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相关知识常识范文

时间:2024-03-21 17:41: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术相关知识常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美术相关知识常识

篇1

目前仍有很多高职院校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学生的美术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的缺失,影响了今后从事美术教育技能的培养。现在美术专业高考重视专业基本功,文化录取线低,这样不利于全面综合艺术素质的考查和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也不利于美术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同时也误导了学校的美术教育。

现在许多学生在高考文化无望的情况下,转来报考美术,作为取得大学文凭的捷径。他们入学后既不喜欢美术专业,也没有基本美术基本功的素养,学习积极性较差,对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模式培养起来很困难。另一方面从学生自身情况来说,只重视实践而忽略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美术学习作用。长久以来,美术专业高考录取分值的较低,导致招录进来部分学生文化涵养欠缺,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致不高,再加上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美术课被随意占用,从而使学生的美术常识与大学美术课程的衔接上出现断层。有些学生考入高职院校后,美术理论知识从最基础开始学起,其学习难度与美术教师的授课难度无疑又增加。美术属于专业理论基础课,在高职院校中,校方为方便管理把美术课程进行划分,实践课由学院自主排课,理论知识课统一由学校教务部门来排课、管理。在这期间,不适合美术课程特殊性的管理方式导致美术教学无法开展实地参观和实践的多样化教学模式,这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是有害的。

虽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和图片来辅助教学,但这与面对实物是有差异的。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直观教学对美术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可带学生去美术馆和博物馆等实地考察,在考察过程中将相关知识有机结合对学生作讲解,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又使其对美术教育做了实践活动,反映甚好。我国各级美术馆、博物馆和纪念馆都免费开放,这给美术课程创造了很好的直观教学条件。但目前来看,仍有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充分利用好这些有利条件,美术的教学模式还需得到进一步的转变。

2高职院校对美术教育管理存在不足地方应加强科学管理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美术课程考察多采取闭卷考试的模式。闭卷考试只考察学生的简短文字材料或识记性问题,考试内容比较简单,大多能从书本上直接找到答案,这种考试形式虽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识记、简单理解和应用能力,但会让学生死记硬背、追求及格为最终目的,根本考察不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不利于培养其综合能力,所以我们应该考虑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评定学生对美术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另外,在整个美术教学管理中,美术教材的作用也十分重要,怎样在美术教材中选取符合教育部规定又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教材,学校也应做审慎的思考。高职院校美术教育工作就是管理力度不够,没有相应的管理机制。因此高职院校美术教育要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走依法治教的道路。

就必须要求各高职院校执行国家教育部关于《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要求,同时各级地方教育部门也应该完善并制订相应的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规章制度,将美术教育纳入综合教育改革、督导评估等各项工作中去,使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与整个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对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科学管理。高职院校美术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对美术教育的学习不单单是掌握在过去的历史中,而是在看清过去的同时更好地展望未来。美术教育与人以及社会形成了彼此联系、双向构建的关系。对于以培养人才为基础的高职院校而言,将现代的美术教育理念与培养高模式人才意识相结合,同时吸取国际上各种美术教育形式的优点加以发展、创新,使美术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及其重要地位。

篇2

【关键词】教育 设计素质 理论修养 多样性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带动人们的生活质量、自身素质、审美观逐步提高,受众有了自己的想法,审美能力日渐成熟。人们不再一味地接受设计理念,设计领域越来越多样化。而培养的设计人才怎样适应社会摆在了高校艺术教育者的面前。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进步造成了工业产品新的更高的造型质量标准和新的设计观念及评价体系,大众对各种艺术设计作品开始有了越来越高的新要求,想法越来越多,对设计领域产生了严峻的挑战,迫使设计人员拿出更新、更好的设计来迎合大众口味,而大量的设计师基本是从高校走出来的,那么就需要高校培养具备高素质和较全面知识才能的学生,使设计的队伍更坚实。而作为后备力量,刚走出学校的学生在面向社会需求时,则要扩大自身知识面,提高艺术修养,在学校就打好基础,以应对多变的知识经济和高科技时代。

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设计师来说,应具备各种知识修养能力和技巧,包括艺术和美学方面的要求。曾为工业设计的兴起大声呼吁的英国艺术评论家赫伯特·里德在他1934年问世的《艺术和工业》中就表达过:“单靠置身于工业生产之外的美术家们凭灵感、凭心血来潮从事工业设计与变革,是绝对搞不好的。”①正如他所说,设计不能只靠灵感、靠感觉,它需要各个方面的知识支撑。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艺术修养和美学知识,甚至包括民俗、历史、人文等丰富的知识。

而目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几方面有所改进。

一、避免教学简单化

中国设计教育觉醒的时间较短,现代设计教育起步更晚。设计一词来源于国外,我们对于设计的认识是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时期,随着国门打开,人们的物质生活开始丰富,人们对西方事物力等的接受力大大提高,设计教育也接受了一些西方的设计方法和思想。而在20年前,设计教育还处在单一、探索的阶段,最初学校只是盲目、单一地接受设计教学,忙着吸收西方的设计理念,教学方式较封闭,教师延续着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脱离了社会需求,学生也只是盲目学习,甚至只对自己的专业感兴趣,知识构架过于简单,相应的设计语言也较匮乏,更没有想到设计怎样和社会融合,怎样起到传达信息、宣传社会的作用。

自国家1999年扩招以来,各大专院校积极开设设计专业,使大学细化教育变为普及教育,相应的学生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多数学生在学设计专业之前缺乏较好的学习基础,入学后教师只能在他们现有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尽量补救基础知识,这也使教学过于简单化。

美术专业的学生无论以后的学习方向,都是先学绘画技巧,但学绘画有些只停留在培养一项技能方面。而当代大学生应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和一定形象思维设计基础,还应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学修养。但有些学生是还没有明确自身是否对艺术设计感兴趣,是否有灵感,就懵懵懂懂地开始了艺术设计学习的生涯,他们在没有进行最基础知识,甚至绘画启蒙教育的时候,就快速地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这也给设计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就让有些学生的设计素质教育简单化不可避免。

二、多样的知识修养是创造的基石

设计在当代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从建筑设计到广告设计,从广告到环艺,从环艺到形象,从形象到影视。设计,顾名思义就是设想、计划,就是把所看到的、听到的感悟美化,在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传递信息。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了适应社会需求,设计师必须是“多面手”,除了毕业后在社会磨练,作为一名学生,在校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基础知识必不可少,专业基础知识更重要,没有在校基础的积累就无法提高其审美能力,更无法应对多变的社会需求。现在,很多设计师设计作品平凡,主要原因在其缺乏很好地理解、吃透他们专业知识的基础知识,他们对自己要求过低,没有开拓、利用多样知识丰富专业素养,表现技法单一,以致作品达不到要求。

