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体系的建设范文
时间:2024-03-21 17:42: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文化体系的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速公路营运企业 企业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U412文献标识码: A
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可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广东云梧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梧公司”)于2003年组建成立,经营范围为云梧高速公路、云罗高速公路(云浮双凤至罗定滨)项目的投资(以自有资产投资)、运营、管理以及广云高速公路的委托管理,营运里程达到200.668公里。云梧、云罗和广云高速公路形成了打通广东西部腹地、构筑广东大珠江三角,连通祖国大西南的主干线,对完善广东省高速公路网络,加强大珠三角与大西南的经济联系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对促进肇庆市、云浮市的经济发展,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支持国家开发大西南,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云梧公司营运整体情况
丘陵是云浮地区的主要地貌,多沿山地边缘发育,高丘陵海拔250米~450米之间,低丘陵海拔100米~250米之间。云梧高速与云罗高速均位处这一地形之中,从云浮市云城区河口镇开始,一路向西都是绵延起伏的群山,这里高低不平,沟壑纵横,地势错综复杂,属于典型的山岭重丘区。因地形关系,已开通路段共有隧道20座,单高边坡101处;同时云梧高速、云罗高速地处粤西山区,夏季高温、多雷雨,且每年10月至次年4月为多雾季节,这也给高速公路营运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此,云梧高速和云罗高速呈现山岭重丘、云雾多、桥隧比例大、纵坡较大、边坡陡等特点。
云梧路段和云罗路段车流分布也极不平衡,节假日车流量远远高于日常水平,是日常的3.7倍。云梧路段和云罗路段均为我省连接广西的主要出省干道,车流也主要以小客车为主,小客车占了日常总车流量的45%;在实施重大节假日小客车免费通行政策后,云梧及云罗路段在最高峰时段,免费小客车占总车流的约87.52%。因此如何做好节假日保畅通、保安全工作也成为了我司与沿线相关部门共同关注的焦点。
开通四年来,云梧公司提炼出了“以养护为重点、以收费为中心、以路政为关键、以机电为支持”的工作思路,制定了适合本路段的工作制度、机制、预案,如建立交通事故简易程序委托处理机制,使轻微交通事故得到迅速、快捷的处理,避免了因轻微交通事故造成交通堵塞;建立重点路段驻点驻勤机制,有效地提高事故处置和救援能力,保证云梧高速良好的通行秩序以及道路的安全畅通;制定事故分流应急处置机制,确保在发生交通事故时能迅速、有序、有效地处理,将交通事故的损害降至最低。通过以上措施的有效组合,有力地保障了云梧高速的安全畅通,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路费收入不受损失,维护了公司利益,提升了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对外形象。2012年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出具了一份《2011年度广东省高速公路运营服务公众满意度调研报告》,从第三方的角度对全省建成运营的65条高速公路进行全面评价,云梧高速公路以93.3%的整体满意率名列第一名。
二、云梧公司企业文化内涵
云梧公司围绕“打造‘大西关’文明示范路”的总体目标,以“安全、有序”(对执行层)、“公正、透明”(对管理层)、 “廉洁、高效”(对决策层)为行动纲领,坚持“集约、和谐、创新、幸福”的管理理念,展示云梧人“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活力、开放”的精神面貌。
营运管理过程中,云梧公司着重突出“一个转变”,做好“两项服务”,立足“三个核心”,抓好“四个规范”,建立“五个标准”,完善云梧高速公路公共出行服务“六要素”,做好基础工作,突出重点,持之以恒,全心全意为员工和客户服务,从员工和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来提升人的幸福感,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司乘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
突出“一个转变”:即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的转变;提升管理创新能力及管理人员素质,实现资源节约及环境友好。
做好“两项服务”:即服务员工生活品质的提升;服务司乘人员安全便捷的出行。
立足“三个核心”:即从信息化、企业文化、管理体系三方面建设入手,着手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抓好“四个规范”:一是规范交通秩序,减少分流;二是规范绿色通道管理,打击逃费;三是规范道路及机电养护管理,保证设施设备完好;四是规范公司运作,优化管理结构,实现职能转换。
建立“五个标准”:即结合职能转变,通过组织机构的整合优化,建立路况信息指标体系、收费服务指标体系、路政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养护服务指标体系以及后勤服务评价指标体系五个标准化指标体系。
完善公共出行服务六要素:礼貌服务、限时服务、专业服务、咨询服务、救助服务、品质服务。
云梧公司生态文化的主要内涵和创新点是:一、从自然资本、人才资本、生产资本三方面入手,建立企业管理效能评价指标体系,衡量、调整、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二、从科技、服务、流程控制三方面入手,建立良好管理生态。三、融入“社区文化”的组织形式,以创建“号”“手”活动为切入点,建立和谐多彩的企业文化。四、创新“”管理理论来引导企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云梧公司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对社会需求、顾客需求、政府需求、员工需求、股东需求进行分析,积极探索运营管理亮点,不断提高营运管理水平,在广东的“大西关”,精心打造一条高标准、严要求的文明示范路,以“贯通一方命脉,造福一方百姓”为己任,充分实现省交通集团“构建和谐交通,延伸美好生活”的使命。
云梧公司的生态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它强调制度、机制、文化、技术、人才的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管理节点体系的建设,注重企业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循环性以及管理生态的动态调节,达到一种和谐共生、持续高效的状态。
三、云梧公司生态文化的建设过程
(一)从自然资本、人才资本、生产资本三方面入手,建立企业管理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打造“大西关”文明示范路。
1995年世界银行公布了一项衡量国家(地区)财富的新标准,从构成财富的三个来源即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生产资本来计算。而作为一家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来说,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也是企业发展最大的财富,因此云梧公司从企业的自然资本、生产资本、人才资本三个主要方面建立企业管理效能评价指标体系,衡量、调整、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使企业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前进发展。
1.顺得天时,云梧高速占据厚重而独特的区位优势。
2008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同志到云浮进行专题调研时,将云浮喻为广东富庶文明的“大西关”,这一荣誉凸显了云浮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同时也为贯穿云浮大地、连接两广的交通运输大动脉――云梧高速增添了强烈的时代色彩。云梧高速位处广东的“西大门”,是粤西地区与广西连接的主要通道。经统计,目前经云梧高速前往广西的车流量约占云梧全线总车流量的50%。云梧高速的开通不仅让当地老百姓的旅游出行变得简单易行,更为当地人增加了收入,提供了脱贫致富的机会,对推动地域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改善当地交通运输环境具有重大的意义。2012年5月,广东卫视新闻栏目还专程为此来云梧高速进行实地采访报道。
云梧高速公路途径的郁南、罗定、新兴等地属于古代的南江流域,不仅是海陆丝绸之路的重要对接通道,也是广府文化与八桂文化的交接地带,其孕育了悠久而辉煌的南江文化。为进一步挖掘南江文化亮点,凸显地域特色,云梧公司积极走访沿线旅游单位,搜集南江文化发展的权威资料,深入实地,搜寻有浓厚南江文化烙印的古村落、古民居、“山歌”及民间古舞蹈“禾楼舞”等文化遗产的风采。同时与当地旅游局进行信息互通,精心设计和印制了南江文化与旅游资源相互融合的《云梧高速公路公共出行服务指引》,集企业宣传、咨询服务、旅游线路图、旅游信息于一体,免费派发给过往司乘人员,大力推介南江文化、沿线旅游风光、度假胜地和风土人情,引导社会公众勇于探寻、乐于发现南江文化的美,扩大云梧高速对南江文化的承载力,努力把云梧高速打造成别具特色的“南江文化景观旅游之路”。
2.承接地气,云梧公司拥有一批领先前沿的建设课题。
领先技术成就核心竞争,科研成果筑就精品之路。作为广东省唯一一条部省联合实施的勘察设计典型示范工程,同时也是广东省首批科技示范项目之一,云梧公司以“建设一条高标准的,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有自己特色的高速公路”的建设理念为指导思想,不断加强科研力量建设,积极、踏实开展双典型示范工程创建工作,为云梧高速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云梧公司在建设过程中,结合山区高速公路的特点、难点,积极开展科研项目课题研究。通过对项目建设中采用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理念的运用、总结、提高和熔炼,经过几年坚持不懈地努力,课题项目进展顺利、硕果累累。云梧公司立项开展了近21项科研课题研究,共完成了专著6本、指南与标准9项、工法2项、国家级专利4项、软件登记2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同时各项研究成果已在工程实践中推广应用,实现了科研与实践的相结合。
云梧公司将科研工作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战场,通过壮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深化技术交流与合作,使得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并在一批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2009年12月22日,云梧公司参与研究的《公路建设企业基于绿色项目管理》获得第十六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2010年4月8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上,云梧公司参与研究的《高速公路建设信息化管理技术研究及应用》喜获2009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1年1月,云梧公司参与的《广东省高速公路环境友好型建设技术研究》课题荣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1年12月云梧公司参与的课题《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3.共谋人和,云梧公司打造一支年轻、活力、多样的人才队伍。
云梧公司本着“环境决定习性”理念,培养员工“人格自尊、人格平等”的意识,鼓励“人才多元化”,突出“文化多样性”,重视员工职场规划,适度地给予员工引导和搭建便于他们展现特长的舞台。从2010年到2013年,云梧公司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管理调研体系,开展了企业内部管理、党群工作、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内部调研,以问卷调查、民主会议、代表见面会等形式收集员工意见,意见涉及薪酬福利、行政后勤、文体活动、设施设备等方面。这些措施既提高了公司的管理效能,又增强了员工队伍的凝聚力。
目前云梧公司在册员工平均年龄为29岁;本科以上占员工总数19.21%;中、高级职称占员工总数7%;员工中学科分布广泛,约有11个学科大类共41个子分类专业毕业生,基本涵盖了云梧公司业务发展的方方面面,公司整体人才储备呈现多样性。
