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在经济和管理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4-03-21 17:42: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统计学在经济和管理的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统计学在经济和管理的应用

篇1

关键词:统计学经济管理;应用研究;影响分析

统计是认识客观世界数量规律的有力工具,无论是进行宏观的国民经济管理,还是进行微观的企业经营决策,都需要准确地把握有关经济运行的各类数量信息。根据具体应用领域的不同,先后形成了生物统计学、档案统计学、管理统计学、信息统计学等统计学的不同学科。统计学方法在经济管理中有广泛的应用,经济管理评估、经济管理预测、经济管理分类、经济管理标准制定等领域统计学的思想和方法均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经济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中,也对统计调查的方法、统计分析工具甚至统计信息化工具提出了诸多新的需求,推动统计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深入探讨统计学在当代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影响,对于推动统计科学和经济管理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价值观

统计理论是数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以概率论为基础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导出其概念规律性(即统计规律)。它主要研究随机现象中局部(字样)与整体(母体)之间,以及各有关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性。它主要是利用样本的平均数、标准差、标准误、变异系数率、均方、检验推断、相关回归、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试验、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等有关统计量的计算来对实验所取得的数据和测量、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有关分析研究得到所需结果的一种科学方法。统计学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真实可信。统计资料的真实性是保证统计结论可行度的基础,统计资料的真实性不仅包括统计数据本身的真实性,也包括统计过程的真实性,统计工作者只有坚持真实可靠的价值观,才能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二,科学严谨。就是要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坚持统计调查工作的规范统一,健全完善制度,夯实基层基础,实现统计方法、手段的现代化,推动统计能力、数据质量、政府统计公信力的提高,努力争创卓越一流的工作业绩。第三,创新进取。就是在进行统计实践工作和统计研究的过程中不断以问题为导向,创新统计工作方法、创新统计技术,促使统计工作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统计学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实践中,统计学在经济管理评估、经济管理预测、经济管理分类、经济管理标准制定以及经济管理科学研究中都存在广阔的应用空间。

1.统计学在经济管理评估中的应用。通过评价工作为评估对象进行排序并进行择优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能,在评估的过程中通常包括指标权重计算、指标体系优化等工作。在指标权重计算方面,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粗糙集方法,它不需征求专家的意见,切断了权重系数主观的来源,使权重系数具有绝对的客观性,可以克服主观因素的不利影响,同时减轻计算工作量;在指标体系优化方面,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利用降维的思想,将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主成分保留了原始变量绝大多数信息,且各个主成分之间互不相关,从而达到指标优化的目标。

2.统计学在经济管理预测中的应用。在经济管理工作中,需要根据历史数据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判断,例如根据历史销售量预测未来时间点的销售情况,又如新古典增长模型中重点研究的区域经济如何实现均衡增长的经济学问题需要对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即初期的静态指标(人均或劳均产出)和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和检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多元统计分析中的线性回归以及通过对数化处理的拟线性回归模型能够有效解决经济发展的预测问题,又如统计学中开发出的收敛、绝对收敛、条件收敛等方法能够对经济系统的收敛性问题进行判断和分析。

3.统计学在经济管理分类中的应用。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将具有一定共性因素的管理对象进行结合,在分类的基础上,以类别为基础提供差异化的管理,例如经济管理中的客户关系管理就需要建立在客户分类工作的基础上。聚类分析属于一种没有先验知识的统计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中进行分类的基础,首先在于建立分类对象的特征指标,然后根据特征指标收集数据,最后通过“距离”测量的方式建立将“距离”最近的对象归为一类。系统聚类是一种重要的聚类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首先将个样本各自看成一类,这是各类之间的距离等于各样品之间的距离,然后选择距离最近的两类合并成一个新的类,计算新的类与其他类之间的距离,再将距离最近的两类合并,这样每一缩小一类,直至所有的样品规程一类为止。系统聚类法的聚合过程可以通过聚类图的形式表示出来,这种图不仅使聚合的过程一目了然,而且便于确定分多少类以及如何分类。

4.统计学在经济管理标准中的应用。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经常遇到标准制定的问题,例如,在工程经济管理领域,在相关元器件出厂检验时就需要对元器件是否合格以及合格的元器件能够应用的具体场合做出判断,这就需要进行标准制定。实践中,统计学中的统计抽样和统计检验方法能够有效服务于标准的制定工作,应用统计学的思想,可以在大样本抽样的基础上获得大量不具有相关性的统计数据,进而以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元器件寿命的分布函数予以假设和检验,获得具有统计显著性的元器件寿命分布函数,并根据分布函数的特征制定元器件合格与否以及不同应用场合的标准。

5.统计学在经济管理研究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问题是经济管理研究中的重要问题,研究方法的可靠性直接决定了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在经济管理领域中,实证研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论,在社会科学以及经济、市场、管理等研究领域,有时需处理多个原因、多个结果的关系,或者会碰到不可直接观测的变量(即潜变量),为了解决这类对象问题的研究方法论问题,统计学的中结构方程模型因为能够同时处理多个因变量、容许自变量和因变量存在统计误差、能够同时估计因子结构和因子关系以及能够有效估计整个模型的拟合程度等优势,成为经济管理实证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方法和工具。

三、统计学与当代经济管理的交互影响分析

统计学与当代经济管理的交互影响可以从统计学对经济管理工作的推动作用和经济管理工作对统计学的推动作用两个层面理解:

1.统计学对经济管理工作的推动作用。一方面,统计学方法推动经济管理科学化。在泰勒的科学管理体系中,通过科学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致力于“时间动作研究”,探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佳方法,制定出合理的日工作量,其中孕育着通过定量化提高管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的思想,统计学方法本身作为应用数学的重要分支,是实现经济管理科学化重要工具,有助于推动经济管理科学化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近年来,各种统计分析软件高速发展,StatisticsProcedureforSo-cialScience(SPSS)、SAS等统计学软件的出现极大提高了统计学方法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程度,也极大地规范了经济管理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于操作者而言,只要能够在科学收集数据的基础上正确掌握上述软件的操作步骤,甚至无须精通各种统计模型冗余的推导过程都可以得出研究结论。

