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重点范文

时间:2024-03-21 17:42: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重点

篇1

【关键词】同行评价;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选取

2013年度和2014年度两个阶段的手术室护理各项资料为分析对象,分析同行评价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和2014年2月~2015年2月两个阶段的手术室护理各项资料为分析对象。护理同行评价小组(2014年)成立,组员共12名,其中心胸组、五官科组、普外科组等专科组长共10名,护士长3名。每位组员均符合同行评价的标准,所有组员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工作。护理部在此期间进行辅助。1.2方法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项目:环境管理质量、安全管理质量、护理服务规范质量、院内感染控制质量、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质量评价方式:专科组长对实施术前、术中、术后过程评价,进行相应的重点评价,评价以反馈和培训考核方式实施。①反馈:通过填写质控反馈卡反映手术过程中的各项情况(护理服务、急救管理、护理安全、满意度、病区环境、护理台账、专科护理、护理带教)。以质控反馈卡为有效依据,定期总结和分析解决问题[1]。②培训考核:针对本专科轮转的年轻护士,在入科和出科时进行相应的实践能力考核。考核以临床实景考核、个人绩效考核等多种方式进行。在培训考核过程中,同行评价员和护士长均参与。在培训考核后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护理部需进行信息管理,以确保计划和管理措施顺利实施。1.3评价指标①手术室护理质量;②医生满意度:≥75分为满意,<75分为不满意;③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同行评价实施前后手术室护理质量比较见表1.2.2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对比2013年度手术室实施手术1200件,不良事件发生12件;2014年度实施手术1312件,不良事件发生4件,同行评价实施后,发生护理风险事件明显减少。

3讨论

手术室护理期间,护理安全管理是实施各项手术的基础。只有抓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才能规避护理安全管理隐患[2]。为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或者以管理手段解决质量问题是保证高效护理质量控制的关键[3]。作为护理管理者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护理质量控制有效方式是建立以护士为主导的自下而上护理同行评价体系。以护士为主导的自下而上护理同行评价体系为依靠,组织护理人员全面参与,不仅能够培养护士管理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护理同行评价有确保护士基本工作水准达标,提升护理实践技能,保证护理质量和安全的作用[4]。在确保护士基本工作水准达标方面,同行评价以团队合作的方式,使得护理工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在提升护理实践技能方面,同行评价通过临床实战以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质量问题,从而有利于及时纠正改进;在保证护理质量和安全方面,参与评价的人员由于熟知工作流程与要求,对于被评价人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参与评价的人员与护理管理者相比,针对科室的日常检查监控相对更容易。此外,同行评价有利于护理人员从细处着眼分析问题的根源,把掌握的新知识和方法应用到实践工作中。护理工作是一项服务性质居多的工作,其结合专业性和管理性为一体,最终目的是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因此,同行评价是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的过程管理中一项重要的手段。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包含环境管理质量、安全管理质量、护理服务规范质量、院内感染控制质量、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等方面。本文通过对2013年度和2014年度两个阶段的手术室护理各项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应用同行评价后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同行评价后的手术室环境管理质量、安全管理质量、护理服务规范质量、院内感染控制质量均比同行评价实施前有提升;医生的满意度有提升。在同行评价过程中,主要以专科组长对实施术前、术中、术后过程进行相应的重点评价。评价以反馈和培训考核方式实施。在护理同行评价期间,护理管理者必须认识到护理同行评价需要在各个层面支持下才可顺利实施。因此,需注意以下几点:①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时间保证;②调动护士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③建立绩效奖励和表彰机制[5]。除了在这几方面做好工作之外,在手术室质控管理中,同行评价方法要不断地深入挖掘,以确保评价体系的完善性。通过同行评价方法的应用,使手术室质控管理达到互动地可操作参与的目的。质控实时记录卡和质控评价是达到质控的实效性、高效性、优化性的有效方式,因此需多加注意。

参考文献

[1]常后婵,戴红霞,钟爱玲,等.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5):14-16.

[2]伊学珉,朱学玲.“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1):140-141.

[3]李蕾蕾.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效果评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0):167-168.

[4]林燕.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应用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的效果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0):65-66.

篇2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中图分类号】R92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340-01

1持续质量改进的概念

持续质量改进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注重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的 新的质量管理理论[1]。其观点主要是强调持续不断地改进,认 工作指标是动态的持续性提高的,是一种永不满足的承诺,“非常好”还不够,认为质量总能得到改进[2]。只有掌握了持续质量改进的概念才能更好改进自己的工作。

2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

按四大步骤循环进行:第一步是发现问题;第二步是分析问题;第三步是解决问题,包括制定改进措施和目标并落实;第四步是检查实施情况,评价实施效果。

2.1发现问题:确定问题是护理质量改进的关键,只要我们认真细致地工作,多方听取意见和建议,就会发现工作中存在的较多问题。例如: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行业标准找问题;根据检查反馈信息找问题;通过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找问题;根据送出去请进来的人员带来的先进理念找不足 ;还有全科人员工作中、护士长每日五查中发现的问题。小问题立即解决,复杂问题提交科室质控会讨论解决。

2.2分析问题:采用群策群力法。护士长召集科室人员围绕如何提高手术配合质量、改革不合理的工作流程、预防护理缺陷或事故的发生、规范人员操作等问题进行现状调查讨论,找出急需解决的、直接影响医生及患者满意度,阻碍手术护理质量提升的问题,确定为优先的护理质量改进问题。内容涉及手术室分区布局、操作流程、医疗安全、手术配合、护理书写、手术器械及设备使用、手术标本管理、健康宣教等方面,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以便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2.3解决问题:找出了问题所在以及存在该问题的原因,就要立即着手制定改进计划和确立改进目标。

2.3.1手术室成立质量控制小组,负责科室持续质量改进工作。首先护士长要对质控小组成员讲解持续质量改进的概念及必要性及如何实施质量改进等,必须要得到小组成员的重视和支持,单凭护士长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

2.3.2确定预期目标:质量控制小组根据存在问题,先要制定一个改进目标,有了目标工作才更有动力。例如年内实现手供一体化的目标;全面改善基础器械的目标;实现专科化护理目标;改进标本送检流程的目标;加强专科培训目标;手术室实现规范化管理的目标;缩短连台手术等待时间的目标等。

2.3.3制定实施方案:根据原因分析及预期目标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制定、落实质量改进计划,CQI计划包括具体改进项目内容、具体工作流程、要求、实施者及完成时间等。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职责进行修订完善;制定一系列操作流程并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对各种流程进行学习;同时制定并实施手术室各级护理人员学习培训计划;规范手术间物品放置,制定物品、仪器放置标准,实行责任制定人管理;制定各类常见手术配合程序及相关物品准备;质控小组定期调查手术前、中、后的护理工作质量和医生、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

