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制度建设范文

时间:2024-03-21 17:42: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浅谈如何加强制度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浅谈如何加强制度建设

篇1

关键词: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一、前言

近几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的大量增加,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导则》的出台,标志着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行为的有法可依。但由于质量监督的工作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工程施工和监理的各个环节,这就决定了作为一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员不仅要熟悉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还要熟悉技术规范和善于学习,及时掌握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同时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本着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敢于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用好国家赋予的监督权力。

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

实行工程质量监督是督促工程建设各参建单位搞好工程质量及工程质量控制的政府监督行为,因此,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工程质量监督站要重点把好“开工关、施工关、竣工关”,抓好工程建设的“重点工作、重点单位、重点部位”,体现质监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将质量监督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始终。

1、把好“开工关、施工关”

工程开工前,我站根据业主向质量监督站申报的工程质量监督申请手续,对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各方逐一进行资格审查,监督各方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落实监理机构和施工单位人员的到位及专业岗位配备情况;工程实施过程中,对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监督检查,监督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完整健全,是否层层落实了质量责任制,使质量控制形成了自检、互检、抽检、专检的控制体系,实行谁签字谁负责,出了质量问题,直接追究责任人。并对试验室进行监督检查,看其是否按照规范、标准进行试验检测,检验频率是否满足要求,数据是否真实可靠。

2、抓好监理工作,做好现场监督。

工程监理是依据合同对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进行控制,监理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的优劣。因此,监督监理的工作情况是政府监督的重中之重,除了对其资质、持证上岗情况检查外,还要对其在岗情况、日志记录情况、旁站情况和签证情况等进行抽检,着重检查监理审批的开工报告、工序自检报告、工序检查认可、中间交工报告等资料,监督监理单位是否严格执行了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对违背严格监理、热情服务、秉公办事、一丝不苟原则的监理人员坚决予以处理。

3、抓好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提高住宅工程质量。

在《广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二十一条》的基础上,我站整理编写出《惠州市惠阳区建设工程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措施》,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给排水系统安装工程到建筑使用功能中长期存在的质量通病从设计到施工控制处理提出了相关技术措施。同时,规范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提高住户对住宅工程质量的满意度。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是在执行国家和地方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标准的基础上,对住户关心的、国家现行规范中没有明确规定的住宅工程中观感和使用功能质量的部分内容进行补充、完善,部分内容进一步明确使其更具备可操作性。如增加了室内空间(净高、开间)允许偏差、外窗(墙)渗漏检查方法、烟道出屋面高度、验收合格标识、竣工验收中对分户验收的复核要求、否决标准等;明确了内外墙空鼓、裂缝的检查方法和相关内容检查仪器要求等。我们按省建设厅的要求,积极推行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制度,通过分户验收工作的开展、落实,加强工程质量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提升工程质量水平,提高住户对住宅工程质量的满意度。

4、加强现场抽检, 抓好质量鉴定工作。

掌握质量动态的最有效办法是进行现场抽检,为此,质监员必须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对易出现质量隐患或对质量有疑问的部位,及时安排工地现场抽检,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建设工程质量整改通知书》,责成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纠正。质量鉴定是质量监督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保证质量鉴定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必须严格鉴定程序,以数据为依据,确保鉴定结果真实可靠。

5、抓好建筑节能监管工作。

建筑节能是一项战略性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建设、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节能技术产品等多方面。监督部门除了提出要求、加强指导、做好服务外, 要进一步完善建筑节能全过程监管体系,形成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建筑节能的闭合管理机制。目前,建筑节能闭合监管尚未形成,应严格贯彻落实《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民用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依法监管并严格执法,确保建筑节能质量;对不执行或降低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积极推动建筑节能检测工作的全面开展。

6、严把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样板引路”制度管理

“样板引路”制度要求建筑工程及市政基础设施前做出“样板间”和“试验段”,在施工过程中“用典型引路”,在检查验收时“让样板说话”。要求做出样板的项目包括:墙体施工前要做出样板间;外装饰工程要做出样板墙;设备安装工程要在标准间做出样板间或样板系统;门、窗工程在施工前应做出样板件;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中道路工程的土层、基层、面层应分别做出工程试验段;大型建筑群体、住宅小区应在施工现场建立样板示范间。并要求所有 “样板间” 必须做出节能降耗样板。作为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对未进行“样板间”和“试验段”施工管理的工程项目,将责令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责任单位进行不良行为记录等处罚,并作为重点监管对象。

三、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经验总结

篇2

关键词: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创新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01

一、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制度现状

(一)管理制度的盲目性

就管理制度来讲,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着特殊性,作为高速公路地方管理单位的下属部门,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必定受到主管上级单位的行政管理,运营企业在征收通行费用、管理运行服务区等方面需要充分表现出政府的社会服务职能,可是由于运营企业具有法人独立资格,根据目前的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以及公司法规则,其运营管理行为又要表现出企业产生的盈亏风险以及股东的经营投资特点。因此,企业不仅是行政部门的附属同时也要体现社会市场功能。管理制度上产生的特殊性,致使运营企业出现了盲目的管理方向,进一步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的政治经济利益造成影响。

(二)混乱的管理行为

我国的高速行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一套较为科学完整的管理制度,通过比较企业纵向的经营发展情况,企业在管理实际活动中,传统的管理模式与引进的创新模式之间出现了较大的矛盾,没有很好的融会贯通的新旧模式,进一步造成企业出现了混乱的管理行为,尤其是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管理现状,进一步激化了矛盾。

(三)较低的管理效率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在建设管理制度中比较全面与完整的进行了考虑,可是完整全面的管理制度并不能很好的提升管理效率,在具体工作中落实各个管理制度,获得的成果就打了折扣。这一点主要体现为运营企业内部执行管理水平上,完善管理制度并不能提升企业工作的执行能力,企业各个部门的领导员工通常由于不力的执行,进一步造成落实制度不到位,大部分员工已经养成了求多不求精的习惯,员工对工作普遍采用应用的情绪,做事效率低下,造成企业产生了滞后的管理效率。

二、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创新思想

高速公路属于一种完全封闭、全部控制出入、立体化交叉、在路中央设置隔离带的专用企业公路,体现出安全、快速、高效等运输特点,行车的安全性、养护收费等管理运营制度与普通的公路管理运营不一样。因此,决定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管理制度,将会对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工作效益造成重要影响。

1.要充分表现出改革的精神,达到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需求。根据我国批准执行的管理重点项目法人的办法,实施项目建设的法人责任制度,也就是实施一体化的融资、建设、运营等管理制度。

2.需要构建一支符合实际情况,达到高效、顺利、精简的管理制度要求。力争做到合理设置机构、明确职责岗位,配置精干人员,提升做事效率,促使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管理制度真正实现改革开放,满足人才激励制度的管理要求。

3.确保车辆高速、安全、顺畅的行驶。不可以到处划界,随便设置路障,任意在路上拦截车辆进行检查。防止高速公路出现的不高速现象。

4.一定尽可能发挥高速公路具有的社会经济效益。建设高速公路需要大规模的投资,几乎每一段路都需要举债进行建设,因此,通行费用以及盈利性收入应当尽可能的用在债务偿还,减少非生产性的开支,与此同时,还要尽可能的考虑滚动发展,凭路养路。

5.要尽可能的对路产路权进行有效维护。尽量调动政府人民积极投身于修路、管路等工作之中,积极发挥目前交通公路单位具有的优势,对高速公路的路产路权自觉的进行维护,确保其畅通无阻。