2.经济管理工作对统计学的推动作用。经济管理的过程本身也推动了统计学的发展,例如,经济管理中经常面临样本数量不足的统计推断问题,如在样本数量低于30个的情况下如何通过统计推断形成关于样本整体特征的描述,这就推动了统计学中小样本参数估计、小样本假设检验等相关统计学技术的发展;又如,大数据时代,数据量快速增大,数据增长速度的加快,以及数据的多样性,即数据的来源、种类不断增加。在大数据时代,许多传统统计方法应用到大数据上,巨大计算量和存储量往往使其难以承受;对结构复杂、来源多样的数据,如何建立有效的统计学模型也需要新的探索和尝试。因此,经济管理对象复杂性的不断提高也推动了统计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综上可见,统计学方法与经济管理之间相互联系,统计学方法为经济管理研究和经济管理工作提供方法论指导,经济管理研究和实践工作为统计学的提供实践土壤,而且随着经济管理对象复杂性的提高,不断为统计技术的发展提出诸多新的需求。因此,统计学方法与经济管理之间并非相互割裂关系,而是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协同发展。

四、结语

统计学在经济管理评估、经济管理预测、经济管理分类、经济管理标准制定以及经济管理科学研究中都存在广阔的应用空间。统计学与当代经济管理交互影响、相互推动,统计学方法有助于推动经济管理科学化目标的实现,统计软件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统计方法应用于经济管理的便利性;经济管理中小样本以及大数据等问题的出现对统计学的技术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曾珍香,顾培亮.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与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篇2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 统计学 量化分析

对于当前工程项目建设来说,项目管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工程性项目管理贯穿于工程开工到竣工的各个阶段,具有一次性的特征。而统计在项目管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能反映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工程项目中的统计学具有数量型、综合性的特征,实现对工程项目定量、定性的分析。而利用这些统计数据可以对工程项目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对于项目管理人员做出准确的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要对统计学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做出阐述。

一、工程项目管理中统计学应用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工程项目中很多工作都是有统计学完成的,例如,工程建设中各种信息的了解,各种数据的汇总等等。在工程项目中最常见的统计学应用就是数量性统计信息,就是利用数字来揭示出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一些时间或者是特定内容的数量特征,然后可以利用这些数据信息对项目进行全面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统计学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要得到有效的应用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重视,因为统计工作是对工程项目正常进行与否的监督者,而工程项目管理者对整个工程要负全责,所以他们必须要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有清楚的认识。第二,要加强统计工作的独立性。统计部门应该对工程项目管理中各个方面的经济指标进行独立的核算,对于一些弄虚作假的现象统计部门应该具有否决权。

二、统计学在工程项目的具体应用

(一)统计学在工程项目组织管理的应用

在一些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中,因为工程项目的时间长,而且场地铺展比较长,所以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工程项目组织管理机构,而在确定组织管理机构的职能、结构以及各项制度的时候就需要参考统计上报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量化分析和综合性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管理机构,而应用统计学中的普遍性原理可以对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中一些细节问题进行掌握,从而对一些异常情况能提前做出反应。另外,在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中以统计信息为依据,将各级工作进行细化,能在全部范围内形成一个有效的沟通网络。

(二)统计学在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应用

在工程项目开始之前统计工作就必须首先要进行,在工程前期的地质测量中,对于施工场地的地质情况要做出准确的测量,然后利用统计学原理将所得信息进行汇总,做出量化的分析。在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中,因为工程的时间较长,要利用统计学原理将工程实际的施工情况与原先的预计目标进行对比,对存在差距的地方进行整改。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也离不开统计学,因为在一些工程建设中,例如高速公路的建设中,影响到工程成本的因素是非常多的,加上施工的时间较长,各种物料、人工费用都会产生一定的波动,而统计学的应用对于降低工程成本有很大的作用,在工程施工之前,根据以往的工程施工统计资料对本次工程成本进行计划和确定,在每一阶段的工程完成之后,都需要对当期的成本,包括材料、机械、人工以及工程量进行统计,然后将两者进行对比,就能及时发现存在差异的地方,避免工程项目施工中各种超支现象的发生。

(三)统计学在项目结束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在纵向上涉及到项目建设单位、工程项目部、施工队以及施工小组等等,在横向上涉及到技术部门、财务部门以及管理部门等等,在工程性项目结束中要对整个工程进行评价就需要用到统计学。例如,在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在最终的工程结算中利用统计方法将工程量进行统计,确定实际的工程量,然后按照工程量做好结算工作。另外,在对整个工程总体的施工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时也要用到统计学知识,将各方面的情况做量化分析和汇总,做出精细化的工程项目档案,从而为相关的评价提供真实、可靠、清楚的依据。

(四)各种统计方法的应用

在统计学中包含的统计方法是不一样的,采用何种方法进行统计,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项目确定。在目前主要使用的统计方法有:抽样调查法、控制表法、排列图法、趋势分析法等。抽样调查法就是在在工程总体中抽出部分样本进行检查,抽样调查法能对工程质量控制产生帮助方法。控制表就是利用将工程项目管理的程序运行用图表表示,可以用来监视成本、进度等等。排列图是由管理事件发生的频率图组织成的,主要反映的是各类原因产生的成果,例如,在工程项目中成本管理中统计可以显示材料费用、人工费用、设备费用等等。

三、结束语

从当前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流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统计学知识无处不在,表明统计学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统计学能将工程项目的消耗、进度、质量等都能准确反映出来。鉴于此,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项目管理人员要提高对统计工作的重视度,积极为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相应的条件,从而让统计工作推动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提高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萍.浅谈统计学在工程管理的作用[J] 才智, 2010(05)

[2]甘晓霞.浅谈统计分析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10)

篇3

经济学中的决策非常重要,决策制定主要参考各种客观的数据信息,数学统计学方法的应用,能够提高这些数学信息的精确度,进而为决策制定提供了可靠的参考。再次,经济理论分析中需要数学统计方法来辅助,当下数学统计方法和经济学的融合程度已经有一定程度,两者可以在很多经济学分析细节上实现融合。数学统计学方法可以量化经济学中的各种因素的趋势和趋势的大小。总之,数学统计学辅助经济学理论分析卓有成效,需要进一步实现两者的融合。