2.3.4实施:全员参与,分解目标,落实责任,转变全体护士的质量意识。各质控人员严格落实督导本质控项目,建立质控手册,每天每周每月的工作落实情况如实记录,定期总结。要着重对消毒隔离落实情况、人员仪表及操作、手卫生、文件书写情况、抢救车药品及抢救仪器的良好率、仪器设备完好率等方面进行检查,检查的结果,呈报科室质控小组,科室的质控小组每月活动一次,针对存在问题、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改进措施,护士长不定期检查督导,协助纠正不足,直至问题得到真正解决。

2.4检查:实施情况、评价改进效果 护士长不定期对手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处理、标本管理、连台手术等待时间、器械清洗、设备管理、护理文书等通过定期发放医生及患者的满意度调查、日常巡查等方式进行调查,随时关注各项措施落实情况,了解分析每个环节,做好过程控制及问题分析,在科室会议上进行讨论,人人发表意见,及时修正目标、措施或计划进度。

3结果

融洽了人际关系,特别是融洽了医护关系,提高了管理效率。解决CQI问题,必须全员参加,手术室护理人员要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参与管理,主动参加学习,更新知识。对日常工作中经常碰到但又无法用传统方法解决的问题,不仅需全科室人员参与解决,有时也需要其他相关科室的配合协助。通过实施CQI,进一步强化了团队精神,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助的工作氛围,提高了管理效率。

4讨论

4.1质量持续改进已成为当今护理管理的核心内容,关注质量控制的全过程。它强调了在原有的护理质量基础上不断定位更高的标准,使护理质量管理始终处在一个良性的循环轨道中,是一个循环的、永不停止、没有终点的过程。[3]只有坚持持续质量改进,才能使手术护理质量管理真正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才能使手术护理管理具有生命力。

4.2信息反馈是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承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

决策建立在信息反馈基础上,通过对各相关科室、各个手术护理过程的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质量问题、实施质量控制、进行质量评价,将传统的终末质量评价反馈后的质量控制转化为过程质量控制的实时跟踪质量控制,是未来医疗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是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质量改进的有效方法。

4.3实施手术护理质量持续控制必须强调全员参与。 医学在发展,手术方式在进步,病人要求在提高,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及时改进自己的工作,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跟上发展要求。持续质量改进是一个永恒目标,手术护理质量要得到持续改进,就必须强调手术室护理团体的参与意识,护士长为负责人,全科护理人员均为责任人,要转变全体护士的质量控制意识,及时发现手术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潜在的隐患,从而在实践过程中,真正满足医生和患者的要求,保证手术安全。

4.4关注、预防差错的发生胜于监督问题的出现。手术护理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与生命,手术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是手术护理安全的保证。任何一项工作成功与否,最后都是要追查过程。正所谓基础质量控制+环节质量控制=终末质量控制;心存侥幸+麻痹大意=医疗事故,过程质量控制重于结果。只有做好基础工作,把握好环节质量控制,则结果自然就好。所以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努力学习,扎实工作,坚决落实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各项手术操作规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做好过程质量控制工作,才能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总之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的重点在于预防问题的发生,而不是事后的检查和补救,手术一旦发生差错事故,任何补救措施都是无力的,甚至是徒劳的。我们只有做好事前质量控制,才能达到永久性的、根本性的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过程中,各位资深护士要以身作则,起到带头模范作用,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实施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活动提高了大家的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加强了科室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医生、患者的满意度及手术室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夏雪中.新形势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与方法进展概述.中国护理管理,2004,4(2):40

篇3

【关键词】 质量管理; 手术室; 应用效果; 临床价值

doi:10.14033/ki.cfmr.2016.30.0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0-0096-03

手术室是医院外科实施相关治疗的重要科室,手术室护理质量直接决定手术的成败与否,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手术室护理质量[1],因此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够有效控制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保证护理人员规范操作,根据质量要求完成各项护理[2]。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完善护理质量管理,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f直人民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2014年1-12月在完善质量管理前的护士作为对照组,这一阶段科室共有9名护理人员,年龄22~41岁,平均(32.89±7.67)岁,主管护师3名,护师4名,护士2名;文化程度:本科3名、专科6名。将2015年1-12月完善质量管理的

9名护士作为观察组,年龄23~42岁,平均(33.89±7.90)岁,主管护师3名,护师4名,护士2名;文化程度:本科3名、专科6名。两组护理人员年龄、职称、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进行手术室护理工作,观察组实施以下质量管理。

1.2.1 成立手术室质控小组 建立质量控制监督体系,由护士长、管理员建立质量管控监督组,对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并对护理成效进行监督及效果分析,同时监督组长对护理中潜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

1.2.2 健全手术室管理制度 完善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标准、操作流程,做到有章可查,有纪可循,明确岗位职责。将手术室各项工作进行细化分工,如院内感染又分为学习培训、监测、术中监控、保洁清扫的管理,质量控制又划分手术配合、标本管理、抢救车管理、无菌物品准备等,指派各层级护士分管,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责。

1.2.3 明确手术室质量管理标准 制定合理科学质量管理标准,是手术室护理工作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3],据手术室质量管理目标和要求,按照以质量为核心的宗旨,制定完整的手术室质量标准和定量评估规则,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要确定的内容是:无菌物品管理、药品器械与设备管理、无菌技术操作与手术配合、标本及污物处理质量标准、卫生与消毒隔离管理等。同时根据医院管理标准,制定了各级各类人员职责标准:护士长管理质量标准;护士工作质量标准(责任护士质量标准,巡回护士质量标准,洗手护士质量标准)。

1.2.4 提高手术室护士专业素质 有计划的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更新操作技术,以配合手术的需要,护士长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具体情况,制订出业务学习计划,指定人员讲课,并结合实际,示范操作,使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更好地做好新手术的配合,开展新手术、使用新设备和新仪器前请专人讲课,手术室护士参加术前讨论以掌握手术步骤和方法,更好地配合新手术的开展。增强法律知识学习,在手术配合过程中要有风险识别能力[4]。严格规范手术护理记录单的书写,高度重视手术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巡回护士、洗手护士、手术医生对记录单确认记录无误后签全名,随同病案归档,使之有效地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

1.2.5 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根据科室人员紧,手术任务重的局面,适当增加手术室工作人员,了解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同时根据手术量合理调配,注意分层使用护理人员,手术排班尽量做到能力高低搭配、老少结合,使年轻护士有充分学习机会并得到锻炼,保证手术配合质量,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5]。

