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坛范文
时间:2023-03-29 19:31: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论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英文名称:Cutting Edge Education
主管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湖南省长沙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3-1875
国内刊号:43-1041/O3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7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当代教育论坛》(旬刊)创刊于2002年,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属全国教育科学类核心期刊。杂志每月三期,为宏观教育研究、学科教育研究、校长教育研究。杂志创刊四年,就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文摘》等国家权威媒体上全文转载和摘要文章238篇,在全国1309种教育类杂志中排名第7位,在全国业界具有了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宏观教育研究:主要是以高等教育、农村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教育发展等宏观研究为重点。尤其刊发恢宏、大气、争鸣、创新的大理论。该刊是各条战线的教育科研人员、研究生交流和传播学术思想的重要园地。
篇2
【关键词】借鉴 课堂 现象 观念
以借鉴昌乐二中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主要内容的课堂教学改革,开学以来,在我校全面推开,虽然大家都做了大量工作,并从技术层面看,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课堂上时间浪费严重,学生学习肤浅,不但没有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反而出现了“教学时间总是不够”的现象,以至于我们的担心变得更加强烈。
昌乐二中的“预习、展示、反馈”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方向肯定是正确的,为什么我们的实践不尽如意呢?我以为,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只有形式上的模仿,而没有观念上的改变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转变。具体地讲,就是没有真正把教和学的关系搞清楚,没有把“以学定教”的思想贯彻到具体教学过程中。
教和学的关系问题,是贯穿教学活动的基本问题,教和学、学和教是相伴而行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既可以先学后教,也可以先教后学,没有硬性规定,整个教学活动,可以说是“在教中学,在学中教”,但必须要“以学定教”,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以学定教”呢?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预习、展示、反馈”并不是一个僵化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的困难程度灵活处理。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我们可以把它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在每个小问题的教学中让学生经历若干个螺旋循环的“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对于学生容易接受的课题,就应该一次性安排三个环节的活动内容。并且在每一个具体环节中,我们也不能生搬硬套,时间分配、任务安排、目标要求等都必须因“学”的情况而定。
篇3
也许,他骨子里根本就不适合成为老师: 沉默、闭锁、木讷、不善言辞。他曾一度觉得自己像一棵卑微的小草,除了被生活裹挟,一生难有作为。后来居然继承师业,多半还是要归功于他的三位老师。
第一位是他的初中数学老师,刚刚工作,年纪比他大不了几岁。老师的第一节像是在相亲,局促而慌乱,结果被一道几何题挂住了,满脸通红,嘴唇紧咬,急得直跺脚……后来在深夜,他常看到老师房间的窗棂上映出桔红的剪影,而老师的课越来越顺畅,越来越有味道……
第二位是他的高中语文老师,个头不高,貌不惊人。可是一开口授课,就震倒了所有人。老师上课手头上从来没有教案,一张口就像上紧了发条的机器,所有的知识一个挨一个按程序往出蹦,而且诗书满腹,无穷无尽:一个文言词的用法,几十个文句信手拈来,一字不差;讲《红楼》,能一字一句地背出宝黛的原话夹……唯一遗憾的是老师的眼晴永远盯着天花板,从不顾盼他"跪拜"的目光……
第三位是他毕业时的实习指导老师,一位年龄不算大的"老学究",严厉得要命。试讲的时候,他不小心在板书时写错了字,把印度的"土兵"变成了"士兵"。"老学究"勃然大努,一把将他从讲台上拉下来:"误人子弟!",当众大声呵斥道。他羞得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现在他仍然不善于表达,不长于交际。在生活的其它领域,并不比一棵草强大多少。但唯独课堂是他不卑不亢的领地。只有在那里面对孩子,他才能从容自如,才能找到真实的自我。他常常想起人生中的三位老师:
从第一位老师身上,他明白,没有人人注定为了什么而生,没有什么事可以一劳永逸。要做要一件事,需要力气,需要劳动,除了勤能补拙,别无捷径;
从第二位老师身上,他明白,专业是每个从事它的人的脸面,要靠努力、能力、实力为自己挣脸,越是专业的事,越要用专注的心去赢得别人的尊重,自己的尊严;
从第三位老师身上,他明白,"一叶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微言显大义,自己所上的每一课,自己的一言一行,甚至与教育关联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精妙的存在,需要精心、精致、精确无误。
回想三位老师,他更明白,教育就像掬一捧沙,稍有松懈,良知便会从指间流走。因此,教育人应弯得下腰,沉得住气,方能抬得起头。
篇4
问题讨论是学生在“知识论坛”上开展的主要学习活动。在知识建构学习模式中,除了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面对面交流外,更充分的讨论在网络平台上。在“知识论坛”上,学生围绕单元主题发帖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然后全班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回帖发言或评点,参与讨论交流。我们提倡学生表达真实的问题和真实的观点,从而实现学习个体和团体知识的共同成长。
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能引起同学的关注和进一步的深度讨论,达到促进学生思维成长的作用。后来,我接触了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特级教师吴向东老师提出的“情境导向模型”,该模型特别强调在真实情境中让学生解决具有一定难度、有挑战性的“劣构问题”。我在知识建构教学中应用该模型时发现,相比于那些通过搜索就可以找到确切答案的“良构问题”,“劣构问题”对学生思维的锻炼要充分得多。由于讨论的“劣构问题”始终对应着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学生在动机投入上与以往的泛泛讨论也是不同的,他们的兴趣更浓,交流讨论活动更持久。现在,我们所组织的知识论坛问题讨论都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情境导向模型”的思想,从中深切感受到了“劣构问题”的一些独特价值。
劣构问题更易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美国知名教学设计专家D.H.乔纳森把问题分为“良构问题”和“劣构问题”两大类型。“良构问题”是指限定性条件的问题,它具有明确的已知条件,并在已知条件范围内运用若干规则和原理来获得同一性的解决方法。“劣构问题”具有多种解决方法、解决途径和少量确定性的条件。这些条件不仅不易操作,而且包括某些不确定性因素,如哪些概念、规则和原理对求解方法是必要的,如何将它们组织起来,哪种解决方法最为合适等。
我们在知识建构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并提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问题要尽量贴近真实生活、难度适宜、在课本上找不到现成答案、具有开放和发散性、能分解成多层次问题、可以通过实验探究找到解决途径……这些问题符合“劣构问题”的特征。例如,我们引导学生关注消化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并以面包在体内的消化为例谈一谈,而非简单的“消化系统的构成和作用”这样的良构问题。“劣构问题”能成为学生学习中促进思维发展的诱因和动力。这个过程中讨论对话(包括课堂上的交流和在线交流)所起的作用,不是单纯的知识再现或传授,而是分享知识和观点、相互补充支持或批驳、点评,以及澄清、鼓励,从而使学生思维观点得到发展,建构出新的认知。
有利于学生观点的持续改进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作为一种探究性教学活动,知识建构学习以学生的观点生成和持续改进为中心,直接关注学生面对各种问题情境所进行的知识或观点生成和持续改进过程。由此,它要求我们按照观点改进而非寻找答案的思路来组织探究学习过程,即在提出问题后,不是让学生借助各种资料找出正确答案,而是强调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测性想法,再通过探究过程综合利用有关信息和数据不断改进自己的观点。
