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大学英语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4-03-21 17:42: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习大学英语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在三年级阶段,有48.6%的学生已经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42.8%的学生已经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但尚未通过六级考试,还有8.5%甚至连四级考试也未通过。学生在高年级阶段英语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这将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水平差异,充分体现个性化。在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中,我校学生在英语学习五项技能的发展上是非常不平衡的,在对英语技能的自我评价中,学生对阅读比较有信心,而认为听、说较为薄弱,46.1%的人认为自己的阅读技能是强项,而52.4%的学生认为听力部分最薄弱。新《课程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而目前我校学生的英语技能仍体现了传统的“重阅读、轻听说”的特点。这需要加强基础,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和写的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2.英语学习投入不足。在学习安排上,大部分学生课后用于英语学习的时间很少,57.6%的学生每周用于英语学习的时间低于2小时,作为需要不断练习和应用的语言技能学习,学习投入度的不足会大大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尤其是尚未通过英语六级的同学,这样的学习安排是极不合理的。此外,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一方面,学生对英语学习更加重视和自觉,学习更趋实用性,目标更具体;学习观念正确,朝着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我校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知识还很欠缺,运用也不够自觉,需要较强培养和训练。教师应该根据大学英语学习、学习者的特点,结合学习策略的相关理论,把学习策略贯穿于日常的教学当中,在实践中切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应该鼓励学生之间加强交流,介绍学习经验,在学生中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
3.基本认可英语教学,对教材满意度不高。对于英语教学的效果上,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老师备课认真,英语课能够让他们有所收获,对高年级阶段的英语教学总体上表示满意。这体现了我校大学英语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和教学水平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对于教材,近一半的学生对教材满意度不高,认为内容一般,尤其是基础英语的综合教程和听力教程,这样的教材还不太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建设仍需加强。
4.期待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由于七年制课程的特殊性,学生在第三学年有两个学期的英语必修课,原来没有进行分级教学的大学英语V和VI在教学过程中困难重重。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原先设置的“大学英语V级”和“大学英语VI级”并没有学习热情,仅有4.8%和1.9%的学生认可这样的设置,约有一半的学生希望在三年级开设医学英语课程(包括中医英语和西医英语),在技能类提高课程中,学生希望开设“英语视听说”,这与学生对自己英语技能薄弱环节的自我评估相符,也体现学生希望自己英语应用能力上能有所提高。此外,大部分学生认为在完成大学英语必修课的学习后,应继续开设专业英语课和英语选修课。选修课型的选择结果为:学生对于英语学习还是有着很大的需求,尤其是影视欣赏、英美文学选读、英美文化概况、中医英语等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的课程。对此,学校和公共外语部应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师资潜力,完善师资培训,引进高素质人才,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二、对大学英语提高阶段课程体系建设的建议
1.新形势下教育理念的更新。如火如荼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需要各个层面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中医院校大学英语提高阶段课程体系的建设应充分体现新《课程要求》的要求,以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为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求为目的,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学校职能部门、教师、学生全面更新教育理念。学校职能部门需要了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全面关注大学英语提高阶段的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学环境等各方面予以政策支持。英语教师需要适应时代需求,探索个性化教学的新途径,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培养,加大精力投入,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应该对提高阶段的英语学习有正确的理解,了解自身的水平和学习目标,重视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锻炼。
2.选修与必修有机结合的多样化的课程设置。中医院校大学英语提高阶段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需求,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可供选择的课型,同时将选修课与必修课有机结合。在选修课的课程设置上,设想分三个模块,语言技能类、语言文化类、医学英语类。具体可开设课型建议为:其中语言技能类课程根据学生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的需要,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把所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应用到所学专业的学习和研究之中,使英语教学同专业要求做到有效结合。语言文化类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语言的思想内涵,在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和熏陶学生的文化素养,使进入英语提高阶段的学生通过高素质的英语语言文化、艺术环境熏陶,更好的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人生观、科学观等,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并使他们在思辨中、在运用中学习语言,丰富文化知识。(本文来自于《校园英语》杂志。《校园英语》杂志简介详见)
医学英语类课程体现了医学院校的特色,也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他们今后在专业领域的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总而言之,上述选修课程的设置思路,既考虑了提高大学生生英语综合素质的需要,同时把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并通过应用提高阶段学习,检测学生专业英语水平及综合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实现英语学习促进专业水平提高的目的。同时,鉴于大部门院校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开设课型可在三个模块内循序渐进地发展。在必修课的课程设置上,大学英语提高阶段课程主要体现在七年制学生的第五和第六学期上,在完成了前四个学期的学习后,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性仍然很大,因此建议在必修课中依然给学生选择的空间,开设不同课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建议七年制学生在完成大学英语四级学习后,提高阶段的英语课程为任选一门必修课程学习。同时,要给予学生选课指导。
3.课程团队的建设。大学英语提高阶段课程体系中每一门课型都需要建设完善,在选修课中,往往会出现因人设课的局面,由某一个老师承担一门课程,这对课程的发展和教师的能力提高都没有益处,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课程团队的形式应予以推荐,尤其是医学英语课程,需要明确课程定位,理顺医学英语课程间的关系,加大医学英语课程师资力量的培养力度。课程团队建设的核心是师资力量。规划和加强师资力量是大学英语提高阶段课程发展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学校需要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同时在政策上鼓励教师开设选修课。在教学方法上,应顺应时代潮流,将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多媒体英语教学模式贯彻到提高阶段的各种英语课型中去,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需要在学习策略上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
三、总结
篇2
关键词:服务外包;英语教学;人才需求;人才培养;就业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2-0111-03
1 研究背景
软件服务外包是近些年来较为热门的一个话题,所谓软件服务外包即将软件开发过程中一部分非核心的开发项目通过对外发包的方式交给其他公司负责开发完成,在此过程中由于不同地区人力资源成本不同,从而可降低软件开发中的人力资源成本。众所周知,在软件开发的成本中,人力资源成本占比达70%以上,所以软件服务外包能有效地降低软件公司的开发成本。