1.2.6 加强与相关科室的沟通 手术工作是群体劳动,工作有共同目标,有分工协作,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管理涉及到多个手术相关科室[6],因此,必须加强与相关科室的沟通与协作,召开手术科室座谈会,听取意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共同解决,以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

1.2.7 实施监控改进方案 质量抽查主要由护士长按照护士职责和质量标准进行抽查,内容包括:消毒隔离、抢救物品、手术间物品定位、清洁卫生、各班职责等;分析护理过程和环节,评价、监测护理质量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寻找护理质量隐患,寻找改进的机会与环节,制定预防措施与纠正措施,发现质量隐患时,及时查找原因,寻求对策,然后形成制度。

1.3 观察指标

(1)手g室护理人员护理操作考核、护理理论考核、护理文件评分,各项满分100分。(2)手术室工作满意程度(调查两个不同时间段临床手术患者各100例对手术室工作满意程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操作考核(94.89±4.22)分、护理理论考核(93.55±4.87)分、护理文件评分(96.34±2.23)分高于对照组的(84.67±10.32)、(82.34±9.23)、(89.34±6.23)分,比较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的科室之一,医院的整体水平往往会从手术室中得到体现,所以提高手术室的护理水平对提高医院的整体社会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7],然而在目前随着外科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广泛使用、外科病床扩展手术量增加、低年资护士进入、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护士“慎独”精神欠缺、护理基础知识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不精等各种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手术室的护理质量[8],因此如何做好管理过程控制,保证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永恒的主题,是手术室护理管理者的核心[3],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与健康,关系到医院在社会公众的形象,作为手术室管理者,应该积极发挥质量控制、指导、协调和监督作用,做好质量管理中重点管理工作,增强工作人员质量意识,并将质量意识贯穿于服务的全过程,使每位护士思想上重视,行为上落实,实行自我控制,不断改行工作流程[9-10]。本文通过成立手术室质控小组、健全手术室管理制度、明确手术室质量管理标准、提高手术室护士专业素质、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加强与相关科室的沟通、实施监控改进方案等措施完善质量管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操作考核(94.89±4.22)分、护理理论考核(93.55±4.87)分、护理文件评分(96.34±2.23)分高于对照组的(84.67±10.32)、(82.34±9.23)、(89.34±6.23)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手术室由于环境因素、患者特点、护理人员等众多因素导致护理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多质量问题,实施有效措施加强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手术患者的满意程度,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手术室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邹树玉.应用质量控制小组活动提高护理质量的体会用[J].天津护理,2013,21(6):293-294.

[2]霍丽民,高深.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管理探讨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6):6396-6397.

[3]常后婵,戴红霞,钟爱玲.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5):14-16.

[4]夏庆梅.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4,21(21):16-17.

[5]吴琦,黄丽华.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研究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5,14(9):831-833.

[6]张丽娟.循证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5,8(17中):78-79.

[7]张梅,刘海霞,姚见玉.基层医院手术室质量管理及护理质量分析报告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3):419-420.

[8]白洁,吴福丽.绩效管理在手术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上旬版),2012,10(19):1791-1792.

[9]郑艳.高效安全管理手术室促进护理质量提升[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12):1429-1430.

篇4

[关键词] 巡回护士;细节隐患;十字检查法

[中图分类号] R472.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5(a)-182-01

手术是一项需要人员、物力、环境、设备之间密切配合才能顺利完成的复杂工作,不论哪一个环节出了失误,都可能影响手术的成功[1]。笔者通过自身21年的手术室护理工作经验,总结出一套手术巡回护士预防常见细节隐患的十字检查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手术巡回中常见的细节隐患

1.1.1 护理方面 查对患者,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手术;麻醉插管;电刀负极板的粘贴;手术台上的遗落物品的处理;静脉通道、胃管、尿管及各种引流管道的管理;手术区域的无菌状态;病情的观察;特殊污染手术的处理等。

1.1.2 环境方面手术间电路、配电盘及插座的状态;氧气、二氧化碳及中心吸引装置等通道的安全;化学消毒剂的应用;手术间地面情况;手术间里人员限制及流动;空气消毒等。

1.1.3 设备方面 体外循环机及微创手术所用腔镜、关节镜、鼻内镜、碎石机等精密设备的应用状态;高频电刀及吸引器的运转等[2]。

1.2 手术巡回护士预防常见细节隐患的十字检查法

以患者为横轴,以手术无影灯向下至手术床及地面为纵轴的十字检查法介绍如下:

1.2.1 手术野皮肤消毒前的十字检查法

1.2.1.1 在横轴上检查:第一,再次确认患者,核对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术野备皮情况;第二,检查手术及约束的肢体是否处于功能位;第三,检查粘贴的电刀负极板是否脱落移位及患者身体是否接触金属;第四,检查各种管通是否通畅:静脉通道、胃管、尿管及各种造篓管、引流管是否扭曲、折叠及放置妥善;第五,放置手术器械的托盘高度是否与患者身体之间留有一定空间[3]; 第六,床单是否整洁、干燥,要及时清理床上遗留物品。

1.2.1.2 在纵轴上检查:第一,检查手术无影灯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及照对手术野的正确位置;第二,检查手术床的性能是否良好;第三,检查手术床两旁的仪器设备是否处于备用状态;第四,检查地面是否清洁无杂物,盛放物品的盆和桶是否已清空备用。

1.2.2 手术过程中的十字检查法

1.2.2.1 在横轴上检查:第一,检查麻醉插管是否脱落移位; 第二,由于手术操作带动患者肢体移动:检查电刀负极板位置及肢体是否接触金属;检查肢体是否处于功能位及受压部位的垫是否移位,在手术许可情况下,及时调整或按摩;各种管道是否受压、扭曲、折叠;第三,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出入液体量;第四,检查参加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执行情况[4]。

1.2.2.2 在纵轴上检查:第一,根据手术需要及时调整灯光角度及手术床的高低倾斜度;第二,检查设备运转情况;第三,检查吸引器瓶,不可过满要及时倒空; 第四,及时拾起手术台上遗落下的器械、物品[5];第五,检查和清理地面上的水渍、血迹及杂物、污物等;第六,手术时间过长及人员流动多的手术间,术中每隔3 h空气消毒30 min。

2 结果

十字检查法在手术室巡回护士预防常见细节隐患工作中的的应用能够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有效地减少或杜绝了护理缺点或差错的发生,并加强了手术护理人员责任心。

3 讨论

严谨的工作作风是护理人员责任心的体现,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十字检查法是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的总结,这一方法可以避免手术护理细节上的事故隐患,提高对常见问题的认识,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有效地减少或杜绝了护理缺点或差错的发生,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工作重点环节的质量控制[6]。

[参考文献]

[1]庄洪胜,王伟军,李国荣,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全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42.

