脑识别的现象。移动硬盘或者是移动存储的其他设备不能被电脑识别,而且会听到异常的噪音,首先应该采取的办法是检查传输接口是否连接好,若驱动没有任何问题则说明是传输端口供电不足。电脑的大部分主板的传输端口都能满足大部分的存储装置的需要,但是有些特殊的移动设备由于设计的原因使得主板的供电量不足,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移动设备的另一条电源线。

1.3 关于电脑的内部存储

(1)长期闲置的电脑无法启动。由于各种原因,用户可能会将电脑闲置长时间,然后突然开机发现系统发出警报,但是出现黑屏,系统无法启动。分析判断是:主要原因可能是内存故障。方法是检查内存条的位置是否松动。内存条的接触不良会导致电脑系统无法启动,可以重新将内存条拔出清理内存槽和内存条然后再插入,最后再次开机。

(2)运行系统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运行程序中出现运行错误的提示,如“非法操作”字样。经过分析,发现原因可能是由于电脑硬件的不兼容或者是硬件本身的故障。

(3)在添加新的内存设备后,电脑开机时出现报警,系统无法正常启动。拔出内存条再次开机若能运行,则是内存问题。

1.4 电脑的硬盘问题

(1)硬盘读写故障。出现两种种情况,一是硬盘不能被电脑识别,具体体现是对电脑硬盘的基本信息诸如主板、电源、bios设置等信息不能显示。问题的原因很复杂,最常见的应该是硬盘本身的构造由于长期使用出现了数据接触不良,里面出现了数据线断裂的现象,更换线路,排除问题。二是读写硬盘信息错误。这表现在误读硬盘容量。分析处理后,重启电脑,进入bois设置程序,检查硬盘属性,若能显示正确的硬盘容量,则要通过软盘启动到dos环境,检查电脑空间分区。很可能会发现分区异常,重新分区,格式化重新启动电脑。

(2)硬盘工作噪音大。硬盘的转速根据不同的设计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牌子的硬盘工作时声音大小各有不同,排除本身的设计因素,主要原因可能是机箱设计和硬盘安装的问题。解决办法是更换机箱,或者重新安装硬盘。

2、计算机硬件的日常维护

2.1 计算机的外部使用环境

计算机是一种相对设计精密的高科技的产品,它对于外部使用环境的要求相对于其他的日常科技产品来说,有着更高的要求。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保证周围的温度不要过于高或者低,常温下的使用环境是最好的使用环境,但是由于气候和使用时限的原因,外部环境成了非常重要的因素。

2.2 使用计算机时要注意使用正确的方法

按照电脑说明书正确使用电脑以及操作电脑,不要随意重启电脑,也不要频繁开关机,尽量按照正常的步骤去使用电脑。在更换新的硬件设备时要注意先关掉电源再进行新的安置。在接触电脑主板电路时,不要直接用手去触摸,以免造成电路的损坏。硬盘的运行是需要稳定的环境的,随意移动电脑会造成电脑的震荡导致硬盘的损伤,大大缩短了其使用寿命

2.3 电脑的硬件维护还要注重对电脑本身的定期清理和修理

定期检查计算机的内部运行环境,检查内部的温度、湿度、清洁度、噪音和接地供电系统等各个方面的状况,要对计算机的各部分硬件状态有清楚的了解,电器的使用必须要时时关注它的状态,等到问题越积越多的时候再去修理或许已经迟了。

3、结语

总之,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对计算机出现的故障进行正确的判定,采取的解决办法也不能太死板,也要根据问题的不同采取对应的解决途径。有些故障的判定是需要运用使用者丰富的个人经验,同时结合各种方法的综合分析才行。普通的计算机的使用者可以通过日常生的积累,逐渐掌握常见的问题解决方法,而专业的维修工作人员要在维修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维修水平,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客户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会计档案管理;意义;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progress, operational and management activities of the various institutions are more and more standardized, more and more systems, gradually formed a relatively complete system of management, and promote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ir own health. Public institution accounting archives are formed in the accounting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for operational and management activities of the institu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rol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accounting archives. This article from the significance of accounting archives management,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accounting archives management measures for a simple discussion. Keywords: accounting document management; meaning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G27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会计档案作为事业单位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事业单位的所有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对于以后经济业务的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但是当前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引起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的意义