这里提到的专业知识并不是单指设计语言的丰富。各门类艺术本质、特征和规律的知识也是当代大学生所需要了解的。各门类艺术实际是相通的,对其他艺术的认识有助于对本专业的认识。学生的艺术造型性使其与其他造型艺术有着本质上的联系,在当今世界的设计中常常会融进其他艺术的某些成分。别的绘画技巧也能作为设计作品时的一种设计语言。如在一件设计作品中有国画的手笔,在应用时可以是平面设计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国画技法的表现。运用剪纸手法来表现设计符号,同时它也一幅民间剪纸,手法运用相同,只是表现内容不同。在设计中运用油画抽象技法,同样表现手法相同,这些都是应用了相关专业知识元素来丰富现代设计,体现了现代设计的多样性。一件作品,所涉及的专业面很广,这样对学生的要求就越高。所以,在学习中,学生应多练习相关技法,比如在设计专业中加入中国画技法、书法等课程,学生不能只学习本专业知识,多了解各门艺术对设计有相当大的帮助。

同时,专业理论知识修养的具备对一个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一般包括设计理论和设计史、工艺美术史。现在,很多学生,甚至有些教师都对这些不屑一顾,他们更多地重视怎样学习电脑软件,怎样学习设计方法、设计技巧,殊不知,现代更看重的是良好的设计思维和切合现代设计的观念,工具和方法只是为了创意思维更好地实施,设计构思、设计创意、设计意识才是最重要的。一幅设计作品的好坏取决于创意。设计专业对于知识的多样性从表面看来对提高设计作品没有多少作用,实际上是一名设计专业学生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与其他一些非技术的知识修养,如心理学、美学等一起,使学生从设计观念、思维方式、设计方法上得以提高,从而在技术、技巧、手法上取得不断更新的成果。美学与艺术学知识也是培养学生意识与修养、审美和设计观念的一个手段。多样设计素质和理论修养可使学生在职场如鱼得水。

三、边缘学科的利用

现代设计属于现代交叉学科的第三代横向科学,与许多传统或新兴的学科有关。设计,毕竟不是工匠式的手艺活儿。反之,它却是一门跨学科、跨行业、跨技术、跨人文等极综合性的学问,尤其平面设计,更涉及政治的、历史的、科技的、经济的、社会的、市场的、心理等诸多常识和其间的关联性,这就决定了设计工作背后的复杂性和艰难性,同时也决定了设计理论和设计研究的重要性和必然性。②成为一名真正的设计师是不容易的,包括在学生时代的多面知识、素养的学习,要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在实践操作中大量考虑相关知识的应用。“设计师不是与过去的艺术家和工匠做同样的工作,而是依靠科学分析的方法、理性和教养具存的理论,基于这种理论来进行教学,设计制品的形态”。③这里涉及成功的设计师设计素质与理论修养的培养。而对于任何一个设计师来说,学生时代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现代社会需要有现代意识、有丰富知识的、具多样性知识层面特点,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工艺美术师”的新型人才。

艺术设计不仅简单地运用设计语言,更多地涉及到了专业以外的知识,如哪些社会符号能应用于设计中,哪些语言能应用等。应用于各种设计作品中的文化科学知识也是学生具备的文化科学知识。一般涉及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艺术学、伦理学、语言学、信息科学和系统论。在这里说明设计不能片面局限于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养,更多地应加入一些人文理论知识,甚至基本常识。

学生吸收了大量知识,自身素质也会提高。随着经济的迅速的发展,设计表现不再停留于简单的表面文章,也随着观者的审美不断前进,设计师自身的素质跟不上也无法满足观者的需求。学生进入社会后常有太多的压力要应对,没有大量的时间再学习,那么在学校吸收相关知识就是很好的补充,同时在设计中所能应用的设计语言就越丰富。成熟的设计师必将经过学生时代的学习、积累。设计师也必须理性与感性并用。理性地去思维,感性地去认识空间关系与物象存在方式这两种认识方法的并存与并用,构成了设计师区别于他人的观察与思考的方法及表达方式。

边缘知识的吸收,除了必要的专业设计素质、设计符号和独到的审美观外,还有多样理论修养的培养,如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哲学、心理学,甚至风土人情,这些知识从传统内容到最新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都是学生所需学习和了解的。设计不是单纯存在,它涉及太多方面,在合理、出色运用设计元素之外,它还受到其他因素的限制,就是边缘知识的影响。如功能因素、经济因素、材料因素、结构因素、信息因素和审美因素,这些知识都是从事设计行业不可缺少的。艺术设计不是孤立的,设计的实施是需要各个方面合理、协调完成的。

提高当代大学生专业素质有利于设计的创作。作为一名真正的设计师,与一般的设计操作人员有很大差别,一件好作品,不论是商业性,还是公益性,都需要时间的考验去体现它的价值,而文化内涵才是它真正的意义。这样就不能满足于技术、技巧的完善和简单的经济效益,设计师必须以设计素质和理论修养来充实自己,使自身具有较高的知识修养,以便立于设计领域的不败之地。

艺术设计须从不同层面上来掌握;一是理论知识的层面,二是设计素质的层面。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要多样化,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多层面知识,以便为设计带来丰富的知识运用,把设计创意发挥到极致。

多样的社会需要高素质的设计人才,各高校适应社会需求开设艺术设计专业,并根据专业具体特点,细分门类,但无论怎样设置,学生都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以及综合性知识修养,这些知识内容有些彼此相同或接近,有些是该专业所特别需要的,这样的严要求对进入社会学生高素质的提升还需要大量时间磨练。所以,知识构架的多样化是现代设计师设计作品成功与否必不可少的,学生在校学习积累也是必不可少的。

注释:

①章力国.现代设计美学[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333.

②祝帅.中国文化与中国设计十讲[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序.

③周锐.设计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93.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篇3

关键词: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美术英语教材

近年来,高等院校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改革方面展开了积极尝试,并推出了各类专业英语教材。[1]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不断碰撞与融合,美术专业人士也开始参与并融入到国际竞争中,社会对美术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在我国美术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逐渐开始将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拓展专业英语知识相结合。通过教材建设,可以将英语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相融合,从而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美术知识氛围中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实时用英语了解行业动态。

教材的编制及对其内容、形式及应用对象的探讨与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美术英语教材的建设既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课程改革的需要,又是美术专业适应社会需求及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美术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及现行教材的编制和使用情况

由于培养目标的原因,美术类院校的各种专业课程占据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英语课作为文化基础课,处于从属地位。英语课程在美术类院校中缺乏应有的重视,英语教材的建设因而也相对滞后。

1.美术专业学生英语基础知识薄弱

美术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再加上英语教学与专业知识内容的不相融,造成了学生学习英语缺乏主动性。从教学实践来看,大部分美术专业的学生只热衷于专业课和与之相关的课程,不重视英语的学习。他们认为即使学了大量的英语词汇和文章,在美术设计、英文版软件的应用过程中也无用武之地。[2]另一方面,学生也迫切希望学习一些能在美术专业课程学习或软件制作与应用中用的到词汇和内容。美术专业课教师认为学生对英文版软件的应用只是凭感觉,对英语菜单及说明基本上处于猜测试探的状态。[3]专业英语水平的滞后已影响到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充分发挥和运用,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学不到有助于实现其专业技能的英语知识。