同时,根据公司业务发展及安全生产管理网络的需要,在全体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中均实行持证上岗。其中,有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3名,中级安全主任2名,初级安全主任42名,持班组长安全上岗证48名,持安全生产管理资格证人数占员工总数的16%。
(二)从科技、服务、流程控制三方面入手,建立良好管理生态,倡导生态管理理念。
在中华民族独有的处世观念里,其核心文化思想,为一“和”字。 “和”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企业的发展也讲究和谐共生、和平共融,顺应社会的发展、顺应顾客需求的发展、顺应企业内部环境变化的发展,在发展中以“道法自然”的态度随着发展的态势,引导企业在变化中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直至达到整体的和谐。
因此,云梧公司紧跟《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步伐,结合省交通厅提出的“用心服务、畅享交通”的主题理念,始终贯彻省交通集团“大责任”价值文化理念,还加强对社会各界对高速公路公共出行服务需求的调研,在营运管理中提出了生态管理的理念,探索企业和谐发展之道,让企业在发展中不断焕发出新生力,处处新意不断。
1.创新绿色环保技术,实现生态科技。
为了建设一条“高标准的、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有自己特色的高速公路”,云梧公司在建设阶段就不断加强科研力量建设,大胆引进和自主创新。在节能环保方面,云梧公司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公路”等可持续科学发展观,保护自然环境,使路线与自然环境和谐,打造节能环保型亮点工程。不仅如此,云梧公司还注重对沿线已有人文景观的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将利用收集的表土进行高速公路边坡的绿化施工,研究培植本地植物种子,充分利用原生植物进行边坡绿化,营造了“原生态”的高速公路绿化景观。在隧道施工中,云梧公司积极探索隧道施工管理,通过信息化管理进行动态控制,使40公里隧道单洞安全快速贯通。同时,隧道照明系统采用LED节能照明的专项设计,以新一代的LED照明替代高压钠灯,并采用了国内先进的隧道动态调光方案,既保证行车安全,又节省能源。
2.建立公共出行服务“六要素”和“四预”机制,实现“用心服务、畅享交通”。
生态管理重点在于加强我司公共出行服务“六要素”建设。高速公路的美在于能够为司乘人员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便捷的出行服务是提高司乘人员对高速公路的认同感的有力保证。一直以来,云梧公司都非常重视高速公路服务能力建设,秉承绿色生态管理理念,创造性地归纳出公共出行服务“六要素”,即文明服务、时效服务、专业服务、咨询服务、救助服务和创新服务,在这六个一级服务下再细分27个二级服务内容。整个“六要素”体系中涵括了道路保安全保畅通、信息化建设、坏车拯救、纠纷处理等等方面,有利于不断完善和提升云梧高速公共出行服务水平。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出行服务水平得到司乘人员的一致好评。
与此同时,云梧公司建立了以“四预”机制为核心的高速公路保畅通管理体系,做好“预案、预测、预警、预告”。制定完善有效的应急保畅预案是保畅通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及时、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保畅工作的重要保证。云梧公司根据本路段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云梧公司保畅通工作方案》,各部门再根据各自业务范围对本部门的应急保畅预案进行细化.
车流量预测是预案制订及各项工作有序展开的前提和牢固基石。根据本路段历史车流情况及相邻路段车流量变化趋势为借鉴依据,可对即将到来的特定时段车流量数据及高峰时段等进行预测,根据预测数据,合理安排人力、物力,对重点时期、重点时段和重点区域给予重点关注。
“四预”各项既相互独立,各有侧重,又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在“四预”机制当中,准确预测是前提、科学预警是关键、及时预告是保证、响应预案是重点。在保畅通工作中,需要各部门、各单位打破条块壁垒,避免划地为牢、各自为政,在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的统一调度下,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积极开展工作的前提下,统一认识,目标明确,精诚团结,精心组织,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同时建立各单位之间有效的信息沟通方式,加强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实现资源共享,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亦十分重要。云梧高速通过建立以“四预”机制为核心的高速公路保畅通管理体系,有效地保障了路段的安全畅通和通行费的稳定增长,重大节假日期间均未出现需要分流和免费放行的情况。
3.完善企业内部推动力体系和制动力体系,实现生态控制。
要持续有效地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必须建立一套适应企业实际的动力体系,如管理制度、信息化建设、工作评价体系等。为此云梧公司在营运管理一开局就注重对公司内部管理的规范,根据公司组织架构修订完善了养护管理、收费管理、路政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综合管理等一系列业务管理制度,共编制制度164个,规范业务流程222个,设计业务表单347个;整合梳理了“广东云梧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信息化系统体系”,里面包含了工程养护管理系统5个,收费路政管理系统11个,综合行政管理系统3个,目前该系统仍在不断的扩充中,将会形成一个高效、合理的信息化网络。与此同时,云梧公司不断扩充顾客服务评价体系,在外部顾客中进行服务状态、服务礼仪、设施配合、照明状况、卫生状况、道路畅通、快速通行、收费准确度等内容的调研,在内部员工中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培训发展、劳动关系、工会工作、党群规划、计生工作、后勤工作等方面的满意度调查,全方位的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水平。
云梧公司还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基层工作。2011年6月,以建设“零事故班组”为目标,与云浮市安监局联合启动了安全班组建设活动,并不断推进活动的深入开展,充分发挥了班组在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同时也切实进一步提高班组一线的执行力和管理能力。
(三)融入“社区文化”的组织形式,以创建“号”“手”活动为切入点,建立和谐多彩的企业文化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云梧公司引入了“社区文化”的组织形式,在公司范围内,根据员工特长和爱好,先后成立了摄影、网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篮球、象棋、舞蹈、歌唱等十几个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样的业务文化活动。通过这些自发的兴趣小组,将员工的工余时间组织起来,既让他们一展所长,给予员工一种积极、向上、拼搏的行为引导,同时也加强了员工之间非正式的沟通,促进企业内部的和谐氛围。
云梧公司针对青年员工有热情但又缺乏实操经验这一特点,搭建各类成长的平台,给他们提供充足的土壤和营养,注重给予员工启发、引导,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2011年至2012年省交通集团开展的“南方最美、最新高速公路”评选活动中,我司员工自行创作、设计、编排、编导的《云梧通粤桂广东大西关》画册和公司宣传片让人眼前一亮,得到了上级的肯定。
云梧公司通过开展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创争活动,不断加强生态文化建设,自始至终保持一种拼搏进取的创先争优态势,使公司上下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持续推进企业文化生态的健康、和谐、共生发展。通过“南方最美、最新高速公路”主题活动,积累和延伸出云梧公司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潜力;通过开展创建“巾帼文明岗”活动,调动女员工的创造性与积极性,推动企业女工工作有效有序地开展;以争创“青年文明号”为契机,不断引导青年员工岗位成才,强化人才培养;通过加强工会“六个家”的建设,给予员工集体的关爱;以创先争优主题活动入手,不断丰富云梧公司党群工作的活动内容和内涵,在员工中形成积极、奋进的精神力量,有效的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富于活力的组织、充满创新精神的团队、多彩的展示舞台,让云梧公司在管理上不断有创新,有效地推动了营运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得到了地方的认同,得到了上级的肯定,更大大增强了员工的幸福感,有员工说在公司感到最感动的是:“公司对员工的生活条件非常关心,对有能力的同志给予了相应平台施展能力及相应待遇。”幸福,就是云梧人在这里最真切的感受。
(四)创新“”管理理论来引导企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一栋高楼的建成,靠“”,即石头、砂子、水泥、水、钢筋等五样元素,作为企业管理来说,同样也离不开这五大元素,企业的制度如石头,保证企业有序化、规范化地持续运作,为企业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支撑;企业的机制如砂子,能形成企业办事的行为准则和做事风格,也填补了制度与制度之间的衔接缝隙,保证企业各个业务能形成强有力的整体;企业的文化如水泥,是一种粘合剂,可以把员工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向心力,使员工万众一心、步调一致,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企业中的员工如水,通过不同人在不同岗位的合理配比,使企业各项工作协调发展,从而实现组织目标;而企业所应用的各项科技手段就如钢筋,有的是信息系统、有的是管理体系,它们都保证了各类信息在企业内部的有效、快速传达,保证了关键节点的有序运作,使得企业在持续发展中始终保持旺盛的上升态势。
石头、砂子、水泥、水、钢筋必须达到一定的科学合理配比,方能让钢筋混凝土建筑能达到“固化的艺术”要求,保证了建筑物往更高、更安全、更美、更和谐地发展。这五大元素既是相互关联、也是相互制约,只强调其中一样,都会给建筑带来可怕的后果。这点用在企业的管理上也适用。制度、机制、文化、人才、科技都是企业发展所必须有的因素,而且相互之间也是相辅相成的作用,根据企业不同时期发展需求而不断调整相互之间的“配比”,达到一种和谐共存的状态,这也恰恰是生态管理的一种有效表现。
篇2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市场;管理
一、企业文化简述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多层次的生态系统,通常情况下其构成主要包括核心层、中间层和层三部分。根据内容形式,企业文化可以分为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三个层面,并且在三个层面上,企业文化可以相互渗透、相互统一。在企业文化中,针对不同的层面,企业文化的意义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1、物质层企业文化。
在企业文化中,物质层企业文化属于外显部分,这部分文化主要是指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形象标识、服装、口号、标语等,这是形成企业文化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文化的先决条件,透过层的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企业的经营理念、审美意识等。
2、制度层企业文化。
在共同的活动中,对于企业全体成员需要遵循的行为准则,在中间层企业文化中都有明确的规定。通常情况下,这一层面的企业文化主要集中在规章制度、文化习惯、组织机构等方面。从实践的角度看,管理者可以通过培养典型人物、开展活动的形式进一步推广、传播需要倡导的某种文化。
3、精神层企业文化。