1. 有利于促进会计资源的储备中心建设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活动的不断开展,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档案信息数量

大量增加。为了更好的利用会计信息、促进事业单位的快速健康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会计资源的储备中心。以往的会计档案大多分散在各个部门或者个人手中,影响会计档案价值的实现,而有效的开展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对于集中管理会计信息、建立会计信息储备中心、实现会计信息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有利于保护会计信息,防治信息泄露

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档案没有实行统一管理时,由于档案比较分散,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且档案意识不强,容易发生会计信息泄露的情况,从而给单位带来严重的经济和财产损失。而对会计档案进行统一管理就减少了会计信息泄露情况的发生,避免造成重大的损失。

3. 有利于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档案管理的情况,对会计档案进行管理能够使财务部门参照各种会计信息,更好的进行财务管理,促进财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同时,所有的会计档案资料集中放置在档案室进行管理也减少了对人员的占用,符合精简节约原则。

二.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的措施

1. 提高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档案的管理水平,因此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这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掌握充足的专业管理知识,树立职业道德意识,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责任感,能够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同时,单位内部还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更好的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2.各级领导要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

很多领导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认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创造出经济和社会效益,因而将其摆在次要的位置。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会计档案管理带来的间接经济价值,以及对单位整体工作的有效开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因此,必须要加强各级领导对会计档案管理的认识,加大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全体人员的会计档案管理意识,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3. 加大资金投入,实现会计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以往的会计档案以纸质档案为主,不仅管理较为繁杂,而且查阅起来也费时费力,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电子档案成为了可能,大大减少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方便了使用者的查询,逐渐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事业单位也要顺应时代潮流,加大资金投入,实现会计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

4. 建立和健全会计档案的管理机制,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首先,要完善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制度和责任制度,把具体工作和责任落实到个人,并进行定期考核,对于工作突出的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表现较差的给予警告,端正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其次,要建立严格的会计档案信息的查阅制度,对查阅会计信息的人员进行登记并进行监督,避免有人私自修改、删除、或者拷贝会计信息,造成信息泄露。同时,还要对会计档案信息进行备份,防止意外情况发生时会计信息的丢失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特别是在电子档案占据比重越来越大的今天,由于计算机在操作上具有一定的风险,一旦操作不当或感染病毒,就可能使信息无法找回,因此必需要保存好原始纸质档案。

三、总结

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促进事业单位稳定健康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新形势下,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事业单位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就显得更加重要,因此需要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共同努力有效促进对会计档案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郝嫩月.进一步加强企业会计档案管理的探讨[J]. 商场现代化. 2008(17)

篇6

【关键词】机电设备;管理;维护

机电设备是工业生产和日常生产中常见的机械自动化装备,随着科技水平不断地发展,其应用获得了不断地推广。机电设备在应用中不断地朝着自动化、综合化、连续化、精密化和柔性化等方向发展,切实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发展动力。针对机电设备发展应用,不仅仅是设计和制造出更加优良的设备,而且有机地维护好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意义重大,对于企业的安全化生产和经济效益有着不容忽视作用。通过分析机电设备的应用和发展现状,分析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维护和管理措施有着重要的意义。关于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方面的研究,相关专家提出了许多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知识,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工业发展的新形式,提出更加符合实际,切实有效的理论成果。

一、机电设备应用中存在问题 机电设备已经深入到我国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基于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设备随处可见。然而,在机电设备大范围应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影响设备正常工作的各种因素,从而产生了许多问题,具体如下:

1.设备缺乏日常维护和管理

对于正常工作的机电设备,采取日常维护措施才能保证其正常的工作寿命和工作质量。目前,存在某些机电设备缺乏维护和管理,只有故障出现才会进行管理和维护,这就严重影响了其正常工作,造成经济损失和带来生活不便。