我国的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仍在快速的发展中,美、欧、港、日为国际服务的主要发包市场,因此,从事软件服务外包方面工作的人员往往需要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目前我国的一些软件企业在承接来自欧美的外包项目时显得力不从心,便是因为其员工的英语语言沟通能力不够理想。
目前许多高校中仅重视专业知识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外语能力仅要求其能够获得大学英语能力四级或六级证书,而不是将专业知识与英语沟通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通过分析合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学生的需求,结合企业的需求探究影响软件服务外包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因素及英语与软件服务外包专业学生其职业生涯的关联,为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2 对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因素的探究
为了解影响软件外包专业学生英语技能学习的因素,我们向合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1、2012级学生发放调研问卷83份,收回调研问卷78份,回收率为93.97%,其中有效问卷75份,占发放问卷的90.36%。
2.1 影响英语技能学习的学生因素
1)性别分布
在75份有效问卷中,男性61人,占总人数的81.33%,女性14人,占总人数的18.64%。
2)年级分布
在75份有效问卷中,201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班39人,201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班36人。
3)四、六级通过情况
在75份有效问卷中,仅通过四级的学生32人,占总人数的42.66%,通过6级的学生10人,占总人数的13.34%,未通过四级的学生33人,占总人数的44.00%。
4)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
调查表明,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为“将来求职需要”,占总人数的77.33%,其次是“交流、了解英语文化”与“应付考试”分别占总人数的32%与30.67%,“学校要求”占总人数的24%。而“为出国准备”占比最少,占总人数10.67%。
5)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从图2中可以看出学生更加重视“与人交流”(50.67%)与“课外阅读”(49.33%)而不是“背单词、学课文、做练习”(45.33%)与“课后听力、写作训练”(34.67%)。这说明学生对现在课堂教学感到不满足,除了书本知识外,还需要扩展阅读与实际运用。
6)是否有计划的学习英语
在问及学生是否有计划地学习英语时,表示“没有计划”(46.67%)的人数最多,其次是“有短期计划”(42.67%),而“有长期计划”(9.33%)的人数较少,仅有1人“有长期计划并分解为短期计划”(1.33%)。
2.2 影响大学生英语技能学习的教学因素
1)学生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应侧重哪方面
从图4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学生希望教学中能侧重对“听说、读写技巧”(48%)的教学,而不是“词汇、语法”(34.67%)、“英语文化背景”(10.67%)和“四、六级考试相关内容”(6.67%)。
2)学生认为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中,多数学生表示教学质量“一般”(58.67%),仅有少数学生表示“很好”(9.33%),表示“较满意”与不满意的分别占总人数的18.67%与13.33%。
3)英语课中什么时候注意力最为集中
从图6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在“教师与学生互动时”(54.67%)注意力最为集中,在“听力练习时”(25.33%)较少,而“讲授考试知识时”(14.67%)与“传授课本知识时”(5.33%)时注意力最集中的学生人数,远少于前两者。
4)为了更好的就业,学校在英语教学时应该注重哪方面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为了更好就业,学生希望多学习“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46.67%)与“阅读、写作、听力、口语等实用技能”(44%)而不是“基础知识储备”(9.33%)。
2.3 学生对入职后英语技能要求的自我认识
1)英语对今后的工作是否会有帮助
从图8中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认为英语对今后工作“有一定帮助”(62.67%),但认为有“有很大帮助”(29.33%)较少,也有极少数学生认为“没有帮助”(8%)。
2)学生对目前计算机行业市场上“计算机与英语双优”的复合型人才状况的认识
上图表明,半数的学生认为复合型人才属于“供不应求,紧缺”(50.67%),少数学生表示“不清楚”(24%),认为“供需关系平衡”与“供过于求”分别占总人数的13.33%与12%。
3)学生最希望在入职时接受英语技能培训的分布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最希望接受“计算机专业英语”(40%)培训的学生最多,其次是“听说能力”(26.67%)、“阅读能力”(22.67%)、“英文写作”(10.67%)。
3 对影响大学英语学习的因素的分析
3.1 学生因素
从整体情况上来看,合肥学院软件服务外包专业学生中取得四、六级证书的比例并不高,仅为56%,通过对比取得四、六级证书的男、女生人数,发现女生的取得证书的比例要高于男生。
从“影响英语技能学习的学生因素”中可以发现,44.27%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将来求职做准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明显的侧重点。对于英语学习,仅8%的学生表示能持之以恒,而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46.67%的学生表示没有制订学习计划。
通过分析,不难得出结论,英语并没有被软件服务外包专业学生重视。学生虽然有较为明确的学习目的,但并未对英语学习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这也是导致取得四、六级证书人数占比不高的主要原因。
3.2 教学因素
据调查显示,48%的学生希望教师在教学时能侧重“听说、读写技巧”,同时58.67%的学生表示现有的英语教学质量“一般”,仅有9.33%的学生表示“很好”。当问及该怎样提升教学质量时,认为应将课堂教学中心由老师转为学生 (32%)和使教学内容重视实用性(37.33%)为主流的意见。
学生对目前的教学状况感到不满足,但也无法明确给出改善建议。在关于“教学课时”的调查中,半数以上的学生表示教学课时不充足。
85.33%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需要特定的氛围,54.67%的学生认为教师与学生互动时学生的注意力最为集中。不愿参加课堂口语训练的学生中,70.18%表示是因为自己口语差、不敢说。71.67%的学生认为考试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了更好地就业,大部分学生希望教师重视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希望教师着重教导阅读、写作、听力、口语等实用技能及计算机专业英语知识。
综上所述,学生不满足于现有的教学质量,希望通过与教师沟通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但学生对自己的需求并不明确。提升教学质量,需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也需要教师了解企业的需求,有计划地将学生需求与企业需求相融合,引导学生掌握能为职业生涯提供助力的英语技能。
3.3 求职因素
多数在校学生的职业规划模糊,对就业前景无准确的认识。92%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今后工作能产生帮助。50.67%的学生认为“计算机与英语双优”的复合型人才属于紧缺人才。50.67%的学生认为企业看中员工的英文阅读能力。40%的学生希望在入职时,接受计算机专业英语培训。70.67%的学生认为精通英语“可以更好的掌握国外的一些先进技术(通过自己阅读原著),使自己能完成更困难的工作”,但大多数学生并不认为自己以后需要经常使用英语与人交流。
通过对以上情况进行分析,大多数学生认为英语对职业生涯的帮助局限于通过阅读专业文献提升自己的编程水平,英语的口语及书面语交际能力并不被重视。
4 对大学英语学习与职业生涯关系的思考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软件服务外包专业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偏重于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在“阅读、写作、听力、口语”等实用技能中,学生更加重视“阅读”。为了探究英语对软件服务外包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是否有影响,调查人员咨询了文思海辉技术有限公司的大区招聘经理,希望能了解到这家世界一流的IT咨询、解决方案和外包服务公司内部对英语的真实要求。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在软件外包企业中,特别是在一家有着外资背景的企业中,英语被普遍的使用。因为发包商多为欧美、东南亚诸国公司的原因,外包企业文化偏向于外企文化,日常的工作文档、邮件大多数为英文书写。如果员工的英语基础扎实,且计算机水平足够,将有机会被公司外派出国。软件外包公司对英语及计算机双优型人才需求较大,其普通员工也需要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等英语表达能力,是否通过四、六级会成为员工入职时英语水平的参考依据之一。
通过与往届毕业生交流,上述的情况得以验证。并且,在他们工作的诸多公司中,部分公司明确表示取得大学英语水平四级证书是录用的最低标准,且公司内部对英语交流能力的要求高于阅读。
英语水平的优秀与否,将能左右软件服务外包专业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学好英语已成为软件服务外包专业学生必须达成的目标,这关乎其职业生涯道路的宽广与否。
参考文献:
[1] 孙国凤.基于需求分析的服务外包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以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为例[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2] 武燕燕.浅析软件外包英语人才需求形势及教学对策[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
[3] 沈红霞.关于昆山花桥服务外包人才外语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J].职业教育,2014(10).