而对“劣构问题”的探讨就能满足这样的要求。因为通常它都牵涉比较复杂的关系,学生的认知资源不可能一次性地处理全部的关系,而只能先在一个水平上考虑一些关系,形成对问题的理解,进而在这个理解水平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探究,不断层层深入地追问探寻,使问题的空间随着问题的解决过程而延展。
在分析解决“劣构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和信息处理。比如,要思考收集、查询信息的方法与途径,所需要信息有哪些限制,对网络信息的判断、鉴别和选择加工,在论坛讨论中如何更形象、简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对于别人观点、信息的判断取舍,等等。经过这样的合作探究“思维训练”过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组织语言等思维品质会不断得以提升。
有助于学生表达多元化观点,培养创新思维
“劣构问题”除了具有适宜的难度和合适的梯度外,更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即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首先,从思维方向来看,它具备了一定的开放性,即“劣构性”,因为开放性的问题可以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思维活动持续地进行;其次,从思维力度来看,它应该是学生通过深入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而不是知识简单再现的良构问题。在知识建构课堂中,学生提出多元化的不同观点是必要的,我们鼓励学生提出多元化的观点。对话中可以有辩论和批驳,但是要以事实和证据为依据,要有说服力,要显示出对他人的尊重,同时并不急于得出结论性答案,而是推动大家进一步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打开思路,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问题,更容易形成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集体学习责任感
知识建构学习过程是团体知识的发展过程,强调培养学生的集体学习责任感。每位学生作为知识建构共同体的一员,合作承担学习探究的责任,为了推进认知的发展,课堂中每位学生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做出自己的贡献。
而论坛中问题的“劣构性”有利于促进学生通力合作、集思广益来解决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存在太多不可知的部分,难以确定哪些规则和原理是解决问题所必须的,也难以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需要通过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去寻找最佳的解决办法,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单纯依靠个体的智慧和力量显然是不够的。针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路和视角,各个成员将自己的疑问、假设、事实证据、资料等在论坛中发表和共享,同时也要学会如何与团队中的伙伴交流、讨论、质疑、澄清等。在交流对比了多种不同的观点、论据之后,更容易找到最佳的解决途径和更科学的解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集体学习责任感自然而然地形成,会切身体会到知识的获取和更新是通过大家集体智慧建构而成的,同时也能意识到个人知识的发展有赖于共同体知识的增长。
通常,学生在知识论坛上经过自主选择问题发帖讨论两周之后,即能发现:不同的问题学生回帖参与度不同,所引起的学生的思维参与程度是不同的,在促进学生对知识理解方面的作用也不相同。凡是学生回帖率高、参与度高的问题,一般都具备“劣构问题”的特征;而回复少的问题帖子,要么是感兴趣的学生很少,要么就是属于“良构问题”,即问题指向性较强,很容易在课本上或通过阅读资料找到明确的答案。
篇5
培养目标、内容建设和机制建设这三个要素构成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其中培养目标是先导,内容建设是核心,机制建设是保障,三个要素各有内涵又紧密联系,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一、培养目标是先导:立足于研究生特点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应该首先从人才培养目标着手,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并将其解构为具体的基础理论知识、素质、能力等构成要素,建立符合理论学科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而通过调整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中的实践环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一个明确而现实的人才培养目标将为理论学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提供清晰的方向。
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必须立足于理论学科研究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2005年国务院学位办决定将理论提升为一级学科,下设六个二级学科,即基本原理、发展史、中国化、国外、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除了思想政治教育,其他二级学科目前并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本科专业,因而绝大多数理论学科的研究生属于跨专业。研究生在本科阶段的专业主要包括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汉语言文学等文科类专业,也有少数理工科专业,这导致理论学科研究生的基础理论功底普遍相对薄弱。
在当前研究生大规模扩招的背景之下,研究生的就业压力逐渐凸显。为了解决就业问题,理论学科毕业生广泛扩展就业渠道,就业呈现多元化趋势,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高校和初高中、各类公司等成为毕业生的主要去向。
遵循从实际出发观点的指导,理论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必须立足于研究生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尤其需要考虑其专业知识理论功底和未来就业方向,因而应该将夯实理论功底,增强实践能力作为基本的培养目标。在增强专业理论的基础之上,注重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实践能力强的理论人才。理论不同于其他学科,它融知识性、科学性、意识形态性和实践性等多种特性于一体,必须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此外,经典原著作为学习和理解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但是对于大多数理论功底较为薄弱的研究生来说,经典原著的学习会略显艰涩,甚至不少同学觉得枯燥,因而必须通过形式多样、内容鲜活的实践教学来激发研究生的理论学习兴趣,加强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相互渗透,提升教学效果。
二、内容建设是核心:课堂内和课堂外结合
内容建设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通过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丰富实践教学模式,做到课堂内和课堂外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研究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1.课堂内:学生讲课、课堂辩论、案例分析
课堂内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有效利用课堂内的教学时间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课堂内通过学生讲课、课堂辩论、案例分析等多种实践教学模式,让研究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发挥研究生的主体地位,在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全方位地锻炼其综合素质。
学生讲课是研究生实践教学的有效形式,是教学相长的另一种体现。通过教师和学生身份互换,学生在备课过程中主动去学习相关理论,消化吸收后再通过讲课的形式传授给其他同学。这种模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理论的记忆和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为了授课需要精心备课,寻找相关素材制作电子课件等,最终通过课堂讲授的形式进行呈现,这一个过程不仅有助于锻炼研究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更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体现,是一个综合素质的考验。最后通过教师的点评,对于研究生讲课中的闪光之处给予肯定,不足的地方今后改进,并对相关理论知识的难点进行阐释,及时为研究生答疑解惑。