2.设备缺乏正确的使用指导

随着机电设备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正确使用机电设备成为了重要挑战。在机电设备性能正常情况下,由于不熟悉设备的使用规律导致出现故障经常可见。此外,某些操作人员存在严重失误性操作,导致机械不能正常工作甚至发生事故,成为安全隐患。

3.机电设备工作环境缺乏规范

机电设备只有在符合其使用说明的环境下才能发挥出最佳性能,创造最优的生产效益。机电设备的工作环境包括工作温度、干净度、湿度和噪声等情况,这些因素对于设备的正常工作起到决定作用。然而,由于缺乏强制性的使用规范,在非正常环境下的机电设备工作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工作环境规范是机电设备正常工作的基本保障条件。

二、 机电设备维护分析 机电设备维护是指采取合理的措施,针对机电设备工作条件进行优化,提高设备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结合实际机电设备的运营情况,维护主要措施如下:

1.明确维护标准和内容

机电设备维护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机电设备的正常工作条件,维护标准应结合设备具体运行状态。维护标准要求经过维护后的设备能够达到近似设备性能最佳,保证设备的工作性能。机电设备的维护内容主要包括机电设备的工作状态、工作环境和工作效率的检测,主要的方式为通过分析设备的各部分进行维护,对于需要的部件进行更换油,需要除尘的部件进行除尘等操作。

2.机电设备工作环境维护分析

关于设备的工作环境,是维护工作的重要环节。机电设备的电子部件受环境影响最为重要,工作环境检测包括测试工作温度、湿度、清洁度,当发现不符合设备使用要求时应采取合理的措施。

3.机电维护策略及执行办法

机电设备的维护主要目的是防止设备在工作中出现故障,降低出现故障导致安全事故的概率。维护策略应以保持机械性能为主,结合设备的工作时间采取适当的措施。具体维护办法包括:复位法、对比法、观察法和替换法等。

三、 机电设备的管理分析 机电设备管理主要指企业管理人员通过分析设备的运行状态,对设备进行有效地控制,最大程度的保证设备的工作质量和设备的工作寿命。设备管理是当今经济和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分支,利用先进的管理思想,结合工程实践,对机电设备进行合理的控制。主要管理分析如下:

1.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

机电设备管理汇集了机电知识、计算机信息知识和管理知识,作为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为广泛地知识面。专业知识需要企业进行统一培训,请专家讲解包括机电设备维护、设备管理知识和机电设备原理等。并且,作为企业高层领导必须熟悉企业所使用机电设备的整体情况,具备管理能力。

2.建立信息化的管理系统

当今信息化管理技术获得不断应用,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促进机电设备的实时控制和自动化控制,降低管理人员压力,提供更为可靠的管理手段。信息化系统需要建立中心信息处理平台、信息传递中心、信号执行中心、诊断与检测中心,通过建立信息化系统实现在计算机中心的远程控制与管理。

3.机电设备的定期监督措施

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出现的故障,在故障发生前均会有异常现象。通过进行定期监督检查,能够有效地控制故障带来的经济损失,防止企业出现事故失控的现象。定期监督检查需要制定相关检测内容和计划,按照规范进行重点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记录,方便后期出现事故的处理。

四、采用先进的维修理念 采用良好的维修方式,将可以延长机电设备寿命。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遵循了设备发生故障的规律,增强了维修的针对性、灵洁性,提高和效益,使维修工作达到了最终目的,实现了总体要求,从最大程度上延长了机械寿命。

1.预防维修。近年来,被广泛宣传的“预防检修制”的基本思想是“定期检查,按需修理”。它是通过预防性检查这一环节(技术手段)来确定保养和修理。它的核心是“按需修理”,也就是按照维修对象的实际技术状况,而不是按照实际使用时间来控制的维修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大大降低了机械故障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机械寿命。但这种维修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维修工作针对性差、工作量大、耗时多、会因拆装可能埋下一些新的故障思想隐患,大大降低了机械设备的可靠性。