2.适用于美术专业的英语教材匮乏

高校中能同时满足美术专业要求和基础英语要求的优质英语教材十分匮乏,绝大多数的高校美术专业使用的是大学英语教材。实践表明,大学英语教材对美术专业学生并非完全适用,难度偏大,而且缺少与美术领域相关的课文及练习,与学生的专业学习、日后的专业发展联系不大。使用英文版美术专著也是不现实的,这类教材专业性强,语言难度大大超出学生已有英语水平,不符合外语教学的内在规律。美术专业的英语教学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范畴,编制一套适合美术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教材成了当务之急。

3.英语教师的专业意识薄弱

大部分教授美术专业英语课的教师都是英语专业出身,对大学英语和英语专业的教学方法比较熟悉,但对美术专业的相关知识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具体需求了解较少。专业用途的英语教学必须要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相应地,教师也应或多或少地了解该专业的其他相关课程,了解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碰到的英语方面的困难,为编制合适的专业英语教材提供依据和素材。

二、美术英语教材的编写与建设

教材的编写与建设要遵循“需求分析”的原则[4],要基于学生专业学习过程中的需求和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要求。美术专业的教材编写要重视英语与美术专业知识的融合,所使用的语言材料应能迎合真实交际的需要。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教材的编写应与一线教学相结合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要想编制出符合专业特点的、应用性强的教材,给教材的编写提供最贴近现实情况的依据,需要了解美术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了解美术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真实需求。此外,任课教师的反馈信息是教材不断完善的必由途径。

2.教材要与美术专业有机结合

内容不宜过于宽泛。美术专业的英语教材内容可以有针对性地与美术专业课同步,使英语真正能成为工具,作为学习专业课的基础。具体来说,可以将专业课一些常用词汇、基本概念融入教材当中,把常用专业设计软件的英文界面进行汉化讲解,还可以参考英文版专业课教材或专著,将其复杂但常用的语言简化总结出来,选择既有专业的美术知识又具有实用的英语知识的语言材料。教材的每一单元内容可以涉及美术主要流派及其流派代表作品的介绍,讲解绘画风格和表达手法,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学会如何运用英语表达与美术相关的话题,也可以将美术系的专业课程如素描、国画、立体构成、Photoshop、CorelDraw、网页设计等课程内容融入到英语教材编写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美术英语教学就能与在未来工作中应用英语相结合。

3.改革教材的编写模式

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要在遵循外语学习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实现教材的组织形式和模块结构的多样化,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突出专业特点。比如,可以将美术专业课程的词汇、术语进行系统化总结,再译为英语,进而以简单的口头语言将专业词汇融合成短语,配上常用的交际句型,由小到大、由难到简地将零碎的词汇组织起来,变成语句、对话和篇章。还可以将丰富的课堂内容体现在教材上,以教材的形式将课堂的各种组织活动固定下来,给任课教师以更多的选择,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课堂安排。

4.教材的建设与教学资源相配套

利用美术的专业特点,将多媒体的应用与教材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在教材中添加相关动画视频的英文介绍或鼓励学生就某个视频进行讨论,将美术作品的赏析与英语课程融为一体。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并不断积累美术专业词汇和语言材料来补充教学资源。

5.教材的参编者和使用者要具有专业意识

教材的参编者应提高自身的美术专业修养,了解美术常识,加深对艺术文化的理解。这样编写出来的教材才能满足美术专业学生的需要,才符合专业用途英语教材的建设要求。任课教师也要了解美术类的专业课程,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灵活运用教材,将专业课的内容渗透到英语教学过程中,并突出语言交际的训练,围绕教材精心组织课堂,为学生扫清学习过程中的语言障碍,为将来的就业拓展能力。

6.教材选取的专业资料要难易适中

教材的参编者要适当降低教材的难度,同时,发挥美术专业的优势,如可以将著名的美术作品附于其中并配上英文解释,使教材图文并茂、将趣味性知识性相结合,丰富教材的表现形式,并将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利于课堂上的实际操作。教材的每个单元可以围绕一个美术专业内容进行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训练,同时将与该单元有关的参考资料、背景资料以及和设计绘画相关的专著、网址等收录其中,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专业知识方面的最新动态,提高学生主动搜索专业信息的能力。

总之,美术英语教材建设应本着外语为专业服务的原则,使学生在美术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不断提高用英语对专业话题进行交流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的优势,密切联系学生的专业知识,让他们感到英语很实用,是他们学习专业课、巩固专业知识的有力工具,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入良性循环。鼓励学生利用网络等工具直接学习和获取国外的美术专业相关的信息,最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了解行业的动态,从而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够更好地发挥专业特长。

参考文献:

[1] 编写组.艺术英语[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陈蕊.实用美术英语教材建设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8):68-70.

[3] 段平.专业信息交流英语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 郭燕玲.《艺术英语》的编写理念与特色[J].中国外语,2011,(1):85-86.

[5] 何友.浅谈编写艺术英语教材的依据与方略[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S2):153-156.

[6] 罗虹,李道顺.大学艺术英语[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7] 祁育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英语教材建设探讨[J].职业时空,2008,(4):35-36.

篇4

美术教育家尹少淳说过:“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儿童与生俱来就热爱艺术,在他们对世界还只有淡淡认识的时候就开始了涂鸦和歌舞。美术课程要使学生在每堂课中兴趣盎然,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

那么在我们的美术课堂中如何以学生发展为本呢?现就课堂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种策略。

一、依据教学内容、整合多门学科,形成生本教学的问题策略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它对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起到极大作用。新课程强调综合美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注重运用多种艺术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将与之相关的语文、科学等学科知识加以整合,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如在教学《风来了》一课时,笔者首先让学生欣赏儿歌《大风来了》:“大风来了,呼呼。杨树说,我守着公路;柳树说,我守着水库;松树说,我遮着山谷;柏树说,我围着苗圃。大风逃啦,呜呜。”利用儿歌的形式导入新课,将语文学科的知识,导入教学环节,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本课的学习要点,笔者结合科学学科的相关知识,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风是怎样形成的?大自然中风的种类有哪些?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发思考:在我们惠安,每年台风来临对人们的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通过课件展示不同季节的风,让学生观察季风到来时,周围景物产生了哪些变化?寻找体验风来了人们不同的感觉。从而让学生了解美术学科之外的相关科学常识。通过设计不同的问题,使学生有了多方面感受、体验之后,再启发学生想象:你准备创作一幅什么样的“风来了”的情景作品呢?本课通过兼容多门学科的知识,让学生在美术课中不仅学到了本学科的知识内容,而且还了解了学科之外的相关知识,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二、挖掘课程资源、联系生活实际,形成生本教学的学习策略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发现就是观察。观察是儿童认识物体和描绘对象的主要途径。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最好的方法是直观教学。根据课堂教材内容的需要,深入挖掘课程资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自然,从生活中自然地寻找美、体验美、表现美。