针对一些比较敏感而大家又比较感兴趣的理论热点问题,比如公平和效率的关系问题,组织研究生进行课堂分组辩论。这既可以展现研究生的个性风采,锻炼其思辨能力,同时真理也会越辩越明。在激烈的思想交锋中明晰争议问题的是与非,培养和树立研究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且加深对理论问题的理解。辩论既是对口才和语言表达的锻炼,也是研究生活学活用理论的过程,坚定其信仰,学会用的观点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案例分析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运用理论对具有典型特征和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深入解剖,在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中,让研究生切实看到理论对社会实践的强大指导作用。通过案例分析教学,让研究生学会独立思考社会问题,提升研究生在理论的指导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堂外:读书会、社会考察、课题调研、学术论坛
课堂外是研究生实践教学的广阔舞台,充分利用课堂外的时间和空间开展实践教学,对构建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读书会、社会考察、课题调研、学术论坛等都是课堂外十分有益的实践教学模式。
读书会为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定期的思想交流平台。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研究生还需要广泛涉猎历史、美学、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这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也能开拓眼界和思维。通过定期的读书会活动,研究生分享阅读中的收获,激发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同时,研究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撰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及时记录下所思所想,提高书面文字表达能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实社会中蕴藏着丰富而鲜活的一手材料,是研究生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社会考察是让研究生带着问题深入社会,通过切身的直观体验和观察,加深对于理论的感性认识。的认识论表明:认识的唯一源泉是物质世界。认识依赖于实践,人们的认识过程必须经过感性认识阶段,然后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到社会实践中去考察,就是的认识论的具体运用。考察结束后,研究生提交考察报告,充分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考察经历和调查资料,对相关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课题调研是研究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研究生通过课题调研的形式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来,充分发挥研究生的问题意识和专业特长。社会科学的研究从来都不是闭门造车,研究的命题不仅来源于实践,最终形成的研究成果也将用来指导实践。课题调研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对策的过程,是研究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体现。此外,研究生通过课题调研熟悉和掌握社会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顺利完成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学术论坛是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一次集中检阅,为研究生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专业基础差,理论兴趣不浓,科研能力弱是理论学科研究生中广泛存在的现象。为了扭转这种不良现象,激发研究生的科研兴趣,提升研究生的理论水平,通过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来营造学术氛围。提前确定学术论坛的主题,给予研究生充分准备论文的时间,从提交的论文中间选出几篇优秀论文,在学术论坛上作主题发言。其他研究生通过互动提问的方式参与到学术论坛中来。
总之,实践教学要充分利用好课堂内和课堂外两个平台,将理论和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起来,使得理论问题不再呆板和枯燥。在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这一学科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拓展研究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形式无穷尽,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正确指引下,任何有利于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教学模式都应该充分运用起来,发挥教师和研究生的创造性。
三、机制建设是保障: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评估体系
由于实践教学跨越课堂内和课堂外两个时间和空间,必须通过机制建设予以保障,加强和完善实践教学的管理体系和评估体系建设,否则实践教学很容易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1.导师组负责制:发挥导师主导作用和研究生主体地位
导师制是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基本模式,实践教学的管理工作也离不开导师,通过建立各学科导师组负责制,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和研究生的主体地位。导师为人师表,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通过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为研究生树立为人处事、治学研究的典范。导师要注重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从入学教育贯穿到毕业教育,帮助研究生牢固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认识到研究生学习的价值所在,充分利用好在校期间的时间和精力,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研究生要积极主动和导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按照个人兴趣和专业特长寻找研究方向,向导师寻求指导。
各学科导师组根据学科特色,适当调整实践教学模式,积极协调学校各院系和各部门关系,为研究生培养争取有利条件。同时,积极调动导师组的社会资源,为研究生的实践活动提供广阔的平台。导师组在进行实践教学活动规划时,在寻求共性的基础之上要给予研究生个性发挥的空间,遵守教学和教育规律,力争做到因材施教。
2.加强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建设
加强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建设,制定相应的考核细则,确保实践教学落到实处,收到实效。课堂内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表现按照一定的比例计入研究生课程考核的最终成绩。课堂外的实践表现可纳入研究生学业评价体系,制定量化的考评和奖励机制。实践教学评估体系要综合考量研究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时间和态度,做到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的统一,做到实践教学过程评价和实践教学结果评价的统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将有助于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激发研究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研究生的主体地位。
3.将实践教学纳入课程设置:常态化、规范化