2.主动维修。当前的维修方式主要是事后维修,即在机械设备发生故障后采取措施使其恢复。按照现代维修理论,这种维修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经济的,会造成工程停工及人力、资源的浪费,严重的将导致不能按期完成工程,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造价昂贵的工程机械,运用现代先进的维修理论进行有效地维修与管理,改被动维 修为主动维修将十分重要与紧迫。

3.改善维修。这种方式是根据故障记录和状态监测的结果,在修复故障部位的同时对工程机械性能或局部结构加以改进,旨在克服工程机械的先天不足,改善设备性能,减少故障,但不能补偿工程机械的无形磨损。

4.以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技术为主。事后维修、预防维修,以可靠性为中心维修的思想,各有长短,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机械地规定某个维修单位或某种机型只能采用某一种维修方式,即不符合实际,又难以奏效。随着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先进的工程机械将装备机电一体化的在线自动监测和故障诊断等仪器设备,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将成为工程机械维修管理的主导思想。

五、结论 机电设备科技含量将会不断加大,应用范围将逐渐推广。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在工业中将会受到更多关注,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维护和管理机电设备意义重大。因此,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对维护保养及管理人员要求将会提升。采取维护和管理相结合,完善机电设备的维护管理制度,使机电设备在最经济下进行工作,从而提高机电设备的利用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秀莲.加强设备状态管理 降低设备维修费用[J].中国设备工程,2006(2).

篇7

一、电力行业绩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绩效管理目标不明确。电力企业的工作重心一直是围绕着如何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多发电,领导没有意识到员工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企业中处于从属地位,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本来就较难获得有力的人、财、物支持,加之对绩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导致绩效管理实施起来困难较多。电力企业作为国有企业,垄断经营,员工的收入来源相对固定,对绩效管理没有足够的认识,认为即使实施绩效管理也不会对员工收入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态度上存在消极抵触情绪。

2、考核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由于电力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对部门职能人员的专业要求不高,大多不是从生产一线电力专业人员改行过来,就是通过各种关系进入该部门,真正人力资源专业出身的廖廖无几,造成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导致在具体实施绩效管理考评工作中问题突出:考核人员对绩效管理的认识模糊,应该从哪些方面对员工的工作进行绩效考评没有明确的界定,在操作上存在技能和知识欠缺,在发现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时缺乏善于总结和分析的能力。有的责任心不强,为了管理便利,在流程上轻视或简化某些环节。最大的问题就是在考核的过程中认为人动和干部任用主要由领导决定,考核只是履行程序,例行公事,因而对绩效管理的工作不积极投入,考核不够深入,流于形式。

3、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考核的权力过于集中在高层,主管绩效管理的人事部门也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而开展工作,这样就失去了考核的价值。二是考核工作没有制度化和规范化,纯粹是为了考核而考核。绩效管理是为了促进员工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但是考核人员为了迎合上级而制作出与事实不相符合的绩效考评表,没有完善的制度加以规范。三是考评手段、考核角度单一。不同岗位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应该是不同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对岗位加以区分,采用一套标准,这样就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考核,考核便缺乏真实和有效性。考评角度单一主要表现在对员工的考评结果是根据直接上属领导对员工的直接评价为唯一标准,没有从同事和工作性质等多方面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四是考核指标模糊、难以量化。缺乏明确的考核指标,考评出来的数据无法进行准确真实评价,这样之前的考核工作也就相当于做了无用功。

二、建立健全电力企业绩效管理的途径

首先就是要提高管理者对员工绩效管理的重视。提高管理者对员工绩效管理的重视能够保证绩效考评出来的数据与事实相符,而不是流于形式,真正的反映员工在工作中的效率。通过对员工工作绩效的评价可以督促他们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这样就可以使企业人力资源的效用发挥到最大,从而有效促进企业整体运营绩效的不断提升。

其次要构建具有电力企业特色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适合电力企业的绩效评价办法,对于企业负责人的绩效评价可以采用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评价法、目标管理、关键绩效指标、平衡计分卡等方法。对于部门负责人可以选择目标管理、关键绩效指标、平衡记分卡方法。对于基层员工采用关键事件法、目标管理法、平衡记分卡、关键绩效指标法、360度评估法等绩效指标。