二、数学统计方法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数学统计方法在经济学信息处理中的应用。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平台是电子商务,每天有大量是数据信息需要统计和处理。信息技术手段在当代经济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信息技术的支撑学科是数学,所以将数学统计方法应用于经济学信息处理中,能够更好的实现经济学信息时代的发展。例如,在银行中的排队叫号服务,就是应用了数学方法,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表现出来。电子商务平台上经营项目越来越多,已经涉及到了通讯系统和互联网系统,这些数学信息统计也需要数学方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数学统计方法应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应用数学统计方法来进行数据处理,能够减少人工数据处理产生的误差,提升数据处理的速度,让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系统更加具有可信度。通过抽样检测发现,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处理过的数据,数据信息的准确度和精确度都达到了预期要求。因此,要加强数学统计方法在经济学信息处理中的应用相关工作,让数学统计学与经济学信息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而加速两者的融合过程。一方面数学要从纯理论数学走向生产实际,走进经济学领域,这就需要数学研究人员用数学的视角来分析经济学信息。(二)数学统计学方法应用于经济管理与经济决策。宏观经济学是通过调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来预测经济的发展走势。这种预测是非常粗略的,但是也是企业投资的重要参考依据,是经济管理的主要参考数据。数学统计学应用于经济管理和经济决策中,可以让预测信息的精确度提升,让企业决策更加准确。经济活动中的任何决策都会影响经济效益,决策参考数据越准确,经济效益的增益越多而损失越少。因此,经济学领域的管理工作者和决策人员要具有一定的数学统计学知识,这样可以对数据分析结果有一个基本的判断。管理者和决策者拥有良好的数学思维,也能够抓住经济学中的数学规律来更好的发挥数学统计方法的工具性作用。(三)数学统计学应用于地下资源开发,为经济学开辟新领域。能源问题是当下世界关注的主要问题,我国地大物博,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在过去采矿技术不发达时,已经将地表矿产和近地面区域的矿藏开发出来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下,这些矿藏是不能够一直被继续挖掘,所以需要运用数学统计学方法来分析地质情况,发现新的可供开采的石油和天然气及其他矿产资源。地质行业的勘查工作实现了信息技术化,所以数学统计学可以辅助其解决很多问题。从经济学教学分析,数学统计学可以对这些矿藏的开放难度和资金投入以及效益产出等进行精确的分析。通过这些缜密的数据分析,就可以对是否开采以及如何开采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提供可信的数据参考。因此,经济学领域的工作人员,在开发一个新的项目时,一定要充分利用数学统计学工具来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四)数学统计方法应用于制造与设计领域。数学设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是分不开的,数学统计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也进入了新的阶段,数学设计技术成果已经成功地应用在汽车、飞机、船体、服装、首饰等设计过程中。通过数学原理的应用,对各项工程预算进行有效的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我国的数学方面研究专家也设计了一些工程运算方面专用的程序,在国际重点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建筑工程可以利用数学计算方法分析,比较施工方案,来达到工程最优化,同时可以运用数学理论对工程建成后的运行进行测算和监控,以保障安全顺利地进行。因此,数学相关工作人员要将数学的应用拓展到设计和制造工作中。信息技术时代,各个行业的产品的制作和设计够更加复杂和精细。很多机械产品由多个部件构成,各个部分还会产生相互影响。这就需要输血统计方法来预测相互影响力的大小,如何将各个部分的运行都限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从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如果设计和制造中的数据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产品的质量问题,无论是召回反厂还是降价销售,都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统计学对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数学统计学应用于经济学当中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当下已经实现了经济学和数学统计学的部分融合,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信息技术应用于各个行业对数学统计学的需求也逐渐增加,经济学的发展会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而速度加快,数学统计学能够为经济学的管理和决策提供高效的数据处理服务。因此,数学统计学相关研究人员要提高统计学的应用功能,将统计学与经济学有深入的交叉,经济学研究人员则要将工作进行数据分析和整合,为数学统计学的应用提供适当的数据信息。

参考文献:

[1]初旭.数学统计方法在经济学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4(01)

篇4

一、医院财务管理中统计工作与会计工作的相互渗透运用

(一)在医院财务管理的统计工作中应用会计方法

会计学综合体现出了对微观数据进行计量的行为,针对医院来讲会计学主要是反映流动资金的运转情况,通过复试记账方法实现对医院经营状况与财务状况不同层面的反映。大部分事业单位或者国企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也需要运用会计工作获得更广泛的指标。譬如,针对医院的整体资产负债情况进行核算,通常情况下流动资金的核算都会采用会计平衡式及会计符号来获得,而此处的统计核算方式也是应用了复式记账的理论原理。除此之外,我国大部分医院在实行部门统计过程中,也需要应用到会计核算获得更多的指标。

(二)在医院财务管理的会计工作中应用统计方法

在现阶段医院会计核算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当属以数量分析和计算为主要方式的统计学。一方面,医院的财务管理部门在进行会计资料整理时,需要通过运用统计学来实现大量数据的管理。譬如,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会计范畴中,针对计量存货所运用的平移法原理,就是沿用了统计学中的平均数原理;另一方面,财务管理部门对医院整体的财务信息分析,也需要运用到统计学中的分析方式;最后,为了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必须应用会计分析手段对市场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及针对企业行为决策提供指导,并在统计学的基础之上建立“内部报告会计”,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会计数据分析对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决策支持。

二、结合统计与会计有效优化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关键举措

(一)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职业素养

要从根本加强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必须从细节入手,提高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从而有效将统计和会计有机结合在一起。要实现这一点,一方面统计工作者要求对常用的基础性会计工作原理、知识进行初步的了解;另一方面,会计工作者也需要充分掌握统计学思想、统计工作原理、统计工作方式,并应用于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因为,只有统计工作者充分理解会计工作的原理和方法,才能严格遵照会计要求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工作,有效保证会计资料与统计资料的一致性。而会计工作者也只有在正确掌握统计方法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够对医院的相关财务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从而进一步为管理者做出重大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不仅如此,统计工作者和会计工作者还需要了解如何将统计信息与会计信息结合在一起,有效运用到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最大限度发挥两者的功能作用,只有通过这一系列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才能从根本优化财务管理质量、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强化财务管理作用。

(二)最大限度发挥医院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作用

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时代背景下,国内各医院纷纷实行市场化发展,同时对统计信息以及会计信息的资料收集、分析重视逐渐提高,以此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然而,部分医院过于追求统计信息与会计信息资料的后期整理和分析,忽视了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期评估和预测、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的把握和控制,直接导致统计工作与会计工作的结合失去原有效力,还会造成相关财务管理人员轻视财务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对整体财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可靠性造成了隐患,从而成为医院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阻碍。所以,医院领导层必须积极转换管理思想,加大对统计和会计工作的重视,充分肯定二者相结合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所产生的功能作用,并在结合统计与会计的基础之上建立一套科学、全面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优化医院财务管理质量。