三、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制度建设创新对策

(一)管理养护创新制度

在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内部建设养护道路部门,重点管理养护高速公路、采购养护设备以及养护中心单位等;养护中心单位的主要工作就是维修大型土建工程,包含了维修大型路面工程与专项工程;各个管理单位还要设置内部养护科室,主要对各个中小路道进行维修。

(二)管理收费创新制度

在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内部设置管理收费部门,在收费标准与票据方面要实施统一规划,严格遵守分段投资、收益以及两条收支线的基本原则,根据一定的投资比例科学向高速公路路桥企业进行分配,各个地区管理部门根据定额原则实行合理拨付。收费站主要工作是对车辆进行收费稽征,其工作职责主要通过收费管理部门进行垂直化管理。

(三)管理路政运政创新制度

在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内部设置管理路政部门,接受交通厅的委托管理高速公路路政运政,积极维护路权,实施管理路政,保证交通安全以及对交通事故实行积极的营救。

(四)管理服务创新制度

在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内部设置开发经营部门。主要职责是开发与经营管理在高速公路范围沿线上的房地产、服务区域、加油站等相关的第三产业。

(五)管理交通安全创新制度

在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制度建设中管理交通安全是重要内容,关系到公安交通部门之间分工协作问题,我国目前缺乏一致的模式,为了促使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制度管理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安全等要求,并且最大程度的发挥社会经济效益,按照我国所传达的重要文件精神,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制度建设模式可以包含两种,一种是贯彻落实统一化综合管理执法的管理制度。也就是在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内部设置执法队伍,由执法机关进行授权,主要是统一管理高速公路的安全、执法、路政与运政等,力争做到道路执法一车,解决问题一组人,出现问题都可以获得解决的制度标准。这样的管理制度一是达到了高速公路管理的基本原则,二是对统一管理公路的养护、安全、营救等工作十分有利,尽可能的减少办事所需时间,提升工作效率。另一种是实施各司其职的属地管理制度。也就是在目前的高速公路管理制度中使用普通公路管理方法。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管理制度属于一项科学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在管理内容、对象等方面都与普通公路存在着差异。联系我国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目前在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专业运营制度的创新思路,有效提升高速公路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金绮丽.关于完善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几点建议[C].中国科技信息,2009.

篇3

关键词:公路档案管理 问题 对策

1、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路交通建设事业发展迅速,与此同时, 也形成了大量的业内资料即公路建设档案。如何有序地管理好公路建设档案既是工程本身的需要,也是档案部门的要求。《档案法》和国家档案局、交通部等部门对交通工程档案的管理工作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并建立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公路工程档案具有内容综合性强、形成时机性强等特点, 未形成科学、系统、规范的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突出的问题表现如下:一是档案材料不完整。档案材料不完整是公路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工程项目归档率较好的单位能达到80%左右, 较差的单位情况就不同了。二是缺乏统一的管理模式。从档案管理机构上看,有的单位成立了专门的档案室,有的单位则没有成立,公路档案由其他业务部门或由文书档案员保管。三是缺乏复合型档案管理人员,一些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差, 既缺乏档案管理业务知识,又缺乏相关的业务知识,难以适应工作需要。那么,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哪些?笔者认为,目前公路建设行业档案缺位现象严重, 其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公路建设行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行业发展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公路建设行业具有流动性大、施工战线长、跨区域、

异地化作业多、施工过程不稳定等特点,往往会给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增加困难。其次,从业结构层面上还存在着层层分包、挂靠、非法用工等现象, 致使工程项目成分错综复杂,有的甚至施工总承包单位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到底有多少小施工队伍、包工头参与施工,更何况即便是在同一项工程施工当中,参与施工的有关人员也在随着工程进展被随时调动, 所以在这一切变动的因素前提下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并非易事。第三, 目前公路建设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僧多粥少的现象突出,赢利空间非常狭小,如何千方百计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当务之急, 再者说档案工作短期利益不明显,所以档案工作在公路建设管理行业里得不到重视。

2、加强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对策

2.1 加强制度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是规范公路工程档案管理的前提和保证。要使公路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步人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首先要订立并遵循一套档案管理的制度。根据《档案法》及有关公路工程建设档案管理法规的规定,一是要制定公路工程档案管理工作规范,确定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并统一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标准,使公路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步人良性循环, 形成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二是建立《公路工程档案员岗位责任制》《公路工程档案收集和立卷归档制度》《路工程档案借阅、利用制》《公路工程档案安全保管、保密制度》等相关配套性、辅的规章制度, 全面对档案资料的收集、立档、管理、利用及安全保密等进行严格的制度约束、规范。三是加强项目负责人对档案管理的监督指导,要求完成一个项目,验收一个项目,归档人库一个项目。此外, 要根据施工行业自身特点以及各类档案形成的规律和特点, 制定出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 将《档案的归档范围和工作细则》《档案员工作职责》《案人库制度》《档案借阅制度》《档案的开发利用》等一系列制度很好地落实。

2.2 做好工程质最记录

任何一个建设工程都有立项、可行性论证、勘察、设计、材料供应、施工、监理、验收的过程, 每一个步骤和环节都有它的质量标准, 其活动过程和内容都有真实的记录。施工实物体的外在质量问题很容易被人们发现和重视, 但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的内在质量缺陷就不容易被人们发现, 通常是在利用档案信息过程中发现与实际情况不一致时, 才能反映出它的缺陷所在。所以工程建设档案质量工作与工程施工质量工作同等重要, 二者缺一不可。

2.3强工程前期档案管理

在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做到“三纳人”“ 四同步” 。“三纳入” 即将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纳人项目立项申报、勘探设计、征地拆迁、招投标等各项建设程序, 纳人项目建设管理计划, 纳入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 四同步” 是指在项目前期筹备时同步提出文件材料归档要求;在项目设计、监理、施工、招标投标时同步提出相关文件材料形成、积累、归档要求, 并写人有关合同、协议条款中;在检查项目进度、质量时同步检查文件材料形成情况;在项目交、竣工验收时同步验收项目档案情况, 这样形成一种超前的管理模式。

2.4 实行工程全过程管理

1)明确工程项目各参建主体档案整理的职责。《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规定:“建设项目所形成的全部项目文件在归档前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并按档案管理要求,由文件形成单位进行整理。”交通部《公路工程竣工文件材料立卷归档管理办法》规定:“公路工程各参建单位应当将公路工程文件材料立卷归档工作, 纳人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中”;“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各承办机构和公路工程的承包单位在项目档案完成时, 应向建设单位移交系统整理过的全部文件材料” 。

2)加强平时管理, 提高文件资料质量。公路工程建设事关百年大计, 质量问题至关重要, 且质量的文字表述全部记录在档案资料中。公路工程档案来源于工程建设职能活动, 从文件资料的产生到归档整理要经历较长时间, 中间经过多种环节, 每一环节的工作质量都会直接影响其形成质量、完整性、齐全性和准确性。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中对工程质量严格把关的同时, 应加强对工程参建单位的档案管理指导、督促和协调, 项目监理应切实加强工程监理过程中形成的文件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准确性及隐蔽工程和竣工图的质量控制。

3)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必须得到领导重视支持,除有完善的档案管理体制和制度外, 还要有相应的专(谦)职人员组织落实工程建设全过程各环节文件资料的把关和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到位, 这是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2.5建立档案检索系统

涉及公路建设的有关部门应有效利用部门的资源, 建立本部门的档案检索系统,提高各部门的档案管理水平,以方便各部门;(单位)对档案的利用, 提高工作效率。各部门应按照档案的性质和类型, 收集整理各部门的档案资料;对内部文件、记录应按照文件和记录的形成特点进行分类与编号;对外来文件、记录与外来公司的模板文件、记录, 要按照其来源、性质不同分类,编号采用其自然形成(特定)的编号;(如工程资料管理系统规定了基建文件、监理文件、设计文件的分类方法和编号原则, 公路部门不应再另行规定)。