在研究生培养计划中,将实践教学纳入课程设置,开设实践课和实践学分,使其成为研究生的必修课,进行常态化和规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寒暑假是研究生深入社会,开展社会调研的最好时机,合理规划研究生寒暑假时间,设置相应的实践教学要求和目的。在学校统一部署和安排下,研究生可以提前规划调研选题,有序开展各项社会调研项目。研究生带着平时学习中遇到的理论困惑,深入社会通过调查研究,进而解疑答惑,在社会实践和调研中得到综合锻炼和成长。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论;案例教学法;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1B-0081-02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化,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也在发生变化。小学语文教学论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以及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充分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促进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一、《小学语文教学论》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其明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论而言,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对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基础理论进行全面系统的掌握,确保学生能够具备实践能力,有效地实现教学理论的构建。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必须对课程教学目标加以明确,将其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同时要对教学案例进行合理选择,保证其含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够与教学目标一致,有效地突出教学的原则与理论,合理安排和设计教学流程,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一般而言,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辅导和引导作用,促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进行探究。当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必须要具备判断能力,可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对案例进行讨论和评析。这样能够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和时间分析案例,为学生提供交流和对话的机会,促进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二)合理选择教学案例
案例的选择和搜集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对案例教学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其可以选择原生态案例、音像案例以及文字案例等,但是必须对学生的知识背景以及课程的整体内容进行综合考虑,这样才能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在讲解字词句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搜集字、词、句,合理选择教学案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指导学生学习自然类课文时,教师可以一边感受课文中描述的美景,一边学习作者在字、词、句方面的写作特点,要求学生对“是……也是……”“既……又……”“因为……所以……”等词句进行仿写。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这些词句的内涵,增加学生的词汇储备,还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些美景,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享受学习的乐趣。
(三)有效研读评析教学案例
研读和评析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重要环节。教师向学生展示教学案例时,应认真指导学生阅读和研究案例材料,并对其具体内容和有价值的命题进行深入分析。1.对对案例中揭示的情况和事实进行了解和掌握,并对案例中教师的地位加以明确,考虑教师的对策和行为是否合理。2.要案例的因果关系加以重视,全面了解问题发生的原因,掌握问题的解决方法。3.对案例中即时性问题和基本性问题加以区分,有效掌握问题与事实背后的规则和原理加以了解,并归纳、总结、推理、演绎以及解释案例中的信息。同时利用已学知识和经验综合评判案例中的内外部因素和背景材料,并提供有效的方案和解决对策。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和研究案例,并将相关的问题加以综合,借助集体的力量加以解决,这样能够有效地保证课堂教学的活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案例的背景、观点以及事实等加以熟悉,并对案例蕴涵的规则和原理等加以明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归纳和总结。
(四)创设有效的案例教学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法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并结合这个时期的认知规律,将教学内容用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反映出来,为他们营造出一种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从而触发他们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思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案例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逐步加深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一些常识性文章的教学,案例教学情境的创设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完全可以带学生实地观察生活中的常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能够融入到大自然中去亲身体验,这样在课堂学习中就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想象力和积极性。
二、“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重视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对实践的重要性加以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践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案例教学法加以实现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真实的案例,让学生能够通过换位思考正确地看待问题,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有效解决问题。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的技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一般案例教学多是由师生共同合作加以完善,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引导和帮助学生,并与学生相互协商和尊重,促使学生积极发表见解,从而加强师生的交流,增强合作能力,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此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的重点就是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应用,能够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全面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在深入探究案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思考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同时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加以体现,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能够促使学生积累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教学案例,通过丰富的教训和经验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优化知识结构,促进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论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巧文.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2]王本火.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4,(4).