接着就是要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地位,增强考评人员的素质。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之前,领导者应该明确考核的目标,根据不同的岗位制定不同的绩效标准来反映他们的工作效率。要保证绩效管理得到贯彻实施必须要发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作用。同时要提高考评人员的素质,通过培训和深造来保证他们真正掌握绩效管理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备安装;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也实现了质的飞跃。此时,人们对于建筑设备的安装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由于建筑设备安装本身的特点,在安装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这些问题的产生,提高设备安装的质量是本文将要侧重的内容。

一、建筑设备安装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设备安装的质量存在瑕疵

建筑设备安装是否合格对于建筑整体具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在设备安装过程中不注重追求质量的完美,导致建筑中出现一些影响建筑美观的现象,例如室内吊顶、灯具、风口等的布位不协调;室内或者楼层吊顶有水印;室内开关、插座的安装位置不协调。这些将对建筑的美感有直接的影响。这些质量瑕疵的产生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是设备安装现场的管理存在漏洞,设备安装人员对于质量控制没有概念,他们只追求设备的正常运行及功能的实现,忽略对于建筑本身美感的考量。其次,产品没有受到良好的保护,导致出现裂纹、划痕等瑕疵。再次,建筑本身没有考量水、电、通风等基本设备安装问题,导致设备的安装无法完全达到维持建筑美感的目的。

(二)建筑设备易产生噪音污染

设备的安装以及其正常的运行过程中较为容易产生噪音和振动。这主要是由于排水设备、暖通设备、空调设备等设备运行时,惯性力和不平衡力的干扰很容易导致设备配件的振动,进而影响到设备与建筑之间进行衔接的部分,最终形成空间的噪音和振动,对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等造成不良的影响。尤其是我国在不断建设生态文明的环境,噪音污染是需要治理的一大项目,因此建筑工程中应当重视如何解决噪音污染的问题。

(三)建筑设备安装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建筑设备安装后进行试运行,会出现电动机无法正常启动或者发生跳闸现象。尤其是针对容量相对较大的电动机,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会高一些。这种问题的发生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1.主变压器的绝缘性能失灵。在设备安装时,如果螺帽、钉子等物体掉入主变压器的配件中,或者密封装置损坏、没有正确安装都有可能造成主变压器绝缘性能的减弱,严重时甚至会引发事故。

2.主变压器不能采取自动跳闸保护。主变压器线路出现短路、接地的情况导致其不能采取自动保护措施。这种问题会导致主变压器的内部温度突然升高并发生物理、化学反应生成可燃性的物质,严重时会引发爆炸事故。

(四)建筑设备安装中的管理问题

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没有实施责任制划分,导致问题发生时找不到对应的责任方。这样容易导致施工人员不注重安装质量的问题发生,无形中增加了设备安装工程的成本。同时,随着各种新技术、新手段的引进,施工单位管理人员仍然坚持传统的技术管理理念,最终将不利于增强在同行中的竞争力。

二、建筑设备安装的管理措施

(一)严格管理

在建筑设备安装过程中,应严格选用技术纯熟且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不能任意调换施工人员。安装步骤或设备的改动必须经过专业设计技术人员的论证决定,从而减少人为的失误。施工过程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规定进行,不得随意增减环节。安装过程中应做好相应的记录并按时进行安全检查,以便于发生故障时的检查与排除。此外,应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安全施工培训,施工单位应对设备安装工程实行全程监督,安全员应每天检查安装现场,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二)安装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整个安装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加强建筑设备的安装管理的最基本目的也是为了能够保证安装施工的质量能够达到技术要求。为此,我们必须要重视起建筑设备的安装质量管理工作。首先,在安装施工过程中应当注意安装技术的管理与控制。在设计施工时,首先应当根据实际的工程需要进行组织设计,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做好有关技术交底工作管理,确保设备的安装是在有条不紊的情况下进行。加强监理工作的开展与实施,注意结合实际工况,不可照搬经验,要切实按照监理工作要求的规范进行技术监督管理,严格把关设备的安装技术质量。其次,应当做好建筑设备安装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工作。当前很多建筑单位都是以竞标的方式将整个工程承包给某个施工单位,而施工单位又往往会将施工项目分成不同层次再承包出去,这样就使得整个施工单位的管理较为复杂混乱,施工人员来源较为复杂,很多施工人员并不具备安装建筑设备的资历,或者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培训,也无实际工作经验。这样以来,建筑设备的安装质量自然是很难得到保证的。为此,必须要加强建筑设备安装人员的管理,制定合理的人员上岗制度,对于技术性要求较高、专业性较强的施工环节,必须要施工人员持证上岗,以确保设备的安装质量。