篇5

    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来自于外部压力的学生学习主动性缺失

    主动性可能来自于压力,这种主动性常常是暂时的,带有较大的功利性,一旦达到目标,主动性就消失了。兴趣是主动性的另一个来源,比较而言,来自于兴趣的主动性则比较持久,但是兴趣的培养是长期的过程,绝非一门课程能够胜任的。“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会影响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影响学生的学习氛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课程感兴趣,就会对其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其学习效果。”

    1.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评价考核体系

    始于20世纪末的高校扩招带来的问题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教育部等高校主管部门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考核与监管,以期从源头上控制没有社会需求的专业招生。这一政策的出发点是对的,但各高校采取种种手段应付就业率的考核,不仅出现了学生“被就业”等荒谬的事情,还直接影响了高校教学效果。各高校、各专业都要应对日益激烈的生源竞争,甚至是与国外的高校竞争。竞争不仅是各高校实力(师资、科研水平、综合水平)的比较,就业率也是其中重要的方面,如果这些争取来的学生不能按期完成学业,顺利就业,对各高校、各专业来说无异于自损招牌,这就意味着所有的学生只要进了大学的门,一般情况下都能顺利拿到文凭。管理部门可以采取各种措施来确保这一点,这实际上变相剥夺了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独立考评的权力。在教与学的博弈中,如果学校管理部门管理设置的前提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拿到文凭,即专业课学习都通过考试,那么学生对应用统计学这类有难度课程不会有学习的压力,他们会认为反正最后考试都能过。况且,学生手里还掌握着“学评教”这个对付教师的“法宝”,迎合学生的需求是教师的理性选择。

    2.公共管理专业的影响

    “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学与研究仍然比较落后,学科边界模糊,视野狭窄,基础不牢,知识体系不完整,研究方法陈旧,知识创新不足,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发展,针对性、应用性不强。”学科边界模糊使研究内容多而庞杂,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多,学生感觉“老虎吃天,无从下手”,基本上学习的都是“屠龙术”;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落后,借鉴学习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学生不仅面临较多的学习内容,在总学分一定的前提下,必然是各种方法都了解,但是都不精,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没有就业的竞争优势,公共管理成了一个所谓的“万金油”专业。政府扩张权力,公务员待遇优厚,工作稳定,每年都吸引了大批毕业生考公务员,近几年考公务员成了高校毕业生的首选,这种形势使公共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更加困难。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很不发达,那么与公共管理专业对口的就只有政府部门,进政府机关只能考公务员,公共管理专业知识对学生考公务员并没有直接的帮助,这些必然影响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高校科层化管理模式的影响

    科层化管理模式注重的是程序和规则,正如默顿所强调的“:规则原本只是手段,现在却变成了终极目标”。不同学科的教学工作不仅有共性,还因为学科、专业及教师、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特性,特性服从严格的规则制度,要求教学活动服从行政命令,这必然给教学带来种种困扰,应用统计学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文理科合班教学

    我们的授课对象是按大类招生的公共管理,文理兼收。高中阶段理科的数学已经包括了概率论的初步知识,文科的学生则没有学习过这部分内容。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较大影响,文科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重思辨思维,轻逻辑思维的思维定势,普遍对与数学相关的课程有恐惧感。这要求我们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既不能使文科的学生学不懂,又不能让理科的学生感到没兴趣。我们应用统计学的授课教师首先要消除文科学生的恐惧感,并逐步建立起用统计数字来说明事实,用统计推断来验证主观判断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利用统计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能。

    2.大班教学,课时压缩

    作为公共管理的专业基础课,应用统计学曾经是4学分,在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背景下,学校对专业课的数量和课时都进行了调整,应用统计学现在是2学分(32学时),但课程内容没有减少。内容多,课时少,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应用统计学的概念、公式多而且概念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而且从基本概率知识到推断统计学的各种方法之间存在层层递进的关联,前面的假设检验等知识没有掌握,后面的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就很难理解。学生必须做课后学习、阅读、练习和实践活动,否则很难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课后学习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甚至成为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我们将课后学习分为三个部分:内容自学、习题练习、上机练习,内容自学通过课堂讨论或完成作业的方式检查;上机练习用来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并作为平时成绩。

    《应用统计学》是公共管理的专业基础课,安排在一年级第二学期或二年级第一学期,这个学习时段学生学习负担较重。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同时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基本知识和概念需要学生课外学习,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每年公共管理专业招生的数量基本固定,出于成本等各方面因素的考虑,一般都是按50多人的大班进行授课,案例讨论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这不仅影响教学效果,也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应用统计学》采用案例教学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与公共管理的其他专业课相比,其内容没有吸引力。在高校实施“学评教”的考核压力下,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可能影响教师的教学考核等级,这是我们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3.教学环节不匹配

    《应用统计学》一直沿用闭卷笔试的考试方式。闭卷笔试注定了考试内容注重基本概念和计算,而案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考试和平时的教学存在着脱节的现象。(三)缺少案例以及合适的教材经济管理类学科发展比较成熟,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已经广泛深入地运用在管理实践中,因此,各类合适教学的案例也比较多,有专门的案例教材。“在我国目前的公共决策实践中,一些功能环节往往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忽视,科学的、合理的决策程序并未完全确立起来……少数领导者凭经验,甚至按主观设想拍板的情形并未绝迹。”实践中收集分析真实数据的基本统计方法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囿于公共管理学科研究方法的不足,切合中国实际,又能够用于教学的案例较少。

    缺少合适的教材是我们面临的又一个问题,目前的统计学教科书多是经济管理类。公共管理类的教材大多是针对MPA的,内容和深度都不适合本科生;用经济管理类的教材又面临例题和习题都是经济管理方面的,内容与本专业的关系不大的问题,学生感觉统计学方法不是公共管理体系的,与其他的专业课完全是两张皮,没有结合起来。

    对策和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改进。

    (一)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以应用统计学为核心,将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得到结论等统计工作环节,分别由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应用统计学等几门相互衔接而又各自独立的课程体现出来。这样不仅让学生体验了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得到科学合理的结论。通过这些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学到了相应的知识,而且得到了怎样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了以往课程结束后,学生考完试,知识又还给教师的状况;参与了不同阶段的统计工作,掌握了用统计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变了文科学生重思辨能力,轻逻辑思维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差的倾向。