3.6 重视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的开发利用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档案是否得到有效的利用, 应作为衡量和检验项目档案管理水平和项目档案发挥作用大小的重要尺度。在项目档案的开发利用上,一要开展借阅、复制、科技咨询、信息交流等业务, 充分发挥项目档案在工程建设、生产管理、工程维修和改建扩建中的作用。二要加强重点项目档案编研, 对项目档案中的原始资料、数据进行归纳、综合、计算、分析、筛选及加工, 把零散的信息变成系统的、实用的编研成果, 为提供优质服务做准备工作。

3.7 定期督导, 验收要严格把关

由于公路工程建设资料整理琐碎,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施工过程中现场又非常繁忙, 施工人员绝大部分精力集中在工地, 对资料整理一般都是被动应付。如果不认真进行督导检查, 到最后内业很有可能一塌糊涂, 更有甚者会造成大量资料的缺失。对此, 应对内业资料应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评比, 以此引起各方面重视, 避免其形成大量的杂乱堆积。必要时可采取与计量支付挂钩等强制措施, 为搞好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保证。对公路档案的验收进行严格把关是保证公路建设档案质量的重要环节, 因此, 要按照国家档案局重点建设项目整体验收的组织原则, 认真做好档案验收工作。档案验收应根据《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的要求进行。对建设周期长的工程, 应分阶段验收, 查漏补缺,发现问题, 及时纠错改误。另外, 要加强对档案的预验收工作, 以确保资料齐全和准确。

参考文献:

[1]黄伟茹 公路工程档案管理若干问题的研究[J] 今日科苑 2008

篇4

关键词:运输;车辆;强制维护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041-02

众所周知,汽车在运行中,随着运行里程及车辆完成任务的增加,其零部件和机构必然要不同程度的松动、磨损和机械损伤,油(脂)、制动液、冷却液等必须逐渐消耗或变质,如果不及时进行维护,势必加剧配合件的磨损,使车辆使用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和动力性会不断变差,故障增加,修理频率提高,致使车辆的使用寿命降低。因此我们执行的道路运输车辆应用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强制维护、定期检测,目的就是通过对车辆进行检查、补给、、调整、紧固的维护作业,清除车辆故障隐患,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确保运行安全,保护环境,降低运行消耗,提高运输质量。然而,在推行车辆二级维护的实际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加强车辆二级维护工作,保持车辆良好的技术状况,保证安全运输、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此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道路运输车辆强制维护制度利弊分析

强制维护是保证降低运输消耗、确保车辆可靠、安全的有效途径,也是其他行业对设备实施监管的成功经验。《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对车辆强制维护做了明确的规定,强调:“车辆维护应贯彻预防为主,强制维护的原则。保持车容整洁,及时发现和消除故障、隐患,防止车辆早期损坏。”还对车辆维护做了等级划分,明确“车辆维护分为日常维护、一级维护和二级维护”。同时还细化了各类维护作业的中心内容,并对执行作业的责任主体也做了明确规定。但是,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大家都严重忽略了车辆日常维护和一级维护的强制执行和监管,而将精力全放二级维护作业的监管上,致使强制维护走了不少弯路,引发了许多矛盾,以致在治理“公路三乱”的呼声中不但取消了《道路运输证》中的车辆二级维护记录,还取消了车辆二级维护的路检路查,严重弱化了强制维护的监管。

二、目前汽车强制维护执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对日常维护和一级维护没有强制行政手段和处罚的规定,而二级维护有对应的处罚规定,直接控制车辆相对容易,对驾驶员罚款了事。然而,二级维护的作业主体和执行却恰恰不是驾驶员,而是维修企业或运输企业的维修工,只有日常维护是由驾驶员负责的,这样就形成了管理和执法对象错位。同时由于二级维护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模式,设置的检测维护项目过细过繁,车辆维护周期(尤其是维护时间间隔)缺少统一规定,加之车辆维护服务意识差,促成服务与收费失衡,缺项、漏项时常发生,最终导致广大驾驶员普遍对车辆强制维护产生抵触心理。

2.二级维护企业的技术不能适应现代新型车辆发展及维护检测要求。现代汽车电子化、智能化、多媒体化和网络化的应用,使汽车进入高科技产品的范畴。老一套维护、检测技术已不能适应现代新型车辆的需求。而多数维修企业一方面从事汽车修理技术岗位的人员没有经任何培训或学习,文化基础落后,技术素质不高。另一方面传统维修业观念陈旧、设备落后、技术缺乏,缺乏适应现代汽车维修需求的人才,没有能力维护。这就导致许多车主对二级维护企业失去信心,不愿意把车交给二级维护企业进行维护。

3.运政管理部门监管存在偏差。一方面在开展汽车维修行业管理和行政执法过程中,缺少高层次执法依据。另一方面对汽车维修市场监管不到位,运管部门只停留在签章、备案上,没有落实“四单一证”和二级维护档案制度,不能深入到维修企业检查“三检”制度和二级维护工艺的执行情况,加之配备的车辆技术管理人员数量少、素质低,许多人员并不掌握GB/T18344《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的具体内容,只能用一般性检查来实施管理,缺乏全过程有效的监管,只对二级维护管得紧,而对日常维护和一级维护基本不过问,这样势必使监管流于形式。

4.监督检查频率和力度不够,监管方式不科学、不到位,执法受控对象发生错位。由于在路上检查车辆比较容易,不行就扣车,方法简单且直观有效。从而形成只对运输车辆驾驶员个体进行检查和处罚,而对企业法人和机动车维修企业执行车辆二级维护制度的总体情况缺少应有的监督检查。在路上受到的处罚是要驾驶员自行消化的,对以全额承包或挂靠经营的企业法人没有任何影响,长期以往形成了负面惯性,促形管理主体错位和处罚对象错位,致使个别车辆维护企业受利益驱使,铤而走险地利用二级维护制度巧取豪夺,只收钱不维护,出卖维修竣工合格证。

5.由于宣传和培训不到位,致使一些企业法人和车主认为只有车坏了才需要修,不了解车辆维护的目的及维护作业的分类和各类维护作业的具体内容与技术标准,为了省钱省事主动要求维修企业减少维护项目。然而,在车辆使用过程中不维护、不修理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以修理替代维护的事情大量发生,造成机动车维修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大量的浪费,车辆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使用寿命都受到不同程度地影响,降低了运输效率、增大了运输成本。

三、加强运输车辆强制维护管理工作的措施

内除积弊,外销积怨。内除积弊就是要在制度设计上彻底切断运输车辆二级维护中的利益链条,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内部的制度建设上和运行监管机制、方式方法上进行改革,消除内部积弊,还车辆二级维护本来目的和面貌;外销积怨就是要放权给运输企业和车主,给他们更多一点自主选择的权利和空间,认真做好宣传、培训工作,用科学道理和自然规律证明强制维护的必要性,用正确的利益机制有效引导强制维护的实施,让车主从中确实得到实在的利益、看到好处。

1.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运输业户、维护企业、运政管理人员认识到做好运输车辆的二级维护不仅是对社会负责,而且是对自己负责、对人民生命财产负责,使之自觉执行车辆二级维护制度。