篇3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观;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
英语写作可以充分体现出写作之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应用能力,英语写作能力是现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英语写作被看作是一项产出技能,它在大学英语学习和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书面表达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是衡量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标准之一。然而,在历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学生英语写作成绩普遍偏低,主要表现在:文章的表达方式比较单一、用词不当、内容空洞等,英语写作能力的薄弱制约着大学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进一步发展。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重视程度不够。(2)近年来的扩招现象导致学生英语基础薄弱。(3)教学人数增加,写作教学过程困难增大。(4)教学模式陈旧。其中主要原因就是教学模式陈旧,缺乏对教学内容和过程的创新,导致学生学习没有兴趣,在写作任务的被动驱使下机械地完成写作练习。由此可见,教师应该重视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充分学习现代教学理论。第一,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注重的是结果而非过程,因此不利于知识的建构。写作过程其实就是知识建构的一个动态的、系统的过程,而传统的写作教学只关心写作的结果,这样就会使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写作。第二,传统写作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缺失学习的主体地位,致使写作效率和质量普遍偏低。由于这种独立性的存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失了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进而影响写作教学的质量。第三,评价方式单一化,教师常因为教学任务过重而出现没有批改学生作文的现象,或是批语和评分过于抽象、笼统,这样的反馈信息难以对写作产生积极的作用,学生只关心评判分数,更不会主动去修改错误,长此以往,学生在写作中的错误难以纠正。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改变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观念为基础,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支撑,构建一套适应时展、满足学生需求的大学英语写作有效教学模式。
一、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一)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指导者,是学生构建意义的引导者、评估者。因此,建构主义学习观念理论提倡以下四点,即探究性、情景性、社会性、协作性,由此便生成了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即“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
1.情境
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将情境与其密切联系的操作过程,学生只有将自己完全置身于具体的学习情境中,才能将知识与真实情境联系在一起,实现真正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教师在设计上要考虑教学目标的完成与分析,便于学生建构意义的创设。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学与学习经常与具体的情境相脱离,从而难以避免教学形式化、抽象化、简单化等,不能将复杂问题置于真实情境中得以解决,不利于意义的建构。
2.协作
协作学习是指学生间以小组形式展开的交流与合作学习过程,它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建构主义认为事物不会独立存在,而是源于我们的建构,每个人对事物的理解都依赖于自己的经验,因此,理解程度不同,事物也不具有唯一正确的理解答案。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通过协作讨论,实现自己对学习内容的全面理解,进而完成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3.会话
协作过程中为了完成英语写作任务,自然而然少不了会话商讨,同时,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每位学生都会凭借语言这一媒介来表达自己的思维,从而为群体学习提供智慧共享的资源,达到意义构建的真正目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协作学习适合于英语写作学习,会话过程利于建构主义学习观念。
4.意义建构
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就是意义构建,其构建的意义就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长此以往,便会在大脑中形成知识框架,也就是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因此,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意义构建。
(二)技术支撑――计算机网络
现代教育手段日新月异,多媒体网络便是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最好诠释,也能为实施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供物质保障与技术支撑,具有独特的优势:第一,网络学习资源非常丰富。第二,计算机无线上网技术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因素。第三,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多元交互。同时,学生可利用多媒体网络创建适合自己学习的环境氛围,从而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协作学习。因此,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离不开多媒体网络作为其支撑点。
二、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适应不了现代英语教学的需求,因此,在教育领域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今天,现代教学模式随之凸显而出。本文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建构主义学习观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改善了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该模式的中心是学生,教师是指导者,计算机网络是学习环境,视频聊天、邮箱、博客等是学习介质,一起构成学生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英语写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基于构建主义学习观念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教师是教学的指导者与帮助者,主要职责是:布置写作任务,讲解写作策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分组、指导写作、评价学生作品。(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学习的主要参与者、协作者、探索者、贡献者以及意义的建构者,主要职责是:完成写作任务,担任小组角色,收集资料,参加讨论,完成修改并提交最终写作作品。(3)学生在接收到教师给出的写作题目后,应该第一时间对题目形成自己的理解,但是这种理解往往是片面的。(4)分组应该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基本原则进行分配。(5)小组负责人要轮流担任,并且小组负责人要通过邮件等交流工具做好任务传达与责任分配。(6)小组成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资料收集后要及时发给组内成员。(7)学生根据共享资源初步完成自己的写作作品,即初稿。(8)将初稿发送给其他合作伙伴,每位成员必须认真阅读并给出修改意见。(9)小组成员选择恰当时间集结于一起,通过QQ群聊或实际会和地点实现在小组负责人的领导下对每一位成员的初稿进行评价,在评论中实现个人理解的共享。(10)写作者根据集体评论中给出的意见进行认真的修改。(11)向老师提交修改后的作品。(12)教师收到作品后应该给予详细的评价,并将优秀的作品和典型错误筛选出来,放到课堂中或资源共享中以便学生欣赏和警惕。(13)学生应该认真查看教师给予的评价,认真修改错误,避免类似问题再出现。在整个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均尽量运用英语语言来表达,从而实现英语综合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综上可知,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体现了学生与教师角色的转换,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创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有效提升了学生英语的写作水平,从而为培养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做出努力。
篇4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 综合英语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介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模式,探讨了大学综合英语教学的改革。在该理论指导下,教师、学生、任务和环境构成了一个建构知识的动态的平衡系统,而学生处于该系统的中心地位。分析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四大要素“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对大学综合英语教学的指导和运用。
一引言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大学综合英语教学必须适应科技的高速发展及全球化语境对文化和科技交流的要求。我国培养出的大学生,应当适应高层次专业人才需求,尽可能熟练而得体地运用英语作为交际工具,相对自如地应对国际间的学术和信息交流及各种涉外业务活动的挑战。然而事实是,由于长期的应试及灌输式教育,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虽然能够使学生正确而快速地解答听力、阅读及词汇等英语习题,却不能得体地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换句话说,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较强,而语用能力却很薄弱。所以对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总体素质和全面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更应当为适应需求而进行改革。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综合英语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知识,而且包括在具体情境中形成的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来获取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优化完善认知结构,获得自身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作为学习所必需的四大要素。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大学综合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很好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来源。英语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支持者、引路者、评价者。学生应该认识到自己拥有解决问题的自主权,通过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努力使自己成为知识的积极建构者,逐步提高自控能力,学会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可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在大学综合英语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者,培养适应2l世纪的善于学习的终身学习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设置情境,渲染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入学习
设置情境活动是大学英语教师应当重视的一种手段。“情境教育更关注学习者本身在教育、学习情境中所扮演、担当和确立的角色。学生角色扮演,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从而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习者学习并建立起“主动角色”,使学生从传统教学过程中等待接纳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积极主动投人,参与教学教育过程。具体在日常大学综合英语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主动参与、操练口语、感知语言运用、陶冶情操,如组织英语辩论赛、课堂英语游戏、舞台表演、英语演讲、英语小品等语境活动。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如讲授上外出版社出版、李观仪主编的《新编英语教程))Thesportsmeeting这一课时,作为英语教师,可以身穿运动服、手持扩音器,带着口哨走进教室。告诉学生将要举办SportsMeeting,利用教室通道做小型跑道举办Relayrace,利用讲台进行Longjump等,配上录音机里的运动员进行曲,整堂课有着浓郁的运动会氛围,接近一种真实的语境。学生始终怀有极大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从随后学生的课后作文中了解到,实际上学生也乐意用这种方式学习英语。实践证明,只要英语教师善于组织和引导,情境活动是一种很好的途径,而且是可以在英语课堂上做得到的。