如在《一起来做面》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本课学习要点,在课前笔者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面是选用了什么材料,怎么制作的?让学生到超市找一找生活中的面又有哪些造型?并把找到的面带到课堂。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提高对生活的认知,加深学生的生活体验。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欣赏课件中播放的“拉面王”表演拉面的视频,继而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做面师傅是怎样做面的?通过课前调查,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了解拉面师傅先用水和面粉和面,再进行揉面,最后拉成细细面条的制作面条的全过程。通过展示从超市买来的不同的面,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它们各自的名称是什么?形状上有什么特点?通过交流使学生感受到有条状的挂面,蝴蝶形的蝴蝶面,管状的、螺旋状的、带状的各种不同造型的面。使学生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认识生活中“面”的不同造型。接着,利用课件展示本课做面的材料和工具(出示不同颜色的皱纹纸、蜡光纸、彩色卡纸和剪刀),引导学生想一想,如何利用这些材料和工具做“面”?通过小组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学会用剪、搓、撕、折、扭、拧的方法制作“面”,再引导学生思考煮面时除了有面还可以有什么?启发学生从生活体验中了解还需加入海鲜、蔬菜、香菇、葱蒜等佐料,继而让学生用彩色卡纸等剪出鱼、螃蟹、蔬菜、香菇等拼摆在纸盘子里,这样一盘“色、香、味”俱全的面条就在同学们的手中完成了。本课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美、体验美,继而创造美。通过课程资源的挖掘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拓展了生活经验,学会了体验生活的乐趣。在生活经验和艺术经验的相互作用和转换中,获得用艺术的方式表现和美化生活的能力。

三、关注不同学生、重组座位排列,形成生本教学的组织策略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笔者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进行了变革,重组学生的座位排列,改变了传统的单一座位形式。把课桌排列成一个个小方阵,让学生六人一组互帮互助学习,促使同伴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提高。如在《剪纸故事》一课教学中,课前笔者改变了教室课桌的排列和学生的座位安排,把课桌排列成八个小方阵,把学困生和优等生安排在不同的方阵小组中。教学中,利用童谣配画欣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试一试用剪刀在彩色纸上剪出一个人物外形,在试剪的过程中学困生难以解决的难点,鼓励优等生给予帮助。通过学生之间的尝试制作和教师的示范剪纸,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轻松解决了本课学习难点。通过改变座位排列促使学生之间互帮互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活动中同伴之间学会了交流、学会了赏识别人,发展了每位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重视教学过程、适时激励学生,形成生本教学的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可以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学习中。教师的表扬、鼓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在课堂上,教师的一句表扬,一件小小的礼物,甚至一个鼓励的眼神,对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鼓励。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微不足道”的优点,并以自然、真诚、恰当、温馨的方式加以赞美,促进学生发展。如在《鸟语花香》一课中,笔者利用猜宝游戏导入新课,手上拿的三个布袋子里面放着不同香味的鲜花,让学生用鼻子闻一闻,猜一猜里面藏着什么宝贝?猜对了老师就将这个宝贝送给他。同学们积极性很高,都说:“我来,我来。”当学生回答出是茉莉花,老师及时进行激励评价说:“恭喜你猜对了,把这个茉莉花送给你。”学生收到礼物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此举对其他的学生也起到激励的作用。在学生制作头饰时,笔者及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指导和点评。在学生制作好花鸟的头饰后,让学生把做好的头饰戴在头上,六个一组夸夸同伴的花和鸟,要求每个同学说说同伴作品的三个优点。如:我觉得他的头饰小鸟的形状很奇特;我认为色彩很丰富;我感觉小鸟的边缘剪得很整齐……课堂中,教师始终将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给予评价,让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鉴别、判断能力都得到提高。

篇5

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孩子普遍喜欢涂涂画画、拼拼贴贴,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总是尝试着根据自己的想象去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活动。少儿美术培训能够很好地满足小学生的这种自我表现愿望,将他们的天性进一步解放出来。如在一次培训课中,教师给学生展示了“0”这一图形,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之后根据自己所想将这一图形形象地表达出来。可喜的是学生的作品多种多样,有面包圈、眼镜片、肚脐眼、眼泪、棋子、月亮、车轮这样的培训过程使学生的情感与智慧得到了平衡发展,促使学生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不但帮助小学教师调节了课程中的枯燥与乏味,而且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二、美术培训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人的审美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起来的。在传统的小学教育中对学生的美育教育非常有限,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美的发现与理解。鉴于这一点,让学生适当地接受一些美术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美术培训活动中,可以让学生适当地参加一些美术实践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这是因为美术培训中引导学生欣赏的美是更加集中,更加典型的美,是一种艺术的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自己对美的理解,提高自身对美的表现力,从而不断地去发现美、探求美和表现美,为学校的美育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与支持。

三、美术培训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众所周知,人的大脑信息80%来源于视觉。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观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可以说他们的观察能力决定着自身的知识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差生的普遍特点就是观察能力薄弱,由此导致其缺乏应有的求知欲。而在少儿美术培训过程中却非常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总会习惯性地依靠表象作画,而表象取决于感知,感知又离不开观察、记忆和想象。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认真观察将事物完美地表现出来并牢记于心,然后再通过回忆再现将事物及其周围的其他方面完整地呈现出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让学生懂得了发现美的过程就是创造美的过程。相信如果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进而开发他们的智力,为日后的学习提供助力。

四、美术培训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所谓个性心理品质,是指学生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兴趣、爱好、能力、气质和性格的总和。它是一个人在自身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少儿美术培训从一定的方面来说,完全具备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特殊作用。首先,美术培训对于学生来说,主要强调感受美和审美情绪的体验。无论教学生绘画还是手工,都离不开激发学生审美的情绪需要和愉快的情绪体验。因此,适当地参加一些美术培训,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社会情感的发展,有益于他们接受良好的情感教育,积累愉快学习的体验,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个性特征。其次,通过美术培训活动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使之富于同情心,善于和勇于帮助同伴解决困难,摆脱困境,并为同伴的进步和成就而感到愉快。这些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为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做出了有力的补充。

五、美术培训有利于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

篇6

一、因材施教在美术教育中的必要性

因材施教要求教育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人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条件差异的前提下,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素质的各个方面,得到可能的、长足的发展。“在不同场合中,不同类型,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表现是极为复杂的,需要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智能灵活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法。”因材施教在美术教育中,已经远远不单纯只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方法,它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原则,更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它对有关美术教育的一切工作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甚至规定了这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这也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现代价值。

因材施教作为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长期以来一直是美术教育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研究和讨论的焦点之一。因材施教原则要求美术教育者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熟悉每个学生的特点。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对象的认识广度和深度大大增加。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不断深刻的同时,也不断增进对自身的了解。心理学和生理学等相关科学的产生,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在这些研究领域的应用,使这种认识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人类对自己的了解,不再停留在对外部表象的了解上,而是通过对人的遗传素质的考察、器官结构等物质基础的分析,研究人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能力结构、人的潜能等等,概括出更符合实际的年龄和个性心理等特征,人们对自身的认识,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同时,由于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进一步了解了自己的昨天和今天,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和估计越来越精确,导致因材施教的方向性更强、目的性更明确。

二、学生差异

学生的美术知识水平有所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有必要在上课之前进行调查研究,对学生的情况摸底。我抽查了部分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学生,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方面,美术知识水平、专业基础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倾向不同。美术教育和其他教育有所不同,我们按此种差异可以从横向和纵向把学生分类,以便更好的引导学生。

从横向来看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环境等因素,学生会偏爱某一专业或者某一风格。“美术”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是采用造型手段塑造视觉形象的众多艺术类型的总称。“一般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工业设计、书法和篆刻。”美术不但类型多样,风格各异,不同时间、地点、发展的方向和艺术思潮都有所不同,如西方艺术史上先后出现的古典主义思潮、浪漫主义思潮、现实主义思潮、自然主义思潮、现代主义思潮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等。美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和基础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从纵向来看,由于个人接受能力 、专业受美术教育时间的长短等因素影响,学生在基础上产生很大差异,也就是技术上的好与坏。

学生学习美术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可能有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条件的问题,也可能有智力水平和其他同学差异较大,或是有学习障碍等等,这需要有差异意识的美术教师,对学生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学习差异,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辅导。

三、做好因材施教工作

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呢?