2.加强执法队伍的管理。贯彻落实《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目前不少县运管机构的技术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低下,不懂汽车修理技术和维护技术,很难做到技术鉴定或质量监督。因此行业管理的上级领导要有计划地组织本地区管理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另一方面公路运输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尤其是在汽车维修实践中得到锻炼,只有过硬的行业技术管理队伍,才能把二级维护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加大对车辆二级维护管理的监督检查力度,运政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到本辖区内车站、货场、客货集散地和车辆所属道路运输经营业户驻地,检查企业对车辆检测、维护制度的落实情况,检查运输企业的车辆运行记录或技术档案等,督促运输经营业户对已到维护周期的车辆按时进行维护;同时,还要定期深入到维修企业,检查车辆维护作业的有关凭证,检查维修企业的车辆维修“三检”制度的落实情况,对不按规定维护的车辆和维修企业要从严处罚。

4.加强对承担二级维护的维修企业的管理。一方面对现有承担道路运输车辆二级维护作业的维修企业,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引导和鼓励其加大维修检测设备的投入,确保其维护作业项目和程序符合《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等国家和地方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另一方面适当提高行业进入的门槛,鼓励企业上规模、上档次,限制规模小、起点低的业户进入维修市场。对经营业绩差,社会投诉多,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业户,要清出市场。

5.加强维修企业的二级维护质量管理。利用电子监控系统技术手段把GB/T 18344中的二级维护工艺和质量要求落实到二级维护的全过程中,切实对修理企业维护过程和质量进行有效地监督。健全《车辆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发放管理制度,建立《车辆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发放管理台账。维修企业要参照发票管理的模式,制定本单位的《车辆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使用管理规定,确保出厂合格证的领用符合维修行业管理部门的要求。

6.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道路运输车辆维护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除按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罚外,对造成重大运输安全责任事故的,还要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行政责任对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运输企业,特别是普通货物运输企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都不高,单车个体经营、挂靠经营相当普遍,管理粗放,重效益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的倾向十分严重,把维护和检测看成负担,缺乏开展车辆技术管理的主动性,缺少对所属车辆应有的约束,普遍放松对驾驶人员的日常维护教育,以修理代维护的矛盾非常突出。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主体地位的混淆或淡化,加大了运输管理机构的工作量及压力,政府付出的高额行政成本却导致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严重滑坡,以包代管成了普遍现象,为重大事故埋下隐患。强化企业法人治理,将权责归一,实现权责对应,从根本上促使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快速完成,促使运输企业从根本上改善车辆技术管理现状,同时强化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权利与责任,多管齐下,一定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车辆技术管理的运行轨迹,实现道路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的整体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智龙.如何加强对道路运输车辆实行强制维护的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8).

[2] 吴东风,翟琳.关于道路运输车辆强制维护制度的讨论[J].吉林交通科技,2010,(1).

[3] 李明求,魏青森,蔡晓宇.车辆二级维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交通科技,1996,(4).

[4] 张玉文.浅谈汽车强制二级维护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山西交通科技,1995,(2).

[5] 张淑华.车辆二级维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3,(5).

[6] 车成.加强营运车辆二级维护工作的一点思考[Z[.毕业论文.

[7] 宁青.浅谈加强营运车辆二级维护质量的监督管理[J].汽车维护与修理,2006,(10).

篇5

关键词:执法规范 执法质量 消防法治

中图分类号:D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a)-0065-02

近年来,随着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各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以执法质量为抓手,不断健全完善执法实体标准和程序规范,消防执法质量逐年稳步提升,得到了社会单位的广泛认可。但是,从当前监督执法的建设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

1 消防监督执法中出现的问题

1.1 调查取证工作不够细致

首先,是责任心不强。许多同一类案卷中的询问笔录存在雷同现象,对单位负责人和员工、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等询问没有侧重点,对违法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具体情节和违法后果等基本要素的询问过于简单,询问笔录质量不高。其次,是重要证据未查清。对社会单位或个人实施行政处罚或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时,对违反的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和消防技术标准具体条文没有查清。在火灾事故调查中,取证不充分,现场勘验过于简单,认定逻辑不够严密,存在主观臆断现象。对于认定火灾原因的主要痕迹物证不提取、不鉴定,对当事人、证人的询问不及时、不仔细、不全面,一些关键证据得不到印证,甚至认定结论没有证人证言佐证,也没有痕迹物证来证明。

1.2 法律法规执行不够到位

一是执法不严肃。监督执法人员对应当依法予以核查的责令“三停”处罚,未按规定核查;应当予以临时查封的不予查封,该强制执行的没有依法强制关停;对存在违法行为或火灾隐患的,没有督促彻底整改;而对“三合一”或其他不应当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的消防违法行为错误地使用了《责令改正通知书》。二是程序不到位。一些单位对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备案抽查不合格的项目未依法对相关设计、施工单位进行处罚;对依法实施临时查封的单位没有依法对火灾隐患实施处理。在火灾事故调查中,认定前告知对象不全面,告知程序不规范,存在走过场现象;需延长调查期限的,未依法履行内部审批程序。

1.3 “网上执法”落实不够严格

网上执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消防监督管理系统和备案抽查系统较多。例如网上执法办案、办件超期现象普遍;监督检查记录没有及时录入“消防监督管理系统”,存在违规修改和补录现象;网上执法案卷未及时归档结案,网上网下案卷不一致;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调整后未及时进行增加、降格和修改管理;营业执照复印件、询问笔录、当事人身份证、现场照片等重要证据没有录入系统。

1.4 自由裁量行使不够规范

对行政处罚裁量标准执行不严格,重数量不重效果,没有起到很好的震慑作用。一是裁量标准不统一。有的量罚区间设置过宽,对一些常见违法行为未划分量罚阶次,起不到压缩裁量空间的作用。二是裁量权行使不严肃。一些案件没有查清从重、从轻、减轻等情形,而随意改变量罚阶次。有的随意超越法定范围实施临时查封,没有严格按照规章规定的情形实施。有的仅以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擅自投入使用、营业为由实施临时查封;有的从重处罚一律按法律规定上限实施处罚。在火灾事故调查中,存在“有案不立、立案不查”的现象;超范围适用火灾事故调查简易程序、调查拖沓、随意延长调查期限的现象也较为突出。

2 消防执法规范化如何建设

2.1 狠抓执法主体,提高执法队伍素质

在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中,消防监督执法干部的政治修养和业务水平不仅关系到执法队伍的形象,还关系到执法质量的好坏。首先,应当通过多种途径,深化执法理念教育,打牢执法为民思想根基。其次,要开展执法大练兵大讨论活动,加强执法干部学习的主动性,把执法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定期汇总整理,请相关业务专家给出建议,促使广大执法人员在执法理念、执法方式、执法态度、执法水平等各个方面有质的提升;最后,要强化业务培训,提高执法队伍实践能力,定期组织执法干部现场教学。

2.2 执法创新是灵魂

实践证明,执法创新是有效推进执法制度建设,落实执法工作标准、提高执法质量的点睛之笔,也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灵魂所在。既要在执法制度上创新,加大消防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又要加强工作交流,提高检查实效,增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活力,进而提高执法质量。

3 消防执法水平如何提高

为了不断顺应时展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执法服务在新形势下对消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结合当前消防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建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机制。

3.1 健全制度,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倡导全民消防的理念,调动全社会参与消防工作的积极性,广泛开展社会单位和个人的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人人参与消防事业的良好氛围。

3.2 创新管理,全面提升社会单位“四个能力”

明确社会单位法定代表人是开展消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消防工作职责。全面推行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自我管理,逐步改变“保姆式”被动消防工作局面。深入推进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员工的消防安全素质和单位自身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切实将消防安全隐患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3.3 拓宽渠道,全面提升全民消防安全素质

提高消防安全意识是预防火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针对当前公众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不强的问题,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将消防宣传教育的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层面、各个角落,努力提高消防宣传普及率。加大重点单位、重点岗位消防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升培训质量。深入开展农村乡镇长、村“两委”负责人消防安全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农村消防工作水平。广泛利用大众新闻传媒,开辟消防专栏,播放消防宣传专题片、公益广告,扩大消防宣传的覆盖面,潜移默化地提高公众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方法,筑牢社会“防火墙”。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5号)[R].