(三)安装材料管理

施工材料进现场必须通过双人复核来检查进料质量,并通过材料现场检查、与设计图纸标注材料是否一致。例如:在进行供排水设备安装施工中的材料管理,首先,在管材进场时要检查管材管径是否与标注管径一致;其次,根据图纸对管材材质的要求检查管材材质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最后,核对进场物料数量。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检查,来保障供排水设备安装的质量。另外对于工程设备安装过程中使用的辅料,也必须加强监管。例如:中央空调工程安装过程中使用的密封胶,必须采用合格厂家出场的产品,避免假货的进入。材料管理员要时刻注意,进场物料的保质期、厂家等。通过主要材料与辅助用材料双重监管,保障工程施工使用材料符合要求,为建筑工程设备安装质量提供基础的保障。

(四)培养施工阶段的专业型人才

我国大多数建筑施工单位,很多操作工人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就上岗,高级技术工人少之又少。其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施工部门为了降低人员开支成本,会雇用农民工作为所谓的专业技术人员,这必然不能保证科学合理的操作质量。第二,很多施工企业违反正规的企业标准,大都采用地方工艺标准,而工艺标准在不断的修改更新,有很多老的内容已经落伍。特别是现在推广的一些新技术、有机材料等,老工艺里面根本就没有详细的说明。

(五)注重成品外观和性能的维护

建筑设备安装人员在安装各种产品时,应当尽量保持手的干净整洁,必要时可以戴手套以避免对产品的外观造成损害。产品已经安装成功后,施工现场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成品进行维护,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六)工程验收

设备安装工程验收必须做到科学及严格,施工单位应认真完成竣工报告和竣工验收报验单并交给监理单位,再由监理单位对照竣工资料对工程进行验收。验收单位应严格按照质量要求仔细进行验收,及时发现问题并勒令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在确保所有设备都安全运行并符合要求后方能移交给业主。

三、建筑工程设备安装的未来发展前景

在我国经济体制需要改革以及对外坚持开放总的政策方针指引下,经济增长的速度逐年攀升,基建规模在不断壮大,各类建设项目的数量也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大型工业建设及技术改造也取得了新进展,设备种类不断丰富、数量庞大、科学性高、跨领域性强等特征。对普通的工业建设项目,其设备工程投资大约占项目总投资的工业技术改造项目所占的比例更高。在将来的发展中,国家会对能源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就决定了清洁能源的投资在设备投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同时,设备工程监理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地位也会更重。对工业基建项目、水电工程项目、清洁能源发电项目等设备投资较大,技术要求高、质量要保证,基于这些特点就决定了这些项目的设计方案时否科学,安装过程中是否符合指标,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与设备工程监理服务对象也由项目法人或建设单位向政府、金融机构、保险机构、产品生产单位、设备采购部门、设备安装部门等拓展。由于不同的要求,他们也会要从设备工程监理部门提供专业性的服务。通过多层单位协同合作,能使工程设备安装质量得到保证。

结束语

建筑设备安装过程较为复杂,且技术要求较为精细,故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及技术素养,并能严格按照设计图纸与相关规范进行安装作业,对已出现的问题应及时、高效、透明地进行整改,以确保所有设备的安全安装和运行。

参考文献:

[1]徐昶权.建筑设备安装管理措施及未来发展展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6:391.