[2]罗桂元,黄伟明,谢小玑,等.体外循环手术巡回护士的工作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2001,17(7):664.

[3]曾建萍,魏冬梅,刘美春,等.1000例体外循环手术巡回配合体会[J].临床护理杂志,2002,1(1):34-35.

[4]蔡小影,蔡燕霞.自体心包片在右室流出道加宽术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4,10(8):723.

[5]郭加强,吴清玉.心脏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33-3351.

篇5

目前我院东西医疗楼各有一个手术部,共24个洁净手术间,15个手术科室,自2005年至今共完成各类手术73 379例,其中危重2 886例、特大41 559例、急诊14837例,年均增长率约15%~20%,而手术室护理人员流动大,新员多,风险高,我科通过建立系统的“手术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管理,严格落实,确保了手术患者的安全,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多年无差错事故发生。

2 建立完善的手术安全管理系统

在实施手术安全防护措施中,健全的规章制度及系列安全防范措施,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关键。

2.1 健全的管理组织及模式:手术患者手术期的护理安全是在护理部领导及总护士长的指导下,由护士长、各专科组长、质量控制员组成管理小组。实施层级管理,负责指导重大、疑难、新业务手术配合,规范手术配合常规;对新、特、重手术采取预见性管理,主动控制新情况引发的风险;即时相关案例通报,分析警示。我院两个手术部采取独立运行,平行管理的模式,管理统一规范,运行顺畅。

2.2 完善的手术患者安全管理制度:手术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在设施、物品、操作、流程、标准方面达到规范化;在专科知识、制度、常规方面达到系统化;在手术配合、各项工作达到程序化。具体包括: 各岗位责任制、接送患者制度、查对制度(术前物品、手术患者、手术物品清点、安置、术中用药、取血、输血、病理标本送检)、交接班制度、药品管理制度、急救物品管理制度、护理文书记录管理制度、抢救预案与意外应对预案、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预防医疗护理缺陷制度、预防医疗护理纠纷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范、皮肤护理常规、小儿麻醉手术护理常规等。

2.3 持续质量控制(要素、环节、终末质量)

2.3.1 包括全部环节、全部过程、全面的措施、方法及全体人员参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3.2 采取绩效考评(每月对每人),公示考评成绩,分析讲评(表扬/缺陷),改进措施,通报并警示全体。

2.4 组织各种形式学习专科核心制度与常规:采取多媒体授课、护理查房、作业自学、考核,强化按制度依法工作,提高制度知晓度,落实“照章办事” 。

2.5 落实安全例会[2] (每月):现状分析、大家谈、考核记录、明确改进措施,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吸取他人教训、养成照章做事习惯。

3 运行中把握规律,注重细节

手术室易发生差错事故及护理缺陷的环节很多,应不断总结易发生差错事故的环节,完善制度保障,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教育会,加强业务及法制观念学习。

3.1 总结完善手术期易发生问题的客观规律(3种人、8个时机、20个环节),完善防范措施,并全员熟知。

3.1.1 3种人:新人;性格特点偏激的人;有情绪的人。

3.1.2 8个时机:抢救时;交接班时;手术时间超长时;有人际矛盾时;实习轮转同学换科时;夏休期间参加手术技术力量薄弱时;节假日时;各种因素冲击人们的思想时。

3.1.3 20个环节:防止接错患者;防止摔伤碰伤患者;防止因器械不足或不良造成意外;防止手术部位错误;防止错用药;防止燃烧爆炸意外;防止器械或纱布等异物遗留创口或体腔内;防止取错血;防止输错血;防止烫伤烧伤患者;防止创口感染;防止病理标本遗失或弄错;防止术中皮肤压伤;防止仪器设备故障及损坏;防止态度语言引起纠纷;防止护理记录不规范;防止防错、漏、多收费;防止低体温;防止麻醉风险;防止自身损伤等。

3.2 注重细节管理[3]:分析常见安全问题,制定解决措施。

3.2.1 手术患者的查对:规范查对的内容及方法;全员示教并做出书写样板。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实施三方核对(巡回护士/洗手护士、麻醉师、手术医师)并依次核对3 次。要求病历、手术通知单、腕带标识等项目必须相一致,方可实施麻醉和手术。

3.2.2 手术部位查对:凡左右脏器、器官等,手前手术部位要做标记,手术通知单同手术医嘱要填写清楚并一致,同时既要同患者核对还必须要求手术医生查对X光片。

3.2.3 手术安置:熟练掌握手术摆放原则,要充分显露术野,顺应呼吸和循环功能,患者感觉舒适和安全、妥善固定,防止术中移位、保护受压部位,防止并发症。

3.2.4 物品清点[4]:防止手术器械、纱布、缝针等异物遗留体腔。责任人:由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和第二助手共同清点;清点内容:手术台上全部器械及物品。清点时机:分别为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体腔完全关闭后、皮肤完全缝合后。要求:术中添加物品及填塞纱布等应即时详细记录在手术清点记录上;台上掉下的物品,应及时收起,放固定位置等。

3.2.5 药品的管理:统一执行口头医嘱查对的内容及方法;严格毒麻药的请领、使用、登记等环节;梳理、对照检查、更新标示、规范各环节。

3.2.6 小儿手术的护理:要求依据病历由医、护、家长、孩子、共同查对;加强静脉穿刺技术培训;用药精准;严格术中护理;密切观察:出入量、出血量、尿量、呼吸;固定、保暖等。

3.2.7 压疮的预防:落实皮肤护理常规;术前评估,护理措施,术后评估方法,报告流程;制定眼部压伤的预防措施。

3.2.8 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5]:备全员培训,掌握后操作,严格操作规程并定期检修与维护。

3.2.9 接送患者安全:重点人反复培训(推车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定期检修转送车;严格与病房进行交接并记录。

3.2.10 用血安全[6]:严格规章制度;抢救核对的落实;温血方法;特情处理等。

4 讨论

4.1 在手术护理工作中,健全的规章制度及系列安全防范措施,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关键。手术室是提供治疗、诊断及抢救的重要场所,具有技术性强、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风险高的特点[7], 因此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做到“任务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使得手术室各项护理工作在各项规章制度引导下完成。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关键。

4.2 在实施手术患者安全防护措施中,不断总结易发生差错事故的规律并持续质量改进,是提升手术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细节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围绕管理战略的实施,对细节进行辨认、分析、补充、完善、延伸、控制 超越的过程[3]。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8], 将细节融入到各项操作、细化操作流程确保细节管理的有效落实,为手术患者营造安全的护理文化氛围,护士从每一个细节入手,心态更积极,工作更仔细,同时加强业务及法制观念的培养,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教育会。

4.3 在实施手术患者安全防护措施中,不断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是手术患者安全的保障。通过学习各种法律法规知识等,树立患者安全第一的服务意识[9]。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以患者为中心,最大限度调动员工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规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以护理操作规范实施各项操作,强化了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法律意识。不断提高护士责任感,树立“患者第一、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观念,保障手术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朱建丽.从患者安全十大目标看医疗过程中的患者安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6(5):309-310.