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监督制度 措施

会计监督是一个单位的主要职能之一,是保证会计真实性、合法性的主要手段,不论在企业还是事业单位,都需要会计监督机制来确保一个单位资产的安全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管理效率的高效性以及风险的控制性,从而在内部建立起一系列管理方式。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制度不同于企业,主要是为了合理、有效的利用财政拨款,建立起一套包括单位负责人、会计、审计等方面各施其责、互相制衡的监督机制。

一、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制度的意义

会计监督职能是会计制度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事业单位也逐步建立起了内部监督、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会计监督工作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对国家财政拨款的使用不当甚至造成浪费的现象令人堪忧,找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弱点、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已成为完善会计监督制度、提高单位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二、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制度的缺陷

(一)会计监督意识薄弱

会计监督的健全和实施需要良好的单位内部控制作为基础和保证。与企业相比, 事业单位内部整体的监督意识较为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是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基本上是财政拨款,大多数人认为该项资金是国家财政拨付给本单位的私有资金,财务部门仅仅履行单纯付款机构的义务即可,还有的单位领导简单的将财政部门预算等同于会计监督,认为重复的建立会计监督机制不重要或者说是缺乏现实意义,还有少数单位根本没有成形的会计监督机制。

(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比较混乱

有效的管理控制需要有坚实的基础,一个单位正常运行的基础之一就是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可由于事业单位性质的特殊, 许多单位的财务流程都是遵循惯例,多年来都没有正式下发的、成文的财务管理规范, 许多财务事项的运作与管理都以领导的“一支笔”为依据,随意性较大;有的单位虽有内部财务方面的管理制度, 但很不完整,了了几十字起不到规范作用;而更多的单位存在的问题是财务制度陈旧, 数十年不变,且相互之间不相协调,存在逻辑上的错误。种种弊端归结起来就是财务管理过程中出了问题也无法找到专人负责,容易造成互相推诿的局面。

(三)缺少规范的会计监督体系

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通病是用财务制度代替内部监督制度,只对费用的开支范围、标准加以限制,由于缺乏事前控制,只有资金的使用方向得到了控制,资金的安全性问题仍然得不到保障。还有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是财务人员的口头解释,管理的主观因素比较大,自我监督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单位的情况略微好些,形成了一些书面的文件,但是不够科学和规范,执行起来没有力度,也不能起到监督的作用。另一方面,财务部门本身的内部监督也不完善,除了本单位的财务人员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前后要求宽严不一致的情况之外,许多单位都有违反规定的的兼岗现象。

三、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制度的措施

(一)增强会计监督意识

《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和《会计法》和规定,单位负责人或法人代表是本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以及年终决算报表的合理性、合规性承担主要责任,但领导不是万能的,如果将所有的压力都放在单位责任人肩上,显然是不合理的。要树立起单位负责人(或法人)对财务日常工作和会计监督机制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加强单位职工对会计监督必要性及重要性的认识,只有每个职工严格遵守财务报销规范,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无预算支出、超预算支出和不按预算支出的问题,这样比事后想办法弥补要规范的多。单位还应分期、分批的对部门主要领导及相关办事人员举办培训班, 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的梳理优化,提高对单位会计监督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二)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保持信息与沟通渠道畅通

合理的组织机构是建立和实施会计监督制度的先决条件,适当授权和合理分配是提高监督效率的方法。因事设人、视能授权、责任到位、权责对等是基本的要求与准则,特别是要建立健全授权批准制度以及职责分离制度。这样不同岗位之间能够相互牵制,增强组织的整体意识。在具体工作的分配上,不能由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完成一项工作的全过程,应该将财务部门的人员和其他和处室的相关人员从岗位职责上进行明确定位,加大制度执行的力度,确保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分离”:机构分离、职务分离、钱帐分离和账务分离。对于比较重要的岗位要特别重视,既要制定严格的限制性规定,还要进行定期检查,这样,既有利于实现专业分工、提高工作效率,又能起到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相互检查与制约、达到找错纠错一气呵成的效果。

另一方面还要保持信息与沟通渠道畅通。组织机构建立之后,如何有效的运行显得尤为重要。会计监督体系在监督过程中要做到信息对称,只有渠道畅通才能将及时、正确的内外部信息传递到工作人员手中。会计监督是一个全体职工都应参与的监督系统,只有确保良好的沟通渠道,才能使职工敢于向上级行驶监督的权利,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才能直接反映到单位领导和纪检监督部门。

(三)加强会计监督制度的基础建设

会计监督制度是一个严谨、规范的制度体系,如果只是纸上谈兵没有任何意义,需要各个方面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所谓基础建设第一步就是要有法可依,应当在建立或者是完善财务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组织专门的人员制定会计监督规章体系。简单点说就是通过制定一些规范,在单位内部资金使用方便起到一个互相监督的作用,不能让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在一个人或者是一个部门的手里,另一方面,不同部门之间也起到一个相互检查、互相督促的作用,可以及时发现错误并予以纠正。

第二步是要提高人员素质。事业单位代表国家形象,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更应重视道德文化建设。制度只能约束人的行为,而道德却能约束一个人的灵魂,使人自觉自愿的按照规章制度去办事,人员的素质关系着会计制度建设的成败,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人才能更好的实施内部控制。财务处是整个单位最敏感和重要的部门,提倡廉洁自律,预防和杜绝舞弊事件的发生更是重中之重。要鼓励会计人员进行在职教育,考取更高的学历和从业资历,同时重视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强化会计人员的社会责任心,按照《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自我约束、忠于职守、按照规章制度监督单位的相关会计活动。此外,每个部门的负责人和骨干力量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及时向本部门职工通告单位的相关规定,起到带头作用。

(四)建立内部审计、财务和审计部门、社会审计相结合的的监督体系

只有财务部门参与的会计监督制度是不健全的,逐渐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层次也是重要的一环。内审机构一定要具有其权威和独立性,要有专门的内审人员负责,内审部门的良好监督,可以及时发现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不合理之处,并对症下药。审计部门除了对预算的合法性和合规性进行审计以外,还要对财政资金使用规范性、会计监督制度的效果进行监督检查,并提出管理建议,制定改进措施。对于社会审计来说,事业单位开展起来比较困难,但是最近一些部委、事业单位逐渐公开自己的三公经费,就是结合社会审计迈出的第一步,以后要逐步提高纳税者的主体地位和法律地位,完善上访制度,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所以单位各级领导,在完善会计监督制度的同时,相应的健全审计部门的建设,加强该部门的监督和调控功能,使整个体系处在一种良好的氛围中。

(五)实行重要岗位负责人轮岗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主要包括预决算编制、资金管理、票据和印章管理、固定资产的采购和管理、合同管理,绩效管理以及内审监督等。以我单位为例,除了绩效管理是人事部门负责之外,剩下的各个岗位均设在财务处,由单位负责人(法人)管理,由于岗位过于集中,形成了财务处自己监督自己的怪圈。所以可以考虑由单位的中层干部轮流对这些关键岗位进行管理,这样可以使各个部门负责人对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同时分管这些部门的领导也可以对本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监督,这样既有助于财务制度和会计监督制度的实施、也有利于单位建立起集体决策、互相理解、互相监督的内控机制。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应该是全过程的,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的目的在于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事中的控制则是让单位活动按照既定的决策目标运行;而事后控制则应侧重于造成结果的原因,找出存在的不足。对于国家资金的使用,事业单位必须要以公开、透明、务实为原则,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范财务风险,保证事业单位财产的安全和完整性,不断完善会计监督制度,使事业的单位的管理登上一个新台阶,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圆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

[2]蔡海燕.《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问题和对策》[J]时代经贸,2008.8.