[3]林江彩.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20).
篇7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Middle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Under Cognitive Learning Theory
ZHENG Ning, ZHOU Min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80081)
AbstractCognitive learning theory is a learning theory by studing of human cognitive process to explore learning rule. This paper through summarizes the main points of view of cognitive learning theory, analyzed the use of cognitive learning theory in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aims to use its theories and ideas to provide new methods and strategies for the physics teaching.
Key wordscognitive learning; middle school physics; learning process
1 认知心理学相关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认知心理学为基础,重点研究人的认知过程,认知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推理、问题解决等。①学习的过程是外界刺激和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探究人的认知过程来启发教学。(1)感知觉。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对事物的整体认识。②感知觉系统的目标之一就是识别并对新异刺激进行归类。(2)注意。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选择性、持续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是注意的重要特征。影响注意的因素有刺激的特点和任务的难度等。(3)记忆。记忆并不是孤立、静止存在的,它不可避免的与已有的知识相混合。记忆是贮存的,知识和信息以各种图式、概念或命题的形式存在于头脑中。但记忆又是时刻在重建的,根据环境对我们的需求,记忆系统会不断重新提取和建构相应的信息。(4)语言。如果我们定义语言的功能是表达某个事件,那么这个事件的基础就是概念。语言规则把各种概念组合起来,并且形成了一定范围内普遍认可的内涵和外延。(5)思维和推理。思维是人脑凭记忆和想象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语言的理解与表达、事理的分析与判断、问题的推理等都依赖于思维。逻辑推理的两个重要的部分是分析和抽象。
2 认知学习论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1 物理学注重实验,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1)在物理学中,各种概念、规律都是建立在坚实的实验基础之上的,因此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要求学生通过敏锐的感知觉发现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观察和联想是最基础但却十分重要的能力。
(2)影响学生注意的因素包括学习内容的逻辑结构和重要程度,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熟悉程度等。③因此,要通过提高注意力来提高学习质量,必须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保持高度注意。多媒体课件设计可以通过对学习材料的内容、形式等方面的设计保持学习者的注意,并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发展学习者的注意能力。
2.2 物理学有严密、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一门基础学科
物理学以基本概念为基础,通过物理学方法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联系起来。概念、规律和方法作为学科的基础,要求学生识记并能够灵活运用。虽然许多规律、定律都是以数学形式表达,但并不能磨灭基本概念的重要性,仍然需要学生花费时间和精力促进长时记忆。
2.3 物理学传递方法论性质的知识,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
物理学注重实验,从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到最终得出实验结论整个过程中都体现着科学、严谨、求实的实验思维。概念的定义,规律的发现,理论的总结,在各个过程中都体现着逻辑和推理、分析和综合、演绎和归纳的思维过程。重视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4 物理学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应用在物理学中就是给学生设置一个问题,让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去解决这个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的过程,是学生的知识体系自我建构的过程。在具体的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任务是十分重要的,但同时要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
3 认知学习理论对中学物理教学的启发
3.1 认知学习理论中学习的过程(见图1)
加涅认为,学习是这样一个过程:环境中的刺激作用于学习者的感受器后进入到感觉登记器,开始进行瞬时记忆的保持过程;然后进入短时记忆系统,进行记忆的短时储存;然后再把信息转移到长时记忆里,完成信息的储存。当(下转第223页)(上接第201页)以后反应发生器需要这些信息时,就会从长时记忆系统中进行检索与提取;如果长时记忆系统中无法提供所需的原始信息时,则需要将长时记忆系统中的原始信息返回到短时记忆系统中,并重新进行编码组织,整合后的信息由短时记忆系统直接进入反应发生器。反应器对外在信息或重新编码的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之后,以此支配、调节效应活动的反应器,实现学习过程的流程。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动机与执行控制两个系统始终发挥着调节、监督和控制的功能。
图1加涅的学习过程模式
根据以上分析,加涅确定出学习的八个阶段,即“动机(期待)――领会(注意:选择性知觉)――获得(编码)――保持(储存)――回忆(检索)――概括(迁移)――动作(反应)――反馈(强化)”。④并且每一个阶段都有它相应的心理状态,这从本质上体现了学习是内部状态和外部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3.2认知学习理论对中学物理教学的启发
(1)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充分挖掘物理实验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结合生活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形式多样,学生参与。多媒体的灵活性和很强的感官刺激性,再辅以教师的提问、互动等环节,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口等多感官同时参与,多方面巩固学习效果,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3)丰富内容,寓教于乐。多媒体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再加上教师独具魅力的风格教学,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课件中可以添加一些与所学知识紧密关联的生活现象,既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又能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⑤
(4)培养能力,注重实践。课堂并不是单纯的传递知识,而是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注意的是,提供给学生练习的机会要多,但如果超出一定数额,学生已经形成默认的习惯和套路,再多的练习,学生也不能获取新的知识,而只能成为一种自动化。
(5)及时反馈,合理评价。课堂时间短且教学内容多,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合理的回馈和评价。评价可以引导教学朝积极的方向继续进行,可以激励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可以对课堂的现存问题做出诊断,调节教与学。
注释
①J・H弗拉维尔,P・H米勒,S・A米勒.认知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②Best J.B.认知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③贾玉红.从认知学习心理理论思考英语教学[J].工会论坛,2008.1:105.