(二)指导学生协作学习,营造民主和谐气氛
在综合英语学习过程中,协作学习是始终发生的,其中包括与教师的协作,与同学的协作等。每当教师启发时,学生应当积极与教师协作,自发通过教师作为中介来获取知识,如围绕教师所提问题,全神贯注思考,认真对待,积极回答。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了解学生掌握了多少,掌握到了什么程度,还要讲授哪些、强调哪些知识。教师在导人英语文化时,设计的任务应当建立在合作学习基础上,如发现了哪些文化间的差异,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以社会性的互助,促进学生学习。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学习既是个体性的建构意义的心理过程,也是社会性的、团队中介的知识合作建构过程。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之间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培养协作精神,共同建立学习群体,这就是一个知识合作建构过程。以李观仪主编的《新编英语教程》Unit6Goodmanners为例。在老师指导下,预先让五个组长带领各自团队,将教材Warmingup中素材里的四幅画,组织自己的小组设法改串成整个对话,为表演做好准备。学生分别在团队小组中,共同学习其中的词汇、语法和篇章等,然后进行讨论改写,协作学习。接着在老师组织下,开展小组问竞赛,相互提问,相互辩论,如“Inourdailylife,welikepeoplewithgoodmanners.W edon’tlike peoplewith bad manners.W hatare good manners or bad manners’?.W hetherwe should punish the persons with bad manners9.Whatare hte di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Westerncountries?”辩论胜出的团队在班级内进行表演,其他同学在原来分组基础上对各个角色的Manners进行辨别,哪些是Goodmannesr,哪些是Badmannesr,并协作写作,总结该团队最后的意见,提交老师。教师总结后,给予鼓励,希望其他同学下次继续努力。因为同一班级的学生具有共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经验和思想情感,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易于相互传递和接受信息,易于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可以相互扩大知识面,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的了解。
(三)组织会话交流活动,促进英语学习
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学习者如果能充分把握这一点,那么对英语的听说以及对知识的温故知新会有相当大的帮助。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比如组织会话学习小组,让成员之间通过交流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以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更多地获得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和帮助等等。其实,组织会话的过程就是促进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都是至关重要的手段。在课上教师经常按角色分组,好差生搭配,上台表演,选出最佳组合、最佳表演者。笔者有时还故意安排不同组的同学相互检查近期的学习效果,要求临桌几位同学相互交流怎样学习英语单词,如何加深单词记忆等,并从交流中体会不同学生的单词学习方法,从中感悟适合于自己的最佳方法。这样多种教学手段并用,不但促进了学习,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加深了学生的协作精神。
(四)意义建构
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深刻的理解。这反映在英语知识结构学习上,便是要充分理解所学新课文的篇章结构、语言点、句子结构、正确语法等,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而后将其纳人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如:笔者利用一节课时间,帮助学生整体理解课文篇章,使之能复述课文,并且归纳本文的教学目标,写出心得,综合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第二节课整体处理学生不了解的重点词语、句型,利用测验检查其具体的字、词和语法等是否能灵活运用,然后发一份与本单元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设计几个问题,要求学生5分钟之内完成,可以口头完成也可以写下答案;第三节课做一套同步训练题,包括单项填空、完形填空以及阅读理解两篇。学生能自我检测是否掌握了该单元的重点。教师在综合英语的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同时帮助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而不要求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的内容。
三建构主义理论在大学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听说能力的提高
根据建构主义所倡导的教学模式,语言教师的任务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运用语言的情景。那么如何创设语言情景呢?可利用多种手段或媒体(投影图片、挂图、录像、声音模拟等)。学生置身于这种情景之中,在教师启发下,会情不自禁地想到运用学过的语言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看法、设想或者疑问。其中疑问可以是关于语言情景方面的,也可以是语言表达遇到的各种障碍,或者是由学生自己创设的、由感而知的、与主题有关的感受及设想。由此与主题相关的诸多内容逐渐丰富起来,学生也应尽可能全面地用语言倾诉出来。这时,程度好的学生应尽情表现(提问、回答、描述情景等),其他的学生注意听、学习、模仿。在教师适当引导下,程度好的学生应该进一步挖掘出问题。这部分学生表现完了以后,中等学生的自信心会大增,也会积极地发表意见。经过这两轮演示,程度差的学生此时也基本上能掌握一些词语了,也可以进行基本的语言操作了。这时,教师或一个程度较好的学生提问,相对较差的学生回答。这样,相对较差的学生在较好的同学主动带领下,可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这是个协作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全体学生都应该踊跃参加,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口语能力,增强自己的信心。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语言和自己不会表达的语言做到心中有数了以后,在教师创设的情景的帮助下,能够清楚而自然地听出并能说出新的语言。接着教师迅速检查,以确保学生都能理解掌握,同时,学生应认真思索,给出暗示,以便教师知道是否继续深入讲解。
(二)读写能力的完善
新的语言点介绍完毕,教师安排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的对话或文章,由教师给出设计好的问题,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回答,以便教师检查其阅读的速度及质量。下一步由学生提出难点,教师解答;而后教师进一步提问,此时对重点、难点作一些解释,必要时运用汉语帮助解疑,最终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目的。同时,根据文章的题材类型、学生的读后感言,安排学生进行相应的写作练习,如短文、信函、故事及调查报告等。其实写作教学更应当重视过程教学。新的写作教学并不是只给学生一个写作题目,学生完成后上交,而是更注重写作的过程步骤。整个教学步骤包括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头脑风暴了解学生的观点,学生计划和组织观点,然后起草写作,最后进行反馈教学等。在这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协作写作,即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并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感兴趣的主题,通过简短的分组讨论得出问题的解决方案,然后学生各自完成自己的文章,而后在小组中分别读出自己的文章并相互给出改进意见,此时应重视文章的中心内容。接着学生分别完善各自文章,然后互换修改文章的组织和语言等。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注意倾听并相应地给出参考意见,最后作出总结。通过这样的建构意义教学,学生语言、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将共同得到提高,达到多赢目的。
教师在大学综合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应当注意,当新课文的阅读理解已经没有了疑难后,教师便顺应变成了“乐队的指挥”,先集体后分组,或按集体——女生——男生等形式进行听说写教学组织工作。先人多后人少最后到每个人都会说能写(用时约1O至15分钟)。练习阶段,学生尽可能用所学语言表达实际意义,这需要做许多实际性的练习。教师逐渐减少对学生的控制,学生应开始试着独立运用语言,进行口头表达,也可先把要说的内容大致写下来再表达。在操练过程中巩固学过的词汇、语句、语法等。
一堂课可主要设计以下几个步骤:
1.创设情景——学生
2.置身于情景中——学生
3.介绍语言点——教师
4.操作——学生
5.练习——学生
从以上五大步骤来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指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5
关键词: 建构主义理论 大学英语 多媒体教学
一、前言
2004年1月,教育部高教司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通知指出,“各高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化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
二、多媒体外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因其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被看作是当代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最早提出者。其后,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Vogotsgy)等人使之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其实际运用于教学创造了条件。作为认知主义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的兴起是近二十年来的事情,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建构主义所倡导的“情景、协商、会话和意义建构”的理想学习环境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建构主义理论走出心理学家的“象牙塔”,进入各级各类学校的课堂,成为支持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重要理论基础。由于中国的教育思想历来倾向以“教”为主,“重教轻学”,这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所以将建构主义作为我国当前学科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必要的,它必将对我们的教学起到积极有效的启发和推动作用。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辩证思想”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认知个体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的,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维果斯基提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维果斯基认为,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社会可以为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一方面,建构主义的观点顺应了外语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为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强有力支持,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目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班级大,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缺乏师生互动,不符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教学方式也过于简单,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灌输的对象,这些传统教学模式因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而大大降低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语言学习是学生对目标语言建构对它的认知的过程,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是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的深刻理解。学生是教学实践的主体,是语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语义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教学实践的组织者,是语义建构的帮助者,而不是语义的灌输者。概括起来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会话”、“协作”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即(1)情境:“情境”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中创建的社会文化背景。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现。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借助于社会性的交互作用和利用获得的学习资源,可积极有效地建构知识。(2)会话:学习是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学习以学习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结构,对知识的理解也有不同,此时只有通过“会话”才能达成共识。“会话”的目的是使每个参与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从而实现意义建构,在这种基础上建构的语言意义将更加全面、准确。(3)协作:协作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学习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利用团队精神,采用合作的方式建构,由共同的学习目标指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影响,并相互监督。