精神层的企业文化代表着企业全体员工的最高境界。通常情况下,这一层面的企业文化是在长期的工作、生活过程中慢慢积累形成的,往往具有牢固的基础,并且难以改变。通常情况下,精神层企业文化主要包括: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标准、经营哲学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制约着员工的行为,影响并制约着企业的行为和业绩。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及意义
1、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和企业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一种价值标准、理想信念、行为准则,以及由此产生的独特经营管理方式,是一种以人为管理主体,以企业精神为核心,以群体行为为基础,以追求最佳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管理新理论。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思维、心理和行为方式,是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反映了企业和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而且、有利于凝聚力量、振奋斗志,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素质,具有导向、凝聚、协调、规范、鼓励功能,对发展企业、造福职工具有重大作用。
2、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现实意义
(1)企业文化对经营绩效的意义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
第一,企业文化当中所包含的企业共同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易使企业领导层与员工在企业经营目标上达成共识,通过对企业目标的一致认同,凝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最终达到企业经营目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第二,良好的企业文化体现出一种优质的管理,从而实现企业运作的最高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第三,良好的企业文化通过各种传达体系最终塑造出优秀的企业品牌,通过企业品牌的辐射和感召力,从而吸引更大范围内资源的聚合,企业得以滚动式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取得最佳效益。
(2)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激励的意义
企业文化激励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在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中,要互相学习对方的先进文化激励模式,同时也应该看到,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要考虑本企业的文化特点,来选择适用于自己企业的文化激励模式。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与建议
1、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加强企业制度建设
企业要建立起具有本企业特色的规章制度来调整企业和个人的行为,搞好行为规范,以保证企业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合理的激励机制有利于提高职工的士气,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合理的惩罚机制有利于提高职工的道德素质;合理的福利机制有利于提高职工的凝聚力和归宿感。通过制度建设营造了浓厚的企业管理氛围,实现了文化驱动管理,管理催化文化的良性循环。
2、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改善企业内部环境
良好的企业形象,能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同和信赖,更有利于占领用户和消费者的心里市场,企业文化建设要在内增员工凝聚力和外争企业知名度上下功夫,这就需要通过一整套企业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向社会公众展示企业的个性特征。企业应以真、善、美教育人,用先进的思想教育人,用健全的制度规范人,用良好的机制监督人,塑造企业职工在市场竞争中的完美形象,在职工中形成对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加强文化传播网络,以突出企业文化社会效益
加强文化传播网络,一是把企业内部的组织联系同外部的非组织联系结合起来;二是把有计划的业务关系同无计划的信息沟通结合起来,利用技术交流、互联网等模式,发展企业对外的横向形象宣传网络、企业文化网络。在加强文化传播的基础上,让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共建、企民共建活动,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突出企业文化建设的社会效益。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与职工在生产经营活动和适应企业生存环境的变化过程中,培育形成的价值体系及其表现形式的总和。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尊重职工、关心职工、建立职工的互信培育企业精神,激励职工经济向上,充分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与企业共谋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摘 要 企业文化是东方文化与西方管理艺术的结晶,其内在特定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聚集功能、融合功能和辐射功能,能极大提高管理绩效。近十几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为现代企业的竞争主要是企业文化的竞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已经被列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每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特有的企业文化,不同的企业文化对竞争力的提升有不同的效果和作用。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新形势下特别是国有企业自身对企业文化切合时宜地进行改进非常必要的。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对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改进对策做一些的探讨。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企业文化 文化建设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其经营状况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近年来,整个中国进入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国有企业生存和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国有企业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社会经济的转型逼迫国有企业需要不断变革。在这个变革过程中,国有企业迫切需要重新审视企业战略、市场定位、业务发展,通过塑造和建立一系列与市场经和国际化相适应的理念,来开展国有企业改革,解决国有企业面临的发展问题,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推动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种新形势下,对于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运用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适合企业发展现状、持续改进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将极大地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目前国有企业发展的现状,现有的企业文化已经不适前的发展,过去时代形成的企业文化需进一步更新和创新,为此,迫切需要系统总结分析以往国有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加强研究企业文化建设改进措施,以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以往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国有企业和企业文化的特点分析,当前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一下一些问题:
1.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形成体系。虽然许多企业内部会开展了企业精神、企业作风、企业使命等各种活动,这些活动在企业内部引发了一时的建设企业文化热潮,但由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形成长期的规划和实施措施,宣传企业文化的活动并没有持续地推广下去,仅仅是昙花一现。有很多员工都认为企业文化很重要,也能说出建设企业文化的意义,但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该如何推进,企业文化包含哪些内涵,还欠缺哪些内容,在什么问题,几乎很少有人能说得非常深入和到位。
在许多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中,从来没有科学评估过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没有系统全面地研究、诊断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没有制定企业文化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和体实施措施,对企业文化其他要素如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企业愿景等企业精神文化也缺乏明晰的提炼和表达。
2.企业文化没有适应战略发展的要求。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服务于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是实现战略转项标的重要保障,同时新的发展战略也需要企业文化进行推进。因此,企业文化在建设过程中必须适应公的发展战略。纵观许多国有企业的发展历史和企业文化建设历史,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与公司战略发展的要求基本上是“两层皮”,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很好地为公司推进战略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许多企业在发展瓶颈,企业战略需要进行调整,但企业文化建设仍然原地踏步,并没有随着战略调整而做出相应的更新和创新,滞后于公司的战略发展,再比如,一些企业近年加快了发展速度,但个别职工在工作中仍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3.企业文化受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束缚严重。大部分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受传统体制和机制的束缚,存在一些普遍的不良现象。具体有:由于国有企业的性质,在经营中必须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要听取政府的要求和安排,做出一些对提高企业经济利益无益处的决策,这些举措虽然能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但却对企业本身的主营业务、经济利润等造成一系列消极影响,从而使公司在人力资源、资金等资源配置和战略发展上均受到影响,制约了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同时在制度执行方面存存国有企业的一些通病。m然近些年许多企业为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开展了很多工作,但由于国有公司发展多年来形成的一些不良习惯己经根深蒂固,制度执行困难重重。当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与制度发生冲突时,领导往往耍照顾他们的面子问题,无法按照制度处理此事,从而导致制度存时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再就是企业绩效薪酬制度存在不足和企业激励机制发挥作用有限,这种现象在控股企业中尤为突出。