[2]张登伦.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3]邱勇.建筑企业机电设备安装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科技与企业,2012,02:21.

篇9

煤矿机电设备包括多种,主要分为动力、采掘、通风排风、提升运输设备等。煤炭机电设备是煤炭产业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整个企业的动力,贯穿于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对于机电设备的投资在煤炭企业全部的投资中能占到一半的份额,显而易见,对于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维护是必不可少的。 在矿井延深长、设备多的煤矿生产中,更应该注重机电设备的维护。要保证其安全、可靠,还要在生产过程中保证其高效的运行,这样才能为煤炭企业的高效生产奠定基础,从而影响到煤炭企业的经济发展状况。对于有效的加强机动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是一个关系到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要加强内部的管理和设备的高效应用,为煤炭企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及维护的现存问题

管理理念滞后,制度监察不到位

据调查显示,在全国煤炭企业中,能够完全按照安全生产标准管理的单位只占了20%。在一些中小企业中,未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进行重视。对于煤矿机电设备的定位,紧紧停留在表面,定位为辅助生产的工具。在日常的企业生产中,并未加强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更加没有进行维护方面的工作。煤矿机电设备专业性强、范围大、深度广,在日常管理中,没有明确的操作标准,监督的制度不严格,所以在监察过程中出现不到位的情况。

机电专业队伍建设滞后

在企业的建设中,人才是最重要的。在煤炭企业机电的专业队伍中,人才也是关系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的关键因素。因为煤矿生产风险比较大,出现的安全事故也不少,导致机电设备操作员频繁跳槽。在培训方面也存在的一些问题,煤炭企业专门的培训机构存在教育方式落后、理论和实践分离的情况。这样就使得培训的结果不明显,专业队伍建设处于滞后状态。

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及维护的重要措施

定岗定员,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

对于企业的特种岗位,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对于机电设备的操作、维护人员来说,必须加强员工的自身责任感,确保工作安全稳定的运行。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岗位制度。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工作任务量的核定标准,根据每个岗位的责任轻重,针对个人进行任务分配。对于特殊的岗位,如变电所、井下排水泵的管理员要根据包岗措施进行操作。在制定岗位责任的时候,要将各项的管理指标细化,根据硬性的指标进行考核制度的制定。对于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情况的监督,职能部门要进行动态的管理,不可制定措施之后,就任之自由发展。要切实的根据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落实,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对于不正确的行为,进行及时的纠正。

加速机电设备技术改造进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中,要注重设备技术的改造。在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中,要以技术带动整个企业的发展,既要提高工作的效率,又要注重质量方面的保证。要加强技术方面的投入,采用先进的技术、优质的材料、全新的工艺,集中力量进行机电设备方面的研究,进行改造方面的探讨,整合出适合改造的方案。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根据制定的方案进行管理与维护。

健全完善质量监控与检修体系

在事前预防措施中,一是坚持标准化设计,力求煤矿机电设备设计安置做到全面系统规范,尽可能地杜绝隐患发生的可能性;二是设备配件的购置验收要严格把关,选择有资质、信誉良好的厂商进行合作,严格落实验收标准,必要时应拆机检查;三是坚持把好设备安装质量关,除统筹监控设备安装质量外,还应就关键工序作阶段性验收,尤其要把好调试质量关。

机电设备管理信息化、制度化

机电管理制度化、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对重要机电设备实施跟踪管理,建立、健全设备运行档案,为设备选型、基础管理和强制保养等提供详实可靠的基础数据;制定设备更新计划,及时更新、报废部分超期服役或可能威胁人身安全的机电设备,并有效保证相应设备的及时投入。

加强机电管理维护队伍建设

发挥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是机电设备管理、维护工作中的最主要因素。提高机电技术队伍素质,首先应保证煤企技术人员队伍的稳定性,适当给予专业素质过硬人员物质或精神层面的褒奖,挽留技术人才;其次可通过定期、不定期组织的技术培训,从操作规程、设备性能、设备原理及故障处理等方面提升维修人员技术水平。