三、多媒体技术运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使大班授课得以实现。现在在我们采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里面,避免了很多大班授课出现的问题。学生通过电脑或者投影能够清楚看到相关信息,多媒体呈现出来的丰富内容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在吸引他们注意力的同时,学生又没了小班授课时学习非母语的焦虑紧张的心理,从而学得更加放松。教师在教学时通过课件讲授和Word文档等电子板书大大节省了时间,留下更多的时间为学生做信息知识的扩展。所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大大减少了传统教学中的一些难题,还克服了一些小班授课的矛盾,使学生在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上更有兴趣、更好地学习。
2.使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有所改善。在课堂上,运用播放多媒体,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给予他们更大的空间去思考,使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另外,对于英语课堂,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观看丰富的名人演讲、英语歌曲、电影、英语学习资料等来练习听力,从而产生非常愿意表达及模仿的愿望,增进口头表达能力。多媒体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练习口语听力的立体特定语境,非常方便使用。它的直观印象也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
3.使学生课堂无限扩大了。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我们能通过它看到更多英语教学的视频和课件,让学生扩大知识面,吸收更多的信息。另外,多媒体还可以与网络组合在一起,开展课堂外的远程教育及电脑视频课堂,与其他地方、其他学校的学生、老师进行交流,使他们学习的视野变得更加宽广。学生在课堂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听力、阅读等多方面的自主学习,大大地延伸了他们课后学习的空间。
四、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强调学习者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强调学习的建构性、社会性和情境性,试图实现学习成果广泛而灵活的迁移。这些观点对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改革传统教学具有重大意义。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形成了三种比较成熟的建构主义教学策略。
1.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支架式教学由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几个环节组成。
2.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抛锚式教学由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学习、效果评价几个环节组成。
3.随机进入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样性,要做到对事物内在性质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全面了解和掌握,即真正达到对所学知识全面而深刻的意义建构是很困难的,往往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可以得出不同的理解。为克服这方面的弊病,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换句话说,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这就是所谓“随机进入教学”。多次进入的结果,绝不仅仅是对同一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和巩固,而是使学习者获得对事物全貌的理解与认识上的飞跃。随机进入教学主要包括呈现基本情境、随机进入、学习思维发展、训练小组、协作学习、学习效果评价等环节。
五、结语
任何理论和方法只有在实践中具体运用,才能发挥其效力。多媒体网络技术与建构主义的结合为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建构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们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强理论与真实生活实践的联系,批判性地转化西方各种教学模式,使之本土化,建构新的教学模式,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课堂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胡隆.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多媒体和网络的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
[4]邹艳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根源与逻辑起点[J].外国教育研究,2002,(5).
篇6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consauctivism)学习理论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截然不同,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本文探讨了大学微生物教学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教学方式等方面所作的一些变革和完善。
一、引言
受传统大学微生物教学方法的影响,本文发现在大学微生物教学中存在两个比较普遍的现象。现象一:学生习惯听老师讲解和花大部分时间做课堂笔记,逐渐形成了听和记的习惯,学生的思维受到了束缚,不会主动去探讨和发现问题,这种现象使得学生普遍缺乏探索能力,创造力和学习的内在动机。现象二:实验课大多是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学生通过听老师讲解以及简单的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这种做法使得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很差,更不会有创新性的发现。追根溯源这些其实是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这种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之一是将刺激与反应联结在一起,这种刺激不是由已知的刺激所激发产生的行为,而是将反应与强化看成一个整体。它把教师放在主导地位,强调知识传授,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存储器,忽视了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创造性思维的活生生的人。在这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会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读死书的麻木习惯,形成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老师的迷信思想。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大学微生物教学也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积极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这种方式建立的新结构不仅不易退化,而且还能给学生以主动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最早提出建构主义的是瑞士学者皮亚杰(Jean.Piaget)以及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Lev Vogotsgy)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和传授重点在于个体的转换、加工和处理;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内容、能力等不能被训练或被吸收,而只能被建构。吸急之,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大学微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家沃尔夫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行为,它必须由学习者自行实施。学习者从所拥有的信息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因此学习也可以视为一种创造性的建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启示我们在大学微生物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大学微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理论教学方面的应用。微生物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认识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以及生活习性等感性的知识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规律。建构主义教学观指导下的学生对学习具有积极主动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获得知识的经验,有了解外面世界的欲望,也有不能理解或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独立、相互沟通和交流合作的不同形式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可先设定一些相关的问题,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对微生物的认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探求问题的答案。当然所提出的问题要考虑其难易程度。Prabhu对难度的分析主要考虑了以下的影响因素:所提供的信息量和类型、所需的认知操作量、所要求的精确度、学习者的知识面对任务要求的熟悉程度和任务所涉及概念的抽象程度阎。在理论教学当中,师生的互动比传统教学更能提高课堂效率,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实验教学方面的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分析问题得出结论。但是考虑到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设计探究主题的能力有限,所以必须依靠教师的课堂设计来带动学生。例如实验九“土壤的微生物区系分析”要对土壤溶液进行系列稀释,究竟哪些浓度培养的微生物便于计数,学生肯定会考虑这个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经验告诉学生。通过实验教学增强了实验兴趣并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巧和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协作能力。让学生体会到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乐趣。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大学微生物教学方式中的应用。建构主义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同时还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它认为教育就是赋予受教育者独立思考的能力,强调学习者将自身经验带进学习过程,是积极的意义建构者和问题解决者。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解决问题,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法得到了体现。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设计好每节课的“导人”,导人是对原有知识的巩固和对新知识的引人做好铺垫。通过导人可优化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对原有知识进一步的结构化和系统化,同时在新的高度或角度发现新的问题,也即发现新的知识生长点网。另外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精讲精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积极地去解决学习中的难点,掌握学习重点。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并让他们各抒己见,从而更深人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该堂课结束之前还要对本节课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建构新的认知结构。最后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要给学生布置课后思考题,思考题不应是对课堂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通过学生思考达到对理论的知识的进一步消化、吸收和升华。