1.首先要了解材质(学生),也就是要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客观的分析。

2.要分层次,也就是要根据不同的材质(学生不同情况),注重美术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分层次对待,从实际出发进行思想教育和学习辅导,加强美术教育和教学的针对性,是增强美术教育教学效果的好方法。教师必须在运用分层次教方面狠下工夫,不仅自己要努力去做,而且要邀请其他任课老师配合去做。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指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探索、发现和掌握未知晓的能力。”

4.个别指导与小组教学。个别指导,教师在美术教学中根据学生差异注意创设各种条件,设置多种情景,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小组教学,按照学生艺术才能和兴趣爱好组成小组,为他们制订教学程序,确定教学内容,定时训练,促进发展。

5.多引导,多表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学生很容易受情绪的影响,学习过程中有时进时退的情况。在学生退步、失败、重犯过错时,老师要耐心引导,给学生以爱,帮助学生分析失利的原因,吸取教训,鼓励学生不怕失败,从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因素、必胜的信心,看到成绩和光明,鼓起前进的勇气,继续奋战。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抓住点滴进步和“闪光点”进行积极引导。所谓“积极引导”,是指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指明学生前进的方向,循循善诱的启发性教学方法。现在美术院校中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都很强,但是积极性差,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必须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其自觉性、积极性,让他们的大脑展开想象的翅膀。

教师如何才能做到“积极引导”呢?一是要运用“尊重平等法”。学习美术的学生思想独立,自我创新意识强,只有教师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相处,在思想上互动,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二是运用“闪光激励法”。教育学生时,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学生,不能光抓其缺点错误,对其闪光点视而不见,相反要突出其长处,这种长处可以是专业也可以是除专业以外其他方面的长处,要在集体面前表扬其点滴长处,以其闪光点激励其上进。这样学生感到老师没有看死他,自己有奔头,从而增进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有利于对他进行教育引导;三是运用诱导表扬法。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老师要有意识地指点,例如,某一学生美术基础差,对学习美术和相关知识失去信心,提不起任何兴趣,这是老师最棘手的问题,这就要求老师多下工夫,有意识的多接近这个学生,针对学生的问题采用此种方法进行积极引导,对其历史,现状深入了解,分析,就会得出造成这个学生成绩落后的原因,这就要求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创作一两张好的美术作品,之后进行鼓励、表扬,用此种方法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四、因材施教对我们的启示

因材施教启示我们,美术教育不光是要因材施教,还应因材施“评”。因材施教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如:地区差异,学生的年龄特征差异,性格特点差异,发展基础、速度、水平差异,性别差异等等。既然在美术教育上要因材施教,美术教育的对象不同,目的不同,侧重点不同,那么,评价也就要顺理成章地因材施“评”,而不能标准划一。当前进行的综合评价、自我评价、等级评价、立体评价等等就是基于承认差异,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进行评价的。有的评价方式已经被大家公认广为传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我们美术课不但要从实践入手,而且要从最基本的美术常识入手,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审美积极性,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这样做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同时,我们在课上发现了一些美术基础知识不错的同学,这部分同学在专业上能起到带头的作用,以点带面最终取得整体的进步。另外,创新是艺术家的灵魂,创新教学在面向全体学生的时候,要分层次地因材施教,对待学习美术的学生不应是单一标准统一要求,美术作品都应有自己的想法,所以美术作品最好是自己的创意作品,可以借鉴和改造别人的作品,但起码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作品中体现。

篇7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是土家族、苗族聚集地,她古老而神秘,拥有丰富而多样的民俗资源。游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占重要部分,把湘西民俗资源运用于幼儿游戏中能增强幼儿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然而,现在很多的幼儿教师对湘西民俗资源了解较少,随着时代的进步民俗资源也在渐渐流失等原因,其所蕴含的教育价值还没有被深度地挖掘。

关键词

学前教育 湘西民俗资源 幼儿游戏 现状

一、问题的提出

现阶段,由于科技的进步,网络逐渐普及等,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快,民俗资源已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笔者走访湘西地区的一些幼儿园发现幼儿的游戏主要是操作幼儿园购买的室内桌面玩具或室外的大型玩具。在家里,孩子们被屏幕吸引主要沉迷于电视机及网络游戏,基本上没有进行其他的游戏。一些童谣、民间游戏等资源被利用得越来越少,民俗资源自身的教育价值远没有在教育中体现出来。

因此,根据目前民俗文化资源流失严重的现状,我们应该以实际为出发点,在遵循幼儿身体发展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的同时,充分运用民俗资源,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幼儿教育。

二、调查结果

本研究主要运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湘西吉首市、古丈县和泸溪县的101名幼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主要分析幼儿教师对民俗资源运用于幼儿游戏是否具有教育意义的态度调查和被调查的13所幼儿园中有哪些幼儿园已经开展了具有民俗资源的游戏活动。

(一)大多数幼儿教师对民俗资源运用于幼儿游戏中的意义持肯定态度

表1 关于幼儿教师对开发利用湘西民俗资源的态度调查

上面的调查结果显示,84%的幼儿教师认为把民俗资源运用于幼儿游戏中对幼儿发展有非常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意义:1.可以让幼儿了解本民族的特色文化、民俗风情,增强民族意识与民族自豪感,热爱家乡;2.同时增强幼儿对一些民族乐器及民族服饰的兴趣;3.在游戏中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社会性以及身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4.还有少数教师提出把湘西民俗资源运用于幼儿游戏中,可以打造出具有湘西民族地区特色的幼儿园,这不仅能提高湘西地区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并对其他地区的幼儿教育具有借鉴作用。

(二)现实中把民俗资源运用于幼儿游戏活动中的幼儿园所占数量较少

表2 被调查幼儿园是否已开展民俗资源游戏活动的现状

上面的表格显示,笔者调查的13所幼儿园中有4所幼儿园已经开展了具有民俗资源的游戏活动,占31%,数量较少。其中3所为公办幼儿园,只有一所是民办园,大多民办园存在资金、场地与设备不足等问题。