篇8
2013年6月22-23日,第九届全国教育技术博士生论坛在河南大学召开。此次论坛以促进学术交流、鼓励学科交叉、激励协同创新为宗旨,以“协同创新背景下教育技术的挑战与机遇”为主题,为教育技术学博士生、硕士生和青年教师搭建“探索前沿、启迪智慧和推动创新”的学术交流平台。此次论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河南大学研究生院主办,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承办,《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开放教育研究》、《远程教育杂志》、《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等杂志媒体协办。此次论坛与会代表150余人,其中以博士生为主的研究生90人,青年教师20人,专家学者30人,并邀请了来自美国、加拿大的4名华人教授。论坛中参会学校及单位41所,分别来自20多个省、市、自治区。
6月22上午,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王珠珠研究员,《电化教育研究》主编、西北师范大学南国农教授,教育部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原主任委员、华南师范大学徐福荫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教育部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李艺教授、江南大学陈明选教授和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汪基德教授等出席开幕式。华南师范大学徐福荫教授致开幕辞,并代表教育部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教授宣读贺信。河南大学副校长邢勇到会致欢迎辞,中央电教馆王珠珠馆长致祝贺辞。河南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孙君健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在随后的4场特邀报告中,华南师范大学徐福荫教授从协同创新层面,探讨了“五个三结合”的教育技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北京师范大黄荣怀教授阐释了MOOC助力重构学习方式问题,系统分析了MOOC的教育理念。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从教育信息化的视角,系统建构了智慧教育的理论模型,探讨了智慧教育的实践应用情况。西北师范大学南国农教授根据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状况,分析当代教育技术学博士生的角色,提出了当代教育技术学博士生的使命,对青年人的成长给予了殷切期望。6月22和23日8时到11时的分论坛中,围绕“协同创新背景下教育技术的挑战与机遇”的主题,建立了“自身发展与社会服务: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创新思想与数字产品: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表征形式与信息内容:图像时代的知识建构”和“技术应用与教育提升:信息技术支持的教育变革”4个分论坛,探讨协同创新背景下教育技术如何构建理论、开展实践,以进一步增强教育技术人员的理论自信、技术自信和前途自信。在每个分论坛中,华人教授张佐臣、王淑艳、杨浩和战红分别作了“ICT and Eduction Equity:Issues and Recommendations”、“翻转课堂:数字时代的教学模式”、“Developing visual literacy skills among pre-and in-service teachers”、“MALL to Empower Learning and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s-Overview andPractice”的专题报告,进一步拓展了博士生论坛的交流空间,丰富了博士生论坛的交流效果。
6月23日11时到12时,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技术系主任蔡建东教授主持了论坛的闭幕式。南京师范大学李艺教授宣读获奖论文的名单,西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崔向平代表参与人员做了发言,下一届论坛承办单位代表华东师范大学顾小清教授简要说明了相关筹备安排,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汪基德教授致感谢辞,江南大学陈明选教授致闭幕辞,华南师范大学徐福荫教授宣读论坛闭幕。
篇9
【关键词】临床医学;麻醉学;实习教学
在临床医学规培生轮转教学的过程中,麻醉科是尤为关键的轮转科室。这主要是由于在临床工作开展时,常会遇到需紧急进行气管插管等情况,此类情况通常是由麻醉医师实施操作,但若没有临床医师的配合,则对其抢救质量可能会形成不良影响。而麻醉轮转教学便正好为临床医学规培生提供了良好的麻醉知识学习机会,这也要求麻醉科相关带教教师应重视探究如何帮助临床医学规培生切实掌握麻醉知识。本文根据对临床医学规培生的特点,详细分析了麻醉轮转教学的具体开展模式。
1教学准备工作
在开展临床医学规培生麻醉轮转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应做好调查所带学生、制定教学目标、准备教学素材等准备工作。在调查所带学生过程中,可积极组织实习学生座谈会,让教师实际参与到学生们的学习当中。不仅可让师生相互之间有基本的认识与了解,还可让教师切实地了解当下临床医学规培生的学习动态,学习思维等信息,以此为相应教学计划制定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信息。在制定教学目标中,教师应结合麻醉轮转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教学计划,一方面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麻醉用药、麻醉方法、麻醉计划制定、麻醉实施、术中管理、术后镇痛、心肺复苏等麻醉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还要确保教学目标需能充分调动学生对麻醉相关教学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其自主思考与解决临床问题的意识,使相应规培教学具备较高的规范性、有效性。而在教学素材准备中,则可要求相关科室与教师重视通过书籍、互联网、临床资料等渠道收集麻醉学的基础理论知识、麻醉教学影像、医疗器械资料等教学素材,为麻醉轮转教学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还要求教师应切实完善自身教学水平,丰富自身,掌握教学方法,树立正确教学思维,为相关教学开展奠定稳定的师资基础。