篇7
[关键词]建构主义 大学英语 多媒体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
[作者简介]叶薇(1980- ),女,吉林辽源人,长春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教学法。(吉林 长春 13002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183-02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大学英语教学的学时却逐渐减少,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已不适应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观念以及“填鸭式”的教学方法。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
一、建构主义理论与多媒体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近二十年来,我国的传统教育思想,即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受到了严重冲击,这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的教学模式已完全不符合时展的需要。把学生看做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既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教学过程,不是教师把自己的知识“灌输”到学习者的头脑中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遇到新的学习材料时,使教师所传授的新知识和自己所积累的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即学习者把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在教师引导和其他学习者的帮助下,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实现对新学材料的吸收,达到认知平衡。因此,不难看出知识的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替代的,学习者是认知主体,而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他们发挥的是突出学习者为主体的指导者的作用,是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同时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不仅被引进课堂,还可以被用来指导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从而成为辅助教学和帮助学生学习的手段。以长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引进的一套自主听力设备为例,学生可以在课后根据自己的听力水平有选择地进行自主听力练习,系统会在每部分结束后给学生相应的成绩,学生也可反复收听自己感到模棱两可的内容,而且图文并茂,在视听两个方面促进学生听力的练习,最重要的是学习时间灵活,只需要借助多媒体,不受课堂的限制,从而大大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而,教师应转变观念,科学选择教材,合理设计任务,巧妙安排活动,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指导学生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多媒体教学模式下教学观、学习观、师生角色观以及教学环境观。通过科学的教学安排,充分利用多媒体英语教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巧妙地把教师、学生、教材和多媒体环境结合起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指导学生进行大学英语“自主学习”。
二、多媒体教学模式下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学生进行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策略
建构主义理论是指导教师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而日益发展的计算机技术是多媒体教学的平台,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使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一)科学利用主教材和自主学习教材,帮助学生创立自主学习“情境”
教材作为教学的蓝本,它可以直接通过教学内容,来体现教学方法,充当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它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教学效果。灵活、科学地使用教材可以帮助教师实现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并体现教学改革的成效。因此教师应科学合理地选择教材,这里我们说到的不仅是课堂教学使用的教材,还包括学生统一使用的课后自主学习教材,如听说教程、阅读教程、写作教程。这些教程的内容往往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有着某种内在关联。教师通过研究各套教材之间的关系,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把各配套教材作为扩大学生知识量的工具,为学生知识的建构创立“情境”。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因学时的限制,往往为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时间帮助学生创立“情境”,使得自主学习教材的学习成为困难。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为教师解决该问题提供了帮助。以大学体验英语第三册第一单元为例,它的题目是“珍爱我们的地球母亲”。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设置自主学习任务,如让学生通过网上搜索,由于地球生态破坏所引发的地震泥石流洪水等灾难的报道,并找到如何解决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利用班级的QQ群讨论,当代大学生如何从自身做起来保护环境,唤醒大众环保的意识,然后通过在线交作业的形式进行督促检查。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课内文章的主题产生认知,为其知识的建构创立情境。
此外,我校选择大学体验英语作为精读课的主教材,捷进大学英语教程作为学生自主学习教材。教师巧妙地将自主学习教程与主教材结合,安排学生走进自主听说实验室、要求学生收听校内广播、组织学生登录校内自主学习网站,使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等多媒体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各配套教程,使之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资料库,并将听、说、读、写等学习方法巧妙结合,这样学生不仅在教师设计的情境下学习,同时还能创立自主学习“情境”,从而帮助了学生知识的建构。
(二)合理设计自主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协作”“会话”
教材的科学选择只为学生创立了学习的情境,如何合理地指导学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是科学使用教材的关键。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或是没有时间使用各配套教材,或是没有办法指导、督促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导致学生浪费了许多优秀的配套教材。多媒体教学模式的使用,不仅避免了学生放弃使用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材的现象,而且还为教师指导学生“协作”“会话”提供了平台。
教师通过研究各套教材的关系,合理地设计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将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材作为主教材的配套教材使用。教学任务的设计既包括课内教学任务设计也包括课外学习任务的安排,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教学任务的设计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而不是传授者。如在主教材每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因材施教,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将他们分成学习小组,并给他们布置不同的自主学习内容。学生们在组内通过协作、会话,在教师创立的情境下学习,巧妙地把主教材和配套教材结合起来,并制作成课件,教师在其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对其指导,组织不同专业的学生间进行协作,并将精品课件上传到网络空间,为其他小组学习提供参考。在课内,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讲解课件,把他们自主学习的内容与全班同学分享。如大学体验英语第一册第六单元,主题是奥运会的志愿者。在课前,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对奥运历史、奥运精神、奥运志愿者,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问题进行小组布置讨论,可以交电子文稿的形式进行检查,并且在课堂上,以小组的方式让学生把他们自主学习的内容与全班分享。一方面,学生在协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英语的兴趣,建立学习信心;另一方面,学生无论在课后自主学习中还是在课内学习中都会大大扩大了知识量,使得其知识的意义建构成为可能。
(三)巧妙安排自主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对知识“意义建构”
如果说科学选择教材是帮助学生创立学习“情境”的前提;合理设计任务是指导学生“协作”“会话”的保证,那么巧妙安排活动,促进学生对知识“意义建构”则是实现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的教学要求的重要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也不断推陈出新。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已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大学英语教师也不应在完成两年的英语课堂教学任务时结束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指导。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都很难得到指导和帮助,有些学生甚至丧失英语学习兴趣,放弃英语学习。然而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我们提出了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
教师在结束大学英语教学任务后,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提供指导、帮助,促进学生对知识“意义建构”。学生可以登录校园英语学习网站,获取关于英语学习的最新信息与指导;学生们还可以建立、访问学习群,学生间交流学习心得,并获得教师的专业指导;收听收看校园广播、节目也是丰富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重要渠道。另外学校可以举办其他各种学生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并通过网络上传历年真题、教师关于各类试题解题技巧的讲解,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指导。此外,演讲比赛、写作大赛、英语辩论赛、校园英语学习课件大赛也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很好的展示舞台。现在很多教师在自己的空间或者微博中,公布我们在教学中认为对学生英语学习有意义的网站、相关的文章,对学生的问题在线指导,或者对学生在语言学习中遇到的障碍进行总结,使得学生从中获益良多。总之,教师通过网络等多媒体手段安排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和推广使得大学英语教学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得以有效进行。在新模式中,基于计算机的新型媒体和基于课堂的传统媒体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是教师对学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科学指导,为大学英语教学开拓了新的领域,有助于实现英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观,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成为可能。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对学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指导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并使学生真正实现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7(5).