三、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教师对湘西民俗资源了解不多

在本研究调查中大多数的幼儿教师对湘西民俗资源没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对一些民族服饰、民族舞蹈、民族工艺美术等只是停留在观赏的层面。不了解其历史渊源便不能进行很深刻的欣赏,一些幼儿教师的头脑中没有相关的民俗资源可以拿来运用,或有一些幼儿教师不知道如何把民俗资源运用于幼儿游戏中。调查显示幼儿教师在校学习期间或接受在职进修时,25%的幼儿教师没有学习过关于民俗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问题。

(二)游戏材料不足,道具制作麻烦

把民俗资源运用于幼儿游戏中需要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游戏材料来提起幼儿的兴趣,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一些流传下来的民俗资源已经渐渐流失。把民俗资源运用于幼儿游戏中大多需要教师自制道具,而且制作比较麻烦。

(三)根据幼儿年龄对一些民俗资源进行改编对幼儿教师有一定的难度

一些比较原始的湘西民俗资源具有一定的不科学性及封建性,所以教师必须根据幼儿年龄选取或改编成适合幼儿、促进幼儿发展的游戏活动,这对很多的幼儿教师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四)幼儿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有所欠缺

在湘西地区大多数的幼儿园教师是大专学历还有一些中专学历,甚至还有一些没有学习过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知识,这群幼儿教师中有很多对学前教育知识没有形成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框架,对幼儿年龄阶段发展的特点不了解,不具备一些简单的通识性知识。还有一些幼儿教师没有给幼儿提供充分地游戏时间,缺乏耐心,没有很好地倾听并与幼儿进行有效地沟通,不能很好地使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语言进行保教工作。

除了以上问题之外,还有些幼儿教师要面对幼儿园缺乏资金、场地、设备等;很多民俗资源流失,搜集难度大;幼儿年龄小难以理解,注意力集中短暂,等等。这些原因都影响了民俗文化在幼儿园的利用现状,其蕴含的教育意义还没有被深度地挖掘出来。

四、把民俗资源运用于幼儿游戏的思考与建议

虽然把民俗资源运用于幼儿游戏中有一定的难度,但它对幼儿的发展与文化的传承具有很深远的意义,所以我们要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共同努力,挖掘出民俗资源对幼儿发展的重大教育意义。

(一)政府及教育部门应该重视民俗文化在教育中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

政府及教育部门应该大力宣传民俗资源、举办大型的民俗文化表演活动和专门的民俗资源的讲座与论坛,让教师及家长能够更加了解民俗资源以及其蕴含的教育意义。教育部门应该组织教师进行该方面的专业培训,参观已经把民俗资源运用于幼儿游戏的幼儿园,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与学习。

(二)幼儿教师应该注重自身能力的发展,同时阅读民俗资源相关的书籍,参加有关民俗资源的宣传活动

幼儿教师应该多阅读专业书籍,积极主动地参加专业培训、增强专业能力、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同时不断学习、搜集民俗资源的相关知识,参加民俗资源的相关宣传活动,不断进行反思,为自己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完善自己。对很多幼儿教师来说在对民俗资源进行改编时有一定的困难,下面给幼儿教师提供三个活动案例。

童谣游戏是一种常见的受孩子们喜欢的一种游戏活动,孩子们边唱童谣边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既使孩子们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从童谣游戏中得到快乐,又能从童谣游戏中学到一些自然科学和日常生活常识。幼儿在学会和玩熟一个游戏后,还能熟练地进行新的玩法,自编自玩、自娱自乐。以湖南湘西古丈县默戎镇中心完小幼儿园龙启忠老师组织的音乐教育活动“老鼠谣”为例:“老鼠谣”可以让小朋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模仿各种动物进行游戏。1.熟悉童谣内容:老鼠,老鼠,它嫁女。它把女儿嫁到窑洞里,猪打鼓,狗打钹,猴子大哥打大锣。又打猴鼓又吹号,抬起一座花花轿。红鸡公,白鸡公,对对鸡公打灯笼。黑鸡娘,白鸡娘,对对鸡娘伴新郎。黑老鹰,白老鹰,老鹰飞来要抢亲。2.配上简单动作进行游戏。3.配上曲谱变成歌曲进行游戏。这可以看作把民俗资源运用于幼儿游戏中需要对其进行改编与创新,使其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阶段,能让幼儿轻松接受。在这里不强调幼儿要学会很多的知识,而是让幼儿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全面发展。

把岁时节令运用于幼儿游戏中,过节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幼儿拥有丰富的相关经验,喜欢参与节庆活动。如土家族过年,土家族腊月二十九过“赶年”。传说是土王要与客王打仗,土王闻听客王要趁腊月三十过年这天,偷袭土家山寨和土家兵营,就向土家人传了信,命令士兵整戈待发。于是土家人向土王提出提前过年,以便在腊月三十这天,军民共同奋力,迎战客王,结果客王被打的大败,与土王签定了合约,立铜柱盟誓约,划界分疆、保证再不侵犯土家山寨。在过年时,家家户户把屋内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打粑粑、杀年猪、做豆腐,贴门神纸等。通过过年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到过年的气氛以及所要做的准备,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的能力。故事也让幼儿了解了自己民族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到祖先的聪明与勇敢,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爱自己的民族,爱自己的家乡。

把民间舞蹈运用于幼儿游戏中,让幼儿体验艺术的同时更加了解自己民族的内涵。如土家族跳毛古斯,《湘西民俗风情》中写到:土家族跳毛古斯是一种土家祭祖仪式,是对土家先祖的怀念,教育子孙不忘根。跳演毛古斯时浑身都得用稻草、树叶等包扎,甚至脸部也用稻草和树叶遮住。 毛古斯表演的内容相当丰富,往往从《扫堂祭祖》开始,中间有《实姐》(即围猎)、《送坐》(即捕鱼)、《借日》(即做阳春)、《粑粑哈》(即打糍粑)、《接新娘》诸场。毛古斯通过一定故事情节、人物对话、动作等戏剧手法来再现生活。在表演中,毛古斯的动作始终是双膝微屈,臀下沉,摇头斗肩的躅跻而行。教师可以示范一些动作或者给幼儿观看图片视频等,让幼儿对此有形象生动的了解。给幼儿提供稻草、树叶等相关的材料及环境布置,鼓励幼儿自由创作,提高兴趣,并愿意在教师及家长面前大胆表演,增强幼儿的创造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三)增强与幼儿家长的有效沟通与合作,让幼儿家长也参与民俗资源的利用

在幼儿园教育中家长的支持对幼儿园活动的开展有很大的影响,家长也应该了解民俗资源的相关知识,了解其对幼儿发展的重大意义。理解并支持幼儿园及幼儿教师进行相关工作,为幼儿开展具有民俗资源的游戏提供材料及物质环境。同时,在家里家长可以给幼儿讲具有民俗特色的童谣、故事等,带幼儿参加地方或社区举行的民俗活动,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虽然,民俗资源的利用现状还不太乐观,但是只要大家共同努力,一定能充分挖掘其蕴含的教育作用,在传承民俗文化的同时,丰富幼儿园课程资源,体现少数民族的教育特色,促进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柴明佳,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得开发与利用个案研究 [D], 西南大学,2009.