结语

篇10

【关键词】水利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现状 措施

一、前言

我国相继出台了针对财务管理的相关政策,对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尽管水利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的工作已逐渐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但是当前,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仍存在内控的意识还比较薄弱,收支管理以及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建立健全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强化其内控的意识,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水利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要求。

二、分析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一)水利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管理仍存在不足之处

水利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工作仍是被动地按照财政拟定出来的指标执行,没有将水利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考虑进去,使得预算编制的管理仅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到水利事业单位内部。而且水利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编制过程中,对于预算的收入和支出,没有根据水利事业单位的发展任务和计划来展开。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不足,研究不透彻,实际情况的反映不全面,而且对预算编制的管理中仍存在着不足之处,无法全面、科学以及有效地管理。

(二)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的落实还不到位

就目前部分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内部控制的意识与控制的理念落实还不到位。尚未形成完善的部门或单位内部会计体系,一部分水利事业单位没有完善的审计和监督部门,审计和监督工作的力度不强,单纯的依靠领导行政的监督,使得监督的范围不全面,财务人员财务行为的监管力度不规范,无法有效控制水利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率。

(三)水利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管理还未完善

某些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截留、隐瞒、挤占财政或其他方面的收入,甚至是有将单位的收入转移出去等现象发生。部分水利事业单位为减少纳税或调节收入等,将经营的收入记成来往帐,造成单位年收入有出入。水利事业单位支出的审批制度不完善,开支的范围较大,借发奖金来提高补贴,更改专款资金的使用情况。

(四)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监督体系还不够健全

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预算比较严且定额的限制比较大,使得预算部门或单位申请多,财政部经常要处理申请,无暇顾及预算管理、资产管理,更没有太多的精力认真执行监督资金的流向,财务监督执行力度不够,使得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监督得不到全面的发展。

三、强化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分析

(一)强化水利事业单位对财务预算的管理

我国财政的不断完善,加大了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力度,使得财政管理进一步规范。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实现分类的管理模式,将支出分为项目支出以及基本支出,并建立其单一国库账户的体系,并且全面推行政府采购等财务管理的基本框架。强化水利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丰富预算管理内容,并成为财务管理最为主要的内容,使其能够进一步渗透至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

加强单位领导对预算编制的重视,尤其是内部人员,使其能够参与到预算编制的工作中,收集各方建议,制定出合理的预算方案,并不断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符合水利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且财务人员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应打破自上而下指令性的预算编制,有机结合所有的编制方法,细化预算到给部门及项目中,确保预算合理性、科学性。

(二)完善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系统

当前,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构建并完善一个高效、科学以及完整的财务信息系统,不仅能够健全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还能为财务的支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完成数据的包容和对接,使数据之间能够相互包容和沟通,确保财务管理过程中对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分析更为全面和客观。

(三)强化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理念

加强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念,主要从法制理念、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及市场经济效益理念等几个方面展开。(1)强化法制的理念,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如会计准则和会计法等,参照国家统一财务的法律法规,并根据水利事业单位实际的情况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2)水利事业单位应将财务管理作为核心理念,市场经济体制下,水利事业所处的环境比较复杂,且不确定的因素比较繁多,因此只有将财务管理作为核心理念,充分发挥财务预测、计划、决策以及控制和考核等几个方面的作用,使其能够很好的控制资金和成本等;(3)树立市场经济效益的理念,能够转变水利事业单位封闭、零散财务管理,降低财务运营中的成本,提升资金的使用率。

(四)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水利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能够有效防止资金流失,提升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降低国家财政的支出。明确水利事业单位产权的归属,并对预算进行统一的管理,建立健全单位国有资产使用、占有等方面管理的制度,实现其国有资产管理科学化、经常化以及制度化。

四、结束语

加强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使其与国家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其管理的制度相适应。通过引进水利事业财务管理的新理念,正确处理好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改革之间的关系,不仅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还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更好地为水利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乔志.浅谈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强化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