篇8
英文写作是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开设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一直倍受关注。相对于英语专业本科学生,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在他们语言学习过程中写作往往被视为巨大障碍。学生的思路不清晰,不知道从何入手,怎么写; 语法基础差,用词造句错误连篇;知识储备不足,写作过程中感觉无话可说。这些问题几乎在所有高职院校的英文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成为英文写作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英文写作课程教学设计
1.教学方法。任务教学法: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在写作课中,教师根据单元主题,布置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前、课中、课后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合作学习课堂模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合作的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来,共同完成小组学习目标。
翻转课堂: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中与老师沟通互动,教师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引导学生应用知识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教学手段。依托空间大学城平台,微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利用95后学生对互联网的喜爱与熟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设计新型英文写作课程教学。世界大学城是一个以云技术为支撑的网络平台,以Web2.0、Web3.0、云计算等先进理念和技术为构建基础,动态集成了互联网的各种功能,为每个老师和学生构建一个功能强大的个性化网络学习空间。目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现已实现了世界大学城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推广应用,依托空间进行的学校管理、教学与学习。
3.教学实施。
(1)课前任务一:阅读。语言技能的提高离不开语言输入和知识积累,而阅读正是学生获得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离开了阅读的写作只能是无源之水。很多高职学生感觉到无话可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其阅读量不够,语言输入过少。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积累词汇、句型、篇章、修辞、内容等知识,汲取可用于写作的营养。
课前任务二:视频学习。教师在课前录制微课,内容可包括:相关词汇、基本句型、框架结构等。教师将微课视频上传至大学城空间,要求学生学习,并记录重点。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句型、语法的进一步巩固对于写作练习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高职阶段的英语学习中,熟记背诵仍不失为一个快速见效的方法。建议学生在学习这些精彩的句子时,用笔记本进行摘抄,经常回顾,举一反三。
(2)课堂实施:答疑及复习――小组讨论――现场写作――教师点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设立主题,并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随后进行词汇复习和句型练习。在知识复习过后,针对主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4人一组),进行头脑风暴。讨论通常较为热烈,学生结合课前阅读的背景材料,加上自己的见解,罗列写作要点。在此环节,教师可以将学生讨论过程中出现的观点进行提炼,分类,并在逻辑上进行调整、优化,为接下来的集体创作做准备。
(3)课后任务:小组互批――二稿撰写――写作反思。在课后,教师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依照教师课上建立的评判标准,对其它小组的作品进行批改。读世界这一共同协作超文本编辑的功能,能使地理上分布在不同位置的用户通过网络来对同一共享文本对象进行查看和编辑。因此,学生可以在寝室上网,讨论,并对他组的作品进行修改,评论。读世界栏目下的文本编辑,可以记录修改人、修改原因、修改时间,并将修改人和上一编辑作者的内容用不同底色笔迹进行区分。每一次的修改,都会通知创建项目者(在这情况下为教师),因此教师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学生对作品的修改是否正确,掌握的知识点是否到位等。学生群组一稿修改后,教师再进行批改,并据此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记录,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沟通。教师评阅后,要求学生小组依据修改意见撰写二稿,并记录此次写作训练的反思。通过二稿的创作,学生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使文章得到完善,加深了知识的巩固,而通过反思,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练习进行主动思考,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对教师而言,也能获取学生对写作教学效果最直接、深刻的感受,从而获得教学启示。
4.教学成效与反思。通过实践表明,依托空间大学城的信息化英文写作教学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通过95后学生们对电脑网络的熟悉和喜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利用翻转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课前学习,课中训练,及时反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而写作训练后的教学反思,可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也给教师提供宝贵的教学启示。
然而,要实现此种教学设计,对学校的教学条件有较高要求,并非所有学校都能提供电脑与网络;与此同时,教师与学生可能需要花费加倍的时间和精力,这对师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问题都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当中继续探索、解决。
篇9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技术
一、引言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计算机的辅助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综合处理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调动各个媒体要素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已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教学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外语电化教学时就已经出现,90年代逐步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和接受。现在,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多媒体网络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手段,已经成为21世纪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2007年修订的教学要求中又补充到:“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因此,探讨基于多媒体与网络的外语教学方法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充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结合大学英语改革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外语综合素养,是高等教育必须不断探索的问题。
二、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理论基础
多媒体网络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ism)是在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在的认知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一理论强调学习者需要在完整真实的环境中积极进行有意义的体验活动,知识不是通过“刺激-反应”被动地从外界转移而来的;知识是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在自身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的新的意义而习得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由于客观条件不具备建构主义,建构主义理论在较长时期内对外语教学并未有明显影响。直至近年来,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日益普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才逐渐引起教育界的注意,按照建构主义理论进行外语教学改革的高校和机构逐渐增多。建构主义理论对多媒体网络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在这一视角下,多媒体网络技术不再仅仅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且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会话交流和构建意义,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因此,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而是建构意义的促进者和帮助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三、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1. 有利于创设逼真的外语学习环境
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中,人机交互,师生互动,是有效创立教学情境的方法。多媒体网络技术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外语课堂教学可以产生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效果,有助于反映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联想,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改造,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与顺应,促进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教学内容设立相应的情境,学生参与其中,多个感官可以同时受到刺激。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技术创设与所讨论话题相似的学习情境,指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与自己有相似经验的情境中说口语。例如,在讲解西方人的时间观念时,用多媒体课件预设出在各个文化场景下要面对的时间问题,并配合以口头讨论、教师讲解,这种方式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始终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了教学效果。
2.有利于师生进行协作与互动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认知是人与情境,人与社会互动的产物,学生学习的意义建构是通过与“认知情境”的互动实现的。大学英语学习必然是一个多主体互动合作的过程。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多媒体课堂教学提供了传统教学手段下难以模拟的平台,可以使英语课堂教学中有三个重要元素: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之间形成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对话为背景而实现的课堂互动是交际教学法的具体运用,对话镶嵌于情境之中,从而使教师和学生之间不仅在认知方面的,还有情感方面实现了交流,使课堂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也使学生的语言建构更为有效。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在线辅导答疑和网上批改作业等方式和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共同进步。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进行集体备课,实现教案课件资源共享,可以增强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备课效率。
3.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自主学习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自学水平建构主义,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多媒体网络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手法无法比拟的功能,多媒体的集成信息的改善了学生对语言信息的理解,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用所学英语进行交际的愿望。网络允许学生随时随地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进行外语学习,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多媒体立体化的课堂已经给学生建构起一套外语学习体系,在课下网络学习过程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进行反思与交流,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概念与认识,丰富了知识面,学习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取得令人满意的学习成绩。
四、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改进大学英语教学的措施
1.正确处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关系
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都是教学手段,并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相通的。多媒体教学并不意味着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多媒体教学是传统教学的继承与发展。诚然,传统的“黑板、粉笔、口授”的教学模式显得单一呆板;但应该认识到,多媒体教学也只是教学手段而不是目的。有些教师夸大了多媒体的效应,课堂上一味的播放课件,成了课件放映员,造成了学生的反感。讲课本身是一门艺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一定要把握住多媒体使用的尺度。教师在授课时,不要只是坐在计算机屏幕后操作鼠标,过度依赖电脑。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同时也要适时板书,通过教师的渊博知识、语言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外语中权衡利弊,采取机动灵活的教学法,把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都发挥出来,解决外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2.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外语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还要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网络知识,这样才能熟练的驾驭课堂。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购入了计算机、投影仪、影碟机话筒音响等硬件,如果管理和教师培训没有跟上就不能保证设备的利用率,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有鉴于此,首先,外语教师要转变观念,从“专业型”向“一专多能型”过度。其次,学校应该经常性的对外语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如计算机基础知识,软件操作技术,课件的制作及应用、网络资源库的建设等。外语教师应该与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通力合作,结合各个学科的优势,相互协作建构主义,有效提高大学英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质量。再次,学校应该组织多媒体技术竞赛等活动,激发教师改进多媒体教学的动力,使多媒体网络教学在探索中不断走向成熟。
3.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构建良好学习氛围
学校应该加强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以便于学生进行课下自主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教师和学生要投入时间和精力打造“会话”与“协作”的即时通讯环境,建立学习论坛,进行在线问答与讨论。外语教学网络平台搭建好了,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如在网络上下载多媒体课件,阅读文字材料、进行听力练习、发电子邮件向教师进行提问等等。学生可以在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宿舍随时随地进行外语学习,和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网络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协作和对话,网络学习环境成为促进学习的场所,这样就为学生学习赢得了更多的主动与自由。
多媒体网络教学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发展为大学英语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采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和网络辅助教学互补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多媒体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理论研究、技术进步和实践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育界不断地进行探索创新。只有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平衡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明确发展方向,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不断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
[3]宋曦.英语观摩课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分析[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4]王建梅、孙春雷.对我国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化教学的再思考[J]. 外语界,2005,(4).