[3]王蔚,传统民间游戏开发利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5.

[4]巩玉娜, 传统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构建[D] ,山东师范大学,2012.

[5]黄云, 谈谈如何在幼儿教育中运用民间游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第九期

[6]李颖,游戏活动中的民间资源对幼儿发展的影响[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0.第二期

篇8

关键词: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实效性

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中,教学实效性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教学内容选择过程中,不但要选择基础的美术理论作为教学内容,同时还要选择绘画技巧作为教学内容。此外,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当做好教学氛围和教学环境的构建,使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里进行。

一、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1.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选择基础美术理论作为教学内容

对于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而言,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基础美术理论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所以要选择基础美术理论作为教学内容,主要原因是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关系到绘画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能否得到系统的教育。在此过程中,基础美术理论既是美术教学的基础,同时也是绘画教学的重要支撑点,只有将基础美术理论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才能使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得到有效的丰富,使具体的课堂教学能够言之有物,避免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流于形式。因此,选择基础美术理论作为教学内容,关系到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否取得实效,决定了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整体质量。

2.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选择绘画技巧作为教学内容

除了要选择基础美术理论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外,还应当将绘画技巧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具体的绘画教学中,学生不但要了解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必要的绘画方法和绘画技巧,这决定了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整体质量,同时也对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实效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具体的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过程中,应当选择绘画技巧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并提高绘画技巧的教学比例,通过教师的演示和系统指导,让学生尽快掌握更多的绘画技巧,并在实际的绘画过程中应用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因此,选择绘画技巧作为教学内容,对提高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3.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将色彩运用知识作为教学内容

在绘画教学中,色彩运用是关键知识,对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对色彩运用知识的了解,在目前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中,应当将色彩运用知识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对色彩理论、色彩运用方法、色彩使用技巧等多方面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对绘画中的色彩有足够深的了解,并且掌握基本的色彩运用技巧,进而在色彩运用过程中更加熟练。因此,将色彩运用知识作为教学内容,是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必然选择,也是关系到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否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并做好色彩相关知识的选择和教学,才能够更好地为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服务,使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取得积极的教学效果。

二、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做好色彩和绘画技法的教学

1.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

对于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而言,除了要做好教学内容的选择之外,还应当做好色彩和绘画技法的教学,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培养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色彩,并且通过色彩的搭配提高绘画质量,达到有效渲染画面的目的,使色彩教学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绘画服务。因此,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中应当重点做好色彩运用能力的培养工作,通过对学生色彩运用能力的有效培养,提升学生的绘画水平,使学生的绘画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关系到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整体质量,同时也关系到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目标。

2.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教会学生基本的绘画技法

进入高校之前,虽然艺术学院的学生对于绘画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所掌握的绘画技法与实际的高校教学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结合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实际,在具体的绘画教学过程中,应当做好学生基本绘画技法的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指导,规范学生的绘画方法,使学生在绘画技法上能够达到熟练的程度,能够按照规范的绘画方法绘制作品,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3.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重视绘画基础知识的教学

结合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实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绘画基础知识的教学。基础知识不但包含色彩运用、美术理论、艺术发展史以及其他的基本常识,同时也包括绘画技法、绘画风格以及其他的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对学生日后的艺术成就与绘画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关系到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否取得积极效果。

三、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注重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的构建

1.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构建良好的艺术氛围

对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而言,大学阶段的绘画教学与高中阶段不同,由于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接受能力和活泼的性格特点,在具体的绘画教学过程中,应当构建良好的艺术氛围,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绘画技能,通过艺术氛围的熏陶,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从活泼的艺术氛围中受益。因此,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当构建良好的艺术氛围,并有效地传递给每一名学生。

2.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构建积极的教学环境

除了要构建良好的艺术氛围之外,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还应当构建积极的教学环境,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都能够主动钻研,有效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并且积极进行教学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信赖的教学局面,为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因此,构建积极的教学环境,对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解决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需求的重要手段。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并根据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实际需要构建积极的教学环境,才能够满足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实际需要。

3.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把握正确的教学原则

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师应当把握正确的教学原则,不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调整教学方案,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学,使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同时,还应当把握有效性原则,保证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够在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案制订上都达到有效性标准,避免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沦为形式;此外,还应当把握高效性原则,提高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整体效率,用充实的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更好地进行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

通过文章的分析可知,教师要想提高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实效性,就应当认真选择绘画教学内容,并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做好色彩和绘画技法的教学,使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教学方式更加多样。与此同时,还要在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过程中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各项教学活动能够落到实处,保证教师和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谢鸣理 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丁志同.基于多层次灰色理论的高校教师素质绩效评价.统计与决策,2011(15).

篇9

[关键词]青少年;主题活动;博物馆教育

如何吸引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通过博物馆感知历史,认识现在,探索未来,一直是各类博物馆不断探讨与关注的问题。据统计,我国各类博物馆每年大约有2亿人次的参观者,其中青少年不到2%,这个比例显然太低了。怎样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理解力和兴趣点,积极探索青少年与博物馆紧密联系的契合点,充分发挥博物馆课堂教育延伸与补充的作用,是博物馆面临的一大挑战。

近年来,吉林市博物馆事业发展较快,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得到进一步彰显,特别是博物馆新馆建成以来,软、硬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迅速发展的同时,把体验博物馆,增长知识、陶冶性情,作为开展青少年主题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努力探索新形式下青少年教育工作新途径、新方法。吉林市博物馆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紧紧围绕“三贴近”原则,从青少年的心理感受、审美趣味和认知特点出发,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了一系列适合青少年寓教于乐的主题教育活动,让陈列展览动起来、让青少年动起来,让博物馆人也动起来,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从而达到教育者和受教者双赢的目的,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借助免费开放的契机,大力宣传博物馆,以吸引青少年

吉林市博物馆借助免费开放的契机,积极创造条件,全面开展青少年免费开放工作。不仅编写了适合青少年特点的讲解词,而且在原有展览基础上运用现代展示艺术及声、光、电等高新科技手段模拟出逼真的情景和环境,开拓出专门的青少年活动区域进行动手参与项目等,让孩子们根据自己所学所长,积极融入到博物馆文化当中;并逐步开展博物馆青少年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工作,积极搭建了青少年与博物馆之间的参观和活动平台。这些举措不仅强化和拓展了博物馆服务功能,使更多的青少年走近了博物馆,同时也传播普及了博物馆知识,更好的发挥了博物馆教育基地作用。

二、积极的与学校、家庭联系,广泛开展各种馆内、外活动,使广大青少年与博物馆真正形成互动

(一)共建教育基地

吉林市博物馆与本市各区教育局共建了德育实践基地,有力地夯实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基地基础。丰富多彩的活动凸显了博物馆教育阵地建设的良好效果,而各学校则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学生通过参观学习,长知识、受教育,丰富文化生活,保证了在校学生每人每年至少参与一项博物馆主题活动。