[3]王卫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与建议》[J].财政监督财会版,2013,3.

[4]张顺威.《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3.2.

[5]丁仕斌.《浅析事业单位控制环境特点及其优化建议》[J]商业会计,2009.3.

[6]寇 璇.《构建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体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7.

[7]何玉进.《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措施》[J].百度文库2010.12

篇7

关键词:工程机械;选择;问题;对策

一、施工机械的选择方法

(1)根据公路建设项目工程量选择施工机械,在公路建设项目的施工期限内,按照施工计划中的月作业强度和日作业量选择施工机械。

(2)根据公路建设项目作业内容选择施工机械,以路基工程施工为例,路基工程作业内容包括土石方挖掘、铲运、填筑、压实、修整及挖沟等基本内容,以及伐树除根、松土、爆破、表层清理和处置等辅助作业,每种作业选择的机械设备不同。填方路基施工主要用: 推土机、铲运机、羊足碾、压路机、夯板、碾压机、洒水车、运输车辆等。

(3)根据土质选择施工机械,在路基工程施工中, 土壤是施工机械作业的主要对象,其性质和状态直接关系到施工机械的作业质量、作业效率和成本,因此土质是选择施工机械的重要根据之一。根据土壤性质和状态,可供选择的土方施工机械有推土机、装载机、平地机、挖掘机等,压实机械有光面压路机、轮胎压路机、振动压路机等。

(4)根据运输距离和道路情况选择施工机械,例如:在沥青路面施工中,为保证沥青混合料摊铺工序所需温度(≥110℃)和压实工序所需温度(≥90℃),自卸车运输沥青混合料的距离不宜超过30km。

(5)根据气象条件选择施工机械,雨水会迅速改变土壤状态,特别是粘土。因此,选择施工机械时要充分考虑公路建设项目施工期间的气象情况。例如,久晴不下雨,土质干燥时可选择轮式施工机械进行作业,反之,旷日持久下雨,土壤过分潮湿和作业场地及道路泥泞时,则选用履带式施工机械进行作业为宜。

二、工程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设备操作人员杂乱,文化水平低,素质低下, 加之管理工作中多种困难和矛盾的困扰, 使操作人员的“中转”和“过渡”思想比较严重,人员不稳定,人才大量流失,造成工程机械管理队伍人才不济;

(2)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有的企业根本就没有专门的设备管理机构,在设备配备上,时而不足,时而闲置,甚至设备不足与设备闲置同时存在,没有成文的配备管理计划;

(3)技术力量薄弱, 维修保修困难。随着机械老旧程度的加重又不能及时更新,对修理水平要求更高,而目前修理人员的状况却与此相反,能单独完成任务的技术骨干很少,修理工不会修车的尴尬局面在不少单位都存在。另外,修理机具及技术人才得不到更新补充,也是造成维修能力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4)伪劣配件泛滥, 价格混乱。目前市场上假冒伪劣配件很多,有些还不易鉴别,真是防不胜防,造成修理工作苦不堪言,有些刚更换的配件,没用几天就坏了,有些甚至装上根本就不能使用,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 还给安全工作埋下了隐患。除了假冒伪劣问题, 配件价格也十分混乱,“吃回扣”现象十分普遍, 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更有甚者,极少数采购人员,随意虚开配件发票,给单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使本来就少的维修费用更加紧缺;

(5)修理工与操作人员的矛盾突出。过去操作人员对机械比较爱护, 把管不好、用不好机械视为失职。现在,虽然很多单位建立了责任制,但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并没有增强,一些操作人员视规章制度为儿戏, 出车前检查、回场后保养以及日常保养制度不落实,有的操作人员甚至不知道轮胎该定程换位,不知道电瓶该换季保养,对机械该擦拭的不擦拭,该的不,致使机械设备油污满身,锈蚀严重,出现了“爱车不香,损车不臭”的怪现象,只要机车能动就开着跑,坏了打电话找领导,造成机械设备技术性能每况愈下。

三、设备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1)加强技术培训,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

一要热爱本职,廉洁奉公,高度负责;二要掌握机车管理工作的规律,善于运用经济手段,提高管理工作的经济效益;三是具有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和以法管理的能力,善于在复杂条件下实施有效的管理;其次要抓好操作人员的教育训练,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学习规划。根据行业特点,充分利用雨天和施工淡季,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定时辅导与集中测试相结合以及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分层次地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积极开展评先创优、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 多手段培养职工的爱岗敬业的精神,对于未按规定使用、维护设备的要进行严厉的处罚, 同时对严格执行机车管理规程、工作认真负责、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

(2)加强制度建设,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每台机械设备从购买到批准报废都要建立技术档案:①机械履历表;②台班登记;③维修保养记录;④交接班记录;⑤机械运行状况。这些都将详细记录这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表现, 为将来对该设备进行维修提供依据。并建立设备维修和保养责任制度,做到责任到人,人尽其职。

(3)“零库存”配件管理

除常用的小配件做到详细登记,以旧换新外, 其余基本实行“零库存”管理, 库存备件目的是要在生产过程中,设备需要修理时,不致因无配件而耽误时间,可库存配件不但会占用大量资金,而且在一个工地结束后向另一地转运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引起损坏,丢失,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而现在交通发达、便利,生产机械设备的企业都加强了售后服务,结合这些情况,我们对主要的配件实行“零库存”具体是:随着工地的展开,根据进场机械设备的种类、数量首先联系生产厂家和维修服务企业,多方协作,签订备件供应合同,这样各种可能需要的配件价格,到货时间就可以做到胸中有数,当需要配件时,就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手段迅速解决,其次组织几名兼职人员,要求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知识水平较高、有一定技术专长和业务能力,当设备发生问题时,能及时会诊,做到较准确的判断,当配件到达后,会合岗上人员尽快抢修设备使设备能够尽短时间恢复工作,同时岗上人员要做好详细的维修记录,以备存档。

四、 小结

公路建设采用机械化施工,是为了优质、高效、安全、低耗的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减轻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因此在公路建设中如何最大化发挥机械效率也是施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赵南平. 浅谈如何加强建设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J]. 建筑安全. 2012(01)

篇8

关键词:非税收入 现状 改进措施

自2004 年财政部下达《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以来,各级财政部门加强了征管,目前非税收入已成为各级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做法:统一收缴管理系统,市县两级适时与省财政联网;实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实时入库(或专户)”的征缴方式,简化缴款程序,方便各级用户的数据整理、查询和核对;加强票据管理,杜绝了执收环节截留坐支行为的发生。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了非税收入的征管。