[5]王琦.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外语教学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6]张宏丽.多媒体在外语教学中的利弊透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8)
篇10
资料与方法
对象:随机选取齐医大一、大四学生726名,发放问卷726份,收回708份,回收率97.5%,有效问卷628份,从中筛选出有网络成瘾的大学生79名,其中男60名,女19名;筛选出非网络成瘾大学生549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98名,女351名,平均年龄22.5岁。
方法、工具:研究工具:网络成瘾量表是由美国彼兹堡大学K.S.Young参照《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DSM-IV),并结合对网络成瘾的实际研究编制而成。该量表由8个项目组成,对其中的5个项目做出肯定回答,即可做出网络成瘾的判断。为防项目过于笼统以及被测者未按实际情况填写,避免伪相出现,又做筛查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选自汪向东、王希林、马弘主编,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年12月出版《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对网络成瘾大学生进行生活事件量表评定,除外生活事件对上网的影响。应付方式问卷亦选自《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比较网络成瘾大学生与非成瘾大学生应付方式的差异。心理CT主要以艾森克人格问卷及SCL-90相关条目测查为主。
结 果
网络成瘾量表得分评定情况:本研究628名有效问卷测试中,在8个项目中做出了5个或5个以上肯定回答,结合筛查问卷进行校正,被判定为网络成瘾者共79名,占总人数的12.57%,其中男生60名,女生19名,经统计检验性别差异显著。另外,做出1~4个肯定回答,且与筛查问卷中相应问题回答一致的(非成瘾者),有549名,占87.42%。
注:在网络成瘾学生中将有生活事件影响的排除,以除外生活事件对上网应付方式的影响(原网络成瘾学生总数为83名,这83名学生再做“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选出有阳性意义的4名,其中男生3名,女生1名,在原数字中减去)。
不同性别间网络成瘾发生率男生高于女生,结果表明,男生较女生更具有成瘾倾向性,这可能源于两性的心理差异。一般来说,男生独立性较强,善于思考、好强、自信具有冒险精神,猎奇心强,敢于尝试新事物,对网络成瘾的危害缺乏警惕性而沉溺于网络。
结果表明,高年级的学生使用网络更加趋于成熟。有调查表明,倾向于使用对技术要求较高的功能或者说,随着大学生上网知识的增高使他们对网络的使用转向高层次。
网络成瘾大学生(IAD)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应付方式可以看出,IAD组的应付方式依次为解决问题、退避、自责、幻想、合理化、求助。
IAD与非IAD心理健康情况比较见表4。 IAD组与非IAD组,全国常模在SCL-90上的结果比较,经T检验,IAD组成员的SCL-90各项因子平均分均高于非IAD组成员和全国常模,且IAD组与非IAD组的SCL-90结果差异显著。
艾森克结果:艾森克量表分为四个项目,分别为E代表内外项,N代表神经,P代表精神质,L代表掩饰性。
网瘾学生与非网瘾学生的艾森克人格特征比较,通过T分比较,可以看出网瘾学生的艾森克人格特征的平均分普遍高于非网络成瘾学生组平均分。二者在E相即内外项维度上差异不显著,而其他三项差异显著。进一步比较显示,非网瘾学生组得分和常模的差异不显著,网络成瘾学生组得分和常模比较差异显著。
相关分析:网瘾学生的网络依赖性与艾森克人格特征相关,通过相关分析,得出网瘾学生的网络依赖性和E、P、N三项呈正相关,而和L项呈负相关。
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比较,解决问题和求助与SCL-90 9个因子呈高度负相关(P
讨 论
本研究显示,医科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为12.57%,与国内其他院校相比,医科大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网瘾的发生率接近,且男女发生率有显著差异,这可能源于两性的心理差异,一般来说,男生独立性较强,善于思考、好强、自信,具有冒险精神,猎奇心强,敢于尝试新事物,对网络成瘾的危害缺乏警惕性而沉溺与网络。
网络成瘾学生的人格特征呈现不同程度的缺陷。IAD组学生的艾森克人格特征多项平均分普遍高于非IAD 组平均分和常模,说明网络成瘾学生的人格不如非网络成瘾学生的人格和常模健全。IAD组和非IAD 组在内外项维度上差异不显著,表明网络在此项上没有影响大学生网络使用者的人格特征。大学生网瘾者与非网瘾者的人格特征在神经质维度、精神质维度、掩饰性差异显著,说明大学生网瘾者可能受上网时间、上网环境、网络暴力内容影响较大,出现情绪易波动、孤独感较强的特征。另外,长期上网,与现实人际关系脱离,必然产生孤独感。大学生网瘾者与非网瘾者的人格特征在掩饰性维度上差异显著,大学生网瘾者的掩饰性较弱,大学生非网瘾者掩饰性较强,说明网瘾者更尊重客观实际,做事比较实际、古板、倔强。
大学生网瘾者的网络依赖性和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呈正相关,和掩饰性呈负相关,依据此结果,大学生的网络依赖性越强,大学生就越外向,和实际不太相符,需进一步研究。大学生的网络依赖性越强,情绪就越不稳定,容易激化,过分担心和焦虑,比较倔强,这和现实较符合。大学生的网络依赖性和掩饰性呈负相关,说明网络依赖性越强,网络成瘾者的掩饰性越弱,支持以上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