4.企业文化与行为表现存在脱节。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与职工行为表现存在脱现象。在许多集团型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作开展较好的单位是集团本部,各控股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相对来说不如集团本部重视,尤其以生产一线更为突出。由于管理层更为重视生产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执行与落地,使得在控股企业中企业文化对生产经营的促进作用极为有限。员工更加重视指标的完成,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对生产经营工作的推动作用。
篇4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文化 建设 问题 解决措施
就目前来看,企业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经济竞争,已经扩展至文化竞争,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而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有利于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还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一、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分析
(一)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虽然我国企业在管理制度创新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一步促进了企业发展,但是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在市场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加大企业文化建设中人力资源管理力度十分重要。由于企业文化建设中,缺乏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严重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同时,还会导致企业工作人员自身价值无法全面体现,造成企业工作人员的凝聚力处于分散状态,其积极主动性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工作效率、质量显著下滑。除此之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不健全,造成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不能对薄弱环节予以针对性强化管理,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上出现漏洞。
(二)缺乏责任意识
大多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备的作用,造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而且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缺乏认知,责任意识十分淡薄,对于自身的职责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而且大多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缺乏培训力度,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较低,根本不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内容、方法,对于自身工作职责、内容出现疏忽状况,导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质量急剧下滑,严重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预期目标的实现。
(三)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员工价值观念相矛盾
由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忽略了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的渗入与传导,导致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对于企业文化缺乏了解与认知,导致企业文化与企业工作人员价值观念存在矛盾。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全体工作人员一同努力创造的,体现了企业工作人员的成就感、荣誉感、责任感、归属感以及使命感,在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过程中提供动力、目标;从另一个层面来看,企业文化实质上就是企业价值观的一种提炼,若是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念与企业文化相违背,可能是由于企业文化不合理或者企业工作人员价值观不正确导致的,针对这一实际状况,企业领导者应当实时关注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在价值观上出现你的变化,对企业内部工作人员价值观念与企业文化之间产生的矛盾予以合理的协调处理,使企业内部工作人员与企业管理人员在思想上统一,达成共识,以此进一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合理性,加强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文化建设中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完善
企业领导者应当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完善,主要在于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质量的前提,而且有利于企业内部管理漏洞的及时、有效处理。企业管理人员应当重视内部工作人员积极主动性的调动,进一步提升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效率与质量。例如:企业管理人员应当根据内部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合理的奖惩制度,表扬与奖励工作优异的工作人员,对于工作存在懈怠、不规范等问题的工作人员予以相应的惩处,通过奖惩制度调动内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企业文化的传播,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作为支撑,只有这样才能够将企业文化传递给每一个企业工作人员;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应当加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力度,构建合理的企业内部竞争机制,对人力资源予以合理配置,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目标体系。
(二)加大企业工作人员职业意识、技能培训力度
企业管理人员应当重视内部工作人员职业意识、技能的培训,进一步提升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与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构建一个高素质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定期进行专业技能测评,考察其对企业文化的认知情况,使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提高警惕,做到认真负责。同时,还应当将企业文化渗透于人力资源管理中,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三)合理协调企业文化与企业内部工作人员价值观念矛盾
企业文化与企业内部工作人员价值观念之间的矛盾,主要原因为企业工作人员对于企业文化缺乏合理认知;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应当在企业内部加大企业文化的传播力度,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宣传活动,加强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同时,企业应当进一步完善企业文化内容,提升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认知水平与综合素质,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价值予以充分挖掘,在此基础上合理协调企业文化与企业内部工作人员价值观念矛盾,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确保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合理性。
三、结语
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机制不健全、责任意识缺乏以及员工价值观念与企业文化不协调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阻碍了企业文化建设。因此,企业应当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完善,加大企业工作人员职业意识、技能培训力度,对员工价值观念与企业文化矛盾予以合理协调,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凝聚力,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二青.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4.
[2]王雪娥.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
篇5
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最近几年已经从企业单兵做战,各自实施演变为集团企业统一部署,全面建设,大力的投入和重视,伴随的是对信息化的过高期望,尤其大型集团动辄就买几千万、上亿的erp,大型项目基本都被erp、oracle垄断了,其实对sap、oracle的选择,也是对信息化美好愿望的反映,因为前期选型正
是看中了这些软件在一些外企的成功实施,集团化管理。但是,选择软件时,是否考虑到国情、企业管理现状呢?毕竟软件只是一个工具,关键在于用他的人和企业,还有实施方法,其实说实话,完全照搬老外的东西,尤其是管理方法,直接成功的有几家呢?
二、内部信息力量薄弱,被忽悠
国企的一大特点,就是工作稳定,安逸,这是世人公认的,当然如果有的人说很累,那么只有两种情况,这个人是企业的超级骨干,领导才能或者技术才能很突出,干的确实多,另一种,就是没有在私企或者外企干过,干点活就说累的。而且,好的国企人员流动性低,很多是大学毕业就进来工作,本身没有软件实施的工作经验,再加上安逸的生活,所以,基本上没有对信息化把控理解深入的人,这样,就导致企业自身的信息化人员水平较低,除个别企业。
进一步,会导致两个问题,一,在信息化项目决策时,技术人员不能给领导提出实质性建设,容易在信息化项目选型、做决策时出现偏差,如现在有很多企业,信息化水平本来不高,就要做决策系统、数据挖掘,建空中楼阁,结果只能做出四不象;二、在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中,因为企业自身信息化人员素质问题,会导致整个项目由咨询公司主导,而大家知道,咨询公司的任务是从企业挣钱,如果哪个顾问和你说,我们是全身心为了提高贵企业的管理水平,挣钱次要,趁早将其扫地出门,一个说假话的顾问,还能做出什么来呢,顾问的第一要务是赚钱,第二要务是帮企业提高管理水平,而纵观国内咨询公司现状,及少数精英属于后者,大部分还停留在第一阶段。
在这种前提下,会出现什么问题呢?顾问会忽悠你了,如果企业自身的信息化人员对信息化的实施认识较浅,就很容易被忽悠住了,人家说啥你就得听,因为不懂啊,又不能和上级领导说自己不懂,结果呢,项目会做完一期,做二期,做完二期,做三期,顾问一直在那儿赚钱,信息系统的建设却进度缓慢,有时顾问会说,进度已经够快了,其实,仔细想想,是真的吗?整理数据就要半年你觉的正常吗?有时候,很多不正常的事,做的多了,说的多了,大家也认为正常了。就好像信息化建议必须要有二期一样,真的是这样吗?