[2]张代英,何燕洁.手术患者接送风险评估及核查[J].护理学杂志,2012,27(4):48-49.

[3]黎玉伦,谭淑芳,郑楚莲.细节管理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08,6(23):183-185.

[4]赵书云,申六女,郝丽军.体腔手术使用有带纱布的护理风险及防范[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5(11):101.

[5]陈燕阳,张红雁.关于高频电刀安全使用的若干问题[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1):111-113.

[6]王雅文,傅 金,毛静馥.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危险因素与对策研究[J].护理管理,2012,32(3):62-63.

[7]支洪敏.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3):106-107.

篇6

关键词:手术室专科护士;新仪器、设备; 培训;作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的医疗仪器、设备越来越多;特别是今年来进口的高端的医疗仪器、设备也占了大部分。对于手术室来说,新型的医疗仪器、设备种类多而且操作方法不同,为了能使这些仪器设备能得到科学、正确的使用,尽量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我们必须使用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法。由于新仪器、设备的不断推陈出新,专科护士在新仪器、设备的培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院自2012年起,实现了专科组长负责相应专科的新仪器、设备的培训,她们不但对手术室护士进行了培训,还对相应专科的年轻医生进行了培训,有效的提高了培训效果,延长了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增长了经济效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市级大专科小综合医院,每年手术量共5000余例。我院手术室共设有妇科腔镜、骨科、五官科、乳腺科、脑外科五个专科小组,每个组由专科组长和两个专科护士组成,专科组长相对固定,专科护士每半年轮转一次专科组。我们医院共有三台成像系统、一台显微镜、超声刀、能量平台各一台,乳腺旋切机、五官科电力系统等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

1.2方法

1.2.1建立完好的新仪器、设备进入科制度 从2012年开始,我们对每一台新购置的仪器、设备,都要求由专业的工程师对全体手术室护士进行培训一次,然后再要求他们对专科组长进行个别的重点培训,面授讲解、操作示范,通过培训使大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连接方法、参数设置、简单的故障排除[1]等完全掌握为止,同时要求每台仪器、设备都配有简单的仪器、设备使用流程图:例如超声刀的使用流程:连接电源线-打开开关-将超声刀刀头与刀头电源线垂直顺时针旋转-旋至旋不动为止-再用扳手旋两转-听到"嘎噶"两声-再将刀头电源线白点对白点接上机器-用手控或脚控进行自检-显示屏"3和5"-机器同时发出"嘟-嘟-"的声音,仪器可以正常使用了。

1.2.2对新仪器、设备实现分级培训管理 医生、护士为直接操作者,特别是年轻医生,他们一般都很少有外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他们为一级管理,专科组长定期检查,定期抽查,为二级管理;护士长为三级管理。专科组长为主要的培训管理者,负责对手术医生、护士进行长期、循环的培训,直至他们掌握为止。专科组长主要利用每次专科手术时对护士和手术医生进行手把手的培训和指导,告诉他们该仪器、设备的操作程序,操作时的注意事项,同时对手术护士指导该仪器的清洗、消毒、和保养方法。这样利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法,比较容易掌握。

1.2.3加强科内考核制度 科内由护士长总负责,专科组长具体负责对每个专科的护士进行考核,理论上从仪器、设备使用的流程到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保养;操作从仪器的摆放、规范的装卸、操作,使用后的综末处理。理论和操作的考核成绩与当月绩效挂钩。如有不合格,则再次培训,再次考核,直至科内护士人人掌握。

1.2.4贵重仪器建立使用登记表,随仪器摆放,使用完登记使用日期、使用时间、使用者、使用后仪器的完好程度,登记者签名。使用后仪器做好综末处理,放置在固定的位置,定期做好消毒灭菌。

1.2.5对新入科的人员,在前3个月进行各种仪器设备的专门培训,并进行20次以上的实地操作,培训做到放手不放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尤其要把好无菌关和安全质量关最后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手术配合[1]。

1.2.6由专科组长及经销商专职工程师分阶段培训 仪器入科第1d:由经销商专职工程师对全体手术室护士进行培训,在1个月、3个月、6个月3个阶段再由专科组长对全体手术室护士进行理论和操作的培训;最后考核,考核结果与业绩量化考核挂钩。以增加其学习的自主性和效果性。手术室除护士长外18名护士均通过了考核。

2 结果

2.1通过以上方法培训和管理,除护士长外,科内18名护士,通过对超声刀(A)、显微镜(B)、能量平台(C)、乳腺旋切器(D)、五官科电力系统(E)进行了理论和操作的考核,通过42名手术医生对护士手术配合的满意度调查,提高了手术医生对护士手术配合的满意度,尤其是延长了手术仪器、器械的使用寿命,直接的提高了经济效益。

2.2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通过专科护士规范的培训和管理后,手术医生对护士手术配合的满意度提高,器械使用延长的时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3 讨论

医疗仪器设备质量的重中之重,是建立在手术室护士、手术医生能否正确操作使用的基础上[2]。手术室的大部分医疗仪器设备都由手术室护士在操作和管理,而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新的仪器设备层出不穷,只有通过专科护士和护士长的共同培训和管理,熟悉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规范操作,才能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仪器设备发生故障甚至损坏,影响手术。从长远来看,手术室仪器设备严格按规章制度培训和管理,一方面能使患者享受到更高质量的手术、治疗及护理,另一方面也能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节约医院的成本,也能从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3]。

参考文献:

[1]吴晓蓉,蒋曼,钱萍,等.护理人员对常用医疗仪器设备维护的认知与现状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1):1286-1288.

[2]江燕琼,郑少麟,凌碧娟.PDCA循环在手术室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0,16(25):162.

篇7

【关键词】 现代净化手术室 诊察设备系统 质量控制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urification of the modern operating room (shoushushi)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y, composition, logistics, distribution and technology, and from project tendering, design, construction, inspection and maintenance training system proposed hospital quality assurance clean operating room and quality control details.