2实际教学
开展实际教学开展是临床医学规培生麻醉轮转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在此过程中,需重视从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临床责任意识、督促学生不断完善自身专业水平等几个方面来开展教学。其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首先应用集中授课来指导学生掌握基本麻醉学知识,然后为学生分配责任带教老师,确保使其能够有约束性地在教师引导下细化了解相关知识。还可通过示范教学让学生实际参与到麻醉实际操作中,以此可切实地提升学生的临床认知与实践能力。最后可通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完善学生的知识认知结构,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水平,从而帮助学生真正地掌握麻醉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重视对学生开展医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医疗服务意识,强化学生的麻醉安全意识,鼓励学生注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由于临床医学规培生实际参与教学中可能会考虑往其他行业发展或是考研深造,所以教师在此过程中还需切实了解学生的实际实习心态,强化其岗位责任感,继而才能帮助学生在规培教学中真正获得成长。最后,教师之间应主动沟通交流,探究学生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根据其结果积极组织小讲课教学、专题讲座等,以此帮助学生不断完善与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强化学生的临床思维。
3教学考核工作
教学考核是规培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环节,其不仅可衡量学生规培期间的学习成效,还可对学生的实际学习形成一定的约束性与指示性。在考核实施过程中,可采用阶段性考核形式,以周或月为期限进行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能力的考核。让教师切实地了解到学生在临床操作与理论认知中有哪方面的欠缺,有效规避终结性考核极易出现疏漏的不足之处[7]。而在考核形式选择中,若单纯应用理论知识考试则会让学生注重一味记背理论笔记内容,而不重视提升自身临床实践能力。因此,应采用理论与实践联合考试,由此才可确保让学生对这两种知识学习都给予充分重视,并促使学生可在考试需求的约束下自主地进行理实结合学习,真正提升其麻醉轮转学习效率。除去考核以外,总结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科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相关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可为提高学生麻醉知识学习水平,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供良好的指示信息。
4讨论
在开展临床医学规培生麻醉轮转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教师端正教学态度,积极做好学生调查、教学目标、教学素材等方面的准备。其次,需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调动起学生的教学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临床工作思维,强化学生的临床独立工作能力,全面完善学生对麻醉学的认知结构。最后,需加强对相关教学的总结、概括工作,麻醉轮转规培教学中真正地培养起学生的临床思维,并全面提升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孙丽娜,张蕊,隽兆东.麻醉学专业见习教学改革效果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28(3):62-63.
[2]汪灵芝,黄焕森,朱卓丽.提高麻醉学专业临床技能课教学质量的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1):165-167.
[3]谢丽萍,代志刚,张玲玲.临床麻醉学实习带教体会及对教学改进的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6,7(22):31-32.
[4]魏霞,张兵.情景模拟教学在麻醉本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7):6-8.
[5]傅艳妮,何波,郭明炎,等.微课在麻醉学临床实习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8):728-729.
[6]王彬,闵苏.模拟培训在麻醉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2(19):2965-2966.
[7]纪维,高巨,龙丰云,等.双模式教学在麻醉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3):113-114.