于是,国企大部分信息化出现了经典的一幕:上线会议没有不成功的,系统没有不完善的,做完一期不做二期是不可能的(前提是企业还有钱)。
一句话很流行“如果有问题,先从自身找问题”,所以,要想有好的信息化建设,企业先要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有很懂行的人,如果没有,先找人吧,没有人,上了项目,只能是任人摆布,企业的信息化人员,只不过就是顾问赚钱过程中的一枚棋子,千万别把自己当上帝,那是自以为是。
三、项目定位不明确
在项目前期调研,一般都美好前景,所以会以为信息化是全能的,不再把系统看成工具,最后,自己也不知道信息系统到底是什么,只是觉的很强大,这种对信息化定位不明确,没有目标的情况,只会导致上线后的失望,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试想,一个没有标准的项目,到底做到什么程度算成功呢?考试还有个100分,60分呢。
四、形象工程
经常项目就被做成形象工程了,验收之日就是系统束在高阁之时,原因如下:
项目起初就是被作为形象工程立的项,当然并不是项目组的所有人都知道,这种项目束在高阁是正常地,毕竟完成了它的使命;
另一类,项目本来大家都赋予了期望,可是做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责任制和权力下放,即权力在领导,责任在干活的人,或者项目经理只有责任,没有决定权,财务支配权,那么这种项目就很难成功,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做成形象工程,有时连形象工程也做不成,直接失败了。也有可能,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没有一个人是真正担当责任的,即就算失败了,责任是大家的,不是某些人的,这种项目也很难成功,难免走上形象工程的结局。
五、本位主义
这种问题出现的可能性最大,项目实施中各部门相当的本位主义,没有合作意识、大局意识,如果给某个部门派活,经常会听到的话是“这个任务不该我们管”、“我们不担这个责任”、“我们没有权力做这个”、“这个与我们无关,去找别的部门”,就算与某个部门有关了,也可能会听到“这个责任不该我们负啊,部门、部门也要一起干啊,我们自己干不了啊”等,当然如果有了利益,就是另一个说法了。
六、部门冲突
另外,信息化项目一般有两大特点,主要涉及业务管理、涉及n多部门,所以项目实施的过程上中,必然会要求某些部门干一些活,要求流程整合,降低一些部门的权力和利益范围。于是,信息化项目就成为一个很方便的、天然的利益争夺工具,会被很多部门所利用。有时想想,一个项目就像一个大平台,软件公司、各业务部门、各级领导都以这个平台为载体进行“推手”运动,不是吗?
篇6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管理问题;企业管理对策
引言
在信息化时代,企业经营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企业可以通过及时掌握的市场信息、政治信息、金融信息等做出准确的判断,帮助企业能够掌握市场形式,利于不败之地。在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过程中,信息技术起到了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并且逐渐成为了企业发展效率的关键环节。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时间较长,其企业信息化建设较为完善,信息化成为企业竞争实力的重要一部分,而我国经济发展时间较短,传统经营模式根深蒂固对于企业信息化认识不多,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走向国际市场,我们就发现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因此,我们需要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企业信息化综述
(一)企业信息化的内容
企业信息化是运用数字信息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提高企业的产品附加值和产品市场竞争力。目前,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企业经营方式差异化和产品差异化已经成为企业市场竞争的主要方式,这就需要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和竞争对手信息,进而能够从服务上和产品附加值上有别于其他企业。在企业经营方面,企业管理信息化包括:财务管理信息化、企业服务信息化、各部门之间沟通联系信息化、市场调研与开发信息化。企业产品信息化包括:产品设计信息化、产品采购信息化、产品销售信息化、产品服务信息化。
(二)企业信息化应用
1.信息化的网络模式。企业信息化的网络模式已经基本成型,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信息化。在企业发展业务方面,信息化网络模式能够协调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构筑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企业业务沟通平台,帮助企业建立现代化的经营团队。在企业宣传方面,通过网络模式能够更加快速、便捷的将企业产品信息、销售信息、服务信息等传递给受众,实现企业宣传低成本高效益的目的。在企业产品生产方面,信息化的网络模式能够实现自动化远程控制,通过互联网操纵设备生产已经成为现实。
2.局域网单项应用。局域网络可以实现企业产销与财务的统一管理,从企业产品生产到产品销售再到财务管理,局域网络信息传递加快了各个环节之间的有效沟通,建立了协同办公的管理机制,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同时降低了经营成本。
3.企业内外流程一体化应用。企业经营离不开供应关系,企业信息化能够构筑企业内外流程一体化的模式,在企业之间、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构筑信息交流一体化平台,从采购到生产再到销售,从客户需求信息反馈到企业新产品研发等等,建立信息交流系统有助于企业稳定的发展。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因为我国经济建设时间较短,所以企业信息化建设比发达国家较为落后,并且因为传统经营的思想根深蒂固,很多经营者对信息化建设的实效性表示怀疑,并且没有在企业信息化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方面也没有加以关注,这使得企业信息化建设产生了一定的问题。
(二)信息化与企业体制改革不协调
企业体制改革从传统的国有企业转为股份制公司,从传统的吃“大锅饭”到市场经济,企业职能逐渐由被动向主动转变。但是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仍停留在被动层面,包括采购、生产、销售,传统“跑业务”的形式还依然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信息传递方式。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企业信息化形式发生了转变,信息获得方式从单纯的被动模式向多元化的主动方面转变,这有别于传统经营方式,所以目前信息化建设与企业体制之间仍存在协调性的问题。
(三)企业信息化安全性问题
企业决策方针、经营策略、产品定价、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商业机密信息,牵涉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上的实力问题,对于企业机密信息安全性问题一直被企业所关注。现在很多商业“间谍”收集竞争对手信息进而调整企业竞争策略,进而能再市场竞争上打败对手。因此,商业机密的信息化安全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四)相关政策与法律不完善
由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起步较晚,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又非常迅速,以至于一些有关信息安全性问题的相关政策与法律还未完善,商业机密被窃取、个人信息被买卖等问题不断出现,并且引发了很多商业纠纷,因此,相关政策与法律问题亟待我们解决。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中国企业发展速度之快全球公认,但是我国经济建设相对于发达国家开展的较晚,很多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还不完善,这对于我国企业参与世界贸易竞争的实力较弱。因此,我国企业发展必须要从提高企业竞争实力上出发,明确企业信息建设对于企业竞争实力的增加的重要作用,并且从自身劣势入手,分析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快速赶超发达国家,强化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实力。
(一)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
针对于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化建设标准不规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信息服务不健全、信息准确性差等问题,我们要建立企业信息化沟通基础设施,培养信息技术人才,规范信息管理标准,完善信息管理体制,加强信息安全性与法律法规的建设。提高企业信息建设水平要以稳定的市场经济秩序,建立良好的经营环境为基础,企业之间建立互通互信的信息模式,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建立及时高效的互通信息机制,企业与消费者之前建立互动式的信息沟通平台,同时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禁止靠出卖信息获得获得非法收益,提高信息公信度。
(二)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要从三个方面出发,一是完善基础网络建设、二是建立企业信息服务、三是提高信息应用能力:
1.完善基础网络建设:信息网络建设需要在基础设施上给予完善,譬如:提高企业办公自动化水平,加强网络安全性监管,完善信息传播法律法规。
2.建立企业信息服务:企业信息服务是建立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相互的信息服务体系。企业通过信息服务能够建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系统,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系统,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互通系统。进而实现信息服务的贯通与联系。
3.提高信息应用能力:企业信息应用要科学的规划,有步骤的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规范信息化建设标准,加强信息的挖掘与应用,进而提高信息的应用能力。
四、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不但能够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还能够帮助企业经营者正确的把握市场机遇和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因此,我们要关注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断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谢新洲.论我国企业信息化与信息环境优化[J].北京大学学报,2010(2)
[2]岳剑波.《企业信息化与竞争情报系统》[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5)
[3]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J].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2(4)
[4]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8)
[5]丁宁.《信息技术革命与企业组织创新》[J].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4)
[6]张钢.《企业组织创新研究》[J].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8)
[7]高俊书.《浅议企业信息化》[J].理论学习与研究,2008(7)
[8]田丹.《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变革》[J].经济师,2010(5)
篇7
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工程市场中,提升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增强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施工企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可以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建设项目的集成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取得良好效益。
一、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