[Key words] Diagnostic equipment; Modern purification operating room; System and its quality control

引 言

传统手术室未采用空气净化处理,必须依靠药物化学方法进行消毒处理,并采用抗生素控制人体的感染率。传统手术部没有建立科学的物流路线,手术医用车室非密封结构容易导致手术部运作混乱,造成大面积的交叉污染;传统手术室基本配套设施、器械外露,控制系统简单,妨碍医务人员操作,难以满足要求。

1、现代净化手术室的发展

空气处理技术的发展最早起源于军事与电子工业。在朝鲜战争中,美国发现其大量电子仪器失灵,返修率甚高,最终找到主要原因在于灰尘。这是洁净室技术的起源。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lmm2大的硅片光刻数十万个半导体元件,工艺要求尘粒达到相应的洁净度。

2现代净化手术室系统

2.1净化原理

空气净化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控制手术室内空气过滤、截面风速、换气次数、气流方向、回风、排风、静压差来达到控制手术区内的悬浮菌浓度,从而达到净化的效果。

2.2净化手术室系统的构成

净化手术室系统主要由净化系统、钢板手术室、手术室内基本设施三部分构成。净化系统由净化送风天花、净化空气处理机及送回风管路、空气调节系统组成。钢板手术室由八角形气密封钢板墙面和导电地板胶组成。手术室基本设施包括吊塔、无影灯、手术床、内嵌式控制面板、医用气体输出口、麻醉气体排放装置、电动感应气密门、内嵌式不锈钢器械柜、内嵌式观片灯、内嵌式保温及保冷柜、漏电检测保护装置和呼叫对讲、背景音乐等弱电系统、摄像监控等。

2.3净化手术室系统的物流

洁净手术部的内部平面和通道形式应符合功能流程短捷和洁污分明的原则,根据医院手术区具体平面、结构、通道设计最佳的布局以满足人、物净化流程,防止交叉感染。

2.4洁净手术部功能布局

洁净手术部由净化手术室和为手术室服务的辅助功能用房组成。洁净手术部应自成一区,并宜与其密切相关的外科护理单元临近,应严格分为洁净区与非洁净区,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必须设置缓冲室或传递窗。洁净区内宜按对空气洁净度级别的不同要求分区,不同区之间宜设置分区隔断门。洁净区――各种等级的净化手术室,手术准备室,刷手间,无菌敷料和器械存放室,一次性物品和精密仪器室,恢复室,病人换车处,洁手术专用设备净走廊等。非洁净区――医生、护士值班室,示教室,敷料打包、高压消毒室,器械洁净清洗室,石膏室,冰冻切片室,换鞋、更衣、浴、风淋室。净化空调机组、手术特殊医用气体中心站和配电,一般应单独集中在一层(设备层)。

2.5洁净手术部施工安装工艺

钢板手术室采用消毒灭菌设备高承重结构框架,加贴进口背板的八角形钢板,结构与房屋、钢板与结构、钢板之间采用平爆螺丝等固定,所有连接角均需处理成大于90OC并实现圆弧过渡,接缝处采用金属材料填充,经打磨形成光滑无缝之气密封内壳。墙面喷涂防裂、抗菌涂料,地面经地流平处理后铺贴导电PVC地板胶。天花吊顶为设检修口的上人吊顶。所有的钢结构、钢板墙及天花都可靠接地,地阻

空气净化系统不得用通用机组、普通天花代替专用净化机组、专用净化天花,空气处理机应为变频控制。洁净风管应用优质镀锌板现场经多次消毒清洁处理后制作,管路应短、直、顺,尽量减少管件,并在适当距离或位置安装消毒检查接头。禁止将普通空调的:安装工艺运用于洁净空调。

3净化手术室系统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3.1工程招标

净化手术室系统工程技术复杂,设备、材料昂贵,施工工艺要求高,因而投资巨大。所以,在确定中标单位时,―定要慎重。招标前一定要组织相关人员对国内同等规模的工程进行广泛的调研与实地考察,借鉴别人科学合理的设计与配置,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对投标公司的资质、业绩、工程质量、售后服务等进行全面对比分析,以确定重点投标单位。在考察论证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标准和医院的实际编制工程招标书,对招标内容,工程范围,技术要求,施工工艺,设备、基本配套设施、材料的规格、性能和数量等进行统一规定。最后公开招标,选择资信好、业绩突出、设计方案科学合理、设备及材料配置优良、质量保证体系健全、售后服务承诺优惠、价格合理的投标公司。

3.2总体市局设计

根据上述净化手术室系统的构成、物流、功能分区、安装工艺及医院要求,邀请专业建筑设计单位和净化手术室系统,工程中标公司对拟建洁净手术部楼层进行总体布局设计,以确定洁净区、非洁净区、净化机组和医用气体中心站的确切区域位置,建立科学的物流路线,使得净化手术室和辅助功能用房配置合理,并进行隔断、外孔等上建配合施工。

3.3施工管理

医院应派驻工地代表,全权代表医院审核施工预算、方案,协调解决土建、水、电等配合与供应等问题,监督检查工程质量、进度,负责工程期间设备材料到场的验收和工程质量验收。对进场的设备、材料,若发现与合同材料、设备清单的规格、型号、产地、数量不符,质检、报关材料、技术资料不全,运输途中损坏等现象,工地代表有权拒收。对不按标准施工、安装的工序,工地代表有权责令其限期改正。

3.4工程医用台验收

净化手术室系统工程应分三次验收即中间及隐蔽工程验收、装修及安装工程验收和净化质量标准验收。中间及隐蔽工程验收――工程具有掩盖条件或国家技术规范要求中间验收的内容,包括洁净手术室结构、钢板,空气净化系统风管,医用气体管道、阀门以及综合布线。装修及安装工程验收――净化手术室、洁净走廊和辅助功能用房的净化天花、墙面及地面,风机的风量、转速及其平衡,静压及其调整,自动控制运行,高效过滤器检漏。净化质量标准验收――截面风速、换气次数、静压差、洁净度级别、温湿度、新风量、细菌浓度、照度和噪声。验收依据为中国医疗卫生建筑专业委员会颁布的《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3.5维修保养技术培训

由于净化手术室系统用以手术抢救,因此确保其正常运转非常重要。系统一旦交付使用,必须立即进行维修保养的技术培训。本系统涉及医学工程、机电、暖通等专业,应配备1-2名相关专业的责任心强的专(兼)职维修工程技术人员,以完成系统的定期保养和故障检修工作。培训内容包括净化机组运转测试检查与维修;监控电路系统故障检查与维修;自动门运行故障的检查与维修;高、中、初效过滤器的保养与更换;冷、热水盘管、电磁阀的检查与保养;吊塔、无影灯、手术床、高压消毒锅炉的运行故障检查与维修;医用气体系统气站、管道、终端及其测控系统故障检查与维修;手术室背景音乐、全景摄像监控系统故障检查与维修;洗手消毒自动恒温喷头的故障检查与维修;手术室照度、温湿度、噪音的检测与维修;手术室空气微粒、静压、风速、泄漏的定期检测。 很抱歉,因为您在网易相册了违规信息,账号被屏蔽。被屏蔽期间他人无法访问您的相册。