一、非税收入分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非税收入执收系统未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执收系统稳定性欠缺,有时不能及时登录。网络、系统等原因导致不能及时登录影响了系统的运用。开票系统的功能分类与缴款单位账务项目、金额不一致。缴款单位多,业务量大,数据量大、核对繁琐,开票系统的功能分类虽然很细,但仍存在与缴款单位财务项目、金额不一致的现象。执收单位会计在试验模拟板中开票,数据核对难度加大。如某局财务账面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和暂付款―财政专户款明细科目合计收到款项与非税局的数据存在差异,剔除作废票据等因素,非税收入系统数据大于单位财务数据,最终查明属财务人员4次在非税收入执收系统的模拟版本中开票所致。未对执收单位收费项目、收费金额完全控制,仍存在部分单位应收不收、或少收、甚至超标准收取现象。还存在超期限缴款现象,票据开出后,付款单位不能及时付款上缴财政专户。

(二)业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计算机应用技能亟待提高

业务人员责任心不强,记账错误常有发生。由于单位收取款项多,往来频繁、各类专款范围广,部分会计人员对收费项目不能正确理解,凭主观意愿将收取的款项分至开票系统的项目中,存在误操作现象,更有甚者将错就错,人为调节收入与往来款项。某些单位未及时核对收取款项数据,造成单位与非税管理部门、非税管理部门与银行之间的数据不一致。业务人员对执收系统模块不能准确应用。执收单位财务人员(收费员)只知运行开票模块,对数据的查询与统计运用滞后,对所开票据不能按开户银行、开票金额、时间段等条件检索,无法实现开票系统与财务系统数据的明细核对。非税收入执收系统未能完全实现全过程、全覆盖。部分会计仍习惯于自己缴款换据的方法;加上系统稳定性欠缺,有时不能及时登录,只能通过手工确认。乡镇与城镇银行同行电汇、跨行转账很麻烦,先汇款、再开票现象依然存在。非税收入管理部门业务人员不能维护系统正常运行。无专职人员负责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行,非税收入管理部门业务人员对系统了解甚少,遇到问题束手无策,只能依赖软件公司人员上门解决。

(三)制度建设欠缺

2004年至今,各部门对这项工作视为已步入正轨,其实各项后续工作未能跟上,除了《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财综[2004]53号)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批转省财政厅等部门关于实行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苏政发[2006]15号)这两个文件,缺乏具体工作指导性的法律法规。非税收入管理部门对未及时缴款单位无相关硬性处理规定,部分单位未能在票据开出10日内付款,增加了数据核对难度。

二、加强非税收入分类管理需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进一步加大对非税收入分类管理改革的力度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努力。

(一)加大软硬件投入,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继续加大对非税执收系统的软件升级、维护投入、实现各模块的功能细化及网络稳定性维护,提供更为快捷有效的使用及查询方式。及时更新执收系统的收费项目,尽量对系统中的收费标准作出限制,避免无依据收费、超标准收费、串户收费等现象的发生。对新增软件用户,要限制模拟版应用。

(二)加强对预算单位及非税管理部门业务人员培训

财政部门应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电脑软硬件知识以及职业道德等内容的培训。非税收入管理部门要对收费项目作细致分析,明确不同的款项如何填写。软件开发部门应加大对非税收入管理部门业务人员、执收单位财务或收费人员及银行处理费税收入业务人员执收系统应用的培训力度,对各项功能予以充分讲解,确保相关人员熟练运用执收系统。同时加快知识更新速度,能准确理解、运用执收系统的各项功能及缴款程序,实现系统真正意义上的完全覆盖。

(三)加强制度建设

进一步完善各级非税收入管理制度,制定实施细则,并加强监督,确保其有效执行。同时全面清理单位房产、设备、设施等国有资产,统一登记造册。对利用房产、设备、设施等国有资产进行的经营活动,要核对合同,保证所有资产的出借、出租等收入应收尽收。督促单位严格规范收费行为,避免多收少收,并及时缴至财政专户。非税收入管理部门要加强非税收入资金管理,及时缴存国库,避免滞留、挪用。定期核对制度化,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各缴存预算单位与非税局要及时对账,及时到银行领取单据记账,非税收入管理单位要及时将银行单据反馈给缴款单位登记入账。非税收入管理单位要与开户银行对账,非税收入管理部门应及时与各财政专户的开户银行对账,发现不一致的要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和报告制度,在完善日常检查的基础上,组织开展非税收入年度稽查工作;结合审计监督、收费许可年审,将非税收入纳入监督、检查范围,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财经纪律,确保非税收入管理规范有序。

非税收入管理是一项值得长期关注的事项,非税收入管理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政府财政收入运行的效益。各级预算单位对非税收入要做到应收尽收,规范管理,合理运用,以实现其改革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市政工程;市政档案;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市政工程即城市基础设施服务的工程,是城市的神经和脉络,也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以市政工程档案不仅仅是工程建设的实际记录,还是城市发展的缩影。近年来,我国各地区市政建设投资规模不断增大,工程量不断增多,给市政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如何做好市政工程档案的管理工作,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使档案得到妥善的保管和有效利用,是市政工程建设和管理单位日益关注的问题。

1.市政工程档案管理的作用

1.1是城市规划、建设和市政设施管理的依据

如果没有市政档案,市政规划编制、调整、完善就只能是纸上谈兵。随着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不断的更新和发展,无论是建设新设施,还是改造旧设施,所有的规划都必须建立在现有市政设施基础之上,而这一切的来源就是市政工程档案。因此,市政工程是市政规划编制和调整的基础和前提。现代城市立体化的发展使城市不断向地下和空中延伸,市政工程档案逐渐成为这些新增加的市政设施科学管理和维护的重要依据,只有真实、完整、可靠的市政工程档案才能保证市政工程的施工和维护。

1.2是市政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部分

市政工程档案真实直观地反映了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为工程质量控制、工程后期的改、扩建提供有力的依据,同时,国家也逐步出台了相关法规和政策,明确规定了工程档案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并通过加强工程档案的管理以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

1.3是市政工程管理、养护和维修工作的依据

市政档案既是市政工程的“履历表”,又是市政工程的“健康档案”。科学分析市政设施现状后,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经济责任制。例如道路路况档案为道路大中修或改建提供决策资料,以档案为依据确定工程的投资规模及见效程度,特别是对于地下管线及构筑物,哪里发生故障,采取怎样的维修方案,必须查找准确的档案。同时维修改造后的成果,又组成了新的市政档案,为下一步的管养提供最新的依据。准确的市政档案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做出保证。

2.市政工程档案管理普遍面临的问题

2.1市政工程档案质量问题

目前市政工程建设存在着重建设,轻档案的问题,对工程档案缺乏足够的重视,使得工程档案管理工程缺乏规范性,甚至出现档案造假现象,同时大部分档案管理从业人员并没有参加过专业知识训练,因此普遍管理水平低,服务意识差,工作往往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从而严重影响了工程档案的质量。

2.2市政工程档案管理问题

由于建设单位对市政档案工作的不重视,造成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同时由于缺乏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和现代化信息管理机制,使得工程档案管理落后,缺乏对工程建设的约束性。因此,如何加强工程档案的科学管理,建立完善的科学管理体制,使之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完备、详实的软件资料,是当前市政工程档案管理的重要课题。

3.水利工程科技档案的管理

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形成各种各样的文档材料全面反映了水利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的详细情况,不仅对工程质量评定、工程竣工后的管理和维护,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其对新建工程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更加不容忽视。做好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以科学、规范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形式准确记录施工过程中具有保存价值的资料,逐步实现网络化的档案管理,为水利工程提供真实丰富的信息资源,成为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3.1转变观念,变被动为主动