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改造我们传统的工程施工企业的建设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基础管理的薄弱。尽管现代项目管理的思想原本来源于我们的工程项目,然而就现在来看,相当一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是不到位的,突出表现就是企业的“量化管理水平”普遍不高,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离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还有不小差距,急待加强。
第二,信息化观念的落后。由于传统工作方式及观念的影响,施工企业的大部分员工没有办法适应信息化工作的有关要求,也没有认识到信息化给企业发展所带来的战略意义,甚至关注短期效应的人员占有相当的比例,如果一段时间看不到效果,基本上会使很多人的信心就此丧失。
第三,专项资金的缺乏。目前,建设施工企业是完全竞争行业,竞争惨烈,加之建设资金大多不到位,绝大多数工程施工企业均是效益不好,勉强维持,因而舍不得投入或很难抽出资金投入信息化建设,这就直接导致整个工程企业信息化工作进展缓慢。
二、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第一,更新管理理念。
施工企业一直实行的是项目经理承包,企业收取管理费用为主的体制。这与信息化管理模块相差不小,表现有很多,例如成本管理这个模块。现行的做法是流水式记账,且企业没有专门的成本管理职能部门,这样成本管理不能达到预期目标,造成资金的浪费。信息化建设就是要简化流程,进行过程再造,绝不是简单地对实际工程的模拟。要在记录监控资金使用、流动的同时,发现可改进、简化的步骤,进行成本管理。这样才能有效节约资金。只有转变管理观念,才能在每一个人心里树立起竞争意识和效率观念,提高创新的活力,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管理系统构建步骤要科学。
信息化的实施需要一个科学的流程,即选择专业咨询培训——系统地进行企业信息化基础诊断——企业信息化需求分析——信息化项目招标——总体方案设计——企业数据库方案设计——信息化监理——阶段测试、评价验收——竣工测试、评价验收——培训、绩效审计。很多施工企业表面上投资做了硬件采购,但到了实施阶段,就缺少合理科学的信息化建设过程,导致经济效果不佳。选择第三方进行专业咨询作为整个系统建设的先导性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企业可以选择聘请专业的管理咨询机构。之后就是诊断、分析企业管理的现状和技术,找到实际流程和信息化的结合点。由于建筑企业的管理内容包括基础施工、地面施工、内部装潢等过程,组织复杂,本身结构就难以把握,这就给工程信息化建设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只有充分地对自身进行多维度分析,才能构建好工程信息系统。信息化建设要注意各子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也要联系好各个子系统的关系,做好系统集成化工作,做到信息化建设的全面集成。
第三,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
美国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为此长期投入了大量资金、技术等各种资源兴建,取得了很多成果,它为本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网络基础。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就是根据企业远景和内外部条件做好系统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做到“总体规划,分部投资,真抓实干,步步为营”,尤其是在硬件或软件落后时要及时补充资金进行更换。只有这样长期坚持资金投入,才能取得阶段性成果,实现工程信息化。
第四,搭建管理信息平台。
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息化 环境建设
随着信息时代的形成,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但是,我国各大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不均衡,并且在建设过程中因为自身与外界原因的影响,使其存在很多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因环境影响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为研究优化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环境的有效对策提供基础。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受环境影响而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使用范围小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技术主要体现在会计电算化以及办公自动化这两个方面。根据相关的调查,在我国各大中小企业中,虽然基本所有的企业均纷纷达到了办公自动化的水平,但是使用范围却非常小,仅仅使用在文件编辑和打印等基础工作上,但是企业的内部信息管理,比如说内部邮件、电子文件传递等业务管理系统还没有被使用。大约有超过一半以上的企业已经达到部分会计电算化的水平,而全面达到电算化的企业仅仅只有8%,由此证明我国中小企业还需要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
2.信息化成效低
根据有关的调查发现,我国大约超过一半中小企业信息化成效普通,三分之一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非常成功,换一种说法也就是大多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没有将其效用完全发挥出来。造成该情况的原因包含多个方面,分别有:(1)政府宏观调控作用难以发挥。(2)企业缺乏资金投入,没有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3)大多数企业不重视开展信息化建设。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低下的环境原因分析
1.缺乏资金投入
我国政府给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的资金非常低,加上中小企业风险抵抗能力极其低,发展规模不大,由此造成信息化建设资金非常缺乏。另外,我国现阶段信息化软件市场上,大部分成熟的软件以高端产品为主,投入在中小企业信息管理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并且后期维修费用也不低,因此致使中小企业对其望而却步。
2.企业管理效果不佳
我国当前中小企业依旧处于传统的管理状态中,时常会出现以下问题:职员工作效率不理想、财务管理规范性低以及管理标准化不高等,非常容易造成外国优秀管理理念以及技术被引入到企业管理过程中。另外,中小企业现存内部管理体制比较陈旧,非常容易拉低信息化建设水平。据统计,我国当前大部分中小企业还没有构建起完整的现代管理体制,并且建设时极其容易忽略业务流程的再次建设。由此造成信息管理方法不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致使投资浪费现象的产生。
3.缺乏资金和政策扶持
我国当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在起步状态中,大部分信息化资金主要使用在硬件投资方面,但是相关的配套软件资金却非常有限,从而造成硬件设备效益不高。现阶段,市场上中小企业信息化出来方案成本很高,融资问题时常会出现,可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很大,尽管政府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是效果并不乐观。
4.软件供应存在问题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管理变化快,由此对管理软件在企业中的应用范围产生限制作用。现阶段我国不少软件供应商给中小企业提供的软件在功能方面存在很多缺陷,软件使用在管理过程中,并不能够满足企业的要求。另外,外国管理软件不符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使用时难度不低且费用很高。另外,服务人员有限且流动性低,导致售后服务难以开展,因此致使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不低。
5.存在第三方咨询商现象
我国当前擅长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咨询机构很少,而主要对企业信息化工程进行监理的机构也非常少,由此造成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评估认证由于没有形成标准以及监理制度而难以开展,项目质量难以评估[4]。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管理咨询公司只能够部分软件产品,至于软件在企业中的实施了解并不多,由此造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发生的纠纷非常多,从而难以给信息服务质量提供确切的保障。
三、优化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环境的对策
1.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状态中,因此政府应该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并且积极构建一个宽松的环境,建立健全多元化配套对策。政府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充分发展其作用:(1)给中小企业提供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同时实施试点示范政策,引进和应用成功的案例,同时在有关方面扶持中小企业进行创新,从而增强企业信息化使用效果。(2)政府应该拟定配套法律法规,确保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环境的优化举动可以得到法律上的支持,另外,政府需要对信息化建设项目以及工程做出合理的资金安排,并且大力扶持可以起到示范与带动作用的项目。(3)构建一个完善的服务机制,给满足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广阔、富含技术以及优势较大的中小企业应用软件开发项目提供各方面的扶持,同时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构建一个完善的撤出机制以及风险管理模式。
2.构建完善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地域不集中、技术低下以及缺乏资金这些问题长期存在,所以,政府应该尽可能调动一切相关社会资源,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的作用,把软件提供商、管理咨询公司以及工程监理机构等各方面的力量集合为一体,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构建一个完善的集合支持、服务以及保障的体系,从而可以保证中小企业获取大量先进的应用优秀软件和人才,为其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对数据环境进行构建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内容中,数据环境的建设属于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其基本内容所在。虽然企业信息化基础设备可以使用资金来获取,但是信息资源开发以及使用更多的金钱也不可以获取,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均能够合理地设计基础信息,做好交易数据采集以及储存工作,可是企业的管理效益并不高。对此,应该对数据环境进行构建,对交易数据进行加工、分析以及使用,同时按照数据分析信息对管理流程开展合理的调整,并且制定合理的策略,从而保证中小企业信息化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4.合理建设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在内容上主要指:对某组作业进行整合,对输入资源进行增值处理,然后提供给客户需要的资源,旨在构建科学且清晰的业务流程体系。业务流程重组属于一个缓慢优化的流程,其可以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因此,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对业务流程重组进行合理的构建,从而确保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不仅正确且有效,为有效监控业务过程提供确切的保障。
综上所述,信息化建设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是推动中小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提高生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企业以及政府应该详细分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环境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环境,构建与之匹配的信息化建设体系与机制,制定中小企业信息化策略模型,建立中长期发展实施战略,从而刺激我国中小企业健康良好发展,积极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国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娜.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10(07):112-113.