去帮助中心,了解如何重新恢复服务。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创一流文明优质服务;以改革为动力,倡导竞争、敬业、进取精神;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努力提高全员素质;以质量治理为核心,不但提高医疗质量;以安全治理为重点,切实保障医疗安全;以分级治理为基础,创“一甲”最高分;以目标治理为主线,强化治理力度。努力完成各项医疗工作和任务。

二、目标与任务

(一)内感染治理

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和具体体现,是防范医疗事故的重要途径,是以病人为中心、文明优质服务的重要内容。

1、成立院感控制机构,完善制度,狠抓落实。

2、加强院内感染知识宣教和培训,强化院内感染意识。

3、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操作规程。

4、以“手术室、治疗室、换药室、产房”为突破口,抓好重点科室的治理。

5、规范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二)、医疗安全治理

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思维意识的转变,各地医疗纠纷频繁发生,医疗安全工作一直是每一个医院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防范医疗差错、杜绝医疗事故成为医院生存发展的根本。

1、成立以院长为首的医疗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急诊急救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医疗安全领导小组的职能,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严格各项技术操作规程。

2、认真开展医疗安全知识宣教,深入学习岗位差错评定标准和卫生部颁发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及《医疗文书书写规范》,严格落实差错事故登记上报制度。

3、及时完善各种医疗文书确实履行各项签字手续,抓好门诊观察病人、新入院病人、危重的病人治理。

4、坚持会诊制度,认真组织急危重病症及疑难杂症讨论,积极请上级医院专家到我院会诊。

5、手术病人要严格遵守手术规则,认真开展术前讨论,严禁超范围手术,非凡手术要要报请院方批准,以便给手术提供条件。

6、切实加强急危重病人的治理急危重病人病情急,症状重,随时可能出现危生命的症状和征象,应严密观察和监测,随时出现随时处理,以便为拯救生命赢得时间,并及时做好抢救纪录。

7、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培养医务人员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切实改善服务态度,努力同病人及其家属沟通思想,避免因服务不周而引起的医患纠纷。

(三)、医疗质量治理

医疗质量治理是针对医疗系统活动全过程进行的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其目的是通过加强医疗治理从而提高全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为广大患者服务。

1、建立健全质控职能,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组建质控办,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要求质控办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科室进行检查指导工作,定期召开例会,汇总检查结果,找出问题,及时整改。

2、不但完善质量控制体系,细化质量控制方案与质量考核标准,实行质量与效益挂钩的治理模式。

3、进一步加强医疗文书的规范化书写,努力提高医疗业务水平。

(1)、组织各科室医务人员认真学习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处方、辅助检查申请单及报告单的规范化书写,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切实提高医疗文书质量。

(2)、及时督导住院医师按时完成各种医疗文书、门诊登记、传染病登记、肠道门诊登记、发热病人登记。

(3)、切实注重病历内涵质量的提高,认真要求住院医师注重病历记录的逻辑性、病情诊断的科学性、疾病治疗的合理性、医患行为的真实性。

(4)、抓好住院病历的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控制,成立医院病案治理小组,搞好病案归档工作,积极开展优质病历评选活动。

篇9

手术室是为患者进行手术诊断,手术治疗以及担负抢救任务的重要科室。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好坏将影响着医疗质量和病人的安危。因此,手术室必须有严密的护理管理知识,健全的制度和严格的无菌技术管理,才能高标准地完成日益复杂的手术任务。我院手术室是一个综合性手术科,每日除完成各科择期手术外,还要应付各种类型的急诊手术,参加手术人员,实习、进修、参观人员多,手术器械繁杂。

怎样才能高质量高水平地把好管理关,主要是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管理。

1 无菌技术管理无菌技术管理是手术室工作质量管理的重点,也是手术室感染管理中的关键,关系到手术切口的感染和病人术后愈合的情况,它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即手术室环境(手术室洁净度、空气和手消毒及细菌培养监测、污染性手术后处理),手术物品的消毒灭菌,术中配合的无菌技术操作。

1.1 手术室工作环境质量控制管理:要求控感护士每月必须完成空气培养,手培养以及物品培养,并且记录培养结果,每季度做一次紫外线监测。每日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感染性手术后手术间及时消毒处理以防止因空气的传播或污染器械、物品后再使用而导致交叉感染,如乙肝、癌肿、伤寒、结核绿脓杆菌感染的病人用过的手术器械应先用消毒液浸泡后再处理,手术间门、窗、桌、床踏凳等,手术室空气培养细菌总数不得超过200cpu /m3,定期对各种消毒(灭菌)后物品进行抽样细菌培养,如化学消毒剂、高压消毒物品、护长可根据监测所提供的数据,认真总结消毒灭菌和清洁卫生质量,对出现的问题应分析原因制订改进措施,并督导全体人员执行。

1.2 手术物品消毒灭菌的管理:对已消毒灭菌的物品,每周清整一次,过期器械、敷料应重新消毒灭菌,熏蒸消毒物品由器械班每日检查、添加更换、订出各类物品消毒更换日期,落实执行者。

1.3 无菌操作技术的管理: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每一举动,即从入手术室至手消毒到手术台的每一操作环节稍有疏忽都可导致无菌技术的失败,造成手术感染,而对无菌技术的认真操作必须依靠全体医生、护士共同完成。

2 器械保管及维护情况一般器械由专人保管,定期保养,精密仪器定位、定人专管,采用登记本,由使用者签名,消耗性敷料定人负责,及时制作补充。

3 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安排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配合器械班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建立各类手术器械准备用物本以确保手术用物齐全、适用、合符要求。要求手术室护士术前了解病情、手术方案、方式和,做好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术中做到技术熟练、准备、主动、工作细致。

4 差错事故的防范手术室容易发生差错事故的环节较多,如接送患者、手术部位、器械的准备、术中用药和输血、标本的送检、异物遗留体腔等,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均可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4.1 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岗位责任制,做到人在岗位在,谁在岗谁负责,健全规章制度使之成为习惯。

4.2 积极组织专业知识学习,以提高思想认识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做好以老带新,新老搭配排班,发现隐患及时解决,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4.3 定期组织讨论,分析差错发生的原因,借鉴其教训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