篇10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 启发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251-01
启发式教学[1-4]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的一种教学方式。
中药药剂学[5]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利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中药药剂学是联系中药研究-生产-医疗实践的关键环节。一方面通过合理地设计剂型、给药途径、制备工艺,实现从实验室向产业化的转化;另一方面,不断依据生产实际情况解决工艺、技术和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密切联系临床医疗实践,及时根据临床医学在治疗疾病中的问题和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制剂质量。因此,作为中医院校药学类的学生而言,学习和掌握好此门课程至关重要,能为学生未来的科研、生产等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但是由于本门课程教学内容多,学时少,很容易形成“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中本人积极地探索如何将启发式教学合理地应用到中药药剂学的教学中来,争取在课堂上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及求知能力。本人在中药药剂学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应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第一堂课的重要性
学习任何一门新的课程,不论该课程是考试课、考查课或选修课,教师都应该特别重视第一堂课的教学,应使学生在第一堂中了解此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意义,特别要在第一堂课中激发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中药药剂学的内容主要围绕各种剂型展开,本人通常先从剂型入手,如将一常用中成药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液、藿香正气胶囊及藿香正气软胶囊拿到同学们中去,聊天式地讲述藿香正气剂型发展的过程,并让学生选择若是自己会服用哪种剂型,这样能有效调动学生对剂型这个词的兴趣。此时同学们会根据自身的用药经历及现场观察展开讨论,气氛活跃。而教师就讨论结果做总结,从该中成药的疗效、优缺点及剂型发展需要等方面将该中成药与中药药剂学结合起来,引导同学们从刚才问题的思考中进一步了解中药药剂学的主要内容及剂型的发展的意义。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有效的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亲切感、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的想要去更加深入的了解、学习本门课程。
2.课堂前五分钟的重要性
课堂的前五分钟,至关重要,通过有效的总结和对比,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很多学生都是上堂课的内容上完了就不去复习,几天后再上课很多都忘了,而在课堂的前五分钟应先总结上次课的内容,简述即将要讲授的内容,帮助学生将之前的内容与即将讲解的内容相衔接起来,使学生在简短的时间内有清晰的脉络,承前启后,更有助于新内容的理解和学习。例如,胶囊剂讲完后应讲丸剂,课程一开始就先给同学提问,胶囊剂的特点是什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先做一个总结,再简单讲述胶囊剂的制备等其他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再问学生,丸剂和胶囊剂比较有什么特点?通过这个设疑,同学们会结合自身对丸剂的认识思考丸剂和胶囊剂的不同,而此时教师应对胶囊剂和丸剂的概念以及特点做一个系统的比较,比较后正式引入丸剂的主要内容。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胶囊剂的记忆,也让学生对丸剂有了初步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对丸剂学习的兴趣。
3.教师明确思路,启发学生如何学习知识
药剂学内容虽多,归纳起来主要包括绪论、药剂制备所涉及的前期操作(如粉碎、干燥)、具体剂型的制备以及中药制剂的稳定性四大部分。而这四个部分中涉及知识点最多的最难记忆的主要在前期操作和具体剂型讲解这两个部分。因此在讲解的过程中,应帮助学生梳理脉络。例如,药剂的前期操作主要包含了如粉碎、混合、干燥、提取、精制等重要步骤,这些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但学生在学习和记忆的过程中普遍反映知识点多,难记。因此在讲授这些知识点之前,教师应先以中药为例,讲解为什么中药剂型要进行粉碎、干燥、精制等操作,首先让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例如,先进行一个设疑,以前的中药复方每次要喝一碗汤药能到达疗效,而现在将其制备成中成药后,只需服用两粒胶囊。如何将一碗汤药制备成两粒胶囊呢?中间应该有些什么步骤?为什么需要这些步骤?先让同学们思考并讨论,根据学生们的回答老师详细讲述中药材制备成中成药的具体步骤,特别要讲清楚为什么要进行这些步骤。例如讲述精制的意义,为什么精制?如果不精制,很多中药复方药味多,剂量大,如果跳过精制直接制备成新剂型(如片剂、胶囊剂),那最终患者必须要每次服用十几片才能达到疗效,那这种中成药研制出来是毫无意义的。通过这样简单的解释,学生们立刻明白了为什么要精制。明确了意义后,还应将精制的新方法与老方法做比较,让学生理解新方法的特点和优势,通过老师这样的启发,使学生对精制工艺的内容学起来比较轻松。
4.视频教学
中药药剂学是一门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一门学科,课程内容主要围绕剂型的制备,制备工艺是教学中的重点。传统教学方法仅仅是结合图片进行的,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单调、枯燥。为了改变传统课程教学方式,启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本课题组制作了常用剂型制备工艺的视频, 视频能帮助学生直观、形象、生动地学习实验操作各过程及要点,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不是简单的说教,更应传授相应的技巧。教师应在传导知识的过程中,应努力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地、有兴趣地学习这门课程,学习效率高。教学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本人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思考,深入探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有效地将启发式教学应用到《中药药剂学》的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使学生愿意学、开心学、会学,最后能真正的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刘伟,王慧玲.启发式教学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专家论坛,2011,18(14):7-8
[2]时军,周毅生,沈雪梅,王岩.中药药剂学启发式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安徽医药,2010,14(12):1524-1525
[3]钟延强,李国栋,鲁莹,等.讨论式授课在药剂学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尝试与体会[J].药学实践杂志,2006,24(5):307-308
[4]卫世杰,金描真,秦浩,等.《药剂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J].教育论坛,2009,6(31):101-102
[5]张兆旺主编.中药药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