    (二)考试方式改革

    在遵守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我们将闭卷笔试与平时考核结合起来,闭卷笔试重点考查学生对《应用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以及推理能力的考查,平时考核的模式不拘一格,包括教学中的讨论、答辩和作业、上机考核、小论文等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学生的成绩可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学习过程中提交的小论文、上机操作和笔试闭卷卷面考试成绩等来综合评定。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积极收集教学案例

篇6

关键词:统计分析;财务管理;作用;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2

一、前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面临着诸多机会,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市场的竞争不断激烈,许多事业单位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以此来激活事业单位的活力。而在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当中,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需要分析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来为事业单位管理提供决策信息,并为相关利益者提供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这时为了完成数据的分析就需要运用统计分析这一手段。一般来说,统计分析是在数据的设计、调查、整理之后进行的一项统计工作,它主要是根据科学的方法来收集一些统计数据,然后再运用具体的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这样,统计工作才能对事业单位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全面、系统地记录。因此,在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下,为了能够给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和相关利益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统计分析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统计分析与财务管理的联系

一般来说,统计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需要经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过程,并且广泛应用于管理学、医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诸多领域当中。而统计分析作为统计学当中的一种科学方法,需要运用统计的方法从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来综合考虑问题。因此,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过程中,以经济理论为依据,通过应用统计学的科学方法,不断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的组织和管理效率,以此来协调事业单位各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关系。鉴于此,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应用统计分析,其具体过程如下:首先,通过收集事业单位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数据来了解事业单位系统当中的变异问题,并进行程序控制来为事业单位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这样能够提高事业单位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其次,分析事业单位的产品收入、成本、费用等数据,这样能够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效率;最后,对事业单位在投资、营运过程中产生的科学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实现事业单位社会效益最大化。所以,在事业单位管理中,统计分析和财务管理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统计分析为事业单位的新财务管理提供了量的数据和信息,并且通过这种方法使财务管理和统计的资料实现共享性;与此同时,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推动了统计分析的发展,使统计学的应用更加广泛,不仅包含了一些经济活动的信息统计管理,还包括其他行业数据信息的统计管理。因此,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依据统计分析,才能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和完善。

三、统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1.统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定期向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投资者等利益相关人报送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从而让他们掌握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而不断了解事业单位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等。所以,这些数据分析过程需要通过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来完成。

(1)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而得出的经济指标的财务比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多方面因素,以此来揭示事业单位经济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确定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通常情况下,常见的比率包括相关比率、构成比率、效率比率等。首先,相关比率是对在经济活动中具有相互依存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而得出的财务比率,如资产负债率等,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是否安排合理以及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是否良好。构成比率,是指由于事业单位的一项经济指标发生变化,这时指标的构成部分与总体之间的比重,比如说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它反映了在一个周期内,财务报表中的相关项目的重要性。效率比率是财务报表中的费用与所得数据之间的比率,反映出了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来衡量事业单位的利益得失。综上,比率分析法的计算简单并且直观,但除此之外,还具有一些缺点,主要是不能够为人们提供财务报表之间关系,这样就很难反映比率与报表之间的联系。

(2)比较分析法

一般我们也将比较分析法称之为对比分析法,主要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具有相同性质的数据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然后通过分析来判断事业单位之间的差距,这样能够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做好准备。从横向的角度来说,将同一时期的事业单位相关数据与其他事业单位的数据进行比较,这样就能够得出事业单位与同行之间的差距;而从纵向的角度来说,将事业单位历年来的数据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将事业单位不同时间段的增减情况表现出来,从而信息的需求者能够按照这些数据的分析结果做出正确的决策。

(3)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应用一定的方法,对共同影响某一指标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测定,用以反应不同因素对经济指标各自的影响程度。通常来说,因素分析法包括连环替代法、差额分析法、指标分解法、定基替代法四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优点在于能够比较客观的找出影响事业单位的财务指标的关键因素,但是其缺点就是其计算结果只是在某种假定前提下的结果,为此,财务分析人员在具体运用此方法时,应注意力求使这种假定是合乎逻辑的假定,是具有实际经济意义的假定,这样,计算结果的假定性,就不会妨碍分析的有效性。

2.统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统计分析能够加强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

统计分析工作不只是在财务管理中简单的处理一些财务信息,还应该作为财务分析工作的工具,通过归纳分析数据,运用一定的方法来发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通过定量的数据分析法得出事业单位的资金流量和风险大小,以此来为投资者提供一些数据支持,也方便事业单位管理者规划事业单位的发展方向。因此,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统计分析能够及时分析事业单位的经营情况,为财务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统计方法和统计技术。

(2)统计分析为事业单位提供了财务预测和决策

事业单位的财务预测是事业单位的一种规划手段,其结果是财务决策,能够提高事业单位的经营主动性。因此,为了达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统计分析的作用,灵活运用相关的统计方法,利用预测、决策分析等软件,做好基本的财务预测和分析工作,保证统计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和及时性。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应建立信息质量监督部门,配备专业的人员,监督数据的真实性,提高统计分析的数据质量。

四、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提高统计分析的建议

1.加强统计分析和财务管理的一体化

统计分析和财务管理都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但是通常来说,进行统计分析的主要任务是计算和分析统计指标,而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分析财务信息,其中包括分析会计核算信息和财务报表信息两个部分。所以,统计分析和财务管理分析通常是平行进行的,二者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单独进行,没有互相交叉的部分,所以对于两者交叉的部分通常会出现结果不同的情况,这样就不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因此在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中直接应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共同开发统计软件和财务管理软件,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对财务活动中所产生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由此将统计分析系统运用于财务分析中,能够大大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从而为事业单位提供决策依据,使事业单位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同时,更好的发挥经济效益。

2.加强会计人员和统计人员的分工配合

当前,事业单位当中的统计工作常常受到统计人员和会计人员的双重限制,由此没有办法准确和全面的开展统计工作。由此,这就需要充分协调统计人员和会计人员之间的关系,不断加强二者之间的交流和配合,这样优势互补才能够促进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总体来说,在财务管理部门需要培养复合型的人才,从而使工作人员不仅熟悉统计工作的财务知识,还熟练掌握统计工作,在职能上使会计人员和统计人员的工作相互渗透,从而不断改进和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确将统计分析运用到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当中,能够为事业单位管理者做出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还能够更好的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卫燕.项目管理在财务统计分析系统建设中的应用[J].事业单位改革与管理,2014,17(15):52-53.