[2]吴思莹.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环境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3(03):256-257.
[3]孙蕾.中小企业如何腾“云”驾“务”——中小企业云电子商务战略思索[J].中国商贸,2012,14(14):178-179.
[4]陆岷峰,李正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多尺度视角分析——基于创业板融资方式的探讨[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8(02):259-260.
篇9
[关键词]企业文化;员工满意度;煤炭企业
中图分类号:F42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5-0112-01
一、企业文化与员工满意度的涵义
(一)企业文化
所谓企业文化则是企业经过长时间的经营成产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殊意义的企业价值观、经营策略、企业形象、制度和使命为一体,是一种带有自发性的群体行为观念。企业文化代表着企业的核心内容,是展现企业精神灵魂的一种形式,对于企业内部而言,可以有效的调节员工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将员工的工作热情有效挖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对外而言,它是企业软实力的象征。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激发员工的使命感,凝聚员工的归属感,加强员工的责任感,赋予员工荣誉感,实现员工的成就感。因此,现代企业都比较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二)员工满意度
在员工将特定工作有效完成后获得的满意程度就是员工满意度的表现,能够将员工对工作的态度合理的展现出来,是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工作的环境、内容、团队以及企业背景了解后与其期望的进行对比后所形成的感知状况,如果和员工期望的没有出入则代表很满意,若差别很大则不满意,制定完善合理的企业文化能够有效提升员工的满意度。
二、煤炭企业文化的特质
煤炭企业主要负责对煤炭产品的开采、生产、加工和辅助工作,煤炭企业的活动主要包含了对材料和设施的供应、生产煤炭、矿井地面的生产系统、销售、售后服务和生产支持活动等内容。煤炭企业有着专属自身的独特性质,同时也有和其他企业的共性。首先,特定矿区拥有的煤炭资源是有限的。煤炭作为不可再生的能源,随着一定时间生产开发,特定矿区拥有的煤炭资源储量就会越来越小,直至枯竭,因此,煤炭企业必须早作规划,统筹安排,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其次,煤炭企业影响力巨大。 煤炭企业投资建设规模大,建设时间跨度长,大型矿区需要建几十年,投资数亿元。 一个矿区可以解决众多人员的就业问题, 也可以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再次,煤炭企业产品单一。煤炭企业长期以来向社会提供的产品就是煤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煤炭企业也需要考虑市场的各种需求,除了提供满足市场需要的优质煤炭产品,还要积极开发煤炭附属产品。最后,煤炭企业工作环境复杂,更容易出安全事故。
三、提高煤炭企业员工满意度的企业文化措施
(一)以员工认可的企业价值观为重点提升煤炭企业员工满意度
首先,在实际工作中建设合理的价值观,有效推动企业发展。在企业实际发展过程中建设有自身特质的煤矿精神文化,积极引用实际工作中可以有效推进企业发展和提升员工满意度的价值观念带领企业发展。其次,不断创新宣传思想工作,大力传播企业价值观企业要对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及各种文化价值观大力宣传,让企业价值观深入人心,用企业的价值观指导员工的行为。总之,通过大力宣传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价值观深入人心,不论是制定政策制度,还是平时的工作,员工的行为都能够自动和企业的各种价值观契合,从而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二)企业制度管理文化加强建设,提升员工满意度
制度文化其实就是企业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想要让员工切实了解企业文化,必须加强精神文化制度的建设,就是在企业制度文化的基础上成立理念文化,从而约束企业管理行为。将知识和行为融为一体,用制度约束,习惯养成是企业文化建设最有效的方法。优秀的制度管理文化应该以员工的利益为出发点。 作为煤炭企业,,员工的根本利益就是在保障生命权的前提下, 获得公平合理的劳动报酬、发展机会及社会地位。这就要求煤炭企业要有前瞻的发展文化,安全文化,管理文化,并且这些文化要以制度的形式加以明确。
(三)加强成立企业行为文化,提升员工满意度
第一,采取科学合理的评估制度进行对企业师范样本的制定,可以有效体现出企业的精神和价值,从而有效的引领员工的行为规范。因此,在进行领导评估或对模范人物进行选择时,要运用科学合理且公平的方式进行评估,需要得到员工的一致认可。将被员工一致认可的模范人物和行为可以利用企业宣传部进行不断的宣传,让这些示范样本真正体现其示范作用并影响员工的行为,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和职工的满意度;第二,要落实一些员工的工作作风,建设企业文化, 必须知行合一, 即理念文化要和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相统一。 要做到知行合一,必须要落实员工的工作作风;第三,企业要体现大气包容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面貌,如果在一个在企业里, 员工可以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说明其已融入企业,归属感较强。 员工表达的观点意见可能会与企业领导层或者与企业的价值理念不完全一致, 企业要有一定的包容心态,不要马上对员工进行否定,应与员工沟通。 通过沟通,了解员工的思想和心理需求,寻找可以使企业价值增值的亮点。 当员工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在企业价值的实现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可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四)加强企业物质文化建设,提升员工满意度
物质文化是表现企业表面文化的一种形式,主要包括了企业的形象、环境、设备条件和企业所提供的产品等。煤炭企业可以通过对企业物质文化的建设提升员工的满意度。首先对员工在职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重视。其次是将环境育人的功效充分的发挥出来,对安全文化环境建设全面开展。最后要增强对矿区和周围环境建设投入的重视度。
总而言之,员工在企业的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尤其是对我国使用劳动力最多的煤炭行业来讲,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直接对煤炭企业自身的利益有影响,在当今局势下,煤炭企业管理方式在不断转变,要不断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满意度,才能够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软实力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登凤.浅谈企业文化视角下的员工积极性提升[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0).