5 提高护士长的自身素质手术室护士长要有较强事业心,责任感工作才干,良好的思想品德及组织能力领导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增强科室凝聚力,以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圆满完成。

篇10

关键词:护理安全;患者安全目标;表格;监控

近年来,患者安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医院管理机构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患者安全目标。2006年10月,中国医师协会公布了《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并同时公布了实现这些安全目标应采取的措施。根据要求,结合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临床护理安全管理工作重点,自行设计了“护理安全管理检查表”,于2007年1月开始用于护理安全质量控制活动中,经过3年多的实践,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设计表格

按百分制设计,得分低于90分为不合格,内容包括六个部分:①“五室”流程管理,即:急诊室、手术室、ICU、产房、介入室等与病房之间,病房与病房之间,患者病情以书面形式确认签名,并及时归病历保存;②“腕带”管理:使用对象:手术患者、产科新生儿、NICU患儿,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等,注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等,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对患者身份识别的一种标志;③用药管理:备用药品规范存放,专人负责,定期核查,限量存放;高危药品单独存放,标志醒目;严格落实口服药发前两人核对制度;输液患者及时巡视、观察;④“危急值”报告登记管理:“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固定在电话边存放,接听记录符合要求;⑤防止意外伤害管理:压疮、烫伤、坠床、跌倒、紫外线灼伤等,加强宣教及告知,口头交接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⑥护理管道管理:护理管道要标明置入使用日期,并妥善固定,保持通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2 实施方法 

将该项表格质量作为每月的常规护理质量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在全院护士长例会上进行公布和反馈,对不合格病区按本院的“护理质量与经济挂钩方案”予以兑现处罚,并按护理质量进行跟踪追溯,形成动态循环。

3 结果

该项检查合格率由2007年1月份的76%上升至2010年1月份的100%,同时,全院的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也步入了制度化、常规化和规范化的良性运转。

4 讨论

4.1  规范了“五室”流程管理:在该项表格实施检查后,急诊科、手术室、产房、介入室等病区护士长结合本科工作特点,迅速制订了“急诊患者与病房病情交接登记表”、“手术患者病情及物品交接表”、“产科患者分娩交接登记表”、“介入诊疗手术护理记录单”、“病区交接登记表”等,内容包括了急诊患者入室后的病情评估和紧急检查、处理情况,手术、介入患者术前访视、术中护理及术后病情交接情况,产妇进入待产室和出分娩室的胎心和子宫收缩等情况,并由交接双方护理人员签字确认,及时完成交接并归病历规范保存,实现了在患者诊疗的各个关键环节和流程中,逐步做到了“无缝衔接和管理”,有效杜绝了因病情交接不清产生的护理纠纷和不良事件。

4.2  有效实施了“腕带”管理:从护理角度出发,护理安全与患者安全息息相关。建立一个更为完善、安全的查对系统,是护士工作的重中之重,准确识别时减少医疗护理纠纷的有力措施[1]。为了进一步提高护士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在原有产科新生儿和NICU患儿使用腕带的基础上,优先对外科手术患者以及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佩戴腕带,实施两年中,无手术患者手术部位错误隐患的发生,没有重症监护患者诊疗错误的发生,同时,为2例神经内科患者意外走失及时被送回提供了有效依据和帮助。特别是在危重患者床头交接和专科交接过程中,为护士提高了可靠的查对辅助工具和查对注意依据,提高了查对患者信息的准确性。

4.3  规范了护理用药管理:有研究表明,红色是所有颜色中对视觉产生最强烈、最有生气的颜色,它有强烈的促使人们注意和凌驾与一切色彩之上的能量[2]。在实施检查的过程中,通过全院集中购置高危药品集装盒,盒外使用统一的红色标识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使全院的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和细胞毒化等高危药品做到了单独存放,标志醒目,引起护理人员高度重视。同时,与供应药商协调高危药品的外包装在颜色与外形上与其他药品区别,针剂瓶身上使用“红色突出字样”等设计,外包装和内瓶身双重红色标识的做法,有效避免了护理人员忙中出错带来的隐患和后果。病区护士长加强了对主药班护士工作的督促和考核,要求主药班护士对备用药品做到每天核查,限量存放,有效杜绝了裸针存放和非原装盒存放的现象,从而有效防止了护理工作高度繁忙时护士思维错乱带来的护理风险和隐患。

4.4  “危急值”报告及时准确:协同医院质管科、检验科,规范了危急值报告范围和内容,设计了“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在全院范围内使用,内容包括报告时间、报告内容、报告人、接听人等,通过每月严格的检查和督促,使该项记录数值准确,记录完整,报告及时,直至2009年1月全院使用微机联网危急值结果传送报告,更加及时、准确、便捷的服务临床,减少了差错隐患和纠纷苗头。

4.5  建立了意外伤害上报管理制度:为了有效防止院内压疮、烫伤、坠床、跌倒等意外伤害的发生,广泛收集资料,制定出台了“患者皮肤压疮评估、报告制度”、“患者跌倒(坠床)评估、报告制度”、“患者导管滑脱登记、报告制度”等,并组织护士长带领本科人员认真学习,严格执行,对此类易发患者加强入院宣教和告知,重点交接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由于每月护理部不定时按表格进行检查,督促各病区护士长加强了日常监督和考核,护理人员形成了患者入院及时评估、加强宣教、严格交接的工作思维和习惯,强化了全体护理人员的意外伤害防范意识。本院意外伤害事件由2005年的5例和2006年的8例分别降低为2007年0例和2008年2例。

4.6  管道护理规范有效:要求患者所带各种管道,如脑室引流管、胃管、胃肠减压管、吸氧管、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留置管、PICC及其他部位静脉留置针、胸、腹腔引流管、尿管等,均由操作者(或配合 手术的护士)在管道上贴上标识,注明管道的置入使用日期,防止超期使用带来的护理隐患。同时,注意管道的妥善固定,减少带管道患者转运交接过程中脱管或者引流不畅等隐患的发生。2009年5月,管道较多的科室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主动采用了在“交班中采用唱对方法”[3]的管道交接流程,即:交班者唱,接班者查看,做到床头看清、口头交清、书面写清;交接班内容:唱者:管路数量、名称、部位、作用,看者:管道是否扭曲、移位、堵塞、脱落、受压,置管口部位有无松离,引流管各衔接处有无透气及脱出,局部皮肤的变化,有无液体外溢、有无被血液污染,引流物的性质和量。总之,每月使用护理安全管理检查表进行常规护理质量控制,促进了全院临床科护理人员应用行之有效的管道标识方法和交接流程,有效降低了管道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了护理风险。

5 参考文献

[1] 李  蕊.辨识是患者安全的保证[J].中国护理管理,2006,6(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