[2]事业单位财务与管理与统计分析技术的结合探究.杨江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10):85-86.

[3]李军.试论统计分析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J].现代事业单位,2014,2(10):157-158.

[4]王凯.浅析如何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分析能力[J].商情,2013,13(38):97-98.

篇7

关键词:金融统计学;教学方法;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7-0245-02

金融统计是适应国家经济管理和金融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金融统计是国家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金融信息、金融分析与政策咨询于一体,以货币信贷及金融运行的各种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以金融与经济统计数据为依托,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判断、预测国民经济运行及金融的发展情况,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策的支持系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1]。作为金融专业、尤其是金融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对统计学的要求更高,对统计建模及运用要求比较熟练地掌握。

一、金融创新的深化对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

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加深,金融学与数学、尤其是统计学的结合越来越紧密,金融模型日趋复杂。金融的统计建模,出发点都是金融资产收益率序列的统计分布。对收益或损失序列的分布刻画,是金融产品的准确定价和风险管理的基础。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金融模型对统计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1.金融资产收益或损失分布大多都是非正态分布。金融市场的一个典型事实(stylized fact)是:金融时间序列分布是尖峰、肥尾的。传统的金融建模,为了简化或得到解析表达式,通常假定时间序列是正态分布的,这个假定是金融模型受到较多诟病的主要方面。在风险管理中,正态假定导致低估金融产品的尾部风险。改进的方法之一就是用非正态分布来拟合数据,如t分布、贝塔分布、稳定分布等[2] 。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更加注重非正态分布的学习。

2.线性相关不能准确刻画金融时间序列的相关性,需要更复杂的统计技术。传统的多元金融时间序列建模都是假定时间序列服从多元正态分布,多元正态分布的前提边缘分布服从椭圆分布和只有线性相关。多元正态分布不能反映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金融时间序列的相关性一般是非线性的,而且边缘分布也不服从椭圆分布。因此,我们需要求助于更复杂的统计技术――Copula技术。Copula技术提供了分别研究多元时间序列的边缘分布和相关性的方法,从而成为多元金融统计建模的必备知识[3] 。

3.风险管理模型要求我们更加关注金融时间序列的尾部分布。风险管理的主流模型是VaR(Value-at-Risk),VaR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就是尾部的分位数。正态分布不能准确刻画金融资产损失分布的尾部特征,通常会导致VaR的低估,造成金融市场的巨大损失,即所谓的极值风险。EVT(extreme value theory)提供了准确刻画金融时间序列的尾部分布的方法而成为风险管理的基本工具[4] 。

虽然这些统计理论在金融中的运用不能构成本科金融统计学的核心内容,但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指出这些发展的方向,成为金融工程专业本科生进一步学习或自学的指引。

二、当前金融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陈旧,教学重点的处理存在偏差。教育部将《统计学》课程列为财经类专业本、专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力图通过学习《统计学》,使学生掌握探索各种现象内在的数量规律性, 并用这种规律性的解释来研究各种现象内在的规律。但是金融统计学的内容没有随着金融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而发展,导致教学内容陈旧,不能满足金融统计建模的需要。

多数教师往往把统计学课程单纯地看做是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热衷于基础知识的讲授和烦琐公式的推导,严重忽略了统计学的工具性和应用性,削弱了学生思想方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教学流于空洞、枯燥和乏味,挫伤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偏离了课程培养目标,教学效果和质量也不理想。而一些理论推导也只是对《概率论》相关内容的重复。

2.学生数学功底参差不齐,学习难度大。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科学,其中涉及大量的高等数学、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 现代统计学又借助于电子计算机来提高统计分析的质量和效率,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具备必要的计算机知识。金融学专业的招生基本上还是文理兼收,学生的数学功底参差不齐。而且金融学、尤其是金融工程究竟属于文科还是理科,在学生中存在模糊认识,导致对数学基础不是十分重视。这造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3.不重视运用和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统计方法与金融建模、定量分析脱节。第一,教师在讲授统计理论、统计方法时缺乏针对性。在实际的教学中,虽然强调统计的应用,但主要是从概念、公式、定理出发,而不是从现实经济管理工作需要出发。第二,采用的教学案例与实际脱节。现有的统计学教材中,统计案例很少,即使有也是过于简单的设例,或是“编写”的案例,与实际的经济、管理工作脱节,很难达到较好的效果。

4.缺乏统计案例和统计软件的结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比较少。即使有一些训练,也是手工的操作与运算,与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教学不相适应。其次,很少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和案例教学方式。这最终会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会用统计分析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分析和推断,使本来快速而简单的统计工作变得复杂而难于处理,使统计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使科学研究难以与国际惯例接轨。一些老师的统计分析都是在Excel软件实现,Excel软件优点是比较简单,容易操作。但它毕竟不是专业的统计软件,尤其是对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讲,不掌握一门专业的统计软件,很难完成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工作。

三、金融统计学教学的改进

1.丰富和充实金融统计学的教学内容。根据专业学科的需要对统计学的内容进行处理,以满足未来发展对统计学基础的需要。根据中国金融业发展和统计改革的需要,按照中国金融统计体系和金融统计工作的内容,重新构建了金融统计学的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同时,对于金融统计建模的相关统计理论,要适当加于补充和扩充,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2.选择合适的统计软件,注重学生的运用实践能力。依据统计分析软件结合统计学原理的基本理论调整教学内容。现在有很多专业的、功能强大的统计软件:如s-plus、R、SPASS以及Matlab等,不同软件各有所长。一般说来,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使用统计软件,无须统一规定。但R软件是免费软件,而且有很多资源免费获取,是可供选择的最优软件。

金融专业的学生学习统计学的主要目的是运用,把金融学与统计方法结合起来研究金融现象和问题就离不开数据收集和软件运用。只学理论不掌握运用,对金融系的学生来说统计学等于白学。

3.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随着大统计学思想的建立和统计学在实质学科中的应用需要,大多数学校和老师在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除了保留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中仍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平均及变异指标、总量指标、相对指标、抽样调查、时间序列、统计指数等,同时也系统地充实了统计推断的内容,如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统计决策等。对于金融统计学,还需要为金融统计建模打下基础,所要掌握的内容更多。