篇10
【关键词】会计 信息化建设 现状 现代化 企业
财政部在2011 年9 月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简称《纲要》),该《纲要》是指导未来五年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文件第八条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为会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助力。应该看到,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会计软件和管理软件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标准相对落后。
一、会计信息化的基本特征
会计信息化是指把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和应用等处理,从而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控制决策以及经济的运行提供实时有效地信息。会计信息化有利于提高会计数据的提取速度,使会计报告更加严谨,会计数据的共享程度也将大大提高,是传统会计的一次重大的变革。会计信息化的具体特征如下:
(一)普遍性。
从会计信息化的要求来看,会计理论、会计工作、会计管理以及会计教育等会计的所有领域都要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广泛应用于会计诸领域,形成完整的应用体系。
(二)集成性。
传统的会计组织和业务处理流程通过会计信息化进行重整,从而能够支持“虚拟企业”和“虚拟银行”等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实现了信息的集成化。会计信息化实现了企业组织内外信息系统的集成,使信息共享,而且以会计信息化为基础的会计信息系统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三)动态性。
会计信息化具有动态性,亦称为实时性或者同步性。通过实时地采集会计信息数据,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更新等操作的同时对数据进行分析核算,保证了会计信息传输应用的及时性和动态性,使用会计信息的人员能够及时地做出管理决策。
(四)渐进性。
会计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重构是能动进行的,这种能动性体现在它的渐进的过程中。首先,建立核算型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会计核算的信息化,从而使信息技术能够适应传统的会计模式;其次,传统的会计模式通过调整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另一方面,扩大信息技术的使用范围,使现代信息技术也能适应传统的会计模式;最后,传统的会计模式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进行重构,最终形成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二、信息化是实现会计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会计作为一门经济管理学科,主要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会计的基本原理与专门方法,对企业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系统、全面、连续的反映和监督。通过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为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的有关部门和人士提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等方面的会计信息。从会计活动的特点看,是对企业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系统记录与管理;从会计服务对象看,在内部主要是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在外部主要是投资者、债权人、财税部门、金融部门、证券交易所等。这些部门无一不需快速获取全面而有用的会计信息,以辅助科学决策。所以这也说明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性。以信息技术和信息为核心的会计信息化能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改革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使经济体制的发展和改革有通畅的会计信息网络和优质的会计信息服务支持,按民主科学决策的要求和信息需求者的要求,协调各种管理职能,增强会计的基础性调节和宏观调控的灵活性与有效性,完善会计的市场经济特性。
三、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会计信息化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融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与业务流为一体,反映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高度数字化、多元化、个性化、动态化的会计信息系统。而会计信息系统则是一个面向价值信息的信息系统,是从其组织中的价值运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角度提出信息需求的系统,即利用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和处理,完成会计核算任务,并能提供为进行会计管理、分析、决策使用的辅助信息系统。简言之,会计信息化就是将现代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并将会计数据信息化以达到会计信息实时传输处理目的的过程。
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已开展二十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培养了一批既掌握包括会计学在内的管理科学又了解计算机技术的人才,为我国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效果不是很理想。据调查表明:在对互联网的应用中,虽然有74%的企业建立了互联网站、或在互联网上建立了主页,但是从网站质量看,建立较好的企业仅占28%,且行业和地区发展十分不平衡;从网络的安全状况看,有55.5%的企业没有防火墙设备,64.9%的企业没有安全审计系统,67.2%的企业没有入侵监测系统,72.3%的企业没有网站自动恢复系统。作为企业电子商务核心的ERP系统,虽然得到大多数企业的重视,并且有63%的企业计划建设,但目前已实现的企业仅占2.9%。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会计信息化的程度相对较低,并且存在着盲目求大求全、缺乏系统分析走分散开发的老路以及企图通过会计信息化来强行贯彻管理制度等诸多问题。总体来说,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技术人才短缺。在我国,目前既懂会计理论又明白信息技术的人才非常短缺,缺乏信息资源规划能力,无法把握信息化工程质量、进度、成本三大关系,高难度信息化解决方案难以实施,信息化服务、信息化管理短期内很难实现。
2.信息共享性差。我国目前会计没有形成完整的数据库,缺乏会计网络披露的相关法律规定,会计信息资源属于自闭状态,分散在各企业、各部门,难以及时更新,也难以实现对会计数据的共享。
3.会计软件厂商力量薄弱。国内IT 厂商一是对会计重视程度不够,二是缺乏既懂会计又懂信息技术的人才。所以,专门从事会计软件研究的公司寥寥无几,并且软件会计业务具有普遍性,缺乏个性,不具备共享性。其实,不同的企业因为经营活动的特点不同,会计的具体研究对象也不一样,不可能一个软件涵盖所有类型的业务。如上所说的一些发展短板,都需要认真的去改进和研究发展措施,以尽快的积极实施好会计信息化建设。
四、我国企业信息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化。
如今,在市场多元化发展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会计信息所披露内容、方式以及频率等方面都要求较高,这就要求企业会计信息必须透明化。换而言之,企业必须加强会计资金、预算、核算、内部控制的管理工作,以及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以便向利益相关者准确、及时地提供相关会计信息。企业财务状况的良好是保证利益相关者继续持有企业股票或债券基础和前提。此外,会计信息化并非单纯指会计核算信息化,而是要联系实际和具体的业务活动,将企业生产经营与财务信息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对业务运营、资金管理和预算管理等方面全面控制的目的,确保资金的合理支配,同时为企业决策提供详实准确的信息。
(二)有利于企业会计信息实时获取。
会计信息化的实现,可以使企业随时访问下属子公司的数据服务器,并且可以对财务数据处理过程进行检查,实时而准确地掌握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以及现金流量等内容。
(三)有利于企业加强会计监督。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容,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经营管理活动建立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这将有利于与企业内部控制流程相结合,实现自动控制业务和事项的作用;企业还可以建立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对供应商所提供的物资和劳务进行实时管理和综合评价;企业利用信息系统进行企业资产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控制存货管理的风险性;此外,会计信息化能够使企业对下属子公司会计核算、投融资以及资金运转情况进行实时监督,随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处理解决。
(四)有利于企业加强财务管理。
建立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有利于企业财务的集中管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问题,企业管理层无需通过各部门,直接通过会计信息化系统平台就可获得基层详细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生产销售等计划的调整,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利益相关者而言,也可通过此系统平台随时掌握企业财务状况;二是能够实现动态管理功能,企业管理层不仅能够获得本企业的相关信息,同时也可以获得来自上游供应商以及下游消费者的各种信息,从而真正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透明化和一体化。
(五)有利于企业全面可持续发展。
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之间会相互作用,物流和资金流是信息流的来源,同时又受其控制,他们之间相互适应的结果直接决定了企业可持续运营的状况。传统管理模式并未重视这一点,但会计信息化系统却将三者有机联系起来,真正实现了信息共享功能。
五、完善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
(一)企业管理人员应提高管理理念 。
企业的管理层人员必须认识到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当前市场的环境是非常复杂、瞬息万变的,而会计信息化是能够和其他企业的市场连为一体的一个媒介,企业通过分析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内容,就可以分析出企业内部管理情况、供应商供货情况、市场需求情况。因此,企业应大力发展会计信息化。很多企业考虑到实施会计信息化使成本增加的问题,因此,不愿意实施会计信息化。但是,现代企业经营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谁先占领了市场、获得了先机、占领了客户群,而这些信息主要依赖于会计信息系统提供。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应重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
(二)企业应注重提高创新能力 。
随着ERP与财务软件的不断融合,ERP已经克服了原来采购、生产、销售、收款等业务流程与记账、报表生成之间存在的断层,从订单开始,到采购、成本要素的归集分配,直至销售的确认等会计记账的原则与方法都被有效融合到ERP中,变成数据公式进行运算,并能够将运算结果自动记入到财会软件之中,从而实现了真正的会计信息化流程。因此,随着会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核算部分将转由ERP负责,但是,在企业的财务状况分析方面,还需要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财务分析模型,分析企业经营状况。因此,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的创新能力,为企业提供更详实的资料。
六、会计信息化的安全防范
企业应当综合利用防火墙、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漏洞扫描、人侵检测等软件技术以及远程访问安全策略等手段,加强网络安全,防范来自网络的攻击和非法侵入。应当建立系统数据定期备份制度,明确备份范围、频度、方法、责任人、存放地点、有效检查等内容。定期备份制度,除省煤集团需定期备份数据外,下属单位也要,形成“双保险”。董事会的大力支持是会计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总之,“金蝶EAs”治理信息系统的提出和实施在业内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们希望在企业国际化的进程当中,逐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企业治理水平,为提高省煤集团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再上台阶。俗话说:“要想为事业多添一把火,自己就得多添一捆柴”。我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会计信息化建设将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结论
在信息社会中,各行各业都在走信息化的道路,因此,信息化也给各行业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会计信息的安全就是指在会计信息化的环境下,会计信息具有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的状态,它来自于会计数据的完整和会计数据的安全。会计数据的完整是指与损坏和丢失会计数据相对的状态,它通常指会计数据代表的会计信息是可靠的、可用的。会计数据的不安全是指会计数据被有意窃取或损坏的状态。会计信息化,由于存储介质、处理手段、处理程序等各方面的变化,会计信息化中会计信息的安全问题就成了会计行业重要的新问题,至于今后会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方向,我们还需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总结。
参考文献:
[1]贾志娟.会计信息化建设浅探,1009-4202(2013)04.
[2]陈凯勋.会计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建议,来源:锦绣 2013.
[3]陈梅,付金龙,姜明君.浅析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