传统意义上的档案管理,具有临时性和相对滞后的特点,业务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各自为政,档案部门被动等待,业务部门敷衍交差,容易形成资料积累残缺不全,这样既给整理归档工作带来了困难,又使得形成的档案材料保存和利用价值不高。单就水利工程而言,一项大的水利工程,从项目申报到工程竣工,分阶段多,复杂性强。这种工程形成的文件材料涉及面广、内容繁杂,涉及部门和人员多,经历时间长,稍有疏忽,就可能遗漏。而小型水利工程大多施工要求急、建设周期短、形成的文件数量不多,又不易引起档案人员的足够重视。加之施工人员组成复杂,往往造成工程任务一完成,临时机构解散,档案材料也随之消失。而不齐全不完整的档案,失去了档案保存的本来意义。

3.2统一管理,强化培训

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是水利工程档案齐全、完整、规范的重要保证。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应当遵照统—领导、统一制度,分级管理的原则,成立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档案管理工作。由分管领导统一管理,成立档案情报室,设立专职档案员,在各业务部门指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职或兼职档案员,形成系统的档案管理体系。同时,完善制度建设,修订岗位责任制及档案管理制度,做到职责分明,层层把关。无论是在工程建设各阶段还是单位内的各个部门,都能从组织上保证文件材料不疏漏、不散失,使档案管理工作达到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

3.3采取恰当的档案资料收集方法

水利工程因其自身规模,建设时间跨度及涉及地域不同,对档案资料的收集的内容、数量要求不同,收集的方法也因具体工程而异。可资借鉴的收集方法主要有:

(1)追踪收集。对于施工周期短,形成档案材料快的工程,专职或兼职档案人员可主动到现场询问和了解工程进展情况,及时掌握工程信息,并指导和督促技术部门有针对性地收集档案资料。

(2)分阶段收集。某些大型水利工程及某些跨年度的水利工程,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始终保持与兼职档案员及监理、施工单位的联系,及时掌握工程进展情况,并加强催收,尽力避免档案原始材料的散失,以确保工程档案的连续性、完整性。

(3)强制性收集。对某些人员分散、临时机构较多的施工单位,可以采用一些强制性的措施,以减少档案资料因人为因素造成不必要的流失。收取档案资料押金是较为行之有效的一种强制性做法。

(4)综合性收集。一项大的水利工程,因其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档案收集和管理工作的多样性特点。如果是庞大复杂的工程,会对工程档案的采集和整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制定“因时因地因具体工程区别对待,实地追踪收集、分阶段收集和强制性收集相结合”的总体思路,要求档案工作人员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资料采集的每一细节,使归档的资料真正具备原始性的特点。

3.4开发利用档案信息

做好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积累贮存档案,最终目的是为了在以后的工程建设和研究中利用档案;而更好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反过来也会促进档案管理工作。水利工程档案的形成是水利工作者劳动智慧的结晶,通过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将其转化为档案信息资源,而这些资源又通过档案工作者提供给水利工作者利用。对于档案工作者来说,如果能将档案信息及时提供给业务部门和水利工作者,使他们亲身体验到档案信息的价值,就会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配合档案部门做好建档工作。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档案管理工作基本实现了计算机管理模式,档案管理人员应及时将档案资料输入电脑,随时为业务部门提供更全面的信息资源,这些档案信息无疑为我们水利事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每当业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从利用档案中获得信息时,他们都会更积极主动地向档案室归档文件材料,从而保证了工程档案的完整性,促使档案管理更上新台阶。

4.结语

随着信息化速度的加快,顺应时展建立市政工程档案,使之更快捷、更方便的为城市建设提供新的操纵平台。理顺机制,明确职责,保持各环节的有效衔接,是做好市政工程档案工作的基本保障。总之,只有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责任意识,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的市政工程档案管理模式与机制,才能更好地为城市的和谐发展做出最大贡献。

参考文献:

篇10

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我们党为适应新世纪日益竞争激烈的国际形势、巩固党的牢固执政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战略举措。人民法院的司法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法院的司法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不可或缺的构成因素,毫无疑问,加强法院司法能力非常重要,是法制建设的需求。同样,法院司法警察是人民法院司法能力不可或缺的构成因素,加强法院司法警察司法能力也迫在燃眉。近几年来,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人民法院以提高法警司法能力为目标,本着“政治建警,人才兴警,规范用警,科技强警”的整体思路,牢固树立法警司法为民意识,不断创新法警规范管理机制,逐步强化法警业务技能训练,努力建设成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品格高尚”的法警队伍,逐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法警队伍管理模式,圆满完成了安全保卫、羁押、协助执行等审判服务工作。垦利县法院法警大队20__年被省高院评为省级达标先进单位,连续3年在全市法院法警综合考评中获得第一名,多人立功受奖,在20__年全市首届司法警察军事技能大比武中取得最高分,在20__年垦利县政法系统组织的“大比武,大练兵”活动中也取得了优异成绩。垦利县法院法警大队扎实、有效的工作,为全院连续三年在全市考核中取得第一名、被省高院授予“先进集体”、“集体二等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通过几年的努力,垦利县法院司法警察大队建设成为现代化、正规化的司法警察队伍。本文作者结合所在垦利县人民法院法警大队的具体工作,浅谈一下如何加强法院司法警察的司法能力。

一、找准切入点,全力提高队伍战斗力

搞好审判服务,必须有一支善打硬仗、战斗力强的一流法警队伍。垦利县法院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全面提升法警队伍整体素质、提高队伍战斗力为切入点,全方位构筑教育培训体系,努力提高了法警的政治、业务能力。充分利用“星期六学校”,加强对法警的教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干警头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强化“三个意识”,塑造了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司法警察队伍。一是强化廉政意识,通过廉政教育,提高法警公正执法的能力;二是强化“学习意识”,针对审判形势需要法警不断加强自身法律知识学习的现状,要求法警对法律知识进行全面的学习,鼓励参加自学和各类培训。今年以来,先后实施了“以考促学”、庭审观摩等活动。在以考促学中,院长亲自出题、亲自监考,全体法警与其他审判人员一样,统一参加考试,考试完成后,按分数多少统一排名通报,提高了法警学习的压力和动力;三是强化形象意识,在送达案件时,保持良好的仪表和文明的举止,尊重当事人的人格尊严。在执庭时,使用文明和规范的语言。在强制执行时,耐心听取各方当事人的意见,文明执法。在升国旗时,每个法警都严肃认真,以整洁的警服,矫健整齐的步伐,充分展现了司法警察的精神风貌,成为垦利县城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严把管理关,队伍整体创一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案件数量剧增,司法警察任务也越来越多。司法警察越来越多的任务与警力相对匮乏矛盾日益突出。而抓好规范化管理,提高管理效能,优化警力资源配置,无疑成为缓解矛盾最可行、最实用、最有效的途径。垦利县法院法警大队本着“队伍建设规范化、权利义务明确化、警务活动效能化”的目标,狠抓制度建设,着力构建规范化管理体系,走出了一条管理制度完善化、管理措施严格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的成功之路,有效提高了司法警察的战斗力。

“无规矩不成方圆”,加强制度建设,全面规范法警队各项工作,并抓好制度的落实,近几年来成为垦利县法院法警大队工作的重要内容,这也是垦利县法警大队各项工作取得长足发展的关键。垦利县法院先后制定实施了司法警察执行公务文明用语、司法警察工作管理奖惩规定、值班制度、对各类突况的预防和处置意见等规章制度几十项,形成了内容涵盖法警队伍管理、警令实施、监督考核等方方面面的制度体系。在工作中,垦利县法院围绕干什么事、谁来干、怎么干、干好干坏有个说法,形成了以“目标决策、贯彻落实、监督检查、考核评价”为内容的司法警察工作“四环节”运作方法,将各项任务层层量化、细化,确保了法警队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