篇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一些问题也随之暴露.为了分析病案信息精细化管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对2012-01/2013-01和2013-01/2014-01各1000例案例信息进行分析,探讨精细化管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01/2013-01我院1000例病案信息作为对照组,选取2013-01/2014-01我院1000例病案作为观察组,排除一切可能影响调查结果的因素,全部病例信息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病例信息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包括整理资料、归档、存储、保管等.观察组病例信息采用精细化管理,主要内容包括:病案首页质量精细化管理,管理工作的量化与细化,管理流程的优化,病案管理的标准化与人性化.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管理方式病例首页质量合格率、病案缺项缺页率、医患纠纷发生率等.采用我院自制满意调查表,选取观察组200例、对照组100例患者或家属填写,满分为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75~89分为基本满意,<75分为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选取病案管理的20名医务工作者综合职能进行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合格率、技术考核合格率、绩效考核合格率等,评价管理效果[1].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应用n(%)表示,组间差异经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管理方法应用效果比较

观察组病案首页质量合格率(99.90%)明显高于对照组(7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项缺页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医患纠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者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2.00%)较对照组(65.0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医护人员综合职能比较

观察组医护人员技术考核、理论考核、绩效考核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研究中,我们对观察组病案信息采用精细化管理,并与接受常规管理的对照组病例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病案首页质量合格率高于对照组,缺项缺页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细化管理能提高医院整体素质,提升患者满意率,进而实现不错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且有效减轻患者的负担.保证病案的安全性是医院病案管理的基础工作,并且也是一项病案管理中难度较高的工作,而采用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确保病案的安全.例如,在临床工作常会发现病案“失踪”问题,据分析主要是以下两个原因:①病案管理人员疏忽而导致出现病案合订情况;②在病案借出病案室后,由于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催收而导致病案丢失.加强对病案信息精细化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措施.

3.1病案首页质量的精细化管理

患者入院时必须提供有效身份证件,进行实名制入院手续办理,急诊患者可先就诊,再补交身份信息.将病案基本信息填写完整,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岗位、现住址、户口地址等,均以有效身份证明为准[2].

3.2病案管理工作的量化与细化

由专人负责回收病案信息,并由专人进行记录,包括病案的起始页码、检查化验单数量,确保责任落实到个人.

3.3病案管理流程优化

进一步优化病案管理流程,从病案填写、回收、整理、装订、编码、电脑录入等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在此过程中,每个环节由专人负责,严格执行每一项操作,避免病案缺项缺页.

3.4病案管理的人性化和标准化

篇9

【摘要】通过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基本数量进行分析,掌握医疗活动的经济动态和规律,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统计分析 管理应用与体会

统计方法常用于医疗质控和医学科研。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注重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使医院管理中一些工作数据化。通过对基本数量的分析,了解掌握医疗经济的动态和变化规律。应用统计方法,对加强医院管理,提高两个效益,具有量化监控作用。现将应用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 基本方法和步骤

抓好统计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及分析三个环节。

原始资料的收集:要求统计人员在经常化的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统计报表制度,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工作。不弄虚作假、含糊错漏。严禁用“估计”、“推测”、“大概”、“可能”等文字来代替客观情况。要做到原始登记真是完整,工作过程严禁有序,统计数字准确及时,统计资料系统丰富。

统计资料的整理:要求统计人员严格审核资料无误,将具有科学性的数据规格化、系统化的分组归纳汇总。数据经集约化整理后,应能反映出该项目资料的客观规律和特点。统计结果可编制成统计图表。这样即通俗易懂,又便于对比分析。

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最后阶段。医院管理者应选定项目指标,有目的、有对象、有范围的采用一定方式进行抽样调查,以确定统计结果的可靠性。有了经过统计整理的客观资料,就可以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工作,理论联系实际,认识问题,做出正确的分析结论。

二 统计分析的应用

(一)、医院统计项目中,有些连续性的统计资料,往往能反映出事物的规律性特征。

图1表示ⅩⅩ医院2007―2009年各月门诊人次情况比较。每年2月份门诊量下降,这不是医院管理方面的缺陷,而是春节期间社区居民医疗需求减少。根据3年的图线规律,可以预测下一年度各月门诊量的大致情况。如图1示:门诊人次

(二)、图2是ⅩⅩ医院2009年底全院工作人员在性别、年龄结构上的分布情况。

图形直观的显示22-30岁年龄组人员几乎断层。而35-39岁和50岁左右年龄组人员相对密集,特别是37岁人员呈绝对性集中,将来要同步进入退休年龄。提示人事工作应注意年龄结构阶梯,及早考虑做好技术人员替补更新工作。全院年龄老化问题突出:平均年龄40.0岁,其中男性43.9岁,女性39.2岁。男女性人数之比也欠合理。如图2示:

图2是ⅩⅩ医院2009年底全院工作人员在性别、年龄结构上的分布情况

三 体会与讨论

医院的统计机构作为医院的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兼有信息、咨询、监督3种职能。影响着决策与执行的运行。因此,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基本任务,应是对管理单位的医疗技术经济和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现统计监督,达到统计调控的目的。

医院统计是卫生统计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统计的一部分。医院统计资料是制定医院工作计划、检查考核计划完成情况、改善医院经营管理的科学依据,是一种信息资源。统计方法用于医院管理,可以提高医院的两个效益,加强医院的整体功能。

篇10

纵观统计学的发展状况,与整个科学的发展趋势相似,统计学也在走与其他科学结合交融的发展道路。归纳起来,有两个基本结合趋势。

(一)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结合的趋势

统计学是一门通用方法论的科学,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但作为一种工具,它必须有其用武之地。否则,统计方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用之器。统计方法只有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出其强大的数量分析功效。并且,从统计方法的形成历史看,现代统计方法基本上来自于一些实质性学科的研究活动,例如,最小平方法与正态分布理论源于天文观察误差分析,相关与回归源于生物学研究,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源于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研究。抽样调查方法源于政府统计调查资料的搜集。历史上一些著名的统计学家同时也是生物学家或经济学家等。同时,有不少生物学家、天文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学家等都在从事统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他们在应用过程中对统计方法进行创新与改进。另外,从学科体系看,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之间的关系绝对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交的,如果将实质性学科看作是纵向的学科,那么统计学就是一门横向的学科,统计方法与相应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产生了相应的统计学分支,如统计学与经济学相结合产生了经济统计,与教育学相结合产生了教育统计,与生物学相结合产生了生物统计等,而这些分支学科都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统计学的分支,另一方面也是相应实质性学科的分支,所以经济统计学、经济计量学不仅属于统计学,同时属于经济学,生物统计学不仅是统计学的分支,也是生物学的分支等。这些分支学科的存在主要不是为了发展统计方法,而是为了解决实质性学科研究中的有关定量分析问题,统计方法是在这一应用过程中得以完善与发展的。因此,统计学与各门实质性学科的紧密结合,不仅是历史的传统更是统计学发展的必然模式。实质性学科为统计学的应用提供了基地,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21世纪的统计学依然会采取这种发展模式,且更加注重应用研究。