(二)开展节日活动

吉林市博物馆在各大节日举办不同形式的大型活动,特别针对全市中、小学生开展了主题教育活动。比如在“5.18”国际博物馆日,联合吉林市各小学举办了“京剧文化进校园”、“儒学文化进校园”、“文物鉴定小常识”等活动,将博物馆资源做成小型展览送进校园,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活动和参与中了解了主题教育内涵、获取了相关知识、陶冶了艺术情趣,达到了活动的预期目的。

(三)举办特色活动

根据中、小学生学校教育需要,吉林市博物馆举办了相关的特色活动。如:博物馆与市文明办、市关工委、市文联、市文化局联合举办了全市中、小学生《迎国庆六十周年――“孩子看中国”美术、摄影、书法展》,有2000多名学生报名参赛,最后将获奖作品编成画册―《蓓蕾的梦幻》在博物馆永久收藏。整个活动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增强了对美术专业的热爱,得到了家长的广泛支持和好评。另外,发挥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吉林市博物馆“松花湖浪木艺术馆”这一特有平台,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开展“走进博物馆,亲手绘浪木”写生活动。博物馆工作人员讲解松花湖浪木形成的原因、特点,带领孩子们亲手触摸浪木、描绘浪木,激发孩子们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还定期针对小学生推出“青少年科普小讲堂活动”,鼓励孩子们将自己的科普知识、对自然探索的成果和发现与大家分享,参与的孩子们需要精心准备讲稿,在众人面前大胆演讲,“小讲堂”实际上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分享成果、锻炼能力的平台。吉林市博物馆还推出了一个目标群体为12-18周岁青少年的活动“走进历史的真实”,在参观完本馆举办的“吉林市城市发展史”展览后,由专家带领亲手学习打制石器、制作陶器,并参与到吉林市城市起源这一话题的探讨中。

(四)举办培训班

针对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年龄特点和学习的实际需要,吉林市博物馆举办了多种课外兴趣培训班,使博物馆真正成为未成年人的“第二课堂”。如:利用寒、暑假,举办全市中、小学生“小讲解员培训班”。主要围绕“我做小小讲解员”展开,聘请专家对学生们进行了普通话、形体、讲解技巧等专业培训,锻炼了青少年当众讲话的勇气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们在参与中能力得到了提升。培训结束后,为40多名优秀小讲解员颁发了荣誉证书。他们将在馆内担任学生专场的义务讲解员。这项举措引起了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强烈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让展览“动”起来,为青少年展示更精彩的世界

篇10

1.旅游管理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专业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包括旅游学概论、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旅游经济学、会计学、旅游资源与开发、旅游心理学、旅游规划、旅游地理学、旅行社经营与管理、饭店管理、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地理学、民俗旅游、旅游文化学、生态旅游学等,大多数课程表现出较强的交叉学科的特征。

2.旅游管理是一个操作性、实践性极强的专业

学校在校期间要参加大量的实习实训课程,需要掌握的技能包括景区讲解、全陪带团、旅游服务礼仪、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旅游规划制作、旅游景区管理、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商品设计、旅游咨询、旅游电子商务、旅行社经营管理等多项技能。

3.旅游管理是一个基础理论与应用技能紧密结合的专业

要求学生要将所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密切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旅游管理是一个对学生素质要求较高的专业

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系统思维能力和执行能力,具有较高旅游行业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沟通交流能力,良好的公关礼仪素质,宽广的人文修养和职业创新精神。

二、旅游管理专业图书资料建设思路按照重视基础、突出实用、注重拓展的思路

旅游管理专业图书资料建设需要满足学生知识素质和综合素质拓展的需要,满足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的目标。

1.满足学生知识素质和综合素质拓展的需要

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涉及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城乡规划、市场营销、艺术、心理学、民俗学、美学、文学、外语、法律、建筑等多门学科。因为学时和课程设置等因素的限制,学生在教材中和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有限,课程的知识的扩展性严重不足,图书资料建设应注意满足学生知识素养拓展的需要。我校早已开设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地理学、外语、美术、心理学等专业,这些学科的图书资料相对充足,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需要,要重点补充民俗文化、宗教、园林、建筑、饮食文化、茶文化、西餐与酒水知识、中餐文化、流行文化、休闲文化、野外生存、世界遗产等方面的资料。特别是陕西省和渭南市历史文化、风土人文、山水物产等方面的图书资料。在综合素质方面,要求毕业生具有从事旅游服务及管理所需的专业技能、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掌握涉外旅游礼仪规范,具有良好的社会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一定的艺术表演能力和素质;具有社会环境和行业环境分析能力;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和自我调节能力;个人形象塑造能力;这些综合素质离不开教学过程的训练和引导,但资料建设也尤为重要。在重视社交礼仪、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演讲与辩论、个人创业等图书资料书籍资料的建设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光盘、视频教程等数字图书的建设。

2.满足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的需要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包括旅游景区(点)、宾馆、饭店、旅行社、主题公园、度假村、旅游营销企业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学生主要从事导游事务处理与基本业务管理、导游服务;日常旅游事务管理与实务处理;旅游产品开发与推销实务处理;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管理;旅游组织行为规范制订与管理;旅游产品与服务销售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旅游企、事业单位的经营行为的监督管理;旅游法规、制度与行政监督管理等。学生需要掌握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和旅游业经营管理基本知识,熟悉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熟悉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了解区域文化背景、风土人情,了解重点客源国和旅游目的地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风俗习惯,掌握酒店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和旅游业经营管理基础知识,熟悉我国酒店业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酒店业的发展动态。有健康的审美观,对艺术有一定的欣赏鉴别能力。图书资料建设过程中注重旅游业各产业要素相关的书籍资料,如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状况;国内外知名旅游景区(点)的导游词、旅游交通图、宣传光盘;主要客源国和主要目的地国家旅游业发展现状及代表性景区(点)解说词、景区平面图;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旅游政策与法规;国内外饭店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世界知名饭店(酒店)介绍;国内外旅游服务业的质量服务体系与标准;陕西省(渭南市)内各级各类景区(点)的旅游地图、导游词、旅游接待情况,省内各层次宾馆饭店的方位、设施、服务配置,省内国际国内旅行社的规模、接待能力等方面的资料。

3.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在职业能力方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要掌握山地景观、水体景观和人文景观导游讲解能力;旅游文学知识讲解能力;导游事务处理与基本业务管理及导游服务能力;旅行社经营管理能力;景区规划,宣传,基层管理工作能力;旅游市场的调查、预测、决策能力;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能力、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营销的能力;旅游饭店的管理能力;旅游行政、企事业单位的组织管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掌握野外旅游基本知识,了解野外旅游的基本常识,掌握一定的生存本领。图书资料建设方面,要重视对各种类型景观(景区、景点)的导游词,旅行社、旅游饭店经营管理,区域旅游规划和景区旅游开发规划文本,户外运动、探险、野外生存相关知识等常规书籍资料的同时,还要重视对景区宣传片、景区宣传画册以及相关课程的教学录像、教程、课件等数字资料的建设。

4.满足学生科技创新的需要