这个趋势说明:统计方法的学习必须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知识学习相结合。必须以实质性学科为依据,因此,财经类统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学好有关经济类与管理类的课程,只有这样,所学的统计方法才有用武之地。统计的工具属性才能够得以充分体现。

(二)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趋势

纵观统计数据处理手段发展历史,经历了手工、机械、机电、电子等数个阶段,数据处理手段的每一次飞跃,都给统计实践带来革命性的发展。上个世纪40年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给统计学方法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20年展起来的多元统计方法虽然对于处理多变量的种类数据问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由于计算工作量大,使得这些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一开始并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很好推广开来。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那些计算繁杂的统计方法的推广与应用,由于相应统计软件的开发与商品化而变得更加方便与迅速,非统计专业的理论工作者可以直接凭借商品化统计分析软件来处理各类现实问题的多变量数据分析,而无需对有关统计方法的复杂理论背景进行研究。计算机运行能力的提高,使得大规模统计调查数据的处理更加准确、充分与快捷。目前企业经营管理中建立的决策支持系统(DSS)更加离不开统计模型。最近国外兴起的数据挖掘(Datamining,又译"数据掏金")技术更是计算机专家与统计学家共同关注的领域。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每年都要积累大量的数据,大量信息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信息过量,难以消化;信息真假,难以辨识;信息安全,难以保证;信息形式不一致,难以统一处理;于是人们开始提出一个新的口号"要学会抛弃信息"。人们考虑"如何才能不被信息淹没,而是从中及时发现有用的知识,提高信息利用率?"面对这一挑战,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DMKD)技术应运而生,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把人们对数据的应用从低层的简单查询,提升到从数据中挖掘知识,提供决策支持。在这种需求牵引下,汇聚了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尤其是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统计、可视化技术、并行计算等方面的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投身到数据挖掘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形成新的技术热点。虽然统计学家与计算机专家关心Datamining的视角不完全相同,但可以说,Datamining与DSS一样,使得统计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因此,统计学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深入,也同样离不开统计方法的发展与完善。这个趋势说明: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将统计方法中复杂难懂的计算过程屏障起来,让用户直接看到统计输出结果与有关解释,从而使统计方法的普及变得非常容易。所以,对于财经类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一方面要学好统计方法,但另一方面更加要学会利用商品化统计软件包解决实践中的统计数量分析问题,学好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思想与基本程序设计,能够将具体单位的统计模型通过编程来实现,以建立起统计决策支持系统。

所以统计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与计算机、与信息相结合,这是发展的趋势。了解这一点,再来看我们目前教育中的问题就更加明显了,所以一些课程要改革,教学方式也要改革。以下谈一谈统计教育需要改革的几个方面。

二、统计教育的改革

(一)统计专业课程建设问题

专业建设考虑的是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课程设置和规范课程内容。课程设置主导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统计理论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数学课程,目的是让学生能对各种统计方法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培养应用统计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相关应用领域的专业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如何能将统计方法正确地运用到相关领域。例如培养从事经济管理的统计人才,在课程设置上至少应当包括四方面的知识:(1)经济理论课程,让学生了解经济活动的主要进程和基本规律;(2)研究社会经济问题主要统计方法,包括常用的统计数据搜集方法,统计数据处理方法和分析方法;(3)适用电脑技术,让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电脑进行统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能;(4)有关统计理论和统计实践中的前沿性问题,目的不在于要学生真正掌握这些问题,而是让学生了解统计理论和统计实践的前沿发展动态,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统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中,有两个焦点问题:一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二是应用什么教学手段来达到较好的统计教学效果等。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方法,促使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1.改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特别注重教育多样化和多层次性,不仅让学生掌握如何搜集、整理数据的技术,还要教学生读懂数字背后的事实。学会按照具体与抽象、动态与静态、个体与总体、绝对与相对、一般与特殊、演绎与归纳等不同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利用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

2.改单向接受式的教学为双向互动式教学,以案例分析与情景教学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使学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识,发挥其独立思考与创造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构建以课堂、实验室和社会实践多元化的立体教育教学体系。在传授和学习已经形成的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将统计学的方法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找到应用的结合点,才能使统计学获得最大的生命力。

(三)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相结合

教材要与统计软件的应用相结合。现在许多教材都是内容与软件分家,现在计算机已非常普及,无论是高校、高职和中专,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会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不管哪一个层次,都已说不过去。统计学是一门应用的方法型学科,统计学应从数据技巧教学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有机地合为一体,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统计软件的使用。除了要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即数据挖掘的能力。

(四)教学与实际的数据分析相结合

统计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案例教学与情景教学应成为统计课程的重要内容。统计教学和教材增加统计实际案例,通过计算机对大量实际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在试验室进行,亦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统计思想和方法,而且锻炼和培养了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要有一批能用电脑、网络来教学的新型教师

电脑、网络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教学的手段,还深深地影响着教学的内容,因为它影响着经济、生活的发展和需求。语文(中文、外文)、数学、计算机、专业知识是一个统计人才必备的素质,它们之间不是分离的,而是要尽可能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教学,各管各教一套的办法已不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现代教育特别注重教育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网络化、社会化和国际化、多样化和多层次,有了电脑、网络,必需要更新,要培养出一批能用电脑、网络来教学的新型教师,以便培养出新型的21世纪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贺铿.关于统计学的性质与发展问题.中国统计,2001.9.

[2]袁卫.国外统计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对我国统计教育改革的思考.中国统

计,2001.10.

[3]习勤.关于统计教育创新的思考.中国统计,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